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艺术与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幼教的声乐小课中,教学工作大有学问。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励学生奋斗,用教师广博的学识影响学生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教与学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过程。学习是学生头脑中发生的内部事件,教学是教师为了能够影响学生头脑里进行的活动而提供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和。因此,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应该促使外部的教和内部的学发生密切的关系,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怎样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具有的教学艺术。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职教经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1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点、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织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计划过程。
1.2 上好第一节课
课堂中新课的引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好导入方式,使学生从学习新课的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比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采用情景导入、本专业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导入、悬念导入、直观教具演示导入、名人故事导入等,都具有很强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1.3 上好每一节课
在注意上好第一节课的同时,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将学生的心手拢到课堂上来,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用知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的心。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利用真人示范、影像资料、挂图、多媒体课件直观性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每节课有新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2 采用适当教学方法
2.1 突出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抓住重点,才能突出重点。对于重点问题,关键是讲清、讲透。精讲不等于少讲,要质量上求精,在深度上求透。对于能举一反三的内容,其中“举一”是教师的事,要多讲,讲深讲透,直到学生能“反三”为止;而“反三”是学生的事,是学生利用已知求未知的过程,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比如,声乐作品,教师只讲解演唱技巧和作品介绍,而如何去唱出自己的音乐,如何去艺术处理作品也就是如何进行二度创作是学生利用已知求未知的过程,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应该多启发、引导。
2.2 讲清难点
如何确定难点呢?首先可根据教师自己在学习本部分内容时感到最困难的地方;其次应根据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提问最多的地方。确定难点后关键是讲清,讲清的最好方法是解扣法。扣在什么地方,就解什么地方,可收到迎刃而解的效果。比如学生在演唱作品难句时高音上不去的问题,是因为气息支撑力量不够还是因为腔体声音位置打开不够,找到学生的技巧瓶颈后讲清气息与腔体的统一协调关系,帮助学生越过技巧上的瓶颈,自然就会解决高音演唱问题。
2.3 设置疑点
设置疑点应讲究“问的艺术”。问得好,犹如一粒石子投入水中,可激起学生朵朵思绪的浪花。比如在声乐课中提出“这首歌怎么唱声音会很好听?”或者“怎么唱能既舒服又感人?”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很想知道这个中原由。设置疑点可以采用许多方式,通常有自问自答,师问生答,只问不答等,究竟用什么方式,应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握。
3 注意课堂语言艺术性
3.1 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描述复杂的事物。比如对于演唱来说找“三点”,一点气息支撑“松劲不松气”,二点腔体打开“放劲开不能使劲开”三点找位置“低音高唱高音低唱”,把难懂的理论技巧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语直接点出来。
3.2 幽默诙谐,雅而不俗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是一种善于捕捉笑料和诙谐想象的能力。在课堂上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活跃气氛,启迪灵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课堂讨论时,称赞学生问题回答得好:膝盖上挂暖壶,水平比较(脚)高。对学生回答问题跑题:“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在使用幽默诙谐语言时,不要用不雅语言、讥讽缺陷的语言、有辱人格的语言。 转贴于
4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4.1 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曾经在一段时间有这样的说法:“绘图取消图板,上课取消黑板。”但在实际教学效果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并不喜欢单一的课件教学,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采用课件加黑板粉笔;真人示范加影像资料加教具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教学更具有互动性、情境性、交互性,极大地优化了课堂结构,提升了教学效果。
4.2 课件内容要详略得当
制作课件,要避免长篇大论,教材搬家。最好是文、图、画、音并茂,详略疏密有度。做到教师要有讲头,学生要有听头。在专业课的课件制作时,应将一些学生感到不易理解、想象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用课件形式进行表达,让学生一目了然。
5 热爱教学,为人师表
5.1 首先过好“二关”,具有“二气”
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应过好理论关,即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教学的灵气。同时应过好实践关,即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大多数设备能动手使用,实际操作不发怵,具有教学的底气。
5.2 兼收并蓄,认真备课
通过听老、中、青教师的课,取长补短;从专业杂志、业务书籍等收集相关资料;向有实践经验的教授、讲师请教;通过亲身演唱、演出、示范来获得第一手资料丰富备课内容。做到取一家之长,模仿为主,取多家之长,兼收一身;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3 严于律己,教书育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节课提前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耐心进行课后的解难答疑,及时对课堂、检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订正。这些有形无声的身教胜于有声无形的言教。作为一名教师,处处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这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效的思想教育。同时,对待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表扬有根有据,批评以理服人。教师自己有错就改,敢于自我曝光,自我批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雕塑;兴趣
