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疾病治疗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疾病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冬病夏治疗理论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在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外治疗法。"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源性心脏病、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效果[1]。为了探讨冬病夏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l月~2013年10月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调研中,共有47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其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标准,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等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咳嗽贴:麻黄、肉桂、甘遂、细辛、白芥子、杏仁、麝香,以上诸药打粉,以生姜汁和医用凡士林适量调和,作丸约3g大小,贴于肺俞、心俞、膈俞、肾俞。哮喘患者加大椎、定喘;脾胃虚弱经常腹泻患者加脾俞、胃俞。每穴一丸,医用胶布贴敷固定,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最好是1d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共3d,各贴1次。还可以在立冬日贴1次,以巩固疗效。贴敷2~6h/次,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感者时间可长,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其他改进的敷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肺俞、心俞、膈俞、璇玑、膻中等穴位进行灸疗。针灸疗法取患者膻中、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丰隆等穴,三伏时节隔日1次,共15次[2]。
1.3疗效标准 完全恢复: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能够自理生活。部分恢复: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能够进行简单运动。未恢复: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加重现象或患者死亡[3]。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χ2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
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它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医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该疗法主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期间,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针对不同病症,采用穴位贴敷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冬病夏治强调在夏季慢性疾病的缓解期通过穴位贴敷等疗法,提高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使秋冬季少发病或不发病,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具体体现的一个方面[4]。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2条:①针对寒邪;②针对体质虚寒。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入冬少发病,直至不发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外,还应该加强患者护理,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3.1护理方法 个性化护理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一种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教育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旨在加强其疾病认知水平,促进患者健康。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通常情况下,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等较多,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这种痛苦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能力很差,而且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要学会对患者进行心理的护理,在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的时候,要并进行针对性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并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积极的配合护理,早日恢复健康;②对于呼吸困难者,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日常护理,让患者保持半坐卧姿势,并保持呼吸道通畅;③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医护人员护理时要尽量让患者头后仰。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定期为患者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神志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咳嗽自行排痰。由于痰液堵塞鼻腔及口腔,神志不清者需勤吸痰。患者吸痰时负压不宜过大,压力调节在250~300mmHg,吸痰动作轻柔,持续时间不能超过15s/次。吸痰前轻拍背部五指并拢,指掌关节微屈,从肺底向上轻力拍打,以将痰液吸出。吸痰管及容器用后用1:200消毒灵液体消毒;④患者治疗后,医护人员应该让患者多服用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多让患者饮食一些豆制品,补充患者机体的营养损耗;患者选择食物时,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患者在日常饮食过程中,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肺,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改善患者症状。调研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7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为95(38/40)优于对照组(P
3.2不良反应 患者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常见为贴敷局部皮肤灼热刺痛感甚至出现水泡,一般3~5d即可结痂痊愈,局部有轻微色素沉着属正常反应。对敏感患者适当缩短贴敷时间,并在药物配比上调整白芥子用量,第一次贴敷通常采用轻型配方,二伏、三伏贴敷根据个人一伏贴敷皮肤反应情况分别采用轻、中、重型配方。对局部出现水泡者可嘱患者不要戳破水泡,可涂湿润烧伤膏,痒者可外涂少量皮炎平类药物,不要包扎,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d即可痊愈[5]。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02.
[2]中国针灸学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指导意见(草案)[J].中国针灸,2009,29(7):541-542.
[3]舒志美.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2,22:111-112.
篇2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2-02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很多都是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1]。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穴位贴敷法是中医上一种重要的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可用来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文章对11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和护理的相关情况作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0例进行研究,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16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5例,哮喘33例,过敏性鼻炎18例,肺气肿11例,慢性咽炎3例。本次所选病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糖尿病患者、处于疾病发作期患者、孕妇。
1.2 治疗方法 入选病例均用“冬病夏治”疗法,采用穴位贴敷法,自制药膏,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将其研成粉末,然后用稀释的姜汁做成膏状,每次取2g,先将患者背部的汗液擦干,保持背部皮肤清洁,因为腧穴是内脏主要的经气输注之处,因此要对腧穴按摩数秒,当患者感到麻、酸、胀的时候,将药膏敷在患者双侧心俞、肺俞、膈俞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连续治疗3年。
1.3 护理方法 ①贴敷前护理:在穴位贴敷之前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机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明确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在治疗中会出现局部热、麻痒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水泡,让患者对此有心理准备。②贴敷护理:在整个操作中医护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对患者病情密切监视,尤其要防止患者受凉。对于老年慢性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耐药性较差,在贴敷中应该严格全面考虑这些因素。③贴敷后护理:药膏贴敷后患者局部会出现烧灼感,如烧灼感非常明显,直接取下药物即可,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贴敷部位烧灼感明显,出现水泡,要告知患者不能用手抓挠,小水泡切忌弄破,要让其自行吸收。当水泡直径过大,需要做特殊处理,首先要对局部消毒,然后采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中的渗液吸出,最后将止痒粉和湿润烧伤膏直接涂到上面,3-4d后痊愈。皮肤愈合后早期会有色素沉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色素会逐渐消退,不会留下瘢痕。④生活护理:在药膏贴敷过程中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1个月内禁烟酒,禁止进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在贴敷4-6h内不宜洗澡,局部不用肥皂。患者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感冒。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在冬季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本组110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显效54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7%。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是未坚持治疗。
3 讨 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冬季发病较多,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患者症状冬重夏轻,这部分患者属于阳虚性体质[2]。因此,治疗时间应该以夏季为宜,需要通过春夏养阳,改善患者阳虚体质,让患者阳气充沛,恢复到健康状态。在本组研究中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使患者经络畅通,气血调和。此种治疗方法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对患者肝脏以及胃肠道的刺激,药物作用能充分发挥[3]。贴敷时间选择在三伏天,主要是因为三伏天是1年的阳中阳,而午时是1天中的阳中阳,在这个时候人体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贴敷药膏后,药物会通过穴位、经络等渗透到体内,产生较强的作用。
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而且能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诱发因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香梅.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170-171.
