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教育培训

篇1

关键词:县域中职;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教学资源;学习平台;师资队伍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深入应用,使得远程教育技术成为可能。远程教育技术为新时期的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断推进了我国县域中职教育的现代化。同时,由于社会各界近年来对中职教育越来越重视,从多个方面都为县域中职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得中职教育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此,在现阶段,加强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所以,相关人员要不断明确当前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培训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不断优化建设成效,推动其发展。

一、县域中职现代远程培训中心建设的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县域中职现代远程培训中心建设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县域中职教育资源的现代化,使学有所教。在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的当下,资源整合成为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在教育中也是一样。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区域地理位置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发达,信息不通畅,导致同等级别的学生所达到的教学资源有着很大的差别,从而严重限制了学校的教育功能。[1]但在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下,通过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能够及时和充分地收集网络资源,发挥远程教育的功能,满足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及学生学习的资源需要。

2.有利于实现教育和学习公平。在现代化远程教育中,由于都是以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使得同等学校的师生都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细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远程教育为传统教学中很多不符合精英教育条件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可能,促使教育逐渐公平化。

3.有利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实现。终身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倡导,也是正在贯彻的学习理念。在现代化远程教育背景下,更有助于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而促进人们的终身发展,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培训中心建设的实际作用

首先,能够使相关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提高了师生的教学效率;其次,真正实现自由学习。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教育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更不会受制于课堂,只要人们愿意,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最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在远程教育背景下,改变了传统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网络通讯请教行业内顶尖的专家学者,提高学习效果。

二、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由于建设理念、建设方式的不恰当,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的限制,导致在建设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资源的重复建设严重,缺乏相应完善的师资力量,以及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多媒体功能教室建设不完整,等等。

(一)资源重复建设严重

在新时期背景下,县域中职显然已经充分意识到县域中职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过度建设、重复建设等状况,导致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资源的浪费。注重表面工程,没有注重实际的需求,更没有针对实际的需要进行统一的、科学的规划。[3]除此之外,现代远程培训中心建设还存在重开发、轻应用的状况。即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资源,但却没有将其实际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和浪费,与当前的科学发展观严重相悖。

(二)缺乏完备的师资力量

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毕竟是新世纪背景下的新的教学措施和手段,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才能够实现远程教育的功用,达到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进行教育的目的。但是,就目前来说,县域中职中严重缺乏相对应的师资力量,没有专业的、高素质现代远程教育从业人员,从而导致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不能够发挥其作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在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新领域中,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对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同时,很多学校也没有充分意识到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现代教育培训教师建设的作用,而更加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从而导致重硬轻软的现象,缺乏完善的师资力量。

(三)相应的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

现代化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和应用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一个复杂、繁琐的整体。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作战”,以及相关硬件设施的相互搭配,才能够有效地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但是,就目前来说,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的支助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互动性,使得各个硬件之间不能够建立起完善和有效的互动联系,个性化不足。[4]除此之外,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实施需要一个专门的场所,即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和有效终端,保障远程协作教育的有效开展。然而,当前恰好远程协作教室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够满足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的实施要求。

三、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建设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丰富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工程体系

要想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发挥作用,就应该构建一个拥有丰富教学资源的网络学习平台,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5]这个网络工程体系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库、题库、资料课件库及网络结构的建设。同时,包括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和远程教育管理系统的研制开发,共同组成完善的、系统的远程教育资源,建立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

(二)加强对教育协作学习平台工程的建设

协作学习平台是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一个重要配套设施,能够实现网络环境的互通,打破区域地理的限制。远程协作教室是写作学习平台的主要体现方式,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远程教育教室的设计。[6]在远程教室中,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视频通话,交互电子白板,实现更好的教学。但在当前的建设标准下,需要利用“AVCON”建立远程教室。包括PC终端、交互电子白板、投影设备、编译码器以及扩音设备等,同时,还需要数据协作服务器、软件、MCU、有效IP等。

(三)构建完善和健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践行者和引导者。在现代化远程教育背景下,需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高的教师队伍实施现代化远程教育操作。因此,现有的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转变观念,不断深入学习,更快地适应新时期背景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掌握现代化科技和技术教育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养。同时,作为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构建一支强有力的、健全的、符合时展规律的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不断激发教师踊跃学习远程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多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改变和开发各种实训类课程,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7]除此之外,将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技术的使用纳入职称考核中,督促教师时时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学习,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共同构建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的教师队伍,不断促进现代化远程教育及时的实施和发展,提高县域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总之,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的建设,不仅是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需求,是提高县域中职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新时期背景下保障教育公平、贯彻终身学习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当前县域中职学生学习迫切需求。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应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丰富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工程体系、加强对教育协作学习平台工程的建设,以及构建完善和健全的师资队伍,多方面、多角度、多平台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力度,增强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全面推动县域中职教育的发展。

作者:马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粮食行业远程教育研究”课题组.新时期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跨越式发展研究——粮食行业现代远程教育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06(1):41-44.

[2]郝丹,刘莉.教学改革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第四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7):5-9.

[3]曹凤余,邓幸涛.远程教育与学习型行业建设——第16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8(1):5-19.

[4]郭炯,黄荣怀,陈庚.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运行现状及质量保证措施——基于“在京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评估”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1):40-46.

[5]席东梅.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召开2014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0):15-27.

