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职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篇1

关键词:心理问题中职学生对策

何谓健康,健康有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一、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又称“自我否定意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大部分中职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且也有想学好的愿望,但是他们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缺乏动力和毅力,所以成绩不理想。这些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普遍就被认为“成绩差、没出息”。老师的阳光不会照射到他们那个角落。家长也普遍认为孩子成绩这么差,考不上高中给自己“丢了脸”。学生自己也认为自己“脑子笨”,这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而放大自己的不足,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呢.通俗的说就是:你要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你不准我做的事,我非做不可。我所教的商贸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任课老师在下课铃响后没有及时下课,班里一名学生大声喊“下课了”,见老师没理他就又大声喊“下课了”。老师让他站起来,他不但不站反而和老师顶撞起来。事后,这名学生表示他其实不想这样,但每次都很烦,想发火,甚至把事情闹大才痛快,但事后又总后悔。像他这种明显有冲动性、敌对性特点的行为,即青春期逆反心理所引发的行为。中职学生普遍都处在17~2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处在青春期,有易冲动和易焦虑的特点,从而导致某些逆反行为的发生。

3.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自己相信自己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在我教学的几年时间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如果我叫其回答问题,他必定会低着头站起来小声说句“我不会”。如果我一步一步的启发他、诱导他,他也能一步步的解决问题。但下次再叫他回答问题时还会出现“我不会”的情况。其实,他不是不会,而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学生常常怀疑自己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在学习结果尚未出现之时就抱有负面的期待,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即使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有的干脆放弃努力,躲避学习行为,使学业更加落后,失败的结果出现后又进一步的催生了他们的厌学思想,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4.适应性差,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差

对于习惯了应试教育环境的学生来说,职业学校是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学习方法、生活方式较以前更加宽松灵活。面对新生活、新环境,有的同学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的由此产生厌倦和烦闷情绪;有的则表现出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

二、积极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科学评价自我

人生中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要勇敢迎接挫折和困难带来的挑战,成为生活的强者。要学会科学的评价自己,尤其要扬其所长,消除不良情结,换个角度看待自身。虽然我们不少职专生学习成绩不好,但却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只要努力发掘自身优势,同样能做出惊人的贡献。

2.转变观念,加强交往,密切感情

首先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主动与学生亲近,用亲情唤起学生的信任。其次,家长要转变思想,要明白学生上中职学校不是丢父母的面子,事实上只是分工不同,并无地位的差异。再次,还要逐渐转变社会上的偏见。上中职的孩子并不差,他们可能在语数外上成绩差,但并不代表他们在其他方面也逊色于其他孩子。每个学生都有值得人们去认可、去赞许的地方,人们应该去做些什么来支持、鼓励他们。我们应该学会体会每个人心中那份渴望被关注、被呵护的心情。

3.正确认识逆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使学生认识到逆反心理是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和追求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是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但是也要看到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如不分是非,盲目冲动等。如果逆反心理过重,而自己又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自身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还容易造成与家长、教师、亲朋好友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因此,对于逆反,我们中职学生要学会接纳,但又要学会调节,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其化为成长的动力。我们所有的家长和教师也要努力为青春期的青少年提供一个宽松、接纳的成长环境,帮助其顺利走过“疾风骤雨”的青春期。

4.在职校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解室

在职校开设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让学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课,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一些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不但增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由我校心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且还从医院聘请了心理医师定期来我校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

5.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自信心

学生学习成绩差是造成学生自卑、缺乏自信心等心理问题的一个直接原因。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应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切实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尝到成功的喜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治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如春风化雨一般,不着痕迹的、用无私的爱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使他们最终走出心理问题的阴霾。

参考文献:

篇2

一、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学习无成就感的心理,情绪消极、自卑。主要表现在:

1.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中职生对学习认知的动力不足, 目标不明确,且不重视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

2.学习情趣不浓,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职生学习兴趣缺乏。

(二)人际问题人际关系是中职生主要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

1.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

2.师生间的信任感缺乏, 朋友关系不能良好处理;

3.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4.网络关系不能正确对待。

(三)情感问题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而当前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

1.情感心理趋于稳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

2.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用的朝气和热情。

3.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

4.异性间亲密度增强,容易产生早恋。 同时,对两性不能正确看待,而产生性心理问题。

(四)个性问题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中职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 但是中职生因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兴趣特长和爱好,使得他们上进心不强。二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二、 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跟踪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开设心理课程,要重视心理教育。 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 每学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课程,并要强化心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建设;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心理课程,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进行适应心理教学,包括中职校园生活、学习;二年级则开展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绪调控等;三年级则以就业指导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 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二)组织心理课堂,加强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 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等要适时的开展心理课堂,实现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稳度过青春期; 组织开展关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讲座、网络健康教育讲座、职业生涯规范讲座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团体活动,强化心理训练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养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的团体活动。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从适应能力训练--人际关系、学习动力及情感引导--就业指导这一过程来进行。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活动,比如,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成长小组及团体心理游戏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指导。

