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范文

时间:2023-10-27 17:5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救治

篇1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急危重症

近年来临床中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越来越多, 现今诊断和治疗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医疗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相关的诸多文献报道也很多, 但在对急危重症抢救当中, OSAHS诸多诊治方面的相关研究可以有所借鉴的资料却十分稀少, 国内外诸多专业机构也没有及时制定很多可以对其进行相应参考的诊治指南[1]。OSAHS在临床中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在患者进入睡眠之时出现打鼾并时常会伴有呼吸暂停以及呼吸表浅, 在夜间时常出现低氧血症, 以及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 从而导致患者在白天也会出现嗜睡, 心脑肺血管方面的并发症, 还会引起患者体内出现多脏器的损害, 十分严重的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寿命[2]。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全都是由本院的临床各科系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到ICU, 或者是各科监护室的急危重症抢救的患者。

1. 2 临床表现 本院79例患者属于急危重症患者, 在临床上有诸多共同的表现:呼吸困难、打鼾且鼾声呈不规律性、呼吸以及睡眠方面的节律十分紊乱、反反复复出现呼吸暂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顽固性低氧血症, 这些症状通过增加相关的吸氧流量, 以及使用解痉平喘药物也很难进行相关的纠正[3]。

1. 3 方法 79例患者, 在所属的抢救现场都经过相关观察(例如患者肥胖的程度、打鼾和憋气状况、氧减饱和度指数), 还要切实询问患者的相关病史(例如:家族有无病史、吸烟饮酒情况、服用镇静药物的相关情况), 除此之外还要对其进行体格方面的检查。

1. 4 简易诊断方式与标准 至少具备2项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在患者表现为肥胖或者颈粗短, 或者有小颌以及下颌后缩现象, 咽腔十分狭窄, 扁桃体2度肥大, 悬雍垂肥大, 或者是甲状腺功能低下, 以及肢端方面也会出现肥大症状, 或者神经系统显著异常;其中重度打鼾、患者在夜间呼吸不十分规律, 甚至会有屏气进而被憋醒的情况发生;夜间睡眠节律也有所紊乱, 特别容易觉醒[4]。

2 结果

79例患者在抢救现场本院对其进行临床方面的观察、询问相关病史、完整的体格方面的检查, 并要对其进行SES方面的评分, 在进行初步诊断之后, 本处为OSAHS排除相关禁忌证之后,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在6 d左右, 病情恢复平稳之后, 还要经过PSG的相关监测, 以便进一步确诊其是否为OSAHS, 在经过一系列的完全治疗之后, 其中有7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当中要及时察觉并且还要随即诊断OSAHS, 如何正确处理OSAHS, 在目前的临床治疗当中, OSAHS主要是通过PSG对其进行相关的确诊, PSG是如何对其进行相关确诊OSAHS的金标准, 但在进行PSG检查的时候, 务必在正规的睡眠室对其进行, 还要使用相关的仪器设备、选择十分安静舒适的环境等, 在医院的ICU以及在各科的抢救室对其进行抢救都是难以实施的。

综上所述, 在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相关的抢救当中, 要注意使其符合OSAHS简易诊断的相关标准, 其初步诊断均为OSAHS方面的相关病例, 还应从患者病情的实际出发, 在对其治疗原发病的同一时间, 还应立即给予呼吸支持方面的相关治疗, 对气道内分泌物黏稠不易将其咳出的患者[5], 还应进行气管插管, 对其进行相关机械通气方面的治疗, 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以免贻误抢救时机。待患者的病情恢复平稳之后, 还要对患者进行PSG相关监测, 以便对其进行确诊, 此种方式在今后临床诊治中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罡, 徐盛开, 谢萍, 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律失常及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4 (3): 201-203.

[2] 杨超, 王真, 沈莹莹, 等. 二陈解鼾颗粒治疗痰湿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0例的疗效分析.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1):313-316.

[3] 彭丽慈, 刘琰, 周燕宁, 等.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并发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外医疗, 2014(2):50-51.

[4] 彭辉, 李涛平, 冯媛, 等.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Access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临床肺科杂志, 2014(4):593-596.

篇2

【关键词】门诊急诊;危重症;筛查;APACHE II评分

Emergency department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SHA Guoqiang, XIAO Zeyong, JIANG Yong, GONG Zhaorong, LUO Youlin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Shenzhen Shajing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Shenzhen 5181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b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creening program, reduce clinical misdiagnosis and mistreatment,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MethodsFrom 2010January2012January of emergency treatment of292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using APACHE II scoring system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xpected score of risk of death of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prognosis difference ResultsTh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PACHE II score and predict risk of deat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dead patients (t= 794,t=940; P< 005; APACHE) the patients with II score of expected death risk was 1381%, the mortality rate was 99%, the calibration measurement, no difference (P> 005), APACHE II prompts for prognostic analysis more accurate score ConclusionThe potential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the screening procedures, can quickly screen out need for emergency rescu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mproving the rescu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Key words】Outpatient emergency; Critically ill; Screening; APACHE II score

