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礼仪与文化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礼仪与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礼仪文化功能构建
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生产力、优秀企业文化就是先进生产力已成为普遍共识。后危机时代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广大企业的共同追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沟通及融合能力是企业应对危机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企业礼仪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礼仪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淀为民族的行为习惯,成为维系血缘纽带、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企业礼仪是企业进行的各种例行活动,如待人接物的礼节、庆典、处理公共关系的方式、信息沟通等。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员工关于企业礼仪的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1]。它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礼仪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它象征着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要求,塑造着企业形象,使员工在礼仪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密切人际关系,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的崇高目标献身的群体意识。
二、企业礼仪文化的功能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企业,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和谐相处理想境界。在企业建立起高度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形成企业职工主体共有的礼仪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奋发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通过积淀一旦稳定形成,就成为激励职工勤奋工作、勇于竞争的强大动力。企业礼仪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形象塑造。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它不仅靠企业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条件开发,更要靠每一位员工从自身做起。企业形象塑造的主体是人,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形象,员工是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他们的一言一行随时都在传播企业的有关信息;企业领导形象,如领导者的仪表、气质、工作方法和作风、交际方式等外在形象,以及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创新精神、道德水平、信念和意志力等内在形象。
世界上一些知名的企业家,如IBM公司的汤姆斯·约翰·沃森、标准石油公司的约翰·D·洛克菲勒、杜邦化学公司的庇埃·杜邦、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等,往往成为他们所开创或造就的工业的一部分,并以他们非凡的魅力和成就成为其所代表的企业不可取代的象征。许多消费者就是由于对这些人物的信任或者喜爱而崇拜他们的产品。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若每位企业成员均能做到热情礼貌、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就能在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企业形象自然而立,其产品或服务就能受到消费者的信任和肯定,同时也可以为吸引人才、集中人才创造优越条件。
2.教化激励。良好的企业礼仪文化具有教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礼仪的尊重和约束作用。礼仪属于社会控制中的文化控制手段和非正式制度,具有非直接强制性的特征[2]。礼仪作为一种道德习俗,它对企业的每个人,都有教化作用,都在施行影响和教化。另一方面,礼仪的形成、礼仪的完备和凝固,已成为一定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传统”的力量世代相继。教化接受者自觉调整人类现实生活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化解利益冲突,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唤起和激励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企业员工的进取心、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自觉地爱护企业、关心企业,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使企业充满无限活力,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原动力。
3.仪式传播。仪式通常被视作一种标准化的、表演性的、象征性的,由文化传统规定的一整套行为方式,一种沟通和维持群体活动的途径[3]。常见的企业礼仪仪式有工作仪式、慰问仪式、走访仪式、升旗仪式、表彰仪式、团拜仪式,以及企业的庆功会、表彰会、誓师会、厂庆、开业典礼等活动。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在《公司文化——公司生活的礼节和仪式》中,不仅将企业典礼、仪式列为企业文化构成五项要素的第四项要素,而且认为企业应通过礼节、仪式向员工灌输企业的工作程序、办事标准,并向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
仪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许多文化观念正是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活动才得以体现。迪斯尼的会计人员在工作的前三个月中,每天早上上班时,要站在大门口,向所有进来的客人鞠躬、道谢;海尔工厂每天要召集一次6S班前会,让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站在两只大脚印上面向同事们介绍经验;IBM的员工每天第一次见面时都相互行礼,并道“早”或“好”;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全体员工每天早上八点钟诵读松下精神,高唱公司歌曲。这些强有力的、适宜的仪式文化正日益被众多企业看重,并成为实施发展战略应对更高层次竞争的基本要素,仪式传播过程中产生的认同感及其英雄意识促使员工内心得到极大的展示和满足。
4.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法制建设仍是不可缺少的,缺少了法制建设,企业会陷入混乱,各种形式的犯罪会使社会陷于瘫痪;同样,礼仪规范也不可缺失,礼仪缺失,人们将丧失文明和理性,粗俗和丑恶将代替礼貌和美好,最终会使社会充满罪恶。礼仪能够通过认知的方式,帮助企业职工理解礼仪的价值及在塑造理想人格中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道德精神和礼仪素质[4];同时,它还能够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方式纠正企业员工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员工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讲究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
礼仪文化看起来似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企业不仅需要礼仪,而且需要规范、健康、文明、现代的企业礼仪来保证企业文化的延展和延续,需要礼仪去树立信仰、浓厚氛围、形成习惯、传递信息、表现企业个性。
三、企业礼仪文化的构建
20世纪的历史已经证明,在市场经济法则支配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之间不仅是经济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总是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1.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融企业常规战略管理与文化管理于一体。战略制定时要突出强化企业领导的礼仪文化意识并使其贯彻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企业礼仪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礼仪、交际礼仪、工作礼仪、生活礼仪、节庆礼仪等。企业礼仪的要素主要有礼仪主体(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它既可以是职工个人,也可以是企业组织或职工群体)、礼仪客体(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从外延上讲,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礼仪媒体(礼仪活动所依托的沟通媒介,它包含人体礼仪媒体,如仪容、仪态;物体礼仪媒体,如服饰、器物;事体礼仪媒体,如人事交往)以及礼仪环境(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它可以分为礼仪的自然环境与礼仪的社会环境)。企业应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必要时对员工的行为实施奖惩,赏罚严明是管理的巨大动力。另外,还要对企业各层次员工加强相关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礼仪文化修养,因为员工是企业任何一项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完善的礼仪文化将成为企业职业化、规范化管理和国际化程度的标志。
2.从企业日常管理的角度来说,融企业员工礼仪文明交往与日常工作为一体,注重员工的心理基础建设和行为表达能力培养,并在日常岗位管理中实施。价值观是心理基础建设中最基本的任务,它是驱使员工行为的内部动力,它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人性“向善”是心理基础建设的核心,加强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美学知识的熏陶和学习,“向善”的力量足以使员工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承诺,足以使员工胸怀扩大,拒斥浅薄、超越功利。“一言一行”是礼仪文化交际表达的载体,主体的施礼、客体的受礼,无论使用何种媒介,在何种环境下,其礼仪规范都是通过员工的言行举止来表达。企业应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强化内部各种信息的及时沟通,提高文化生产软实力。企业还应注意在主要社会公众中建立起强有力的信誉基础,拥有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良好声誉,制定易于理解的公司政策及其手册和综合全面的新员工工作安排,建立起乐于遵从公认的、实力很强的专业人士建议的文化氛围。
3.就企业所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来说,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是实现企业礼仪文化工程的有利条件。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它不是独立王国,后危机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企业的精神价值传统和企业员工自我形象塑造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市场的功利化倾向与市场的多变和多样需求与企业人才流动之间的矛盾影响着企业文化和员工的价值取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为企业礼仪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创新性地提出了新阶段的礼仪标准与要求,是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发扬光大。现代企业礼仪文化及观念的树立,将有助于提高公民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大中,徐文中,孟凡驰.中国企业文化大辞典[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6
[2]蒋璟萍.传统礼仪的意蕴及其现代价值[N].人民日报,2010-3-19,(7)
篇2
一、办公室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一)办公室文秘工作
