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专业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等教育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等教育专业

篇1

您们好!当您的双手匆忙的翻开这一页纸时,祈祷我的文字能够让您欣喜,因为一个质朴但又美丽的故事将倾泻于此。我叫xx,毕业于xx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专业

跌入低谷更有腾飞的力量,错失金榜题名的机会,踏入大学校门的不易,这让我铭记我要步伐坚定而又执着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直达心中理想的彼岸。选择初等教育专业就是为了可以让自己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我可以胜任“中小学语文老师”这个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从一进入校门就给自己制定了几个计划。

第一:勤于课外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重点在阅读教育教学类,文学名著类)我深深的沉醉在书的芳香中,最大强度的阅读是我在一周的时间之内读完了5本书。

第二:每天坚持写日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每天晚上下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日记,从而造就了我大一写了6本日记本。

第三: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担任班委,走入社会(从大一到大三我当了我们班三年的学习委员,每一次换届都在同学们强烈的要求之下继续担任,并获得优秀班干的称号,大二时担任教育科学学院公共关系协会会长一职,利用空余时间做兼职,从事过销售工作,开办过辅导班)第四:学生以学为本,学好专业知识。

我抓住每一次训练自己的机会,上课积极发言,踊跃参加专业活动,永远活跃在第一线,即打磨好自己的同时又以身作则起到模范作用(第一学年拿到三等奖学金,第二学年拿到二等奖学金,在此期间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这就是我,一个做事有始有终有计划有目标的我,坚信小小的我定会有大大的舞台。

篇2

 一、探究式教学以提高师范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包括文学、语言、思维、人文以及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素养。探究式教学,以提高师范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能够更好地践行因材施教原则。由于汉语在语音语汇方面有着比其他语种难学的特点,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贯穿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其间师生把大多时间精力用在语文知识、语言积累上面,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学生在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方面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既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标志。多年来许多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本质缺乏认识,没有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所研究的应该是怎样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怎样学习语文,所以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对此,大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教师不要做说书先生。讲课文,课前空讲一通之后,接着句句讲,段段讲,越讲得起劲,学生就越不动脑筋,自己不动脑筋怎么会得益呢?所以要尽量少讲,学生领悟不到才给说一说。”‘‘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教师教各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使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由‘‘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难度有效地调整学习状态,不断提高自主地学、想、问、议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见,有所超越,提高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探究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方面,可培养学生:1.个性化阅读的习惯;2.知识检索的习惯;3.理解作者思路的习惯;4.揣摩关键语句的习惯;5.圈点批注的习惯。在写作方面,可培养学生:

1.留心观察的习惯;2.写日记的习惯;3.摘抄名言的习惯;4.自改互改的习惯;5.书写讲求格式的习惯;6.练习钢笔书法的习惯。在学习方法方面,可培养学生:1.科学用脑的习惯;2.写教材分析的习惯;3.课内外结合的习惯;4.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5.读社会这本书的习惯。

二、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人才为目标方向

一直以来师范院校初等教育是以培养适合基础教育发展的合格教师为目标。初等教育的语文课不但要体现人文性、工具性,还要突出师范性特征。

当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时代。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师范初等教育专业的教学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对初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o《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激发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创新,提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教师的教学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不仅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更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异,注意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充分主动地发展。

(二)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教学过程要把学生的实践活动放到重要位置,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从而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课探究式教学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技能。教学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开展积极主动的探究实践,是初等教育语文课落实其人文性、工具性、师范性的有效途径。

三、探究式教学以师生的良好互动为渠道

(-)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究式教学能否成功的实施,关键是要以师生建立一种平等互促的关系做保障,师生可共同制定、选择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等。学生在教师面前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意见,可以大胆质疑,教师要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和学生相处,善于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尽量以鼓励代替批评、责备,不草率、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多给学生—些成功的体验。在这种和谐氛围中,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既可以增强自信,也能够自觉承担责任,其主动性、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教师真正做到角色转换,由教学过程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

(二)创设情境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新课程倡导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式教学活动正是这种依据这种理念来进行的。探究式教学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发展,最基本的前提是创设多种情境化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上的良好互动。情境化课堂可以是问题情境,也可以是感人氛围情境,也可能是想象情境,更有利用多媒体创设的生动情境。

四、探究式教学以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评价标准

(一)情感标准:语文教学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方面有着巨大作用。我国文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渗透着炎黄子孙的丰富情感。努力挖掘语文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是探究式教学的情感标准。

篇3

【关键词】初等教师教育 教育实习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03-02

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自1994年起连续19年获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初等教师教育(Elementary Teacher Education)最佳院校。该校初等教育专业实行五年制培养模式,录取学生在完成前四年的学士学位课程后需进行第五学年的教育实习,以通过教师资格认证。本文从基本设置、实施过程、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对其教育实习展开论述,以期为我国教育实习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 教育实习基本设置

