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思想心得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思想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引言
现代创业教育中提倡创新思维,由此使大学生创立不同于常规的行业模式进入市场,借助新模式来获得用户关注,甚至于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此举不但可以降低大学生创业难度,还有利于行业发展。而在教育当中,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掌握针对性的方法,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反映国家政治立场、政策改革方向的重要学科,可以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正确方向,帮助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
二、现代大学生创业难点
(一)市场容纳量不足
因为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大量投资者产生,由此大部分市场的竞争都十分激烈,而小部分市场没有受到投资者资本影响,因为其本身发展时间较长,市场份额布局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可以在现代背景下“独善其身”。但两种市场结构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市场容纳量不足,无论大学生创业者进入哪一方,都会遭受巨大阻力,即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不具备充足资金,所以无法抵御其他企业强大的资本运作,这一表现在现代大学生创业当中十分常见,是主要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1]。
(二)缺乏经验
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社会经验、缺乏企业经营经验的特点,所以在创业初期面对很多实际问题无法妥善处理,所以企业竞争力弱于其他企业,由此,上述提到的市场激烈竞争,大学生创立的企业很容易消亡。同时,因为缺乏经验,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只能依照相同模式创业,在这一举动下,就将自身完全设立于其他企业的对立面,其创立企业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同样说明其创业难度较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间的联系
(一)教育目的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间存在教育目的契合的联系,即两者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设立的学科。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理想信念为主要目标,帮助学生明确理想、坚定信念,并不断努力使自身技能水平增长,由此实现理想目标,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学生理想为目标,帮助大学生技能水平增长,提高其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综上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目的十分契合,融合条件下可以使大学生有情绪的创业规划,并具备承受风险、努力向前的心理素质以及充足的专业水平。
(二)教学内容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于人的精神,其具体内容种类较多,但主要分类上有三,即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其中思想教育主要提倡思维模式、思维内容、思维方向,例如提倡思维主动性、创新思维内容、创业思维方向;政治教育与品德教育主要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角度上,其提倡的创新、创业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教育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维模式更加贴合行业要求,表现相对具体,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教育内容较为宽泛,所以两者融合下可以互补缺点,正确引导学生创业能力发展,同时在政治教育与品德教育的三个观念上,两者也存在相同表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具有较高契合度。
(三)教学方式互鉴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传统学科,其教学模式在长期发展下,从早期人工模式发展至现代的“微课”“慕课”模式,各模式在对应时代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我国实行时间并不长,但其在教育模式上也有自身独特特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具备的。在这一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模式的独特性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也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教学体系,有利于课程推广与发展[2]。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必要性
目前,随着大学生创业意愿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融合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所以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得出了两者融合的三个必要性,即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推动未来社会发展、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三个必要性的具体表现见下文。
(一)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因为现代人群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传统行业产品、运行模式不再适用,所以各行各业开始求变,这一条件下说明现代企行业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而结合上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间的联系)分析内容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条件下,可以培育出创新能力突出、全面的人才,此类人才正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融合的必要性。
(二)推动未来社会发展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可见,在未来社会发展当中,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只会越来越高,所以如果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还不融合,就代表社会发展停滞不前,无法进入下一阶段,这对于国家发展都是有巨大影响的。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融合的必要。
(三)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
综合上述两个必要性表现,国家政府对于教育单位早已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针,因此现代教育单位应当响应国家方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由此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的。
五、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策略及注意事项
(一)融合策略
本文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提出三项融合策略,即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各项策略具体内容见下文。
1.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建设
在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其不但考验大学生理论知识,还考验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即实践能力),而这项能力涉及因素较多,且大多数因素都是不可控因素,所以无法有效形成理论化内容,所以必须通过实际问题来进行教育。对此,为了培养创新创业型大学生,本文认为院校应当建设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具体来说,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实际上是一种氛围,可以不断熏陶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不同大学生创业者沟通,由此交流经验、提升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值得应用,而建设方法上,可以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不断传达创新创业思想,使学生意识到创新创业重要性,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可以在院校内建立小型市场,定期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通过自身思想与他人进行交易,由此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断吸取知识与经验。
2.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体制对于学生学习表现具有较大影响,例如当教学体制存在强制性,就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负面心理,学习表现自然不佳,而这一问题在现代很多院校当中都有存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条件下,需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以免学生对创新创业产生抵触。改革方法上,建议采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不会使学生感受到压迫,并借助教师引导,确保学生思维发散方向正确,同时该模式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同样具有较高契合度,即思维主动性同样是该项教育中提倡的重点。
(二)注意事项
实际上,现代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实践工作,但通过部分案例反馈发现,在两者融合下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方法单一、脱离实际等现象,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具体来说,只是单纯的将两者教育内容结合,并没有进行深入教育,所以学生对于内容一知半解;院校自行设计教育环境,而环境表现与实际不符,容易误导大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表现,现代院校应当提高自身对两者融合的认知,正确的开展工作。
六、结语
篇2
管理——现代企业的重要内容。在进入以人为核心的管理阶段,研究“企业如何做人的工作”不可缺少。尽管做人的工作很复杂,可其中也有成就感。除了掌握有关思想教育专业的大量知识外,我还自修了不少企业管理之类的课程,经常翻阅此方面的杂志,很有兴趣在此方面实践一下,把理论用于实际生活中。
法律——保障权益的有效武器。商战中,企业难免会陷入经济纠纷,为了排除阻碍公司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必要诉诸于法律来维护合法的权益。虽说是搞思想教育的,但我还用心学习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如有机会,希望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公司分忧解难尽力。
人无完人,故在积极改正缺点的同时,我一直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知贵公司可否给我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
感谢您的关注,至于我是否是千里马,需您伯乐来裁定,渴望着您手中的幸运神箭会射向我!
