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的基础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设计的基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INPD一体化 交互体验 玩具 设计调查 拼图地垫
1 寻找产品机会阶段
本研究小组采用了“INPD一体化产品开发流程”方法,通过全面审视当前SET(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寻找产品机会缺口。如图一,通过SET三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不同阶段所需要的产品也都在不断变化,儿童玩具、生活用品的不断更换,不仅增加了家长的支出,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环境的压力。因此,儿童产品的设计要十分严谨。
2 理解机会
通过SET三种因素的审视,本课题组对市场上的儿童玩具进行了调查总结,同时针对市场上的玩具制作了一份玩具调查问卷,对家长进行调查访谈,进一步明确产品机会缺口。
2.1玩具市场调查
课题组成员对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儿童玩具进行了调查分类统计(如表二),大体了解了目前市场上的儿童玩具,并发现市场上的玩具大多都偏向益智类玩具,而关于互动类的玩具却相对较少。
2.2玩具调查问卷分析
针对城市儿童,制作了一份儿童玩具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50份,回收341份,有效问卷336份,每一问题的阿拉法信度系数均高于0.8,因此可以判断问卷可信度较高。其中问卷第三题:您平时经常给孩子买什么类型的玩具?经过spss统计分析的数据(如表二)中可以看59.8%的家长还是倾向给孩子购买益智类玩具,9.8%的家长比较注重玩具中的感情培养因素,第七题为多选:您对于玩具能影响孩子哪些品质比较注重。其中选择“爱心”的只有28.6%,选择智慧的高达55.4%。情感的培养在调查中的比例并不高。
表二SPSS数据分析表
第三题,您平时经常给孩子买什么类型的玩具?
由玩具的市场调查和儿童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多数家长更关注孩子的智力成长,而忽略了孩子在情感上的培养。市场上的玩具种类也倾向于益智玩具,培养儿童情感类的玩具相对较少。儿童内心与情感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把儿童玩具的机会点定位在致力于情感培养的交互体验式玩具。
交互体验式儿童玩具是一类以情感交流、体验为主的玩具,在玩具具有游戏功能的基础上,赋予玩具情感内涵,让玩具通过“有意义的形式”表达一种情感,使儿童在与人玩耍和接触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家长与儿童的情感互动性,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与儿童的情感形成共鸣,进而触动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增进亲子关系。
3 产品概念定义
3.1权衡矩阵的筛选
确定了“交互体验式玩具”方向,接下来小组成员进行了头脑风暴,并进一步的筛选,得出16个玩具设计方向:1.大富翁2.角斗士3.愤怒的小鸟4.儿童爬行垫5.投篮球6.跷跷板7.小游戏空间8.抽抽乐9.打地鼠10.老鹰捉小鸡11.挖大宝12.拼图玩具13.翻绳14.跳房子15.盆栽16.滑梯,最终的到得分最高的三项为儿童爬行垫、小游戏空间和拼图玩具。将三者结合,即“儿童拼图游戏地垫”。
3.2玩具概念定义
3.2.1儿童的空间认知
所有的孩子出生时从子宫摔落到一个大空间中,首先要体验的必须是空间,他要在空间中体验空间,使用自己的身体,然后通过超越自己的身体探索这个物质世界的空间,才能够把自我和现实的世界完好地结合在一起。孩子在2-4岁时,会把自藏在门后面、床下、桌子下、书橱等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喜欢玩耍还是因为这是他探索空间的一种方式。在捉迷藏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增加其动作的协调性还能提高他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实际上这也是运用身体的一个过程,空间的把握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在心灵上能够承受多大的一个空间状态,这决定了儿童未来对这个世界探索的能力,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重要的基础。
儿童时期是人思维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空间思维具有神奇的穿透力。如果能在儿童时期建立起儿童的空间感将会对他们的今后产生重大影响。心理学研究显示:如果孩子在某个敏感时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教育,那么将来他的那一部分将会回到平庸。错过了敏感时期再培养某种能力只会事倍功半。父母要重视孩子对空间的感知能力,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四点1.让孩子尽情地探索空间,家长不要过多干涉;2.孩子喜欢插孔、盖盖子,这是他们在锻炼手的组装能力,家长要允许孩子自由地插孔,孩子不是捣乱,不要呵斥他;3.孩子会对“捉迷藏”情有独钟,家长不要责怪藏起来的孩子,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让孩子尽情享受探索的乐趣;4.垒高又推到,建立三维德空间感觉。让孩子拿安全的物品垒高别禁止孩子的垒高行为,和孩子一起玩垒高游戏,通过垒高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空间概念。
3.2.2儿童爬行垫
当宝宝10个月时已经能够从独自站立片刻,发展到能够扶物站起,坐下,翻滚,迈步走等动作;13-14个月时已经可以行走自如,自己可以拿取玩具,会爬楼梯,对颜色、图形、数字等也有了很强的认知能力;到15-16个月时家长可以和宝宝用积木搭火车、玩简单的拼图、和宝宝玩过家家等游戏。在这期间家里都缺少不了儿童爬行垫,它能提供宽敞而安全的玩耍空间。
3.2.3拼图玩具
拼图玩具也是一款比较经典的儿童玩具,拼图玩具可以训练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并提高宝宝对图形和色彩的认知能力。最后小组决定将这三个方向进行组合深化,即儿童空间感认知训练、游戏地垫和拼图玩具。
3.3产品概念定义
目前儿童爬行垫功能单一,使用期短,造成资源浪费。儿童游戏拼图地垫将传统的拼图玩具尺寸扩大,并可立体化,与儿童的空间认知训练充分结合,并且结构和材质足以让平面的拼图地垫搭接出小空间。让地垫成为家长和孩子互动的媒介,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将地垫从平面变成各种形状立体空间。因此本款玩具的使用寿命就从婴儿期、幼儿期一直沿用到学龄前,延长了玩具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专注于某一事物并不断探索的精神。
本方案“儿童拼图游戏地垫”主要为1-4岁儿童设计:0-18个月的宝宝,主要作为爬行垫和走步训练垫使用;18-36个月的宝宝,主要作为大型平面拼图使用;36个月以上的宝宝,主要作为立体空间拼插玩具使用。
材料方面,小组调查了目前市场上的拼图玩具材质,基本为木质、纸板、塑胶、EVA薄板等,儿童爬行垫的材料主要有毛毡、EVA发泡等材质。最终小组决定选用EVA板材作为模型材料,厚度采用2.5cm,本款进口EVA无毒、韧性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回弹性,防震缓冲、防潮、隔凉隔热性能良好。色彩选择方面,由于不同的色彩可以通过影响儿童的视觉来影响儿童的智商、情商和性格。因此,在孩子的色彩敏感期,如果幼儿没有建立很好的色彩感,孩子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有可能成为人格障碍。“儿童游戏拼图地垫”采用红、黄、蓝、绿以四种明朗的色彩为主,因为儿童最初识别的有彩色便是这四种颜色。并且我们采用高饱和度、高纯度的色彩,这会带给儿童欢快、明朗、兴奋的感觉,使儿童在色彩敏感期得到充分的视觉刺激。
4 产品概念实施
4.1儿童积木拼图游戏地垫
方案2-1中地垫的构思来源于传统的积木玩具,将传统积木中的经典形状三角形、圆形方形、拱形演化到平面拼图中,颜色选用黄色和绿色两种明亮颜色彩,最终得到儿童积木拼图游戏地垫,材料采用2.5cm厚度无毒、高韧性的EVA材料,不但可以作为平面拼图、爬行垫,也可作为立体拼插玩具,拼插出各种形式的小空间、玩具房,满足儿童对小空间的热爱。
4.2儿童拼图地垫
方案2-2将传统益智小游戏俄罗斯方块中的各种形状演化到地垫中。采用红、黄、蓝、绿四种明快的颜色,让地垫成为家长和孩子互动的媒介,孩子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将地垫从平面变成立体,并且各种单体之间可以凭着孩子的想象搭建出不同立体空间,给孩子们提供一定隐蔽场所。
4.3儿童圆形拼图地垫
方案2-3将传统的儿童地垫做出圆形结构的,并且可以拼成立体图形的互动益智类玩具。可以帮助孩子识色、认识简单的数字、英文字母和一些简单的图形,解决地垫单一功能的问题,可以将地垫拼成木马、平衡木、小立体空间,具有互动、益智、多功能等优点。
篇2
数字化时代的当下,随着产品实体的弱化和非物质化进程,智能化、信息化将成为未来家电发展不可缺乏的属性。现如今各种家用电器已变得比以前更加智能化,厨房作为家庭中的一个多功能区域,人们可以在其中煮饭、聊天,分享烹调经验等,它成为家庭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的一种缩影。这促成厨房作为未来家电革新最快速和重要的区域。本文通过阐述智能化技术概念、厨房家电产品智能化的发展特性、详细论述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厨房家电产品的设计原则,以及对于智能化技术在未来厨房家电产品设计中的建议,以此论述智能化技术在厨房家电设计中的应用探研。
关键词:
智能化 伊莱克斯 厨房产品 交互 未来
中国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5-0026-02
1.智能化技术概述
在现代范畴中智能(intelligentize)是作为智慧和能力的统称。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人工智能描述了机器的一种能力,它可以执行某些与人的智能有关的复杂功能。所以,智能化技术在机器上的应用关系到两方面的重要内容:界面的真正互动,以及人的认知心理。对于界面,设计者需要解决:内容的组织、路径设定、互动体验等问题,涉及视觉美学、操作实效、用户体验等方面,而就“在用户体验”这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领域来说,认知心理学将是重要的救星。而在认知心理学中,用户的思维模型,任务模型,以及知觉等将是重点了解的内容。这两方面内容的了解对于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未来厨房产品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2.厨房家电产品智能化的发展特性
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家电产品的发展方向。未来厨房家电的智能化将综合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数字化、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这也推动厨房家电发展特性的重大转换:由传统研究“物的形式”转向围绕“人的生活与体验”智能化、整体化的设计研究。以家庭生活情景研究为基础,以目标消费人群生活潜在需求为原点,展现出智能高效,舒适安全,环保互动等需求愿望,反映出社会发展时期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形态的设计新趋势。它们能够实现健康感知,智能提醒,智能识别,无线互联,控制集成等功能;同时,它们具备能动的逻辑程序,感知思维(学习)能力、准确判断、有效执行的能力,能够被人“任意”控制,并高效完美地帮助人们处理生活问题。
3.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厨房家电产品时的设计原则
智能化技术应用于厨房家电产品中的一个设计大原则就是整体性。它设计的关键契入点在于“人一机一环境一信息”多重互动关系的和谐度,而不在于“智能化”的先进性、空间中的覆盖广度与深度。因此,本文通过全球著名家电品牌伊莱克斯的设计作品对应阐述在进行厨房家电产品的整体智能化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具体设计原则。
3.1 便利性
便利性的设计原则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让厨房家电产品快速有效地适应现如今人们愈发快节奏的生活。“智能化”能够在厨房家电产品中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人们不需要了解物品的物理和化学原理,只需要通过产品简单的操作或语音提示,系统接收到指令后就会自动实施复杂的行为,实现最终结果。在这一过程中,为实现厨房产品使用的便利性,设计者需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可视性,操作的自然匹配以及操作后良好的信息反馈来达到这一设计目的。(图1)
图1是一款名为“KEWA”的高效动力水洗设备,这个智能化的设计通过动力学的喷气口产生一个“水片”来引导水,能够快速、高效地清洗碟子,大大便利了家庭主妇因长期洗碗带来的对手的伤害,便利且人性化。
图2为伊莱克斯的一款概念冰柜,名为“萤火虫”随身冰柜。这个具有革命性的创意设计既让消费者尽享冰爽,同时彻底地从笨重冰箱中解放出来。它透明效果的外观,时尚小巧的造型方便携带,既可在家使用,也是出行、郊游的良好助手。
这款伊莱克斯智能生物冰箱概念设计的新意在于食物被存储在发光的高分子凝胶中进行保鲜。整个冰箱的造型并没有独立的门或者抽屉,使用过程极为便捷:用户只要用专门材质的保鲜盒来将需要冷冻的食物包裹好,接着,直接将其放入凝胶中即可。它具有系统调节的功能,放入其中的不同食物将被分别冷却到其最佳的温度,且所有的过程完全由机器人智能完成。(图3)
3.2 舒适性
产品使用的舒适性折射出用户的一种生活状态。这一原则针对传统厨房会产生刺鼻的油烟、繁杂的噪音以及整体环境是闷热的现状而提出,为了实现社交烹饪、清新空气的优良环境,在运用智能化技术,依据人们生活的习惯,“以人为本”细致关注人们生活中的“无声的需求”,促成我们设计的厨房产品做到用户日用而不知。
图4是一款智能的排气扇(风神“Aeolus”),它可将厨房内的异味瞬间排出。它的框架还可以悬挂各种炊具,比如:器皿和杯具,在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的同时为使用者带来舒适愉悦的烹饪享受。
图5是净化者“CLEAiR”。这个空气净化器,能随时为用户提供室内的空气质量,并不断净化更新家中的空气。同时,它小巧,可随意放在家中的各个角落,在告别空气清新剂的同时,让你时时刻刻享受舒适清新的空气。
3.3 愉悦化
“愉悦化”让用户与厨房家电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互动,使产品串联起用户生活的点滴。这种互动的“愉悦感”革新用户的传统观念:满足用户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综合考虑了用户的情感诉求,如思想、习惯、文化和环境对于产品设计的影响:体现于视觉、触觉等一系列感官的综合用户体验之上。
全息投影技术既可以在空中形成立体的幻象,寻找人们意识与五感的共鸣点,还可以与现实人们形成互动,做一些程序性的工作。图6智能、前卫的“GlobaIChef全球厨师”便是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应用到厨房中的一款概念设计。它将世界知名厨师的影像投射到厨房里与用户进行互动和辅导,为用户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它的出现能让厨房新手安全、高效地制作出美味的佳肴。
当然,除了以上三点的设计原则外,未来智能化技术在厨房产品中的应用还应遵循的重要原则有:1、健康,设计上应选择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可减少甲醛和辐射的侵害,充分以人为本,创造绿色健康的烹饪及用餐环境;2、人体工学,未来厨房家电的设计和制作过程需应用人体工学和工程材料学的原理,让用户在使用中零距离地感受科学带来舒适生活;3、安全性,“智能厨房”功能的实现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水、电、煤气或天然气的辅助息息相关。那么,安全性设计首要考虑合理排布水、暖、电、气等设备,管线布局及插座开关的数量和位置;其次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规范,为家中小孩,老人或残障人士提供方便和安全保障。