为使实习生养成富有成效的实践习惯(Productive Habits of Practice),促进其专业化水平及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实习学年共开设六门教师教育课程:秋季学期开设TE501、TE801、TE802,春季学期进行TE502、TE803、TE804。其中,TE501/2即教育实习,每周定期举行研讨会,以此作为专业学习的组织形式,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指导。同步课程TE801/3为专业角色与教学实践(I/II),TE802/4为教学实践反思与探究(I/II)。除每学期30学时的课堂时间外,四门课程均设置每周3学时的现场活动时间,以供实习生回顾、拓展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当前的课堂实践,以MSU教师教育标准为依据就其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与评价。

基于实习课程设置特点,MSU初等教育学生将在课程教师(Course Instructor)、指导教师(Mentor Teacher)、现场教师(Field Teacher)的共同指导下开展教育实习。课程教师指TE80X任课教师,以学校集群(School Cluster)为单位进行分配;指导教师即实习学校合作教师,为实习生教育实习提供全程指导;现场教师则特指课程TE501、TE502任课教师,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将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与课程教师的理论指导有机结合。上述三方在承担规划及沟通、专业活动设计与实施、实习支持及指导、实习生需求管理等共同责任的前提下,分工明确、密切合作,为初等教育专业实习提供全方位指导。

二 教育实习实施过程

围绕了解学生、课程、学校,开展单元规划与教学,创建学习共同体,形成专业认同等中心任务,为期一年的教育实习可划分为七个不同阶段(见下表)。①

秋季学期共包括三个阶段:(1)了解课堂、学生及课程阶段(1~7周),以建立学习共同体为中心,举行首次实习生、指导老师、现场教师三方会议,确立团队合作规范,制订工作计划,结合TE801/2课程任务开展合作规划与合作教学;(2)语文、数学科目合作单元教学阶段(8~14周),同步课程TE801/2暂停,课堂参与程度逐步增强,建立实习生档案袋,进行期中评估会议,与家长进行交流;(3)回顾、总结并制订下一步计划阶段(15~17周),实习生将课程与课堂经历相联系,反思本学期课堂实践,进行期末评估会议,并对春季学期教学进行规划。

春季学期以“指导下的主导教学”为中心,共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1~3周),在继续开展数学和语文教学的前提下,制订或修改指导下的主导教学过渡计划及常规活动计划;讨论并制订指导下的科学及社会研究主导教学计划及职责分工等相关调整方案,以为指导下的主导教学阶段做好准备。(2)过渡阶段(4~6周),就实习生增加教学责任的过渡方式及过渡时期日常活动的开展方式进行讨论,开展与学科科目、过渡阶段相适应的合作教学或经课程教师及指导教师审查后进行科学及社会研究科目的主导教学,制订校长课堂观察计划等。(3)指导下的主导教学阶段(7~12周),逐步实现全职教学,承担大部分时间、大多数学科的主要教学责任,进行至少一个周的单独教学,进行期中评估

会议以制订主导教学阶段后续计划,同步课程TE803/4暂停。(4)逐步退出阶段(13~17周),确定该阶段继续开展合作教学的领域,为实习生建立课堂教学与TE803/4课程任务之间的联系提供支持,完成档案袋材料的组织与整理工作,反思主导教学及在此期间与家长交流的有效性,进行期末评估会议,完成退出性表现描述(Exit Performance Description)。

三 教育实习评价机制

MSU初等教育专业教育实习(TE50X)实行Pass/No grade制成绩评定方式,在形式上由初等教育实习生协调员决定,在实践中则由现场教师及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同步课程(TE80X)由任课教师采用数字制(Numerical System)就实习生课堂及实践表现进行综合评定。②

除终结性评价外,MSU初等教育专业注重发挥形成性评价对实习生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各学期均召开期中、期末评估会议,旨在帮助实习生学会如何开展教育实践评价,制订具体的教师成长计划,增强其专业发展意识并对发展方法形成清晰认识。会上由实习生首先发言,再由指导教师、现场教师进行评估。三方共同就实习进展、成长计划进行讨论,探讨教育实践的优点与不足,明确两次评估会议期间的短期目标及行动纲要,以促进实习生的持续学习、激励其不断成长。实习结束时,指导教师、现场教师以主导教学阶段为基础,结合实习生实习陈述、学科教学、学生工作、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创建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出具退出性表现描述报告,用以存档或供实习生求职之用。

四 对我国教育实习改革的启示

MSU五年制初等教师教育模式实现了学士学位项目与教师认证项目的整合与创新。现结合该专业教育实习特点,对我国教育实习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以实习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依据,建立明确的阶段实习目标

以总目标为基准,设置阶段目标,有利于实习生掌握各时期发展重心并适时进行调整,实现专业理念、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理念由内化到外现的转换,实现教育知识由内容性知识到实践性知识的转换,实现教育能力由基本技能到教育智慧、创新能力的转换。