自荐人:XXX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发展途径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最近,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陆续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助创新创业人才。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具有重大意义。
2、国内外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我国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空白,而学生大多处于应试教育,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大多数高校现在开始开设相关创新创业课程,但存在授课师资不完善、授课形式不统一等问题。我们看到不光是学生缺少创新创业理念,现如今高校教师也缺少创新创业理念,这样就导致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面缺少师资力量,我们如何培养一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师资力量和团队,需要学校考虑。
(2)缺乏系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在大部分高校中仍处于团委老师负责、学院辅导员参与、实验室老师带队的自由组合形式,没有真正的做到融入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中,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多为学生活动、讲座、论坛、沙龙等随机性模式,并没有其他课程的稳定性、长期性、系统性,而且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缺少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大部分只能停留于实验室。
(3)缺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我国大部分高校由于资金、校园规划、参与人数等原因,忽视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现在大部分高校根据自身发展设立的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比赛,但基本上都是实验室老师带领,产生为了比赛而比赛,比赛结束后,研究成果也就不了了之,没有做到真正创新创业实践转化。以西安邮电大学为例,学校建有大学生孵化基地,但是由于地方限制,每一年入住项目数量有限,大部分入驻项目是十分成熟的项目,其实学校各个学院应该也建有自己的孵化基地,这样可能帮助初期建立项目的同学。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引导研究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位在校大学生必须要修的一门必修课,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展时间之久、开展范围之大,所以无论是思想理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是近些年高校着重开展的,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积累上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托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这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会产生推动作用。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途径
(1)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教育应该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有了创新创业意识,这样才会形成一定程度的主动性,并且只有在思想上面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才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一路向前。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通过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一定的创业意识,有了创业动机,创新创业教育才会顺利开展。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学院在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上面,采取制定科技创新“三个阶段”,即“积淀”阶段、“共进”阶段、“绽放”阶段,继续夯牢科技文化教育工作坚实基础,大幅度提高学科竞赛参与率,形成全新的“广泛宣传-全院参与―科学选拔-重点培养-竞赛获奖”的全新模式,提高学院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此外,学院创新提出学科竞赛分类宣传,在“互联网+”时代下将学科竞赛的知识普及到年级、班级、宿舍、学生每个人的手机,形成以学科竞赛内容、竞赛等级、竞赛时间的归类,制作出竞赛日历。这些措施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能力参加相对应的竞赛和项目,培养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意识,让创新创业不在高大上,而是走进大家日常生活。
(2)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都有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但社会上对于创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与时俱进,应该不断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软件和硬件建设,不断消除制约大学生“双创”障碍,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者试错的底气和勇气为目标,着重培养大学生学科竞赛创新能力、职业技巧、创业技能的能力。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学院成立集智创客工坊,本着“集众智以成大业,汇英才云集于此”的理念,希望形成以学院科技创新协会为硬件、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为软件,公司直接对接创新创业团队为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实施“竞赛项目-团队包装-公司成立”养成模式,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3)培养大学生创新职业观。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最终还是要归于大学生就业,我们需要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科学规划人生发展道路,转变就业观念,提升求职技巧,了解创业咨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为毕业生增加就业渠道,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人才,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贡献。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协会开展了以“模拟面试”和“勇往职前”职场沙龙为代表的品牌活动。“模拟面试”活动是以同学们互为面试官和招聘者,旨在段炼学生胆量、应变能力、逻辑关系、语言表达等能力,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勇往职前”沙龙活动,内容主要针对大学实习、简历优化、面试技巧、招聘经历等方面问题进行设计,我们希望参加同学可以解答他们对于就业困惑,培养优秀职业道德观。
三、结语
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我们能够较为深入、准确、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研究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从学工角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完善学生素质教育、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建设,对于健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明照风主编.职业规划与创新创业[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2] 梁坤伦.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模式创新[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6.
篇4
【关键词】金融行业;新入职;新思路;新方法
一、金融行业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金融行业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金融行业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金融行业改革的必要工作环节。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体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需要金融技术手段来构建主体;也要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作为支撑力量,同时也需要行政手段的有效配合;最后,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起到协调和推动作用。金融体制改革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处理,在改革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应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处理各项矛盾、理顺各种关系,促进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2.金融行业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金融行业的稳健运行可以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其稳健运行是以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所以说,金融行业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是必要的。
首先,职业道德作为金融行业稳健发展的内生变量而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依据其信奉的道德准则处理各类经济关系、解决各项经济矛盾。其信奉的道德准则判若鸿沟,正确的道德准则能引导金融行业从业人员顺畅的处理经济关系,错误的道德准则就有可能引发经济案件的发生。
其次,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个个相互联系的关系网,道德在这个关系网中成为连接媒介,人们总是选择与自己道德观念相同的人来进行交往,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经济交往过程中,如果道德作为媒介作用发挥不顺畅,就会对金融关系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说就是金融道德丧失所致。
当人们在金融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时,金融市场信息相对来说就会更为真实,金融运行成本相对来说就会大幅降低,从而使得金融交易能够顺畅有序进行,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也就得以实现。新员工进入金融行业时学习能力强、塑造性强,对新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新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1.新员工的特点
(1)新员工的优势
首先,新员工理论功底深厚、专业对口。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近五年来招收的新员工学历较高,专业知识丰富,同时也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他们进入工作环境之初,通常会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相对来说较高而受到上司的重用。这时新员工都很有一种努力实现从一个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冲动,他们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容易在工作中创造出好成绩。
其次,新员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较好的学习习惯。这类员工的观察能力强、善于发现处理问题的新方法、反映能力强。进入工作环境中,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之后,新员工也往往能将善于学习的习惯延续下去,学习业务操作和专业技能,迅速的融入到工作中,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知识转变为工作能力。
(2)新员工的不足
首先,新员工具有多变的职业观念。传统的职业观念认为忠诚是员工的首要职业品德,而“85后、90后”新员工往往渴望尝试不同的职业领域。一旦在一个工作岗位工作时间长却看不到发展前景,新员工就会选择辞职转向别的企业工作。
其次,新员工通常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工作。新员工讨厌重复性的工作,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有趣味的工作。
再次,新员工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自己的工作。他们不希望因为工作而牺牲掉自己休闲娱乐、与家人共处、与朋友相聚等方面的需求和享受。有许多成功的80后企业家都放弃自己的高薪厚职,选择到处旅游,追求自由的生活,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概括起来,新员工不仅具备学习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优点,也具有忠诚度低、追求过度的自由等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问题。
2.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新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是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抓住新员工在刚开始工作时对薪酬要求较高的特点,在新员工培训伊始,就将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薪酬制度公布,让新员工看到发展的前景。另外,培训期间还将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保障员工的合法利益等观念灌输给新员工,时刻做到关心新员工的生活,让其安心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
