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市场发展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业市场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产业能否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就现阶段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来讲,建筑业仍然是我国乃至世界最为强劲和活跃的产业之一,如此,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丰富而规范的劳动力和劳动力市场来推动其发展,推动实现建筑业及其劳动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业企业特点
1、产品的形式多样
建筑物因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用途的不同,工程的结构、造型和材料亦不同,施工方法必将随之变化,很难实现标准化。
2、生产的流动性
一是施工机构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
3、施工技术复杂
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土石 方、土建、吊装、安装、运输等)交叉配合施工,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因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
4、露天和高处作业多
建筑产品的体形庞大、生产周期长,施工多在露天和高处进行,常常受到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5、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建筑 施工机械化程度还很低,仍要依靠大量的手工操作。
三、中国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在适应城市生活过程中,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严重滞后的问题。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农民工精神生活质量,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
2、难以落户的难题。针对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涉及的承包地、宅基地、计划生育、集体经济权益等离乡问题和社会保障、民主管理等进城问题,以及农民工进城后的农村发展和城市建设等相关问题,研究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体系,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
3、建筑工地劳动力利用问题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阶级,对于这样的阶级我们只有给予更多的关心,关注和关爱才能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里面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这也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的问题。
4、劳动力的利用不合理导致劳动的强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承受不了这样一份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所以愿意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其又不是很被社会认可,尤其是只能干苦力的小工,这样一来工资水平自然而然的会上涨了。
5、缺乏技能的难题。建筑企业缺乏对农民工的专业的、系统的培训,造成建筑行业熟练的技术工种紧缺。建筑物体量不断的加大,施工难度逐渐增加,建设周期不断的缩减,需要越来越多的熟练工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建筑市场扩张的需求。
四、改善中国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现状的措施
1、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完善施工现场的各类安全防护措施,配备充足的安全防护设备,设置合理的通道、垂直运输、照明,布置齐全的工人休息室、移动卫生间,确保作业面安全,逐步实现工作环境的标准化。设置功能齐全的生活区域,搭建足够的标准临建房,合理安排住宿人员密度,营造夏季能防暑纳凉、冬季能防冻取暖,渴了有水喝、脏了能洗澡,闲时能娱乐的生活氛围。
2、劳务分包队伍的管理
项目部在日常管理中,必须严格要求劳务分包队伍,执行项目部所制订的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劳务分包各工种负责人在每班安排施工生产的同时布置安全工作;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在对于劳务分包队伍布置施工任务时必须同步进行安全生产交底;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在日常巡查中,除从机械操作、用电安全、高处坠落、脚手架、物料堆放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外,还应重点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旁站;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还应时刻提醒施工现场的每一位施工人员,增强他们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意识,使建筑企业对劳务分包队伍的管理落到实处。
受聘于建筑企业的各劳务分包队伍(木工、瓦工、钢筋工、水电工等),来自于全国各地,其技术水平、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所处环境均不尽相同,建筑企业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各专业工种施工的特点,在统一管理制度的原则上,合理的区别对待。
3、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在工程施工前,应就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从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管理等多角度,对劳务工人进行针对性培训。安全培训可以从常规的安全管理、安全制度,到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劳务工人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施工操作技能可以从检验批、分项、分部等每一施工工序进行技术、质量要求交底,交底的形式可以是书面图文形式,可以是幻灯、影像观看形式,还可以是交流、研究探讨形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做样板、做小样、开展技能比武等,提高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劳动激情,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
建筑市场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不光需要建筑企业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还需国家政策不断的跟进完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对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迫切要求,渴望成为真正的市民的迫切要求”
五、中国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率,依赖廉价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大了劳动力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以“小商品加工制造”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东南沿海地区蓬勃发展,“中国制造”成为了世界品牌;“走出去”的中国,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城市里越来越完善的林林种种的服务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加大。1979年,中国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约1/3,而到了2009年,该比例下降至不足1/5,速度惊人。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以及社会缺少保障,生育孩子已经成为沉重的负担,由此引起了生育意愿的普遍降低,同时也加快了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据推算,未来10年中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4000万人,而在20-40岁之间,中国人口更是减少1亿-3亿。
未来,农民工结构发生了变化,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人力保障部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农民工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公布的信息:全国1.45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60%以上,近1亿。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沉重的生活压力负担,大多不愿意从事脏、累、苦且危险性较高的建筑施工行业,希望在进城务工同时,能在社会保障、日常生活、公共服务需求等方面逐步与城市人口享受同等待遇,以提高社会地位。
六、结语
从建筑业发展态势看,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 劳动力市场从业人员总量仍然会继续增加, 建筑业将仍然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但增速将逐步趋稳;同时,对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白宪臣:《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建筑》, 2002年11期
张亚莉 杨乃定:《人员流动风险分析与控制》,《航天科学技术》, 2000年03期
篇2
关键词:站稳市场 核心竞争力 创新 品牌 精品工程 经营机制 发展之路