2.立足于真实的教育问题,构建教育实习研究共同体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的基点在于真实的教育问题,这是重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新视角。”③ 教育实习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基于真实的教育问题,以定期、同步举行研讨会、建立研究共同体的形式为实习生提供全程实践指导,以利于大学与实习学校开展互惠合作,以利于实习生养成批判精神、培养其专业发展能力并最终成长为反思型教师。

3.规范合作交流机制,采用档案袋评价法,以多种形式开展形成性评价

教育实习应通过定期举行评估会议,监控实习生专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专业学习计划。同时,通过采用档案袋评价,收集多种不同类型的实践证明材料,为实习生自我评估与反思提供素材,为指导教师准确掌握实习情况、客观地进行实习成绩评定提供参考。最终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为教育实习服务,为促进实习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注 释

①Guide to the Elementary & Middle School Internship 2012-2013[EB/OL].http://education.msu.edu/te/Elementary/ Interns/About-Internships.asp

②数字制共分为八个等级(4.0/3.5/3.0/2.5/2.0/1.5/1.0/0.0),TE80X课程成绩不得低于2.0

③刘德华、付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之基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2(9):6~9、14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等教育;基础化学;科学教师

基础化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理学思维,积累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掌握实验技能实操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基础化学课程与生活中的相关实例结合起来,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毕业后成为优秀的小学科学教师奠定基础。

一、初等教育基础化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笔者调查,在初等教育基础化学教学中,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意识比较薄弱,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吸收不扎实、不牢固,在听课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有的学生思想开小差,有的学生上课玩手机,还有的学生存在课后作业抄袭的现象。

(二)学生基础不扎实,缺乏化学兴趣

化学的学习一般是在初三的时候第一次开设,刚刚接触到化学的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兴趣,就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兴趣。这类学生的成绩普遍在中档或者偏下的水平,自身基础本不扎实,根基打得不稳,会导致他们进入高校后化学学习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知识脱节的情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本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并没有掌握好,在课堂上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基础知识。

(三)学生化学实验技能一般,动手能力不够

化学是一门以动手实验探究物质性质为主的学科,因此,学生的实验技能对于化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中时的化学实验条件有限,一些学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验技能训练,养成良好的动手能力。进入高校后,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室充满好奇,对于试剂和仪器设备又重新认识,会导致任课教师在上课期间所讲实验理论和操作安全等知识均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部分学生在动手实操的时候不按规则进行,达不到锻炼实验技能的效果。

(四)学校的奖惩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学生来自各地乡村,毕业后可以回到当地小学任教,学生觉得毕业后工作已有保障,加之学校对于学生旷课、迟到、作业抄袭等现象并没有出台明确的奖惩措施,学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没有条款约束学生的自制力,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情况具体反映在学生刚刚进入高校的第一年普遍出勤率以及听课率还是不错的,但是进入大二,学生开始陆陆续续出现逃课现象,即使人到教室听课,心也在课堂之外。

(五)教师授课及相应的教材缺乏针对性

针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学校没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案甚至是适合校情的教材。学生的程度不同,接收知识的快慢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均有差别。初等教育的学生听讲比较认真,但是需要逐细去讲解相应的内容,否则不仅达不到接受知识的效果,可能连基本作业都无法完成。笔者在授课的时候发现,单一讲授一个知识点,学生比较难接受,但是,如果结合实例去讲解,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该知识点,并可以达到活学活用的程度。

二、改革策略

(一)贴合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根本上来讲,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听老师灌输相应知识。上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预习工作,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再去听教师讲解,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作业及探究开放题等,让学生课后主动思考,消化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改善,也可以培养举一反三的开阔性思维。

(二)更改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从教能力

1.教学方式手段现代化,全方位培养人才

教师可以建立网络平台,教师教案、课件及课外学习辅导资料全部上网,教学资源全面信息化共享。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在课后上网仔细研修,线上线下互相结合,全方位培育人才。

2.课前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提出相关问题,由学生根据本次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搜集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及文献。小组先自主讨论学习,探究如何解决问题,形成报告并制作PPT汇报。教师根据汇报的结果及形成的报告和是否解决之前提出的问题及相关知识的介绍给出评价,算出平时成绩,激励学生认真对待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任务。

(三)加大实践培训,提高学生实践实验素养

1.突出创新实践主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开设教育调查、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多门实践课程,实施“教育实践五年不断线”工程,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的有关规定。创新学院每年立项上百个创新实践项目,学生按项目组建创新实践团队,认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有限时间

教师可以在有限的实践课时中提高效率,合理安排化学实验内容。化学实验一般归纳为三种类型: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其中验证型的实验可以适当减少一些,适当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的实验,此两类实验中一般都会包含观察实验现象和验证实验结果的步骤,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基础实验操作的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强化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基础化学实验室需要强化的部分分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所谓软件是指教学团队结构的优化,需要学校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实验教学团队,承担实验化学教学任务的教师一般要求进校一年以后,经过在实验岗位上参与预备实验等工作的锻炼之后方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在刚进校的一年里也可以适当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积累一定的任教经验。硬件即为基础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条件设施。笔者学校现有实验教学中心下属化学实验室、准备室等8间,实验中心还在不断扩建中,其中对于化学实验室的投入也在相应增加。强化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可以为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提供物质保障,为学校提供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的基础平台。