作者简介:闫建军,1987年1月出生,男,汉族,江苏扬州人,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雕塑。扬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助教
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学制3年,课程安排紧凑,大班授课,教学周期时间短,和雕塑有关的课程通常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城市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以及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雕塑造型课程等。课程前期我们都将把雕塑的概述、雕塑史、雕塑的表现形式、制作方法与流程进行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那么对于新形势下高职艺术教育的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一、雕塑理论教学
雕塑是一门涵盖知识广、跨专业的学科,在理论教学中,需要把雕塑的概念,中外雕塑发展史及现状进行讲述。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初步接触雕塑,往往心比较散,需要运用五彩斑斓的雕塑图片来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眼球。雕塑是一门造型艺术,运用多媒体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来了解雕塑。同时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可能仅仅认为是雕塑的西方雕塑石膏像与当代雕塑作品的实物摆在课堂增加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在讲述雕塑的造型特征与分类,以及中外雕塑基本发展史时也要结合当下雕塑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更新的雕塑艺术潮流与动态。我们通过中外雕塑重要的时期的重要雕塑家的作品的解读,特别是一些雕塑背后与艺术家相关的趣闻来加深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方法、不同表现媒介的雕塑艺术,多维度的理解雕塑。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审美能力。让理论落实到一件件伟大的雕塑作品身上,更具象直接的接受知识。
二、雕塑实践教学
雕塑的课堂教学本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雕塑理论的梳理,了解学生的兴趣,通过临摹绘制雕塑素描稿了解学生的二维绘画能力培养一定的造型基础。课堂准备一点油泥或者让学生寻找一定的材料进行雕塑造型语言的初探。课堂速塑,目的是解决初学者上泥及造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对于形体结构的把握。速塑中最大的问题是解决重心、结构基本型以及懂得何时“收”。完成什么样子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却培养了学生的整体造型能力以及三维实体创造造型的兴趣。结合速塑与速写结合训练,我们会把泥塑的制作流程与方法通过示范写实人物头像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学习。泥塑头像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雕塑特有的艺术语言来三维的认识理解以及表现对象,也为雕塑创作打下基础。在泥塑头像的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泥塑头像的比例关系、动态等重点与难点,上泥与深入塑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看整体调整形体,不能局部。在泥塑头像后,教师示范怎么翻制模具,从划模具线到插插片,从喷隔离剂到外模石膏的施工要领,从内模刷树脂到合模,从修整模具到打磨上色这整个流程,让学生真实全面的看到整个雕塑的过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于雕塑施工的认识。在基础泥塑头像教学后,我们会给学生出题,根据学生想做的雕塑题材的不同进行分组,通常分为圆雕、浮雕以及金属焊接雕塑大组,再细分为卡通泥塑组、写实雕塑组、当代雕塑组、观念材料雕塑组等创作小组。让学生从各个渠道搜集想要表达的对象的资料,另外给予创作指导,然后根据尺寸的不同,或个人、或成组进行雕塑。在课程进行到这里,我们也会让学生课外训练“寻找与升华”,即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木板、钢板、机械零件、砖石进行艺术处理。一方面学习传统架上雕塑和泥塑创作,另一方面也学会运用材料加以金属锻造、焊接等。当然对于软雕塑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以课堂讲授与实践。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为自己做一件专属艺术品”的概念,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点燃,教师在构思到草稿及小稿的创作中给予纠正与发散。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同时也要关注能力强的学生与“问题学生”。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带着能力普通的学生,同时“问题学生”在我看来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类学生平时由于各种原因会对教师、对课程懒散甚至厌恶,那么我要做的是从一开始就关注与关心他们,像做朋友一样,让他们提高兴趣,由于雕塑的特殊性可以吸引这些学生主动的去关注与学习,会去想表现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人物、卡通形象、个性、当代废物拼接等艺术形态。这样一来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利于教学的开展。我们也会组织学生看雕塑展览,以及雕塑工厂的制作模式,也会把雕塑整个行业流程告诉学生,便于将来加以运用。
三、课堂讲评教学
在整个雕塑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会重温雕塑基本理论知识点,让学生能把在实践中所学所想再次真实的回归到理论中去,这样更充分的去消化知识点,巩固知识结构。把学生把设计草稿、雕塑速塑小稿、设计作品、材料工艺作品等进行规整,运用一定的课时量在全班运用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总结。教师也会在过程中把学生的作品所涉及的雕塑风格、造型、工艺等进行重温,指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雕塑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追求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艺术市场的繁荣,种种原因催生了雕塑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与改革。在城市中、园林中、消费场所、甚至人们家里都不同程度的加大雕塑艺术的篇幅。如今无论是各大美院还是高职高专院校都逐渐建设完善雕塑学科建设。高职艺术教育中雕塑教学的位置是微妙的,课程的周期短,为了更好的让这一古老而又新奇的造型艺术更好的为我们高职艺术院校学生而增加竞争力,我觉得有必要在第一学年开始就从基础课开始逐步渗透空间思维的培养,在各门专业课的衔接上做好必要的铺垫与延生。当然在雕塑课程的学习周期里更要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迅速运用课堂讲授与实践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而且要让运用幽默的教学手段感染学生增加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相信这一点。高职艺术教育是发展的越来越快,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的完善,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在改善与提高。雕塑教学作为艺术类学科中的重要的一门类,也需要教师更广阔的视野和动手能力来带动学生。由于该文只是梳理了自己针对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教学的教学方法与心得体会,不涉及高等院校独特的教学手法与手段,难免有遗漏和遗憾,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让我们教师自身与学生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新时期谈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研究,1996(5).
