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04 17:2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实习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实习工作计划

篇1

非笔绘肌理的效果之所以不同于笔墨,能产生令人叹服的艺术感染力,成为当代许多工笔画家竞相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因为它的“天成之美”的效果是用毛笔难以达到的。由于工具材料以及技法技巧的多样性选择,制作出的这种源于自然的肌理效果,能使画面呈现出多样而又特别的形式美因素。且肌理的自然属性同绘画的形式构成天然的协调,把自然的变化、变幻和不确定性凝固在艺术作品中,因而焕发出感人的艺术力量。

肌理能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盛行,对许多艺术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与当前时代背景分不开的。

一、自由多元格局的形成

改革开放后国门的打开,美术创作在国际交往的背景下,渐渐走出现实主义单一化的瓶颈,向着开放体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人的思想逐步解放,个性意识、多样意识、创新意识和现代意识渐渐觉醒,自我价值得到恢复,人的个性受到尊重,美术创作空前自由,各种思潮出现并激起争论,不同思想之间建立起“立交桥”等,在一种普遍的宽容的心态之下,自我表现、意识流、心理分析以及形式美等以往被批判和严禁的创作手法都得以畅通无阻。

在国门打开的同时,西方各时期的美术,特别是现当代美术以及当代艺术思潮涌进中国,对传统中国画表现语言的单一形成新的冲击波。如围绕吴冠中提出的“形式美”与“抽象美”这两个概念而引起的关于形式美的争论,这两个概念提出之后,对美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最突出的就是对画面的肌理的认识,这些概念的提出使绘画语言的本体问题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西方思潮的传入和新思维的激发,使得各艺术门类之间、各种流派之间、各个艺术家之间既相互借鉴又保持区别,呈现出一种既分化又综合的态势,各种风格渐渐呈现新的面貌。新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上,使用综合手段,强化自我表现和个性,拉开个人风格之间的距离等。总之,通过突破、标新立异实现创新。

在审美观上,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过去单一的绘画形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为了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要,艺术家们在表现语言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尝试:一方面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寻找突破口,一方面从其它美术门类包括西方绘画中寻找结合点,从而使当代工笔画从观察方法到造型语言、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比传统工笔画更为丰富自由。“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家悉心观察生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断增强艺术感受,对于笔墨肌理的研究与应用更为主动大胆。为了追求画面效果的丰富性,艺术家不再仅仅满足于笔绘肌理――笔墨的继承和发展,而扩展到非笔绘肌理领域的开拓和研究。

“无法之法乃为至法”,从现代工笔画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为了追求画面效果的丰富性,从材质到表现语言都进行了大胆而多样化的探索尝试,除了已经掌握的传统材料和笔墨语言外,积极主动地从其它画种借鉴技法。油画的厚重,版画的强烈,工艺美术的装饰制作等,都可以在现代工笔画中寻找到影子。材料的使用上也打破了传统的局限,除了使用已有的宣纸、绢,也选用其它如布、工业用纸等材料。对于材质和肌理美感的追求,已形成当代工笔画表现语言中的一种倾向。当代工笔画家们经过努力探索,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前所未有的肌理表现技法,增添了传统笔墨中所没有的美感,补充了传统笔墨所不能达到的某些画面效果的缺憾。

二、寻根溯源的热潮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的急剧消失和融汇,触发了大众的一种逆反心理,产生一种缅怀昔日的情怀,因而出现一种寻根溯源的热潮。工笔画家们广泛地从历史的样式中寻找灵感,把工笔画的源流和传统从唐宋追溯到原始彩陶、岩画、楚汉帛画、壁画、画像砖、画像石、民间漆画、刺绣织锦、陶瓷彩绘等广泛的领域,更深层地了解民族艺术传统的精髓,广采博收,大胆地运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材料和手法,为各自的画面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努力。例如通过对敦煌壁画斑驳脱落感样式的研究和借鉴创造出非笔绘肌理制作方法“脱落法”,形成唐勇力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古画因历史久远而在画面上产生的时间痕迹触发了现代人的古典情怀,通过对它的研究和借鉴,运用洗和擦等肌理制作方法,形成了江宏伟独特的画面效果;古代瓷器的自然裂纹和古代绢本绘画因破损成为碎片,经过重新装裱后但依然存在的碎片裂纹也会产生一种古意盎然的美感,现代工笔画家通过“揉纸法”的肌理制作方法来使画面获得这种美感,如郑力和张铨在使用“揉纸法”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其作品几乎每幅必做,而且通幅都做。

三、刘国松及其影响

前面已经提到,肌理制作在当代的绘画艺术史中,是以张大千、赵无极、刘国松和周韶华等艺术家的作品所呈现的冲击力很强的肌理效果而被国画界所加以重视的。中国自80年代之后,在绘画作品中大量引用非笔绘肌理,以至于形成风气,与他们的实践影响不无关系。尤其是刘国松及其作品,给大陆带来了一股肌理制作的“刘国松旋风”。

