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狭窄的症状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道狭窄的症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先天性;血管环;双主动脉弓;肺动脉吊带
[中图分类号] R7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2(b)-0144-04
Sur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LI Xiaobing WANG Beini SHEN Li XIE Yewei ZHANG Rufang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nghai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children diagnosed of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Methods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35 patients diagnosed of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treated in Children's Hospital of Shanghai from March 2011 to October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whom 34 patients suffered from different degree of tracheosteno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ere repeated pneumonia, chronic cough, asthma wheezing, respiratory distress, dysphagia and repeated vomiting. 22 cases of pulmonary artery sling, 6 cases of double aortic archard and 1 case of right aortic arch with left artery catheter accepted vascular repairation without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6 patients of pulmonary artery sling completed vascular repairation undergo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he tracheostenosis weren't dealt with in the operation. Respiratory symptoms, enteron symptoms, phys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tracheostenosis were observed postoperatively. Results All 35 patients received the surgery successfully. The mea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was (47.80±133.19) h, the mean ICU observing time was (116.42±190.02) h, the mean length of stay was (19.22±13.07) d. The mean time of 6 cases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was (125.16±29.99) min. The mean time of 3 cases of aortic clamp was (70.00±13.00) min. 1 patient suffered from endotrachealgranulation tissue formation which aggravated the tracheostenosis. The patient accepted endotracheal metallic stents placement 10 d after surgery and weaned from ventilator after the placement. 2 patients suffered from dyspnea when weaned from ventilator, they accepted intubation immediately and were able to the remove the trachea cannula successfully. 1 patient wasn't able to be weaned from ventilator 42 d after surgery and the parents gave up treatment. 34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 successfully and 1 case gave up treatment after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lasted for 1 month to 4 years. In 17 cases, respiratory symptoms subsided completely. In 14 cases, asthma wheezing subsided. In 2 cases, recurrent vomitting subsided. Pediatric physical were improved and the tracheostenosis was under follow-up visit. Conclusion Patients suffered from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are easily to have respiratory and enteron symptoms. Patients with manifestation of recurrent pneumonia, dyspnea, asthma wheezing, dysphagia and recurrent vomit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Echocardiography and MSCTA can confirm the diagnosis. The outcome of surgery can be good if diagnosed early.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associated with intracardiac anomalies and focal limited tracheostenosis do not need to be trea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Double aortic arches; Pulmonary artery sling
先天性血管环属于先天性主动脉弓血管畸形,尽管有些畸形并不形成一个完整的环,但都可形成血管包绕和压迫气管或食管。血管环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大血管发育异常,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8%~1.3%[1]。1737年Hommel首先报道了双主动脉弓伴有气管和食管压迫综合征,直到1945年Gross首次对1例双主动脉弓患者进行外科手术,第1次在外科文献中引入“血管环”这个名称,现已被全球医师认可。血管环解剖特点具有多样性,一般分为完全性血管环、不完全性血管环及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3种类型。先天性血管环临床表现以反复肺炎、呼吸困难、喘鸣、吞咽困难、反复呕吐为主要症状,临床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不能自愈,需外科手术治疗。既往先天性血管环患儿容易出现漏诊,随着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的开展和临床医生重视,现今诊断率已逐年提高。2011年3月~2015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共完成35例先天性血管环患儿手术治疗,现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先天性血管环患儿临床资料,男22例,女13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19.48±27.48)个月,3岁4例;体重3.5~22 kg,平均(9.74±5.32)kg。本研究中大部分患儿因“呼吸急促伴喉喘鸣”就诊,2例患儿因“吞咽困难,反复出现进食后呕吐”就诊;1例患儿无临床症状,因行双侧隐睾矫治术,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主动脉弓异常。34例患儿合并不同程度气管狭窄。9例患儿为单纯性血管环;20例患儿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12例,室间隔缺损7例(含肌部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1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6例,右室双腔心1例,肺动脉闭锁1例;2例患儿合并非心血管畸形(双侧隐睾和食管裂孔疝各1例);4例患儿同时合并心血管畸形和非心血管畸形(房间隔缺损、无肛1例;房间隔缺损、尿道狭窄、无肛、血管瘤、脂肪瘤、小耳畸形、双侧肺气肿、右肺发育不良1例;室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静脉、漏斗胸、膈膨升1例;动脉导管未闭、韦伯综合征1例)。
1.2 检查方法
35例患儿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PHILIPS iE 33或iE Elite)行心脏超声检查;33例患儿使用CT扫描机(GE lightspeed VCT或TOSHIBA AquilionTSX-101A)行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10例患儿使用内镜诊断仪(OLYMPUS CV-290)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例患儿使用X线机(SHIMADZ Uni-vision)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全组确诊28例PAS,6例双主动脉弓(double aortic arch,DAA)和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气管狭窄的判断根据Freitag等[2]提出的标准,并制订狭窄小于气管全长1/3的为局限性狭窄,大于1/3为长段狭窄。全组34例患儿均为局限性气管狭窄。
1.3 手术方法
