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41-02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同时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性化、多样化。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多见于老年和儿童[1]。严重骨折患者需施行手术治疗,骨折手术后,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导致患者恢复效果不佳。为此,一定要加强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充分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恰当的护理服务,以此满足患者各种需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此外,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够全面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本文通过对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的研究,进一步探讨针对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4)、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中,女20例,男24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0.1±2.6)岁;观察组患者中,女20例,男25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1.0±2.2)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并说明入院事宜与相关注意事项,及时解决患者问题;此外,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1.2.2观察组 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
1.2.2.1环境护理 保持病房光线柔和,确保患者休息良好;保证通风顺畅,空气清新;合理调节病房温度与湿度;加强病房清洁与消毒,确保病房内无致敏物质,以免对患者产生刺激,影响患者康复[2]。
1.2.2.2心理干预 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全面评估,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以此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提高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2.2.3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静脉补充营养,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蛋类等,有效增强患者身体机能,提高抵抗力[3]。
1.2.2.4并发症干预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协助患者翻身,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从而避免发生压疮、骨不连等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共计100分。70分为重度抑郁、焦虑,评分越高,抑郁、焦虑的状态越严重[4-5]。②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定,共计126分。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独立,90~107分为稍微依赖或者条件性独立,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6]。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共计100分。85分为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一般满意率和十分满意率的总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版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观察数据,用(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给予t检验,用[n(%)]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给予χ2检验,如果P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两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为(46.3±3.1)分,对照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为(47.2±3.0)分,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1,P=0.168>0.0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为(98.2±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4±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755,P=0.000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0%,同对照组患者的84.10%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0%,同对照组患者的20.50%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折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创伤,多见于老年与儿童。针对老年患者来说,其机体功能逐渐退化,再加上年龄较大,多数患者均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认为手术风险和费用比较高。现阶段,对于骨折患者来说,多数均选择手术治疗,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如果选择保守治疗,其残疾率、死亡率均较高。在以往临床治疗中,经常忽视护理工作的作用,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普遍认为,一位资历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予以手术操作和处理,能够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国内外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展开,临床对各种手术前后的护理研究也越来越多。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帮助患者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为此,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注重护理工作的展开,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骨折患者针对性护理中,通过环境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并发症干预、出院指导的实施,可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进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除此之外,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轻松面对疾病,从而加快了患者康复[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自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2
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呼吸内科 山西省长治市 046000
【摘 要】目的:探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用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8 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 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对策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等。该种疾病与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有关统计显示,呼吸系统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13.1%,在农村占16.4%[1]。就目前来说,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主要通过把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进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消炎、祛痰、镇咳的目的。本研究中,我科在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科自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当中选取108 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4 例。治疗组患者中,男30 例,女24 例,年龄18-51 岁, 病程1-5 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29 例,女25 例,年龄21-56 岁,病程2-8 年。通过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通风、消毒。嘱患者多饮水,饮食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2)雾化吸入前的护理:雾化吸入前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器,宣讲雾化吸入的优点,消除患者的误解,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此外,在雾化吸入前要全面检查雾化吸入所用的各种管道、仪器。
(3)雾化吸入中的护理:雾化吸入时间应以饭前或饭后1 小时为易,雾化吸入前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以坐位为主,在雾化吸入期间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止雾化吸入。
(4)雾化吸入后的护理: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帮助患者排痰,并对痰液性质、颜色、量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其次要叮嘱患者做好排痰后的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5)其他的护理注意事项:在各项操作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每个雾化器均做到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1.3 评价标准
显效:呼吸道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呼吸道症状体征得到一定改善,部分指标恢复正常;无效:呼吸道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的各项指标都未改变。总有效率=(显效+ 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 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 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以及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治疗组中,显效39 例,有效13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6.3%;对照组中,显效19 例,有效24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为79.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属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2]。引起该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这种疾病的病程比较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对此,要加强防范和治疗措施,就目前来说,治疗该种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法主要是通过将空气压缩后形成高速气流且以此为动力,将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在患者吸气的过程中进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从而达到消炎、祛痰、镇咳的目的[3]。
通过本文的研究,两组患者均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给予一般护理,治疗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治疗组总有效率96.3% 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卢庆松.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护理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06):1185-1186.
