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反思;研究
初中数学比较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于思想方法教学,不是特别重视和关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思想方法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渐渐成为初中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 从函数角度来说,从初二学习一次函数开始到初三复习教学中的压轴函数综合性问题等,无不蕴涵着数学思想. 初中生对思想方法的认知,基本停留在浅显的地步,以分类讨论为例,大多是比较明显的、常态的、习惯的讨论,而对陌生问题的讨论,切入点存在分析不足和认知不够,笔者认为,对数学思想的教学应立足两点:一是对中考常见问题板块进行典型数学思想的学习和探究,增长学生在常态问题上的熟悉程度;二是利用数学思想请学生对函数问题进行思考、辨析,如何将数学思想牢牢地驻扎自己的脑海,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的深刻度. 下面来看看中考应试中的常见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一直是初中数学压轴题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以形辅数,即用图形的方法研究函数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优秀的体现. 在初中复习教学中,函数教学的图形一直是初中生函数复习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如何从函数图象中迅速找到突破口,将问题转化为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思路和方法;其二是函数往往含有变量,是初中生应试最惧怕的考点与题型. 笔者的建议是,对函数图象的分析要充分,要将函数充分转换为图象语言,这值得教师教学研究和关注.
研究与反思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数学教学的研究要立足思想方法,不能以题论题. 中考试题的考查都是将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到具体问题中的一种形态,教师要将分析、研究的过程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讲解和展示,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有两方面的认知:
(1)重要性认知. 每年中考都有大量的模拟试题,没有必要也不能要求学生每题都做,那是无效的. 教师的目标就是利用思想方法将大量试题的共性给予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对函数综合性试题的认知,培养其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以及对思想方法认知的重要性. 这不仅能培养其数学思维,还能教育其更多的方面. 通过表象看本质,这才是思想方法研究的深刻之处.
篇2
关键词: 中西方传统数学思想 比较研究 启示
一、中西方传统数学思想
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受儒家文化和经世致用、追求功利的思想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实用性的特征,其典型代表为《九章算术》一书。整书的全部理论是以寻求各种问题的普遍解法为中心,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导方式建立起来的。其表现出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开放的归纳体系、算法化的特点、模型化的方法。《九章算术》一书的出现,同时也奠定了我国古代数学思想的基石,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中国古代数学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得到了充足发展。到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到了全盛时期,创造出许多光辉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成就。[1]但是在宋元之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数学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长达四百年之久,直至1607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才使得中西数学开始交流。
西方传统数学的发源地是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但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古希腊数学在西方传统数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古希腊时代又是逻辑盛行的时代,形式逻辑由柏拉图开始,经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达到极盛,形式逻辑的思想方法被运用于数学研究当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特点主要有:封闭的演绎体系、抽象化的内容、公理化的方法。《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思想的集中表现,它把古希腊数学的特点发扬光大了,可以说是古希腊数学的最高成就。多少年来,千千万万人通过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学习受到了逻辑的训练,从而步入科学的殿堂。
二、比较研究与启示
从中西方古代数学思想的发展来看,注重归纳与注重演绎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古代数学思想的两种倾向。下面以中西方古代两本代表作为比较的对象,来分析中西传统数学的差异。
《九章算术》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经世致用”原则:从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然后将此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2]这种“数学为大众”的思想把数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缺陷,它把数学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技术技巧来对待,没有充分注意数学严密的逻辑系统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所以,认识只能停留在经验型的直观感悟层次上,这种直观的感悟经验也阻碍了中国数学的进一步发展。
《几何原本》则注重数学的抽象性与严谨性,强调对数学的逻辑结构的整体把握和理性的认识,追求严密推理,力图通过数与形的思维抽象地去理解现实世界的本源和实质,并强调演绎推理,坚持一切数学结果必须根据公理加以演绎证明。虽然这种抽象性与严谨性反映了对探求真理的追求,从而造就了强大的民族创造力和大批优秀科学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但同时,其排斥数学应用的思潮也潜伏着内在的危机,这种危机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到来终于暴发出来。
简言之,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注重“问题解决”,而古代西方的数学思想强调逻辑思维能力。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数学思想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和缺陷,可以说中西方传统数学思想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西方数学教育思想也表现出类似的发展方向。中国是从实用走向了演绎,而西方则从演绎走向实用。在我国这种倾向体现在建国初期数学教育主要是移植苏联模式,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关注双基和强调三大能力的数学教育模式。特别是在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强调基础知识,对形式逻辑和思维的训练愈演愈烈,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了解题当中。在这种考试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对应用数学的能力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出现了高分考生而实际能力低下的情况。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数学的课程改革中提出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重视数学应用的优良传统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从我国的数学教育思想的演变来看,思想的轮回仿佛给人以更多的启示。到底怎样的数学教育思想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和应该倡导的呢?我们认为,单纯地强调实用或演绎都是不可取的,两者适当的结合才是数学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3]正如顾泠沅教授在他的《寻找中间地带》这本书中这样写道:“事实上,在如上述的观察、介绍、借鉴乃至思考中,我们必将发现我国今天所发生的许多数学教育的进展情况甚至问题,都已与国际社会……能从中体会到中西数学教育实践与研究的互相交融与互补,从而产生对寻找中间地带更深层的思考。”也许正是对寻找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新的教育地带才是我们时代的呼唤。
参考文献:
[1]朱成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导论[M].文汇出版社.
