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前教育职业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前教育职业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学前教育职业的认识

篇1

论文摘 要: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认同感比较模糊,甚至缺乏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途径:首先要充分发挥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广大教师的表率作用。其次,以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对幼师职业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第三,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第四,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伴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纷纷出现了热招局面。怎样办好幼师、学前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是摆在我们广大幼师、学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笔者所在的学校,近两年来,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作为一名工作在幼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那就是不少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认同感比较模糊,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缺乏职业认同感。

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就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可以这样说,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认识到这一点,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无与高低,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

那么,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又是怎样呢?笔者通过问卷的方式分别对中专幼师和高职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过调查,其结果很不乐观。在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回答“喜欢或热爱”的,仅占百分之四十左右;更多的回答是“好就业”、“是家长的意见”、“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觉得好玩。”等等,甚至有的回答是“中学毕业了,成绩又不好,总得有个学校读啊”。尤其是中专幼师学生的问卷反应出的职业认同感的问题更为突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对幼儿园和幼教工作者认识上的偏颇影响了这些学生,使他们对于自己将来的岗位缺乏正确全面地了解和认识。

怎样在幼师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呢?笔者认为有如下途径:

首先,要充分发挥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广大教师的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级各类院校的幼师、学前教育的教师虽然与学生们将来所做的幼儿教师有所不同,但对岗位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自豪感应该是一致的。一个合格的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本身就应该有高尚的师德、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转贴于

其次,以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对幼师职业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学校除了通过必要课程的课堂教学来实现这一目的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可以邀请优秀的幼儿教师来校做报告、开讲座等等。著名学者周国平说过:“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职业不满意,然而,可悲的是,真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他们却只有一个标准,除了挣钱多一些,谋生得好一些之外,就不知还要什么了。”我们的幼师教育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学生把职业与事业融为一体,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幼教岗位是有所发展,有所成就。

第三,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级各类院校,一定要明确我们培养目标的首要一点就是培养有职业理想的幼儿教师。这一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只写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是要确确实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各级各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就要科学合理,保证师德及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的课时量。笔者通过网络查询一些院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发现目前我国的各级各类院校(包括笔者所在的院校)更多的是重视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生的师德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其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缺乏对岗位的适应性。近年来,全国各地幼儿园虐童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当事人的心理因素外,主要还是幼教工作者缺乏基本的师德和必要的人文素养,也就是缺乏职业认同感。

第四,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要着力营造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要利用校园网络、橱窗、广播电视、标识牌等营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环境,定期开展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演讲比赛,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在这种校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其职业认同感必定很高。

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简称“国十条”)出台,其中对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专门的要求,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我们广大幼师、学前教育战线上的教师要肩负起这份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篇2

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观正确趋向与认同、并辅之以“职业献身”精神养成的一个重要职业教育环节,是职业长成的重要起点,还可以促进学生提升专业课学习效率,从而形成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校学前教育;职业认同感;有效教学

随着国家对学龄前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与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对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高的学龄前幼儿老师短缺的现象。师范类高校肩负着培养未来高质量幼儿教师的重任,首先应对进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培养未来幼儿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观正确趋向与认同、并辅之以“职业献身”精神养成的一个重要职业教育环节,是职业长成的重要起点。

一概念界定

在本文中“职业认同感”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的目标、社会价值等其他因素的看法,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程度,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通俗地讲,就是对于自己或他人所从事职业的心里认识及赞同接受程度。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专业时对本专业并不了解,甚至在学习后的一两年内对本专业也没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很难拥有对本职业的认同感以及对专业的热爱,导致学生在学校盲目度日,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对新大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教育与培养,帮助学生对所选专业在心理上有一个彻底了解,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在学生心目中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她们对未来自己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为将来职业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学生在校有效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二培养职业认同感,促进教学效果

高校对新大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来促进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职业认同教育

学校应在每届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入学不久后,进行职业认同教育,提高新生对本专业以及幼儿教师职业的认识与理解。一方面,普及本专业的历史背景,展望专业发展前景。通过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的了解,使他们认识到学前教育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增加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的学前教育专家,比如:中国学前教育史上名垂青史的陈鹤琴、陶行知等前辈;西方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创始人玛利亚•蒙台梭利。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幼教机构的表彰大会,让学生与幼教行业的精英进行交流,让学生明白幼儿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高尚的,从根本上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心。进行职业教育,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是专业教师讲座、聘请有所成就的校友作报告、见习等形式,可邀请在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幼儿教师现身说法;也可通过观看录像和纪录片,将幼师良好的职业形象与现场教育现状呈现给大家,激发热情提高他们从事职业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促进目前的学业学习。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目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认识不足且存在片面看法。他们认为幼儿教师就是简单的看哄孩子,教授的知识也是最简单的,是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或经过简单的训练就可以胜任的工作(误导来自农村私人办的幼教机构),甚至认为上过学的人都可以胜任,没什么可学的。这种看法严重影响我国幼教事业的顺利发展,对学生认识学前教育这个专业也有负面影响,更不可能产生职业认同感。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使学生可以纠正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片面看法,并且引导学生更加关注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据调查资料显示,个体的职业价值观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很大,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则更注重对金钱与地位的追求。目前,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还不是学生希望的“高待遇、高社会地位”职业,这对于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大挑战。在教育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不能只关注金钱、地位等外在因素,更应培养职业上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等精神层次的追求。

(三)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其获取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

幼儿教师的性格特点就是活泼开朗、敢于表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性组织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专业技能汇报演出和手工绘画作品展览,五项技能比赛和教学技能大赛,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并且能够强化学生的技能,激发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的效果;主题班会,让学生交流经验与心得。还可以组织学生进幼儿园进行实地参观、教育见习,与幼儿进行亲密接触,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取正面、积极的职业情感体验。