作为办公室文秘人员,需要帮助领导处理一些日常的事物,并且还要帮助领导传达思想。除此之外,文秘的工作职责还有起草文书、整理工作文件以及协助领导进行一些工作决策的制定等。因此,文秘工作人员是一个经常与文件接触的工作,所以对文件的起草、整理、传达以及处理和保管是文秘工作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文秘人员更好地为领导服务,做好协调工作。并且,作为文秘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保密意识和较高的政治觉悟。
(二)档案管理工作
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内部的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收集和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把文件进行严格分类并且要妥善保管。对档案进行妥善、良好地保管,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被合理运用,从而使领导在作决策时能够找到依据,从而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更加稳定、科学、高效。
二、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的意义
(一)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办公室人员的素质
办公室文秘工作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都具有衔接的作用,是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而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对文件的整理和归档,而是要在企业需要使用资料内容时,能够准确地进行调阅,并提供查询服务。因此,对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体化建设,需要文秘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以及较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够胜任。因此,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以及职业素养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更加顺畅、连贯地开展一体化工作方式,使文秘工作提升质量,档案管理工作基础扎实。
(二)提高公文质量和档案管理质量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深入,在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中,大部分企业都已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提升了工作质量。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节约工作时间,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通过对计算机的运用,能够使办公工作更加自动化,从而节约人力成本,并且计算机出错的概率相较于人力而言要少许多,因此还能够提升工作的准确度,最终使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三、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在当前企业工作中,文秘人员是领导的左膀右臂。由于在工作中文秘人员需要负责的文书内容较多,因此就会造成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档案管理的问题,对档案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在工作中,无法做到以档案管理的标准进行文书处理,会造成许多文件的原稿保存不当或者文件编码错误等问题,直接对公文的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后续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档案范畴把握不准
虽然看起来档案管理对象就是一些文书资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声像资料以及重要机密文件等。在当前的一体化工作过程中,会存在文秘人员对一些重要的档案与普通文书没有进行区分和标注的情况,从而会对文件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这就属于档案范畴把握不准的问题,会造成档案管理混乱,在后期调阅时十分困难。
(三)及时性差
在当前的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进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及时性较差。由于一些员工在从事文秘工作的同时还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保管,或者是由于一些原因无法及时对档案资料进行归档等。
四、文秘工作与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素质,加强修养
一方面,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助手,要加强自身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并且要兼顾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文秘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信息化的学习,使自身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对象就是档案,因此对档案的管理要具有良好的专业性和责任心才能实现,并且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枯燥乏味,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胜任。
篇3
关键词:江苏 公共服务与管理 一体化
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江苏省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如公共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努力实现社会事业统筹规划,大力推进城市优质社会事业资源进入农村等,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现状
江苏省近年来着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在各方面都取得为人瞩目的成果,尤其体现在其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及社会保障的发展方面。
(一)医疗卫生体制一体化改革初见成效
医疗体制全面改革,城乡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迅速。第一,财政投入增加,城乡基层医疗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江苏省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化解,取得一定成效;第二,城乡医疗资源放量增长,民办医疗机构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底,全省卫生机构总数13451个,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95%,乡镇卫生院1219个,床位5.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2万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第三,城乡惠民医疗形式多样,城乡资源共享,困难群众医疗问题得到缓解。江苏省惠民医院普遍实行“五免五减半”政策,人均诊疗费和住院费普通费用低30%左右。
(二)居民养老保障初步实现“老有所养”
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65%,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26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3%和21.8%。80%的县建有示范性养老机构,建成57所示范性残疾人托养机构,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推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基本实现老有所养。
(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
政府鼓励城乡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同时健全“低保”标准增长机制,2012年江苏省农村最低保障标准最高可达515元。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对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范围内的生活困难人群,以及因大重病或遭遇突发灾害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由政府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四)积极的扶持政策保障居民就业创业
加大就业服务和创业培训力度,激励广大群众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由政府实行保底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当年动态清零。确保城镇规划区内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享受城镇失业人员同等就业扶持政策。年内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连续28个月保持动态为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1万人,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
总之,江苏按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多层次全面覆盖,公共服务走上新台阶。
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公共服务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本参与不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等几个方面。
(一)公共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管理力度不到位,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管理机制欠缺的问题尤为突出。调查显示约50%的城市居民认为应当提高医保报销额度,降低医疗费药费;在具体操作规范层面,有的医生工作态度不严谨,书写医嘱或药方不规范,字迹潦草,致使收费人员少收费或多收费;此外,不合理使用高额耗材,医生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诱导病人选用一次性高额耗材的现象很常见,导致收费价格较高。对农民而言,往往越是在城市的医院、较大的医院报销比例就越低,农村医疗保险手续繁琐,时效性差,这正是新农合的困境。
社会保障方面,从表1可知,苏南、苏中、苏北分别有77.58%、67%、46.71%的农村居民表示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太大,而对苏南、苏中和苏北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仍有分别为52.53%、56%和43.75%的人认为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太大,社会保障的城乡差距仍然是三地社会保障面临的严重问题。在苏南地区,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未能得到充分保护,他们未能与社会其他群体一样分享到同等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生活仍旧十分艰辛;社会养老覆盖面不够广泛,部分未办理养老保险、养老金的群众,其子女面临较大生活压力,养老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二)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发展失衡
