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06-02
近些年,各高校为了实现办学规模的目标,不断扩大校区的建设,大量的资金注入到土地征收和校舍基建,资金短缺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高校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当前形势下,化解高校资金债务问题和解决高校多渠道筹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伴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在招生人数和校舍建设上都是逐年增加,并且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新校区。对于高校这种资金逐渐的增大,一方面导致了国家的财政拨款的大幅度增长,同时,高校为了校区的建设,贷款资金也逐渐加大,这样使高校的债务压力非常巨大。因此,高校为了能在这些大量的资金流量面前做好资金安全的管理工作,应把防范资金风险和保障资金使用安全纳入到高校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例如,某高校分管财务的一位副校长挪用了大量资金进行炒股,以致这所学校损失了3750万元以上的资金;还有某高校拖着30亿元巨大的经济债务,以至于严重阻碍着自身的正常发展,这些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在对高校资金进行管理时,必须采取一定的管控措施来加强高校资金的安全运行,这样就能把有限的资金变成最大的效益。
一、当前高校资金管理的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成普及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比例越来越高。为了迎合生源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办学规模迅速增大,资金的需求迅速飞涨,高校财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大多采取“统一领导,二级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校级财务部门具有较完备的财务制度,与二级单位有较好的财务关系,职责明确,宏观调控能力较强;二级单位有较灵活的财务支配权,能够充分的调动工作积极性,做到开源节流。但是,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对整体财务状况的控制,往往造成校本部资金捉襟见肘,而二级单位挥金如土,大大影响了高校资金的调配和使用。
随着前些年高校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高校或多或少背负上了银行的贷款,巨额的还贷压力使得各高校财务部门束手无策。导致这种被动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当学校发展需要资金时,银行贷款成为了唯一资金来源,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以前高校的资金充足,财务预算没有压力,大多流于形式,但是当前高校资金使用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境地,以往预算的弊端显露无疑。
二、高校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
1.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存在不足。高校财务管理模式中“二级管理”过于强调了二级单位的独立性,赋予了二级单位完整的财权。这样就导致校本部丧失了资金筹集的主动权,一方面要向二级核算单位拨付生均资金,另一方面二级单位的其他收入又上缴不到校本部一级。
2.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财务制度问题往往表现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基础设施、教学实验设备等硬件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参与的经济管理活动越来越多,而这些投入需要的大量资金,高校大多依赖银行贷款,贷款是需要偿还利息的,这时高校承受了史无前例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3.高校财务管理预算不完善。高校的预算编制管理办法已经沿用了几十年,其内容的设置很多与当前高校资金需求格格不入,各项经费指标远远落后于高校发展。就收入而言,预算的编制不够健全,很多收入类型未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财务对于各级单位的预算外收入信息掌握不充分,也造成了预算不准确。而在支出预算编制中,缺乏科学计算方法,往往在上年的基数基础上按比例增加,导致实际支出无法控制,要不预算不足,要不就是造成浪费。
4.对投资以及融资项目的论证缺乏科学性。大部分的高校在进行投资以及融资论证前,往往缺少全方面的科学论证,只靠某些学校领导的感觉定决策。这样会使得高校的投资项目随意增加分项和资金,导致高校的负债逐渐加大,后果可能会使学校的债务不能按时偿还,或者是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5.资金管理缺乏透明度。由于部分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使得高校在资金管理问题上存在较大的隐患。例如,一些学校的领导为了腐败不公开学校资金的使用情况。还有某些高校会出现小金库违法使用现象,这样会导致高校的资金处于财务监管之外,而且这些资金一般数额都比较大,以至于影响到学校正常的资金管理秩序,所以必须得引起高度重视。为了能够使高校的资金安全制度更健全,监督体制能够做到位,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自身特点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另外,部分高校的财务监督制度过于形式化,缺少评价和监督的依据,这样很难保证学校资金监督的公平性。也不能对高校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监控作用。
三、高校资金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缺少合理的资金安全内控制度。当前部分高校还没有从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方面建立相应的合理制度。不合理的资金制度会使高校投资建设的随意性加大。另外,学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还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这样会使学校的资金安全缺乏有效的保障,更谈不上提高学校的资金利用率了。
2.缺少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对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把资金安全的管控作为重要的工作去落实。当学校的资金安全管理出现问题时,才想办法进行补救,这样往往会造成学校巨大的经济损失。
3.缺少对资金安全管理的监督。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资金安全监督制度,特别是资金事前管理监督制度和事中管理监督制度,这样就无法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也不能及时的发现资金安全管理的问题,同时也不能对违规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因此,不断完善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监督制度,可以大大降低学校的资金安全风险。
四、完善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措施
高校发生的各类业务大多都会涉及到资金的使用,为了更好的做到高校资金安全地使用,各高校应该加强资金的安全管理工作,采取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等各种措施实现资金安全管理的目的。
(一)提高对高校资金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资金安全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财务业务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还可以起到保障资金安全的作用。对于当前部分高校债务压力大和现金流存在问题的现实情况下,学校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是最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高校有关领导和个人都要提高对资金安全管理的认识,并且要严格执行有关资金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思想方面要时刻提高警惕,随时做好资金安全风险出现的应对准备,以此降低资金安全所产生的经济损失。
(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对于完善高校资金安全制度的建设来说,首先高校的各种财务制度一定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为准则,坚决遵守国家法规对于资金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规定。在满足这些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在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符合自身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定好后还要认真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所有各部门和领导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只有通过这种合理的制度才能保障资金的安全运转,这样才能发挥出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在高校遇到重大投资项目的时候,应该由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和各级领导集体开会表决决定,同时实施责任倒查追究制度。这种严格的学校内部控制管理,可以降低那些不合理的资金使用问题,还能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以保障学校资金的安全使用。这些内控管理的主要手段为:现金保管制度和收支管理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授权审批等制度。
(三)强化内部监督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作用,防止资金安全风险的出现,高校应建立一套适合本校自身特点的内部监督制度。同时还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让这些部门更好地监督学校资金的合理使用情况,以保障学校各种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另外,还要对学校资金管理的事前和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此提高资金安全的监督效果。
五、加强高校资金管理的对策
1.调整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在“统一领导,二级管理”模式基础上,增加“集中核算”。在强调二级单位独立性的同时,在校本部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将二级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统一管理,既起到了规范二级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又在学校资金统筹管理上提供了广泛的调整。通过“集中核算”的宏观调控,高校能够掌握整个学校的资金动态,统筹管理资金的使用和调配。
2.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岗位责任制,建立项目问责制。响应高校财务制度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关注学校资金的实时动向,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效益。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真实表现学校资产实际情况,优化资产管理办法。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安全成本管理;精益化
