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产资源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产资源重要性

篇1

关键词:矿产资源勘查;水文地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P64 文献标识码: A

一、水文地质对矿产资源勘察产生的影响

作为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地理现象,水文地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从一些地质勘察的详细记录上可以看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地面发生沉降、熔岩出现塌陷现象、出现砂土的液化问题、软土发生变形等都可以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

(一)熔岩塌陷

岩溶塌陷具有特定的形成条件,首先溶洞是开口型的,并且具有溶系的碳酸盐岩,上层有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在此基础上还有易于改变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对于地下水运动的均衡性形成破坏效果。一般来说水文地质对于熔岩塌陷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流冲刷力巨大,对于溶洞底层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其牢固性受损,上体抵抗力减弱后进而形成塌陷。

熔岩塌陷一般发生于陡河断裂地带,这些地带的第四系统沉积厚度较小,基岩埋深较浅,并且受到构造力场的反复作用,因此容易导致熔岩塌陷。

(二)砂土液化

受临界地震的影响,饱水会出现疏松粉、稀砂土会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问题,而发生一种液态的表现形式,在震荡的影响下,饱和沙土会变得非常的密实,此时孔隙水所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在地震荷载周期影响下,孔隙水的压力会积累到很大的压力状态之中,此时就会出现土粒向上悬浮的现象,然后逐渐的演变成为一种液态的变化形式。受不同的地质环境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砂土变化形式,从而会对地质的结构造成破坏,由于有些地段所沉积的颗粒比较粗,孔隙水会受到液化土层的变化而影响,会使液化土层逐渐的增大,并且要比盖层的强度还要大,这样就会导致具有沙粒的地下水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喷水冒沙问题。

(三)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问题主要是受自然坏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可能会引发海平面的上升及软土层发生沉降等问题,但是这种危害发生的次数很少。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人类过度的在地下开采石油等资源,都会引发地面沉降问题,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同时地下水的大量使用,也会使地面出现沉降的问题,地面沉降的速度会受地下水位发生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四)地基变形

作为常见的地质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软土地基的结构是非常不稳定的,并且容易受到地下水运动的影响。软土层由于其特殊性而具有诸多危害,而水文地质则是加深了这种危害性,软土的触变特性再加上原状土受到振动,对结构连接有很强的破坏,降低土的强度之后会有稀释的现象发生。对于初期的加载情况,极易使空隙水的压力增大,对于地基的强度有很深的影响,变形除了因为软土除排水固结引起外,还包括剪切变形的情况。

二、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水文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

当前,对于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基本上都是以金属矿产为主,水文地质只是开采技术条件中的一项工作,而不是专门的水文地质报告。通常勘查的重点只是在对矿床的控制以及研究程度上,对于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而忽略。如果矿床以及矿石特征需要到一定的程度,

估算了资源储量,就会急于提交报告。有的水文地质工作的程度较低,未达到相应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级别的要求;有的报告提交后由于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未查清,给开采带来了困难。这些不足给未来矿山开发留下了不安全隐患。

(二)水文地质工作简单化

商业性地质勘查因为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每一位矿业权人都想以最小投入换回最大产出,致使野外地质工作普遍存在着简单化的现象,表现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上尤为突出。笔者在矿业权评估和部分商业性地质勘查成果野外验收工作中接触到的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大多仅局限于水文地质测绘阶段,而没有充分根据矿区的地质特点来选择有效的工作方法,真正查清矿床的充水水源、充水途径和充水水量。如有的矿区内有水库,仅将其范围标示于平面图上,不查清影响矿床的充水因素;有的矿区只利用区域资料,忽视矿区内工作,勘查工作量不够,没有查清其水文地质条件。甚至部分勘查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为缺乏责任心,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中没有观察仔细或者记录粗糙等,不能为矿山生产过程和开采设计的对水害的规避提供基础依据,直接影响了矿产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三、在矿产资源勘查中搞好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一)为矿藏的寻找创造有利条件

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金属矿床之所以会形成是因为借助一些外生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地下水有古泄水区域,主要是由热液矿床和一些金属矿床所构成的。这种地下水的运动主要是和压实作用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并且是由积淀矿床来主导,盘地所表现出来的下降幅度非常大。

(二)金矿床位置判断

有些原生的金矿床中所含有的水分出现了散流现象,这两种溶液态和悬浮的状态,其中含有的矿含量要比金子的含量值高,所以,发现金含量较高的异常问题,很可能会找到矿体的具置。通过采取精度测试的方法来进行判断,可以根据我国快速发展的技术手段,找到隐藏的金矿床位置。

四、矿产资源勘查中如何做好水文地质工作

(一)严格按照标准的规范来执行

加强地下水和矿藏的有效管理,了解勘察技术标准,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的详细规定来约束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以此来为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从勘察工作的实际出发,找出矿区所具备的特点,在勘察时,利用物探和钻探相互结合的方法,以从勘察工作的整体上进行有效分析,同时在开采矿资源时要对矿坑冲水的问题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尽快制定出解决方案。在调查矿床水文地质时,应该建立一个评价体系,以保证与金属矿产勘察的相适应性,在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采取普查、详查及勘探这几种有效的方式,和矿产勘察工作要相互匹配,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查明矿床出现充水问题的原因,同时还要评价矿床水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然后将水的流向明确。除此之外,要不断提高矿区开采的技术水平,并充分考虑到社会的整体效益,以确保矿山的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

(二)按照勘察的标准执行

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历史因素和地质勘察因素的影响,没有完全按照勘察工作的标准来执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所以应该做到以标准为工作的执行依据,根据实际的标准来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地质勘察工作的规范化,从我国的矿藏的特点方面出发,以达到地质勘察工作的标准。

(三)防控地质灾害的方法

不良的水文地质条件很可能会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做到在最大限度上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控制。对于一些无法避免的地质灾害,应该事先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控方案,这样才能做到预控工作有准备。

对于经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应该采取全天式监控的方法,要掌握好地下水的运动情况,如果发现了异常的信号,就应该及时通告相关人员,然后及时采取应急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危险的发生,在我国位于山区的位置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抗震预警工作,以保证当地人们的人身安全。在雨季来临时,要随时监控地下水的流量,如果发现水的流量出现了超标问题,就应该及时调控水的流向,以免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发生。

(四)有效利用

因为我国所占据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地下的水资源已经面临饱和,如果水资源的储藏量太大,那么就会给地质结构造成较大的压力,长期维持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需要有效的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增强地表结构的稳定性。位于我国北方的一些城市,地下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要的水资源,这样可以做到节约用水,而且还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还有一些农民将地下水抽出来灌溉农田,这样可以使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而且还能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迅速处理

如果地质灾害发生了,应该调动现场所有人员的力量来迅速处理,以降低地质灾害所带来的危害范围,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所采取的迅速处理措施应该对地质灾害发生的类型进行判断,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解决预案。在处理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迅速处理方案可以对地质灾害的拯救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到坚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应该使用加固处理法及时处理熔岩塌陷问题,这样可以减少熔岩再次出现塌陷,如果地面发生了沉降,此时应该从道路交通安全方面慎重的考虑,并在道路两侧放置安全提醒的标识牌,这样可以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结语

总之,为了使我国的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就应该对水文地质灾害的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控策略,进而来逐步完善我国的矿产勘查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纯珉.固体矿产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不容忽视[J].科技与企业,2012,24:173.

