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篇1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科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c)-0095-02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1]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化学名反式-4[(2-氨基3,5-二溴苄基)氨基]环已醇盐酸盐,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临床常用规格为15 mg/2 mL。目前,盐酸氨溴索注射剂是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祛痰剂之一,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具有独特的黏液排除促进作用及对分泌物的溶解作用,使用之后能够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并且调节浆液与黏液的分泌,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帮助纤毛恢复正常功能,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

盐酸氨溴索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弱气道高反应性,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 [2];同时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盐酸氨溴索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都有助于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消除炎症,促进支气管炎的恢复。

儿童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小儿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血管丰富、纤毛运动性差,支气管平滑肌薄,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痰不易咳出,影响通气功能[3]。为探讨分析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和作用,该研究将选取2011年4月―20l3年2月期间该院儿科收治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共计108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58例,采用常规治疗进行诊治;观察组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共计108例,其中男性患儿67例,占62.04%,女性患儿41例,占37.96%;年龄分布在3个月~10周岁,其中1周岁以下患儿21例,1~3周岁患儿33例,3~6周岁17例,6~10周岁患儿29例,平均年龄为(3.54±2.08)岁;就诊时病程1~5 d,平均病程(2.04±0.72)d;患儿体重范围:8~39 kg,平均体重为(19.36±3.74)kg。临床症状主要有:喘息、多痰、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出现明显的喘鸣音,所有患儿经《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诊断标准分别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31例,小儿急性肺损伤2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9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4例。选取标准排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等疾病患儿。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58例,采用常规治疗进行诊治;观察组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1.2.1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将7.5~15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雾化吸入,2次/d,20 min/次。如果患儿

支气管肺炎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婴幼儿中十分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炎性分泌物增多、黏稠,由于婴幼儿支气管狭窄,肺弹性较差,支气管平滑肌薄而小,而且咳嗽反射不完善,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引发支气管肺炎。尤其在治疗呼吸道合疱病毒(RSV)导致的喘憋肺患儿时,一定要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5]。

1.2.2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 采取静脉滴注搭配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治疗方式,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kg・d)分两组用50 mg/L葡萄糖5 mL稀释后,使用注射泵泵入,注射时间约为10 min;另外15 mg/(kg・d),分2次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U)[6]是机体由于严重感染后肺泡毛细血管膜出现损伤,朝进而导致肺水肿或微肺不张,经常表现为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利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可以保护患儿的肺功能。

1.2.3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每次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加10%葡萄糖15 mL静脉注射,2~4次/d。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7],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非常多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肺部发育不成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合成、分泌和贮存的活性物质匮乏,导致肺泡弥漫性肺不张,影响呼吸功能。

1.3 评价标准

该组研究治疗结果评定标准:①治愈:患儿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②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对比治疗后,对照组:58例患儿中,治愈2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50例患儿中,治愈3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治疗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是由于儿童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引起。常见的疾病有:小儿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临床症状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痰量增加、分泌物粘稠、腹胀腹泻、高热、恶心呕吐、咽喉肿痛等。如果不能及时诊治,很可能造成患儿永久性呼吸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国内外临床实践证明,盐酸氨溴索能够有效祛除患儿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通过该组研究结果数据可知,在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盐酸氨溴注射液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达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而且在治疗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4] 黄灿媛.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9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38(3):306-307.

[5] 朱峰,黄启凌.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0,14(2):3328-3329.

[6] 张明君,王华萍,王述文.氨溴索雾化吸入配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99-102.

篇2

[关键词]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满意度

引言:

护理风险主要是指临床护理期间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的风险事件,一旦发生风险不仅会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引发纠纷事件。由于儿科主要收治一些年龄相对较小的患者,其身体和心理尚处于发育阶段,因此护理期间极易出现风险事件,从而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1-2]。基于此,本研究以240例患儿为调查对象,分析对其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患儿临床资料

本院儿科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随机选取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前收治的120例患儿为常规组,随机选取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后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组,其中常规组男性66例,女性54例,患儿年龄范围在4个月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2.10)岁,呼吸系统疾病45例、消化系统疾病54例,神经系统疾病21例;研究组男性67例,女性53例,患儿年龄范围在4个月至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2.12)岁,呼吸系统疾病46例、消化系统疾病54例,神经系统疾病20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在实施风险防范式管理前儿科主要采用传统管理方式,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其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容易出现的风险事件,并为其讲解如何更好的规避风险发生。在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后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在儿科成立风险防范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防范意识培训,并对儿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和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2)完善管理制度,在实施护理工作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制定护理质量监管小组,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抽查,对于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事件及时处理。严格规范护理文书书写,确保儿科护理文书字迹清晰,保证护理文书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3];(3)加强药物管理,因为儿科收治的患者年龄相对较小,其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同时其药物敏感性也比较强,因此一旦出现服错药则极易造成医疗事故,对此应对药物进行严格管理,并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则需要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或医生进行处理[4]。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护理期间风险事件、纠纷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家属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其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选患儿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数据(%)显示,x2检验,计量结果以(x—±s)表示,t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和纠纷事件发生率差异