从上世纪末的低迷徘徊到本世纪初的转机,大多数型企业走过了漫长的曲折道路,因企业的不景气而导致的人员流失、资金短缺、设备陈旧、施工能力下降等现象非常严重;为了企业的生存,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开始转变经营模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面对当前的市场规则,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成为长青树,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尚且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 深入挖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
要挖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一批具有超前意识和市场洞察力的项目管理和经营者;使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需要在信息、知识、资源方面有大胆投入,需要有高新技术的推动,走规模化、快速度、高产出的发展道路。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就需要把项目经营者即项目经理培养成有出色的经营管理能力、高度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操守,善于对资源优化配置,有敏锐的眼光开拓市场,有大胆创新的理念,有维护企业运作的奉献精神。
2 大力加强企业创新力度
市场不断动态变化中,建筑企业随时都有可能被冲进波谷,要想生存与发展就需要紧跟市场变化,坚持改革以适应市场从而从中获益。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必须有创新的理念,遵循现代企业的运行规律,优化配置生产诸要素,才能开拓潜在的建筑市场。企业管理层需要深刻认识到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长期性,以创新的思维对下属各部门进行有效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探索出既符合企业本身实际情况又符合现行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企业创新不仅体现在机制、体制和组织上的创新,还要从自动化的应用、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工法、专利的创新入手。重视技术的开发与引进,加大科技进步力度,吸纳有用之才。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联合,建立有效的科研转化体系。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用技术和速度保持成本上的优势。
3 提升企业品牌,创建精品工程
品牌创造效益是不争的事实,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质量的铸就对企业发展是一步关键之举,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一个企业是在做产品还是在做品牌。
3.1 推进标准化示范工地建设 创建标准化示范工地是建筑施工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展示自身实力、进一步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质量与进度、队伍管理等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密切相关、交织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体系;通过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进行协调与管理,做出标准化要求,制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使项目管理标准化、程序化;同时要把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关系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学化监控,从而提升企业品牌价值。
3.2 提高产品质量 精品工程的多少,体现出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的品牌的展示,并且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强势。企业要有自己的一套创建精品工程的施工标准和工艺指导生产;工程项目实施前制定生产规划,实行目标化管理,做精品工程,创优质工程。企业要大力提倡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提高精品工程产品的科技含量,采用企业擅长、独特的施工工艺,达到快速、高效、优质的效果。
3.3 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实力的见证。在施工过程中,业主针对工程的合理诉求,项目经理要及时安排,亲自督办,并及时向业主作信息反馈。
在施工中信守合同,确保按业主要求的工期和质量完成任务,按照合同的各项规定对承包范围内的工程进行精心施工,担负起施工、竣工以及修补工程缺陷的全部责任。工程竣工后,要做好保修期间的回访及组织缺陷修补工作。认真听取使用单位的意见,对于客户的反映,要承担责任,及时处理,并反馈到以后的生产中,不断改进工作,以达到长期让用户满意,做到维护用户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
4 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4.1 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本世纪初,为了搞活企业经济,许多建筑企业开始进行经营模式改革试验,集体承包制应运而生,项目经营者以项目经理为首参与项目工程承包,对工程建设采取风险抵押和上交企业管理费,节余利润由项目经营者共享,亏损则共担风险。经历多年的运作和不断完善,这种模式已比较成熟。集体承包制的推行,极大提高了企业广大管理干部的积极性,打破了原有大锅饭经营模式的沉寂和惰性,逐步扭转了企业日趋衰退的局面;它不是表面意义上的以包带管,而是在企业宏观指引下的一种灵活经营方式。这种模式的运作,锻炼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为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随着企业施工经验积累和实力增强,加上国家西部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工程承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工程项目的投入和风险增加,承包集体已没有这个风险承受能力,工程承包经营模式需要革新。
目标考核制的提出就是基于工程施工总承包规模较大、工期要求较紧、一次性投入较多、占用资金时间较长等特点而产生。目标考核制的投入主体由原来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承包小集体改变为公司,由公司投入人、材、机,交与项目经理管理运营,由企业制定工期、质量和成本目标,对项目经理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与考核。项目经理仍是项目运作的第一负责人,对工程施工、管理全过程控制,对人、材、机有一定的处置权力,所有资源使用采取用量计划会签、采购合同评审、大宗材料公开招标等方式,以实现项目工程所需的人力资源、工程材料、机械设备与周材等生产要素全部采用市场化配置。
随着工程施工项目的多元化,工程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需要探索更合理的经营管理模式,既给予项目实施者以指挥、决策权,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又要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力,让他们在企业的政策、制度范围内走路、不脱离红线;既不能全管又不能不管,同时还要创新企业与项目部、项目部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利益分配关系,创新不能以增加矛盾为代价。
4.2 做规模化、多元化经营 资质、业绩、专业一度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没有业绩就难于中标施工,从而就失去业绩积累,没有业绩就难于实现专业增项和资质升级,这就迫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做好本企业擅长项目外也要改变方式涉足其它专业工程施工,以期企业原始积累,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们不仅要联合承包、直接承包,还要实现总承包的跨越。规模上去了,我们就有了更广阔的施展平台,施工专业多元化后的最直接的受益就是实现了资源共享,随时都有可支配的空间。
4.3 做精细化管理 作为一个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富有生命力的企业,要想持久立足建筑行业市场,就必须改变只追求规模,不追求成本,只追求利润,不追求质量的短期思想,要有成熟和完善的竞争与考核机制,既要能提高职工和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又要能对其进行有效约束,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对项目管理者的考核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再完善的制度没有有效实施都是空谈、花架子,要把考核机制贯穿在实际工作中,与项目工程切实挂钩。对项目的考核要建立在“规模+利润+质量+安全文明”的基础上,用成本来说话,让基层人员来做评价,同时由公司经济、技术、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对其进行逐一考评,用有效的数据来证明成败。
一个成功的项目工程,不仅要有完善的经营理念,还要有丰富的人文建设,做到安全、文明施工,把企业的实力展示出来,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做到节约成本、提高项目赢利水平和社会形象。要把对项目的考核与优质工程、文明工地、质量保修结合起来。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得以施展的平台;让能者站出来,让他们到更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同时要建立约束惩罚机制,项目失败按规定惩罚,要让项目经营者既是成功的享受者,也是风险的承担者。
5 结束语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每个员工的切实利益,只有把职工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出来,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意识、品牌意识、精品工程、经营机制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占领市场、赢得市场,才能实现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义光.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J].安装,2011,(01):20-23.
