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机化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篇1

关键词:生活化;实验教学;有机化学;运用

职业学院的学生大多与高中生年龄相仿,但由于专业和学制的限制,职校学生只在第一年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专业课程,课程较少,学习并不深入。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职校学生的化学基础很差,在初三时接受的应试教育未能培养出他们对于化学的兴趣与热爱,甚至有少数同学对于化学的学习出现排斥心理,不愿意主动学习化学。特别是针对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官能团多种多样、碳链结构太长、命名过于复杂、化学方程式记忆难度高、在没有找到规律的情况下,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难度很大。假如按照一贯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热闹,并不能传授给学生相关知识。

1“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一切生命都是由有机物构成的,我们的生存处处离不开有机物,我们生活的环境和依赖的能源物质也都是由有机物质构成,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教师用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衣食住行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化学专业素质的快速提升。

1.2知识必须生活化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是有机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化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的种种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生活问题讲解化学知识,在还原生活的同时完成化学教学。以发展的目光看来,化学实验已经不再只是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直接手段,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种教学功能。化学实验能够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慢慢爱上有机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有机化学的价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日后投身社会建设打下坚固的基础。

1.3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生活化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化学老师自身需要具备强烈的生活实验教学意识,使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娴熟规范的实验操作展示,并且长期坚持亲身参与化学实验科研教学之中,如此才能提升自身实验教学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2.1好习惯成就未来

有机化学药品大多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毒性、挥发性等特点,如果实验药品管理、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药品浪费,还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鉴于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经过专业的试验训练,安全意识、操作能力、实验习惯等都较为薄弱,针对这一现象,实验教师应当加强实验药品的管理,加大实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首先,应给学生灌输勤俭节约的意识,其次,在进行实验指导的过程中,应当监督学生的药品使用剂量,另外,针对可以重复使用或循环利用的实验用品,教师应当组织同学进行收集。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2配合教材内容开发生活化实验

有机化学教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讲解了各种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结构,相关实验也都是有机物性质的验证实验,这些实验操作简单,用时较短,同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机化学的实用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针对这一情况,可以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生活实验当作课堂实验的补充学习,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2.3关注学生的生活

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都非常在乎自己的形象。为了使学生们喜欢上有机化学的学习,应当针对学生们的需求开展教学,解决他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们领悟到化学就在身边,是一门大有用处的学科。例如,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物质基础,氨基酸又是构成蛋白质的必需物质,有一部分氨基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通过外部摄取获得,有一部分同学为了保持良好的身材,进行节食或是不摄取肉类,假如不另外补充其他蛋白质,就会出现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3结束语

在生活总结合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加入到学习中,感悟有机化学学习的价值,并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在完成教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达成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因此,生活化模式的实验教学十分适合于中职学生。

作者:李玲 单位: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元志.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篇2

有机化学作为临床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有机化学知识理论性强,内容枯燥,而传统课堂教学缺少师生互动,影响了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将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其能动性。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临床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案例教学法

有机化学作为临床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具有重要的铺垫和支撑作用。有机化学涉及大量理论、反应方程式、反应机理,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学生在课堂上被“满堂灌”,难以理解和消化吸收,极易丧失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更无从谈起。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运用精选出来的案例材料,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事件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其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1,2]。与理论知识相比,临床案例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记忆,具有吸引力,容易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3]。近年来该教学法因其特有的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4~10]。鉴于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案例教学法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效果。

1临床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中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手中的案例是教学的“法宝”、案例教学的重要材料,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11]。因此,教学案例的设计至关重要。只有案例内容与教学过程密切结合,才是好的案例教学[12]。有机化学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既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例,也可从一些药物的合成、临床应用入手。设计案例时,可按照以下原则:(1)案例内容与结构紧紧围绕有机化学课程内容,选择与临床药学学科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授“酚类化合物的酯化反应”这一知识点前,以“阿司匹林”这一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物作为教学案例,先提出该药物的研究历史,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查阅该药的结构以及合成方法,教师总结,指出阿司匹林是水杨酸与醋酐合成而来,该反应即是酚类化合物的重要性质之一———酯化反应。通过上述简单的临床药物案例引入酚类化合物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2)教学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13],可选取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的例子,使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由浅及深,便于理解和消化。学生是案例教学人本理念的前提[14]。若案例内容过于晦涩难懂,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会失去兴趣,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应优先选择通俗易懂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讲解重氮化合物的偶联反应时,可从棉布的染色实验入手,让学生知道偶联反应的产物可用作染料,通过这一案例教学,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所学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3)教学案例应具有真实性。可将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临床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引入有机化学教学。例如,在讲解立体化学章节的手性和对映异构体的拆分等知识点时,可从欧洲的“沙利度胺事件”入手,先引入该事件背景:1957年10月,新型抗妊娠反应药物———沙利度胺问世,该药物为外消旋体,受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药品生产厂家没有拆分其手性,导致孕妇服用后产下俗称“海豹婴儿”的畸形儿。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沙利度胺实际上是一对手性化合物,其R-构型化合物具有抑制妊娠反应活性的作用,而S-构型化合物有致畸性,罪魁祸首就是它。由此引入知识点“手性化合物的手性及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由这一真实案例引入,对上述知识点学生很容易理解。