1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大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同样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危机。为了达到企业的最优资源配置,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精益化的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思考重点。目前,我国的精益化安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各企业的实践以及解决。
2精益化安全成本管理的概述
所谓安全成本,就是指在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成本投入。其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研究。一方面,是保障性安全成本,其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形式:企业生产设备以及装置的成本安全,如化工企业的防腐蚀设备,安全防护装备,如灭火器等,安全维护成本,安全防护个体成本,安全管理费用,安全研究费用,资源保护费用等,其是在企业生产运营期间安全管理活动方面投入的全部资金成本内容。另一方面,损失性成本,其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损坏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恢复成本费用等成本内容。安全管理是企业必要的成本类型之一,要想投入的成本确实能够起到安全管理的效果,就必须对成本进行精益化的管理与控制。在广大企业的积极实践以及探索下,我国的精益化成本管理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控制效果。从实践的角度来说,企业体现安全成本管理的精益化内涵,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首先,企业整体正确地认识到安全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目的对成本进行管理,并通过一定控制手段,实现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其次,企业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构建“直营”管理框架,并以此对企业各部门,生产各环节事前所需的安全成本投入进行预算,事后对安全成本管理的效果进行考核,尽量保证成本分配的合理性、科学性,避免成本的浪费,实现对企业安全资源的最优配置,切实提高安全资金的利用效率。此外,安全成本的管理必须遵守法律的规范以及标准。现阶段,不乏有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安全管理成本进行克扣,如使用不合格的安全管理设备。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甚至还会出现生产安全、设备故障等事故,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3企业实现精益化安全成本管理的措施
3.1完善管理制度
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对某一管理活动的控制,首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控制的目标、控制的客观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的相关制度。在精益化安全成本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将精益化的观念与安全成本管理有机的进行融合,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2]。制度的内容应该包括:对各部门,各环节的安全成本进行评估,合理分配成本资源;对安全管理的全部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实现成本的切实应用;对成本使用结果的分析以及研究,推进精益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同时,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不能够作为始终的规范存在,其需要根据实际环境以及条件的变化而做出调整。
3.2加强财务管理
要想使安全成本落到实处,必须要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实时性。首先,要做好核算工作。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对企业各方面财务流动情况的审核。其次,应该落实财务部门的安全成本管理责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进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财务部门内部,通过财务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安全成本应用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市场环境中,技术、设备、工艺都在以极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只有人才才能够始终在企业中发挥作用,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一味地培养老员工肯定是不行的。因此,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切实手段,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应该建立贴合企业实际的人才引进制度。比如,企业可以通过福利制度、晋升制度等薪资待遇建设,吸引有新鲜理念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其次,应该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一方面,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手段的培训,使其能够满足企业对安全成本精益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应该对企业自上而下进行宣传教育,使全体员工树立起正确的管理意识,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让安全成本精益化管理落到实处。
3.4健全监督机制
企业一项管理制度的推进以及实施,离不开相应机制对其有效的监督。监督对于企业安全成本管理精益化的好处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对管理的过程进行监控,促进管理工作的切实落实;二是能够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此,监督机制的建立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岗位,对各部门,生产各环节的安全成本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避免挪用成本资金、管理消极、流于形式等情况的发生。其次,应该建立健全员工的考评制度,并将其与薪资福利制度相挂钩,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使企业的各部门员工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推进精益化安全成本管理的切实落地以及实施。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对企业安全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利用,精益化的管理形势已经成为安全成本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精益化的安全成本管理,一方面能够促进企业管理结构的完善,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成本的最优配置。对此,企业应该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将精益化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电算化;财务内控制度;财务系统安全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68
1前言我国的财务电算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从而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如今,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人们对财务电算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了保证财务电算安全有效的进行,就需要处理好财务内控,结合财务电算化和财务内控制度,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率目标。
2财务电算化下财务内控的特点
虽然财务电算化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传统的原则仍然对财务内控起到一定作用。在财务电算化下,财务内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21控制对象和控制形式
财务内控的控制对象从以往的一对一控制,转换成为控制每笔经济业务有相应权限的人。财务内控的控制形式从人工控制转换成人机控制,即工作人员与计算机共同控制。
22存储介质
存储介质的转变最明显,从以往的纸质账本,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介质转化成了计算机系统里单一的虚拟内存和硬盘。
23交易授权
交易授权也发生了一定改变,主要是从原来的专业人员的层层审核转变为业务人员需要凭借授权证书或者个人口令才能够得到相应的交易权限。
24内部控制范围
财务内控的控制范围主要在信息安全和程序修改两方面的范围发生了改变,控制重点也有了一定转移,从以往的证证相符、证实相符等转变成了原始数据输入、人机交换控制等。
3财务电算化下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
31财务电算化无法代替财务内控
财务内控的独特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财务电算化的实现不仅为财务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还有效提高了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第二,财务内控的工作管理流程监控系统都是由专业人员设计的,规则是系统设置,不是人为规定。这就说明财务内控无法准确找出规则中的漏洞,财务电算化依然存在财务风险。因此,财务内控的独特地位是财务电算无法替代的。
32物理痕迹带来财务风险
财务电算化将财务报表都转换成电子版报表,导致不能像以往一样检查物理痕迹,给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风险,同时,也不利于管理。因此,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对改善财务电算化的物理痕迹情况具有重大意义。
33财务工作量
由于以往的财务工作都是人为管理,而财务电算化通过借助计算机系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但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财务工作量的减少导致会计从业人员也大量减少,加大了人员操作量,增加了操作失误的发生率。
4财务内控制度和财务电算化的关系
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电算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财务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财务电算化的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其次,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在会计人员中起到相互监督,互相牵制的作用;最后,财务内控制度可以填补财务电算化过程中的漏洞和不足,规范财务电算化的管理,促进各行业在财务管理的发展。
5在财务电算化基础上完善财务内控的建议
51完善财务内控制度