篇3
6月9日,全球最大照明和LED展览盛会,第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光亚展)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隆重举行。茂硕电源携旗下自主研发生产的大功率户外照明电源、小功率室内照明电源及一系列智能控制产品亮相本届展览会,以期洞察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发展注入些许新的想法和思路。本刊记者与会采访了茂硕电源副董事长兼总裁李晓波先生,了解到了茂硕电源整体优势及新一轮成长期即将实施的战略计划。
整合优势 用心服务市场
茂硕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鼓励发展的节能减碳新能源企业,近年来在LED驱动电源领域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已开发包括PLC(电力载波),WIFI,PWM(脉宽调光),RS485,0-10V,智能时控,dali调光等多项智能控制技术解决方案。
茂硕一贯的主打市场是在大功率户外照明电源方面。其产品最大优势便是智能化和高可靠性,同时拥有领先技术支撑。除此之外,茂硕一贯坚持以市场为中心,强调做好市场服务,根据市场需求来设计和规划其产品,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李晓波先生说道,目前市场已走向整合的阶段,行业竞争逐渐有序化。在此过程中,茂硕电源作为上市公司,拥有一个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品牌,且在资金和信誉的积累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除此之外,茂硕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公司高层管理到技术团队,以及公司的管理架构和模式上都做了一系列的内部调整,以夯实公司内部基础,再加上品牌和资金优势,让茂硕在迎合市场方面有了更突出的亮点,也让茂硕更加有信心去应对好科技快速进步过程中出现的困难。
价格战一向是电源企业占领市场的最有效的手段。虽然茂硕也一直在丰富产品线,加入一些相对低成本的方案来满足一些定位在中低端的客户的需求,但茂硕从不以打价格战来赢取市场。李晓波先生强调,茂硕一直坚持做高性价比的品牌产品。对客户而言,价格高低只是其次,重要的是物有所值,高性价比也一直是茂硕追求的目标之一。所以以牺牲产品价值和客户的长期价值为结果的价格战,茂硕绝不会主动挑起及应对。
丰富产品线 多元化发展
谈到公司的整体战略,李晓波先生说,茂硕于今年年初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今年茂硕在LED驱动电源方面保证目前国内市场第一阵营的地位且需获得稳步的增长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由于欧洲和北美市场发展迅速,所以,在新一轮的成长期中,向外扩张成为茂硕今后几年的重点方向,对此,茂硕在保持海外直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商,并且对产品讲究相对标准化和高可靠性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提升。
篇4
关键词:建筑业 风险分析
0 引 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稳定健康的发展对我国国民民经济的增长具有很重要的保障。目前我国建筑业已经经历了一段蓬勃发展的快速时期,全国各大城市都在努力的发展建筑事业。然而矛盾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当中的,因此研究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并对其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风险分析作为可以减少和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需要在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实施。
1、建筑业所面临的风险识别
1.1宏观环境风险
宏观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宏观经济风险、产业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国际市场的冲击风险以及建筑企业的市场多度竞争风险。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否景气直接受到宏观经济走势的影响,从历史数据上来看,建筑业总产值从1985年的985.10亿元,到2004年的27745亿元,再到2013年的159313亿元。建筑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需求密切相关。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为(不含农户)436528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2%)。这也是自2003年以来,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首次降到20%以下。各种数据表明我国建筑业在2003年发展增速超过20%后,虽然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从2012年开始走下坡路,2013年增速创新低。这无不说明了建筑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调控[2]。
产业政策风险是指建筑业作为典型的高资金杠杆行业,其受到的国家政策影响很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建筑业发展往往需要垫付巨额的资金,受到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建筑业作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方向,不可避免的受到国家财政政策的影响,换句话而言之,当国家扩大投资时,往往就是建筑业的发展旺季,当国家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时,往往会对建筑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建筑业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关建筑法律的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二是在法律执行中的风险。
“入世”给建筑业带来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当我国建筑实力相对强大的公司和发达国家的建筑企业相碰撞时也是明显处于劣势的。
1.2市场调控风险
市场调控对建筑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建筑业的需求市场主要包括基建市场以及房建市场。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建筑周期一般比较长,所经历的环节也比较多,质量安全问题突出[3]。
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与国际上先进技术也有很大的差距,这也直接导致了建筑企业成本与利润的不同[4]。而这种差异也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一般来说,建筑业的市场采购价格是相对稳定的,然而建材类的价格变动往往较大,这种价格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使建筑企业的利润减少,进一步给建筑企业的盈利带来风险。
市场主体行为不够规范。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比较困难,大型施工企业下挂靠众多的小企业也成了行业内不争的事实,造成施工质量安全隐患,尽管引进了招投标体质,但暗箱操作、收受回扣等不当行为相当普遍。
1.3企业自身风险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建筑业的龙头,其自身的发展严重影响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众多的中小型施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总伴随着各种风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5]:1)技术创新能力;2)融资能力;3)人员素质;4)经营能力。
2、建筑业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在认识了解建筑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的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建筑业所面临的风险(A)归结为市场调控风险(B1)、企业自身风险(B2)、宏观环境风险(B3)三个方面.其中市场调控风险(B1)下属层次:行业所处周期(C1)、行业技术水平(C2)、原材料成本(C3)、市场主体不规范(C4);企业自身风险(B2)下属层次:创新能力(C5)、融资能力(C6)、经营能力(C7)、人员素质(C8);宏观环境风险(B3)下属层次:法律风险(C9)、宏观经济风险(C10),产业政策风险(C11)、国际市场的冲击(C12)、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C13).根据这三个风险因素作为准则,建立3阶层次结构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其过程为如下5步。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如下:
(2)构造优先关系判断矩阵
由建筑业所面临的风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中同一层次的各元素,以上一层的元素为准则,按照优先关系判断矩阵即
(3)构建模糊判断矩阵
对上述所示的优先关系判断矩阵按照
的方式实施数值变换,其中rij表示元素i相对于j的重要程度.
(4)层次单排序
采用方根法计算建筑业所面临的风险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各项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次准则的权重,其结果如下:
(5)层次总排序
根据相对权重的合成,计算出C层次元素相对于A层次元素的权重,从而实现层次总排序.结果见表1.
3、风险评价及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国家的宏观调控风险、产业政策风险以及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
参考文献:
[1] 2011-2015年中国建筑业市场与投资发展咨询报告 中国水调研报告网
[2] 国家统计局
[3]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经济导报社 2010年建筑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篇5
建筑业在资源利用、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负有重要使命,不仅要为社会建造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和配套设施,而且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大的就业容量。据估算,每增加10万平方米建安工程量,可直接间接增加就业人员1000人左右;建筑业每增加1元产值,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1.67元产值。因此,建筑业在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我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1、建筑业发展已达一定规模,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来衡量,尚有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多,吃苦耐劳,勇于闯荡的传统优势和机制灵活的时代新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先后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xx年度,全区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建筑施工产值72.44亿元,增长28.8%,在全省八个“建筑之乡”中名列第六。出省施工产值13.41亿元,增长33.4%,建筑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31%,创利税4.17亿元,增长52%。这说明我区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但是,与20xx年**793.64亿的工业总产值比,建筑业产值(76.58亿)占9%左右。因此,我区建筑业虽具一定规模,但尚存在差距。
2、建筑业企业有较大发展,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匀。到20xx年底,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105家,其中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3家,三级企业40家,四级企业34家,从业人员6.5万人左右。全区31家一二级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29.5%共计完成59.7亿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2.5%,一二级企业占了产值的大半江山。说明这几年在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20xx年度浙江省建筑业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排名中,我区最高的萧二建(施工产值7.08亿)名列31位,前三名的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浙江宝业集团、龙元建设集团产值均在20亿以上。从专业结构看基本合理,涉及房屋建筑、网架钢结构、市政、装饰、园林绿化、水利、交通等12个类别。特别是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类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区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从目前现状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队伍供过于求,大的不强,小的不专,劳务层素质较低,引发市场混乱,过度竞争,导致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布局不均。如南部的楼塔、河上、戴村和东片的新湾、靖江、头蓬、益农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和城市化的推进,必将推起新一轮经济建设的,也将会给建筑业带来机遇,我区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紧迫。
