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康复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的康复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的康复方法

篇1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华法林; 高血压; 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126-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70

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患者达200万人,每10万人中就有120人发病。我国现存脑卒中患者700余万,其中450万丧失劳动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其致残率达75%[1-2],可见脑卒中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而高血压是我国脑卒中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且高血压还是其他慢性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更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已逐渐成为防治的主要手段[3]。本研究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进行对脑卒中的预防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诊治的7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高血压分级等因素进行分层抽样,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8例,年龄34~68岁,平均(47.2±4.8)岁;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32~67岁,平均(45.4±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由同一主治医师收治,且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血压;(2)入选患者无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肝肾功能均正常;(3)近期未发生过重大不良事件刺激;(4)患者对此研究知情同意。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一般降压治疗,并定期复诊。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进行治疗:复方丹参滴丸(国药准字:Z10950111 ),口服,10粒/次,3次/d;华法林钠片(奥利安,H20110108),用药首次剂量为2~3 mg/d,1周后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指标调整华法林剂量。所有患者治疗1年内跟踪随访。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内降压疗效和脑卒中发生情况。降压效果评定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g且降低至正常或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降压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9.47%(3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例发生脑卒中,发生率为7.89%(3/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主要由高血压和血管性疾病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5]。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发达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了42%,但发展中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却在迅速增长。据统计,我国目前脑卒中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9%,已经超过缺血心脏病(8%)的2倍,且易致残和致死,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6-7]。因此,要从思想上认识脑卒中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以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提高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水平,降低其发生率。据有关统计资料,脑卒中后的预后各不相同,30%患者治疗后不能完全康复,20%患者日常生活需要帮助,60%患者需要接受临床干预治疗[8]。所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十分必要和重要。研究显示,高血压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居于首位,因此更应该注重对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预防。

中医认为丹参可以活血化瘀,有活血通络、改善微循环之功效。细胞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丹参不仅可以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维持细胞膜完整性,促进新毛细血管形成,还能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9]。复方丹参滴丸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冰片,具体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增加心脏供血,改善微循环血供等作用。华法林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口服抗凝药,其主要优点是用药途径方便快捷、半衰期长,是一种理想的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本研究旨在探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华法林在治疗高血压及对脑卒中预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9.47%(34/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滴丸和华法林的联合使用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但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少,对于本文的结论仍需进一步在更大样本量上验证。

参考文献

[1]武海滨,龚巍巍,潘劲,等.首次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和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7):812-816.

[2]万莉,谢莉玲.脑卒中患者康复现状及三位一体的康复护理模式建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2):6533-6535.

[3]刘敬霞,李建生,牛阳,等.不同中医治疗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5959-5961.

[4]傅燕,张喜军,陈燕,等.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2):1521-1522.

[5]谢B,汪学红,章娟,等.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其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136-139.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health risks: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attributable to selected major risks[J].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

[7]武海滨,龚巍巍,潘劲,等.首次脑卒中患者生存率和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7):812-816.

[8] Fisher M,Vasilevko V,Cribbs D H.Mixe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Future of Stroke Prevention[J].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2012,3(1 Supplement):39-51.

篇2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满意度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脑血管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征[1],偏瘫、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同时易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康复造成负面影响,严重将导致患者死亡[2]。本研究选取5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蟾嫒缦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由头颅CT确诊为高出血脑出血。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障碍;②伴随颅脑损伤或其他躯体复合伤。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3±7.1)岁。研究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5.7±6.8)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住院间由护士对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出院后由病区助理进行电话随访。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健康宣教 由床位医生及责任护士定期开展讲座,疾病相关知识、疾病相关注意事项、所用药物指导、护理要点等为主要内容,并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讲座30~50 min/次,1 次/w。

1.2.2康复锻炼 按照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锻炼,2 次/w,15~20 min/次,每日交接班时由责任护士进行患者肢体情况评估,并依据患者肢体功能情况,选择相应的康复方案,并建议患者主动进行康复训练,不能参加的患者,由家属或护士进行被动活动,如日常生活事项训练等。