篇2

1.二者培养目标相同,都是探索职业岗位特点,培养合格人才。职业培训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具有一定专业职业道德和实用技能的应岗人才。由于培训时间的限制,只能学习现代企业上岗用得上的技能知识、培训内容有着鲜明的现时针对性和实用性。而高职和中职,作为一种学历教育,学制二年或三年,学习的知识,技能较完备系统。它不但要培育人才的技能和应岗能力,而且还要培养人才的长远的研发能力,注重行业技能的前瞻性。围绕这种职业应岗的能力,还要培养人才具有解释、说明这种能力“所以然”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与这个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与这个专业相配套的文化课的知识和技能。可见,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首先是具有专业知识和过硬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其次,还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目前职业院校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实用”、“有用”、“管用”,这不免有些门槛过低和失之偏颇,把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等同于短期职业培训。

2.二者都实行双证书制度。目前无论高职或中职,都推崇职业技能鉴定,让学生在求学之余,获得一个或几个与自己专业相关相近的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与此同时,劳动和人事部门主管职业培训的基地,也办起了中等职业学校,对新上岗的职工进行学历教育。本来,高、中职发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发从业人员技术资格证书,现在双方都出现了交叉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人才市场,“双证书制度”已经成为用人市场的必然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也只能这样做。但这种职业技能鉴定在高、中职院校较为混乱的现象是与学生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盼望追求不相称的。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出发,把这个严肃的从业人员资格证书考试,协调管理一下。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应当由学校管理,应当与社会接轨,与国际接轨,这应当成为高、中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可行性发展方向。另外,主管职业技能培训的机关,要把职业培训与中职教育严格分开,有能力办职业教育学校的,就让其办学,但要与短期职业培训分开,不能美其名曰为二年或三年制职业教育,实际在校一年或二年,就让学生到厂就业,或者说成实习,这种滥发学历证书的现象,必然对中职教育有所伤害。

3.二者都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实习设备,承担教学与技能实习任务。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实习设备,相对来说较为庞大和雄厚;高职或中职的专业课教师,不但是庞大的教学力量,而且是实习管理,教科研的主要力量。高、中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培养高、中、初级专门人才的使命,理所当然地应当成为探索职业岗位特点的攻坚主力军,但由于高、中职院校办学时间短,师资中的教科研能力较薄弱,学生实习条件不完善。另外,由于职评中,专业课教师的技能资格缺乏认可,仅凭论文几篇、科研几项及参编教材就可获得职称,对专业课老师的技术能力没有相应评审条件,这对在执教第一线的专业课教师无疑是一个不好的导向。目前,高、中职院校以“实用,应岗”为目标,以职业技能鉴定证作为衡量学生技能和就业的标准,忘记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职能,向职业培训看齐的做法,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再加上师资中的教科研力量仅限于执教的职能而不被重视,实习条件因财力影响不完善,又使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技能传授受到影响,因而,高、中职院校探索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不能落实,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实用”为目标,以“从业资格证”为能力依据,等同于职业岗位培训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一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二需要一个事实上的时间过程。

4.二者针对职业特点选编教材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职业教育要与社会职业岗位用人才能的实际需要相符合,要根据各行各业的岗位特点来选编教材。这一点,两种教育的方向目标相同。不同的是,职业培训注重的是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等,而高、中职教育除了注重技能培养外,还注重专业基本理论的培养,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拓宽人才的使用面。因而,他们的培养计划和使用教材,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就注重人才的技能培养这一点来讲,目前,各种职业技能鉴定的教材,能较准确地反映这个行业的用人技能要求的特点,而且还注重知识的更新,但还不太适合目前高、中职的教学,一是这些教材偏重于实用技能,而理论解释不透。二是这些教材的章节安排、内容条理,其教条性不太强。由于目前的中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叶办学,高职从本世纪初办学,专业配套教材还不正规,从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和技能更新的角度,高、中职院校应将职业技能鉴定的教材,引入职业学校的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的参考。这是目前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学校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原因。目的是让职业学校的师生对社会各个行业岗位,其职业特点、技能特点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但仅仅做到这一关是不够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多为正规院校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也有长期从事行业实践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工,理应成为教材攻坚的主要力量。高、中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从自己对社会岗位特点的长期观察中,在对各种行业培训教材和国际同行业教材的对比研究中,在长期的执教实践和对学生口味的探索中,自编和选定出好的主教材、配套教材和实训教材。到那时,我们才可以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终于有了与其专业相适应的教材。目前,我国中职教育教材的雏形和轮廓已较为清晰,高职教育教材的编写才刚刚开始。高、中职教材,同专业主要专业课基本相同,而且内容也多见重复,只不过高职教材内容比中职多一些。到底高、中职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如何让学生免除知识重复之苦。可见,高、中职教材编选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对高、中职专业教材的探索仅停留在利用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的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在探索岗位职业特点,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践性教学规律,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一整套专业课教材方面,路漫漫而修远,其重任而在肩。

篇3

摘要: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既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又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培训 职业道德 教育

德国哲学家恩格斯曾说:“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里的“道德”指的既有社会道德,又有职业道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社会道德包含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行为准则、思想情操与道德品质。①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一、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进行职业培训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鉴于此,其目前情况如下:

1.学校侧重于技能培训,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为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安排教师重点讲授专业理论、技能操作课程,加大专业课的课时数,而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把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且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一层不变,未能使学生看到“好处”、成效,不能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对职业道德的关注。

2.教师只重视技能培训,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部分学校是直接安排专业课教师顺带上职业道德课;部分学校虽安排思想政治课教师上,但这些教师沿用“老套路”,不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实际进行教学。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未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水平,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亦使他们缺乏提升个人修养的动力。

3.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图眼前境况,却未能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待职业道德。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了职业技能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职业道德的好坏与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看不到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否影响将来的发展空间,继而忽视职业道德培养。

二、加强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每一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因此,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那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做到“道德”与“技能”并重呢?