21例PAS、6例DAA和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导管患儿采用左后外侧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矫治手术(同时行主动脉悬吊术3例,膈肌折叠1例,食管裂孔疝修补1例);1例PAS患儿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PAS矫治术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6例PAS患儿采用胸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矫治术(包括心脏不停跳并行循环下手术3例,心脏停跳下同时行心内畸形矫治术3例)。34例患儿合并气管狭窄均未手术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3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34例患儿顺利出院,1例患儿术后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全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 h~29 d,平均(47.80±133.19)h;监护室时间为16.5 h~42 d,平均(116.42±190.02)h;住院时间为9~68 d,平均(19.22±13.07)d。采用体外循环的6例手术患儿体外循环时间为96~180 min,平均(125.16±29.99)min;采用心脏停跳的3例手术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5~78 min,平均(70.00±13.00)min。1例患儿术后发生乳糜胸,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患儿术后并发气管内肉芽生成造成气道狭窄加重,脱离呼吸机困难,术后10 d行气管内支架置入手术,术后顺利脱离呼吸机;2例患儿术后拔出气管插管后呼吸困难,再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经积极处理后顺利撤离呼吸机,痊愈出院;1例患儿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未能成功,12 d后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后多次撤离呼吸机失败,术后42 d仍不能脱离呼吸机,最终患儿家长放弃治疗。
2.2 随访情况
术后随访时间为1个月~4年,患儿术后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17例,喉喘鸣症状明显好转15例,反复呕吐消失2例,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气管狭窄随访中。1例患儿术后半年行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矫治手术,术后痊愈出院;1例患儿术后半年行双侧隐睾下降固定术,痊愈出院;1例患儿术后1年在体外循环下行右室双腔心矫治术,痊愈出院。
3 讨论
先天性血管环指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血管的先天性异常,血管结构、动脉韧带包绕和压迫气管或食管,常伴有气管狭窄或软化。先天性血管环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畸形,其发病原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正常消失的仍然保留,正常应该保留的却退化消失。胚胎发育早期主动脉囊先后发出6对主动脉弓(腮弓型),第4对主动脉弓持续存在则形成环绕气管及食管的DAA。PAS则是因左肺动脉发育过程中落后于气管、支气管树的发育,不能与左侧的第6弓相连发生迷走,迷走的左肺动脉自右肺动脉后上壁发出,绕过右主支气管向左后,穿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向左进入左侧肺门,在气管远端和主支气管近端形成吊带,形成不完全型血管环,当伴有动脉导管或韧带时形成完全型血管环。
先天性血管环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肺炎、呼吸困难、喘鸣、吞咽困难、反复呕吐等症状,个别患儿无临床症状。PAS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反复咳嗽伴喘息,一般无消化道症状。DAA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伴或不伴消化道症状。临床上出现的难治性气喘,应排除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3-4]。本研究中32例患儿出现呼吸系统症状,2例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例无临床症状。
先天性血管环主要影像诊断方法有X线胸片、上消化道吞钡检查、纤维支气管镜、心脏超声和MSCTA,现已有应用产前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先天性血管环的报道[5-6]。X线胸片特异性较差。上消化道吞钡检查对于气管病变不能很好显示,但可以发现食管受压情况,本研究中2例患儿通过上消化道吞钡检查发现食管有扭曲,食管双侧及背侧受压改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气管狭窄的诊断和手术疗效的评估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辨别气管狭窄是外部受压改变还是气管本身的先天性畸形,有利于指导手术方案和对预后的评估[7-8]。本研究中10例患儿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观察气管狭窄大多是外部受压所致。心脏超声能早期发现肺血管异常,明确心内畸形类型。MSCTA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地显示血管与气管、食管的位置关系,提示气管、食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可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依据[9-10]。患儿术前不做MSCTA检查,容易漏诊,本研究中有2例患儿漏诊。1例患儿出生后发绀,诊断为肺动脉闭锁,低氧血症,急诊行姑息手术,好转出院。术后3个月患儿出现进食后呕吐,MSCTA检查发现术前漏诊DAA。1例患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年复查心超时发现肺动脉异常,MSCTA检查发现术前漏诊PAS。
血管环诊断明确即有手术指征,早期手术效果佳[11-12]。血管环患儿常伴有心内其畸形和/或气管狭窄,完整治疗方案包括血管环的矫治、心内畸形的矫治及气管狭窄的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和气管狭窄的患儿单纯行血管环矫治还是同期行心内畸形和/或气管狭窄的矫治目前并无定论。Oshima等[13]报道行一期根治术的28例患者,病死率为18%。安育林等[14]报道行一期根治术的6例患儿,病死率为16.7%。Okamoto[15]建议对患儿采取分期手术方式。Rutter等[16]认为呼吸道症状不严重,轻度气管狭窄,不用采取过于积极的手术方案,只需进行血管环纠治术。Antón-Pacheco[17]对5例轻微气管狭窄的患儿行保守治疗,随访11年,生存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认为轻微气管狭窄的患儿行保守治疗是可行的,而只有严重的梗阻才需进行外科治疗。Cheng等[18]报道对部分节段性及漏斗形狭窄保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患儿9岁时的气管管径完全达到了正常孩子的水平。国内学者也认为血管环合并气管狭窄并不需要同时治疗,应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19]。笔者认为应在术前明确气管软骨环发育情况,以判断是否处理气管狭窄,小儿往往能忍受50%以上的气管狭窄。血管环患儿合并的气管狭窄多为继发改变,气管压迫解除后气管发育能逐步好转。本研究中气管狭窄均未处理,避免了气管手术后的继发问题。术后患儿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17例,喉喘鸣症状明显好转15例,反复呕吐消失2例,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气管狭窄变化需要长时间随访观察,本研究中患儿术后随访时间较短,尚无远期资料。
先天性血管环手术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也可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采用哪种方法更好,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者中29例患儿采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28例患儿采用左后外侧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矫治(包括主动脉悬吊术3例,膈肌折叠1例,食管裂孔疝修补1例),1例患儿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矫治术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体外循环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尤其是肺功能损害,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长,甚至呼吸机脱离困难。我院2012年11月之前,5例PAS患儿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其中,2例PAS患儿在体外循环并行下完成手术,3例PAS合并心内畸形在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5例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长,呼吸机脱离困难,医疗费用昂贵。2012年11月之后,所有血管环患儿均首选在非体外循环进行手术,29例患儿手术成功,1例患儿手术失败。合并心内畸形的患儿仅1例通过介入方法矫治心内畸形,余患儿均未予处理。沈磊等[20]报道,血管环患儿术后需尽早拔出气管插管,必要的无创通气支持是保证患儿术后康复的主要措施。本研究采用单纯行血管环矫治手术的方法,避免了体外循环导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为术后早期拔出气管插管创造了条件。本研究中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失败的1例PAS患儿,因该患儿右肺发育不良,右肺容积明显小于左侧,伴有双侧肺气肿改变,无法耐受左侧肺动脉血流阻断,所以放弃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患儿术后12 d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术后脱离呼吸机困难,呼吸机辅助治疗42 d,最终患儿家长放弃治疗。
先天性血管环患儿易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临床上出现反复肺炎、呼吸困难、喘鸣、吞咽困难和反复呕吐症状的患儿应怀疑血管环的可能,心脏超声和MSCTA检查可确诊,早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合并心内畸形和局限性的气管狭窄并不需要同时纠治。
[参考文献]
[1] 丁自海,张希.临床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73.
[2] Freitag L,Ernst A,Unger M,et al. A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entral airway stenosis [J].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07,30(1):7-12.
[3] 范国清,张智睿,黎媛,等.单中心60例先天性血管环回顾性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10):1414-1418.
[4] 龚立,皮名安,郑楠楠,等.婴幼儿血管环的早期诊治[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8):575-578.
[5] 苏晓婷,陈涛涛,张红卫.先天性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1):48-50.