门急诊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是实现医院救死扶伤的第一线,危重症患者因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必须立即抢救,但有些潜在危重症就诊时貌似普通患者,但其实质病情凶险,如不立即筛选出来抢救治疗,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探索制定一套潜在危重症筛查及处理的分诊及急诊诊疗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预期该研究能使各种危重症得到及时抢救,防止医疗差错及纠纷,其具有实用性强易操作特点有较好社会效益。本次研究采用APACHE II评分方法,对于门急诊患者的病情的转归预测较好,现叙述如下。

基金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10408035)

作者单位:518104广东省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急诊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门诊急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292例,其中男149例、女143例,年龄范围为18~92岁,平均年龄(5129±1832)岁,患者患循环系统疾病74例,呼吸系统疾病88例,消化系统疾病69例,泌尿系统疾病24例,败血症5例,中毒性疾病和其他疾病32例。

12实施方法患者就诊后按文献方法[1]收集、记录患者的生理参数、变量和主要诊断,计算评分及预计死亡危险度。对于生命体征不稳,神智较差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动态观察,并注意患者精神状态的变化;注意结合患者的心脑血管系统的既往史,并完善的相关检查,例如胸腹不适的中老年

篇3

【关键词】 危重型甲流;儿童;气胸;

2009年4月,墨西哥报道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随后波及到全世界范围。甲型HlNl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年龄

1 资料与方法

患儿,男,2岁4个月,因“咳嗽4天,加重伴气促、喘息、高热3天。”入院。患儿于4天前接触其“感冒”的母亲及兄长后出现阵发性单声咳,伴发热,T 37.5℃,当地诊所予头孢类等药物治疗,仍反复发热。3天前咳嗽加重,呈阵发性连声咳,咳白色粘痰。当天下午出现气喘,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绀,哭闹不安,体温明显升高,最高体温39.5℃,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予抗感染、镇静、平喘、利尿等治疗,病情无改善,视病重转来我院。(患儿近1年多来易患“感冒”,因“支气管炎”在当地医院住院2次,每次均可闻及“喘鸣音或哮鸣音”,用药后均可好转。婴儿期曾有“严重面部湿疹”。)患儿起病前后其兄长及母亲均有“发热、乏力”等病史。入院时体检:T 37.5℃,R 40次/分,HR 180次/分,体重12Kg,血压因极度烦躁不安无法测出。神志不清,烦躁不安,低流量吸氧下面色发绀,鼻翼扇动,经皮血氧饱和度76%。眼睑稍浮肿。颈软,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在。咽部充血,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低,对称,可闻及音调较低的喘鸣音,伴呼气延长。心率1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稍胀,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手足及肛周未见疱疹,指端暖。入院初步诊断:1.重症肺炎;2.哮喘持续状态?入院后给予头罩吸氧、氧气驱动雾化(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甲基强的松龙抗炎、镇静、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治疗。急查流感A+B抗原检测提示: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弱阳性(+),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阴性(),血气分析:酸碱度7.344,氧分压72.7 mm Hg,二氧化碳分压53.5 mm Hg,标准碳酸氢根27.2 mmol/L,剩余碱3.3 mmol/L。急查床边胸片:1.左侧气胸,肺组织压缩约35%;2.考虑双肺感染;3.右侧颈根部少量皮下气肿。结合病史,诊断:1.危重型甲型流行性感冒并左侧气胸;2.重症肺炎;3.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立即给予左侧胸腔闭式引流、留置胃管鼻饲奥司他韦、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患儿呼吸仍急促,反复血氧下降双肺呼吸音稍低,可闻及大量喘鸣音及少量湿性啰音,左上肺背部听诊呼吸音减低。患儿呼吸困难明显,多次复查血气分析均提示氧分压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予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机模式BIPAP,采取保护性通气策略,低潮气量6~8 ml/kg,高呼吸频率35次/min,呼气末正压4 cmH2O,初始吸氧浓度60%。期间保持呼吸道通畅,予咪唑安定、枸橼酸芬太尼镇静、松弛呼吸肌,避免人机对抗,逐渐调低吸氧浓度和PEEP,改为SIMV模式后予拔除气管导管,撤离呼吸机,上机时间72h。

3 讨论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可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多数患者病情较轻,但少数病例病情严重,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识别危重症病例并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3.1 诊断方面。

3.1.1 尽早识别并诊断:我国“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提出儿童、老年人、妊娠妇女及免疫功能缺陷人群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本例患儿年龄为2岁4个月(年龄

3.1.2 肺部的改变 2009年我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3]:72.3%住院甲流患儿出现肺炎,其中30例(5.1%)合并气胸、纵膈气肿或皮下气肿(排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者)。在死亡的19例患儿中,10例死于严重肺炎、ARDS和呼吸衰竭。本例患儿入院时肺部喘鸣音极为明显,掩盖了左侧呼吸音减弱的表现,急查床边胸片见左侧肺组织压缩约35%,双肺可见多发散在的斑片状模糊影,提示左侧气胸及双肺感染,提示危重症甲流患儿在出现呼吸困难时,除考虑合并重症肺炎、ARDS外,需尽快完善胸片等检查排除肺气漏。