篇3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职业定向;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6)11―0056―0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教育信息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现代教育技术被教育部列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技术学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很多高校发展起来。
有学者指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速度已接近或达到汁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目前高校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有如此快速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它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及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关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由于国别的不同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有多种界定。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1994年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00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又提出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即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可见,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使教育领域需要大量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而且使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视电影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的公司企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较人。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在各类学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中得到应用。
然而,教育技术学科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一些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招生人数较多,社会需求规模很难估计,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为了最终能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明确职业定向的重要意义
1.职业及职业定向的含义
职业是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的、获得经济收入及报酬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根据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划分的种类越来越多。在1995年我国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有1838个职业。职业定向是指确定对自己来说比较适合的、理想的、将来要去争取从事的职业类型,选择职业目标,并为达到预期的目标采取各种行动的过程。可以说,职业定向是一个长期准备的过程。
2.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明确职业定向的重要意义
对于大学生来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较早地进行职业定向,是毕业后能够找到理想职业的主要途径。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就选好了职业方向,那么他的学习目标就会非常明确,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针对将来的职业需要进行锻炼,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通过“克服缺点”或“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与潜力,增加自己的求职资本。具体到教育技术学这一专业,因为学科的综合性很强,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科学和影、音、视频技术及手段,掌握进行教育、培训、宣传和开发设计的技术,又要具有系统规划和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与开发相关产品的能力。但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所有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着重学习某方面知识,培养这方面的技能,增长在这一专业方向上的就职能力。如果学生的职业理想与所学的专业有些出入,还可通过学校专业课程计划、选修课和第二学位进行选择性学习,在较宽的知识范围内充实学识,增加自己的职业适应性,以实现职业理想。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职业定向的影响因素
1.专业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对职业定向的影响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教育,首先需要学生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对职业定向的影响。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主要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来确定,但为了更好地促进本专业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五个建议性方向(或称五种类型的培养目标):一是教育技术学方向,主要偏重于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二是远程教育方向,培养从事远程教育事业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r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等;三是教育软件工程(或知识工程)方向,偏重于计算机技术,培养与教育领域相关的软件开发或知识管理的专门人才;四是教育媒体技术方向,偏重于教育领域中的电视“摄、录、编”或数字电视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五是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主要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及在企业中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此外,“人力资源与绩效技术”也可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人才市场需求较大。因为高校一般是根据自身的具体特点选择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所以学生们应在学校总的培养标和研究方向下,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和条件,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2.自身特点对职业定向的影响
