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饮食安全预案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部队饮食安全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部队饮食安全预案

篇1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手术室属于医院高风险区域,其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大,工作流程繁琐,较容易发生护理纠纷,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对手术造成直接的影响。对手术室护理进行有效管理,其目的在于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危险问题,给与手术进行更多的安全保障。特别是各种新技术的运用,导致护理操作的难度更高,风险因素更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3年8月中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手术患者开展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范围为20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46.9±4.4)岁;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范围为20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41.6±3.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要降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首先要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而后做针对性的管理改善。

1.2.1 制度管理

在手术室护理操作上,首先需要医院制定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制,要严格对手术查对、交接、术前访视等做管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对个人信息做有效核准,包括手术名称、时间、姓名、床号和用药信息等,避免患者差错;术前访视落实到位主要是了解患者状态,同时通过必要的护患沟通让患者顺利的开展手术;术后要做好规范的护送来避免各管道的稳固,避免松脱、压迫和堵塞而引发的危险性问题。所有的围术期操作要做好流程细化制度性管理,做好各操作的标准化。日常要做好护理工作的监督,对于发生的不安全问题情况和原因做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对应改良措施的制定,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同时对护理工作做有效监督,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严谨性。同时要对护理人员做定期的培训,包括法律意识、专业技能、沟通能力等。同时做定期考核,提升护理人员对培训内容的关注度[1]。

在制度与管理上,长时间的应激工作状态也是导致护理危险性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夜间急诊性患者的手术容易让护理人员长时间的处于超负荷与紧张的工作状态,身心疲惫下让患者的饮食、睡眠等问题日益显著,从而导致护理人员身心健康问题,进而也更容易导致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或者其他工作失误的发生。而大脑在轻松的状态下,工作效率相对更好,因此在护理管理上,要充分考虑到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保持身心健康状态,避免超负荷工作[2]。

1.2.2 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与管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导致对自身工作所应肩负的责任、义务没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无法意识到手术室护理的高风险性,无法通过规范的操作来规避法律风险。在护理记录中,无法做好细致、规范与准确的记录,在操作中存在漏记、错误或者涂改等记录不当问题,从而导致记录失去了其准确与真实,一旦发生纠纷问题,则无法提供对护理工作有利的护理记录证据。同时手术室护理的专业性强,由于技术的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能力的要求也日趋严格,护理人员如果自身缺乏上进,缺乏对护理工作不断深入的学习,就容易导致在实际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无法有效应对。如果在抢救操作中无法及时有效应对,则会导致患者生命威胁,延误最佳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不能随意说出不负责任的言语,术中应该避免讨论非手术必要言语,甚至要避免接听或拨打手机,避免造成患者对手术的不满。同时护理人员技术不达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例如器械的使用、手术配合、物品清点查对等。所有自身因素要做好培训与监督,做好必要的绩效考核工作,对护理质量做监督评价,提升护理人员工作严谨性[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不安全问题发生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分为管理因素、技术因素、沟通因素等。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运用n(%)表示,运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两组患者护理不安全问题发生情况

2.1 两组患者护理不安全问题情况

在护理不安全问题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18%,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在护理不安全问题情况对比[n(%)]

%

注:两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在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护理人员自身的沟通能力而是保证手术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但是由于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经验浅、文化程度低等问题,从而护理人员综合素养并不能达到整体的高标准,人员之间的素质差异大,因此会引发在护患沟通中产生不准确、不恰当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和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手术工作无法有效进行。特别是在术中紧急情况下需要家属做好手术处理的同意书签署,如果沟通不畅则会导致家属不能及时配合来促进手术操作。因此,护理沟通要做好规范的培训与积累。

【参考文献】

[1]朱晓燕. 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J]. 吉林医学,2015,07:1487-1488.

篇2

【关键词】 年轻护士;安全意识;原因;探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80-01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自2011年我区2家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各级医疗机构招收了大批量年轻的护理人员,这批新毕业生不断的充实到临床护理队伍中,导致护理人员的年轻化。现对我区医政科2012所接收到的15起纠纷、投诉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

1 基本资料

我区年轻护士工龄在5年以下的占据20%,2012年接受投诉15例:主要为①核心制度执行不严引发的纠纷4例,占投诉比例27%;②投诉护士基本技能差的3例,占投诉比例20%;③服务主动性差,缺乏慎独精神占3例,占投诉比例20%;④解释沟通不到位3例,占投诉比例20%;⑤因巡视病房及输液卡记录与实际不吻合引发的投诉2例,占投诉比例13%。

2 原因分析

21 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格 主要表现在对口服药品的发放、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方面。年轻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不足,工作粗心不细致,同时由于频繁的昼夜倒班,生活节律紊乱,导致夜间精神疲惫,工作容易分心。有些新护士粗心,做治疗时之称呼床位(某某号)而不对姓名,造成给药途径错误;患者不在床边仍将口服药放在床头柜上,不能做到送服到口;床头交接班时不能交代一些需要注意观察的事项,仅仅是床边走马观花一般;非抢救情况下,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造成遗漏医嘱现象;对待一些危重急的病人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观察力,不能严格按照等级护理的要求及时巡视患者,表现为记录不规范、记录的内容与实际病情。

22 专业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操作不熟练 年轻护士刚工作不久一些知识仅仅限于书面理论,缺乏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能力,工作应变能力差,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导致病人及家属不满意,投诉较多,这在门诊输液别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中较为常见;其中有一例是某病区的护士为患者做肌肉注射时因定位不正确将其坐骨神经损害导致的一起四级医疗事故。

23 临床经验不足,主动服务意识差,缺乏工作慎独精神 年轻护士多为独身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没有彻底转换角色。工作中自觉自律性较差,日常仅满足于做些功能性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服务患者的意识。表现为治疗完毕后不能做到经常巡视病房,适时解决患者所需。

24 不能与同事、患者做有效的沟通,解释不到位,缺乏沟通的技巧。

241 踏入工作岗位后,面临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同事,在既想做好工作的同时又想融入大家庭,产生心理压力。

242 护士角色适应能力不足,不能站在患方角度去考虑问题。

表现为沉默不语、反应迟钝或言语过激引起患者不满意。

25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职业安全意识淡薄 个别新护士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护理工作又脏又累而且繁琐,对职业的期待值大大降低,往往出现消极情绪,工作不积极不主动,容易烦躁或激动。

3 对 策

31 加强上岗前的培训工作,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核心规章制度,树立良好的职业安全意识。岗前要求统一对所有新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医院核心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学习,护士行为规范,语言沟通技巧,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年轻护士明确自己所选择的这份工作的严谨性和自律性,自觉用法律观念自律职业行为,有效地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32 建立健全医院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按时进行质控。院、科质控小组每月分别对临床科室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及病人满意度调查;检查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护理部、病房护士长随机对科室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进行护理制度、职责及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提问,同时科室护士长不定时在科室督促护理规章制度和重病人护理的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各种信息。通过夜查房加强夜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杜绝各种隐患。

33 制定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和“三基”训练考核计划。加强平时的考核、专业理论学习与基础操作培训,熟悉掌握各项技能操作、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对一些常用、抢救药品熟悉作用原理及使用用法。在护士试用期严格考核,杜绝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的护士单独值班现象。组织护士学习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应急事件,让其熟悉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及方法,并对各种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进行模拟场景训练,提高抢救水平,避免遇到突发事件而引发慌、急、乱、错的现象。

34 加强带教,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341 根据不同的人员为其配备适合的带教老师。护士长在排班时注意新老护士合理搭配,发挥传、带、帮作用,以便遇到特殊情况互相配合。

342 根据层次水平,安排不同的班次和工作任务,如有危重患者或患者较多时,可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以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