二是要利用行内优秀员工的典型案例来激励新员工,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训期间,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特邀年轻领导对新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指导,通过年轻领导进行之后的奋斗历程感染新员工,激发新员工踏实工作、不好高骛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入职员工进入基层网点后,普遍收到了基层领导和客户的赞扬。
三是在新员工培训结束进入基层网点后,倡导支行组织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借新老员工一起参加文娱比赛机会迅速使新员工融入工作环境。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可以降低员工的流失率,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天山支行在新员工入职三天后开展了广播操比赛,通过老员工广播操会演、新员工才艺展示、爬山等活动,迅速使新员工融入支行。
(2)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作为金融工作者,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的意识,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其次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廉洁奉公,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做斗争。再次,必须诚实守信。另外,要做到业务优良,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必须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意识。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在新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是通过典型事例教育。在培训期间,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播放相关金融从业人员以致锒铛入狱的影片,从心理上教育新员工一定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二是通过角色互换游戏,让新员工扮演客户,老员工扮演基层服务人员,让新员工感受到优质服务和劣质服务的区别,通过新员工的自身感受,教育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业务优良、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三是在培训期间开展案例分析会,就“新员工入职后应该忠于职守敬业工作”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让新员工认识到兢兢业业工作和敷衍塞责工作所引致的不同结果,激励其在工作之后改掉大学期间慵懒、不负责任的习惯,踏实工作、爱岗敬业。
三、金融行业新入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首先,应该把金融行业新入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与其业务发展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如在银行基层服务网点中开展角色互换:“假如我是客户”等讨论活动,树立起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使员工意识到“服务好客户是员工的天职,我也是企业的一员”等道理。
其次,应把把金融行业新入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贯穿于解决其实际问题中,把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员工最关注的问题解决好,以此作为员工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金钥匙。对金融行业新入职大学生而言,在解决与其切身利益最密切的问题时,要善于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稳人心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一、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创新的重要性
(一)适应市场环境新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及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熟,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企业员工的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和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发展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加强创新与实践,才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让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二)深化企业结构改革
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国在经济体制、结构和制度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改变,原本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创新,能够有效打破传统落后的体制局面,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凝聚力,进而深化企业各方面的改革,拓展其发展空间。
(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本质上来讲,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但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激励机制,企业激励使员工高效工作的动力源泉,所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
因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规范性不足,可操作性较弱,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控因素增加,机制运行可靠性和有效性降低。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许多企业领导习惯于行政处罚,不注重管理体制的建设,无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的作用。
(二)政工创新意识淡薄
个别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理论化,显得单调乏味,完全失去了现实生活的有力支撑。具体来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发展新变形成了脱节,与企业运行机制不相符,与员工思想观念不协调。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主动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在理念转变、内容创新、形式探索等方面都存在明显滞后性。
(三)体制激励性不足
个别企业的管理者未能充分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完全忽视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样一来,企业很难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际生产经营相结合起来,而两者的脱离势必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构建路径
(一)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建设
1.薪酬机制的制度化建设。在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的现代社会,物质利益成为了员工最关心的根本利益,所以,企业对利用物质激励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然的选择,企业想要想构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首要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对员工而言,薪酬奖励是他们开展工作的最大动力,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仅能够提高人才吸引力,而且能够全面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命力。调节、激励和保障是薪酬制度最为重要的功能,能够有效调节员工工作状态,激励员工,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凝聚力,进而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2.考核机制的制度化建设。企业对员工进行客观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报酬,这也属于一种变相激励手段,能够让员工高效完成任务,以获取更多的物质奖励。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制度化,就是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提供有力保障。可以说,规章制度的构建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经营管理的完美融合,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奖励机制制度化的重要前提。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对表现突出的员工予以及时奖励,以进一步激发并维持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创造良好条件,以拓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二)政工理念的现代化转型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创新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43-02
一、前言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信息,我国共有高等职业院校1321所,2014年高职院校年招生人数与在校生分别占高等教育的45.5%、39.5%。2006年以来职业院校已累计为国家输送了近8000万名毕业生(含中职),占新增就业人口60%,是中国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将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要求学生是具有自立自强、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个体。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一个盲区,即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忽视其创新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形成以经验开展工作的习惯,而这又违背了教育的最初目的。
本文针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在日常教学中创新思想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探讨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高等职业类学生的培养机制提供借鉴。
二、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
学术型、研究型的高校,强调的是科学研究和创新;而职业型的高校则强调技术、技能和应用。一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多数实行2+1制,即在校学习基础及专业课2年,基地实训1年。这样的体制,可以使学生在初步了解专业基础理论后,通过实践快速掌握专业知识。然而,普通的高等职业类高校学生,其生源高考成绩一般中等及偏下,进入高校学习时存在如下几个特点:①底子薄却有个性:学生分数普遍不高,知识基础偏弱,良好的学习方法尚未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弱;②基础差却有特长:不少人在文学、艺术、技艺、操作上各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③懒学习却有热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书本,但喜爱活动,积极性与热情高;④情感丰富擅长沟通:高职院校的学生情感丰富、乐于交际、善结人缘,富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同情心;⑤正确评价发展自我: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求职与生活的目标比较实际。
由于以上特点,高等职校的学生不能与科研型高校采用同样的模式,而应该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按学生主体设计教育培养模式,根据生源结构与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优势特长、树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有效的育人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三、职校创新思想与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2015年呼吁要“全民创新”,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这种创新学术型、研究型的高校需要,职业类的学校也需要。但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座谈结果看,职业类学生从事创新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难点:①没有任何想法:历经小学―初中―高中填鸭式教学,大量学生习惯了教师逐步指导的模式,缺少对问题的观察能力;②缺少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学生空有想法,不知道该如何去实现,由于知识和动手能力欠缺,面对问题不知道去查阅文献、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③不了解创新活动的表达方式:针对同样的科研活动,不同人员表达方式相差很大,职业类学生缺少科研报告、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培训,对摘要、前言、正文、论点、参考文献等各方面的作用都不熟悉,导致动手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很差。