经过对所选患儿调查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和纠纷事件发生率均为0,而常规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7%,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83%,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2.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差异

经过对所选患儿家属调查显示,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8.15±1.10)分,而常规组满意度评分为(80.17±5.53)分,组间比较(t=3.281,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风险方法式护理模式在儿科中的应用比较常见,在临床护理期间需要加强对患儿住院环境、饮食方案、药物使用等进行护理,为患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对一些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患儿应对其进行压力性损伤评估,对于一些高危患儿应按时协助其进行翻身,并保证其皮肤清洁和干燥[5]。同时医院还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穿刺、胃管插管等基础操作培训,争取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本次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风险事件和纠纷事件发生率均为0,而常规组患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67%,纠纷事件发生率为0.83%;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8.15±1.10)分,而常规组满意度评分为(80.17±5.53)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降低儿科风险事件发生,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玉明,蔡益民.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4):73-74.

[2]史林芝,张巧权,谢俐萍,蒋金丽.分层责任制质量控制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11):109-111.

[4]王婧.风险管理联合安全护理在改善门诊儿科护理工作质量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7):44-45.

篇3

[关键词]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匹多莫德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1-0047-03

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因复杂以及反复发作等特点[1]。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不畅、发热以及咳嗽等,病情严重将会出现严重的缺氧、休克以及呼吸衰竭等不良症状,发生概率呈现每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3]。目前,临床上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有效药物较多,匹多莫德作为临床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的临床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过程中[4]。本研究对呼吸系统感染患儿行匹多莫德治疗,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9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实验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5.5个月~6.5岁,平均年龄(3.28±1.24)岁;病程8.5个月~16.5个月,平均病程(13.46±1.02)个月;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次数4次~11次,平均(7.02±1.24)次。对照组男32例,女27例;年龄6.5个月~7.5岁,平均年龄(3.75±1.48)岁;病程9.5个月~17.5个月,平均病程(13.77±1.45)个月;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次数5次~12次,平均(7.14±1.35)次。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临床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为自愿接受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仅为一次患有呼吸系统感染疾病;②存在心、脑、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抗感染联合吸氧雾化治疗,常规治疗为镇静、吸氧以及化痰等。将0.5 mg布地纳德(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795)加入20 mL生理盐水中,行雾化吸入。2个月为1个疗程。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天津中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24)治疗,初始剂量:每天2次,每次400 mg,服用2周后改为每天1次,剂量不变。2个月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效果评定标准[6]:①治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各项体征全部恢复正常,并且治疗1年时间后患儿未出现再次感染的情况;②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治疗1年时间后患儿发生感染次数≤3次;③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和控制,并且在治疗1年时间后患儿再次发生感染次数≤6次;④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各项临床症状、身体体征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出现恶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其他临床观察指标:散热时间、再次发生感染次数、再次感染病程以及控制感染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包予以核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55例,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其他临床观察指标情况比较

实验组散热时间、再次感染时间、再次感染次数以呼吸道感染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儿科呼吸系统发生反复感染是一种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生机制与患儿的免疫功能较为薄弱存在密切关联。由于患儿体制差、抵抗力低下、缺乏维生素以及易感染病菌等均是造成患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6]。儿科呼吸系统感染具有感染率高以及反复发作等特点,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7]。常规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以供氧、抗生素以及吸痰等治疗为主,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若长期服用,将会引发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肾炎及哮喘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8]。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充分考虑到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指的是呼吸系统感染的根本病原,在患儿感染期间需要时刻监测患儿各项身体体征和临床症状,避免再次发生呼吸系统感染;外因存在多元化因素,患涸诨疾∑诩洌避免为了立刻为患儿散热以及缓解症状而使用激素类药物、免疫系统抑制药物等,应该通过调节患儿身体的抵抗能力、免疫能力,进而更好地治疗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疾病[9]。

目前,临床上对于儿科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通常采取调节患儿免疫力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方法[10]。近几年来,伴随我国医疗研究的不断加深,匹多莫德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药剂,其治疗有效率已经受到临床医学的广泛关注[11]。患儿在服用匹多莫德药剂后,能够进一步明确药物的生物有效度,提高患儿体内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病灶的趋化性,进而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预防病菌的侵入和滋生[12]。同时,还能够调节T细胞群的平衡,进一步激活患儿体内NK细胞,强化患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反应[13]。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病毒侵袭所致,本研究通过在雾化吸合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匹多莫德治疗,能够达到抗细菌和抗病毒的作用,因此,使用匹多莫德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获取更好的治疗效果[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55例,93.22%)显著高于对照组(42例,71.19%),实验组散热时间、再次感染时间、再次感染次数及呼吸道感染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通过行匹多莫德治疗,不仅能够缩短患儿散热时间、再次感染时间、次数以及感染控制时间,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伟玲.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治疗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 21(5):90-91.