(四)更改考核方式,督促学生不临时抱佛脚

1.实行“学籍预警”,打破“保险柜”幻想

笔者学校对每位学生每一学期的考试成绩都会作一个评估,成绩差的学生若达到《学籍管理制度》中警告、降级、劝退标准,学校都会给予提前警告,提前做思想工作,最终坚决给予警告、降级、劝退处分。如此一来,可以清除少数学生认为一经录取就进入保险柜,不认真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反正可以不交学费,还安排工作的“保险柜”幻想。

2.微调期末试卷结构,偏向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笔者学校调整了试卷的结构,更改了以往的惯性思维,降低了基础客观题的比重,同时提高综合知识应用的题目分值。增加主观开放性试题,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调整后的试卷体现了基础化学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核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考核,更体现了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

3.强化基础化学实验部分的考核,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主动性

目前大部分学校基础化学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只用期末试卷来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重视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基础化学的考核需要增加实验的部分。首先,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通过相应考试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其次,笔者学校每学期增加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占期末考试成绩的30%~50%,教师根据每位同学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的情况给出分数。最后,期末考试试卷中增加实验理论试题,考查学生对于实验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五)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师范生核心素养

1.固守教育专业本位,认真调整课程结构

笔者学校坚持“面向乡村,面向小学,面向教育”三个面向,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大幅增加教育理论和教师技能课的课时,开齐开足教师教育类课程,从根本上解决“如果教”的问题;本着“够用、适用、能用”原则,优化学科课程结构,稳妥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大力开发隐性课程,将专业学习延伸到课堂外

笔者学校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教师职业技能课外训练活动创新项目及学科竞赛活动等形式,开发大量隐性课程,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拓展学习领域,延伸训练时间,全面快速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补充扩展教材

篇5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综合性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45-02

1.师范类院校的教育现状

现如今的师范类教育大多以理论为基础,以课本为主导,传授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从广义的教学角度来说,那么从狭义的教师技能来说,来时也教导学生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以及板书的运用和多媒体的结合等等。但是尽管很多高校都看是注重师范生的技能教育,但从当今的市场需要来看还不全面,现如今的小学教育都趋于综合性,而我们师范类的教学还停留在单一理论的基础课程上。这就导致了高校学科设置的不科学,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教育市场的需求。除此之外,对学生实践教育的不重视同样引起学生单一的强项,却不能培养综合性的教育人才。尤其是在理科这样看似单一科目,实则每段知识都有一定的联系,所以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师范类教学应该侧重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2.师范类课程研究的意义

研究科学课程的内容统整需要两个核心思路:一为当前课程内容统整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科学课程内容统整的研究现状;二为科学课程内容统整设计的现实状态研究。而且从科学课程实施的角度出发,对科学教师课程实施中内容统整的认识和使用都是教学革新的重点,我们也能够通过课程的研究来考察科学教师内容统整的水平。

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科学课程大多是指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践、技能训练教学等理科性教程,那么从古至今的理科教育都是分类明确,单一培养,这样的教学形式可能会造就一些在单一专业上的优势人才,例如生物或是物理。但我们都知道,理科一家亲,谁也离不开谁,在生物学科的深入研究中一定会用到化学,在物理的深入学习中也一定能应用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现如今的初等教育开始注重理科的综合性培养。对课程研究的一大重要意义就是能够解决标准内容统整的预设不够具体,不适应教材内容的统整方式以及对内容统整教学技能的缺失导致了课堂教学中内容统整频率不高等问题。

3.实行师范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科学课程项目化教学

3.1项目化教学法

课程项目化,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所谓项目教学法,则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教学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项目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使项目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尽可能将所需专业知识融入到项目之中。在师范类教学的课程项目化中,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意识与教学技能的综合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是与专业密切联系的科目;教学方法则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师生互动性与成果应用性紧密结合。实行项目化教学是造就职教师资队伍的需要。教师只有通过课程项目研究开发、项目教学与成果转化才能做到了解行业详情,与驾驭行业需求接轨。项目教学法的实行,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授水平,也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素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2探索师范院校项目化教学形式

探索师范院校项目化教学形式,首先要根据专业定位分析来确定人才培养知识宽度以及能力素质结构目标方案;其次要根据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相关能力结构的全面提高,从而形成“一科精,全面通”的能力;再次,要广泛了解小学教育行业的改革、需求及建议,结合学校、社会与企业的师资与资源情况,确定具体课程的职业技能培养与核心技能目标;第四,要根据人才培养与总体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课程项目教学质量的多科目综合教学以及相应考核方法;最后,根据课程项目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教学质量评价,并将其推广、应用。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以及开放性都是当今教育形式所欠缺的,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资源,为我们师范类教学开启一个师范类教学榜样的先锋。

