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职业教育的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职教新干线”是由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共同组织建设的网络学习互动平台。2009年,湖南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原则,启动了以“职教新干线”网站为核心、覆盖全省各职业院校的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建设。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后,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超级运算能力和吸取庞大的互联网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已成为信息化教学急需解决的难题。国外的教育教学网络平台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互联网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2010年10月在青岛举行的中德职业教育论坛上,德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劳耐尔教授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应采取并行教育路径的现代化教育结构的实现,建立在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等值而非同类的主导思想的基础上。现代信息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需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行多方位、多模式的教与学,系统地开展“职教新干线”对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职教”资源共享、共用,促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是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开放的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职教新干线”是融前沿性、科技性、时代性多方位为一体的网络互动学习信息化平台。信息化高速发展下对职业教育教学各环节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教师和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因此网络学习平台如何融入职业教育,并有效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老师与学生互动为前提,以网络教学与网络平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相一致为重点研究内容
随着高职院校地位的提升、影响的扩大、生源的增长,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质量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而世界大学城这个平台正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对接的最佳平台,“职教新干线”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与老师沟通、学习的网络平台,这是学生创新学习的宝地,学习的资源库。师生交流互动,促进信息化时代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职教新干线”工作已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如火如荼地启动了,如:省级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等项目都将依托职教新干线实现网上评审,切实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基于 “职教新干线”中个人空间交流的特点、主要教与学模式及它所实现的功能模块,使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得到解决。如:网站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安排、人机交互界面和教学反馈的实现,以及所用到的一些最新技术。根据目前职业教育和学习的现状,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宗旨,将“职教新干线”这一概念贯彻到具体实践应用中。建设网上职业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提高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从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信息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新体系。
“职教新干线”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是以个人空间为基础,基于实名制、开放的网络交流活动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基于网络的强大的开放性信息功能平台,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尤其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教师个人空间建设,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很大程度上突出信息化在教师教学上的优势;加强学生个人空间建设,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了达到最佳的效果,需要双方都有良好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职教新干线”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创新,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 以互动性教学为主题的空间建设
教学中“教”与“学”互动,即交流、沟通、探讨,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达到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网络从个人空间中获得图像、文字、色彩、数据、动画、视频等信息,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建设空间,其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因此,建设空间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自主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想好对策,做好引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职教新干线”空间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同学们可以通过它来获得最新的教学资源,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加了老师和同学的友好交流和互动。同学与同学间的相互学习,更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结 语
“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的建设正在持续更新中,它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程度。因此,在网络平台空间的建设中,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继续强化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以便充分发挥空间建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彭慧,张剑平[J]《从研发群体视角看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
2、上海信息技术学术组织编著《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3、龚海刚《计算机网络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4、 刘洪宇《空间革命——高职院校开放发展的新起点》 [J]
篇2
一、CTA 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作用
目前,国内期货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其中投资者结构的不合理就是较为突出的一点。在国外较为成熟的期货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都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凭借其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对其投资范围内的上市期货品种和合约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通过其自身的交易行为传递到市场中。同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决策流程往往更为严谨、规范,有助于使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得到完善。
而在国内期货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很少,其参与程度也较低。有统计表明,我国期货市场上个人投资者的比例超过 90% ,且贡献了近 80% 的交易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我国期货市场上虽然有不少成交高度活跃的品种,但却仍未能产生一个取得全球定价权的期货品种。
目前,国内法律允许的期货公司业务仍然只有经纪业务一项。作为期货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期货公司不能进入市场交易,其研究实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CTA 业务的推出将有助于期货公司将其研究工作有效地反映在其市场交易行为中。