[2] 安亚珍, 周艳梅.2 种雾化吸入方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
篇3
关键词:糖尿病;呼吸系统;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ing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i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Methods Selection in January 2010~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to receive the 58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diabetic to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58 cases of disease through clinical treatment and care,effective control of airway infection,at the same time to keep blood sugar within the effective range,in 2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blood sugar is not stable,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give diabetes treatment,no 1 patients death.Conclusion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by comprehensiv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lated complications,to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Key words:Diabetes;Respiratory system;Nursing
因为DM患者抵抗力明显下降,机体营养状况不良以及组织修复能力明显减弱,所以,非常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对病情进展控制带来巨大影响。本文就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8例,当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在35~79岁,平均年龄为(55.7±6.4)岁。58例患者全部通过临床检查,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肺部感染一共有36例,慢性阻塞性肺感染一共有25例,支气管扩张一共有3例,急性支气管哮喘一共有2例,肺结核2例。
1.2临床护理方法
1.2.1控制血糖 做好血糖监测,在三餐前、三餐后和凌晨2点进行血糖测试并做好相应记录,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或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剂量[2]。
1.2.2饮食护理 根据DM患者的饮食建议对患者给予膳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进行搭配。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活动量以及身高来计算出每天所需要的总体能力,之后根据低脂、低盐、低糖以及适量纤维饮食来科学搭配营养餐。当中碳水化合物大约占总体热量的55%~60%,蛋白质大约15%~20%,以奶制品、鱼肉以及禽肉等相关蛋白质为主。脂质大约25%~35%,并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每天在6g以下[3]。另外,患者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分配一定要合理。饮食结构应该以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同时多加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免过度饮食造成体质量增加,避免出现糖代谢异常[4]。
1.2.3运动护理 大部分患者随着运动频率明显减少,进而造成体质量明显增加,极易引发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细胞功能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糖代谢异常,进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适当的有氧运动对患者而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以及利用,使患者体质得到明显改善[5]。
1.2.4心理护理 DM患者在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以后,一般其感染速度会明显加快,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进而造成患者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临床医师和护士在工作当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和患者之间的的沟通与交流,要经常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消除。
1.2.5自我预防 患者在患有DM合并症以后,其日常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患者也许由于无法适应而不主动配合临床医师和护士给予治疗,这个时候临床医师和护士需要积极给患者讲解DM知识,耐心讲明控制自身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监督以及自我护理能力[6]。
1.2.6出院指导 临床医生和护士应重视对患者给予出院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明确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学会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以及识别低血糖反应等。针对呼吸系统患者出院健康宣教的内容还应包括:戒烟:长期吸烟可刺激呼吸道,使气管、支气管纤毛受到损害而降低防病能力[7]。尽量少去或不去流动人口较多的公共场所糖尿病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血糖波动或有呼吸道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发展至肺部感染[8]。
2结果
58例病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以后,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血糖保持在有效范围以内,在出院以后有2例患者血糖不稳定,在对其治疗肺部疾病的同时也给予糖尿病治疗,没有1例患者死亡。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并且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合并症。另外,血糖下降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临床当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9]。
同时,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及心理疏导。临床护理人员也要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另外,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以后,能够自我护理,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10]。本文结果显示,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以后,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血糖保持在有效范围以内,出院后有2例患者血糖不稳定,在对其治疗肺部疾病的同时也给予糖尿病治疗,没有1例患者死亡。
总而言之,对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综合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光,康健.中国香港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和识别[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8):634-636.
[2]马洪福,张唯扬,王英,等.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高血糖和糖尿病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现状[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870-873.
[3]王彦.两种链脲佐菌素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04).
[4]石胜,熊燕.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01).
[5]王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体会[J].求医间药:学术版,2012,10(4):53.
[6]孙慧伶,张瑜.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1).
[7]刘延祯,雷尚文.慢支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01).
