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

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 保本量 责任中心

管理会计起源于西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企业中逐步发展起来,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推广。在国外运用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经营进行预测与考核,已经非常成熟。但在我国,管理会计的起步较晚,大约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管理会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与西方国家不可相提并论。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内容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是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收集的成本、收入、利润和资产、权益等会计信息和其他市场、统计、技术资料的深加工和再利用,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考评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管理会计的内容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组成多种体系,但最常用的分类是把它分成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责任会计三部分。

(1)预测会计。预测会计是为编制项目计划而进行的各种计算和分析,它是为企业预测前景、参与决策服务的。在充分利用财务会计和其他资料的前提下,它对企业计划期的各项收入、成本、利润指标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方案的收入和成本差异,进行短期生产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从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人、财、物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使企业极为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最优运转,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规划控制会计。规划会计是为编制期间计划和对其实施控制而进行的各种计算和分析,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能按预定的目标进行。它把预测和决策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用数量形式编成全面预算,进而结合标准成本制度和变动成本法,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及其信息进行追踪、收集,计算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措施,克服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以确保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3)责任会计。责任会计是在企业内部,按照现代企业分级管理的特点,建立若干个责任中心,并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最后通过编制业绩报告,考评责任中心业绩完成情况,联系经济利益进行奖惩,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从当代企业会计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分支,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职能:

(1)预测前景。预测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必然性或可能性进行的估计和推测。

(2)参与决策。决策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采取的某种对策。

(3)规划未来。规划主要通过编制各种计划和预算来实现,它是一个规定目标和拟定具体方法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4)控制过程。控制是指通过促进、约束、指导和干预经济活动,使企业的计划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

(5)考评业绩。考评是衡量各部门业务成果的会计技术。

二、管理会计目前在企业中的运用状况

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中,运用管理会计进行预测考核的状况差次不齐。大约呈现两种状况:

(一)在中小企业中,管理会计的运用很少

甚至很多公司的负责人根本不知道管理会计为何物。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预测仅是指可以签到多少订单,制定可能实现的销售量,考核也仅是实际销售量的完成情况,毛利率可以达到多少等。这里的预测与考核,更多的是主观判断因素,并没有太多的理论依据。管理会计对于他们来说,是与财务会计相一致的,只是基本的事后核算,两者并没有很大的区别。

(二)大中型企业对预测与考核相对较重视

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外商投资业,管理会计的运用相对较为普遍。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职能,已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管理会计在这些企业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它的运用仍不充分。大多数的时候,管理会计是与企业管理部门或是财务会计部门混在一起的,并没有真正体现出管理会计的价值及作用。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际运用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对经济利益的不断追求,要求企业必须将外部的竞争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推动力,而加强企业竞争,转化推动力,势必要运用到管理会计,使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得不到运用的原因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不到运用的原因,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方面

1、经济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的执行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经济体制环境。但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制度不断变革时期,计划经济体制正逐步从历史舞台退出,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形成,有计划有步骤地与世界接轨,而这种变革给管理会计的应用带来了困难。

2、法制环境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定上的缺失与执行上的主观性,使得许多财务数据失真。而管理会计大部分的数据都来源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数据的失真,导致了管理会计给决策者提供的信息也失真,从而影响了它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3、理论基础的薄弱。对于管理会计,我们国家还没有成型的理论依据,大部分关于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对西方国家一些著作的翻译及介绍,并没有形成自已的一套理论体系。在对这些著作的翻译中,更多地是理论上的探讨与研究,没有加入对于实际可操作性的一种探讨,使其成为一门仅为研究而研究的学科。又由于我们国家与西方国家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把这些国家的理论著述生搬硬套地照搬到中国,很难具有针对性,最后只能是“纸上谈兵”。

目前阶段,在国家官方并没有象财务会计准则那样公布具体的准则的前提下,我们对于管理会计的探讨,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而无法应用于实践。虽然近些年在理论研究上得到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理论研究无法应用于实践,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因而理论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实践也无法因理论而升华,从而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4、官方数据的溃乏。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许多方法需要大量的、官方的、权威的数据的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每年也会有许多相关的数据公布,但这些数据很大一部分在时间上滞后,以此来测算的结果也不具有及时性。另外,很多管理会计需要的数据,我们无法从这些官方的数据中查找到,国家并未有这方面较权威的数据公布与众。例如:肯定当量法中的肯定当量系数的取值,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分析人员凭主观经验判断和确定,缺少一个比较权威的客观标准,这使得分析的结果往往与决策者自身对风险的好恶有密切的关系。很多时候,决策的结果并非是科学验证的结论,而成为了决策者主观判断的产物。

(二)企业内部原因

1、管理层的应用意识不强

(1)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是很模糊的,对于它在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够重视。目前我国许多的中小企业,其经营模式多偏于家族式管理,企业的毛利率往往只有老板自已清楚,企业管理层对此也并不是很关心,因为考核他们的指标仅仅是销售量,所以他们关心的重心只是是否可以完成销售任务。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管理会计对企业可有可无,甚至只是简单的日常核算,并不能起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2)许多集团企业对于预测及考核还是非常重视的,预测及考核体系相对完备,但是在实际运用当中,其预测的方法更多地来自于以往的经验,其预测数据说成是经验判断更为贴切。其管理会计是与财务会计混合在一起的,或是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略作加工,以此进行预测及考评。这种作法,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管理会计,充其量,也只是财务会计的再加工。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的先进性与独特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这种情况的产生完全是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运用不够成熟,没有把管理会计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

2、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近些年,会计人员的素质已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员是为了满足生计或升迁而去参加的成人教育,这些人的目的只是一张毕业证书,并不是真正地想学到知识。所以,虽然会计人员在表面上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层次,但实际上,他们的业务水平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另外,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仍大部分停留在理论上,并未应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在目前情况下,管理会计的人才基本上也只停留在对理论的研究及探讨上。且大多数企业并不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所以许多管理会计的人才为了生计而放弃管理会计,而从事财务会计的工作。诸多原因造成了管理会计人才的断层。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没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供企业使用。从而使得许多企业陷入了有想法无人才实施的尴尬境地。

