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建筑行业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建筑行业市场

篇1

然而对于一个现代城市而言,更多的建筑正在趋于平庸,类似火柴盒一般的设计,迅速地在摊平着一个城市的面积,一环又一环,毫无新意。千城一面?当然,城市的发展在迅速“大饼化”的同时,寸土寸金的地价也在让建筑向着地上和地下两个维度发展,所以就有了摩天大楼、建筑综合体、地下环廊这些建筑形态。区别于火柴盒,因为高、大、异形,它们往往被冠以城市的地标,成为一个现代城市最流行的IN语。

无论是历史陈迹,还是流行IN语,有一点相同的是,建筑中贮存的人文精神从未消失。只不过对于陈迹,它的表现形式为手工的刀石斧凿,雕梁画栋;而对于现代建筑而言,机械化、智能化的便捷、畅达、互联感知则是新的表现。这一点,在智能建筑概念兴起后,得到了业内更多的认同。

就智能建筑的内涵而言,BIM/物联网/新材料的应用,在继综合布线、安防、强弱电之后,成为新的关注点。BIM的应用,让建筑业进入到全生命周期管理时代,而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则提高了建筑本身的智能化水平……

《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这意味着我国智能建筑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领域的延伸,未来几年智能建筑市场前景仍然巨大。

对于智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原因,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协会会长黄久松表示,可以从内、外因两个角度来总结。究其内因,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篇2

关键词: 华东 智能建筑 优势 WTO 挑战一. 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 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 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 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 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 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 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 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篇3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building works is not only a cultural performance and the embodiment of art, but also to measure a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of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most intuitive scale.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tinues to grow, gradually raise the level of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the rapid progress of urban modernization driven by the booming real estat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China. With the construction work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building the constant expansion of people's daily produc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more and more dependent 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functions of the building itself is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intelligent of construction came into being in such a historical background.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intelligent building quite rapidly, Electrical Building has been electrified, entered the stage of automation of intelligent stage. The article will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building electrical simpl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process.

Key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building electrical.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现代化既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和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先进性的最直观的标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逐步提高,城市现代化的迅速推进带动了我国房产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建筑工程的施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环境在越发的依赖于建筑工程的同时,对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够体现一个国家高新技术水平的智能化建筑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了。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相当的迅速,建筑电气已由电气化、自动化阶段迈入了智能化的阶段。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的智能建筑到二十一世纪以后将达到世界全部智能建筑的一半以上。

一、智能化建筑的概述

1、 智能化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即IntelligentBuilding,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适应经济的国际化和社会的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被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它最早产生于美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为智能化建筑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信息通讯行业的不断更新发展为智能建筑行业提供了变革发展的原动力。

智能化建筑是信息通讯行业同传统建筑行业相结合的产物,近几年来,随着信息通讯行业的迅猛发展,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革新,智能化建筑当中的很多与计算机通讯技术密切相关的智能技术也随之迅速的进步和发展起来,新概念和新技术不断的被运用到智能化建筑的设计施工当中,也使得智能化建筑本身一直处于不断的革新发展的工程中。因此在目前,国内和国际的房产建筑业对智能建筑的内容都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定义。

日本的相关建筑刊物中对智能化建筑的解释是:智能建筑即采用自动化楼宇技术,能够有效充分的运用现代化通信和信息设备的高功能的综合管理大楼。美国的智能建筑学会也对智能化建筑做出了定义和解释:智能建筑就是能够满足用户高舒适度、高效率、高经济性的,通过对建筑物的系统、结构、管理和服务四个方面的最优化组合,达到一个新的标准和高度的建筑物。1997年6月,在厦门首届智能建筑的研讨会上,我国的清华大学教授、智能建筑专家张瑞武教授对智能建筑的定义进行了较为全面完整的概况:智能建筑是指通过优化重组相关的信息资源和自动监管控制建筑设备,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艺术与通信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适应社会信息需求、投资合理的高效、便利、灵活、安全、舒适的建筑物。