二、CTA 对运行效率的影响机制分析
总的来看,CTA 业务的推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期货市场运行效率产生影响:
1.CTA 业务的推出可以改善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CTA 业务的推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通过 CTA 基金投资于期货市场。作为期货市场重要的参与方,CTA 基金规模的扩大,使其可以利用自身雄厚的研究实力,发掘并把握市场上期货品种的不合理价格带来的投资机会,减少普通投资者的盲目投机行为对市场的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过度投机而带来的市场价格的扭曲。CTA 业务的推出也将有利于吸引全社会对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的关注,提高投资者对期货市场和品种的认识和了解,改变期货市场在不少投资者眼中高风险、高投机性甚至“赌场”的形象。
2. CTA 业务的推出将使期货公司充分发挥其宏观经济和品种研究的优势
CTA 业务推出之后,CTA 基金将可以通过自身的交易行为将其研究工作的成果体现在期货市场上。具体来讲,当影响期货市场整体或者某个具体期货品种的新信息出现时,由于期货公司在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其可以更迅速、准确地判断该信息对相应品种的影响,进而通过 CTA 基金入市交易以把握相应的获利机会,进而有效影响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避免投资者盲目炒作的情况发生。
3.CTA 业务的推出可以减轻基于噪音的交易对期货市场价格的冲击
基于噪音的交易,通常在期货市场交易者根据期货市场过去的价格变动,而不是自身的分析判断作出决策时出现。当基于噪音的交易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优势地位时,就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从而将期货合约的价格推到严重脱离基本面的价位。我国期货市场上资金量较小的个人投资者占多数,因此,在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下,不少投资者可能会认为市场中的其他投资者已经掌握他们所不了解的信息并采取行动,从而采用跟风策略,导致市场的波动进一步加剧。由于 CTA 基金的绝大部分交易行为是由其自身的研究工作驱动的,因此,当 CTA 基金成为期货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时,最终会使期货价格回到合理的范围之内。
三、关于CTA 业务相关的制度与政策考虑
要使 CTA 的作用更多更好的得到发挥,一个规范健全的制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讲,以下问题是在设计 CTA 业务相关制度和政策时应加以考虑的:
1.CTA 基金的形式与组织结构
在我国 CTA 业务的起步阶段,应对国外的各种 CTA 基金模式进行研究和比较,并明确我国 CTA 基金的形式与组织结构是十分重要的,这有助于我国 CTA 基金更快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 CTA 基金在发展的初期更可能以信托投资的形式出现,每个信托产品受到人数限制,面向数量较少的高端客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更可能是盈利分成而非管理费,这一点与现有的证券投资基金不同,更接近于近年兴起的阳光私募基金。在信托形式 CTA 的表现得到市场认可,建立起声誉之后,公募基金形式的 CTA 基金可以随之推出。
2.CTA 业务的监管
CTA 业务的监管也与证券投资基金有显著的不同。CTA 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业务,其形式与组织结构与现有的其他业务有显著的不同。以信托投资形式的 CTA 基金为例,其涉及至少四个利益相关方,即投资者、管理人 (CTA) 、权益托管人 (信托公司) 、资金托管人(商业银行)。由于涉及的利益相关方更多,监管的难度也将相应增大。
在 CTA 业务的监管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密切关注:一是 CTA 业务与期货公司的经纪业务或其他业务的关系;二是 CTA 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
篇3
关键词:中等职教; 双元制; 进阶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16-001
当下中等职教的学校教学环境(或企业的模拟环境)往往与毕业生就业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当学生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时缺乏必要的职业体验活动,进入企业后首岗难以适应、多岗难以迁移。针对这一现实的存在问题,本人结合我国国情和区域特点,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尝试实施“四阶段进阶”模式,从而有效地破解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难题,促进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实现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对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四阶段进阶”模式的基本构架
“四阶段进阶”是把中职学生在校三年时间分成四个阶段,即职业体验阶段、认识工具阶段、熟习工艺阶段、制作产品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和重点,在前一阶段教学目标达成后让学生进阶,进入后一阶段的学习,逐阶提升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水平,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1.职业体验阶段。累计时间14-15个月,在三年中,分成三个段落完成。这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体验,学习企业规章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薰陶,感受和适应企业的环境,更好地定位专业角色,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欲望,端正劳动态度,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认识工具阶段。累计时间4-5个月。要能加工制作一个产品,首先必须先要能了解产品的规格要求,选好材料,懂得用什么工具加工。这一阶段的目标定为让学生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对各种设备、工具的基本原理、保养与维护等有较全面的了解。
3.熟习工艺阶段。累计时间8-9个月。学生在经过认识工具阶段的教育之后,将会形成使用工具的欲望。因此,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使用工具,运用工具进行单项的项目训练,通过反复实践,达到熟习工艺的目的。
4.制作产品阶段。累计时间3-4个月。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读懂产品规格要求,编排加工工艺流程,选好材料,正确运用工具,熟练加工产品,由此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这四个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层层递进的,后一阶段必须以前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达成为基础,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不同的阶段会循序渐进地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四阶段进阶”模式的操作要点
1.突出阶段职业体验。职业体验又分三个段落进行,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真正地实现了让学生在企业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第一段落:安排在新生进校后半个月内进行。这段时间内,主要是通过参观企业,体验企业环境和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状况,感受企业文化。学生回校后撰写体会、交流感想等等。
第二段落:安排在认识工具、熟悉工艺阶段以后。学生在经历认识工具、熟悉工艺阶段之后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但在这之前他们几乎是在学校的车间、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等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生活的,遇到的都是老师和同学,而且学校车间的设备、工具不一定很齐全,功能不一定适应生产环境的需要。
第三段落:安排在制作产品阶段后。即通常所称的试就业阶段。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培养,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角色已经比较接近,但要真正做到两者之间的零距离对接,还需再利用最后1年的时间,让学生体验在学校车间制作单件产品与在企业生产线上制作产品的差别,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
2.突出校企深层合作。纵观当前的校企合作,往往采用的是2+1的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就读,后一年学生到企业实习,学校和企业大多是相互分离的。前两年学校教学活动企业不参与指导和管理,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和管理。最后学年学校就将学生转手交给企业,名义上是顶岗实习,实际上就是就业。这一阶段,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完全由企业负责。本模式中试图通过三个段落的职业体验,把四个阶段链接在了一起,实质上也是把学校和企业真正链接在了一起,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当前职业教育活动中,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脱节的。这主要是由于在学科课程体系下,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操作。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不能让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和技能,学生专业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四阶段进阶”模式,安排了更多比重的实践操作和职业体验,更加注重的是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四阶段进阶”模式的保障措施