总体而言职业类学生在校时间短,接受能力较低,很难有时间从事创新性活动,导致教育方很容易忽视创新性思想教育。职业类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一线工作,其面对大量的工程实践问题,容易发现问题,如果在校期间积累一定的创新性思想,非常有利于创新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如何提高职业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新教育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很难通过常规的教学方式获得。它需要对培养方式进行创新,抛弃普通的课堂填鸭式教育方式,实行“教法的开放”。教师不搞“一言堂”,不做“权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导师”,甚至是“同学”。教学过程允许教师犯错,由师生共同探讨,逐步了解问题的本质。
2.倡导自主学习法。这种模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自学、检索、分析和应用资料、信息的能力,培养撰写论文与演讲能力,也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比如在实训课程中的实训课题,老师积极鼓励个体与集体协同完成,交流使得众多思想碰撞与融合,得到更全面更新颖的点子。作业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3.丰富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软件类教学,可以采用机房授课的模式,边听边实践,避免一味讲解的枯燥,使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模式,激发组员之间的意见交换,避免了一个人的思想局限性;微课、MOC(慕课)、翻转课堂等都是近年来新型的授课方式,通过网络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教、学、思考的有效结合,可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的模式。教师变成课堂教学的引导者,避免了俗套的“填鸭教学”;并且,授之以渔的模式,教师只能告知如何获得问题的解决途径,而不会直接提供答案,避免了逃避思考的投机手段;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5.要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问题主动思考的态度和批判精神。要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想象猜测,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品格。
要让学生了解创造发明的过程,掌握创造发明的基本方法,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小创造、小发明等,逐步提高创造能力。创新教育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能适应干变万化的未来社会。学习更是一个不断摸索和总结的过程,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会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有着鲜明特色的路,才会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6.严格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要求。通常,针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只要方法合理,通过撰写科研论文、报告、毕业论文等形式进行锻炼。在平时,针对课程内容,可以适当建立几个课程兴趣小组,利用学校、院系设置的创新研究计划、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定研究计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成果编订成册,锻炼学生从事简单研究的能力、科学研究写作的能力。在开始阶段通过教师指导、不断批评,连续十次以上后形成的文字基本可满足科研要求。因此对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需要严格要求,不能为了学生毕业就敷衍了事,否则正好是对高职创新思想教育的巨大打击,降低了学生自我的创新能力标准。
五、结语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指出一个人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学管理中也可以应用此公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积累、反思、提升,才能使自己有创新的思维。而创新思想是无处不在的,通过日常教学行为的引导,使职业类学生在校期间积累一定的创新性思想,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将非常有利于创新工作的开展,从而可提高我国高职毕业学生的整体层次。
参考文献:
[1]周艺菁.中国梦引领下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J].职业教育,2015,(5):242-243.
篇7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党的十报告在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方面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其中着重强调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为确保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充分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理性面对就业竞争压力并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思想观念,加强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必要也重要。围绕“就业问题”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和心理压力,并从正面对其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进行指导,使其在择业和就业中树立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为其人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一)经济环境主导下的就业形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本属于地区性的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引发了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即使危机爆发期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其余波依旧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环境,国内经济运行仍处在寻求新平衡的过程中。而目前短期内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尚未能完全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局。在这种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下,市场难以有效提供充足稳定的就业岗位,导致就业供求出现严重缺口,难以满足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二)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扩大
自我国高校实施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据网络数据统计,过去五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3140万,基本保持每年20~30万人的增长趋势。据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至2012年五年共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显然,存在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未能顺利就业。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如果再加上往年的未就业毕业生数量,那么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将相当巨大,由此产生的就业竞争将变得更为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三)大学生就业结构不均衡
就业结构不平衡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企业的市场需求存在不对称,大部分专业的就业需求早已达到饱和状态,而罔顾实际情况的扩招必然导致这种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此外,就业结构的不均衡还表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区域性选择上,即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地、相对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的就业吸引力严重失衡。这种地域性就业结构失衡导致的结果是求业者相对集中,增大了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致使出现严峻的就业形势。
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现状
(一)存在消极的就业观
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当前存在的客观事实,在这种现状下,有一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消极悲观的就业思想观念。这类学生奉信“毕业等于失业”,普遍表现为对前途感到迷茫和缺乏自信。同时,具有消极就业观的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大众化”和“就业民工化”存在恐惧和抵触心理,不愿从事所谓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低的职业。
(二)带有功利的择业观
职业的价值取向是衡量大学生就业思想健康状态的标准之一。受市场经济效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影响,有一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是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心态。具体表现在以追求最大的物质财富为目的,择业上倾向于能带来高薪酬、高福利、高地位、高声望的职业。在区域选择上,带有功利性的大学生往往首选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不愿意奉献于西部、乡村和基层。
(三)表现出脆弱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接触社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在进入新的环境时难以避免出现心理困惑和就业焦虑。此外,他人或自我施加过高的就业期望以及社会残酷的就业现实也给大学生增加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当现实无法满足理想需求,或在求职中屡次失败,便会加大大学生的就业挫败感,并产生自我怀疑等心理问题,渐渐陷入悲观情绪。这种脆弱的就业心理素质在极大程度上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大学生的就业。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过程的指导作用
(一)引导大学生理性认清和积极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当前大学生就业思想中消极思想和悲观的情绪很大程度来自于不景气的经济环境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务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从正面理性认清和积极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要让学生明确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变化,即经济环境的萧条只是短暂的阶段性现象,国家和政府正在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促进经济发展。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向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应当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合理的择业方向。务必根据自身条件和结合客观环境科学合理的选择职业,要抛开传统“精英”和“知识分子”的就业观念。在现代社会,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分工化,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不应停留在高薪酬、高福利、高地位、高声望等过高的就业期望,要放低姿态,秉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和“处处皆可建功立业、大有作为”的积极就业心态。
(三)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就业过程出现的心理问题成为其职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必须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健康辅导来扫清障碍。在就业前培养学生必要的自我调适能力和乐观心态,使其在面对就业挫折能积极面对并自我激励;在学生就业遭受挫败时,提供及时的疏导,缓解其就业心理压力,消除心理困惑。开展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至少在就业时减少败于自我的风险。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就业压力和思想困惑。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建设,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机构基础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充分发挥政治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军作用。并借助现代信息资源,围绕新形势把握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动态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民生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侯云春,卢中原,韩俊,张军扩.2012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13年展望[N].中国经济时报,2012-10-29.