篇2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生态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3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就越来越大,但由于在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中不能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失陷和土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我国逐渐加大研究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力度,着力解决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问题。来加速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的步伐,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致力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1)近年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矿产资源开发首先带来的问题是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林地面积逐年减少,直接降低了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和调节气候的功能,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循环发展。同时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随意开采和挖掘,开采地区得不到及时地保护和治理,导致开采地区地表出现严重塌陷、泥石流和滑坡等严重的地质灾害,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致使矿产地区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逐渐加剧,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同时在对地下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对地下水的污染严重,还导致地下水资源流失和浪费严重,在开采中出现大量的废气的随意排放,出现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2)在对资源的开发中,有关部门没有严格制定完善的管理机构,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监管力度不够,无法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并无法对违规开发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宣传意识不强,导致矿产资源开发单位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也不能破坏后做到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不能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导致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加剧。

2 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

2.1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构是将因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后,对矿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来尽量恢复和改善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对矿区居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扶持等,来降低矿产资源的随意开发造成的损失。由于在矿产资源的开发中,开发者只考虑到矿产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不合理开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的破坏。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矿区周围居民和城市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生命财产的威胁,甚至使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修复的破坏,侵扰了矿区周围的生态平衡。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因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损失和破坏进行补偿,来促进矿区周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促进矿区城市和居民的发展。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我们应该重视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只有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才能有效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对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

(1)在建立健全的矿产资源的生态补偿机制,首先国家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定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标准。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的评价制度,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矿区情况严格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控和环境影响评价,来保证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对矿区环境管理和保护的质量。同时根据不同矿区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国家政策,来适当扶持矿区的发展,共同推进对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国家还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开发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矿区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国家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机构,尽量将矿区生态问题落实到个人,做到每个矿区都得到监管。通过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来加强矿区的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国家应该努力组织科研人员和专家,对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做出评价和根据出现的不同环境问题,加快研究和探索生态环境的治理方案和保护措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能快速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来加快能以明确和规范的法律法规约束矿区不合理的开发,做到边开发,边治理和保护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加快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进程。

(3)根据不同矿区的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开发方式等综合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地对矿区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损失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估,结合我国颁布的相关政策,对矿产资源开发者进行征收相应的资源税收。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对矿产资源补偿收费标准较低,致使矿区开发者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随意开采矿产资源,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因为有关部门应该根据不同矿区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结合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矿产资源补偿收费标准,促进资源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4)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来构建多元化的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的运用经济手段,加大对不符合规范规定的资源开发矿区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同时结合我国法律法规,规范对矿产开发生态补偿税务的征收,并通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结合矿区的不同情况,实行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扶持政策和技术支持,对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项目进行经济优惠,来鼓励矿产资源开发者实施环境保护,来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治理的理念,以更好地实施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

(5)在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机构中,最直接有效地方式是从破坏的源头抓起,从矿产资源的开发项目实施和建设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案来保护环境,来尽量避免环境在遭到不可修复后,才进行保护和治理。加大矿产资源开采的监管力度,在新的矿区项目实施之前,要求矿产开发者应该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建设。执法部门严格按照国家规范,严格执法,对不符合建设要求和开采技术的项目和工程及时叫停,依法采取查处。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生态环境项目和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等,经过检验,符合国家标准才能正常开发和利用,尽量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6)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定科学合理地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多方面采取措施来组织开展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恢复和治理。矿产开发企业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切实加强矿区环境保护,同时对矿区周围的居民进行经济补偿,解决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等问题。对以开发完的矿区积极进行土地和林区恢复工作,尽量减少因资源开采带来生态问题,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 总结

本文对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分析和论述,结合我国近几年来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治理,对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和保护力度不强,导致我国资源浪费严重和矿产资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我们应该着力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生态修复方案和治理措施,努力改善矿产地区的生态环境,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黎元生,王文烂,胡熠.论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J].林业经济问题,2008(03).

[2]胡振琪,程琳琳,宋蕾.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想[J].环境保护,2006(19).

[3]李连英,马智胜,朱青,等.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构建[J].中国水土保持,2009(06).

[4]徐田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07).

篇3

选择方法的确定

储备地矿种的选择,需要多个因素(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涉及定性与定量式的因素,而层次分析法正是分析和处理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管理等领域问题的优良方法。其特点是: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所以采用AHP较为合适,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针对矿种的特点不同,优势矿种和短缺矿种所采用的分析指标不尽相同[7],因而储备矿种的选择按照相对优势资源和相对短缺资源加以分类更显合理。

优势储备矿种的具体选择

1指标确定及层次结构构建

根据AHP原理及矿产地战略储备的影响因素,将矿种选择作为目标层,国内资源在全球中的地位、供需表现和资源重要性这3个指标作为准则层,其他具体指标为方案层。经过专家咨询和对比分析,对于优势矿种的国内资源在全球中的地位的子指标主要包括:国内储采比、储量补偿系数、国内外储采比比值、世界储量补偿系数和世界资源分布集中度①。供需表现的子指标包括: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比、生产增长速度与国内消费增长速度比、国内出口量占产量比重、国内产量占全球产量比重,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包括经济重要生和国防重要性,共11个指标(表1)。

2优势矿种指标综合权重

根据要求,必需建立D-E,E1-F1-5,E2-F6-9,E3-F10-11的判断矩阵,并最终求出各个指标的权重,用于指标评价选择。具体的指标标度可以根据标度法进行标度,其方法是结合专家打分赋值,验证一致性,最终构建矩阵。根据各层次的标度结果,进行综合乘积,最终得出F系数指标的综合权重见表2。根据目前我国稀土、煤、钨等14个相对优势矿种的实际数据资料,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和AHP指标权重,最终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稀土、钨和煤等的分值最高(稀土:0.53002,钨:0.46173,煤:0.46013)。结果表明,对于我国优势矿种来说,开展矿产地战略储备工作,所选择的储备矿种可优先选择稀土、钨、煤和锑等,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形势和管理要求。

短缺储备矿种的具体选择

1短缺矿种层次结构构建

短缺资源储备矿种的选择定为AHP的目标层,国内资源在全球中的地位、供需形势和资源的重要程度这3个指标为准则层,其他具体指标为方案层。具体如表4所示。

2短缺矿种指标综合权重

通过咨询专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确定13个指标为方案层,指标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采用AHP软件进行权重分配,获取合理的指标数据。通过建立判断矩阵,根据标度法进行标度,结合专家打分赋值,验证一致性,根据标度结果,最终得出C系数指标的综合权重如表5所示。根据目前我国铁、铜、铝等16个相对短缺矿种的实际数据资料收集整理,结合专家咨询结果和AHP指标权重,进行测算,得短缺矿种AHP评价结果见表6。表6可以看出:对于短缺矿种来说,铜、钴、铬、铝、铁、等矿种的综合得分相对较低,应当予以优先考虑储备。必要说明:对能源资源此处主要研究煤炭矿产地储备,因为石油储备已经有专门机构进行系统研究),铀资源属于国家专控资源,可以通过政策和指令来储备。如果一旦铀资源进入市场,就必须纳入储备的资源之列。

篇4

这次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会议,会期一天,上午四个试点单位介绍了登记工作经验,储量处刘政处长对登记工作的有关要求作了说明;下午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对如何做好储量登记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召开这次会议,厅酝酿已久。通过会议,一方面是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另一方面是对全省的储量登记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总的来说,我省登记工作要按照部和省厅文件精神,以及这次会议提出的要求,结合试点经验,扎实稳步推进。下面我就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重要性