“笔就是点和线,墨就是色和面,皴就是肌理。”这是刘国松对中国传统“笔墨”的诠释。同时他还提出了“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建立20世纪中国绘画的新传统”等口号。

篇2

关键词:室内;设计;工作室化;教学法。

Abstract: Interior Design teaching, especially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shape and train in different level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e used in many forms, such as the project Guiding Method "and" studio pedagog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onlyhospital decor teaching pedagogy "pilot" studio groping point of harvest and colleagues to explore.Keywords: indoor; design; studio; pedagog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院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在试点中,具体执行时采用以下几个核心改革:上课组织形式变革、教师引入项目教学,辅以学生首席制度变革、阶段性教学变革、教学质量的考核及保障措施。

一、“工作室化教学法”在上课形式的变革。

1、变革教学组织环节,以教师的专业教学指导为主,辅以学生首席参与教学制度,这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教学改革的方式可以更宽泛一些,比如我们在以前的教学中大幅度增加实训类课程的课时和比重,事实证明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改革的更大胆一点,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竞争性能力。

我们专业在教学中试点中,以将2011级30余名同学以工作室的形式,组织在一起。试点由教师引入的真实室内设计项目到工作室,教师以设计会议形式指导为主,辅以学生首席参与教学制度。学生首席可以来自本班的品学兼优的同学,但更多是高年级的专业标兵。

打破老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局面,增加首席学生参与教学。我们面临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性,在课堂上讲述方案时,经常使用“我认为”“我觉得”“你不该”等等。只要合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信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一学年的试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有几个数据:第一、原来一套初步的设计方案30名同学平均需要7天才能完成,而试点后初步方案设计30名同学平均只用4天。第二、试点前方案被认可率不足3成,试点后方案的可实施率将近5成。第三、学生主动到工作室加班学习的热情高涨,签到率由30%上涨到100%。

2、上课时间的变化,弱化课时概念,强化教学段的概念。

推荐上午学生状态较好的时间为理论教学时间,其他时间为项目设计和制作时间。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教学负责时间由课时转变为教学周次。以大面积学生掌握为严格标准,教师在保证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任课教师可以同时给几个班上课,这这个周次内的理论或者关键部分教师必须在教室中给与学生指导。其他时间,如在项目制作时段由学生首席配合教师进行指导。通过30名学生的试点,学生首席对同学的指导出乎我们所有老师的意料。首先学生首席态度十分认真,尽管是辅助教学,指导重复性和机械性的错误居多,但是学生首席自己也会主动备课。其次,学生对学生首席十分亲切,不会的内容不会隐瞒,不会就问不会就学,学习效果提高特别明显。

3、教师的教学项目引入。

教学不能一刀切,凡是可以通过项目化或者工作导向形式完成的,绝对要以具体的项目体现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中。不能通过项目化或者很难将项目化引入的,必须采用模拟项目教学。

专业教学研究室在学期伊始,负责审查并确定下学年课程的教学用项目。为保证案例的前沿性,在教学过程中,如出现真实的案例,经教研室核实报教管部门审批,可以替换教学中的案例,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并操作到社会上最新的案例。

二、有改革就必须有考核,我们的考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时间的保证考核。虽然弱化课时,强调授课周次。但教师的累积授课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授课时间,由教师填写授课时间登记表,学生监督和教管部门抽查为监督。对于达不到授课时间的教师,责令补课。

2、教学效果的考核。将教学效果量化,如上课所用的方案,经过同学设计获得社会上的采纳次数;获得各种大赛的奖项次数;社会企业人员对学生作品的考核;学生实习和就业率等。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课时费计算的问题。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确定课时费的计算。因为弱化课时的教学,强化教学周次(教学段)的教学,所以可以把原有课时当做发放课时费的参考。增加激励课时,上课期间所做项目被社会采纳或获得奖项,应给与任课教师课时奖励。

2、大面积执行时,要特别注意成绩好的和成绩较差的两极的学生学习情况,通过“工作室化”教学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企业中,是以何种形式工作的。通过真实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明白专业学习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性。

3、每个班都有成绩不理想的,要通过小组评比、评价、欣赏、惩戒、个别简短谈话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4、对专业教师的要求更高。要认真总结教学组织方面的经验,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在课堂中扮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角色。

以上就是我们在“工作室化教学法”试点中的摸索的经验,希望其他装潢教学的老师给予批评指正,共同为提高室内设计教学工作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职教要为国家产业体系建设培养技能人才[J].中国教育报,2011.3.31(第1版).