1.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首先要从道德意识抓起。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校要督促教师做好培训工作。一是要根据学生实际,细化,并强化职业道德要求,适时地拓展职业道德知识。二是要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职业道德教育。三是要灵活运用培训方法,结合现场观摩法、师生互动法、影片赏析法等教学方法,生动地讲解职业道德。

2.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培训中去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学校应积极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一手抓“技能培训质量”,一手抓“职业素质质量”。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时,在开展专业课过程中,也要视专业、对象的不同而开设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且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操作培训中去讲解、示范及运用。职业培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基本的道德着手,从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再深入地讲解本职业的“行规”,培养学生认识、接受,乃至实践“行规”。通过培训,努力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使这些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指导他们具体技能训练的“武器”。

3.改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原有认识

从学生到员工,他们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校、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接受培训时,一定要改变他们对职业道德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等原有的错误、肤浅认识,要联系实际生活、工作,排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困惑,让他们在从事本职业活动时,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哪些该做、不该做,在做正确时才能得到认可时,就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他们便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开展工作,一心一意地为做好每一件事。此外,也要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威望、收入等,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实事求是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这样才能完成所从事职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德育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需密切结合学生专业,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从行动上影响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学生需扎实地掌握本行业的规范、准则、礼仪等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社会提高“德”“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宦平主编.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二版第三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0-11.

篇4

【关键词】对话 对话式培训模式 职业教育 应用

Application of the “dialogic training mode”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Zhong Wenhao

【Abstract】When cultivating the complex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who study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he open education idea should be adopted. Rounding that, the writer has made an introduction on the idea and connotation of the dialogic training mode and on how to apply that mode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lex ability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Keywords】Dialogue Dialogic training mode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cation

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讲授式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讲授者教师是主体,听讲者学生是客体。作为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讲授的内容来填满学生。作为客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储存起来。

1.讲授式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没有对话,没有交流,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垂直关系,而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讲授的内容往往是远离学生生活经验、脱离现实的。

1.2 讲授式教学是一种“银行储蓄式”的教学,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进行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被动地听、接受、记忆和重述,进行储存。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的交流――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发展批判意识就越少,而这种批判意识可以使他们作为世界的改革者介入于这个世界。

1.3 讲授式教学中,学生被看作是要进行适应和调整的人。学生越是被动地学,越会倾向于去适应世界,而不是去改造世界。

因此,我们应以“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来取代“讲授式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应重视采用“对话式培训模式”。

2.什么叫“对话式培训模式”。“对话式培训模式”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首创的。对话式培训模式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教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关键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

在“对话式培训模式”的教学中关键是“对话”。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2.1 对话要平等。对话应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回到“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只是自己口若悬河,没有学生发表的权力。不让别人讲话的人是不人道的。因此,对话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进行思想灌输,也不是用来征服别人的手段,而是对话双方为了获得解放去征服世界、去改造世界,也就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学习。

2.2 对话要信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做事有能力,有创造力,有发展力。这样对话才可能进行。相信人是对话的先决条件,是先于面对面的对话的。

2.3 对话要有希望。如果没有希望,也不会有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完善提出改进的希望,学生对未知有征服的希望。弗莱雷指出:“希望并不等于叫人们两手交叉被动地等待,而是要充满希望地进行斗争。”

2.4 提问是对话的关键。对话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使对话有成效,提问是关键。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应成为问题的提出者。提问实际上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批判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出能够激起思考的问题,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

3.“对话式培训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 “对话式培训模式”在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在理论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讨论。在讨论课中,学生不仅要听讲,还要不停地提问、质疑、辩论。教师在讨论课中要善于引导,善于提问,教师在讨论课中相当于主持人的角色。例如在讲授发动机冷却系故障诊断课时可采用讨论课的形式。首先,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有关发动机冷却系故障案例来引出问题:发动机水温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发动机水温高的原因有哪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进行查阅资料,每个小组都要进行发言,教师把学生的结论写在黑板上,并且教师在学生发言时也要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想,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要组织好讨论课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课前教师把要讨论的课题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做好准备。

②教师要准备案例,在讨论课中掌控好讨论的方向、内容,要善于引导,善于提问。

③课后要布置与讨论课中内容相关的作业,作业要有创新性。

④教师要精心选取讨论课的课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讨论课的形式。

⑤在讨论课中也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采用多媒体、实物、幻灯片等。

3.2 “对话式培训模式”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在实训课中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以小组的形式,培训教师给出一个工作项目(比如发动机的组装)让小组在4周或6周的时间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培训教师只提供指导、咨询,一切工作由小组独立完成,同时记录小组中每位学员的综合能力的表现情况,并给出评价。一个项目结束后,学员也用同样的表格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教师与学员进行对话,分析双方评分的差距,然后教师提出措施让学员去改善。例如,在发动机组装的工作项目中,某位学员表现得责任能力不够,教师在不伤学员自尊的前提下指出该学员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然后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如在一周的时间内,发动机组装所用的工具、设备的清洁、整理和工作场所的清扫由该学员来负责。

3.2.1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施“对话式培训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话式培训模式”的教学方法宜采用项目教学法。