3、建筑企业在开拓市场上作了较大努力,但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外向度比较低。**建筑队伍对外开拓市场比较积极,20xx年出省完成产值达13.41亿元,占建筑施工产值的18.5%,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最大的是上海市场,产值达5.9亿元左右。表明我区省外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分布不合理,如何积极地利用上海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推进中原,开拓西部,用自身的优势去抢占中西部市场,关键在于行动。此外,随着wto的加入,我区建筑业企业没有一家获得外经权,也必将严重制约国外、境外市场的开拓。
4、建筑业的发展已从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但还需继续努力。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快速扩张,**建筑业完成了产业的原始积累,进入分化、调整、提高的新阶段。所谓80年代靠气力和面子,90年代靠财力 和票子,新世纪要靠智力和机制,正是建筑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表现为一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表明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二是质量兴业战略深入人心,行业发展转向注重素质提高。20xx年共创优质工程26项,其中“钱江杯”2只,“白玉兰杯”2只,“西湖杯”3只。虽然由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参建的**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钢结构施工获“鲁班奖”,但至今尚没有一家总包企业获得过“鲁班奖”,这与“建筑之乡”称号不太相符,还需继续努力。
5、积极探索依法治业路子,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建筑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市场主体和外部环境尚需规范。我区较早把建筑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以建立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为抓手,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应招标的工程招标率达到100%。但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三把刀”带资、垫资、拖欠的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建筑市场恶性竞争的状况愈演愈烈。特别是无标底招标导致企业下浮幅度超过社会平均成本。而且带资、垫资占总造价30%以上,企业出现高产值,低效益现象,资金 严重短缺。有些工程只好被迫放弃,企业经营难度很大。
6、政府重视建筑业的发展,但还要加大力度。政府重视,政策对路是我区建筑业能较快发展的一条经验。但从总体看,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扶植方面,力度还不够大。东阳、上虞、绍兴等县(市)都设有建管局,对建筑业实行统一管理。东阳每年两次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到全国重点建筑点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拜访当地领导,帮助企业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曾有五家银行行长一起赶到辽宁为建筑企业承接业务做资金后盾的事例。相对来讲,我区建筑业管理部门人手少,经费缺,任务重,企业单兵作战,政府缺少具体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以至于出现相当数量项目经理将业务挂靠到外地企业中(尤其是上海市场),或本区市场因条件苛刻而被外地企业占领(如绿都世贸广场、开元名都广场),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
二、建筑业发展趋势
1、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建筑业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水平相对应的,经济兴则建筑业兴。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中明确指出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建筑业而言,有发展就有机会。第一,经济社会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建筑业从主导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筑业最有用武之地。第二,基本建设投资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实际情况看,工业冲千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必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2、中国已经加入wto。如果将1985年“鲁布革工程”( 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引进世行贷款并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推行项目法人施工的管理模式)称为中国建筑业受到的第一次冲击,那么中国加入wto就是第二次冲击,而且肯定会比第一次冲击更猛烈、更深刻、更广泛。首先,体制将进一步改善,地区和部门条块分割、封锁和保护的状况将逐步被打破,建筑业法律法规透明度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企业基本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其次,从市场角度看,wto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企业必须直面与国际大承包商短兵相接,也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步骤的进一步明朗,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这给**建筑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否在巩固原有份额的同时,及时抓住时机有效介入西部市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新的台阶就上去了。
4、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已结束。这次资质就位,对于整个行业的整合来说,又将是一次有力的推动。资质就位后将分成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种资质序列。在日趋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工民建专业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形成一批新兴专业,建立权责明确、分工清晰、行为规范的总分包体系势在必行。按照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分包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依托的资质调整方向,进行行业结构和企业专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进行资质增项,使一些大企业具备多专业承包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使中小企业建设成符合社会需求热点和国家投资重点的专包承包队伍,把企业做专做精。目前,我区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后,一、二级企业总数比就位前增加了10家,钢结构企业数量达到20家,以此为契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优势。
三、发展**建筑业的措施与政策
1、树立大建筑,加快经营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大部分建筑企业局限于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经营范围狭窄,严重制约着建筑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要提高建筑经济运行质量,实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实施经营结构调整,突破以土建为主的单一传统经济格局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因此,一方面要围绕土建搞延伸。不能把建筑业理解为只搞施工,应该向两头延伸,使建筑业跳出囿于施工的小圈子,延长产业链,实现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和后期的全过程。对承接的总包工程,在实现从基础到土建、安装、装饰一条龙施工的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向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咨询、经营等方面发展,变坐等招标的经营方式走向主动为业主提供超前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施工领域,充分发挥建筑业关联度大、市场信息灵、对外关系广的优点,抓住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持续升温的大好机遇,根据国家投资导向,适应施工领域日益扩大的形势,积极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拓展,培植路桥、环保、隧道、通讯等方面的专业队伍。同时,以主业为依托,向土建的前后行业发展,如搞房地产业一体化经营及建筑业配套产业,开发新型建材等工业项目,努力形成“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的多元化格局。
2、培育大企业,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按照建筑业自身发展特点,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有机结合的金字塔式结构,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我区建筑业没有大企业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从容就位一级总承包资质,已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必须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抓大育小,控制总量,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一是要组建“航空母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抓紧培育几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大型化、集团化、真正能够与省内外大承包商相抗衡的大企业,出击市场,占领市场。如有若干家企业产值超十亿的大企业,**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力、发展能力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要培育“小巨人”。要注重抓好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使其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的方面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增强建筑经济的集中度,对已经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业,进一步重点培育。三是要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综合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结合区情实际,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调整总包企业、专业公司和劳务企业的比例,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3、拓展大市场,加快市场结构调整。市场是建筑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要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始终坚持瞄准市场调整结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拓建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充分认识到有市场才有任务,有任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一要坚持巩固与开拓并重的原则,牢牢扎根沪、杭传统市场,并发挥这些市场的幅射和集聚作用,开拓周边市场,尤其是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退民进”的历史性机遇,成立专门力量,派遣优秀队伍和项目经理去拓展市场。充分借助省厅驻武汉、西安等地办事处的力量,疏通当地关系,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不能忽视开拓境外市场,帮助一二家企业争取获得外经权。二要狠抓质量管理,为谋取更大市场夯实基础。质量是市场的生命所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着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要赢得市场,就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继续保持“信誉开路、牌子立足、质量创优”的好传统,创造条件争创国优,打响**建筑业的品牌。三要加强对外宣传。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在因特网上注册企业域名,利用网络空间打响企业牌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注册“建筑之乡”网站,印制建筑业宣传册等方式来整体推进**建筑业,并在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给建筑业留有一席之地,为建筑企业提供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四要强化科技与人才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要求企业知识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谁掌握了科技方面的主动权,谁就拥有加快发展的先发优势,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机。因此,我区建筑企业要加大科技进步的步伐,大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传统行业与高科技术的结合,从而改造传统行业,做足做好“钢结构基地”落户**和“中国花木城”两篇文章。建筑科技上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筑企业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惜重金引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级人才,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另一方面,要抓好项目经理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以实际行动抓好“回归工程”,要给回归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工作上多支持和服务,在生活上多关心和帮助,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和地位。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项目经理队伍,防止新的流失。