4.智能化技术在未来厨房家电产品设计中的建议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愈发加快,人们对住家环境及居住品质要求的提高,家用电器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家电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小小厨房作为窥视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窗口,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智能化技术让厨房家电产品功能更加完善,便于操作同时实现了整体、高效、美观。正因如此,厨房走向智能化反映出消费的需求,也是大时展的必然结果。以下是三点列于智能化在未来厨房家电设计中的建议:
1.在现实生活中收集并整理相关用户对于厨房家电产品设计的报告数据,从用户内心真实感受和需求出发,深入探索挖掘出切实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2.能够实现交互方式的多样化,将出现生物反馈交互、情景感知交互、眼球追踪交互等形式。
3.摆脱产品的存在感,追求无意识的使用。为了使得消费者更加自然地使用智能化的厨房产品,不仅要求在技术上有突破,更要在设计中体现宜人性。只有当产品能够让消费者无意识使用时,才真正说明产品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让他们享受其中。
篇3
引言: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对设计而言,可持续设计是通过设计实践、设计教育和设计研究等手段来“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设计包括三个核心要素:一,设计要保证人和社会的需求,保证人类后代对现有资源的享用权利;二,设计要保护资源,不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三,保证企业的利益,提出实用、经济的方案。近年来践行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层出不穷,从绿色设计到生态设计,设计的主体在不断的拓宽。但另一方面对设计师而言,除了践行可持续设计之外,提升工业设计行业自主设计和技术创新能力是驱动社会发展的又一动力,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设计师而言,如何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是摆在设计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用户需求研究是创新产品设计的检验标准
“可持续设计”DFS(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源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设计界对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不断寻求变革的实践历程。可持续产品开发使社会、需要、技术和自然物理条件等方面容为一体,因此可持续产品开发被定义为面向资源、条件和未来的产品开发。在其发展下的设计不仅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以及产品设计过程后进行干预,更重要的是要从产品的服务层面上进行干预。设计产品推出市场后与之相关的服务系统需做到可持续性,而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研究。对用户需求的研究为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素材,反过来用户的需求也是检验创新产品是否成功的标准。
以用户为研究中心的产品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的,但一贯的追求满足人的需求,而无视后续的产品生产及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是现如今设计需避免的问题。因此,对传统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从可持续设计发展的角度来进行用户需求研究,首先要保证人和社会的需求,一方面保证人类后代对现有资源的享用权,保证不同社会阶层中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另一方面要保证产品使用人群的切身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要考虑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要对产品的使用对象进行细分。例如,专为老年人设计的“e-mail”装置,设计师从老年人的角度考虑其网络使用的障碍,又考虑到老年人对无障碍沟通的需求,解决了老年人发e-mail的困难。
新材料、新技术是创新产品设计的物质载体
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如近年来关注较多的PM2.5,使人们对现如今的社会环境更加担忧。电子垃圾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制造一台电脑大概需要使用300多种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元素。其中大部分材料都不可回收,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在于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所以其主要的发展原则在于:原料的无公害、可再生以及资源的低消耗。从可持续设计的角度来看产品的整个设计周期,从设计前的用户研究、设计的实施、设计的完善、市场的投入到淘汰回收,设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产品的体积要尽可能的保证最小化以保证材料用量及废料的最小化;2.设计时要考虑到产品外包装的大小及用材;3.要考虑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材料的消耗量,包括消耗型产品的年折旧率;4.产品设计时要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特性,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做到生态化设计。5.产品生产所需材料应保证无毒、无害或可降解材料,尽量选择可再生的材料,避免使用过时和已废弃的材料。除此以外,产品在开发设计的过程要保证材料消耗的最小化。
新材料、新技术对设计师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而言,不仅要最小化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产品设计的成果还应取得更好的效益。新材料、新技术在保证产品外观和功能创新的同时,还能利用其特性进行创新设计。
设计师可以从绿色新材料、新技术上寻求设计的灵感。例如,宝马汽车上使用的雨布材料,很好的利用雨布的材料特性与汽车的设计完美结合。又如,太阳能技术的成熟,使得太阳能路灯得以广泛的运用;其次,设计师可以依据可持续设计的需求特征创造新的材质。例如,美国设计师依据咖啡渣能源的可再生性结合新技术的使用,设计出咖啡渣打印机,在有效利用废物材料的同时开发出新的可替代材料,可谓是一举两得。又如,在电熨斗的设计上,用不同的颜色来体现温度的高低,从而创造了变色材质。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产品创新设计的主要途径
设计思维是一种思想活动,是一种打算、概念、想象,又称产品设想。创新思维是通过形象思维的训练,如点、线、面的构成通过不同于平常的方式训练形体的感受及概括能力,从而在外形上推演出有效的美感作品。把现有的素材通过自由无拘束的形式传达给使用者,使设计师和产品的使用者通过美感形象交流。这种新思维的设计方法能使设计意味深长,使设计作品真正成为沟通的工具。如今在可持续发展作为方向指引下的设计思维和方法,是产品创新设计的一条主要途径。
现今,在可持续发展作为支撑下的环保技术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例如,废物、污水处理技术以及无污染生产等。在环保创新技术作为前提的思维方式下进行创新设计,设计师不仅可以把技术转换为新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元素,还可以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直接转换为具体的产品类型。为此设计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第一,为净化环境而设计的功能性产品。例如,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设计的太阳能灯具、进行空气净化及检测污染的仪器、净水设备等。第二,多功能及组合设计的产品,此类产品不仅能节省材料,使产品一物多用,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第三,产品使用方式的转变,使用方式的转变依托于新的技术,使用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外形的不同,从而为减少环境污染创造有利的条件。第四,极简设计型产品,以直观可见的方式,反对过度消耗材料,以最概括、最精炼的设计语言来追求产品的功能和美感。
社会文化趋势是产品创新设计的航标
产品设计从以往单调的机械化造型转向人性化的造型设计,并力求使造型简洁,设法减少空间、减少材料的浪费和消耗,使产品能耐久和持续使用。可持续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理性的设计、需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融入,更重要是必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因为设计对象的消费动机是来自于人的心理需求,而人需求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社会消费趋势、主流文化的影响。如今的主流文化是一种国家文化、大众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它受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但本质是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形成的融合。
鉴于以上的主流文化趋势,人们热衷于天然绿色食品;追求简朴附有人情味的生活用品;喜欢舒适、轻松的服饰;崇尚简洁、安宁的装饰风格。于是,未经过多加工的天然材料;怀旧又融入高科技因素的简洁风格;实用节能的经济型材料;多功能、组合和循环设计的产品都成为设计新的发展趋势。
新的社会文化趋势为产品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向,为其设计的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设计师把握社会文化趋势是精确掌握设计对象消费动机及心理需求的重要根据。对我国而言把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通过交流设计的方式融入为大众文化、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是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新切入点。在运用社会主流文化作为产品设计创新点时需把握以下几点原则:1.文化不是表面形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2.文化需要以官方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不是专业术语。3.改变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创新设计。
结论
如今,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全球得到认可与重视,在其影响下而出现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将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不仅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还将改变现有的消费模式。这无疑对产品设计来说是一新的挑战。在这种严峻形势的背后,产品设计如何创新仍是我们需权衡的一个重大问题。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关注产品设计的整条产业链,全方面考虑,以实现产品创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第二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篇4
关键词:电子产品 产品设计 人性化
一、概念的明确
产品的定义在《汉语大辞典》释义为“生产出来的物品”;在《辞海》释义为“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
什么叫做电子产品?辞典中有明确的释义。电子产品:建构于电子工业的物质或精神财富。在现阶段主要是指与计算机、电视机、收音机、通信、雷达、广播、导航、电子控制等元件,还有电子管、晶体管等集成电路器件,高频率性材料、高频绝缘材料、半导体材料等等有关的物品。
二、电子产品人性化设计思潮的产生
人性化设计思潮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社会的、个体的原因,也有设计本身的原因。以下两个方面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就会对设计物产生更高的要求:除实用之外的需要更多心理的、精神文化的需求。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人们对设计物的要求变得更挑剔和苛刻,不仅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心理的需要。设计不仅要实用,而且要适用。不仅要适用,而且要在设计中赋予更多审美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含义。现代社会中设计的人性化趋向的出现和形成便成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理。正如美国设计家普罗斯曾反复强调“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维:人性。”
(二)、人类需要阶梯化上升的内在要求
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的满足不一定全通过设计物品来实现,但为人类生产方式的主要载体一一设计物,它在满足人类高级的精神需要、协调、平衡情感方面的作用却是无庸置疑的。同样,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人性化的实质。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的五个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当下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上一级需要才会产生,再要求得到满足。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社会物质化高度发达,产品极度丰富,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其物理功能,正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样,人们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也向高层次发展,产品的个性、精神功能也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人们不再是仅仅满足于拥有产品,而且也要满足其心理、人文及审美等多方面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类设计由简单实用到除实用之外蕴含有各种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走向正是这种需要层次逐级上升的反映。
三、电子产品的人性化
在今天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能用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产品设计从“形式追随功能”发展到“形式追随感觉”到“形式追随梦想”的局面已经来临。
从哲学发展看,电子产品的人性化是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出现而出现的。从哲学的人本主义到设计中的人本主义设计,再到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确定了人性化设计。