[2]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3]沈国臣,创新艺术教育模式,打造传世技艺人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篇3

一 调查分析

2011年11月,我校就业安置办仅对当年推荐安排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回访统计,情况如下:

顶岗学生安置、离职换岗情况表

实习学生规模 实习人数 离换岗人数 首次留岗人数 稳定率

20人以内 107 64 52 43%

20~30人 45 24 30 56%

31~40人 90 44 54 57%

41~60人 146 62 92 60%

60人以上 127 51 85 63%

合计(人) 510 248 320 56%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首次安置顶岗实习稳定率仅达56%,学生出现离职换岗现象较严重,小型企业、养殖企业更为突出(个别企业中首次学生离职换岗率高达100%)。

二 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1.学校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准确,没有突出实训的优势和地位

作为中职学校教育,它的定位应该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较熟练地掌握应用企业一般业务操作和管理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较强的操作能力,在竞争中取得相对的优势。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中职学校教学,没有突出这个特点,仍照搬传统的办学思路和模式,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不合理、不完整,过分地依赖课本向学生灌输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忽视了实践性教学和实训等教学环节,没有突出实训实习课的优势和地位。

2.顶岗实习脱节,顶岗实习性质改变

长期以来,一些中职学校把顶岗实习当做“顶岗就业”,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途径,将学生推给企业后就终止培养;而部分企业也把顶岗实习当做“顶岗生产”,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的手段,顶岗实习学生经过简单的技术适应训练,就直接安排到生产岗位,对他们生产劳动要求与正式工人一视同仁,唯一不同的就是报酬、福利等待遇比不上正式工人。

3.环境不适应,借口离开

新环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难没有及时疏导,无助感增强;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怀疑自己的能力,畏惧眼前的工作;与企业职工人际关系不协调,封闭自我,感觉孤独;工作中的强度相对学校生活来说较大,体力不支,饮食不适应,出现身体疾病症状。

4.顶岗实习管理难度大,缺乏规范统一

第一,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与学校时空的阻隔,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学生自律性较差,个人空间自由度大;顶岗实习教学起步较晚,存在很多评价标准上的空白和考核办法上的不完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了顶岗实习的教学稳定。

第二,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学生自由离岗换岗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责任难以界定。学校缺少与家庭联系和沟通,目前也没有设立家庭监管职责的相关法规,得不到家庭的配合,学生往往因出现小困难向家里诉苦,家长非但没做学生思想工作反而心疼孩子鼓动其离岗换岗。

三 改革措施

1.正确认识,合理定位

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环节,应当把它当做中职学校形成特色、提高质量、树品牌的重要手段来抓,要把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作为中职学校实践性教学教育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2.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健全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制定实践教学规范、实习工作细则、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教学实习工作流程、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

3.注重实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课堂主渠道,围绕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为主题,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强化“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信度。其次,做好实习前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实习的宣传,将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法纪作为重点内容,反复强调和提醒,同时要教育学生学会充分利用法律和法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服务到位,重视热点、难点问题

首先,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畅通电话或通过建立QQ群组,及时回应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握实习生思想和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其次,实习点的指导老师定期召开协调会,邀请企业方管理人员出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实习结束后,及时总结表彰,促进顶岗实习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5.建设一支“双师型”团队,全程监管

选拔和培养一支品德高尚、工作能力强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了解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在实习期间要依据实习方案和实纲内容,制定实习工作计划,按实习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参观和现场教学,并做好教师实习日志记载。及时总结经验,丰富教材、教法,适时调整完善实训内容,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6.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要建立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应用发展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情况,建构以岗位任务、实习过程、实习成果、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细化版块组成的指标体系,科学规划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量化体现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如实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情况。

四 结论

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和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增加家庭监管职责,依法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减少直至杜绝离职离岗现象,保证学生在实习中的安全和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促进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王琴.中职生顶岗实习情况调查分析[J].职教论坛,2008(18)

篇4

关键词:电子电工实习;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56-01

电工电子技术作为中职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内容广、技能要求较高、学生入门难的特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大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所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不仅要提高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岗位所需的实践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企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线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抓好学生的实习课。对于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基本操作技能课和典型电路课题。下面就结合电子电工实习课程的特点谈一下我的教学方法。

一、电工基本操作技能课题模块采用“四阶段教学法”

(一)准备阶段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包括基础准备工作和学生的介入,讲解的具体步骤可分为三步:教师首先要划分实践教学的单元,也就是分组,并且为每组准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工件等。其次,通过实际中应用本知识点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次,在学生有求知欲望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

(二)教师示范

教师在示范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加深理解,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操作的程序,也就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继而他们也要这样做。

(三)学生模仿

按照接受能力从强到弱的顺序挑选多个学生按示范步骤重复教师的操作,给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机会,肯定学生在首次尝试中取得的成绩。对最重要的工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提问,特别是学生所表现出的难点,尽量不打断学生的模仿过程,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方式,必要时解释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模仿过程,获得反馈信息,用以确定下一步教学的难度。

(四)练结

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在旁边监督、观察整个练习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出现的错误,然后再将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复重点和难点。

二、综合应用的典型电路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方法之一,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教学阶段。

(一)确定任务目标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二)制定计划

由学生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三)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步骤和程序工作。