②团队学习中,实训教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与评价者。

③由实训老师在实训开始时描述与关键能力有关的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了解企业对他的期望,以及对其综合能力的评价,因此他必须为此付出努力。

④须有个性化的促进措施。即当一个项目结束后,对学生的社会关键能力评价完成后,须对学生提出个性化的改进措施。

3.2.2 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①综合能力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通过观察予以评价。

观察记录应是中性的;观察周期至少应为四周。

②采用标准化的问卷作为评价关键能力时纪录可观察的行为方式的基础。

例如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中“尊重他人意见”一项时,可在以下几点进行纪录:在会话中审视自己的出发点;共同决策;坦诚和正直地与人相处。这样,实训教师就能知道,他应该观察什么。

3.2.3 根据纪录下来的观察资料,将关键能力的评估分为两个相互无关的子区域,并按照一个满分70点的评分表进行评估。当中间值为30-40点时,评语为“符合要求”。各个子区域在“负向”区最低将给予“完全不符合要求”的评语(0-10点),在“正向”区最高可队获得“超过要求”(60-70点)的评语。

主动性与独立性、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能力等能力评分表同工作方法评分表。

注:①评估自己的关键能力(第1行)。

②观察同组学生一周,然后评估其关键能力(第二行)。

③对自己的评估进行比较,讨论其区别并与同伴共同思考如何加以改善。

3.2.4 案例。

①实训项目: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

②时间:4周,第二周实训子项目结束时,进行一次对话;第四周实训全部结束时,进行第二次对话。

方法:项目工作,团队工作,在汽车实训室进行。

形式:2人一组

过程:

3.2.5 综合能力评分细则。

4.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1 在校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受到学校教学环境空间、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在某一专业应用“对话式培训模式”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时,要有好的实训项目,实训设备要有保证,实训的时间要足够。

4.2 现在职业学校的班级人数较多,在开展讨论课时较难组织。

4.3 在实训课的对话结束后,针对性强的促进措施不多,经验不足。

综上所述,尽管“对话式培训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它是一种解放的教育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压迫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它在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必然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生命力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涌.《一岁就上常青藤》.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高校中层干部;干部教育培训;PDCA;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6009506

高校开展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举措,是高校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1,2]。一些学者已经展开了对高校干部考核的相关研究。施云姝从考核高校管理干部自身素质和工作业绩的三个子系统,即思想道德子系统、能力素质子系统及工作业绩子系统进行干部综合考核研究[3];孟令军从干部的德、能、勤进行干部综合考核研究,并针对机关党政、系部院行政、系部院党务设计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4];王辅俊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确定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5]。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干部的“德、能、勤、绩”等结果性指标的构建研究方面,评价方法多以定性分析为主,且未对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考核,这不利于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因此,如何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使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能够被纳入刚性的干部管理系统,对促进高校干部选拔、培训、考察、使用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6]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一、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一)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策划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策划包括教育培训课程策划和教育培训课程安排。教育培训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教育培训的思路、形式、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是否符合高校中层干部的内在需要。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要把握高校中层干部的需求信息[6],以学员的需求为基础,安排教育培训班次,设计教育培训内容,并选择相应的教育培训方式;还要安排好教育培训的时间、地点、教学器材、教育培训教材、教育培训教师,以确保教育培训工作能有步骤地展开。

(二)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实施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包括制定教育培训课程内容、选择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果、组织教育培训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教育培训课程的内容,要满足高校中层干部的任职资格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自身条件及单位对其培养方向;为了教育培训工作的评估和后续工作,要进行系统、完整的教育培训记录工作,包括签到记录、教育培训过程的记录、教育培训档案的记录等[7];教育培训要以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中心,创新教学形式,运用专题讲座、交流研讨、课题调研、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让学员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培训考核形式要与教育培训形式相符,确保考核的有效性。

(三)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检查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检查包括老师讲课效果和学员听课效果。老师要做好教育培训材料的准备工作,运用一定的授课技巧,积极调动学员的积极性,确保其完全吸收应掌握的知识;学员听课效果注重学员的感受、学习效果以及在工作中的应用。教育培训后需要考核学员对于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的了解程度、吸收程度以及教育培训的知识或技能在工作中是否得到了运用。

(四)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改进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改进包括教育培训的总结和教育改进两方面。培训后要收集教师和学员对培训的评价和意见,通过对培训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不断改进工作,使培训效果不断提高。

二、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评价方法选择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在模糊数学的理论基础上,把层次分析法与模糊决策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模糊的安全信息定量化,从而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与决策[9]的一种评价方法。对于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来说,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可以将其划分成不同层次,以便确定不同层次的权重,从而得出各层次对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的影响程度。由于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均带有模糊性,对于这些非线性的评价,也只有通过模糊运算法则,才能较全面地汇总各评价主体意见,得到可比的量化结果。因此,本文对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更加科学地反应评价对象的优劣程度,分析结果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模糊综合评价法[1]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建立因素集

根据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训策划、培训实施、培训检查、培训改进,分别记为U1,U2 ,U3,U4。其二级评价因素如表1中的二级指标所示。

(二)建立评判集

根据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实际情况,把评价等级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其分别记为V1,V2,V3,V4,V5。

(三)运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较多,结合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邀请具有丰富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和组织工作经验的专家,让他们根据表2判断矩阵元素的标度方法依次两两比较重要程度,逐层进行比较、判断,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建立判断矩阵,继而根据AHP中排序权向量计算的特征根方法计算出指标权重。