受到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财务内控制度已经相对完善。面对如今的新形势,财务内控制度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善,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电算化。首先,需要对原有的财务内控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出不适应现在运用的地方,再结合当前形势和典型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只有保证财务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才能更好地促进财务电算化的发展。
52做好财务系统安全管理
不管是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还是如今的系统管理模式,都存在一定的财务管理风险。尤其是如今计算机水平还在不断提高,电脑数据的保密性逐渐下降。一旦有人非法登录管理系统,财务数据就会被篡改或者偷窃,导致财务管理出现混乱,或者财务数据不真实的结果。据统计,黑客潜入商业财务系统的案例在不断上升,因此,做好财务系统安全管理是当务之急。不仅要做好人员管理,还要不断更新管理软件,及时淘汰功能较差的软件。同时还要定期查杀病毒,将重要数据备份储存。
53提高内部监督检查力度
虽然财务电算化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系统进行财务管理,但是人为操作仍然会影响管理效率。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提高内部监督和检查的力度,实行互相监督,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此外,对于管理软件运用不熟练的人员,可以专门组织培训课程,针对问题进行指导,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54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务管理的主导力量仍然是管理人员,很多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都不够专业,经常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出现差错。因此,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和系统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有效改善财务电算化过程中的问题。具体做法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新员工采取入职培训计划,对职业素质要求进行详细阐述;第二,在管理过程中,定期检查工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必须进行相应的惩罚,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第三,对于重要的管理岗位采取轮班值岗政策,既可以帮助员工熟悉不同的工作岗位内容,也可以实现同岗位相互监督的效果。
6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的关系密切,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文章通过阐述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和不足之处,总结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只有在财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改革,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财务电算化在各大行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孝钢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关系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3):93-94
[2]刘敬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关系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6):231-231,233
[3]胡晔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关系剖析[J].财经界,2013,2(36):142-143
[4]刘浩医院财务电算化与财务内控制度关系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11(24):306
篇4
【关键词】 煤矿安全生产 管理 思考 应用方式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全面化、系统化的管理渠道,要通过全面化的管理运用,从多方面寻求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方式,围绕制度建设、设备管理、技术运用等进行综合考虑,尤其是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体需要,探求多种安全管理的整体需要,强化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1 简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1.1 盈利手段的有效运用
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需要,需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管理环节,尤其是在将煤矿生产与企业运行效益相结合,就离不开安全管理的措施运用,通过整体技术以及安全制度的约束管理,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整体效能,减少相应的损失,都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尤其是可以避免煤矿企业在增加设备损耗、安全管理不到位等一些问题,是构建企业盈利模式的一种客观需要。
1.2 提升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在煤矿企业实行现代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在建立了严格制度体系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规范生产维护与管理的应用,采取相应的定人、定点、定量、定标准等相结合的综合服务体系,形成员工自主维护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方式,并通过现代话信息技术的融入,实现整体调控的实施措施,在细化管理、深入服务等方面形成全面的管理机制,因此,强化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机制的一种有效方式,更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客观实在的要求。
2 分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
在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中,有时会受到机械设备故障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机电故障的发生,譬如,断裂、开裂、点蚀、烧蚀、变形、拉伤、龟裂、压痕等,也有可能受到在煤矿井下一些技术要求等的影响,就会造成压力过大、行程失调、间隙过大等一些设备问题,对于设备性能参数的下降、震动异常、电压电流的影响等等,都可能由于机电设备的运行不畅带来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要形成常规化的设备维修与检测系统,围绕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系统化的安全管理,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2.2 安全机制不健全
在安全机制的整体管理上,尤其是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的整体推进,给安全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严密的机制管理,就会造成安全隐患的存在,特别在一些高风险、安全系数高的井下操作程,既要加强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管理,也要加强整体技术的全面进步,但是,当前在一些煤矿企业中,没有形成全面、规范化的机制管理,在技术探索、制度管理、财务管理、安全规范化建设等多方面缺乏整体的运用,从而不利于生产安全的整体运行。
3 探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式
3.1 整体安全机制的全面构成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离不开制度的全面形成,因此,要全面围绕煤矿生产安全的每一个环节,构建细致的、科学化的、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完善体制是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制。以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为着力点,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便于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明确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式持续好转,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提高认识、加强技术和完善体制出发,不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才能夯实煤矿安全基础、筑牢煤矿安全屏障,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 采场围岩控制技术的全面应用
在新形势下煤矿开采中,由于受到高压注水、深孔预裂爆理坚硬顶板技术和化学加固技术等技术的局限性,尤其是存在工艺工序的复杂、成本投入过高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积极探索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新策略,并应用到开采技术之中,通过使用采场围岩控制技术的应用。深入与科学的对各种煤层地质及开采条件进行科学的研究,在对急倾斜、大采高、大采深采场矿山压力显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有较为精确的判断结果。同时,对于围岩破坏与平衡机理也可以起到正确的分析效果。因此,应该对采场围岩制约技术进行不断完善与改善,达到煤矿开采活动的目标优化。
3.3 分散性漏电的故障处理与保护
要想提高开采技术,既要综合考虑方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要围绕采煤安全,在煤矿井下的电源保护上下功夫。分散性漏电是只由几条线路以及设备的绝缘水平降低或者整个煤矿井下网络绝缘水平破坏造成的漏电现象。在故障发生之后,及时根据设备、电缆的使用情况,下井时间的长短等来估量漏电的整体范围,仔细检查,找出漏电点,在瓦斯员的极力配合下,尤其是对瓦斯聚集的地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排查,在故障发生后,将各分路开关分别单独合闸,检查是否发生跳闸现象,从而判断出分散性漏电,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以保护。
4 结语
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尤其要结合煤矿井下的各项管理措施,包括漏电保护、过流保护、接地保护等各方面的系统功能,在优化参数设计与管理,围绕煤矿企业的自然基础条件,从多方面构建全面的管理措施,建立严格责任管理与追究制度,将安全生产与效能建设、企业发展以及问责处理相结合,多方宣传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技术,更好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安全性与效能。
参考文献:
[1]付崇禹,高海涛.生产矿井采煤方法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08年01期.
[2]李晓光,张树江,王子君.我国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与对策[J].煤矿安全,2007年08期.