(四)帮助学生发展扎实的职业技能,树立专业信心

个体职业技能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个体能否无阻碍进入职业角色、多大程度进入职业角色、多快进程实现职业角色的内化,影响个人的职业情感体验,从而影响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笔者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课教学已有六年,在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交流沟通中发现,由于生源问题,学前教育的学生专业技能一般,90%以上的学生没有专业技能的基础,给从教者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也发现,这些学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为是一张白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发育成熟,理解与领悟力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法,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并引导其深入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在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表示技能是自己的短板,对自己专业技能不自信,对职业产生了恐惧心理。学生在幼儿园实习中,觉得自己的技能有很大的欠缺,对应用技能的教学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幼儿舞蹈即兴编舞等;在幼儿教师应聘中,对幼儿老师的专业技能要求都比较高,需要准备民族舞,钢琴则需要弹大曲子,歌曲要演唱完整流畅。学生职业技能表现薄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成就体验低,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信念。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应积极配合老师加强专业课实用性的教学。首先就是调整课程体系结构,调整好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增加技能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勤练、深入学习;其次改变教学模式,教师上课不能让学生只作为听讲者,这样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应以学生为主体,多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多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充分体验当老师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以此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教学能力。

(五)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课程侧重理论,疏于对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致使大部分学生在校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灵活应用,在学校所练习的专业技能程度不能胜任幼儿园的教学要求。学校对幼儿园教师能力的培养没有清晰的标准,所以在培养的过程中出现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影响学校就业率提升,对在校学生幼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也产生极大影响。当然也导致一部分就业学生在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节,从而影响工作热情和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更快适应幼儿园教学的方法与节奏,做好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加以调整,贴近幼儿教师实际工作中的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当增加技能课程的比例,多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技能练习提供展示平台,久而久之,专业基本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磨练中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学生职业自信心增强,高质量的就业率也提高了。

三结语

总之,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是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校后应上的第一门最重要的思想基础课,也是学好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的催化剂,只有处理好这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链”,我国高质量的幼教人才才不会严重缺失,业余幼教机构热会逐渐降温,社会对幼教工作者片面的认识会得到改善,学龄前教育的生态环境就会持续良性循环下去!

参考文献

[1]秦向阳,孙涛,李瑜.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与教育建议[J].潍坊学院学报,2013(4):108-110.

[2]童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79-180.

[3],隋立国.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新课程(下),2015(18):165-166.

[4]常瑞芳.职业认同: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7):37-39.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幼儿园中老师是同儿童及家长打交道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乐观开朗的态度,同儿童及家长交流的水平,良好的团队观念及服务精神,积极沟通的方法,情绪控制能力等综合素养比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巧更为关键。所以,学校应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素养

(一)观念

职业观念是一名从业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认知、评定及情感等心理的综合反应。雪橇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具体包含以下内容:其一,爱岗、敬业的精神。敬业、爱岗就是需要学生喜爱自己的专业及工作,用严谨、恭敬的态度从事教学活动,喜爱幼教职业,喜爱孩子,具备良好的使命感及责任感;其二,无私、奉献的态度。无私是忘却自身利益,奉献是不求回报的付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工作时应不计个人利益,用一颗真心对待每一名儿童;其三,执着、创新的观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还应具备一份执着,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不畏惧困难。这样在未来的教学中,才可以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帮助学前儿童奠定未来成长的基石。

(二)道德

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业人员在行为活动中应该遵守的标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喜爱工作,喜爱儿童。如果缺少对儿童的喜爱,也就无法真正喜爱上幼教这份工作,从而更不可能在将来做好学前教育职业。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及喜爱感,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浓浓的自豪感,情愿将一生投入教育事业中,为儿童做贡献;其二,以自身为榜样的意识。常言道:身教甚于言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关注这一情况。在从业过程中,应以自身为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成长,培养品行高尚、价值观正确的未来人才;其三,集体荣誉感。学前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以,需要每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取长补短,从而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

(三)能力

职业能力是一名从业人员在行为活动中所体现的才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的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专业才能。指的是在从业过程中应用的专业知识及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才能主要体现为: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指导及帮助,掌握儿童的心理变化,执行教学的能力,同家长沟通的能力等;其二,一般才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从业时不仅应具备专业才能,同时还应具备个人一般的才能,例如计算机的使用才能,写作才能,表述才能,组织才能,社交才能等;其三,创新才能。创新才能指的是应用学习过的知识及能力在工作中创建更多的方法、业绩或产品等,创新才能主要包含思维的创新才能、设计的创新才能、管理的创新才能等。创新才能同一般才能和专业才能三者需要相互辅助,相互作用,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二、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一)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熏陶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教师应利用多种方法、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了解学前教育职业的意义及特点,掌握从事学前教育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相关能力及素养,增强学生们对学前教育职业的认识。可以利用设置讲座、实地参观等方法初步树立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二)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应聘过程中,同专业知识的成绩对比,招聘企业更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述才能、对事物的看法、对突况的应变、学习能力及成长潜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大型的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本领,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征文、演讲等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文学内涵及表述能力;举办专业知识比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等。

(三)邀请专家、领导举办座谈会,增强学生职业素养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学前教育工作对老师的需求,掌握学前教育老师的文化涵养,提高学生的自身水平,教师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专家及领导举办座谈会,让学生可以零距离的接触相关人士,对将来需要从业的工作细致分析,让学生清楚认识自身,找寻差距,定制学习规划,更自主的开展相关技能的学习。

三、为学生搭建更多平台,促进学生增强职业素质及才能

(一)增强师资教育力量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讲,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具体包含: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具备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优秀的社交才能,同时在创新方面也十分突出。教师应以学生作为主体,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完善自身成长,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们专业及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的内容只要包含:专项实习、实验教学、毕业试岗等。

