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
一、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是中国林业发展的必须
中国集体林森林资源流转在民间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初期伴随家庭承包制的同时,集体林区推进的“均山到户”在中国民间开始起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推进“四荒拍卖”时形成了一个小峰潮;新世纪正在开展的新一轮“分山到户”森林资源流转作为激活林业的运行机制,更加得以彰显。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林地流转确权面积19.5亿亩,占全国集体林地面积27.37亿亩的71.3%。通过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解放了农村林业社会生产力。
随着中国林业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森林资源流转一词彰显魅力,各地纷纷组建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做起林业产权的交易买卖,这将有力推动中国林业向产业化、资本化的发展,促进林业要素的市场流动,促进资本与林业产业的对接。
森林资源流转是市场经济行为,森林资源作为市场元素进入市场,是资本运营的结果。为了确保森林资源资产不流失,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是森林资源流转的必须,也只有靠这个市场中介组织来制衡。
二、中国现行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的现状
中国现行的资产评估主要分两大类,就是有形资产评估和无形资产评估。中国资产评估行业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成长起来的。自1989年以来,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颁发了几十件部门规章,明确规定企业在发生改制重组、合资合作经营、股份经营、承包租赁、资产转让、抵押担保、保险、拍卖出售、破产清算等经济行为时,都必须进行资产评估。这些制度的建立,确立了资产评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995年中国正式建立了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对从事资产评估业务、具备一定资格条件的人员举办统一考试,对考试合格、具有一定执业经验的从业人员授予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
中国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林业资源资产化管理的需要,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的建立,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但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估范围的扩大,森林资源征占、抵押、保险评估成为评估的主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2006年开始,国家发改委组织认定了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价格机构和人员。当前,中国真正的国家级(甲级)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不超过5家,其中,甲级3家,乙级两家。从业人员仅1 300多人;经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批准的省级调查设计院和规划院具有评估资质的也只有70多家。各市县没有林业专业的评估的机构和人员,业务多数由国有资产评估事务所来完成;林业部门有资质的人员也是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放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人员》具有从事非国有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资格。有大的林业评估项目也都是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或大中院校来完成;地方评估项目主管部门安排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完成,执行的是各省的征占林地补偿办法。这几年表现最突出的是林业的司法鉴定,都是聘林业专家出据鉴定报告。
三、当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现在是有好经,无好庙和好僧,好的评估规范,没有部门去很好的监督运行和操作。
1.法规不规范是导致当前评估工作混乱局面的根源。现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者眼里,只要拿到职业资格上岗证书,就相当于捧上了“金饭碗”。然而,众多国家机构的认证、地方上的认证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认证,让不少正在找工作的人眼花缭乱,那么究竟哪一个机构颁发的证书才最具权威性和合法性呢?
难怪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怎么同一项工作,两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发证。比如,由国家发改委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印制,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人才培训中心)颁发的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职业资格和由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共同验印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咨询人员认证资格。
发改委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12条规定:赋予公民特定资格,依法应当举行国家考试的,行政机关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法定条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赋予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特定的资格、资质的,行政机关根据申请人的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等的考核结果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依法由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实施,公开举行。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应当事先公布资格考试的报名条件、报考办法、考试科目以及考试大纲。但是,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
国家林业局依据是: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财企[006]529号,第12条之规定:从事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具有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并有两名以上(含两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参加,方可开展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由国家林业局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共同评审认定。经认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进入专家库,并向社会公布。目前中国仅有6人,试问能组织完成中国的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任务吗?
可以说,职业资格鉴定市场非常混乱。不仅仅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目前的执业资格五花八门,这个市场的确有些鱼龙混杂,早该整顿和规范了。
据了解,目前中国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多达数百种,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同性质的职业培训鉴定机构相互争夺,各种形式的证书充斥劳动力市场,让用人单位难辨真假。一些培训机构的设施非常简陋,一间房子、两部电话、三个人就是一个培训机构。而且这些培训班收费极高,如一项职业经理人培训只有3天的课程,可以进行全脱产学习或者业余时间授课,学费高达6 000元。有的培训班则对资格申请者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有的连培训、考试程序都省略了,这些资格证书上还都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职业资格证书”的字样,有的还具备证书网上查询功能。
各行业及各部门都在抢占职业资格鉴定市场,各种培训、审批无序竞争,使得学校和学生无所适从。例如计算机领域,各种计算机资格证书达十八种之多。
职业资格认证市场的混乱局面源于目前相关机制不够规范,一些规范运行的机构与行为得不到及时的宣传引导和激励,一些不规范的机构与行为又得不到应有的惩治与取消资格等处理。此外,部分技术标准滞后或缺乏,一方面容易造成大家无法可依,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鉴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2.评估不规范是导致政府与群众矛盾的根源。由几个部门几个人组成的小组到现场看看,记一记,就似为评估的做法,是当前评估市场不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
按资产评估办法规定,当资产占有单位的资产被征用和占用时,要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依据资产评估结果进行补偿。
现实的评估在房屋占地的弊端是:有头脑的,在城市建设规划区内,在原有的房前屋后,私搭乱建,没有任何批复手续,由于城管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形成非法的纪实建筑;种植业的弊端是:农地做苗圃的,没有林业部门核发的生产许可证,多数是将农地擅自改变用途,忙目搞种植。
苗木成为某些人手中的“摇钱树”。当遇到要征占地时,它们被资产所有者急匆匆地,成捆地临时集中栽植在一块不大的“自留田地”里,成为人们要求补偿和获得补偿的依据。
上述情况,我们的评估人员确默认,将非法建筑合法化,给予登记,顶补偿面积。苗木查查数量,甚至不查,让资产户自报,有亲属关系将得到更多的虚假资产。就这样政府也远远达不到对资产所有者的补偿标准,由于老百姓不懂,而被政府吞占。苗木培育数量和标准,根本没有按林业行业的育苗技术规程来衡量育苗的操作程序和产苗标准,价格的随意性更大,有的苗木补偿是自身价值的上百倍。多数苗木在帮助居民完成了进行讨价还价,获得补偿的“筹码”使命后,它们的命运和去向依然还是那么的不明朗,南征北战,拿到异地再用。特别是珍贵稀有树种,由于没有市场价格,漫天要价,现在的红豆杉就被炒成了天价。据说辽宁国家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多,今年都到吉林来买“占地用苗”(林业新概念),过去一棵扦插苗一年生的价格在0.3元~0.5元,而现在达到1.8元~2元;南方的一棵雪松达十几万,银杏几千元,上万元不等。苗木补偿价值应进行市场采价和利用价格评估理论来计算而得。
现在是同样的环境,在不合法的情况下,干与不干,补偿是完全不一样,是导致群众因补偿不公而集体上访的根源之一。是造成群众与政府矛盾激化发生不该发生恶果的原因之一。因此,要规范和完善资产评估制度,要严格界定补偿对象和标准,规划区内非法建筑坚决不能补偿。青苗补偿要似土地用途而定,没有林业部门的生产许可,林业苗木不能视为苗木进行补偿,农业的花卉苗木也要严格界定,决不能群众种什么补什么。
四、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的建议
我们从事资产评估工作多年,我们认为,改变混乱局面,国家应尽快确定评估机构的审批机关,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质人员纳入正常职称的考入评聘制度。应尽快完善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管理办法。要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同时切实做好监管工作,加大对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证书管理工作,杜绝违规购买和乱发职业资格证书的现象。必须尽快建立有效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一种职业的建立,不能由某个部门、协会、机构随意认定,应纳入国家行政许可,政府部门只负责行业准入标准的制定与审核,行业协会因对行业业务熟悉,可参与制定出较为可行的资格标准及考试方法。劳动部门则要加快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制度。从业人员资格应纳入国家统一的资格认证范畴。
1.尽快确定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机构和人员资质的认定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2号,第1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二章,第12条之规定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属于国家行政许可范畴,由国家发改委和各省物价局组织机构和评估人员认定实施工作。
森林资源资源的核查技术要求较高,建议评估外业核查由林业部门专业调查队来完成,并形成资产核查报告。评估的内业核算由专业的评估机构来完成。林业部门应作为森林资源资产核查过程实施的监管者,资产管理部门应作为评估机构评估核算过程的监管者。
农业经营管理站是市、县、乡、镇在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它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属于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行政指导和行政监督的范畴,其机构性质、人员身份与工作职责不相适应。承担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职能,却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矛盾突出(以合代转,以价代评)。它在农村资产管理中到底是充当什么角色?应尽快有个说法。
2.要尽快完善和修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标准,决不能出现一个项目十家评,十个样的结果。
篇2
关键词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3-0214-02