[8]张冬惠,侯建中,陈明朝,等.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探讨[J].开封医专学报,2000.
篇4
【关键词】心理护理;呼吸系统;应用
心理护理是通过各种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优化其情绪来维持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的平衡与协调,更好地配合治疗。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就能将心理护理工作做得更好。[1]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入院后在心理上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活动。疾病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呼吸系统疾病又大多为慢性复发性疾病,患者面临病情恶化及并发症的威胁,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入院后多少都有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有些人独自消愁、不言不语,有些人故意装作满不在乎,有些人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抵触情绪严重。[2]合理全面地对此类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对提高疗效和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忧虑、烦躁入院后,由于疾病影响,自觉症状明显,对预后情况不了解,往往会产生忧虑及紧张;有些患者病情重,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疾病恶化,表现出烦躁情绪。部分患者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会对医护人员的态度生硬粗暴。
恐惧、悲观患者对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患者,由于症状重,生活质量下降,不能感受到病情的明显控制,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悲观。
丧失信心呼吸系统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药物疗效差。在反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不同程度的了解,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
2心理护理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策略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心和谐的护患交往能激励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信心,改善对疾病的消极心理,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因此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自始至终对患者保持尊重、理解、同情、鼓励、关心和支持的态度,尊重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3]治疗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经常和患者谈心,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掌握疾病的发生规律。对优虑、烦躁、焦急的病人,要工作热情、服务周到,使患者感到亲切可靠.同时要善于控制感情,尽力理解病人,切忌与病人发生口角和冲突.要容忍和谅解病人变态心理引起的异常行为如出言不逊,故意挑刺等。医护人员举止稳重,谈吐适度,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2掌握心理特点,加强沟通心理护理目的性明确,由于身份、病种、病情的不同,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也各有差异,在心理护理中,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主要心理情况,做到有的放矢。住院患者中焦虑发生率较高,通常表现为紧张和忧虑的心境,易激惹,其严重程度与疾病本身性质有关。针对焦虑情绪的患者,应多给予疏导,鼓励患者发泄诉说,等患者情绪稳定、心情平静时,再帮助其分析病情及预后,提出当前如何配合治疗,启发和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3做好家属工作,协调社会支持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家属、朋友、单位和社会的关心体贴和安抚,而家属因长期服侍患者,也感到身心疲惫,甚至一些病情严重患者的家属有放弃治疗的想法,家属的言行会对患者心理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向家属作好解释工作,鼓励克服困难,为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每一名护理工作者,不但应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更要在工作中经常深入病房,善于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深入分析、精心护理、不断探索,以适应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4]
2.4增强信心、激发勇气对那些痛苦、绝望、紧张、恐惧、忧郁孤独的病人,除了精心的护理,周到的服务,精神上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针对不同情绪进行解释、开导、安慰,稳定病人情绪,并将该疾病的医疗技术进展加以宣传,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病情严重,面临死亡威胁的病人,要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病室清洁、安静、舒适、整齐,使病人的精神和物质得到满足,以提高病人的情绪,产生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美感,增加其生命活力。同时要有充分的应急准备,准确观察病情,迅速敏捷、熟练地进行救治[5]。通过医护人员的态度、语言、行为等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感受,使其乐于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3结束语
总之,我们护士经常接触服务于患者,举止言谈,都时时刻刻印在患者的脑海里。多去关心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因人而异,因情而施,把思想工作做到病人心理活动之前,把握住院治疗心病这一关。配合临床治疗,加速病人身体健康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康伟;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18期。
[2]刘晓萍;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8年04期。
[3]王冰;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4]杨云慧;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05期。
篇5