(三)利用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除了学校组织的教学活动以外,教师还应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在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及本领。例如:可以让城市的同学深入农村进行短期实习,从而感受我国当前学前教育的情况,激发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培养勤劳、不怕吃苦的精神。

总结: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职业素养及能力同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增强职业素养,更好的完善自身成长,同时也为相关教育单位选拔人才提供良好的保障。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进行讨论是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庞文渌.高职生职业素质现状及培养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08).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思想调查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根本之根本,是个人发展的根本,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成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专业思想素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决定着他们在未来的学前教育活动中的方向、态度和行为表现。因此,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

为了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进行了解,特制定了调查问卷,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

以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为例,对在校的285名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包括定向生148名、非定向生137名,收回有效问卷282份。

问卷主要从学生的专业认识情况、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了解程度、对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专业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

一、专业认知情况

调查表明,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喜欢小孩子,喜欢当幼儿教师”,占30.1%,有的是“服从家人的安排”,占43.3%,有的认为“学这个专业应该比较简单”,占9.6%,甚至还有一些是“没办法,考不上高中,只好来读这个专业了”,占12.4%,还有4.6%的学生是其他原因。可见,自愿选择本专业的只占三成左右,大部分选择这个专业是由于别的原因而选择的。

关于“你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有多少”,29.8%的学生表示根本不了解,68.1%的学生表示了解一点点,只有2.1%的学生表示很了解。

关于“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86.2%的学生是听熟人说的,2.1%是通过报纸、杂志,6.7%是通过电视广播,5%是通过网络。可见,学生入学前对该专业了解较少,了解途径主要是道听途说。

二、职业了解程度

关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83.3%的学生认为这项工作非常或比较辛苦,在经济待遇方面,4.6%的学生认为非常高,15.6%认为比较高,46.8%认为比较低,32.9%认为非常低;在社会地位方面,5.7%的学生认为非常高,19.5%认为比较高,52.5%认为比较低,22.3%认为非常低。

关于“你同意当一名幼儿教师是非常有前途的吗”,3.5%的学生表示完全同意,22.3%表示基本同意,46.8%表示不确定,19.1%表示基本不同意,8.2%表示完全不同意。

关于“你同意幼儿教师只要唱歌、跳舞、画画等技能好就可以吗”,11.3%的学生表示完全同意,30.6%表示基本同意,42.2%表示基本不同意,15.6%表示完全不同意。

关于“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你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哪些”,按选项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爱心、童心、责任心,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教育教学能力,年轻、有活力,知识面广,学历和资历。

可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也不够,学生认识到了要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重视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但却普遍忽略了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三、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了解程度

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方面,62.1%的学生表示有一定兴趣,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没兴趣甚至反感。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56.4%的学生并不认为“只要及格就行了,反正到幼儿园也用不上”。15.2%的学生表示会经常或坚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专业知识,可见,部分该专业的学生并未意识到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直接的关系,有比较明显的重视专业技能、忽视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

四、专业态度方面

48.6%的学生认为幼儿教育没什么专业可言,有些非学前教育专业的人也能做好幼教工作,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16.7%的学生非常热爱,58.5%有点喜欢,24.8%无所谓和不喜欢,这说明学生对幼师职业的兴趣中间态度多,两端态度较少。在专业归属感方面,8.2%的学生会在别人问起专业时加以隐瞒,47.2%的学生不好意思,但仍会如实相告,45%的学生会自豪的向别人介绍。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有一定的归属感,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归属感较弱。

通过调查,可知该校大部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专业认识不清晰、专业思想不稳固、专业情感不强烈、对专业学习的认识不深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巩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传统思想认为幼儿教师就是高级保姆,只要带带孩子就可以,要巩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必须转变这种观念。而转变这种观念就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各种力量共同努力,一方面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转正”,尽快将其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另一方面,保证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使幼儿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其次,培养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一方面,在新生入学阶段要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可以采取讲座、座谈、班级交流等形式,甚至可以邀请一些幼儿园教师或近几年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谈体会,通过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另一方面,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也要将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当中,让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逐步了解、逐步清晰的过程。

第三,发挥校园文化功能,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进行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形成并严格执行规范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们严格按照幼儿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活动方面,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与该专业相关的活动,如基本功展示、各种文艺活动、演讲比赛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提高认识,而且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发展成为新型的“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徐丽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徐特立研究,2010,(2):19-23.

篇5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须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规定,幼儿教师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有: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然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职业价值观缺失。对于所从事的职业意义、地位认识不足。表现为在工作中自我期望值过高,进而产生失落情绪,失去职业热情和兴趣,甚至还表露出消极的懈怠心理,对幼师专业内涵理解不透,对幼儿失去奉献和关爱的精神,更有粗暴训斥打骂幼儿的现象。第二,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较缺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录取时不考察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技能,导致有些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艺术教育技能的先天不足。在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方面也不尽如人意,主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的愿望较差。第三,管理和保育能力欠佳。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能灵活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缺乏独立带班的能力,面对幼儿的突发状况手足无措,对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不够重视,缺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细致关注、对幼儿爱心不够,存在怕苦怕脏怕累的“三怕”思想,不愿接触幼儿盥洗、排泄、饮食等比较繁烦的事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在一线从事幼教工作,工作的对象是幼稚活泼的幼儿,学前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更多的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扮演好这样的角色,离不开基于实践的反思和领悟,实地经验在幼儿教师成长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决定了有必要在“全实践”理念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系统的职业能力结构。

二、“全实践”理念下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产生乐于从教的意愿,并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产生幼儿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不甚理想,离职率高,针对这种情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从单纯的关注工资待遇转到关注职业的发展,把幼儿教师当作事业来经营,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学前教育专业院校可利用一些优秀的社会资源,比如邀请优秀的学前教育专家、教坛新秀、师德楷模等来做报告、座谈等,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其次,通过良好的专业教育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学前教育专业的角色定位,懂得幼儿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激发内在的职业认同感。还可以组织丰富的活动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个施展的平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般多才多艺,能歌善舞,通过一些能力展示的比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构建模块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新形势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目标,可以设置实践教学的“五大模块”——课堂教学、顶岗实习与见习、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以项目化教学形式多层次、全方位进行培养。