被称为“第三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林业产权,放活了山林经营权,落实了经营者对林木的处置权,确保林地经营者的收益权,大大激活了民众对林业生产投入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了森林资源的潜力。森林资源转让、作价入股、合资合作造林、贷款抵押等林木交易活动越来越多,从而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应运而生。
1 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现状
1.1 理论储备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一项新兴行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式启动于90年代中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福建林学院陈平留、陈伯贤和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王永安等一批学者对南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行研究和探索。1996年陈平留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著《森林资产评估》。
1.2 实践探索
1995年原林业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基层工作者20多人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资产交易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依据我国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等规定要求,结合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起草了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相关技术文本,同年由原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制定颁布了《关于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有关问题的规范意见(试行)的通知》。原林业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6年颁布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于1997年又颁布了《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至此,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才真正作为一项新兴资产评估行业予以开展。为进一歩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操作行为,提高评估质量,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保护森林资源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2006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之后,一些省、市、县也制订《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国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理论指导[1]。
2 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2.1 多头管理,体制未理顺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社会公正性中介服务机构,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我国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主要有2类:一类是由国资系统批准成立的资产评估机构,它们由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量少,未配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不熟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未得到林业部门认可。而根据原林业部及原国资局颁布的国资办发〔1996〕59号文及国资办发〔1997〕16号文规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须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验证确认;另一类是林业部门管理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单位,由于没有注册资产评估师等问题,也未得到国资系统的批准。且在林业系统内部,国家林业局是由计资司负责组织资格考试,核发相应的证书和印章,而省级大多是林政处等森林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到地方则又出现国资部门与林业部门双重管理,因而评估中易出现多头管理,势必造成管理重叠与脱节的混乱局面。
2.2 评估“两张皮”,职责难厘清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三条: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按照抵押贷款的有关规定,凡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应委托有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可委托有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评估,或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这样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在具体操作中易出现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分拆、高评或重叠评估等不良现象,加之评估行业自身独立性不强,易导致理论上清晰事实上难厘清的评估“两张皮”。
2.3 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一般的资产评估不同,有其独特的专业性,既涉及到经济学、会计学、市场学、法学、管理学,又涉及到林学中的森林资源调查、木材采运等。目前,国资部门批准设立的评估机构,大都没有配备森林资源调查、木材采运等专业人才;而林业部门认可的森林资源调查机构又没有配备一般资产评估所必须具有的经济学、财会学、法学、管理学等专业人才。因此,2类评估机构人员知识结构配制都不合理,均难以适应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市场的需求。
2.4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评估质量难以保证
评估人员是实施评估业务的主体,评估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评估工作的质量,是评估业的生命线,其素质主要体现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上[2]。评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或缺乏林学知识,不懂森林资源特性,或对评估基本理论不十分了解,专业胜任能力不强;有的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责任性认识不足,职业操守能力较弱;有的从业人员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制观念淡薄,防患风险意识不强,不严格按照评估操作规范和评估准则进行公正评估,评估质量难以保证。
篇3
随着我国集体林权相关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入,林农对资金的需求程度已达到最大化,为有效解决林农资金短缺问题我国政府及有关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对森林资源资产作出科学、正确的评估,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林权抵押贷款制度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重要意义,并针对现阶段林权抵押贷款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林业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林权;森林资产评估;抵押贷款
近年来,我国森林资源资产的产权制度逐步得到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森林资源资产的运作中的影响日益深入,林权抵押贷款的行为普遍存在,由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林权抵押贷款最为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我国国民的高度关注。林权抵押贷款与常规贷款交易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若与我国现存的贷款行业等同对待势必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因此对林权抵押贷款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十分必要。
1林权抵押贷款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意义
林权抵押贷款是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重要措施,可有效解决我国林业经营主体或林农资金短缺的问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林权抵押贷款的基础与条件,是林权抵押贷款实现资金流转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相关机构或部门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正确评估,进而根据资产评估结果为需要资金的林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周转。通过全面展开合法的林权抵押贷款,在为林业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有效盘活了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可有效促进我国森林资源资产的整体确权工作。在进行林权贷款抵押之前需要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最重要的程序就是要明确标明资产具体的权属情况,通过林权抵押的要求对森林资源资产的权属进行明确划分,可规避由于资产权属存在纰漏造成处置的风险。同时进行森林资产评估可切实保障林权抵押贷款各方的合法权益。林业经营主体或林农在申请林权抵押贷款时需要评估师在公允的立场上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评估,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导评估的整个过程,在保障银行利益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森林资源的价值[1]。
2我国现阶段林权抵押贷款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我国现阶段林权抵押贷款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的生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现阶段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得到全面改革,林业市场也逐步趋于稳定,森立资源资产评估在衡量林权抵押贷款双方利益的过程中发挥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据相关资料及实地调查显示,我国现阶段林权抵押贷款与森立资源资产评估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我国目前缺乏森立资源资产评估的专业人员,给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日益增加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需求与现有的工作人员形成矛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一定阻碍,影响林权抵押贷款中资产权属的准确确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具有多样性,偏离我国社会市场价值,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过程中存在较多人为干扰因素,在根本上增加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林权抵押按业务贷款的期限与林业实际的生产周期极其不匹配,加之贷款费率较高,在不同给程度上增加了林业资源变现的难度[2]。
2.2针对林权抵押贷款与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我国应规范并完善现有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我国相关机构应全面培训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通过对评估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加强其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建议适当增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的数量,进一步满足更多林权流转及抵押贷款的评估需求。我国政府也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健全林权抵押贷款相关制度及管理方法,加大林权抵押贷款配套的政策扶持,通过降低贷款费率或简化贷款手续的方式,为林业经营主体或林农提供便利的贷款服务。金融机构应明确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率的合理范围,并及时为林权抵押贷款配置风险识别的专业人才,在根本上保障林权抵押贷款的安全[3]。
3结语
目前林权抵押贷款是我国林业经营主体或林农进行融资的重要手段,在林权抵押贷款时对森林资源进行资产评估可有效保障借款方与放款方的利益。近年来,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入,全面激发了林农参与造林的积极性,林权抵押贷款随之被广泛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的进一步活跃,大力推动了我国林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珍,于磊,赵慧峰.论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资产评估价值类型选择[J].林业经济问题,2013,12(03):269-273.