三、实证分析

以中国民航大学中层干部教育培训为例,对其教育培训的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

一、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导致重视不够职工教育是为职工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内在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技能的一种主要途径,开展职工教育既是企业发展需求,又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基本要求。目前,无论是领导层还是职工,都存在对学习培训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问题。2.教育培训内容功利化和不切实际只注重对生产任务完成有效的、应急性质的培训,对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系统的学习不重视,对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培训有兴趣,对产生隐形的、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学习不重视。由于存在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有的培训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相符,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根本不切单位发展的实际或需要。3.中小企事业单位职工培训教育方法不灵活存在重形式不重结果现象,只求完成培训任务就行,指令性的做法较多,全面开展各类岗位的针对性培训不到位。培训方式多为“填鸭式”、“灌输式”,利用新技术手段不足。4.教育培训制度不全面职工培训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筹划;未能建立培训评价考核制度规范,不能对职工教育培训效果进行合理评价,不能根据信息反馈来纠正偏差,进行控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职工虽然通过学习提升了自身能力素质,但没有通过学习培训使报酬得到一定的提高或得到其他奖励,知识的增加与实际利益挂钩结合不紧密。

二、职工教育培训应突出的重点内容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要侧重政治理论教育,是向受教育者灌输正确的的政治倾向、思想意识的重要手段,以此确立职工的政治信念,使他们树立崇高政治觉悟和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调控自己的职业行为。定期深入细致地开展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基本政策理论,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保证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也是促进做好本职工作、打牢政治觉悟必不可少的思想基础。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如何提高职工的职业水平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所遵循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的总和。切实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就可以及时调整职工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使职工干一行,爱一行,做一项,专一项。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引导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遵循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引导职工遵守一定职业范围内普遍的道德规范、道德标准和特殊的道德要求,在用各项规定制度规范自身言行的同时,用正确的道德信念自我约束。3.加强干部管理能力培训一个领导干部的素质高低有时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发展,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以政治理论、管理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主要内容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涉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设方面,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能力水平、管理方法直接决定单位整体建设和发展,领导干部不是只会干,主要的是会管,会带领大家发展,会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会给广大职工以工作的动力和激情。4.加强技术性岗位技能培训当前,中小企事业单位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中小企事业单位各自领域的新技术、新理论突飞猛进,这些新知识,新方法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技术岗位不同于一般性工作岗位,攻克关键性技术,突破技术难题,普及应用新技术,通过科技引领自身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掌握关键性技术的人才,因此,加强技术性人才的培训,非常重要,没有这部分人员的专业知识,一个单位将失去前进的动力或能力。5.加强和谐人际关系的培训,构建和谐工作环境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人际关系非常重要,是保证单位内部人人心情舒畅安心工作的前提。一个单位中,假如有部分人经常不讲诚信和友善,不讲团结互助,见了利益就抢,看见工作就推,自私自利,见有好处就争,有困难推给别人,久而久之,就会使这个单位的机体受到不良的侵蚀,造成没有友善、没有互助、没有团结,一盘散沙的局面,单位建设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所以,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向上的人际关系环境也是单位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中小企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的对策

1.方法灵活多样中小企事业单位培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方法的选择,当前,企业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要选择合适有效的培训方法,需要考虑到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内容、培训对象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的讲授法:指老师通过语言系统讲授知识。二是交换工作岗位法:指员工不定期变换工作岗位,使其获得不同岗位的技能,达到一专多能。三是拜师学艺法:由技术能手一对一、一对几的师带徒培训。四是现代科技培训法,利用新的视听技术,如投影仪、录像、电脑或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这种方法,更应是当前和今后推广应用的学习方法,更适合参加工作后的在岗培训。五是这些年流行的体验式培训,如公开课、拓展训练、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继续教育等。2.内容切实新颖培训按内容可以分为四种:技能培训、素质培训、新科技知识培训和工作态度培训。一是技能培训:是企业针对岗位的需求,对员工进行的岗位能力培训。技能是指为满足工作需要必备的能力,就像驾驶车辆,基本的起步、停车、加减档、交通规则要会做。而技巧则是在技能的基础上,要通过不断的重复、提高,才熟能生巧,达到别人做不到的高度或水平。高层领导的培训在于企业长远规划、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重点是会用人。中层干部的培训在于执行力的学习提高,是领导能力、方法的训练。一般员工技能的培训是按计划、按流程、按标准进行实际操作,要具备完成本职工作的能力。二是员工素质培训:主要有文化素质、作风养成、心理素质、工作生活习惯等,重点在于员工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有好的作风和素质。三是新科技知识培训:要适应行业发展转型的需要,对与本行业相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了解跟踪,掌握行业动态,不断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技术,适时更新产品、新工艺,使本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对企业的转型及产品更新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四是工作态度培训: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态度,即使能力再好也没有用。员工的态度决定其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这方面的培训,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3.模式、目的明确职工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例如,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考核结合起来;本着按需施教,缺什么学什么原则,创新模式方法;培训工作还有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力型和实用型的结合,以便做到学以致用。要加大培养优秀人才、高科技人才、年轻创新人才力度;把培训重心从一般的基础知识、技能培训不断转移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参与市场竞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上来。

小结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师;培训;综合素质;提高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垄断课堂,担负着传授知识的职责。对学生而言,在这种教育教学环境下,学生的独立人格并未得到尊重,学习氛围过于枯燥,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在新课改的贯彻落实下,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M,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得到体现,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应对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予以提升,而这需要语文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来实现。