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患者采用呼吸训练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回顾。
结果:治疗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8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显著有效56例,有效2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9.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呼吸训练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无创口、无痛苦和方便、快捷的特征,医疗费用很低,具有较高使用价值,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呼吸训练呼吸系统疾病康复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50-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科技不断进步,康复医学水平不断完善和发展,呼吸训练在临床中受到广泛应用,能够协调患者呼吸肌功能,增加胸廓活动,使患者肺活量和吸氧量得到增加,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同时,呼吸训练具有便捷、易于操作、无创伤和开支小的特征,患者和家属容易接受。本文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10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并与同期采用呼吸训练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79例,年龄为27岁至51岁,平均年龄为29±2.9岁,病程为3个月至6年,平均病程为1.6±0.6年。将2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患者为肺功能不全或门诊行通气、换气,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方法。治疗组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呼吸训练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腹式呼吸训练、保持呼吸道畅通、增加心功能和恢复活动力。腹式呼吸训练指的是延长呼气和吸气的时间,使用腹腔进行较慢、较深和规律的呼吸,实现患者的自我调节,腹式呼吸的目的是提高患者膈肌的收缩效率和能力,避免胸式呼吸的缺点,关键在于协调腹肌和膈肌的活动,呼气时,收缩腹肌,松弛膈肌,使呼吸潮气量增加,吸气时,收缩膈肌,松弛腹肌,增加吸气量,减少辅助呼吸肌产生的无效劳动,保持其处于松弛休息的状态,减少呼吸消耗,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现象。保持呼吸道畅通指的是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配合中草药辅助,提高雾化吸入的效果,避免患者的无效咳嗽,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方式咳嗽。提高心功能指的是患者因劳动强度减弱,会使肺功能水平无法与患者活动能力相适应,因此,应该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健化程序。
1.3统计学处理。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会对社会群众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保障人体的新陈代谢,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会对患者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呼吸训练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使用价值很高,在呼吸内科和胸外科的护理中十分常见,为有效性较高的干预手段,合力开展呼吸训练,能够降低患者痛苦,减少住院时间,避免患者服药数量较多,缓解患者产生气短、气促等症状,转变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压抑、紧张等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其工作能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有效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对相关疾病的了解水平,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学敏,侯来永,白伟,等.呼吸训练对理解期老年量度COPD患者生存质量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07-310
篇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男,69岁。病人因入院前1个月爱人去世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故表现为抑郁、食欲不振、伴咳嗽、咳痰而来我院收住我科。查体:可见轻度杵状指。体温37.6℃,X线、CT、核磁检查均为肺间质纤维化改变。
我们为了配合临床医生进一步治疗病情及进一步治疗病情及肺部感染真实情况。仔细观察病人的咳嗽,咳痰症状,以及留痰做药敏试验等都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具体方法:正确的留痰培养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临床护理中正确留取痰标本,为协助诊断护理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工作。病人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及时留痰,此病例少见,为进一步了解肺部细菌感染的情况,必须做痰的药敏试验。我们在送痰盒时先向患者做好耐心的解释,讲明留取痰标本的重要性与方法。
首先嘱咐患者清晨刷牙后咳出深部痰于痰盒中,以防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影响化验结果。患者理解了就会积极配合。
患者在住院期间,留痰化验17次,其中阳性率94%,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用雾化方法协助患者排痰:呼吸系统的主要病变在呼吸道,而痰液的淤积能助长细菌繁殖,加重感染使病情恶化,因此清除痰液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痰液的黏稠且部位较深,痰不宜咳出。我们采用0.9%生理盐水20ml内加庆大霉素8万U和α-糜蛋白酶5mg雾化吸入,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20分钟,可达到温解融化痰栓的目的,还可产生局部及全身抗炎作用。经过用雾化吸入,咳嗽,咳痰顺利,由此可见在临床上使用雾化吸入疗法是既简单又有效的雾化痰的方法。
护 理
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患者因爱人去世,而伤心过度,表现抑郁孤独,不愿进食,不能配合临床治疗,尽管对本病临床上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我们把心理护理做为一项重要措施力求病情缓解。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提高我们护士的心理素质。我们关心病人使他们感到亲切融洽,做好生活护理,并做好亲属工作让他们常来探望病人,使他感到在医院里并不觉到寂寞孤独。