35 加强人性化管理,适时减压疏导提高其心理素质

351 年轻护士上岗后,护士长及带教老师要关心,提醒,帮助,鼓励,理解为主导,主动找青年护士谈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和需求,根据不同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指导,缓解其心理压力,顺利度过工作适应期。

352 通过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学习优秀护士榜样的先进事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护理事业;通过自我调节,能正确面对压力与竞争,成功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护理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雷泽秋,何方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3):207-208

[2] 韩金红,孙红玉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6):454-455

[3] 王立娟,李海霞护理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4(10):258

篇3

【摘要】:目前社会上多次出现食品中含有甲醛、苏丹红、瘦肉精等情况,在部队的饮食卫生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单位缺乏食品安全知识、食品检测设施落后、卫生监督检查不到位等。为了有效避免“餐桌污染”,加强部队的饮食卫生安全工作,需要了解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再对症下药,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部队饮食;卫生安全;问题;对策

一 目前我国部队饮食存在的问题

(一) 思想认识不够

要做好一项工作,先进的思想认识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目前,在部队饮食卫生系统中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清楚,主要表现在卫生监督方面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大多数人认为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食品卫生当面不会出事,而且驻城区的部队其食品来源几乎都是大型超市,相对比较安全,因此逐渐降低了自我防范意识。

(二) 队伍素质不高

监管部队的饮食卫生工作的单位主要是军需、卫生部门,负责基层中队的饮食卫生日常监督检查的单位主要是司务长和卫生员监督检查。有的基层中队的司务长和卫生员根本就不会或者不懂饮食卫生管理,导致饮食卫生安全事故的出现。

(三) 监督机制不健全

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主要依靠日常的监督,以保证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及时解决问题。但目前,我国部队的饮食卫生方面没有设定完善的检查评比制度,更是没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工作。

(四) 检测检查设备落后

检测基层部队的饮食卫生工作是否到位主要是依靠肉眼进行工作,凭借日常的经验进行辨别,检测主要靠肉眼,凭经验辨别。而单纯凭肉眼和经验进行检测结果往往不准确,如遇部队临时加餐、演习等活动,由于部队的食品种类较多而且所处的环境复杂,若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检疫,则不能保证部队的饮食安全。

二 加强部队饮食卫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针对部队饮食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想保证部队饮食的卫生安全性,必须要对症下药,采取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一) 强化官兵饮食卫生安全意识

要想真正提高部队饮食的安全水平,提高部队官兵的卫生安全意识是一个前提和基础。首先是要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食品大安全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对整个部队的影响,及时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动态,真正把食品安全这件大事提升到战略程度,才能为部队的饮食安全提供一个组织保证。

其次,要加大部队的食品安全教育。领导干部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起到带头作用,在整个部队都要把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作为主题,才能提高整体水平。比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专家授课、网络等形式,在部队中宣传食品卫的生安全常识,并且定期开展食品卫生的检查评比活动,才能保证食品卫生常识真正落实到实处,让每一个官兵都能以身作则,从根本上增强部队的意识水平。

最后,要抓好部队的业务培训。宣传是为了让官兵有一个食品安全的意识,加强部队的饮食安全水平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比如,把每年进行饮食专业队伍的训练,以会代训、让每个人都有实践训练的机会,同时进行必要的经验交流、参观见学等办法,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应急处置等方面加强训练,同时提升部队对食品安全的检查鉴别能力。争取在日常生活中不买不卫生的食品、不做不安全的菜肴,保证官兵的饮食健康营养,从食品的采购、加工、食用等方面做到一致安全卫生。

(二) 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体系

增强部队官兵的食品安全意识是保证不对饮食安全的一个理论基础。食品卫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检测网络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1、 健全监管机构

监管机构是进行食品安全监督的组织基础,在部队中可以成立食品卫生监管机构,联合卫生、军需两大部门,同时完善食品卫生的监管职责,定期对市场以及部队食品卫生进行检查,以了解最新的情况,将传统的由卫生或军需部门单独管理食品卫生转向卫生、军需部门联合管理。

2、 完善食品监管网络体系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分量。在网络体系的建设方面,可以根据地方食品安全监测网、部队三级网以及工商系统的“红盾网”为基础,建立监管食品安全的网络体系,定期通报,优化整合食品卫生安全的各项信息。

此外,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查的力度。在一些重大时期,比如季节变化、老兵退伍、新兵入伍等,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查评比活动,实时了解部队的食品安全情况。

(三) 完善检测设备

加强食品安全的管理除了构建一定的体系框架,检测的硬件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1 配备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设备和试剂

检测设备和试剂是进行食品安全管理的硬件基础。一般说来,一级总队可以进行集中采购,为基层部队购置进行快速检测的设备和试剂。比如农药残留速测卡,可以快速检测果蔬中的有机磷残留物;甲醛速测盒,可以有效检测水产品中的违禁甲醛添加物等。快速检测设备和试剂的配备能提高部队检测食品安全的效率。

2 加大检测设备使用方法和规则的培训

了解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才能真正掌握设备的操作方法,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尤其要加大识别有害食品的培训,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污染现象。

同时,对于社会上的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及先进的设备,部队要加强引进的力度。

(四) 落实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制度

建立合格的卫生安全监管体系之后需要部队所有官兵的共同坚持和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落实量化管理制。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要有层次性,保证每层都有人负责,管理环节不掉线,而且都有相应的责任人。总队一级主要负责制定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建设食品卫生安全网络等;支队一级主要负责检测地区内采购的主副食品,督促基层单位落实食品安全的各项制度等工作。

2、 在采购、加工、贮存中把好关口。在采购时,部队采购部门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大型超市、食品加工生产基地等进行直接采购,避免中间环节。在加工时,要符合加工的卫生安全要求,不同食品要分刀、分板,防止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在贮存食品时,主副食应该分库分类存放,让专人管理,入出库都要登记,严禁无关人员出入,避免食品污染。

3、 建立饮食安全应急预案

在食品采购加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应急安全预案,以保证在突况中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并且组织应急情况的演练,保证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各级部队能进行良好的执勤、处突、等任务,以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参考文献

篇4

一、后勤保障在特大火灾、重大火灾等大型火灾中的作用

在灭特大火灾、重大火灾中,火灾扑救时为了使整个行动行之有效的开展,需要现场的指挥体系完整高效的运转,各种灭火战术需要在火场中灵活、多方面的结合以达到火灾能够及时地控制和全面的消灭。但是,特大火灾和重大火灾等大型灭火战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灭火时间较长、参加中队和人员较多、连续作战性强,此时,灭火中的后勤支援和后勤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各种消防车辆、灭火器材装备、个人防火器材装备、油料保障、灭火药剂的供应、饮食保障以及火场的人员医疗防护等后勤方面的工作开展必须及时地保障到位,才能够保证火灾扑救的全面展开和有效完成。

二、如何做好特大火灾、重大火灾等大型火灾中的后勤保障工作

面对新的火灾形势,在灭大型火灾中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必须要做到提前着手、着眼长远、统筹规划,从各级领导重视开始做起,积极研究制定各种火场的后勤保障预案,建立健全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同时要抓好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的落实,经常性地组织火场后勤保障措施的实战演习,避免出现只有纸上文章、实战手忙脚乱的现象,确保消防部队后勤保障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保障大型火场中后勤工作的重中之重:

1、火场灭火药剂的保障

在特大火灾、重大火灾等大型火场中,由于燃烧面积较大、燃烧物较为复杂,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的火灾灭火需求使用多样的灭火药剂,如果仅仅依靠现场的车辆随车灭火药剂,不仅携带量上显得不足,而且也不能满足多样性的需求。这就需要后勤保障队伍能够及时、高效的将所需的灭火药剂配送到火场。各后勤保障部门必须要对灭火药剂的保障由前瞻性,在制定火灾后勤预案时,从灭火药剂的储备和使用期限、使用范围等方面全面考虑,不仅要自身设立专门的场地和机构来做灭火药剂的储备工作,同时要联系各种灭火药剂的生产厂家,采取就近的原则签订合同,以便在常规储备不够用时,厂家能够将灭火药剂及时地配送到火灾现场。