1.转变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贯彻落实,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及学生管理,也逐渐成为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作为学生文学素养、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培育者和引导者,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指引方向,也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掌握科学、适宜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以便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和提升。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研究者,随着教育教学背景、政策的改变,教师也应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并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在积累自身学识的基础上,通过接受培训,增加自身的教学经验,明确教学目标,以此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创新,从而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符合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个性群体,而在传统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并未真正对学生的独立人格予以尊重。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局限于被动学习知识,也逐渐成为知识的建构者。在这种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下,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并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以便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基于此,在语文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中,教师在丰富自身学识、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也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工作,促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便确保学生在完成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也能学会做人的道理。

2.培养人文素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每位教师都应坚持的教学信念,而这对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教师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文教育的实施需要依靠教师来实现,而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效果。为确保教师在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过程中能够真正发挥榜样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也应对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和提升,增强人格魅力,强化自身的自然感召力,以便为素质教育的落实予以支持,为学生树立榜样。基于这一目标,语文教师应对自身的专业素养、人文素质进行提升,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学方向和目标进行明确,对自身的学识进行丰富,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此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以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为实现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语文教师培训过程中,应重视对人文知识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增强教师的人文知识底蕴,促使教师能够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以便为人文知识教学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科学保障。同时,语文教师也应对自身的人文价值观进行转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人格、主体地位予以充分的尊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便在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精神的培养不是依靠知识的教育就能够实现,需要通过精神的感染来完成。因此,为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培育,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人文品格,即教师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利用自身的精神去感染、引导学生,促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据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培育学生不畏艰辛、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此实现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以便培育出言行一致、乐于助人的学生。此外,在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独立人格、思想予以尊重,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爱护学生,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平等接纳每一位学生,不以学习成绩的高低区别对待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便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引路人,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及人文素养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为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与提升,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重视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关心并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据此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以便为学生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培霞.语文教师的培训应注重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5(9)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实施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target this remarkable topic positioning,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condary education, make sure to realize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lls training goal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asures. Through establishing effective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to realize the training target, enables the student to have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for the school to bring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positioning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内涵、年龄、经历等诸多因素,使其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实习就业方面与高中或大学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面对年轻、天真、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渴望的中职学生,我们要设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才能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健康稳步发展。

1 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是以满足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需求为目标,主要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结合我国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来看,中等技能人才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我们的技能培养目标包括: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的身体条件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等。

2 存在问题的分析

第一,混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专科、本科教育的区别,无中等职业教育特色。长久以来,由于社会上存在重学术轻技术、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再加上职业院校普遍办学时间短,办学理念不成熟,实训设施和实训教师不到位,管理不完善,而且生源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职业院校不是在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特色上下功夫,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灌输专业知识、考试考核上下功夫,导致学生厌学,本来生源有限。在这样的教学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脱离学校的培养目标,难以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第二,重视专业技能,而忽略综合技能。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术工人,所以基础课、理论课可有可无,只需让学生掌握某一方面操作技术,通过技能鉴定,然后把他们推向企业即可。这种片面迎合企业现实用人需求,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做法,短期内看,可能对学校吸引生源、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等都有好处。

3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目标的实施办法

1)改革现有专业课程体系模式。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大学普通教育,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性的特征,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它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决定了课程设置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这一主题,将课程与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能单纯追求现有工作岗位能力培养需求,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人才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学科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办好专业的重要因素。从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需要出发,有重点、有倾向性地引进急需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优越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并使其各尽所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宽严适度、人人奋发向上的人事管理环境,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强在职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使其由单纯的“理论型”或“技能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加强教研、科研工作,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在教学工作上,侧重综合能力培养。使培养对象具备扎实、够用和适度超前的理论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凭借理论知识独立解决问题,主动适应社会生产方式、方法的变革。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注重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即综合能力较强,以保持学生个体发展的后劲。

3.1 专业能力

中职学生毕业要具有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知识、理论的学习,要进行技能的训练。其最终转化为或体现为专业能力。只有具备胜任某一项工作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才有可能是合格的毕业生。当然专业能力强,不一定考试分数就高。当学校的测试体系与未来工作要求相适应时,专业能力与考试分数相关,且成正比例关系;当学校测试体系与未来工作要求脱节或相反时,考试分数则不一定反映专业能力。

3.2 道德约束能力

道德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职业道德。职业通俗地讲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职业道德则是人们谋生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从长远来讲,不道德的行为将给行为人及社会带来不利益。中职学生要想在社会上谋生、立足,就要善于愉悦地接纳道德规范,并按其规定去做,且长期坚持内化为行为指南。这样,才能在所从事的行业中乃至社会上生存立足。

3.3 心理调适能力

做为一个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利也要面对挫折。而这些都会引起心理变化。剧烈的变化,可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程度的加深,心理问题将越来越突出。中职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应能够通过自己调适或求助于专业人士,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3.4 公关或人际交往能力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自一人生活。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想生存于世,不可避免地要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将更加频繁。在这种交往中,如何展示自己,取得对方信任、理解、支持;如何处理与对方的各种利害冲突,实现双赢;如何回应他人的友好或敌意,这些都要求中职学生要想立足于世,必须具有公关意识,具备公关能力,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拓展自己更大的生存空间,争取到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良好人际环境。

3.5 法制观念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法制将越来越完善,在社会中的作用也将日益重要。法制将成为我们行为的强制规则。违反者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惩罚。为了防止被惩罚,中职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法制观念。而且,中职学生以后也可能到国外发展,将受到所在国法律的约束。中职学生要知道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是禁止做的;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要学会在法制框架内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3.6 身体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