1.课堂教学。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部分需要通过课堂渗透实践学习,要依据高职生的实际水平来开展教学,将各类教学法和教育技能融为一体,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力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在一些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比如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幼儿园家长工作等中,可融入蒙台梭利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加重实践教学分量,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2.顶岗实习与见习。顶岗实习与见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的绝好机会。可依托实践基地,按学习进程开展不同主题项目活动,通过学科课程实践、专题见习、毕业实习等多层次的实践模式,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检验所学的知识,提高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3.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应贯穿在课外的一切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成立各种社团组织、才艺特长协会,组建一些与专业关系密切的手工艺品协会、音乐协会、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戏剧表演等兴趣小组,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4.技能训练与竞赛。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开展各项竞技类比赛与技能训练。比如讲故事大赛、朗诵诗词大赛、歌手比赛、专业技能考证等多元化训练,在竞赛的活动类型、对象、内容和形式上创新,做到形式多样、出奇制胜,全面落实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设计、表演、竞赛和考核活动,全方位检验和激发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5.社会实践。让学生提前接触幼教机构,了解幼教发展状况,更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把知识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获得职业认同和理解,为未来幼教职业生涯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三)建立科学、健全、规范的职业能力考核的长效机制

篇6

一、职业规划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职业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对同化,相互发展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相对同化的过程。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自身因素的发展与外界因素的制约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成长,相辅相成。正是这种矛盾促進了教师专业的发展。”[1]从我们调阅的《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规划表》以及对教师近十年获奖统计分析中可以清晰看出,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的实验组甲组,经过努力,大部分慢慢实现自己的规划目标。而乙组教师职业规划不够明确,获奖率也比较低(获奖类别为教学基本功、教具玩具制作、科研论文、读书心得体会、其他社会活动五大类)。我们从获奖类别、参与积极性、获奖等效果分析看得出,具备职业目标的教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加快了教师职业也规划与专业发展的同化过程。 

(二)职业规划让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是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要素[2]。职业生涯规划让教师清晰地认知自己,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对自我的学历、能力、家庭情况、个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整个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工作中爱幼儿,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除此外,职业规划要求教师进行终身学习,这也是教师职业素养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幼儿教师学历普遍不高,这就使得很多专任教师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但通过相关部门引导和监督幼儿教师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幼儿教师更加清楚自己需要学习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相关技能,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三)职业规划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形成 

专业的教师会用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和处理幼儿的日常事件,更多地从其行为对幼儿的发展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细心而谨慎地选择与幼儿互动的策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地发展[3]。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金斯伯格首先论述了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他认为,就职业心理发展来看,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个体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4]。幼儿教师职业规划,属于现实期,他们制定职业规划中的内容,和自身专业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教师们通过基本功提升、教案设计、教玩具制作、教学科研等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专业自我形成,并用专业教师的处事方式对待职业生涯中面临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经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培训的教师在学历提升、、教学能力等方面遥遥领先,因此,职业规划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目标形成,这种目标意识又不断地促使幼儿教师提高能力,积淀专业素养。 

二、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规划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从事职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评价,通过对自己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展趋势,从自己的职业倾向来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具体实施步骤的计划[5]。农村幼儿教师,其专业发展的情况,直接影响农村幼儿教育,因此,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开展全面的、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自身优缺点,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思想、知识技能、学历提升等准备工作,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自我认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关注外部激励专项提升内在需求上,即以教师的自我认知为专业发展的基点,从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维度、职业生涯即达成等视角来分析教师的自我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整合内、外之力,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6]。近年来,有关职业生涯的研究中,生涯自我效能是常被探讨的因素之一,我们从一些专家的著作和作品中可以领悟到,生涯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其生涯选择和适应有关行为效能的判断,也即个人对自己生涯能力的自我评估。笔者认为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是认识自我的表现。釆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己”。农村幼儿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剖析自己,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从自身的性格、专长、兴趣、知识水平、思维方式、道德素养和自身所处的环境等来全面的剖析自己。这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成功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键。 

(二)确定目标 

美国的戴维·坎贝尔说过:“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卢梭也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7]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定职业目标有助于帮助幼儿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在职幼儿教师树立现实的、科学的职业目标,也是促进他们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提升职业认同度 

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从心里认可和接受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而且能对职业的各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评价[8]。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度的高低,关系到他们对本职业的热爱和肯定程度,既是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又是幼儿教育成败的关键。当前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同度偏低,既有幼儿教师群体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这种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问题,在全球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社会背景下,已经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瓶颈,职业规划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在职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搜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信息,了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内涵建设,凸显职业的社会价值。作为幼儿教师职业,提升社会认同度的根本出路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以此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四)职业匹配 

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不同的职业队人格的要求也不同,只有当职业和人的人格相匹配,人工作时才心情愉快、干劲足、效率高[9]。每位教师同样需要关注人格与职业匹配。人格与职业匹配对于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事业成就和家庭幸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专家研究表明,个人对职业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人的人格特征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在确定职业时除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良好的技能,更需要个人的人格与之匹配。当个人人格与职业匹配时,工作得心应手,态度积极,富有成就感,不仅所学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还会感到轻松愉快,产生很高的满意度。 

三、基于职业规划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凭现有的学历和知识技能,远远不能达到幼儿园教师的标准,因此在学校阶段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职业规划,在学生进入幼儿教师岗位后,其职业规划的作用才慢慢体现,并与教师专业共同发展。 