篇3
[关键词] 牛 呼吸道疾病 预防 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94-01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省份以及地区频发牛呼吸道疾病,这一现状严重地冲击了我国的养牛业,并且造成了巨大影响。而根据有关部门对这一疾病的调查显示,这种疾病多是以从外地引进而来的犊牛为病原载体。另外,还加上养殖户对于已引进犊牛的错误处理,从而导致了疾病的蔓延,给自己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呼吸道疾病初发阶段,由于其病发症状与牛肺疫看上去比较类似,因此,导致了许多养殖户与兽医站将此病误诊为牛肺疫来进行草率治疗。虽然此病传播广泛,较为罕见,但是如果能及时发现与预防,这并不是不可以治疗的。
一、牛呼吸道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有关专家对我国牛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牛支原体与牛巴氏杆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混合感染。牛的上呼吸道在受到牛支原体的感染后,其牛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促使了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专家发现这种疾病主要是在犊牛的长途运输中,其抵抗力降低,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引发牛呼吸道传染疾病。
二、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由于这种疾病是新发的,我国目前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手段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呢,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自繁自养,不擅自引进外地可能携带致病因子犊牛
在养殖场对于肉牛的养殖中,养殖户应该尽量减少年幼犊牛的直接引进,采取自繁自养的手段与方法,以此来减少来自外地的疾病传入率。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牛呼吸道疾病的传入直接证明了犊牛引进的危险性,而如果当地养殖场确实需要引进犊牛,那么养殖户就必须要在事先对引进地采取充分的调查手段,并且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和信心,能够很好地、有效地确保犊牛源地的疫情安全,其次,在运输途中,相关人员应该要注意对犊牛的全程保护,而且要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将运输途中犊牛的疾病感染率降到最低。另外,在犊牛引进后,饲养主不可立即将其混入牛群中混养,应该先将其单独饲养,观察其状态,大约为期三个月之后,饲养方在确定所引进的犊牛健康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放入牛群进行混合喂养,从而减少新进犊牛对已有牛群的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保护养殖户的养殖利益,减少相关疾病的传入概率。
2.应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措施预防与治疗
新引进犊牛后,饲养方在对其进行隔离饲养的过程中,应对其所有的健康状态仔细地进行观察,而对犊牛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轻微症状,例如咳嗽等不可轻视。对于出现这一类型症状的犊牛,通常饲养方可以先采取正常药物治疗的手段,比如使用“恩诺沙星”、“林可霉素”等药物,而除上述所提及方式之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抗生素一定要严格按照治疗情况并考虑各种意外情况及时地补充药量,保证药量的充足,避免出现药量不够的情况。
3.当发现治疗失败之后,饲养方应该如何对病体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牛呼吸道疾病是一种新型疾病,同时伴随着诸如传染性、不稳定性等特点,饲养方一旦治疗失败,并且发现犊牛因呼吸道疾病死亡时,千万不可以擅自用土掩埋或者用火焚化等方式来进行处理,而是一定要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且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保存好犊牛遗体与现场环境,另外,如果有条件设备和手段,饲养方可以率先采取犊牛肺脏、血清、胸水等样品进行研究以对犊牛死亡原因进行确诊,并由相关部门处理病原体,以最大限度地将疾病的传播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目前我国对牛呼吸道疾病的研究处在开始阶段,对呼吸道疾病的危害认识不够充足,因此,国内暂时还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疫苗。从目前来看,在牛呼吸道疾病发生时,大多数还是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但由于其药物的限制性,治疗结果不如人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耽误了治疗时间,造成养殖户的大量经济损失。
四、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在对病原的研究上,研究人员大多数只是考虑了牛巴氏杆菌与牛支原体的感染,却忽略了病毒的感染途径研究。在治疗上,对病原的准确快速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发现犊牛发病时,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及时采样,对病原进行诊断,确保及时科学治疗,病发后期,病毒隐藏较深,无法及时检测到,对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是不利的。在确诊呼吸道疾病后,不能仅仅依靠抗生素治疗,除了抗生素外,还要结合适当的抗病毒药物及其他有利于本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马伟,任娟. 牛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认识与防治[J]. 新疆畜牧业. 2011(08)
[2] 冯军科,薛飞,朱远茂,任宪刚,史鸿飞,高欲燃.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奶牛. 2010(09)
[3] 郭梦尧,王国卿,张乃生,杨正涛. 呼吸系统疾患新生犊牛支原体感染监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02)
篇4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随着医疗及时的进步,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发挥出了理想的作用,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是该病的首选方式[1]。现对2009年7月~2010年7月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8例的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42~83岁,平均68.7±7.4岁。所有患者均使用NIPPV,使用时间1~10天,平均5天。