电子产品的人性化是设计思潮的体现:一方面电子“小玩意”使产品变得轻、薄、短、小或者都变得无法像机器一样,表现“看起来有那种功能”的造型,两者失去了密切相关性,用来覆盖电子的“表皮”必然孤立起来,失去了造型的意义。因此要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法则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人类认识的提高,要求对自身及其环境的关怀更大,单一的造物设计以及机器化的标准模块设计早早就无法满足人们自身的需求。于是人性化理念便应运而生。但人性化理念并不单单是解决“人”的问题而已,而是将“人-环境-物”统一于产品的造型语言表达之中。所以人性化的整合功能:造型语言的意义,即物质和非物质化的协调研究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意义。与其说人性化理念是一种新的设计表现手法,不如说是一股强劲的新时代思潮。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经过第一、第二、第三次工业革命步入了后工业社会。以电子科技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的发展是这个时代最为璀璨的结晶。电子产品的人性化在后工业时代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人类自身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人类的自身。从关注人机参数到人体感知;从关注老龄社会化到关注方便于生活;从关注心理、生理感受到关注与“物”;从关注交流到关注人类价值观。电子产品设计的方向也同时经历了从人机参数设计到感性设计;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从电子产品的舒适性设计到电子产品的界面设计;从电子产品的关爱设计到电子产品的后理性主义设计。每一次关注点的深入,都是对人类自身更加全面的探索。每一次设计方法的出现,都是对产品人性化的进一步深入阐释。
(二)、关注现代科学科技
现代科技的越来越普及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飞速的变化。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人类过上了以往社会从没有过的生活。代表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再遥远。基于人类生活智能化技术的出现,电子产品的功能将越来越全面、界面将越来越单纯化、形态将越来越非物质化、操控将越来越智能。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运用到电子产品之中,体现出这个被科技包裹的时代。
(三)、关注环境问题
人类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丰富自身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超过以往任何时代的废弃物。所以今天人类更加关注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电子产品的人I生化设计也更加关注环境问题。更加关注材料、关注绿色、关注环境和环境资源。更注重4R设计理念:Recovery(回收)、Recycle(再循环)、Reuse(再利用)、Reduce(减量)在设计上的运用。通过电子产品的绿色设计减少电子原件的污染、电子包装的回收、电子配件的环保和电子产品的低能耗问题。
总之,人性化理念的重要设计原则是“以人为本”,研究人与机器、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色彩及环境条件等更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的需求。同时人性化理念亦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创造过程,通过恰当的方式使人与自然更和谐,对资源的利用更合理,使人类得以长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由此可见,人性化理念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发现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问题),改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产品、人与环境更和谐,进而创造新的、更合理、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人性化理念的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某个固定的电子产品,它也可以是一种方法,一种程序,一种制度或一种服务,因为人性化理念的最终目标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不合理“问题”。基于人性化本质,电子产品的人性化亦解决这样的问题,非物质化的性能将更加明显。
四、电子产品人性化设计的未来
人类社会正由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向非物质社会过渡。这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亦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社会”,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信息社会。大量人工智能产品的使用,家庭网络化,世界网络化,促使人与物的交互关系正日趋抽象、模糊。处于新世纪之初,研究和审视电子产品人性化设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篇5
关键词:宽带;文化产品;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3)10-0038-10
一、引言
文化产品贸易作为新的国际贸易形态已成为国际贸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达国家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发达国家,文化产品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都占有绝对优势,例如,美国的文化产业自1996年以来就超过了航空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文化贸易不仅仅是产品的出口。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效应,是国家软实力彰显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因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其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我国“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品贸易的规模仍较为有限,根据统计,2010年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其中出口为76.9亿美元,这些数据与我国贸易大国的形象反差极大。如何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已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研究文化产品出口影响因素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文化贸易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王璐瑶和罗伟(2010)对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文化赤字”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发现本国GDP、对象国人口、地理距离、语言等因素对我国对外图书版权贸易具有显著影响;陈晓清和詹正茂(2008)研究了文化贸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贸易优惠政策与文化出口强烈正相关;臧新等(2012)研究了文化折扣因素的影响,指出文化距离对文化产品出口有重要影响,等等。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展开研究,即一国宽带基础设施的普及情况对于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互联网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重要的技术发明,而宽带网络的发展极大提升了互联网的使用效率和应用价值,将互联网由字符时代带入视频时代。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各国开始以战略眼光重视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纷纷启动国家宽带发展战略。文化产品普遍具有轻物质、重内容的鲜明特征,宽带的普遍应用必将为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文化贸易发展提供新的基础性路径。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将从实证角度研究宽带基础设施对文化产品出日贸易的影响,并在比较我国与部分国家宽带基础设施水平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相关机制分析
自从1997年加拿大开始铺设世界上第一条宽带以来,宽带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起来,高速接入互联网逐渐成为现实。宽带技术的最大意义在于,因其具有高带宽和上传下载的高速率,而极大便利了分散化信息的传播,信息作为投入要素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根据内生增长理论,信息的传播和溢出效应将加速创新的产生和应用。就此而言,宽带与道路、桥梁等传统基础设施存在显著不同,因为后者的效应主要体现在降低交易成本之上,而宽带则能够从根本上影响经济活动的组织和运行方式。Czernieh等(2011)指出,宽带通过便利信息的空间传播,推动了新型商业模式的诞生。促进了产业进入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透明度的提高,这些都为新机遇的创造提供了基础。
宽带基础设施对于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宽带显著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文化产品的出口实力。文化产品是“传播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它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进而形成群体认同并影响文化行为”(UNESCO,2005),文化产品的核心即是信息和内容,轻物质、重内容是其明显特征。正因于此,宽带对于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具有积极意义。以文化产业中影响最为广泛、受众面最广的视听产业为例,现代视听产品如电影、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生产。表现出高预算投入、多制作方参与的突出特征:一部电影的制作除了拍摄部分之外,数字特效、音频制作、国际营销等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这些工作往往不是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多个经营主体之间的分包与协作极为重要。宽带的大量应用使很多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展开,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别的经营主体能够快速传递工作成果,在充分利用地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大幅节省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类似地,这种分包协作模式目前已经在软件服务、工业设计、印刷出版等文化产业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韩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大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最早提出了国家宽带战略。目前韩国拥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宽带普及率,甚至还提出了建设1G速率宽带网络的计划,这些优良的基础设施已经为韩国影视、动漫、游戏、软件等文化产业的发展赢得了显著优势,相关产品已经成为韩国对外贸易极为重要的构成。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宽带的应用对于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与普通产品相比,文化产品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其中之一就是“无人知晓”(nobody knows)(Towse,2003)。文化产品本质上就是创意产品,而创意与新奇、不确定等特性如影随形,因此消费者对文化产品普遍缺乏必要信息,往往在使用过后才会获得一个充分的认识。解决这样一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于促进文化产品消费至关重要。文化产业中有一个重要的中间角色——看门人(gate keeper),即对文化产品进行评论的中间人,如书评家、影评人等,这一角色的存在对文化产品的推广至为重要。网络环境下,宽带的应用为降低文化产品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例如,宽带催生了博客、微博、社交网、专业评论网、搜索引擎等新型网站的兴起,这些成为信息交换、共享的平台,很多文化产品的相关信息和评论观点在此被快速分享。此外,很多销售商还把文化产品放在宽带网络上进行试播、试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信息缺乏的问题。美国亚马逊网站率先提供了大量图书的部分试读,帮助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之前获得对图书的初步认识;而现在几乎没有哪个电影、视频节目的制作方敢于忽视在网络上的营销宣传。不仅如此,借助于宽带。互联网也发展成为文化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网络本身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渠道创新。亚马逊除了作为传统图书的销售平台之外,近年来更是大力推广其电子书,只要通过网络,全球任何地区的消费者都可以下载购买与纸质书内容一样的电子书产品,这就极大扩大了产品的销售范围。在音乐出版领域,网络更是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苹果公司iTunes在2006年就在全球销售超过20亿张单曲。文化产品的重要特征,就是初始成本较高但边际成本很低,越广泛的消费群体、规模越大的需求量,对于文化产品的盈利及后续发展越为重要。就此而言,宽带对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在此提出一个假说:良好的宽带基础设施条件将会有力地促进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不过,从学术研究来看,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显示,目前却还没有这一议题的针对性研究,对这一假说亦缺乏实证分析的验证,而这也是促成本文研究的重要动因。比较而言,有些针对宽带、信息技术的研究与这一议题存在部分相关性。一些学者就宽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如Gillet等(2006)、Crandall等(2007)实证发现美国各州宽带基础设施与就业、工资等经济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Czemich等(2011)实证发现OECD国家的宽带设施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等等。此外,一些学者研究了互联网技术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如Clarke和Wallsten(2005)发现提高发展中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有利于扩大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规模;尽管并非针对文化产品,但作为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这些结论也从侧面揭示了网络技术对于文化产品出口的积极作用。针对相关研究的缺乏,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利用跨国数据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