[6] 汪越澄,王友军,刘宗月,等.完全性血管环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药导报,2013,9(35):117-119.
[7] 孙云霞,何少茹,郑曼利,等.纤维支气管镜结合胸部多排螺旋CT在婴儿大血管疾病并呼吸道狭窄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5):1195-1198.
[8] Gaafar AH,El-Noueam KI. Bronchoscopy versus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ongenital vascular ring [J]. The Journal of Laryngology & Otology,2011,125(3):301-308.
[9] 邵剑波,郑楠楠,王芳,等.MSCTA 对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3,27(11):1260-1263.
[10] 臧越,周杰,姜涛,等.儿童先天性血管环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5):2861-2864.
[11] 崔虎军,陈欣欣,李建斌,等.先天性血管环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4,82(10):729-733.
[12] 崇梅,刘迎龙,金梅,等.肺动脉悬吊的诊断与治疗[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2,31(4):398-401.
[13] Oshima Y,Yamaguchi M,Yoshimura N,et al. Management of pulmonary artery sling associated with tracheal stenosis [J].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2008,86(4):1334-1338.
[14] 安育林,付松,杨学勇,等.先天性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的一期纠治[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247-248.
[15] Okamoto T,Nishijima E,Maruo A,et al. 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 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associated cardiovascular anomalies and the optimal timing of surgical treatment [J].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09,44(2):325-328.
[16] Rutter MJ,Willging JP,Cotton RT. Nonoperative management of complete tracheal rings [J].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2004,130(4):450-452.
[17] Antón-Pacheco JL.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 in infancy [J].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2006,29(6):991-996.
[18] Cheng W,Manson DE,Forte V,et al. The role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an evidence-based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J].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06,41(7):1203-1207.
[19] 王涛,谢艳丽,汪力,等.婴幼儿血管环合并先天性气管狭窄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 28(7):556-558.
篇2
咳嗽的病因主要是呼吸道疾病(如吸入刺激性气体、气道异物、炎症、出血、肿瘤等)、胸膜疾病(如胸膜炎、气胸)、心脏病(如左心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淤血、肝水肿等)、纵膈肿瘤等。
咳嗽的发生是延髓咳嗽中枢神经受到了刺激所致。当来自呼吸道黏膜及呼吸系统以外器官的刺激产生冲动传入咳嗽中枢神经后,冲动又经传出神经传到咽肌、声门、膈肌及其他呼吸肌,进而产生咳嗽动作。其过程包括:短促的吸气后声门关闭,膈肌下降,然后呼气肌和膈肌快速收缩,肺内压升高,声门突然开放,肺内高压气体喷射而出,冲击狭窄的声门裂隙而发出声音,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亦随之排出。
临床上,把咳嗽时无痰或痰量极少称为干咳(干性咳嗽),常见于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轻症肺结核,气管受压(肿瘤)以及胸膜受刺激等。伴有痰的咳嗽称为湿咳(湿性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肿、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
咳痰
咳痰是指呼吸道病理性分泌物随咳嗽动作排出口腔外。痰液主要是由呼吸道分泌的粘液、炎性渗出物、吸入的尘埃以及病原体(细菌、病毒等)混合而成。
不同疾病形成的痰液,其性状不完全相同。慢性支气管炎常为白色黏痰或白色泡沫样痰,急性发作时并伴有感染时常转为脓性痰(黄痰);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时痰液量多,而且可呈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浑浊黏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肺淤血、肺水肿时痰液多为粉红色泡沫样痰;肺癌和肺结核可见血性痰;大叶性肺炎可见铁锈色痰。
咯血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出。
咯血可发生于支气管和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等)、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狭窄等)、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等)。
临床上,咯血须与口腔、咽、鼻出血鉴别,大量咯血还须与呕血(上消化道出血)鉴别。
哮喘
哮喘主要见于支气管哮喘,是由于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发变态反应、呼吸道炎症和反应性增高、神经因素等作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典型的哮喘发作表现为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严重者表现为端坐呼吸。有些青少年的哮喘在运动时出现,称之为运动性哮喘。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空气不足,客观上还可以出现呼吸频率和深度以及节律的变化,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等表现。
篇3
二尖瓣狭窄几乎均由风湿热引起,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但是,临床上仅约半数二尖瓣狭窄患者曾经有过典型的风湿热病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例如上海),每年新诊断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例极少。
目前风湿热引起心脏瓣膜损害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是,大量的临床资料提示,风湿热是一个免疫过程,表现为发热、皮疹、游走性关节炎和心脏炎等。某些链球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通常仅对心脏(包括瓣膜)产生轻度的损害,但是,这些链球菌抗原将会促发一系列免疫反应(风湿活动)。风湿活动急性期可使心脏瓣膜发炎、增厚,二尖瓣瓣膜表面和瓣叶的边缘产生小点状无菌性赘生物。同时,炎症可延伸至瓣下结构,长时期发展后则引起瓣叶和瓣下结构疤痕挛缩,导致瓣叶交界粘连、瓣口狭窄。
二尖瓣狭窄青睐年轻人及女性
临床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多见于年轻女性,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女性患者在接触病原体抗原时容易产生自身免疫异常有关,如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多见于女性。
从链球菌感染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到出现典型的二尖瓣狭窄临床症状(胸闷、气急,且在劳累或运动动时加重)和体征(二尖瓣面容、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一般历时10~20年,因此大多数二尖瓣狭窄患者为20~40岁的青壮年。
如果风湿活动频繁发作,则二尖瓣狭窄加速,临床上可在更短时间内病情加重。
二尖瓣狭窄的治疗
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症状严重性主要取决于瓣口面积大小(通常当瓣口面积
大多数早期无症状的轻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不需特殊治疗,仅应酌情使用抗菌药预防风湿热(活动)。对心动过速或活动时气急的窦性心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对提高运动量有益。对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则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心律转复及抗凝治疗,以改善临床心功能和预防血管栓塞。
篇4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止咳、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酶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均连续治疗7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6,P
结论: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应用安全,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关键词:氨溴索注射液 雾化吸入 小儿 支气管肺炎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2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41-01