国土资源部就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专门了《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并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文件。省厅结合浙江实际对全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作了部署、发了文件、搞了试点。为什么要抓这项工作,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依法行政的部门,要依法办事。部长令作为政府规章是整个法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23号部长令)已经于****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认真贯彻实施这个办法作为我们的重要职责,将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列入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应当做好的重要工作,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必须做的工作,不做就是行政不作为。

(二)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宏观调控的部门。去年,中央明确宏观调控的有两大类,即信贷和土地。土地调控什么?是总量。矿产资源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参与宏观调控,也是调控总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总量,即大宗矿产资源有多少;二是价格,即大宗矿产品在市场上,包括国际、国内市场上的价格走势。矿产资源开采多了,矿产品就会供大于求,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开少了,价格就会涨上去。比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钨生产国和出口国,国家对钨矿生产实行指令性指标,通过限量开采稳定国际市场价格,保护国家利益。如果家底不清,底数没有,政府就不知道该调什么矿种、怎么调。这说明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所以,登记统计工作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工作。掌握了数据,心中就有数,制定政策与相关的国土资源规章就有依据,我们就能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市场价格的变化,制定矿产资源政策,明确鼓励开采、限制开采和禁止开采的矿种,达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

(三)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矿业权市场建设的重要条件

如果说,矿业权市场建设是整个矿政管理的核心,那么,矿产资源储量是矿业权市场建设核心中的核心。近几年来,我省大力推进采矿权市场建设,到****年底,全省4824个矿山,4000多个已有偿使用,达到84%,基本实现有偿使用。那么,采矿权构成的要素有哪些?有三大要素:第一要素是客观存在的矿产资源储量;第二要素是运用各种勘查手段对客观存在的矿产资源储量,通过主观认识而形成的文字报告和图件、附表;第三要素是依法取得开采权的法律许可文件,即采矿许可证。这三点构成矿业权管理的内容,其中的基础是矿产资源储量。由于矿产资源储量问题,带来采矿权运作的麻烦,在省内已有发生。所以,采矿权市场建设本身要求我们在市场运作管理上必须深化和细化,进一步深化与完善采矿权市场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矿产储量登记工作。

(四)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矿政管理从有序到科学的重要环节

我们整个矿政管理工作,从86年矿法颁布,已近二十年了。经历了从无法到有法,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科学。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科学管理矿产资源是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履行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管理职责的要求。

现在,我们浙江的矿政管理工作正处在从有序走向科学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管理工作本身要科学,资源利用要合理,环境保护要按照生态建设要求达到各项指标。我们不能再搞粗放型的管理。矿产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储量登记统计工作在整个矿政管理工作中应当是个重要环节。比如,2003年全省开采水泥灰岩的统计数据是4485.3万吨,消耗的资源储量是3185万吨,而同期的水泥产量是7140万吨,按生产1吨水泥需1.2吨石灰岩计算,也就是说生产水泥实际消耗的石灰岩在8000多万吨,但统计数据只有4000多万吨,这样的统计数据能说我们的管理工作科学吗!还有,苍南矾山明矾石矿向省政府报告鸡笼山明矾石矿已开完,要求开采水尾山矿区。水尾山矿区,省政府已经列为保护矿区。我看了文件后就想,首先要对鸡笼山明矾石矿区实际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将近2000多万吨的资源储量,只开了几百万吨就没了,到那里去了呢?储量处组织专家进行了调查。后来,专家把数字核算出来了。建筑物压掉了不少,开采丢掉了不少,还有应该采出的没有采。我们将这情况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就说不能批。统计数据不真实、不可靠的现象,还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大家都能看到。矿政管理就是要掌握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的利用状况。通过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再把统计工作跟上去,动态变化的情况就掌握起来了,管理才有科学依据。所以,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意义很大。各市、县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切实抓好。

二、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

按照部35号文件要求,这项工作原则上要在****年底以前完成。厅在121号文件中明确,要在****年完成。我们的部署与部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试点、调查研究,积累经验,再在面上推开登记工作。****年要基本完成全省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

(一)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

一是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的相关法规、文件已经制定。这一条很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法规、文件和技术要求不明确,操作程序不明确,很难搞。我们根据部的文件,结合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制定了技术标准,明确了相应的要求。这为我们全面推进登记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是登记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缙云、湖州、建德、武义四个市、县的试点工作做得不错,总结材料写得很好,试点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在试点阶段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研究思考了许多问题,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全面开展登记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板。

三是采矿权市场的健康发展向我们提出了现实要求。去年,我省的采矿权市场建设基本上实现单轨制运行,甲类、乙类矿产都实行有偿使用,全省采矿权出让金累计已近20亿元。现在我们有不少东西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年,要把完善和深化作为矿业权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储量登记工作也是矿业权市场建设客观现实对我们的要求。

四是广大干部对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

所以,召开这次会议,部署这项工作,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条件已经具备。

(二)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总体要求

****年10月底前,完成现有开采矿山企业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及《办法》施行以后(****年3月1日以后)已经查明的、残留的、压覆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

****年12月底前,完成市、县两级矿产资源储量登记数据库的建设,基本建立与"两权"管理相衔接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体系;搞好总结,为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进入经常性的矿政管理工作做好准备。

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日常工作,现在我们要集中抓《办法》出台前已经形成的矿山占用储量登记工作的到位,通过今年的登记,明年就要进入正常的登记管理。新的采矿权申请,严格按照《办法》的要求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

(三)全面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主要环节

根据试点单位的经验,全面推进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主要把握好以下七个环节:

第一,建立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组织机构。要有一个组织机构来协调、组织这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在工作机构中要有一、二个懂专业的,如果本市、县局没有懂专业的,可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或地勘单位、中介机构技术干部的作用。这项工作没有技术干部不行,工作开展起来有困难。

第二,制定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方案。如何开展登记工作,总体上要有个方案和计划,各市、县在制定工作方案前要很好地调查研究,对本辖区范围内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矿山企业的数量、企业的性质、开采的矿种、采矿发证的权属等要调查清楚,这样编制的工作方案才会有的放矢,工作才不会盲目。

第三,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业务培训。对有关的登记工作人员,包括矿山企业从事这方面的人员要集中起来开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登记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要求、登记方法的学习、培训,明确要求。使培训人员明确怎样进行登记,登记需要提交哪些资料,登记书怎么填,登记书中的数据内容怎样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否则,这项工作不做,登记工作质量很难满足要求。培训工作可分层次进行,省里培训市、县登记工作的骨干,市、县直接培训与登记有关的采矿权人。

第四,选择几家矿山开展登记试点。根据试点单位的经验,登记工作在一个市、县可以选几家矿山先登记,不要一下子全面推开,通过选择几家矿山先登记,看看登记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可以,就以此为样板,召开登记工作会议,把工作布置下去。

第五,审查登记资料,确保登记质量。登记过程中对提交的登记资料要严格审查,是否符合要求,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应当提出补充、完善的具体要求,确保登记工作质量。审查登记资料过程中需要有几个懂专业的人来把关。

第六,登记资料的归档。对登记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登记资料要及时归档,要做到"一矿一档"。

第七,加强舆论宣传。随着登记工作的展开,宣传工作必须跟上,要广泛宣传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必要性,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四)搞好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的总结