2、火场器材装备、个人防护的保障

在扑救大型火灾中,由于火场形式复杂,随时都在变化,无论是常规的消防水带、水枪,还是各种新型的无齿锯、链锯、液压破拆装备等特种器材都需要随时能够根据需求调配到位;此外,需要考虑大型火场火灾扑救过程中器材的损耗和损坏。同时,在扑救加油站、化工厂等场所的火灾中,由于极易产生各种有毒气体,或者需在特殊的高温环境中消防作业,均要火场能够随时配送各种个人防护装备;类似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在出现使用时限报警后也需要及时地跟换。种种以上需求,都要求火灾后勤保障各机构,必须要有完备的火场器材装备供应方案,从而保证火场扑救的有效展开和保护参与火灾扑救的消防人员。

3、火场油料补给的保障

作为现代化的火灾扑救,火场上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除了正常的消防汽车使用油料消耗外,各种发电机、照明设备、无齿锯、链锯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油料,一旦油料供应不足,所有的设备均将直接罢工。在火场灭火战斗的准备过程中,火场后勤保障部门必须要充分的考虑火场的油料保障补给问题,能够迅速启动提前制作的油料保障预案,各种油料保障车能够及时地到位。针对火场的形式发展和参加灭火任务的车辆多少、火场扑救展开进行的时间长短,要能够及时地调整油料供给方案,如果预计自身的油料预案保障不能满足火场需求时,要能够及时地协调社会职能部门进行油料保障增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火场扑救延缓。

4、火场给养的保障

在扑救特大火灾、重大火灾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扑救时间较长、各消防人员需要连续作业,数十个小时的连续作战必将出现。由于火场扑救是极其消耗体力的行为,如果各种饮食保障不能及时到位,火场行动的展开就不能有效进行。各后勤保障部门要有各种条件下的饮食保障方案,可以采取饮食保障消防车自行供应,同时也可采取提前签订一些声誉过硬、能够24小时餐饮供应、营养搭配合理的饮食保障公司进行及时派送,对火灾的饮用水、水果、快餐面包等也需要有充足的储备。在大型火场中,由于参与扑救和指挥的部门和人员较多,很多时候需要我们消防部门准备备份多套常规的火场战斗服和指挥服;而且随着火势的控制,火场温度将会骤降,全身淋湿的一线战斗人员倍感寒冷,特别是在冬天,战斗服上很容易形成冰层,此时后方的服装补给供应必须要及时到位,避免火场不必要的减员。

5、火场医疗防护的保障

在扑救大型火灾中,由于火场形式的复杂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爆燃、爆炸、二次爆炸、毒气泄漏、坍塌、坠落等现象,参与火场扑救的人员外伤和中毒极有可能发生,如果没有有效的现场医疗防护保障,突发的医疗事故将不能得到迅速施救,必将影响部队的战斗力部署,严重的还将影响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大型火场中,消防自身的医疗救护人员要能够按照提前的预案及时到位,同时要根据火场的发展和特点,协调申请城市急救中心,能够对于急需抢救的危重伤员和受到特殊伤害的伤员(如辐射、中毒)经过紧急处理后,紧急护送到城市大医院抢救。

三、大型火灾扑救完成后的后期保障工作

篇5

【关键词】当前条件;应急救灾;部队传染病预防

一、统一规划,分类制订应急预案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各类洪涝灾害、地震及地质灾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旱灾和台风灾害等;如果将自然灾害之后发生的传染病进行分类,常见的一般包括和水密切相关的肠道传染病、和人群密度积聚有关的呼吸道传染病、和生活环境差有关的虫媒传染病以及和受灾地区有关的地方性传染病;冬春季节易发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肠道传染病;南方水乡可能有血吸虫,草木茂盛的地方发生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可能性大,野外活动可能被流浪病犬所伤而患上狂犬病,救灾时易被锐器扎伤感染导致破伤风可能……

“有备”才能“无患”。为及时、有序、规范、高效地开展自然灾害发生后救灾部队防疫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传染病的发生,保障救灾部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部队卫生防疫部门平时可以参照《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和《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等,统一规划,分灾种、病种等分类制订相应的传染病预防应急技术方案,并下发给各级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要让连卫生员也能熟悉这些应急预案中卫生防疫防病的具体的措施,掌握大灾之后疾病预防工作流程,明确防疫防病工作的目标、重点和轻重缓急。

二、加强宣教,着力提高防范意识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想救灾时不得传染病,平时对全体官兵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健康教育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低投入、高收益的措施。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广大官兵保持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宣教重点在于:1、肠道传染病可以通过水、食物、虫媒、接触等不同途径传播,其中被污染的水、被污染的食物、携带有病原体的苍蝇、被污染的手都起到传播作用。灾后上述几项引起传播的可能性均增大,可据此逐项展开预防:加强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好的净手习惯等)、粪便管理(灾后厕所被破坏,加之救灾人员、受灾人员随地大小便的可能性增加,大量病原体随粪便排出体外,使周围环境受到污染)、饮用水管理(绝对不能饮用生水)、用具消毒、吐泻物消毒等,把住“病从口入”关。2、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尤其易发生于人口密集、居住拥挤的人群,为防止疫情爆发,除非工作需要,要尽量避免去大量人群积聚的地方。3、自然灾害后发生的动物疫病中,对人威胁比较大的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如乙型脑炎、狂犬病、猪链球菌、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和猪囊虫病等,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而其中又以爱国卫生运动和除四害(老鼠、臭虫、苍蝇、蚊子)为中心的一般卫生措施为重点,其次是抓好病死畜禽的处理、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疫情监测等工作,在疟疾高发区使用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当在外面过夜时会更多地暴露在蚊虫叮咬之下),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4、根据流行规律和具体情况,采用预防接种和药物预防。5、坚持体育锻炼,注重合理训练、规律生活作息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等。

三、突出重点,具体指导预防措施

从目前来看,一般灾后最多见的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包括是痢疾、霍乱、伤寒、水性腹泻等,其次还有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麻疹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疟疾、乙脑等)。救灾部队可能遇到较多的传染病还有狂犬病、破伤风等。卫生防疫人员在赴灾区前或利用救灾间隙时间对广大官兵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培训时,可以突出重点,针对具体的常见、多发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进行具体指导。

只有认识、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规律,才能制订出正确、有效的防治对策与措施,从而预防、控制以至最后消灭传染病,而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针对这三个环节缺少一个,传染病就不可能流行的情况,可以采取“三得”培训法,即“为什么会得(某种传染病)”、“怎么避免得(某种传染病)”、“得了(某种传染病)怎么办”,分别介绍具体的某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传染源、有合适的传播途径、有易感者)、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以及治疗(通过治疗既促进了患者康复,又控制了传染源,预防传染病扩散),让广大官兵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都有一定了解。

四、注重监测,努力提升防疫水平

灾区救灾部队的监测及早期预警系统应及早建立,以发现疾病的暴发并监控当地重要的流行病。救灾部队卫生人员与地方防疫机构可密切合作,借用地方防疫机构完善的监测系统和先进、齐备的检测设备,注意监测灾区大环境的疫情的同时,还要注重营区内及周边小环境疫情的监测,及时发现并管理部队内部传染源。尽早发现有流行倾向的病例是保证迅速控制疫情,防止传染病扩散的关键。