2临床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

以我院2013级临床药学专业1班25名学生为案例教学主体,每5人为一个讨论组,共5组,对含氮类化合物章节的部分知识点开展案例教学,共6学时。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以“上海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为背景,设计了如下教学案例: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某喝了一口寝室饮水机内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被送至医院就诊。4月11日,上海警方通报,在黄某的寝室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成分———N-二甲基亚硝胺(属于N-二烷基亚硝胺)。该类物质对各种动物都有强致癌作用,也被怀疑会引发人类癌症,是由胺的亚硝化反应制得。反应通过亚硝酰阳离子(NO+)的进攻而发生。为帮助学生在查阅资料和分析案例过程中有目的、有层次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入上述案例的同时给出4个引导问题:(1)案例中N-二甲基亚硝胺的结构是什么?(2)N-二烷基亚硝胺类化合物如何制备?(3)什么是亚硝化反应?进行该反应时要注意什么问题?(4)亚硝化反应的机理是什么?通过上述问题引出新的知识点:N-二甲基亚硝胺(N-dimethylnitrosamine),胺(amines),亚硝化反应(nitrosation),NO+。提示性的引导问题可避免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过程中偏离问题中心,易于把握案例的核心问题,促进案例教学顺利开展。学生查阅资料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台讲解、自由提问、主动答题等形式,解决上述引导问题及延伸问题。讨论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踊跃,信息搜集和整理非常全面,讨论进展顺利,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N-二甲基亚硝胺的结构为(CH3)2N-N=O,属于N-二烷基亚硝胺类化合物,可由仲胺R2NH或Ar(R)NH通过亚硝化反应(胺和亚硝酸反应)制得。该反应利用亚硝酰阳离子(NO+)的亲核进攻发生。为了产生NO+,我们必须用盐酸来处理亚硝酸钠,制备不稳定的亚硝酸,溶液达到平衡后含有亚硝酰阳离子,亚硝酰阳离子受到胺的进攻形成N-亚硝铵盐。仲N-亚硝铵盐发生去质子化而形成相对稳定的主产物N-亚硝胺。

3案例教学的实施意义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临床经验,只有理论层面的认知,印象不深刻,而案例教学能够灵活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拉近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15]。通过在临床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既可使教师在搜集和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提高教学热情与教学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师生双赢。一方面,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既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教师经过这一过程的锤炼,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能动性与创新能力、分析和总结问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为满足这一要求,必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利用获得的资料和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课堂讨论,从而大大提升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4展望

基于案例教学法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今后教师将依照案例设计原则,将更多的教学案例引入有机化学教学中,深化有机化学案例教学改革。

作者:安琳 郑友广 谷小珂 牟杰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篇3

【关键词】化学课堂 教学改革 科学素养 尝试

课堂教学改革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一切都在顺利发展的时候,有三件事让我颇有感触:

事例一:二零一一年九月中旬去延安参加课程培训,有幸见到了化学苏教版教材的主编人王祖浩教授,他精彩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他对教材中各个环节的设置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例如:教材编写时有很多的模块,如“你知道吗”,其作用是引导同学们回顾已有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拓展视野”“资料卡”提供更多、更生动的素材,使同学们在完成必要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魅力。

事例二:一个学生打电话给我,说起了最近的生活境况,他无意间说到:“老师,我高中三年苦念化学,现在回过头来,发现完全没用啊”。在他看来,高中三年的化学学习全部都是为了考试,其余毫无收获。主要原因是我们将教育的目的只定义在高考上,教学中只重视知识,没有注重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淡化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例三:某日与一个生物组的教师进行交流,他的一句话让我深受打击。“你们学化学的就没干好事,看看那些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凡是有害的都与你们化学相关”。这是初、高中、大学化学教师的悲哀,我们没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只意识到化学对生活的危害!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回归课本,关注课本的各个环节设置

编写学案或进行自主学习指导时,我尝试利用课本上的各个环节和模块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同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会在学案编写的最后设置“趣味阅读”等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或科学前沿,拓展学生视野。

例1:《有机化学基础》第三专题“脂肪烃的来源”一节,课本“你知道吗”有这样一段话:“你知道人类社会所需要的大量脂肪烃的来源吗?你知道为什么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吗?你知道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可以生产哪些日常用品吗?”从此环节导入新课,既与前面所学脂肪烃相关联,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自主学习,还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一举多得。

例2:《有机化学基础》第四专题“酚”一节,课本上只强调了苯酚浓溶液的强腐蚀性,但是苯酚的稀溶液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用途。编写学案时我以“趣味阅读”的形式进行知识拓展,如:“苯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可用来制取酚醛塑料(电木)、合成纤维(锦纶)、医药、染料、农药等。苯酚可凝固蛋白质,有杀菌效力,苯酚稀溶液是医药上最早使用的喷洒消毒剂,商品‘来苏儿’(Lysol)消毒药水就是苯酚和甲苯酚的肥皂液,药皂中也掺入少量的苯酚。”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改变学生对苯酚“有毒”的主观认识,充分意识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让“导课”环节重回化学课堂,在课堂中加入生活常识教育

