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和会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企业财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不管是否需要会计予以反映;企业会计则是对这种运动进行反映,前提是必须存在资金运动。二者的联系就在于,财务作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特定经济关系,需要会计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反映,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来看,随着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融合更加密切。另外,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内部,从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配置上没有也不需要分开。同样,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本身也能够加以区别。但在管理实践中,鉴于相同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上的一体化,很多人认为,会计制度应称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尤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更没有分开的必要。本文也赞同上述观点,下面的论述中所提到的内部财务制度就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为了维护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秩序,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各类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任何一个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不可忽视的基础建设。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对制度建设的定位,在他看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实现其目标,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三个大问题:一是企业的制度安排的问题;二是企业战略选择的问题;三是企业文化塑造的问题。对于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在这三个大问题上,都不可以回避,都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也必须从企业的这三大问题入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的核心功能是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提供激励和约束。其具体功能:一是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提供有效信息;三是降低不确定性;四是降低交易成本;五是外部性内部化。所以本文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内部财务制度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协调内部各项会计管理活动及其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次,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包括高级财务管理者对一般会计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成效的依据。

第三,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科学、合理规划企业会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体现和推行企业科学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第四,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专业人员充分发挥管理才能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包括制度设计和组织维护两个方面。那么其主要任务也应该有两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也就是制度设计。要想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现其所有的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首要的任务是企业必须设计一套科学有效、适合于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率的、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2.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也就是制度维护。如何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不但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制度实施机制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实施的顺畅。实施机制是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企业是否能够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员工素质、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并不是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从而影响了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

前文已经论述了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本文认为,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言,更为关键的任务是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制度实施机制是企业制度体系充分实现其功能,发挥其作用的保障,而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状况是通过制度效率来衡量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们的制度结构尽量达到耦合状态,纠正不足和矛盾,弥补缺失和漏洞,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以求制度系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

为了提高制度体系效率,确保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本文认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制度优先的意识,无论是对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还是对一般员工,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企业必须重视制度创新;第三是企业内部监督、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是运用现代财务治理理论,加强企业财务治理。

(一)制度优先意识

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最大优势并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制度上的优势,也就是优于其他企业的制度体系。这种优势首先就表现为:在企业全员当中形成制度优先意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权威性是不容受到丝毫损害的,无论任何人、处理任何事务都必须照章办事。

企业的大部分内部制度尤其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更为重大的如内部财务制度、人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作用对象就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各级领导,而并非一般员工。通过考察分析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企业违规违纪案件,我们就会发现,但凡存在违规违纪事件的企业,其管理高层的制度优先意识就比较淡薄。制度是他们制定的,不能完全按制度办事的也是他们,尤其在一些可能约束他们行为的制度面前,当制度规定与他们的意愿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以权代法”,制度的威严在他们面前荡然无存。

任何企业,只要这种现象发生的次翟蕉啵尤其在各级领导、多个领导身上出现,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就会逐步陷入混乱,甚至走向瘫痪,继而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反,企业的制度意识很强,人人都能按照制度的制定开展自己的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优势就会充分的体现,就会逐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科学、合理、完善而且高效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员,尤其是管理高层牢固确立制度优先意识。

(二)制度创新

创新为何能成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理论上我们首先来看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的科学论断。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必然经历从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到不适应的变化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也认可马克思的观点,并提出了制度效率递减规律: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分析,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所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原有的制度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此时就必须对原有制度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就会下降。甚至有的理论还认为,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上,制度创新决定着技术创新。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我们对某些效率降低到已经不适宜的制度规定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完善,经常会发现或为核销流程繁琐低效率而抱怨、或为控制标准不切实际而发愁、或为考核指标不合理而哭笑不得、或为符合制度规定而不得不损害企业利益等等。

(三)分层管理与三权分立

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的本质就是“财权流”,这里的财权就是指某一财务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投资、筹资、收益、财务决策等权能。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财权配置问题。

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分层管理”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尤其是对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都体现了分层管理的思想,从股东会(所有者层次)到董事会、经理层(经营者层次)再到财务部门(业务处理层次),其财权配置情况是不同的。一般情况都是,越到上面的层次,决策的权力越大,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轻;越到下层,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重,决策的权力越小。这种配置有利于顺利实现所有者的利益,充分挖掘经营者的管理智慧和才能,能够调动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但实际问题时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最多也只是上一层次对其以下层次的监督,财务治理的效果不是很好。

篇2

??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越发明显,公立医院在市场竞争中传统的体制优势日益消退。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作为我国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经营发展与惠民医疗的关系。如何在医患矛盾增加、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提高资源统筹尤其是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是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1.制度建设系统性不足。制度建设是财务工作的基准,良好的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可以有章可循。然而在现实中,公立医院财务的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制度建设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制度的规划与制定的有效性方面,制度建设应该具有战略性和系统性,而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则显得十分不足。工作中,日常的财务制度通常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请款报销制度、内部银行核算管理制度、结算资金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然而财务管理中一个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是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受医院管理者管理,而因出于公立医院管理者年度考核成果的考虑,财务信息造假的问题难以根治。另一方面,制度落地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制定之后的执行与监督,虽然当前公立医院制定了预算、核算、投融资管理等诸项制度,然而由于公立医院自身的体制性因素,制度落地与监督难以保障,财务管理的内卷化问题突出。

2.队伍建设不到位。对于公立医院而言,人员队伍问题重点反映在专业性不足和职业道德缺失两个方面。财务管理较为特殊,专业性、严谨性是其基本要求,因此人员构成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人才是其必然要求,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数据显示,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构成中,研究生学历所占比重不足10%,高级职称的则仅仅不足5%。可见,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多数是半路出家,其专业性必然不够。另外,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不强,也是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的性质,计划经济的固有思维使得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于领导的意愿,钻财务政策空子、变更财务工作程序的问题屡见不鲜,催生了弄虚作假、虚报产量问题的出现。

3.预算管理不完善。预算不重视、方法陈旧与管理不严是当前公立医院财务预算中的主要问题。其一,预算工作思想认识不足,因事业单位的性质,公立医院对于预算工作长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其二,预算方法不科学,预算工作仅仅围绕内部部门来架构,没有考虑市场因素,例如在成本核算中没有考虑成本构成要求、资料收集方法与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等实际因素,导致预算实效性欠缺。其三,预算考核流于形式,在预算管理中,肆意更改预算、预算考核不严、与绩效不挂钩等问题大量存在。