篇6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
“WTO”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法制建设和增加法律的透明度。根据乌拉圭回合谈判通过的一些协议,使得各成员国政府修改竞争规则变得非常困难,在几乎每一个涉及贸易环境的领域,成员国寻求多变、歧视性和保护性的政策都将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制约。虽然中国已加入“WTO”几年了,但仍需尽快按照国际建筑业的行业规范来治理我国的建筑业市场和建筑企业。其一,要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有关规则及作用,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开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新局面。要适应“WTO”规则和我国政府对外承诺的要求,做好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修改和新的立法方面的工作。其二,中国加入“WTO”后,一切必须按“WTO”的规则办事,如国民待遇、透明度,使我国在立法和行政治理上不能完全自己做主,要与国际接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必须依法经营,增强依法经营观念。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协定与协议和有关的国际惯例将成为约束和规范中国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则。同时,中国应加强建筑业法制建设。强化《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治理条例》等建筑行业法律法规的实施,认真规范国内建筑市场,通过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逐步扭转建筑市场无序的局面。建立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市场机制,推动建筑市场进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风险担保制度,维护承发包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建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初步建立中国建筑业法律体系框架,切实提高与世贸组织的通融性。
强化治理机制,构筑中国建企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治理体系的有效性为建筑企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保证。中国建筑业应把提高竞争力的重心放在治理体系的建立方面,进一步转换企业的内部机制,强化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WTO”要求的治理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经济竞争也出现了新态势。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非凡是建筑企业的影响将十分明显。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刀,它既有利于国际范围内建筑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利润的提高;又将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弱势国家的建筑业,在竞争中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在国际上,体现建筑业水平的国际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OHSMS职业健康安全治理体系认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环保项目应运而生,如污水处理、危险品废物处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承包商必须通过ISO14001环境治理体系认证,文明施工,减少过去施工工地尘土飞扬的现象并尽量减少噪音污染,同时,在使用的建材方面要符合环保要求,不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建筑业应抓紧三大国际标准认证,并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从而提高与国内外同行竞争的能力。
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动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将会有更多的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广为传播。中国建筑业应当及时捕捉和把握国际承包市场的信息,制定相应对策。建筑企业应及时有效的得到第一手信息。同时,信息要有覆盖面,这就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网络,要通过海外机制和以世界各地的承包商、商、供给商及驻外使馆、经商处等为中心,建立国际信息网络,同时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以便及时准确反映世界建筑市场情况,增加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机会,为中国建筑业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创造条件。企业要高度重视国内外的信息,及时扑捉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进行快速科学的经营决策。切实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治理效率。
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中国建企的国际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2004年中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约3600万人,是美国建筑从业人员的4.5倍,而中国建筑业总产值却只相当于美国正常年份建筑业总产值20%,中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建筑业的1.25%.我国2004年劳动生产率约28200元/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建筑业虽已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但与国外一流建筑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中国建筑业应加大建筑科技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建筑治理的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建筑企业要适应国际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及建设部推广十项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科学含量。加大建筑企业科技投入,加快设备更新步伐,采用国内外新机械、新设备,淘汰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减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不断提高建筑队伍的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要有计划地推进建筑工业化,制定标准,合理布局,使构件、配件生产标准化、通用化,建筑制品生产专业化、商业化。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应建立自己的科研开发中心。建筑企业应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化的治理方法和手段,非凡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收集市场信息,投标报价、施工设计、企业治理、经营决策等方面应普及应用算机,提高经营决策质量,降低治理成本,国内少数特大集团已开始尝试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期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增强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资体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科学的人力资源治理模式将冲击国内的人才治理模式。许多国际跨国建筑集团将进入中国建筑市场,而这些建筑集团推行的是“本地化”策略,即建筑原料采购供给本地化和人才本地化。非凡是后者,不仅使外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地人的优势,也为中国建筑人才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才智的契机和舞台。而外企丰厚的薪金、良好的福利,较好的发展前途深深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的建筑人才。因此,对中国建筑业来说,加强用人机制改革已迫在眉睫。中国建筑企业应舍得投入,一方面在学校和社会上招聘一些人才,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在职培训,包括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国际闻名建筑企业培训。有的企业可能认为企业培养人才,一旦成材,就会出现流失的现象,得不偿失。不可否认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企业不能因噎废食,放弃对人才的培养。中国建筑企业应当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用好人才,这应成为中国建筑业“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实施灵活策略,不断加速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
中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建筑市场的不断变化适时进行调整。中国建筑业应加强与国外闻名建筑企业的合作。目前,运用“优势联合”,这是近几年大型国际工程中常用的方式。举世闻名的英吉利海峡第一条海底隧道工程,参加竞争的承包商,有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公司之间联合,也有西方国家建筑企业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建筑公司的联合。其目的是发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竞争中获胜。中国建筑业应根据本身特点,适应潮流,加强联合,在联合中壮大自己,发展自己。中国建筑业为了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需要,在抓好对外承包劳务这个主业的同时,应走经贸结合,承包劳务与境内兴办实体相结合,对外承包劳务与海外投资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增强综合实力,提高效益。中国建筑企业应立足发展大局,接受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有关协定与协议,改变被动状态,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活动,在参与多边贸易基础上,积极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建筑企业进行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
加大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国际集约化发展战略
目前,国际建筑业宏观环境呈现出新特点,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规模空前。中国建筑企业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既要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又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坚持市场导向和发挥区域优势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市场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不断调整结构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认真研究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规律,挖掘建筑市场发展潜力,找准建筑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区域优势的发挥,必须以建筑市场为向导,把区域优势充分发挥起来,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样通过加快中国建筑企业结构调整,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强强结合,形成一批具有综合总承包能力、融资能力强的大型、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加快建设部出台的建筑企业综合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结构体系的实施步伐。中国建筑业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多元化产权结构的混合经济,提高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能力,增强建筑企业的发展后劲。当然,中小型建筑企业要在“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上,在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上下功夫,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而且也是今后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得以生存的良好选择。中国建筑业应抓住当前的良好时机,通过“激励机制”规范经营成果的利益分配;通过“监督机制”监控中国建筑企业治理者行为;通过“制约机制”实施有效的控制。通过“三大机制”的运用,不断优化结构布局,不断提高治理水平,加快集约化进程。