1.2.3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定期与患者进行交流,认真聆听患者心声,至少3 次/w,并采用心理医学的观点解决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向患者仔细告知不良情绪对治疗的影响,指导患者对自我情绪进行控制和调节,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1.2.4延伸护理 患者出院后,由病区助理进行6个月随访,前1个月,1 次/w,2~3个月,1 次/2w,4~5个月,1次/月,6~8个月,1 次/2月。睡眠质量、心理、肢体语言康复情况、服药、病情转归等为随访主要内容,并由护士解决存在的问题,不能解决的要适当增加随访次数,必要时可进行家访,并对每次随访内容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及生活能力评分(FIM)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3],得分越高表示越好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70分≤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生活质量、生活能力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且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严重将威胁患者生命,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复发率,大部分幸存者遗留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经济负担[4-5]。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生活质量及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参考文献:

[1]钟凤,骆立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延续护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浙江医学,2016,38(12):1031-1032.

[2]易观娣,梁玉婵,李蓬芳.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06):230-231.

[3]曹勇,郑慧军,苑亚东,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气管切开对肺部感染的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8):1750-1752.

[4]崔翱,林容旭,张宝月,等.结合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03):506-509.

篇3

【关键词】高血压 固定人群 控制率 药物利用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002年全国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近1.6亿的高血压患者,患病率已经由1991年的11.8%上升至2002年的18.8%,但控制率仅从1991年的2.8%上升至2002年的6.2%[1]。笔者分析了我科300例患者高血压发病情况和药物治疗情况,以探讨高血压治疗用药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诊治的300例患者,年龄20~90岁,平均43.3岁;男128人,女172人。

1.2 研究方法

血压的测量采用目前统一的标准方法[1]。高血压的诊断标

准为收缩压 ≥140mmHg (1mmHg=0.133kPa)或/和舒张压 ≥90mmHg,以及确定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物者[1]。

1.3 血压控制标准 血压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10.0软件处理,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用药种数与血压控制情况 450例患者使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率为92.8%,控制率为91.7%。采用单药治疗220例(48.9%),采用2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230例(51.0%),单药控制率为86.7%,2种药控制率为94.7%,3种药控制率为97.4%,4种药控制率为91.6%,联合用药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以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最高。单药与联合用药(包括二、三、四联)控制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均

2.2 常用降压药物应用比率  利尿剂120例,使用率26.6%;β受体阻滞剂189例,使用率42.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51例,使用率17.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使用率15.9%;钙拮抗剂(CCB)242例,使用率 53.8%;固定复方制剂59例,使用率 13.0%。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控制率还相当低,除了有降压治疗方案不尽合理的因素外,对治疗的依从性不够也是问题所在。固定剂量复方制剂具有合理的最佳配伍,能达到相对较大的降压效果,优化了治疗方案,改善长期治疗依从性和持续性,有利于血压控制达标[2]。本组患者 ACEI使用率为17.2%,ARB使用率为15.9%,由于本组中部分为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蛋白尿患者,故选用ACEI或ARB较多。近年来多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均提示,ACEI或ARB在降压治疗及保护逆转靶器官损害上有着更大的优势。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是提高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最主要的途径,HOT研究表明,约70%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能使血压控制达标。联合用药的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或使一些不良反应互相抵消;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本组患者中,51%的高血压患者需要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使血压控制达标。

高血压的治疗是相当复杂的,通过选择合理的抗高血压药物,有效地控制血压,可减少临件的发生。本组患者高血压控制率较高,用药基本合理。由于高血压治疗的个体化较强,故应综合分析患者的危险水平、降压疗效 对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以及经济状况等,构建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 .高血压杂志,2000,8 (2) :103-112.

篇4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心理干预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某干休所老首长,男,81岁,身高173cm,体重83kg。

方法:心理疏导为主的方法进行干预。

主要特征:患者于7年前被确诊为高血压病。2008年5~8月,因反复血压不稳而先后4次住院治疗,血压平稳后出院。出院后先后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盐酸贝那普利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复方丹参滴丸、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口服,但血压一直不稳,有时头晕头痛,急查血压180/80mmHg;有时出现头重脚轻,下肢无力,检查血压为90/42mmHg,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

问题成因:患者抗战时期参加革命,曾多次负伤,身体患有多种疾病,如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房颤、室性早搏、脑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颈椎病等疾病。离休后,每天测量血压。2008年5月始,常感头昏、头痛,血压开始不稳。1天内多次测量,一旦血压超过自己所认为的正常范围,心里就非常紧张,焦虑不安,马上躺在床上呼叫医生前来诊治。后来认为大医院医生有办法,于是住院治疗。出院后血压不稳,就显得十分焦虑,说医院的医生不负责任,转院诊治。这样反复住院治疗,血压仍然不能稳定。