我们结合病人原是老市长在护理中尊重他,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不冷落他对不合理的医疗护理或其他要求不轻易拒绝,用浅显的科学道理去说服他。我们针对他的病情发展以及预后不佳,采取了保护性护理制度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
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行动、神情态度、跟患者谈话时要有同情心,要有耐心,态度要和蔼要控制自己情绪,轻声安慰他,使他产生安全感,采取治疗护理措施时要镇定,以免造成不良刺激。
篇7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1]。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发病,反复发作,最后导致慢性死亡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由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一项研究表明,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对此不少学者进行了相关护理的研究,本文给予了归纳总结,以期能引起患者和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生活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呼吸道已有明显损伤,因此要嘱患者坚决戒烟酒,要有良好的治病修养环境,住地空气要新鲜,保持病室温度在18℃~20℃,湿度50%~70%,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避免或减少有害粉尘,烟雾或有害气的吸入,不用地毯和皮毛装饰品。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如:抬高床头或半卧位[3]。
2 饮食护理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加,因此补充足够的营养非常重要。合理的搭配饮食提供足够的营养,如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易消化等饮食,适当增加含游离脂肪酸较丰富的食物,如植物油,海产和鱼类食品,减少钠盐的摄入,以免引起钠水潴留;避免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粘稠,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4]。
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除了要供给足量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外,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饮食有利于保持二氧化碳产量尽可能达到最低值,因为二氧化碳增多,将增加呼吸系统的负担,已经证明,消耗相同的脂肪和糖类,二氧化碳的产生量,脂肪仅为糖类的百分之七十。因此应提醒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尽量减少糖类,增加脂肪摄入,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摄入过多,必然增加热量的消耗,否则不能很好的利用,因此,如果患者未成明显消瘦等蛋白质衰退迹象,蛋白质的摄入不宜过量;呼吸系统疾患可增加患者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量,所以应增加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摄入,矿物质尤其是钙剂应保持日常摄入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戒烟。烟内含有焦油,烟碱,尼古丁,铬等大量有害物质,吸烟能抑制气道的纤毛运动和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刺激呼吸道黏液腺,和杯状细胞的增生,肥大,增加粘液的分泌,使气管,细支气管充血,水肿和化生,降低气道防御功能,容易诱发感染,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现已公认吸烟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直接原因和是疾病加重的因素,护士应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吸烟的危害,从而达到戒烟的目的。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痰量增多,痰液粘稠,易形成黏液栓引起气道狭窄阻塞。此时应湿化气道:如蒸汽吸入,超生雾化吸入,并联和应用祛痰药及黏液溶解药,也可轻拍背部,以助痰液咳出。教会患者有效的排痰方法:①尽量坐直,缓慢的呼吸;②做横膈式呼吸;③屏住呼吸3~5 s,然后慢慢的尽量由口将气体呼出;④做第二次深呼吸,屏住气用力的自肺的深部咳出,做第二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做完后休息,保持房间湿度为70%,遵医嘱使用痰易净等药物[2]。
4 运动疗法指导
运动疗法包括呼吸体操和有氧运动训练,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吸氧量及体力活动的耐受性,增强体质。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运动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等。开始运动5~10 min,4~5次/d,适应后延长至20~30 min,3~4次/d。其运动量由慢至快,有小至快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一般1~2两周后心肺功能显著改善[1]。
5 心理护理
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由于病程长,多方治疗不能痊愈,且病情有逐渐进展的趋势,往往对药物治疗缺乏信心,极易产生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不良心理又会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双重折磨,因此必须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才能使其康复治疗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热情的与患者交谈,耐心的听取患者诉说病情,保持理解尊重的态度,取得患者的信赖,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同时可以鼓励患者多参加活动,分散注意力,与其家庭沟通,让患者同时感受到来自家庭和医护人员给予的支持和温暖。使患者松弛紧张情绪,克服孤独感,增加生活乐趣。
综上所述,为了减轻患者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充分的调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措施上不仅要重视患者本人的整体护理,还要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给予帮助,使患者充分的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使患者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胡国英,马金凤,刘淑贤,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护理.护理实验与研究,2008:5.
[2] 黄育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中国医药导报,2007,(31).