在了解了专业培养目标后,学生们还要考虑自身因素对职业定向的影响,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个人能力,主要指专业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学生要清楚自己在专业学习上能胜任哪些课程的学习,如有些学生学习影、音、视频方面的专业课程比较容易,学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课程比较吃力,而有些学生正好相反。因此需要学生总结自己具备和比较容易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也要清楚自己具有哪些综合能力,如是否善于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二是个人兴趣、爱好与特长。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兴趣、爱好增长了学生的特长,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学生要了解自己比较喜欢哪方面的知识,有什么爱好,善于做什么,如有的学生喜欢摄影、摄像,有的学生喜欢平面设计,有的学生喜欢制作电视节目等。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是明确职业定向的重要因素。三是人生价值观。现代工作理念认为,不应当把工作仅仅局限于一种谋生的手段,它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学生们应客观、辩证地看待人的价值是体现在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上,还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上。大学生关注的职业应是自我需要的实现,这包括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学生们应慎重地选择能够体现自己人生价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的职业。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可以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归纳为以下方面:一是从事各种社会教育机构及大学、中.学、小学有关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教学和教辅工作;二是从事涉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软件、网页、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工作;三是从事电化教育、计算机网络教育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四是从事影视摄、录、编和电视节目制作工作;五是从事企业和公司员工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六是从事各级电化教育馆的电化教育工作;七是从事企业人力资源与绩效技术工作;八是教学、管理的应用性软件研究和开发工作;九是从事教育技术创新活动,开发思维资源;十是其他方面。学生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对自己进行职业定向,把教育技术这种教育生产力因素注入到学校和社会中去,主动地用教育技术为各种可能的对象服务,开辟专业就业市场。
四、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实现职业定向的素质要求
学生们在明确自己的职业定向后,要为实现目标采取切实的行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学生们的主要共识。由于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定位在“高级专门人才素质”上,因此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这一专业所要求的专门素质。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博士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的论点:“要教育学生,让学生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做事,学做人,学会与他人相处”,可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表述为以下四个方面,即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处世、学习做事。所以,为实现职业定向,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要从这四方面出发:
第一,学会做人。知道怎样做人是对每个学生最根本的要求,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学生要根据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了解自己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质,进而培养自己的职业操守、责任感、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第二,学会处世,学会与他人相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原则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功课。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具备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掌握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学生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三,学会做事,掌握基本技能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技术学需要学生掌握多种技能,如教学媒体的使用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运用教育技术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项目培训设计技能、影视音频节目制作技能等,但是如果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全面地掌握这些技能是不太现实的,学生可按照自己的职业定向着重学习某方面知识,充分利用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学会学习,具备掌握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优势就是信息素养能力,也就是说他们应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学得更快,因为专业本身要求学生们特别关注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训练。因此,学生们要能够利用所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具备通过媒体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育技术学的综合性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学生在提高自己的素质时,要坚持文理并重,不仅要学习基础较厚的理科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多学习涉及文化、艺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文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全面完善自己,适应职业需要。
教育技术学作为新兴的学科需要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定向是促使学生找到理想职业归宿的主要途径,也是这一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逐步走向完善的必经之路。
篇4
二、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现状,本文对“十一五”期间评审出的50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筛选、分析,选取出4所含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实验教学资源四方面进行研究(见下页表),以期获得启示。
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从建设规模、设备配置、智能管理等方面都较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各高校都加大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的技术含量,如华南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实验教学内容更新,不断引进采用最新技术的实验设备[3]。各高校还依据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要求,形成层次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和高效率、智能化的运行机制,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支持大学生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开展。
但是受本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和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制约,目前高校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仍有改善和发展的空间,如应加大各实验项目的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力度[4],增加精品实验视频数目,强化教学设计、远程教育方向的实验资源配置。另据统计,达到国家级标准的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仅占总数的约0.797%,因此,研究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是必要的。笔者将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实验教学资源四方面探讨研究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三、教育技术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研究