4.内部控制空心化。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经常会被提及,由于体制性的因素,使得内部控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尴尬局面。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部门之间内部控制的边界模糊,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形式化,公立医院在管理中决策不民主的问题仍然存在,领导“一言堂”,使得财务管理中对于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等重大项目上的内部控制往往形同虚设。因此,日常经营性支出中,成本与节约意识淡薄,不必要的支出居高不下。而在物资采购中,缺乏市场意识,比价采购、竞价采购等策略缺失,重复采购和物资闲置问题突出。

5.成本控制不科学。在成本控制中,公立医院侧重后期的单位经营考核,对于事先的前期控制普遍缺乏重视。然而在实际中,诸如采购风险、物资空置等都事关财务日常经营,仅仅追求季度或者年度的经营指标,往往在最初的方向上就让成本控制偏离了轨道。同时,在成本控制中仅仅停留在部门核算这一层面,对于不同业务归口的分析较少,难以适应公立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成本控制的末端即考核和奖惩上,公立医院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考核流于形式,并没有与实际的职工利益关联;另一方面,成本考核相应指标不合理,职工与部门在成本控制目标实现中的贡献没有关联,没有依据成本构成构建与部门、职工相适应的科学指标。此外,成本控制中缺乏责任分析,仅仅做到的是账目核算,没有对于目标实现与否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1.强化思想认识。当前,面对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形势下,公立医院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中,应以改革为契机,统一思想认识,加大财务管理创新,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中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领导与效益、市场与管理的关系。其一,在单位整体与各部门之间,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将自身工作与财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自觉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财务管理的大局中。其二,在领导权力与单位效益中,要以经营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抓手,健全各项决策考核机制,加大民主集中制度建设。其三,在事关市场经营与日常管理的事务中,要摈弃既有的管理陋习,以市场为引领,围绕市场经营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方法。

2.健全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要处理有无性问题,又要处理科学性问题,更要处理落地性问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要围绕制度建设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做好实际工作。其一,加大财务管理各项制度建设,要根据财务管理中的预算、核算、投融资管理和审计等事项,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其二,做好财务制度的科学性研究,财务制度的建设要有前瞻性和有效性,要依据公立医院单位当前情况和财务管理的实际做好制度建设,解决以往制度建设中的形式化问题。其三,实现财务制度的落地问题,要根据财务制度,优化设计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以财务制度的有效衔接为目标,完善岗位职责和部门职能,科学制定公立医院从职工到部门的系统化工作程序。

3.完善成本控制。首先,从前期控制角度,做好成本的前端控制。一方面,加大目标研究,科学设定成本控制的目标,通过市场研究,研究公立医院同行的成本构成,分析公立医院自身的财务各项指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标。另一方面,做好成本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工作,结合其目标构成,立足公立医院自身各个部门与业务归口的经营实际,科学分解目标。其次,做好成本控制中的过程管理。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要依据业务经营实际、价格成本的市场变动情况,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和市场差异调控体系。同时,科学搭建成本核算相应指标,要依据公立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根据日常采购、经营、支出等各项业务,科学设定核算业务范围,做到核算工作全覆盖和科学化。此外,要创新核算的方式方法,依据公立医院业务工作流程,加大核算方法的开发与背后的原因分析,寻找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再次,做好成本控制后期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工作。一要根据成本目标,建立对应的绩效考核体系,要以成本控制总目标和分解目标为依据,建立一套可量化、能考核的业绩考核指标。同时,针对性地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和考核工作,及时纠正考核中的不当问题。二要落实好责任奖惩工作,要严格依据考核结合,强化责任奖惩制度。既要建立各项奖惩制度,确保奖惩工作有章可循,又要加大奖惩制度的落地工作,通过业绩与工资绩效挂钩的方式,强化考核结果,切实将公立医院单位成本控制目标和部门分解目标落实到各个考核归口单元。

4.加大人员培训。合格的财务工作人员其素质构成上,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业务素质、职业道德。为此,公立医院要根据财务人员的素质构成,针对性地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做好财务管理的通识性培训,针对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财务法规、财务流程等,面向全体财务工作人员做好基础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财务管理的内部业务培训,要根据公立医院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做好内部培训,使得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财务工作。此外,要做好其他部门的财务知识培训,以公立医院自身的财务规章为依托,宣贯内部财务管理相应的程序,明确各部门在财务管理中的衔接职责,梳理财务对接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在财务培训中,要注重培训方式和方法,既可以实行内部培训,又可以采用请专家走进来、员工外训走出去的方式来进行,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类培训课程等方式来实现。

篇3

在中外企业发展史上,企业打造财务品牌的例子并不鲜见。

美国杜邦公司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不仅用于综合分析公司的运营成效,而且用于对公司经营的全面控制,因而举世闻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创的利用财务指标来明确经营单位经济责任的责任会计制度。已成为管理会计教科书里的经典内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成本企画,被西方人誉为在商战中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中国邯郸钢铁公司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特征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被誉为“邯钢经验”而名扬神州;深圳华为公司的“按知分配”制度更是成为莘莘学子们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

上述公司的财务品牌,不仅给公司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

而且带来了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对公司的信任。后者正是中国企业在与国际知名企业同场竞技中所欠缺的。

品牌的形成。要有区分度,亦即特色。如果没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邯钢经验”便不存在。也就是说。邯钢的财务品牌之所以凸现,是因为存在着有别于其他企业成本管理的特色。特色形成品牌。品牌具有价值。品牌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品牌竞争力的大小,财务品牌亦然。打造企业财务品牌,需要分析财务品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从中寻找出本企业能够优于其他企业的特色所在。并使之强化。笔者认为,企业财务品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分为五个方面:财务信息质量、财务运行状态、财务制度建设、理财文化优劣、财务人员素质。形成并提升企业财务品牌竞争力的途径就从这五个方面寻找。

一、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财务信息质量不仅表现为企业财务部门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是有用的信息,而且通过其可靠性和及时性的质量特征,显示出信息的可信程度与可用时效。因此,可靠性高、及时性强的财务信息,有助于形成财务品牌的竞争力。当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并不仅仅表现在可靠性和及时性两个方面。相关性、可理解性、规范性、公平性等等,均是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特色基础。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就要针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提升信息质量特征的适应度。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共性要求,财务信息首先要凸现合规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信息的可靠性,这在公众普遍缺乏对企业披露财务信息信任度的背景下尤其重要。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个性要求,财务信息要凸现相关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信息的及时性和送达率,这对于提高信息使用者、尤其是内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工作的认可程度。至关重要。