[2]许长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大学生就业的导向教育[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3):48-49.
篇8
叶圣陶 人生观 公民教育 习惯 核心价值观
叶圣陶教育思想萌生于五四新文化浪潮,亡国灭种的危机使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思考、实践无不关涉救亡图存,“此身定当从事于社会教育,以改革我同胞之心”[1],革“心”是当时文化革新思潮的形象化说法。从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文化变革,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救亡图存经历的三次重要思想历程。至风起,文化革新思路已成为叶圣陶等知识分子的共识。“其余当从根本谋,改革尤须改革心。”[2]革“心”可以理解为文化革新,还可理解为改革文化最核心部分即文化之“心”。基于此,叶圣陶教育思想植根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统一的“人生观”,落实于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注重习惯养成的方法,“为人生”而指向社会改进。这一理路对当代中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代新公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一、植根于“人生观”的教育思想
叶圣陶投身教育和文学事业,都“为人生”而指向社会改进。他直言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以教育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是教育与人生的关系[3],“为人生”的教育思想就是以教育为手段,达成“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的目的。
“人生观”的确立在叶圣陶教育思想中具有灵魂地位,其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皆植根于此。基于“为人生”的目的和革“心”思路,叶圣陶强调在中小学阶段就应通过教育让学生奠定真实明确的人生观。“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4],“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3]。从“为人生”的教育目的看,确立“真实明确的人生观”是以教育为手段达成“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目的的根基;从革“心”思路看,确立“真实明确的人生观”是以教育为手段达成革“心”或文化革新目的的核心。
叶圣陶的“人生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统一的核心价值概念集合。“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整个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那么真实明确的人生观,当然是每个人必须具有的了。”[4]此论述中真实明确的人生观基于真实明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包含价值观。“认识自己有两方面:一为自己的主体,或称‘自我’;一为自己的环境,或称‘外物’或‘客体’。”[3]此论述中认识自己基于认识客体,“人生观”包含世界观。叶圣陶论述中的“人生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统一的概念。基于学术和理性,从诸如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论理学、哲学等各门科学中得到“切合现代人生的概念;把这些概念并合起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才能立定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4]。“真实明确的人生观”是基于学术和理性、三观统一、切合现代人生的核心价值概念的集合,是革“心”思路中文化的“心”。
“人生观”回答“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样的人”和“如何为人”两方面,对应“合格公民”的教育目标和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合格公民”与“合格公民的养成”植根于“人生观”,服务于“为人生”的目的。基于人生观和“为人生”的目的,叶圣陶论述了教育改造的目标,教育精神,读书与受教育、受教育与处理生活、德目和实践、知识和能力、受教育的与改革教育的关系,习惯养成的方法,生活方式的改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议题,自成体系,实践性强。
二、落实于合格公民培养的教育目标
“我不忘记各门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3]“中等教育的目标不外乎给予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知识,养成学生处理生活的一般能力,使他能够做一个健全的公民。”[3]“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的成员,做国家的够格的公民。”[3]叶圣陶教育思想源于五四时期文化革新立人的思路,植根于“人生观”的确立,落实为“合格公民”的培养。从文化视角看,人是文化的存在,“合格公民”是“人生观”的存在。
叶圣陶“合格公民”的教育包含而不限于公民教育――公民知识体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使社会共同体成员成为享有法定权利和履行法定义务的公民的活动”[5],还包括公民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能力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合格公民”目标要以“公民,社会,自然,劳作”等全部功课来共同完成,各门功课虽有各自的教育目标,但同时围绕总目标,即培养合格、健全的公民。
基于文学创作和语文教学经历,叶圣陶语文教学论述丰富,宜置于其教育思想体系中考察。除语文教学,在叶圣陶教育论述中,“公民教育”占很大比重,在“合格公民”教育目标中,“公民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如果我当教师》《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改造》《教育与人生》《革除传统的教育精神》《主人翁的教育》《教育改造的目标》《根本的变革》《如果教育工作者发表〈精神独立宣言〉》《受教育跟处理生活》《改善生活方式》等重要篇章,无一不有与“公民教育”有关的论述,“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的内核及其形成,其实正是与五四时期文化革新的核心价值诸如‘人的觉醒’、‘思想启蒙’、‘人的现代化’等是相一致的”[6]。其论述中的主人翁、自觉、自主、自由、民主、平等、经心着意、不妨害他人、合作、尊重、尊严、责任、秩序等一系列涉及权利义务和群己关系的关键词,足以说明基于“人生观”的公民教育是落实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具体目标。
三、注重“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
“习惯养成”在叶圣陶教育思想中具有方法论的重要地位。“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3]“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3]叶圣陶以“走路”“说话”为例论述习惯是基于知行结合形成的类似自然或天性的能力,任何知识只有经过练习、化为习惯、达到成自然的地步才能化为能力,恰如有公民知识,不等于能做好公民,有民主知识,也不等于有民主,只有养成做公民的习惯和民主的习惯,才能成为好公民。
什么是好习惯?叶圣陶有自己的标准。“能使才性充量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3]。叶圣陶的好习惯落实于做人、做事,关注群己关系,基于其“人生观”,符合合格公民标准。
基于“人生观”的习惯养成应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叶圣陶以关门和种植为例,养成好习惯,养成的不只是一种具体行为倾向,而是基于“自觉”的做人做事的态度,一种价值观、人生观。从叶圣陶常举的关门和种植的例子来看,叶圣陶的好习惯至少包含群己关系方面“不妨害他人”的最低准则和做人做事方面“认真”的精神。
叶圣陶的习惯养成,在个人层面是修养,在群体层面是基于相同“人生观”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倾向。个人层面,一举一动都基于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知行合一,养成习惯,便是修养,修养生活合一,便是教育的进步,是健全、合格公民的养成。群体层面,人人都有基于相同“人生观”的“自觉”的习惯和修养,便是民族、国家、社会的进步。在求索、改革中,叶圣陶等先贤没有将“人”工具化降为国家机器的零件,始终肯定个体的人的价值和在社会、国家中平等的主人翁地位,这是最伟大的人文精神和教育精神变革。
基于对民族、国家进步的渴求,叶圣陶格外重视“在群的方面”养成种种好习惯。“一个人不守秩序,一个人办不好事,一个人技术低劣。看来好像关系很微细;但是多数人不守秩序,多数人办不好事,多数人技术低劣,关系就重大了。”[3]叶圣陶对在群体层面没有好习惯严重忧虑,对在群体方面养成好习惯高度赞美,期望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以教育实现理想世界,“有一群人在一起,理想相同,生活方式相同,各人自我教育,同时也就是彼此互相教育,这是多么有劲的情形,哪里会感到寂寞?”这也是叶圣陶一生求索、奋斗而不感寂寞的原因吧。
四、文化革新理路的当代价值