“四阶段进阶”模式突出有效的校企合作,因此,要扎实实施“四阶段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其保障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加大调控力度。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推广应用,是因为有着全社会对科学技术与产品质量是推动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主动力的目标指向,有着政府的主导、行会的监管、企业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服务等全方位、立体化的良性运营。同样,“四阶段进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企业和行会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和企业深刻觉悟到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素养直接关系着产品质量与企业的长远效益,产品质量与企业效益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
篇4
关键词:中职生;社会实践;职业生涯教育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的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离不开实践教学。因此,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必须要与社会活动、实训、实习和多种社会实践接轨,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公司企业、社区等多方面的场所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才能增强学生社会体验,把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落到实处。
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策略和作用
创立“学校社会”的联合教育机制,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开展实训实习期间的职业生涯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企业、街道、社区等社会岗位实践活动,开展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实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现状和社会的需要,帮助学生关注就业,确立职业目标和方向、规划学习活动,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了其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衔接,确认适合的职业,增强就业竞争力量,同时提高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又能服务社会和奉献爱心。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过程和措施
1.开展奉献爱心的公益劳动
利用一些节假日让学生参与秋收,植树造林,打扫卫生,帮助烈军属和残疾人等公益劳动,开展“学雷锋”、“红五月”等活动,培养了学生在社会中把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行为习惯养成与个人荣耻相融合,与职业生涯发展相联系,把职业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相结合,锻炼职业品格,在职场中懂得要尊重别人的劳动,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帮助学生理解以自身专业特点的职业行动去奉献爱心,让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是建立在共创爱心社会的基础上,树立正确可行的职业发展的方向。
2.进行服务社区的回馈社会活动
利用中职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等国家的政策,让学生知道接触社会、感恩社会、回馈社会,从而培养职业奉献和服务意识,利用专业特长尽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比如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附近的社区进行维修小家电,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帮助老年人普及计算机知识;汽修专业的学生帮助小区居民维护自行车和汽车的简单保养。
3.组织实训体验的企业顶岗就业实习
针对企业和用人单位需求导向,依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实际以及相对应的职业群的要求,结合自身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训与顶岗实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定时开展实验交流会,谈感想,谈得失,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认识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而且为自己将来人生道路的选择起到奠基作用。
4.利用技能大赛展示职业风采
广泛开展技能大赛,针对各专业特点,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载体的教育理念,有效促进技能训练,推动专业教学,加强学生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规划建设,为适应社会、加强就业创造条件。让学生把大赛看作切磋技能、相互交流、展示风采的舞台,力图把自己塑造成为既掌握精湛操作技能,又具有现代知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拔尖人才,在形成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气,在校期间就确立初次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5.推进校企合作拓宽就业市场
中职学校积极拓宽就业思路--校企合作,为合作企业定向培养定制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期间进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把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做到了企业定制的要求,在企业生产车间实训、实习切合合作企业所需,既让学生接触到职业生涯,又与市场接轨,在校期间确立初次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对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1.必须注重学生社会体验
利用企业和社区等多种社会资源,扩大学生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参与和尝试不同的社会岗位,组织公益劳动等活动,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能够奉献爱心、为社会服务,增强综合素质、锻炼社会能力。
2.必须加强学生专业实习实训
结合不同专业实训的特点和内容,利用学生一线实习劳动的机会,融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纪律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增强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更好地确立职业目标和方向、规划学习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3.必须广泛开展技能大赛
针对各专业特点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载体,有效促进技能训练,推动专业教学,加强学生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规划建设,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适应社会、加强就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把各级技能比赛看作切磋技能、相互交流、展示风采的舞台,力图把自己塑造成为既掌握精湛操作技能,又具有现代知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拔尖人才,把握本专业市场领先技术,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形成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良好风气。
4.必须积极拓宽就业思路
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和用人机制,扩大了学生就业信息渠道和就业目标领域。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进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提前与市场接轨,在校期间就做到了企业定制的要求,在企业生产车间实习,切合合作企业所需,提高就业层次,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主动性和竞争力,把握就业黄金期,为实现毕业即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 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
Abstract : The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discussion of the student thought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University.