很多症状、体征都是早期传染病的征兆,在检验设备、试剂等缺乏的情况下,对某些症状、体征的观察不失为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监测方法: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大多数为胃肠道或其所属脏器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呼吸道传染病一般以发热、咳嗽为首发表现;虫媒传染病肯定有动物叮咬史;黄疸肝炎患者会出现巩膜变黄等……发现这样的症状、体征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传染病早期的预警机制除了各级预防机构要专业地做以外,还需要每位官兵的配合,那就是每个人都要有传染病上报意识,尤其灾后发生或发现腹泻、发烧或者咳嗽等症状,一定要及早就医或上报,这对早期预防控制传染病、提升整体防疫水平是非常关键的。

五、立足制度,依法保障防治效果

我国为防治传染病专门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的卫生防疫部门也制订了很多卫生法规制度,比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做出系统全面的疫情风险评估;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愈传染源,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检疫;加强饮水卫生监督管理,指导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对餐饮、供水人员进行健康观察,发现有肠道传染病时,立即调离饮食和供水工作岗位;严格执行隔离制度,虽说“过犹不及”,但对传染病而言,“过分隔离”比“隔离不足”要安全,及时、恰当的隔离是防止传染病扩散非常有效的方法;按规定落实药品疫苗等储备等等。立足制度,并严格落实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习惯培养,注重监测、检疫、消毒、隔离等,很多疫情是可以控制甚或避免的。

六、博采众长,充分挖掘中医宝库

现代医学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但仍不足以彻底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某些传染病的防治有确切的疗效,在传染病防治的某些方面上有自身的优势。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治未病”,尤其重视“扶助正气”,即提高人体免疫力。大多数清热解毒药具有杀菌和抗病毒的作用。中草药单方或复方防治某些传染病值得推广,如用黄芪、甘草等具有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贯众、板蓝根、甘草预防“流感”,马齿苋、大蒜预防痢疾,黄连预防肠伤寒;大青叶、板蓝根、牛筋草等预防“乙脑”……除采用中药内服外,还有用药粉擦拭皮肤和屋内悬挂或烧熏等多种方法预防传染病。

如果能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有机地结合,对传染病的预防是有益的,尤其是野外可就地取材的中草药在灾区可能出现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也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灾区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其危害有时甚至会超过灾害本身。进一步加快部队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更新,及时更新部队卫生防疫机构相关技术设备,让部队医学院校传染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与新形势的变化更加适应,培养一支训练有素的传染病应急反应队伍,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增加官兵对传染病知识和流行情况的了解,对应急救灾部队传染病的预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作者简介:陈冰茹(1977.5)女,河北高碑店人,辽宁丹东93279部队医院防疫所,118008,本科,临床医学;张亚娟(1980-5),女,汉族,山西运城,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育训练学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R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00-0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大批部队迅速赶往灾区进行抗震救灾工作。为确保灾区军民的身体健康,防止大灾之后疫情的发生,我院17支医疗队共191人分7批次于地震当日陆续出发,以最快速度奔赴灾情最严重的汶川、北川、平武、青川及安县等地,收到显著效果。

1灾区基本情况

①灾害程度: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的汶川县,受到严重影响的地区主要包括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及雅安等四川中部和北部地区,甘肃和陕西两省部分地区也受到较大影响。地震已造成6万9千多人死亡,近3万人失踪,37万多人受伤。地震发生后,超过8万多人受伤入院(重症伤员约3千多人),6千多人自重灾区转移到其他省份接受治疗。地震造成约500万座建筑物倒塌,2100多万建筑物被破坏,摧毁了超过2500万个家庭,紧急转移安置1500多万人,累计受灾人数近5000万人。②卫生学问题:四川是我国人口大省,本次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牲畜死亡,灾区基础卫生设施和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和影响。灾区公路、铁路严重破坏;重灾区供水、供电系统几乎瘫痪;疾病防控、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系统遭到重创,许多医院、诊所和公共卫生设施受到严重损毁;灾区的日常饮用水与生活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及传染病疫情防控等面临严峻挑战。救灾人员因出发急促,防寒保暖设施不全,后勤供应也存在严重困难,这些都极大地威胁着灾区军民的身体健康。

2主要防疫措施

①制定及下发卫生防疫工作要点,大力宣传灾后防疫措施。医疗队在到达灾区后,卫生防疫组成员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迅速对各灾区的卫生防疫状况进行评估并及时报告医院,同时通过有线广播、电台及流动宣传车等各种能利用的宣传手段向受灾群众及救灾部队官兵宣传灾后防疫措施;医院根据各医疗队卫生防疫组的评估及时调配或增加卫生防疫人员、药品及器材等,同时将灾后各种防疫措施印制成宣传册及时下发到受灾群众及救灾部队官兵手中;在救灾进行到中期时,我们发现救灾部队官兵锈钉刺伤、擦伤、上呼吸道感染者明显增多,又及时给部队官兵注射百白破及流感疫苗,控制了一些致病因素及疾病的发生。②狠抓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掩埋死亡的灾民及动物。③加强水质检测及食品卫生管理,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本次特大地震导致水塔倒塌、管道断裂,重灾区供水系统几乎完全瘫痪,我院医疗队到达了本次地震的所有重灾区,经过对地表的渠水、河水及池塘水进行现场检测显示存在明显污染,因此要求灾民及救援人员不能饮用,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对部分检测合格的井水和运往灾区的饮用水进行了加氯消毒,对瓶装饮用水亦进行了抽样检测;对运输到灾区的食品,我们严格检查其来源、质量、包装及生产日期,合格食品尽快下发到灾民手中;救灾部队的食品全靠自我保障,要求部队严格把握好食品的采购、运输、储存及加工,尽量缩短食品的供应周期,以确保食品新鲜和不变质,坚持生熟食品分开操作、餐饮具消毒及尽量不食用凉拌食品,对可疑食品废弃不用。④注重四害密度观察,防止昆虫孳生蔓延。控制四害密度是灾区防范疾病的经典措施,经对灾区鼠密度的调查,尚未达到危害的程度,但蚊蝇孳生明显增多,因此我们要求部队及灾民消除蚊蝇孳生地,适时进行大范围灭鼠并配备足够的灭蚊蝇药物及器材。⑤加强疾病的监测分析,防止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对灾区医疗队卫生防疫组治疗的疾病构成进行进行详细分析,逐步完善防疫措施,并拟定多种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为可能发生的突发疫情做好充分的准备

3讨论

篇7

食品药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安国之策,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认真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是推动食品药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去年,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各乡镇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依法监管,加大整治力度,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和药害事件,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结果;是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公安、质监、农业等部门和各乡镇严格执法的结果;也是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守法经营、优质服务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方面: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小、散、乱、差的状况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本转变,生产工艺落后,加工设备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无证生产率高达80%;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环境脏、乱、差,尤其是街头饮食摊点卫生条件差;食品市场以假充真、以劣充好的问题依然存在。药品安全方面:少数农村药店、卫生院、个体诊所、村卫生室还存在储存条件差、药品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假劣药品、过期失效药品、霉烂变质药品还在农村时有发现。这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县食品药品安全还存在突出问题和隐患,监管任务艰巨。食品药品安全无小事,一出事就是大事,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必须时刻绷紧食品药品安全这根弦,要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识再提高,工作再努力,措施再完善,要始终以民生为念,替百姓着想,为群众解忧,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扎实推进我县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