2.1 要有情景导课环节,利用情景导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原电池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难点,理论性过强,比较枯燥无味,直接学习知识容易造成学生学习障碍,不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导课时我用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效果不错:一个美女出了个小车祸,碰掉了两颗牙,就去镶了一个不锈钢的、一个银的,一段时间后,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头疼难忍。小医生,请问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以问题式的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解决该问题来进行本节课小结,加入情景式问题导课,可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2 将生活常识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如在学习“芳香族化合物”时,我告诉学生:人若长期接触或吸入稠环芳烃会致癌。比如萘,俗称卫生球,以前我们经常用来驱虫防霉,会致癌,现在已经用得少了;秸秆、树叶等物质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雾中有较多的稠环芳烃,我国有些省市已经禁止燃烧秸秆树叶;香烟的烟雾中也存在很多稠环芳烃,青少年应远离香烟烟雾毒害,等等,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能更加准确的对化学知识进行记忆,在生活中也能用化学知识去解释问题。

3.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注重情景导课以及渗透化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但是经常举例不够恰当。所以,导课时的示例选择也要讲究艺术,不能总是选择化学对生活、环境的危害为切入点,应该合理选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是把双刃剑,而化学学科更多的用处是用来改造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便捷。

例如,《必修二》学习加聚反应时,我的导课环节是这样设计的:请大家以自己为圆心,在你的周围寻找塑料制品,观察上面的标志(如下图所示)。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然后我解释道,我的身边有很多的塑料制品,但是它们的用途是不相同的。

〖JZ〗〖XC1.TIF;%50%50〗

“1号”PET常用于制造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耐热至65℃,耐冷至—20℃,只适合装暖饮或冻饮,装高温液体、或加热则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融出。科学家发现,1号塑料品用了10个月后,可能释放出致癌物。因此,饮料瓶等用完了就丢掉,不要再用来做为水杯,或者用来做储物容器乘装其他物品,以免引发健康问题。

“4号”LDPE常用于制造保鲜膜、塑料膜等,耐热性不强。合格的PE保鲜膜在遇温度超过110℃时会出现热熔现象,会留下一些人体无法分解的塑料制剂。并且,用保鲜膜包裹食物加热,食物中的油脂很容易将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出来。因此,食物入微波炉,先要取下包裹着的保鲜膜。

简单导课后,提出问题: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那在工业生产中是如何制备的呢?由此问题引出新课,引发学生思考。

4.学案编写时,设置问题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突出重难点,又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和生活相关性

例如:有以下两个计算烃燃烧耗氧量的题目:

(1)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烯烃、炔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需要空气量的比较中正确是( )

A.烷烃最多 B.烯烃最多 C.炔烃最多 D.三者一样多

(2)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为燃料的灶具(如煤气灶)改为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时,灶具应作相应的调整,正确的方法是( )

A、空气和天然气的进入量都减小 B、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

C、空气和天然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D、减小空气的进入量或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篇4

关键词:教学素材;智慧教学;乙醇;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6-005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教育的真谛是使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有所体验,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智慧。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人们较多地关注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忽视了通过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价值,使得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都处在“潜伏”阶段。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对受教育者的智慧培养,即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智慧”,已经刻不容缓。

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要以化学知识的学习为途径来掌握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念,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培养智慧”的教学。要实现智慧教学,就需要教师准确深入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根据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对教学素材进行充分准确地挖掘,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通过素材的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学科概念。本文将从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对“生活中常见有机物――乙醇”教学作以下四个方面的设计。

一、生活的化学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和“用”的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生活意义,感受化学课堂教学的魅力。

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本课教学,利用图片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常见酒的种类,让学生认识啤酒、白酒的度数的含义。然后,笔者提供医用酒精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设计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医用酒精含75%的乙醇并非纯酒精呢?”原来,当用纯酒精消毒时,由于酒精的浓度很大,很快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结果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对细菌有保护作用,防止酒精进一步渗入。而含75%的乙醇的医用酒精并不急于使细菌表面的蛋白质凝固,而是渗入到细菌体内,然后把整个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起来,从而达到杀菌的目。通过此教学素材,可以让学生掌握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互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酒精浓度。

在进行酒与健康教学设计时,笔者引用最近的社交网络上兴起一股拼酒风为教学素材。自从一名男子以10秒钟的速度喝完一瓶白酒后,网上相继出现了“二斤哥”、“三斤哥”、“四斤哥”、“五斤哥”,最后河南南阳出现了一位一次干掉6斤白酒的彪男,视频编辑者竟问:“七斤哥”还会有吗? 我们知道酒精进入身体,由肝脏生成的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又被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乙酸进入人的循环和排泄系统代谢掉。大家都知道,甲醛有毒,乙醛对人体危害也非常大,能引起呕吐、神志不清等症状。短时间内乙醛含量急剧上升来不及代谢,极易发生酒精中毒,甚至搭进性命。通过这样一个生活中教学素材的展示,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明白过量饮酒对身体的伤害,也可以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以后学生走向社会,对这样的事件就会有基本的常识判断,也不会参与到此类事件当中。

二、有用的化学

丹尼尔・科顿姆尖锐地批评说:“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置身于现实生活之外; 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的个性变得沉闷;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成为书呆子;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沦为奴仆……”事实无情地证明,现在我们的教育正一步步误入了丹尼尔断言的歧途!