[2]刘轩羽,夏秀芳,周莉.林农小额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福建省、浙江省和陕西省的调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12(06):288-292.
篇4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形式下传统森林资产评估工作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不断创新森林资产的评估工作,切实应用好核查方法来实现森林资产评估工作的效率提升。
【关键词】
森林资产;评估;资产核查;内容;方法
随着我国林业体制的改革深入,如何更好的实现森林资产的评估核查也成为工作人员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森林资源不同于其他矿产资源、可再生资源,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新时期市场化进程中积极开展森林资源评估工作会有助于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而反作用推动我国林业的优化可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简要探讨森林资产核查内容,并探讨资产核查方法,希望能够促进森林资产评估核查工作进步。
1、森林资产核查的内容
第一,传统森林资源核查的内容。在传统森林资源核查的内容中通常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林业,如林地、湿地等。若采用全面核查的方法,资产评估一般采用小班的方式制成表格全面反映评估的内容,其中包括:资产明细统计表、实物产量预测表、以及森林资源样地因子调查表等。实物产量是传统资产评估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其包括的内容主要是木材、林产品以及林果等。主伐树木可以通过森林资源样地因子调查表进行调查,而林果与其他农产品是林木产量的一部分,其产量的预测可以使用林木资源预测的模式。
第二,新形势下森林资源核查的主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问题。森林具有吸碳、放氧、调蓄等功能,尤其是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将会使有关森林资产评估的项目越来越多。森林资产核查的内容,除了商品效能之外,还应当增加生态效能和社会效能。若采用全面核查的方法,新增资产可以采用小班方式制定表达综合反映其内容,同时按照对象的属性科学增加样地调查因子、资产明细统计等部分考虑;景区森林风景的等级评价则主要考虑森林生态景观综合调查因子、森林生态景观综合得分与等级等内容。
首先,要依据工作开展对象设定好森林资产评估的效益指标。由于进行森林资产评估,会有很多内容包括其中,如年度吸碳量、年度土壤流失量、以及森林调蓄率等。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效益指标有以下:(1)涵养水源。森林能够有效蓄水,这也是涵养水源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森林涵养水分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森林内植物的覆盖面积、森林植被的覆盖度、年度总降水量以及研究地区的产流降雨量等。相关具体的数据可以参照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得出森林涵养水源的的总量后,应科学采用分析方法来讨论价值估算,常用的方法是机会成本法。机会成本指的是不考了市场价格调节,采用牺牲替代收入方式对其进行估算。结合实践,我们为了保护土地往往会放弃土地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森林涵养水源其所消耗的经济成本来估算其经济效益。(2)水土保持。土壤效益评估的方法有两种: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主要是从土壤的废弃、有机碳、肥力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其经济效益。关于土壤废弃的价值估算通常简单用土壤保持量同单位土壤的年均收益做乘法;而土壤有机碳的核查工作是需要参考土壤保持总量、土壤中平均有机碳的含量、以及碳税率;土壤肥力的保持效益应当结合土壤保持量、土壤中个元素如N、P、K的含量等,并与化肥的效力进行对比,通过估算和参考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土壤肥力的价值。
其次,生态景观综合因子调查。影响生态景观综合因子的因素大致是当地环境质量、开发条件和景观质量等。开发条件其内容具有多样化,如天文、水文、天象、生物及人文资源的评价及其等级,相关组合和旅游特色的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交通是否完善、是否处于适游期等多方面因素。对森林固碳效益的测度根据部分的不同可以从年积累量和先存储量考虑,将这两个评估值相加,得出结果就是森林固碳的总经济效益。其次,生态景观综合评分及分级。评估森林对当地气候的影响,需要从蒸发量、森林固碳量、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测定。当然,也可以采用机会成本法,指的是利用为保持地区森林环境所消耗的成本来进行森林对应产生的经济效益。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化和数量化,根据数据评估生态资源质量的等级,从而调节气候,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2、森林资产的核查方法
第一,传统资产核查方法。根据我国颁布施行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核查中要做到依据规划进行调查,查阅林业部门的历年档案资料及编制好森林资产清单。同时,在森林资产核查中的方法应用可以选择抽样控制法、小班抽查法及全面核查法等。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以后,资产评估的主体将以农林为主体,并在生产实践中全面使用这种核查方法。
第二,新形势下森林资产的核查方法。新的森林资产核查方法以传统核查方法为基础,主要针对生态和社会效能的核查。例如:土壤侵蚀情况、森林调蓄情况和森林旅游等相关情况,还包括风景等级评定的相关内容。针对上述特点,资产核查的方法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动,除了传统的核查方法之外,还根据核查的特点相应增加了调查的样点和踏查路线。样点设置要按照森林的地势形态,同时样点核查的内容要做到全面准确,主要内容是:大气、地面水、负离子、空气细菌、土壤厚度、落叶厚度等数据。线路踏查的核查内容主要包括:景观资源质量、土壤侵蚀类型及环境质量等。无论是传统核查方法,还是新形势下的核查方法,归根到底还要告诉我们森林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为了经济的发展,而放弃森林,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重视森林的保护,支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并努力实践落实到实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开始重视生态的保护,尤其是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除了可以为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外,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同时森林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给我们带来健康的生活,因此森林的保护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刘国才.新形势下资产评估核查内容与方法[J].广东科技,2015,(07):192-193.
[2]余松柏,梁思明.新形势下的森林资产评估核查内容与方法[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08):49-52.