年底前做好登记工作总结,并为登记工作转入经常性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各市、县要把这项工作列入****年的工作目标责任,列入今年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三、试点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的范围

1、甲类矿产,不论规模大小,一律要登记。

有的人认为,浙江许多甲类矿产的开采矿山规模都很小,资源储量有的连小型都够不上,为什么要登记?我们认为需要登记。其一,浙江甲类矿产的开采矿山,特别是有色金属矿山对环境的破坏、污染比较严重。一些小矿的开采,对环境的恢复代价相当大,一些个体矿山开采时留下的环境问题,大家都非常清楚。其二,一些零星分散的小矿,在经济技术条件发生改变后,可能是大矿,可以规模开采。所以,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小矿最好少开或不开。甲类矿产不论以何种方式取得采矿权的,都要进行登记。你不登记可以,不登记就不要开采了。

有的人认为,通过自己出资勘查取得采矿权,风险自己承担,为什么还要登记?我们认为需要登记。因为矿产资源是国家所有,你取得采矿权,但国家需要掌握、了解资源的情况,这在法理上也是站得住的。

2、乙类矿产,凡是招拍挂出让采矿权的,都要登记。

由于乙类矿产的采矿权出让主体都是政府,有偿出让主要的形式是招拍挂,虽在法律上没有明确建筑用砂石、粘土需要登记,但从采矿权市场的建设来讲,登记是有利的。为什么?采矿权通过招拍挂出让时,政府与采矿权人之间法律地位是清楚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政府出让这个矿区的采矿权,政府的权利是收取出让金、检查监督采矿权人科学合理开采矿产资源;采矿权人的权利是获得一定数量、质量的资源开采权,在采矿过程中得到法律的保护,双方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我们有个县通过招拍挂出让一个玄武岩石料矿产采矿权,采矿权人花了100多万元取得采矿权,但投入开采后不久,发现矿产资源储量没有原先讲的这么多。这个时候,采矿权人找来了,政府怎么办?类似的现象时有出现。从这一点分析,我们的采矿权市场要健康发展,要防止招拍挂出让中出现类似问题,就必须做地质工作,必须进行矿产资源储量的登记。

对于协议出让的,原则上要登记。具体登记的要求,按采矿权发证权限,由市、县结合本地实际把握。

(二)关于登记的资料问题

对在采矿权有偿出让过程中已经做过地质工作,并且有地质资料,能满足登记要求的,可不再补做地质工作,直接作为依据进行登记。如果地质资料不能满足登记要求、有缺陷的,再补做一些地质工作,满足要求后进行登记。

新发证的采矿权,一律按照《办法》的要求进行登记。

(三)关于地质工作和评审费用的问题

这里,我想讲二句话。一是作为地勘单位和评审中介机构,要做好工作、树立信誉。现在市场已经启动,地勘单位和中介机构要打好品牌,树立形象,主动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合理收费,不可以做一锤子买卖。二是要引入竞争机制,各县可以在掌握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工作量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集中聘请中介机构评审,降低评审成本、费用。

(四)有关地质勘查资质的问题

篇5

关键词: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构建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的方面较多,因此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逻辑来进行,从而达到构建出的经济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地符合矿产资源领域实际发展的要求,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原则,帮助矿产资源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构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意义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由各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在实际生产中,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人们判断矿产资源工作中相关决策或者行为的可行性的标准,反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和准则。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可持续性和循环性为原则,通过环境分析、经济效果评估、生产效率评价等方式,达到既定的知道经济发展的效果。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实际生产遇到各种危机和挑战时,可以帮助决策者采取正确的措施,制定正确的决策,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矿产资源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具体来说,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意义为:

(1)是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循环经济,都离不开有效的经济体系或者原则的指导,矿产资源行业同样如此。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对矿产资源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面临的情况问题起到总结的作用,同时也为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发展的重点,并制定合理措施。

(2)是矿产资源领域科学化管理的保障

矿产资源领域的科学化管理,需要制定严密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到具体工作中,更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矿产资源领域相关数据以及信息的科学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矿产企业在管理水平上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目标。

(3)是矿产资源领域提升生态效益的关键

一直以来我国的矿产资源领域都面临生态效益地下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带来的引导和指导。在今天,矿产资源企业对于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依然是个严重的问题,而矿产资源领域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从正面突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矿产企业发展宗旨,通过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估,达到提升矿产企业生态效益的目标。

(4)是循环经济丰富和发展的手段

在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中,必须时时刻刻贯彻循环经济的理念。但是目前矿产资源领域中循环经济的理念还不够完善,仍然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在这个过程中,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帮助相关工作者以实际生产为依据,以经济指标体系为准绳,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完善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

2 构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能够正确给予企业以指导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在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务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构建所得的经济指标体系具备足够说服力。

(1)科学性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统计学、环境生态学、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矿产资源开采的基本理论等,只有多个学科的知识科学应用和融合,并结合客观实际,才能够构建出科学的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

(2)可行性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最终是服务于矿产企业决策者的,所以为了达到正确指导的目的,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务必要具备足够的可行性,即能够让决策者正确理解并且掌握和应用。具体来说,可行性原则要求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选取具有足够代表性的指标,充分利用实际考察所得的资料,正确而简单地表述相关内容。

(3)整体性原则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构建的整体性,表现在:首先,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其次,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中各部分内容的结合是具有层次性的,是具有内在联系的。这两点,保证了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能够在生产实践中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地反映问题和评价问题。

(4)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原则,即指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统一标准,避免指标体系的混乱,从而使利用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由于各类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的分析混乱。指标的通用性原则,也保证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的高效性,为经济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便捷。

3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组成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因而涉及到的指标会比较多。在这样的条件下,必须将各种指标合理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应用指标体系的作用来描述发展概况。当然在具体实践中,还应当结合不同矿产企业资源勘探、开采的实际特点。具体将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组成分为以下几大种类:

(1)技术类指标

技术类指标作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基础指标,对于矿产企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循环性的评价起着很大的作用,主要评价矿产资源勘测、开采以及利用过程中各种技术的水平和发展情况。比如,采矿的回收率、冶炼的回收率和尾矿的利用率等,就是技术类指标的范畴。

(2)经济类指标

经济类指标,可以从矿产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表现矿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从而为矿产资源企业经济发展的评估提供依据。经济类指标是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如经济总量、经济构成、经济效益等,就属于经济类指标的范畴。

(3)社会类指标

矿产资源企业的社会效益,是评价矿产资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又一个重要方面。而社会类指标,就是矿产企业社会效益的具体化指标。如企业职工生活质量、工作人员安全状况、相关从业人员就业概况等,都属于评价矿产资源领域的社会类指标。

(4)生态类指标

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我国大力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现在,生态类指标在矿产资源领域评价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矿产资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具体如环境污染程度、环境治理情况等,都属于生态类指标的范畴。

4 总结

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步伐的加快,矿产资源领域作为一个高污染的领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就目前来说仍然是无法替代的。因而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为出发点,对于矿产资源领域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集中体现了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坚定意志。

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长期的复杂过程,本文只是从意义、原则、指标构成的角度对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做了简要的论述,在实际构建矿产资源经济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本文中提出的体系构建思想,结合矿产资源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政策具体进行体系构建工作。

参考文献:

篇6

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物质基础,我国80%以上的能源及工业原材料来自矿产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三,而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属资源紧缺的国家。矿产资源其储藏量是有限的, 随着不断开发利用而不断减少。然而矿产资源将是21世纪末、下世纪初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经济战略模式下实行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走循环经济道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矿产资源

我国地质矿业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我国经济60年大发展大跨越,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我国目前90%左右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业和居民用水来自于矿产资源。在地质方面,我国地质科技的进步也不断谱写了地质找矿新篇章,充分展现科技创新对地质找矿突破的重大影响。我国地学理论不断创新,创立了地质力学,提出陆相生油理论和多期多层生储油论,确立“新风成学说”;建立地质构造气候科学、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及方法体系等。正是因为这些理论的建立,我国才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国家最需要矿产资源的时刻,找到大油田、找到大矿山。如今,我国正以勘查技术进步和地质理论突破为主线,地质找矿经历着从浅表到深部,从肉眼识别到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精细勘查;从一般矿种到金矿、钨钼矿、铂族矿、锂矿、水合物等重大突破,以及从陆地到海洋,从地面到空中勘查、卫星遥感的跨越式发展。地质找矿仪器装备在6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地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50年代地质队员野外勘查,使用的是罗盘、地质锤、放大镜“老三件”。近年来,卫星、航空遥感、GPS、远程会商等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工作。但是在矿产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亟待完善的问题。

2 亟待完善的问题

2.1 产权转让市场法制不健全

矿产资源资产产权转让的市场机制不健全。这是由于矿产资源资产产权不明确,资源无偿使用制度所派生出来的问题。在存在矿产资源资产产权市场的情况下,要根据谁能提供更多的租金,也即谁能更有效地使用矿产资源这一经济学的效用原则来决定矿产资源的使用权。在不存在矿产资源产权转让市场的条件下,使用矿产资源的效用原则难以体现,一方面由于现行的矿产资源产权关系缺乏灵活的产权转让方式,导致谁占用矿产资源谁就垄断资源的使用权状况,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各种隐形的、变相的、非法矿业权交易和转让普遍存在,致使国家的大量矿产资源资产流失,流入企业或个人的手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统一制定矿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2.2缺少统一的资产价格体系

我国矿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建立健全合理的矿产资源资产价格体系,矿产资源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标准。不同计价方法其资源价值不同,有的资源价值包含矿产资源原始价值、普查勘探费用和合理利润;有的只包括普查勘探费用、合理利润。尽管矿产资源评估价值不完全等同于其交易价格,但它是资产交易价格最重要的基础,众多的计价方法导致了矿权转让时,定价混乱,普遍出现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源资产的大量流失。另外,我国矿业目前处于“找矿不如采矿的,采矿不如冶炼的,冶炼不如深加工”的现状,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在探采阶段得不到实现,而是向下游深加工企业流转。因此完善矿产资源管理,走循环经济道路,是我国矿产资源走向繁荣昌盛的战略方针。

3走循环经济道路的重要性

3.1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主要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它既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进入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达到生产和消费的“非物质化”,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可以为环境同化,并且排放总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循环经济实现“非物质化”的重要途径是提供功能化服务,而不仅仅是提品本身,做到物质商品“利用”的最大化,而不是“消费”的最大化,并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大幅度地减少矿产资源物质消耗。

3.2 循环经济可帮助持续发展

新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大番。在这样的形势下,是继续沿用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带动经济的高增长,还是通过发展新经济,以高新技术来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地成为我国的重要抉择。循环经济则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长期以来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冲突就可从根本上消解。

4 实践循环经济战略注意的问题

4.1“循环量”的理性限度

循环经济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产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首先,不管从经济生产的有形排泄物还是无形排泄物而言,工业生产不仅生产我们需要的产品,也生产我们不需要的“产品”。其次,根据热力学第二法则即熵增大法则的存在,一旦熵增大之后,如果熵不再增大,则绝对不能还原。再次,由于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局限、使得现有的技术对现存工业“排泄物”尤其是气体等无形的“排泄物”大部分不能回收,再加上国民回收意识的匮乏导致回收行为的“呆滞”,回收行为本身的不经济性导致回收行为可能被经济主体“理性的”短视经济行为替代等。使得循环经济在实践中绝非理论上而言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4.2发展模式政策功能的终极性

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资源的消耗必然要求再开采新的同类资源,那么在此情形下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循环经济视野下的资源需求量等于物|循环量加新开采量。在满足环境容量下构建经济体系和规模应是循环经济实践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模式政策功能的终极性。

篇7

关键词:矿产资源;信息化;GIS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矿产资源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矿产资源机构及工作人员克服众多困难。在经济上、时间上、人力上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一、GIS在地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现状分析

GIS近年来在矿产资源工作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在地质矿产勘测、规划、评价等领域均渐趋完备。对于GIS在矿产资源评价方面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国外地质专家开始接触并使用,GIS从而认识到其在资源分析领域的实用性。之后地质学研究人员不断尝试运用GIS进行矿产综合信息的勘查等工作。在国内外地质专家的持续研究下GIS技术在矿产评价方面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化发展。在地质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通过对GIS应用的不断尝试,切实推矿产评价软件、资源信息整合等方面发展和进步。

二、GIS在地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优势

矿产评价的整体进程就是对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搜集、整合、分析等工作。矿产评价机制是对矿区矿产形成规律进行研究。预测资源的蕴藏量、质量高低等具体情况。从而实现对矿区的具体评价工作。相较与传统的评价方式。GIS在地质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中具有卓越的优越性。

1、完备的数据库系统

GIS的数据库系统更加科学先进,可以对各种地质矿产资源数据信息进行持久保存,并可以更全面的记性,GIS模型建立和倒出工作。GIS评价数据库可以运用图层对数据信息进行规范的管理工作,并将地质、物化、成矿E信息进行提取和整合工作,为矿产资源的预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先进的空间分析技术

GIS相较于传统评价方式的主要优势即是其拥有卓越的空间分析技术在矿产评价中,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具有独特作用。GIS的空间计算和分析功能可以对地质体系中的空间关系进行合理的定量分析工作,例如,GIS具有的叠加功能在矿产资源评价中具有很高的应用频率,通过将各种图形信息进行重叠放置可以有效提取矿产信息,并对各项成矿信息进行严密的分析工作叠加功能在重叠放置的过程中没有数量限制,可以有效纳入更多的数据信息,进而有效增加精准度。

3、强大的技术功能

GIS拥有各种强大的技术功能,可以进行有效的结合使用。DEM等模型可以实现空间勘测数据信息的可视化,是GIS实现成矿预估的可视化进程GIS的图册管理技术可以高效进行图形的叠加工作,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叠加操作,进而高效降低人工劳动和图纸消耗。同时,研究人员可以依据个人理念进行多次反复的叠加组合工作。运用GIS相关功能,可以建立GIS统计属性表,进而实现对空间信息的高效检索、查询工作,进而完成各项专题的完成工作。

三、在地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方法

现代矿产勘测中,需要以科学成矿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掌握地质矿产信息的基础上,不断纳入新型技术对地质矿产行综合研究。GIS集地质矿产分析、管理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具有先进的空间分析等技术而在矿产评价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1、GIS评价具体步骤