当前,全县上下正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第三次党代会议精神,党的*也即将召开,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任务十分繁重。任何地方、任何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各级各部门务必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今年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抓出声势,抓出实效。从本月开始,到10月1日之前,要在全县深入开展一次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在6月20日前报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一)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各乡镇政府、各食品监管职能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和分析我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切实抓好今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牵头、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围绕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时段,明确任务、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加强领导与协作,形成整治合力,务求取得令公众满意的成效。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的专项整治工作:一是种植养殖环节,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二是生产加工环节,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三是流通环节,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四是消费环节,推进对餐饮企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二)全面整顿药品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全县的统一布署,加大对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产品的整治力度,严查薄弱环节,整改安全隐患,严管难点领域,强化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的监管,发现隐患,立即消除。加大对制假售假等性质恶劣的大案要案查处和曝光力度,形成净化市场的合力,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三)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机制建设,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要搞好应急演练,让相关人员都熟悉应急处置的运行程序,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和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应急水平。应急预案要进社区、进企业、进基层,特别要进农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步形成全社会的食品药品安全快速预警与反应体系。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置,消除危害。

(四)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惩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

各食品药品相关监管部门要及时与司法部门加强衔接,该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不能以罚代刑,将涉嫌犯罪案件滞留在行政执法环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大打击和执法监督力度,坚决纠正监管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等行为,做到案情没有查清的不放过,责任人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内外勾结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追究责任的不放过,防范整改措施不到位的不放过。

(五)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各乡镇和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的科普知识,向人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安全用药知识,使广大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要加大对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消费信心。要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打击制假售假行动,使制假售假行为在社会上无以立足、无处藏身。

三、把握政策,强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

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我县乡镇药品安全监管执法改革工作将在本月30日以前基本到位。通过实施乡镇药品安全监管委托执法改革,明确乡镇药品安全监管职责,落实乡镇药品安全监管人员,建立“责任主体明确、资源配置合理、监督机制配套”的农村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解决农村药品监管执法缺位等突出问题,使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群众用药安全感普遍增强,实现农村药品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

实施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改革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行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具体措施。概括起来,今年我县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改革工作的重点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乡镇政府药品安全监管职责。通过县食品药品监管分局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药品安全监管委托执法协议书》,界定乡镇政府法定职责、规范委托执法职权、明确协助执法义务,解决乡镇行政执法权责不明、监管不力、执法缺位等问题,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增强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建立健全乡镇药品安全监管队伍。按照“一专多能、专兼并容”和不增加人员编制的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在内设机构中选配2名以上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乡镇药品安全监管人员;三是实施药品安全委托行政执法。乡镇药品安全监管员经县法制部门考试合格,取得重庆市行政执法资格和行政执法证件后,依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委托的事项及权限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改革乡镇执法监管强化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的决定》(*府令198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工作的意见》(*办发[20*]27号)和《*改革乡镇药品安全执法监管工作实施意见》(*府办发〔20*〕55号)的规定,依照签订的《药品安全监管执法委托协议书》明确的职能职责,结合乡镇实际,务必认真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到组织协调、工作力量、保障措施,责任落实“四个到位”,推动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取得成效。

对乡镇监管执法中越权、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启动追责程序,认真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和经济责任;对落实不力或拒不执行《实施意见》要求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及时向县政府报告;情节严重的,县政府将按照《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的规定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县委督查室、县监察局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6月30日前改革工作全面实施到位。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痛下决心,抓紧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一)乡镇政府要对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总责

维护民生,保障本辖区的秩序和安全,是乡镇政府的重要责任。一个地方食品药品安全状况好不好,关键是看当地政府重视不重视,是否把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挂在心上,是真抓实干还是敷衍塞责。当前,各乡镇一是要定期评估分析本辖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找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订相应的监控措施,狠抓落实并加强监督检查。二是要支持监管部门正确履行职责,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三是要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案件查处工作,促进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

(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部门要分兵把口、密切协作

在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和药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中,涉及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各部门肩负着不同的责任。各职能部门间务必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无缝式监管。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一旦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分工迅速介入,尽量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篇8

一、开设“地震灾害卫生防疫现场实践课堂”的教学尝试

抗击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期间,我校将军事预防医学专业2004年级本科学员全员派往理县灾区,在那里开设“地震灾害卫生防疫现场实践课堂”,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军事医学现场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教学组织安排

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由应急状态转入常态阶段后,学员由学校驻地重庆经成都以西方向远程机动进入现场。教学由军事预防医学院负责实施,以先期派驻的卫生防疫队员为师资基础,制定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实施计划。根据现场工作将学员编入卫生防疫指挥部下设的疾病监控、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水检毒、健康教育和信息统计等6个专业组,白天组织学员现场实践,晚上集中体会交流,每3~4天轮换一次岗位。

(二)实践课前准备

带教队员在各专业组岗位相对固定,课前熟悉现地环境和工作流程。分别与各批轮转新入学员进行师生见面,介绍本组任务区域、特点和人员配置情况,强调现场纪律和安全事项。根据前期经验提出困难和常见问题假设,帮助学员树立灾情就是敌情、灾区就是战场、敢打必胜的战斗意识;回顾卫生防疫知识,急学适用的现场处置技术,做好进入现场的各种准备工作。

(三)现场教学实施

学员进入任务区后,首先是熟悉情况。帮助他们完成对地形方位、任务范围、任务对象,以及可能潜藏的危险因素的认知把握。其次是任务分解。将学员编入教员任务小组,按区域、内容或时间梯次等不同形式展开学习实践。比如,参与安置区多个饮食加工点卫生监督;加入消毒和杀虫专业小组交叉作业;或者轮流参加厕所、污水池、垃圾堆放点的环境卫生值班等等。再就是任务训练。结合现有装备、现地环境,示范和讲解具体任务下的卫生防疫现场处置技术要领,强调一些实用小技巧和任务危险区域、安全事项。让学员先观摩见习,而后逐渐放手参与,再到独立完成任务。最后是验收讲评。对学员表现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提出要求,并组织改进和补充强化。

(四)课后讨论交流

课后讨论交流活动通常在每晚自习时间进行,由值班教员主持,学员全部参加。主要内容包括:①各专业组组长小结当日工作情况;②学员自由发言分享现地实践新体会,包括学会了哪些新东西?遇到了哪些棘手的问题?自己或者同学一起又是如何应对的?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等等;③教员选取几个与当前任务密切相关的问题组织讨论,并对课本知识进行穿插提问。④综合点评,进一步统一认识,强化责任,鼓舞土气。

二、关于“地震灾害卫生防疫现场实践课堂”的教学体会

开设“地震灾害卫生防疫现场实践课堂”是我校积极适应当前多样化军事任务新形势,围绕非战争军事卫勤保障新要求,大力开展军事医学教学改革的一次创举。回顾本次教学经历,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新军事医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远离现代化的教学环境设施,不使用多媒体手段,卫生防疫实践课堂反而取得了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正是卫生防疫现场教学的实践特色从真正意义上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①直观动态的任务情景所唤起的战斗意识;②军人特殊的使命要求所激发的主动精神;③承担真实任务所带来的压力驱动;④现地侦察、任务分解、见习实习、提醒纠正、验收讲评等直观教学方式所产生的特殊效应;⑤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现时急难险重任务建立起来的自我成就感。因此,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创新军事医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开展现场实践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长期以来,受制于战时任务管理的特殊性,有人认为任务现场不可能成为军事医学的教学课堂。因此,现场实践教学在军事医学教育活动中很少得以运用和发展。但从我校的现场实践课堂经验来看,只要选择好时机和方式,精心组织和安排,学员完全可以从教室进入现场。较之普通医学而言,军事医学专业生长干部学员培养周期略长,每年培养的数量很少,尤其是一些小专业人数尚不足40人,都为现场实践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仇湘云等人将现场实践教学称之为精英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这完全符合我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宗旨。