(三)管理会计自身的原因

1、对企业内控要求较高,获取信息成本较高

管理会计具有相对较高的科学地位,相对地,它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诸多的预测、决策、分析的前提均是要有很高的管理水平及严格的内部控制流程。没有这一前提,管理会计需要的许多数据就无法获取,从而管理会计也就无法在企业加以运用。想要获取这些数据,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而这种成本,不可能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出于对短期内成本效益的考虑,企业领导者往往会放弃管理会计。

2、基础数据资料来源在时间上滞后

管理会计在实践当中,不仅应重视企业内部信息,也应重视市场信息。但是,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当中,很大一部分的基础资料都来自于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与成本分析资料,而财务会计的资料均为事后核算资料,且加工整理之后,在时间上已相对滞后,这使得管理会计的计算基础也就滞后。从而导致管理会计的信息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最后的结果就是,在预测方面,管理会计的优势也就不复存在,与财务会计一样,前瞻性较差。

3、数量经济模型的运用不当

把许多数量模型运用于管理会计当中,是管理会计的一大特点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当中显得较为机械。经济活动是不断变化的,它的变化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单纯地套用数量经济模型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是不附合实际的。我们不仅需要结合经验方法,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机械地照搬公式,照套数据,本身就歪曲了数量经济模型的本身意义。数量经济模型本身是把抽象的经济理论加以具体化,但是这样被生搬硬套地运用到管理会计当中,使管理会计本来具体的问题抽象化了,歪曲了数量经济模型的本来用意,也使得管理会计失去了他自身的价值。

四、对于目前管理会计发展的构想

(一)体制方面,国家应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建立健全经济体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给予支持,管理会计也不例外。

因此,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经济体制环境,为其理论的发展与实际应用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应加快健全金融体制、价格体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

2、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立法严重滞后,许多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个空档,打球,弄虚作假,篡改、编造财务数据,以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使得财务资料严重失真。我们只有在减少或杜绝财务会计虚假信息后,管理会计的执行才具有可能性。所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对于管理会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3、加大官方数据的采集及公布

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管理会计仅限于理论研究及翻译,所以在体制方面并没有象财务会计那样有具体的准则公布,这使得在实际运用当中,缺乏官方的体制支持。尤其在一些数据的采集上,国家官方的数据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很多的数据往往来源于运用者的主观判断,这使得一些数据的预测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些也往往是企业领导者对于管理会计不认同的主要原因。所以,国家应当在体制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一些关乎于国计民生的数据应当及时公布并更新,使其具有可用性。这些数据的支持,会使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可操作性及可信性。

4、建立适合管理会计的准则及独立的组织机构

财务会计近些年的发展是迅速的,原因在于财务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完善,其相应的准则相继出台,这使得财务会计操作性强且具有规范性。管理会计也可借鉴财务会计的经验,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准则,使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从而使得管理会计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们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委员会或管理会计师协会,这个组织由专门的管理会计的人才组成。这个组织可以定期制定或修改相关的具体准则,创办刊物发行,对管理会计的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将管理会计成功运用的案例加以介绍,真正将理论研究渗透到实践当中去。

5、建立健全资格考试制度

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财务会计的职称考试制度,建立一个比较完备,比较权威的管理会计职称考试制度,以此来评定管理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作为企业聘用的依据,提高全社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二)企业内部加强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及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1、加强企业领导者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仅靠学者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能够把研究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对其正确性及可操作性进行检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企业的领导者。如果企业领导者对于管理会计的了解甚少,虽然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可能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久而久之,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会下降,管理水平的下降直接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而这种下降,是需要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参与管理后,与参与管理前进行比较才可得出的。所以,培养企业领导者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成为了将管理会计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2、加大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力度

所有的实践都离不开人的实施。我国近些年,对于财务人员的培养力度很大,对于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已经立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出台,财务人员的地位、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相比之下,管理会计便显得有些尴尬,管理会计人员匮乏,水平不高的现状暴露无疑。没有优秀的人才,是很难将管理会计运用到实际当中去。由于管理会计的运用不仅仅是对于数据的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参与企业的管理,所以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应当是核算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怎样对管理会计的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及专业技能的培训,成为了实施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培养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近些年对于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经验,来完善培训制度,从而使管理会计也象财务会计一样普及并得到贯彻执行。

(三)管理会计本身的改善

管理会计由于对企业内控制度要求较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使得管理会计有了较高的科学地位,而同时也给人们带了错觉,即管理会计并不是大众的学科,不适合大多数企业。在现阶段,我国还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的研究理论,许多管理会计的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并不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管理会计也还存在着诸多的自身缺陷,阻碍了它在实际中的运用。

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煤炭企业;应用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企业不仅要了解过去,把握现在,还应更好的预知未来,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主要研究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的运用。

一、管理会计的职能和目标

早期的管理会计是由成本会计演变而来,它与财务会计共同使用成本会计信息,随着管理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管理会计已经发展成与财务会计并驾齐驱的独立科学。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在竞争中的需要,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产生了管理会计,使得会计发挥了管理的职能,从而使企业更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管理会计是规划未来的会计,其职能侧重于对未来经营的决策和规划,对现在的经营进行控制和考评,属于经营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它利用财务会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管理层提供管理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预测与决策信息,计划与控制信息,业绩考核与激励信息。

二、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运用的必要性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但是多数煤矿的会计制度还不健全,由于部分煤老板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没有将会计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没能从财务报告中看出各部门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造成资源的浪费。会计在整个企业中只是“死记账,记死账”,没有上升到管理的层次。有的企业虽然会计制度比较健全,但是仍旧是“财务会计对外,管理会计对内”的旧观念,没有使得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机的融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的发展和延伸。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单纯的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过去的“死记账,记死账”已经不能给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带来优势。