(四)结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 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因此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父母应营造温馨、有爱、融洽的家庭环境,让子女能够感受家庭的关爱。其次,价值应以身作则, 调整自我态度,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性格水平,因为家长的态度、性格和素质对子女有着极大的感染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心理。最后,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态度,不能采取粗暴、打骂等形式来教育,应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教育模式。

篇3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主要问题

1、人际关系焦虑问题

中职生有梦想也有期待,对于家长来说。把孩子送进学校是把教育管理的责任交给学校和教师,对于学生自己来说,一边急于得到成人社会的认可,时刻模仿成人的行为习惯,一边却还未摆脱孩童的天真心态,加上没有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混”的气氛很容易在中职生中蔓延。另外,学生的交往需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强,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就会因为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例如矛盾不能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等不良心理。

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

吸烟、泡网吧、早恋是当今中职生的三大癖疾,虽然这种情况只存在于少数,但家长为此揪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受到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因此而出现心理问题,例如家庭纠纷、父母离异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复杂的人际关系造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学校不得法的教育与严厉或放任,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

3、学习中挫折与焦虑问题

由于从小没有科学或者说是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学习也就成为心理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

二、解决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它是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学生,作预防性辅导。为此,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内心因素,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同时各学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心理出现的“症结”,如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情绪冲动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暴力倾向等,及时疏导。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寓心理健康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艺术活动等来戒除学习不良的生活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3、建立网络心理教育平台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沟通。如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等;开通网络咨询热线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学生不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4、开展个别心理咨询活动

学生的烦恼、焦虑、紧张等因人而异,要消除这些心理障碍,仅仅通过上课、团体辅导等形式难以收到最佳效果,而要通过个别咨询,针对学生个体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采用个别与小团体咨询。个别心理咨询以其较强的针对性,能有效地解决学生许多心理问题。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称心理辅导室)。这里的小团体咨询有别于班级心理辅导,它在人数上要比班级少得多,对象上指有共同的发展课题或共有的心理障碍,由于其表现出相似性,为提高效率,克服专业辅导人员不足的矛盾,可采取的一种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的咨询形式。

5、实现学校心理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教育作为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中,学校与家庭对中职生的教育与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心理教育合力。学校在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应主动密切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其子女在校表现情况,针对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动与家长协商沟通。通过校讯通等网络管理平台与家长及时保持沟通,主动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知识、教育知识和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使家长清楚地知道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要保持一个适当的度,爱不能发展成溺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自理、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结束语

篇4

【关键词】中职语文 心理学知识 心理问题 心理素质

中职语文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中职学生的文化与专业素质具有很大的辅助、影响作用。在职业高中教育中语文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中职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却产生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既有考试制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客观原因,也有学生本身的行为、性格等原因,最根本的影响因素还是学生的心理认识。因此,我们分析中职语文学习中所存在的心理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创新运用心理学知识作用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去。

一、我国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1.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心理问题更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大多中职生都因曾经学习的失利而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习惯于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他们缺少学习的目标,缺少成功的体验,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更缺乏必要的自信。因此,他们对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目前在我国,中职生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问题。有研究表明,三分之一以上的中职生有厌学现象,通常表现为情绪上厌倦学习,态度上消极甚至对抗学习,行为上被动应付或逃避W习,在具体行为上通常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无所谓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所谓家长、老师的批评,成绩不断下降。严重的厌学会导致逃学、学习适应症、学校恐怖症等。

2.情感、个性心理问题

受年龄与生理心理的影响,不少中职生的情绪变化异常,时常还出现偏激的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面对世俗、学校及家庭的偏见或歧视,他们感情压抑且极为消极,对人对事近乎“冷酷无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之度外。不愿与人交流,也不善于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且受挫能力差,稍遇挫折,就会产生逃避心理甚至“生不如死”的厌世心理:或出走、或打架、或斗殴、或自残、或轻生,极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个性心理方面,不少职校生总把自己当成是“失败者”,没有理想与追求,怀疑自己在将来的出息与事业上的作为。精神萎靡不振,思想不求进步,学习不思进取,生活自由散漫。因为从小受家庭中“自我中心”的影响,所以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对自己缺乏清醒的定位,同时对社会现象缺乏理智的判断。面对快速多变、纷繁复杂的社会与行业,他们显得更加困惑与无所适从。因而呈现出狭隘、妒忌、暴躁、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和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等不健全人格特征。