叶圣陶教育思想植根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统一的“人生观”,落实于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注重习惯养成的方法,“为人生”而指向社会改进。这一理路对于当代中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代新公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叶圣陶“人生观”具有三观统一的同构性。任何文明形态、文明实体都有自己的文化,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核心价值观是心态文化层的核心,是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党的十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强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文明形态、文明实体的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具有灵魂地位。作为“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世界观、人生观的价值观,与叶圣陶作为核心价值概念集合的“人生观”具有同构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叶圣陶“人生观”在核心概念上具有相似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关键词与叶圣陶论述中基于其“人生观”的主人翁、自觉、自主、自由、民主、平等、经心着意、不妨害他人、合作、尊重、尊严、责任、秩序等一系列涉及权利义务和群己关系的关键词在具体内涵和外延上或有差别,但相通处更多,至少二者都指向爱国、指向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概括不是一次完成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它的逐步完善和深化必然要经历一个较为长期的历史过程。”[8]叶圣陶“人生观”中包含的核心价值概念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无害的补充。即使二者相异多于相通,甚至理念上不可调和,叶圣陶以“人生观”为核心、从细微切近处入手、注重习惯养成、落实于合格公民培养、达成“为人生”目的、实现革“心”图强的文化革新理路在“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中国依然具有借鉴价值。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一为精神内核,为文化凝聚力、向心力,一为外在表现,为民族国家的诉求。借鉴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文化革新理路,核心价值观应奠基于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时代,宜从细微切近处入手,化抽象理念为具体行为,由长久的实践而成习惯,由习惯而成修养,由个体公民而国家社会,如此则核心价值观立,则中国梦成。
――――――――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日记(1911-12-02).叶圣陶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19).
[2] 金洁,邓帅萍.叶圣陶:一代师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 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4] 叶圣陶.生活教育叶圣陶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 张志顺,肖帅,冷翠玲.中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内涵、特征及历史演变[J].学术交流,2013(12).
[6] 朱晓进.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当前如何深化叶圣陶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7] 陈晓莉.整合与引领:统战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培育与践行[J].理论探讨,2013(5).
篇9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项设置;就业
Rational Thoughs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Elective Courses Setting and Employment for Profess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Newly Upgraded Colleges――( Taking minority areas in Guangxi as examples )
Zhang Qian-wei ,Huang Zong-feng
【Abstract】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interview method, it analyzes a survey for colleges' profess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newly upgraded,graduations of 2012 in minority areas ( Guangxi only ) and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r primary 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from Beihai, Qinzhou, Hechi, Chongzuo, Hezhou, Yulin and other cities or counties which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elective courses setting and employment for profess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newly upgraded colleges ( Guangxi only) ,gets the following results: first,the curriculum hours are not enough;second,commencement time was alway delayed ;third,the courses do not suit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and the students' wishes ;then ,it violates the law of special elective courses teaching itself;even more,the professions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needs of society.
【Key words】sports education ;special courses setting; employment
1. 前言
本文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六所新升本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提出术科课程改革的对策,为新升本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及在专业设置的基础上的就业问题,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间题,能否作好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毕业生的前途和学生家长们的期盼。探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体育人才、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河池学院、贺州学院、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玉林师院和钦州学院等六所院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本科)08、09级学生和(未上专选课)的10、11级学生以及与专选修课以及北海、钦州、河池、崇左、贺州、玉林等市县的教育机构和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的相关问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资料、文献,研读了这6所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相关论文为本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河池学院、贺州学院、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玉林师院和钦州学院等六所院校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已上专选课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对尚未开设专选课的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6%。
2.2.3 访谈法。
对北海、钦州、河池、崇左、贺州、玉林等6个市县的教育机构和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问题进行访谈。
表1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项选修课程设置对比
学时学分开课时间
北京体育学院640 24 第二学期
上海体育学院 720 28 第一学期
武汉体育学院 813 30 第三学期
华东师范学院 35024第三学期
玉林师范学院 204 12 第三学期
百色学院176 5 第四学期
贺州学院176 7 第四学期
河池学院 258 9第四学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21412 第四学期
钦州学院 224 14 第四学期
表2 已上专选课学生对专项选修课评价调查
A内容百分比 B内容百分比 C内容百分比
对专选课的喜欢程度非常喜欢36.8% 喜欢63.3%不喜欢-
选本门专业课的原因兴趣60.0% 好就业22.0% 自身条件限制18.0%
希望自己有高超的专项技术是95.2%否4.8%
重视专项的主要原因兴趣13.4% 好就业8.3% A+B78. 2%
哪一项对找工作更重要专项技术61.1%各项技术32.9%文化成绩6.0%
哪一年开设专选课最合适二年级上学期15.3%二年级下学期59.6%三年级上学期25.3%
3. 结果与分析
3.1 桂西北新升本科院校的专选课设置。
3.1.1 部分体育院校及广西民族地区(院)系教学计划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项选修课程设置情况比较(如表1)。
在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专项选修课课程设置情况的比较分析,体育院校其专项选修课的教学时数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教学计划的三倍左右,在所调查的体育院校中其专项选修课的开课时间为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不等。通过对比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目前实施的教学计划体育教育专业专项选修课教学时数在同类院校中较少少,开设时间中等。
3.1.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专项选修课的态度和认识。
认识决定人的行为,对事物深刻的认识使人的行为活动倾向于积极。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专项选修课认知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不论是已上专选课的学生还是未上专选课的学生,对专项课是十分爱好和觉得比其他课程都重要。超过90%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有高超的专项技术。希望自己能有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和人群之中是学生们对专项选修课喜爱和对专项技术追求的内在因素。