[2] ⒈潭穑刘瑞莲. 8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体会[J]. 吉林医学,2013,34(17):3358-3359.

[3] Xiong YF. Application of pidotimo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fficacy[J]. Seeking Medical Treatment(the second half),2013,11(6):289-290.

[4] 毛筱俊,吴红卫,李红妩,等. 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2014, 52(34):85-88,91.

[5] Kang P. To explore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ine,2016,11(4):172-173.

[6] 胡师东,吴海珍,麻丽丽,等. 儿科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对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流及病情评估的价值[J]. 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4):8-11.

[7] 冯丽春. 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71-72.

[8] Nahema Huanafiya.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orrectiv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and the effect[J]. World Latest Medical Information Digest,2016,16(39):53-56.

[9] 杨傣红.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80-81.

[10] 丁春杰,曹d. 80例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4):159-160.

[11] 曾星. 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6):56.

[12] Wang Yanxia. Analysis of pediatric respiratory system of repeate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nd treatment[J]. China Practical Medicine,2014,9(18):67-68.

[13] 姜淑艳. 分析匹多莫德治疗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158-159.

[14] 姜淑艳. 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5):40-41.

篇4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干预措施

0引言

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没有遭受超出法律界限的损失或功能缺陷,即为护理安全[1]。在我国目前的儿科护理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护理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某医院2014年1~9月的儿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把60例患儿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分析,对在护理过程中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干预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次研究的资料选取某医院2014年1~9月的6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都在3~12岁,平均年龄(6.7±0.5)岁。随机的将60例患儿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这些患儿中,属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有12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有15例,呼吸系统疾病的有18例,循环系统疾病的有9例,外科疾病的有5例,其中疾病1例。两组患者必须在基本条件上差距不大(P>0.05),要保证一定的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儿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时对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干预,而对照组患儿的护理只采用常规护理即可。常规护理就是对患儿的基本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对身体和生活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护理。干预护理措施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对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提升护理的效果,加快患儿的康复。1.3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包括患儿及其家长、护理人员、医患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还有疾病本身等多方面不安全因素,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针对性干预,能够使护理的效果明显提高,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3讨论

3.1存在的不安全因素。3.1.1患儿及其家长;儿科护理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小,对护理会有一种自然的恐惧感,不容易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护理工作开展起来十分困难。而家长方面则是因为家长对患儿的关爱给患儿形成了一种依赖感,在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不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以至于出现护理事故,对患儿的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3.1.2护理人员;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数量较大,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在进行患儿的护理工作时,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一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在进行患儿护理时粗心大意,尤其是交接班的转接工作做得不到位,只是患儿的护理工程出现问题,身体健康受损[2]。此外,一些特殊的护理中需要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本身患儿因为疼痛不会过多的配合,如果护理人员的手法不熟练,更是会大大影响护理的效果。3.1.3沟通方面;由于患儿本身年龄比较小,在表达能力方面不是很擅长,无法将自己的真实需求清楚的表达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无法得知患儿的真实意愿自然也就无法很好的进行护理工作。还有就是,家长由于担心患儿的健康,可能会对护理人员提出比较苛刻的要求,进而引起医患纠纷,这也使得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便,很可能造成患儿健康受损。3.1.4疾病本身;一般来说,儿科患者的病情比较凶猛,发病比较快,如果医务人员来不及对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很有可能会延误治疗,导致患儿发生生命危险。3.2针对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措施。3.2.1加强家长的护理教育;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患者家长的医学知识十分有限,对护理工作的进程不了解,往往会因为对患者的担心而与医护人员发生纠纷,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导致患者不能及时的接受护理。因此,必须要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疾病知识和护理常识,了解护理工作的流程,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护理。3.2.2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因为儿科护理本身的难度比较大,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在进行护理时,能对突况冷静的进行处理,对各种不安全因素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干预,耐心的对待患者,使患者能够放松的接受护理,提高护理的效果。3.2.3多进行沟通;医患矛盾是目前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长多进行沟通,了解更多患者资料的同时,与家长营造一种和谐的的氛围,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鼓励夸奖,使患者对自己产生依赖感,从而减少对护理的恐惧感,能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护理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着来自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这些都对护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必须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护理的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现医患双方的共赢。

作者:杨凯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妇幼保健站

参考文献

[1]《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年总目次[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3:2299-2316.