二、改善财务运行状态

财务运行状态直接昭示企业财务品牌的价值所在。一个在安全性、效率性、盈利性、成长性诸方面俱佳的公司,如果优越于比较中存在的其他逊色者。其财务品牌便得以凸现。即便不是诸特性俱优,只要有一个方面的特性突出,亦可形成其特色。水是构成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成分。水因形势而变,或平静,或激流,或汹涌,皆与地形和风势相应。理财之道亦然。盈利性、安全性、效率性、成长性、规模性。无不随企业经营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改善财务运行状态,形成特定财务品牌,要求的是针对投资者偏好、经营者目标和行业条件,凸现出基于特定安全标准之上的财务运行状态特征。

三、加强财务制度建设

财务制度建设成效是构成财务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反映制度建设成效的特征有:(1)财务制度的健全程度。财务制度是否能够覆盖企业各个方面的经营活动。使之没有漏洞。(2)财务制度的落实程度。制度是得到认真的执行,还是形同虚设。(3)财务制度的有序程度。从制度的建立到执行再到调整——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循环是否都顺利。(4)财务制度的有效程度。即是否有助于形成规范、合理、先进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行为。

没有财务制度的企业并不存在,没有落实财务制度的企业无处不在。只有落实财务制度,才能发挥其规范企业理财行为的功效。如何落实?一是从内容上。做到“符合规范”、“有针对性”、“符合实际”、“简明扼要”、“易于操作”;二是从程序上。做到“领导重视”、“员工参与”、“宣传到位”、“培训到人”;三是从形式上,做到“易于看到”、“易于听到”、“易于理解”、“易于人心”。

四、树立诚信理财观念

理财文化的优劣体现在组织及其成员的理财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密切,企业诚信理财的重要性更是空前凸显。衡量企业理财文化优劣的砝码越来越向诚信二字倾斜。诚信是对市场经济法则的遵从。企业做到诚信理财,不仅有利于改善生存环境,有利于优化机制。有利于降低风险,并且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五、强化职能渗透。造就复合人才

无论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改善财务运行状态、深化财务制度建设,还是优化企业理财文化,都体现为财务职能的强化。企业运作离不开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各种职能部门及其专业活动。这些具有不同分工职能的部门和员工的专业活动共同创造了企业品牌。专业化分工使企业内部形成了不同的职能部门。任何一个职能部门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其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自身,很重要的,还取决于其他职能部门甚至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协作。从企业管理的历史看,在20世纪中叶以前,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强调的管理职能,促进了管理专业化职能的细分与发展;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强化基于职能分工的协作。全面预算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是在非财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作下。企业财务职能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样。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之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在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协作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全面质量管理,“技术与管理创新”,战略营销,信息化,等等,均是在各职能部门的协作下有关职能发挥作用的具体表现。上述各职能部门的协作还仅限于企业内部,而基于作业链分析的价值链管理。

更是将协作的范围扩大到了企业外部:把那些通过努力也不能产生正价值的业务活动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所以,企业的职能协作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一个层面是职能部门与外部专业机构或个人之间的协作。在实践中。职能协作往往通过职能渗透的方式来实现。将财务职能渗透到其他专业职能之中去,并共同发挥作用,这是强化财务职能、塑造财务品牌的必由之路。财务职能渗透的内容与形式有:

(一)有形渗透

有形渗透是指能够为人们所见到的职能渗透,包括职责渗透、组织渗透和人员渗透。

1、职责渗透。在非财务部门或岗位的职责里列入财务指标并加以考核。

2、组织渗透。在非财务部门里设置财务岗位或工作机构。例如,邯钢在推行全面成本管理时,就在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等非财务部门设置了专门的成本核算机构。

3、人员渗透。用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去从事某一方面的职能工作。在2000年,笔者曾对TCL家电营销网络进行过调研,发现西北区兰州分公司的财务工作做得很出色。实地考察后发现。

该分公司财务人员的特点是年轻、学历高。并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其中除了负责人是中年人以外。其余都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年轻人,而且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是少数。其他多是学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而另一个专业背景是清一色会计的财务部门。其工作状态并不好。不仅部门内部工作做不好,而且还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搞得很紧张,影响了财务职能的发挥。

4、团队活动。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不同工作部门或岗位的员工围绕某一项具体的任务,组织起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团队活动,是不同职能相互渗透的形式。

(二)无形渗透

无形渗透是指被渗透部门或个人通过学习而获得了其他专业职能的观念、知识、技能和经验,并自觉地运用于工作实践。无形渗透形式包括观念渗透、知识渗透、技能渗透、经验渗透。

2000年,对于中国的彩电行业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是刹不住车的价格大战打得全行业出现整体性亏损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TCL转变了降价跟随者的角色。在价格大战和别人盲目扩张的浪潮中,大力推行目标预算管理,通过大规模财务培训,扭转了经营部经理们的“要量不要利”、“量利不可兼得”的效益观,使基层经理们掌握了量本利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用于实战,从而赢得了国内第一的市场地位和保持盈利的良好财务状况。事后,有的基层经理不无感触地说,营销是TCL的核心竞争力,财务是TCL营销的核心竞争力。这是财务职能渗透的一个成功范例。

篇4

关键词:基建项目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基本建设投资是扩大社会再生产、推进技术进步和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基础,是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和提升国民物质生活水准的重要手段。当代企业的运作是集内部筹资建设、生产产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综合性运行形态,其中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控制企业运作的关键环节。在企业的基建项目中,合理实施财务管理,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基建项目中各种问题,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使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状态。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探究这些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企业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的基建项目是一项工期较长、投资较大的综合性建设行为,在基建项目中开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能够使企业及时、有效监控企业资金运作情况和去向,从而提升企业资金在基建项目中的利用效率,使企业的资金投入通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通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企业基建项目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及时发现并纠正基建项目中存在的舞弊和腐败现象。

纵观当前我国企业在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的工作现状,许多工作不尽人意,财务管理机制漏洞百出,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本身应该解决的问题,致使企业资金在基建项目中问题丛生,严重影响着企业正常的财务管理秩序。