3.就业、择业心理问题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就业教育,因为择业、就业是中职生人生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抉择,伴随着这种抉择而来的往往是兴奋、紧张、忧虑混杂于一体的矛盾心态。

中职生在就业择业心理方面,常常表现为依赖退缩、紧张焦虑、思维定势等不良心理状态。缺乏必要的就业、择业的心理准备。没有清醒的学生与职场人的角色区分意识,或不全面剖析自我,一味地好高骛远,或攀比心理特别强,没有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一味地希望找到有社会地位的、体面轻松的、收入高待遇好的理想的就业岗位,当正试面对行业时,时常又显得无所适从,心理极度矛盾。

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以上心理问题,其核心还是中职生的人格、个性、情感、自我意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是首要任务。

二、形成中职语文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自觉进取健康心态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中职语文教师要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把微笑带进语文课堂,把激励带进语文课堂。教师走上讲台的时候,如果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口授和板书都有板有眼,铿锵有力,学生听课的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听课。反之,若教师无精打采、随随便便,学生也会情绪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主动交流,寻找时机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视、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图像、图表、音响内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产生一种自觉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优化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1.进行合作式学习,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目前在校的中职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独尊的不良性格,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不仅能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还有利于目标分享,信任与责任感等方面的社会学习,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2.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四、如何创新运用心理学知识渗透中职语文教育

1.用心灵触摸教材,挖掘心理教育渗透点

整体把握教材,挖掘心理教育渗透点是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中职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渗透着心理教育的因素。“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语文课本上精选的文章,也是历史积淀的人类情感载体,其字里行间或隐藏着作者淡淡的忧伤,或回荡着作者的呐喊与激情。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中传神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的美好景物。毕淑敏在《离太阳最近的树》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红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对千年树神红柳的赞美,对保护生存环境、让生命自然流淌的呼唤。语文教学就应充分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因势利导,深入挖掘文中丰富的生活情态、文学意境和文学形象,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陶冶、情的感悟、境的共鸣。

2.发挥作文写作平台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挖掘中职学生作文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心理,追求成功首先,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写作文水平普遍较差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挖空心思捕捉其每一个亮点加以赞许,让中职学生在肯定中得到尊重、认可与理解,让学生在感受到努力的成果时收获喜悦,这是推动中职学生对写作文产生d趣的动力,学生会在老师贩认可中一步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其次,教师要在作文中善于发现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一些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对有些学生处理问题的偏激,对社会、学校的不正确看法,对生活的玩世不恭,以及与同学们交往上的障碍,等等心理方面的问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及时适时地加以正确的疏导;不仅要引导其努力写好作文,更要让其树立正确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对待生活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实施情感教育,埋藏爱的种子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中职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良好的情绪状态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学中善于审时度势,挖掘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知识,启迪心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教学语言的血肉。教师要善于以真挚的感情,动人的语言去扣击学生的心弦,感染学生,引起共鸣。

4.利用心理学知识强化中职生综合实践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强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中职语文教师除了要关心语文能力的提高外,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通过学生自身活动、实践、锻炼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优化中职学生的个性,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针对中职学生有早恋的现象就举办《中职学生早恋的影响》辩论比赛,让学生明确早恋的危害性,正确疏导中职学生青春期的正常心理,指导男女同学的正确人际交往方式方法;开展模拟招聘会,让学生逐步掌握应聘技巧,合理应运口语交际能力,展现自己、推销自己,提长能力。组织中职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当地民俗风情调查》、《认识家乡的桥》、《考察家乡的河流》等等主题实践活动,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撰写调查报告,从活动中得到与他人交往,与社会交流,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开办“开心周末”才艺大展示等活动,创造中职生们可以展示自己优势的平台,让有的中职学生虽然文化课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的舞蹈、街舞等等相当好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才华;有的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于交往,缺乏自信,可是台上歌喉、乐器却非常棒;平时让人觉得玩世不恭、自由散漫,可他们在舞台上却是让人刮目相看,他们能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精彩,博得阵阵掌声。如深圳沙鸥人力资源培训公司在永安职专举办的大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路,就在你的脚下》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引起强烈的反响,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生活、感受温暖、感受爱与理解,激发中职学生

对自己的自信、对生活的信心、对未来的憧憬。

五、总结

总之,创新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渗透,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理解,拉进了两者的距离,让中职学生不良的心理现象得以逐步纠正,更是能让中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率;让中职学生在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大声地表现“我能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朱小曼:《育德是教育的灵魂,动情是德育的关键》,《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3]孙月娟.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2006.(16).