面罩调整:维持呼吸管道紧密、畅通等,采用合理的面罩,对固定带的松紧度适当把握,对患者运用面罩时的状态严格把握。若固定带不紧,特别是拒绝配合治疗的患者需避免面罩松脱,以免影响到通气效果。若固定带过紧则会导致鼻面部承受压力而造成局部肿胀、充血,以至于皮肤受损。这些都是潜在的症状,患者由于无法察觉而拒绝治疗。护士需运用适量的薄棉垫在鼻梁处,及时放松面罩、适当按摩等来防止症状的出现。
呼吸机参数调整:连接呼吸机后对呼吸状态有效调整,一般情况要先运用压力支持通气(PSV)协同呼气末正压(PEEP)的方法,先把PEEP固定在4cmH2O,接着自4cmH2O起,缓慢提高吸气压力大小,增加幅度控制在1~2cmH2O,在不同环境下持续10分钟的观察,至患者难以承受压力后方可停止,接着把PSV水平慢慢降低,至患者感觉舒适后即可停止;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逐步增加PEEP,保证患者的舒适程度[2]。需要注意的是,压力调整必须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观察处理,而采取NIPPV后要对患者呼吸、脉搏、SPO2等指标进行监测观察。
保持呼吸道畅通:NIPPV经常会导致痰液黏稠,从而阻碍了痰液的顺利排出,这常会受到患者通气需求变化的影响,导致总体的通气量过大而难以有效的湿化。若由于痰液引流不畅后采取NIPPV也难以调整呼吸衰竭,将不能防止有创通气。这就需要维持正常的液体量,避免过多的饮水,采取功能好的加温湿化器来促进患者的主动咳嗽,使得痰液引流顺利进行。另外,需要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来帮助患者排痰,对患者采取翻身、拍背等措施,把肺深部痰咳出以保证呼吸畅通。
日常监护:在患者治疗期间需做好日常监护工作,观察期临床状况、SPO2、血气指标等方面做好检查工作。若确定NIPPV有效后可持续运用1~2小时,则会显著调整患者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心率异常等情况。若效果不够显著,则显示了肺泡通气量过低,主要是由于呼吸机参数设置、管路、面罩漏气等问题引起的,这就需要护士及时调整改善。通过SPO2来对NIPPV后氧合变化进行监控是常用的方式,患者在上机后SPO2依旧持续增加,则要判断是否漏气或痰液阻塞,在NIPPV治疗初期需坚持期对SPO2进行检测,并对FiO2进行调整,保证SPO2维持在90%左右。
并发症状的护理措施:①压迫性损伤:护士要运用呼吸机保证患者适当地放松,多数情况为间隔4小时放松1次,放松时间持续10~30分钟;对头带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保证其不会出现漏气。而面部较瘦及颧骨突出者,在面罩附近出现空隙后要垫上纱布、棉球,避免过大的摩擦和损伤;而出现破溃的患者需要运用红霉素眼膏进行涂抹,维持局部的清洁,并按时换药以防止感染。②吸入性肺炎:保持患者处于半坐卧位或侧卧位状况;把呼吸机管路里的冷凝水完全排出,避免发生误吸;患者出现剧烈的咳嗽后要停机,避免造成恶心、呕吐,症状稳定后继续上机。③腹胀:腹胀易造成误吸,因此,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调整IPAP<25cmH2O,护士应指导患者把嘴闭紧,用鼻呼吸,并减少吞咽动作,避免把气吸到胃内,造成胃胀气。必要时可进行胃肠减压,茴香或芒硝10g,外敷肚脐、肛管排气及加服胃动力药。
撤机护理: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感染控制及血气分析指标符合标准时[3],可考虑撤机。做好心理护理,讲解病情已明显好转,不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解除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压力,指导放松技巧,如患者有明显心理依赖,可间断脱机。间断脱机时应严格掌握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脱机后改用套管内吸氧,氧浓度30%~40%,SPO2维护>90%,心率<100次/分,呼吸16~25次/分,脱机时间可适当延长[3]。
结 果
本组28例中,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顺利脱机出院25例(89.29%)。因肺部感染严重,肺功能差,导致治疗失败,换用有创通气3例(10.71%)。
讨 论
NIPPV在临床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有着很好的疗效,既能防止气管切开、插管,还能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出现,大大减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这就需要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掌握操作技能,精心的指导患者配合医生实施治疗,并加强临床监护,从而更好的避免并发症状的出现,有效改善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篇5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为鼻导管常规吸氧+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
结果:30例呼吸机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明显改善COPD的临床症状和通气功能,对纠正Ⅱ型呼吸衰竭有良好的作用,疗效肯定。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3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并发的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是我国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利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的方法逐步推广,为评价和认识无创通气技术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和地位,选取本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临床疗效判断,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资料齐全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78岁,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治疗前给予全面检查,确定使用无创呼吸机不会产生禁忌证(呼吸抑制,意识障碍,心律失常,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气道大量分泌物等)。治疗前所有患者:PaO250 mm Hg,18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5―74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8岁。