篇8
【关键词】国际疾病分类;医疗保健管理;新生儿
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层妇幼保健院。为了解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住院患儿疾病构成,病种构成及来源,更好地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儿科临床、保健医师提供第一手原始数据[1],现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共收治1 134例次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统计室疾病分类报表及上栗县妇幼保健院疾病病种统计报表,按出院诊断的第一诊断为依据进行统计。研究对象为同期新生儿科收治的1 134例次住院患儿,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9.03%。年龄: 10 min~28 d。>28 d转至儿科病房。
1.2 方法 在3年期间同期对新生儿住院患儿以不同系统的疾病按ICD-10编码进行统计分类并构成比运算。
1.3 结果 疾病分类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住院疾病顺序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新生儿产伤性损伤、新生儿性病等。前8位疾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7、4.2、2.7、3.9、10.2、7.3、3.0、8.9 d。从表1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疾病总数35.5%,占发病率之首。
表2的资料列举了各系统有代表性的具体疾病的构成比。从表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新生儿窒息中重度窒息的发病率下降。
另外,2005-2007年新生儿产伤性骨折分别有2、3、5例,新生儿梅毒有0、2、4例,均有上升趋势。
2 讨论
本研究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 -2007年3年同期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疾病分类分析,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占疾病总数35.5%,仍占各系统之首,且每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主要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的增加。这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增加与本县地处山区,冬春季节阴冷、潮湿,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新生儿日常护理时应注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升高,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自然增高,而早产儿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呼吸道感染增加,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进新生儿暖箱,痊愈后出院。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 尽量降低早产儿出生率。
2.2 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明显增加[2]。3年发病率分别为14.9%、24.9%、27.5%。近几年本院新生儿科医生每天到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查房,严格按照新生儿随访制度,监测胆红素,及时治疗。需要换血的患儿及时转诊。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发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比例上升,重度窒息比例下降,新生儿HIE随之下降。近年来上栗县妇幼保健院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提高,特别是定期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班后,本院起源于围产期疾病明显下降。但由于乡村未普及手法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窒息率、产伤性损伤仍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操作,做到人人过关。
2.4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和人工喂养的指导后,腹泻明显减少。而传染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为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生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期传染病、性病的宣教及监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母婴传播性病的发生率。
2.5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加。由2005年0.25%升至2007年2.54%。新生儿败血症的增加主要是早产儿中败血症例数增加,与早产儿出生率、院内感染、试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早产儿发病率由2005年5.98%升至2007年10.7%。其中早产儿败血症有2例是院内感染。由本院抽血做血培养送至省级单位检查。
因此,今后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设备建设上应考虑到疾病构成的梯次,调整医师的专业方向,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及抢救,要突出对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的某些疾病以及传染系统疾病的研究,增强处置能力,加强围产期以及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以推动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整体医疗保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9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择80例患有呼系统疾病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取盐酸溴己新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1例患儿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出现3例消化系统症状,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呼吸系统疾病;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057-03
[作者简介] 郑明(1977-),男,壮族,广西横县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邮箱: 476218086@qq.com。