3.2 治疗方面。

3.2.1 奥司他韦使用 目前认为奥司他韦给药时间最好在发病36 h或48 h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4]。本例患儿入院时已发病超过72h,我们仍给予了奥司他韦治疗,5 d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复查抗原转阴性,进一步验证危重症患儿中即使发病时间超过48h也应给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

3.2.2 抗生素的使用 国内外研究表明,约26.3~30%甲流患儿合并有细菌感染明[5,6],重症患儿以肺炎链球菌及卡他莫拉菌为主,危重症患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本例患儿入院时及行痰培养检查,除及时按疗程使用了奥司他韦外,针对重症肺炎,经验性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根据痰培养提示肺炎链球菌生长选择敏感抗生素,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

3.2.3 呼吸机使用 患儿入院时已出现低氧血症,所以我们在予以高浓度吸氧、解痉、平喘等治疗的同时,予急查床边胸片,结合检查结果迅速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气管插管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很快纠正了低氧血症,不仅治疗了原发病,缩短缺氧时间,也有利于保护肝、肾等全身重要器官功能,防止病情向MODS进展。重症肺炎及ARDS是危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表现形式。早期无创或有创呼吸支持,可避免缺氧导致二次打击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是提高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的关键[7]。

把握时机,尽早撤机:患儿上机72h后在各参数均为低水平的条件下,拔除气管插管,撤离呼吸机,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同时避免上机过程中应用镇静剂影响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3.2.4 其他 治疗过程中给予人静脉免疫丙种球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综合营养支持为成功救治奠定了基础。

3.3 综合治疗

3.3.1 医护人员:本例患儿在救治过程中涉及检验科、影像科、心胸外科等科室,在多方共同配合下完成救治。同时,本科医护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也非常重要,抢救期间患者可能出现能量供给不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继发感染等问题,护士的细心护理与医师的精心医治帮助患儿度过难关。

3.3.2 诊疗中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严格分区、隔离,对医护人员采取二级防护,避免了二次感染。

4 结论

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系统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疫苗接种史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lN1流感流行季节,如出现呼吸道症状,并出现有呼吸急促、呼吸增快或喘息等症状,要及时行流感病毒检测及X线胸片检查,早期使用奥司他韦抗病毒、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是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Dawood FS,Jain S.Finelli L,et al.Emergence of a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1)virus in humans.N Engl J Med,2009,360(25):26052615.

[2] 石敏,何万军,周亮,等.湘西地区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儿4例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1617

[3] 甲型H1N1流感临床病例调查协作组.2009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儿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0):733738

[4] Pandemic Influenza Experts Advisory Committee (Japan).Guideline for Antiviral Drugs [EB/OL]. [200703 26]. http :// mhlw. go.jp /bunya/kenkou/kekkaku kansenshou04/pdf/09e10. pdf.

[5] 柏振江,谢敏慧,李莺,等.儿童甲型H1N1流感重症与危重症临床比较。临床儿科杂志,2011,29(6):522527

篇4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临床疗效;治疗

【中途分类号】R72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91-01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CoxsackievirusA16 (CA16)和Enterovirus71(EV71)病毒引起。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病情稳定,可以自愈,无后遗症,但少数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发展为重症患者,甚至导致死亡。[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45例临床资料,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救治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45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个月~1岁13例,1~2岁19例,2~3岁11例,3~4岁2例。本组45例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诊断标准[2]。

1.2 症状与体征 45例患者中,24例伴口腔疱疹及溃疡,皮疹特点多为手、足、臀部红色疱疹及斑丘疹,疱内液少,周围有红晕。9例有精神差,烦躁,嗜睡,5例患儿出现呕吐,3例患儿出现神经系统查体阳性体征。病程中有1例患儿出现下肢肌张力减弱,步态不稳。2例患儿出现末梢循环差,1例患儿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

1.3 实验室检查 45例中,血常规白细胞正常8例,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9例,CRP增高4例,CK-MB轻度增高5例,血糖明显升高13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32例,X线胸片肺纹理增粗12例,15例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45例检查脑脊液,其中22例白细胞计数增高,单核细胞占优势18例。均行病毒检测,其中检测出EV71型41例,CA164例。3例轻度谷丙转胺酶、谷草转胺酶增高,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1例,

1.4 治疗方案 ①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②抗病毒治疗[干扰素10μg,qd,im;利巴韦林10mg/(kg・d),静滴]。③控制颅高压(20%甘露醇1~2g/kg/次,第4~8小时给药,必要时加用白蛋白、速尿,脱水降颅压治疗5~7d)。④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选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米力农。⑤甲基泼尼松冲击治疗(10~15 mg/kg,qd);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2g/kg,分2~5d静注)。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必要时予机械通气。⑧肢端发凉、皮肤发花者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5 mg/kg,第8小时给药;凝血功能障碍者输注血浆。⑨抗病毒药物:静脉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5d,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酌情使用抗生素。