(三)军事任务现场教学特点非常鲜明

通过卫生防疫实践课堂,我们体会到学员参与非战争军事任务实践,具有不同于现场观摩教学和模拟训练、演习的显著特点。①以任务为牵引。教学活动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之中,师生之间围绕如何完成任务建立教学联系。因此,任务是现场教学的牵引,规定了每次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②以问题为中心。整个教学基于“如何完成任务”这一根本问题,培养学员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它是PBL教学法在非战争军事任务现场的运用和发展。③以现地为情景。极具破坏、危险和震慑的火灾、地震、洪涝、爆炸等任务场景并非人工所能调整或复制,也不具备可重复利用的特点,以此作为教学课堂既真实可信又难能可贵。④以实践为手段。学员到现场后不仅仅是感受气氛和熟悉环境,而主要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卫生防疫现场处置知识和技能,想方设法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专业问题。

(四)现场实践教学组织保障相当重要

我校在震后都江堰至汶川直达公路中断的情况下,经阿坝自治州马尔康方向绕行800余公里将24名学员投送到理县任务区,并克服环境危险、保障缺乏和人手紧张等困难,历时20余天,边教学、边执行任务。完成如此繁杂的远程机动教学任务极具挑战性,没有精心的组织谋划和成熟高效的教学保障支持是很难做到的。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校首长和训练机关的智慧与决心,全面反映了教学和保障单位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检验了军事医学教员的现场业务和教学能力。

三、构建非战争军事任务下的军事医学现场实践教学模式

军事任务非战争化、常态化和多样化不仅对当前军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现地课堂形态,大大增加了学员到现场体验学习的可能性。构建科学的现场实践教学模式,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适当的切入时机

尽管非战争军事任务使现场实践教学更具可能性,但不是每一次任务都适合现场教学,其本身往往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将学员派入现场的时机必须加以斟酌,否则将本末倒置、事倍功半。应该避开特别危险、敏感事件和保密行动;避开各次任务应急繁忙早期、最危险的时间段和地域。严格地讲,只有进入相对安全和平缓的任务阶段以后才考虑安排学员进入现场体验。但对于那些展开范围较大、处置时间较长、需要大量人手的抢险救援任务应该及早将学员现场实践纳入任务行动和教学计划。

(二)采用适当的组织方式

军事医学院校属于后勤中的后方基地,除非特别事件,单独执行现场任务的机会较少。此外,由于现场教学组织工作特别繁杂,各年级、各专业学员的情况又参差不齐,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进入现场。因此,应该依托院校和实习医院、部队训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平台,选择多种方式完成现场教学任务。①将教员应急分队编为若干梯队,通过轮流值班将学员编入每个梯队轮训;②通过教学计划将实习学员编入所在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分队待机行动;③与作战部队建立若干现场训练基地,有任务时派教员和学员代表随应急分队遂行保障。

(三)精心组织和实施教学

现场实践教学必须确保任务、安全和教学三重目标全部实现,需要院校多个职能部门、单位和全体师生通力合作。机关要深入调查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部队非战争军事任务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在制定任务行动预案时充分到考虑现场实践教学的可行性。一旦付诸行动,周密组织协同,从物资、通信、车辆等方面为部队机动和现场教学做好保障;教学单位结合上级指示和现场实际组织师资力量,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形式;学员队负责所属人员在集结、机动、作业、撤离等过程中的宣传动员、生活保障和安全管理工作;教员必须熟悉多种任务现场的特点,掌握基本技能和明确教学要求,并精心地组织和实施;参与学员听从指挥、积极配合,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牺牲精神。

(四)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问题

1.任务、教学和安全之间的关系

尽管教学是院校的中心工作,但在任务背景下开展教学时完成任务始终是第一要务,抓好部队机动和任务期间的安全管理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学员要自觉融入到任务角色当中,不仅要广泛参与实践,而且不能影响任务的正常进行;既要敢于挑战各种困难和危险,又要善于排除安全问题,进而在确保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开展有效的教学实践。

2.多种实践教学方法之间的结合

非战争军事任务本身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现场实践教学没有固定的计划可言。因此,军事医学教学要突出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就必须以案例分析、模拟演练为基础,适时将学员派往不同种类的任务现场开展实践和体验活动,将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3.现场教学重要环节之间的衔接

现场实践教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干扰,应该把握关键环节,确保教学过程流畅高效。①做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突击准备;②重视学员现场感觉的培养和引导;③科学地实施任务分解与课堂安全管理;④通过讲评强调标准要求和鼓舞士气;⑤通过讨论促进实践体会在短时间和大范围内得以交流和共享。

4.师生参与现场教学的基本条件

现场实践教学是教员、学员、环境、器材等多个要素的有机结合。由于非战争军事任务环境极具挑战性,教学器材和设备也只能立足现场仅有的配置,教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现场管理和随机应变能力,学员应当是完成基础医学和军事医学理论学习即将进入或者已经处于实习阶段,经过短暂培训便可投入到任务中的高年级学生。

5.任务现场实践教学的评价支撑

篇9

1.1编制目的

为加快建立健全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提高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重、特大火灾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家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结合*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基本原则

1.3.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及“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的消防工作方针和原则。

1.3.2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演练、保障和培训工作,以便快速反应,协调应对。

1.4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类

按照我县重点消防保卫单位的建筑类型、使用性质、生产储存等情况,将重、特大火灾事故分为7类:高层建筑类火灾事故、地下建筑物类火灾事故、石油化工类火灾事故、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事故、仓储类火灾事故、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事故、其他类(主要包括古建筑、易燃密集建筑区等)火灾事故。

1.5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

按照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燃烧程度和燃烧对象,将重、特大火灾事故分为四级:I级火灾事故,用红色表示;II级火灾事故,用橙色表示;III级火灾事故,用黄色表示;IV级火灾事故,用蓝色表示。

1.5.1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级火灾事故:

1.5.1.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1.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1.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10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随时或已经发生爆炸、倒塌、沸溢、毒气扩散等险情,火势难以控制;

1.5.1.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1.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1.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2I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I级火灾事故:

1.5.2.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2.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2.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5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随时或已经发生爆炸、倒塌、沸溢、毒气扩散等险情,火势难以控制;

1.5.2.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2.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2.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3II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II级火灾事故:

1.5.3.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3.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3.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3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引起连锁爆炸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1.5.3.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3.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3.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4IV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V级火灾事故:

1.5.4.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4.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4.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可能引起连锁爆炸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1.5.4.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4.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4.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2应急组织体系

*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由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应急办、灭火现场指挥、各相关部门组成。

2.1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

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县消防大队长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对*县重、特大火灾灭火工作做出重大决策,并负责调动各有关方面的人力、物力,保障灭火物资和后勤生活物资的供应,实施统一指挥。成员单位有县公安局、安监局、城建局、卫生局、环保局、农电局、网通公司、人防办、消防大队、自来水公司等。

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消防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县消防大队长兼任。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县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组织灭火现场指挥部和各相关部门及时开展应急工作;接到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报告后,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负责应急队伍的日常训练和应急工作的演习;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2.3灭火现场指挥部

2.3.1灭火现场指挥部的组成

灭火现场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总指挥由消防大队正、副大队长担任;副总指挥消防中队正、副中队长担任。下设作战组、供水组、通信组、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宣教组、政工组、火调组。

2.3.2灭火现场指挥部的职责

2.3.2.1灭火现场总(副)指挥的职责

全权负责整个火灾现场灭火工作的组织指挥,主要任务:制定单体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及时掌握火场情况变化,提出相应措施,适时调整作战方案和调配灭火力量,组织协同作战。在应急指挥部到达火场后及时通报火场情况及作战意图,听取指示并贯彻执行。

2.3.2.2作战组的职责

迅速摸清火场情况,根据灭火现场指挥部总(副)指挥的命令,组织带领各种参战力量进行灭火进攻、救人、破拆、排烟、阵地转移等灭火战斗行动,确保其顺利进行,随时将火场变化情况汇报给灭火现场指挥部总(副)指挥。