(四)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适合学生、能提高技能操作训练的方法就是好的教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和完善,切实抓好实习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懂理论、会操作、能创新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职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因此教育模式也应该跟着进步,改革成最合适现在学生学习的模式。早在十年前,每家每户都有电视音响了,每个小孩子都有很多玩具了。小孩子从出生后就开始接受电视音响的信息、玩玩具的体验,接受这些信息就是一种学习行为,这是一种多媒体教育,动手操作的学习。十年前的孩子,就是现在的中职生,也就说现在的中职生较习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较强的动手欲望。而我们中职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多大的变化,一般是理论讲授―例题讲解―习题练习―实操这种模式。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呆板,缺乏生气,学生觉得闷也在情理之中。因此说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五化” 教学模式

(一)教学环境企业化。所谓“教学环境企业化”就是在进行实习教学时,将实习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的模式, 模仿工厂要求进行实习工场的建造和布置,设施、设备的摆放与工厂车间的布置相一致,让学生进入实习工场就像置身于真正的工厂环境,能迅速地转换身份,以技术工人的角色来对待自己的实习。如在实训工场的墙上悬挂合作企业的介绍、本地优秀企业家寄语、企业精神、设备操作规程和“5S”管理规范,工场内做到整齐整洁、布置规范、秩序井然,来到实习工场,让人感觉是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通过在这样一种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中,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作为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在学校里就感受到企业的规范,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专业课程项目化。所谓专业课程项目化是指改变原来的课程实施形式,把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项目可以是一种产品、一项工程、一个程序等能实在反映出学习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编写项目课程的教学讲义,围绕项目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操作的示范,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得到合格的产品,完成一个项目。

(三)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学校大力建设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 融教室、实训、实验、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 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实训演练、实验、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只要需要,课桌就是工作台,学生就是操作工。 专业课程的教学一般在各专门项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进行,教师根据项目的需要,根据实物讲解相关原理,学生通过观察提高了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教师给学生进行标准的现场操作演示或多媒体模拟,学生掌握了操作步骤后分组进行练习,学生的作业就是加工出的产品。

(四)教学关系师徒化。所谓教学关系师徒化就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同时担当理论引导、操作指导、个别辅导等多重任务,它和企业师傅带徒弟类似,即教师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指导和个别辅导,学生要像企业中的学徒一样进行技能学习。不同的是,在企业中的师傅和徒弟主要是“一对一”的关系,且师傅以传授实践经验为主,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老师不仅要传授操作技能,还要介绍理论知识,即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做到“懂”。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评价是以该课程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而新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就是要打破原来的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综合评价。在进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时要充满理性,留有弹性,既考虑到共性,又突出其个性。如对学生某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他最后一次技能训练所生产的综合件产品是否合格或考试成绩是否达标,还要从他的工作态度,每个项目完成情况,工、量具的规范使用,与他人的合作、沟通、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每次评价时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力求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技能车间化”式的项目教学模式

在形成动作技能类的专业技能教学中,如机电类中的数控加工、电工、钳工技能等;建筑类的五大员实训;化工类的化工工艺检测等就是采取在具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实训工厂中进行,也是我们对“课堂就是车间,车间就是课程”的教学模式的全新理解,通过《项目教学法》中强调的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从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进行质量检测评估,整个工作过程入手,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共同解决它,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由于此种教学对职业学校学生今后的求职来说很有针对性,因而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达到了实训技能课教学从“黑板上做实验”、“试卷上做化验”向“真实问题做试验”、“产品质量做检验”的现代教学方式转变,让学生在“动”中感知,在“做”中求知,在“用”中增知。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

三、“案例”教学模式

由于职业教育针对的岗位是不同的,因此必须针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和从事的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到专业教学贴近实际,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派上用场,因而学习的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我们主要是在财会、外贸、职业道德等课堂教学中采用此类教学,通过一项项真实案例分析,并把它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映像,例:我校在对学生进职业道德的教学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即层次清楚、逻辑鲜明,教师的讲授逻辑和教材编排逻辑相吻合,教师的讲授方法确实无可厚非。但许多年的实践证明效果不好,在学生看来,这些内容是虚的,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无非是道德观上的认识,因此大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课。但我们采用以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相联系的案例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后,效果就不一样了,我们首先根据上课的内容,找相关的案例,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或生活场景,先让学生自己找合理与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分组讨论为什么合理,应用了什么样的依据,虽然只是从形式上改变一下,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结果是不一样的,他们非常积极地参与了从工作或生活场景到学习内容的探究,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出正确的结果,比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上更好,学生更容易参与其中,且结果记得更牢。总之,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在适应新时期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增强就业能力,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理实一w化教学模式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实训、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已很难实现中职教育教学的目标。