1.5 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症状、体征、及相应实验室检查结果(精神状态、惊跳、共济失调、血糖、血液分析)。

2 结果

45例患者中,本组3例NCPAP辅助通气,1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愈37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1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5d,死亡1例,病毒检测为EV71型感染,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并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情发展快,致死致残率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关键是减轻脑水肿,应用糖皮质激素、人血免疫球蛋白。在本组病例中,我们发现,高热、循环障碍、血压不稳定、发绀或苍白、血白细胞升高者占多数,是发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重症病例一定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对症处理,尽可能阻止病情由重症向危重症发展,或防止危重症早期进一步发展至晚期。

总结45例患儿救治过程,笔者认为:对于HFMD尤其是重症HFMD,除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外,我们予以大剂量甲泼尼龙短程冲击疗法(2~3d), 37例获得痊愈,6例好转,救治成功率达80.8%,取得良好疗效。总之,危重型手足口病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后遗症严重,只有通过早就诊、早发现,及时机械通气,积极加强脑保护的治疗,积极抗炎,合理应用激素,提高免疫力等抢救措施,做好病情观察、人工气道的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等工作,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首次就诊;急危重症;快速血糖;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46-01

快速血糖检测近年来应用较广泛,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血糖检测尤为重要。外周毛细血管血快速血糖检测给临床及时发现高血糖、低血糖患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其结果可作为解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及其预后的观察指标,同时对指导临抢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院地处郊区,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来院急诊就诊的病人中有60%是农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首次就诊。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急诊首次就诊的为危重患者1436例,进行了快速血糖测定,指导临床正确用药,避免盲目输液,保证了抢救治疗的及时进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首次急诊就诊危重危重病人1436例,其中男性738例,女性698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为54.5岁。

1.2 方法:用罗氏快速血糖仪检测周次就诊的急危重病人血糖,了解首次就诊急危重病人血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指导临床正确用药,避免盲目输液,减少误诊和医疗纠纷,为抢救病人争得时间。

1.3 快速血糖判断指标:快速血糖所测得血糖值为随机血糖,参照糖尿病诊断标准[2]。随机血糖值在3.9-6.0mmol/L为正常值,血糖值<3.9mmol/L为低血糖,血糖值>11.1mmol/L为高血糖,血糖值在6.1-11.1mmol/L为可疑高血糖。

2 结果

2.1 本组病例快速血糖测定结果见表1

2.2 本组病例快速血糖测定结果年龄分布见表2

2.3 本组病例快速血糖测定结果疾病分布见表3

3 讨论

3.1 快速血糖检测优点 快速血糖监测近年来应用较广泛,其检测结果与生化法测定静脉血糖相似[2]。以往通过静脉血测定血糖的方法虽然准确度高,但常规测定过程常以小时计算,而且反复静脉穿刺也给病人带来不便和痛苦,危重病人的急救时间对挽救病人生命至关重要,且末梢循环不良,静脉不易穿刺,治疗的及时性要求高,取血困难,一次采血量往往不足以进行正常测试[3]。急诊病人就诊时进行快速血糖检测可以避免上述不足之处。血糖监测的意义在于快速准确获取血糖及其有关代谢的信息,积极而准确地对病人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对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表明:快速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简便、快速、准确且需血量少,用其监测血糖临床可信度高,易于病人及其家属接受和使用[4]

3.2 初筛急危重就诊患者糖尿病 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中仅有50%左右被确诊,另有与糖尿病人数相等的IGT 患者,这部分患者在未进行糖尿病普查的人群中, 几乎为零, 但这种IGT 的隐匿性流行为糖尿病的进一步流行提供了基础[5]。表1显示随机血糖值在6.1-11.1mmol/L的病人869例,占54.3%,这部分病人可能是IGT患者,是2 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随机血糖>11.1mmol/L的病人201例,占12.6%,其中最高血糖为30.73.9mmol/L。快速血糖监测可迅速筛查急诊危重症患者糖尿病,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3.3 指导临床用药 对症状不明显又从未测定过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急诊就诊时,患者本人及家属均不能提供糖尿病史,抢救过程中不免用到葡萄糖,可能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急危重初诊患者进行快速血糖测定,对抢救患者生命,特别是急需补充血容量或脱水治疗时,输液类型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杜绝因医疗行为所致的不良后果。一般血糖值在6.1-11.1mmol/L者尽量少用葡萄糖液静滴, 血糖值>11.1 mmol/L者应慎用葡萄糖液静滴,若血糖明显升高>14.0 mmol/L,则禁用葡萄糖液静滴。

3.4 及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减少医疗费用 糖尿病确诊较晚、并发症及合并症患病率高是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特点[5]。表3显示肥胖、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病人的随机血糖值>6.1mmol/L都占65%以上,其中随机血糖值>11.1mmol/L 以上的分别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为9%、神经系统疾病为11.6%、呼吸系统疾病为13.7%、消化系统疾病为18%、肥胖为22.7%、其他疾病为8.9%。对昏迷患者进行快速血糖监测,根据血糖值及时发现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性昏迷或低血糖昏迷。若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伴有意识障碍或昏迷者,应按高渗性非酮症高血糖性昏迷处理,及时给予胰岛素及补液有效治疗。若血糖值