三、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借鉴Disdier等(2009)、臧新等(2012)、曲如晓和韩丽丽(2010)的做法,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展开实证研究。引力模型源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迄今解释双边贸易规模最为成功的实证关系式,它将贸易规模与双边经济规模以及各种贸易成本联系在一起。在本文的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因变量是各国(i)各年度对它国(j)出口的文化产品贸易额lnijexportij,t,ln表示取自然对数,以下类同。因变量的数据来源是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我们根据UNESCO(2005)给出的核心文化产品所对应的HS编码,计算出UN COMTRADE数据库中相应编码的文化产品分国别出口额。进一步根据出口国消费价格指数调整为2000年价格水平的不变值。根据UNESCO的分类,我们所统计的文化产品包含了视听、音乐、出版、视觉艺术等几类,囿于数据来源的限制,一些无形的服务类文化产品难以统计在内。数据样本期为2000年至2010年,初始数据包括约150个国家和地区,但由于部分变量存在缺失值,不同模型中所使用的样本国家数量具有一定差别。具体而言,实证模型的形式如下:lnijexportij,t=cons+β1ibroadbandi,t+β2lnigdpi,t+β3lnjgdpj,t+β4Inigdppci,t+β5Inigdppcj,t+β6jnbttj,t+β7distij,t+β8contigij,t+β9comlanij,t+αij+εij,t
研究的核心变量是宽带基础设施条件ibroadband,借鉴Czernieh等(2011)的做法,这里采用每百人中使用固定宽带的人数来表示,数据来源为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数据库。模型中的控制变量主要有:
(1)出口国和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lnigdp和lnjgdp)。该变量体现了贸易国的经济规模。经济规模越大的国家,其潜在的供给能力或需求能力也就越大,因此预期经济规模与文化产品的贸易规模成正比。该变量的数据来源为WDI数据库,同样采用2000年价格水平不变值。
(2)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lnigdppc和lnjgdppc)。该变量用来衡量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出口国人均GDP越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高,进而会通过本土市场效应对文化产品竞争力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进口国居民购买力越高,贸易规模也就越大,因此预期人均GDP会对文化产品的出口起正面的作用。该变量的数据来源为WDI数据库,同样采用2000年价格水平不变值。
(3)贸易双方的地理变量:空间距离(dist)和接壤情况(contig)。其中,dist变量由两个国家之间的直线公里数表示,contig为虚拟变量,如果两个国家接壤则取值为1,否则为0。空间距离对文化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集中在文化传播的便利性和同源性等方面上。观察全球文化地图不难发现,相似文化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地理相近的特征。例如,欧洲的西方文明、中东的伊斯兰文明、东亚的东方文明等,因此,距离越近,双方文化同源及相似的程度也会越高,从而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文化贸易的开展。类似地,相互接壤的两个国家的文化往往具有同源性,文化互相影响更为普遍,因而更利于促进文化贸易的开展。两个变量的数据来源均为CEPII数据库。
(4)共同语言(comlan)。语言是反映文化亲近的重要指标。共同的语言使贸易过程简单化,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如果两国的语言相同或相似,文化折扣的程度也会更低,文化产品越容易为另一国所接受和喜爱,文化产品的贸易规模也就越大。该变量的数据来源为CEPII数据库。
(5)进口国贸易条件(jnbtt)。该变量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进口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会提高该国的国民福利,进而促进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但另一方面,进口国贸易条件的改善意味着出口国贸易条件的相对恶化,从而可能对后者的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贸易条件的影响方向还属待定,其数据来源为WDI数据库。
四、实证结果分析
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基于跨国面板数据集,针对宽带基础设施对于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常用的面板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固定效应(fixed effect)方法和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方法两种,而多数研究都是采用Hausman检验来对两者的选择进行判断,但事实上Hausman检验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如何进行选择实际上仍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本文的做法是在表1中同时给出两种方法下的实证结果,但从估计的完整性以及拟合度来看,RE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而言,表1给出了三个检验模型的估计结果。
对于模型(1),我们在其中引入了出口国宽带基础设施状况,出口国、进口国的GDP水平和人均GDP水平,进口国贸易条件,地理距离,接壤情况,语言相通情况,进口国贸易条件等变量。不难发现,这些变量的估计系数与理论预期基本是一致的。采用FE方法时,宽带变量ibroadband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宽带基础设施的改进会对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形成积极的影响,这其中的机制包括:通过促进本国文化产业发展来提升文化产品的出口实力、推动本国文化产品向国外市场的推广和传播、拓宽销售渠道等。变量lnigdp和lnjgdp的估计系数均为正,但后者的显著性要更高,这里的结果表明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和消费文化产品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同样,lnigdppc和lnjgdppc的估计系数也为正值,表明出口国人均GDP越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高,有助于促进文化产品出口,符合本土市场效应的预期;进口国人均GDP越高,表示其购买力越高,从而增加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进口国贸易条件的影响不显著为正。
采用RE方法时,变量的估计系数与采用FE方法时基本一致,其中,宽带基础设施、双方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的影响显著为正,但此时进口国贸易条件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FE方法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它无法对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进行估计,如距离、接壤情况、语言相通情况等,而这些变量却是引力模型中极为重要的构成。而RE方法的优势,则在于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类变量,此时。距离变量dist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表明距离越远,文化同源及相似程度越低,文化传播的难度越高,对于文化贸易的影响越为不利,而语言相通、边界接壤则因为能够降低文化折扣程度、促进文化传播而产生积极影响,这些结论与预期相一致。
在模型(2)中,我们引入了另一个变量jbroadband,即文化产品进口国宽带基础设施状况的变量。可以看出,采用两种方法时,双方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空间距离、接壤情况、语言相通性等变量的估计系数与模型(1)中的情况基本相似,特别的,贸易出口国宽带基础设施变量ibroadband的估计系数在两种方法下仍然显著为正,表明良好的宽带基础设施对于促进文化产品出口具有积极作用。在两种方法下,进口国宽带基础设施状况变量jbroadband的估计系数都是负值。这是一个有趣的结果。我们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宽带作为一种通用型基础设施有效推动了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消费由于具有较高的本地属性,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很有可能会强化对进口文化产品的需求替代。由此引申出来一个含义就是,对于文化产品贸易弱势国家而言,改进宽带基础设施,不仅是促进出口的有效举措,同时这对于其改善文化贸易平衡状况也具有积极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思考另一个问题:出口国与进口国在宽带基础设施上的相对差距,将会对文化产品出口形成怎样的影响?在模型(3)中,我们引入了变量ijbroaddiff,即出口国与进口国宽带基础设施水平的差值,用以反映这种差距所形成的影响。可以看出,两种方法下该变量都是显著为正,这就表明如果出口国较进口国具有更好的宽带基础设施条件,实际上能够形成一种隐形的宽带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不仅能够促进文化产品的传播和扩散,更能通过促进本国文化产业发展来替代对于进口文化产品的需求,而且这种优势越大,越有利于促进本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
五、与部分国家宽带基础设施的比较分析
跨国证据表明,良好的宽带基础设施对于文化产品出口具有积极意义。跨国研究的落脚点最终还是要回到中国的情况。根据UNCOMTRADE的统计,2010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约为七十多亿美元,而同期英国、韩国的出口分别超过五十亿和三十亿美元,如果与各自出口总额相比,文化产品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无疑偏低。应该说。宽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表2给出了我国与部分国家宽带普及率的相关数据。尽管我国网民的绝对规模庞大,但宽带普及率其实并不高,2010年每百人使用宽带比例仅为9.42,高于巴西、印度,但低于同属金砖国家的新兴经济体俄罗斯,而俄罗斯在2001年的宽带普及率甚至是低于中国的!2010年西方发达国家的宽带普及率都已超过20%,其中英国甚至超过了30%。英国无疑是对文化产业发展最为重视、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英国政府已经多次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应该说,其宽带基础设施的完善在这其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而事实上,2001年英国的宽带普及率与中国也是相差无几。表2中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则是东亚近邻韩国,目前其信息化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随之而来的,就是影视、娱乐、游戏、软件等文化产品逐渐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位置。
客观而言,近十年来我国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欧美韩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实际上却是相对落后的。作为一个大国,中国一个省的地域面积和经济规模就可能与很多国家不相上下。受数据可得性限制,我们在这里只能给出广东和江苏这两个经济强省、外贸大省的宽带普及率数据以作比较。根据《江苏省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统计,2010年底广东和江苏两省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为14.5%和13.6%,而这两个省份所制定的十二五期末所要达到的目标分别是30%和25%。应该说,这两个基础条件最好的省份在与韩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时,其宽带基础设施的发展还是比较滞后的。其实除了普及率之外,这里还有一个带宽的问题。根据全球最大网络流量管理商Akamai公布2011年第一季度全球网络现状报告,2011年中国平均网速为1Mbps,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一半(梁吴光和兰晓,2012)。我国宽带基础设施的滞后,实际上比表2中显示的要更大。我国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而宽带基础设施的滞后已经构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走出去的制约因素。要实现上述目标,达到或接近美国、日本等国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支柱产业的程度,宽带基础设施的提升势在必行。幸运的是,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些难得的“后发”机遇,如果能够很好的抓住,就不仅可以实现我国宽带基础设施的规模发展,更是会形成质的突破。