2、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概况

建立于1984年的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是世界上最早的智能大厦,在其后的短短二十年里,美国建设了上万座的智能化建筑。在日本,近几年来新建成的大型建筑物中百分之六十的都是智能化建筑。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也在飞速的发展壮大中。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中在建的和已经建成的十几座高楼大厦都是运用了智能化的建筑系统。到2001年的年底,我国的已落成的智能化建筑以增加到2300余栋,建筑类型也已由传统的写字楼转向大型的公共基础建筑。例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文化中心、会展中心、体育馆、科技馆等等。据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的数量将占据整个世界智能化建筑的一半以上。智能化建筑为人们带来了工作生活中的便捷、舒适、效益和安全,已成为现代城市化中的最为重要的信息单元之一,它是现代楼房建筑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4

建筑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大力开展建筑产业受到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支持,建筑管理系统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质量与效益。智能建筑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多带来的必然产物,充分实现了建筑物的信息化与人性化,是建筑史上的伟大创新。当前智能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提升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有效的提升管理系统是最直接的途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如何有效的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管理中,是现代智能建筑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技术;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0前言

社会不断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进步,国民经济得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由此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最求逐渐增加,智能建筑便是其中一项体现。智能建筑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对建筑人性化、信息化的需求,为人们生活与工作都带来了便利。智能建筑事业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对于优化智能建筑的管理系统,互联网技术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强大,这将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下采用科学手段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做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优化,必将极大的提升智能建筑的市场竞争力。

1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简述

1.1概念分析

智能建筑是将传统的建筑实现信息功能化,使建筑更具有独立信息处理能力,更人性化、智能化,对智能建筑进行互联网与控制技术的管理,被称之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智能建筑由于涉及到众多的信息技术与结构组成,所以将智能建筑的管理规划为多个子系统,包括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等多个部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功能与信息实现共享,同时进行资源的集中分析与处理,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

1.2特点分析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基础是互联网技术,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进行智能建筑的管理将是一个难题。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在数据采集、整理、监控等功能上的实现可有效的利用到智能建筑中,不止是实现了直接的管理,同时也实现了智能建筑的远程控制[1]。智能建筑系统中分为多个子系统,各结构都具有自己的独立功能,全方位的实现智能建筑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对每个组成结构的监控与管理,将智能建筑各子系统实现集中处理。

2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组建

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组建是浏览器与服务器模式的结构,主要基于互联网技术环境下进行,将传统中繁琐的客户端集中统一管理,智能系统中的各主要功能集中到服务器中,客户及安装浏览器便可直接实现系统的研发与使用,同时可以进行问题的处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采用浏览器的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类文本与图片以及视频等资源,通过对资源进行访问可以直接实现对智能建筑的远程操控。采用此模式的处理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用户在操作时极为简便。

3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管理具体应用

3.1互联网信息支持

互联网技术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优化与创新,使得此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应用中也得到了提升,网络世界是一个极具自由的世界,可以充分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所以在进行智能建筑管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从而实现智能建筑管理中出现问题的解决[2]。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中可采集的信息包括新闻、在线学习与网上购物等,极大的丰富了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层次,提升了智能智能建筑管理中的智能化水平,同时也丰富了管理人员的生活。

3.2监控自动化实现

智能建筑中,消防、供水、电梯、监控等都可以经由传感器来实现,进行数据的采集、编码、解码然后输送到主机,实现对智能建筑整体运行情况的掌握。管理者可以随时观察智能建筑的整体情况,对智能建筑中各个结构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确保建筑中个结构的正常运行,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管理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进行智能建筑的监管,例如在建筑中暗装摄像设备,实施监控建筑内的画面,进行对家居的实时关注,达到远程操控的效果。

3.3安全门禁系统实现

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城市内人与人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强,例如现在小区内甚至是上下楼的邻居都鲜少有熟知的情况,为确保居住用户的人身安全,通常在建筑中会采用门禁系统。在门禁系统的实现中互联网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的非触模型的智能卡技术,非持卡人员不能进入到建筑内部。基于互联网的监控技术在门禁系统中,可以实现对住户出入情况的了解,在发现异常情况下可以留下视频证据,为建筑用户的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