心理干预程序:根据患者的情况,第4次患者出院后,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

首先,连续2次用动态血压计给患者连续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白天半小时测1次,晚上2小时测1次,并把测量结果打印下来详细给患者分析,解释日常活动对血压的影响。让患者明白:活动、就餐及中午起床后是血压高的时候,而安静休息、心平气和状态下及夜间睡眠时血压较低。这样患者明白血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上下有波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现象。

其次,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鼓励其保持平和心境,避免焦虑,按时服药。

第三,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调整服药时间,调节饮食结构,量化运动,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根据患者早晨起床后至9∶00以前血压较低,9∶00以后血压开始升高的特点,把第1次服降压药的时间改为9∶30,第2次服药时间改为晚上7∶00。鼓励采用低钠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花样品种,尽量吃瘦肉,控制体重。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运动,以身上微汗为宜,每天上、下午各1次,循序渐进。

第四,采用门诊与巡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血压监测。开始时每天3次测量,测完把结果告诉患者,分析这次血压高低的成因。1周后,患者每天上下午活动后到门诊各测1次,慢慢地患者感觉自己的血压已较为稳定,且每次都在正常范围,于是来卫生所门诊的次数是越来越少,而且是每次测完血压后都感觉很满意。

结果与讨论

患者从9月出院到现在,血压一直较为平稳,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降压效果及服药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心身健康。患者由于自身水平限制,认为高血压吃些药物就可以控制住,不明白高血压是一种无法根治但可以被良好控制,且容易受心理、情绪及环境等因素影响的疾病。根据患者自身血压波动情况,讲究个体化治疗方案,有针对性的调整服药时间,使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正好在血压高的时候开始起作用。目前对高血压患者主要采取单纯的降压药物治疗方式,对顽固性病例,本个案研究结果提示某些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既能增加病人的心理支持,消除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又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对阻止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比单纯药物治疗能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身康复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干休所医师配合医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来促进高血压病的心身康复,是干休所医疗保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5

令人遗憾的是,中风的治疗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把中风的康复治疗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2005年9月,美国脑卒中(中风)协会和心脏病协会了新的中风康复指南,针对性地提出了详细的、操作性强的治疗与康复方法。

本期康复之路,我们专门请到了中风康复领域的专家,从普通患者的角度详细解读这份来自大洋彼岸的报告。

1.时间 当中风诊断成立,应尽可能早开始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时间应该是越早越好。一般来说,病情平稳48小时以后,只要病情不再恶化,病人就可介入康复性的治疗。康复的最佳时期是中风发生的3个月之内,一般超过半年以后,恢复的速度就会减慢。利用这个自然恢复的最佳时间,为病人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

2.地点 中风康复治疗应该在具备正规组织与协同能力的卒中单元或康复科室进行

现在很多大型或专科医院都开设了由内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心理治疗师、娱乐治疗师和运动治疗师等共同组成卒中单元。它不单是药物治疗,而是把药物治疗与肢体康复、心理康复、语言训练、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结合起来。同时强调患者家属与陪护人员,特别是患者所爱的人参加整个康复过程。

3.强度 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应注意适宜的强度

进行康复训练时,应该使肌肉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完成一定的工作负荷,才能使人体机能为适应这种负荷而得到发展。在人体机能适应该工作负荷后,还必须再逐步增大负荷,否则进步就会停止。

但也要注意,锻炼切勿过度。补偿和重建都需要有足够的养料,它是在人体休息时进行的。因此,锻炼的强度越大,需要的休息质量就越高。疲劳过度将会大大影响康复进程。

4.防再发 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并采取措施预防中风再发

患者其他复合疾病(冠心病等)和中风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医疗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对已确诊高血压者,必须进行规范化的抗高血压治疗,并定期复查。避免不规则用药及血压高低波动。同时,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应该加以重视。

另外,对有吸烟、酗酒习惯者,宜规劝其逐步戒除。对饮食偏咸、过腻的中老年人,建议改善饮食结构,保持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勿过饱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适,切忌激动、暴怒,防治便秘,避免过劳、突然用力、负重、脱水等中风诱发状况。