虽然我们说教学无定法,但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教法根据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设备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还是有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满足相应的教学要求。在开展理实一体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内容上,有三类课程比较适合开展理论实践―体化教学:a.理论性强、课程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的课程内容;b.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的课程内容;c.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的课程内容。二是在教材上,教师要针对所教专业的特点,所任学科的特点,学生就业的要求,精选教材或自编校本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组织编排。在讲授内容上要体现针对性与实用性,以任务为主线的编排好教材内容。三是课程安排上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不割裂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做到相互交融,浑然一体。做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实践陶行之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三合一”职教理论。 四是教学场所上,最好选用相关实验实训场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这样可充分地使用实训设备,提高教学效果了。另外许多教学器材并不能搬到教室,只有在实场地内才能很好地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五是教师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能进行理论教学,另一方面又要能示范和指导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只具有一方面的教学能力是不能胜任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六是教学设备上,学校要为实训(验)室配备相关设备及足够的工量具。没有相应的设备设施,实践教学就不能很好地组织进行,教师的教学又会回到普通的教学形式中去,那将无法提高教学水平,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学生的核心所在。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怎样保证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大家必须重视的问题。没有质量的教学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不负责的教学,是不合格的教学。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他的优越性,但一样需要必要的质量保证体系来护航。学校要建立听课与评课、课堂监控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考核评估。定期组织学生技能考核(技能大赛、技能展示)和等级认定等工作促进学生学习,从而确保实训质量的提高。

改革是时代趋势,改革是发展的需求,改革是走向教育新境界的唯一途径,只有改革才能让学校为学生、为社会提供更有效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整体改革让学校发展方向更明晰,发展策略更高远,发展的气魄更宏大,这使群情激扬,心系大计,教育教学出现了新格局,学校焕发出新希望、新活力、新气象。也为最终改革蓝图的实现、学校教育大业的高耸,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预示着最后的胜局。

参考文献:

[1]贾国华 .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A] . 新课程(教育学术)[J] . 2009年,第07期

[2]程光旭.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篇6

关键词:人才培养;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22

中职学校没有升学压力,相对于专业技术科目来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和就业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对人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认识不足,一些中职语文教师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应付了事,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语文“职业味”知识,在就业工作中碰到一些非专业的技术问题时便不知所措,从而导致学生就业失败或工作能力降低。本文试就中职语文教学与学生就业关系进行分析,探索中职语文教学适应学生就业工作需要的有效教学途径,以供同行借鉴。

一、从学生就业工作中看中职语文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中职毕业生而言,除了要求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知识之外,大体上要做好以下就业准备程序:

1. 面试。面试的核心是考核毕业生的综合口头表达能力,如何组合头脑里储存的知识,用嘴巴把它们表述出来。所谓语文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面试和语文有很重要的关系。

2. 简历报告的撰写。中职毕业生就业面试的同时还准备有个人简历发展报告。个人简历发展报告撰写水平体现一个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中职教育语文同义务教育语文有所不同,侧重于学生就业技能表达的培养,侧重于应“付”实践工作生活。

3. 工作中的语文知识需求。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中职毕业生会要求上交工作计划、总结、商业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工作材料,这些材料的结构是有固定格式的,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一般会贯穿有这些知识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真正学到这些知识。

二、提升中职语文教学“职业味”的主要方式

根据中职学生的就业特点,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围绕毕业生工作的职业特性,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对症下药,抓住毕业生工作职业中常经历到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多年学生实习工作的带队教师,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教学方式来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味”。

1. 通过练“读”,锻炼提高学生的“说”。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些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为人低调,不够大胆。上课时,教师提问不敢回答或不敢说好。在企业到学校进行招聘面试时,笔者曾经发现有些学生上台面试时很拘束,说话时停时断,导致面试失败。究其原因,平时练“说”功夫不强,心理素质差。所以,为了加强学生的“说”,教师应让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读课文,中国有句俗语:“一回生,二回熟”,有意识地锻炼这些学生的朗读,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在练习朗读的情况下,逐步锻炼学生“自说自话”,“说”自己的家乡、亲朋好友的事、“说”学习上的事等自己熟悉的事情。笔者的做法是:(1)根据班级人数,用纸条写上序号,把所有纸条放到空盒里,每个学生轮流抽签,按照自己顺序轮流上台说话;(2)确定50道学生易说的说话题目。由学生抽签,抽中哪道题目就说哪道题目。公平、公正抽签,提高学生兴趣,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多次锻炼学生的“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良好。

2. 作文课内容倾向于学生的就业实践需要。中职毕业生在校时间短,一毕业就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在就业工作之后,经常性的写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因此,在教学当中,作文课时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就业需要,带领学生开展课外调查和勤工俭学,然后学习撰写各种应用文文种如商业合同、市场经济调查等,作文课中加强学生这方面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内在知识素质。

3. 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提升学生语文文字输入效率。在任何工作岗位中,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输入语文文字,就不能胜任工作,这是时展需要,也是中职学生的职业内涵。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其中的“写”包含有职业味颇浓的语文文字输入能力,通过思考的同时,能够同时书写,形成文章。写得好、写得快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单位的领导非常欣赏的。

4. 根据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职学校有不同的专业,语文教学应该根据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如在旅游专业和商务越南语专业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酒店与旅游服务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访凭祥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边贸点后,由学生扮演导游身份给游客(学生)讲解旅游景点或边贸点;而对商务越语的学生侧重于中文和越文写作的转换练习,提高学生的知识应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师言传身教。由于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较差,对写作比较头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示范、做演讲,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加强教学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教学缺陷或漏洞,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反省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反映等等,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