3.4停车管理系统实现

现代经济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得以保障,人们开始最求生活品质,购车欲望也随之增强,建筑中用户的车辆逐渐增加,停车管理成为用户的主要生活影响,也是实现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环节。通过互联网终端服务器技术的使用,可以在车辆进行出入时借助智能卡进行统一管理,不持卡者将不能够停留在建筑内部,极大的减轻了停车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在管理质量上也得到了提升[3]。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中车辆进出的数据会有阶段性的保留,如出现车辆丢失事件,可以对数据进行查看,保障了用户的用车安全。

4结论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不仅是建筑事业的发展,更是国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彰显,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智能建筑市场迅猛的发展,对于智能建筑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经济发展对智能建筑的要求不仅是安全方向上的提升,更是在用户便捷操作与远程操控等方面有了新的需求,所以需要对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做出调整。用户在进行更为便捷的建筑管理的同时,进而实现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主要在于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与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促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不断发展。

作者:杨江南 单位:海南智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琚娟.基于互联网构架的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智能建筑,2014,02(06):51-53.

篇5

预计公司智能建筑电气产业08年增速超过30%

军工业务行业地位突出,产业链完备,稳步增长

当前股价:7.05元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泰豪科技(600590):

泰豪科技08年中期报报。08年中期,公司实现主营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28.63%;实现营业利润3617万元,同比增长20.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805万元,同比33.27%;实现每股收益0.13元。

智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年增速达20%以上

建筑智能化是建筑节能的必由之路。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5%-40%,通过智能建筑有效的楼宇自控设计和良好管理,将实现建筑节能25%-30%。伴随着节能型社会的建设,未来5年建筑智能化业务将以超过20%的增速发展。经过多年的摸索探求和行业整合,公司三大主业“智能建筑电气、发电机及电源、装备信息产品(即军工业务)”发展逐渐明晰,公司正在逐步建立“以智能建筑电气为主体,以发电机及电源和军工业务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在以黄代放董事长为核心的优秀管理层的领导下,在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日趋明朗的趋势下,公司发展逐步踏上稳步快速增长的快车道。

公司是致力于提供“节能服务”的智能建筑领域龙头企业,预计公司该业务未来三年将保持30%-50%的收入增速。07年完成智能建筑电气业务达到10.6亿元,占07年公司总收入的53%。公司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建筑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智能建筑工程量前三甲,市场份额约占2%,已经成功完成由军工企业向提供节能服务的智能建筑领军企业的转型。

公司管理团队优秀稳定,过往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具有优良的抗周期性。泰豪管理层多系出清华名门,在国内电机生产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先优势。通过内生式增长和外延式重组兼并,过去五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达到40%,净利润复合增长亦达到28%。且公司综合毛利水平保持20%上下波动不超过2%,整体抗周期性特征明显。

发电机业务走出低谷,出口合资成为新增长点,静音电源值得期待

发电机业务走出行业低谷,出口、合资多点开花,配股项目静音电源项目或成后续增长亮点。预计电机业务08年增速50%。08年发电机订单超过10亿元,全年收入达6.5-7亿元,同比增长50%。泰豪海外订单从03年的250万元迅速增长到07年出口业务收入2.36亿元,复合增速150%,同比增长100%。预计08年电机出口增速将超过50%,出口业务收入将超过3亿元。一方面,公司出口发电机订单呈几何式增长,从03年的250万元激增到08年突破3亿元;另一方面,特种电机、与ABB 合资生产的低压发电机成为新的增长点。另外,公司配股项目50KW以下静音电源项目具有广阔的海外空间,2010年以后可能带来额外惊喜。

军工业务行业地位突出,产业链完备,业绩增长稳定

泰豪军工以整合泰豪三波电机起家,10年内完成5次资产整合,形成了泰豪“军工产业相关规模化发展”的战略格局。泰豪军工已经初步建立包括军用移动电源、车载通信指挥系小型军用电源、电子对抗系统等一系列军事装备设备与配件产业链。泰豪科技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以创新与自主产权开发实现了一条以科技国防的产业发展之路。