篇5

【关键词】循证护理;哮喘患儿;吸入治疗;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73-01

循证护理[1]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临床护理方式,它的核心思想在于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时,首先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继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评价与分析证据的可信度与可操作性,再结合护理人员多年临床护理经验和患儿病情,制定出最合适的护理方案。哮喘是目前发生在儿童中的极为常见的疾病,常规护理对于哮喘患儿的症状改善虽然较好,但是却在很多方面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而本文就循证护理对于哮喘患儿吸入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讨论,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近三年来儿科收治的70例哮喘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0例,女性患儿30例,年龄为3岁到11岁不等,平均年龄6.5岁。对于患儿哮喘严重程度进行分级,0级共24例,1级共26例,2级共12例,4级共8例。将患儿按照哮喘分级平均分为2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根据患儿的临床资料显示,其年龄、病程、性别均无统计学差异性。

1.2 治疗方法[2]:根据患儿的病情,对其进行分级治疗,治疗的药物均为糖皮质激素,在哮喘发作的时候加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当哮喘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保持3个月以上的时候,可以对药量进行逐减。对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的3个月后和6个月后进行复诊,患者病情降低1级及以上则可视为治疗有效。

1.3 护理方法[3]:

1.3.1 对照组患者:对于对照组的35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根据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条例进行护理,并且要告知患儿的家长关于哮喘治疗药物的知识和哮喘治疗吸入技术的使用方法,指导其进行正确的使用。

1.3.2 观察组患者:对于所有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临床循证护理,通过建立专业的循证护理小组,接受专业循证护理培训,来确定在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经过护理小组的成员探讨与分析后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哮喘患儿在吸入治疗时操作不准确、哮喘患儿在接受吸入治疗后病情改善不佳。通过针对确定的问题来查阅文献,寻找相应的循证支持,并且结合本科室护理人员的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和患儿自身的病情资料,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具体护理方案包括:①传授患者家长关于哮喘的基本知识,包括哮喘的病因、哮喘发病特点、发病前兆等;②向患儿及其家属交代必备的用药知识,包括缓解哮喘症状的药物其机理和吸入治疗的使用方法;③向家长讲解哮喘的诱发因素,提醒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让患儿接触诱发哮喘的物质。除上述注意事项之外,还需根据不同患儿的病情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计划。在给予患儿及其家属哮喘知识教育的基础下,通过对患儿的一些有效的监控手段来了解患儿的各方面情况,进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对患儿进行循证护理的过程中,要鼓励患儿与家长的交流以及患儿、家属与护理人员的交流,鼓励患儿和家长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疗效评价:根据患儿在经过吸入治疗后的3个月和6个月进行复诊,根据对哮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级,患儿的评级下降1级及以上则表示病情有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与检验,当P

2.结果

根据对患儿在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本身及其家属对患儿的吸入技术掌握度和准确率进行比较,发现进行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其吸入技术的掌握度与正确率远高于使用基础护理的对照组。在进行治疗前,2组患儿在接受治疗与护理前进行病情评级,0级共24例,1级共26例,2级共12例,4级共8例。而对患儿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复查的平均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病情均有改善,而观察组患儿的病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儿。具体病情分级(见表1)。

3.讨论[4]

哮喘是一种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病程长,需进行长期治疗与控制,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吸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好、副作用较少的治疗手段,所以采取正确的吸入方法对于治疗哮喘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循证护理则是指护理人员在对疾病的护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查阅大量文献并找出最为确切的证据,结合护理人员多年的经验和个人专业技能,根据患儿自身病情,制定出最合适患儿的护理措施。近几年对于循证医学和循证护理的呼声日益趋高,说明循证思想对于医疗护理行业的重要性。根据本文的实验数据显示,通过以循证护理作为指导,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反复的指导和多次的教育,让家长以及患儿自身能够掌握哮喘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吸入治疗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药物的吸收率,使得患儿能够最大程度的接受有效的治疗。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其哮喘的控制率明显优于采用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患儿,且采用循证思想进行护理可以较早的发现哮喘吸入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治疗能够更及时、更安全、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陈育智.用循证医学观点评价小儿哮喘治疗[J].广西医学,2006,28(6):955-956.