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近两年来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也由此经历了莺大变革,表明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进入更深层次,更为关键和核心的领域。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也给高职院校如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课题。所以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创新。
1.理念创新
原有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已经不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它必须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环境才能得以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活动的空间由课堂和宿舍过渡到企业和社会,空间与环境的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开放性和多样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尽快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必须走出围墙式的教育模式,改变过去高校墙院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另外,学生步入企业和社会,他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大的了难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的岗位体验会触动学生的利益追求心理。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生实习有补贴和劳动保护等,学生获得的合理劳动报酬可补贴他们的生活费甚至学费。这种看得见的经济利益和他们感受到的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则,使学生萌生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想法,有部分学生学会了用经济利益来衡量一切。二是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与外界社会接触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增多,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都会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在这种动态情景中,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
2.内容创新
实现“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2.1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的养成和培育,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职业素养是高职生胜任岗位的需要。学生进入企业,在生产一线参加劳动,接触社会,可以进一步培养其劳动观念、思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为其增加一定的社会生活与工作经历, 促使他们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让企业技术人员结合具体工作和亲身经历,用真实的事件教育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紧密联系起来,与学生的职业素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觉进行与职业相关的职业道德、操守等方面的自我教育。这比起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易被学生接受和印象深刻。“工学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顶岗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2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系列为企业员工接受和认可的基本价值观、思想认识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舞员工的士气,培育员工的技能,凝聚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具有导向、激励、感化、约束、凝聚功能,是企业发展之魂。企业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学校要把企业文化的教育纳入到班级日常的工作管理之中。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学生在社会现实与理想之间能够找到一个契合点,在学生与工人之间较为自由地转换自身的角色,为培养其较高的职业素质、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目标与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基础。
3.主体创新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结构中,既有专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师,也有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的辅导员、班主任,同时,专业课的教师也承担着育人的功能。工学结合模式要求把工厂里的师傅即实习指导师傅也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之中。与传统教育模式下单纯由学校教师担任教育者相比,实习指导师傅在教育时间、培训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因为他们身兼两职,不仅仅是学生工作业务上的指导老师,也要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在实训任务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既成才又成人。可以利用他们在企业多年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又学会做人。校企双方共同承担全社会育人的责任,将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切实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4.机制创新
教育机制创新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也不例外。为此,要使“工学结合”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行之有效,需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首先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的、科学有效的领导新机制。由于“工学结合”地域空间比较扩散,要把分散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起来管理。学校党委要起主心骨作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既有纵向支撑,又有横向连接的、决策科学、信息灵敏、反馈及时、统一协调、规划与布局的领导与协调机构。其次,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建立与“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思政课教师聘任和培养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弹性学分制度、学生实训思想表现与行为规范的评价与考核等制度。再次,重视学前准备与学中跟踪,构建高职“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与矫正机制。在高职学生正式进入企业前,应针对工学结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的相关情况作专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选拔和组建思想品德过硬的工学结合教师或职工队伍,学生进入企业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同时跟进,通过定期会议、个人感想、小组讨论、师傅反馈等方式,强化工学结合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亮点,及时矫正消极影响, 使高职学生德技并举、和谐发展。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不单单是高职院校的任务,而是全社会长远的战略任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拓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渠道,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立健全适宜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戴贞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
篇6
【关键词】《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 高职生 实践 生产对接 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宜春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立项课题《课程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的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YCSKL2013─12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9-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已成为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为学生的毕业就业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一定的准备和前奏服务的。《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是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高职生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在该课程实践教学中,采用学生专业技能实践与企业生产实现有效对接的方式进行,是我们在提高学生数控加工技能实践教学方面探索走的一条新路。