5.防血栓 患者应尽可能每天步行一定的距离(50步左右/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缺血性卒中可应用抗凝治疗以预防深静脉血栓

中风后致残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静坐,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很高,这不仅会大大增加再发中风的机会,还可能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引起心肺功能衰竭而突然死亡。因此,中风患者应尽可能每天步行一定距离,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还应服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

6.需要重视的其他方面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23

资料与方法

2005~2008年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250例,男155例,女95例;年龄60~84岁,平均69±58岁;60~69岁126例,70~79岁85例,≥80岁39例。

诊断标准:①老年高血压是指在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若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

药物治疗: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常选择6大类药物控制血压,即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由于降压治疗常需终生用药,因此还应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即降到140/90mmHg以下,无明显靶器官损害和影响预后的并存的临床情况可视为痊愈。但应注意原发性高血压一旦确定,通常需要终身治疗,经过降压药治疗后血压得到满意控制,可以逐渐减少降压药剂量;但一般仍需长期服药,中止治疗后高血压仍将复发。②好转:血压有所下降,但未达到正常标准,靶器官损害和(或)影响预后的并存的临床情况有改善但仍然存在。③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

讨 论

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是40~59岁之间人群发病率的2倍,但是血压的控制率仍不理想(仅仅50%得到治疗)[1]。老年高血压有其特点,如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高,舒张压水平偏低,脉压增大,波动性大,晨峰高血压现象显著,合并症多等。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更大,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以24小时连续监测血压,了解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控制高血压是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病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诊治的基本目标是实现血压达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老年人高血压的初始降压治疗应遵循逐步降压原则,尤其在体质较弱的病人中。若单药治疗的效果有限,常需≥2种药物联合应用。联合治疗可以从不同的机制来进行药物干预,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疗效,改善依从性。联合用药原则:第一线降压药利尿剂,根据病情联合CCB或ACEI;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心率慢的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用β受体阻滞剂而首选CCB或ACEI;心肌肥厚、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首选ACEI,但血肌酐高者慎用。需用ACEI而不能耐受ACEI不良反应者,选用ARB。我们选用的联合治疗是利尿剂与CCB、ACEI、ARB的联合;CCB与ACEI、ARB及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性低血压,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率更高,故不宜作为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一线用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选用降压药时应注意:①应定时服药,长期坚持服药。②应避免快速降压。③利尿药是理想降压药,但需小剂量使用。④老年人慢性气管炎者较多,且多伴有心动过缓,应用β受体阻滞药时应谨慎。⑤α受体阻滞药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多不用于老年患者。但老年高血压合并前列腺肥大者仍可考虑应用,如特拉唑嗪等。选择含有利尿剂的固定复方制剂时须监测血钾。高龄患者常伴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用药后不良反应更多,而收缩压下降更难,用药应更审慎。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争取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对其进行医学常识、卫生保健、用药护理知识及正确测量血压等基本技术操作等指导,避免情绪波动,强化遵医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坚持适当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血压;冠心病;护理体会

随着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危害极大、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慢性疾病。高血压病早期多无症状,常不被重视,易导致心血管的病变,如不及时治疗,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因此,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非常重要[1]。本研究就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间收治的3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给予科学、合理地综合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确诊为高血压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35~70岁,平均年龄(48.8±5.8)岁。高血压的诊断依据:1999年WHO/ISH确定的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依据:按照1979年WHO建议的诊断标准[2]。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观察 ①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应进行呼吸、心电图的监测。测量血压前嘱患者要静卧或静坐30 min。②如血压急剧增高,同时出现呕吐、头痛等症状时,应考虑高血压危象,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③当收缩压>195 mm Hg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④护理人员在监护过程中,及时、准确地观察临床变化,同时备好除颤仪等抢救设备及各种抢救药物,保持通畅静脉输液通道 [3]。

1.2.2 心理护理 是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4]。一般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情绪易波动,心理较脆弱,因此,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主动、详细地向患者介绍病区情况,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主动和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相关知识,稳定患者情绪,关心患者,通过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给予患者可信赖感,用单纯的语言安慰患者,从而稳定患者情绪,训练患者自我控制的能力,帮助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