[2] 俞善昌,董宗祁.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

篇6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04-02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性慢性炎症性疾病[1]。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我院儿科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高频振动雾化,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将2009年1月~12月7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11岁。对照组35例,其中男性19 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10岁。患儿均有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双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常规抗感染、平喘和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常规雾化用药基础上加入盐酸氨溴索高频振动雾化使用,并用生理盐水稀释,根据患儿的表情,2次/日或者4次/日,每次将药液吸完为止,疗程4~7天。

1.3 疗效判断 治愈:用药3~7天,患儿咳嗽、喘憋、气促及肺部哮鸣音消失;好转:治疗3~7天咳嗽、喘憋减轻,气促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

1.4 护理

1.4.1 一般护理 将患儿安排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清洁、安静的病房。尽量查清病因,避免接触引起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如鸟兽的羽毛、皮屑、食物、花粉、粉尘等过敏原)。护理操作时防止灰尘飞扬,避免被动吸烟,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1.4.2 心理护理 当患儿呼吸困难,喘憋严重,出现极度紧张、烦躁不安、疲倦不能休息时,护理人员应关心、安慰患儿,满足患儿及家属的合理要求。向患儿及家属介绍雾化吸入的作用、目的、方法,进行有效沟通,解除患儿及家属对雾化吸入的紧张恐惧心理,争取患儿及家属的配合以确保疗效。

1.4.3 正确指导患儿进行雾化吸入 雾化时患儿由家属抱好或自己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使膈肌下移,以利于雾化吸入时肺脏充分扩张,增加气体交换量。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根据患儿年龄和配合情况选择面罩或口含嘴。使用口含嘴的患儿,嘱患儿紧闭口唇将口含嘴含紧,用嘴巴用吸气,用鼻子呼气,使药物充分到达支气管。不能用口含嘴的患儿采用面罩吸入,面罩要紧贴面部,不要让雾化的溶液进入眼内。雾化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患儿咳嗽、喘息情况异常时,马上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每次吸完后,雾化管进行清洁,送供应室消毒备用。雾化吸入后及时清洁口腔,用开水漱口,不会漱口的患儿嘱家长予喂水,擦干净面部药液,以防口腔念珠菌感染[2]。

1.4.4 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儿痰液较多或咳出困难时,应予从下至上、从外至内,背部从第十肋间隙、胸部从第六肋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力度适宜进行拍背,以利于痰液咳出。根据情况给予吸痰,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1.4.5 吸氧护理 按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一般为1~3L/min,根据患儿年龄和配合情况选择面罩或鼻导管给氧。做好用氧注意事项宣教,吸氧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缺氧症状是否得以改善。

1.4.6 饮食护理 对于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患儿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严禁食用与发病有关的食物,如蛋类、鱼类、虾、鳖、生姜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因排便用力所致疲劳。及时治疗贫血、佝偻病、维生素及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症。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36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痊愈16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8%。经统计学处理X2=6.65,P

3 护理体会

盐酸氨溴索主要用于缓解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可逆性气道阻塞疾病)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及急性预防运动诱发的哮喘,或其他过敏原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急症,本病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气道炎症、气流受限及气道的高反应性[3]。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同时,缓解喘憋改善通气成为重点。高频振动雾化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使大量药雾沉积小气道,呼吸道局部浓度高,通过气雾吸入可稀释气道分泌物,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可使药物吸入播散到下呼吸道,取得很好的解痉、消炎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缺氧症状,防止低氧血症,特别是呼吸肌的供氧,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高压[4]。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高频振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快速缓解患儿喘憋,改善缺氧症状,疗效确切,给药途径方便,值得在临床应用。只要护士精心护理,雾化吸入前与患儿及家长做好沟通,使患儿积极地配合高频振动雾化治疗,就能使雾化吸入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82

[2] 方映玲,余霞娟,普米克令舒联合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观察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07~208

篇7

1 病例资料

我科自2013年3月~2015年1月接受肺功能检查患者共计1250例,其中男性患者760例,女性患者490例,年龄10~90岁,平均年龄为60岁,患者以呼吸科住院患者为主,其他包括外科、妇产科术前、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慢性病鉴定、以及其他科室需做肺功能检查的患者。

2 护理体会

2.1检查前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保证室内开门窗通风,增加自然风的流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室内的温度适宜,不宜过高或过低。接通电源,打开仪器,检查仪器的性能,常规定标后,准确测量患者身高和体重,输入患者资料并保存。告知患者,肺功能检查不会有任何痛苦,热情接待患者,消除焦虑情绪,说明检查的目的、 解释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及检查对治疗的重要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对需要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患者,须停用舒喘灵气雾剂6 h或口服12 h,检查前患者静息15 min,待呼吸平稳后再测试,耐心指导患者如何吸气、呼气,并做示范动作,要求患者努力配合,满意后再正式检查,以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

2.2检查中的护理 患者取舒适(端坐位或卧位),向患者讲解操作方法及要点,检查中告知患者配合操作者口令,用鼻夹夹住患者的鼻子,嘱患者用嘴呼吸,使用一次性纸质口件,用吹口哨的口形含住,保证检查时不漏气,尽最大努力做出呼气和吸气动作,不要保留自己的力量。呼吸科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耐受力差,检查中可出现胸闷、憋气、咳嗽等症状,患者需要休息数次才能完成整个检查,随时鼓励和支持患者,保质保量地顺利完成各项检查。教会做支气管激发检查患者,雾化吸入乙酰胆碱的技巧:平静呼吸、间隙深呼吸;缓慢深吸气,将药液尽可能吸入下呼吸道内。