篇3
问题:
一、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
在与学生谈话时,要以运用报道性语言为主,辅之以推理性和判断性语言,这样可以使学生有实事求是之感,因为这样的话不是去指责、批判,而是让学生根据事实来评判自己,这样做,学生就能做出自制的反应,并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负责。如果谈话中,教师随心所欲地把责任加到学生身上,就会使学生产生委屈、疑惑和恐惧,学生认为自己的人格被贬低了,师生之间就缺少了共同的基础,谈话效果自然不会好。
二、善于运用“释义技术”
为了防止和消除师生谈话时出现的分歧,教师要善于运用“释义技术”,向学生讲明自己某些话的含义,提高学生对自己语言的可接受性,使其正确理解,这样也可以传达教师积极的情感和兴趣,提高和学生谈话的效果,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三、非语言的表达方式
师生谈话时,教师的谈话语调、面部表情、动作姿态、仪表态度都会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运用好这些非语言的表达,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切并受到鼓舞。
四、使语言既有启发性又有鼓励性
教师和学生谈话时,可以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激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基础上,批评其不足,调动他们自我完善的想法。在批评缺点错误时,切忌不顾学生自尊心的单纯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要做到语言有分寸。教师的语言美,可以使学生随时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增强自信心。师生谈心事时,教师还要使自己的语言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又充满幽默和风趣,具有趣味性,使谈心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五、调整谈话方式
教学中,教师要变枯燥为有趣、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变难懂为易懂,以及变凌乱为条理、变死板为活泼,提高教学艺术效果。
篇4
[关键词]会计课堂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依靠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通过多种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复杂过程。运用综合艺术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来说,不仅是完成工作任务,更是一项恒久地科学课题和持久的艺术追求。特别是会计教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普遍觉得难学、难懂、难掌握。我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实践中,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教学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指路人,在讲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把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也就是在安排怎样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启发学生如何学,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出发点,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1.采用灵活生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选择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谈话、讨论、实践练习、讲授和交流读书技巧、师生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重视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知识的掌握,离不开一定量习题的演算练习,在给学生讲解例题和习题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讲解解题思路、分析方法,并尝试在教学和测验中运用自编题目。如,可以在题目中一是设置隐含条件,以锻练和培养学生形成慎密的解题习惯,二是设置多种因素,以培养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分析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条件,准确严谨地表述解题过程。
3.旁征博引,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精通教学内容,了解学科发展的整体进程和前沿知识。而学生往往是处于入门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教师在把自己掌握的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导入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把自己如何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思路和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拓展思路,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会对系列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实现解一题会一类,解一类会多类,触类旁通。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阅读,后总结”。给学生上每一堂课,都要介绍本节课的特点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每学习完一章节,都要让学生自己做小结,并选下一章节中的一定内容让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要适当诱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总结、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不论是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够应对自如。
二、注意口头语言、板书语言、形体语言的结合,运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1.讲究语言技巧,突出授课的启迪性、诱导性,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教师的语言不仅应该做到准确、清晰、生动、逻辑性强,而且还应具有简明、形象、亲切、风趣等特色。形象、生动、幽默,充满个性化的语言,比空洞的说教有用的多,它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讲究板书技巧,突出每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注意事项。课前要对板书的布局,板书的的内容,板书的时机做合理设计。板书整体布局要合理完整,有条理,要突出重点和难点,要简洁扼要。既便于学生做笔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基本线索,又对口头语言起到辅助衬托作用。每堂课下课时,所讲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最好都完好地留在黑板上,便于下课前做总结。
3.讲究形体语言,使课堂讲授立体化、生动化。形体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授课时教师应使自己的形体语言让人觉得舒服、自然、得体,与口头语言配合默契,以便更好的增强口头语言效果。