那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固体酒精和乙醇汽油两个教学素材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生活中固体酒精在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在教学设计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固体酒精是纯酒精吗?”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对乙醇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就会作深入的思考,得出准确的答案。再引入乙醇汽油教学素材,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乙醇汽油,乙醇汽油的使用对雾霾治理有什么作用?”按照我国的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标志方法是在汽油标号前加注字母E,做为车用乙醇汽油的统一标示,三种牌号的汽油标志分别为“E90乙醇汽油90号”、“E93乙醇汽油93号”、“E95乙醇汽油95号”。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主要成分之一,采用创新的乙醇汽油作为现今汽油的替代品可以有效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通过这样的教学素材的运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建立起化学“有用的化学”这样一个理念。

三、真实的化学

按教育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克服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促进理解和记忆的保持,有利于学习的强化和迁移,拉近学生在校学习与今后社会实践活动的距离。教学素材的真实性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近年来浙江化学高考卷对新题型的尝试,特别是工业流程题的出现,其取材于经典的无机实验、成熟的制备原理、传统的工艺流程或最新科学研究,是一种基于真实化学的试题命题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一定要选取真实的化学素材,在分析真实问题中形成新的化学学科观念。

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引入酒精灯火焰颜色和交警查酒驾这2个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乙醇燃烧是什么颜色?我们知道,酒精灯火焰并非纯净淡蓝色而是夹杂有黄色这并非乙醇燃烧的真实颜色,也并非真实的化学。那如何将乙醇燃烧真实的火焰颜色呈现给学生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改进,用一支粉笔蘸取一定量的乙醇点燃,乙醇燃烧产生的淡蓝色火焰就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真实的实验演示,学生对乙醇燃烧的颜色有深刻的认识,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再引入交警查酒驾的教学素材,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交警如何查酒驾?”常见的教学设计对此解释是让驾车人呼出的气体接触载有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氧化剂三氧化铬(CrO3)的硅胶,可测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乙醇及乙醇含量的高低,并且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写出化学方程式。其实这不是真实的交警查酒驾的原理。真实情境中,交警查酒驾一般使用便携式酒酒精浓度测试仪,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型燃料电池原理进行设计。燃料电池酒精传感器采用贵金属白金作为电极,在燃烧室内充满了特种催化剂,它能使进入燃烧室内的酒精充分燃烧转变为电能,在电极上产生电压,电能消耗在外接负载上。此电压与进入燃烧室内气体的酒精浓度成正比,可以准确测量驾驶人员体内的血液酒精浓度。通过这样的教学素材的运用,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实的化学,也为以后电化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使学生知识得以成长,智慧得以发展,思维得以启发。

四、实验的化学

化学是基于实验的一门学科,化学实验对高中化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挖掘化学实验素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把化学知识以更加生动活泼呈现出来。

笔者在乙醇的还原性教学设计中通过图片展示引入银匠加工银器的教学素材,并且提出一个问题:“铜、银器焊接时,为什么先要趁热蘸一点酒精?”我们知道,酒精能将银表面的氧化物除去,便于银器的焊接和加工。然后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将灼热的铜丝插入到盛有酒精的试管中”。学生们观察到铜丝表面的黑色氧化铜消失了,铜丝又变得光亮起来,并且在试管中产生了不同于酒精的特殊气味。通过实验,学生们知道了酒精能将银表面的氧化物除去,也就是在高温下乙醇能被它们的氧化物氧化,具有还原性。并且进一步得出结论,在乙醇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的反应中,可用铜、银为催化剂。乙醇被氧化为乙醛。通过这样的教学素材运用,学生掌握了乙醇具有还原性,也通过实验证明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智慧的鲜花开放在指尖上。”教育之中无小事,小事方显大道理。化学课堂应该是生活的、有用的、真实的和实验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没有花拳绣腿,无须标新立异,不会追赶时髦,有的是在用生活中智慧的力量点化课堂的美丽。有用的课堂,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师生共同享受课堂,享受学习,享受成功。真实的课堂应该是生命的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引导学生追求真正的知识。实验的课堂应该是探索的课堂,变学生的被动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总之,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积极探索智慧教学,共同追求教育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

参考资料

[1] 杨承印.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关键词:化学;生活;化学教育;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207-01

在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一、加强化学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的教育教学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如高一教材中《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一章中讲到氯气可以制漂白粉、溴化银可应用于照相技术、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等,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展开来,介绍它们的其他用途。在介绍与社会生活内容相关联的化学知识时,应适当地去启发学生,诱导学生用化学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甚至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如课本中讲到硫酸钡可用于钡餐,可以问学生钡餐喝下去在医院里是如何检查的,为什么可以在X光下检查胃及消化道是否发生病变,硫酸钡对人体是否有毒,硫酸钡最后怎样排出体外的等。又如大家听说过鸡蛋、牛奶与豆浆对中毒的病人可以用作急救药,这是什么道理?鸡蛋、牛奶与豆浆的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蛋白质有个特点,碰到重金属离子,例如汞、铝等金属离子会发生变性。重金属离子进入人体时会使构成人体的器官和血液的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作用,造成中毒。这时,给病人服牛奶、生鸡蛋白与豆浆后,食物中丰富蛋白质会和重金属离子作用,于是就减轻了中毒的毒性。同时,这些食物还给中毒虚弱的病人提供营养,有助于病人康复。这些化学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有密切的关系,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激发他们去观察生活,从而更好的去生活、学习。