二、实施条件
1.专业师资条件
讲授这门课的相关任课教师本身就是这门《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必要实训条件的创造者,是学生心中的“主心骨”。既要求该课程的相关的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要懂得机械制造加工企业产品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流程,并且知晓如何节省零件的非加工时间、如何选择工件加工工艺、确定刀具路径等。这种“理、实”一体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需要教师经常下实训车间自觉练习技能操作并经常深入相关企业学习一些新的工艺和技能,以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浇灌”给学生。
2.前承(内在)条件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作为一门专业课,其实践过程必须靠专业理论知识支撑。理论指导实践,学生只有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进行技能操作实训。根据教学改革精神和学生认知规律与就业需求,《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理论与实践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授课,使学生该课程每个知识点理论知识学习后,在学校实训车间进行初级简单的技能实训,为赴企业进行生产实训打好一定的基础。根据我所教授的12级数控大专班的《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往届同专业学生有明显的提高,效果显著。
3.硬件条件
数控加工技术高职生赴企业进行与生产对接的实践技能实训,除了学生自身要有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外,还要有满足一定条件的接收企业。企业条件主要是要有与学校进行长期合作的机械加工制造类企业,并且该企业要有一定数量的数控车、铣床等设备。江西苏强格液压有限公司是我系的校企合作单位,也是我系12级高职生数控加工实践教学的选定和实施企业。
三、时间保证
学生赴企业进行生产性技能实践在时间安排上,做到:
1.时间安排合理
学生赴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践时间安排要恰当合理,也不应影响其它课程的教学。《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这门课程应当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技能操作基础之后,也即开始教学第二个月或第三个月后再派学生赴企业为宜。
2.时间安排不宜过密
无论是从该课程的特点还是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高职生的心理承受情况而言,学生赴企业生产性实训每周的时间安排不宜过密,更不应影响学生其它课程的教学。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安排三次为宜,分别是星期二下午,星期五下午和星期六一天(主要原因是这些时间段学生没有课),任课教师在学生赴企业之前一定要与企业生产管理等部门进行联系协商,好让对方做好准备。
四、生产实践环节实施过程
1.确定合作企业
根据对方企业现有条件确定实践教学合作企业。根据我系校企合作的情况和对方的设备条件,《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践选定为江西苏强格液压有限公司,对方已欣然同意。
2.学生赴企业技能实践
事先任课教师已与企业取得联系,对方企业也做好准备。第一次去每位学生都安排并跟随了一位技术和职业道德较好的师傅作为指导教师。企业师傅不仅要从事企业产品的生产工作,还要负责带好所跟随的学生。
(1)任课教师赴企职责
任课教师也跟随学生赴企业,主要职责是:跟踪学生赴企业实践;做好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上传下达;做好协调并管好实训纪律;鼓励并要求他们与企业师傅搞好关系;协同企业师傅做好学生实习的准备工作和实训释疑工作;负责学生赴企和返校来回的交通安全等。
(2)实践与生产的关系
学生赴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践,既与产品生产有关,又有自身的技能实践有关。赴企业实训初期,学生主要是通过看,学,在企业师傅指导下辅动手实践。虽然此时学生已经历过学校的实践实训阶段,但企业产品零件是有成本的,此时企业不可能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还需要一个锻炼和熟悉的过程。当学生在企业车间从零件毛坯到成品各流程逐渐熟悉,并熟练掌握零件的数控程序的编写、对刀、随检测产品质量而修改刀补值、现场工艺实施等各个环节了,然后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产品的生产,从而真正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对接。
3.理论知识验证反馈
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践初期和在师傅指导下产品生产阶段,所运用的许多理论知识都已在课堂学过,需要学生进一步验证是否正确,是否如同老师所讲的一样。对于那些学生反馈的还没讲授但已在实践中出现使用过的如指令、程序等知识,需要及时详细讲解帮学生补上这些内容。
4.自行设计实训课题并实践
鼓励学生按任课教师的要求自行设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且有一定难度的课题,让他们在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后期将课题拿到企业车间在不影响生产且征得师傅的同意情况下,自己进行编程、对刀、操作、零件检测等,以检验自己所学。
5.座谈反馈
邀请参与生产性实践的学生和企业师傅、企业部门领导座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实践收获与不足,感想以及还想学习的技能等;并请企业师傅们对自己负责所带的学生有针对性、有所侧重地做出调整,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
6.效果评价
对每位学生赴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践的效果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要求企业师傅就其本人所带学生的实践情况做出客观评价。这些评价将作为学生期末总评的有力参考。
五、结束语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实现有效对接,解决了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高职生缺少实践锻炼的情形。使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进一步提高了高职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和在工艺实施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催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83~198.
篇7
[关键词]职业中学教学内容教师 学生教学环境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由于我国的国情,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还只是少数,目前职业中学的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而在当前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为综合素质高、实用技能强、英语读写能力好等要素足当前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首选标准。因此,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形成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对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说就尤其重要。
一、当前职业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职业中学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信心。
(二)职业中学宽松的环境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全无压力,认为只要专业好,英语学不学无所谓;而教师则认为反正教不好,努力也白费。
(三)目前使用的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学了以后也用不上,就全无学习的兴趣了。
(四)“翻译式”和“灌输式”等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提高职业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目前职业中学所用教材各专业统一,主要是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缺乏专业的针对性。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这就要求职高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这样才能把握好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发展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之间的“度”。应根据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不同要求,使英语教学有所侧重,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去学,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如果在学校不好好学,到了工作岗位上就会后悔知识太少。
(二)教师的提高。