做支气管舒张试验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的教会患者正确的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的方法(将吸入器的盖帽取下,在吸入前用力的摇动吸入器5~6次,使吸入器中的药液充分摇匀,将吸入器向上,患者的头部稍微后倾,慢慢的呼入气体,患者应用口含紧吸入器嘴部使不漏气,在患者做深吸气的同时,应用手按住定量吸入器,慢慢吸气到最大,使喷出的药物可随吸气而进入患者的下呼吸道,随后取下吸入器,紧闭口唇,应屏气10 s以上时间,然后缓慢呼气,连续吸入 3揿(300 mg)每次间隔1 min)。检查中要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和面部表情,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检查,予以患者卧床休息、给氧、吸痰等急救措施,以防患者发生意外。

2.3检查后的护理 检查后,视患者的病情轻、重,有体力消耗多的,需要休息片刻再离开,必要时扶患者回病房休息,必要时吸氧。对于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患者,要告知及时漱口,以防不适。支气管激发检查可出现咳嗽、咽痛、头痛、面红等轻微不适,告诉患者休息30 min左右可自行缓解,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消毒好传感器和肺功能仪,一次性纸质口件的毁形弃去,检查室紫外线照射30 min后开窗通风。

3 讨论

3.1肺功能检查是一种物理检查方法,对身体无任何损伤,无痛苦和不适,具有敏感度高、重复监测方便和患者易接受等优点。适应症有:①判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功能基本状态,明确其有无通气功能障碍、类型、程度,根据此区别阻塞性、限制性肺病,辅助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激发试验、扩张试验)及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判断;②评价各种平喘药物疗效;③胸外科患者术鉴定:选择手术适应症,预测术后呼呼功能;④呼吸衰竭的肺功能监测:确定机械通气时机,监测机械通气是否恰当,决定何时脱机;⑤职业性肺病劳动鉴定;⑥工业卫生监测指标及流行病学检查,研究大气污染、职业性有害气体监测。肺功能检查的局限性:①主要反映呼吸生理功能变化,不能单独据此确定病因;②某些检测指标个体差异大;③某些指标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重复性差。禁忌症: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肺功能严重减退者,高热剧咳,自发性气胸,2 w内有咯血者,均不宜行肺功能z查。

3.2肺功能检查的原理 是将患者检查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全部吸入肺功能仪器,经电脑进行分析诊断。在使用时,患者应用嘴含住一次性纸质口件,并且要呼吸平静,最大吸气量、最大呼气量、最快最大吸气量和呼气量,将气体输入肺功能仪,才能做出准确的肺功能诊断。因此,患者规范的呼吸动作与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由于大多数患者不会做肺功能检查时所要求的规范呼吸动作,导致肺功能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且增加了肺功能检查的难度,尤其是患有较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因为该类患者有时持续续多次的检查都很难获得较为满意结果,这就要求相应的工作人员要耐心的指导患者,并反复的进行现场示范,避免患者在检查时消耗过多的体力,另外,护理人员应不断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情绪的干扰,进而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肺功能检查结果是判断患者的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也是最为直观的方法,为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数据。肺功能检查结果的质量取决于仪器、工作人员、患者三方面的因素,因此患者的努力配合及工作人员良好的宣教、沟通、示范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篇8

【论文摘要】368例肾活检术患儿的护理,其包括术前的准备,术中和术后的护理。认为现阶段肾活检术作为常用肾脏病专科检查的手段,对于护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作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在手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护理 “肾脏”被穿刺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担心手术对身体的损害和术后造成不良后果等。首先,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肾脏的结构和再生能力;肾脏穿刺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术中、术后配合的要点和重要性;并说明情绪紧张可使血压升高而增加术后出现血尿的机会,屏气不当会给手术成功带来困难等。努力解除病人的思想负担,获取病人的有效配合。 2.1.3 配合医生完成常规术前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全套、肝炎全套、肾脏B超等以便取得客观的检查结果。如有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者治愈1周后再行穿刺术。

2.1.4 专人示范,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做呼吸运动,训练其有效的屏气等。术前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防止术前感染。

2.1.5 征得病人及家属的签字同意,术前要排空膀胱,更换手术衣裤并予术前30分钟应用立止血防止术中出血。

2.2 术中护理

2.2.1 肾活检术是B超室内进行的无菌操作,无家属陪护,病人难免心情紧张并俯卧在沙袋上可引起胃肠不适,此时护士应给予心理支持,安慰病人,利用肢体及言语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和勇气,配合医生使手术顺利进行。