1.2.3 日常生活护理 ①环境护理: 调控病房环境,营造舒适氛围,相对湿度 60%~70%,室温控制在20℃~22℃;病室保持整洁、空气新鲜;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为患者创造个人的治疗空间;工作中做到四轻等。温馨、舒适的环境可充分体现人性的关怀,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有一种在家的感觉,不失时机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对患者采取有效的舒适护理措施,可帮助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等多个层面处于最佳状态,可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②睡眠护理: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常在夜间发作,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夜间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口唇、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告知患者睡眠 7~8 h/d。③便秘预防和护理: 当患者用力大便时,极易诱发心律失常。因此,应嘱患者多喝水、多吃香蕉、适当运动或给予缓泻剂等,避免排便用力,以防意外。④运动护理: 适当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1~2 次/d, 30~60 min/次,循序渐进,劳逸结合。⑤饮食护理: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适当控制摄入动物脂肪及钠盐,避免摄入高胆固醇、高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宜,控制进食量,忌烟酒[5]。肥胖者控制体重等。

1.2.4 用药护理 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并了解药物的剂量、名称、作用及定时监测血压和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嘱患者服药后变换时动作要慢,不可擅自停减药量,某些降压药易引起性低血压,因此,患者服药后应卧床休息2~3 h,必要时协助患者起床,停坐片刻后,方可下床活动。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如血压下降过快时,应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有些降压药还会导致水钠渚留,因此,护理人员应每日测量体重,观察患者水肿情况,准确记录出入量并注意保持平衡。还应告知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时,继续服药,应在清晨服用利尿剂,并注意硝酸甘油类药物的服用会导致头痛等不适,应做好指导。

1.2.5 健康指导 ①帮助患者认识高血压、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做好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积极预防,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坚持戒烟戒酒。②帮助患者了解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及形成原因,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③学会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较大地情绪波动。④学会检测血压。⑤养成低脂、低糖、低盐等良好饮食习惯。⑥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检测,警惕发生心肌梗死。⑦定期检查血脂、血糖、心电图等。⑧外出时随身带着药品,保证按时服药,嘱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

2 结果

30例高血压患者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与护理后,血压控制良好,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 1例,有效率达 96.7%。

3 讨论

随着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导致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而高血压是心脏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具有高发病率、低控制率的特点,而高血压与肥胖、长期高钠饮食、情绪不良、饮酒等密切相关。目前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是规范的治疗及护理[6]。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在防治高血压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做好心理护理,维持患者心理平和,提高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减少负性情绪,以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②控制体重,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限制摄入食盐。③鼓励患者适当锻炼,并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患者睡眠充足。④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依据血压变化调整患者用药[7~8]。⑤改变膳食结构,选择高纤维素、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的食物,戒烟戒酒,是高血压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9]。⑥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遵医嘱长期服药,通过适当运动和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学会高血压病急症时的应急处理等。⑦冠心病患者如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肌耗氧,易导致心绞痛,应按医嘱服坚持服用降压药,将维持血压在120/80 mm Hg 左右。

本次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后,血压控制良好,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 1例,有效率达 96.7%。总之,对高血压伴有冠心病患者采取系统、有效的综合护理,可平稳控制血压,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刘芝平.高血压病人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分析与对策.护理研究,2009,(21).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3] 袁琼,曾玉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临床护理,2008,28:150—151.

[4] 陆斐,胡福山.护理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82.

[5] 方永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相关研究.中国医药,2007,1(1):3.

[6] 赵彦正.高血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6).

[7] 丁建青.冠心病病人的护理.护理研究,2010,(3).

篇8

[关键词]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a)-0148-02

近年来,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单一治疗相比,同时给予患者降压和调脂治疗能够更好地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院社区医疗中心使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5例,其中男46例,女59例,年龄60~78岁,平均(68.5±7.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1],坐位血压检测:95 mm Hg≤舒张压≤109 mm Hg,收缩压

1.2 治疗方法

每日晨起口服氨氯地平(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5 mg,夜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60)10 mg,若治疗4周后仍未取得满意的效果,则改为氨氯地平10 mg/d顿服,持续治疗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等指标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降压治疗标准 显效:舒张压降低≥10 mm Hg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降低30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4]。

1.3.2 降脂治疗标准 显效:TC降低≥20%或TG降低≥40%或HDL-C增加≥0.26 mmol/L;有效:TC降低10%~20%或TG降低20%~40%或HDL-C增加0.1~0.25m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5]。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血脂的比较