二、当前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目益深化,现行的基建财会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体系建设日臻完善。这个体系当然覆盖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管理内容,但作为形成固定资产主要内容的基本建设投资的特殊性,及其反映这种特殊性的基建财会制度的建设,似有被边缘化的感觉。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体制不健全,漏洞较多

纵观我国企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状态,现行的财务制度已经与当前企业的发展脱节,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差,不能满足企业运行的需求。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机制

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导致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人为性强,像脱缰的野马,不受控制,在企业的基建项目中这种现象更甚。许多企业在基建项目的投资过程中过分把精力放在了资金的投入和项目的施工建设上,从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导致企业在基建项目中出现各种财务问题。

(三)基建项目中缺乏财务管理与核算,致使资金错位

我们许多企业在基建项目的资金活动过程中缺乏财务资金的预算,许多财务支出根本就未纳入财务预算体系中,导致在项目活动中经常出现财务资金超出项目预算的现象。

(四)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许多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无论是在财务道德素质和财务专业素质上都不达标,无法胜任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致使企业基建项目中发生各类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问题。

三、强化企业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企业要强化财务制度建设,从制度上规范基建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行为

针对企业基建项目中出现的各类财务问题,首先应该从财务制度上加以解决,这是根本之路。为此,企业要建立严密、行之有效的科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从财务制度上给企业基建项目中的项目预算、成本控制、资金预算等切实的保障,保证企业基建项目正常的财务工作秩序。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机制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对现有的不合理监督机制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以强化企业基建项目财务活动管理,保证企业正常财务活动为目标,对企业基建项目中的各个环节的财务行为建立对应的监督机制,保证企业基建项目中的各项财务活动符合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并打击基建项目中的财务腐败行为。

(三)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对企业基建项目的资金运作情况做出科学的预算

针对企业基建项目长期存在的资金使用违规和超标现象,除强化财务监管和会计核算外,企业还应该针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出科学、合理、详细的资金预算,使基建项目中的资金使用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严格控制项目中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企业资金在基建项目中的使用效率,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经营效益。

(四)切实提升企业基建项目中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的素质

加强基建项目中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是重要因素。一方面,企业应该挑选道德品质高,原则性强的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从而降低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腐败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财务专业技能提升,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保障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熟练度和准确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出现差错,保障基建项目中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正常、高效地开展,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状态。

参考文献:

篇5

一、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各行业中是比较公益性的国家机构,因此,在监管力度方面比其他企业的监管是较严格的,而且大多数的事业单位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任务的完成程度上,而对日常的财务工作的管理监督上力度不足。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对财务的预算上和资产管理上以及资金的分配使用上没有完善的制度,这样就造成了资金管理的不恰当,最终导致资金的浪费,致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管理方面出现了偏差。而有些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对财务的预算,导致大量的资金浪费,有的事业单位还出现了腐败和资金流失等现象。在这些问题不断滋生的今天,建设一个健全且完善的财务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建设的现状

1.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不完善

制度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无疑是管理该单位的一项法宝,而财务制度更是管理该单位的一项标准。在事业单位中财务制度的不完善,不仅使资金的分配出现随意性,还可以造成经费的滥用,这样会出现挪用资金和滥用资金的不良现象。同时,在财务制度不完善的时候,对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资金项目的管理不严格,供应的范围过于宽泛等现象。

2.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不重视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是隶属于国家的财政部门,其每年的收支和预算都是需要由财政部门统一进行下发和管理的。这样的财务管理体制致使了事业单位的领导们不按照常规的程序办事,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不重视,致使出现了许多财政方面的错误,如:收支的不平衡、支出与预算的范围相差较大、资金没有及时的到账,更加严重的是对事业单位公款的擅自挪用,以及长期借用公款不得归还的现象频有发生。

3.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监管的漏洞

在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漏洞,会导致资产管理的不规范,财政部门要根据事业单位资产的报表进行对该单位进行评估,而无法详细的掌握事业单位资产的明细。在对于资产数据的登记这一项工作中,许多事业单位采用的是表格或者是手工的登记方法,在资产类别上的划分是没有统一的一个标准的。对于不同的事业单位,其登记的方法是千差万别的。而对于许多事业单位的法人来说,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资金的使用权和分配权,但存在使用资金没有计划的现象,这几种现象都是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4.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监管的不及时

在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中,其财务管理依旧是实行会计集中制核算方法。其主要能够规范会计的核算行为,并且能够有效的防止事业单位中较乱收支现象的发生,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率。但随着我国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会计集中制核算的方法也随之明显化。在财政管理方面,要以督察为主,可以增加平时的检查工作,同时还可以全方位的进行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做到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监管工作要及时有效。

5.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在我国的会计行业中,从事会计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应具备会计任职的资格证书,而对于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主要体现在他们没有会计从业资格的证书,少数出现无证上岗的现象,将整体会计行业的素质拉低。在我国现阶段,不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较多,他们都是不符合国家的规定,与此同时,在我国会计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和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要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文字功底,因此,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极为必要的。

三、解决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建设的对策

1.完善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每个事业单位都要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对财政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将该单位的资金使用最大化,以保证资金可以安全且有效的运行。事业单位在按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上要做到准确、精准的预算,与此同时,还要严格的执行预算,保证执行的严格性,要争取做到项目和资金支出的准确性,不能随意的更换项目的预算和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来支出,减少资金的浪费。

2.重视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要充分做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对事业单位的财政制度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尽可能的完善财政管理制度。首先,要对各部门的工作清晰的分配,将经济业务的执行人和策划人分开,会计的相应职责也就分开了;其次,是清晰授权和批准的概念,要严格的执行各自的职能;再之,要做好记录的工作,财务人员的工作都要做到每个项目和经济活动有记录可查,这样可以作为完整的记录和凭证。

3.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监管

要想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监管,首先要有严格的财政纪律,对于专项的资金要做到专项的管理,对于擅自挪用公款的现象要给予严格的惩罚,要做到不占用单位的任何资产,同时还要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工作。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确保财政制度的有效实施。在对日常固定资产的核算时,要认真对其核对,其中包括账本和项目资金等,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资金进行清查工作,以免该单位出现固定资产的损失。