对于煤炭企业这种特殊的行业,管理会计尤为重要。煤炭企业要从成本、收益,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和机会成本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本——量——利分析并做出决策,这些决策都需要以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为资料。所以控制煤炭企业的成本,不造成资源的浪费,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润,就需要将财务会计上升到管理会计的层面,利用财务会计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各个责任环节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对未来的经营状况做出决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及时调整战略,应对挑战,使得企业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改善经营管理

对公司而言,负债的经营规模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该指标一般在50%为宜。针对此问题,财务会计应该上升为管理会计来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银行贷款将形成企业很大的一笔财务费用,这也将成为企业不小的负担。企业扩大规模后各产业盈利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企业的利润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决策者要使得企业降低其资产负债率,就要在年底分红以及分红的比例方面采取较为谨慎的做法。

(二)科学进行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在编制成本预算前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预期可能发生的各个影响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确定目标成本、预计成本水平和变动趋势的一种管理活动。科学的预测是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煤炭行业的成本预测是编制成本计划、确定目标利润、合理组织生产、方案优化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现煤炭企业成本目标管理和提供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然而采煤成本除了受到人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还与采煤的方法和设备有很大的关系。进行正确的经营的决策,就需要企业利用财务会计中提供的信息建立模型,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预测可以分为近期预测(月、季、年)和远期预测(3年、5年、10年)。远期预测通常用于宏观经济变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如生产力布局变动、经济结构变动、价格变动),为企业确定中长期预算和年度预算提供资料。近期预测着重分析影响成本的各个因素的变动,测算各个方案的成本指标,从中选择最优化方案据以确定计划成本指标。对于煤炭行业,远期预测考虑因素的不确定性太大,所以近期预测对煤炭行业更有意义。一般来说,成本预测的步骤包括:

1.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提出初选的目标成本。按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企业预算的目标利润—应纳税金=目标成本。

2.初步预测在当年生产经营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水平,并找出与初选目标成本的差距。初步预测是根据历史资料来推算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方法:按上年预计平均单位成本预算预测期产品成本;根据前3年产品成本资料预算预测期产品成本。

3.提出各种降低成本方案,对比、分析各种成本方案的经济效果。成本降低方案的提出主要可以从改进采煤设备,改善经营管理和控制管理费用三个方面着手,这些方案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证生产和产品质量的需要。

(1)改进设备需要计算花费的成本与改进设备后得到的收益的增加,比较二者的大小,决定是否需要改进。

(2)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合理组织生产。企业应该根据以往的生产成本资料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及时了解各环节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比如,采煤消耗的人工费比以往高了,就要进行进一步调查,如果是工人的技术水平下降,就要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如果是生产设备的老化,就要进行设备的更新。

(3)严格控制费用的开支,努力降低管理费用。管理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率。因此,控制和节约车间经费和企业管理费用,也是降低生产成本不可忽视的方面。为了节约管理费用,减少非生产性支出,企业各部门、车间应实行严格的费用控制制度,其实际费用支出应与其费用预算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责任,进行奖罚,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选择成本最优方案并确定为正式目标成本。企业的成本降低措施和方案确定后,应进一步测算各项措施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据以修订初选目标成本,正确确定企业预测期的目标成本。在测算各项措施对产品成本的影响程度时,应抓住影响成本的重点因素进行测算。一般可以从改进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利用设备和节约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测算。

成本预测的常用方法主要有高低点法、直线回归法、加权平均法和因素变动预测法。加权平均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若干期的固定成本总数和单位变动成本的历史资料,按照近大远小的原则确定权数,计算出平均的成本,建立成本预测模型。

在实际成本与根据预测算出的成本差距较大时,管理层可以考察成本发生的各个环节,以便明确责任,对每个环节起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企业还可以根据成本预测模型以及目标利润对产品进行定价。通过成本预测,可以将责任划分到企业的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可以将管理落实到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这样企业就可以高效的运作。

(三)合理进行经营决策

为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需要作出各种经营决策,包括品种决策、成产组织决策、定价决策等。煤炭企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产品的价格受市场因素的制约,可以调整的范围较小。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为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

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会计应运用在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余绪缨,侯文铿,陈荣凯.《管理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许金叶.《管理会计》[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王兴德.《现代管理决策的计算方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篇3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应用情况

(一) 成本性态分析

所谓成本性态,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业务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分类。按成本性态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可以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成本控制需要;二是计划编制工作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最优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二)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一种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全称为: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研究企业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它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分析法,其对于正确进行决策分析和有效控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用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预测盈亏临界点;二是规划目标利润,编制利润预算;三是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所需要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四是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选择;五是通过对利润的敏感分析,估量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的影响,并可据以进一步控制目标成本;六是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

(三)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企业所有决策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决策,是企业为实现预期目标,从投资规模、资金结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等方面对不同投资方案进行权衡和选择的过程。投资决策方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平均会计收益率法、贴现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盈利指数法等,后四种方法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范围有待扩展

迄今为止, 管理会计只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少数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因而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二)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程度有待深入

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管理会计在一部分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但仅就这部分企业来讲,他们也仅仅是初步参考应用了部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还有很多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非常有益的管理会计方法并未得到应用,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有待完善

尽管管理会计的部分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但它们基本上还是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彼此缺乏有机的、紧密的联系,尚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三、管理会计运用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管理会计应用的企业文化

管理会计行为是对企业的管理行为,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一种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检测。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有的企业领导指导思想仍没有完全脱离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价值观念上长官意志较重。在这种企业价值观下,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动力,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前提,也就自然会认为管理会计在我国“水土不服”。表现在管理会计工作地位低下,一些会计人员和经营决策者认为,会计就是算账、报账,至于管理、经营决策是企业领导的事情。企业就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管理会计内容也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或者是只会搜集不会创造,对管理会计内容大都是囫囵吞枣不能灵活使用,稍遇阻力就往后退,也就难以提高管理会计运用的实效。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反过来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二)经营者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