篇5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师;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吸引人的力量,是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工作魄力是指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定是受学生欢迎的人、是学生崇敬的人、是学生佩服的人、也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人。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具有深入性、持久性的特点,是一种深刻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运用常规的教育措施外,更应通过教育者自身的人格魅力这个重要的教育资源,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塑造他们的美好心灵,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职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4.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但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5.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鉴于中职生以上的主要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影响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入手。

二、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体现

1.爱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爱的需要是人类五大心理需要之一。进入学校以后,学生期望自己的老师关心照料他们,体贴爱护他们,教师就成了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特别是在单亲家庭、不和谐家庭中,对于这些孩子,他们在内心深处由于一种爱的缺失而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内向、不合群、不信任、自卑、妒忌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此时,教师的关爱便显得十分重要。

2.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鼓励性教育已成为备受教育界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是当今教育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作用下而形成的,所以自卑心理在中职生当中是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赏识教育的时机因材施教,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树立自信。

3.激励教育

中职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以这个时期的感悟为基础的。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许他们会感到迷茫,受挫心理也较为薄弱。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表率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励着学生。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贫困生 心理问题 现状及调适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的比例也在逐年加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约有3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这些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在面对激烈竞争的时候,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成为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虽然在2006年和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完善中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两个文件,初步建立了中职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但经济状况的好转并没有同时带来心理问题的解决。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中职学校的贫困生大部分还未成年,还不懂得如何去化解自己的心理困扰。因此,有必要在这一群体中深入、全面地去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成因,以制定相应的调适办法。

一、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

从中职学校贫困学生现状来看,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5-18岁之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幼稚、好冲动、逆反心理强等特点比较明显,再加上他们本身的贫困身份更突出了这个群体的心理问题。他们总是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够独自承担一些责任,但实际上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指导,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表里不一也就是正常的表现了;一部分贫困学生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偷偷省吃俭用,但由于虚荣心较强,表面还要装做和其他同学一样;有些人想和更多的同学交往,开阔自己的视野但又怕别人嫌自己穷,没见过世面,和别人相处总是有些过于敏感多疑;还有一些人想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让父母放心,但自己的学习压力过大,成绩往往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有时甚至还想通过考试作弊的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达到自己的目的等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绪情感上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贫困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由于自卑从而导致自我封闭、自我鄙视,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贫困学生生在贫穷的家庭,长期受到外界的嘲笑欺侮,因此想要有一天出人头地,获得体面和财富;担心同学鄙视、瞧不起自己;面对经济贫困、生活困难的现实,常常会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

2、人际交往中的敏感多疑

目前的中职学校绝大多数为寄宿制学校,学生之间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长,绝大多数贫困学生对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很敏感,家庭经济困难使他们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加入学生组织,往往容易自我封闭,很少与同学交流,导致交往面狭窄。在日常生活中也变的多疑,总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从而用消极的态度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既不敢在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表现自己,又不愿过多的与同学交往,大大影响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3、面对就业时的迷茫和无助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就业。然而,由于对社会的了解不多,加之贫困的家庭对他们的择业无法提供任何的帮助,所以他们始终处在一种茫然和无助的心态中,甚至对即将进入社会怀有一种恐惧感。既担心自己所学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社会而被社会所淘汰。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使有些学生对社会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对社会感到不满、失望,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愿望,就是自己脱贫的同时,还要帮助家庭脱贫,这无形中也给他们带来了现实的压力。

4、嫉妒心理和极端行为相伴而生

中职学校的贫困学生因为经济上的贫困而带来的生活上的贫困,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而嫉妒心实际上来自于自卑感,嫉妒心又导致了很多贫困学生做出极端的行为,使他们丧失了法律意识和道德标准。有些贫困学生不能正视自己家庭的贫困,而将所有的一切不公平归结于社会或者生活富裕的同学,形成了极端的人生观、价值观,破罐子破摔,部分学生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如偷窃、破坏公共财务等违法和违规行为的发生在中职学校屡见不鲜。

5、依赖心理和过度自尊同时存在

中职学校的贫困生因为年龄尚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他们把改变贫穷的希望都寄托在政府、社会和学校的资助上,很少想到通过勤工俭学等方式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还有一些贫困学生认为,自己家庭贫困,别人就应当资助自己。逐渐形成了一种依赖性格。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贫困学生表现的过度自尊,他们尽量隐瞒自己的贫困事实,不愿接受任何形式的资助,即使学校为照顾经济困难的学生,将他们统一安排到收费低廉的宿舍,他们往往也不领情。生怕接受了别人的资助,会降低了自己的人格。而这样一来,往往会导致其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二、影响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的因素

中职学校贫困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特点往往要受到来自其先天的、内在的和后天的、外界的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他们自身的先天内在因素是特定的,但后天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