两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年龄、性别等资料上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较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例如给予解痉、吸氧、平喘、祛痰、抗感染、营养支持、低流量吸氧、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每天给予氨茶碱0.25 g,氨溴索60mg,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100~250 ml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4 d;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鼻(面)罩式无创呼吸机,给予口鼻面罩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在治疗时协助患者取半卧位,防止呼吸道狭窄,影响气流通过,降低疗效,并调整固定带,使其有良好的松紧度,不会引发患者的不适,并且做到不漏气,采用S/T(压力支持/压力控制)呼吸模式,调整呼吸频率为 14次/min,将吸气压(IPAP)设置在6cmH2O范围,间隔>5 min,每次2cmH2O逐渐上调至12―20cmH2O,递增到患者能耐受且舒服为止,呼吸压(EPAP)维持在6~8cmH2O范围,吸氧流量一般为2L/min,通气治疗时间每次为2~6h,根据情况每日可以通气治疗2~4次。在呼吸机管道与湿化器连接时,注意设置湿化器的温度,使呼吸机近端气道的温度达到约34℃,维持呼吸道纤毛活动的生理需要。应用呼吸机的同时做血气分析,观察临床症状及各项实验指标,治疗期间,据患者病情状况,调整参数,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将动脉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0%以上并保持,在治疗期间,严格防范并发症的出现。
1.3 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选取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控制,体征得到缓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得到有效纠正,pH值、PaO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下降,部分患者有面部潮红不适,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但无其它显著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2 值低于对照组,Pa02和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最重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特征性症状是慢性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有效时间内未及时治疗,因小气道狭窄、阻塞或塌陷,肺泡内残气量增多,炎症使肺泡壁破坏、弹性减弱,导致肺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障碍)及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及阻塞性通气不足),出现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出现呼吸衰竭,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受限加剧,预后变差,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情较重,临床常常用气管插管等方法,技术难度较大,医疗费用较多,在改善通气状况的同时,会加重呼吸肌的负担,对于预后效果不佳。近年来,无创呼吸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可保留呼吸道自身湿化呼入等其他的功能。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鼻(面)罩式无创呼吸机采用鼻(面)罩通气,有着安全、舒适、方便等优点,无创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方式,只要设定IPAP(吸气压)及EPAP(呼气压),就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能和自动漏气补偿功能,主要作用在于辅助通气泵功能,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患者呼吸肌做功,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呼气时机器自动转换至一个较低的呼气压,防止细支气管的气道陷闭,防止肺泡萎陷,改善通气,血流比例,达到提高PaO2、降低PaCO2的目的。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呼吸衰竭获得显著疗效,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及住院率均有积极的作用,无创呼吸机在上机通气前要注意痰液引流,协助翻身、拍背,积极清除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如刺激性咳嗽、引流、湿化气道等,并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治疗的意义,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使病人能够配合治疗和适应,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成功实施无创通气具有重要意义。通气压力应从低水平开始逐渐升到适当水平,正确设置无创吸呼机气参数能有效减少呼吸负荷及呼吸功耗,利于呼吸肌的休息。
本研究表明: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减少住院时间,将疗程缩短,降低插管率及病死率,明显改善患者通气、换气功能,不易导致显著的不良反应,对于实验室指标改善更加迅速,较快纠正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减轻了患者痛苦,并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无创呼吸机临床疗效较好,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但是无创通气要严格掌握通气指证,它是预防和减少有创通气的重要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有创呼吸机,在治疗过程中如患者病情不能改善并加重,应该立即进行有创机械通气,避免延误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3.04.007
[2] 陈思宇,李志东,吴绪伟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16-117
[3] 赵伟红.COPD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无创序贯通气及鼻导管吸氧56例疗效比较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87-188
篇6