支气管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气促、发热、咳嗽等,主要由患者气道因黏膜充血、水肿致管腔狭窄、分泌物增多引起 [1,2]。儿童因身体发育不完全,纤毛运动能力逊于成人,导致咳嗽咳痰能力较差,痰液不易咳出,引起呼吸道狭窄,气道闭塞,严重时甚至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危及患儿生命 [3,4]。氨溴索注射液是一种黏液溶解剂、祛痰药,笔者将其以雾化吸入的方式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临床表现为气促、发热、咳嗽等,所有患儿均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 [2]。排除危重型、喘憋型、合并先天疾病或出现并发症患儿。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2.11±1.02)岁;疾病严重程度轻度11例,中度15例,重度6例。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4个月~4岁,平均年龄(2.23±1.10)岁;疾病严重程度轻度10例,中度16例,重度6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止咳、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α-糜蛋白酶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α-糜蛋白酶1500u加入20ml生理盐水中,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持续15min,2次/d。观察组患儿给予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氨溴索7.5mg加入3ml生理盐水中,使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持续15min,2次/d。持续给药7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①临床疗效:显效:临床体征如气促、咳嗽明显好转,痰液量少稀薄易于咳出,肺部音明显减少;有效:临床体征如气促、咳嗽有所好转,痰液量中等稀薄不易咳出,肺部音有所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肺部音未减少或增多。②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列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6,P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身体发育不完全,呼吸道管腔相对狭窄,血管丰富,黏膜柔嫩,纤毛运动能力逊于成人 [5]。一旦发生感染或炎症时,极易充血、水肿,造成本就相对狭窄的呼吸道管腔更加狭窄;而其纤毛运动能力差,肺回缩力较弱,痰液不易咳出,不能有效清除微生物及黏液,还进一步加剧呼吸道狭窄,引起气道闭塞,严重时甚至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危及患儿生命 [2,3]。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祛痰剂,研究认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以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调节浆液性与黏液性物质的分泌,从而降低痰液及纤毛的黏着力 [3],且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还能通过刺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的稳定及末端气道通畅,降低痰液黏附作用,促进痰液运输,从而促进痰液咳出,减轻咳嗽症状 [1]。另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的增加会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松弛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对维持气道通畅,改善肺通气和呼吸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研究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以雾化吸入的方式用于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结果发现,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以雾化吸入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高于采用传统α-糜蛋白酶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雾化吸入治疗是利用压缩空气为驱动,将药液雾化为可吸收的微粒悬浮于气体中形成气雾剂,输入呼吸道,更能增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4]。
参考文献
[1] 刘永华,侯艳苗,王治国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6):2485-2486
[2] 张恒金.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7):5613-5613
[3] 孙勇.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3,(18):213-214
篇5
【关键词】小儿肺炎;沐舒坦;疗效观察
肺炎是小儿最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患儿由于气道充血狭窄,痰不易咳出,肺部体征消失缓慢,使目前单纯进行抗感染及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沐舒坦是近来常用的一种化痰药,我科今年联合应用佐治小儿肺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人,男44例,女28例,平均年龄(15.5±3.6)个月,平均病程(4.8±1.5)天;对照组52人,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14.5±4.5)个月,平均病程(4.8±1.2)天。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治疗前病程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入组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小儿肺炎诊断标准,双肺有固定性湿罗音,X线片提示支气管肺炎。
1.3治疗方法:两组均按第七版儿科学治疗方案给予抗生素、抗病毒等静脉滴注,并加用止咳化痰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沐舒坦(盐酸氨溴素,德国勃林格殷翰大药厂)缓慢静滴,剂量为<2岁7.5mg/次,2次/d;2-6岁10mg/ 次,2次/d;≥7岁15mg/次,2次/d。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ml,连用5-7天。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咳嗽、气促、肺部罗音情况,观察2组治疗5d和7d 后胸片炎症吸收情况及不良反应。
1.5疗效评定标准:显效:3天内喘息明显减轻或消失、精神明显好转。有效:5天达上述标准。无效:7天后仍未达上述标准。
2结果
2组病例均痊愈出院。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3.63%,两组疗效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发热、咳嗽、气促、气喘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5d和7d 后x线显示炎症基本吸收例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小儿肺炎为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由于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支撑作用不力,纤毛运动较差,清除能力薄弱,支气管平滑肌薄而小,咳嗽反射弱,有痰不易咳出。支气管、毛细支气管黏膜充血、炎性水肿,分泌物潴留,使小儿相对狭窄的管腔变得更窄,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CO2潴留。在临床上表现为咳嗽、气促、发热、气喘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部大量的干湿性音,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危及生命。所以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单用抗感染治疗,效果不理想,故选择一种有效的祛痰药物非常重要。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是溴己新的活性代谢物质,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粘痰溶解药。其药理作用包括增加气道内浆液分泌,降低痰粘度,使痰液稀释,促进粘液排除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同时促进纤毛运动,增加排痰功能,改善呼吸状况,使呼吸道粘膜的表面活性物质发挥其正常的保护作用。同时它能够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有利于肺泡功能的改善。增加抗生素在气道内的药物浓度,增强其抗感染能力,加强巨噬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的能力。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治疗小儿肺炎时,常规治疗加用沐舒坦有更好疗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值得在儿科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4-1185
[2]黄英,彭东红.沐舒坦静脉给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儿科药学,2002,8(4):35.
[3]张国清,朱光发.大剂量沐舒坦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23(2):76.