1、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一种误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教育。因此,教职业中学的老师也不如普通中学的教师知识丰富、能力强,走出去在社会上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这导致了部分职业中学教师对研究教学提不起兴趣,再加上由初中分流过来的学生基础不好、能力不强,这让教师常常觉得自己付出努力不值得,心想反正他们最终也是普通工人,学多学少又怎样?而事实上,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应是并驾齐驱的。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更多的是具有高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只会机械操作的劳工。因此,职业中学的老师应转变教学态度,要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要认识到不是教职业中学就没有成就,大家同样是在为社会作出贡献。其实,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面对基础不好的学生、相对负面的社会评价,职业中学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精力。
2、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1)课堂教学的提高。A、课前充分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辅助资料;根据学生的情况,重、难点区分突出。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上阵不乱。B、开始精彩导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录音、录像等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C、课中控制节奏。教师对所要教授的课堂内容即知识点、语法点、词汇和句型的配置,要从总体上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哪些该浓墨重彩,哪些该轻描淡写,教师要合理控制;准确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用时不能太短,不然学生不易接受,消化不了;又不能拖课,那样完不成任务,学生还会反感。D、精心板书。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板书设计文字要精练,一目了然。可以运用图形、表格等呈现板书;也可以用和谐的色彩画龙点睛,这样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巩固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
(2)教学方法的提高。A、媒体策略吸引学生兴趣。学习语言最怕枯燥乏味,如果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将图片、投影、课文挂图、教学录像、影视动画引入课堂,使得语言环境和学生要学的对话、句型、课文等融为一体,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身临其境、兴趣盎然、学习劲头十足。B、情感策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英语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对待学生尽量做到平等和赞赏。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这种苦大部分也是一种心理感受,教师对学生的一丝宽容微笑、一句体贴安慰、一个会意眼神、一下轻微触摸有时就是激励学生坚持下去的动力。
(三)学生的提高。
1、改变观念,加强理想信念。许多孩子是在升普高无望的情形下才选读职业高中的,因此许多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后,思想松懈,认为只要学好专业就行,英语学不学好都无所谓,与将来干好工作没有直接的联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英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就看不懂设备的说明、工艺流程的变化、工艺参数的指示等最简单的生产常识,更无从谈起改革操作设备、改进工艺设计。那样的学生只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等着被淘汰,随时准备“下岗”。因此对职业中学的学生一定要作好观念的转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其立志做一个社会急需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2、确立学习目标,克服惧怕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可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他们在经过努力,达成一个个短期目标之后,品尝到目标实现的成功喜悦,一点一点建立起他们的自尊心,激起他们的进取心。学生取得了哪怕一丁点进步,教师也要使用方法激励他们为下一个目标努力。
3、夯实基础,增强学习信心。进入职业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教师一定要调查了解每一个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教授更高一层知识之前,一定要帮其夯实音标、语法知识基础,并培养其敢想敢说的作风,使学生对未来的英语学习充满信心。
4、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预习复习,及时巩固。为了保证上课的效率,课前预习生词、短语、课文很有必要。在预习过后,学生自己不懂的单词、短语、句子乃至课文不理解处都可以做出记号,课堂上听讲就有了重点针对,不再盲目。课后的复习巩固也十分必要。根据“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学生最好在当天,哪怕临睡觉前回忆一下白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能减少遗忘。周末时应再重新复习一遍,将已经忘记的知识点在大脑中再一次复现,达到知识的巩固。阶段考试前要比较系统地复习本阶段的内容,所学的知识才能记得牢固、用得熟练。
(2)多听多读,拓展知识。每天坚持多听英语磁带、广播,多大声朗读英语短文,不仅能增强听力和口语能力,还能拓展知识面,在听和读中积累词汇、了解用法、增强语感,提高对英语句子及文章的理解水平。大声朗读还能让学生克服怕开口的羞怯心理,变得大胆敢说,利于其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3)勤写多练,查漏补缺。任何语言的习得最终都体现在运用上。要练好笔头,一是学生平时可用英语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校内外发生的各种具体事件,也可以记录自己就某一事件的感想、看法,每天尽量去写,篇幅长短不限,这样才不会有“临到下笔无从写”的遗憾。二是可以适当做一些语法知识练习题,这样能筛出所学过的但还没掌握的语言知识,将这些知识重新认识,补上欠缺。
(4)善问互助,学会合作。对学生来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一定要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不能不理解就搁一边,这样也许就永远弄不懂。要学会与老师、同学互助配合、合作学习。
(四)教学环境的提高
1、优化校园英语氛围。校园里设置的名人名言、各种标志牌、黑板报的宣传标语都应有英语标识;校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名称都应有英语标识;校园学生广播要有英文广播;每周安排一次英语学习培训;每月适当安排英语讲座;把英语口语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如师生、生生见面用英语问候等。力求在整个校园内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
篇8
【关键词】规范招生;整合资源;校企合作;教学质量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中专学校以办普通中专为主,后来普通中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职业中专兴起,到了2005年左右职业中专生源达到顶峰,中职学校也办得风生水起,我校的学生人数就是这个时候最多。接着每年生源递减,近两年到了低谷,各校为了争夺有限生源,在抢夺生源大战中不择手段,花招用尽,各校的招生投入畸形发展,在学校办学资源中所占配额过大,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办学。中职学校在家长心目中本来就威望不高,无序招生这么一弄,让中职学校更是抬不起头。办学规模扩大时引进了大批的教师,添置了许多的教学设备设施,现在生源减少了,招生完不成指标,大批的教师,大量的设备设施都成了中职办学中的问题,问题即课题,我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老师为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 规范招生是办好中职学校的前提
听闻沿海地区的中职学校办得很好,招生很规范,吾虽不能往但心向往之。内地中职招生之乱像,诸君心知肚明,不在此赘述。我认为中职学校招生之乱是中职学校办学艰难之源头。当中职学校老师对学生严厉时,学生一句:“老子不读了”来威胁老师时,老师作何感想?因为现在中职学校中一句流行的台词是“生源即财源”,各中职学校之校长也别无它法,只好硬着头皮,在招生时,举全校之力,让他的老师们走村串户,挨个家访。中国历来就一个买涨不买跌的国度,挨个家访推销自己的学校,让家长和学生误认为是学校求学生来读书的,学生便是学校的衣食父母,而不是学生来校求学。另外,一些学校滥用招生经费,变相的买卖生源让一部分知情的学生认为他们是受骗上当者,从而从骨子里恨学校。
这里我要为中职学校的老师们鸣不平了,中职学校的老师们虽没有升学之压力,但他们确实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中职生源之素质比入普高的相对要差,所以中职的老师们通常付出得更多(这里没有贬低普教老师的意思,在特殊情况下人都会有情感的自然流露),中职的老师们通常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学校为他们所做的点点滴滴,他们也都不以为然,这些是与他们进校时被“求”进来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我认为中职招生问题不解决,中职教育不可能办好。
教育真的不能像市场经济一样,让一些学校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下自生自灭,因为一些学校在灭亡过程中会垂死挣扎(不惜血本招生),这会严重扰乱招生秩序。大乱必有大治,中职招生市场真的乱得不行了,我期望着内地的中职招生能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下真正的规范起来,那怕关停一些学校。
2. 整合资源是办好中职学校的途径
整治招生乱,不是惩治几个违规招生的校长就能了事的。我认为要治本,整合资源一条途径。