篇5
关键词:清算价格法;抵押处置物;森林资产;评估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91-02
一、抵押处置物资产的形成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处置物资产是指借款人(森林资源资产所有人或授权人)以其合法的森林资源资产做抵押资产提供贷款偿还的担保后,由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当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或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有权依法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资产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从而实现抵押权的资产。
目前,各银行利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可接受的抵押主要是林木、林业用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经济植物等。这些抵押资产具有不可分割性、不可移动性、再生性、效益的多样性、保值增值等重要特征,是一种安全系数较高的担保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但这种安全性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忽视了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资产的宜毁灭、长周期、不能快速变现、变现价值低或根本无法变现时,就会带来信贷风险,造成信贷资金损失。因此,确保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资产的变现能力、价值的合理性,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道重要屏障。这就要求信贷员和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在利用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评估过程中要做到“三注意”。
1.森林资源资产是否存在瑕疵。森林资源资产应当具有独立性、流通变现性。以不合法或不适宜的森林资源资产为担保发放贷款,会引起森林资源资产无法变现,使银行遭受经济损失。比如,森林资源资产证由于办证时的缺陷,与其他产权共用(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独立变现能力不强,抵押时又不够谨慎,未将相邻的产权一并抵押,一旦产生风险,就会造成处置困难。信贷评估人员应具有这种鉴别能力,拒绝此类产权抵押。
2.森林资源资产是否具有使用价值。如果森林资源资产因自身原因(如林种确定不合理等)利用受限,没有使用价值,丧失了变现能力,这将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比如,购买的森林资源资产因某种原因,造成无法实际使用,时间较长,但是由于周边森林资源资产价格不断上升,经评估给出了高价,作为抵押物从银行取得了贷款,但由于借款人还款能力出现困难,无法到期偿还贷款,而抵押物估值明显偏高,有价无市,变现困难,就有可能形成问题资产。因此,对于因森林资源资产自身问题长期利用受限,无实用价值的森林资源资产不接受贷款申请。最常见的是国家重点公益林、特用林(国防林)、景观资产。
3.森林资源资产是否具有变现能力。森林资源资产的担保能力体现在其未来的变现能力上,而实际的评估工作中,可能会出现评估人员不自觉地忽视对森林资源资产变现能力的评估。比如缺乏实地调查了解,纸上谈兵,轻信借款人一面之词,忽视了森林资源资产变现能力,一旦借款人丧失第一还款来源,而森林资源资产变现周期很长或变现金额很难弥补不足,就会使银行遭受损失。
在个人森林资源资产贷款发展中,银行应当选择与一至两家资质良好的评估公司合作,要求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遵守职业道德,不能迎合委托方的不正当要求,搞虚假评估。同时,信贷人员应陪同评估人员一同前往现场,了解森林资源资产的位置、周边环境,核实森林资源资产的实际林分用途(林种)、林分起源、林分结构、树种组成、林龄结构、林相和林分质量等情况,从森林资源资产地段等外观要素以及内在质量和变现能力综合考虑,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全方位、客观合理的评估,从而保证森林资源资产估值质量,防范森林资源资产信贷风险。
二、清算价格法基本理念
1.基本思路。清算价格法是以清算价格为标准来估算森林资产抵押物处置价值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借款人清算对资产可变现的价值,评定重估确定所需评估的资产价值的方法。所谓清算价格,是指借款人由于破产或其他原因,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将森林抵押资产变现,在借款人清算之日预期出卖森林资产可收回的快速变现价格。主要根据抵押森林资产因子状况,运用现行市价法估算其正常价值,再根据处置情况和变现要求,乘以一个变现率,最后确定评估价格。在原理上基本与现行市价法相同,所不同的是清算价格低于现行市场价格。这是因为借款人急于将森林资产拍卖、出售。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清算价格法不能算为一种基本的评估方法,只能算是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的具体应用。
2.应用前提。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破产处理文件或抵押协议合同及其他有效文件为依据;森林资产以整体或拆零在市场上可以,而且必须快速出售变现;所卖收入足以补偿因出售森林资产的附加支出总额。
3.适用范围。破产或无偿还能力是指借款人因经营不善造成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时,借款人应依法宣告破产,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法院以其全部财产依法清偿其所欠的债务,不足部分不再清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进行融资,用自己特定的森林资源资产为担保向对方保证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形式。提供资产的一方为抵押人,接受抵押财产的一方为抵押权人。抵押人不履行合同时,抵押人有权利将抵押财产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变卖,从变卖抵押物价款中优先获得赔偿。清理是指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已临近破产的边缘或因其他原因将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为弄清楚财产现状,对财产进行清点、整理和查核,为经营决策(破产清算活继续经营)提供依据,以及因资产损毁、报废而进行清理、拆除等的经济行为。
4.价值因素。如果借款人完全丧失森林资产的处置权,无法讨价还价,占有主动权的买方必然会尽力压低价格,以从中获益;如果借款人尚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则森林资产的价格就有可能高些。森林资产的拍卖时限越短,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就可能越低;反之,若拍卖的时限较长,森林资产的价格就可能高些。与被拍卖森林资产相同或类似的森林资产的现行市价越高,被拍卖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通常也会高些;反之,被拍卖森林资产的价格就会低些。若森林资产与破产借款人的其他资产一起整体拍卖,其拍卖值可能会高于包括森林资产在内的个单项资产变现价值之和。
三、清算价格法程序
进行市场调查,搜集与被评估资产或类似资产清算拍卖的价格资料。
分析、验证价格资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逐项对比分析评估与参照物的差异及其程度,包括实物差异、市场条件、时间差异和区域差异等。
根据差异程度及其他影响因素,估算被评估资产的价值,最后得出评估结果。
根据市场调查计算出结果,对清算价格进行评估。
四、清算价格法方法
严格地说,按照国际惯例,资产评估方法有三种方法: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现行市价法。清算价格法不称之为一种独立的评估方法。在中国由于《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第91号令)规定清算价格法是一种独立的评估方法,才使业内普遍认为它也是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之一。
目前,对于清算价格的确定方法,从理论上还难以找到十分有效的依据,但在实践上仍有一些方法可用。笔者认为,森林资产评估清算价格的方法主要是现行市价。
首先,根据被评估森林资产的具体情况及所获得的资料,选择重置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和现行市价法中的一种方法确定被评估森林资产的价格;然后根据快速变现原则确定一个变现率,再用评估价格乘以变现率,所得结果即被评估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
五、清算价格法实例
某拍卖公司将抵押的一某信用社森林资产拍卖出售。该森林资产承包使用年限为50年,到评估基准日已使用15年,剩35年。林分质量状况良好,年生长率3.95%。试评估该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
1.确定重置成本全价。经核查估算,现森林资产的当前价值为15万元(可以利用原评估值调整,但必须是净值),年利率为7.05%(银行当前利率6.05%,上调10%)。根据提供清单显示,此林地流转时缴纳5%的转让金,则被评估森林资产的重置成本全价:
B=150000+[150 000/(1+3.95%+7.05%)]*5%=156 756.76元
2.确定森林资产的变现率。被评估森林资产的价值变现是依据承包时间确定,林分因子质量与年限关系密切,故使用年限法确定变现率。根据抵押协议,该资产使用年限50年,已使用年15年,则该资产的变现率为:
C=(1-n/N)*100%=(1-15/50)*100%=70%
3.确定被评估森林资产在公平市场下的评估值。根据核查,被评估森林资产的管护较好,功能性和经济性损耗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在公平市场条件下,该森林资产的评估值为:
P=B*C=156 756.76*70%=109 729.73元
4.确定折扣率。森林资产的价值变现应由抵押本息总价值和保留底价确定该森林资产的折扣率。
该评估森林资产抵押贷款本息金为100 000.00元,拍卖保留底价为40 000.00元。则该森林资产的折扣率为:
D=(1-m/M)*100%=(1-40 000/100 000)*100%=60%
5.确定被评估森林资产的清算价格。被评估森林资产清算价格=P*D=109 729.73*60%=65 837.85元。
篇6
【关键词】集体林权改革;林权流转;流转对策
祁县是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于2009年6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祁县在集体林权改革中,坚持核心在“分”,关键在“放”,一放到底,一分到底,彻底把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全面落实,把林木所有权下放到老百姓手里。放活林地经营权,建立以农户为主体的微观林业经营主体,充分尊重经营者的意愿,由其自主选择经营方式,其次,落实处置权,在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前提下,经营者可自由采伐,探索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允许森林资源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进行流转。最终目的达到确保收益权,取消各种税费政策,建立林权流转适度流转办法,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对集体林地的流转确保林农的知情权,保障林农的利益。
此次林权改革实实际上是在在林业领域的实现和延伸。家庭承包责任制一方面解决了劳动监督问题,激发了农户的营林热情,另一发面业带来了林地的细碎化和小规模经营,不利于林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管理。2008年9月30日,视察安徽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强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保持家庭承包制框架不变的条件下,推动林地适度流转,提高林地的经营效率,成为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鉴于林地的重要生产资料特性,慎重解决林权流转带来的问题,对于保护林区的稳定和农户的利益意义重大。
1.林权流转的内涵
林权流转是指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森林和林木所有权,森林和林木使用权按一定程序,通过招标、拍卖、协议等方式,有偿或无偿地由一方流转给另一方的经营行为。以市场为主配置林地资源,重要是明确林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承认林地的商品属性,培育林地市场,以地租,地价调节林地供求,为林权流转提供市场机制。
2.现行林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林权流转的立法相对滞后
林业立法的相对滞后是造成林权流转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现行的林业法律指导思想仍没有过渡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轨道上来,从而严重束缚了林业健康有序发展。在立法上《森林法》并没有对林权有偿转让作出完整和系统的规定。这就造成了在实践中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林权流转以及国有、集体资产大量流失现象,从而影响了林业发展。2003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林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2008年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也同样要求在有国务院批准的前提下尽快出台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的具体办法,但迄今为止该办法尚未颁布。然而,林权流转活动却在这种立法格局的大背景下在各地展开,从而使林权流转陷入“无法可依”的漩涡之中。
2.2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不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实践中,林权交易,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以及多样化的林业经营模式等现象大量涌现造就了林权评估越来越重要。从我县目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具体操作中来看,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我国迄今为止尚未出台一部专门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的法律法规,从而造成我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无法可依的局面。
(2)我国现行的有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存在缺陷,期待进一步完善。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收费标准的依据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以及政策上仍为空白。林权交易收费出于混乱的境地。
(3)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其政策没有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违规承当何种法律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
(4)在评估中缺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和专业评估人才,因此在林权交易中,行政机关对森林专业进行简单评估。这种评估既缺乏合理的评估程序,又缺乏合理的评估方法,存在大量人为因素的干扰,致使评估价值严重失真。
2.3林权流转的中介服务机构尚不健全
流转市场信息不畅通,原因在于林权流转缺乏高效的林权流转信息平台,然而,流转市场信息的不畅通,通常则会造成有需要流出森林资源的经营者难以寻找到合适的受让者。同时又有需要林地经营的经营者找到合适出让者极其困难的现象。从而导致林业资源无法合理的优化配置。目前,我县还没有建立林权流转交易中心及林权流转信息共享平台等中介机构,为了搞好森林资源流转,需要有健全的中介组织机构为林权流转提供服务。
3.林权流转对策
3.1建立和规范林地流转程序,确保林权流转健康有序
林地是山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林地流转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必须从政策法律和行政管理两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森林资源适度流转的办法,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在林权流转合同中应列明林地转出者可以收回林地使用权的条款,严格规定流转期限,流转期限不应超过剩余承包期限。流转后的林地必须用于林业生产,不得转变林地用途。避免因一次林地地流转而使农民永远失去林地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
3.2政府必须加强监督,引导林地合理流转,防止林地过快过渡流转
一方面避免土地通过盲目流转,使林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造成巨大贫富差距。损害林农的长远利益。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确保转让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后,一些人为实现更高收益,不合理的种植,如果大量出现此种现象,会威胁到国家的生态安全。政府须加强监督,引导林地合理使用,使林地流转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在山区实行的森林资源的家庭承包,便于农户配置劳动资源。受集体地权制度的制约,家庭承包责任制无法克服自身缺陷。为提高林地的经营效率,在保障现有产权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林地的可交易性和可流动性。促进林权流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创新方向。林地适度流转,提高林地的经营效率,成为林权制度改革后重要的配套措施。在市场化的流转环境下,一方面要加快林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培育林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建立和规范林权流转程序,确保林地流转健康有序。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强监督,引导林地合理流转,妥善解决林权流转引发问题,对于维护林区稳定和林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樊喜斌.关于林地流转问题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6,8(4):29-33.
[2]王娟.浅谈我国林地使用权流转[J].法制与社会,2008(16):101-103.