2.3.2.3供水组的职责

负责灭火战斗行动中的供水,协调市自来水总公司,保障火场供水不间断。

2.3.2.4通信组的职责

组织灭火现场指挥部与高度指挥中心及各参战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络,保障火场前后方有通信畅通。

2.3.2.5警戒组的职责

划定警戒区,协调交警、治安警察确保火场警戒和附近的交通畅通。

2.3.2.6后勤保障组的职责

组织供应器材装备、灭火剂、消防车的燃料,负责消防车辆装备的维修,组织饮食、衣物的供应和医疗救护工作的开展。

2.3.2.7宣教组的职责

负责火场摄像、照相,并进行后期编排制作,根据上级指示,确定新闻会的时间、内容和发言人。

2.3.2.8政工组的职责

负责灭火战斗的政治宣传和鼓动,做好参加灭火战斗人员立功受奖工作。

2.3.2.9火调组的职责

负责火灾现场勘察及火灾原因调查。

2.4其他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2.4.1县公安局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维持现场秩序,确保火场附近交通道路的畅通,如是纵火,组织刑侦部门尽快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

2.4.2县自来水公司根据现场需要,负责对着火区域自来水管网二次加压。

2.4.3县环保局负责对现场封闭区外的空气、受到污染的水质进行常规环境监测,并对事件进提出处理意见与建议。

2.4.4县农电局负责按照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对火场实施断电保障措施。

2.4.5县城建局负责城区内火灾现场泄露或着火的煤气管道实施关阀、堵漏;*奥德燃气公司负责经济开发区内火灾现场泄露或着火的煤气管道实施关阀、堵漏。

2.4.6县安监局负责督促指导化工企业制定《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响应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指导事故单位及时启动灭火预案,实施自救,同时,为消防等部门灭火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

2.4.7县卫生局负责对火灾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护保障。

2.4.8县网通公司负责重、特大火灾现场中应急指挥部、灭火现场指挥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通信保障。

3预防和预警

3.1信息监控

3.1.1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针对辖区重点消防保卫单位的建筑情况、使用性质、生产储存及其发生火灾后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影响等危害程度,对高层建筑类、地下建筑类、石油化工类、人员密集场所类、仓储类、重要机关和单位等类型建筑和单位,分类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活动,建立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重大危险源数据综合分析、风险评估数据库,同时做好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信息接受、报告和统计分析等处理工作。

3.1.2县消防大队负责重、特大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经核实后,及时上报县政府。

3.2预防工作

3.2.1县消防大队负责开展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调查,建立县级重点单位火灾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管理。

各相关部门负责了解县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3.2.2各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完善各类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县消防大队负责对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的火灾预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负责对制定的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进行审核。

3.3预警分级

按照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将预警分为四级,预警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IV级)、黄色(III级)、橙色(II级)、红色(I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和解除。

3.4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县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应急采取以下措施。

3.4.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4.2开通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灭火现场指挥部及相关部门专门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3.4.3立即向县政府报告重、特大火灾事故基本情况。

3.4.4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全力控制火灾的发展蔓延;转移、撒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3.4.5指令各种灭火救援应急状态,随时掌握并报告火灾发展变化及控制情况。

3.4.6调集灭火救援应急所需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3.5应急资料库

建立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预防和监督数据库系统;重大危险源的评估系统。

3.6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

建立重、特大火灾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及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4应急响应体系

4.1分组响应制

突发重、特大火灾应急工作坚持属地化处置的原则,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县公安局负责协调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支援。

按照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I级响应、II级响应、III级响应、IV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2应急响应程序

4.2.1县政府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响应

县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自行确定应急响应行动,但要及时向市政府和市消防局报告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情况;需要相关应急力量支援时,立即向市消防局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4.3信息抄送与处理

4.3.1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负责确认火灾事故等级的单位,确认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火灾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县公安局,由县公安局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应当在30分钟内报告市政府和市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

4.3.2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报告方式和内容

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火灾扑救总结报告3类。初报从接警起30分钟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火灾扑救总结报告在火灾事故处置完毕后立即上报。

4.4应急处置

4.4.1处置措施

按照《*市类型事故应处置预案》组织实施。

4.4.2现场处置原则

4.4.2.1按照“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1.2.2贯彻“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有效采取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封堵、监护等基本战术方法,全力控制火势的发展蔓延,速战速决,消灭火灾。

4.1.2.3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灵活采取计划指挥和临场指挥的指挥形式,积极组织协调个各参战的相关单位,搞好协同作战。

4.5安全防护

4.5.1加强防护措施。参加灭火战斗的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灾害事故的火灾特点及其危险性,按要求佩带个人防护装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5.2及时设定火场警戒。对不同类型的火场,按照要求由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警戒区,尽量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对一些易燃易爆和伴随毒气(液)泄漏的火灾现场,要严格界定警戒范围,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并严格实行登记检查制度。

4.6应急终止

重、特大火灾得到有效控制,事故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由县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适时宣布结束应急处置工作,恢复正常工作。

4.7信息

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危害和损失等有关信息,由县应急指挥部统一,对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字公布,应征求评估部门的意见。对一般性火灾事故,应主动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对影响重大的火灾信息,应经县政府批准后,根据需要及时。

5应急保障

5.1资金保障

县消防大队根据突发重、特大火灾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县财政审批后执行。

5.2人员保障

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责任制要求,加强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其应对火灾突发事故的能力。

县消防大队要加强对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经济区的消防监督,同时,要建立一支专门的消防培训师资队伍,负责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消防培训,指导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消防组织。

5.3装备保障

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工作在充分发挥现有的灭火救援资源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硬件建设。配备火灾应急专用的通信指挥车、扑救各类火灾所需的各类举高和水罐消防车以及相应的灭火器材、救生抢险器材。

6后期处置

6.1火灾调查与评估

县政府要求会同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直属机构,组织公安、消防、安监、环保等有关部门,立即对火灾原因、性质、经济损失进行科学评估。

6.2恢复重建

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直属机构负责恢复重建工作。乡(镇)政府、直属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进行评估,并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计划,由县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直属机构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7附则

7.1预案的管理与演练

7.1.1预案的监督管理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县消防大队将根据《国家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县政府批准。

7.1.2预案的演练

各重、特大火灾应急机构、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结合应急预案,有计划、有重点地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估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不断改进、补充、完善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重、特大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县应急办负责督促预案演练的落实工作。

7.2奖励与责任追究

7.2.1奖励

在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7.2.1.1出色完成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7.2.1.2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设,实施效果显著的;

7.2.1.3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2.2责任追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责任人,在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等方面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县消防大队会同县公安局制定,由县消防大队负责解释。

篇10

一、紧紧围绕一个目标

保障全市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就是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经济任务和社会责任,纳入公共安全体系,放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位置,着力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需求,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二、加快构建一个体系

统一权威的监管体系。就是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优化监管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尽快形成行政管理、监管执法、技术支撑和基层监管“四位一体”的无盲区、全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系。

三、全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坚持常态监管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加快构建群防群控的综合治理格局,突出抓好完善机制、科学监管、专项整治、社会治理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提升科学化监管水平。

(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职能到位。

一要确保机构人员到位。各县(区)、__工业园区要坚决贯彻落实《__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市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加强协调调度,确保2月底各县(区)、工业园区机构配备达到100%,县(区)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导班子和基层食药监所负责人配备达到100%,一般干部到岗达到85%以上。进一步加强以村社干部为主体的协管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村级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统筹解决落实好协管员报酬,逐步解决好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执法车辆和检验检测设施等困难。

二要确保部门职责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厘清监管职责,明晰事权划分,堵塞监管漏洞,消除监管盲区,切实做到既分工负责又密切协作,确保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统一、协调、高效运行。