具体而言,一是要利用好光纤宽带逐渐取代传统铜质宽带的机遇,加快宽带光纤化,扩大光纤宽带覆盖面。这不仅是涉及宽带普及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光纤具有远大于传统电缆的带宽,使更大容量、更高质量的视频信息传播成为可能,从而使互联网应用全面实现质的突破;二是要充分抓住移动宽带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高速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应用。目前来看,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爆发式创新和广泛应用,移动网络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它已经成为电子阅读、影音视频、娱乐信息产品的主要传播渠道。当前移动网络技术正面临重要的技术发展期,高带宽、高速率的4G技术逐渐成熟并已有商业应用,而且我国在这个领域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应抓住机遇积极推动移动宽带的普及应用;三是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主要是加快基于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基础网络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实现宽带基础设施的智能优化,扩大宽带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和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了宽带基础设施对于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口国宽带基础设施的改进将会有利于促进文化产品出口,同时对于其改善文化产品贸易平衡也具有积极意义。进一步对中国数据的考察显示,近年来中国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欧美韩日等发达国家相比实际上差距非常明显,这显然不利于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加快推进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实属必要。目前来看,我国正面临着一些难得的“后发”机遇,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将能够有效推动宽带设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政府将会以何等的决心来推动宽带战略的实施。虽然宽带中国战略已经出台,但客观而言,实施难度仍然不小,国内运营商的假宽带、高费用一直难有改观,根本性的障碍还在于运营商的垄断。从发达国家的宽带发展战略来看,其重点无不是从打破垄断经营开始(梁昊光和兰晓,2012)。如何打破目前的运营商垄断格局,是加快推进我国宽带战略的关键。在现行体制下,引入更多的运营商面临着很大的阻力,加上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对于核心主干网络的垄断要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困难重重。在政策方面,除了加强对于垄断企业的管制,从法律层面保障竞争规则的透明、公开,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要从新技术方面寻求突破,而这个新技术就是新一代高速移动宽带。移动宽带的覆盖人群已经逐渐接近、甚至在个别国家已经超过固定宽带,高带宽的4G技术已接近成熟、5G技术研发已全面展开,其在各国宽带战略中的重要性愈为突出;而且移动宽带基本不受制于有形物质电缆的制约,对运营商的进入门槛实际更低一些,在普及率方面具有更高的优势。尽快推动新一代移动宽带技术的商业应用,主管部门应适时降低4G牌照发放门槛,决不能让牌照再成为一种垄断资源,甚至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不再设置进入牌照,而是让更多的运营商参与到移动宽带竞争中去,用充分竞争来促进移动宽带的发展。
(邵军电子邮箱:)
参考文献:
陈晓清,詹正茂.2008.国际文化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美国对外文化贸易双边数据样本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4):90-94.
梁昊光,兰晓.2012.首都宽带互联网发展战略对策与思考——以全球宽带互联网发展为视角[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3):76-80.
曲如晓.韩丽丽.2010.中国文化商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7):19-31.
王璐瑶,罗伟.2010.中国文化赤字的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5):73-77.
臧新,林竹,邵军军.2012.文化亲近、经济发展与文化产品的出口——基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10):102-110.
Clarke,G.R.,Scott J.Wallsten:2005.Has the Internet Increased Trade?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y Evidence[J].Economic Inquiry,44(3):465-484.
Crandall,R.,Lehr,W.& R.Litan.2007.The Effects of Broadband Deployment on Output and Employment: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U.S.Data[R].Issues in Economic Policy,No.6.
Czemich,N.,Falck,O.,Kretschmer,T.and L.Woessmann.2011/Broadband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J],The Economic Journal,121:505-532.
Disdier,A.,Tal,S.H.T.,Fontagne,L.& T.Mayer.2009.Bilateral trade of cultural goods[J],Rcvicw of World Economics,154:575-595.
Gillett,S.E.,Lehr,W.H.,Osorio,C.A.and M.A.Sirbu,2006.Measuring the Economic Impact of Broadband Deployment. National Technical Assistance,Training,Research,and Evaluation Project No.99-07-13829.
篇6
【关键词】 房颤; 射频消融术; 护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7倍,病死率增加1.5~2.0倍[1]。房颤药物治疗效果十分有限,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根治房颤。射频消融术是近10余年发展起来治疗房颤的方法,在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等方面有一定特点。本科对23例房颤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1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23例房颤患者,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51~75岁,平均61岁;阵发性房颤20例,持续性房颤3例。该23例房颤患者均曾服用1~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疗效不佳。
1.2 方法 患者平卧于DSA手术台,碘伏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Seldinger法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冠状窦电极,2次穿刺右股静脉,分别置入8.5FSWARTZ鞘及房间隔穿刺针,2次穿刺房间隔,以100 U/kg肝素化,行左右侧肺静脉造影,分别送入LASSO电极及蓝把冷盐水灌注大头,连接CARTO3,建立左房模型及肺静脉定口,随后冷盐水灌注大头以20 ml/min流速、30 W功率在两侧肺静脉造口外环形消融至肺静脉电位完全隔离。术中有1例合并房扑,根据其机制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毕房颤或房扑不能再被诱发,透视下心影搏动正常,结束手术,拔除导管及鞘管。
2 结果
本组23例患者,其中1例术后出现伤口渗血;1例术后出现心房扑动,2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3.1.1 完善检查 包括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胸部X线,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动图,食管超声检查心房内有无血栓形成。
3.1.2 药物准备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以免术中因药物作用诱发不出心律失常而影响术后判断。服用华法林抗凝者,术前3~4 d应停用。
3.1.3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不了解手术过程及担心手术成功率,常感到紧张、恐惧。因此,术前应向患者介绍手术全过程,并可介绍之前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的病友,让他们之间交流,病友间沟通成效显著 。
3.1.4 患者准备 因术后下肢需制动,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卧位使用便盆排便排尿。患者术前1 d晚上保证充分睡眠,必要时服用舒乐安定。手术日晨给予22 G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静脉通道。
3.2 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入住CCU,给予心电监护。(2)术侧肢体制动12 h,定时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血肿及双足的足背动脉及肢体温度变化。(3)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聚集药,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淤斑、黑便、血尿等,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使其维持在2.0~3.0之间。
3.3 并发症护理
3.3.1 心包填塞 心包填塞是最重要、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0.17%[2]。多发生于放置冠状窦电极、房间隔穿刺及左心房内放电次数较多时,由于局部结构异常或导管操作不当导致冠状窦静脉撕裂,左心房或左心耳穿孔造成心包填塞,术后4 h内也是发生心包填塞的危险期。常表现为突发胸闷、气促、出冷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颈静脉怒张、烦躁不安,听诊心音遥远,X线检查显示心影增大,搏动消失,心影内可见与心影隔开的半环状透亮带。处理:(1)立即配合医生行心包穿刺术,先抽出心包内血液以紧急解除症状,随后需继续留置引流管,以判断有无继发出血。(2)出血量多且持续出血时,做好输血准备,并积极与胸外科联系,必要时行外科开胸破口修补术。(3))停用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并准备鱼精蛋白锌以对抗肝素。
3.3.2 心房-食管瘘 心房-食管瘘是极少见而且预后极差的并发症,有研究[3]显示,心房-食管瘘的发生率为0.005%,死亡率高达50%。是由于消融放电损伤过重和消融部位不当,对心房造成过度损伤穿透心房和位于左心房后壁的食管所致。常表现为心包炎、高热、惊厥、脑栓塞等症状,可伴有大量呕血,血压进行性下降甚至休克。处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患者进食后有无胸骨后疼痛,必要时可有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2)高度怀疑心房-食管瘘时,应避免经食管超声和食管镜检查。(3)尽可能早期诊断,可采用食管内临时放置支架封堵瘘口,也可行外科手术。
3.3.3 肺静脉狭窄 肺静脉狭窄其发生率与高功率放电和在肺静脉深部消融有关。常表现为呼困难、咳嗽、紫绀、胸痛、咯血、反复肺内感染和与肺动脉高压相关的临床表现。处理:(1)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故重点在于预防:术中严格控制消融能量及温度(消融能量
3.3.4 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是最棘手的并发症之一,以脑栓塞和肺栓塞常见。据统计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可达0.5%~2.8%[4]。血栓形成与血液高凝状态、穿刺时对股静脉的损伤、术中肝素用量不足、冷盐水灌注时排气不充分形成气栓、房间隔鞘管或消融导管血栓、消融大头碳化或心房内固有血栓脱落有关。处理:(1)术前充分抗凝,常规行食管超声排除左心房血栓。(2)术中鞘管内需高浓度肝素盐水留置,在更换电极导管时鞘管要严格冲洗。(3)术后常规给予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度、呼吸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12 h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3.3.5 迷走神经反射 迷走神经反射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原因:(1)由于局灶消融的位置较深和能量较大所致。(2)术前禁食、术中紧张出汗。(3)术后拔除静脉鞘管时对血管内壁以及局部疼痛的刺激,以及之后穿刺点的加压包扎过紧,均可刺激大脑皮层和下丘脑,便胆碱能自主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导致内脏和及肌肉内大量小血管反射性扩张所致。常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处理:(1)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感,术前不必严格禁食。(2)术中常规给予0.9%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根据患者出汗等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速度,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3)必要时拔管前给予局部麻醉,有助于缓解疼痛。局部加压包扎时,避免过紧。(4)一旦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安置平卧位,心率减慢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1.0 mg,血压降低时,快速补液,静脉注射升压药,如多巴胺。
3.3.6 出血、血肿 常见原因是:(1)术前、术中、术后应用抗凝药。(2)患者本身凝血机制不良。(3)血压过高。(4)术后过早活动肢体。处理:(1)及早查明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处理。(2)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敷料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出现血肿时,应观察其直径有无扩大,如无活动性出血,可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处瘀血,局部冷敷30~60 min。同时,需注意与假性动脉瘤相鉴别。本组有1例患者手术后第1日发生伤口渗血,经停用低分子肝素,局部压迫及延长卧床时间后未再发生渗血。
3.3.7 气胸、血气胸 是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时伤及胸膜所致。患者诉胸闷、气急,呼吸时胸痛,烦燥。X线透视可确诊。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上述症状,一旦确诊,头高位,高流量氧气间断吸入,肺压缩
3.3.8 医源性心律失常 部分患者术后数日至数月可发生新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ATA),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多与左心房内消融线不完整导致房内折返有关。处理:(1)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时复查心电图。(2)术后早期3个月发生的ATA,药物治疗多无效,主张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本组1例患者术后第2日出现心房扑动,予维拉帕米静脉注射后转为窦性心律,至出院未再复发。
总之,射频消融为房颤的治疗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包括重复消融在内成功率均高达90%以上[5]。由于该项手术较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治疗复杂,所以不仅要求手术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熟练掌握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重点,以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岳花兰,李晓璐,汤日波.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1):5-7.