4.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避开繁琐的教学,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量。例如,放映一些教学录像片,声色并茂,直观性强,范围广,花费时间又短,其效果远远大于教师课堂讲授。投影仪也是教师的好帮手,其方便快捷,既可以加快讲课进度,又可以多展示相关知识。其信息量大、科技含量多、示范性强,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本科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大纲要求,清除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和知识水准,做好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准备。同时,作为基础课教师,必须要注意课堂内容和后继专业课的联系,清楚在后继专业课中用到哪些自己所教课程的知识,所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便在授课时重点讲解,使授课内容有的放矢,保证学生熟练掌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2.注重整体设计。对整个课程、每个章节、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要做精心设计。尤其对每节课,如何复习旧知识,怎样导入新课,选择什么方法讲授,怎样总结,留什么作业等都要认真考虑。引人入胜的开头,兴趣盎然的教学主体,耐人寻味的结尾,优美的语言,得体的教态,简洁的板书,合理的节奏……使学生上一节课就如同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3.课堂教学注重贯穿“四给”:即充分给学生“说”、“想”、“看”、“练”的机会,讲究讲授、诱导、提问的手段性,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过程应突出对规律性知识的讲解,缩减不必要的重复,重点启发学生发现各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内在处理规律。例如,教师在讲解原材料采购的帐务处理时,可重点讲述资金类帐户与材料采购帐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举出一个对应分录,而不必详细讲述同一类型的其他会计分录,并要求学生思考总结这些分录的共同规律,锻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确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做到有张有驰,听想配合,学练相辅。
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学方法 分析 改革
一、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背景与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北美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基于系统科学分析与实验的设计课程体系。如国外学者奥姆斯特丹提出必须从城市生活的特性展开调查;麦克哈格将“千层饼”分析图模式引入设计教学中;英属哥伦比亚教授patrick condon在设计学院开设场地分析与方法论课程等。
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在大量环境设计实践的过程中,也将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引入到设计课程中。如北京大学俞孔坚一直致力于将哈佛大学系统的设计课程引入国内教学体系中,重视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场所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方法;刘滨谊提出景观空间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的景观三元教学体系,将大众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作为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
当前,大多数设计专业院校往往重视设计形式与表达手法以及图纸的绚丽多彩,但往往忽视了对设计过程的调查分析试验,导致作品流于形式,无法解决环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北美设计教育体系中更重视分析过程,设计作品的目的是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用于实践,从而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学生将从系统的分析课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并且学习分析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如尺度、软景、空间、照明、心理满足等处理手法。此教学方法改革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归纳如下:1.促使学生从设计之初就开始调查场地周边功能关系、文化民俗和其他影响设计的因素,从而根据调查研究报告来进行分析,对设计的主次、空间、功能和形态进行客观的排列和组织,避免设计脱离现实凭空想象的问题。2.借鉴北美设计院校课程团队分组与分工协作模式,成员以5人左右为一组,在老师的讨论中选取规定区域中的某一场地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分析课程中需要学生通过文字、表格、草图多种方式阐述观点,其必须拟定完整的项目实施框架,团队各成员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一设计思路表达的综合课程,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工作框架和团队合作能力。3.帮助学生从设计实践领域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从主观审美到客观量化科学分析的交互设计体系。在此过程中加强与国内外教师、多学科背景教师与同学的紧密协作,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设计学科专业教学实施团队,并且让学生的课程作业更加多元化与国际化,成为建立创新团队与参加国际学生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方法改革内容
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课程体系,涉及设计学科的多门课程,需要拟定方法论教学大纲,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基于实验与分析方法的教学大纲改革
研究制定系统的实验与分析方法论教学大纲,对环境艺术设计系现有的历史理论课程和不同尺度设计课程进行补充与完善。系统设计实验与分析课程教学框架,将场地人文特征、地质地貌、植被材料、交通功能、艺术风格等多层面的科学调查与分析方法细化,设计不同课程的调查表格与评价标准,对不同层面的数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教学大纲的主体框架。
(二)教材案例的革新与优化
革新分析方法论教材与引入国际经典设计分析案例。借鉴北美课程中经典设计案例与学生课程作业,开发从别墅庭院、屋顶花园、办公中庭等小尺度设计到城市街道绿化、城市公园广场、街区景观、滨水景观等大规模场景的调查实验与分析课件。设计分析案例来源于两部分:其一为国内外经典景观设计实践,调查分析从设计代表流派、设计方案表达到后期使用评估;其二为国内外竞赛与会议中的创新思维与材料技术课题,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紧跟本行业动态,系统掌握不同尺度设计的数据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并将其作为后期设计方案中的基础数据,让设计成果客观反映实际问题并且具有可实施性。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
破“授与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公众调查、设计反馈、团队讨论、小组汇报中,有效地发挥其能动性与积极性。设计学科专业的特征要求学生既有绘图与设计能力,又能够表达设计与沟通设计,因此,多元化教学模式能锻炼学生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能力,而不仅是绘图员和美术师。
三、教学方法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方法