运用GIS进行地质矿产资源的评价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骤,一般通过六项步骤进行评价工作。(1)对各项成矿资料进行详细的搜集工作,资料包括矿产分布、岩层构造、物化特征、地理磁场等信息数据。在资料匮乏地区,需要运用相关方式实现资料补充完备。在对资料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地质环境特点。(2)确定矿区的矿产种类,将矿区的地质环境和矿床类型与世界中已知的环境类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确定矿区内矿产资源的种类。(3)针对矿床记性建模工作。在各种模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矿床重要性和一般性标志,并进行定量处理。(4)依据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处理,并根据整合的信息数据建立矿产资源数据库。(5)在已经建立的模型基础上,运用GIS地理数据库内的地学信息,辨别各地质标志的地层下是否存在矿产,并分析标志的重要性和分布状况。然后对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各种矿床的有利程度。(6)编制预估图形文件。地质矿产评价进程中,GIS的重点工作是基于充分探究资料的基础上,对手数据源进行切实确定,从而建立合理的数据库,进而确定空间关系并整合多项空间联系。

2、评价模型

(1)经验模型

经验模型是以成功的矿产评价经验为参照,根据矿床专家的成功分析方式进行模拟,依据地质专家已经建成的模型条件,使用模型中的各类工具将理论层面的概念模型中所反映出的地质条件在制定区域内进行圈点标记。其中,具体的流程包括&对预测工程在专题方面进行构建工作,使GIS空间数据库的选择工作和专题图层的预测工作以顺利进行。预测工程需要保证动态特性,从而保证使用者进行便捷的扩充增添和删改操作;为用户提供简易的专题要素和矿产分析数据,以及各项矿产要素的统计分析和直方图分析信息;地产因素需要从站题信息数据中进行选取,允许用户依据多项目条件进行地质体的空间检索工作,例如,可以在地质图层中根据脆裂度的程度进行花岗岩地质的检索工作;空间叠加检索工作可以依据多种地质因素进行,实际操作中需要研究人员运用交互式输入方式录入各种具体条件,从而切实检索出具备各项条件的矿产区域;检索查询的结果需要图形方式进行表达。

(2)信息加权

在矿产勘测进程中,需要利用数学专业相关方法建立网络模型,运用GIS中的图层叠加技术,就各项专题信息做加权分析工作,从而保证模型程序的有效实现、具体的工作流程需要注重加权法的应用。首先,建立预估文件,选取矿床和成矿关联图层组成预估工程。然后,运用矿床图层生成网络图层,同时检索蕴藏矿产的网络图层,并检索每一个专题图层进而提取出可供使用的地质图层、此外,将因素图层和矿藏网络图。分别进行叠加,选择矿产勘测信息加权法进行计算、对各因素矿产勘测信息量进行权重计算,同时计算总结网络中勘测信息量,从而确定矿产资源蕴藏地区、依据信息加权方法,可以对矿产资源进行远景评价,同时在矿产评价工作中形成新的认识、信息加权法可以实现专题因素的定量统计工作并确定矿产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切实提供预估权重。

(3)矿床模型

矿床模型的建立具有更加精细的特点,同时在程序实现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尤其是在GIS数据库的空间流程设计中,更加显示出繁琐复杂、设计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在于从众多专题GIS数据库中提取相关信息数据,从而合理形成矿床模型所规定的数据表,即如何实现统计方面变量赋值自动化的问题、矿床模型方式运行的流程为,在预估文件的基础上,通过矿产图层生成网络图层、在此基础上,矿床模型需要改变初选的结构配置,对模型单元进行选取,研究人员需要通过人工交互的方法或者数量化的相关理论进行选择工作、依据矿床资源定位与资源含量预估的不同项目进行矿床选取工作,并根据定位预估模型,研究人员选取特征或者聚类分析的方式切实进行定位预估工作在矿产资源预估中采取逻辑信息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并运用图表准确表示预测结果、矿床模型方式不仅可以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精确的定位预测工作,同时也可以对远景区的矿产资源蕴藏量进行预测估算。

结束语

随着地勘市场的竞争趋向激烈,老矿山深部和各类隐伏区的探矿难度大,急需先进、高效的技术方法来指导深部找矿,这对于中青年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创造性的使用先进技术,才能够适应未来的地勘工作,且行且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玉莉,陈加峰,刘伟,张建国,刘楠.基于GIS技术的矿产资源信息化现状及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4,09:36-39.

[2]吕新彪,徐四平,陈志军,石万忠,张夏林,杨明星,王莉,张峰,郑坤.矿产形成、勘查与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与进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9:5-9.

篇8

[关键词]固体矿产 勘查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111-1

1固体矿产勘查的重要性

矿产资源是中国全球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球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扮演着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的重要角色,世界各国都能通过贸易、投资等形式,实现矿产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但是全球矿产资源分布并不平衡,并且矿产资源对各国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矿产资源的竞争力度,矿产资源消费国受到供应国的外交、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发达国家都加大了矿产资源保护力度以保护本国利益。这种情况造成固体矿产资源面临严重的安全威胁。固体矿产资源作为实现我国工业化进程必需的能源储备,准确、快速勘探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2固体矿产勘查的现状及问题

2.1固体矿产勘查体制落后

我国现有的地质勘查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在解放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国家既是出资人和收益人,而且对矿产勘查行业管得过严、过死,这样就导致私人无论是在资产、人员、装备、机制、特别是独立融资的能力、抵抗风险的能力与市场匹配的条件差距甚远。私人投资矿产勘查行业变得举步维艰,但是在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模式阻碍了矿产勘查的发展,不利于矿产勘查行业的扩大发展,以前的勘查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2固体矿产勘查技术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更新、更好、更准确的地质勘查技术被发现。但是我国的勘查技术人员还在使用比较传统的勘查技术,对于新的技术、新的方法还不能熟练掌握,难以应用到实际的勘查工作中,从一定程度上使矿产勘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这极大的阻碍新的矿产矿地的发现。

2.3固体矿产勘查人才稀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矿产地质勘探投入不足,勘探地质行业一度从解放时期的繁荣景象走向衰退,很多以前的技术人员放弃地质找矿,从事其他的行业,甚至是整个勘查团队转行,造成矿产勘查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一些开设地质学的科研院校也取消了此类专业。由于地质勘查有很高的实践性、理论性、这导致了地质勘查行业出现了技术人才的断层现象。地质勘查工作需要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因此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无法胜任。

3固体矿产勘查的质量管理措施

3.1加深矿产勘查体制改革

解放时期的矿产勘查体制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矿产勘查市场,以矿业法为标准,以矿权管理为导向,加强对矿业企业的矿产勘查开发活动的管理,全面实行对矿权市场行政监督作用,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使市场有序地进行。此外,还应根据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通过及时的信息和合理的政策,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采取适当的调控,确保矿产资源的供需保持相对平衡。还应加强相关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处理能力,为政府部门的决策和勘查开发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和准确的信息指导。加快矿产勘查体制的改革,使其尽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断完善矿产勘查市场,从法规上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以及市场中探矿权和开采权的关系,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矿业监督活动全程化、制度化、公众化。让更多的投资方和受益方从政府转向市场,这样既增强了抗风险的能力又增加市场的调控性。

3.2引进先进矿产勘查技术

先进的矿产勘查技术对整个勘查活动意义重大,引进先进的勘查技术,可以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效率和准确度。目前地质矿产勘查的先进技术主要有以卫星和雷达为技术手段的卫星遥感技术、以计算机数据处理和信息采集为应用的物理探索技术、以化学为基础的地质分析和各种偏心提取技术、深部钻探技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这就要求地质勘查人员能够熟悉操作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因此必须加强对勘查技术人员的仪器操作技术培训。