2.2.2 当穿刺针进入肾脏时要保持肾脏相对固定是避免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2.2.3 穿刺完毕迅速用无菌敷料包扎穿刺点并用盐袋加压腹带固定,平车送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 2.3.2 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和有无腹痛,腰痛的现象,以及有无肉眼血尿的情况,如有肉眼血尿应卧硬板床至消失(三次小便澄清即血尿消失);如有轻微腰、腹痛,一般1周内可消失不必过于恐慌。若患儿有尿少、尿中带有血块、腹痛明显及其他特殊不适,应及时报告医生。 2.3.4 术后24小时用周林频普义照射穿刺处30分钟。每天1次,有利于伤口愈合和减轻疼痛感。

2.3.5 术后常规应用止血、抗感染、苏打碱化尿液等治疗3天左右,感染和出血的发生。

2.3.6 术后6小时可解开腹带和左、右侧卧床翻身,24小时后可以起床,严禁肾脏扣诊。术后3天内不能淋浴或盆浴以免伤口感染,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咳嗽、喷涕等。

3 小结

肾活检是一项有创性检查,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如血尿、肾周血肿、腰痛、动脉瘘、损伤其他脏器、感染、死亡等[4],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明显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儿科患者的特点是表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我能力均较差。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合作,术前准备要充分,术中操作熟练、准确,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在此基础上,护士的言语、表情行动、神志均能对病人发挥作用,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篇9

【关键词】 儿童;肺炎;护理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性湿音等症状[1]。小儿肺炎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居小儿科患病首位,因此护士加强对肺炎患儿的观察,并实施细致、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小儿肺炎疾病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对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儿进行了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儿120例中男64例,女56例,平均年龄2.1岁(10月~5岁);临床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喘憋、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三凹征、四肢末梢发绀等。肺部闻及湿音、喘鸣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模糊或斑点状影等征。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采取隔离措施、改善治疗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观察、合理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精心护理,积极控制炎症,预防窒息以及并发症的发生。

2 护理措施

2.1基础护理

2.1.1 环境 室内环境要安静、舒适、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温18℃~22℃,相对湿度50%~60%为宜。检查或对每一位患儿进行操作后应用消毒液洗手,同时尽量将相同病原体肺炎患儿安置在同一病室,有条件的可以住单人间,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患儿皮肤的清洁,预防皮肤感染[2]。

2.1.2 休息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工作中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护理治疗集中处理,不要反复搬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以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2.1.3 饮食 蛋白质和热量不足会影响疾病的恢复,摄入足够的水分可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与黏膜病变的修复,并增加纤毛运动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结,以利痰液排出,因此应鼓励患儿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并要多饮水[3]。但要适量,避免加重心肺负担。小婴儿应采取母乳喂养,以流食为主,大婴儿及幼儿饮食应清淡、易消化。病情危重的患儿抢救期间要暂时禁食12~24 h,以鼻饲或滴管喂养,鼻饲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速度缓慢,保持导管通畅,要少量多次供给,切勿过饱,以免影响呼吸。对有气急、发绀患儿在喂食或服药时应抱起,以免吸入气管,发生窒息。

2.1.4 口腔护理指导 由于分泌物堵塞气道,常用口呼吸。为了减少口腔内继发感染,应注重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在喂奶后或饭后应喂食少量白开水,较大患儿应漱口。

2.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小儿肺炎病情变化急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加强巡视病房,巡视过程中应认真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气色、神志,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高热患儿要注意是否有呼之不醒、惊厥等情况发生;口唇紫绀、鼻翼扇动明显,说明患儿缺氧严重;反复出汗、皮肤湿冷、双眼无神、哭声无力等考虑是循环衰竭的先兆,应立即报告医师;若患儿出现深睡、躁动、肌张力增高、昏迷、呼吸障碍则提示中毒性脑炎;患儿呼吸深长、面色潮红、口唇发绀好转,可呈樱桃红色、肢体由冷变暖,但呼吸困难加重,昏迷等,提示有呼吸性酸中毒。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1 及时清除鼻痂和鼻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另外,气道湿化非常重要,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2.3.2 经常变换和拍背,能够减轻肺部淤血,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可根据病情每2~4 h为患儿翻身一次。拍背应在患儿咳嗽时将其上身向下倾斜与地面呈45°~90°角自下向上,两侧分别进行,以空心掌反复拍10 min左右。

2.3.3 根据病变肺叶的位置采取相应的引流,如右(左)上肺炎时先取半卧位,然后左(右)侧前倾和后仰位;左(右)舌叶或中叶肺炎时,采取右(左)侧卧位;病变在两下肺基底部时,年长儿可直接置于床,抬高床尾15°~30°[4]。根据重力原理,通过改变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引流。