实验与分析课程涉及大量数据收集、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必须将艺术设计的主观感性教学方式进行客观量化分析,势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一定的矛盾。需要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首先,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际设计案例。其次,引入案例分析教学,选择国际上经过poe后期评估的经典案例与行业最新研究动态,讲授设计与评价体系全过程。最后,解决现有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引入北美高校设计类实地数据调查、工作室教学、创新团队梯队合作、学生向政府与公众汇报交流的多元化授课方式。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路线。第一,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北美设计学科框架下的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应用于本科部分设计课程与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并把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相结合,8个教学周后,将实施此种教学理念的授课班级与传统教学方式班级进行比较,总结和评价实验与分析教学方法的授课效果。第二,坚持以国际交流竞赛与产学研合作为目标,以中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建设为主导,以理论和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为实施平台,创建传帮带良性循环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祖刚.世界园林发展概论——走向自然的世界园林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
篇6
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一、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现状
首先,艺术类学生将精力过多的放在专业上,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考生的录取主要考查考生的专业课成绩,文化课录取分数在达到最低分数线要求的情况下只做参考,且统一划线的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引导考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而英语的学习被放在艺术类专业考试结束后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做高考前的文化课冲刺。然而,英语课程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积累的过程,这样很明显会导致艺术类考生高考入学英语成绩较差,英语水平低的结果。其次、艺术类学生创造力极强、发散性思维比较活跃,但自制力较弱。他们个性突出,思维活跃,在学习与生活中都善于表现自己,具有极强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发言非常活跃,但易放难收,一旦发散开来,就会一直讨论下去,对教师有效控制课堂纪律、掌握上课节奏有一定影响。同时,他们自制力却相对较弱,导致了一些学生上英语课经常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最后,艺术类学生普遍求知欲强、但缺乏恒心、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非常清楚自己英语水平,也总是闪现出要好好学习英语的念头,但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如:教材难度偏大,教学进度过快等情况时,他们往往选择放弃。他们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更谈不上什么学习积极性,只是在被动地学习英语。
二、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改进探究
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
第一,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注重帮助学生复习初、高中的基础知识,上课时,对音标、语法进行复习,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训练。通过不断提醒和强调,加深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印象。
第二,引导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基本为听课、完成作业、考试和评讲的套路模式。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往往独立学习能力和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合理、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计划,配好学习艺术类本专业和英语等文化课程的时间。
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交流与互动。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结合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提出大量简单且学生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一来学生便会积极进行思考与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一定正确指导、不断鼓励学生发言。另外,在练结英语课文内容时,分段落对全文进行概括,学生可以先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最终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启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思考。
第四,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英语写、译课堂中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例如:每一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对事先分配好的英语语句进行翻译。在每个学期中至少要组织两、三次这种有趣的英语教学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自行组织各种类型的英语课外活动,如:电影配音等。
第五,注重培养兴趣。兴趣的激发是提高学生英语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兴趣是人们认识某一客体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所以,兴趣对于语言类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主要取决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传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传递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技能,与此同时更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便会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第六,重视赏识教育。将赏识教育融入到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会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学生在接受来自于教师或是自己的鼓励、表扬与认可之后,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学习的兴趣也会被激发出来,在学习中就能做到将英语与艺术放在同样重要位置上,改变效率低下的状态。
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让他们在中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满菇,钟书能.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田[J].韶关学院学报,2008(8).
[2]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赵天毓.浅析艺术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与学田[J].科技信息,2009(19).