[2] 沈蕴之.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并发心包填塞1例抢救与护理[J].上海护理杂志,2009,9(1):83.
[3] Pappone C,Oral H,Santinelli V.Atrioesophageal fistula as a com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J].C-irculation,2004,109(1):2724.
[4] 应志强,徐耕.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国际心血管杂志,2008,35(5):309.
篇7
关键词:结构设计素描;产品设计;关系;发展
结构设计素描可以凸显物体的内部构造关系,可以展现物体内部与外部特征之间的联系与整合规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结构设计素描可以将造型基础转换为设计基础,实现具象到抽象的二次创造,以达到产品设计的目的。从本质上看,结构设计素描作为产品设计中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融合产品内部空间的特点与外形,实现产品设计的最佳效果。对此,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根据产品设计的需求,引入相应的结构设计素描方式,不断优化和完善产品设计体系,进而提升产品设计的综合水平。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结构设计素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主要是将设计计划、设想或解决问题的方式借助具体的载体进行形态表达的过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一般为立体工业的造型设计,强调产品的实际功能与使用价值。产品设计作为人和自然之间的媒介,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从本质而言,产品设计的本质基于人类使用目的之上,有意识地将自然产物进行加工与创造,得到超越本体之外的物质,这种物质主要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必需品,除了要求产品的使用功能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满足社会的动机和用途,进而发挥产品设计的价值。
2结构设计素描的内涵价值
2.1设计手法
素描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语言,可以实现思维视觉化,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以造型的表现力为核心,通过对平面中的点、线和面的控制勾勒出物体的基本形态。设计素描即为结构素描,作为素描与设计之间的过渡手法,在实际应用中,以三维空间的观念为基础,从比例尺度和透视规律等方面入手,剖析和绘制物体的内部结构。设计人员要具备绘制设计预想的能力,借助物体的外形想象内部结构,以达到设计意图的目的。从教学领域看,结构设计素描属于立体设计专业,以透视为设计理念,剖析物体内部结构,并将物体的结构与形体融为一体,在平面上充分地展现,借助角度、比例以及空间变化等元素,通过逻辑分析表现物体看不见的部分。
2.2设计价值
结构设计素描把各种复杂性形态融合在一个立方体中开展设计研究工作,在物质世界中,结构存在于任何一个物理中,并直接决定物体的外在形态。研究物体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把握物体整体的结构特点,并将其运用在设计环节中,从而提高产品设计的综合质量水平。对此,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将结构设计素描应用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借助对产品内部结构的剖析,掌握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在二维平面上展示物体的三维空间机构,凸显产品内在结构和外在形体之间的联系,清晰透视关系与比例关系,进而达到产品空间结构的设计效果。
3结构设计素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解析
3.1艺术性
结构设计素描作为平面设计、环境设计以及工业产品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继承传统绘画素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把造型基础和专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服务于专业设计领域,进而提高产品设计的综合质量水平。但从本质而言,结构设计素描与产品设计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内在联系与变化规律。结构设计素描是设计人员绘画技巧的升级,要求设计人员具备极高的观察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在实际绘制的过程中,可以对产品的内部结构进行逻辑性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审美能力,实现对产品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掌握,强化设计产品的艺术性,进而达到产品设计的目的。
3.2形态性
在产品设计领域中,结构设计素描主要的功能是表达设计意图,强调对产品结构的设计与展示,结构要求重于效果要求,并借助绘制流程和步骤描述设计人员的创作思维过程,将设计意图直观地展现出来。其绘制流程为分析、理解、思考、领悟、推理,并保持思路清晰,进而充分地理解和表达产品形体结构。结构作为产品形态在内在表达上,其形态主要由产品内部结构控制,而对物象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超越物象本身进行内部结构的理解。从产品设计的角度上看,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产品结构,并不断训练透视能力,树立三维空间意识,发挥结构设计素描的设计价值和设计作用,进而为产品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审美性
在形态层面,结构设计素描与产品设计具备相同的形态构成要素,强调二维平面上的点、线、体、面等元素的结合,进而提高产品的美感和艺术欣赏性。在表现手法方面,主要利用设计图展现设计的创意与想法,这种技法不属于单纯的绘画方式,但又与绘画存在某种联系,对产品进行预想,达到从无到有、从外形到整体的设计目的,在此过程中,结构设计素描具有一个极为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从造型形式方面,结构设计素描要根据产品的形态变化规律进行产品设计,考虑产品内外部结构的统一性与变化性,并结合节奏、韵律、比例等设计元素,实现对产品造型规律的统一辩证。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的造型美感,设计人员要掌握点、线、面、体、色、质、空间、环境等元素,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创造变化,进而达到产品最佳的艺术效果。
3.4创造性
创造性是结构设计素描的主要特征,突破产品本身而追求客观事物以外的审美特质,进而创造出产品独特的视觉形式,落实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产品设计中更加倾向于系统的整体创新,综合考虑技术、艺术以及人文等相关因素,重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处于科学、人文和艺术的交集,进而实现产品设计的创造特色。结构设计素描的设计过程就是在困难与希望、片面与全面、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中实现创造,作为一种复杂化的系统行为,启发设计人员的思维,进而为产品设计提供创造性的思维环境,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水平。思维决定行为,为了提高产品设计的内在表现力,设计人员要借助思维方式进行产品形态表达,对产品外形特点和内在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产品的结构空间和明暗关系,借助虚实、光影等表达技巧,对产品视觉组合中的位置、大小、比例、形状等构图关系进行设计和展现,发挥结构设计素描的作用,提高产品设计的局部效果与整体视觉效果。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结构设计素描与产品设计关系的研究,在分析产品设计与结构设计素描内涵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艺术性、形态性、审美性以及创造性的关系因素,发挥结构设计素描的设计价值,进而提升产品设计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任远.浅谈素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J].大众文艺(理论),2015(06):61.
[2]…韩超艳,王肖烨.结构设计素描与产品设计的关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77-78.
[3]…程金霞,曹巨江.论设计素描在产品设计中的作用[J].安防科技,2016(01):58-59.
[4]…赵福华.产品造型设计项目对于素描能力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7):88.