4.做到及时对事业单位财政制度的监管

事业单位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对财政监管工作的及时和力度的强大,要对资金的支出进行全面的检查,对于出现违纪、违法的行为要重点的打击,以免出现资金被挪用的现象。对于事业单位中出现对财政工作的违法乱纪,我们应及时的做出处理,绝不能让这种行为肆意蔓延下去,要对发现问题的人员进行惩罚,连同责任人一同处理,对于素质较低下的人员,应立即开除。

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应具备较高的素质,要将提高单位的财务人员的素质最为工作重点,并根据单位的需要,更多的培养有素质的高人才。要想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就要对他们进行财务知识的普及,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财务工作进行核算,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的教育。

四、结语

篇6

1.1 中小民营企业在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浙江省是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的省份,其中又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私营企业为全省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在册内资企业数的84.93%,且比重仍在增加,企业新设数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私营企业中,中小民营企业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分支。随着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民营企业已成为浙江省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扩大税源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浙江省充满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1.2 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征

1.2.1 企业财务组织和人员构成

在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企业主并非专业管理者出身,自身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并不精通财务会计知识,从而忽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更看重的是企业的技术如何发展。因而在中小民营企业中普遍只设立财务部,融资部、投资部等设立的极少。财务部基本上承担传统的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定位模糊。

1.2.2 筹资与投资活动

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原始资本大都来自个人积累、家庭成员或朋友,资本来源比较单一,而在经营过程中,中小民营企业利润增长缓慢,内部积累能力较弱。然而资金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一旦运转不过来,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筹措主要是银行贷款,特别是短期贷款,筹资渠道单一,而且由于中小民营企业信用等级等因素,从银行融资也受到很大控制。与此同时,企业筹资活动以相关人员的经验估计为主,缺乏筹资的长期规划。

1.2.3 财务战略与成本控制

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缺乏长期的、明确的财务战略,财务战略的制定也未充分利用财务数据。财务预算作为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虽然开始得到企业的重视,但真正得到有效执行的只有极少数,预算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

2 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不重视财务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监审力度薄弱

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淡化。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不重视财务人员,不配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人员。财务管理还停留在基础的会计信息上,用着传统的记账方式,算账、抵账,财务人员被当作“记账员”,主要负责对外提供财务与纳税报表,不能参与企业的一些重要会议中,极大地限制了财务人员应当发挥的作用。

2.2 任人唯亲,财务人员不能自主做账

财务工作要求从业者既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现行的各项法规。但有些企业的负责人,有时为了本身的利益需要,示意或者直接要求企业财务人员按照企业管理的意图从事会计计量和核算,从而实现管理者的特殊目的,具体来看主要是操纵利润和企业的现金流量。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多为企业主的亲属,财务人员做假账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企业需要上市或者需要向银行融资时,会计报表要体现企业良好的经营状况,多数企业都是通过利用会计人员人为增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或者是虚构收入成本和费用,或者是刻意虚构现金流量。

2.3 产权结构不明晰,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

“两权合一”与“两权分离”是两种不同的企业产权制度。“两权合一”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二为一,自己的钱自己经营。“两权分离”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由两个不同的主体行使,即自己的钱委托他人经营。“两权合一”的权利、责任关系十分明确、对称,能够产生制度效益,既可以产生最大的激励和约束效应,也可以减少委托成本。但是,这种产权结构受限于所有者个人能力的边界,企业难以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不能或不易产生规模效益和能力效益。

3 优化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财务管理核心地位

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能够把财务部门的规范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企业财务管理如果不能至于核心地位,就会导致企业各项财务数据失真,无法为企业经营者和股东提供信息,也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无法测算。一旦企业未来发生财务危机,企业管理者不能快速获得企业信息,从而错过拯救企业的最佳时机。

3.2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在确立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之后,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应该从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上加强管理,引入规范化财务制度并严格执行,这就需要对企业全员上下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并能够相互制衡。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短期来看增加了企业人员的负担,工作会比较复杂,但是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常态化管理,也有利于企业堵住一些漏洞,最终受益的是企业。

篇7

关键词:工作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F406.72;F4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前言

目前,虽然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工业制造企业能够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对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工业制造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是来自财务活动方面的风险,其次,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的管理决策能力比较弱。因此,优化工业制造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对于企业实现长足的发展具有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就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来看,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财务活动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度方面的问题。

1.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风险

在工业制造企业中,对于财务信息的关注度角度,企业不能及时且准确了解到企业经济活动信息,导致了企业财务活动开展环节中存在着不稳性因素。如企业应收账款、企业来往账等方面所村在的风险。这些财务活动中风险都将会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带来严重的阻碍。当企业财务活动透明度低,财务活动存在着弄虚作假等情况,导致企业财务内控难以实施[1]。

2.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

工业制造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危险,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针对企业项目发展进行相应的财务控制,并且为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然而当前,工业制造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一方面来自于人员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内部控制方法。工作人员工作疏忽,而出现了才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情况,以及在缺乏科学的财务控制制度下,财务管理形式涣散[2]。

二、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对策

化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需要在企业中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并且完善企业的资金结构,逐渐的提升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1.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完善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提升企业综合经济实力。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较为突出的作用,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配置。同时能够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处理,为企业绩效管理提供相应的依据。在全面预算管理环节中,主要包含了经营预算、财务预算、资本预算三个管理体系,这三个预算管理体系相互衔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在经营预算中,通过销售预算管理企业期末存货预算、生产预算、销售以及管理费用预算。然后将这些预算内容与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等建立联系,最终产生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属于财务预算中的核心,包含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在资本预算环节中,主要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投资收益预算进行综合管理。工作制造企业财务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以企业战略目标来规范实际行动[3]。

2.完善企业资金结构

对于工业制造企业而言,优化内控财务制度,需要通过完善内部资金结构的方式,促进企业发展。工业制造企业的资金结构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发展计划和偿债能力,来确定企业的实际资金结构,以促进企业能够实现高效发展。在企业筹资环节中,需要对企业现有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以及企业负债、企业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的经营方式。成本最低方式比较适合于工业制造企业,以降本增效的方式,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例如,在对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分析环节中,资产负债率的比例下降则意味着企业经济实力增强,企业潜力有待于发挥;企业资金来源充足,获利的能力需要根据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来确定。管理者需要在了解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以企业战略为核心,为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财务策略。

3.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能力

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决定着企业财务内控建设,为了提升企业财务部门内控制度建设水平,在工业制造企业中还需要以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为改革点,进一步提升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得其实际的财务工作能力提升。具体的实施环节中,为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为其在工作之余开展相应的财务培训。企业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知识培训,如专业技能的培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等。同时引入先进的会计制度,防止财务风险的出现,实行会计轮岗制度,全面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4]。

4.建立财产保全制度,防范生产风险

完善工业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度,还需要在企业财务部门建立菜场保全制度,以防范生产中所存在的风险。在财务部门内部严格执行财产保全制度,限制未授权人员对企业财产的接触。在具体的管理环节中,以定期盘点、实时核对的方式,对企业各种类型的财产进行安全管理。同时与企业财务监督机制相互结合,实施企业财产监控。财务部门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财务管理中的风险点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借助风险的预警、识别、分析等方式,对工业制造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针对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当前,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风险、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阻碍着工业制造企业的发展。优化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需要在企业中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并且完善企业的资金结构,逐渐的提升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璇.浅析工业制造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229.