良好的自主技术创新使泰豪军工在市场赢得广泛赞誉,收购兼并使得公司军工产业链进一步完整,业务整体稳定增长,预计08年将实现20%增长。

篇6

关键词:华东智能建筑优势WTO挑战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力监控自动化;思路形成;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建筑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等。美国智能建筑研究机构把智能建筑定义为: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最优组合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对于建筑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具有一套管理、控制、维护和通信设施,能够在花费比较少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环境控制、安全检查、报警监视,能够实时地与城市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一、智能建筑电力监控自动化的思路形成

1、智能建筑的发展历程

智能建筑并不是我国的产物,它最早出现在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美国建筑行业中出现了新的建筑概念。1984年,美国城市广场的建成,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实质意义的智能建筑产生。从此之后,美国建筑行业中掀起了一股智能化浪潮,到了九十年代末,美国已经实现百分之七十的办公大楼智能化。我国的智能建筑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引入到中国的,而真正实现快速发展,还是在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职能建筑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由于国家同世界联系的加大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化,职能建筑的市场庞大,成为我国的一项新兴产业。智能建筑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未来建筑业的一大趋势。

二、电力监控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功能发挥

1、实现方便快捷的人机交互

这一系统能够显示建筑中的各种电压网络配置线路情况,并且通过系统实现对现场画面的随时切换以及导航辅助。除此之外,这种电力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进行非正常环节的智能化着色,直观地反映问题。由于数据的处理能力的强大特性,显示状况的刷新率高,实时性强。这些性能共同组成了友好的监控界面,更有利于人机交互。

2、各项数据的自动采集和自动处理

监控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建筑中的各项指标(比如电流、频率、电器运行状况、温度等等)实施定时或是全时段的数据采集,并且根据需要和事先设计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将最后的各项信息传递给使用者。并且系统内带有自动储存功能,方便使用者的调出。

三、电力监视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由于网络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智能配电等新系统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使未来智能建筑正朝着集约化、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可靠、安全、便捷、简约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享受到更高程度的绿色环保生活。智能建筑中电力监控系统产生的价值:

据调查资料显示:每年各类相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公共场所中的电子监控系统在维护、配置等方面花费巨额费用。而且电能损耗很多,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如下有两实例:

案例一:最近某知名电脑制造公司的一台重要设备内部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暂态故障,但很快又恢复正常,如果没有监控系统,这个故障根本无法被察觉。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潜在威胁,由于安装的电子监视系统及时发现了这个故障并捕捉记录了暂态故障波形,这个信息为DELL公司节省了25,000元的设备维修费。

案例二:2013年2月某热电厂220kV变电站1号母线至荆枣的引线夹断裂,引线下落时与2号母线相触,造成全站失压,荆枣线路停电,仅剩的一回放线断落,线路跳闸,造成湖北荆门供电公司枣山变电站及5个110kV变电站全停。事故造成负荷损失9万kW,占荆门市总负荷的10.8%,影响用户6.3万户,占全市用户的6.7%。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使智能建筑正朝着集约化、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电子监控系统的应用减少了设备运行和电能消耗的浪费;合理有效利用了设备的最大优越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添置,避免了资源浪费,节约了大量资金;及时发现了潜在故障,减少了设备的维护费用,不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利用;提高了运营管理效率,减少运行及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电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缩短了停电时间,减少火灾,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用者也可以享受到更加智能、绿色、环保的美好生活。

四、智能建筑的节能及前景优化分析

智能建筑成为21世纪建筑行业中的主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智能建筑的节能必须遵循低能耗、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经济模式,使循环经济不止存在于掌握最新技术的创新节能公司,更体现渗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资源的节效化。业主在建设更舒适、更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建筑的同时以绿色节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便节省高额的费用支出。能耗运行费用最低的可持续建筑设计一般包含以下技术措施:①节能。②减少有限资源的开发,加大可再生生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力度。③室内环境和质量的人文主义。④使场地、环境对建筑的实施开发的影响最小化。⑤艺术与空间的新主张。⑥智能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未来智能建筑必将更关注人性的发展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创造健康、舒适、绿色、环保、简约方便的生活环境及现代化的生活质量是越来越多人的共同愿望,也是建筑节能的基础和目标。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冬暖夏凉,给人们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②通风良好,呼吸清新通畅。③光照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④智能人工控制。通风、照明、取暖、家电等均可由计算机控制,既可以按预定程序管理,又可以局部控制。满足不同场合下人们不同的需求,同时循环利用了资源,减少了浪费。