篇5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措施
Abstract: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ork for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influenc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ntent many, including not only quality management, but also includ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st management. Below, the author mainly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brief introduc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analysis.
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mportanc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是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包括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做好市政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事情。
一、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对于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介绍。
1、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可以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发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
2、降低市政工程施工的成本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市政工程施工的成本。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造价控制,有利于市政工程采购质量高、价位优惠的材料,有利于降低市政工程施工的成本。
3、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市政施工的安全。市政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开展得好,可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存在。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能够从规章制度层面约束安全工作,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开展。
二、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下面,笔者就从如何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三方面做出简要介绍。
1、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
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保障。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政工程的形象。一旦市政工程出现了“豆腐渣”工程,那不仅仅是项目的败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府机构的形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市政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要树立质量意识。市政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要意识到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只有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才能够认真做好相关的工作。相反,如果施工管理人员仅仅认为施工是为了市政工程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那样的想法必然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就需要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方面的讲座,同时加强其质量层面的操作,以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意识。
第二,要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体系。完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树立市政工程管理的目标,根据目标情况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只有在统筹目标的情况下进行质量管理,才能够对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把握,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质量水平。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笔者这里提到的监督工作主要是指加强自检和监理单位的检查。市政工程的原材料抽检、半成品检测及技术鉴定是实施市政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的重要手段,因此,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自检,确保原料不出现质量问题。另外,监理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检查,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见证取样,以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质量。
2、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市政工程项目安全工作工作到位可以确保市政工程的安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两方面分析如何加强市政工程安全管理。
第一,树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意识。无论是市政工程施工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施工人员,都要意识到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作为市政单位的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安全宣传工作,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领导要加强对于工作人员安全理念和安全操作的管理和培训,以推动市政工程的安全。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贯彻执行力度。2012年5月份,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8起,死亡30人。这些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安全制度不完善或者是不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安全制度。安全制度的制定是为施工人员的安全着想,一旦不完善或者是不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施工人员是市政工程施工工作开展的最基本的要素,同样,施工人员也是市政工程质保体系的直接要素,其技能水平过硬,经验丰富,知道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就会懂得规避风险。相反,如果是一些经验不足、技能水平不高的工作人员,他们则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采用,就容易导致安全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选择一批业务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施工人员。另外,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做到自控落实、监管到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工程质量和安全得到保证的关键。
3、加强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成本管理主要是指针对市场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的管理。下面,笔者就如何加强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进行阐述。
第一,进一步树立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意识。很多市政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以为,市政工程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主要是财务部分和相关部门经理的事情,与他们无关。这样的想法极为不正确,成本的管理控制工作与施工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原料的使用都是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记录的。
第二,完善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制度。笔者这里提到的制度主要包括了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度、项目成本核算制度、项目材料采购制度、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项目现场管理制度、项目分配与奖励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市政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合作来做好市政的造价管理工作。
第三,优化施工方案。从理论上来说,优化施工方案是做好施工管理控制工作的关键。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市政工程施工施工方案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政工程施工整体的费用成本。一般来说,市政工程项目选择的施工方案不同,那么,该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等就会不同。另外,市政工程项目的工期就会不同。
因此,根据市政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来优化施工方案是做好成本控制的重要措施。制定施工方案一般都是要以合同工期和上级要求为依据,联系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成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综合考虑。
三、总结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是市政施工过程中一项极为复杂的事情。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如何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上文中,笔者主要是从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加强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加强市政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加强市政工程的管理。就笔者的工作经验来看,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三方面的管理必不可少,缺了任何一个管理,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只有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市政工程的整体水平才会提升,各项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婉莲;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反思与探讨[J];广东科技;2011年12期