表2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已上专项选修课的学生对专项选修课的认识由于有了实践经验而更加深刻,60.0%的学生选专选课的动机是兴趣,为了好找工作的只占22.0%;78.2%的学生认为专项选修重要的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有兴趣的成份,也有为未来就业打基础的因素。61.1%的学生认为专项技术对未来找工作更重要。多年来我系体育教育专业专项技术优秀的毕业学生总是首批被用人单位签约的群体,而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面试毕业生的第一个条件往往是专项技术,尤其是球类项目。这使学生对专项技术加以重视。59.3%的学生认为专项选修课最理想应是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开设,一方面能使他们尽早确定自己的专项,另一方面能有更足够的时间修炼自己的专项技术和学习专项理论知识。
表3 未上专选课学生对专项选修课认知调查
A内容百分比 B内容百分比 C内容百分比
未来专选课比其它课程更重要79.1%一样20.2%不重要0.7%
应早确立自己的专选项目是90.0%否10% - -
心目中已确立了专项项目是89.0%否1.3%
希望自己有高超的专项技术是98.7% 否1.3%- -
哪一年开设专选课最合适一年级20%二年级73%三年级7%
未上专项选修的学生对专项选修课的认识与上述有相类似的倾向。表3表明, 90%的学生认为应尽早确立自己的专项选修项目,以便尽早确立自己学习的方向和涉足专项领域。89%的学生心目中已确立自己的专项选修项目。在专项选修课开设时间和课时上,新的教学计划与学生的主观愿望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即使大部分学生在主观上已确立自己的专项,由于场地器材资源和师资的限制,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课,比如气排球最近在广西迅速发展,但由于师资和场地的限制我系的气排球的专项选修课一直虚位以待。
表4 已上专选课学生对专选课开设情况反馈
A内容百分比 B内容百分比 C内容百分比
上专选课后专项技术的进步程度很大44%较大51.8%没有进步4.2%
所讲授的专项战术内容太多0.9%适中54%太少45.1%
所学习的专项技战术是否足够是27.2% 否72.8%
所讲授的专项理论内容太多2.3% 适中57% 太少40.7%
对所讲授的专项理论内容感到满意是68%否32% - -
你更重视学习和提高的教学内容专项技术64.8%专项理论14.8%专项素质20.4%
通过学生对专项选修课学习过程的反馈评价,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现行体育教育专业专项选修课的内在矛盾。从表4可以看出, 96%的学生认为上专项选修课后自己的专项技术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44%的学生认为其提高的幅度是相当大的,说明我系体育教育专业专项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是良好的。在专项技战术教学方面, 68%的学生认为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是适中的, 37.1%的学生则认为教学内容太少;54.8%的学生对所学习的技战术教学内容感到不满足。在专项理论教学方面, 5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适中的,45.7%的学生则认为教材内容太少。表明学生对专项选修课技术和理论教学内容有客观的评价,同时也对专项技术的重视和偏爱,也吻合专项选修课程以技战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时数分配结构。
3.2 专业设置与就业。
3.2.1 少数民族地区新生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方向设置分析。(如表5)
通过对体育教育分布最广的专业进行专业方向上的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新升本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方向上主要以篮球、田径、排球、健美操、武术为主,专业方向的设置大致相同,均以传统的体教模式为主。
表5 少数民族地区新生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方向设置
学院 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田径健美操气排球跆拳道体育舞蹈少数民族运动
贺州普修√ √√√ √√√√
学院选修 √√√ √ √√
百色普修 √√√√√√√√√√
学院选修 √√ √√
玉林普修√√√√√ √√√
学院选修 √√√ √√√ √√
河池普修 √√√√√√√√√√√
学院选修 √√√√√√√
民族师普修√√√√√ √√√√
范学院选修√√√ √√√√
通过对广西各县市教育局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调查发现:有4/5的广西城镇学校表示不需要体育教师,但边远山区的90%的学校则表示非常需要体育教师,并且以特岗的形式招聘体育教师。针对边远山区的专业设置主要是篮球,田径,排球,足球,体操,武术,气排球等集体项目,这些项目允许多人参加,对场地设施要求比较低。面向城镇就业的专业偏爱羽毛球,网球 ,健美操,体育舞蹈,跆拳道,定向运动,乒乓球等这些项目对场地设施和装备要求较高,不适宜在偏远农村开展。
3.2.2 专业设置与就业关系。
通过对少数名族地区新升本科院(以广西为例)12级毕业生的就业追踪调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大致有几个方向,一是报考乡镇级别的中小学特岗教师,占到30~40%;二是一些大众项目如篮球、气排球、羽毛球等专业技术比较突出的学生被各类的事业单位、公司和工厂招聘,帮助他们打比赛,10%左右;三是一些从事高消费的运动项目如网球、体育舞蹈、健美操、健身等的学生,选择大中型的城市到俱乐部担任教练或者做私任教练占10%;四是从事与本专业关系不大的职业30%。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学校教育师资力量日益变强,在大中型城市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已经很难进入市级、区级的中学甚至小学任教,甚至县级中小学体育教师也趋于饱和,只有偏远的山区中小学仍然却体育教师。所以部分想到大中型城市发展的体育专业的学生现在把目光放在了,传统的学校以外,如私人教练,体育俱乐部等等。而这类地方对我们的学生在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上的要求也高于中小学体育教师。
但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毕业生,把回家乡的教育系统求职作为就业目标的唯一选择。宁可长时间的等待,也不“另图高就”,还有的毕业生认为,如果去非教育系统就业,所学非所用,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是属于外行首先被淘汰。它说明,现在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面向社会需要,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专业设置和制定教学计划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 结论与建议
4.1 少数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以广西为例)目前实施的教学计划体育教学专业专项选修课教学时数在同类院校中属于较少,开课时间中等。建议在不影响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专业选修课的课时量。
4.2 少数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以广西为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普遍认为专项选修课比其他课程更重要并十分爱好自己的专项,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有高超的专项技术,表现出对专项选修课强烈的求知欲望。真正为了就业而选择专项选修课的人并不占多数。
4.3 少数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以广西为例)已上专选课学生对其专项课的教学感到满意,但仍然觉得专项技术不足够。在专项选修教学内容上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倾向于专项技、战术的学习,而且缺少实践或者是实习的平台。
4.4 少数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以广西为例)增加专项选修课学时、加强专项选修课的教学是当前社会体育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议体育教育专业专项选修课的课时增至350学时左右,在第四学期开设为宜。通过其他形式的专项活动如竞赛、裁判和教育实习等,可有效提高对专项知识的理解和专项技战术的掌握。
4.5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相对饱和”的状况,控制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数量,让它相对稳定在一个社会所能包容的范围之内。从目前情况来看,需要一定的教育部门的行政干预,以保证用现有的条件,在培养学生的质量上下功夫。
4.6 少数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以广西为例)体育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 “出路”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而扩展到整个社会,整个市场,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仍有用武之地。部分院校体育学专业开设了人类资源管理课,这是极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此外,开设经济学、市场学等公共选修课,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4.7 当前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学生在教育、体育部门以外谋职的可能性增加。社会对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管理、运动保健康复、体育经济策划人员等需求日渐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以广西为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单一,不能满足社会要求,建议增设其他体育专业。
4.8 加强第二课堂,如开设各种训练队、鼓励学生义务担任其他院系的各类比赛的教练、举办各类比赛的裁判协会等等。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瞻望[J].教育研究,2001, (7)83-85
[2] 潘懋元.新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 2001, (3)79-81
[3] 刘继红.试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高等教育, 2000, (13)73-75
[4] 李裕和,林文.本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2)118-120