(一)在校期间,落实职业规划教育各项内容 

1.切实落实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 

早期职业规划教育重点落在对专业认知和专业发展的介绍上,首先在招生宣传上,就应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宣传,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日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专业发展的流程都应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充分宣传,避免一拥而上、随波逐流式的专业选择,造成学生日后因发现自身不适合这个行业而放弃对于专业学习和自身发展的努力。 

中期职业规划教育,应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课程,在日常课程中专门开辟职业规划课程,从心理辅导、个别分析、意愿引导三个方向,建立职业规划,实施职业规划,修改职业规划这样的流程,让学生在离校前就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一步一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对于中期的职业规划教育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来确保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晚期职业规划教育,应将其理解为学生真正以幼儿园实习教师的身份或者幼儿园正式教师的身份进入幼儿园后的职业规划,真正的职业规划不是仅仅停停在学生在校期间的,而是应该伴随着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生命周期的,始终按照先规划再执行的模式一步一步实现专业发展。 

2.拓展职业理想与目标教育的途径。 

职业理想与目标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程介入、专题辅导和教学渗透,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应向新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指导课或开设选修课,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理想与目标的知识教学与方法指导。三是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明确学习努力方向。四是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可以就职业理想与目标的具体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

3.打破常规教学机制,引进生本教学体系,激励学生自学学习的能力和热情。 

生本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充分地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给学生以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而这正是职业高中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传统的应试式和师本式教学中,他们已经成为了失败者,如果在职业高中的各种教学中还是要延续这种教育和教学方式,学生继续成为失败者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引入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尝试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活力,变传统的“教为主”为“学为主”,改“好教”为“好学”,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基于职业规划的专业发展让农村幼儿教师成为幼教专家 

1.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多种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对农村幼儿教师发展阶段提出了重新定位的要求。要根据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整合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高校资源,完善幼儿教师的资格和培训制度,以此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10]。高校、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三者各有其优势,是互补的关系:高校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力资源优势,但是缺乏实践性,而城市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需要共享高校人力资源与先进教育信息,同时也是是高校教育理念的优质实践场地。此外,城市幼儿园具备一定的区域示范性,可以为农村幼儿园提供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组织、家园联系、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帮助。农村幼儿园也为城市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技能展示的平台。因此,高校、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基于职业规划,建立多维度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规划表”的研究,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是有层次的,个人目标上,有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的幼儿教师,有的教师只要过得去就行,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学历不达标,教育教学能力弱面临转岗或辞职的边缘。因此,实施教师分层培训,制定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教师分层培训计划和措施,依托课题研究和园本培训平台,积极争取并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着力构建点、线、面和谐发展的立体式师资培训体系,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教师,有效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组织、制度和经费的保障。职业规划属于理论意识形态,只有真正落实到教师专业发展上,职业规划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促进作用。为此,建立有效的组织、制度、经费保障体系,是基于职业规划的教师专业发展基础保障,能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 

总之,职业规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加快教师成长速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增进对职业的认识,明确目标,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本文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一般课题“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规划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YJ20140615] 

参考文献 

[1]李黎波,纪国和,李国佳.浅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10,(08):104 

[2]古蓬勃.刍议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师成长,2010,(12):75 

[3]刘占兰.重塑专业自我,做专业化的幼儿教师[J].学前教育研究.2007,(08):85 

[4]杨晓萍,李传英.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管窥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18 

[5]李浩.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6):85 

[6]殷凤.自我认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26 

[7]赵英兰.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18 

[8]高晓敏.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8):44 

篇7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

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教师的专业化实质上是指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从普通大众往专业标准发展的动态过程。有学者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和教师个人的专业也这两个角度来解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分别是通过提高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让教师专业化,从人人可以替代到非专业人士不可替代的成长过程。也有学者指出教师专业化从专业的自律性和自主性阐述其内涵。②从学者们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表述可看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和培训来达到个体专业化,从而拥有专业自主性并实现职业的专业化。幼儿教师专业化即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个体通过积极主动地教学、反思、科研和培训等方式来促进其专业成长,以至拥有专业判断能力并获得专业地位。

2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2.1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组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教学效果和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的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四个方面。如今学前教育师资学历层次主要有“中”“专”“本”三种,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因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的不同,导致其专业素养出现较大的差距。中专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如:弹、唱、跳)比较擅长,在专业知识方面(如:教学活动设计等)显得薄弱;本科生则在专业知识方面较强,但专业技能薄弱;而专科生介于两者之间,但对两者了解都不深入。在教育理念方面,幼儿教师仍然意识不到幼儿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多,要求多;倾听和关注幼儿较少,缺乏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幼儿教师必须是在教育理念、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四个方面整体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当前幼儿教师在工作中,由于自身水平约束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无法凸显出幼儿教师的不可替代性,阻碍了专业化的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幼儿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素养不高的现象。

2.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较低

教师社会地位指的是教师这一职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对教师社会地位的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经济地位、权力地位和职业声望。经济收入是衡量幼儿教师经济地位的标准。在我国,虽然从纵向上看,幼儿教师的经济较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从横向上看,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一直处于同教师行业(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教师)的最底层。曾经有一项对唐山市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工龄的教师收入不同,但在幼儿园内,74%的教师的月工资水平在2000元以下,八年以上工龄的教师工资也仅在2500元左右。按照目前对幼儿教师的工作要求来看,有一种得到与付出不成正比的现象。幼儿教师的权力地位主要表现在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自主性,能够对课程内容、活动设计和职称评定有自,但多数幼儿园领导并不让幼儿教师参与到这些环节当中,可见,幼儿教师的权力地位之低。教师职业声望是社会成员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价值、声誉的综合评价。通过学者在1998年和2009年分别对常见的一百种职业的职业声望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同其他阶段的教师相比,社会声望明显偏低。