五、电子监控系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优化

电子监控系统作为信息时代的独特发明,在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土地流失严重、环境污染加剧、暴力犯罪增多、社会调节系统紊乱、自然的自净自救能力减弱。因此电力监控系统会由单纯的监控、显示向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它将实现海量信息存储,迅速直接地完成数据的搜集、分析处理,做出有效的指令提示。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快速、准确。节省更多的人力和资金,实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同时将延伸出更多新的特性:

(1)先进性:充分利用现代及以后的最新技术,研制出最可靠的科技成果。

(2)可靠性:成为更加成熟的技术产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3)实用性、便利性: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和实际使用需要方便、安全、耐用。

(4)可扩充性和经济性:兼容性增强,不断优化设计,提高性能。

(5)规范化和结构化:由于市场信息本身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现实特点,电子监控系统更应该做到结构化、标准化、系列化。

结束语

从宏观方面来讲,智能建筑在国家发展、行业转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甚至是一个国家科技文化水平、综合国力的象征。从微观方面来讲,智能建筑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一项新兴产业。智能建筑设计的内部系统很多,它是由各个不同职能系统组成的整体,其中,自动化的电力监控系统是关键,在整体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在实践运用的过程要多引进先进技术,和其他系统做好衔接,发挥出其最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林玺.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在电气节能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13):89.

篇8

关键词:华东智能建筑优势WTO挑战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

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4.加强团结,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华东地区以目前三地(上海、浙江、江苏)学会要加强团结,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要在举办报告会、展览会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时,积极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有条件时争取举办国际智能建筑研讨会,以提高我国学术地位与声誉。

5.加强宣传,提高建设业主的认识,搞好定位和管理能力

由于部分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过于迷信,必然导致“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他们认为既然“智能”就应该无所不能,更有甚者将该项目的投资仅作为提高“身价”的目的,不清楚智能化建筑工程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物业管理重要的基础,认识不到日常运行中所需的微利投资能得到高额利润的回报。因此,建议应该有国家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管理规范和服务体系,强制性的将系统日常运行管理纳入正常轨道,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6.协助政府搞好注册电气工程师复习培训工作,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水平

据了解,国家人事部将在2003年6月第一次开考注册电气工程师。其中,建筑电气业属于此系列,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师大部分也要参加此系列考试。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编写复习参资料,建议华东地区也要作好考试复习培训工作。最后作者衷心希望华东地区智能建筑业在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下,在业主、设计师、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家努力下,营建出更多的高质量优质智能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徐兴声,《WTO与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对策的思考》,《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4.4,P34—P38

2.路更可,《试论面对入世我国智能建筑业的发展的对策》,《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2.2,P31—P34

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出迅速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国家政策的转变促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为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与平台。建筑智能作为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革命,引起了当前广大开发商和自动化控制人员的高度重视。智能建筑在应用中以其高度自动化和实用化为基础受到高端消费者群体的关注,为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出了动力。智能建筑是利用多种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成为一种系统化的新型建筑物,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及其建筑工程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施工方法,为高端消费者和上流人群提供了更加便利、舒适和人性化的生活方式。在目前,拥有了智能建筑,就等于拥有了便利、舒适和安全的生活条件,同时拥有了社会地位阶层。

1、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是建立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是通过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建筑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在工作中离不开建筑电气技术为指导。目前,我国每年智能建筑项目投资都是非常巨大的,伴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的内容和形式日益复杂繁琐,其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在未来发展中,智能化将成为建筑行业的主要趋势和追求目标。智能建筑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它的发展是衡量国家经济科技水平发展的主要方式。一个国家智能建筑发展水平,也可以称之为这个国家科技水平发展的高低,是衡量国家经济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的衡量标准。