3.3突出项目化教学的重点,培养综合理科人才

篇6

一、顶岗实习是教师专业化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一)顶岗实习的理论基础

1.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想浪潮,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观念的形成和新制度的建立。教师职业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所教学科知识,还应具有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要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个合格的现代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要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要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①。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策略,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教师专业化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则需要师范生通过教育实践,在真实教育情境中获得。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由外而内的授受过程,它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伙伴)帮助,以个体已有经验为基础积极地建构过程,即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据此,高师院校应重视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对个体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意义,使师范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建构知识、能力。而传统职业教育的模式是重理论轻实践,对于实践在形成缄默知识、个体的教育信念、专业情意和专业能力方面的价值没有足够的重视。

3.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学做合一”思想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是最富有创造性的现代教育方法论之一。它的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我们对这个问题所建议的答语是: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教师”。②也就是说教与学都应以“做”为中心,要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以“行”求知,“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教学做合一”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为高师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实用型人才,进行实践环节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顶岗实习是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1.顶岗实习是实现高专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初等教育专业则主要是为小学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即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必要专业知识的“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这就需要为师范生充分提供以真实教师身份接触小学教育教学的锻炼机会和实践平台。

2.顶岗实习是基础教育教师角色转型提出的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教育培养出能“生产、创新”知识的人才,因而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教师角色要从过去那个复制知识的“教书匠”,转变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需要,能不断调整、改进、更新教学方法,使师生双方都获得长足发展的“教育家”。面对基础教育的变革对教师角色转型的要求,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通过紧密联系中小学,产学结合,从封闭单一转变为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并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二、初等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的实施

(一)分阶段、渐进式的全程教育实践

在反思、总结过去师范教育得失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原来的教育实习时间太短、太集中,不利于师范生职业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自2005年以来,我校教育与管理系初等教育专业进行了全程教育实践的探索和研究。该探索研究主要是把原来安排在大学最后一学期的一星期的集中见习和一个月的毕业实习,改为贯穿大学三年的具有过程性、阶段性和渐进累积性的全程教育实践。具体实施步骤为:

1.第一、二学期是认识性实习,进行教师职业感受教育活动。聘请优秀小学校长、优秀小学教师到校开展讲座活动;带领师范生到小学进行参观,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状况等,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一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良好职业意识。

2.第三、四、五学期每学期进行30个课时的专业性实习。组织师范生到小学当教师的助手,进行参与性观察,观察小学教育的诸环节、班级活动的开展、师生的一日生活等,并深入课堂听课,学会评课,尝试组织班级活动,进一步体会教师职业的特点。

3.第六学期进行8周240个课时的毕业集中实习。毕业集中实习在原有认识性实习、专业实习等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在大学教师和一线小学教师的指导下,以真实教师的身份全面担任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亲身体验、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和一般过程。

(二)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

通过认识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集中实习,师范生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能力,有了对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认识和体验,因此,在第六学期七周的毕业集中实习结束之后,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愿意今后当老师的学生,在学校的帮助下联系小学,进行近十三周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缺少老师的城市小学进行顶岗实习,有经济报酬;另一种是到比较偏僻的缺少老师的农村小学去顶岗实习,没有经济报酬。顶岗实习要求师范生以真实教师的身份全面参与所在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独立处理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这种工学结合方式,有利于师范生将所学到的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激发其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顶岗实习延长了实习时间,让师范生以真实教师的身份参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突出了师范生的实践性和探索性,使其体验了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师范生更好地完成由生到师的角色转变。

三、顶岗实习的效果

经过几年来实践与探索,初等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工学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师范生在认识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集中实习的基础上进行顶岗实习,做到了工学深度结合。这种实习改变了以往师范生易脱离教育实际、“临床经验”少的局面,而且师范生还有机会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没有依靠”的独立实习。因而每个师范生需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态度来对待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碰到问题时必须独立面对和处理,遇到困难还得主动向一线老师请教。通过与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百分之百的“面对面”、经历碰到疑难问题的质疑、思考以及反复钻研,师范生不仅能较快、较熟练地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技能,培养了班级管理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工学结合方式的顶岗实习提高了师范生职业能力,促进了师范生的职前教师专业发展,也提升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很多毕业生由于拥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特别是2007届毕业生谭凌强和麦茜,参加桂林市秀峰区小学教师录用考试,均以优异成绩被正式录用。谭凌强工作后获得2007年桂林市和广西小学美术课现场执教比赛一等奖,自治区教学论文一等奖;麦茜在2008年广西全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暨首届教师教科书美文诵读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二)产学结合,服务基础教育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与一线教师重视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与反思是分不开的。顶岗实习让师范生全面真实地参与、体验教育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师范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现高师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

在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今天,师范生到偏僻农村小学去顶岗实习,有利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紧张,农村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不多,流动也比较少。同时,农村教师的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容易形成“高原”现象。相对而言,顶岗的师范生拥有较新的教育理念,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弥补农村小学教师的不足,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顶岗教师的不计报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农村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顶岗教师能够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改变部分学生由于厌学而辍学的现象,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通过对农村教育情况的了解,顶岗教师还可对学校的管理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进而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师范生通过顶岗实习,产生热爱农村教育的感情,进而也可能留在岗位上继续从事教育事业,这对于解决农村缺乏教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总的来说,工学深度结合的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对于高等师范院校说,也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和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适应并服务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

[注释]

①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99.