3. 加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教师在学生就业后,跟踪学生就业去向,多和学生沟通,了解自己语文教学知识在学生就业工作中应用情况,可以不教哪些内容,应该增加哪些内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出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职业味”,以适应时展和学生需要。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措施对于很好地实施中职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促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就业形势,同时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数控专业教学 实践操作 教学质量

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高精尖制造产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不断添置先进的数控设备,对数控人才需求增大。针对这种状况,中职学校抓住机遇,纷纷创办了数控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获知,近几年数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通过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中职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体制及人才培养目标在定位上存在问题;学校的办学机制和办学理念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现状不匹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社会。针对这种情况,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当前,在教学上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很多学校还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分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先理论后实践,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与企业缺乏沟通与合作,无法了解企业对人才有哪些最新的具体要求。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没有及时修订,即使修订也没有对企业需求深入调研,没有把毕业生的培养目标真正与企业和社会需求接轨。致使中职院校在对数控人才的培养上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局面。

(3)数控专业教材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教材之间存在重复和脱节等问题,教学内容单一陈旧,知识点没有及时更新,缺少应用实例,很难适应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4)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1)由于数控专业实习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数量往往有限,中职院校数控专业实习一般会以“认识实习”为主,这就造成了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因此实践操作技能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实训效果较差,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2)在数控机床实训时,学校重视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编程的应用,忽视零件精度要求,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工卡量具的使用等)、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还有的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把大部分实习时间安排在机房模拟操作,上机床实际操作时间很短;这样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

3)很多学校重视数控机床的实训,忽视金工实训,在金工实训时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取消了刀具刃磨的训练,金工实训是数控机床操作的基础,没有普通机床的操作基础,数控机床的操作只是个空中楼阁,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4)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数控专业的高速发展,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现担任数控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是机械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或从高校招聘的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些教师大都“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现场的工作经历,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短期内很难成为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严重制约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2 数控类专业教学改进措施

2.1 切合学生实际建立可行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优化和整合现有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将这些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一体化教学,并且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哪些课程可以合并成为一体化课程模块,如《车工工艺学》和普车实习,《铣工工艺学》和铣床实习,《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车铣编程与操作》和数控车铣加工以及数控仿真实习,《AUTOCAD》和 CAM技术应用等这些课程基本可以实现一体化。可以将国家、省、市数控大赛的内容和企业的实际加工图纸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针对现有的教材老化,学校应善于“借脑”,积极利用企业专家丰富的资源,聘请当地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数控教材开发。结合与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将重点放在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上,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理论与实习之间的授课不再会出现重复或是出现理论滞后于实习的尴尬局面,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针对我校数控系统的特点,结合相关的数控加工工艺,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与现有数控系统不配套的矛盾,我们已经编写《普通车工实训教程》、《数控车工实训教程》和《数控铣工实训教程》。

2.2 加强企业合作,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中职院校就要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不断地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加强“零距离”培养。在开课前学校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深入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结合数控中级工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我们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建设和管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尤其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有效的教学资源。

2.3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

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真正改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积极引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的局限,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为导向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开展实训,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实训为中心”的模式,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4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要着力做好“双师”队伍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参加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培训,同时邀请科研院所著名专家、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到学院做专题讲座或聘请他们到校任教;二是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于新分配到我校任教的大学生,采用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形式,强化“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三是每年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参观、学习,加强同企业的产学合作,使部分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联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使专业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双师型”比例。

总之,中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只有时刻以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出发点,积极与企业合作,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充分的利用虚拟与现实的软硬件设备,一定会培养出具有很高综合素质与适应社会发展的数控人才。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专业建设暨师资培训教材》,广州:2008.6.

[2]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数控机床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广州:2008.6.

篇8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7)

【摘要】 中职学校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更好把企业职业素质融入课程内容教学中去,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

关键词 行为导向教学法;中职;物流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3.03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3-0080-02

收稿日期:2015-04-15

作者简介:李祖辉(1964-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纺织工业学校实验师、物流师,主要从事中职物流教学工作。

1 行为导向教学法过程特点

行为导向教学法代表当今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它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所组成的,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信息、计划、决策、控制、评价和迁移等阶段。以下以纺织中职学校物流仓储出入库的实训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1.1 获取信息

学生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学习任务、操作过程和学习目标。

学生利用学校教学平台资源库或互联网查询收集下列资料:

入库、出库物流设备(托盘车、堆高车、打包机、手持终端)操作及安全注意事项;

入库、出库操作流程;

仓储软件操作;

货物堆码方法;

错误货物处理方法。

1.2 制定计划

学生独立获取制订计划和执行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借助材料独立制订自己的工作计划,在老师指导下制定货物入库、出库操作方案。

入库作业:订单处理—验收—入库理货—入库搬运—上架;

出库作业:订单处理—下架货品—搬运货品—理货交接。

1.3 做出决策

学生根据工作计划以团体或分工的形式执行训练任务。具体为:

老师讲解仓储出入库理论知识;