三要确保监管责任到位。要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作为各级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标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和“政府负总责”的要求,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管理,实行食品药品安全“一票否决”。全系统要对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责任,全面分解细化,落实到岗到人;要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针对不同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继续巩固提升以往好的监管办法和成效,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下沉监管重心,全面治理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全力落实好市、县(区)、乡、村四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层级监管责任制。

四要提升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能力。健全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设置,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强化统筹、协调、指导、督查职能。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协调、参谋助手、督查考核”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多协调、善协调,促进部门间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形成合力。要研究制定挂牌督办、约谈、问责、一票否决等操作性的具体办法,凡监管不力,致使存在的突出隐患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要进行事前问责;凡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要一律进行责任倒查,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管理责任。

(二)健全完善监管制度,推动落实科学监管。坚持以落实“网格化”监管为核心,以推行“痕迹化”监管为抓手,按照事前预防控制,事后监管处置的思路做好顶层设计,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一要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加强风险排查防控。要通过早期介入、规范标准、风险防控、全程跟踪,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地减少产生问题的隐患。健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全面落实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大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后续处理力度。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体系,消除报告盲点,乡镇(社区)以上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基层用户注册率、报告率要达到100%。同时要严格准入关口,发挥好审批准入门槛的作用,把不够条件的企业挡在市场之外。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不合格食品药品召回、退市和销毁制度,完善企业首负责任、责任追究、强制保险、食品安全追溯等制度办法,实现全程无缝监管,有效防范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二要推行网格模式管理,落实定人定点定责。按照“网定格、格定人、人定责”的思路,积极推行“网格化监管、坐标式定位”的巡查监管模式。明确监管范围,提高监管频次,将监管区域、监管任务、监管责任分解到组、量化到人、细化到岗,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监管模式。以食品药品市场主体经营活动痕迹和职能部门监管痕迹为主体,构建“痕迹监管”模式,力求日常监管网格化、痕迹化、常态化、规范化。

三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抓好全程环节管控。组织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清查,建立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在大型商场超市推行协议准入、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制度。试行专柜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转基因食品,全面禁止销售使用散装食用油、醋和酱油。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批发商、大中型餐饮单位100%的落实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餐饮食品量化分级率整体达到95%以上, 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率和义务教育营养餐食堂供餐率要实现100%。大力实施小作坊改造提升、小餐饮综合整治工程,加强较大规模聚餐、重大节会的餐饮监管。对小摊点、小作坊、证照不全加工经营单位、偏僻区域等,要及时延伸监管力量,杜绝监管盲区。深入推进新版药品GMP、GSP实施工作,完善驻厂监督机制,加强质量控制实验室规范化建设。继续推行落实“十统一”的管理措施,药品生产过程法定标准执行率、规范检查率达到100%,购销环节索证索票、可追溯率实现100%。完善中药饮片质量追溯管理,资质审查建档率达到100%。推行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共检和信息共享机制,做好基本药物生产品种全覆盖抽验。加强特殊药品监管,建立化妆品市场流通监管制度。强化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加强大型医疗器械备案管理,监管档案建档率要达到100%。

四要加强行政司法衔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健全重大案件报告、集体讨论、案件合议、处罚内审制度,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确保违法案件查处率、一般程序案件公示率达到100%。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机制,加强案件查办、信息通报、技术支持、法律保障等多方面的衔接配合,严格执行涉刑案件移送制度,严禁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罚过放行、以罚代刑。

(三)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从严防控安全隐患。要抓主抓重,把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区域和行业治理好、整顿好,在新体制的第一年打赢食品药品安全“攻坚战”。

一要摸清底子夯基础。要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为重点,3月底前集中开展摸底调研活动,认真调查掌握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现状,建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数据信息库和监管档案,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二要紧盯隐患抓整治。在食品方面,重点开展六大领域(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餐馆、食品小作坊、小食品市场)、六大食品(乳制品、肉制品、豆制品、食用油、食用醋、保健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制定落实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制度,禁止校园门口流动饮食摊贩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黑作坊”、“黑窝点”、非法添加、使用非法食品原料或有害食品原料、制售假冒食品、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药品方面,巩固“两打两建”专项行动成效,重点整治制售假劣药品、从非法渠道购进、非药品冒充药品、化妆品非法使用禁限物质、违法广告等问题,深入开展以打击虚假注册申报、违法生产、非法经营、夸大宣传、使用无证产品为重点的医疗器械“五整治”专项行动,千方百计降低药品质量安全风险。

三要聚焦大案强稽查。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强化生产批发源头企业稽查,加强对网上销售、快递服务、电视购物等新兴业态的监管,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问题要“零容忍”,做到“五不放过”,即来源去向不查清不放过,涉案单位、责任人不查清不放过,案件原因分析不透彻不放过,涉案人员未得到应有惩处不放过,今后防范措施整改完善不到位不放过,通过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形成重典治乱的高压态势。

(四)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健全完善长效机制。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共管共治。

一要不断强化社会宣传教育。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和《药品管理法》,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__-2015),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科普宣传站的主阵地作用,既向广大群众宣传,又向生产经营监管单位宣传,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生产经营单位的自律意识。

二要建立完善投诉举报体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快推进12331投诉举报受理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投诉举报处置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加强舆情监测,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三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自律体系,强化企业首负责任,认真抓好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深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对守法经营的企业列入“红名单”,对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做到褒奖守信、惩戒失信。严格落实“三书一约谈”制度,推行食品安全状况“外置化”,确保质量安全诚信评价率、公示率、不良行为档案记录率、“黑名单”制度执行率分别达到100%,切实将失信企业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四要大力实施示范创建工程。认真总结示范县、示范街、示范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经验,加强动态管理,提升创建水平。今年每县(区)都要创建5个创新典型性工作,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要扩大示范创建效应,全市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实施率达到60%以上。充分发挥餐饮协会的协动作用,大力推广养生产品、养生名宴、养生小吃,积极培育熟肉制品和豆制品集中加工基地,建设具有__特色的小餐饮市场(街),促进“养生__”建设,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四、全面加强六大能力建设

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全系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夯实安全保障基础。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牢固树立“五种意识”。教育倡导广大食药监管人员牢固树立监管为民意识,切实维护好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根本利益;要树立履职尽责意识,真作为,会作为,敢作为,以有为争有位,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不负社会期望;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敢于攻坚克难,勇于破解监管难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提升科学化监管水平;要树立严格执法意识,依法办事,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营造公平有序的食品药品市场环境;要树立团 结协作意识,讲大局,重和谐,求合力, 以团结协作的工作状态凝聚监管工作的正能量。其次要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针对体制改革后机构岗位新、业务新、人员新的特点,积极采取分级分层分类培训,深入开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学习活动,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技术培训,采取集中轮训、研讨交流、现场执法等多种方式,开展全范围、广覆盖的全员培训,努力适应监管工作的新要求。第三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之以恒抓好“双联”行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下功夫解决“”问题。深入推进“一线”工作法,在监管一线洞察发现问题,在监管一线研究解决问题。对列入全年工作要点中的每项重点工作都要确定专人,组建专门班子,制定工作方案和行事历,一项一项抓落实,并进行督查考核和评价,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提升工作效能。

(二)加强执法装备建设。强化项目意识,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加快推进市、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标准化建设,力争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立项,加大检验检测设备和执法装备配备力度,保障新机构有效履行新职能。

(三)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组织建设好市县业务专网及市级视频会议系统,完善信息化基础平台和监管应用系统,推进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追溯体系和全品种全过程药品电子监管试点,全面提升零售药店电子监管应用能力,依靠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水平。

(四)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检验检测技术研究,发挥市级检验检测机构技术指导作用,推进检验检测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全面推广运用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快筛技术,着力提高精准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