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异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导致条块分割的状况相当严重,城乡差距较大,二元结构的转换至今仍存在困难,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了江苏省城乡失衡局面,表现为城乡发展的“三个差距”。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虽然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依然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2007年为2.50∶1,到2010年达到了2.53∶1。同时医疗费用大幅度上升,高于同期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的一倍以上,给农民看病造成了沉重负担。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在面临大病时,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者绝非个别,收入的不平等转化为医疗费用负担的不平等,并进而转化为医疗卫生服务消费水平的不平等,这将会进一步影响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2.城乡公共投入不平衡。长期存在的城乡财政二元分割体制导致江苏省公共投入城乡之间存在差距,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投资、公共服务支出、社会资本向城市倾斜,而农村公共投入严重不足等方面。长期以来,政府偏重于支持城市发展,而农民几乎只能依靠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和财产来谋求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江苏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政策,但是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依然不足,基层政府财政压力仍然很大,比如苏北在城乡公共投入上的差距就已经尤为明显。
3.城乡社会事业失衡发展。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但江苏省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经济落后,已成为制约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建设的瓶颈。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无论城市与农村之间,还是苏南与苏北之间,社会事业在资源配置、基础建设、人才配备上仍存在较大差距;网络技术支撑力度小,信息化不够;覆盖面没有达到村级机构;另外,市和各个市区层面的办理经费没落实到位,乡镇一级基本未纳入体制范围。这种种资源的缺乏及不合理配置现象,制约了江苏省社会事业,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服务主体单一且缺乏多元化保障格局
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扮演着雇主与担保人的双重角色,这样的“全能政府”不但要承担公共服务的全部责任,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自我监督,因而其服务质量往往不能保证。且在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压力很大。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水平也出现了较大差距,导致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相应的医疗服务需求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出现多样化。尽管这些医院的条件、设备、服务水平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多样化的供给模式仍未真正形成。并且在利益驱动机制下,服务供给模式向中高档快速发展,医疗费用不断增加,而单一的公立医院占主导的供给模式却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政府财力有限,医疗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门槛过高,导致医疗资源不足,公立医院缺乏有力竞争,故而很难促进医院节约成本、降低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这是目前医疗保障水平提高的一个瓶颈,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
(四)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一体化进程
1.“苏南模式”弊端成为制约该地区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进程的瓶颈。在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初期,苏南地区利用经济发展的优势,依靠乡村工业和集体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南特色的“以乡镇企业发展带动城乡一体化”的苏南模式,但是苏南模式的成果卓著,弊端也不少,苏南行政区经济行为方式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乡村企业在农村当地乡村社区内投资建设,并招收当地农民工作,实际上形成了由一块块在乡镇政府主导下的社区经济组合模式。这种模式的成败与否,由封闭在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兴衰起落决定,而乡镇企业的兴衰起落也势必同社区政府的决策思路和管理乡镇企业发展的机制密不可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的发展必然使企业局限于某一个地区,不能形成规模,加深了苏南各个地区的分割,人为分割了各个乡镇;由于人口居住相对集中,资源相对匮乏,基础物资的价格也比苏中、苏北地区高上许多,这为苏南地区的基层群众增添了负担。公共服务价格是居民最关心的问题,而苏南地区价格往往高出其他地区数倍,而财富分配并不均匀,即使在富裕地区,人民生活条件还是有着一定差异,对于弱势群体来说,物价始终是牵动心头的大问题。
2.苏中缺乏符合当地特色的政策。苏中地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差距拉大的倾向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及时纠偏和调控,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苏中公共服务的发展缺乏符合当地特色的配套政策。苏中地区作为苏南、苏北的连接带,地区发展往往带有某些苏南、苏北发展的影子,整体发展缺乏特色。虽然目前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苏中公共服务的发展,可是如果没有适宜的政策出台,在公共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出现倒退现象,这会给苏中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也会给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工作的推进带来隐忧。
3.苏北地区落后的文化与经济水平影响其公共服务与管理的一体化。苏北地域文化相对落后,劳动力素质相对不高,思想较为保守,缺乏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苏北地区的文盲率为6.92%,政府工作仍旧是重工轻农、重城轻乡;广大百姓的思想观念仍旧落后,他们依然囿于官本位的思想,不能为自身合法权益与政府积极对话;另一方面,苏北经济落后致使城乡一体化工作缺乏动力,经济落后致使公共服务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顺利开展,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很难满足当地需求。
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建议
(一)创新管理机制,实现“五个一体化”
从制度和机制上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有序流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等;统筹城乡劳动力培训制度,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大农村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投资力度,实现城乡教育卫生均衡发展,提高农村教育和卫生医疗服务水平。要从政策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事业一体化,从实际出发,科学制订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实现城乡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创新有利于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倡导“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政府理念,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主导,服务公众和社会为核心职能,以高效为服务目标,公民的满意为宗旨。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机制创新,科学划分公共服务范围,合理分工落实责任,统筹管理各职能部门,搭建城乡一体化服务机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健康、稳定发展。大力推动试点地区建设,创造更多机遇和提供更多便利,为试点的稳步推进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加快推进全省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建设进展,创建江苏城乡发展新局面。
(二)构建统一平台,整合城乡管理机构
就江苏省目前的公共服务建设现状来看,经济条件已经不再是阻碍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是其不合理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不仅农村公共服务机构欠缺合理设置,而且城市也存在着设置混乱、职责权力相互交叉、政出多门、政策不统一等不合理现象,严重降低了公共服务建设的效率,使得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服务落不到实处。
对此可分两步走,首先,按照大部门体制的思想,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内部协调通道,形成领导体制一体化,建立综合协调机构,为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提供统一的组织平台。形成城市工作、农村工作相互对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推进政府职能部门的功能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对接,设立专门的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机构,整合城乡公共服务管理机构,合理调整部门职责,避免因职能交叉而导致责权不清、效率低下,实行城乡统筹,建立相互对应的服务与管理机构,在管理平台上做好准备;其次,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以城乡服务对象一体化,服务程序标准化,服务内容协调化为目标,借助平台优势,将城镇现有服务体系和经验向乡村推广和延伸,促进城乡社会资源共享。总之,政府在服务与管理的过程中应突破原有条块式的管理模式,整合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打通各个部门之间的内部协调通道,根据以人为本、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原则为农民提供高品质服务。
(三)培植第三部门体系,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
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有两种:政府和第三部门。政府代表着体制内的供给方式,而第三部门则是一种体制外供给方式。体制内的供给者和体制外的供给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相互合作,结成伙伴关系同时相互监督、协同发展。当前中国的第三部门大部分是体制内的,即具有官民二重性;而西方国家的第三部门基本都是体制外的,更有利于为社会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服务。
基于当前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公共服务水平差异突出的现状,城乡公共服务运行模式宏观上应采用“多元化”保障模式,即强调政府肩负的公共服务的主导责任,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下构建由政府主导,盈利组织、非盈利组织及社会成员个人共担责任的公共服务与管理模式,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首先,要强化第三部门的社会责任,最重要的就是政府要扩大第三部门自,使其运作更高效,让第三部门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减轻政府压力,优化第三部门各项职能,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新型社会。其次,要调动社会资源,扩大第三部门的覆盖范围,使其占据到各行各业,均衡分布到城乡的各个区域,尤其是要在农村大力发展第三部门,达到城乡第三部门服务一体化。最后,政府指导第三部门发展,必要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并建立良好的监督体系。最终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第三部门体系,促使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承担主体多元化。