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免疫机制尚未完善,机体抵抗力较低,尤其在季节及温度变化大时,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该类患者在儿科中较为常见,为常见病、高发病[1]。患儿体质特殊、疾病发生率高,临床正确选择合适药物显得尤为重要[2]。临床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式多样,可静脉滴注药物,也可选择雾化吸入方式,药物也逐渐多样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属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用药,效果显著。为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该研究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进行分组治疗,记录并观察注射氨溴索的试验组和不注射氨溴索的对照组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患者年龄1.8~8.9岁,平均(6.7±2.5)岁,治疗前病程0.5~1.5 d月,平均(0.8±0.1)d。80例患儿中,45例为男性,35例为女性,28例为新生儿肺炎,27例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25例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所有患者均无心脏病等先天性系统性疾病。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包括男22例,女18例,有11例新生儿肺炎患儿,19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试验组包括男23例,女17例,有17例新生儿肺炎患儿,8例小儿毛细血管支气管炎患儿和15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两组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盐酸氨溴索-伊诺舒(国药准字H20051604;产地: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96号)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2岁患儿,2次/d,7.5 mg/次;<6岁患儿,3次/d,8 mg/次;>6岁患儿,2次/d,15 mg/次;对于呼吸窘迫患儿,以30 mg/Kg计算药物总量,分2次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盐酸溴己新(国药准字H31022703;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沪路879号)注射进行治疗,<6岁患儿,2~4 mg/d,分2次给予;>6岁患儿,4~8 mg/d,分2次给予。
1.3 评定疗效标准
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无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紫绀,听诊患儿肺部湿罗音消失;②患儿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咳嗽减少,湿罗音减少,患儿接近正常;③患儿临床症状无改变,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未见减少,听诊患儿湿罗音未见减少,病情基本无恢复[2]。总体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40例患儿中,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患儿中,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40例患儿出现消化系统症状3例,心率紊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P<0.05)。
3 讨论
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常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该文中总体有效率95%,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注射盐酸氨溴索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试验组的疗效(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使用盐酸溴己新治疗对照组的疗效(有效率为80%);试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症状和皮疹,观察组患儿还会出现息率紊乱的不良应,且试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5.0%)高于对照组(12.5%)。这意味着盐酸氨溴索对改善患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为临床上在研究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提供了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本研究由于技术和采取的样本量较少的原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差,影响试验的结果,为进一步得出精确的实验数据和结果,需规范操作和改进技术,并扩大样本量才能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和结论的准确性。盐酸氨溴索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挥作用为分解多糖纤维成分而溶解黏液,降低痰液的粘稠度[3-4],并可刺激II型肺泡上皮,增加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利于修复支气管上皮组织,同时盐酸氨溴索同时具有抑制粘液腺、杯状细胞合成酸性糖蛋白作用,使痰液粘滞度降低,可促进患儿排除痰液,同时抑制释放炎性介质,并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另外,盐酸氨溴索抗氧化作用较强,可抑制中性粒细胞产生H2O2J及溶酶体的释放[5],进而清除H-和HOCL,降低起到高反应性;其次,盐酸氨溴索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主要机制为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白细胞释放组胺类物质、白三烯等炎症物质,抑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盐酸氨溴索抗氧化、抗炎作用可有效减少喘憋,增加肺泡通气量,使患儿呼吸状况改善,机体恢复。呼吸系统疾病就是在其盐酸氨溴索的多重作用的影响下达到治疗的效果。
儿童因其独特的机体特点,免疫能力低,易感染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痰液分泌增多、粘稠。小儿支气管较为狭窄,咳嗽反射不完善,易导致粘稠痰液堵塞支气管造成呼吸道堵塞,进而呼吸困难,甚至导致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发病率较高,部分病情严重者表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7]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有助于痰液的排除,可减少了机体内病毒数量,同时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其狭窄状况,可促进肺功能恢复,机体病情得到好转,免疫力也同时可提升。相关研究表明[8],盐酸氨溴索可应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作用较佳,且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通过分析发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在取得较佳疗效同时,仍有不良反应出现,消化道系统症状的出现,虽例数较少,但表明对胃肠道仍有一定影响,我们临床治疗时,不仅关注其在病情改善作用,同时也应更加重视不良反应的出现,以保证患儿安全。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病情,同时具有不良反应少优点,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Hoffmann G,Wirleitner B,Fuchs D. Potential role of immune system activation-associated production of neopterin derivatives in humans[J].Inflamm Res,2003,52:313-321.
[2] 杨惠娣,徐彬.氨溴索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22(1):4445-4446.
[3] 洪芳.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0):49-50.
[4] 王亚文, 付世龙.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31-432.
[5]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1176.
[6] 肖兴仕.盐酸氨溴索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9):149-150.
[7] 高宏.盐酸氨溴索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319-1320.