[2]卢孝忠;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5期
篇6
关键词:资金安全隐患 风险防范措施 掌握原则
资金主要是指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存款和有价证券等货币资金,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血脉,资金是否安全是经营管理的底线。
近年来,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 更是各级财务部门常抓不懈的重点。不仅关系到单位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单位建设整体大局。面对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屡屡出现的资金风险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确保资金安全。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始,明确工作流程、审批权限、岗位责任、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等内容。通过采取相应的责任制度来实施管理措施,让整个资金管理制度能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
一、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常见的资金安全隐患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1、岗位职责不规范。责权不清造成原本的岗位牵制制度失去作用。导致了会计人员彼此之间监督、制约工作不到位,对于内部的资金库存没有严格管理,导致了诸多经济犯罪问题的发生。
2、出纳制度问题。资金没有及时审核确认,影响了资金的正常使用。一是因为编制不恰当,少数部门没有安排专职会计工作者,而是一人多用,同时监管多项工作;二是个别部门对会计出纳没有落实分管制度,造成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低下,这就给资金管理埋下隐患。
3、票据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票据的收发、领用、注销手续,擅自印制、购买、使用非法票据。给资金带来极大的风险。
4、印鉴保管问题。会计人员没有针对支付印鉴实施分人分印管理,全套支付印鉴都由一个人保管,对印鉴存放未给予安全方面的关注,这就使得印鉴在上使用时常出现错乱问题,导致很多账务难以分明对清。
(二)资金运行机制不规范
近年来,一些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发生了许多经济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资金运行机制不规范,财务监督职能弱化。
1、资金的收支无规范性的操作规程。有些单位在资金管理上比较混乱,主要在资金的收付程序上比较松懈,不事前备案,也不事中跟踪,事后无信息反馈,资金在周转过程中存在很大风险性。
2、资金的审批流程没有遵守职责权限,随意超越自己的管辖范围。简化管辖权限,资金不分额度大小,笔数多少,都由一人包办的做法,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3、弱化监督职能,有的监督部门形同虚设。未能履行自己部门的切实责任。比如有的小单位,出纳会计的工作未分设开,造成资金事项一人包办,严重违反了财务管理中内部牵制制度,资金从源头上就未把好关。给资金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地不稳定性。
二、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事前保障机制,从源头上把好资金运行关
针对现金的使用,建立健全现金管理制度;针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多头开户、资金分散等问题,建立健全了资金集中管理制度;针对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乱支、乱列等不规范行为,建立健全了日常监督检查制度;针对资金管理中信息掌握不及时、工作预见性不强等问题,建立健全了资金预算制度;针对个别单位资金管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建立健全了考核奖罚制度。
(二)规范事中支付程序,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首先通过对企业全年资金支出额度和支出笔数的综合分析,根据资金额度不同、管理权限不同、责任大小不同,实行逐级联签,逐级负责的管理责任制度;其次是联签审批责任到人原则。在明确资金联签额度的基础上,对于每一级联签机构都规定明确的联签责任人,并将责任人名单报本单位监督部门审定、备案,发生大额度的资金支出时便于对照检查。最后建立资金动态报告制度。通过资金的日报、周报及动态报告制度,使资金管理的重要信息全部纳入企业第一管理者的视野范围,发现的问题能够得到迅速解决,建立了信息传递的快速反应机制。
(三)加强事后信息反馈,防范资金风险的产生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事后信息反馈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制度建设、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基础工作作为重要事务来抓。配备高素质的专职会计事后核查人员。通过对银行、现金以及涉及资金票据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的再确认,及时发现隐患,减少差错,有效避免风险,为资金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为确保单位资金安全,必须强化财务监督职能作用
首先强化内部监督。各级资金管理部门和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必须遵守内部牵制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例如出纳、会计岗位必须分设,切实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坚持网络银行双密钥、双授权管理制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等制度,对不明款项和差额要及时查明原因,弄清来龙去脉,切实做到账账、账表、账实相符。
其次强化外部监督,采取多种检查形式相结合的方式。要定期进行资金专项检查。采取实地检查或业务会审等形式。比如实地盘点库存现金,抽查一段时间内的银行资金使用情况,使资金和人员始终处于监控之中。还要加强审计监督。审计部门要把资金管理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安排,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步骤、有重点地对不同类型单位的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资金安全风险进行客观评价,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通报,对单位领导的管理绩效实行一票否决
最后强化群众监督,建立全员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办公网等现代化信息传播平台,广泛宣传资金管理法规、制度, 普及财经管理知识。与纪委等部门联合起来,创建资金管理情况信息反馈窗口。提高职工参与资金管理监督的积极性,鼓励对单位资金管理使用行为进行监督,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增强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单位资金安全。
(五)注重人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是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安全性的人力保证。一是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使其能够抵制各种诱惑,防止因道德缺失给自资金管理带来风险。要加强业务能力培养。为财务监督人员提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锻炼平台,经常进行业务交流,使财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以适应不同财务监督项目的要求,达到高水平的监督效果。二是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要牢记自己的双重身份,通过岗位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等方法,增强财务人员的营造“风险就是损失,损失就是失职,失职就要惩罚”的氛围,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而保障资金的安全。
三、资金安全管理应掌握的原则
(一)多人负责原则。每项与资金安全有关的活动都必须有两人或多人参与,对重大资金活动,必须有一个权责明晰的决策群体负责。比如大额资金联签制度、安全级别高的资金动用需要召开专项会议后决定等。
(二)任期有限原则。一般地讲,任何人最好不要长期担任与资金安全有关的职务,以免误认为这个职务是专有的或永久性的。所以除了会计人员轮岗制度,还应制定相关决策层人员的轮换制度。
(三)预警机制原则。对于各种造成资金流失的行为都必须要制订应急措施处理, 设立一系列预警指标和判别标准来测量风险值,从多个方面制订在紧急情况下,如何尽快恢复的应急措施,使损失减至最小。
(四)人员变动授权原则。对工作调动和离职人员要及时调整相应的授权。
总之,资金活动的过程由人来操作,资金风险也受人制约。制定资金安全策略、建立资金安全管理机制,只是实施资金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只有当各单位都能严格执行资金安全的各项规定,认真维护资金安全,才能保证资金的整体安全。
参考文献:
[1]袁琪,李萌.军队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军事经济研究,2008;12
篇7
关键词:信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20世纪90年代,高新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使全球实现了信息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怎样将信息技术使用好、管理好,让信息技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主要是借助信息系统的安全设备实现的,比如认证系统、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系统、VPN和防火墙等。现实生活中信息安全借助技术保障是无法取得最佳效果的,要想使信息安全得到高效的保障,就要从法制、管理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着手。如今铁路已经逐渐的实现了信息化和现代化,这就使得信息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1铁路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1.1缺少完善的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体系
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最基本机制就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机制,只有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落实好,才能确保信息化朝着更加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如今,铁路信息系统没有创建明确的管理目标、没有突出的工作重点、信息安全监管缺少必要的根据,信息监管体系还在初步建设中。铁路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在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探究铁路信息体系安全等级保障的准则,从而得出完善的铁路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