②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M].重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91.

[参考文献]

[1]许凤琴.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

[2]冯晓燕.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现实意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

[3]王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2006(7).

[4]陈英,郭寿良.高师学生“顶岗实习”的社会价值探讨[J].教育探索,2007(8).

[5]吴文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6]易联云,卜越威.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篇7

本研究选取高安师范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下面分别简称“高师”和“初教专业”)。高师是一所百年师范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通过资料研究和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五年制初教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初教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并就结果展开分析和讨论。具体的研究问题是:对现行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现行课程设置是否满足社会实践和市场检验,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高师初教专业一至五年级学生,共505人,其中女生占90.69%,男生占9.31%,被访者在各年级中分布均匀,通过问卷网让调查对象完成电子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结果

在“你选择初等教育专业的原因排序”一题中,排名第一的选择是“不知道为什么选择初教”;排第二的是“其他喜欢的专业因客观条件(如身高)无法填报”;排第三的是“认为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好”;排第四的是“对小学教育的热爱”;排第五的是“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排最后的是“亲朋好友的意见”。总结起来,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必要的报考指导;第二,初教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第三,功利性强,“认为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好”。

在“你认为小教专业开设的课程多吗?”一题中,多数人认为开设的课程“合适”或“多”。其中,认为开设课程多的学生更多,这说明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总量偏多。

在“你对专业的现行培养方案了解情况如何?”一题中,50%的学生“一般”了解现行的培养方案;“比较了解”占8.32%,“几乎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占27%;“非常了解”的学生约占1.4%,非常少。这说明学生对学校实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太了解,无法有针对性地学习。

在“你认为安排在各学年里的学习任务分配合理吗?”一题中,认为“合理”(47.13%)的人数比“不合理”(52.87%)的少10.74%,这说明学生不太满意现行的课程任务分配情况。

在“你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是否体现初等教育的专业特色?”一题中,57.8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27.72%选择了“比较体现”,12.48%选择了“几乎不体现和完全不体现”,1.98%选择了“完全体现”。由此可见,学生不认可现行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认为开设的课程没有紧紧围绕初教专业的特点。

在“学校实际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可以满足实践需要吗?”一题中,58.02%的学生认为“一般”可以满足;“几乎不可以”和“完全不可以”的占25.94%;“几乎可以”和“完全可以”的占16.04%。这说明学生对开设的实践性课程不太满意,希望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你觉得小学教育的实习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题中,26.53%的学生认为“三年级”就应开始实习,同时每个年级都有学生选择。?@说明学生希望每个学年都能去小学见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你认为职前小学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一题中,学生把“教师职业道德和素质”摆在第一位,“教师基本技能的教育理念”摆第二位,“课程开发能力、学科教学法”摆在第三位。这说明学生最想学的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如何掌握教学技能。

在“你认为哪类课程对自己的就业最有帮助”一题中,学生把“教师技能课程”摆在首位,“教育实践”(“见习和实习”)摆其次,“从教方向的学科专业课程(如数学、语文等)”摆第三,“教学法课程”摆第四,“教育理论课程”摆第五,“通识类课程”摆末位。

最后两道题是访谈题,学生的诉求包括:开设国考和教师招聘培训班等;增加学时的有三笔一画一话训练等;删减的有高数、文学鉴赏等。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对初教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传统的师范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术性,忽视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建议学校重视三笔一画一话的基本功考核,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

篇8

【关键词】初等教育专业全国计算机过级率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225-02

从2015年开始,国家教育部进行改革,教师资格证由国家统一制定大纲,统一命题,师范生和非师范生都必须通过国家统考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这就迫使学生必须在大一的上半年三月份就考完计算机一级考试,否则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要考教师资格证、全国计算机一级证、普通话证等,这对于学生来说压力太大,所以他们必须在大一上半年开始参加等级考试,如果没有通过的学生,下半年再考,这样来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通过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实践验证,总结出提高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的策略。

一、借助“知到”APP指导学生线上学习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之下,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能。[2]根据考试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录制相应的视频、设计案例,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力的学习支持,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

“知到”是智慧树网的子品牌,智慧树网是全球大型的学分课程运营服务平台,知到APP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程,覆盖范围广泛,本课程主要选用海南联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2018年下半年有12周的教学时间,从第一周到第四周的时间,教师用知到APP进行线上教学,用教师圈APP进行监控和答疑。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线上学习,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识记一级等级考试选择题部分的内容,掌握基本操作题的做法。通过这种线上学习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们适应新时代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掌握网上学习的途径,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为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终生学习做铺垫。