二、加强化学与自然环境联系的教育教学

环境保护作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已迫切地摆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虽然中学生尚不能全面理解臭氧空洞的变大会有什么危害,长江三峡建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很多学生也无法真正懂得赤潮的形成及其后果。但是我们通过可以接触到的一些化学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思路,增强他们的意识,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化学现象,善于利用化学知识。如在讲到化肥知识时,可以问为什么农田不能多依赖无机肥、土壤改良的措施;在硫酸及硝酸工业教学中可以问他们问何为酸雨,酸雨的危害有哪些,从而进一步阐述人为什么要进行尾气吸收,为什么尾气处理。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此类问题更丰富,与生活更贴近,如白色污染问题、问题、无铅汽油问题,以及近年来发现的英国的疯牛病问题,比利时的二恶英问题等。这就有助对学生环保教育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教育教学

生活中会遇到有许多废旧无用的东西:旧书报、牙膏皮、旧电池、废钢铁、碎玻璃、骨头……其实,这些生活中的废弃物品通过化学手段的改造,也是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废钢铁制品可以回炉炼钢,十吨废钢铁可以炼出九吨好钢。有趣的是,炼优质钢还必须在原料里掺一点废钢铁呢!纸上写满了字,撕碎了,纸里的植物纤维仍然存在。送进造纸厂,打成纸浆,经过化学漂白,雪白的、平展的纸又出现在你的面前。各种碎玻璃投入玻璃熔融池熔化后,可以重新吹制成各式各样的玻璃制品。塑料凉鞋老化后,变硬,开裂,不能再穿了。可是,塑料并没有消失。把各种废塑料按照化学成分分门别类以后,只要是热塑性的塑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加些增塑剂、抗氧化剂和颜料,再熔化均匀,崭新的塑料制品又生产出来了。铝做的牙膏皮,连同废铝壳、破铝锅,一股脑儿送进熔铝炉窑里,能回收大量的铝,损耗极少,而且所需的能量只有炼铝的5%。吃肉剩下的骨头,也有它的用处。在骨胶工厂里,用大锅熬炼骨头,飘在水面上的是骨油——可以做油脂和肥皂。熬稠了的汤水里有骨胶——做墨汁、粘接木板都用得着。最后剩余的残渣,粉碎以后是优质的磷肥(骨头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钙),撒在田里,庄稼会多结穗,果树将硕果累累。通过这些信息的传递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在化学面前,没有废物可言。

四、加强化学与卫生健康相互联系的教育教学

篇6

【关键词】教材内容编排特点建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国自主编版了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分别是宋心琦主编的人教版;王祖浩主编的苏教版;王磊主编的山东科技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目前高中化学教育已明确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目标。化学教育的三维目标中对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突出对科学探究,科学过程,科学方法教育的要求。对教师以及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教材的对比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三套化学教材编排特点的比较

1.教材编排纲目的比较

从三套教材的编排纲目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版本的教材都围绕新课标大纲要求,内容基本涵盖,只是在编排顺序,内容以及侧重点上有所区别。首先,在编排顺序上,三个版本的教材都不一样,并且都不同于新课标内容标准的编排顺序;其次,在内容编排上,有与课标内容不统一的地方,如:课标内容中有设计“含磷物质造成的污染”等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在三套教材中均没有明确体现这个知识点;从各教材编排纲目还可以看出其各自在侧重点上的特色:人教版重视实验探究,开篇就引入“从实验学化学”;苏教版重视世界的物质性,开篇则安排“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山东科技版重视化学科学,开篇就引导学生走进化学科学,重在培养广大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理性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编排内容的比较

三套教材的编排都是依据课标的要求,但是三套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上都有不同的特点,就教材板块设置上:

(1)苏教版:教材是以“观察与思考”“信息提示”、“调查研究”、“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联系与实践” 和“回顾与总结”来编排教学内容4;

(2)山东科技版:教材是以“联想?质疑”、“知识支持”、“化学与技术”、“观察?思考”、“资料在线”、“交流?研讨”、“概括整合”和“练习与活动”来编排教学内容5;

(3)人教版:教材是以 “思考与交流”、“学与问”、 “实践与活动”、 “科学史话(或视野)”、“资料卡片”和“提示”等引出教学内容[6]。

此外,教材都大量的引入与知识点有关的图片,增加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以及化学科学与社会应用等方面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他们的学习思维。有的还适当的引入了某些化学术语的英语单词表示,比如氧化反应(oxidation relation)等。这些英语术语的引入,不但增加了教材的编排特色,教材内涵,同时潜在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各教材对学生的引导各有侧重:人教版知识点相对集中,重视实验探究,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安全理论,动手实践能力等;苏教版重在世界的物质性,符合化学学科特点,即基于化学研究物质,由物质的结构,性质来决定用途等;山东科技版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出发,了解化学学科的主要任务,导入教学内容。

3.教材各自特色的比较

人教版抓住化学的特征,即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由此开篇,紧接着沿着化学实验安全,物质的分类,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元素,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学,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顺序组织教材。大多贴近人教版旧教材,知识点间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苏教版从原子结构以及化学科学家对其的探索出发,向学生阐述了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用途的自然学科。教材围绕“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等讲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编排,展示了化学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化学课程培养具备有科学素养人才的目标,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山东科技版教材的编写则别具一格,在内容上,其围绕新课改理念,重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程度的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以实验为基础,从现象到本质来探证化学真理,培养学生动手,开创新思维,拓展知识迁移等能力。