[4]采科明,季申,杨波.沐舒坦对呼吸系统的保护机制[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1,22(1):49
篇6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老虎台分院,辽宁抚顺 113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上气道阻塞(UAO)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对该院治疗的24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 结果 在上述24里患者当中,21例患者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症状均得到了缓解,其中有2例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之后缺氧才有所改善,而1例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UAO是一组急性病症的总称,作为一种严重的、具有潜在致命性的临床急症,大部分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均缺乏明显的特异性,所以临床上常易与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疾病相混淆,因此在临床上加强对于该类疾病的认识的了解对于更好的对疾病进行确诊,对患者的健康进行更好的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充分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关键词 上气道阻塞;患者;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62-02
急性气道梗阻一般是指上气道梗阻(Upper Airway Obstruction,UAO),它是急性气道梗阻的一种,是上气道气流严重受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急症[1],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以刺激性干咳、气喘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多以吸气困难为主,活动可导致呼吸困难明显加重,变化可引起阵发性发作。早期一般无任何表现,往往在阻塞较严重时始出现症状。临床上常易与支气管哮喘及阻塞性肺疾病相混淆,目前关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少,现就对该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4例急性上气道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4例该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的年龄在19~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8±2.5)岁。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气喘和呼吸困难,症状出现的时间为2~10 min,平均为(4±0.8)min,24例患者当中有支气管炎患者14例,气管插管患者2例,气管切开史患者1例。以上患者均有气促、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加重的症状,同时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者;肺功能检查示最大呼气流速、最大通气量进行性下降,肺活量不变,FEV1降低不明显,与最大通气量下降不成比例即FEV0.5、FEV1.0降低, PEFR、MVV进行性下降FIF50%≤100 L/min,FEV1.0/PEFR≥10 mL/(L·min),FEVl.0/FEV0.5≥1.5。或FEV1降低,但闭合容积肺活量而VC和CV正常可以诊断[2]。必要时可以做胸部MRI、纤维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确诊。
1.2 治疗
造成上气道阻塞的原因有很多种,其具体的治疗方案的判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在进行绝定。但任何的上气道阻塞的首要的紧急处理措施就是,现解除患者的呼吸道阻塞情况,然后进行吸氧,改变病人,使患者头偏向一侧,挺伸下颌首向前,以使颈部气道梗阻尽可能地减至最小对一些类型的上气道阻塞。对于存在感染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症状严重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等[3]。
2 结果
以上24例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之后缺氧症状均得到了改善,21例患者在进行相应的处理之后症状均得到了缓解,其中有2例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之后缺氧才有所改善,而1例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具体数据分析见下表1。
3 讨论
急性上气道阻塞在临床上较容易出现,多种原因均可以导致,其对患者造成的呼吸抑制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特别是对发生在院外的患者而言。急性上气道阻塞治疗措施均基于有限的临床观察资料,不可能也不准许进行临床治疗的对比研究,因此其临床治疗方案就存在争议,但总的治疗原则如下
3.1 上气道异物阻塞的救治
3.1.1 成人吸入异物的院前救治 (1)向患者口腔内伸入食指进行检查,直至食指端达到患者咽部,使患者作防御性的深呼吸,保证呼吸道的顺畅。(2)挤压患者的上腹部腹压,增加患者上腹部的压力以帮助患者排出气道内的异物。具体的实施方法根据患者的、体重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救治姿势和方法[4]。①成人清醒直立患者,抢救者站在患者的背后,用双手环住患者的腰部,右手握拳左手压右手,拇指朝向剑突的直下方,进行迅速地向上向内按压。一次无效者,重复2~3次。在救治的过程当中注意异物有无排除,避免发生异物嵌顿在口咽部或重复吸入。②对无意识的成人仰卧患者,抢救者面向跪于患者双腿两侧,保持上身前倾,使用同样的方法按压患者的上腹在救治的过程当中注意异物有无排除,避免发生异物嵌顿在口咽部或重复吸入,当患者咳出异物后即令其侧卧位。③成人患者自救法(患者自行膈下腹部冲击法),适于患者一人在场时,患者以一手握拳置于上腹部,用另一手置于其上,向上向内朝膈肌方向作连续快速冲击。如不成功,立即采用以下方法,即患者将上腹部倾压于硬物上(椅背、围栏、桌子、水槽上或任何能够支持身体重量的水平物体上),然后作迅速向前倾压动作,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异物。(3)胸部手拳冲击法:适用于妊娠后期及高度肥胖者。对立位或坐位患者(意识清楚),抢救者可立于患者背部以双臂经其腋下环抱患者胸部。可一手之手拳拇指侧顶住胸骨中下部,用另一手握紧此手拳,然后作连续快速冲击(勿以手拳置于剑突上)[5],或至异物驱出或患者转入意识不清。对于卧位患者(意识不清),可使患者仰卧,头上仰并开放气道,抢救者用掌根置于患者胸骨下1/2处,作连续快速冲击。(4)手法钩取清除异物:①先捏住患者的下颌打开患者的口腔,将患者的下颔向上向前提举,用拇指及另4指分别紧压舌及下颔,使舌离开咽喉后壁,保证通道通畅的同时还更加有利于异物向上移动。②抢救者用另一手的食指沿患者的颊部内侧面缓慢进入,在患者的咽部及舌根部进行轻揉,直到钩动异物后取出。
3.1.2 婴儿和儿童吸入异物的院前救治 神志清醒1岁以内婴儿:膈下腹部冲击法:抢救者坐在椅子上,婴儿背靠其胸部,坐在抢救者双腿上。抢救者张开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婴儿腹正中脐上方,低于剑突下,并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用力要合理,如必要的话,可作第二次或更多次。如果婴儿处于仰卧位,抢救者可呈蹲位,张开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婴儿腹正中脐上方,低于剑突下,并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
背部拍击法:如婴儿不能哭叫或不能有效咳嗽,抢救者以前臂支撑住自己的大腿,将婴儿的脸朝向地面,骑跨在抢救者的前臂上,同时保证婴儿的头朝下要低于躯体部位,抢救者一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紧紧握住婴儿的下颏,支持起婴儿的头颈部,用另一手的手掌的掌根部拍击婴儿两肩胛之间的背部4次左右。拍击背部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婴儿的气道内压力,迫使气道内的阻塞物松动排出,但是要注意的是该种方法不适用于由于服用果冻类物品导致的阻塞。
胸部猛击法:婴儿脸朝上,抢救者一手牢牢托住婴儿背部,用另一手的中指和食指用力拍击婴儿两连线与前胸正中线交界的下一横指处4次。帮助婴儿的肺内空气向上进入气道,迫使气道内的阻塞物松动排出。
神志清醒的儿童(1~8岁):如果患儿能够说话或有效地咳嗽,不要去干扰他试图咳出阻塞物。若不咳嗽或无效咳嗽,则坚持施行膈下腹部冲击法,直至异物排出。方法为抢救者站在患儿背后,用手臂绕其腰部,右手握拳左手压右手,拇指朝向剑突的直下方,进行迅速地向上向内按压。每次都要较为准确的击中婴儿的腹部,以帮助更好更为快速的解除梗阻,直到数次冲击排出异物。
失去知觉的儿童:抢救者开放患儿气道,若确定无呼吸,则先给以2次口对口呼吸,若吹气时胸廓不上抬,说明气道完全阻塞,再次开放气道,给以人工呼吸[6]。假如患儿躺在地板上,则抢救者跪在患儿足旁;如患儿在桌上,则抢救者站在其足旁,若为大儿童,则抢救者可跨跪在患儿的腿部,先将右手掌根部放在腹正中脐稍上方,将左手掌紧压右手掌,快速向上冲击腹部。当患儿咳出异物后即令其侧卧。
3.2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许多急性上气道阻塞的急救需要紧急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来建立气体通道,为有效的呼吸、保持气道的通畅和引流及机械通气提供条件[7],从而为下一步解除上气道阻塞的病因赢得时间。下述情况合并呼吸衰竭时应考虑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喉水肿、喉痉挛、功能性声带机能失调、吸入性损伤、Ludwig咽峡炎、哮吼、会厌炎及气管肿瘤[2]等。
3.3 镍钛记忆合金呼吸道支撑网架
气道狭窄的治疗较为困难。以往曾应用高频电刀、微波经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气管或主支气管肿瘤所致的气道狭窄,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反复进行,病人痛苦较大,且对管腔外压迫引起的气道狭窄效果较差,易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方法为先将记忆合金支架放在0 ℃冷水中冷却后塑形成细管状,植入气道狭窄处后受人体温度的影响,记忆合金支架复形,狭窄的气道被撑开[8]。植入的方法有:经纤维支气管镜直接植入,经呼吸道支架植入器植入等。植入后的支架固定较好,不移位,与气管、支气管壁贴合紧密,且操作方便、创伤性小,病人痛苦小。目前可用于气管肉芽肿、瘢痕缩窄所致的良性气道狭窄,也可用于气管内肿瘤阻塞或气管外肿瘤压迫所致的气道狭窄,后者可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为进一步进行化疗或放疗提供时机。
参考文献
[1] 王瑞,韩建京.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 2013,5(11):114-118.