2.3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对在职培训不重视

在职培训是指为教师职后发展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素质所提供的各种有组织的学习活动。第斯多惠曾经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绝不可能对别人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培养优秀的学生,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理应通过专业学习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幼儿提供最优质的教育。在当前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幼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低、外出培训的机会少、园本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培训时间和经费没有保障以及培训实效低。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牵扯到两个因素,即幼儿园教师及其管理者,这两者必须要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达成一定的共识,才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只有幼儿教师或者幼儿园管理者单方面的热情,而没有相应的支持,也无法将在职培训进行下去或即使培训也只是应付差事,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4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不规范

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由国家制定对专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公民获得幼儿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目前,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中存在教师资格终身制、入职门槛低、无证上岗和资格准入认定内容缺乏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资格的终身制导致了教师不求上进,安于现状等消极的工作态度;并且幼儿教师的文化背景多样化,只有极少部分教师是在学前教育培养院校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一些不是师范院校毕业且不具备组织幼儿教学活动能力的教师也在园担任教学任务,充分说明幼儿教师的入职门槛低;在幼儿教师无证上岗方面,学者研究表明,我国中、东、西部地区,教师资格证持有者较少,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幼儿教师无证上岗现象更为严重;⑦另外,幼儿教师资格认定上内容笼统宽泛且对部分内容存在缺失现象,重视申请者的学历和专业知识,而忽视对申请者专业情感、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的测试。

3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3.1国家应对学前教育正确认知,加大投入

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国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我国,较之欧美一些国家,学前教育重视程度起步较晚,国家相关部门应深刻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弄清学前教育的内在价值。学前阶段的儿童,在感知觉、思维、想象等认知方面都尚未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成人的支持与引导,可塑性极强。学前教育应废弃传统上旧的教育观,批判地接受新思想、新主张,使社会大众认识到新旧教育观的不同,认可幼儿教师当前科学的教育方法,意识到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此外,国家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保证幼儿园园内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为幼儿教师提高福利待遇,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专业成长中去。

3.2幼儿教师应优势互补,各尽其职

目前多数幼儿园都存在学历层次不同的教师,由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需要达到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达到高的素养,但幼儿教师文化背景和精通领域各异,因此,在教育教学上教师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幼儿园管理者应合理规划园内职务,理论知识强的教师可专门负责幼儿园课程方案、活动设计等理论方面工作;而技能方面强的幼儿教师可参与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从事实践工作。当然这两类幼儿教师不是互相对立的,应该取长补短。众所周知,幼儿教师的一日工作纷繁复杂,这样既可以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可以让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得到稳步发展。

3.3倡导幼儿教师进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法是由教育工作者担任研究者,以学校内亟待改进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活动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幼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对幼儿在一日生活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了如指掌,比如:如何解决幼儿的冲突、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何组织幼儿游戏活动等。幼儿教师作为这些事件的亲身经历者,能够了解真实情况,并且能够观察到具体案例,为教育科学研究都能够提供大量材料。虽然当前幼儿园资金紧缺导致部分幼儿园无法开展更多的培训活动,但是归根结底,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行动研究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了机会,不需要外界额外的帮助。因此,倡导行动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3.4幼儿教师资格制度标准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能力

1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环节

1.1重视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实践操作为主,获得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整合课程结构及内容,践行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前教育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采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及操作演练加深对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前教育实践能力。

1.2加强实训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训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之处。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突出实训教学,加大实训的深度与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其首要任务。在学生学习相应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基础上,可以分项目安排学生参与阶段性实训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教室,如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感觉统合教育实训室、亲子教育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训室等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实训过程中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设定明确、具体的教育主题内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实际操作,主动地参与到实训教学活动之中,初步具备解决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并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其提高从业素养的内驱力。

2强化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是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们了解幼儿教师职业特点,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深刻认识到幼儿教师较强的综合能力对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2.1校企合作办学,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只有充分了解幼儿园对岗位技能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因此,应与幼儿园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组织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经常深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改革最新动态,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应课程的教学之中作为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依据。

2.2加大监管力度,实现教育见习、实习的制度化

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见习与实习一般都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就是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未能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教育见习、实习要求,缺少专任教师科学有效地监督与指导,以致于有些学生在幼儿园遇到具体问题无所适从,甚至个别学生并未真正去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敷衍了事等等。因此,应重新审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教育见习、实习渗透到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使其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见习、实习结束时完成教育实践总结报告,由校内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定存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学生毕业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3落实毕业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岗位角色意识

毕业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基本职业技能的前提下,以幼儿园的准教师的角色,在幼儿园真是的教育情景中,以顶岗工作的方式亲自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设定全面顶岗实习内容。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专业思想教育,逐渐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各层面的工作岗位需求,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刻感悟到幼儿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其次,规范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结合各类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书,根据学生学习进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布置每一阶段的实习任务,并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与指导,定期验收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经常与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共同研究、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对学生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

4适当增加艺术类课程比重,提高学生自身艺术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基础。但,目前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弹、跳、唱、画等基本艺术能力的水平却差强人意,比如,儿歌伴奏弹不了,幼儿舞蹈创编不会,基本的人物和动物简笔画不能拿笔就画。因此,应适当增加艺术类课程比重,并在教学时间以外通过开放实训室和固定学生练习时间的方式,增加学生练习时间,提高学生自身艺术能力。

5.S富专业选修课程,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传习民间文化

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的设置,对必修课进行了有机地补充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人文、科学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不断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地顺应幼儿园岗位需要,从而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王云霞.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27―128.

[3]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3―4教育学院学报,201(02):1―5.