二.教材对比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教材的对比研究,找出各套教材的编排特点,包括其中的插图,表格,知识点脉络等,为学生初识教材提供一个导向和初步的认识,便于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减少盲目性,为地方教育服务。同时对比三套教材,为不同地区的教育部门,教师选择教材提供了参考依据,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同时也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也帮助教师革新化学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化学人才奠定基础。

三.教材的评价与建议

三套化学教材都围绕新课标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为出发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体系。三套教材各有侧重,人教版重视实验探究,苏教版重视世界的物质性,山东科技版紧紧围绕化学的学科特性这一特点,走进化学科学。此外,各教材编排还考虑到难易程度,编排的不同,在插图,素材,表格,教材空白等设计上别具一格。但是对于三套教材,本人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教材栏目设计上,教材栏目作为教材的编排环节之一,提示了学生活动的方式,如何展开学习还取决于具体内容的特点。对于“思考与交流”应设置更多的教学情景,便于学生灵感的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

2.在知识点设计上,教材内容上与课标存在差异。如课标标准中有关于酸雨的防治以及无磷洗涤剂,包括对环境保护的意义等内容,但是在人教版、苏教版和山东科技版中均没有讲到,让学生在知识上产生缺陷和漏洞。在教材板块设计中对一些学生实践活动没有确切的结论,容易导致学生含糊不清,应该考虑把正确结论贯穿在其中,便于帮助学生论证自己的实践成果。

3.专业术语,教材插图等设计有不妥之处。在教材插图设计上,有的教材图片过于扩大化,浪费篇幅,反而显得不严谨。应该引起编者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套化学教材对比研究得出的浅略结论,希望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提供参考意义,对不同地区教师选择教材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索南才让.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育创新[J].2011.7.

[3]王祖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必修2)[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

篇7

1.概念。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

2.核心内容。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二、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我国古代就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今天,我们保护环境不仅要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而且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合理利用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永久利用。我们应该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许多国家正在广泛地宣传环境保护思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于1979年9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在1983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环境保护大会上将保护环境确立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白色污染是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且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它有良好的成膜性、绝缘性、成型性、耐酸碱、耐腐蚀,外观鲜艳,而且它具有极其低廉的价格,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迅速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然而随着塑料的大量使用,废弃塑料难于降解,严重污染了人们所居住的环境,还有的塑料会引起人类新的疾病的产生。通过对城市垃圾焚烧场的烟尘分析发现以下几种含氯有机物常同时存在,即:多氯二苯并-对二恶英(PCDD)、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氯苯和氯代酚等。这些物质都是对人体非常有害的。如今,绿色蔬菜、绿色产品、绿色科技、绿色化学,还有现在所提倡的“绿色学校”,都成为最时髦的名词。绿色话题成为人类最具共识的话题。这种绿色意识,是人类重新审视自然的表现。传统观念中把人类和自然放在对立的位置上,人类总是妄图征服自然,操纵自然,为己所用,却完全不顾及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破坏。而绿色意识把人看成是自然界中的一员,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以及人对自然的尊重。只有培养人类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意识”,才能实现对环境,对人类更友善的化学——绿色化学。

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中都应贯穿绿色化学的思想,在生活中对其废弃物要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造成环境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如使用环保节能电池;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使用节能灯;不食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等。如不使用难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少使用与废弃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等。关注重大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如环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剂,新配方汽油,环境友好柴油等。使用具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如绿色电冰箱,无磷洗衣粉,太阳能热水器等。当然我们要鼓励大家多骑自行车,少用机动车。

三、设计“绿色新工艺”

我国在环境资源、容量方面,总量虽大但人均拥有量很小。经济生产的特点是工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能源和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量高,乡镇企业比重还是很大,“三废”基本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四处排放,污染十分严重。以2006年甘肃徽县铅锭冶炼厂铅中毒事件为例,涉及村民2000多人,其中373人为儿童。这些儿童中,90%以上血铅超标,最高者血铅含量超标数倍,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被诊断为重度铅中毒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1岁2个月。而成人中血铅超标也很普遍。依次来看,人们不仅不能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恢复”的道路,也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的道路,而应该采取我国政府制定的“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还要在化工工艺上采取更为绿色的、环保的工艺过程。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1.设计环保工艺。开展环境分析方法和标准化的研究,建立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监测方法;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用绿色化学工艺代替经典工艺;在制定污染物向环境排放量标准的同时与其他手段相结合,积极开展处理和利用废物的技术研究,变废为宝。三废的处理过程不应产生新的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减少或消除污染。更有实际意义的是绿色工艺的设计。如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该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下以粉煤为原料,纯氧作氧化剂生产合成气,气化炉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喷嘴对置式炉型。其工艺过程的特点是消耗低、煤种适应性广,碳转化率高,热效率高,适宜大规模放大等,是一项绿色的洁净煤利用技术。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途径,积极改革旧工艺,探寻无污染或低排放的“绿色”新工艺。