篇7
1.1林农资金来源中以自有资金为主,贷款需求巨大据调研,林农的资金中以自有资金为主,占65.28%,其次是亲朋借款占13.36%,信贷的比例只有11.31%。有55.56%的林农认为获得信贷资金难度巨大。有81.90%的林农迫切需求得到林业贷款。据统计,目前河南省的林业贷款需求大致150亿元,需求巨大。
1.2林权抵押贷款取得新突破,但总体规模较小截至2011年底,18个地市中仅有14个地市开展了此项业务。林业贷款起数312起,抵押面积共2.3万hm2,贷款金额共14亿元,抵押年限平均为3.24年。与福建相比,2006年福建的林权抵押贷款已经到达30.67亿元,可见河南省的林权抵押贷款数量较小。据测算,林农的贷款需求约为150亿元,目前,仅仅满足了不到1/10的需求,因此林业金融服务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按照林权抵押贷款的金额排序,信阳最多,是8.9亿元,其次是三门峡,为3.2亿元;以下依次为:驻马店1.6亿、南阳3483.5千万、郑州市3450千万。
从河南省林权抵押贷款的贷款金额分布区间看,贷款金额较低,主要集中100万元以下,共占67.63%,其中:在10万~100万之间,占33.01%;10万元以下的占34.62%。贷款较大的,比如1亿元以上的有3笔,1000万~1亿元的贷款有15笔,占4.81%;100万~1000万的有83笔,占26.60%。从贷款金额排名前十的林权抵押贷款来看,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或者农业发展银行)的有5笔,占50%,可见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一般金额比较大;农行的有两笔,建行有一笔,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一笔。
贷款额度偏少,林权抵押贷款的抵押率一般在森林资产评估值40%~60%之间,河南省平均为53.29%。用材林中的幼林以及竹林、经济林抵押率更低,贷款额度偏少。从林权抵押贷款的提供主体—金融机构构成情况看,信用社是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共有123起,占到39.55%,其次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有113起,占36.33%,第三是商业银行,占16.08%,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贷款公司、投资公司等)占6.75的份额。其他(例如个人)形式有极少的案例,占1.29%。
2河南省林业保险服务现状
2.1林业保险服务刚刚起步,林农求之若渴
河南省曾于20世纪80年代探索过林业保险,案例是驻马店地区薄山林场。但是之后的20年间,由于种种原因,森林保险工作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近两年集体林权改革开展之后,森林保险才重新被纳入议事日程。
2.2林农对林业保险有巨大需求
根据调研,98%的林农或者林企表示希望参加林业保险,但是多数人不知道怎么参加。部分林业大县,例如桐柏县、内乡县等,林业部门曾积极联系林业保险业务,但是由于牵扯方面过多,时机不成熟等原因至今没有办成一例林业保险。
2.3刚刚搭建林业保险管理的组织框架
目前,河南省林业工作站决定新设“政策性森林保险服务科”,具体负责森林保险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及实施后日常管理工作。并于2011年底拟定好《河南省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方案》和《2012年森林保险预算》,该方案包括:计划投保范围、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保险费用省级财政补贴预算、保险内容及运作方式。
3河南林业金融保险服务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国家对林业金融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森林保险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从总体上看,森林保险的经营是亏损的,但并不排除个别年份有盈余。目前,国家在政策上对森林保险缺乏足够的扶持,政府也没有制定出完整的鼓励林业保险的措施。一方面,对于森林保险的财政补贴数额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且还迟迟不能到位。另一方面,对保险公司的政策不够优惠。虽然国家免除了营业税,然而有节余的年份仍要上缴所得税,在税收政策上体现不出商业性保险与政策性保险的区别,对林险的扶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常把商业保险公司开办的林险业务看作是保险公司自己的事,盈亏与其无关。因此对林险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强。面对亏多挣少的森林保险业务,大大挫伤了商业保险公司的热情。
3.2林业金融保险具体实施细则的法律法规缺失
虽然国家出台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河南省于2009年年底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但是各个地市、县级单位绝大多数没有出台相应更为细致的法规,因此,林权抵押缺少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作支撑。个别地方政府虽在各自范围内制定了有关抵押贷款的管理办法,但在借款人条件及借款用途、抵押物等方面的规定各有差异,并不统一,或宽或严,不科学合理。而且这些规定大多停留在政策层面,尚未上升至法律法规,较大的影响了林权抵押贷款存在的稳定性和实际效力。此外,各个金融机构的配合也很不到位。目前,仅有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出台了《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林权抵押贷款细则》,但是商业银行和信用社没有出台相关的细则。
3.3林业要素交易市场发育滞后
由于河南省启动林改较晚,林业要素交易市场发育比较滞后,现在只有30多个县建立了林权服务中心,全省80个县市中只有32个县市成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而有专门林业评估资质的林业要素交易市场就更少,也缺乏规范性,银行放贷无据,直接影响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操作。尤其是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极度缺乏,严重影响了林业金融服务健康发展。各地现有的森林资源评估中心至今没有国家认定的专业评估师,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没有规范的标准可循,或者由于地点不同、林木的品质优劣不一、年限相差甚多,加之评估市场的不完善,造成林木评估的不准确或者缺失。导致不少农村的林农投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了林农的积极性。
3.4林业金融担保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在担保机制的建立方面做了尝试,但各担保单位的资金总量偏少,与中小额融资的需求相比,担保实力明显不足。办理担保手续可能涉及资产评估、担保物登记、担保合同签订等众多环节,目前河南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未能完全确立,部分政府部门职能转换缓慢,还无法承担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服务功能,使抵押品登记困难,甚至无法办理登记,这些繁杂的法律手续和高额的交易费用提高了农村经济主体办理担保手续的难度,增加了林业抵押担保贷款的成本,成为农村信贷融资担保发展不可忽视的障碍。
3.5林权抵押贷款发放主体的结构不合理
从现状可知,目前林权贷款的第一发放主体是农信社,且处于起步阶段,贷款门槛高、林权抵押贷款数额小成本高的特点,手续繁琐、机制不够灵活;专门发放政策性贷款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或者国家发展银行,是国家支持林业产业的重点金融机构,目前农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它倾向于向大企业放贷,而没有真的把林业的中小企业和林业合作社重视起来,而农信社的贷款数额普遍较低,这样就造成了无法有效满足林农需求的困境。商业银行虽然网点多、资金雄厚,但是却不愿积极涉足林业贷款业务。
4提高河南省林业金融保险服务能力的主要对策
4.1加快出台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操作细则
加强法制建设,加快林权改革配套改革的政策法规制订和落实,要在《担保法》和《物权法》中明确林权证是“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将林权证抵押权纳入法律保护范围内,真正使林权抵押贷款做到有法可依,纳入法制轨道。抓紧研究制定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和林权抵押贷款政策。不断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的管理办法和规程。各金融机构要根据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特点和开展情况,建立适合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开展的信贷管理制度,明确贷款条件,规范操作流程,简化贷款手续,提高办理贷款效率。
4.2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印发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抓紧制定河南省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增加森林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可操作性,对评估工作的管辖、评估项目的立项、评估结果的审批等作出规定。鼓励林业大县尽快构建比较健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要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着独立、真实、公正、科学、可行的原则,对林木资产作实地测算,同时进行必要的市场价格调研、询证和比较、分析,对委估资产在当时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的公允反映,为集体林的采伐权流转转让(招、拍、挂)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效防止集体森林资源资产流失,实现森林资源流转效益的最大化,促使森林资源流转运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加快组建专业化林业资产评估中介组织,搭建流转平台。
4.3加强国家对政策性林业保险的支持力度
积极探索政策性林业保险制度,马上启动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火灾、病灾、冻灾等自然灾害保险制度,扩大财政补贴力度,扩大保险范围,增加赔付额度,真正起到降低林业经营风险的作用。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森林资源保险风险基金,降低保险费率,实现保险业和林业的双赢。按照低保费、低保额、保成本的原则,在考虑林业生产经营者和保险公司双方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保险的费率和保额。要以林权抵押贷款人为主要对象,逐步带动农户参与投保。地方政府要大力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在林产品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多环节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保险服务。