[2]朱蕴博.浅谈电信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261+266.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措施

1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主要是指在单位整体的目标指引下,关于资产的购置、资本的融通、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按照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组织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也是单位行使经济权限,提升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目前,在执行财务管理活动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比较活动的实施成本,以合适的成本安排财务管理活动,以获得未来的最大收益;其次,需要遵循风险性原则,由于财务管理活动是根据单位目前的经营状况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活动的实施具有风险性,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财务风险管理方案;最后,需要遵循程序性原则,财务管理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财务管理目标制定,财务活动方案制定并实施,财务评价等,财务人员需要准确把握各个环节实施重点,开展各种财务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要性分析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于各项财务活动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协调、控制与监督,实现单位财务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规避财务风险,对于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提升经济效益、规避财务风险、规范员工经济行为等方面。

2.1提升经济效益,规避财务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越发复杂,财务风险加大。因此,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一方面可以通过财务预测判断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合理规划单位的财务活动,使得财务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在资金支出上,可以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以及行政经费,降低单位的运行成本,从而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地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例如资金审批使用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等,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进行预防与控制,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

2.2制定合理的财务制度,规范员工行为

财务管理活动包含的内容较多,例如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预算管理等,不同的财务活动范畴都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一方面可以规范财务活动流程,财务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有法可依,按照制度办理,例如,在资金管理上,通过对资金使用的分析与预测,树立“资金走到哪里,管理跟到哪里”的观念,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可以对资金的全流程进行制度控制,避免资金浪费,员工有章可循,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每一位员工都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减少了事业单位资产流失,资金使用不明等现象,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透明度。

2.3当前改革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要求

事业单位对于国家的发展不言而喻,并且在事业单位内部,提升资产以及资金安全性对于其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控水平至关重要。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为新制度的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管理效率,规避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出现资产流失,资金不明等现象。总体来说,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改革进程,提升当地政府以及居民的经济水平也有较为深刻的意义。

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当地经济以及自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其发展。

3.1财务意识层面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务管理观念以及模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制度要求双核算的财务处理模式,并且财务报表要根据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制作双报表,核算方式更加复杂。财务信息也较为冗杂,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事业单位的发展,但是,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意识不足,对于财务制度创新以及手段创新的观念较为缺乏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对于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还是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财务处理,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没有深刻的意识,只认为是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并且事业单位性质特殊,财务人员的薪酬直接由政府部门发放,因此,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升,当颁布实施新制度或者相关财务政策时,工作主动性并不高;其次,事业单位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财务管理缺乏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与手段创新,例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线上处理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事业单位缺乏相关的政策与指导,导致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2员工业务层面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发展意味着财务人员的转型,对于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财务人员掌握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而且要熟悉相关政策,制度以及利用信息处理技术作出准确的财务处理。但是,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缺乏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对于财务人员培训,引进以及管理等缺乏相应的制度,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意识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财务处理以及新制度的相关内容不够了解,导致在接下来的管理活动中不能运用自身的业务经验进行操作;其次,员工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单位内部吃大锅饭现象较为严重,薪资待遇相同必然会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处理效率较低,降低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3.3财务环境层面

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优化的环境为基础,例如财务信息环境、制度建设等。目前,事业单位存在两方面的财务环境问题:一方面,信息化程度不够,一些财务处理工作还需要在线下进行操作,这无疑加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会计差错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建设,导致财务监督效果交叉,存在资产流失,资金账实不符的现象,加大了财务管理风险,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4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事业单位内部在观念意识、员工水平以及财务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针对这些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促进单位发展。

4.1转变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创新

事业单位应该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于其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不应该将其看为财务部门负责的工作,应该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财务创新。首先,管理层以身作则,认真贯彻执行财务制度政策,组织单位内部员工学习新制度,财务改革的相关内容,制定整体的财务战略目标,并且下发给各个部门,要求部门员工认真执行财务目标,加强对各个部门的考核,并且管理层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内网宣传等途径宣传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鼓励员工主动配合财务工作。其次,在财务创新方面,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与手段创新。例如观念创新上,摒弃传统的观念,加强财务人员业财融合,鼓励财务人员了解掌握单位的业务状况,从财务角度提供专业的业务建议,在手段创新上,可以通过大数据支持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事业单位所有的财务信息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进行集中处理,减少人力耗费,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信息决策支持,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

4.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财务人员水平

人力资源是单位发展的核心资源,由于事业单位性质较为特殊,财务人员的薪酬直接由政府部门发放。因此,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积极性较差,并且新制度的颁布,事业单位的改革深化对于事业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根据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制定合理的招聘,培训制度,提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为单位招聘合适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并且针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开展定期的专项化的培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应该培训财务人员基础的业务知识,还需要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新颁布的财务政策,提高他们的财务信息处理水平;其次,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升级,大数据的到来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处理模式,也使得财务人员从繁杂,重复的财务活动中脱离出来,更加集中于信息集成化的财务处理。因此,事业单位要将财务人员转型升级提上日程,加快业财融合,从财务角度优化事业单位的业务管理,并且根据事业单位发展情况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化财务处理,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最后,对财务人员开展定期的考核,将整体的财务目标进行细分,具体到每一位财务人员身上,然后在期中与期末针对其工作情况展开详细的评价,作为其晋升与绩效评定的依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其工作责任心与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财务人员发展。

4.3优化财务环境,制定合理的制度

财务环境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首先,制定相应的制度,例如考核制度、业务处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监督审计制度、审批制度,这些制度是顺利开展财务活动的依据,财务人员按照这些制度开展相应的活动,应该将相关的制度印发成财务制度手册,下发给有关部门,保证所有的员工在执行财务工作时有章可循,防止出现差错;其次,加强信息化建设,引进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录入到信息系统中,实现信息化财务处理,为了防止财务信息泄露,黑客入侵,单位内部要设定相应的权限,并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钱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

[2]张忠虎.优化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对策研究[J].西部财会,2017(5).