加强经营开拓,努力提高国际建筑市场的占有率
目前,我国已加入“WTO”,为中国建筑企业大规模进军国际建筑市场创造了条件,中国建筑企业应当充分用足、用好对外签约权,实施“外向带动、输出兴业”的战略,扩大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和劳务输出,努力实施对外承担设计、房地产开发以及工程咨询、建筑监理、技术服务等。过去由于我国不是“WTO”成员国,很多国外的项目我国建筑企业不能承建,只能做当地外资项目,如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贷款以及部分私人投资项目,并且受到的限制也很多。中国加入“WTO”后,国外建筑企业可以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同样,中国建筑企业也可以进入国际建筑市场,这将为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创造良好的条件。建筑市场开放后,国内的一些项目将开始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招标,将有更多的国外建筑企业参与,我们将可以学到国际上先进的工程治理方法。这样,可以提高中国建筑业的整体治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有利于中国建筑业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中国建筑企业跨国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7
关键词:建筑业;经济增长点;国际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研究建筑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准确判断我国建筑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正处于带动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期。通过对其内在状态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对行业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能合理构建建筑业发展的三维空间模型。我国建筑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必须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我国建筑业当前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按照行业需求制定战略方针政策,才能保证新形势下建筑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筑在新形势下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面向国际市场、实现建筑行业输出功能,才能提升建筑行业综合竞争力,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筑业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实现规模发展,实现规模效应才能保证其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建筑行业的服务项目在新形势下需要重新组合,对各类建筑项目进行规划,才能更好实现建筑产业的附加值,才能更好的提升产业发展速度,为我国建筑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平台。
我国建筑业的经济增长空间问题分析
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一个空间,对二者作用的空间和潜力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确定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筑业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二者的协调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充分分析建筑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才能更好的确定方案、促进二者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筑业产出规模进行分析。通过建筑业发展过程的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来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二者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对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得出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轨迹路线图,可以更好的分析出人均GDP和建筑业的产出之间的状态关系。通过模型分析可以帮助建筑业制定产业规划、实现产业预测、完成产业政策。此类方案的制定需要一定的理论数据,一个国家人均GDP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工业化程度,根据国家所处的工业化程度制定建筑业发展战略,才能更好实现建筑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才能保证二者在发展过程相互促进、产生积极的作用。[1]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前期与工业化成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策略,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才能实现产业优化和产业升级,才能实现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逐渐成熟。当人均GDP达到一定程度后,国家会进入后工业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同样会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速度与前期相比会有所放缓,此时经济的波动状况不明显,具体处于稳定状态。
工业化后期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个特殊时期,此时社会总资本的积累数量达到一定的固定值,社会建设需求会有所减少。同时伴随着建筑需求增长率的下降,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发展停滞的状态。此时建筑业发展会受到影响,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会出现下降状况。建筑业在GDP中的比重是不断变化的,建筑业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其在GDP中的比重会达到一个峰值,但是达到最大值后产业结构会进行一定调整,出现回落现象,逐渐达到一个最低值,随着建筑业对新经济增长点影响的增强,然后又呈现增长趋势。所以建筑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二者的相互影响因素,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更好的促进建筑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成长期的关键时期,按照正常的发展模式,建筑业应该呈现逐渐增长的态势,并且其在GDP中的比重达到峰值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但是总结20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状态看,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我国建筑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挖掘发展空间,发挥空间优势实现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才能真正与经济增长相匹配,最终达到协调发展。[2]我国建筑业发展状态还没有达到正常发展的平均值,因此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拓展,充分分析我国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问题,可以更好的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科学发展。
国际化工程服务对建筑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
我国建筑业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是一个总体趋势。通过测算,国际工程服务营业额与建筑业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关系。国际工程营业额每增长1%,建筑业的增长值会达到0.47%,可见二者的影响作用相当明显。我国建筑业在国际建筑产业中比重达到6%,此数据与我国GDP所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相当。但是从建筑业从业人数进行分析即可看出问题。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数已经达到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六个世界建筑业大国的6倍,可见我国建筑业的产值与从业人数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协调现象。因此我国建筑业只有走向国际化,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更好的提高产业效率,实现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建筑业国际化工程服务总额近几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建筑业国际化营业额在我国建筑业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此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筑业当前对国内市场依赖程度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受到国内建筑需求的影响,建筑业过分依赖国内市场是不符合建筑业发展规律的。只有实现产业发展的多面性,才能更好的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始终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3]我国建筑业必须改变当前的现状,瞄准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国际建筑业竞争力水平。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在设计、施工方面与国际化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只有按照国际建筑业需求制订发展策略,才能更好的适应国际化标准,才能保证建筑业为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伴随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全球化、一体化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各个产业都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建筑产业也不例外。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看,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抬头现象,所以投资能力将会衡量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标准。投资能力对一个行业的影响程度是巨大的,国家建筑市场始终以投资能力作为发展的工具和武器。我国建筑业的国际投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为国际商业存在而实施的投资方面。国际工程服务主要有三种,其包括跨境流动、境外商业存在、自然人存在。我国针对国外建筑企业进入国内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外国建筑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采取商业存在的投资模式,所以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样按照此待遇标准进行投资;其次为达到国外商业投资的目的,在当地注册资本和资源投入;最后开拓境外市场投资能力,主要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和商品化经营策略。只有提高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标准的国际地位,才能准确的实施建筑业国际投资,才能创造建筑业产值,为经济增长做出一定的贡献。我国建筑企业要进入国际建筑强国的队列,必须攻破世界建筑大国技术壁垒,只有提高国际建筑工程咨询服务水平,我国建筑业只有在国际化轨道上运转才能提高发展水平,才能创造更多的产值,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策略研究