因专业的不同,对胜任工作所需要的身体(生理)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如文字录入员可能要求手指灵活,而厨师则可能需要嗅觉、视觉灵敏。中职学生要通过训练具有相应的胜任某一项工作所需的身体(生理)条件。

3.7 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

中职学校教育与短期培训的相同点在于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同之处在于中职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就业,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使其以后能发展。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有许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行业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预测能力;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实际,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判断,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因为现在一生从事多种职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要想得到很好地发展,不仅要对本行业的前景有预测能力,还要对相关行业或可能从事的行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做出预测。进而,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2)自我提高能力;可以在毕业以后,通过书籍、音像、电视、网络、讲座等多种途径,不断进行提高,使自己的各方面素质不断提升,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不仅有本行业深入钻研的能力,而且要具有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潜力,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

3)创新能力精神;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事业。

篇9

1 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建设

现状

对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在培训课程的内容、形式、实施、编撰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在内容上存在“滞后性” 培训实践中发现,87.4%的教师非常希望接受一些新技术、新工具的培训与练习,希望借鉴、参考一些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教学案例。这说明培训课程的内容设置与教师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培训课程内容往往以教育技术学科知识为本位,倾向于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在形式上缺乏“立体化” 培训课程在形式上还是主要以书面教材为主,很少能够结合网络、多媒体等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知识,教学方法显得非常单调。例如,在对技术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职业院校进行培训时,64.1%的教师反映缺少能够体现所任教学科特色的电子教材或者网络资源。

在实施中忽视教师的“学习特点” 培训课程在实施方式上还是采取集中讲授为主。在调查中发现,97.7%的教师希望在培训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教学实践去认识和接受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培训课程在实施中考虑到受训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特点,考虑他们不同的学习起点、生活教学经历,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一刀切”。

在编撰中没有结合教师所在学校、专业的需求 要达到培训所要求的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的目的,单靠纯粹的死记硬背和简单的操作技能模仿是不行的,必须要将知识技能和学校的需求、教师的科研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这要求培训课程在编撰时就考虑到这一点,最好能提供体现所讲授的知识技能和教师的科研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作品案例。

2 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微型课程

针对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建设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大力提倡在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进行微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微型课程也称作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是在学科范围内由一系列半独立的单元组成的一种课程形式。微型课程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小容量教学单元,它鼓励“教学决策、假设检验、合作”等高级思维或技能。

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微型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

1)灵活性。微型课程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上不一定由课程知识体系的逻辑性所决定,很多情况下是根据教师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需求以及所在学校的宏观需求等因素来建设的。

2)半独立性。微型课程和系统化的培训教材是互为补充、配套使用的,它既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培训知识的连贯性,更要体现时代要求和教师需求的“重点”知识与技能。

3)校本性。微型课程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社会需求和教师的学习兴趣,还要从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学科专业的建设等现实情况出发进行综合考虑,真正做到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服务。

3 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微型课程

建设

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微型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任务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学习评价等方面(图1)。

任务目标的设计 促进职高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是开展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目的。所以,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微型课程的任务目标应该是情景性、开放性的,也就是:1)任务目标要来自于教学实践,要根据职高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来设计课程目标,重点发展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深化、拓展目标;2)任务目标要短小、凝练,既要服从教育技术学科的系统知识,更应该选择职高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课程目标,使得目标设计更具整合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一微型课程中的任务目标就是:教师要能够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能够播放细胞分解视频资料的多媒体课件。

学习内容的设计 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微型课程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要同时兼顾水平和垂直两个方面,既要涵盖现代教育技术学的“重点”知识,又要适应教师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特点,与教师的兴趣、需要、能力、知识经验背景相适应。例如,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这一微型课程中,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既提纲挈领地介绍教学设计模式及其影响,又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给出运用“抛锚式”“随即进入式”等教学策略的案例。

学习活动的设计 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微型课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强调的是“做中学”,“做”是为了“学”,也就是注重教师的学习建构过程、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实践和练习中去掌握教育技术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如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这一微型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注重“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师按照“展示原有教学设计方案——讨论教学设计方案——修正教学设计方案——形成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步骤进行学习。

学习环境的设计 乔纳森认为,学习环境是以技术为支持的,而技术在学习过程中是学习者探索、建构和反思学习的工具,而且需要社会背景等因素的支持。因此,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微型课程中学习环境的设计要注意:1)提供数量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如书面教材、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网络资源等;2)提供交互友好的技术平台,能够支持教师对理论模块进行网上的自主学习,可以支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在培训实践中,开发培训学习管理平台,在“学习资源”模块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而且在“学习论坛”模块可以允许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提出问题,通过Agent技术为教师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习评价的设计 职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微型课程中的学习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是教师的学习结果形式多样化,包括电子作品(课件)、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等;另一方面是评价手段多样化,在评价过程中通常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对口头报告、展示活动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运华,衷克定,赵国庆.新加坡微型课程研究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98-101.