二、在课堂上,改变教学方法,利用项目教学法结合案例进行教学

通过实践发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利用传统的程序教学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将学生按照学习知识水平的高低和性格构成进行搭配,尽量使每个小组知识水平平衡,性格内向的和外向的进行搭配。再选择合适的案例,通过小组的协作,和老师的指导,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通过项目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增进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2]

三、每周课后布置学习新知识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并做练习题

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好,从第五周开始,讲解文字处理部分,主要包括Word文档的排版、Word文档的高级排版、Word表格制作美化、Word表格中的计算和处理大型表格、表格的图文混排、Word图文混排、Word页面设置等内容。文字处理部分总共利用八周,也就是十六节课的时间。在每个星期上完新课后,布置Excel和PPT部分的练习题。Excel部分主要包括Excel2010的创建、基本操作、格式化工作表、格式化工作表、格式化工作表、sum、average、count、rank函数的运用、介绍sumif、countif以及时间函数、数据排序及分类汇总、自动筛选、高级筛选的运用等,每周要求学生做一部分数据处理的练习题,再利用上课的时间和在微信中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学生自己还可以通过知到APP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自学,通过这种方式,在下半年上课期间就可以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和数据处理部分内容的学习。

在寒假,给学生布置PPT部分内容的学习任务,PPT主要包括Powerpoint2010的创建、版式的运用、模板的使用、配色方案的基本操作……等内容,同样,学生可以通过知到APP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微信和老师交流,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这些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自己掌握新知识点。

四、利用考试辅助教学

考试是任何教育中检测完成情况的标准。[3]既能检测学生学习完成的情况,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考试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未来教育是一家专门研究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考试的教育机构,能够给考生提供最新的考试资讯。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无纸化考试,利用未来教育的一级模拟考试软件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进行练习和模拟考试,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为等级考试作准备。利用未来教育软件进行模拟考试,既能检测学生学习完成情况,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试能力。

篇9

关键词: 中等幼儿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学原则方法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采取的是开放式招生政策,幼儿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一般选择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时成绩在中下等水平,或是无法完成学业的,所以学生进校时的整体素质很差,学习习惯也不好。幼教学生看重的是五项全能的学习,她们认为英语是一门公共课程,且今后的幼儿园工作中也派不上什么用场,因此思想上极不重视英语学习,加之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很差,兴趣全无,所以有90%的学生是放弃英语学习的。面对这种困境,要搞好英语口语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就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探索适合现在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从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不要一味追求传授知识的多少,而更应侧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侧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品质的培养。

英语口语即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的“说”。在教学中,只有让形式操练向意义操练过渡,才可能真正形成口语交际的能力,实现交际的目的。

一、口语训练原则

1.培养开口习惯,正确处理准确与流畅的关系。

很多学生对说英语感到困难,从而产生一种怕说错的心理障碍。学生说英语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出现错误,不断认识错误,不断自纠错误,并不断提高口语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先教会学生听说简单的英语,鼓励她们学了就用,不要怕说错,要鼓励学生多开口,不要“见错就纠”打断她们,这样会挫伤她们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以致不敢开口。因此,多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对提高学生说的自信心和口语能力是极为重要和极其有效的。

2.重视句型操练,以增加句子量来提高口语能力。

句子是人们交流的基本单位。有些学生的单词量并不少,但在说和写英语时,能正确表达出来的词和句却很少。一是因为很多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还有些单词只有在特定的句子里才有明确的含义。二是因为因为有些意思的表达在英语里有固定的句型。如:“某地有某物/某人”常用“There be+某物/某人+某地”句型来表达。所以重视句型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是提高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3.交际性、趣味性和多层性相结合。

在口语训练时,教师应考虑学习内容的趣味性,结合学生的基础差异,设计一些既能面向全体又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价值,体会到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乐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口语训练的方法

1.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幼儿教育的英语教材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的《幼师英语》教材,我校使用了两年,学生普遍反映太难,现改用中职英语教材。我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语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实现音标过关,同时还增加基础的日常会话内容;坚持每周教会一句格言和掌握关于一个话题的会话基本句型;适当删减教材中的语法讲练及写作练习。

2.英语口语训练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前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观念,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专业特点,巧妙地把英语口语训练与音乐、美术、舞蹈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例如:平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曲调、小诗、口诀、绕口令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单词和句型,辨析词汇。如:Well,since you got well again,you should go on pumping water from the well and do it well.(好啦,既然你恢复健康了,你就得继续从井里往外抽水,并把它做好。)帮助学生辨析well的词义。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句型或词汇配上某些耳熟能详的音乐节奏,用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让学生自创英语歌曲,并在班上进行演唱表演,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又如:有些学生英语基础差,但画画的兴趣浓,教师就可布置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画或根据别人的英语描述作画的口语练习。这样既练习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又结合了绘画基本功,激发了那些擅长美术而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训练形式多样化。

在英语教学中,口语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朗读、对话、问答、复述课文、看图说话、讲故事等。下面介绍两种新形式。