篇8
【关键词】产品设计生态美学具体应用
实施工业革命前,当时的人类社会主要以传统手工艺设计为主,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较小,人与自然基本上处于和谐的相处状态,在这一时期,很多产品设计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生态的追求与指向,暗示人与自然生态和平相处。然而在近代工业文明阶段,在主体中心论的指导下,提出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为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味索取,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社会结构失衡,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正处于后现代后工业、后现代文明阶段,基于生态环境问题,人们的价值观、哲学观、世界观、人生观都发生了生态化改变,自此,生态美学思想诞生。如何在产品设计中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自觉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当代产品设计师考虑的重点。
1.产品设计中生态美学的基础以及意义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手工设计逐渐转向工业设计,在工业革命初级阶段,由于工业制品造型较为丑陋,英国的约翰-拉斯全就此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强调在产品设计中应运用自然形态以及线条,但是由于力量太小,被吞没在历史潮流中,但这一理念的提出对现代产品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是产品产生生态美学意义的重要基础。现代社会的人类生存环境受到工业生产与发展的严重威胁,“生态”这一概念才被正式提出,人们也逐渐理解并接受这一概念。在人们认识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时,人们发现可将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将自然作为产品设计时的审美价值标准,这实际上也就是生态美学的重要意义。
2.生态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的追求,更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在购买产品过程中,不仅仅看重产品的功能,对于产品的审美体验也更加注重,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现代人们的生活被冰冷的现代科技以及工业产品所充斥,生活压力以及社会压力无法得到排解,精神世界逐渐土崩瓦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回归自然的重要性。但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份子,无可避免的会与产品打交道,因此将生态美学融入产品设计领域,通过产品表象挖掘产品内在的自然美,唤起人们的自然生态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3.生态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生态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形态、种类,在人类设计过程中,都可以将它们作为设计材料和基础,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提取这些物质基础的形态、特征,通过自己的设计语言传达自然美。在产品设计应用中,可以从造型形态、技术以及语义层面来实现生态美学与产品设计的完美融合。
3.1造型形态结合
主要是指在产品造型、外观上模仿自然事物,或者在产品形态中融入自然元素,通过产品的组合、质地、色彩来反映自然。比如Tetrarch工作室以花朵的花蕊部分为切入点,借鉴其造型以及概念,设计出品,花蕊的层次感较强,排列繁多且有秩序,给人一种身处大自然、赏心悦目的感觉。
3.2技术的结合
生态美学与产品设计的融合主要强调的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新材料、新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的实用功能,尽可能降低产品对环境的破坏。这种技术上的融合,实质上体现的审美观是以对环境的保护作为美的标准,让人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体验到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共荣的责任感,以及付诸行动的自豪感。比如日本的陶瓷艺术家――makiko nakamura设计了一种中空双层杯子,主要采用的是陶瓷材质,杯子的外面都设计有小孔,在功能上有利于及时散热,摩擦力增大,也不用担心烫伤;在外观上感觉像土拨鼠钻出来的透气孔一样,设计新颖,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
3.3语义上的结合
篇9
摘 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产品设计草图应该说是应用最广泛的手绘表现图,也是高校手绘表达课程训练课题之一。作为产品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在当下高校课程改革和施教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对其本质特征和表现方法内容给予了阐述,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对设计草图表现训练课程设置、表现方法、训练方法等内容都有明确的论述,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产品设计专业设计手绘表现课程设置和技法训练方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研究思路。
关键词:设计草图;草图表现特征;训练要点;技法要求
引言
在高校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产品设计表现课程的改革与研究,随着课改的推进逐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对其课程中包含的设计草图的基本特征与表现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逐渐成为产品设计表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并被列入到产品设计表现课程群系建设当中。设计草图是设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设计构想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具象图形语言的主要表达手段之一。其具有快速性、概括性、记录性等特点,特别是在捕捉设计灵感和表现设计构思方面,发挥着其他表现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1产品设计草图相关问题
1.1关于课程设置问题
关于设计草图表现方法的课程设定,多数情况下,是含在设计速写或手绘技法课程之中的,但从其所包含的内容来看,也可以单独设置课程,因为有其独立设置课程的依据,主要体现在设计草图表现的实际应用方面。设计草图绘制方法虽然说有其设计速写和效果图课程所涉猎到的内容和关联性,但其所涉及到的自身内容还是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许多高校出于总体课时要求,没有将其列入到课程之中,即使列入到相应的课程之中,也是一带而过,不作为主要训练课题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导致了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时,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经常出现不知如何更好地运用所学手绘表现方法去表达创意灵感和设计构思,这就说明,草图表现技法训练的必要性和作用,也说明了课程设置的脱节性较为严重。
从课时设定的角度来看,草图表现方法的课时训练存在严重的不足,有的甚至没有其课题训练内容,用设计速写训练替代设计草图训练时有发生,令人不免有些遗憾。有人提出只要学好了手绘设计表达的课程,就可以自然能够画好设计草图,没有必要学习草图的绘制方法,持有此观点的人,有其合理的理由,但相对于课程体系建设来说,课程之间的承前启后的有效衔接与相互支撑作用不能忽视,特别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其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性构建起到关键性作用,学生学完前期专业基础知识后进入到后期专业设计时,就会遇到把抽象的设计灵感和构思如何转化为具象的图示来展现产品设计形态等特征的实际问题,在应用所学的设计速写和效果图的知识方面,更多的是技法问题,很少涉及到与设计相关的其他表达方式问题,所有学生在此过程中,不适应这种实际应用转化过程,从而就会阻碍构思拓展的流畅性及设计灵感的快速捕捉。至此设计草图的课时应体现在手绘表达训练课程之中,并相应加大训练课题的研究,同时,提倡在手绘表现课程体系构建中加入设计草图表现方法类课程来充实课程体系结构框架,完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
1.2产品设计草图类别
产品设计草图类别我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记录性草图,另一类是研究性草图。
记录性草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快速灵活,手法多变,以记录的形式表示创意灵感和设计构想过程。此类草图多数情况下是设计师自己初始构思阶段的“图示笔记”,不受表现手段的制约,随心所欲,它可以是一种符号,也可以是一个概略的局部形象等,正是这种在头脑构想支配下徒手勾画的记忆图示符号,带有其潦草、随性、涂抹、反复等不确定性,所反映出来的图形、线条、色彩都具有记录性主要特征。
研究性草图的特点。主要特点反映在草图的设计推敲方面,此类草图不是单一的草图图形,而是包含了构思方案设计过程的推敲图,可以说是构思过程的组合图形演示。此类草图表现手段不限,方法多样灵活,有概括性还有局部细节的刻画性,可以说涵盖了设计所有思考过程和图形表达过程。除了表达设计之外,此类图,还能够反映出设计师的个人审美取向、绘图能力、个性风格等方面的情况。
1.3产品设计草图特征与表现方法
产品设计草图特征基本体现在产品形态的高度概括性,绘制时间的快捷性,表现手段的个性化、风格化等几个方面。这些特征也是设计草图区别于其他类效果图较为显著的地方,正是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整合速写特点,优化设计速写的表现手段,为其表现方法拓展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并发挥指导性作用。
目前设计草图表现方法,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线条表现方法、色彩表现方法;按其使用绘制工具可以分为铅笔草图表现方法、钢笔草图表现方法、彩色铅笔表现方法、马克笔表现方法、综合表现方法等。草图表现方法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划分与要求,只要能够以图像的形式表达出设计的构思,就算达到了草图的目的。正是由于产品设草图在表达设计构想方面的随机性、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及表现方法的多样性,为其带来了无尽的研究空间。
研究设计草图表现方法,不能够只停留在技法层面上研究,应从本质上来研究草图表现源头与发展趋势。设计草图它是表达设计构想、设计灵感、设计推演过程或设计调整过程的记录方式,是以一种形象的符号方式去体现草图的特性。这种形象化方式的记录,不是单一只面对设计者本人,也要面对客户,也就是说,设计草图也是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一种设计延伸的起始点。它虽然多数以草图的形式出现,但实质上,草图表现反映了设计师的个人修为、审美取向、绘图技巧、设计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虽然寥寥几笔,但也能够看出笔力后面设计师的修养和功力。
2产品设计草图训练方法构想
产品设计草图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手绘表达方法训练课题之一,在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内容,值得重视起来。多数情况下设计草图的课程内容设置在产品设计速写和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课程之中,但作为手绘能力的训练,也可以独立设课。
2.1课程设定的合理性有助于训练方法的有效性
草图设计课程安排要趋于合理。设计速写、设计手绘表现课程中应设置一定比例的设计草图训练课题,并贯穿于设计表达手绘课程之中,单独设定课程或分阶段逐级设定课题都可行,设定课程时还要考虑训练课题的衔接性、递进性的问题。草图训练课题设定要遵循设计表达的应用要求。
在具体的草图训练课题设定方面,要考虑课题训练的应用要求。特别是在产品设计表现的后期阶段,要体现出产品设计表达的完整性。其中包括:产品整体形态特征、局部形态特征、结构方式、组合方式、构思推演过程、色彩倾向、表现手段、技法应用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草图训练课程后期所达到的目的,这也是产品设计过程所应有的环节。如果训练课题偏离了设计应用的要求,只能是单纯的技巧训练,达不到设计草图应有的实质目的。
2.2草图表现方法基本要求
2.2.1草图表现技法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草图表现技法训练实施方面,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有关技法内容和要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线条表现。要求线条的流畅性、线条的多样性、透视的准确性,并能够看出徒手勾画能力与个性。要体现出形体结构和基本的形态特征,主体图形要清晰,虽然草图表达可以体现随意性,但要能够看清图面所记录的设计思维过程及重点部位节点构想等内容。
(2)色彩表现。草图表现,对色彩要求不是很严格,但色彩的作用是线条所不能够替代的,草图表现对色彩而言,重点是标记性的色彩,即色彩要有提示性色彩倾向,并能够标记产品部分色彩及材料性质特征。色彩不要求涂满图形,但要求重点部位的施色以标识产品整体彩色倾向和局部材质颜色为主。
(3)图形表现。草图表现要体现产品立体形态特征的表达,要把产品整体形态和局部形态或结构形态表现清晰。草图表现除了我们熟知的立体形象特征以外,还包括产品形态特征的平面图形表达,平面图形的特点是没有透视感、空间感、立体感的图像。如产品的平面图形和立面图形等形式。另外还有一种是以符号形式出现的表达方式,这种以符号式图形表现的草图多应用于设计前期扑捉设计灵感之用,如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及不规则图形,并带明显的符号记录特点。
(4)其他元素表现。草图表现不是单一的产品自身形象的表达,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包括多种因素在其中,如一些符号索引、文字标题、注解说明、尺寸标注等,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可见的视觉元素之一,所以说这些元素的表现理应列入草图表现范畴之中并加以重视。
2.2.2草图表现训练内容
草图表现训练内容可以概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基础技能训练内容,二是应用技能训练内容。这两个内容可以根据课程设置不同来相应调整两者之间比例分配问题。
基础技能训练内容方面。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及目的来相应规划基础技能训练内容。如基本技能的线条训练课题,包括单线条的训练方法、直线训练方法、曲线训练方法、线的衔接转折、直曲过渡等线条训练方法以及各种排线方法。基本技能的色彩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彩色铅笔、马克笔等色彩训练方法。基本技能的综合表现训练方法,包括不同表现工具与材料的运用、表现手段等相关训练内容。这些基础性的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只能增量训练,不可以减量训练,要强调基础训练的重要性。
应用技能训练内容方面。在应用技能训练方面应考虑全面一些,要考虑草图表现的平面布局,如构图方式、图面的觉平衡感、完整性等方面的内容。要考虑产品图形特征,如产品形态特征、结构方式、色彩质感、比例尺度、组合方式以及个性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内容。还要考虑其他元素对其图面效果的影响,如各种符号指示、导向索引、文字说明、标题设置等因素的表达。这些因素是应用技能训练不可回避的内容,实际上,应用技能训练是基础技能训练的补充过程和延续过程,要把此过程有机融入到基础训练当中方为上策。
3结语
产品设计草图特征决定了其表现方法的特点。设计草图的表现重在对创意的表达及设计过程的表现,它需要相关的技能作为辅助,来提升草图表达设计构想的能力,如透视学、设计素描、设计速写、设计色彩等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撑,对这些基础能力的掌握也决定了草图表达的成效。我们研究草图特征目的是为寻求产品设计草图表现技法的多样性、拓展性,从而达到技法为设计所用,并服务于设计的要求。产品设计草图表现方法不是单一的技法研究所能够解决问题的,要考虑多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要把设计草图课程纳入到整体设计课程体系当中去思考,其训练课题与方法才能够落到实处,才有发展的余地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孙虎鸣.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04.