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其中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而目前,多数企业经营者里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的运用需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层次低。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三)管理会计实际运用效果不理想,导致管理会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目前,管理会计忽略决策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对企业战略性决策信息需要缺乏考虑,这就无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在内部控制方面未真正解决好责任会计中最关键的考评系统和内部价格转移问题,从而使内部控制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有助于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但并不是完全一致。当其技术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时,其实际作用就等于零。何况这些技术方法作用是中性的,其应用得当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若采用不当还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四、提高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水平的建议

(一)培植永久性企业文化,切实发挥管理会计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实质,决定着企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经营宗旨、管理风格、人员作风和行为规范,是企业一切行为与活动刻意追求的内在灵魂,是维系企业整体运行的纽带,指导着企业长期的发展。现代企业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文化中如包含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理念,就会极大的促进管理会计发挥作用。作为企业经营的决策者,具有管理会计的意识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企业应建立一种社会约束机制,促使企业领导层重视管理会计应用,财政部推广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就包含有强制推广管理会计的内容。

(二)加强管理会计的培训力度, 提高经营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素质

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加强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加强管理会计的后续教育,形成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才能促进管理会计的应用。

(三)找准突破口,积极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从我国企业目前情况看,通过扎扎实实地推行全面预算制度就可以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是编制预算的起点,预算的基础则是对企业内部潜力、外部市场需求、顾客要求及竞争者实力等有关信息的预测;预算的内容包括企业资本预算和业务预算、财务预算以及责任预算,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编制预算的过程是企业全员参与管理的过程,大家共同算账,确定自身预算目标,并将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情况经常进行比较分析达到预算控制的目标。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奖惩的过程也就是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过程,不仅仅强调财物价值也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创造力开发的集体管理,使人们的创新精神、意识和激情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形成一个和谐的、自我控制和积极协调的管理氛围。

篇4

一、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就目前状况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效果还不很乐观。其主要问题在于:1、理论研究不够。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2、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3、会计人员适应性差。由于基层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级阶段,加之企业高层管理者没有深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知识,使得企业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受到冷漠,甚至他们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效益性还存在疑虑。

二、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企业管理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一)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

(二)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我们应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资决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会计方法,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其中,责任会计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将企业日常工作分权管理,使高层管理人员集中精力抓长远,各层管理人员在权限内,放开手脚搞管理,并通过绩效考核,发挥激励作用。责任会计制度建立模式没有固定形式,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l、科学地制定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

2、建立责任会计账簿,确定责任主体。为了及时、准确反映各责任单位或个别工作效率,在会计账簿及记账凭证上增设责任单位一栏。根据管理会计的要求,企业可以对“原辅材料”按实际采购量的目标成本记账。而对“生产成本”、“产品成本”则按计划(或标准)数量的目标成本进行记账。

3、定期报告,兑现奖罚。管理会计报告可以设计产品成本会计、责任单位成果计算报表、责任单位收支报表、责任中心绩效考评报告等专用表格,上面应记载目标数、实际数和差异数,这些报表既要与对外报表保持有机联系和对应关系,也要满足反映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会计人员应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差异数,计算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程度,做出奖罚评价意见报送单位高层主管。

篇5

    论文摘 要:管理会计作为新兴的会计分支,在我国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管理会计作为企业提高效率、增加收益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大中型企业的青睐和采用。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主体,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管理会计的运用方面还较为落后。本文结合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中小企业中运用管理会计的具体建议。 

    中小企业现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在自身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探寻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妥善的解决办法, 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1 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加以纠正,进而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1.2 有效的财务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筹资成本 

    筹资对企业顺利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筹资的渠道很多,如何选择合理的筹资渠道,有效降低筹资成本,都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密切相关。 

    1.3 有效的财务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收益率 

    财务管理在投资决策和执行阶段作用很大,决策阶段财务管理可帮助找到好的投资项目;执行阶段搞好财务管理可以实施有效的监督,保证投资的预期收益得以实现。 

    2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2.1 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大多不精通财务管理,投资决策经常出于个人主观判断,缺乏财务理念。很多中小企业的技术部和销售部建设往往高于财务部,忽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2.2 财务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家族式经营,没有设置健全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缺乏财务管理和必要的会计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定然要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这必然为以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留下隐患。  

    2.3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我国中小企业中,在任用财务人员时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财务人员不是领导的近亲就是好友,他们很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财务知识培训,只能进行简单的财务记录和资金收取。财务人员素质的偏低,必然导致财务管理的混乱。  

    2.4 会计信息失真,企业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外乎三种:一是亲朋借贷,适用于初始创业阶段;二是向银行借贷;三是到资本市场融资。中小企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其提供给社会的财务信息很难取信于人,这就使中小企业从银行渠道融资受到很大限制,到资本市场融资更是无从谈起,资本的短缺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普遍面临的重要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运用的方法和观点  

    管理会计是新兴的会计分支,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方法和观点如下。  

    3.1 作业成本法  

    该方法是从成本发生的经济原因(表现为特定的经济活动或作业)来认识成本。通过作业来确认生产费用,再依据产品确认其耗用的作业,从而实现了以作业为中心的成本计量目标。

    3.2 目标成本法 

    该方法是以同行业或竞争性的产品价格作为新产品售价的上限;根据期望的产品销售数量,决定利润目标;以预计的具有竞争性的售价减去目标利润,确定产品生产的目标成本;运用“成本筑入”的思想,在成品产出的同时,将成本一并“筑入”。新产品的目标成本一旦确定,就应当为以后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建立各自相关的目标成本,各部门都要为其目标成本承担相应的责任。 