2.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产品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合格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寿命,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报废后易于处理,在环境条件下容易降解。如日常生活中适用的包装材料,用后可以进行再利用,如用再生纸作购物袋,用再生塑料制造各种容积,不但可节约宝贵的资源,还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再如目前大量使用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快餐盒,使用后成为白色垃圾,在自然条件下,需数百年方能降解,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为了加速它的自然降解,生产时可在其中加入光敏剂、化学助剂等,使其在使用后几个月内即分解成无害物质。逐步推广使用新配方汽油,减小由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烃类引发的臭氧和光化学烟雾等对空气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压、苯含量,还将逐步限制芳烃和烯烃含量,还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这种新配方汽油的质量要求已推动了汽油的有关炼油技术的发展。

四、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

篇8

卷首语

(1)浅析远程开放教育中英语教师的职责 张稹

教育之论

(2)浅谈“中国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邓海贝 韦锦业

(4)幼儿娱教电视节目的娱教策略研究 林秀瑜

(6)农村中学教师对待英语写作态度的调查研究 范秀苗

(7)学生通家书制作系统研发构想 陈具才

(8)论强化北部湾高职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的实用性——北部湾视野下建筑房地产类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二 朱仲纪 唐国卿

(10)多元课程教研活动研究 郝德刚

(11)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探索 黄鸿芳

(12)浅谈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叶丽萍

(13)浅谈初中美术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陈胜

(14)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探索 钱小娟

(15)浅谈职教英语课程改革 朱婧

(16)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邓焱嵩

(17)新课程改革的反思 胡雪娟

(18)新授课课堂模式 张立秋 吕树君

(19)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方法 简健

(20)语文新课堂新在哪 王静

(2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周昭健

(22)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李翠平

(22)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刘仲毅

(23)对新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张建勇

(2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郭建业

(25)体验新型课堂 感受语文之美 吴金玉

(26)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打造社会课精彩课堂 申蓓蓓

(27)研究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秦理想

(28)建立“能力指向、项目主导、突出育人”的通用技术过程评价 何斌

(29)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与思考 孙逊

(29)浅谈如何把握“课堂生成” 宋金云

(30)新课标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靳西强

(30)高中数学选修课程的开发体会 丰红平

(31)开发原创题,转变评价观方式 李炎冰

(32)校本作业开发的基本原则及其评估 黄永新

(33)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林钱明

(34)高中英语课堂模式探究——多媒体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李艳丽

(35)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熊桂英

(36)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曾淑君

(37)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 殷云霞

(38)浅谈新课程化学课掌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点做法 陈灶阳

(39)在数学中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莫春华

(40)厚爱善教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胡海燕

(41)浅谈分组合作式课堂教学方式 高会

(42)依托阅读,提高学生英语任务型写作水平 黄?

(43)刍议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张岩

(44)乐彼之园,爰有树檀:用智慧去寻找写作乐趣--激活学生写作状态的思考 刘莉

(45)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魏可洪

(46)高中有机化学考查中合情推理的体现和运用 杨志杰

(48)走进新课改,感悟新理念——浅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 董英

(48)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升高职教育的创新性 冯莉莉

(49)转变历史课堂教学观念,开展创新教学 龚惠容

(50)浅析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 刘永红

(50)建设校园语音系统 拓展语文学习情境 张超

(51)打造高效课堂,享受愉快教育--浅谈初中语文愉快教学 刘媛媛

(52)如何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黄丽华

(53)基于多种资源整合的初中英语教学 冷向芳

(54)有一种爱叫"放手"--浅谈新课程下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放手"艺术 莫冬娟