篇9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特点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3-0029-05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与个体的职业选择、职业忠诚度、职业行为等指标密切相关,因此受到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如Super曾指出,职业价值观是影响个体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1〕有研究者进一步提出,职业价值观会影响个人工作意愿或目标,进而影响其努力程度与工作表现。此外,朴英培〔2〕及邱淑媛〔3〕的研究均显示,员工的职业价值观与其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及职业投入等因素都存在高度相关。

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体职前的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而且影响其就职期间的职业目标定位、职业投入及职业满意度等。幼儿园教师要具备很高的个人综合素质与高尚的情操,还要有爱心和耐心。有研究(梁慧娟,2004)表明,幼儿园教师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其职业选择、职业行为更易受职业价值观的影响。〔4〕因此,对幼儿园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是幼儿园教师的预备力量,其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们就职后的职业投入与职业行为,进而影响儿童发展。本研究探讨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以期为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实证与理论基础,例如,为设置科学有效的职前教育课程提供依据,为幼儿园管理者完善管理策略与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选取北京市3所设立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每所学校整班抽取各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共357名。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采用问卷法调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运用的是宁维卫修订的塞普洋职业价值观量表。此量表采用5级评定法,从极重要到极不重要,分别赋值5~1分。量表共有60道题目,考察15个因素,分别为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经济报酬、变动性、独立性、声誉、美感、同事关系、安全性、生活方式、监督关系、工作环境、成就、管理和创造性。每个因素4道题目,得分范围为4~20分。此15个因素又可归入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报酬三大指标,每项指标得分均值范围为4~20分。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管理与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首先从三大指标层面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进而具体比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职业价值观15个因素上的得分差异,最后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的类型进行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三大指标的特点

1.总体特点

本研究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法考察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三大指标的总体特点。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的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

2.年级特点

多元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职业价值观三项指标上的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15个因素比较

1.总体特点

研究采用多元方差分析法比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15个因素上的得分,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中15个因素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

2.年级特点

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15个因素与年级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的类型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价值观三大指标的得分情况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可分为三类,各类职业价值观的特点如下:

第一类为“高―均衡型”,持此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三项指标得分都较高,均在17.5分以上,且三项指标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第二类为“中―不均衡型”,持此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三项指标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均在15分以上,三项指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第三类为“弱―不均衡型”,持此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三项指标得分较前两类均低,尤其是外在报酬和外在价值得分,三项指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从表6可见,持第二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所占比率最大,超过70%;持第三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所占比率最小,只占4%。

四、讨论

(一)三大指标分析:重视内在价值轻视外在价值

本研究表明,就整个群体而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最注重职业价值观中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包括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独立性、美感、成就、管理、创造性等7个因素,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更看重职业带给自己的内在激励和奖赏,也即他们更喜欢选择能满足自身兴趣,发挥自己才干,有利于自身成长发展,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其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注重外在报酬。外在报酬包括经济报酬、声誉、安全性、生活方式四项因素,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选择职业时也十分看重职业带给自己的外在激励和奖赏。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以上4个因素虽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但与个体生存紧密相关。外在价值是职业生态环境指标,包括变动性、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工作环境4个因素。它反映的是个体对所选择职业的人际环境、领导风格、职业变动性因素的关注程度。本研究表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对这一指标的关注度最低。就四个年级的差别而言,本一学生的内在价值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其他两项指标则不存在年级间的差异;就某一年级而言,本一学生的内在价值得分显著高于外在报酬和外在价值得分,外在报酬得分又显著高于外在价值得分。本二学生外在价值得分显著低于内在价值和外在报酬得分。本三、本四学生外在报酬得分显著高于外在价值得分,内在价值与外在报酬、外在价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基本符合西方价值观研究者的一个认知:年龄越小越注重内在价值。但是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差异并不大,为何也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认为,这可能与大学生随着年级升高,价值取向更为现实化有关。本一学生刚升入大学,社会化程度较低,来自生存、工作的现实压力也较小,价值取向较为理想化;而本四学生开始面对就业压力,对内在价值的重视程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二)15个因素分析:重视生活方式与成就因素,轻视安全性与变化性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15个因素中生活方式与成就因素被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高度关注。对生活方式的重视反映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追求自由,崇尚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对成就因素的重视则反映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希望通过成功来证明自身价值和意义。

在15个因素中,变动性、管理和安全性3个因素受关注程度最低。变动性因素是考察工作或职业是否具有多样性、新颖刺激性、动态变化性等特点的一项指标。从研究结果看,与工作能否取得成就,能否有较好的外在报酬相比,工作是否具有多样性、新颖刺激性等因素并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重要的考量指标。

管理因素是考察职业能否满足求职者权力欲望、支配控制欲望的一项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因素也不受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重视。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相对务实,不会把实现自己权力欲望、支配控制欲望看得过重。

安全性因素主要考察个体对职业稳定性的关注程度。在计划经济年代,人们都喜欢选择一份一劳永逸、长期稳定的工作,工作稳定是自身安全性得以保证的重要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作是否稳定已不再是他们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

就15个因素的排序来看,外在价值的4个因素没有一项进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所选职业价值观的前五位,这再次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择业时忽视职业性质、职业生态环境。排名前五位的因素表现出的年级差异是低年级学生更重视利他主义、美感(属内在价值),高年级学生更重视声誉、经济报酬(属外在报酬)等,这一结果仍主要与各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现实处境有关。

(三)职业价值观类型分析:不均衡型多于均衡型

如前所述,持第一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占到23%,他们在择业时将内在价值、外在报酬与外在价值三大指标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与持第二类和第三类职业价值观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相比,这是一个更富理性的群体,因为他们综合考量了某一职业对自身的多种价值和意义,全面认识到在职业实践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多种问题。因此,第一类职业价值观是一种较为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SUPER D E.A life span, life 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80,16(30):282-298.

〔2〕朴英培.工作价值观、领导形态、工作满足与组织承诺关系之研究〔D〕.台北:国立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1988.