[5] 隗金水,吴锐剑.对本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7,(4)73-75
[6] 燕国材.素质教育概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75-178
[7] 燕国材.安徽省_新升本_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改革的研究[J].搏击 体育论坛,2011,(3)31-33
篇10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26
就业是高校学生最终需要面临的难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实施就业政策能够 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高校要保证自主创业的有效性,就要加强创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大学生能成为社会中的创业者。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单一性教育形式的存在
我国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教育呈现单一。但现代化教学形式,不仅要求在课堂上实现理论教学,还要有先进的实验教学、户外实践教学等促进其教学的多样化。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比较落后,大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并没有掌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这种被动式的教学过程根本不能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发挥。大学生在学习阶段,由于个人思想逐渐成熟,都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想法,违背人文性教学理念,学生就可能在教学中处于弱势。所以说,单一的、简单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头脑僵化,应付式学习,不利于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
2.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与现实的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无论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知识学习,都存在与实际的教育活动较大脱节的现象,并且其中的理论知识体系过大,涵盖的知识面也更深。课外知识中的大部分知识都为理论性知识,虽然高校也聘请了相关专业人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进行引导,但由于他们对理论学术知识的讲解都比较深奥,学生根本无法真正理解[1]。所以,高校应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学生不仅要了解理论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还要将其联系实际生活,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缺乏对实际生活的思考,学生即使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概念,但完全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种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过程,不仅会降低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课堂效率,还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不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3.学分制学习的弊端
目前,大学教学中还存在学分制的教育模式,这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应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空间。但高校仍旧在使用学分制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导致了受教育者个体在知识的掌握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主要以班级、学校集体性教学为主。而学分制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的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辅在学分制教育模式下,传统的集体、班级教学都不存在,主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将校园中的社团活动、文化建设等作为一种无形管理模式,班级教学模式也将转化为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方式。但学生的集体观念刚形成,对组织性活动或者团结协作活动等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而且受学分制的限制,集体学习现象在不断弱化,受个人学习习惯以及选课时间的差异影响,学生容易养成不良习惯。这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统一理念的形成造成较大冲击。
二、创业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策
1.培养创业教育理念
将创业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途径。在大学创业教育中,主要的课堂形式为参与性教学,该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实现灵活性、直观性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变得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要保持良好的交流方式,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能准确把握学习的主要目标,明确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方向,从而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吸引学生,实现创新与传授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遵循以人文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去。高校要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促进学生的体验式教育以及交互式教学,宣传大学生中的成功代表,使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楷模,在课堂上促使思想政治发挥影响作用,还要增强学生的积极参与力度,从而使大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际的思想政治教学效果。
2.营造创业氛围
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其实效性的发挥。根据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体系的形成特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高校中构建的教学体系都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实现素质教学。该课程的开展可以将相关理念贯彻到经济学专业、管理学专业中去,以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思想,促进学生创业知识体系的形成[2]。在课外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实习为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爱国主义精神、道德教育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将大学生培养成自主创业人才。创业教育理念的形成能改善学生的性格,并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适用性以及独立性,采用该教学方法,能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当代的社会需要。在丰富多彩的创业氛围中,学生能够将自身经历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可以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育活动的创建要以丰富的实践方式进行仔细策划,不仅要实现活动开展的针对性,还要以创新内容作为其保障。在这种创业教育氛围中,大学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创业经验,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还能促进社会文化与社会和谐建设,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合适的基础。
3.引进企业教学
实现企业与高校的结合发展,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开良好的教学通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将社会因素引入该教学中,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教学渠道。因为企业与高校的结合发展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教学动力,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业发展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实现良好创业。将企业文化带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在实践教学中,将企业作为主要的教学平台,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解决,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三、总结
根据以上对相关问题、相关对策的分析与探讨可知,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不仅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发展载体,还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功能。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
- 下一篇:财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