    3.3 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按现代企业管理观点,企业价值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产的价值,包括职员安全与发展需要满足而作出最佳工作;二是生产价值,表现为质量、服务和生产率的高水平;三是财务价值,通过销售、支出、市场份额、股东权益、股票价格等表现。企业在增加人的价值和生产价值方面表现出色,自然会得到财务价值的回报。企业追求价值,必须借助于一个有效的价值测量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管理会计。由此可见,企业实现价值离不开管理会计的价值计量。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则有赖于塑造相应的企业文化,使价值观念深入全体职员之心。为此,中小企业必须注重培植企业文化。 

    4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4.1 管理会计的方法和理念要求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中小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层次,把财务管理人员置于管理者地位。在财务人员的任用上,要培养、引进、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敢于让家族外人才担任财务管理岗位,不能任人唯亲。 

    4.2 管理会计所倡导的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各有特点和优势,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如果强调产品生产前各阶段(特别是产品设计阶段)对目标制定及实施的影响,就应采用目标成本法;如果从成本发生的经济原因角度认识成本,宜采用目标成本法,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和减少不必要、无效率的作业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4.3 中小企业要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拓宽管理会计所需资料、信息的来源渠道 

    中小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时,应该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努力拓宽管理会计所需资料、信息的来源渠道,规范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使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能够直接应用到管理会计中,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 

    4.4 实现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在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管理会计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逐步建立存货管理、财务分析、资源配置以及本量利预测等计算机软件系统,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实践都有待完善,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也使管理会计很难尽快得到应用,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帮助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促进中小企业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颖.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6,2:57~59. 

篇6

关键词:

现代管理会计已从传统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综合多种学科的边缘学科。它作为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会计工作的重点由过去单纯的“资产计价,确定收益”向“目标与控制”管理转化,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会计转变职能,及时反映管理所需要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这些决定了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

就目前状况看,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其效果还不很令人乐观。其主要问题在于:

一、理论研究不够。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方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

二、实际应用效果不太明显。由于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际运用起来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有些企业只知道简单粗略运用量本利分析或是进行责任中心核算活动等;

三、会计人员适应性差。由于基层会计人员素质低下,会计管理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初级阶段,加之企业高层管理者没有深刻理解现代管理会计知识,使得企业开展管理会计活动受到冷漠,甚至他们对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效益性还存在疑虑。那么,企业管理怎样才能走出困境,使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发挥其作用?笔者认为,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征,应认真加以思考。

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基础研究

一、进一步深化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构建适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时期较短,其理论研究更是缺乏完整的基础理论,管理会计的内容使人们误解为“杂乱无章的堆砌”。为使管理会计形成理论支持的体系,其理论研究内容应包括:管理会计概念、基本特征;管理会计服务对象;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目标、假设、原则、程序、方法;管理会计核算的内容。

二、制定管理会计准则。

为了将管理会计应遵循的原则、观念与实际应用的方法融为一体,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体系,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基本准则》。准则的制定,可以设立全国性的民间协会组织来完成。各企业单位也应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针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管理会计基本准则制定适合自己行业或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开展案例研究。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一方面,我们应注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的实际经验,要善于总结提高,要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加以归纳、提炼,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吸取行为学和组织学的研究成果,将之应用于管理会计学科之中,进行综合分析,以探索出一套能够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多种学科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推行管理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管理

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内容,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没有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企业管理也将成为一纸空文。

一、合理划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管理会计的中心环节就是控制,它是一种对企业内部进行适时控制的会计。为了达到这种控制,我们需要对企业产品成本构成进行定性划分,即固定和变动两部分。对某一产品成本的核算基础,应依据相关范围而定,不能对某一产品成本一经确定就成为法定成本。比如,员工工资在某些生产环节是固定成本,但在另一阶段却又是变动成本。

二、以“目标成本”为起点和核心,深入挖潜增效。

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会计,在于管理会计既注重对成本的“数量管理”,也注重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追踪分析,能够从源头上寻找到产生差异的数额及原因,从而达到持续降低成本的目标。因此,我们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目标管理时,首先要把成本管理的每一项目深入明晰地落实到每一个具体作业环节上;其次,我们对每一生产环节的标准成本制订,应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全方位进行成本控制。

我们应充分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投资决策分析的回收期法等管理会计方法,认真推行责任会计制度,将企业成本控制与责任部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责任会计制度的建立,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l、科学地制订责任目标成本,分解成本指标。产品成本目标的确定,可以根据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也可采取市场法来计算,即“售价—目标利润—税金费用”,并将产品质量、生产费用及数量、结构指标按照一般独立生产经营企业的常用方法逐级分解。

2、建立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费用中心、结算中心、投资中心)建立后,还应对内部转移计价方法、折旧提取方法、费用摊销期限、存货计价方法、资金成本计算、责任中心绩效会计报表等作出规定。其总体原则要求是全面贯彻权责利相结合的要求,达到责任明确,奖勤罚懒。

篇7

企业中的管理会计一般情况主要有两个特征:

(一)使用范围小现在来讲管理会计一般在一些大的地区和少数大型企业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就我国目前来讲,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在加上本身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文化比较低,思想上还不能接受一些很大的变化,因此在企业中管理会计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

(二)应用的深度不够,不能得到认可虽然,一些企业把管理会计的只能和理念开始运用到企业经营和管理中,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管理的状态并没有被充分的理解、消化,因此很难在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管理会计和传统的会计相比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管理中也表现出了它独特的掌控性和谋划性,笔者就管理会计的一些特点,简单的阐述一下。(一)分析作用这里说的分析,是指对企业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相关的资料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对的管理、经营、决策等。例如在企业内部,可以依据财务会计部门所提供的相关的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之间的变化,所以,分析过去的并不是照搬资料,而是将其延伸更为广阔的领域中,以促进有更大的管理发展。(二)控制当前要想严格控制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开展富有成效的运作,现代企业为了实现管理经营目标,在实施方案的时候切实推进全面预算,以此来实施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标准。(三)谋划未来采取预防措施,应对现代企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求挑选出最优方案。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利润、成本资金等,预测的方法主要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决策则是针对现代企业在经营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将直接对企业今后的行动作出对应的方案。