整合资源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一些规模小、办学质量差的学校停办并入优质学校;二是将平行学校的专业进行整合调整;三是将中职学校教学资源整合,合理调配。学校合并让一些办学不达标的学校并入办得好的学校,减少恶性竞争。专业整合,让某些学校的特色专业、办得好的专业更大更强,效益更明显。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合理调配,可以让好钢用在刀刃上,让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免得重复投资,也可减少教育行政部门的资金压力。
3. 校企合作是办好中职学校的捷径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誉满全球。德国的职业教育为什么办得好?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我有幸参加了2012年株洲市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师资培训。六位德国职教专家跟我们讲授了六种教学法,时过半年我仍记忆犹新。因为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找到了答案。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和职业教学方法都遵从一个原则:所教为所用,教学贴近生活。德国是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很强大,条件比我们好,双元制办学有基础,我们没办法比。我们现在要办好职教怎么办呢?我认为加强校企合作是我们目前办好中职教育的一条捷径。我讲的校企合作是深度的合作,校企领导间、校企管理层间、校企员工间、学生与企业的真实操作环境零距离接触等,而不是校企间的一纸空文,或说是相互防备的表层合作。目前内地的中职生学习行为习惯都较差,在学校里空对空的讲些教材上的知识,学生不喜欢也真的接受不了,我们不能全责怪学生不学。我认为只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让学生所学为所用,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厌学的中职生们才会摆脱昏睡沉闷的困境,才会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4. 教学质量是办好中职学校的根本
教学质量之重要不需多说,在这里重提主要是因为中职学校之生源真的不如人意。中职学校的一些老师们面对不学的中职生还真的束手无策,这就导致了中职教学质量的整体滑坡。教学质量不行,毕业的中职生不被社会认可,出路不畅通,中职学校是不可能办好的,所以我就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思考得最多。关于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从细节方面总结出几点,供同仁参考。1、教学内容选择。切忌照本宣科,严格按教材章节一节不漏的讲下去。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想与其全部灌输让学生厌学,还不如有选择性的选些内容让学生先学会。从“会”到“懂”的过程哪怕是学生就业以后再完成都行。我们的职业教育不是应试教育,让职教内容更贴近生活些吧。2、交流学习。中职生自律能力差,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如果在课堂上老师有意让学生多做交流,进行合作学习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3、边学边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夫子早就告诉我们了。然而我们的中职学生就偏偏在这个方面问题严重。其一、他们学而不思,只会依葫芦画瓢。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方面近乎无;其二、思而不学。在中职生课堂中经常发现走神的学生,问他们想什么时,或说没想什么,或说想以后做生意多赚钱,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回答令人哭笑不得,我戏称为现代的空想主义者。对此类学生我想我们的老师们当多给他们讲讲“励志故事”,多讲讲成功人士之经历,多感化他们,让他们思学结合,健康成长。4、因材施教。我个人很奉行“多元智能理论”,我认为针对中职生,应该让他扬长避短、扬长补短。5、赏识教育。我接触并运用“赏识教育”是多年的事,是从周弘老师的讲座视频里学到的。他讲述自己如何将聋哑的女儿通过赏识教育培育成才,我感触很深。现在中职生生源质量下降时,我也再次建议我们的老师在对待所谓的差生或说是后进生时加以灵活运用。6、体验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有这样的感慨。中职学生厌学这是普遍现象,但如果多用体验教学呢?“我参与我快乐”,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刮目相看。我听了一堂体验课,一个班的学生全部徒手翻越高墙。高墙之高,足以让同学望“墙”兴叹,觉得无法逾越。可是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居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学生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也能完成。受的教育那是深层次的啊!7、换位思考。对油米不进的学生,我们更多是埋怨学生,觉得很无奈。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可能会找到突破口。
篇9
李长庚
导致一个家庭长期贫困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其中贫困人口自身“人的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人的因素”是指扶贫对象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知识技能、精神状态、人际关系、经营能力等自身主观因素。这些因素的改变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扶贫工作的质量和长远效果。
“扶人”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精准扶贫要彻底“挖根”,就要把重点放在“扶人”上。最终把“人”扶起来,让人依靠自己双手,依靠勤劳和智慧,就能过上幸福生活。“扶”是脱贫致富的外因,被扶的人自强不息,勤劳奋斗,自力更生才是脱贫致富的内因。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只有通过“激活内因”“催化内因”才能长久地起作用。短期依靠政府、社会救助扶贫,可解“燃眉之急”,但是长期地脱贫致富则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依靠贫苦户自身脱贫致富。扶贫工作中的救济好比“输血”,而提高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致富能力,就像培养“造血”功能。一味盲目“输血”,而忽视培养扶贫的对象
“造血”功能,忽视发挥脱贫的主体作用,那么扶贫工作只能扶起当下,扶不了长远。相对于庞大的困难补助需求而言,扶贫的财政资金不过是杯水车薪,真正使用起来往往捉襟见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大面积贫穷问题。扶贫的财政资金“弹药”有限,要“精准扶贫”,就要求节约使用,真正把“钱、财、物”用在刀刃上,送给那些最需要的贫困户。扶贫工作追求长远效果必须着眼于给贫困户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机会,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生产实践教学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中,现代科学能得到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就是新材料,所以新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科学、工业和经济的一大重要方向。在工科学校、高职院校中,材料专业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属于非金属材料之一的陶瓷材料是其中的一大类别。陶瓷是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很多陶瓷制品应用于建材行业,如琉璃瓦、瓷砖、地砖、卫生制品等等[1],另外,先进陶瓷还应用于一些高强度、高硬度等特殊的场合。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材料专业是服务于建材行业的一个专业,除了向企业输送大量材料专业人才,还从技术上指导企业,为企业技术提供新的方向和标杆。因此,高职院校材料专业的教育需要与企业相结合,从而培养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就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相比于理论教学,生产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这关系到向相关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全国高职院校的生产实践教学现状来看,生产实践教学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但仍不完善健全和统一,因此,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的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2]。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的高职院校,其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加拿大的CBE模式,也就是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独立发展;第二种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指的是教学活动分为两块,一块在高职院校内实施(传授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块在相关企业内实施(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第三种是模块教学法,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不同模块分别进行培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耗时短、效率高。国外职业教育对于生产实践教学是相当重视的,生产实践教学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外,还包括生产实习、职业能力培养、岗位能力培养、企业实习等[3]。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改革,向多元化、弹性化发展,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研究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1)企业协作,让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2)多种教育模式相结合,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模块训练;(3)告别传统,推行并普及形式多样的非学历教育模式;(4)建立“双师型”的教师团队[4];(5)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时进行并相互融合。从这五个创新方向可以看出,国内的教育培养模式的中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基础知识传授向生产实践教学转变,与企业协作、多元教育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都表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育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转化。因此,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2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新方向