老师示范操作;

学生练习操作出入库;

老师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并指导学生操作;

学生练习操作。

1.4 检查控制

学生独立检查和评估自己的工作结果,理解并练习正确的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正确的、规范的操作方法。

1.5 评价 (检验和评价)

评价分为两个步骤。

1.5.1 成果汇报

各小组或由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其学习过程,汇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向所有学生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各学习小组进行出入库操作,展示自己的操作水平;播放各小组操作视频。

1.5.2 检验和讨论

根据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的成果、学习过程、项目经历和经验进行评价和总结。针对项目问题的解决方案、项目过程中的错误和成功之处进行讨论,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和实践间的内在联系,明确项目问题与后续教学内容间的联系。 评价方法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评价各小组的工作过程,并总结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1.6 迁移

将项目成果迁移运用到新的同类任务或项目中,或者将能力迁移运用到新任务中。具体为:

能操作相似型号的设备;

将出入库操作应用在物流技能比赛中;

将出入库操作应用在企业仓管员岗位工作。

从案例过程可以看出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如下特点。

1.6.1 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许多教学活动,如收集资料、讨论方案、观看视频和总结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方法多样,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参与,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在活动中感受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明显。

1.6.2 在情景中学习

老师为学生创造教学情景,如引入任务情景、示范教学情景、操作练习情景等,学习情景由图片、视频、人物、动作、音乐等组成,教学情景尽量与实际岗位环境对接,再现真实的环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直观、逼真,给学生充满想象空间,在情景中寻求答案,在情景中感受知识与技能[1]。

2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作用

2.1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在上述案例中,多种能力的形成体现在:

学生制定计划、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在评估工作结果等活动中形成的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方法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自信心、自尊心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形成个性能力;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在多种可行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形成决策能力;

学生善于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形成沟通能力;

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整理、使用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的能力,形成信息处理能力;

为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充分理解和发挥团队的作用,并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合作能力;

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和技术收集、整理、使用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的能力,形成信息处能力;

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能力迁移运用到新任务中,形成革新创新能力。

此外,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按流程操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形成安全意识;学生对实训室进行5S管理,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懂得并且重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节约,形成环境意识;在校学生同时也是社会一员,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社会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形成社会责任感。

可见,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个性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有利于全体学生能力的提高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团队的形式来学习,通过团队的交往和对团队学习成果的展示,使每个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能力都得到培养,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材。行为导向教学法解决了中职学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培养教学难题。所以,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全民职业素质。

2.3 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当前,一线生产企业需要大批技能型的技术工人,而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又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种落差原因是:教学与实际脱节,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相分离,传统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学校使用统一化的尺度去考核学生,学生失去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学校无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能型的技术工人。但是,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按企业订单需求实施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 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体会与收获

3.1 促使学校更新教学设备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教师的要求更高。

首先,学生能够上网查阅相关教学资料,能够动手操作练习,还能组织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评价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是理论—实训一体化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资源库要足够丰富,资料包括有老师上课的课件、视频、微课,设备操作流程及安全要求、设备操作视频,仿真教学软件等。

其次,教师必须是“双师型”老师,熟悉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设备操作,精通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必须了解现代企业岗位的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经常到企业参加实践。例如,我校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后,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培训,积极参加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工艺流程及各岗位技能要求。如学校近期来先后组织教师到宁波波雅戈尔集团公司、江门冠华针织有限公司、福清洪良集团、广东惠州盛龙纺织有限公司、伟全化纤有限公司实习、佛山屈臣氏物流中心等企业实习,参观了青岛海尔物流中心、青岛港、防城港、南宁保税物流中心、普洛斯(三山)物流园、国美电器(广州)物流中心、广西正田玻璃有限公司仓储中心。企业实习,让实训教学更贴近企业实践,企业文化融入教学。

3.2 促使学校就业率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企业生产相脱离,行为导向教学法实现了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物流实训内容按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设置,学生能够掌握更实用的操作技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岗位工作。例如,我校推行先进教学方法后,到我校参加双选的企业明显增多,2013年企业需求物流专业学生400多人,2014年企业需求物流专业学生达500多人。

4 结 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纺织业对中职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纺织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中职教师有责任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篇9

我校是一所经省教育厅确定的“512”工程合格学校和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占地19998平方米,建筑面积8549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2人,双师型教师11人。学校现有计算机120多台、语音室1个、多媒体教室1个、实验室6个、校外实训场所4个、图书4万册,建有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学校固定资产达到870万元。

按照市县教育局的安排布署,今春开学时间定于2月27日(农历正月初十)。26日,学校召开了班子会,对新学期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学校《200年工作要点》。27日全天,学校全体教职工按时到岗,学校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会上,具体安排了新学期各项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组织开展了“新形势下,学校何去何从”的讨论,并对教师进行了师德教育、安全培训活动。28日,全体教师正式开始坐班,学生正式报到。30日,学校正式上课,开始步入正规。