2.3.4 肺炎时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常常较多,需要勤吸痰。年龄稍大患儿可指导并鼓励咳嗽使痰液排出。在引流或拍背后可给予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应在喂奶、服药前,动作要轻柔、敏捷,避免给患儿不必要的刺激,防止损伤其口鼻部黏膜。要先吸口腔内分泌物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再喘息和啼哭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每次吸痰不应超过15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黏稠度及颜色、患儿面色和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

2.3.5 痰液较多时遵医嘱指导患儿使用祛痰药,而不用镇咳剂,以使痰液易于咳出。喘憋严重者应配合使用消炎解痉药,保持气道通畅。

2.4 雾化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是应用超声波声能,把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着患者吸气而进入呼吸道,起到消炎、镇咳、祛痰、解痉的目的,有稀释、软化痰液的作用,而且此法局部用药、剂量小、引起全身不良反应轻。雾化吸入时,应教会年龄较大患儿缓慢深呼吸,若患儿不能学会,可令其张大口呼吸,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应注意患儿面色、呼吸情况,如出现呼吸困难加剧、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报告医师,并协助医师分析原因,采取对症处理。可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等有消炎解痉作用的药物。

2.5 氧疗 氧疗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症,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肺炎患儿如出现呼吸困难、烦躁、紫绀时应及时给予吸氧。一般采用鼻前导管或口罩持续吸氧,氧流量分别为0.5~1 min和1~2 L/m,氧浓度不宜超过40%[5]。

2.6 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年龄小,思维意识不成熟,此时与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要让家长了解肺炎的临床表现、病程及预后,为患儿做各项操作前要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此项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说明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减轻紧张、恐惧的心理,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2.7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接触患儿如喂奶、服药、换尿布等各项操作时勤洗手。患儿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少到人多的公共场合,不接触感冒患者。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如有原发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增强免疫功能。

3 结果

经认真观察病情,执行有效护理措施及配合医生治疗,本组12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平均住院6.53 d。有效率达100%。

4 讨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冬春季多发。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部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或阻塞,直接威胁患儿生命。另外,肺炎病情进展快,由于严重缺氧易引起呼吸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应积极进行防治,以免发生意外。在小儿肺炎的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工作责任心要强,要细致、全面、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执行有效护理措施,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朱念琼.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1.

[2] 张晓敏.小儿肺炎的观察与监护.临床合理用药,2009,2(3):76.

[3] 孟宪斌.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山西中医,2005,21(6):61.

篇10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效果

小儿重症肺炎除了会出现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以外,还会伴随全身中毒等其他严重并发症,该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存在较高的死亡率,常发生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患者中,因此需要及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并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监护力度[1]。现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小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丙球蛋白注射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36例,均为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男21例,女15例,年龄1~6个月26例,7~12个月4例,1~3岁4例,3 岁以上2例;平均病程13.5d;所有患儿均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并且呼吸频率均出现改变。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常规方法联合丙球蛋白法进行治疗) 和对照组18例(单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的性别、病情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所有患者采取常规综合法进行治疗,通过吸氧治疗,确保患儿呼吸的畅通,同时结合抗生素以及抗病毒等治疗,防止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另外还要予以利尿及强心等治疗方法,有效控制心衰,确保酸碱平衡,将患儿的生命体尽可能的征维持在正常状态下。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每日予以剂量为1g的丙球蛋白,连续注射2d。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法。

1.3 疗效评定

治疗效果评定方法为:治愈:患儿的病

症全部消失,不再出现肺部湿音,并且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显效:患儿的病症明显消失,出现肺部湿音的现象极少,并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好;有效:患儿的病症有所消失,出现肺部湿音的现象较少,并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良好;无效:患儿的病症及肺部湿音均未消失,而且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改善。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儿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44%(17/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为77.78%(14/1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时,要注意给予患儿吸氧治疗,同时要结合抗生素以及抗病毒等相应的治疗方法,尽可能的将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状态下。但是在通过临床实践治疗后发现,单纯采用常规综合方法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且会花费较长的治疗时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他并发症状的发生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注射适量的丙球蛋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命体征。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力度,通过改善患儿营养吸收,帮助患儿多进食一些富含有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同时适当进行体格锻炼以及户外活动,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在气温变化时,增强患儿的温度适应能力,从根本上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避免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等其他不良症状。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在患儿咳嗽时,教会其用手帕将嘴捂住,防止咳痰飞沫喷射到环境中,教育患儿不得随地吐痰,注意卫生,一方面让自己能够在干净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病菌通过空气传播为他人带来不便。在肺炎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要加强对易患肺炎患儿的护理力度,尽可能的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

本组资料显示,两组患儿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44%(17/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则为77.78%(14/1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