我国建筑业组织国际化已经成为建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企业组织国际化,才能为国际工程服务提供保证和前提。采取组织国际化策略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更好的把握国际市场。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商业存在的策略发展国际业务,通过对国外市场建立分支机构,保证境外企业组织的完整性,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全面发展,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重要的保障。通过在境外设立公司独立分支机构,同时此独立结构必须具有完全的项目管理能力。分支机构能够合理运用企业的资源,可以自由调配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合理有效的调配经营资源,才能更好的融入国际市场,才能保证建筑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吸纳国际建筑市场业务,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4]我国当前建筑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实施的还是自然人流动的策略。此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下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从根本上实现产业转型才能保证各方面经济战略顺利实施,经济发展与建筑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只有建筑产业的实施策略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
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只有采取工程服务与项目运作方式相结合的模式,才能保证建筑业实现全面发展。建筑项目具体运作过程中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从决策到实施必须采取一套完整的策略。必须实现工程服务与基本业务协调发展,工程业务和工程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转包或者分包的模式。具体采取哪种模式主要根据建筑业本身的特点,哪一种策略更好促进经济发展就采取哪一种策略。必须淘汰落后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法。建筑企业在综合考虑业务策略的时候,必须从项目资源和项目投资的策略入手。资源是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资源优势才能赢取发展的战略。[5]建筑企业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组合策略模式,比如采取施工、设计、设备供应与一体的组合策略。此方法可以提高建筑企业实施效率,实现产业总产值的提升。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可以采取分包策略,比如一些技术关键项目,自身技术水平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单独把此部分工程分包出去,为整个工程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必须从基础开始,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按照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策略向前推进,最终实现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双赢战略。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只有规划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了实现建筑业跨越发展,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好的平台和策略。通过对我国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分析,可以充分了解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科学指定产业战略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为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张民编著,建筑产业发展方向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61-63
[2]马高编著,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1-23
[3]许小铭编著,建筑业国际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3
[4]高文兵编著,建筑业发展方向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6-19
篇8
关 键 词:建筑业;国民经济
中图分类号:TU2
根据建筑业历年统计数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升高,建筑业增加值平稳上身,扣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12%左右。1978年以来,我国建筑市场规模不断矿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也从3.8%增加到了7.09%,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2003年,中国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占GDP比重为7%;完成竣工产值1.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对外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138.4亿美元。有40个国内建筑企业进入2002年国际承包商排名225强。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2973.65亿元,江苏省2560.23亿元,广东、山东、四川、北京、上海、辽宁等省市超过10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1.建筑业是物质生产部门
(1)具有区别于其他部门的技术经济特点。生产同类产品,即指产品的用途相同,或使原材料相同,或者生产工艺过程性质相同。
(2)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基础以及固定工人数量。
2.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建筑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为国家增加积累。①建筑业为全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最终建筑产品。②建筑业是工业和其他产业的重要市场。③建筑业是劳动就业的重要部门,可容纳大量就业人员。④开拓国际建筑市场,为国家赚取外汇。
(2)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所谓支柱产业,是指在一个历史时期,能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起到基础作用,带来巨大效益,产生深远影响的产业。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产业一般具有这么几个基本特点:
①规模经济显著
②知识技术密集
③产业关联度强
④生产销售增长率高
⑤收入弹性系数大
⑥具有成长性和发展潜力
衡量和选择支柱产业,要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整体经出发,依据现有基础和市场需求、产业关联、技术进步、出口创汇,按照国际惯例,最基本条件是看其增加值能否占GDP平均比重的5%左右。
在我国,建筑业已被广泛称为支柱产业。原国家统计局局长在2004年春季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房地产与建筑业领先企业信息会上称:2003年中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烦恼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和6.9%,尤其是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创建国以来最高,仅次于工业、农业、商业居第四位,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建筑业已被称为支柱产业理由主要有如下特点
(1)市场前景好。新型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码头和各种现代化设施的建设任务,使建筑业发展获取良好机遇。
(2)向高级技术发展。建筑业属于中等层次的技术水平,是连接高,低技术的纽带,同时对推动产业向高级化技术发展有重大作用。
(3)产业联系广泛。我国建筑产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它可带动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机械等50多个相关产业.
(4)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建筑业产业投资少而就业量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5)打入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可以带动机电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一举数得。
4.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标准产业分类法中将建筑业划分到第二产业,其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农业、断口商业,而高于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
(2)建筑经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税收贡献突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努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规模不断扩大,支柱地位日益凸显,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建筑业在一些地区成为本地财政的支柱性财源,增加值占到GDP的10%到15%,税收贡献突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建筑经济前后关联度大,能带动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建筑产品中,物资消耗战60%到70%左右,它与50 个以上的工业部门发生关系,特别是与建材工业、冶金工业、木材及木材加工业、金属结构及制品生产工业、化学工业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这些部门为建筑业提供其所需的3/4以上的消耗材料。根据《中国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1997年)》分析,建筑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为1.8591亿元,使社会总产值共增加2.8591亿元,可见建筑业对其关联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
(4)建筑经济创汇能力逐年增强,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企业在贯彻中央关于“走出去”的战略、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与设计咨询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完成对外承包营业额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新签合同额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的中国公司逐步增加,2005年已达到46家,这46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际营业额综合为100.67亿美元,占225强国际市场营业综合的5.30%,居世界第七位。
5.建筑管理体制需深化改革
建筑管理部门将加快建立健全以不良行为记录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信用体系,把建筑企业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市场竞争、工资支付、劳动保障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和处罚记录在案,并在网络等媒体上进行公示,促进市场主体守信经营。同时,对这几年来推行的以业主支付担保和承包商履约担保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担保制度,要加大推行力度,提倡工程建设各有关方面投保建筑工程险、安装工程险、工程质量保证险、执业责任险等。
6.结语
篇9
上半年,全市建筑业从业人数3.8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6%;承接各类房屋总面积483.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160%;建筑业总产值2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5%。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8.2%.全市建筑业工作运行情况良好。
一、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提升全市建筑业发展的水平和实效
1、着力加强安全监管,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目前,全市在建工程项目56项,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总造价31亿元。获批省级文明工地3项,市文明工地6项。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狠抓措施落实,促进全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立足现场,强化监管,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安全监管覆盖率100%,确保安全隐患彻查、整改到位。今年来,已开展安全大检查4次,下发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285份,隐患整改率100%。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良好运行,实现了安全生产无重大责任事故。
2、关注民生,切实保障我市建筑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市建筑业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同时,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清欠的力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今年来,收到投诉拖欠工程款及工人工资等案件80余起,协调处理1500余人次工程款拖欠与农民工工资拖欠上访案件。经多方面工作和协调,目前,已追缴拖欠工程款7000余万元,清欠民工工资2000余万元,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适应市场要求,合理构建企业资质结构。