4 小结

快速血糖监测仪检测血糖简便、快速、准确且需血量少,用其监测血糖临床可信度高,对病人痛苦小,对初诊的急危重患者进行快速血糖监测,可初步筛查糖尿病,对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预防并发症、及时指导临床正确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玲,陶志敏.急危重症患者快速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3):71

[2] 刘宝芬.3种方法测定血糖结果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40-42

[3] Flora D,Oki J.Frequency and impact of SMBG on glycerin control in pa-tientswithNIDDMflowed in specialty clinic of an inner city teaching hos-pital.Diabetes,1996,45:69A

篇6

据流行病调查学显示[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目前一些疾病的高发态势下,内科疾病的急诊发生率正处于不断升高的状态且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表明由于内科急诊疾病往往存在病情复杂、变化较快等特征,因此对其救治不及时或者是治疗措施不恰当就常导致病情的急剧恶化、乃至死亡,所以我们认为加强对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能够为院内治疗提供宝贵的黄金时间,进而提升生存率和有效降低致残率,因此我们对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效果进行观察,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于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选取281例实施院前急救的内科疾病患者,同时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显示其中男153例(54.45%),女128例(45.55%);平均年龄(52.04±10.20)岁。其中65岁者为70例(24.91%);同时患者病历资料还显示内科疾病急救中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疾病和其他疾病最为常见(分别38.62%、46.00%、1.87%、8.00%和1.00%以及4.51%)。

研究方法:参考现行的临床试验设计要求,制作《内科疾病院前急救效果观察表》,并由专人对表中内容诸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急救原因、基础疾病、临床诊断和院前急救方法以及效果等观察与记录且对所得数据实施统计与分析。

院前急救措施:根据院前急救临床路径要求,内科疾病的院前急救原则以保证生命体征稳定为主,从而进行更加有效地院内救治提供宝贵的时间,例如院前急救含有:①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心率和血压以及患者病情变化。②在患者发病现场应根据患者情况实施体格检查等措施,且对患者作出初步诊断并制定救治措施。③对患者鼻腔和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和血凝块等易堵塞气道的物质实施快速清除,若是患者存在舌后坠现象则应放置口咽导管或是舌钳。④同时在医生进行对患者病情处理时嘱护理人员建立静脉通道,并针对患者病情而进行输液等一般和对症处理:如血压过低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和进行补液等措施以便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而对于呼吸和心跳骤停者则给予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及配合人工呼吸和气管插管以及胸外心脏按压等方案。⑤另外,在对患者转运期间应注意各种管道的检查,包括是否堵塞、是否脱落等。

急救效果分级[2]:①显效: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心率和血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②有效:呼吸困难和心率以及血压有一定程度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升高或是接近正常水平;③无效:患者生命体征消失,心电图变为直线。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2.0分析软件对数据实施处理。

结 果

内科疾病院前急救效果分级结果:显效95例(占33.81%),有效182例(占64.77%),无效4例(占1.42%),总有效为277例(占98.58%);其中本次研究中无效的4例患者分别为心脏猝死2例,脑出血导致脑疝者1例,农药中毒者1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结果(X±S)

注:P<0.05,说明对内科疾病进行院前急救处理后患者生命体征得以稳定,为更好的院内治疗奠定了基础。

讨 论

所谓院前急救是指[2,3]受到各种急危重症和创伤以及中毒等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人群所实施的院前急救医疗行为。通过本次对内科疾病所采取的院前急救效果观察后,我们发现虽然此类患者病情较急、较重以及死亡率较高,但是只要实施诸如本次所采取的有针对性急救措施后就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而极大降低死亡率(从以上结果中不难看出)。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能够取得以上较为满意的急救效果是因为院前急救达到了“无治疗期”(指从患者发病到得到治疗为止的时间)的目的,这样便能对患者实施高效和及时的医疗救治服务,进而提高存活率,例如:①心理疏导,此类患者往往存在着诸如紧张及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除了积极给予救治外,还安慰和鼓励患者,从而稳定其紧张不安情绪、进而帮助患者渡过精神上的难关。②快速诊断、制定救治方案:例如作为院前急救环节中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期间最为重要的环节,这样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以及降低肺部感染和化学性肺炎等疾病的发生率,而对于昏迷或呕吐患者则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其次对于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给予CPR;另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输液救治(应遵循先晶体后胶体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保持血压稳定和满足诸如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灌注等[4]。

总之,及时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提高内科疾病患者存活率和改善患者以后生活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军,冯树行,高燕,等.2000~2006年间急诊内科疾病谱的临床分析[J].世界危重症病医学杂志,2007,4(3):847.

2 万立东.院前急救概论[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4):19-24.