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是当前建筑行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所在,是在无人直接参与之下通过使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制对象或者过程自动的预定程序运行,确保应用中能够合理有效的进行。它是以数学的系统理论为基础,利用物理反馈原理的影响来促使系统自动化进行更正模式,使得系统在运行中各种数值能够达到预计效果和预定值。自动控制技术将人类从事的各种危险、繁琐的活动趋于安全和简单,大大提高人们工作效率,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技术正逐步应用到现代智能建筑中。早期智能建筑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和楼字自动化(BA)三个部分。

2.1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便是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传真机、复印机、E—mail、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一系列现代化办公及通讯设施,最大限度的提高办公效率、改进办公质量、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缩短办公周期、减轻劳动强度、同时防止减少人为的失误和差错。办公自动化技术将使办公活动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采用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够使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丁作,这种以E—mail、文档数据库管理、复制、目录服务、群组协间工作等技术作支撑,让群体协同工作成为町能,彻底打破了早期办公自动化的“信息孤岛”,变成厂“信息大陆”,实现了对人事、文档、会议等的自动化管理。从而改变了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具体来说.OA主要实现下面七个方面的功能:内部通信平台;信息平台;实现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的自动化;辅助办公;信息集成;实现分布式办公。目前国内多数上规模公司都已经使用OA系统进行办公自动化操作,但在新开发和设计楼盘时就充分考虑办公自动化需要,有效实现信息共享、软件对接的智能建筑暂时并不多。因此国内企业需在这方面不断加强。

2.2通信自动化

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通过与外部如电话公网、数据网、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保证建筑物内与外部实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通信自动化能为使用者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包括语言文本,图形、图象及计算机数据等多种媒体的通信服务。通信网络系统一般包括:固定电话通信系统、声讯服务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视讯服务系统、电视通讯系统,客户可自行定义服务通信方式.调整通信服务功能。

2.3楼宇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建筑物内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经济、便捷的生活工作环境。楼字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

楼宇自动化系统涉及建筑的空调、通风、电力、照明、防灾、安全,给排水、车库管理等设备与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涉及面最广、设计任务和工程施下量最大的子系统,它的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对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归类、分析、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设备始终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创造安全、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费用,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篇10

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科技信息技术影响下,智能建筑将不断加以完善,并逐渐以人为本,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有效的控制智能建筑的质量,安全以及功能化的运用。在各种智能技术的广泛传播,智能建筑设计者们要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智能化建筑理论基础知识,不断引导着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1 智能建筑的现状

中国的智能建筑起步较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速度在世界名列前茅,在1991 年由日本投资,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主持设计的北京发展大厦,这座位于北京东三环路上 20 层的大厦可以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智能建筑作为一个行业和时代的标识,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只是在建筑物的某些部位用了比较完善的设备体系,体系与体系之间只是能够联动,但却谈不上集成。近年来,以上海为代表的上海博物馆、上海金茂大厦等一大批智能建筑问世,并且这种设计理念慢慢的蔓延到各个地区,不仅仅的局限于公共建筑,现在已经在住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的智能和国外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智能化工程设计的人员的缺少,现在楼宇智能专业的兴起,能够补充智能设计人员缺少的问题,但却不能真正和建筑、结构、安装的人员完美的融合。

2 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

2.1 智能建筑的设备缺乏联动

智能建筑由 HVAC 系统、消防系统、出入控制系统以及电梯控制系统组成,通常以上系统由不同厂家生产,由不同供应商供应,他们只考虑本身的利益,仅仅关注自己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不顾及他们之间的联动作用,现在的物业人员或者保安人员,不得不同时关注好多界面,来关注小区的设备监控,如果这些设备能够实现联动作用,我们现在的保安室就不需要那么多监控界面,可能需要一个界面来监控整个小区的运行情况,这样也大大的降低了成本。2.2 缺乏专业化人才