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脂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患者降压、降脂效果

治疗后,降压、降脂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8.5%(表3)。

2.3 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治疗中,有3例患者腹痛、恶心,1例头痛,1例心悸,但均未影响治疗,患者用药前后心率、血糖、心电指标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氨氯地平是典型的第三代钙离子拮抗剂药物,其血浆半衰期可达35~50 h,口服利用率达65%~80%[8],由于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夜间血压升高是引起脑卒中、肾脏损害、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氨氯地平超长的半衰期决定了患者在服用后24 h内均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降低因血压波动而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9]。阿托伐他汀钙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竞争性和选择性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上调肝细胞LD受体,从而降低TC、TG和LDL-C,亦能轻度增高HDL-C,从而达到调脂作用[7]。在本次研究中,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聪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2(6):1297-1298.

[2] 常瑛,东,李昌炜,等.复方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的人体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9):1672-1676.

[3] 丁小琼,陈爱芳.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508-509.

[4] 沙志勇,赖路生.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伴高血脂的疗效[J].求医问药,2012,110(4):427.

[5] 李春艳,张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589-591.

[6] 刘钰华.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疗效[J].实用医药杂志,2010,17(19):3614-3616.

[7] 王翠霞.探讨高血压的病因及临床治疗[J].当代医学,2012,18(17):93-94.

[8] 梁丽云,陆兴斌,梁丽娟,等.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239.

篇9

积极预防“二次中风”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中风患者一般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不少患者出现第一次小中风以后,虽然经抢救转危为安,很快恢复,但由于忽略了日常防护,往往在一段时间后又旧病复发,引起二次中风。往往造成偏瘫、或者语言障碍等引起难以恢复的后遗症,有的甚至“二次中风”中直接死亡。

如何防止“二次中风”,是医药界多年面临、但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专家提醒,小中风一旦发病就需长期用药,维持治疗,以防“二次中风”的发生。

“二次中风”的原因

“二次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引起病人原先中风的“病因”仍在,如“三高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动脉硬化症等等,而抗凝血治疗不到位;还有其他原因,如饮食习惯不良、气候变化异常、劳累过度以及情绪激动等等。调查表明:许多老人还未充分认识到中风恢复期服药的重要性和相关的用药知识,而临床实践发现,很多中风恢复期老人在康复和用药问题上存在着多种误区。

中风病人的恢复期大部分比较长,约一年以上,高龄老者更长。病理学认为:如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和四肢无力等偏瘫症状,经过一年治疗还不能基本恢复,即成为“中风后遗症”,难以逆转。故度过脑中风急性期的患者,仍然需要积极用药治疗一年时间以上,以期患者的功能尽可能全部恢复,这项措施在医药界和社会上已得到公认。

小中风后,如何预防“二次中风”

专家认为小中风后要坚持用药(包括已完全康复者),以杜绝复发——“二次中风”。循证医学表明:中风复发率在第一年内为40%以上(包括小中风),第二年复发率为25%—30%,第三年为20%—23%,第四年15%—18%;第五年的复发率为5%—9%。由此可见,中风老人的服药时间,起码坚持五年以上,许多病人须终生用药,这样复发率就可明显降低,安度晚年。

老人中风后仍要坚持药物治疗:脑梗塞病人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及脑功能复活剂要长期服用,不能随便停用。如果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疾病,控制血压、血糖的药物更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

其他疗法,如合理饮食,中医药治疗,针灸疗法、功能康复疗法、运动疗法等等

循证医学表明:二次中风症状大多重于首次,愈后差于首次……中风的复发次数越多,间歇时间越短,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短期内必将导致完全性中风(致死性脑梗死),大多立即死亡。社会上许多中风患者因不重视中风后的综合治疗,以致“二次、三次中风”,每况愈下,甚至短期内死于中风。

从预防“二次中风”和治疗后遗症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比较一致地认为中风恢复期病人用药应“中西药结合”。

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发展,现在已有很多适合于中风恢复期病人使用的中成药问世,如血栓心脉宁、脑血栓片、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复方川芎嗪和大活络丹等等。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和体质等具体情况,通过辨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服用。

预防中风的各种误区

别奢望有能彻底治愈的“特效药”或“偏方”:不少中风老人及其家属求愈心切,总想能找到一种能彻底治愈的“特效药”,期望能在短期内得到康复,并有效防止复发。于是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进口药、贵重药就是好药、特效药,不惜高价给病人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有可能上当受骗,更为严重的是“乱用药”要为毒副作用所害!