篇7

【关键词】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急诊急救;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66

有机磷农药是一种强力广谱杀虫剂, 可通过吸入、皮肤接触或挥发等多种途径中毒。有机磷中毒属急危重症, 多因呼吸机麻痹、呼吸中枢抑制、肺水肿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1]。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 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有文献报道[2], 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 促使其早日康复。本文以本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此类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5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其中男7例, 女8例, 年龄24~70岁, 平均年龄(45.7±8.3)岁。均为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 且剂量均>100 ml, 平均剂量(158.7±68.1) ml, 于口服后7 h内就诊。

1. 2 护理方法 15例患者均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急救配合和饮食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干预。常规急诊护理措施主要有清除毒物、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调整药物使用剂量、采用物理降温和呼吸护理等, 而心理干预、急救配合和饮食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①心理干预。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掌握其心理需求, 向其说明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并耐心讲解检查中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检查流程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努力缓解其恐惧心理, 减轻其焦虑程度, 提高配合度。②急救配合。提升急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做好急救准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救治, 对抢救成功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电监护, 心肺复苏时应对患者头部进行必要的降温处理, 合理选择药物。③饮食指导。补充高能量和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 适当补充氨基酸、脂肪乳等, 提高营养水平, 逐步向正常饮食过渡。

1. 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体征及临床病症恢复正常;无效:处于昏迷状态甚至死亡。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总分100分, 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

2 结果

15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后痊愈14例, 无效1例, 痊愈率为93.33%。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9例, 满意5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3.33%。

3 讨论

及时、有效、彻底的洗胃不仅是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关键, 同时还对此类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3]。洗胃时应尽量减少误吸, 防止胃黏膜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如为重度患者, 应在洗胃后保留胃管1 d, 为再次冲洗提供便利, 同时应配合使用足够用量的药物[4]。在治疗方面, 除彻底清除毒物, 合理应用解毒药物并视情况给予机械通气之外, 还应做好对症处理工作。具体来说, 休克患者应给予升压药治疗, 肺水肿患者给予阿托品治疗, 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脱水剂与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心律失常者应按其类型及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危重患者可采用输血疗法, 并适当补充部分胆碱酯酶。此外, 如为迟发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应给予大剂量B族维生素治疗。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属急危重症, 可造成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重要脏器损伤, 死亡率很高, 患者家属常有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 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 耐心讲解相关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 以争取患者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为后续急救提高便利, 这也是急救护理的关键所在。为确保抢救成功, 应迅速组织毒物通过黏膜及皮肤吸收, 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缩短洗胃时间, 防止胃内容物溢出, 以减少对患者的进一步危害[5]。另外, 患者口服农药中毒后会损伤肠道黏膜, 加之治疗时需禁食、催吐洗胃等, 因此应提供必要的饮食指导, 及时为患者补充营养, 以维持酸碱平衡, 促进病情恢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痊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达93.33%, 提示该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急诊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泽波, 张宇璞, 陈润森.早期气管插管抢救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23例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4, 34(1):111-112.

[2] 陈吉妮, 楼秋英, 赵美蓉.护理干预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4):86-88, 91.

[3] 姜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72例.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5):26-27, 50.

[4] 蔡慧娟.急救护理流程在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应用. 基层医学论坛, 2014, 18(3):302-303.

篇8

(1.赤峰市市医院急救中心;2.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口腔修复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2013年赤峰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病谱的特点,分析赤峰市急救病谱,分析其规律,为赤峰市临床急救业务的合理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院前急救接诊的826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8268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高发年龄组为50岁~59岁、60岁~69岁.急救病种发病例数多少排序,前6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2026例(24.94%)、心血管疾病1837例(22.22%)、创伤1169例(14.14%)、呼吸系统急症1046例(12.65%)、中毒类812例(9.82%)、消化系统急症711例(8.60%),危重患者急救呼叫服务时间主要分布在上午9:00~12:00和下午3:00~6:00,急救患者主要分布在距医院0~10km范围的市区和郊区.结论:根据2013年赤峰市急救病谱的特点,探索进一步完善本地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促进急诊管理的办法.

关键词 :院前急救;流行病学;急诊医疗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79-02

随着赤峰市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人口分布、组成结构及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同时随着我市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的饮食结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救病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急救病谱对院前急救有指导作用,院前急救工作应依据急救病谱展开,为适应当前急救病谱的新变化,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质量,需了解近年来我市院前急救病谱的特点以及影响院前急救工作的关键因素,本文对赤峰市急救中心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全年的院前急救患者病谱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对指导建立与赤峰市院前急救病谱相适应的院前急救医疗模式,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赤峰市中心医院为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有开放病床2000余张.赤峰市120急救依附于赤峰市医院.有专门的调度室24小时受理赤峰市及周边旗县的急救呼叫,并做详细记录.配备9台急救车.由专业急救医师及护士接到调度呼叫后随急救车到现场抢救.本次调查对象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所接诊的急救患者.