【摘要】 目的 研究无创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 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持续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25例,持续低流量吸氧。两组同时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血气和临床症状变化。 结果 治疗7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pH、PaCO 2 、PaO 2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对低氧血症和CO 2 潴留改善明显,疗效显著。
关键词 无创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以往多采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疗效肯定,但创伤大,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2003~2004年我院对2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经鼻(面)罩Bi-PAP呼吸机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74.6±5.4)岁;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75.9±4.7)岁。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的诊断标准 [1] 。治疗前血气分析提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50mmHg,氧分压(PaO 2 )<60mmHg,符合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治疗组中有6例神志障碍,对照组中有5例神志障碍。
1.2 仪器和设备 美国伟康公司Bi-PAP S/T-30呼吸机,ABBOTT-isTAT血气分析仪,鼻(面)罩,COSMed肺功能仪。
1.3 方法 (1)治疗组选择鼻(面)罩接Bi-PAP呼吸机,采用S/T模式,吸气正压(IPAP)从6cmH 2 O(1cmH 2 O=0.098kPa)开始,呼气正压(EPAP)从2cmH 2 O开始,根据患者生理需求和耐受程度,逐步上调IPAP至12~20cmH 2 O,平均(12.7±2.1)cmH 2 O,EPAP在2~5cmH 2 O,平均(3.2±1.4)cmH 2 O,每日持续使用,病情好转后逐渐下调参数,间断延长停机时间,直到完全撤离。对照组持续使用低流量吸氧,并酌情给予呼吸兴奋剂。两组同时给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2)治疗前、治疗后2h、24h、第7天,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pH、PaCO 2 、PaO 2 、FEV 1 和临床症状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SPSS10.0统计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从自主呼吸过渡到经鼻(面)罩机械通气。其中21例治疗有效(有效率77.78%),6例无效(无效率22.22%)。治疗中6例神志障碍者经通气治疗4h后4例神志转清。6例无效者中3例因出现明显胃肠胀气,经胃肠减压无效,24h后停止经鼻(面)罩机械通气;1例出现面部鼻(面)罩压迫部位皮肤充血、疼痛,但无破损,因疼痛难忍于48h后停机;2例因痰液阻塞于24~48h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照组14例治疗有效(有效率56.0%),11例无效(无效率44.0%)。无效者中有6例(5例为神志障碍者)于24~48h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另5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20.0%。治疗组治疗2h后PaCO 2 即明显下降(P<0.01),pH、PaCO 2 明显上升(P<0.01),FEV 1 上升(P<0.01);而对照组pH、PaCO 2 无明显变化(P>0.05),PaO 2 轻度上升(P<0.05)。治疗7天后两组间pH、PaCO 2 、PaO 2 FEV 1 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脉血气分析FEV 1 变化见表1。
表1 Bi-PAP呼吸机治疗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变化 (略)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 P>0.05, P<0.05, * P<0.01;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 ** 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P<0.01
3 讨论
COPD患者由于气道限制和肺泡弹性减退,肺充气过度使呼吸肌处于机械不利位置,易导致慢性呼吸肌疲劳,同时呼吸中枢驱动能力及感受能力降低,对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的反应也随之降低,易引起严重的缺氧和CO 2潴留 [2] 。
研究表明,Bi-PAP呼吸机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可以有效地改善肺泡通气和氧合,尤其是肺通气/血流比。减轻呼吸肌疲劳,从而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和CO 2 潴留。本文显示,2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后,pH、PaCO 2 、PaO 2 、FEV 1 均有显著改善(P<0.01),有效率为77.78%(P<0.05)。而对照组虽经吸氧后能改善低氧血症,但低氧纠正后,缺氧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也随之降低或消失,甚至加重了CO 2潴留,且使用呼吸兴奋剂后虽增加了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了肺通气,但更加重了呼吸肌的疲劳。
治疗组有6例神志障碍者,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其中4例患者4h后神志转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PaCO 2 下降,pH接近正常,FEV 1 、PaO 2 明显上升;治疗7天后FEV 1 、pH、PaCO 2 、PaO 2 恢复至基础水平,避免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为(8±5)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0±6)天。对照组5例神志障碍者,经常规治疗症状无改善,神志障碍加重,48h后治疗无效的6例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平均通气时间为(18±7)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5±8)天。结果表明,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避免了气管插管,避免了人工气道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使患者能维持自主活动能力,可在保持呼吸肌充分休息的基础上,防止呼吸机依赖和呼吸肌的失用性萎缩,且可减少因为人工气道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和护理工作时间。