一、学生到校情况

上学期,学校常规班学生670人。截止3月5日,学校实到588人。未到学生82人。之后,学校专门召开教师会,加大了对学生的回收力度。截止目前,学校收回学生63人。本学期,学校共有学生学员651人,加上中专实习生203人、联合办学708人,实有在籍学生1581人,本学期流失19人。

二、教学管理工作情况

一是制定了新学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排好了课程总表。开学初,学校教务处就将课程表下发到教师手中。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师结合所任学科特点,制定了个人教学计划和学习计划。

二是确定了2007年高职高考任务目标,制定完善了2007年高考奖惩方案。

三是组建了专班,到兄弟县市中职学校学习取经,加快了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在认真执行上级规定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适当对相关课程进行了调整。

四是实行了校领导联系年级制度,加强了对年级教学等各方面的管理。

五是积极推行分块管理,学校分设综合高中部、中专部、短训部,积极探索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是认真做好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学校完成了2006级学生的信息收集及注册工作。

七是认真开展联合办学。学校起草了《关于做好联合中专班现阶段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2006年秋联合办学的708名学生加强了教学管理,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分流方案。即在5月收回本部240人,校校联办100人,顶岗实习368人。

三、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打造平安和谐校园,确保师生人身与财产安全,开学初,我校就学生的安全教育进行重点布置安排,具体工作如下:

一是加强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开学准备阶段,学校组织专班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排查。特别是对住宿设施、食堂卫生、生活用水等进行了周密检查,对仪器室、实验室的消防器材逐一进行了检测,对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及全校的用电线路进行了全面检修,保证了开学后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是加强安全教育。校政教处将开学初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印发给各班主任。各班主任利用政训、黑板报、安全教育课等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2月29日又邀请学校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法制教育。

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了职责任务。

四是加强门卫管理。实行半封闭管理,更换了学生出入证,严格执行凭证出入和出入登记制度。

五是加强对住校生的安全管理。学校对学生宿舍进行了安全检查,对床位出现的松动和脱节现象进行及时修理。寝室管理员加强了住校生的查铺次数,对个别办理退宿搬出学校居住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要求搬出学生写出退宿申请并由家长到校亲自办理方可。

六是加强交通安全管理。要求住校生周末回家或返校应乘座安全车辆,切勿乘座无牌照和超载车辆。

四、学校收费情况

篇10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与实施

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面对当前中职教育生源数量逐渐减少、质量逐年下滑的现实,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在教学中实行理论实践一

体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从事机电专业教学数余年,在教学中切身感受到一体化教学带来的改变。以下是我进行一体化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一体化课程基本概念

一体化课程源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源于企业,职业能力只能在工作情境中通过实践获得,要获得职业能力,必须有一项完整的工作作为载体。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已经厌倦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反而更喜欢

实训课的操作。传统的课程是学科系统化课程,把学习理解为一个书本过程,忽视工作实践的整体性,忽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无法实现学习的迁移性。另外,传统技能培训强调点状的操作技能训

练,由于缺乏将其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因此无法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经验。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兴趣不高,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而一体化课程来源于某一(某类)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整的一项工作中学习和工作,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长期困扰我们的理论与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让学生通

过某一技术工作或服务工作的实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含有学科知识内容,但与传统的学科没有一一对应关系。所以,中职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三、一体化课程的要求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就是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

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如何实行一体化教学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成。

1.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一体化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方案、学材、教材等资源。

2.一体化教师

教学中需要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即使有了再完善的计划、再完美的教材,如果仍然采用理论教师讲理论、实习教师指导实习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就如同空谈。因此,学校应该大力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如,组织理论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参加技能培训、让实习老教师传、帮、带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以提高其理论水平;从职业技术学院和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使学校逐步形成能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最后做到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教学班子、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融合。

3.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需要具备学习交流、实验或技能操作、学习资料查询、工具材料放置、学业成果陈列、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图示、工作计划展示呈现及教师办公等功能。

4.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柔性教学控制系统;模仿企业架构管理模式搭建班级管理模式;考核评价实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而且要掌握学生培养目标,如机电专业维修电工中级工培养目标: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熟悉企业本岗位的工作流程,能独立完成设备故障排除任务的技能型人才;维修电工高级工培养目标;能完成复杂设备的故障排除、能熟练使用PLC进行程序编写、熟练使用变频器等设备的高技能人才。以机电专业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电路故障排除这一任务为例,谈一下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1)教师组织学生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牌、工作帽,集队,进行安全的入门指导,方可进入实习车间。

(2)以情景模拟的形式,教师安排学生扮演角色,从实训室领取相关手册、电路原理图、工具、工序单、检验卡、交接班记录。

(3)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通过现场操作形式,向全班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总之,一体化教学形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的综合能力;既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又突出操作技能实训,并且讲授内容针对性强,学生边学边做;既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灵活地加以解决。所以说,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学的发展趋势,是突出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通过一体化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死板的上课氛围,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可以多加推广一体化教学,不断深入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梁景凯,盖玉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于仕斌,邓育年,潘伟荣.构造“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研究: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阶段成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