(一)构建“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创新实践”三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教育技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学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应在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中以学.多层面的实验教学对象。数字化实验教学中心在支持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实验教学、科研实践的同时,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培训人员开放5,为全校公共课和选修课实验、社会人员培训、教师教育技术技能实训、其它专业实践教学等修师会员进教社人实!基本型h常规基础实验、课程单项|实验等综合设计型课程综合实验、专业设计1研究创新年项目研究实验、竞*创新|实验等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分层次实施实验教学,体现实验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1)基本型实验。主要是以常规基础实验、课程单项实验为主,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提升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强化实验仪器的灵活使用,为学生开展综合设计实验打下扎实的实验基本功[6。如常规基础实验之一的数字音频实验,主要是进行音频采样、编辑、格式转换等技能训练,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使用各种设备进行声音信号采样的技能,并熟练运用软件编辑样本和进行各种格式的转换,为往后进行网页综合设计、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开发或数字电视作品创作等综合设计实验中音频的设计制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综合设计型实验,包括课程综合设计型实验和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综合设计型实验安排在课程理论学习和基本型实验后,学生进行教师精心设计的体现该课程综合技能的设计型实验,如在掌握了图形图像处理、音频、视频处理、动画制作等基本型实验后,可进行多媒体软件设计与开发的课程综合设计型实验。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是指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在三、四年级,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如数字媒体传播方向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数字影视作品的综合设计实验。
(3)研究创新型实验。包括由学生独立承担创作的项目,或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项目,或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竞赛项目,或参与校外实习单位的实践项目等。以项目设计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独立研究能力和自主创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目标。如以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契机,让学生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专业中找出有创新研究价值的课题项目,利用开放性研究实验室和中心实验资源,开展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内容挖掘、报告撰写和项目研发等研究创新型实验工作。
3.以学生为中心,形成自主开放式、合作探究式、创新研究式的实验方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实验教师提供的实验选题,也可使用开放性实验室自主设计实验,也可自行组成团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自主承担创新型项目。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方式,活跃求知思维,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学生钻研新知的兴趣和创新研究的能力。
(二)构建以专业方向为引导的多功能实验室系统
通过调研我国六所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较完善的高校教育技术学实验室的建设及设备配置情以专业方向为引导的多功能实验室系统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我们注重产学研实验室、开放性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实验室建设朝着多媒体化、网络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员通过实验室网络控制平台对各实验室进行实现网络化的智能管理,各实验室配置相应的实验信息管理平台和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既支持本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时支持交叉性课程的实验教学,为本专业师生、全校师生和社会培训等所用,实现多层次人才的培养。
(三)构建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化实验信息管理平台
篇5
[关键词]不丹;尼泊尔;分布式教育;分布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2-0090-05
[作者简介]弗兰克・雷尼,英国高地和岛屿大学刘易斯堡学院教授,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农村可持续发展;罗宾・梅森,英国开放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远程教育。
[译者简介]刘伟,男,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一、引言
英国高地和岛屿大学(UI)的分布式教学模式(distributed education)享誉全球。该校的13个学院分布在苏格兰北部各大城市,采用分布式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课程传送给各个学院的学生。英国开放大学(British Open University)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该校的特色是混合式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即通过在线课程和面对面教学辅导学生。混合式学习将分布式教育与传统的面授教育相结合,前者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分离,后者最普遍的情形就是面对面教学。混合式学习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依赖课程印刷读物的学生的需要。
本文从分布式教育系统、分布式教育技术推广的经验、分布式教育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评述不丹和尼泊尔两国的分布式教育技术开发的现状,并结合这两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分布式教育技术开发建议。
二、不丹的分布式高等教育系统
2003年成立的不丹皇家大学是不丹唯一的综合性大学。该校把分散在全国的9个高等教育机构连接成教育网络。不丹皇家大学(RUB)与英国高地和岛屿大学(UI)所采用的分布式教育模式相似,所不同的是不丹皇家大学的学生必须回到学校选择学习科目,而英国高地和岛屿大学的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利用在线技术选择学习科目。
不丹皇家大学的分布式教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国家传统医学院的教学几乎完全使用土著语言,而且是基于古代藏医概念进行教学;国家教育学院的许多教学人员从西方大学获得第二文凭,在教学上采用了许多西方学者所熟悉的先进的教学方法。英语是小学以上教育层次使用的教学语言,而且是高等教育的唯一教学语言。网络合作学院主要针对不同地区需求设立,如管理学院、技术学院和自然资源学院等,分别位于国家的不同地区。不丹皇家大学作为一个新兴国家新建立的大学,有很多课程无法开设,尤其是较高层次的学习课程和需要较多高等教育资源的专业课程。一些不丹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在印度接受本科教育。目前,不丹的教师对教育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不丹的学生也对学习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学生的保留率和毕业后的就业率都处于高增长状态。
但是,不丹的分布式教育并没有成为主流,其主要原因是不丹的互联网系统不够发达,尤其是在首都廷布以外的地方。在学习交流方面,在线即时交流技术还不成熟,主要使用电子邮件这种延时交流的方式。除了互联网以外,不丹的电话网络大多依赖于手机,零星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也不足以为不丹国民的交流提供便利。