1、家庭因素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绝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偏远贫困地区或城市低保家庭,他们更多的看到社会的世态炎凉,再加上沉重的学费负担,使得家庭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状态。家长由于总是忙于赚钱养家糊口而忽视了对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关心和教育,导致有些贫困生存在严重的自卑感,不敢说话、不敢做事,怕被人笑话。

2、学校因素

目前在中职学校当中往往对贫困学生关注还不够。许多学校已经响应国家的号召,给所有的贫困学生发放了国家助学金,但应该怎样发放,对于用什么样的形式帮助贫困生从生活、学习等方面脱贫想得还不全面。导致许多中专贫困学生在生活上有可能已经脱贫,但在心理上还是会处于贫困状态。有的学校甚至认为他们的年龄已经到了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通过职业教育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有的中职学校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没有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更没有为贫困学生专设的奖学金制度,让他们更加感觉到无助,导致自我封闭。

3、社会和政府因素

社会综合环境对中职贫困学生心理的制约与影响作用极大。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一些陈腐观念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拜金主义”、“金钱万能” 加上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与贫困生经济承受力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贫困生很容易提升“金钱”在他们心中的价值,加重他们对金钱的依赖性,从而使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变得冷漠、势利和虚伪。拜金主义倾向加剧了一部分贫困生对物质享受的渴求,使他们在人生追求方面更加急功近利,思想观念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遏止,给在校贫困学生造成的冲击尤甚,使他们产生某种错觉和迷茫、甚至错误的认识,这些都给他们的心理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常常因此而荒废学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虽然现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贫困学生有一定的重视,但仅仅通过给这些贫困家庭学生一年1500元补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其实这种输血形式没有起到造血的功能。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不能很好的解决。

三、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给予他们心灵的慰籍,并给予具体的方法、技巧的指导,学会一定的调试方法,才能使之摆脱心理与经济上的双重贫困。

1、进一步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创新资助办法,完善资助体系

虽然自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后,各中职学校的贫困生都享受到了国家助学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创新资助办法,完善资助体系。在资助方法上,除了把“助、奖、勤、免、补、捐、贷”几种方法统筹结合运用好外,还可以尝试 “零学费”制度,即让那些家庭贫寒,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先入学,再通过在工厂或实习单位顶岗实习所获的报酬解决学费,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机会读书、学到技术。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那些贫困学生度过学习和生活上的难关,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顺利完成学业。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贫困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还未成年,还处在青春期当中,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较差,而贫困生由于经济的困境带来的心理落差,调适起来就更困难。因此,学校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应大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贫困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心理状况,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学会调适自己的不良情绪,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抗挫折能力,塑造自己完整的人格。

学校还应该设置心理咨询室和心理信箱,有针对性的对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尤其对于班主任更应该加强心理学知识的辅导,他们接触本班学生最多,也最了解自己的学生,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把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让贫困生学会接纳自我,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既不苛求完美,也不抱怨身世,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先完成心理脱贫,再完成经济脱贫,使自己成为适应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合格人才。

3、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贫困生提供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和谐的校园环境,离不开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要下大力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组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和二课活动,为贫困生提供展示他们才能的各种平台,形成一种比学习、比技能、比贡献的良好校风,让那种比吃、比穿、比享受,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的学生自感惭愧,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其次在班级建设、宿舍管理上,要大力倡导同学间的平等、尊重和关爱的人际关系导向,使贫困生生活在一种互帮互助、温暖友爱的氛围中,有利于他们丢掉自卑的包袱,卸除敏感多疑的心防,真正融入到同学们中间,大胆自如地去交往,这对于贫困生的个人成长、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贫困观

要正确处理好对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在对贫困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职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要引导他们理解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会积极地看待贫困。同时指导学生多看一些关于人生修养方面的书籍。有时与书交流是一个人抛却烦恼,沉淀自己的最好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勇气,走出因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阴影,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去,用自己的勤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

1、秦世虎、崔继萍 中职学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文教资料》2007年13期

2、王 枚.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心理世界,2000(02)

3、史广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问题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245-0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而从实际情况看,随着普通高校热的升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见低下,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1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1.1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学生第一要务和主导活动,职校生的身心发展也主要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黄金时期,而学生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1)学习目标不够明确。(2)学习动机层次不高。(3)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4)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5)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

1.2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情感心理问题

一般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职校生的内心世界是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而情绪情感最能体现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变。(1)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2)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3)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容忍力弱。(4)情感严重压抑,情绪体验消极。

2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他们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阶段,其心理具有可变性、可塑性、过渡性、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老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2.1把校园、班级营造成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