(1)录制磁带。为了让学生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教师常要学生课后跟读录音,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单调机械地重复听读,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模仿课文朗读并制作录音磁带,不定期抽查录制效果,定期进行班级评比。这种口语练习更具有趣味性,不仅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篇10

【关键词】工科高职 ;高等数学; 专业特色

在高职学生心中数学学科被逐步边缘化,数学教学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一直被忽视,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融入数学教育中,将高等数学教育与高职专业结合起来,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终身

学习意识的树立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发挥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能熟练地解题,却不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自己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即把数学课看成是纯粹的基础课,孤立地学习。就曾经不只一次地有学生问学数学有什么用。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也不知道数学课与本专业之间的联系。我国高职教育在飞速发展,但高职教学缺乏自身鲜明特色,达不到高职教育目的,需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存在义不容辞的责任,应结合传统教育的经验和特点,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将传统教学与专业课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可以说,传统的数学课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脱节、分离较严重,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

1 目前现有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1.1 注重高等数学基础概念学习,缺乏技能性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对基本概念、定理、公理的学习和推证,强化学生对高等数学的习题的求解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但却缺乏对工程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据的处理。学生对具体的工程问题的数学化能力不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没有发挥作用,多数学生反映高等数学学习以后只会解题,不会分析实际工程问题。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信息技术发展脱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日益影响着现代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尝试,但现有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和知识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远不及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在教学体系和知识不改变的情况下,高等数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很难推进。

1.3 与专业的特色的形成不配套数学课程对专业教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多数情况下是将人学生分为工科、文科两个不同的层次虽然各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活动,至于专业特色和需求在这个阶段基本上不能兼顾的,这样就出现许多的高等数学的难题和内容,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帮助,不久也就遗忘了。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深入地了解专业。

同时,数学教师要与专业教师经常交流,深入专业了解情况,在教学上结合专业实例进行教学,通过问题对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学了有什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 应用型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思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院在开展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我们教研室走访各专业负责人和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广泛收集相关的信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学校应用型教学的需求,开展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实践和体会。

2.1 应用型高等数学教师队伍的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改革

应用型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传统的专科、本科院校相比较,存在着一此先天性的缺陷和不足。首先师资队伍不完整,各专业教学队伍人员有限,对于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经验。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师队伍为例,多数是一般院校的数学系数学专业的理科毕业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和理解比较深刻,但对所培养的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就很薄弱,完全按照自己在本科学习阶段的习惯和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严重脱节。

因此,应用型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首先要从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的改革入手,承担某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到相应的专业教研室进行调研,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市场定位、就业去向、专业特色、知识构成、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等内容,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观念,然后与专业教研室的老师一起准备该专业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

2.2 改革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为专业特色形成奠定基础

作为高职院校,原有的专科特色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形成新的专业特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高等数学的改革首先从专业建设的教学大纲开始。

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制定其专业知识结构和基础知识构成,拟定各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形成相应的教学大纲,强调高等数学课程为专业知识学习服务和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专业工程问题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技巧的训练,减少那此不要和繁琐的解题方法训练,做到学以致用,因专业施教的目的。

基于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努力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达到数学与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在较少的学时内学到较多的知识,编写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各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2.3 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有的高等数学的内容体系是传统而完整的,教学方法几十年没有改变,老师课堂讲述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推证公式、讲解例题。因此我们发现有85%的学生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置于被动地位,学习被老师牵着走,课堂上昏昏欲睡,作业模拟和模仿例题,学生背公式和猜题,马马虎虎的学习,得过且过,完全尚失了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究其原因分析,我们发现传统的教学思想过分重视演绎法,重视对基本原理的推论和推广,而缺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的人学生思想活跃,观念多样化,强调自我和独立性,喜欢个性化。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状态,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同时课堂教学的例题应该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工程实际问题。抓从数学的角度逐渐地将工程问题抽象为物理问题再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用数学的分析结果去解释相应的物理现象与工程问题,这样不仅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以体会到高等数学不仅是基础理论,更是解决工程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数学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辅导、答疑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题目灵活多变,为使学生能及时了解高等数学学习的效果,我们充分利用所建立的网络平台高等数学课程网站,在校园网上进行高等数学网上辅导、答疑和自测。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测,通过自测查补自己知识的弱点,明确自己应加强和注意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3 结论

教学工作中,我们还体会到要做好上述工作,要求我们数学课老师能和专业课老师密切配合,还要得到校教务部门及其它院、系的支持。

此外,还要求我们要自身学习一定的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花费一定的时间,投入一定的精力,工作量是比较大的。但通过这些工作,不仅使我们搞好了教学,也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认为根据专业特色和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数学教学大纲,转变高等数学课教师的思想观念,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高等数学教学的首位。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发展,高职教育将成为终身教育,因此数学教学的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需要。因此,将高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相结合,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高度理性思维源于数学,懂得拥有较高的数学素质才能顺利融入社会发展大潮中去,这是职业机遇把握关键,也是自我实现的必有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59)

[2] 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 杨洪林等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