本组显示,治疗组有6例(6/27)经Bi-PAP呼吸机治疗无效。其主要原因:(1)高龄、神志障碍、反复气道痰液阻塞、感染不易控制;(2)严重低氧血症造成机体重要脏器的氧供障碍,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尤其是肾脏。(3)严重的胃肠胀气。因此我们认为为了提高无创通气的成功:(1)早期应用至关重要,且在应用前要向患者说明本治疗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2)选择漏气少、合适的鼻(面)罩;(3)密切观察通气治疗后2h、24h的气体交换指标和心率、呼吸频率改善情况;(4)调节好吸气压力,以防止胃肠胀气,影响治疗效果;(5)对神志障碍、分泌物明显增多且引流不畅者,密切观察通气效果,必要时尽早建立人工气道。
总之,只要我们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密切监测,无创机械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仍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家庭雾化;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应用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207
在儿科门诊疾病中, 呼吸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达到了60%,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喘息等。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中, 主要采用的方式为雾化吸入, 应用优势为起效快、疗效强及安全性高。为了探究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 家庭雾化治疗的应用效果, 本文选取了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12例, 对其展开观察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对象为112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儿, 均为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门诊收治。其中, 男73例, 女39例;年龄3个月~12岁, 平均年龄(6.3±2.2)岁。112例患儿中, 支气管哮喘26例, 急性支气管炎23例, 毛细支气管炎13例, 肺炎50例。
1. 2 方法 依照患儿发病程度及年龄的不同对其实行针对化的家庭雾化治疗方案, 具体操作为:对患儿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家庭治疗方式, 用药量为0.5~1.0 mg/次, 雾化用药1~2次/d。依照患儿的病情缓解而对药物做减量处理。
1. 3 观察指标 对患儿治疗前后的RR、TPEF/TE、Ti、VPEF/VE、Te进行对比观察, 分析研究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改善状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患儿治疗后的TPEF/TE、Ti、VPEF/VE、Te指标值均高于治疗前, 而RR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疾病中, 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 其病变部位多为气管、肺部、支气管等[1]。轻度的疾病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障碍等;而重度表现则为呼吸困难、缺氧、呼吸衰竭等。由于受到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 此类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自身身体发育尚不完善, 其身体免疫力及抵抗力均较弱, 极易受到各类致病菌的侵入,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部分致病菌会经飞沫传播, 给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采用家庭雾化治疗方式, 可帮助进一步增强用药及时性及便利性, 为患儿提供一种安全科学的治疗方式。家庭雾化治疗方案的优势:①吸入装置操作及给药方式简捷易行, 患儿家属易于操作;②可有效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状况;③患儿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其治疗配合度较高, 心理情绪较为平和稳定;④在疾病发作后, 家属可及时对患儿实行科学治疗, 有效控制病情发展[2];⑤节省家长反复来往医院的时间。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患儿气道的炎症状况及其高反应性, 改善哮喘症状及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 尽可能地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降低疾病致死率。布地奈德混悬液属于一种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 其雾化吸入颗粒直径约为1~5 ?m, 雾粒体积较小, 极易被吸入至小气道、肺泡中。而且雾粒的含水量较多, 可对患儿的呼吸道彻底湿化, 消除掉其支气管痉挛, 对痰液做稀释处理。与此同时, 还可缓解呼吸道黏膜水肿状况, 治疗起效较快, 效果较佳[3]。另外, 采用家庭雾化治疗方式, 与口服激素治疗方式相比, 可有效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 使整个治疗安全且有效。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患儿治疗后的TPEF/TE、Ti、VPEF/VE、Te指标值均高于治疗前, 而RR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邬宇芬, 袁姝华, 殷勇, 等.家庭雾化治疗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 20(6):631-633.
[2] 殷勇, 尚云晓.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临床儿科杂志, 2014(9):898-900.
篇8
慢性呼吸道疾病是指反复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动则气急、气喘的一类难治、迁延、反复发作、危及生命的疾病。现代医学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性病变、肺部肿瘤、呼吸衰竭等疾病。属祖国医学“咳嗽”、“肺痈”、“哮证”、“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我们诊治慢性呼吸道疾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化痰软坚法治疗,常获桴鼓之效,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慢性呼吸道疾病是在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致,故其致病因素多为反复感受六之邪;或饮食不节、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迁延未愈;或先天禀赋不足,或特异质体质,易受外邪侵犯;或年老体弱,正不胜邪,邪滞而不去;或受医疗条件和家庭条件限制,导致误诊、误治、延治。