(四)尊重地方特色,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江苏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既存在城乡差异,也存在区域差别。苏南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已初具成效,苏北、苏中虽然也在工业、投资和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呈快速发展,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增加了一定的后发优势,但是苏中和苏北城乡公共服务和管理一体化才刚刚起步。因而,苏中要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借助苏南的带动作用,搞活自己的特色经济,利用已经取得的成果,继续大力建设“金保工程”,推广城乡社会保障“一卡通”,带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苏北则要取长补短,借鉴苏南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的经验,分阶段逐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与此同时,城乡协同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型农业和推动农民市民化尤为重要,即“三农”问题是核心问题,依然是现阶段城乡建设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当继续加强产权制度及户籍制度的试点改革,积极创新有利于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新体制,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营造有利于发展新产业、壮大新组织、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结论
江苏省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境和障碍。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迥异,城乡社会经济水平悬殊,必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开拓一条具有江苏各地区特点且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全面统筹全省三个区域公共事业发展,兼顾城乡协调性,从管理机制、管理平台建设、第三部门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几个方面,分部门分阶段施行,形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优势互补、和谐共进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景新等.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王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3.张邦辉.社会保障的政府责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李丹.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回顾与分析[J].理论探讨,2008(11)
5.郭素华.基于城乡一体化视角的乡村治理[J].西华大学学报,2010(1)
6.汪来杰.地方政府体制的重构—以服务型地方政府为分析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0(2)
7.康永超.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城乡一体化[J].理论探索,2012(1)
篇4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1.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2.重点加强对护士的考核,强化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以强化“三基”护理知识及专科技能训练为主,由高年资的护士轮流出题,增加考核力度,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进行排名次,成绩纳入个人档案,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相互竞争,直至达标。
3.做好聘用护士的轮转工作,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4.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优化护理队伍。不断的更新护理知识。
二、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安全工作长抓不懈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急危重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注射、各种过敏试验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
5.护理部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三、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1.护理部继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提高护患沟通技能,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2.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经常听取医生 的意见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作到真正的主动服务。把“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
4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
我院的医护比例搭配不合理,护士的人员少。工作繁重,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全院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五、树立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如何在护理服务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护理人员法制意识,已成为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护理部严格按照省卫生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护理记录完整、客观。明确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并向上级医院的同行请教,明确怎样才能书写好护理文件,以达标准要求。结合我院书写护理文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为举证提供法律依据,保护护患的合法权益。组织护理病历书写竞赛,优胜者给予奖励。
六、护理各项指标完成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
4.护理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达100%。
5.、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6.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篇5
关键词:企业礼仪文化 功能 构建
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生产力、优秀企业文化就是先进生产力已成为普遍共识。后危机时代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广大企业的共同追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文化沟通及融合能力是企业应对危机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企业礼仪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礼仪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淀为民族的行为习惯, 成为维系血缘纽带、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企业礼仪是企业进行的各种例行活动,如待人接物的礼节、庆典、处理公共关系的方式、信息沟通等。企业礼仪文化是企业员工关于企业礼仪的观念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 [1]。它是企业文化在企业礼仪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它象征着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要求,塑造着企业形象,使员工在礼仪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密切人际关系,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的崇高目标献身的群体意识。
篇6
培养文明礼仪,共建文明校园讲话稿1
敬的领导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最近,咱们学校开展了“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我光荣地成为了代表六年十一班的“文明礼仪之星”,作为一名能够代表班级的同学,我自然是十分清楚平时班里同学的文明素质,今天我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是针对同学们平时的一些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的,希望同学们遇到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当然,如果是优点的话,要继续发扬光大!
首先是同学们这方面的优点,不能说少,例如每当老师走进班级都会整齐的向老师问好,平时上课时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听讲,尊重老师与同学们,间餐时没有人随地乱走动,午餐进餐时很安静等等,这都是我们大家文明礼仪方面的优点,最能体现我们文明礼仪成绩的则是门wai挂着的学校颁发的“出入有序”的奖章,这是我们六年十一班同学用平时良好的课间队纪律得来的。我在咱们班担任体委,可以说这里有一小部分是我的功劳,而更多的是同学们自己的自律性,大家每次课间打铃时都能按时站队,在队伍中可以做到不打闹、不讲话、不拍球等,这都是同学们文明素养的表现。
还有一点,同学们进餐时纪律维持的比较好,每个人一份,不乱赠送,不浪费,吃完后剩下的酸奶盒、香肠皮都有伙食委员会统一收起,没有人随便乱下地,然而,只是偶尔有某些同学扔垃圾扔的不及时,将他们堆积在书桌堂里,实属不应该,不过这终究是少数,多数同学都具有遵守班级纪律的意识。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咱们终究有一些做得不够周到的,例如平时上课也有一些似听非听的,下课也有在走廊逗留的,早自习也有不遵守纪律的等等。虽然这些不遵守纪律的人只占十一班同学的少数,但是这就影响了同学们平时的正常学习生活,比较严重的就是早自习这短时间,只有一部分人再读课文,还有一部分只是在当一个看客,另一部分是已经深深地“沉浸”在与同学们聊天的“乐趣”中,还有极少数同学,自从放下书包开始,就开始“唾沫横飞”、“神采奕奕”地“谈天说地”,什么三教九流,奇闻趣事,那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谈!在早自习看不到同学们读课文,听不见从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实属十一班的一大遗憾,希望同学们每个人都能够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我们都要扬长避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达到“文明礼仪之星”的标准!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培养文明礼仪,共建文明校园讲话稿2
大家好!
诚实,即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文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它如隽永的长河奔腾至今,内涵却从未有过改变,九州华夏,因它而灿烂。
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的晋商,留下了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靠的是什么?就是“诚信”二字。他们以关公的“义”来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动机,凝聚同仁;以关公的“信”来摒弃欺诈、伪劣等行为,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主。以讲信誉着称的晋商比比皆是,他们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商谚,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秤平,斗满,尺满足”等等。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永恒不变;诚信是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有一种诚信忠于朋友,“宝剑脱相赠,平生一片心”;有一种诚信,忠于顾客,“无诚信,无以立商海”;有一种诚信忠于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定?