1.2缺少健全的信息安全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由于管理手段不到位、执行力比较差,导致铁路信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以铁路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就是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和管理。铁路行业体系的安全生产理念和运营形式比较陈旧,使其无法与信息化建设相协调,依靠手工式作业和人员意识来对铁路信息进行管理,这就急需建立健全高效、安全的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2创建完善的铁路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铁路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规模比较庞大,内容非常多,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泛。各个业务单位和部门需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创建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铁路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在建设的时候,可以按照以下标准执行:(1)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范围进行确定,对整个系统、单位和部门都要进行全部覆盖,从而实现对重点部位的监管。要将人员、财务管理与配置工作做好,认真分析目前信息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活动。(2)对信息安全管理的现实情况和风险进行预测,以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标准为基础,对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进行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的评价和调研,对发生安全事故导致的严重后果、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进行认真分析。(3)将信息安全管理的框架建设好,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系统进行完整的规划和设计。以技术条件、信息资产现实情况、组织特点和业务性质为基础,创建详细的信息资产清单。在确定安全解决策略和安全系统的时候,一定要以安全控制技术、需求分析和风险分析为依据。(4)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要以ISO/IEC27001:2005标准为基础,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文件编写的时候,一定要将文档资料进行全面的包含,比如适用性声明、实施与控制、风险评估、适用范围以及安全方针等。(5)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改进,以系统文件的控制标准为依据开展审批、和组织实施等活动。在系统运行的时候,一定要将系统的性能进行较好的发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解决,系统完善时要以PDCA模型为基础。(5)在审核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时候,要以审核证据为基础,从而实现对信息安全系统有效性的判断,审核有两种形式,即外部审核和内部审核,具有完整的认证资质的独立机构,才能进行外部审核。
3结束语
铁路信息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铁路要想实现现代化,就要先实现信息化,铁路的快速发展与铁路现代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想使信息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将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铁路系统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是受内部因素所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个可靠性的问题,需要从安全性技术和管理上下功夫,创建完善的铁路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系统,使信息系统的运行更加的安全、规范。
作者:张蕾 单位:北京铁路局石家庄电务段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军队;安全审计;基本模式
军队安全审计就是指由军队审计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首长指示精神,对部队建设发展过程中涉及安全问题的一切活动或行为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作出相应评价的活动。建立安全审计模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既没有现成的理论指导,也缺乏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为开辟军队安全审计道路提供参考经验,我们从研究探索的角度,试图构建一个以风险预防为导向,以战训需求为牵引,以提升战斗力和保障力为目标,以最终结果为评审依据,以“三访六查一评”为方法,以行政问责为推手的风险导向型安全审计模式。
一、以风险预防为导向
部队工作千头万绪,安全管理是绝不能无序无规的,预防事故更应放在首位予以高度重视。军队审计部门有职责通过安全审计工作,促进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对各种事故的预防管理,通过安全审计这个监督杠杆,促使各部门各单位按照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等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建立健全分级分工责任制、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和安全问题举报、事故隐患排查、事故应急预案等制度,狠抓安全管理岗位制、安全奖罚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把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使安全工作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人监督”。
二、以战训需求为牵引
以作战训练需求为牵引组织开展安全审计,就是要对部队作战训练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苗头、影响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寻求有效解决安全问题的对策措施,确保部队作战训练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最佳成效。以作战训练需求为牵引,还要善于用战时要求“倒推”平时建设,用战时牵引平时,决不能满足于平时看着好看、管着好管、用着好用,结果方便了平时,贻误了战时。军队审计部门必须抓住部队作战训练这项核心工作,从各个方面做好安全审计工作,确保部队作战训练真正达到应有的目的要求。
三、以提升“两力”(战斗力和保障力)为目标
战斗力和保障力要素中任何一方面的素质与状态发生变化,都会对战斗力和保障力的生成模式与能量聚集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变革性的影响。而战斗力和保障力要素的素质与状态的提升,无不与安全因素息息相关。如果安全管理跟不上,就会导致人和武器(保障装备)要素的损毁、报废和效能下降,重大事故可能会直接导致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大幅衰减,影响作战训练任务的完成。就这个意义说,安全就是战斗力,安全就是保障力,安全管理水平高,战斗力和保障力水平就高,安全是提升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的基础。军队开展安全审计,虽然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新事物,但作为审计部门开展这项活动并不是为了图有创新之名,而是脚踏实地的为了追求提高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这一根本目标。
四、以最终结果为依据
安全审计虽然作为一种专项审计,但涉及的内容却是全面的综合的,这种审计必须以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作为评审的客观依据,即突出结果、以果寻因、因果对应,从而确定一个单位或部门安全工作的成效和实绩。这种审计不是一开始就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过程,而是直接检查安全管理的结果,并且将此作为安全审计的核心。但是对于个别重要的领域,则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系统(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检查和测试。审计人员根据对实现关键结果的重要性来选择一些控制环节进行审计,如果确定了主要的缺陷,审计人员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确定问题的原因和对预期结果的影响或潜在影响。
采用以最终结果为审评依据的审计模式,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式比较容易操作,因为它只要取得被审计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结果,同被审计单位应该遵守的既定的规范(目标、规则或其它审计标准)进行比较,并针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确定责任就可以了,相对比较简单,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比较类似,只不过财务审计依据的是财务法规制度,评价对象是经费的收支,而安全审计依据的是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和标准等,评价对象是涉及安全管理的各种人和事。
五、以“三访六查一评”为方法
安全审计模式的构建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方法上,这是确立安全审计模式的核心所在。根据安全管理的性质特点,考虑部队安全工作实际,我们认为应以“三访六查一评”作为安全审计的基本方法。
三访:走访领导成员,走访机关职能部门,走访基层广大官兵。
安全工作涉及面广,隐含的利益关系有时十分复杂,仅仅通过个别领导或个别人的了解是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的,必须通过走访不同人员进行全方位调查,才能获得安全审计的真实信息。通过走访领导成员,可以获得安全管理决策层次的有关情况;走访机关职能部门,可以获得安全管理有关业务与技术方面的情况;走访基层广大(下转第65页)(上接第63页)官兵,可以倾听到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一线官兵的心声,把握住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走向。
六查:查人的主观行为,查安全管理的客观条件,查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查已经发生的事故状况与概率,查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不良倾向苗头,查既成事故的物质性损失与间接性价值损失。
安全及安全管理工作,既有主观因素影响,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左右;既有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规章制度等软件管理方面的因素;既有表现于各种不同事故的征候,又有隐含于事物发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既有直接物质性损失,也有不同货币价值的考量,如此等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决定和影响安全及安全管理的运行与结果。因此,以风险预防为导向的安全审计模式,必须注重于对上述各种情况的调查了解,细细查明引发安全问题的不同诱因、不同隐患、不同行为、不同结果等等情况,为判断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安全形势和安全管理成效提供准确真实的依据。
一评:综合评判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的安全形势与安全管理绩效。