心理氛围就是对人的心理发展有实际影响的气氛和环境。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可以使学生心理放松、自在,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的工作方式要民主,任何强迫命令、简单生硬、粗涉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要反复耐心地帮助教育,因势利导,切不可操之过急。尤其对一些差生,不要一味训斥、责怪,而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2.2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大课堂,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学生会、共青团组织要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给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和团日活动等。班级也可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开展集体活动。如各种球类比赛、主题演讲、主题讨论会、主题班会、学习、生活类评比活动、知识竞赛、辩论会、唱歌比赛等。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在使学生增强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也能使他们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在不经意间加强与同学和老师间的交流与沟通,心理得到净化,受到感染。

2.3开展个人心理辅导

常言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弄清产生的起因,事情的经过,找他交谈,开展个人心理辅导。教师亲切、真诚、自然的表情,语重心长的话语,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对立情绪,使学生感到关怀与爱护。

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时,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并且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要反复多次做工作。

个人心理辅导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私下当面谈心,或者采取写信笔谈、手机短信谈心、网上聊天等形式。学生的性格、心理状态不同,采取辅导的形式也要不同,这样才能保证效果。

2.4其他

班主任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除以上几种主要工作对策外,还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取得家长的配合。另外,我们在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时,又要督促学生养成接受行为规范、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班级要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遵章守纪的良好风气。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专门安排心理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或者在学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 ]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篇8

本文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四方面阐述了中职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引导,以期能发挥班主任的角色优势,及时的为学生指点迷津、拨正方向,形成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

中职生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与中职生朝夕相处、最熟悉学生的班主任来说,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将自己的工作和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相互结合,及时的为学生指点迷津、拨正方向,才能形成坚实的工作基础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情感交流的渠道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首先是要与学生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才能打开双方情感交流的渠道,这正是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新课改下,班主任既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益友,放下身段与学生一起成为班集体中的一员。

在组建新班集体时,身为班主任要留心摸清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日常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做好准备工作。在平时的日常教学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常去学生宿舍,多关心、多了解学生平常的生活和思想动态,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在处理问题时,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多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避免生硬的口气,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此外,班级管理事务繁多且琐碎,光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班主任还应重视民主力量的发挥,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觉到安全和温暖。另一方面,学生民主选举的班干部也能成为班主任的“耳目”,帮助班主任能够及时洞察班内学生的一些不良心理状态。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健康的集体舆论,有利于抑制学生中的不良心理与行为。

二、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下,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也是作为班主任的一项根本任务。中职学生是一群不同于普高的较为特殊的群体,很多学生都存在自卑、人际关系障碍、自控能力不足等心理问题。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助人自助,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冷静地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应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中,采取各种形式宣传心理卫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例如,可以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各类心理卫生知识,尤其是针对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等方面容易遇到的困惑及问题进行讲解和开导;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心理教育网络体系。让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去倾诉和寻求合理的排解途径,缓解内心的压抑。同时也懂的善于向同伴、老师、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去求助,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及时的调整和改变。

三、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在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新课程也提出教学要联系生活。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也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带领学生去参与、去发现、去学习,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进而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情绪,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例如,中职学校开展的校园文体周、五采展、文明礼仪大赛、青年志愿者等活动,这些学校资源都可以成为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丰富的课外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多鼓励学生之间沟通与合作,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再比如学校每年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良性竞争意识,在活动中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人格,为今后进入生产实习和工作岗位储备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健康的成才观

中职学生大都处于15-18周岁,正是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期。虽然他们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但是他们依然是可塑造的,只要教师不对他们放弃,他们一样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因此,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科学全面的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能力,并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的目标更能促使学生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去努力,一尝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班主任应积极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一样可以对口升学,继续深造。即使不能深造,只要自己能够“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样可以让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找准目标,不懈奋斗,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增强自我效能感,形成“I can do”的信念。

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然成为社会的共识。作为中职班主任,更应提高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并有针对性的指点迷津,利用自己与学生朝夕相处、接触最多的机会,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 教育方法 措施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逐渐展现出来,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高需求使中职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而高节奏、高风险、高竞争、高压力的社会发展变化也对中职学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突出强调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注重学生的情感、兴趣、态度、需要、信念等情感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稳定的情绪及调控能力,完善的意志品质及承受挫折的能力,完善的个性特征及创造能力等心理品质,以满足企业对中职人才的全方位要求。中职学生从初中而来,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往往在心理上产生诸多心理困惑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更为迫切。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特色学校,学生全部是农村孩子,社会环境的影响甚大,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存在个性偏差、厌学、网隐、早恋、逆反心理严重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得不重视起来。

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和中职生自身等因素:

1、社会影响。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以及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使得中职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2、家庭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一些家长文化素质较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或家庭关系紧张,缺少温暖和爱,使学生性格畸变。而溺爱造成的危害则日趋严重,更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不当。除了中职教育体制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普遍存在以普教方式管理职教的情况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松散,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不断地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5、已进入社会的同龄人的间接影响。看到许多同龄人过早的进入社会就业挣钱,也使在校生产生心理负担,导致无心学习。