1.2 方法:本研究根据要求设计规范化调查登记表[1],资料均来源于我科的120电话接诊记录及急救病历,按时间顺序记录于excel表格,详细登记患者的各项信息.反复核对3次,保证登记资料的真实可靠,统计结果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出诊的一般情况:全年急救呼叫出车8572次,其中空车304次,除此之外共出车抢救患者8268人次.全部急诊患者中男性4571例,女性369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患者病种分布前六类情况:前六类疾病急救人数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多到少排序依次为神经系统疾2026例(24.94%),心血管疾病1837例(22.22%),创伤1169例(14.14%),呼吸系统急症1046例(12.65%),中毒类812例(9.82%)消化系统急症711例(8.60%).年龄4天~89岁,平均年龄45.12岁.

2.2 院前急救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见表2).表中0岁~40岁患者1590次(19.23%),40岁~80岁患者6326人次(76.51%),80岁~组患者581人次(7.02%).高发年龄为50岁~59岁、60岁~69岁年龄组.

2.3 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就诊时间呈不规则型分布,0:00~9:00几个时间段就诊人数较少,12:00~15:00、18:00~21:00和21:00~24:00接诊患者多,诊治患者数占全天就诊人数的46.73%.院前急救人次与出诊时间分布的关系见表3.

2.4 院前急救人次与急救半径分布的关系见表4.院前急救人次与急救半径分布的的特点,0km~10km范围内接诊患者数量最多达5932人次(71.75%),10km~20km接诊患者1363人次(16.49%),20km~80km接诊患者501人次(6.06%).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全年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发病比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大多数相关研究结果相近,这可能与男性是社会劳动的主体,男性更容易暴露于危险的工作环境下有关.院前急救的病种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序前6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2026例(24.94%),心血管疾病1837例(22.22%),创伤1169例(14.14%),呼吸系统急症1046例(12.65%),中毒类812例(9.82%),消化系统急症711例(8.6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急救患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活动量的减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础病症的患者日趋增多,心脑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提示在急救人员培训和急救设施配置上应侧重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救.创伤患者数排第三位,这与以上文献报道稍有不同.可能与我市大力发展新城区建设,市区人口密度低,交通压力相对较小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院前急救患者高发年龄组为40岁~80岁.发病年龄与所患疾病病种有一定联系.本组资料中40岁~60岁年龄组中创伤患者876人次,占创伤患者比例为74.94%,60岁~80岁年龄组内科急诊患者人次占内科急诊患者比例为49.03%,提示40岁~60岁是创伤高发年龄组.而随着我市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60岁~80岁组人口基数增加,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突然发作,形成一个高发年龄组.因此,我院应在院前急救中大力加强创伤和老年病的防治[3],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对24小时内出诊情况进行统计,提示在24小时内呈不均衡分布,这可能与急救病谱中不同疾病好发时间段有关,应针对不同时段患者的分布,合理地调配人员设备.本研究结果提示下午6时~早晨6时院前急救占全天的50.44%,目前我院普遍存在夜间急诊医护人员较白天少的情况,很难满足出诊需求.

研究结果显示,急救半径在0~5、5~10公里之内急救人次最高为5932人次(71.75%),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6.13min、8.69min.10公里以上至40公里之间出诊到达地点主要为郊区及乡镇医院.40公里以上出诊到达地点主要为周边乡镇卫生院及旗县医院.患者抢救白金时间一般认为是10min[4],要提高救治质量,缩短院前急救的反应时间是关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5].赤峰市市医院是我市唯一一家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对象覆盖市区及所有旗县.我市幅员辽阔,居住分散,致使我科急救半径较大,偏远地区患者往往延误最佳救治时机.因此必须提高远程急救能力,同时加强基层医院急诊科的急诊抢救工作[6],使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

参考文献:

〔1〕尤素杰,李英杰.辽宁鞍山长甸地区3608例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2):263.

〔2〕潘爱群,马福来,张贵田.1998~2006年唐山市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变化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0):952.

〔3〕Mason S, Wardrope J, Perrin J. Developing acommunity paramedic practitioner intermediate care support scheme for older people with minor conditions[J].Emerg J,2003,20(2):196-198.

〔4〕Greene JG. Constructing a standard climacteric scale[J].Maturitas,1998, 29:25-31.

篇9

【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84-01

我院急诊科20010年1月~20011年12月2年内共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12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急诊科呼吸心跳骤停急救水平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0年1月~20011年12月间院前或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并经我科抢救的患者12例,年龄22~71岁,平均36岁,其中男10例,女2例;发生在院外呼吸心跳骤停7例,均为拨打本院急救电话出诊,院内呼吸心跳骤停5例,其中送来4例,1例为本院妇科诊治的患者。

1.2 复苏措施 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以下操作: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异丙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头部物理降温,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心电监护,血气分析,对症处理等。

1.3 复苏成功标准 ①心搏恢复;②面色(口唇)由发绀转红润;③出现自主呼吸或用机械通气、心搏恢复、静脉血血氧饱和度>95%;④瞳孔由大变小,有对光反射或眼球活动5意识恢复[1]。

2 结果

2.1 院前组与院内组复苏成功率比较 院外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者7例,复苏成功1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者5例,复苏成功3例。

2.2 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病因分布:诊断心血管疾病2例,呼吸系统疾病1例,脑血管疾病2例,创伤6例,窒息1例。