除此之外,不丹高度重视传统的面授教育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一方面,远程教育或在线学习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教育方式,而大学教师、雇主、学生等也常常怀疑远程教育或在线学习的教学质量,这不足为奇。大约二十年前,西方国家的人们也普遍持有这种态度。另一方面,西方学者高度重视的批判性思维违背传统佛教教育的理念。不丹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有限的教育技术继续发展开发教育系统,如何应对不丹社会主流文化对分布式教育的偏见。
三、尼泊尔的分布式高等教育系统
尼泊尔的情况与不丹有所不同。该国著名的特里布文大学的主要教学基地位于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所有课程都由加德满都主校区专业学院的教师授课。
尼泊尔国民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十分有限。尼泊尔作为亚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全国只有2%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辍学率高达50%以上。这主要是受教育资源和教育经费的制约所致,可能还包含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例如妇女接受教育的限制、不同血统阶层的伦理差异、少数民族伦理差异等。
特里布文大学开设的课程多种多样。工程、医学、教育等专业领域的课程开设并不亚于东南亚的大学。但是特里布文大学的教学方法非常保守,强调记忆性知识,而且教学课程并非教育资源密集型课程。特里布文大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文凭教育与雇主需求的关联问题、不同社会阶层进入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贫困学生入学率的问题等。尼泊尔的远程教育技术比较落后,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利用广播、录音带、印刷材料等培训农村教师,而且远程教育的试点也非常有限。在尼泊尔国内,大多数学者、管理人员、雇主和学生对开放教育学位的价值持怀疑态度。虽然特里布文大学最近宣布,只要第一学位是通过“传统”的途径获得,那么第二学位若通过远程教育或开放学习获得将予以认可。因此,有必要让学习者理解远程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大学和政府也应该支持远程教育的发展。但尼泊尔远程教育的发展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于,除了一些主要的城市和地区之外,互联网服务极度缺乏或根本没有。
四、分布式高等教育技术推广经验
格罗(Grow)的四阶段自主学习模式概述了自主学习要素,这对于有效的开放学习部署和分布式学习课程至关重要。不丹和尼泊尔的高等教育似乎与格罗理论的“阶段2”对应。这一阶段把“感兴趣的学生”归为一类,教师被认为是动力或导师,他们通过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引导学生讨论,设定学习目标”。在格罗理论的“阶段3”中,学生是“被动参与”,“教师是促进者,教师通过讨论会方式促进专题讨论,学生与教师平等”。如果分布式教育的目标是产生自主分布式学习、促进终身学习,以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方式接受高等教育的话,那么尼泊尔和不丹两国在创造良好的教育文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政府、雇主、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他们自己需要坚信分布式教育质量的有效性。
这里显然存在教育制度和教育领导方面的问题。不丹和尼泊尔两国都迫切期望和要求设计适当的分布式教育解决方案,都需要发展开放教育模式的领导。这两个国家中都只有非常少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为了解决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等问题,他们迫切需要扩大社会包容性,需要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
尽管分布式教育为尼泊尔和不丹两国进步的教育家呈现了具有吸引力的选择,但是在短期和中期内,分布式教育的范围还十分有限,不要相信所需的课程设计会有足够的制度激励。赫德伯格(edberg)等注意到,课程设计是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如果课程设计发生了变化,评价方法也需要重新考虑。课程和评价相互依存、相互支持。
有关不丹和尼泊尔两国分布式教育的任何考虑至多也就是对于教育进步的谨慎预测。这两个国家将合理利用新技术,而不必去复制基础设施或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错误。分布式教育进展取决于克服技术障碍,取决于适应社会文化变化的基本教育态度。总之,这需要明确的制度目标,各项任务与资源供给匹配,提供清晰的受教育社会愿景,鼓励广泛合作。
六、结语
引进教育技术远比变革教育观念容易,这适用于尼泊尔和不丹高等教育机构中分布式教育的发展。这两个国家的地形复杂,陆地传输技术问题尤为突出,移动电信技术和卫星技术的引进可以取代传统的解决方案,为这两个国家分布式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速成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在短期内也是最可能被接受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丹制定了抵制“不恰当西化”的政策,自我导向的教学方法可能会继续被拒绝,这对分布式教育的发展不利。基于现有的教育系统,让学生进入合适的大学,是发展一个真正的分布式大学所需要的。但是,引入基于教育资源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点,可能才是最好的灵活学习的发展方向。
篇6
一、建构主义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习理论
2001年进入大学后感受的是一种言必称“建构主义”的氛围,不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但凡和教育教学有关的似乎都把建构主义奉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也不加思索地完全接受了建构主义,并把建构主义看成是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破冰式改革的唯一指导性理论。
直到2005年走上工作岗位,接手了一批学业成绩差到极致的学生,当时校领导的意思是既然成绩已经差到极致了不妨放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尝试,而这次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建构主义”。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践行着“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建“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但最终结果却让我们大失所望。学生成绩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越来越差,并养成了一些陋习。这个时候我便开始反思,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教育史并形成根深蒂固的教育传统的国度,她的教育习惯和学习方式是不是会因为一种西方理论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呢?我个人觉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即使在美国以建构主义为指导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的结果也并不是很理想。有报道称,以建构主义倡导的学习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对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并不感兴趣,以至于目前在美国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大多是第三世界的移民。
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国内在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多是前人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比如物理学公式、数学解题方法、化学方程式、英语单词等等,而建构主义强调的是直接经验的获取,这就为基础知识传授造成了很大障碍。正如南国农先生所说:“建构学习理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有力,它只是在实现认知发展目标时有着优势,在实现情感发展目标和简单技能训练目标时,远不如人本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
二、电化教育改名教育技术学并不妥当