有人说意志是灵魂的载体,那么诚信便是灵魂的重量,我们的一生不正是为这重量而奋斗而完善自我吗?可这重量意味着什么?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曾向父母许下孝的承诺,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这是个多么纯洁而伟大的诺言!可苦学路上,有多少人在面临挫折时还记得这个承诺?诚信,即使是平日里一个小小的约定,也意味着我们必须坚强面对一切,无论荣耀,无论挫败。
时间会过去,记忆会过去,但高尚的品质却是一生相随的。用诚信面对人生,任何事都会显得自然,沉稳。
让我们插上诚信的翅膀,自由飞翔,飞过广袤蓝天,飞过沧山泱水,飞过人生绵延的河流与险峻的山峦,飞到乌云散尽,飞到阳光普照!
谢谢大家!
培养文明礼仪,共建文明校园讲话稿3
诚实是宝贵的,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以诚待人,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人们将会更加的和睦相处。
记得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妈妈因为要去打羽毛球比赛,临走前交给了我一个任务,就是待会儿,让我去邮局帮她取钱。
吃过早饭,我高高兴兴的背着包,就出发了,不一会儿,就到了邮局,我一推开门,“哇!这么多的人呀!”我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找了个人比较少的地方排上了队,大约过了10分钟左右该轮到我了,我手脚麻利的把取款单递给了阿姨,阿姨看了看单子,又看了看我,我看阿姨又是盖章又是拿钱,数了数,就把钱递给了我,我拿着钱,一蹦一跳的回了家。回到家,我想终于可以帮妈妈干点事了。
中午,妈妈回来了,问我:“钱取回来了吗”我大声的回答:“钱放在茶几上了,你自己看吧!”只听妈妈大叫一声“呀!怎么取了400块钱呀!”我连忙跑到客厅说:“怎么啦,就是400块钱嘛!不对吗?”。妈妈焦急的说:“取款单上是40块钱,不是400块钱,这不是翻了10倍吗?肯定是邮局的阿姨把单子上的40看成了400给了你,我们必须要把多出来的钱给人家还回去。”于是,我拿着钱冲出了家门,直奔邮局,幸好阿姨还没走,我忙对阿姨说:“阿姨,早上,我来取钱,你多给了我360块钱,现在还给你。”阿姨接过钱,查了查单子说:“谢谢你,还真是这样,都怪我粗心大意,把40看成了400,让你又跑了一趟,对不起。”我笑着说:“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
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只要你以诚待人,做个诚实的孩子,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表扬和称赞。
培养文明礼仪,共建文明校园讲话稿4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所演讲的题目是“诚信感恩在我身边”。
温室的花儿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是为了报答辛勤的园丁,因为它感恩园丁;可爱的小狗们帮主人看家护院,是为了报答养育它的主人,因为它感恩主人;可爱的蚕儿们吐出洁白的蚕丝,是为了报答养蚕人,因为它感恩养蚕人……天下万物都知道感恩,而有些人为何就是不知呢?
感恩,不是物质上的赠送,而是发自内心上想报答他人的一种思绪。当你的笔掉在地上时,朋友为你拾起,你应该感恩;当你被人欺负时,一个陌生人站了出来保护你,你应该感恩;当你的脚受伤时,同学背着你走向医疗室,你应该感恩;当你考试一落千丈时,朋友安慰你,你应该感恩……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你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应该感恩。人生的道路崎岖,很需要相互扶持;如果你得到别人的赞叹,你应该感恩。语言的扶持,常常有不可思议的神力;如果你得到一个好的建议,你应该感恩。智慧的碰撞,往往能产生惊人的奇迹;如果你得到一个智者的指点,你应该感恩。过来人的箴言,会提高你生命的品质;如果有人侵夺了你的利益,你应该感恩。别人能取走的,一定不是你的东西。更何况,他要替你承担太多的压力;如果你遭到别人的'压制,你应该感恩。英雄从拼搏中诞生,拳王从格斗中崛起,不经过逆境的历练,你将难成大器!
记得爸爸讲过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为了一法郎”。主要讲一个穷孩子为了找买火柴的先生一法郎,在回家路上不幸遭遇车祸,但后来要弟弟把一法郎送给那位先生的故事。那个故事虽然简短,但隐含着深刻的含义:人,要有诚信,“一言即出,驷马难追”。人如果没有金子般的诚信,那么你生命所绽放的光彩又在哪儿呢?人们说:诚信就像一面镜子,你笑,他也对着你笑;你哭,他也对着你哭;你生气,他也对着你生气;你撒谎,不守信用,他也对着你撒谎,不守信用!
同学们,让我们在诚信与感恩的雨露之下,阳光之下幸福地生活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培养文明礼仪,共建文明校园讲话稿5
当你带着对春天的憧憬和满心的喜悦漫步于学校中时,会觉得绿草如茵,鲜花似锦,书声琅琅,一切都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可是,当眼前出现了果皮纸屑,耳边传来不堪入耳的脏话时,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也许你会皱起眉头,仿佛洁白的衣衫沾染了污点。是啊,这些不文明的行为正蚕食着我们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污染着我们美丽纯洁的心灵。
杰佛莱斯曾经说过: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我们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每一件小事的背后,都渗透着文明的本质。文明,是同学生病时的一句慰问,是大方地借给别人的那半块橡皮;文明,是楼梯中给教师的一次让路,是经过绿茵草地时的绕道而行。只要你愿意去做,文明将是一件极为简单、快乐的事。
文明不过是举手之劳。尊敬教师,文明是课前递上一杯温水,课后让教师先行的习惯;爱护同学,文明是他生病时帮他拿来的药品,是他摔倒时热心的搀扶;热爱学校,文明是被自觉捡起的果皮纸屑,是摆放整齐的桌椅。
文明不过是举“口”之劳。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不经意的恶语可能给别人带来长期的伤害,而一句良言不仅给了别人启示和快乐,而且自己也收获了快乐。见到教师问声好,请教问题道声谢;不小心碰到同学,说声对不起,同学流泪时,请用幽默让他破涕为笑;主动制止一个乱丢垃圾的人,主动做一次爱护花草树木的宣传。文明真的无处不在,信口拈来。
文明,仅仅是管住自己的小念头。当你想骂人时,请捂起自己的嘴;当你想打人时,请将双手背在身后;当你想乱吐乱丢时,请想想自己踩到黏痰时的气愤,当你想在绿草红花中穿行一条最短的线路时,倒不如加快速度去领略醉人的曲径通幽。
我们正处于人生最关键的探索时期,现在的所作所为,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一生。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理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尊敬教师,孝敬父母,爱护同学,热爱学校,今天,这些细微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做勤奋文明的小学生就是我们最庄重的誓言!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文明人!使文明不再是纯粹的理念,而是每个少先队员的自觉言行;是文明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集体自律;使文明成为习惯,让学校成就梦想!让我们用满腔热忱去推动精神文明前进的脚步,把我们的学校建成和谐、文明、有序的温馨家园!同学们,用心去感受吧!文明的学校,没有喧嚣,没有脏乱,只有整洁的画卷,只有宁静的花香,只有琅琅书声中的奋发向上!