治疗和用药中忌“本末倒置”:许多人在第一次小中风后,仅“头痛医头”,只注重治疗后遗症(治标),而忽视原发病的治疗(治本),有的根本不知道原发病,造成本末倒置,必将招致更大的中风。

篇10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起病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偶于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升高。患者可有头疼、眩晕、气急、疲劳、心悸、耳鸣等症状。血压升高如未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防护,会损坏心、脑、肾、血管等器官,并发心绞疼、脑出血、肾衰等严重后果,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通过对高血压患者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促使高血压患者延缓病情进展,降低高发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住院的高血压患者63例,诊断标准:符合我国新的高血压分类诊断标准(即1999年WHO/ISO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30~7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5例,初中以上38例。职业:农民22例,工人和干部41例。

2 方法

2.1 评估患者基本情况,了解患者年龄、体重、生命体征、文化程度、职业、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社会状况、性格等项目。

2.2 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心理和健康问题,进行面对面教育,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作息时间,简单介绍疾病的一般知识,让患者感到温馨和安全。

3 健康教育的方式

3.1 口头讲解 护士通过语言的交流与沟通,根据教育计划内容向病人和家属进行讲解和宣传,同时征求病人和

家属的意见,及时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增加他们对健康的理性认识。

3.2 书面指导 根据病人的特点编制高血压疾病健康手册,发放给病人和家属,介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平时应注意的有关事项,不能阅读者由护士进行讲解。

3.3 座谈形式 鼓励患者与同病种病人交谈,吸取其他病人的康复经验。利用病人教育病人的方式来激发病人的康复信心[2]。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饮食指导 减少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摄入量<5 g为宜;保证合理的膳食,增加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豆制品,如芹菜、卷心菜、西红柿、苹果、西瓜等;保持脂肪酸良好的比例,少吃动物脂肪,以植物油烹调为主;饮食宜消化且保证足够的营养,以少食多餐为宜,禁食辛辣食物;多食粗纤维食物,保证二便通畅,以防止因用力排便产生的不良后果;有效控制食量,减肥控制体重,最有效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戒烟,因烟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限大量饮酒,尤其是烈性酒可使血压升高。

4.2 用药指导 总体原则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注意观察降压的各种不良作用,当血压降低后不可马上停药,应减到维持量(最小有效量),并坚持长期服用。同时用药因人而异,根据病情适时适量调整,具体而言,指导早期轻度高血压患者先使用镇静药提高睡眠质量,解除情绪紧张和烦躁,多可使血压降低。在使用降压药时,应从单一的小剂量开始,一般常用北京降压0号、复方降压片等。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再根据血压水平适当减剂量,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受损,应指导其选择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适当联合应用利尿剂,并根据血压变化适当增减剂量。并教育患者坚持长期服药。对血压较高者,血压应逐步降低,避免药物使血压骤降引起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发生不良反应[3]。

4.3 活动和休息指导 患者要避免长期过度的紧张工作和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对于长期从事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和在视、听觉过度刺激的环境中工作的病人,均要注意放松精神,适当调节工作和休息。患者可选择适宜的运动锻炼和放松疗法,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蹬楼梯、游泳等。

4.4 心理指导 护理人员须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教育患者要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波折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亲人倾吐,与医生交谈等,以维持稳定的血压。对所患疾病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的病人要及时给予疏导,告知并发症及危害性,引起病人重视。根据高血压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预防和治疗原则,做好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及时将病情、治疗的相关情况反馈给患者,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

4.5 出院指导 采取因人而异的方式,对每一位病人发一份出院指导,教育患者回家后保持愉悦心情,按时准确监测血压,养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和用药,调整饮食结构。

4.6 定期随访 与患者保持长期的联系,制定随访计划,关心患者治疗效果及巩固教育成果。具体措施:出院后半个月进行第一次随访,第2个月后,以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1次病情追踪卡,了解患者在控制疾病等方面有哪些问题,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总而言之,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动态过程,高血压健康教育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很多,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本文通过对63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更多的了解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注意事项等,解除了心理压力,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和健康知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行为规范,达到了理想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路再英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9-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