篇10
[关键词] 健康宣教; 健康体检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132-02
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改变了有病才去医院的旧观念,如今主动去医院体检的个人、团体逐渐增多,健康体检也成为医院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对我院2008年242名领导干部进行健康体检,对各项检查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主要疾病谱有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高血压、高血糖、胃肠道疾病、骨质增生等慢性非传染病,为本次体检排前几位的疾病。因此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做好健康宣教,传播卫生知识,对提高群众预防疾病的能力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来我院参加体检的242名领导干部,其中男214例,占88.9%;女性28例,占11.5%;年龄45~60岁。
1.2 方法
1.2.1 检查前 要求每一位体检人员在检查前3d忌食油腻食物、禁止饮酒、慎防感冒,不能劳累,检查当日晨空腹,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1.2.2 常规体格检查 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头颈、口腔、耳鼻喉、内外科系统检查、妇科检查。
1.2.3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便常规、血糖、血脂分析、血液黏稠度、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乙肝六项、肿瘤标记物。
1.2.4 医技科室检查 数字X线胸片、心电图、颈颅部血管检查、腹部B超、心脏B超、泌尿系B超、胃肠镜检查。
1.2.5 体检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
2 结果
本次体检的242名受检者都不同程度地查出患有某些系统脏器疾病或异常疾病,多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检出率为100%。
(1)心脑血管系统疾病121例,占体检人数的50%。其中高血压41例,占16.9%;心电图异常25例,占10.3%;脑血管异常55例,占22.7%。
(2)消化系统疾病158例,占体检人数的65.2%。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占13.2%;中、重度萎缩性胃炎12例,占4.9%;肠息肉8例,占3.3%;十二指肠溃疡9例,占3.7%;慢性胆囊炎22例,占9%;胆结石18例,占7.4%;脂肪肝57例,占23.5%。
(3)代谢性疾病76例,占体检人数的31.4%。其中糖尿病及血糖偏高15例,占6.1%;血尿酸偏高24例,占9.9%。(4)泌尿系统疾病39例,占体检人数的16.1%。其中尿路感染9例,占3.7%;前列腺增生23例,占9.5%;肾结石3例,占1.2%;肾囊肿4例,占1.6%。
(5)呼吸系统疾病6例,占体检人数的2.4%。
(6)乙肝表面抗原阳性7例,占体检人数的2.8%。
3 讨论
本次体检结果显示,领导干部的健康状况不佳,患病率较高,慢性非传染病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疾病。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按系统分布情况看:消化系统异常者158例,占总人数的65.2%,居第一位,其中主要疾病是脂肪肝、胃肠道疾病、胆囊炎,说明领导干部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不规律。其次是心脑血管异常者121例,占总人数的50%,居第二位,其中主要疾病是高血压、脑血管异常、心电图异常。居第三位的是代谢性疾病76例,占31.4%,其中主要疾病是血糖高、血尿酸高。这次体检的领导干部年龄在40~60岁,平时劳动较少,社会活动多,应酬频繁,摄入高油脂、高糖食物多,吸烟、饮酒,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血尿酸高、动脉硬化,是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痛风的危险因素。居第四位的是泌尿系统疾病39例,占16.1%,其中主要疾病是前列腺增生,与年龄有关。居第五位的呼吸系统疾病6例,占2.4%。看来呼吸系统疾病患病最少,不是危害领导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
综上所述,排在前几位的疾病成为影响领导干部健康的主要疾病,对疾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责任重、压力大,容易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紊乱。对自身健康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工作时间长,大脑皮层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生活规律差,饮食结构不合理,吸烟饮酒频率高,缺乏一定的运动和锻炼。进行健康教育:对领导干部的健康状况应给予高度重视,为领导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让每个人对自已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危害健康的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传染病的预防。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坚持体育锻炼,提高人体环境适应能力,保证充足的睡眠。积极的生活饮食干预,不吸烟、不喝酒,发现疾病早治疗,达到健康目的。
[参考文献]
[1] 范建华. 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11):667-669.
[2] 包家明,霍杰. 护理健康问答[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3] 黄津芳,刘玉莹. 护理健康教育学[M]. 北京:科学与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6-95.
[4] 郑修霞.护理教育学概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3-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