篇7
进一步提升文化体育工作公共服务能力
文化体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对于凝聚全县各方面力量,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建设美好家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文化体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形势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组成部分的文化体育工作,如何加强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给文体部门以及所有文体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任务与要求。为此,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夯实文体基础,强化文体服务,依法治文治体,进一步提升文化体育工作公共服务功能,以更好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现状
加强文体公共服务、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意即提高文体社会贡献度。近两年来,我县各级文体部门依托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强化依法治文治体,加快文体发展步伐,各项文体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文体部门社会影响力及作用地位与日俱增,社会贡献度显著上升,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阵地建设势头良好。当前县博物馆工程进入征用土地的实质性阶段。县图书馆新馆于去年月落成开放,同时积极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现已通过省、市评估验收。该馆的“知识拥军”工作成果显著,在全市文化系统单位作出了示范。县文化馆近年来充分发挥群文工作龙头作用,强化职能履行,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已跻身国家一级文化馆行列。象山艺校加强实践教育,培养、输送优秀艺术人才,成立企业化运行的艺术剧团。我县“东海明珠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已建有省市级“明珠”颗,建成率达。村落文化示范点创建势头好。在已建有个市县级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全县又有个村申报创建。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也在有序跟进,瑶琳社区已创成县级示范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深得民心。在已建县体育场、游泳池、灯光球场、体育馆等一批公共体育设施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前提下,我局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安装健身路径器材,打造群众喜爱的“十分钟文体活动圈”。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多万元,共安装了余套路径器材。
二是文体活动丰富活跃。我们不仅圆满完成了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开渔节文艺晚会、开幕式、国际海钓、开船仪式等各项指令活动,联办了石浦“三月三、踏沙滩”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承办了宁波市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民间艺术大会串等,还积极实施高雅文化活动次,组织举办人民广场文化活动和系列节庆活动多次,普及开展以“文化春风遍象山行动”为载体的文化下乡活动余次,而且活动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办文化活动”转向“管文化活动”。二是从“职能萎缩、错位”向“充分实现职能”转变。目前,我县一些部门、企业、社区、乡镇街道的大型文化活动均实现了文化部门全面参与、辅导、策划。另外,由县体育中心承接的首届“步步高”杯全国男子排球大奖赛级别高、影响大,创下了我县中央电视台直播的记录。全县个单项体育协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积极性,举办大小活动赛事多次,进一步营造了全民参与体育健身的良好氛围。
三是作品和人才令人瞩目。充分动员广大文艺骨干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开展特色文艺创作活动。在宁波市民间艺术节里,我局重点推出了创编民间灯舞《象山海螺灯》和“打造民间剪纸艺术品牌”两大项目。小品《家有喜事》、歌曲《丝路渔港》等在“三个代表”题材文艺作品评选中获奖。《关注农民工文化享受》等调研文章获全国一等奖,受市委领导批示。《石浦渔灯》、《渔家号子》、东门渔岛女子船鼓队、爵溪渔鼓队等节目及表演在省市获多项大奖。纪云飞获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银屏奖,实现了我县群众歌手走向全国的零突破。
四是专业和特色文化建设全面铺开。一是文博工作得到加强。我们扎实推进文物保护与开发工程,促使我县文物事业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先后公布了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同时我们加强了“国保”单位的申报工作,张苍水兵营遗址、渔山灯塔日前已申报第六批国家级文保单位,渔港古镇石浦也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二是渔文化研究开始起步。从去年始,我局启动了妈祖文化研究工作,成立了妈祖文化联谊会,对全县妈祖庙遗址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举办了东门岛妈祖谢洋巡会活动。今年还成立了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全面收集、挖掘、整理渔文化历史资料及遗存,分课题、全方位进行渔文化研究。三是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保护开发工作进展顺利。以全国性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为契机,整理出版了民国《象山县志》新校注本,全面调查县域民间特色文化,对一些流传至今且有影响力的民间艺术品种进行了重点挖掘与整理,并已确定丹西街道珠水溪母子龙、石浦渔灯、昌国马灯、东门船鼓以及竹根雕、剪纸、农民画等十多种民间文化艺术为重点保护对象,还相继出版了《谢才华剪纸艺术精品集》、《民间艺术家高妙兰画集》,成立了象山民间文化整理小组,同时积极协助筹建谢才华剪纸书苑、张德和根艺馆,全力做好茅洋乡创建宁波市“一乡一品”和农民画传承基地的工作,推进剪纸和农民画的产业产品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已于今年申报省、全国文化先进县。
五是依法加强市场管理。坚持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联合行动、专项整治等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对网吧、电子游戏机室、演艺厅、音像店、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文体市场的治理以及文体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处理和缓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完善监管机制,实施管理新办法。重视从社会各个层面聘请义务监督员工作,共聘请了名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监督员。通过媒体公布文体市场举报电话(),对网吧零点执法行动和部门联合行动均邀请媒体记者参与并进行跟踪报道。积极探究并施行文体市场“条块”结合管理新模式,即分区划片、片块结合管理,努力维护文体市场良好经营秩序。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正面引导。通过举办各类经营者培训班,切实提高文体市场经营户的法制意识。在对印刷企业的管理中,我们还通过成立行业协会,举办主题性活动,加强行业自律行为。
六是竞技体育跃上新台阶。近两年,我县竞技体育喜讯连连。王成意在第届雅典奥运会射击比赛中获得铜牌,这是宁波籍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唯一的一枚奖牌,也同时创下了宁波选手在奥运会上单人项目的最好成绩。同时,由我县输送的射击运动员江浩俊、康宏伟、项晓晓等,在国内比赛中也屡创佳绩。我们还积极组织青少年代表队参加省、市比赛,锻炼队伍,挖掘苗子。在全县所中小学校建立体育苗子输送联络员网络。截止目前,共向上级体育训练部门输送体育苗子近百人,其中在国家队就训达人,竞技体育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文化体育公共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各级文体部门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上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有不少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体公共服务能力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一)城乡文化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性。县城、次中心城镇、其他乡镇之间,文化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丹城不仅拥有一批诸如人民广场、体育馆、图书馆等标志性场馆阵地,而且文化市场项目多、类别广、居民文化生活丰富、跃跃,但在石浦,作为我县南部中心城镇,常驻人口万,至今除了石浦文化馆一座小楼外,几乎没有象样的国办文化设施。此外,一些个别乡镇,区域内居然没有一家登记在册的文化体育经营单位,农民群众忙闲时文化生活可想而知。另外,在基层农村还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在创建“东海明珠工程”或村落文化示范点时,积极性很高,创建力度也比较足,但创成后,少数明珠楼却出现了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文体标志性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体育基础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传播先进文化、普及全民健身的重要阵地和必要载体。文体设施的建设情况也综合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品位档次。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我县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有所加大,但从整体看,与横向比,还比较薄弱。如在××××年就已列入县政府重点工程的国办群众文化标志性建筑——县文化活动中心,至今没有动工建设;又如县博物馆工程,虽已列入政府工作要点,但进展缓慢;再如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标准体育馆和游泳馆),现在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这些标志性文体设施的缓建和滞后,从一定程度上说影响着我县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制约着我县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三)文体市场执法手段、方法有待完善、提高。目前我们现有的执法队伍状况及执法力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文体市场突飞猛进的发展需要,导致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文化市场整治的高压态势下,部分网吧、电子游戏机室业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还时有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一些流动摊贩还在街头、集市兜售非法音像制品等。另外,从客观上讲,残疾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开办的文化体育经营单位为数不小,对我们执法处罚带来了一定困难。