我国的智能建筑起步较晚,因而配套设施也不全面,尤其表现是智能建筑设计人员的缺少,往往是缺乏相应设计资质的情况下承揽相应的设计任务,尤其在弱电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导致很多设计问题留给了施工单位,造成了智能系统的不合理,设计施工质量低。此外,设计人员的不专业导致设计出来的产品规格特别单调,并且只有市场占有率不高,一旦出现问题难以维修,这样就把问题传递到施工单位。现在的施工单位人员由不同的专业组合而成,仅仅是组合不是集成,只是单纯掌握自己专业的东西,然而现今的集成建筑是需要综合知识的集成,能够全面独立完成或者团队完成从设计开始,到技术的应用,设备的调试以及设备的安装、以及到最后的验收直到 EPC 给建设单位的一站式服务,由于缺乏这样复合型的人才,施工单位不得不招聘专业顶级人才,由于受到薪酬、施工条件不好等多方面原因,很难招聘到满足智能建筑发展的专业人才。如今现在的智能建筑只能由集成商自己完成,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他们把工程进行分包或者转包,这就会出现违法分包,会选择没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或者主体结构进行转包,或者分包工程再分包,或者没有经过业主的同意把工程进行分包,给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竣工验收中,由于缺乏复合型人才,导致验收不到位。

2.3智能建筑技术方面的缺陷

其实,智能建筑建设的技术也有不少缺陷存在,例如网络频宽方面技术的限制、通讯空间需要更宽阔等,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科学、完整的数据模型,导致智能系统中的自动化设施与控制系统间不能形成数据的有效交换与转换。在先进通讯设备与数据安全性方面的技术也有尚不成熟,由于智能建筑这一行业所涉及的技术知识相当广泛,还要求建筑对于信息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的发展与应变能力较强,比较成功的智能建筑就是各领域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最终成果,缺乏专业和稳定的技术骨干团队,我国的智能建筑质量要想达到国际化的先进水平难度较大。

3 完善智能建筑的对策

3.1 提升专业化建设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信息控制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这对于老的结构设计师、注册设备师、建筑师、带来不小的冲击,这就要求他们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学习信息控制、计算机交叉学科不断拓宽视野,积极参加智能建筑方面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能够让他们掌握智能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真正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的装修到物业管理服务上升一个档次, 让我们的建筑不是冰冷的钢筋混凝土,而是绿色环保的高智能建筑。其次,高等学校或者职业技能学校应通过企业调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把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进行重新的资源整合,现在开设建筑方面的学校很多,但是和建筑相配套的智能建筑专业开设的很少,在学校重点加强理论教育,现在的毕业生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建立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到企业中实践,或者让企业的能工巧匠到学校来讲课,把最新,最前沿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期内培养出一批技术过硬的智能建筑专业化人才。另外,各个学校和企业应加强沟通,把好的教学方法分享,资源分享,也需要企业的人员参加,把最新的规范,最新的技术和老师进行交流,还需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装修人员以及后期物业管理服务的人员一起交流,不要自己干自己的,使我们的建筑真正做到系统上的集成,每个专业相互配合,使我们的智能建筑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3.2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智能建筑模式

在发达国家中智能建筑起步早,技术趋于成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例如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成熟的运用智能建筑达到节能的效果、充分利用大自然产生风能,电能,太阳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延续,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正在从单体的建筑逐步向区域化、城镇化蔓延,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重要国际发展趋势,并且技术趋于成熟稳定。正如我们知道的,德国智能建筑有上万栋,都是基于信息控制技术发展的,美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中 90%以上基本上实现智能化,在一些大城市中建设了“智能化一条街”、“智能化大楼群”或“智能化城市”。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当然也离开不科学技术的支持,例如电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这些知名的企业在智能化城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成熟,因而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智能化程度很高,前景广阔。各个国家自主研发的水平,能够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3 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立优质智能住宅小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舒适度的要求也不在不断提高,不在单纯追求面积的大小,而是追求住宅的品质,这就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物业管理行为,加快物业法实施,建立优质智能住宅小区定位必须准确,根据市场调研情况,确定需求对象,从设计开始直到工程的竣工验收都要围绕客户的需要,例如建立什么档次的住宅适合于什么样的人群,进而确定什么样的智能建筑,这样从根本上满足了客户的需要又从根本上避免了功能浪费。

4.结束语:智能建筑的发展水平,可以将我国的经济实力以及科技进步体现出来,作为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正确对待智能建筑相关行业所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促使我国智能建筑行业可以快速、稳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建峰.智能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华东.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