篇10

关键词:幼师;发展;学前教育;培养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起点,能否拥有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幼儿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外界对幼师的消极态度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国内人士看来,当老师最好是去教大学,当大学老师自由,工资又高,如果不行就去教高中,再不行就去教初中小学,最后这些都当不了了,就去当幼儿园老师了。然而在国外是最好的大学毕业生去幼儿园从事教学工作。幼儿园是为整个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而在幼儿园中,幼师又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幼儿。

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幼儿园的学生将基本吸收,而大学生会选择性吸收,区别在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就像初春的嫩芽,没有抵抗力,全凭风的指使。因此,幼师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特殊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关键时期。但学前教育师资不稳定,经费无保障仍是困扰我国幼教工作开展的不可避免因素。

一、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一)学前教育在我国只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学前教育在中国只处于早期发展状态,对于外国发展成熟的早期教育,我们不仅要吸收他们的蒙台梭利早教法,福禄倍尔教育法,更要借鉴他们对幼师的认识与态度。戴尔说过:“人是在被重视中激发起来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颁布十年了,我国的早教正在被人们逐渐重视,但其中对幼师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小孩子的性格很多时候就是在老师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改变对幼师的看法是对幼儿园师资发展尤为重要的一点。

(二)政府投资少,幼师待遇低

我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与国外对学前教育的大量投入相比,我国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十分有限,缺少钱的铺垫,幼教事业将很难得到一个突破性的飞跃。对此,政府要重视幼儿教育,把幼儿教育作为政府的责任,真正纳入当地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对于物价飞速上涨的社会来说,工资的多少是受大部分工作者所重视的,但众所周知,幼儿教师的待遇较低,这影响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会造成一定比例的幼儿园教师生理、心理出现疲倦状态,有些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因此,我们要建立政府财政为主,社会参与、家庭合理分担的幼儿教育投入体制,以更好的发展幼教事业。

(三)大学招生体制限制了进入幼师专业的学生素质

一般高校都将学前教育设为二本专业,这样使得那些高考只冲着一本去的考生,对学前教育连正眼都不会看。即使高考失利了,家长也会建议考生去报三本的经济学等热门专业。家长及考生的这种观念对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尤为不利,幼儿园就像一扇门,幼师就像一块砖,缺少幼师这块敲门砖,再美的幼儿园都已不是“儿童的花园”了。

目前,虽然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学历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幼儿教师的学历还集中在以中专学历为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对幼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去从事幼师行业仍保有传统思想。这使得学前教育不能招到能力等各方面较好的学生,同时便出现了幼教短缺现象,现在的幼儿园平均一个班只有两个老师,这与国外一个幼师带4、5个儿童形成鲜明的对比。国内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影响着幼儿园中师资的发展,没有很好的资源,哪能绚丽的绽放。

二、家长重视早教却忽视幼师的价值

在国内人们认为幼师只要能唱能跳就行了,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现在的家长喜欢将孩子送到早教机构,开发大脑智力,锻炼阅读能力,更有的送进双语班。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家长对早教的重视,但他们却忽略了幼师的价值,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专业认同度不高,虽然人们把幼儿教师看做一种职业,却未把幼儿教师看做一个“专门化的职业”,对幼师这一职业的误读导致师资力量得不到发展,幼教的发展只能停滞在初级阶段。

当代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的大脑的发育,决定儿童未来的学习能力,行为表现和成功。蒙氏教育中说,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个性正是儿童时期形成的。而这些个性的形成又离不开幼师的教导,儿童时期正是源源不断吸收外界知识的时候,此时的儿童还分不清对与错,于是对老师教的东西,全盘接受。这正是危险所在,所以,幼师一定要展现其最出色的一面,往往老师平时的习惯动作都会被小朋友效仿,由此不难看出美国人如此重视早教的原因了。美国人认为师生关系是学前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这种师生关系又以老师占主导地位,老师需重视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方面的培养,这正是展现幼儿教师水平的地方。孩子是活泼的,他们还处于懵懂状态,幼师的伟大之处就是把他们领进了新的知识的天堂。而这些都还没被外界人士所认识,他们眼中只会唱跳的老师已经被新时代淘汰了,现在需要的是那些真正懂孩子的。

三、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要求不高

(一)对幼师职业的认知少

现在很多幼师对自己的要求不高,认为当幼儿园老师很方便,只要会唱儿歌,会跳儿童舞,就可以教育儿童了。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源于老一辈人对待幼儿教师的看法,而且还在于这些幼师本身对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不熟悉。从目前本科培养幼师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唱歌、跳舞已经成为其次的,只为提高幼师自身艺术素养的课程,而那些儿童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发展概论等等已演变为重点专业课程。现在的儿童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需要的是像个性培养、大脑智力开发等高要求方面的教育。这是现在的幼师需要快速提升的一种能力,而对于这方面的培养可以参加一些专门机构的培训,合理利用休息时间,以提升平时的工作效率。

(二)对本身职业的热情度不高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一颗热爱孩子,热爱幼教工作的心。从我对于附近幼儿园教师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园中疲惫的工作很难产生喜爱之感,这点就是阻碍师生间关系更好发展的问题所在。作为一名幼师,疲惫是难免的,但在面对那些充满活力的儿童时,我们应该化疲惫为动力,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都说干好一件事的关键在于热情的持续度,我希望那些从事幼教行业的人,能将热情变为滚滚江水,源源不断注入儿童的成长过程中。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很好的阐明了幼教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地转化。没错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为了将来作铺垫,而影响幼儿在幼儿园吸收知识好坏的就是幼师。进入新时代,总书记指出,教育培养下一代工作关系到我国和民族的未来,十分光荣,十分重要,十分崇高。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因此,大力发展幼教工作是目前国家发展教育的重点,在发展过程中最需重视的是幼师的培养,我们要克服一切对幼师发展不利的因素,开创辉煌的幼教时代。

注释:

1.康天明.贺茂义.关于加强学前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文史资料,2011(04):27.

2.闫三会韩志杰:对幼儿园教师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史资料,2011(07):19.

3.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