(四)文化体育事业经费明显不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体育的需求以及对文体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日俱增,政府对文化体育事业经费上的投入虽然每年略有增加,但增长的幅度达不到全县增长的水平。而且由于政府未安排专项的节庆日活动和体育业余训练等经费,但实际上我们要支出不少经费,造成了整个文化体育事业经费的不足。另外,随着国家加大对意识形态市场的整治力度,文化体育市场的整治行动一个接着一个,但经费又没有增加,也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五)文体队伍整体专业力量不强。目前,我局系统文艺专业人才青黄不接、未形成梯次的问题日益凸现,主要业务门类人才急需引进,这也是导致精品创作少的直接原因。部分局属单位的专业人才也相对缺乏,需进一步完善结构,充实力量。乡镇(街道)文化站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加强,理论和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人员机构编制性质不顺畅,不利于工作开展。其一,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局行政编制为个,实际在岗人;事业编制个,实际在岗为人,多出的人是通过系统内借用、调剂、超编安排以及临时聘用的,这样的人员编制性质,必然会削弱、影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二,作为文体市场管理的行政执法机构——县文市办和稽查队,目前前者属全额事业性质,后者属差额事业性质,不利于执法队伍的稳定和执法工作的开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目前我县文化体育系统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重点是:
(一)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文体执法氛围。一是要牢牢把握当前正在开展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机关”契机,抓紧抓好机关干部特别是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因为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水平直接关系着依法行政和文体市场行政执法水平。二是要加强文体市场经营者的办班培训工作,利用日常检查、专项行动等各种时机,定期不定期的对管理相对人进行文体市场法律、法规、规章宣传。三是要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增强社会对文体部门工作的监督力度。文化体育工作范围涉及方方面面,相应地,文体工作就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社会舆论的强力监督,如单靠文化体育部门的力量来依法行政,那将是捉襟见肘,而且也难以发挥出最佳的管理效益。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文化体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党的方针政策等,提高全社会的文化体育法律意识,必将大大增加监督力度,推进文化体育依法行政工作。
(二)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切实维护文体市场经营秩序。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以网吧、出版物市场的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为重点,强化文体市场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加快统一安装《净网先锋》管理软件步伐,建立网吧技术监管平台,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力度。增强日常监管稽查频率,实施小时举报响应制度,从快、从重、从严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对检查中发现不规范、不守法的业主不仅要予以严惩外,还将单独“开小灶”进行补课。另外要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营造声势,增强实效。
篇8
关键词:园林绿化 工程管理 问题 措施
前言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主要致力于研究园林绿化工程应用于城市建设中而产生的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通过对园林绿地的规划和功能分析,并对定额指标分布原则、园林工程管理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由政府组织并行使公共权力对城市绿化进行全程掌控和有效管理。其最终目的在于达成全民共享,使得社会资源利用率提高。
1、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最基本的公共活动。前文笔者已经分析了其内在含义,其别需要强调的是,绿化工程管理是政府组织实施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公信力,既然绿化工程管理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支付来实现的,同时属于社会公共财产。按照国家与政府的相关规定,针对公共财产的投资应该满足效率与需求两大原则,跟其他的事业发展支出一致,政府针对绿化工程管理的支出应该取得,也必须取得最好的效益。同时,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与居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不仅关系着城市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文明程度。因此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在相关配套措施实施的过程中有部分效果仍差强人意,笔者就绿化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
2、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认知度不够
对于一个城市园林绿化方面的企业,必须要有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这样才能有效的管理好园林绿化工程,确保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当前,我们很多从事园林绿化的企业,对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认知度不够,缺乏程序化、技术化的管理手段,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质量。
2.2 缺乏合理规划
由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主管部门难以掌握,导致很多绿化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如工厂厂区内的绿化,工厂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行政审批部门的绿地率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了迎合职工休息时间的休闲要求,提高其工厂的整体环境,就必须要进行园林绿化,同时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就随便种上几株树,大面积铺设草坪。整个园林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规划,景观效果差。
2.3绿化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其技术性不是很强,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施工队伍纷纷加入的绿化行业,施工中机械的照搬图纸,不能很好的跟设计者沟通,结果导致了竣工之后的景观效果与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大相径庭。
2.4 缺少专业的监理公司
园林绿化施工监理多由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兼任,缺乏专业的监理知识,导致绿化监理单位在接受施工监理任务后,工程开工没有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从而影响了绿化工程地按期完成。
3、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解决措施
3.1增强工程管理意识,构建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一个好的园林绿化企业,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得工作充分细化,进而增强管理人员工程质量管理的良好意识,进而保障工程有效并稳定推进,使得管理目标顺利达到。从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管理着手,一定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做到垂直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执行企业的管理任务,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3.2 提高园林绿化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从事绿化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事业进取心、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等直接影响了景观效果。我们应充分调动园林绿化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牢牢树立起“保质保量”的思想,认真地做好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以优秀的工作作风,创造优质的园林绿化工程。
3.3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规划管理
绿地对于城市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合理开发和使用绿地,在进行建设前必须经过合理规划,将绿化的发展建设纳入到城市的整体建设当中。要严格控制已有规划的绿地或绿化园林。最后在工程验收和后期养护的过程中都需要相关部门予以支持,严格按照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标准进行管理。
3.4实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
实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理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应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既维护建设单位的利益,又能够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从而保证了工程的顺利竣工。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协调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作品的景观效果。