肺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外合皮毛,故六之邪缠于喉鼻,当机体正气不足之时,首先犯肺,致肺气闭塞,宣降不利,肺气失降,通调失利,气不化津,聚液成痰,贮于肺脏,古云:“肺为贮痰之器”,此谓“有形之痰”。痰的阻塞,直接可影响肺络完成贯通营卫、渗透气血、环流经气、联络脏腑、濡养组织的功能,这与现代医学中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完全一致的。
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因为迁延日久,常可损及脾肾。脾气受损,脾不能运化和转输津液,津液停聚而成湿和痰,即古人称为“脾为生痰之源”,所以本病常在缓急之中交替发生。每当气机郁滞之时,五志化火,炼津成痰,伏于膈下,阻碍气与血的运行,形成了“无形之痰”,此无形之痰可流注全身,使脾失健运,气机不畅,血运停滞,造成肺的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继而使肺朝百脉、助心主治节、管理调节血液运行的功能失调而累及心脏,此时出现之症状与现化医学的肺源性心脏病相似。若久病不愈,痰瘀互结,发生各种变症,最后致五脏六腑失衡。机体为维持气血运行,达到阴阳在失衡状态下的再平衡,只有动用肾之真阴、命火,致阳虚而不能上温脾阳,阴亏而不能上荫肺津,所以临床上常出现痰浊内蕴和气阴亏虚的错综复杂病理变化,这与现代医学中所指肺泡水肿、泡壁增厚、死腔形成、坏死溶合、纤维增生、炎性介质等的侵害,使肺脏功能严重受损极为相似。
2 辨证论治
临床上,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其相关性疾病种类很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其病位在肺,并已侵犯到脾与肾,累及心肝。运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则能执简驭繁,统筹兼顾,切中要害。
2.1 病变早期:一般仅仅侵犯贮痰之器的肺,使肺既不能气化水津,又不能通调水道,导致水气留结而变生为痰。因肺为娇脏,邪易郁而化热,灼炼成痰。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或稀、或黄白相兼,或兼表证。舌红、苔薄白,脉浮或数滑等。治拟清热祛痰,祛其有形之痰,达到肺府洁净的目的。常用桑白皮汤、清金化痰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热甚加肺形草、野荞麦根、黄芩、云雾草、老鹳草等,痰甚加白桔梗、浙贝母、天竺黄、浮海石、冬瓜子等。
2.2 病变中期:肺病日久不愈而损及脾,常常导致脾不能运化水湿,水湿聚而为痰。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多粘稠色白、咯吐不利,伴有胸满闷窒,气短、气促、气急,或胸闷心悸,或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舌苔白或厚腻、或中剥,脉弦滑等。治疗时要在清热祛痰的基础上,逐步转入健脾燥湿,以杜绝生痰之源。常用二陈汤、平胃散、导痰汤加减,重用苍术、厚朴,加薏苡仁以理脾行气,助阳化湿。
2.3 病变晚期:此期病情多复杂,往往寒热夹杂,气阴同亏,湿瘀互结。且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心虚失其治节,肾虚不能蒸化,气机不利,宗气被遏,顽痰愈益潴留,痰从热化,成为痰浊、瘀血;或痰从寒化,成寒饮、水湿,痰、饮、瘀、虚是肺系疾病最终的病理产物。临床表现为喘、咳持续难已、粘痰咯之不出、张口抬肩、胸闷如堵、动则气急、面色晦黯,唇甲青紫。舌红绛或青紫、苔白厚腻或中剥、或光少津,脉细弦滑等。此时,治疗上除用清热祛痰合健脾燥湿法外,还要加入化痰软坚药物,使肺气通畅,肺脾肾脏阳气得以恢复。常用涤痰汤、指迷茯苓丸之类。
我们认为在临床上应根据水湿、痰、饮、瘀、虚等邪,辨证施治,不拘一方,灵活加减。
如气滞甚者,加用行气通络、化痰软坚药,如生枳壳、苏梗、橘络、丝瓜络等。重用枳壳达30g,起到行气、破气的作用,使气行则水行,水行则饮去,并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苏梗、橘络、丝瓜络等还能疏通脉络,以达到减轻肺纤维化的目的。朱丹溪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如血瘀甚者,加用活血化瘀、化痰软坚药,如莪术、王不留行、川芎、红花、桃仁等。常重用桃仁至15g,意在化瘀通脉,消散痰饮。清•唐容川《血证论》说:“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水壅即为痰饮”。
如痰浊甚者,加用豁痰软坚药,如寒水石、天竺黄、鹅管石、海蛤壳、皂角刺等。其中皂角刺有将积聚在肺中的有形之痰块软化的作用,达到祛顽痰的目的,有利于排除气道痰液,洁净气道,加快气道和肺泡炎症的清除。
如痰流注经络者,加用涤痰软坚药,如山慈姑、石见穿、藤梨根、生薏苡仁、橘核、白芥子等。白芥子除有荡涤皮里膜外痰饮之外,还有行气散结的功效,使气血畅行,痰饮无处可停。
如水饮内停者,加用通阳温肾、化痰软坚药,如桂枝、仙灵脾、仙茅、桑椹子、补骨脂、菟丝子、淡附子等。饮为阴邪,非温药不化,故常用桂枝通阳化饮利水,以消除内停之水饮。又此类病人往往久咳体弱,肾阳必虚,故用上述药物以起到培本固源的作用。
总之,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要在清热祛痰的基础上,逐步转入健脾燥湿,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应用化痰软坚之品,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3 病案举例
俞某,男,66岁。干部。2005年3月30日初诊。患者1年前因反复发热、咳嗽气急入住某院,经检查确诊为间质性肺炎,用醋酸泼尼松治疗后症状好转。近1月来上述症状又发作,胸片示:包裹性积液、肺大泡、间质性肺炎伴纤维化,而来我处求治。症见咳嗽,咳痰白色,量多不易咯出,胸闷气急明显,登楼困难。听诊两肺可闻干湿罗音、哮鸣音。舌红、苔黄厚,脉弦滑。证属痰浊内蕴,肺失宣降,痰阻气道,痰气互结,肺气上逆,又达耄年,肝、心、脾功能均已衰减,影响肺气宣畅。治拟清宣肺气,祛痰软坚。处方:肺形草、野荞麦根、炒黄芩、枳壳各30g,炒莱菔子、白桔梗、桑白皮、海蛤壳、天竺黄、寒水石各12g,老鹳草、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各15g,浙贝母20g,皂角刺、白芥子、葶苈子各9g。每日1剂,水煎服。7剂后症状稍减。按上述治则,治疗2个月后痰量明显减少,经7个月治疗后病情得以缓解。改用膏方和丸剂巩固,疗程长达2年,今胸片复查已属基本正常。
邢某,女,38岁。干部。2006年4月10日初诊。患者于2001年因胸闷气急入住某院,经CT摄片及肺功能等检查,确诊为间质性肺炎伴纤维化。症见咳嗽咯痰明显,痰色黄白相兼,面色晦黯,色素沉着明显,坐位时有气急感,上楼梯更为明显,胸闷心悸,神疲懒言,少气无力。听诊右肺背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左呼吸音明显减低。肺功能检查提示:轻度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重度降低。舌质紫红、苔白,脉细弱。证属痰浊内蕴,气虚血瘀,气道被阻,痰贮于肺,胸阳难振,及脾涉肾,影响心阳,血不养心。治拟清肺祛痰,软坚通络。处方:肺形草、野荞麦根、藤梨根、枳壳各30g,炒黄芩、浙贝母各20g,白桔梗、桑白皮、生薏苡仁、炒薏苡仁、天竺黄、寒水石、山慈姑、海蛤壳、莪术、橘络、苏梗、苏木各12g,皂角刺9g。每日1剂,水煎服。嘱预防感冒,忌食海鲜、辛辣等,治疗1个月后,咳嗽减少,痰量亦明显减少,胸闷气急好转,上方加减又治疗1个月后,两肺罗音基本消失,予膏方和丸剂调治。2006年11月27日复查胸片: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目前病情稳定,以丸剂巩固治疗。