[2]孙虎鸣.产品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辽宁美术出版社,2015(09).
[3]孙虎鸣.对于高校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改革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3(01).
[4]涂永祥.产品设计绘图―铅笔速写.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08).
[5]曹学会,袁和法,秦吉安.产品设计草图与马克笔技法.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04).
篇10
基础设计是在完成了基础课程,如素描、色彩、平面构
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后,在进行产品设计课程之前安排
的一个着重构成训练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本身基于立体构
成课程内容、目标方向接近产品设计但又与之相区别,是处
于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一个特殊纽带。随着工业设
计专业自身的发展,产品设计的功能、形式与审美的要求被
提升到一个全新的设计高度。从纯粹的、无目的的形态构
成到实际可行的产品设计,中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但往
往被忽略。因此,剖析从形态构成到产品设计的过渡环节,
研究两者的关联性,设计训练方案,对基础设计课程进行
构建,对提高形态构成的综合能力和产品设计的专业技能
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提高开发设计潜力也有着重要的现
实意义。
2 构成教学概述
就工业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而言,基础课程中的构成教
学是教学的重点。自20 世纪初有包豪斯学校研究产生开
始,经日本设计界研究细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
成这三大构成,引入中国以来一直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设
计基础课程。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构成
是将形态本身当做鉴赏对象来研究,探讨形态所具有的共
性特征,是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纯粹的形态创造。构成作为
设计基础训练课程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
们具有共性的设计语言、形式法则,被大量地应用于工业设
计、平面设计、环境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中。
3 问题解析
目前,构成课程是将形态本身当做鉴赏对象来研究,探
讨形态所具有的共性特征,是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纯粹的
形态创造,而产品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构成”,它是从功能
和使用的角度来确定形态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而这两
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体现在产
品的形态上,但这个形态却又带有很强的使用功能目的,并
加入了各种限制性因素。如果仅仅通过纯粹形态创造的构
成训练,直接进入到具体的产品设计课程,就会对产品形态
与产品功能、材料、构造等要素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和
训练,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对产品的形态进行合理化
创造。设计的形态就多流于表面,形态与产品本身缺乏联
系,或与各要素间矛盾重重,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没
有实际的应用价值,走上为产品形态而设计形态的道路。
4 基础设计课程构建
4.1 基本思想
任何高级的形态都可以归结为基本形态的组合,基本
形态分为二维和三维,基本形态是一切设计、造型的根本,
对进一步的设计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认真了解运用
设计的基本构成元素不仅能够指导设计,也可以使产品本
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着手形态构成与产品设计的关联性
研究,以形态为切入点,以产品设计的综合技能为最终归
宿,探究其两者间的过渡性和关联性。
产品只有借助其所有外部形态特征,才能成为人们的
使用对象和认知对象,发挥自身的功能。通过产品形态体现
一定的指示性特征,暗示人们该产品的使用方式、操作方
式。通过产品形态特征还能表现出产品的象征性,主要体现
在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性等方面。
4.2 研究目标
本课程建设方案从具象和抽象两方面形态入手,一方
面研究对实际物体的观察方法和空间表现方法,理解物体
的空间结构与色彩变化,一方面学习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
解造型规律,培养抽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此来
引导学生的造型观念,为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4.3 重点与方法
基础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对形态的研究,而形态又
和功能、结构、材料、机构、数理等要素不可分离,所以研究
形态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理
论环节以实例讲授为主,实践环节主要是专题设计训练,培
养学生的观察、感受和把握的能力,着重于从纯粹的无目的
的形态构成到实际产品设计的过渡,系统地训练产品设计的创意思维方法。
4.4 研究思路
从形成产品形态的功能、材料、结构等最基本的要素着
手,并围绕基本目的的某个方面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在基本
要素限制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求产品形态变化
的可能性。从影响产品形态设计的诸多环节中提取几个具
体的专题,在具体的课题训练中,通过感性思维和理性分析
来完成产品设计的雏形,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
铺垫。
4.5 研究过程
我们将形态创造的基本方法可进一步细分,根据造型
的思维过程分为构造与建立、分割与重构、组合与过渡、演
变几个递进的阶段。形态创意方法从平面到立体、形态的从
“破”到“立”、从几何形态到有机形态、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
态,实现这样的四步转换,从平面走向立体,不仅是形态的
表现形式上的重大变化,更是对现实事物认识观念的巨大
飞跃。因此,用立体的方式去观察、分析事物,是产品基础设
计环节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形态构成到产品设计的过渡
环节,我们认为应该着力于这三个递进的层次:通过创造性
思维训练,发掘深度创意,同时激发广泛的思维空间;通过
比例构成的设计训练,致力于设计的形式美认识;介入功能
性初步考虑,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造型处理技巧的广揽博取
和实践过程中的独特创新演绎剖析,为产品设计做好前期
准备。
4.6 实训细则
产品形态基础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对形态的研究,而形
态又和功能、结构、材料、机构、数理等要素不可分离,所以
如何进行形态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实际训练就是课程建
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实训内容细分如下:
(1)基本部分
①基础形态训练:形态的构建;形态的分割与重构;形
态的组合与过渡;形态的演变;典型几何形态分析提炼;仿
生形态与有机形态的启发等。
②形态美感训练:形态心理研究;形式美法则;创造美
的形态。
③产品形态训练:形态的目的———功能、形态的载
体———材料、形态的骨骼———结构;抽象形态与实用功能的
结合;抽象形态产品化演变。
④细节造型训练:细节与装饰性;元素配置;色彩方案。
(2)应用部分
由以上基本内容,从局部到整体、由此及彼的方法,结
合案例,逐步探索形态构成与产品设计的关系和这两者的
关联性问题。
具体内容涵盖:基础造型设计;仿生形态观察、提炼与
联想;命题设计;快题设计;结构组合建模、良好形态设计评
定等。
(3)训练题设计
①训练题———“抽象概括能力训练”。要求:运用点、线、
面等构成基本要素,尽量创造一系列的抽象的、几何的形象
来体现经典设计的产品特征,或者几位著名设计师的设计
风格。
②训练课题———“形态表达能力训练”。要求:只用造型
语言,用视觉、触觉表达一系列不同功能(如“旋”、“按”)的
旋钮。尽量不用文字、颜色来表达。
③训练课题———“形态演变训练”。要求:以某一自然界
的动植物为原型设计一系列产品,可以抓住它们的形态特
征,也可从仿生学的角度考虑。不需设计出完善的产品,只
追求有哪些可能性。
④训练课题———“仿生形态训练”,要求:选择某一自然
生物体原型,运用仿生造型设计方法对其分析与概括,制作
出该原型的纸模型。并将此抽象形态进行产品化应用,以草
图形式表现设计构思。
上述四个训练课题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体
现了课程建设的基本研究思想。
4.7 课程设计
基础设计的课程设计是一个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最后综
合归纳的实践性环节,起到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由于教学时间处于前期阶段,在设计要求和表现方法上有
一定的局限性,作为第一次近似实际课题的设计实践实施
就有相当的难度。
关于设计题的选择,去寻找熟悉的、身边的、与生活密
切相关的产品,既方便又有实用价值;关于设计目标的确
定,应切合实际,立足于改良设计;关于方案的表现,以手绘
草图、效果图和CAD 工程图为主;关于材料选取和实物制
作,要求用简单易加工的材料,如铁丝、木材、泡沫塑料、纸
板等,实物制作只要求反映设计理念、突出形态效果就可以
了。在课程设计中,要始终体现分工、互助、构思、分析、反
馈、修正这样一些基本的设计过程。
5 结语
做好基础设计课程的构建,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设计
构成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独立完成从构思到设计的全过程,
了解抽象造型的观念,锻炼设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抽象能
力,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做出简练生动、实用性强、符合
形式审美法则和形态新颖的产品设计。本课程在教学中应
该针对其特点,努力探求形态的本质和造型的逻辑结构,让
学生通过对形态的认识和意志的表达,学会熟练掌握和灵
活运用构成中的表现要素及其组合规律;及时把握其应用
中的偶然性;训练加强观察、分析、归纳形态的能力,在过程
中掌握造型规律和造型方法。
同时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本课程不同于产品设计专
业课程,不是将设计课程内容简化或提前讲授,应在构成的
基础上体现产品化以保持课程的过渡特色和桥梁的作用。
由于同学面对新内容有一个适应过程,应精选案例,充分分
析和引导使同学尽快进入设计者的角色。在时间安排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