[2] 魏桂珍,孙慨,张杰.老年人原发气管恶性肿瘤4例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0,13(2):90-96.
[3] 黎鳌,杨宗城. 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71-177.
[4] 黎鳌,杨宗成. 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74-403.
[5] 陈意生,史暴泉. 烧伤病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341.
[6] 唐晓熹,袁克俭,史济湘. 吸入性损伤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评价[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9(1):17-19.
[7] 刘志国,岳茂兴,李轶. 严重烧伤院外和急诊处理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4(24):1809.
篇7
[关键词] 上呼吸道狭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T-MPR呼吸道测量
[中图分类号] R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8-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CT-MPR respiratory measurement in the location diagnosis of upper airway stricture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April 2014, 4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 3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 sleep apnea syndrome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2, 43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detected by spiral CT scan from the top of nasopharyngeal to the inferior border of the cricoid cartilage, the index of the 4 plane in patient’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such as cross sectional area, anteroposterior diameter were measured by the technology of MPR image processing, the measured values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of the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1 and experimental group 2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cross sectional area of the lingual region, uvula region and posterior region of the soft pal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in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Upper airway strictur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CT-MPR respiratory measurement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又称OSAS,属于中老年群体多发病。据相关报道显示,无论上呼吸道的舌后区、悬雍垂区等任何区域发生阻塞或狭窄现象,均可诱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患者上呼吸道狭窄部位定位不明确,其采用UPPP(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成功率仅为50%,重新对手术失败病例的狭窄部位进行定位诊断发现,手术失败患者上呼吸道有多处狭窄[1]。基于此,术前正确估计OSAS患者的上呼吸道狭窄部位,对实现对症治疗、提升手术成功率极其有益。经螺旋CT对OSAS患者自鼻咽顶部至环状软骨下缘进行平扫检测,同时采用MPR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辅助测量,能够精确测定出患者的咽壁厚度、会厌后区、舌后区及悬雍垂区、软腭后区的横截面积等[2]。既往报道显示,OSAS患者与正常人的各CT呼吸道测量值有显著的差异[3]。本研究基于既往研究所得出的上呼吸道CT测量正常值范围,观察对比OSAS患者与健康人的CT扫描测量结果,以分析CT-MPR呼吸道测量在定位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呼吸道狭窄部位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的4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PSG(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其中,男34例,女9例;年龄23~57岁,平均50.05岁;体重49~82 kg,平均73 kg;临床症状:憋气、睡眠打鼾、疲乏无力、嗜睡等,将该43例患者设为实验1组。选取3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狭窄患者设为实验2组,其中,男24例,女9例;年龄25~58岁,平均51.15岁,体重47~78 kg,平均72 kg。另选取4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21~58岁,平均53.05岁;体重51~79 kg,平均69 kg;均无呼吸性疾病、睡眠性疾病。
1.2扫描方法
使患者取仰卧位,经螺旋CT对所有处于清醒状态下的患者自鼻咽顶部至环状软骨下缘进行平扫检测,另对实验2组患者实施睡眠期扫描,扫描层厚:5 mm,以确定上呼吸道狭窄部位(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扫描后,采用MPR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辅助测量,观察平面参照既往研究报道中的上呼吸道解剖分区平面(会厌后区、舌后区、悬雍垂区及软腭后区)[4],如图1~3所示。
1.3测量指标
测量指标包括上呼吸道各平面横截面积、咽后壁软组织厚度、咽侧壁软组织厚度及呼吸道左右径、前后径。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实验1组与对照组各平面横截面积、前后径等CT-MPR测量值比较
由表1可知(其中实验1组简称为1组,实验2组简称为2组),实验1组的舌后区、悬雍垂区及软腭后区的横截面积及4个平面左右径、悬雍垂区前后径均比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验1组与对照组咽侧壁及咽后壁软组织厚度CT-MPR测量值对比
由表2可知,实验1组4个平面的咽侧壁软组织厚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实验2组与对照组各CT-MPR测量值比较
对实验2组33例研究对象进行睡眠期CT检查,确定了该组患者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狭窄部位,检出狭窄平面59个,部分患者有多处狭窄部位,会厌后区及舌后区、悬雍垂区、软腭后区狭窄者分别有11例、11例、17例、20例。将该组33例患者的上呼吸道各CT测量值与对照组比较,由表1、2可知:在4个平面中,实验2组与对照组的各平面横截面积及前后径、左右径测量值均有明显差异(P
2.4实验1组与实验2组各指标超出正常值的情况比较
根据既往报道的各平面指标的CT测量正常值标准,对实验1组与实验2组各测量值超出、未超出正常值的情况进行测定与比较[5]。结果显示:两组各平面横截面积阳性率(低于正常率)有显著差异,两组会厌区、悬雍垂区的左右径阳性率差异明显,两组舌后区前后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上呼吸道狭窄密切相关。为了提升手术成功率,术前应正确对患者上呼吸道狭窄部位进行定位。既往报道显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上呼吸道各指标CT测量参数与健康人有明显差异,本研究实验1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也再次证实了这一观点。但组间数据分布具有较大的交叉区域,难以参照对照组健康人的正常值范围对阻塞性睡眠暂停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上呼吸道狭窄部位进行正确定位[6]。
为了探讨上呼吸道CT-MPR测量在定位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呼吸道狭窄部位中的价值,笔者借助MPR图像处理技术,对实验2组33例研究对象进行睡眠期CT检查,确定了该组患者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狭窄部位,部分患者有多处狭窄部位,会厌后区及舌后区、悬雍垂区、软腭后区狭窄者分别有11例、11例、17例、20例。将实验2组中59个实际出现狭窄的平面于清醒状态下的CT-MPR测量数值与对照组的43例健康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4个平面中,实验2组与对照组的各平面横截面积及前后径、左右径测量值均有明显差异(P
为了更直观、明确地了解CT-MPR测量在定位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呼吸道狭窄部位中的价值,笔者根据各平面指标的CT测量正常值标准,对实验1组与实验2组各CT-MPR测量值超出、未超出正常值的情况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各平面横截面积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在实验1组的172(43×4)个测量平面内,其阳性率与实验2组的59个测量平面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树华,董莘,石洪金,等. CT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中的意义[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2):133-136.