篇9
方法:分析我科住院50例COPD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h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h血气分析的PaCO2明显降低(P
结论:积极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BiPAP治疗COPD合并早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较易出现早期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既往多给予气管插管等有创性呼吸支持通气技术,但是由于存在较多的临床并发症,因而目前临床提出应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机械呼吸技术[1]。我院应用BiPAP无创呼吸技术对COPD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住院50例COPD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6.5±8.6)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醒;②经持续低流量吸氧效果改善;③不能坚持面罩或鼻罩治疗。
1.2研究方法。采用BiPAP synchrony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治疗,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呼吸模式为S/T(PSV+CPAP)或MC模式,参数设置为:吸气压(IPAP)12-25cmH2O,呼气压(EPAP)3-6cmH2O,吸氧浓度为30%-50%,治疗疗程为3d-14d。予以治疗前和治疗后2h血气分析,了解pH、PaO2、PaCO2、BE及SaO2等指标变化。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值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组间t检验。P
2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h血气分析的PaCO2明显降低(P=0.026),pH、PaO2、BE、SaO2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33、0.036、0.041及0.043(见表1)。
3护理措施总结
3.1心理护理。由于研究中患者年龄均较大,在治疗时易出现急躁、多疑、畏惧等负性情绪,导致患者不能坚持治疗,缺乏有效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在治疗前需要细心、耐心解释,减少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保证其心态平和、稳定,使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治疗效果[1]。
3.2气道护理。在治疗前后均要保持气道通畅,治疗时多采取平卧位,头略向后仰以利于保持气道的通畅。注重呼吸道的湿化、温化及吸痰措施,防止气道的干燥,减少气道感染机会。湿化液可使用无菌蒸馏水,水温保持32℃~36℃。通过翻身拍背、鼓励自行咳嗽等方法使肺部深痰咳出[2]。
3.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应以低钠、高热量、高蛋白、低胆固醇以及高维生素为原则。严禁患者摄入酒精以及吸烟,避免糖分的过多摄入。注重加强水分的摄入,每日应补充2500~3000ml的水分量,促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2]。
3.4并发症预防。BiPAP治疗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腹胀明显,预防措施为指导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吞咽动作,减少气体进入胃肠道的机会,适当的予以中药灌肠、放置胃管减压等肛管排气处理。面罩压伤也较为常见,预防措施:选用纽氏面罩,头带的松紧程度要恰当,以能放入食指为宜,并且在治疗时每2h放松1次,每次5min;对局部压迫变色皮肤进行按摩[1]。
4讨论
COPD合并早期呼吸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症,其病理生理特征是高功能残气量、高气道阻力以及高呼吸能耗,继而出现呼气末正压的升高造成呼吸肌疲劳,因此形成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症[1]。目前临床对于COPD合并早期呼吸衰竭的治疗策略是应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即BiPAP无创呼吸治疗。BiPAP无创呼吸是一种无创的、不要求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仅通过面罩或鼻罩进行呼吸支持的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技术[3]。主要特点是能提高肺泡氧分压,纠正机体呼吸性酸中毒以及低氧血症,进而缓解组织缺氧程度。我院通过应用此技术治疗COPD合并早期呼吸衰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迅速有效地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减轻患者痛苦,疗效肯定。
但是BiPAP无创呼吸的应用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因此本文总结我院在治疗时的护理措施,主要是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呼吸道的情况、饮食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并且要及时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容莉,涂颖,黄斌.双水平气道正压辅助通气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J].护理杂志,2005,22(1):62-63
篇10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呼吸系统疾病 疗效观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43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结 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 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3 李为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86.
- 上一篇:建筑业市场发展
- 下一篇:儿童口腔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