4.4加强金融机构与林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
加强林业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推进人民银行征信体系建设,逐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林区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加快林权证登记、抵押、林木采伐等信息的电子化管理进程,将上述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方便金融机构查询及贷款管理。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林权抵押贷款条件的企业和项目,协助金融机构对信贷人员进行林业专业知识培训、开展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对林业企业的融资及财务培训,协助林业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满足银行贷款条件。
4.5积极创新拓宽林权抵押贷款方式
积极发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方式。重点支持规模型、特色型、科技型林业,主要是支持“公司+基地+林农”等以产权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模式,支持生产、加工、销售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模式,支持科研、示范、推广相结合的高效益产业化基地模式。重点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产品特色明显、市场占有率高、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在林业经济中起联系市场和林农的纽带作用的优势主导产业。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林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林产品基地建设,从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出发,选择有潜力的生产基地,支持其向生产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系列化方向发展,通过“公司+基地+林农”方式,发展订单林业。
4.6积极探索林业保险补贴和信贷政策的融合
篇8
关键词林权抵押贷款;现状;存在问题;对策;浙江遂昌
中图分类号 F326.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220-01
林权抵押贷款是林权所有人将其拥有的森林、林木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和林地的使用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借款的行为[1]。实现林权抵押融资新方式,是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之一[2]。遂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也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拥有林业用地22.1万hm2,森林蓄积量730万m3,人均林木蓄积量达40 m3,森林覆盖率82.3%,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近两年来,遂昌县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此项业务的开展,解决了林区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林业投、融资的困难。
1遂昌县林权抵押贷款现状
遂昌县在林权制度改革后,全面推广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破解林业企业和林农贷款难等问题,推动农村信用社开展以林权抵押贷款方式的信贷创新,促进银林共同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林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开拓产业投、融资的新渠道,带动关联产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林农、银行、主管部门的多方共赢,取得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应。2007年至2010年12月底,全县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3.04亿元,其中小额循环贷款2.14亿元,惠及全县20个乡镇3 960户,林农抵押面积8 400 hm2,其中2010年贷款累放1.82亿元,涉及1 886户。从而进一步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盘活森林资源,实现以林养林,以林营林。林权抵押贷款的推广,搭建起金融行业与林农、林业部门协作的平台,有效地拓宽了林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推动了农村信贷担保方式的创新,促进了林农林企的发展。
2遂昌县林权抵押贷款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
2.1林权证登记与实际情况不符,影响林权抵押贷款
有些地方的林权证登记较为粗放,地名、四至、林种等项目与事后的林权流转合同不一致,因此不能办理林权抵押登记;有的山林承包者,将全部或部分山林转包给第三方,没有及时办理变更手续,结果造成前任承包方因为林权证与实际拥有的山林不一致而不能贷款,后一任的承包者因没有林权证而无法进行抵押贷款等后果。
2.2林权证登记的权利人与贷款人不一致
许多乡镇、村由于“二轮延包”工作中,严格抄写“林业三定”的资料,林权证上的权利人往往是父辈,甚至是祖父辈的姓名,他们的年龄很多已超出60周岁,民事行为能力有限,金融系统已不允许向该群体发放贷款,子孙却因为不是林权证上的权利人,成为事实上“有山无证”的人,因而也不能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也有的因为林权证上的姓名与身份证上的姓名同音不同字,也影响林权抵押贷款。
2.3有流转合同,但未办理林权证变更
许多山林承包者因为在“二轮延包”之前就与发包方签订了承包合同,发包方感觉自己没必要办证,也没有主动为承包方提供办理林权变更手续的方便。也有的发包方对政策的理解有失偏颇,担心林权变更给承包方,山林的土地所有权也会“丢失”,故意不配合承包者办理林权变更。承包者因拿不到林权证而不能用林权进行抵押。
2.4森林保险制度缺位,风险防范能力差
作为抵押物的林木完全在借款人的使用管理之中,本身就具有难以管理的特性。特别是林木资源还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和面临诸多自然灾害,但目前林木资产尚不能参加保险。林木生产周期太长,不可确定的因素比较多,林木生产还不具备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果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同时欠缺森林保险制度,必然会对林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林户权益和抵押贷款权益得不到保障[3]。
2.5森林资源评估难度大
进行林权抵押贷款,必须到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同时需要对抵押物价值进行评估认定。目前该县林业主管部门无此评估项目,这是当前制约林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山上的情况复杂、市场行情变化无常、森林的景观效益难以确定等因素,评估价难免出现与实际偏离的情况,评估价高一点,金融系统就难免会担心贷款人有恶意套现的可能;评估价低一点,林权所有者又缺乏用林权抵押贷款的兴趣。
3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的对策
3.1广泛开展宣传,加强政策宣传力度
要像抓土地联产承包制一样调动农民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广泛宣传林业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使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能够让更多的林业生产经营者认识与接受,让农民真正地认识到林地、林木也是生产资料,能带来较好的预期收益。同时,宣传林权证的变更不会使土地的所有权发生变化,承包方、原发包方的利益都将得到保护。
3.2规范林权登记发证工作,提升林权管理的手段
坚持法定程序,严格按照申请、受理、公告、发证的法定程序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坚持依法受理、现场勘验、定期公告、健全档案、规范发证;及时为林权的实际所有者,特别是承包经营者办理林权证,对林权证上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应当及时公示、及时更正,包括父子之间的林权变更、姓名等错别字、地名等抄写笔误的更正等。提升林权管理的手段,加强林权信息录入电脑工作,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的目的。
3.3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长效工作机制
林权抵押贷款是一项新的信贷业务,因在资产评估的准确性、资产的流通转让、抵押贷款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林权改革的配套措施,开展森林资源的政策性保险,减轻贷款人的贷款负担[4]。同时,为使贷款业务得以大力推广,还需要在地方政府、林业部门、金融机构以及林农之间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共同探索解决林权改革和林权抵押贷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防范贷款风险。
3.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林木资产评估费用
地方政府、林业、税务等部门,应对开办林权抵押贷款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营贷款项目、林农林业资源开发贷款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贴息。政府部门应组建专业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队伍,规范、有序、科学地开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确保借、贷双方的利益,相应降低林木资产评估费用。
4参考文献
[1] 华文礼.林权抵押贷款融资的探索[J].华东森林经理,2008,22(1):50-53.
[2] 李栋.构建林权抵押贷款平台促进金融业和林业协调发展[J].绿色财会,2007(8):37-38.