在全国上下、全军上下大抓安全管理的形势下,判断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政绩如何,关键一点就是看安全管理绩效。军队开展安全审计所得出的结论,可以说是对一个单位或部门政绩认定的权威依据。鉴于此,在安全审计结论的认定上,审计部门必须认真对待,综合评判,谨防以点代面,一好遮百丑,或者是以坏代好等。对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问题也要讲透。对出现的安全问题,既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不能主观臆断,妄自猜测。要熟练地掌握政策法规的尺度.准确地确定问题的性质。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可靠可信,有参考和证明作用。
六、以行政问责为推手
引入行政问责制是构建安全审计模式的重要内容。安全审计工作搞得再好,审出来的问题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则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因此,通过引入行政问责制,可以较好地解决安全管理工作问责不力、执行无力的问题。
篇9
1 医院现代化档案管理重要作用分析
1.1 现代化档案管理是医院内部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无论是档案的内容还是档案工作的开展方式等都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档案工作内容中,既有各种各样的病历文件,也有医院日常管理的行政、会议文件以及财务报表等等,这些对医院的经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强医院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将这些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安全保存,对于医院管理现代化进程推进也具有重要意义。
1.2 现代化档案管理是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
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档案资料的有效开发利用,特别是由于病历档案中详细记录了临床治疗资料,对医院医疗服务过程中病历档案信息的有效开发利用,无论是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服务,还是进行医疗科学研究等,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3 现代化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方向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等,对于减轻档案管理工作任务,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势必需要转变传统的人工档案管理模式,因此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技术水平,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走向,对于推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2.1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有待优化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特别是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医院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方面还没有建立规范的档案工作制度,档案工作部门对于各类医疗业务科室的调度力度不足,造成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2.2 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标准化程度不高
由于医院内部普遍存在着重医疗业务、轻档案管理的问题,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非常薄弱,档案管理工作业务流程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档案管理工作还缺少基本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档案部门与医院内部的各个医疗业务科室、行政部门、药品部门、耗材部门等之间还没有直接的联系,大量分散的档案资料得不到及时的归集整理,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2.3 档案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早已经不是传统简单的档案归集整理保存,档案资料的编研利用以及信息化管理等,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医院在内部职工的培养上,更加侧重于临床科室人员的再教育、再培训,而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少专业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造成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提升不高,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 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实施推进措施
新时期的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特征非常鲜明,在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上,主要是按照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理念要求,加強医院档案管理领导力量和制度建设,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组织基础。在工作方式上,主要是应该坚持推进医院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流程,重点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工作方向上,应该朝着进一步提高医院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上努力,不断提升医院档案资料的利用水平,真正发挥好档案资料服务医院管理以及医疗、科研的内在价值。具体来说,应该坚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3.1 突出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良好基础保障
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依靠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来实现,在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重点。目前,较为成熟的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注重完善医院电子病历的管理,利用电子病历在数据统计、检索、分析、存储以及共享方面的优势,及时将有关的病历信息数据录入医院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中,通过电子病历的设计使用,可以准确全面地将有关的病历数据保存,实现病历资料保存管理的高效便捷。②加强对医院内部临床信息资料的管理,将医院内部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科室管理系统进行直接的联接,将诊疗、病房、医技等方面有关的临床信息记录,及时与档案管理部门进行资料的共享,对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全面的归档保存,提高档案资料归集整理的及时性。③应该注重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医院行政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管理部门的对接,特别是加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将医院经营活动有关财务报表数据以及医院的经营活动管理资料等,及时进行归集整理,交由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归档保存,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3.2 突出重点环节,对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各项工作进行规范提升
推进医院现代化档案管理,①医院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特别是为了便于对医院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应该完善医院档案库的建设,对医院内部的所有档案资料进行归口管理。②按照档案法以及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完善医院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设计,重点是对医院内部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借阅参考、保密存储等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规范有序进行。③高度重视提高医院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率。档案现代化管理对医院的档案开发利用与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医院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档案资料价值的开发利用,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根据档案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编研工作,更加深度地挖掘档案资料中的价值。④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档案资料检索查阅的有关设定,尽可能提高检索效率,为有档案资料需求的群体提供最全面的档案资料参考服务,实现档案资料价值的共享利用。
3.3 突出安全可靠,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设计
现代化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主要依赖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但对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来说,最关键的是应该提高档案管理保存的安全保障水平。在医院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面,重点针对医院档案的具体应用领域、内外部环境等,完善安全管理技术。特别是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综合运用网络防火墙、安全漏洞扫描、数据加密、资料数据认证及数据签名等多种技术手段,构建多层次的医院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同时,在医院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方面,还应该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医院内部医务人员在档案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进行明确,最大程度地确保档案管理过程中有关信息资料的安全可靠。