篇9

1.缺乏内控意识

意识的缺失是当前企业中最为根本的问题,如果没有树立良好的内控意识,一切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模式,企业长期处于公有制经济体系内,市场竞争参与度低,而且有国家财政的支持,所以导致在财务方面的意识薄弱,在国家进行体制改革和新财务制度出台前,很多企业内部甚至还没有形成内控的概念,这就使得单位在财务管理上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提高效率和防范风险。

2.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企业在使用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及进入财政部门构建的资产信息系统登记固定资产后。其固定资产无论是购置还是管理过程中均有了较好的控制,然而,关于资产的使用管理方面依旧没有相匹配的内部控制,一味的注重资产的购置而忽视了对资产的加强管理。比如,我国有不少企业没有严格根据相关规定安捧具体资产使用与保管者,也没有根据规定构建相应的定期财产盘点制度,未将购进的固定资产及时的登记入账,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会使得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不相符,造成资产出现严重的流失,还经常出现账外资产。

3.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财务内控是一项需要投入人力的工作,而且合格的专业人才决定着内控工作的质量的,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是企业工作的重点。但是由于长期缺乏队伍建设,涉及到具体工作时,员工的的素质问题便显现出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扎实,对于日常业务的完成情况不能保证,同时缺乏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和疏忽,给单位带来重大损失。

二、企业如何建立财务经济内部控制制度

1.树立和强化在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在企业的管理层要具备内部控制意识,要转变思维,更具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来把握单位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要有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使内部控制具备思想上的动力;其次企业工作人员要有内部控制意识,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思维,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性,积极做好内控工作;最后要在树立内控意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的内控制度,并自觉的落实。

2.重视企业内部财务经济的制度建设

要提高企业自身抵御税务风险的能力,就要不断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关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措施,将对税务管理的行为逐渐规范化。在此基础上,经过董事会对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经营计划纳入税务风险管理体制内,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可以加强税务部门与相关税务顾问之间的合作,及时恰当地对企业重大税务问题以及税务风险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审核确认。与此同时,提高企业抵抗税务风险的能力,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力,不断完善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优化管理行为,从而对企业的税务管理起到引导作用。

3.提高内控工作人员的素质

提高员工素质是保障财务决算工作质量的前提,也是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优秀的财务决算人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为单位带来更高的效益。首先要强化决算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拥有完善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对于新的决算手段和工具要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其次要形成专业负责的态度,对待决算工作细致认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最后要加强工作人员的道德法律知识教育,使其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做到公正守法。

4.完善监督体系,保障内控质量

企业要做好财务内控工作,配套的监督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监督体系是财务内控质量的有力保障,首先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不猛的联系,特别是审计部门要发挥其审计监督作用,对于财务内控行为做好审查;其次要建立问责制度,对于财务内控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清根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约束内控人员的行为;最后要走好信息公开工作,让单位内部全体人员实行监督。

篇10

关键词:变则通 繁荣 财务通则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会计文化与中国古代经济并驾齐驱,开创了中国古代经济独领千年的历史局面。相比较而言,《企业财务通则》诞生的时间较晚,二十三岁的年轮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然而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却功不可没,永载史册,在会计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计划经济大唱“独角戏”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市场经济已作为主角登上经济大舞台,与此同时,我国现代企业发展异军突起,它们在各行各业冲出重围,各领,如今已然各具特色,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与稳定。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不断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这些制度和体系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历史长河,追寻《财务通则》的足迹,我国《企业财务通则》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2006年):1993年是中国从计划经济旧体制向市场经济新体制转轨之年,在“计划轨”与“市场轨”双轨并存的时期内,宏观调控初见成效,经济秩序过乱局面有所改观,经济环境由紧转松,企业抢抓机遇,上项目,求速度,热情高,市场经济相关政策法规进入打基础、构框架阶段。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这一年7月1日起我国施行《企业财务通则》,在涉及企业资金筹集、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成本和费用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奠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为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指南。该阶段的《企业财务通则》侧重于规范基础的企业财务管理活动。

第二阶段(2007年至今):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二元经济结构,过热与过冷现象并存,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降低,消费和物价涨幅保持平衡,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性仍然较强,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增加,经济增长对环境压力增大。伴随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经济政策的适度调整,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利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2007年1月1日起我国施行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修订后的《通则》在财政、企业、政府投资等财政性资金的财务处理政策、企业职工福利财务制度、规范职工激励制度、强化企业风险控制、财务分析及财务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明确了行政部门、投资者、经营者等各方多元化的财务管理职责,增强了企业财务管理意识,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中级管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改革开放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十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进入平稳可控的运行区间,在内需回落、外需疲软的合力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然而在困难、挑战和风险面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面临优化升级,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经济“新常态”正在为和平崛起的中国拥抱新经济体系创造历史性发展机遇。身处“新常态”下的《企业财务通则》同样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所谓识大势才能谋大事,现行财务制度体系的完善必须建立在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空中楼阁的顶层设计,不接地气。金无足赤,我们以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变则通”的完善更新思想,认为现行《通则》在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适应“新常态”尚存欠缺。

第一,仅有科学的世界观,缺乏彰显目标达成的方法论。新旧《通则》先后成功实施对各类企业财务行为予以规范化,维护了国家及相关各方权益,推动了企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体系,然而并没有指出实现《通则》落地的合理途径,究其原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我们的财务体系建设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新旧《通则》对财务管理六要素(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给予了科学合理的阐述,涵盖了企业自成立至清算的全过程财务管理体系,但对于六要素如何相互作用达成财务管理目标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方法。

第二,仅有清晰的概念和定义,缺乏彰显与时俱进的财务核心职能。新旧《通则》在涉及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活动规则方面,有着严谨清晰的概念和定义,但对于财务管理核心职能的发挥言之甚少,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企业管理的强弱。深入挖掘财务管理的各项功能,提升和优化财务管理活动,对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财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然成为新型企业财务管理的主流趋势。新常态下的《通则》应该引领企业树立“财务为战略提供决策”的意识和理念。