(55)初中语文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应用 苏敏

(56)对素数分布趋势的创新发现 李君池

(58)活用动态资源,让美术课充满色彩 王志华

教育之法

(59)《元日》教学设计 沈华明

(60)《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徐满珍

(61)中学历史教学不妨讲点时事 邓学红

(62)一咏三叹 读中见"悟"--对王崧舟美读艺术的若干思考 贺秀丽

(63)三讲"种群"概念 申庆丰

(64)《有几棵树》教学设计 李香

(65)角的初步认识 苏桂萍

(66)班内开题报告、结题答辩课的设计与思考 马克书

(67)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刘蓉

(68)精心设计语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季菊艳

(69)浅谈一堂优质音乐课的基本特征 谢永才

(70)挖掘文本,促进习作教学 谢苏环

(71)论思想品德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原则和实施策略 黄慧芳

(72)让错误成为走上成功之路的垫脚石 吕同

(72)浅析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难点教学

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锡仓

(73)浅析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几种方法 门晓娜

(74)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 张瑾

(75)借助情感共鸣,承载有效课堂 顾华

(76)历史课堂 乐在其中 沈芳

(77)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张瑜

(78)分类、归类学习《政治生活》 李志明

(79)能力立意提升有效课堂--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 余启涛

(80)沟通,让高中体育教学绽放光彩 崔伟嶙

(81)轻松走进游戏生活,快乐学习科学知识 葛艳玲 王伟

(82)历史课堂中学生聆听能力的培养 住斌英

(83)数学教学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自主学习 李福平 王波

(83)从中日战前准备对比看 姚勇

(84)浅谈习作教学中的"说"与"写" 韩春燕

(85)初探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顾奕

(86)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许敦辉 李志攀

(86)学生体质健康是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赵琼仙

(87)生物课堂高效教学策略 刘晓霞

(88)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陈自胜

(88)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古丽巴哈提·托合特白

(89)浅谈高中音乐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于斌

(89)浅析高中英语短文改错 卢淑艳

(90)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复习新线索探究 李晓华

(91)浅谈初一数学教学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周桂芳

(92)关于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探究与分析 李意海

(94)小结论 大作用 张雪松

(95)浅谈中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 张海霞

(96)卤素离子的鉴定及生物学效应 王润芳

(97)浅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魏俊霞

(98)灵活练习,实现高效课堂 李显伦

(99)由一则故事所开展的物理探究课堂 赵静 吴先球

(100)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张廷勇

(101)加强课堂提问艺术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李彬彬

(102)浅谈对学生课堂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盛永泽

(103)语文学习中复习方法的应用 刘丽伟

(104)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权金瑞

(104)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杜洋

(105)打造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吴敏

(106)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 朱孝花

(107)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

的导入法 邓赛倩

(108)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方法 黄蔓

(109)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对策 赵维新

(110)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黄淑红

(110)论述初三数学教学建议 徐伦

(111)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技巧的磨炼之我见 骆玉

(112)如何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陈芬

(113)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命题特征及技巧点拨 齐继明

(114)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培养简析 田莉

(115)初三物理复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理华

(116)观课后的反思 王蓉生

(117)"耐久跑"教学之我见 张拉成

(118)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对策探讨 董艺

(119)浅谈初中学生数学课堂讨论自信心的培养 刘长号

(120)展示交流环节有效性的现状分析与策略 刘飞

(121)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黄井平 叶付勇

(121)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措施 阔尔高·别开

(122)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尤鹏松

(12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杨登雄

(124)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成先艳

(125)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引路人 滕海燕

(126)巧用“错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彭靖东

(127)学生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更好地习作 鲍巧萍

(128)试论小学英语词汇学习的有效指导 钱晓红

(129)学而思培优 李小洪

(130)谈谈小学初中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张世璧

(131)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刘一川

(132)浅析"并轨生" 黄坚钢

(13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赵勇刚

(134)加强中职教学质量监测,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胥洪树

(135)中小学数学推理教学的衔接 刘金华

(136)用"问题导学模式"上课要注意的问题 薛旭峰 王改梅

(136)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鲁静华

(137)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应对 胡高平

(138)如何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赵精党

科技之光

(139)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 赵晓辉

(140)适应变化,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改革 周栋鼎

(141)信息技术高效化课堂教学探索 孙万有

(142)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活化 丁卫

 

; (142)基于qq群的校本研训 肖慧燕

(143)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艳鹏

(144)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 李艳萍

(145)中职学校美术专业设计课程考核方法分析 赵江玲

(146)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培育特色精品课程 蒋俊祁

(147)职业学校技能训练多元化模式探索 荣喜德

(148)浅谈多媒体电教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康蕾

(149)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韦友

(150)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用面积解决问题的探究 陈峰

(151)现代教育技术在《光合作用》一课中的应用 王数传

(152)如何在地理活动课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简强祥

(153)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探究 师小芹

发展之谈

(154)班主任的课间十分钟 罗心泉

(155)从教学实践中探寻新时期下教育的新内涵 杨福华

(156)班主任工作思考 王笑晗 齐佳璐

(156)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 樊娴

(157)“暖小窝”在线--利用网络管理班级的几点做法 唐勇

(158)小学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买合苏旦木·阿巴拜克力

(158)高校外教的聘请与管理 严敏

(159)讲究工作艺术,为小学班级管理开辟新天地 木哈拜提阿依·伊那亚提

(160)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姚长荣

(161)生命教育春风劲,学校盛开德育花 李冬梅

(162)也谈教师应具备的几点素质 谢珍

(163)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几个“坚守” 李俊

(164)浅谈青年化学教师如何上好化学课 吴平平

(165)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 杨成寅 张金凤

百家争鸣

(166)论舞蹈与物质载体的延伸 田蕊

(167)艾青的《秋》与海子的《秋》情思分析 孙琼

(168)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传承 吴尚

(168)杜甫诗作中泪水意象的生成 叶霞

(169)肖像描写揭示人物的灵魂 黄文全

(170)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数学学习习惯的一点思索 鲁云武

(171)试论国际公法对弱者保护制度的完善 唐秋玲

(172)初中英语课堂"沉闷"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倪丛美

(174)当前小学词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玲娟

(175)课间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杨桂杰

(176)追求“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教学境界--“激趣·寻疑·解惑”教学侧记

孙春峰

(177)倾听灵魂之歌 何春

(177)行走在"青年教师"的道路上 钟黎莉

(178)缘与圆--记苏州美术教研室沈南强老师 陆永祥

(180)与六年级学生及家长谈课外阅读之"读透" 董苗森

(182)让小班幼儿在尝试中提高自主性 冯艳

(183)手工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思考--感悟我的手工教学活动 黎蜀芳

(184)播种 刘国?

(185)浅谈幼儿阅读活动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钱婉婉

(186)浅谈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陈梅

(187)基于轻负高质初中社会课堂的学生习惯养成研究 刘杰

(188)托物言志 激励人生情怀--从短文两篇析解当今中学生励志点滴 胡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