以上几方面原因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职学生的性格畸变,难于管理,从某种意义来说,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然而,普遍的情况是,中职学校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较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比较严峻。本文通过剖析中职学校的现实状况,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措施,为中职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参考。

一、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应有现实针对性。

1、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教育。

新生主要是适应性教育,应帮助新生尽量多地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尽快适应新环境,根据新的环境特点使其快速地调整个人行为,培养乐观思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许多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在早的时期,因此,在新生入学之际先进行心理状况普查,给他们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重点登记备案,坚持追踪调查。另外,可针对新生开设心理卫生保健课,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以便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之中。

二年级学生主要是突出人际交往教育。二年级的学生心理波动小,这时应激发他们主动树立良好心理品质的积极性,克服交往障碍,提高交往艺术,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可以向学生传授心理发展类的课程,如《性别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供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学习,侧重心理发展引导,激发他们的内在驱动力。

毕业生主要进行岗前心里导向教育。大多数学生随着毕业的临近会出现心理焦虑和心理危机,学校应加强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向工作,引导学生求职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学校应成立专门科室,开设《择业心理》、《社会心理学》等,目标是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努力争取,良性发展。

2、针对学生性别特点,开展青春期心理教育。

针对中职生的性别和心理特点,采取讲座、辅导等形式对他们重点传授一些心理知识、心理调试方法,并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学习、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学会自己妥善地解决。如了解一些青春发育中的性心理卫生问题,了解青春期常见疾病的防治,学会正确对待性角色,学会保护自己。帮助他们清楚男女的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明白男女智力互有特点,但总体发展没有高低之分,要自尊、自强和自信,使心理教育更为细致周到,讲究教育策略。

二、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健全学生人格。

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符合德育的大方向,通过健全人格的建构与培养,把思想道德所规范的一切内容统一协调起来,完善每个学生的人格素养。当前中职学生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在没有远大的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理解,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落后,甚至一片空白。有的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诊治上,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主动性,难以达到目的,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首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建立起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拓教育效果的前瞻性,有的放矢的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从维护心理健康逐步转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心理潜能的发展程度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发展的方向可能是不同的。一旦学生生而有之的心理潜能被充分发掘出来时,就会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的独立民主意识、很强的创造性、智力充分发展和品德十分高尚的人,这也是心理高度健康以及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标志。

三、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体现职教特色,打好进入职场的心理基础。

由中职学校本身的培养目标所决定,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以职业

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学校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增强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竞争的观念,既要有参与竞争的勇气,又要有做好参与竞争的准备,提高自身的素质,锻炼心理的承载量,使自己拥有竞争的实力,在竞争中提高。因此,在职业心理教育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个性特点,结合社会需要和有关职业信息,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在职业选择时,尽量要考虑所选职业和岗位与自己气质特点的适应性。通过职业心理教育,使学生懂得人的性格都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求职择业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应努力克服消极的性格品质。发扬积极的性格品质。

开展职业心理教育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职业心理教育是一个过程,渗透与整个中职教育中,而不仅仅是毕业时的就业指导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持久性的育人工程,要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应把它自然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品质、意志品质、个性情感品质。二是职业心理教育重在促进学生的职业成熟,重视为学生选择就业方向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其提高职业认识、职业兴趣和职业决策等方面的能力。

四、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职能。

在教育实践中,特别是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中,更应准确的了解、把握学生心理障碍的度,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有的放矢的进行纠正。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清除学生的自闭心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中职生大部分在初中阶段都有过后进生经历,平时经常遭受嘲讽和讥笑,自卑心很强,不敢面对同学和老师,同时又渴望被关怀,因此,班主任应对他们特别关爱,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和他们交朋友,帮他们树立信心。另外,班主任应善于使用表扬艺术,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关心学生。对学生的赞扬要体现在具体细微处,一点点的进步,也要非常郑重的予以夸奖,让学生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五、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活动课为主,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心理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的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教育,方式方法宜多样化、灵活化。教师根据心理知识并围绕学生特点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提高心理素质。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可参与制订计划,参与设计活动,参与自由讨论,充分开放自己的心灵,在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助、他助活动中实现学生心理互助的目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克洛捷茨指出:人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人在活动中认识周围的环境。中职生由于特殊的心理特征,更需要在活动中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意志、性格和能力。因此,采用多种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诱导和调适,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学会生存,提高自信自强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活动中要注重三方面内容:一是要注重问题与经验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主话动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然后引导学生将这种经验与自己面临的问题联系起来。二要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教师做学生平等的朋友热心的参与者,忠实的旁听者,不妄加评价,不草率否定等,但也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三是要注意把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把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延伸到课外和校外,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活动课程网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开展活动课程就是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此外,学校还要施行以下措施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1、加强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同时应对学校进行整体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正规有序地开展,中职学校要配备专职教师承担心理辅导课或承担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这种心理咨询在形式上有别于班主任、任课教师找学生谈话。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主动找教师寻求帮助,教师则有的放矢的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在方法上,教师要充分接纳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一起寻求可行的良策。