3.4 突出专业高效,提高医院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推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重視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①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业务方面的系统培训教育,特别是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加强专业化的培训,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提高工作精细化程度,提升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促进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②应该针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操作等方面,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系统的管理水平,尤其是强化对电子档案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实际运用能力,不断改进提高以奥运电子档案工作水平。
篇10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安全管理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工具扩展度越来越高,扩展面越来越广,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及管理的便捷性,企业依赖系统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和分析来提升效率,信息化技术应用为企业创造了不可替代的价值。企业财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形成企业信息化综合平台,随着信息数据的大量输入、输出、交换、应用,信息处理的便捷使企业信息化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要。任何信息安全方面缺失或弱化都可能造成工作的中止、信息的丢失或泄露,使企业产生影响或经济损失,以信息化平台为重要工作工具的单位,影响更加重大。4G时代的到来,为企业信息走向移动化铺好了平台,也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新一步要求。
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到信息化安全管理问题,该规范第四十一条指出:“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沟通中的作用。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以信息化安全管理应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重要内容,如何优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化安全,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信息化安全管理分析
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包括物理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应用安全管理等,内部控制的实施有助于预防信息化管理下企业信息数据尤其是财务数据丢失的风险,降低借助信息系统舞弊的可能性,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有效运行。企业应通过企业信息化安全工作分析,定期进行信息化安全工作检查,落实信息化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一)物理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1.硬件安全
信息化处理以电脑、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作为硬件设备,电脑等信息终端设备不完善或故障会影响办公;服务设备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的损坏,会直接造成数据的丢失和数据处理的中断;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损坏,会让系统停止。没有安全设备或安全设备不工作会让系统受外界所攻击或盗取重要信息。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应对硬件安全有应急预案,增加必要的备用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一旦损坏,备用设备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使业务不中止或恢复时间短。设备应支持双路电源供电,对于有可能的停电,企业应准备和启用备用电源。
2.信息设备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包含防火、防盗、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环境安全,只有安全的信息设备环境才能保障信息设备正常、高效工作,防范设备灭失或信息损失。对于一个大型或中型企业应专门建设符合上述环境要素的机房,服务器等设备应放在机房,因机器不间断运转造成温度较高,应配备精密空调等制冷设备,确保温湿度得到精确控制,服务器的放置空间要合理,保持空气的流通并符合设备散热需求。机房配置消防报警装置、气体灭火装置,以应对突发火灾事件。机房重地应有门禁管理,确保防盗和人为破坏的发生,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就机房建设及日常管理进行检查。
另外移动办公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使设备不安全性增加,云技术、云方案不断推新应用,使移动办公增加,企业应对于移动办公设备丢失制订预案,对重要移动设备做防盗防丢失部署,以使设备被盗或丢失时由信息管理员实施远程锁定,阻止非法入侵或直接销毁设备中的数据。
3.数据安全
数据的安全分为数据保护、数据保密和数据恢复。存储设备是数据的载体,也是实施信息化企业的生命,数据丢失可以是致命的,一个安全稳定的存储设备对数据保护至关重要。重要数据应以加密存储,存储介质废弃时的完全抹除是数据保密应注意事项,可使用硬件自加密硬盘简化数据保密过程。而存储备份和恢复方案的实施是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在事件发生后数据得以恢复。企业应及时做好数据备份、异地备份,防范火灾、地震等不可预知事项带来的数据灭失。企业应做出数据恢复预案并进行演习以应对可能的数据安全事故。
(二)网络安全与信息传输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网络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传递、快速的信息查询,实现多人多组织的便捷工作,但也带来网络风险。企业首先应做好网络访问控制,最主要的措施是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应检查企业网络设备是否安装了有效的防火墙,防火墙的版本是否能及时最新,是否安排专门人员定期通过收集分析网络行为、安全日志等进行入侵检测,检查访问控制权限审批授予是否得当,是否对不适当的人做访问权限的撤销管理。
终端用户操作不当,如违规安装软件或互联网资讯点击可能使病毒侵入网络,故企业防止内部局域网风险,需规范终端用户操作,对网上下载文件有必要要求及管理。针对承载保密信息的电脑,企业应专机专用并禁止与外网进行连接。对于有特殊安全需求的部门可部署桌面云方案,将数据和操作安全策略放置到服务器上统一管理。企业可通过部署网络防病毒软件并实时更新保证各终端使用相同的安全策略,避免个体不正确的安全习惯,保证定期进行病毒和恶意软件的查杀和清除,保障系统不因病毒侵入而崩溃,是信息化安全内控管理的有效手段。
运营商的线路故障,可能造成整个网络信息沟通中断,虽然几率较少,但对于以信息化工具为重要手段的单位影响会很大;为防止外部网络中断,检查评估是否需要选择两家运营商,保证信息传输的正常。
(三)系统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软件是信息化实现的载体,所有信息都是基于软件进行输入、输出、运算、分析和应用的。
软件安全成为一个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问题,软件漏洞会造成信息丢失、信息泄露。软件病毒会造成系统崩溃、信息错误。提升软件安全性,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企业的软件安全管理应检查是否使用可靠的系统操作平台软件,比如:Windows、Linux;是否安装有效的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比如:卡巴斯基、诺顿等;是否选择安全保障高的信息化应用系统软件,比如:SAP、Oracle、金蝶、用友软件等;信息化软件是否有稳定后期保障服务。完善的软件是信息化数据安全和信息化功能应用的保证。
(四)应用安全内部控制管理
1.系统平台应用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信息化最主要应用是使用系统平成会计信息自动化处理与分析、实现业务流程记录与信息传递。企业应做到信息化平台统筹规划,使财务信息化和业务流程信息化充分结合,提高信息处理效率及信息管控力度,将企业的管理思想有效置入信息化流程使信息化平台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企业信息化系统平台应用工作包括系统上线实施建设和系统日常运维管理,都有内部控制风险点管理。系统上线实施建设为系统平台应用的基础,对企业信息化应用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信息化应用程度深的企业,若实施不成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乃至巨大风险,为内部控制管理重大风险点,应予以高度重视。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优化系统流程,制定编码规则,项目经理应实施有效的进度管理以保证系统上线成功,系统上线后应对项目进行验收,对应用中发现问题予以改善。系统日常运维管理(包括变更管理)是信息化有效稳定运行的保证,企业应制定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做好工作表单记录,通过检查表单记录评估信息化工作开展是否得当。
系统平台应用离不开系统流程与系统授权管理,只有信息化系统操作流程及权限设置合适,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开展,风险得到即时控制。系统流程管理要求系统流程与企业管理流程文件相符;系统流程设置应合理有效,以企业增值及反应速度为原则,在实现内部控制基础上尽量做到流程简化,体现内部控制管理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性。授权管理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关键点,如何做好系统授权?首先,授权人适岗,要求系统授权人或批准人对公司流程掌握,对内部控制管理有清醒的认识,对不相容岗位分离有清楚的把握,保证授权批准人与执行人分离,业务执行人与审核人分离,执行人和记录人分离,物资保管人与记录人分离,执行业务人与物资保管人分离;其次,配备必要的授权审核人员,授权审核人员可以是企业内控管理人员也可以是企业制度制订及管理人员,在系统流程制订时对授权设置进行审核,定期开展授权审计,以发现授权中问题,及时更正;再次,授权管理包括授权工作也包括撤销授权工作,需及时做好离职离岗人员系统权限调整,以保证系统操作人权限适合。
鉴于系统平台将企业信息做了大规模的集中,信息泄露的风险加大,所以对于系统数据、信息引出(下载)的权限管理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关键数据及信息引出,避免信息批量式流出或关键信息被不适合人使用,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或技术成果和管理成果被他人窃取。
2.密码内部控制管理
服务器、电脑、平台系统进入都需要密码管理,企业应要求操作人员有效设置密码,不得将密码告知他人,定期更换密码,企业应检查企业员工外出离岗时有无告知他人密码协助处理流程的行为。随着技术进步,企业可通过技术手段实施密码管理。
3.电子邮件和即时交流工具安全管理
信息传输的便捷性使信息化风险加大,信息传输风险包括重要信息流出后不受控制及内部数据信息通过电子邮件、QQ等即时通讯工具方式泄露,企业应评估重要岗位、重要文档信息流出的风险度,必要时使用信息安全软件管理,进行重要文档加密或对特定区域信息加密管理;通过网络行为管理软件跟踪敏感文件和信息的泄露,使企业信息安全得到控制。对于即时通讯系统如QQ等可能带来的病毒和入侵风险,企业可根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程度确定是否部署内部专用即时通讯系统予以防范。
(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云平台服务推出,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专业的机房、服务器、存储、网络、信息化平台等供企业租用,企业只需付一定的服务费,为企业解决大部分信息化安全问题。使用云平台服务要做好服务商的选择,对于关键信息和数据采用做好方案选择。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