三、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会计管理职能行驶力度上比较小,管理中只对管理对象、目标、工作等进行整合,这样就将职能和实际情况结合在一块;会计管理理论有待完善,传统的理论观念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责任主体不明确,一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时常出现责任主任不明确,在出现问题后,找不到责任人,这样企业内部会计就没有资格作出对应的变更,所以,在会计核算与单位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四、管理创新

(一)思想观念的改革

要想思想观念创新,首先,要严格的服从企业实际的经营需求,会计管理要按照企业内部需求定制,并根据情况及时的做出调整,在动态分析、比较中选择适合的平衡点,并作出及时的调整,在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动向后,在市场环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管理质量,是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另一途径,从战略角度上来讲,企业可以通过成本领先、差异化与集中化三种战略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牺牲短期的经济优势,来获得长期的企业经济优势。

(二)体系创新

现代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以及稽查特派员制。会计委派制度主要是国家站从所有者的角度,利用自身的管理权限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这种形式一般包括三种形式,直接管理、间接管理和双重管理。财务总监制是企业财务所用财产权与经营权的相互分离,企业一般让财务总监制参与到企业日常财务活动中,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稽查特派员则是一些大型企业一般使用是方式,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定期的抽查和长期的监督的一种方式。

(三)监管机制的创新

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监管制度的创新,首先要建立企业会计管理系统,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会计管理制度,在这里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预制、制定财务计划、定期做检查分析等。并根据这些情况对企业实行经营过程的全程监控,通过改革,实现企业自身会计的规范化,制定制度是同时,也要确保这些制度的合法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制度的科学化,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篇8

 

关键词:责任会计 企业管理

1 当前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从会计工作本身来看,推行责任会计体现了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具有管理职能,是从传统的记账报账型发展为经营管理型的重要标志,是会计工作发挥管理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所以说有基础的企业要尽快推行责任会计,基础不完善的企业也要创造条件,加快改革步伐,把企业经济核算纳入责任会计轨道。

1.2 在企业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可行性

在我国企业推广责任会计不仅必要,而且也有可能。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建立在厂内经济责任核算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企业就开始实现“两级核算、三级管理”,实行内部计划价格。60年代初,在企业推行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资金成本分解归口管理。70年代处,推行内部结算。80年代处,推行厂内经济责任制、厂内银行等。8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和西方管理会计的引进,中国责任会计理论和方法得到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涌现出了以邯郸钢铁总厂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为代表的一些责任会计新形式,有的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雏形。这些都为我们在企业推广责任会计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建立责任会计的程序

2.1 划分责任中心,确定责任范围

责任中心是为了贯彻经济责任制而建立的,是责任会计的基础环节。对责任中心的正确划分标志着企业能否有效实行责任会计。不同类型的企业应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所能控制的范围和承担的不同责任以及管理的需要建立不同的责任中心,。一般来说,企业通常将它所能控制的区域和责任范围划分为三大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利润中心既要对成本负责,又要对收入和利润负责;而投资中心既要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要对投入资金的运营效果负责。

2.2 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责任目标

责任单位建立后,就要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实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责任成本包干核算,工资奖金与责任指标挂钩。各责任中心在确定责任指标时要切合实际,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的责任指标。

2.3 编制业绩报告,进行业绩考核

责任预算和责任目标确定后应对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日常的记录来编制业绩报告,用实际完成的责任指标值与计划责任指标值进行比较,据此对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同时肯定各责任中心的业绩,研讨各责任中心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措施。另外,在每个会计期末还应该核算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为下一会计期间制定责任指标提供依据。

3 责任会计在企业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存在问题

3.1.1 照抄西方的责任中心设置方法。我国企业在划分责任单位过程中,往往效仿西方责任会计的模式,把企业内部各组织单位划分为三个责任中心,即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作为责任会计主体。

3.1.2 责任指标的制定不够公平合理。不同责任单位的性质不同,相互间业绩比较缺乏统一的尺度,同样的指标完成率并不意味着为企业做出了同样的贡献,难以使各部门感到公平合理,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

3.1.3 内部转移价格可靠性不强。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一个不合理或者难以发现的内部转移价格不但不能节约交易费用,反而增加了责任中心之间交易的难度或制约了他们的积极性。

3.1.4 考评体系不够健全。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难以落实,如目前相当多的企业严重超员,隐性失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器设备开工不足,生产达不到设计的能力。

3.1.5 责权利未能有效结合,激励机制不能发挥作用。责任会计的生命在于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责权利中的权力落实不充分,这一点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明显。

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民营企业管理;运用

人力资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是鉴别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其目标是将人力资源信息提供给企业和有关人士使用。自从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一大批会计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资源会计逐渐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广创造了历史性的契机。在理论界的许多人士苦心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同时,在实务界,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使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不尽人意,特别是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更是近似空白。由于没有人力资源会计作指导,企业不计量人力资源成本,可能导致决策失误。例如,企业可能会在缩减编制时,裁减工资较高的具有特种技能和多年经验的技术人员,而不去裁减工资较低容易替代的人员,以致于在需要时不得不以更高的代价重新取得和培训这些技术人才。人力资源会计在目前究竟能为民营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人事主管提供什么帮助呢?笔者试就此类问题进行分析。