3.3大力培养矿产勘查人才

我国地质矿产勘查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对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国应该鼓励各个科研院校重点培养一批能吃苦耐劳、专业水平高的学生,来壮大矿产勘查队伍。不断加强学校和勘查企业的合作,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勘查活动,明确学生的专业方向,使他们走出大学后,能尽量胜任交给他们的工作,为地质勘查贡献自身力量,同时还应改善勘查人员的福利待遇。地质勘查行业一向都是环境比较恶劣、艰苦,而且在矿产勘查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风险。这是大部分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人员转行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勘查单位应该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充分了解矿产勘查技术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难处,主动表示关心,解决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身心愉悦地投身到艰苦的矿产勘查工作。不断改善矿产勘查技术人员的待遇可以挽留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地质勘查技术骨干,这对地质矿产勘查的开展也是意义非凡的。

3.4保护现有的矿质资源,开发深部矿等资源

对于现有的一些露头矿资源,我们要采取保护措施,不能去开采也不能去破坏;对于一些耗费大量矿资源的企业,可以鼓励他们采取其他的资源来代替矿质资源进行工作;对于一些开采率比较低的机器要及时停止机器工作,防止造成矿质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些深部矿,隐伏矿,低品位矿的开发一定要设立一种完善的开发计划,要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进行踩点。我们的开发一定要有目的,就是一定要按照特定的地方进行开采, 不能盲目的进行开采, 否则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在开发深部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毕竟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所以安全首先要得到保证。

4结束语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地勘单位管理的各层次和各阶段,并且受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来看,整个地质勘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地勘单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所有勘查项目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矿产经济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矿产资源跨期优化配置机制研究”(11&ZD163)

作者简介:魏晓平,女,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开发与政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3)04-0041-04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是人类现代文明重要的物质基础,它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世界上许多资源富裕国凭借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本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得益于矿产资源持续的、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然而,在矿产资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面临着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

矿产资源是可耗竭资源,由于它的有限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其开采利用最终会导致其可采储量为零,从理论上讲,就是达不到持续利用。这就意味着如果将可耗竭的矿产资源作为生产投入是必需的,那么生产和消费就不可能无限期维持下去。于是1970年论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可耗竭资源最优利用及其最优开采路径等问题的讨论,并围绕该议题涌现出数量很多的研究文献,其中影响最大的首推Solow(1974)[1](P29-45)、Stiglitz(1974)[2](P123-137)和Dasgupta与Heal(1974)[3](P3-28)的3篇巨作。后来许多资源经济学家认为,以Dasgupta-Heal-Solow-Stiglitz(DHSS)为代表的初期研究,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但DHSS后续的研究放松了某些假设,改变了某些约束条件,使得理论研究更贴近现实。但是资源的最佳开采利用路径与实际开采路径经常是背离的,且很少有文献对理论和实际的背离给予充分的解释。美国著名地质学家Hubbert于1950年代提出了“石油峰值”论,他认为矿物资源开采呈现钟形曲线的耗竭规律,即在达到峰值之前开采量逐年上升,达到峰值后开采量将呈现递减的趋势。但对于中国化石能源何时达到峰值,峰值是多少,存在诸多争议。理论和实践都在呼唤运用最新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总结研究当今世界各国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的特点、规律,并期待更加全面、系统、科学的矿产经济理论著作的出现。

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还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矿产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政府监管机制还不完善。长期以资源低价形成的“低成本竞争”的发展模式已经使得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极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仍有很多人(包括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可能还会有二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所有这些预测,既没有考虑能源资源大规模持续扩张导致的能源危机,也没有考虑环境承载力的约束,显然对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预测并没有将资源环境作为限制条件。但是这个问题却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间,关系到后代与其前代是否具有可以分享同样的物质财富的权利,严格地讲,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承载着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因此,探索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当前理论界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金华教授等人编著的《矿产经济学》(后文简称“《矿产经济学》”)一书,总结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从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视角,对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矿产资源价格、供求特征、代际配置、外部性治理、矿业权市场等重点、热点问题展开了经济学分析,并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经济学理论内涵进行了新的探索。笔者认为,其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一、系统构建了矿产经济学理论[KH*3]分析框架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把以矿产资源为主体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动力,展开了一系列经济活动。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在此背景下矿产资源经济学应运而生。与一般经济学的主题一样,矿产经济学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实,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矿产资源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在不同的社会成员中进行合理分配。近半个世纪以来,围绕这一任务,许多经济学家和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学者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不同版本、不同体系的矿产经济学著作。其研究的问题包括了矿产资源的分布、采选与利用,以矿产为基础的工业规划和发展,矿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矿产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研究成果表现出了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为人们如何有效地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近30年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对过度开发矿产资源而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速经济增长模式进行反思,其问题的本质归根结底就是如何保护稀缺的矿产资源,使其能够永续开发利用。面对新的增长模式,作为经济学独特分支学科的矿产经济学,一方面要肩负着传统经济学的重要使命,即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一套能够合理解释并有效指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解释和揭示其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更要与时俱进,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可耗竭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实践上作出新的探索,从而为政府、矿业企业等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提供系统的科学理念、思想方法、工具手段及政策建议等。为此,矿产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一样,既要回答人们在现有的资源赋存条件下,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重要问题;又要回答并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问题,进而塑造完善矿产资源特有的经济世界。《矿产经济学》正是秉承了这样一种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系统构建了矿业经济学理论分析的新框架。

《矿产经济学》绪论部分作为全书内容提纲挈领的总领框架,勾勒出了这本新著的总体轮廓和来龙去脉,并从中引出各章节研究的具体问题、线索与思路。其他各章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重点讨论了八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矿产资源的需求。从影响矿产资源需求的宏观因素及其特征出发,概括出了矿产资源需求的波次性规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矿产资源需求的消费者行为理论;揭示了矿产资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动态变化、人均矿产资源消费、消费速率变化和矿产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基本规律,为资源总量的宏观预测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第二,矿产资源的供给。从矿产资源供给的含义与性质、矿产资源供给的技术经济储量分类两个层面介绍了矿产资源供给的特性,并围绕矿产资源供给曲线和矿产资源供给的价格弹性问题,阐述矿产资源供给的生产者行为。特别从矿产资源供给安全、保障程度以及战略储备的角度阐述矿产资源供给的理论特征。第三,矿产品市场与价格。从矿产品市场的概念出发,在介绍矿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国内矿产品的市场格局和矿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对我国亟需进一步开展的矿产资源税费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四,矿业权市场。矿业权是矿产资源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章在明确矿业权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业权市场及其基本经济关系,通过对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的阐释,提出了矿业权市场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第五至第七方面是该书的研究重点,也是该书的亮点所在。作者基于前述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矿产资源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了回答。其中,第五,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福利观,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利用原则、最优耗竭率确定的基本条件和最优耗竭模型等方面,讨论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问题。同时,还对代际均衡与最优经济增长、不可逆性和资源保护等资源经济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第六,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性与治理。通过运用外部性一般理论,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的外部不经济性、时间外部性、生产外部性角度,阐述矿产资源开发外部性的主要表现及特征,并从外部性对矿产资源价格的影响、外部性的帕累托最优定价以及外部性的利益关系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外部性对矿产资源配置的影响,进而讨论了克服外部性的方法手段及其战略选择。第七,矿产资源战略评价。该章首先界定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内涵与边界,分析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理论、方法及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构建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指标体系。第八,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勘探开发利用的经济问题。