第三,仅有财务价值管理之初步认识,缺乏彰显财务价值之创造功能。2007年修订后的《通则》在资产营运、收益分配方面对财务价值管理已有了初步涉及,对于财务的价值创造功能未有明确阐述。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入世10年的风雨历练,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越发坚实雄厚,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对财务价值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财务创造价值向企业管理要效益成为推动企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常态下的《通则》应该为企业充分挖掘财务创造价值功能指点迷津。

矛盾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企业财务通则》应着力体现以下思路。

第一,运用管理会计工具,达成财务管理目标。管理会计主要为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提供服务,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业务与财栈疃,在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战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2014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而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当前,我国正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该宏观环境,管理会计理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运用推广势在必行,需要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新常态下,《通则》应当引导企业运用管理会计工具,达成财务目标,努力适应新常态,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智慧地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笔者所在企业在管理会计运用方面属于楼继伟部长所言“已知在做”状态,正深入推进“7+3”项管理会计工具(全面预算、经营预测、内部管理报告、投资决策、标准成本、价值链成本管理、EVA体系、平衡计分卡、客户盈利能力管理、作业基础管理)的导入和运用,实现战略牵引和指导财务管理活动,在企业资源配置、风险管控、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磨刀不误砍柴工”,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平衡计分卡、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等管理会计工具,匠心独运,各具千秋,企业应根据其所处行业之特点和自身经营状况,择其优势而用之。“宝剑锋从磨砺出”,相信通过持之以恒栉风沐雨的洗礼,历经岁月的积淀,我们财务管理的水平突飞猛进定会指日可待。

第二,财务倒逼业务,业财融合支撑战略实现。长期以来,财务与业务两个不同管理纬度的管理活动由于信息共享性不足,存在财务业务“两张皮”现象,为打破这一现象,业界关注了多年,也呼吁了多年,伴随着管理会计理念在财务理论界一席之地的取得。财务业务融合一体化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实践,财务支撑服务战略的职能将不断得到发挥。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来说,财务与业务是密切相连,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企业对内对外的必备要素,人为将其分割开来将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需要。

财务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形成、维持及发展均有无可替代的专业职能,从成本的角度出发,企业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就必然离不开成本管控。成本管控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体系,企业所有的业务行为都与成本控制相连。成本管控的预测性、前瞻性能够为企业业务行为提供良性的引导作用;从资金的角度来讲,企业资金犹如人体血液,企业运营健康与否取决于资金链是否流畅,目前很多企业面临“两金占用”高位运行状况,对于制造企业,资金管控与相关项目和产品密切相连,这既是财务问题,也是业务问题;从全面预算的角度来说,财务更是涵盖了资源配置、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做好财务预算才能对企业业务活动水平的提高起到鞭策和倒逼作用。

因此,财务管理不仅包括财务核算、报表编制、资金计划等工作内容,更需站在战略的角度,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通过对中长期财务计划、财务目标、筹融资目标等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组织,对内外部环境的理性研判,以预算方式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进行具体安排,从而使财务管理有效支撑公司战略,倒逼并引领业务发展,届时,财务部门将变成决策层真正的智囊。基于此,《通则》在引领企业战略实现和业财融合管理方面大有可为。

第三,基于资产数据管理,强化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传统的财务核算强调资产的账面价值管理,即数据管理。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加剧,资产的价值更具波动性,有效加强资产的价值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既是物质形态的循环过程,又是价值形态的循环过程。有形资产的实体状况是决定其价值度量的基本依据,实物形态状况的优劣决定着其价值的高低,并最终影响其能否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创造。财务的本质是价值运动的管理,企业资产管理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一方面,要采取动态配置和交易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要盘活闲置资产,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优势互补资产,实现财务的价值创造功能。

资产价值管理是以资产价值为基础,立足于资产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长。资产价值管理之目的在于获得企业存续期间持久的盈利性与现金流量贴现值的最大化,实现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资产价值管理特别关注如何运用价值创造概念进行战略决策和日常经营决策,有效整合企业的远景目标、分析技术、管理程序。推动企业将资产管理决策集中在价值驱动因素方面,清晰地把握价值动因,最大限度地实现资产价值增值。资产价值管理强调财务战略、财务制度、财务组织协调、财务活动的整合,是一种系统思维模式下的企业资产管理,涵盖财务工程和资源整合。

兼并重组是企业盘活闲置资产,整合优质资产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追求资产价值最大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资本运作形式。当前经济下行,很多企业面临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不畅,闲置资产占用过高的尴尬境遇。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兼并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后者的管理水平而获取正效应。亏损企业亦可视自身状况选择与经营良好,意图扩张、具备消化能力的同行优质企业联合甚至被兼并,同时将优质资产与兼并方进行整合,在新的资源配置中既可实现优势互补,价值创造,也可规避同行相扎,恶性竞争的外部经营风险。最近的宝武合并案例中强调资产价值管理与价值创造的重要性,采用交叉持股和战略合作的方式,目的是为实现既合且融,规模上“1+1”2,效益上“1+1”2。

回望历史,我们记忆犹新;展望未来,我们踌躇满志。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财务承担着为政府、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财务信息的重任,财务不仅是一个信息系统,还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内,传统财务观应转变为和谐财务观,并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和谐《企业财务通则》理应成为我们会计人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它是一种多元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规范,反映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必将为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强调有序与法治,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谐《企业财务通则》承载着会计文化的延伸,彰显着会计文化的包容性和延展性。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不仅仅表现为会计制度建设,也需要在内部控制、流程管理、审计监督、价值管理、价值创造、利益协调等多方并举、相辅相成。中国会计文化建设需要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只有这样才能糅合多方文化,充分发挥会计文化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使命。

时移势易,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企业财务通则》应与时俱进,乘势而上,主动适应新常态。财政部领导以洞察秋毫的战略眼光和坚实宽广的国际视野,运筹帷幄,不失时机地启动了这项工程。中国会计人正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华章”的非凡气度,不辱使命地迎接着这场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繁荣《企业财务通则》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陈基华,杜朝彬.基于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职能创新[J].财会研究,2010(1).

[2]黄俊荣.企业资产实物与价值管理之整合[J].博士论坛,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