一、关于员工流动

从管理角度讲,适度的人员流动可以促进职工之间的竞争,增强企业活力。但流动率过高对企业也有消极的影响,有的民营企业员工流动率已高达35%以上。高流动率一是反映员工对企业的低满意度和企业的低士气员工;二是带走了商业、技术秘密,带走了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经济损失;三是增加了企业人力重置成本,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质量,也影响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效忠心。如不加以控制,最终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在目前的民营企业人事管理方式和会计核算模式下,民营企业员工高流动率却不能使民营企业主、人事主管们看到频繁的人员流动的经济性质和由此引起的后果。民营企业因其机制灵活、有独立自主的生产经营权,因而在人员招聘、工资体系、员工辞退等方面均有极大的灵活性,使它在获取和拥有优质人力资源上比国有企业有更大的优势。但在这种优势下,也隐藏着一些问题。比如,民营企业不敢花钱培训员工,有的企业花费大量培训费却留不住人,有的管理者认为劳动力市场对企业是敞开大门的,企业在任何时侯都可以招到需要的员工,因此不在乎员工的高流失率,不计算员工流失造成的人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因此带来的其它深远的负面影响。加上目前劳动力总量供给大于需求,企业可轻易得到替代者,所以很多民营企业员工的高流动率并没有引起过多关注。

人力资源会计可以从两个方面为民营企业管理者提供帮助:(1)人员流动的经济损失披露;(2)说明该索取多大数额的赔偿才能避免或减少人员变动所带来的损失。

如某公司为获得一名合适的财务主管,已发生了如下成本:取得成本20万元,培训成本5万元,其初始价值100万元,预计任期5年,年薪10万元。假定所有支出均按直线法在任期内摊销,则其在任期内各年的资本价值如下:基年125万元、第一年130万元、第二年135万元、第三年140万元、第四年145万元、第五年150万元。基年价值指培训完成后开始为企业服务时的价值,各年资本价值=基年价值+年薪累计-取得和培训成本摊销。

由此可见,如果这名经理在任期一年后辞职,他将给公司人力资产带来130万元的损失。如果他主动辞职,不但需赔偿尚未摊完的20万元,还需承担由此造成的空职成本,即由于离职任务没有完成而造成的间接成本,其数值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关于工资

企业应开多高的价招募人才,才能吸引到优秀人才,又不至于使人力资源成本过高呢?在一个正常的、成熟的人才市场上,各类人才的薪金即人力资源的使用价格由市场决定。人力资源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护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所决定的。

在当前阶段,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主要采用货币性计量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以工资为基础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即人力资源价值为其最初为企业提供服务起至退休或死亡止工资总和的折现价值。但这种模型至少有三个局限:(1)它是事后的计算结果;(2)它忽视了员工除因死亡或退休外退出企业和改变角色的可能性;(3)未考虑企业收益的差别是由于人力资源的差异造成的。其最大的局限是它颠倒了人力资源价值与工资的关系,认为工资的折现价值决定人力资源的价值,这正如由商品的价格决定其价值一样令人费解。况且工资受诸多非经济、非市场因素的干扰,高低悬殊,波动很大,这样就使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笔者认为,应将人力资源价值历史计量模型由产出法改为投入法,并理顺价值和工资的关系,建立起由价值决定工资的新机制。即一个人的经济价值由形成其目前的身体状态的知识技能水平所投入的各种生活资料价格、健康保健投资、教育培训投资及所放弃的收入等决定。其工资的收入,特别是基本的工资收入应由构成人力资产价值的不同项目分别采用不同的时限折算之后的总和来决定。以上述财务经理为例,假定其初始价值为100万元,其中生活资料、健康保健的投资60万元,专业培训的投资40万元。由于前者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可以采取较长的回收期(如30年),则每年应收回2万元,对于后者,由于专业知识须不断更新,所以有一个周期问题。假定财务知识的更新周期为10年,则每年应收回4万元,这样其基本年薪应为6万元。

三、关于人力资源部门的性质和地位

现阶段多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停留在原人事行政阶段,甚至更有甚者,其所发挥的功能反不如原阶段。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角色的尴尬。按现代企业管理角色分配,人力资源部门定义为:战略伙伴、行政专家、变革倡导、内部桥梁。但实质上的人力资源部漳的尴尬是:

战略伙伴――没有战略、战略空洞、误解战略、战略随意,让人力资源暂时还成不了战略伙伴。

行政专家――藐视与曲解制度,是国人天性。民企特色的管理,人力资源几成打杂的代名词。

变革倡导――创新只是词典里对不安份人的迷惑,变革倡导者往往是变革的牺牲品。

内部桥梁――传达奖惩与薪酬调整,普遍对角色误解为强势管理者,得不到真实的信息。

2、文化建设的尴尬。没有明确表述的企业文化、表面化的企业文化、口头化的企业文化是民企文化的通病;更可怕的是亚文化强势影响健康文化,人力资源在文化建设时的实际功耗在与企业的亚文化群的较量。既然企业是有生命的,那么企业的文化也应该是生态型文化。换言之,少年时的性格在青年理应有所转变。企业文化在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发展需求。

3、实务工作时的尴尬。没有统一的用人观点,没有详尽的人才需求,往往令人力资源部招聘工作始终是多次重复。对人力资源认识的深度不同,人力资本运作理念无法辩证统一,人力资源粗放或集约管理都变得无所适从。

因此在民营企业中大多数人认为人力资源部门只花钱却不创造利润,其地位极其低下,甚至可有可无。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绩效尽管多是无形的,如使员工士气提高、认同公司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但它通过比同行业其他员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体现出来,间接地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利润。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例子,两个经营品种相同、规模相同、员工构成类似的企业,其经营业绩可能有天壤之别;同一员工在某一企业碌碌无为或者在创造负效用,而在另一个企业可能成为效率最高的明星。其中奥秘就在于人不是机器设备,而是活的资源,其工作效益受组织管理方式的影响极大,一个良好的机制可能使他创造出百倍以上的工作绩效。一个良好机制的核心是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取决于管理者对员工的了解,薪酬的设计和考核体系的建立。这些正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内容。

四、人力资源会计的报告

对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应当分两部分: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

1、对外报告。人力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列示,目前有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应将人力资产列于递延资产之后;其二认为应将人力资产列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之间。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为人力资产的列示,应使管理者注意到人力资源的价值问题,为提高人力资源而设计并执行最佳的管理决策。人力资产由于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而形成,持续期往往大于一年,而且一般会短于某些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考虑到其流动性,应列示于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之间。将人力资产摊销列在人力资产项目之后,体现出人力资产净值,将人力资本项目列在实收资本之后,以完整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