2005年春节过后,面临本科毕业的我也和其他毕业生一样开始做简历,跑招聘会,通过互联网海投,为自己未来能有个着落而努力着。但是,在莽莽撞撞地走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一无所获,网投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连个面试通知都十分罕见,招聘会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技术到底是学什么的”。这时我才意识到一个重大的问题,原来“教育技术”这个名词太新了,用人单位根本就不知道教育技术是学什么的,能干什么。甚至连学校的一些老师都不知道教育技术到底是什么东西。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这是十分幼稚的一个问题,但是到了教育技术学这里却变得那么复杂、难以回答。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经典的“94定义”,可当我把教科书中“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经典定义在用人单位面前完整地背出来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回一句“原来你是学教育学的”,这又让我哭笑不得。茫然之时我列出自己掌握的所有技能并告知“我是学电化教育的”,这时他们才表现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这样一件在求职过程中看似普通的事情却对我触动很大。我想,如果一个学科的名称不能给人以直观理解而是让人造成误解,那么这个学科名称起的应该不成功。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我用了7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教育技术学。从理论学习到实践锻炼,从入门了解到深入研究,总的来说,我对教育技术学的学习还算是系统的。但是时至今日,我还没弄清楚把“电化教育”改名“教育技术”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和国际接轨,还是因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电化教育”一词不能将之包罗其中?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美国有“Educational Technology”,它的主要研究范围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与我们国家的“电化教育”有很大不同,我们国家的“电化教育”研究内容偏教学媒体和教育传播,仅从这一点来说,将美国“Educational Technology”一词简单移植过来是不妥当的。当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那是否可以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归为电化教育研究的范畴呢?我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是因为教育领域的计算机是为教育传播服务的,它和电视、电影、广播和摄像等一样,都是教育传播媒体。我国电化教育就是研究教育媒体和教育传播的,因此,对计算机在教育的应用研究完全可以归为电化教育研究范畴。从这个角度上讲,“电化教育”改名“教育技术”也是没必要的。
三、教育技术界很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值得商榷
为了更好的发展,2007年我选择了继续深造。再次走进校园,已经没有了本科时的浮躁,对知识的渴求可谓如饥似渴,于是我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看书上,力求在书中找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方法。在这期间,我发现了一些我国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其中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方向明显偏教学设计和教育心理,而不是教育媒体和教育传播,这一点从教育技术领域主要人物的研究偏好上可以看出。比如,李克东倡导的“数字化学习”理论,祝智庭等人的“协同学习理论”,黄荣怀等人的“移动学习理论”与“TEL五定律”,何克抗的“教学结构理论”,桑新民的创新“学习方式”观,陈丽关于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的研究,李艺等人关于“绩效结构”的观点等[3]。对于这一现象,我除了困惑之外更多的还是担忧。教育技术创立的初衷是培养教育界和传播界的媒体应用人才,从这种意义上讲,教育媒体和教育传播才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重点,如果选择去与教育学、心理学分争研究兴趣的话,那中国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必定逃离不了被同化的命运。
从教育部将电化教育改名教育技术学,到今天已有18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学科来说,18年足以完成从诞生到成型的蜕变,至少在学术定义、研究范畴、研究方法方面能够自成一体。但对于教育技术学来说,过去的18年还停留在教育技术定义之争和教育技术研究范畴讨论之上。在中国知网的论文库中以“教育技术定义”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出来的论文有138篇,期中80篇是2005年以后发表的;以“教育技术概念”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检索出来的论文有74篇,期中34篇是2005年以后发表的;以“教育技术&研究范畴”作为关键词搜索,检索出来的论文有25篇,期中15篇是2005年以后发表的。这些足以说明,目前我国教育技术研究还停留在对教育技术定义和研究范畴的讨论层面上,因此,我个人认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是失败的,至少过去的18年是没有多大的建树。
对于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有些专家倡导教育技术研究要从研究一些重要文献、重要网站和重要人物等出发。这种研究方法自有合理性所在,但我个人觉得这种研究方法很难有突破和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更多的时候只能是跟着别人的屁股走,走别人走过的路。这可能也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还停留在对定义和研究范畴的讨论层面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硕士研究生教育总体上偏理论而轻实践
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了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再次由理论学习走到实践岗位,我感触和思考的东西更多了一些。作为教育技术的实践者,当我看到所学和实际所用之间差距时候,除了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之外,更多的是对教育技术研究生教育做了更深刻的思考。现在普通认可的一种说法是,国内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是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基于这种观点,我个人认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是应用或帮助别人应用教学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投影、摄影、摄像、计算机和互联网等)进行教育传播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以提高,使在本科阶段学到的技能得以深化、细化。然而,由于国内大多数教育技术领域专家的研究偏好是教育和学习理论,这就使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总体上偏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锻炼。我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我本人硕士阶段毕业于一所以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著称的工科院校,但我在上研期间接触到得实践锻炼机会并不多,不是一个研究方向的同学接触到的实践锻炼机会同样不多。后来在找工作的时候碰到全国各地高校的教育技术研究生,通过跟他们交流了解到,他们在上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动手锻炼机会也是很少。由此,我想我们国家整个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大环境应该是偏理论而轻实践的。
假如从上世纪20年代受美国试听教育运动影响,我国教育界开始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来辅助教学算起,电化教育在我国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过去近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始终走的是引进之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更是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比如学科改名、94定义、建构主义等。而引进的东西并没有结合自己国情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这可能是我国教育技术学走入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这一点也是值得我国教育技术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
参考文献
[1] 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0(1).