高职院校的材料专业,主要偏向陶瓷、水泥、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专业以研究陶瓷材料为重点。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并且抗压强度较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还耐腐蚀、隔热,所以在建筑、生活、工程中都具有重要应用。所以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的教育模式更应以生产实践模式为主,以使用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探索出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方向和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1“双师型”教师培养
生产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工艺研究)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生产工艺有很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了解该实践内容的现状和前沿,并且熟悉相关企业,了解并探索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材料专业来讲:“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使材料专业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带领学生做好实训课程的内容。当然,普通的学校的实训内容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于材料专业人才的需要,能够结合企业生产的实训老师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招聘,主要强调学历学位,基本上都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学历较高,基础理论知识也非常扎实,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很少接触相关企业,也不熟悉市场,相比于专业理论知识而言,工程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除了进行相关的培训之外,还必须让指导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指导学生之前要先提高自身的生产实践能力。这样,他们在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时,就能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体的操作,可以安排年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全日制的进修,深入到企业一线,这样才能落到实处,实现“双师型”教师教学。
2.2加强生产教学基地建设
在生产实践教学中,实习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稳固的实习基地是学校联系企业的重要纽带,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有实习基地,但关系尚未牢固,临时联系的实习基地给实习计划带来不便,也影响实习效果。所以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不仅可以节省差旅开支,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习机遇,更增加了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以熟悉企业及环境,也能更直观的接触生产第一线,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学校的角度,学校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从企业的角度,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等,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为企业发现并输送人才。稳固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选择,还能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5]。
2.3“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样的,信息化也渗入到高职教育中来。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并且可行的方向。数字化教学是指将传统书本、数据等各种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后,转变成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资源。计算机模拟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通过模拟,可以提供一个与实际生产几乎相同的环境,在这个模拟系统中,比如注浆成型过程,温度、水分、波美密度、回浆时间等影响因素均能充分考虑到,而且,在模拟系统中不会对模具等设备造成破坏,也不会造成安全问题。因此通过计算机模拟实习基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率,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前对生产过程有全面的认识,所以设计计算机模拟软件并建立模拟实习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来说,专业技能偏向实际操作和实验,对于模拟设计软件的设计和使用不到位,导致模拟软件的资源较为匮乏,但是如果能将陶瓷材料的生产实践与数字化相结合,必将开辟新方向,有利于生产实践教学。
2.4考核制度的加强
考核是学习乃至工作过程中较为科学和有效的促进手段,因此在生产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应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的考核,可以三个方面同时进行。首先是校企联合考核,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能促使学生认真实习,积极动手动脑,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是自我考核,也就是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和感悟,并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交给指导老师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是指导老师的评价,指导老师除了专业理论教学的老师之外,还包括课程辅导教师和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生产实践活动分析评价。三个方面的考核进行整合,就构成了对生产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3结论
随着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还须不断地探索与完善,特别是生产实践教育环节,以满足人才市场对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针对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的基本学情和技能要求,分别从四个方向对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1)“双师型”教师培养;(2)加强生产教学基地建设;(3)“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4)考核制度的加强。高职院校材料专业(陶瓷方向)的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不但使材料专业学生接触到陶瓷企业的一线生产,培养了其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有效提高生产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琦.高职院校《建筑材料》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建材,2015(2):278.
[2]王超.高职专业建设与教学规范化研究———以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5(1):17-19.
[3]朱劲松.关于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8,34(36):199-200.
[4]杨英慧.关于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践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32-33.
- 上一篇:管理会计在会计中的地位
- 下一篇:管理会计的概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