篇7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校学生非专业类学习课程,大多的学生碍于面子,羞于主动表现,在课堂互动和提问的环节,还存在部分学生“保持沉默、目无表情”的情况。公共艺术实践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行动,但有部分学生对此感到羞怯,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而被其他学生嘲笑,有部分学生对此甚至存在排斥的现象。面对这类群体,普通的教学方法会造成课堂气氛的尴尬和学生内心的抵触心理,因此,教师主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要随之发生变化,为稳定课堂环境并保护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首先要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艺术课程的学习,这需要在教学中摸索适当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坚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所及方面出发,并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成长,打开他们的心扉,使其亲身感受艺术的感召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培养有全面艺术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结合当前的流行因素,转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变“主动”为“被动”,并为学生提供的自我创作作品或是最新流行音乐精品展开音乐赏析,与学生共同挖掘作品潜在的艺术知识。当然,在艺术作品的选择上也要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因材施教”,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师对教学资料的积累、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也重新定义了学生对公选课程“为学分而学”的观念。
二、“公共化”的特点
高校公共艺术公选课程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因此具有“公共性”的特点。面对大学生艺术基础参差不齐的状况,在对公共艺术课程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需舍弃部分专业知识的传授,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照顾大众群体的喜好,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来进行教学内容难度的选定。高校也可以在保证全体学生学习进度的同时,适当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课下或是网络通讯式的辅导,争取以最快的时间将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到同一水平线上。由于我国各地音乐艺术教育程度的不同,致使在校大学生的音乐素质良莠不齐,大部分学生对艺术课程的了解微乎其微,甚至连简单的音阶都没有概念。在他们而言,艺术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还有部分学生羞于表现自己的才艺,或是觉得自身没有音乐天赋而怯于张嘴演唱。面对这类“羞涩”的学生群体,教师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打开专属他们的世界,切忌急于求成,师生之间需要一定的人文关怀,逐步实现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公共化”特性。
三、“公共化”的教学模式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表现为面向每一位学生的课程构思、创设富含艺术性质的学习情境,旨在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强调的“公共性”是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均衡发展而提出的,因此,公共艺术课程的整体规划虽有统一的要求,但并非一成不变。相反,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提高文化艺术素养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艺术教育。将“公共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全校各门艺术课程的教学中,能在思想观念上给予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价值导向。审美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艺术和追求、探索完美的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价值取向,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情怀。在技术、技能以及艺术表现上,寻找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使学生既能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赏析,又能通过实践学习创作艺术形象,为学生掌握并愿意展现文化艺术增砖添瓦。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 思想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29-02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而数学方法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导、运算与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中奠基性成分,是学生获得数学能力必不可少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是把知识教学转化为能力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形成过程,听数学思想方法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要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在实践生活中得以运用。事实上,单纯的知识教学,只显见于学生知识的积累,是会遗忘甚至易于消失的,而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则能使学生终生受益,正是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和工作,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都将随时随地有意无意地发挥其隐形作用。
二、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内容
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最基本最主要的有:对应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和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等。
1.分类的思想和方法。教科书中进行分类的实例比较多,如有理数、实数、基本运算、几何图形等分类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分类的重要性:一是使有关的概念系统化、完整化;二是使被分概念的外延更清楚、更深刻、更具体,并且还能使学生掌握分类的要点方法:(1)分类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的,分类的标准不同,其结果也不同;(2)注意分类的结果既无遗漏,也不能重复交叉;(3)分类要按一定层次地进行,不能越级化分,如不能把实数分为整数、分数和无理数。
2.整体的思想和方法。整体思想就是处理数学问题时,不是着眼于它的局部特征,而是把注意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通过对其全面深入的观察,从宏观整体上认识其实质,把一些彼此独立但实质上又相互紧密联系着的量作为整体来处理的思想方法。整体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
3.类比联想的思想和方法。数学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中教学某些问题时根据事物间的相似点提出假设和猜想,从而把已知事物的属性类比推广到类似的新事物中去,进而发现新结论。如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就是与小学学过的分数的运算法则类比联想到的;再如由天平的平衡条件通过类比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由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类比联想得到不等式的相关性质。这种方法体现了“法故而知新”和“以旧引新”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样的设计起点低,学生学来易于接受。教学中因提供了思维发生的背景材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在完成新知的学习中有一种和谐、轻松的环境。