3 讨论

呼吸心跳骤停是常见急危重症,也是急诊中最为紧急的危重症。大量文献报道,最终影响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包括有无目击者、目击后有无接受现场CPR、开始复苏时有无心跳、呼吸心跳停止到接受有效CPR的时间、呼吸心跳停止与到达医院的时间、急诊CPR持续时间、初始复苏时的心脏节律以及给予肾上腺素的次数等。本组资料显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本组病因明确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创伤6例占总患者数50%,本组因创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3例占复苏成功总例数的75%可见创伤患者基本为青中年其本身脏器功能良好尤其是心脏功能良好也是心肺复苏成功率高的原因之一,12例均行电除颤,可见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电除颤能提高复苏成功率,且施行电除颤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2]。本组患者复苏成功4例,其中3例均行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复苏成功,及时开通气道保持良好的通气也是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组结果显示,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者。院内5例呼吸心跳骤停者均能在15分钟内进行CPR,成功3例(60%),复苏成功患者均在6分钟内开始了CPR,可见复苏开始时间越早越好。院外呼吸心跳骤停者得到有效复苏较晚,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缺血时间较长,复苏成功率降低。进一步分析统计本组院前呼吸心跳骤停病例显示,多数病人不能在5分钟内得到有效CPR,从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笔者认为农村道路狭窄、患者家属文化素质较低,急救基本知识和意识都欠缺、等原因导致救护车到达现场或送患者来院不及时,老年患者被发现较晚或发现后报警不及时,居住条件差导致搬运困难,现场急救人员及设备缺乏等因素,都是院外呼吸心跳骤停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复苏的原因。

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救治可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并能最大程度保护脏器功能,大大降低病死率[3-4]。因而全民普及急救意识,现场CPR基本知识及操作,能有效缩短复苏开始时间,赢得抢救时机。提倡和进行全民健康教育,加强急诊科医护人员CPR技能培训,增加急诊科人员及现场急救设备配备,加强急救体系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贫困地区急诊科建设需要加快步伐以满足人民健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沈 洪.扫描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修改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原因与方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4):177-179.。

[2]许树耘,何 庆.急诊复苏失败原因初探[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2):110.。

[3]李春盛.急救医学发展[J].急救医学,1999,8(4):275-277.。

[4]杨冶,黄永阳.右江医学,2009,37,(4):

篇10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重症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4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05-02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状,具有发病急促、病情严重,生命健康危害严重的特点,多表现为呼吸障碍、肺音、呼吸局促,面部发绀、血痰等症状。对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时机的把握很重要,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就很容易导致死亡。而传统的心力衰竭治疗措施对重症情况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见效慢、效果不突出,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本文探讨采取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作为辅助,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接诊的68名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对照组34人、实验组34人,其中男性29人、女性39人,年龄为37~75岁,平均年龄为58.6±6.7岁。临床检查确诊病情为冠心病15例、风湿性心脏病21例、高血压心脏病17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9例、围产期心肌病5例。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对患者进行利尿、扩张血管、强心、正性肌力类药物。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采用S/T模式,设定吸气压力为8~16cmH2O,呼气压力为4~8cmH2O,吸氧浓度初始设定大于60%、待血氧饱和度稳定之后降低到60%以下,供氧流量控制在4~7L/min。[2]在使用呼吸机期间照常对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进行监测。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的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数据进行监测。以各项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患者无不良反应为痊愈。以各项指标有一定程度好转,患者自觉无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微弱为好转。以各项指标无变化甚至恶化、患者自觉各项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以t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2.1实验组好对照组接受治疗后的血气标准、心率、呼吸频率指标标胶。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

3讨论

重度心力衰竭通常会伴随呼吸障碍、供氧不足等情况。临床上采取的扩张血管、利尿剂、强心药物等常规措施要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严重的呼吸障碍、供氧不足则会加剧患者的器官衰竭甚至意识昏迷,缩短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在临床上常发现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常规治疗无法有效促进呼吸改善而导致患者最终死亡。为了协助做好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护工作,我们在实验组采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协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无创正压通气对患者气道和呼吸系统无不良影响,且可以起到快速促进血氧饱和度达到正常水平,中和酸中毒、避免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等效果,是对心力衰竭治疗的最佳辅助措施[4]。

相关研究证实当重度心力衰竭发生时肺毛细血管的压力会增大,从而导致大量浆液渗透到肺泡内,从而对肺功能造成阻滞和干预,导致患者吸氧量不足,引起机体中毒反应和衰竭。这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5],从而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导致临床病死率大幅上升。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相当于和常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形成双管齐下的形式,一个注重心功能干预,一个注重肺功能干预,中和重症心力衰竭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延长治疗黄金期,为常规心力衰竭的抢救工作争取时间。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康复效果、血气指标等都存在明显差异,可见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方面确实有较好的效果。

4结论

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书永 王焕超.呼吸机在重症心衰患者的抢救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第9期.

[2] 秦新飞.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88例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年,第8期.

[3] 叶龙彪.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急诊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