篇9
关键词:森林资源;流转;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6402
1引言
在林业行业,涉及资源市场化配置范畴的主要有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统称森林资源的流转。这种流转主要是指以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使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在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相对流动;当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固定在某一经济主体时,这一经济主体就取得该林地的使用权,森林、林木的经营权、所有权和收益权。
2主要流转形式
2.1活立木转让
活立木转让即对符合采伐要求的商品林进行有偿转让。如国有林场为盘活国有林木资产,将林场部分国有林木进行转让,受让方是一些木材经营大户。这种国有林场的活立木转让事前基本经过林木资产简易评估。在集体林,这种活立木的转让就更加常见,程序也更加简单。一般以买卖双方自行协商为主,也有私下“判青山”的。
2.2国企合作经营
遂昌县林业开发公司和企业合作经营林业基地。如2002年,遂昌县林业开发公司与遂昌绿源木业有限公司签订《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在湖山乡、金竹镇等山场合作建设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此次合作经营采用订单农业的形式,由遂昌绿源木业有限公司垫付苗木款、造林工资,林业开发公司负责造林、培育和管理工作,原料林建成后按协议优先销售给遂昌绿源木业有限公司。
2.3职工承包经营
在不改变国有森林资源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部分山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向林场职工流转。如牛头山林场为解决职工的工资待遇问题,于1999年将翁山、油茶场林区部分经济林承包给30位在职职工经营,收益抵偿工资,职工退休后仍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4林地使用权转让
这种流转形式在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林中发生较多。如1995年王村口镇桥西村将80亩的林地使用权转让给王村口林业工作站。
2.5景观森林招商
小规模景观森林流转的事实是存在的,如在一些景观林内或旁边开办山庄,供游人休闲、用餐等。从2006年开始,桂洋林场包装了“神龙谷森林旅游”招商项目,向社会招商,被宁波绿客公司取得旅游经营权,通过努力,于2011年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3存在的问题
3.1流转标的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
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价格一般以协商为主,随意性大,标的价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尤其是集体所有的,更是不规范。即使有资产评估,也主要采取目估毛测法进行简单的调查,缺乏科学合理的价格估测。至于森林景观流转,价格更是不合理,休闲山庄对景观森林的依赖性很强,但往往在流转价格上没有体现景观森林的价值。
3.2流转收益管理不规范
目前,国有林场的流转收益除小部分用于流转地块的调查规划和造林抚育上,大部分都用于解决职工的工资福利。而集体所有的流转收益主要用于集体公益事业的建设,流转后的林业再生产投入难以保证。
3.3景观森林流转存在“两难”
一是大规模开发有价值的景观森林,存在林地所有者无力开发、有实力开发的又无法介入的困境,如白马山森林公园,林场和森林公园都没有实力开发,曾经也有客商愿意介入开发,又逢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疲软而中断;二是小规模开发,存在景观森林不受益、反受害的问题,一些休闲山庄的投资者,尽管在选点休闲山庄时非常注意掌握景致,但保护景观的意识并不强。
3.4流转引发的山林纠纷不断
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建设的乡村集体林场,权属较为复杂。现在这些乡村林场都已经进入收益期,即流转的高峰期。在流转过程中,稍有不当,就引发山林纠纷。
4对策
4.1完善政策法规,从根本上规范流转
4.1.1尽快制定完善“阳光流转”办法
目前,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省林业厅、市林业局皆在抓紧政策调研,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并抓紧试点操作与验证。当务之急是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抓紧政策完善,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1.2研究制定分类经营实施细则
在分类对待生态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细化对生态林的管理办法,可以根据公益林的生态效益重要程度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管理等级。一方面可以提高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生态公益林的流转。在生态补偿上也应视不同的等级来制定不同的标准,即使景观森林依法不能流转,其所有者也不至于捧着金碗讨饭。
4.1.3调整完善现有商品林采伐利用政策
大的宏观政策全国要统一,但应该南北有别,在南方集体林区,主要是把握依法凭证采伐和采伐后及时更新上。商品林经营要体现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要赋予利用经营者采伐经营权,让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经营情况和自己的意愿,自主决定是否采伐。林业主管部门则是靠引入利益驱动机制来促进商品林的发展,而不是依靠行政手段来管死现有林木。
4.1.4完善相关支持流转的配套机制
如建立健全林业建设资金保障和抵御经营风险制度。在林地流转以后,允许林业经营者以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各商业银行,特别是农村人民银行要积极扶持。保险部门也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资产保险规则,加大对森林资产的保险力度。
4.2搭建市场平台,从体系上服务流转
4.2.1搭建资产评估平台
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组建具有社会公证服务性质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资质的审核。
4.2.2搭建资产价值核算平台
根据森林资源资产特性和价值构成,构建以林木、林地、森林环境、林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核算体系,制定相关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对相关的核算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做到正确反映处在某一时点上森林资源资产运作状态和存量。
4.2.3搭建林业要素交易平台
林业要素交易平台也是林业要素交易中心或森林资源产权交易中心。其中心任务是为社会各行业、部门、单位和个人办理森林资源资产产权交易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的。它可以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也可以作为遂昌县招投标中心的一个工作平台,视工作需要和经济实力而定。
4.2.4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林业主管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加强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科技与信息服务工作。可以建立森林、林木、林地流转专题网站或在遂昌林业信息网上设立专栏,以此为载体,促进林木、林地流转市场主体的信息交流。
4.3抓紧落实工作,从基础上促进流转
4.3.1加快政策调研
加快调研工作可以变被动为主动,一些可行的、好操作的措施会进入决策层的视野,为决策层的科学决策打好基础。
4.3.2做好山林纠纷调解、处理工作
遂昌县山林延包工作已经通过省级验收。在此阶段,要加强对历史形成的山林纠纷的调解,切实保障集体利益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4.3.3建立流转备案制度
抓紧出台森林、林木、林地流转备案制度,以此促进流转的规范和流转双方自律意识的提高,加强行业管理。
4.3.4加强对已流转资金的监管
对国有林场,要加强财务审计工作;对未实行承包经营的集体资源的所有者,要在完善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加强对流转收益等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参考文献 :
篇10
全县国土总面积为1308.8万亩,其中规划林业保护用地面积786.6万亩(集体林667.4万亩,国有林地119.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0.1%。列入本次改革的林地面积530.2万亩,涉及105987个小班,覆盖全县26个乡镇、306个行政村。明晰产权面积530.2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100%,明晰产权面积公示率达到100%,发(换)证申请登记面积530.2万亩,发(换)证申请率100%;改革后,产生100亩以上经营大户1450个,1000亩以上经营大户190个,个人承包1728户,联户经营2879个。
一、全力做好林权证核换发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审核录入。由村提供林权证申请表、勘查表、合同、股权章程以及原林权证副本等相关材料,林改办根据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录入。二是实行发证前公示。为防止出现发证错误,录入后,我们将录入结果以村为单位再次进行30天公示,对出现的错误再次进行更正,确实无异议后发放林权证。林权证坚持以小班为单位发证,证上附小班图,明确四至界线,拐点全部标注gps坐标,确保证地相符。对于一个小班多户的情况,采取权利人签订协议,推举代表的形式,发放一证,共同持有。
二、加强档案管理。
按照省、市林改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县林改档案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档案管理体系,并对文件、资源、合同、林权、综合类文件进行分类管理,林权档案的系统化管理,有助于今后林地、林木依法流转工作的开展,做到有据可查,环环相扣。
三、加大林权争议纠纷解决力度。
截止目前,我单位共接待各类林权上访事件30余起,150余人次,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的原则,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引导、加强协商、妥善解决林权争议和矛盾,特别是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逐起解决承包合同及林地纠纷案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中,确保社会稳定。
四、努力做好林业宣传工作
积极配合宣传办做好林业宣传工作,今年我单位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而深入地宣传,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在《中国林业》、《中国农业科技》2篇,在《河北林业》、《河北林业科技》等刊物发表文章5篇,为林业局网站提供信息10篇。
- 上一篇:能源与动力工程培养方案
- 下一篇:自然科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