4.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教学初一代数入门时,有代数式求值的计算,通过计算发现: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的取值而决定,字母取不同值时可得到不同的计算结果。这里字母的取值与代数式的值之间就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再如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有序实数对与坐标平面内的点都存在对应关系……在进行此类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渗透对应的思想,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思想对待事物,又助于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
5.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数(量)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联想、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数与形本是相倚依,怎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和数学应用中的重要作用。①由数思形,数形结合,用形解数的问题。例如在《有理数及其运算》这一章教学中利用“数轴”这一图形,巩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大小的道理,理解有理数加法、乘法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等。实际上,对学生来说,也只有通过数形结合,才能较好地完成本章的学习任务。另外,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引导学生画示意图常常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思路。第九章《生活中的数据》“统计图的选择”及“复习统计图”,利用图形来展示数据,很直观明了。②由形思数,数形结合,用形解决数的问题。例如第四章的《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中,用数量表示线段的长度,用数量表示角的度数,利用数量的比较来进行线段的比较及角的比较等。
6.逆向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就是把问题反过来或从问题的反面思考或逆用某些数学公式、法则解决问题。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的迁移,如绝对值等于 ;2 ;的数有几个,平方得 ;4 ;的数是什么,立方得 ;6 ;的数是什么,这些均为学习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方后的逆运用,再如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等等。
7.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化归意识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转化,使之成为简单、熟知问题的基本解题模式,它是使一种数学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另一种数学对象的思想和方法。如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利用了相反数的概念转化为加法;学习方程和方程组时,通过逐步“消元”或“降次”的方法使“多元”转化为“一元”、“高次”转化为“低次”进行求解;将多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求解等问题均为化归思想的运用,它们都采用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将“陌生”转化“熟知”、将“复杂”转化为“简单”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其核心就是将有等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有明确解决思路的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加以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解决问题。
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是上述几种,这里不可能全面述之。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反复渗透,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两个迁移:一是要抓住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性质等共性进行类比,实现知识上的迁移;二是要不断研究实践运用知识、方法的共性,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能力上的迁移。最终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孙朝仁.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途径[Y].南宁: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11.
[2]王秋海.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感教育;实施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本身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教学活动并非只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认知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情感一旦成为支持、调节、推动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动力,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自觉能动的积极状态。
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1.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会表达
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往往参与学习的欲望会被激发表现欲也会大大增强,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学生便会敢于说,乐于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例如,在教学《中位数》时,我首先出示甲和乙两家公司的平均工资(甲公司平均工资2800元,乙公司2200元),提问:如果你去应聘,你会选哪家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相互说说理由,发现很多同学选择甲公司,理由是这家公司平均工资高,接着我又出示两家公司的员工工资表,学生很快又选择乙公司,理由甲公司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低于平均工资,只有该公司的经理和副经理工资远远超出了平均工资,其余员工工资都在1500元左右,而乙公司尽管平均工资只有2200元,但大部分员工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在整个过程中,我与他们共同探讨,一起交流讨论,学生觉得教师很可信,也很亲切,也很愿意像对待同伴一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加上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赞赏,学生讨论的很开心,一致得出了结论,当数据中出现偏大或偏小数时,平均数用于表示数据的一般水平已经不合适了,从而顺利引出中位数的概念。
2.在教师规范的语言中让学生学会表达
要想使学生学会表达,教师首先要用准确、规范、简洁的数学语言讲课,以体现数学语言表达的示范、引导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跟着自己一起表达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得到模仿、学会表达。
例如,有一道这样的数学题:果园里有桃树220棵,梨树比桃树的2倍少50棵,桃树有多少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比”字句变成“是”字句,因此这题的倍数关系可以表达为:梨树是桃树的2倍少50棵。通过这种转化,数学语言的表达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3.在用心倾听中教学生表达
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表达,教师必须善于转变角色,把更多表达和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用心倾听他们的发言,学生才会觉得自己的发言受到尊重,从而更激起他们大胆发言,勇于表达的欲望。记得在教学《减法的性质》时,有一位教师出示例题:王叔叔看一本234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6页,第二天看了34页,剩多少页没有看完?引导学生列出:234-66-34, 234-(66+34),234-34-66三道算式,然后继续问:还能不能列出其他算式?”,教师本意是让学生说“没有了”,可偏偏有个学生举起了手:老师,还能列出算式。教师笑笑说:“能吗?请你坐下来好好想想。”而在另一位教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是吗?请你说说看,还能怎样列式?”学生说:“我先整十整十的减,再分别减去个位上的数,可以列出:234-60-40-6-4,234-(60+30)-(6+4)两个算式。教师对这位学生的想法大为赞赏,夸他会思考,肯动脑,其他的学生也对他投来钦佩的目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善于听学生发言,学生的想法得到了认可,并可能不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学习中也会更加愿意去表达,去展示。而前者,由于教师缺乏用心的倾听,往往会剥夺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将渐渐失去倾诉和渴望表达的欲望。