目前,全市97家建筑企业,总承包企业47家,专业承包30家,劳务分包20家。我市建筑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效益偏低、企业积累甚小、发展后劲不足。因此,根据2013年全市重点工作安排,我们整合现有企业资源,申报了一家房屋建筑总承包专业一级企业。目前,该企业一级资质就位正在进行由国家住建部组织的评审复议。
在引导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引导企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今年来,新设立专业承包企业1家,劳务分包1家,企业增项3家,进一步地促进了全市建筑业协调发展。
4、全力以赴,做好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项目。
必康项目是省重点工程之一。16栋厂房,总建筑面积为378676平方米,食堂及活动中心17000平方米。总造价5.2亿元。全力以赴做好必康项目是当前我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完成生产区2层楼面板混凝土浇筑,钢结构屋面22万余平方米;5个饮料车间的钢筋制作1000余吨及1万余吨的碎石铺设;办公楼完成8000余平方米地下室建造;食堂及活动中心完成一层支模及钢筋绑扎;30万立方米室内回填土压实已完成;完成路基65000平方米建设;铺设雨水管、污水管2000余米及地沟3000余米。生活区完成住宅框架34000平方米。DHL正在清表。目前,该项工程正在紧张推进中。
二、全市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以其行业拉动力在各个行业的竞争与发展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阻力。一是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和质量分头管理、多头管理,容易出现建筑施工的安全与产品质量问题。二是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施工、生产设备及工艺陈旧,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和科技含量不高。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较多。三是建筑市场秩序日趋规范,但仍存在盲区。就全市建筑市场而言,虽然通过建章立制,开展经常性的专项整顿和具体措施的落实,建筑市场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但是,乡镇引资工程管理不规范,存在无设计规划、无招投标、无监理、安全监管不到位、质量监管不到位,生产隐患重重,出现了多起开发商和施工单位的经济纠纷,致使农民工讨薪上访,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不安定因素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建筑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推进“做大、做强建筑业”的战略目标,把质量、安全作为建筑业的生命线,下大力气抓好;把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作为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来抓,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持续深入开展人才培训、技术比武活动,为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继续做好必康项目。一是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质量监督和工序控制,确保每道工序受控,确保本项目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让建设方满意。二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三是加强文明施工管理,争创省级文明工地。四是克服一切可抗力因素,严格按照工期进行施工,确保圆满完成该项目,并树立建筑业的良好形象。
2、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完善安全标准化机制,丰富提升安全文明工地创建内涵,打造临时设施标准化、安全防护规范化、现场管理人性化的新型施工现场,提高安全防护水平,改善现场作业环境,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全市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走向深入。
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们要突破房屋建筑施工为主的局限,进一步大力扶持发展骨干专业队伍。调整优化建筑业企业结构,提升专业企业在全行业中的比重,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拓宽我市建筑业发展渠道。
4、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主线,以加强工程承发包行为管理为重点,严格查处市场主体违规行为。积极开展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执法检查,切实加强市场信用管理,查处建筑企业围标串标、转包、挂靠、违法分包和拖欠工资行为,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促进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努力改善建筑业生存发展环境。大力推进科技培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篇10
金华市作为浙江省的建筑大市,一直处于浙江建筑业的领军地位。然而,随着省内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金华市建筑业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挑战时期。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历史跨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金华市建筑业现状分析
2.1金华市建筑业发展现状。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富国安民的基础性产业,科技进步的创新性产业,文明建设的窗口型产业。对于金华市来说,建筑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金华市建筑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规模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地位稳固确立。近年来,金华市建安总产值连续5年增量超百亿,年均增长率达31.5%,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0万人。全省产值第一的建筑业企业也在金华东阳,即中天建设集团,产值达到116.85亿元。
(2)结构趋于合理,企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高等级建筑业企业总量不断增加,行业资质结构趋于合理。目前,全省建筑业企业总量已经超过5000家,达到5275家。其级企业数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3)质量理念明确,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几年来,全市建筑业工程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合格率100%。创市(地)级以上优质工程650多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85项,国家鲁班奖和国优工程奖13项。
2.2金华市建筑业存在的问题。虽然金华市建筑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省内其他建筑大市以及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较,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筑企业整体素质欠佳;②行业资质结构有待优化;③市场诚信问题比较突出;④市外市场份额有待提高;⑤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2.3现状分析。金华市建筑业在规模上、总量上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毋庸置疑是建筑大市。但是,金华建筑业在效益上、效率上却处于较后的位置,可谓虽大不强。因此,金华要实现建筑强市的目标,必须在保持和发扬自己传统优势的同时,还要尽快实现转变。
3. 金华市建筑强市体系的构建
3.1 建筑强市的概念、特征。“建筑强市”是近几年在国内建筑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简单地说,就是要大而强,即数量上大、质量上强,并且具有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3.2 建筑强市的内涵。所谓建筑强市,不仅是规模、总量这些数量意义上的大,更要考察效益、效率等质量意义上的强。要成为建筑强市,建筑业应该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的产业结构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3 金华市建筑强市规划指标。根据《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建筑强市建设的通知(金政发〔2007〕14号)》文件规划,到2010年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3.3.1建安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建安产值累计达42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建筑业年均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8%以上;年均利税率达6.5%左右。
3.3.2行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0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级企业达6家以上,一级企业60家以上,二级企业180家以上。
3.3.3质安创优能力进一步提高。创国优“鲁班奖”和国优“银质奖”工程10项以上,“钱江杯”等省级优质工程200项以上。
3.3.4人才队伍建设及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一级注册建造师2000名以上,二级5000名以上。
3.3.5节能降耗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实施节能65%标准。
4.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建筑企业要在国际竟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竟争优势,而核心竟争力正是形成和维系竟争优势的战略基础。构建建筑企业核心竟争力的途径大致有三条:
第一,内部培育核心竟争力。即建筑企业的核心竟争力是植根于不断积累的建筑企业知识和技能之上的,并通过内部管理使其得以培育和巩固。第二,外部并购核心竟争力。外部并购是指建筑企业通过对拥有构建某种核心竟争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资源的建筑企业进行收购或合并,从而建立起某种核心竟争力的策略。第三,联合开发核心竟争力。建筑企业赢得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是针对核心竟争力进行投资。如果缺乏内部培育核心竟争力,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即建立合资建筑企业和一些战略联盟的方法来获取一些技能和资源,从而逐渐形成一种必须的新竟争力。
5. 建筑强市政策保障体系
5.1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导建筑企业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企业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从外延量的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质的提高。
5.2完善建筑法规体系,深化行政制度改革。面对建筑业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工程担保保险体系、国际工程信息网、行政审批制度等,有关主管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建立健全覆盖建设系统各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5.3健全行业信用体系,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当前建设领域信用体系的重点在于:制定建筑市场责任主体的行为信用标准;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同财政、金融、税务等有关部门连接,形成更具有约束力的社会信用管理新体系。
5.4建立科技支撑体系,构筑建筑人才高地。首先,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大建筑科技推广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建筑业,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变。其次,建筑企业要有意识地建立科学的人才储备梯度和结构层次。第三,建筑企业要利用雄厚的资金资源,与高校建立研发中心进行科技攻关。
5.5改进工程质量监管,健全安全防范机制。建设主管部门要强化监督,建筑企业要狠抓落实,使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实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联动行业发展论坛机制和市场现场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只有进一步发挥政府对外经济合作对国际承包工程的带动作用。贯彻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立足本市、服务全省、走向全国”的经营方针,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去承包工程,输出劳务。集中优势力量,巩固提高大城市重点建筑市场,积极发展其它传统建筑市场,大力开拓西部建筑市场,金华才能实现从金华建筑大市到建筑强市的转变。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幼儿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 下一篇:呼吸疾病治疗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