[2] 李树华,石洪金,曲胜,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舌后区上呼吸道CT测量[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6):415-417.
[3] 黄映红,翟锦明,刘毅生,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CT测量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的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5):423-426.
[4] Zhou X,Wang J,Liu J. The study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64-slice CT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in Müller maneuver[J]. Lin Chu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2013,27(3):139-143.
[5] Fong S Y,Ho CK,Wing YK. Comparing MSLT and ESS in the measurement of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J].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2005,58(1):55-60.
[6] Swagata Khanna,Sunil KC,Mahamaya Prasad Singh.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in children undergoing routine adenotonsillectom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2012,5(11):99-104.
[7] Suzuki Shigeru,Machida Haruhiko,Tanaka Isao,et al. Measurement of vascular wall attenuation: Comparison of CT angiography using model-bas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with standard filtered back-projection algorithm CT in vitro[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2,81(11):3348-3353.
篇8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80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80例患者术后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缓解或消失,神智、语言功能均明显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停止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随访3~12个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颈动脉超声示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结论专业化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护理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医学研究显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金标准[1,2]。本院综合神经外科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80例,施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手术过程顺利。通过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综合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狭窄程度均为70%~99%,所有病例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部血管造影(DSA、CTA和MRA)等确诊。其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66.34±4.22)岁。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1周开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及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钙)。手术成功,术后TCD证实术侧颈内动脉血流通畅。
1.3护理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护理
颈动脉狭窄患者多数伴有一定程度的头晕、偏瘫、失语,且症状反复发作,对病情焦虑,对手术恐惧。医护人员要重视心理护理,讲解该病手术治疗的意义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增强自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围手术期[3]。
1.3.1.2术前准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充分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对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者监测血糖和血压,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及降压药,注意饮食调节。使术前血糖、血压达到围术期的要求。
1.3.1.3安全管理
由于患者均有典型的暂时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护士要做好高危患者的自理能力、跌倒坠床及皮肤压疮的评分及预防措施,加强安全宣教,护士经常巡视病房,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1.3.2术后护理
1.3.2.1生命体征监护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语言及肢体活动情况。持续低流量吸氧。术后24~48h血压通常不稳定,过高易引起脑出血,过低易引起脑灌注过低,导致脑缺血。血压过高时给予硝普钠微量泵泵入,保持血压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1.3.2.2术区血肿或出血
小范围血肿的患者出现局部轻度肿胀、疼痛。较大范围的血肿会导致相应的压迫症状,引起呼吸困难,反射性心率减慢或心搏骤停。术后伤口覆盖冰袋,沙袋压迫止血24~48h。加强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减少颈部活动,以免出血。如出现气道受压梗阻,立即行气管切开。
1.3.2.3及呼吸道护理
术后未清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清醒后给予半卧位。术后2~3d病情平稳,可指导并协助其离床活动。早期离床活动可预防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遵医嘱超声雾化吸入,3次/d,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1.3.2.4饮食护理
术后6~8h全身麻醉完全清醒后如无呛咳,协助患者饮水,给予低脂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第2天可进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富含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1.3.3常见并发症护理
1.3.3.1脑高灌注综合征
高灌注综合征易诱发脑水肿或脑出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言语功能,判断患者头痛性质。术后血压控制在120~140/80~90mmHg(1mmHg=0.133kPa),血压过高立即通知医生,除常规降压药物外,加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及利尿药,达到降血压、降颅压的目的[4]。
1.3.3.2颈动脉血栓形成
颈动脉血栓常发生于术后1周内[5],血栓形成后患者15min内会出现如烦躁、谵语、偏瘫、昏迷等严重脑损害症状及体征。术后常规应用抗血栓形成药物,用抗凝药期间护士应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出凝血时间。
1.3.3.3缺血性脑卒中
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判断有无视力障碍[6]。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3.3.4颅内神经损伤
观察患者有无声音嘶哑、语言表达费力、声调降低。有无进食及饮水呛咳,同侧唇沟变浅、鼓腮漏气、Homer’s综合征等表现。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和激素等,早期给予康复干预,减轻损伤[7]。
2结果
80例患者术后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缓解或消失,神智、语言功能均明显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停止或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随访3~12个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3小结
由于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多数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指导患者多食低盐、低脂、低热量、高蛋白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降脂、降糖药。需要长期服用抗凝剂的患者用药期间每月监测出凝血时,教会患者自我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肢体、语言等康复训练。术后3个月复查颈部血管彩超。如果期间出现视力障碍及头痛、头晕症状及时就医[8]。综上所述,专业化的护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宫翠姣 单位:大连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NorthAmericanSymptomaticCarotidEndarterectomyTrialCollaborators.Beneficialeffectofcarotidendarterectomyinsymptomaticpatientswithhigh-gradecarotidstenosis.NEnglJMed,1991,325(7):445-453.
[2]HallidayA,MansfieldA,MarroJ,etal.Preventionofdisablingandfatalstrokesbysuccessfulcarotidendarterectomyinpatientswithoutrecentneurologicalsymptoms: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Lancet,2004,363(9420):1491-1502.
[3]顾巧华,朱燕,方芸,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40-41.