二、教师要自觉调控自身的情感,运用语言动作感染学生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情感,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形成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大胆的做。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手势等手段来激励感化学生
三、设计生活化、情感化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去商店卖鸡蛋,该拿多少元、卖多少个鸡蛋,是一清二楚。可是当学生计算数学题时,却一时想不出8里面有几个2。这时为什么呢?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生活性、情感性。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厚;认知越肤浅,感情也越肤浅。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也就是说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到积极的、发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与抑制作用。
篇10
关键词:初一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精髓,是联系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纽带,学生掌握了思想方法,不仅能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驾驭数学知识和形成能力,而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长期发挥作用。因此,初一数学教学,应在传授知识和搞好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早期渗透与训练,用高层次的观点指导整个初一数学教学,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一、认真挖掘初一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与训练的素材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训练没有素材不行。而素材的选取不外乎有两个途径:一是从教材中挖掘,二是从教材外补充。整个初一数学教材充满了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概念抽象、逆向思维、换元等数学思想方法训练的素材,只要留心,俯拾皆是。例如,苏科版七年级(上):有理数的分类、大小比较、四则运算法则,绝对值的定义过程,代数式的分类、方程的分类、角的分类等等都蕴含了分类的思想。教材中大到教材的分类研究,小到某个习题的求解过程中分类思想的应用,都是渗透与训练分类思想的很好素材。又如,“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通过“绝对值”转化为“两个正数的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减法与除法”分别通过“相反数”与“倒数”转化为“加法”和“乘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过“消元”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通过“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式方程”通过“去分母”或“换元”转化为“整式方程”等等都体现了化归的思想。
除此之外,借助数轴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从一个有理数的点在数轴上的三种可能位置入手,把绝对值和意义分三部分叙述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字母表示数的实质就是“换元”,从而渗透换元的思想;通过讲述“因式分解”与“多项式乘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逆向思维的思想。
二、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训练
初一数学教材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训练,新的教学大纲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比以前提高了,也更明朗化了。那种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强化训练是不可取的,但因其年龄小而放弃训练的做法更是错误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不失时机地以渗透的形式,搞好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训练,把传授“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内容来完成,形成学生所必需的思维能力。
1.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征,创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情景”进行渗透教学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定义时,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整数、分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和“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这两种说法错在哪里?通过辩析,让学生了解前种说法有重复,后种说法有遗漏,进而介绍将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正确方法,通过对有理数分类错例的分析,指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标准,但必须对讲授对象不重复、不遗漏,要着重引导学生讨论“按数的性质”这个标准将有理数分成正数、零和负数三类,为后续数轴、绝对值等的教学做好准备。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训练必须体现与教材内容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讲授苏科版七年级(上)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中“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时,根据代数中关于数的等式的性质,说明这些性质也适用于几何中的量,这样就渗透了代数与几何知识相互结合的思想;在讲授“线段的大小比较”时,用图形来比较大小,并指出还可以用度量线段的长度比较线段的大小,把对图形的认识与数量的认识结合起来,达到数与形的结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苏科版七年级(下)第八章《幂的运算》这一章(am)n=(a)mn的运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每一个变形的步骤后面的括号里填写说明变形的依据,这不仅是代数数学中渗透推理思想的一种措施,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因此数学思想的渗透教学必须寓于教材内容和要求之中。
3.渗透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注意诸多思想择要渗透、重点训练
(1)初一年级应以化归思想、分类思想和类比思想为主线进行渗透,其他思想方法,如“待定系数法”、“函数与对应思想”等可以作为辅线,逐渐挑明,不能喧宾夺主。
(2)对于同时体现多种思想方法的章节,可以择要渗透,重点训练。例如在讲授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以三角形的3个顶点和它内部的n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能把原三角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如下规律:三角形内有1个点时,分成的三角形有3个,三角形内的点的个数每增加1个,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就增加2个;三角形内的点的个数×2+1=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如1×2+1=3,2×2+1=5,3×2+1=7…)于是猜想:当三角形内有n个点时,原三角形被分成(2n+1)个三角形。在此应该向学生重点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以及“由特殊到一般和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再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主要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类比来渗透类比思想。
总之,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应把握住教材的特点,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搞好训练,指导学生不断用高层次的观点去重新认识已有知识,使得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