3、创设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校在环境布置上要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美”、“特”、“新:’来装点布置。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话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能使学生流连忘返。教师、学生的一些文艺作品的展示,增添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更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个探索世界、捕捉信息、展示才艺的广阔空间。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篇10

【关键词】 中职学生;心理测验;学困生;心理辅导

在现今大学扩招的大环境下,造成了中等职业学生学习心理的特殊性。首先,大部分的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在进入职业学校后,很大一部分仍然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其次,由于很多学生在入校之前已经形成了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和不当的学习方法,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效果。因此,加强中职学生学习的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

一、心理测验的价值

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进行测试。心理测量工具的恰当使用对于了解学生情况,搜集学生信息,及早发现心理异常及进行心理干预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和意义。毫无疑问,心理测量工具的介入会使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日趋专业化和科学化。为了解学生的一些内隐的或在当时当地不能表现出来的人格特点和行为特征,就需要对之进行心理测验,从而获得一个客观的数量化指标,了解其相关心理因素的大致概貌。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人们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领域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现在心理测验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中,成为学校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测试,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进而增强心理素质,完善自我。使用心理测验系统收集、整理、建立中职学生的心理档案,可以有意识地将测验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特别是一些共性问题,可通过讲座、橱窗、广播台、宣传专刊等形式加强普及教育,对个别突出问题,可通过电话预约、信函解答、同学互助等形式及时提供帮助,并做好跟踪服务,将不良心理情绪消灭在萌芽之中,这样充分地体现学校心理健康的普及和预防功能。

二、利用心理测验科学开展学习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本质上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对其进行的一种干预手段。与其在产生心理问题之后进行补救,还不如在问题暴露之前就进行疏导。比较而言,教育是事先的预防手段,而咨询则是事后的弥补手段。相对于产生心理问题后的补救,暴露问题之前的疏导会显得更有力。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时引入心理测验,使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从说教型、命令型转变到针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科学地运用心理教育的规律,多途径、多方法地开展教育的局面上来,从而优化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学生在学校发生转学等。这些方法只对一部分学生有效,但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从而导致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叛逆、厌学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及其必要。所谓学习心理问题辅导,是一种由学习问题引起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动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害怕考试等方面。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往往比较差,学习的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加上中职学生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要方向,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因此,学习心理问题辅导很重要,具体的内容有:

1、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潜质

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个性,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尤其需要引导技校生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树立起职业理想。

2、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的辅导

协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培养探索求知的欲望,发展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建立认真的、自觉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

3、学习志向以及专业定位

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专业,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及成功的机会。

4、学习习惯的培养

帮助学生改变不科学、不适合的学习习惯。培养有组织学习与工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5、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

指导学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正确地认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展出一套适合自己偏差(或学习困难),常见的解决方法只是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环境,比如禁止看电视(或闲书)、延长学习时间、请家教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6、学习计划与计划监控的辅导

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分清学习主次、科学地安排学习和实践时间,使其具备监控计划执行的方法和能力。

7、考试心理辅导

指导学生正确地复习和应对考试,帮助学生消除考试心理障碍等。学习心理辅导工作不仅属于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应该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使用心理测验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首先,中职学校在运用心理测验时,要注意心理测验的针对性。比如把心理测验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升学就业、生涯设计、应试面试等专门领域中,借助于各种形式的心理测验来考察人的个性品质、心理特征、个性缺陷及潜在的需要和潜在能力等,从而为特定目的服务。因而,学校测验者应慎重选择测验量表,所选量表必须为其目的服务,防止为测量而测量,乱加使用,这是心理测验的大忌。其次,学校要加强对参与测验教师的培训,最好是受过专业培养的心理学老师,减少测量误差。测验不是人人都能做的,由于测验中对控制误差、测验结果的解释都有严格的技术要求,而心理测验的操作和结果解释要求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再次,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测验,其所获测验资料的内容和结果仍要遵从咨询师行业的要求,严格保密,那是因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测验结果本身是具有个人档案机密性的资料,受测者的各项能力、人格特征和兴趣特征属于学生的个人隐私,在未征得学生同意之前,是绝对不能公布于众的。由此看来,规范和有针对性的使用心理测验,特别是在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正规运用,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也进一步促使技工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时,要学会科学利用心理测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改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做到专业技能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李成义.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总结和发展构想[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