篇10

关键词:呼叫中心;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我国国内呼叫中心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源于电信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2011年,中国呼叫中心市场规模逼近500亿元人民币,但仍有巨大的潜力可待挖掘。呼叫中心具有绿色、低能源、投资回报率高以及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同存等特点,这些特点必然将使其成为我国未来产业转型的重要基础和经济增长趋势。

随着呼叫中心行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呼叫中心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呼叫中心来讲,人是最为宝贵的资产,具有优秀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的呼叫中心从业人员更是呼叫中心最为宝贵的财富。呼叫中心的从业人员水平决定了呼叫中心的服务水准,是呼叫中心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现有的呼叫中心培训体系中都存在着一些影响呼叫中心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呼叫中心的培训需求分析

一般来说,呼叫中心的组织结构有三种类型:职能型组织结构、项目型组织结构以及矩阵型组织结构。现在的呼叫中心多是大型综合性的呼叫中心,为满足其承接多个企业的呼叫中心业务的需要,一般采用的是矩阵型的组织结构,其组织结构如下表所示。

根据以上呼叫中心的组织结构,其人员岗位主要围绕运行部门项目设置。包括:呼叫中心总经理;电话行销经理/客服经理;电话行销主管/客服主管;电话行销/客服项目组长;电话行销专员/客户服务专员;质监主管/专员;其他各部门经理/主管/专员。

由呼叫中心的岗位设置可以得知,呼叫中心从业人员的技能根据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呼叫中心一线员工和管理者的技能培训。

对于一线的电话行销专员/客户服务专员,培训要使其对呼叫中心有整体了解,并且能够正确的看待自身在呼叫中心中所扮演的角色。掌握自己的工作流程。同时,通过培训了解如何进行服务解决客户问题,并进行有效推销,掌握处理客户投诉等特殊事件的技巧。除此之外,呼叫中心的一线员工还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职业素养,例如:客户沟通技巧以及压力和情绪管理等,都是呼叫中心员工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呼叫中心的一线管理人员,不仅仅要了解基本的呼叫中心知识,还要对呼叫中心的运行有整体的了解,同时掌握呼叫中心的信息管理方法。一线管理人员也要具备基本的管理技巧。一线管理者是与一线员工直接沟通,管理一线员工的最基层管理者,所以要学会如何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并掌握正确关怀员工的技巧,以及如何对自己的团队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呼叫中心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呼叫中心是以人力资源为根本的行业,呼叫中心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水平与呼叫中心的密切相关。呼叫中心人员的职业培训也得到了企业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纵观现在呼叫中心的实际培训过程和培训体系,我们还是不难发现,现在的呼叫中心职业培训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呼叫中心培训体系的系统性、连续性差

由于呼叫中心的员工在入职之初,掌握基本的工作技巧对其特别重要,而且能够及时快速的满足大批量的用人需求,所以现在各个呼叫中心的培训体系往往特别注重员工入职培训,多采用集中式的知识、技能灌输模式,以员工尽早能够满足上岗需求为目的而进行。但是,这种简单而有明确实际目的性的培训在呼叫中心的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例如,严重的人员流失就与这种简单粗暴的培训方式密切相关。员工入职时虽然通过培训掌握了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但是员工在这种培训过程中并没有产生对这种工作岗位的认同感,加上呼叫中心工作枯燥、单一、工作时间长等特点,直接引起呼叫中心人员流失率高的问题。有效的培训体系当然不仅仅只是传授工作技能的培训,更重要的是为员工提供持续的企业文化的培养,为员工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培训,这是现在的呼叫中心培训体系不能实现的。

2.呼叫中心内部培训实力不足

一般来说,呼叫中心内部都设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下设本公司的培训部门,为企业的呼叫中心人才培养提供培训服务。但是,我们也注意并意识到,呼叫中心内部的培训部门往往培训师资源不足,提供的培训也都是比较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如果要提供科学的系统培训,这些培训资源远远不够。这也是为什么呼叫中心的内部培训更注重员工的上岗知识技能培训、不能够提供给员工系统化职业培训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够扩展呼叫中心内部的培训能力,或者通过外部寻求专业化、系统化的员工培训,仅仅依赖呼叫中心内部的员工培训是很难达到建立高质量的呼叫中心人才需求水平的。

3.呼叫中心培训内容针对性差、培训方式单一

现在,有一些规模比较大、做的比较好的呼叫中心已经意识到普通的上岗知识技能培训的不足,并且希望能够建立系统化的呼叫中心职业培训体系。但是,这些培训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主要存在于培训内容针对性差和培训方式单一上。呼叫中心对于员工的培训,目的是:保证满足公司员工的数量、质量需求,减少员工流失率。但呼叫中心内部的员工素质不同,所在岗位和所需任职技能素养也不同,由于受呼叫中心现在的培训能力所局限,很难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同时,现在有些大型呼叫中心的培训课程虽然已经很丰富,但是多采用最普通的讲授灌输式方法进行,有些培训师虽然非常优秀,培训过程精彩不断,但是由于授课过程缺少受训者的参与,所以培训的影响时间非常有限。

三、呼叫中心职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1.建立完善的呼叫中心职业培训体系

完善的呼叫中心职业培训体系必须是有针对性、系统的培训体系,这样的呼叫中心培训体系必须是对呼叫中心内部的各个岗位、各个级别的员工进行详细的培训需求分析,提出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并对这些培训计划进行整合,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的呼叫中心职业培训体系。

2.职业培训由呼叫中心内部转向专业培训机构

由于呼叫中心内部的培训资源不足、专业性不够等问题一直阻碍着呼叫中心职业培训体系的发展,所以未来必然有很多专业的呼叫中心培训机构,包括开设呼叫中心的职业院校在内的具有专业的培训资源的培训机构陆续兴起,呼叫中心将其内部的培训工作外包。不但有利于呼叫中心内部资源整合优化,同时能够提高呼叫中心职业培训的专业性。

3.有针对性的丰富呼叫中心内容、培训方式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