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音乐教学 发展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5-01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科学不断进步,在深化改革的同时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经费逐步增加,在重视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推动下,音乐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等各方面,所有这些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应用提供了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又反作用于音乐教育,冲击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促使音乐教学进行改革,音乐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音乐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从以上的科学定义可看出,现代教育技术既有理论层面,又有实践层面。其研究对象为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其核心为教学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在各领域和各学科的发展进程中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各国各地都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美国在1994年制定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指出:“技术的力量拓宽着今天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对各种条件的利用及选择的范围。新的技术使学生能够尝试大量解决问题的可能和途径;发展中的教学技术在艺术教学中显露出日益重要的作用。电脑在教学实验中可以创造出无法想像的效率和机会。这些技术应该立即投入使用。人机声像对话如果得以恰当运用,可以对创造性思维技巧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明确地将现代教育技术纳入艺术学科的创作、审美及教学活动中。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并能看到现代教育技术和音乐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及道路。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文字和教师的课堂讲课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灌输对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教师的作用被任意扩大,再加上教学用具,教学资源的各种局限性,无法多感官地体验音乐,只能听和依照教师的思维去感受。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长期来抑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思想和能力的培养。比如一首乐曲,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接着就是乐曲体现的是什么,第一段表现的是什么,第二段表现的是什么……学生的审美被强行地固定,情感体验也已经被预先告知,剩下的就是按照教师说的东西去套音乐。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理应被改善。
因为“音乐”本身的特殊性,音乐学科与其它认知学科有很多不同:首先,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技能教育”,而是审美和育人,是“情感教育”、“素质教育”,知识和技能是渗透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之中的。其次,音乐和其它学科的认知途径不同,其它学科主要依靠视觉完成认知,音乐则全部以声音为载体,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传达方式决定了其认知主要靠听觉。再次,他们的主导思维方式不同,音乐通过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基本要素传达作者要体现美的情感,以形象思维感受音乐的运动形式,其它学科则主要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来掌握知识和技能。所以不适宜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来进行音乐教学,而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既可以拓宽活动范围,又可超越时空限制,改变了传统教学局限于教师讲课和文字教材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在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适当,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单纯追求课堂效果,把课件做得华而不实,没有体现课件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甚至为了课件而课件。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并不是使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而不对教学内容深入钻研,细致分析。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多媒体的元素种类和表现形式很多,教师要注意对不同媒体的综合运用,合理选择,必须建立在对音乐教学目标与过程设计的基础上。多媒体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则能提高教学效益,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运用不当、喧宾夺主,就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甚至影响和降低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根据音乐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是音乐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从音乐教师发展的角度来看,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音乐教师自身所必需的素质。各级音乐教师应当全面地领会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刻内涵,深入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系统的研究方法,在合理、适宜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并发展其最大优势,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传、裴芳、宁佐良编著. 《实用现代音乐教育技术》.2003年.
[2]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篇8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技能
一、传统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汇总存在的问题研究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在进行教学工作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我国近些年办不了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考核相关制度,同时制定了对应的培训和考核方法等。根据有关统计得知,预计到2017年年底,我国将由1000多万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这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于我国当前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其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如何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生的今后教育工作中去,这是当前教育行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师范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我国大部分的师范院校在进行教育工作的开展时逐渐加强对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这对师范学生的今后工作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这一工作的开展时间较短,起重工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对课程的定位方面,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开展的时间较短,这使得很多师范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时不知道选择何种教材,一些教材对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过于片面,影响学生的今后发展。此外,当前的师范院校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缺乏必要的实践支持,这使得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在开展时缺乏必要的实例支撑,从而影响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的知识传授效果。为此,如何开展对应的信息化改革时当前教育技术学公共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然后,对于当前的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其包含的教学内容较多,且一些教学内容过于老旧,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时缺乏重点,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还有教学时间短,课堂教学开展时缺乏对应的教学设备等问题【1】。
二、混合式教学在教育技术学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研究
(一)解决当前的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课时不足问题
对于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其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像基本理论和一些常用教学资源的使用等,这些课程若全部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往往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课时不足,而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则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像一些技术资源的使用操作等教学内容,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课堂进行独立学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对应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延伸课堂教学效果。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其在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的改革时,由于对课上时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导致很多的理论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这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限制。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后,教师能够将传统课堂同网络教学进行结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等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是当前解决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符合我国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思想
对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其指的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等模式来获得,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的则是指导者。为此,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构建主义学习模式中。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对于一些先进的网络学习软件,很多教师自身对其都不甚理解,何谈对学生进行教学,加上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较快,若不能数量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时缺乏对应的教学手段等。为此,教师首先需要自身掌握对应的教学软件,然后对这些软件中的相关内容等进行介绍,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加快捷的得到自身想要的答案,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2】。
三、实践过程研究
对于中小学教师,其在进行教育工作之前,需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的使用等,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能力,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并对得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这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进行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的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教学技能,同时对教学工作中使用到的技能进行学习等。
在本次研究中,设定教学目标,然后通过MOOCS理念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而每一部分则由对应的教师进行讲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短暂的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传输到网上,每段教学内容的时间需要控制在3到15min。而对于每一个模块,其根据教学模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活动,像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等。对于这五个模块,其分别是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多媒体素材的制作等,每个模块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3】。
而在教学评价方面,传统的笔试往往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为此,需要设计专门的评价机制,像根据学生的说课以及其课件的制作效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想过进行评价,而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是随机进行选择的,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没有抽到的学生,其则担当打分评委等工作,并从不同的学生中学习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四、总结
综合上述所说,对于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来说,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的课堂学习时间不足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此外,对于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加上不同学生之间的竞争,使得学生的进步非常明显,为此,加快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将是我国教育行业的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马俊,文继奎. 混合式教学在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44-148.
[2]邢耀东,蔡培阳,龚成.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体系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0:33-36.
[3]赖晓云,焦中明. 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施――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案例[J]. 远程教育杂志,2007,05:57-59.