[4]董剑,纪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天津护理,2014,22(3):279.
[5]聂海英,刘扬,刘花.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12,33(22):4868-4869.
[6]杨静,何羽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当代护士,2013(7):43-44.
篇9
鼻病毒
鼻病毒是引发普通感冒的最重要的病原体,约有30%~50%的感冒是由该病毒引起的,目前医学界已经发现了鼻病毒的144个血清型,而新型的鼻病毒还在不断地被发现中。该病毒最适宜在温度为33℃、pH值为7.0的环境中生存,这一温度相当于鼻腔、鼻道的温度,因此鼻病毒一进入呼吸道,就很容易在鼻腔生长,引发感冒。该病毒不耐酸性环境,pH值为3.0时可迅速被灭活。鼻病毒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经鼻、口、眼的黏膜进入人体,在鼻腔内增殖,潜伏期为一到两天,发病时患者常见流涕、鼻塞、喷嚏、头痛、咽痛和咳嗽等症状,体温不增高或略有增高,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因为感染该病毒以后身体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常常发生再感染。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对温度很敏感,33°C时生长良好,但35°C时它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由于这个特性,所以冬季和早春是该病毒流行的季节。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飞沫和接触传染,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二到五天,平均为三天。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5种不同的冠状病毒毒株,不同毒株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典型的冠状病毒感染呈流涕、鼻塞、不适等感冒症状。另外,也有报道说冠状病毒还可以引起发热、寒战、呕吐等症状。感染冠状病毒后病程一般是一周左右,一般没有后遗症。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流行的SARS也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它引起的则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以发热、干咳、胸闷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出现快速进展的呼吸系统衰竭,是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感冒的病原体之一,可通过手、污染物品和呼吸道传播,每年冬季均有流行,感染后潜伏期为2~8天。据统计,4岁以上的人群,几乎每个人都受过感染。成人和较大儿童感染后表现为普通感冒或气管炎的症状,而学龄前儿童及婴儿,特别是1~6个月龄的婴儿感染后,症状较重,感染该病毒以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坏死物与黏液、纤维等结集在一起,很容易阻塞婴幼儿狭窄的气道,导致严重的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甚至造成死亡。另外,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力不强,不能防止再感染,可造成反复发作的感冒或咽喉痛,就连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抗体亦不能防止婴儿感染,因此至今未有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
副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无处不在,不过在外环境下不稳定,肥皂水就可以使其失去活性。该病毒往往通过飞沫或人与人接触传播,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接触了人的眼睛、口、鼻黏膜后也会发生感染。副流感病毒可造成反复发作的感冒和喉咙痛;也能引发严重的反复感染的下呼吸道疾病,比如肺炎、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常见于儿童、中老年等免疫力低下者。发病情况因病毒的血清型不同而各异,Ⅰ型副流感病毒除了引起感冒,还可引起严重的喉炎、气管炎或支气管炎;Ⅱ型与Ⅰ型引起病症的临床表现相似,但不严重;Ⅲ型是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病因;Ⅳ型引起的病症较轻。
腺病毒
腺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密切接触而传播,还可通过手将病毒传播到眼睛,消毒不充分的游泳池还能引起腺病毒感染的暴发流行。与其他病毒相比,机体对腺病毒的再感染能产生有效的免疫。正常的健康人一般具有多型抗体,母亲的抗体能保护婴儿免除严重的腺病毒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腺病毒后会出现咳嗽、鼻塞、咽痛、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痛等典型感冒症状。另外,有些儿童感染腺病毒以后还会罹患肺炎。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经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可引起人和动物的流行性感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在引起人类流感流行史上最为重要,是反复流行最为频繁和引起真正全球流行的重要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又可根据H和N抗原不同,再区分为若干亚型,已鉴定出16个H亚型(H1~H16),9个N亚型(N1~N9),近一个世纪在人间流行的只有H1、H2、H3和N1、N2几个亚型,比如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就是甲型流感的一个亚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亚型。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强,潜伏期为1~4天,往往突然发病,有发热、怕冷、头痛、肌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和厌食等症状。患者发热可高达38°C~40°C,持续1~5天,小儿温度往往比成人高,可发生抽搐。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心肺功能不全者和婴幼儿感染后5~10天易发生细菌性继发感染,特别是肺炎,常危及生命。
禽流感病毒
篇10
COPD(简称慢阻肺)是内科临床中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急性加重期主要表现为咳嗽的加重、咳痰量的增加、出现黄痰和(或)喘息,多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笔者将我院自2007~2009年收治的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应用α-细辛脑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来源于本院门诊及病房,共60例,所有病例均根据2002年COPD诊治方案确诊[1]。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发病年龄49岁月蹉跎83岁,平均年龄58岁。病史10~36年不等。根据就医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病程及既往治疗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氧疗、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及平喘祛痰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α-细辛脑注射液治疗,用法:α-细辛脑注射液24m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药物浓度为0.01%~0.02%,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疗程8~10天。
1.3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前后行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心电图、胸片检查,同时注意观察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当P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显效:咳、痰、喘及缺氧症状明显好转,肺部音基本消失或显著减少。
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有所好转。无效:上述各项无好转甚至恶化。以显效及有效病例计算有效率。
2.2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和有效率为96.7%,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 论
COPD临床上病史较长,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道阻塞疾病,急性加重时咳嗽加重、痰量增加、出现黄痰和)或)喘息、伴或不伴发热、紫绀。COPD患者的支气管纤毛运动极差,使已经变形狭窄的呼吸道被痰液堵塞,可导致感染顽固存在。因此,COPD的治疗除控制感染、氧疗等以外,关键措施之一是有效祛痰,尤其对老年体弱无力者,应以祛痰治疗为主。由此使用有效的祛痰药物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理研究表明,α-细辛脑注射液是从中药石菖蒲挥发油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平喘、镇静、解痉等作用,可选择性兴奋体内β2受体,对抗组胺、Ach,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改善循环障碍:同时可引起分泌物的增加,降低痰液的黏度,改善膈肌的收缩力,使痰液易排出,有利于呼吸道的通畅及感染的控制[2]。α-细辛脑有明显增强气管纤毛运动的作用,从而达到明显的祛痰止咳目的。另外该药还能提高大脑皮质的电刺激阈,抵制电刺激的突触传导及癫痫性电的扩散,具有镇静作用。
综上所述,α-细辛脑注射在临床应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是较为理想的有效药物,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且不宜产生耐药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