以上该书的分析架构确立了矿产经济学的研究边界,丰富了矿产资源的研究内容,完善了矿产经济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发展了矿产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为经济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多角度探讨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主题

进入21 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呈现了新一轮化石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加速增长趋势。矿产资源的日渐稀缺与旺盛的社会需求矛盾不断升级,巨大的利益推动导致中国乃至全球性的矿产资源市场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不断。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促使矿产资源有序开发,实现矿产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具备以下重要条件:把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和矿产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实现科学认知,加强资源管理创新。从当前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来看,人们对如何创造和完善这些条件的认识正在形成。《矿产经济学》围绕这些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展开了多角度的探讨,构成了该书的亮点。

首先,《矿产经济学》运用经济学中最基本的供求分析方法,分析了矿产资源需求与供给这两个基本问题,探讨了矿产品市场与价格问题,重点论述了矿业权要素市场,为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中,该书既充分讨论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各种机制的相互联系及作用机理,又引证了丰富翔实的数据对所述原理和观点提供强有力的实证支持,对经济系统内影响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阐释。特别是对矿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体制改革和矿业权市场及其管理创新的论述,使读者有畅快淋漓和耳目一新之感。

在后续的内容安排中,《矿产经济学》主要从宏观上对如何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展开进一步讨论,并强调发挥非市场机制尤其是政府“看得见的手”作用的重要性。该书还根据帕累托效率的改进和成本收益分析、最低安全标准和代际公平等问题的论述,从可持续发展的福利观视角,阐述了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代际均衡与最优经济增长以及不可逆性与资源保护的理论问题。当然,理论描述的原理是理想世界的状态,在现实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人们的行动并非能够完全遵循矿产资源最优配置的意图展开。该书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外部性与治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与现实的分析。在矿产资源战略评价这一章中,作者站在全局和整体的高度,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分析构建了矿产资源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协同机制。这些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如何从市场的外部着手,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三、针对性展开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思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既具有普遍性规律,也具有明显的国家和地域特征。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口众多,矿产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量低,且目前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长期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与环境代价,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国政府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的资源环境挑战,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并把实现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到基本国策的战略高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但是这些规划、部署的落实和实施,需要各行各业尤其是矿产资源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和掌握矿产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律办事。从这个意义上讲,《矿产经济学》的出版适逢其时。该书在阐述矿产经济学原理、规律和观点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对当前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直言不讳,提出的对策措施有针对性,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慧支持。

从矿产资源的自然物理属性及其所体现的经济价值而言,人们通常将矿产资源划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几大主要类别。受到成矿规律和区位地域因素的影响,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除了共性之外,还有其特有的个性,因此必须对其在开发利用中所呈现出的具体技术、经济、管理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促进对策,真正起到分类指导的作用。作者基于以上考虑,特别在《矿产经济学》最后设置三章,分别讨论了中国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中的技术经济与管理问题,运用大量的实证资料,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经济作用、发展现状与趋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不同类别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如何建立安全的保障机制,分别提出战略措施与对策思考。比如:针对供需缺口大的战略性能源矿产应如何建立能源供应的安全预警机制及能源战略储备体系,如何促进石油进口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的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针对我国金属矿产人均占有量少、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品位低、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战略储备,拓展境外市场,提升科技发展和实施矿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思考;针对中国非金属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基础研究投入严重不足,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次价低,资源根基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现实,在如何加大勘探资金投入、增加后备矿源,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完善节约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机制等具体措施、政策建议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这些思考对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永续性,促进矿产资源安全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政府部门和矿业企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矿产经济学》是一部对矿产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前沿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专门著作。该书明确了矿产经济学研究的范畴,构建了现代矿产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实现了矿产经济学研究的综合创新,为矿产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书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矿产资源技术、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掌握矿产经济问题的分析思路与分析手段,了解当前国内外矿产经济发展趋势也提供了学习的素材和工具。从表述形式上看,该书主线清晰,观点明确,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数据翔实、引证深入浅出,使得该书具有较好的学术性及可读性。希望能够引起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关注,从而有助于推进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更加深入,为中国矿业发展和矿产资源经济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Solow,R.M.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128).

篇10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以砂矿为主的矿产资源管理,推行了采矿权招标拍卖办法,增加了政府收益,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已开始步入正轨。但从前段全市矿产资源管理总体情况看,砂矿资源的管理已基本到位,其它矿种的管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无证开采现象普遍存在。全市非煤矿山企业和采矿业户140家,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只有一半左右,特别是粘土矿和石矿,办证率更低。无证非法开采失去监督管理,不能纳入全市矿业发展规划,乱采乱挖,破坏不可再生的资源,导致政府收益流失。二是无序开采问题严重。有些单位和企业以及采矿业户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产量,竟相压级压价出售,产出效益非常低。三是采矿权、矿产资源任意买卖。有的单位和基层村委无视国家法律法规,擅自以承包的方式任意买卖采矿权和矿产资源,造成国有资源大量流失。四是安全隐患非常突出。全市涉及到爆炸物品的80多家矿山企业,都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爆炸物品贮存、管理混乱,厂(矿)长、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超层越界、陡壁开采现象严重。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采运销管理工作,把我市矿产资源管理水平推向新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精神,特作如下通知: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改革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下步,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广泛宣传矿产资源法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我市对矿产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开矿光荣、违法采矿必纠的浓厚的舆论氛围。各乡镇(街道)也要动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宣传攻势,强化干部群众的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观念和开矿必须依法有偿取得采矿权的意识,使矿产国有、有偿使用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二、加快矿产资源市场化运作进程。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__)197号《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所有探矿、采矿企业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出让采矿权。自20__年7月1日起,市国土、矿管部门要按照“五个统一”的原则,切实加强全市矿产资源规范管理工作。

一是统一规划定点。市矿管部门要根据《龙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和生态环保需要,制定矿产资源开采近期计划;对矿产资源开采实行统一定点,严格限定开采范围、深度和开采量;要建立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矿业可持续发展;市矿管部门根据规划和管理规定,对采矿点的设立进行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二是统一采矿权评估。对全市所有的建筑、建材用矿产资源,按矿种、矿产品质量及不同的开采条件,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点,聘请有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采取询价、类比等方法进行矿业权评估,作为采矿权有偿出让的依据和标准。

三是统一有偿出让。停止一切无偿方式授予采矿权,新办矿山企业或延续登记的矿山企业,采矿权一律有偿出让;所有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有偿出让采矿权的,以评估价作底价,最后成交价为全部采矿权价款(含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资源税、水土流失防治费、道路补偿费等);采矿许可证到期的,需补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价款后,方可参预采矿权竞买。

四是统一收费标准。在出让采矿权的同时,其它需要买受人依法依规缴纳的各项费用一并收取;买受人一次性缴齐各项费用后,除办理各项有效证件需再缴工本费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到矿区收费;中标人或买受人支付的采矿权价款,扣除交易成本,其余全额上缴市财政,由市政府按4:3:3的比例在市、乡镇(街道)、村之间分配。

五是统一运销管理。出售矿产品必须使用带税章标记的销售发票,并按《全国票据统一管理办法》管理使用。矿产品的运输实行准运证制度,销售、收购、运输矿产品的单位和个人,须到市矿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矿产品准运证后,方可从事经营运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