篇9
关键词:初中物理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
一、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知识的更新速度和频率也在不断的加快,各层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当前教学的需要。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并且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基础学科[1]。无论就理论知识还是其针对实验知识而言,都比较繁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单纯采用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记忆不牢固,对问题的分析能力也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和动力,以至于影响教学效果。在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盛行的背景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在各级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般来说,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了以下特点:
(一)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采用的“黑板+粉笔”的结合,利用这种教学手段,处理静态的文字信息基本上可以胜任,但是当要处理动态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处理此类事件,那么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2]。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处理的静态的、平面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极大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如通过多媒体展示物体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网络处理在线的信息,利用视频技术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上的不足。
(三)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来处理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应用,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物理教学的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不仅可以传递静态的文字信息,而且还可以展示动态的图像、动画等信息。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理论教学
1.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基本能处理的都是一些静态的文字信息等,借助于现在教育技术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动态的展示图片和文字信息,而且还可以展示音频和视频等信息,这样使得课堂的教学信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具体和简单直观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深层次信息和教学内容。
2.节省教学时间
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可以减轻教学的教学工作量,而且可以方便教师在课堂上处理动态的事件。这样不仅可以将教师从繁杂的表格、图片和图像的绘制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也为学生节省了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
3.营造教学气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物理这门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还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学生学起来有时感到枯燥无味。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任课教师仅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如果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融合,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技术等,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打破教学限制,而且还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3]。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推动物理实验的教学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物理既是实物理学习的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4]。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来展示物理现象,对于推动物理教学发展,揭示物理研究本质,都要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或者有的实验操作时间要比较长,这样往往会使得实验无法实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模拟技术可以真实模拟实验的全过程,展示实验的结果,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突破物理实验的限制
在诸多的物理实验过程中,有时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实验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无法真实的展现,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遗憾。如果我们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实验的过程,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人教版的初中物理中有个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验,在展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光线的作用影响的限制,在实际实验中,最终展示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这容易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误会。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展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得实验的效果与课本中的理论相符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合理的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过程中去,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的进程中,要坚持两者并进。要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融合,使之相互补充、互为促进。
参考文献:
[1]张友华.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11,(03):11-12.
[2] 万江琴,万里勇. 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研究[J].新课程.2012,(08):158.
[3] 栾孟贺.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5
[4]宁宇.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J].现代阅读.2012,09:103.
篇10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教育技术培训;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Universities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Based 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Mi Qin
(Liaocheng University,Media&Communications College,Liaocheng252059,China)
Abstract: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has been a matter of concern,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raining,and combine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integrating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ith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universities.
Keywords: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一、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蓬勃开展,在培训工作初见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亲自深入培训实践,并通过与一线教师访谈交流和相关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培训方式传统单一
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采用的多是集中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于受训教师的学科背景和教学需求不同,这种集体授课、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与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相违背,不能满足受训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培训时间短、任务重
由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时间短,培训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大量学习内容,而受训教师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消化所学的所有知识,难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缺乏科学的培训评价方式
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而目前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对受训教师的学习质量难以给出全面而合理的评价,无法保证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四)培训缺乏有效的后续支持
由于目前培训多是由培训中心对受训教师采用“送教上门、集中授课”的方式,一旦培训结束,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会在空间上分离。受训教师在以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困难时,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指导,这样严重影响了受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培训效果的迁移。
二、浅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一)网络教学平台简介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也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
在本文中,笔者将网络教学平台界定在狭义的定义范畴上。即网络教学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它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浅析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针对目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要平衡这些差异,满足受训教师不同的需求,不仅需要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更需要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创新。因此,将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到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为受训教师提供一个网络的学习环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受训教师提供实时的学习服务、实现信息化环境下的考试与管理,为培训提供有效的后续支持服务。
网络教学平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辅助支持,与传统的培训方式相比,将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到培训中,给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它的优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的培训模式
由于高校教师的自学能力都很强,在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基础上,可以利用网络辅助培训,即采用“面授+网络教学+自学”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有助于受训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2.全新的学习方式
网络教学平台具有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强等特点,它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实现任何范围内的自由学习,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培训过程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受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的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
3.有利于培训教师、受训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传统的高校教师技术培训存在着“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多,培训方式单一,不利沟通”等弊端。在短暂的集中培训之后,由于培训教师和受训教师空间上的分离,缺乏一个专门与培训教学相关的沟通平台,致使培训效果不够理想。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培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学相关的通知、布置作业,通过受训教师提交的作业获取他们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开设与培训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答疑区,就可解答受训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有助于受训教师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4.开展分组教学,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由于受训教师来自不同的学科,信息技术基础和知识背景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与其教学要求也各不相同,这样就对培训带来了很多困难。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对受训教师按学科、知识背景等进行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优秀教学案例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这样有助于补充培训资源,提高优秀资源的利用率。
5.有助于提供后续支持服务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受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可以对自己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网络与培训教师进行在线交流,给予受训教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受训教师提供后续支持服务,从而有助于培训效果的迁移。
三、结束语
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它对实现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对改善培训效果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要恰当地选用它的可取之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训工作,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彭慧,朱敬东.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J].电化教育研究,2007,2
[3]蔡立炉,刁永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的绩效模型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