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实验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1]但由于病理学内容本身存在抽象概念多、形态描述多、理论知识记忆难等问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学习主动性。因此,实验教学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显得非常关键。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改实验班的培养方案,对病理学实验课进行如下改革,旨在进一步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1.高效应用网络版数码互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
网络版数码互动系统由学生和教师用的高像素数字化多功能数码显微镜、多媒体和软件教学平台、双向语音和文字交流系统、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块、实验报告和考试模块等组成。[2]教师只需一台教师计算机就能同时显示、控制学生端多台数码显微镜的画面,可以对其图像进行调整、捕捉和放大,以及对教师端数码显微镜图像进行显示和捕捉。因为教师计算机可以实时动态监控每一个学生的观察内容,便可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教师端可以把教师计算机中的图像传送给全体学生,达到示教作用;也可把任一学生计算机中的图像传输给其他学生,达到示范作用。
在学生计算机中存储有大体病理标本、尸解录像等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随时调用观看,以便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学生计算机中存储有正常器官组织的图像,学生在观察病理切片的过程中可随时查看以进行对比观察。
2.实验内容改革
(1)紧密联系临床病例,改革实验内容。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样对学生在学习中创造性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激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开展综合性教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设置临床病例讨论课,结合临床病例提出问题,通过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胃溃疡”这一疾病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胃溃疡的切片,解释胃溃疡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进食后疼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功能与结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由病理变化所决定,同时引出胃溃疡并发出血、穿孔、幽门狭窄或者癌变的病例讨论。提供有关临床资料,让学生通过病理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系列的并发症。由于溃疡侵蚀到溃疡周围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并发出血;由于溃疡处胃壁变薄容易导致胃穿孔;经久的溃疡出现大量瘢痕,这些瘢痕的收缩可引起幽门狭窄;此外,溃疡边缘的黏膜上皮或腺体因不断受到破坏及反复再生,在某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可发生癌变。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所观察的切片和大体标本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临床病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能为以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紧密联系组织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组织学与病理学同属形态学科,组织学研究的是正常的人体微细结构,而病理学研究的是病理情况下异常的组织结构。因此,学好组织学是学好病理学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病理学和组织学授课不在同一学期,相隔时间较长,在上病理课时,学生对所学的组织学知识大多已忘记。因此在观察病理切片前,复习相关的组织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对比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比如在呼吸系统疾病一章,讲到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内容时,让学生先学习正常的肺组织结构,了解细支气管管壁较薄,主要由单层上皮和平滑肌层构成,肺泡是由单层肺泡上皮围成的半球形小囊。在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时,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和炎症细胞,且纤维素通过肺泡孔相互连接;小叶性肺炎时细支气管管壁的上皮变性、坏死、脱落,管腔内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脱落的上皮;肺气肿时肺泡扩张,肺泡间隔变窄断裂,相邻肺泡融合形成较大的囊泡腔;支气管哮喘时,支气管黏膜上皮局部脱落,黏膜下水肿,杯状细胞增多,细支气管管壁平滑肌肥大。在观察切片时要求学生先在低倍镜下浏览观察,辨认是什么器官组织,病灶在哪里,病灶的形状如何,然后在高倍镜下辨认病灶的结构形态特点。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先掌握正常组织结构,再观察异常的组织结构,使其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病理学知识。在整堂实验课的学习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对比正常组织结构描述疾病的病变特征,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实验考核手段改革
我们改变过去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实验考核办法,而将显微镜的使用、课堂提问、劳纪、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实验考核采取百分制,其中显微镜的使用占5%、课堂提问占5%、劳纪占5%、实验报告占25%、实验考试占60%。对学生进行实验综合考核,使得实验成绩更趋合理且实验效果好,具体办法如下:
(1)显微镜的使用:考核学生调试光学显微镜的熟练程度、操作的规范性及准确性等,教师在每节课中反复、巡回指导,并如实记录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
(2) 课堂提问:教师讲解完切片后,学生自己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可通过学生显微镜显示在教师机上的图像对学生进行提问,针对他所看到的图像问其看到的图像取材于哪个组织。此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正常组织结构特点学习他所观察的切片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结构特点,进而从整体上掌握所学知识。
(3) 劳纪:学生实验劳动纪律考核,包括每次实验课学生的考勤、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仪器的整理和实验用品的归还等情况进行考核。
(4)实验报告:学生根据自己镜下的病变绘制实验报告,完整地描述病变的主要特点。教师在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时,针对学生对镜下病理图像绘制和对病变特点描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给出成绩。对于不足的地方,逐条指出并要求其改正。
(5)实验考试:实验考试是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考试,是用量化指标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效果。为了客观、公平地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在考试内容和组织形式上经过反复探索,认为以下这种考试方法比较可行:即从制作好的考试课件中选取切片和大体标本共10张,由多媒体自动播放,每张幻灯片播放时间根据考核内容进行设定,只写出名称的播放时间为30秒,需进行描述病变特点的播放时间为3分钟。考试总成绩为60分,考试总分达36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未通过者应重修本门课程。
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将所学的医学知识融会贯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病理学、组织学及临床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地听课变为主动地求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