另一方面,应在附注中,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详细揭示人力资源的状况。从动态方面,应揭示报告期内追加的人力资源投资总额、投资方向、占本期总投资的比重等数据,从静态方面,应报告人力资源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企业员工的学历构成、职称等情况,以展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全貌。

2、对内报告。内部报告的内容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非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组成、分配及利用情况,特别对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重点揭示。另一部分是货币信息,主要是企业各责任中心人力资源的现值,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对于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应单独分析成本与其创造的效益,以确定其投资收益率。

世界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把世界经济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必然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在人口众多,而人口素质相对较差的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更具有必要性。

市场经济下,谁争取到合理的高素质人才,谁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人才,加大了人力资源投资,包括提高物质待遇、改善人际关系、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在职培训等。而投资的效益如何,这是企业管理当局所关心的问题,相应地就要求会计上对人力资源的收益与成本进行核算,考察其经济效益。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用人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的动力将会逐渐加大。

参考文献

[1]王洪森.企业人力资源会计创新研究[J]职业时空,2006(14)

[2]李冰.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活力,2005(2)

篇10

关键词:管理会计运用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计工作的内容,从事后的记录变成事前的预测,从被动反映事实变为主动控制事件的发展,把“记帐――报帐型”会计变成“计划控制型”会计,使会计工作成为一种对结果事先加以控制的有力手段,进而使会计在竞争能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上的作用大大提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在我国却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和运用,下面就影响运用的原因进行阐述。

一、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推广的原因

影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推广运用的原因很多,现从企业外部客观原因和内部主观原因进行阐述。

(一)企业外部原因

1、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企业管理的需要不相适应

第一,管理会计的基础教育缺乏统一、规范性。管理会计教材从结构体系到内容,方法都不统一,且相对滞后,缺乏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不利于学习和掌握,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它的学习和掌握。目前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没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体系。这种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

第二,缺乏对实践经验的及时总结和推广。目前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人员侧重于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来开展管理会计的研究工作。在经验研究过程中,案例研究已成为西方管理会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这其中有些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未能及时地将一些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并采取措施进行广泛、深入地推广,致使直到今天在实践中应用管理会计的企业仍屈指可数。

2、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良好的社会经济、法律环境

第一、经济体制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制度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个阶段的改革,这三种制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缺点,使得经营决策者在决策时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而不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普遍应用。同时,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法律环境的影响。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和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体上来说我国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法制上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为企业提供经营决策信息时在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另外,法律实施不到位也是制约公平竞争环境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我国近年来出台了许多法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和“权大于法”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现实工作中出现的权大于法现象,使法律的权威受到了极大影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几乎存在于所有企业,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这使得主要信息来源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只能给企业决策者提供不准确的财务信息信息。可见,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执法力度不强,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推广和运用。

二、企业内部原因

(一)经营决策者的影响

企业经营决策者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应用。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更要懂管理。而现阶段,多数企业管理者管理意识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目前在许多企业中,既没有建立管理会计机构,也没有培训相应的管理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本身就没有应用管理会计的机会。

(二)会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方法运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身素质上。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相对较低,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抓得不够。据统计目前全国1400万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5%,在素质相对高一些的国有企业及县以上集体企业600多万会计人员中,大专文化水平以上的也只有25.2%,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18.5%。由于会计人员自强素质跟不上,就使他们没有能力去实践管理会计。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只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无法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上述因素都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三)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高,利用率也相对比较低。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其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事后核算的水平上,不具备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的能力。同时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严重滞后,使得管理会计一些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没法运用,使得管理会计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发展,从而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导致了管理会计现阶段在企业中应用缓慢。

三、加快管理会计在企业推广运用的建议

针对上述制约管理会计在我国运用的因素,为使管理会计在我国尽快得到应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努力:

(一)抓好基础教育工作

一门学科成熟的最主要的标志是有一套完整、系统、规范的教材,这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前提条件。因此有关部门应编写出规范实用、便于操作的教材,并以此为指导,开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同时在高等院校开设管理会计专业,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

(二)加强理论研究

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研究大部分停留在介绍和引进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上,主要在量本利分析、决策、标准成本控制等方面展开,这种脱离实务的研究是很难有生命力。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并服务于实际,要结合我国国情,要创办管理会计刊物,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活动,根据发展调整研究方向,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三)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

管理会计是否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取决于如何及时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提炼,并在有关部门指导推动下,开展广泛的“案例研究”,使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得到很快推广和应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国会计实务界能与学术界密切配合搞出一批具有行业特点的、既有理论性又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不仅可作为各行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样板,有利于在更多企业推广应用,还可以作为管理会计教科书中的案例,有助于开展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对会计人员的培训,管理会计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可能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为我国今后深化管理会计研究以及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典型案例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中国会计学会的指导、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密切合作,就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也许会持续下去。因此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无论对学术界还是对实务界来讲,都是“任重而道远”

(四)建立相应的考评制度,为应用管理会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均有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管理会计师协会,这不仅推动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发展,而且提高了管理会计师的社会地位。我国可参照会计职称考试制度,建立管理会计师考评制度,让一些符合条件,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资格后,可被企业聘请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参与企业管理。这既使人才能够发挥其聪明才智,又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为企业尽快应用管理会计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努力提高企业决策者、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管理会计职业化进程

决策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程度,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把管理会计作为企业领导者必备素质,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还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要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实现管理会计职业化,提高管理会计执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引起社会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同时提高管理会计执业技能和执业质量,从而使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促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六)开发管理会计软件,促进管理会计向电算化方向发展

管理会计要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一方面可有效减少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准确、及时为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方面信息,满足决策需要。另一方面可加快管理会计实用操作进程,扩大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目前,我国急需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以适应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生产经营的高效率,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因此加强对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研究,正成为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管理会计必将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在国有企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