3.5后期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限为一个月,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五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率。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后期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枯死;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4.结语
园林绿化工程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同时要具备现场施工指导等方面的技术,为加强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创造出宜人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志佳,古洪生.试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篇9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柳州;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1-0058-02
1 柳州的工业遗产
1.1工业遗产
1976年《工业考古学评论》期刊的创立,表明工业遗产的研究是由“工业考古学”开始的。工业考古学的产生为后来的工业遗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78年,世界性的工业遗产组织——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瑞典成立,该组织随后于2003年在下塔吉尔召开的大会中通过了《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明确定义了工业遗产,并对其保护与普查进行详细阐述。该指出: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作坊、工厂、矿场、提炼加工场、仓库、能源产生转化利用地、运输和所有它的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宗教场所、教育场所等。
1.2柳州的工业遗产
2006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背景下,柳州成立了“工业遗产”普查小组,对全市130处工矿企业进行普查。初步确认保存较完好,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工业遗产遗址、附属建筑及设施有24个(处),主要集中在机电、电力、化工、轻工、建材等工业类型(见表1)。
根据调研统计显示,柳州的工业遗产具有分布广泛、种类多样、工业类型丰富等特点,有较多保存完好的办公楼、宿舍、车间、厂房、生产线、生产设备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技术价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尚未及时被界定为文物和未得到重视的工业遗存,未得到有效保护而逐渐在城市中消失。因此,对其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是重要而又紧迫的。正如国家文物局发出的《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提到的:工业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新课题。
2 工业遗产的文化生态思想
2.1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来源学科主要是文化学和生态学。它的起源是参照环境生态、自然生态,借用“生态”来表示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环境、秩序、状态等。也就是说,生态本来是一个反映自然、环境状态的词,借用“生态”一词应用于文化,就形成了文化生态的概念,目的是要表示文化现象也和自然现象相同,有自身内部的秩序和规律。
2.2工业遗产的文化生态思想
文化生态学是文化学的一个分支,通过研究文化系统与其环境系统的关系,以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传递、流变和作用,揭示文化生态的状态和功能。将文化生态学的思想应用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正是符合了这个趋势。
工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社会经济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工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种类丰富的工业文化,它们都可以被看成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众多的工业文化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工业文化群落、工业文化圈,甚至类似生物链的工业文化链。在研究整个城市的工业文化生态系统时,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化系统,强调运用整体、多样、共生、动态的观点去分析探讨,优化工业遗产内部和外部的结构,合理配置文化的资源与环境,完善文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使工业文化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3 柳州工业遗产文化生态系统的问题
3.1文化生态整体政策机制的缺乏
柳州目前尚未颁布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缺乏政策法规的保障。同时,还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机构来统筹协调相关的工作,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3.2文化生态开发模式多样的丧失
由于缺乏保护理念和经验,柳州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可以根据不同的保护主体的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开发模式。
3.3文化生态系统共生氛围的淡化
柳州市已完成的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公众参与度并不高,公众与文化的共生氛围逐渐淡化。蟠龙山供水设施位于蟠龙山半山腰,景点入口较隐蔽,不少市民还“不识庐山真面目”;102创意仓库原址是柳州市供销社的仓库,曾于2009年举办了“广西首届涂鸦大赛”“纸墨画展”等展览,如今却早已荒废。
3.4文化生态能量循环动态的不足
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业旅游发展规划,导致柳州工业遗产与旅游资源缺乏必要的联系,尚未充分发挥工业资源的优势。目前仅有柳州钢铁厂和柳州卷烟厂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接待规模有限,对其他工业企业的带动力也不强。
4 柳州工业遗产保与再利用的文化生态系统对策建议
4.1从整体观出发,实现整体保护
4.1.1成立保护机构
应建立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系统地总结遗产资料,整理和公布工业遗产基本情况,登录遗产清单,科学地研究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同时与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推进小组共同协作,实施一系列的保护和改造项目,最后移交柳州市工业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管理运营。
4.1.2制定保护规划
应根据不同的保护级别,对保护范围内的工业遗址的建筑艺术价值进行细致的专业评估,对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以防止出现盲拆、乱搭建或“千城一面”的改造局面。
4.2从多样观出发,进行多角度探索
4.2.1保护主体多样化
自然环境下的生物群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且物种越丰富,稳定性越强。柳州工业遗产涉及的工业类型众多、形式多样,除了有形的,还有无形的,都应作为保护与再利用的对象。只有将保护主体多样化,才能丰富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和意义。
4.2.2利用模式多样化
在对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时候,应详细了解其修建年代、结构特点、地理位置、环境特点等条件,选取适合的开发模式。如有滨水区的柳州化肥厂,其搬迁后可以改建为遗址公园,保留原有厂区的道路和绿化,适当增加娱乐设施,为原厂区居民提供一个游憩的空间和场所。
4.3从共生观出发,平衡各方关系
4.3.1历史与现代的共生
新与旧的交错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主题,可以既体现历史特征的建筑原貌,又将具有现代感的元素融入其中,实现古与今的共生。柳州压缩机总厂内留存有大型红钻木结构、砖混结构的锻工车间、钢材库等17座,保存较完好。还有较多高大的树木,环境十分优美,可以考虑对厂区进行区域性保护和适当改造,借鉴北京798艺术区的模式,改造成创意产业园。保留旧车间的建筑原貌,引入艺术创作者的工作室,还可以引入本土特色的奇石文化,让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高大敞亮和历史沧桑感为艺术家们和创意人群提供激发创意灵感的场所。
4.3.2决策者与公众的共生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不仅仅需要相关部门单当面的努力,还需要整个社会公众的共识,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作为工业遗产的建造者、使用者,当地居民对工业遗产的使用状况往往比规划者更为了解,政府顾及不到的细节,可以依靠当地居民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强调居民的参与性,强调“自下而上”的开发模式作为补充,有利于地区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4.4从动态观出发,实现可持续再利用
4.4.1资源利用的节约性
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工业遗产的每一处遗存都应遵循整个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形成文化生态的动态性。在对工业旧建筑内部空间进行重组时,拆下来的砖块可以再利用到建筑外部空间的隔离栏、导游指示牌、景观小品等,达到能量流动平衡。
4.4.2开发实践的动态性
工业旅游作为旅游行业悄然兴起的一个新领域,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开发热点。应充分利用工业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柳州工业特色的遗产旅游线路,通过参观工业企业的厂房、设备设施、生产或工艺流程,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场景等,寓学习于旅游中。
篇10
【关键词】丝绸之路;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保护;交流;大连
2013年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全面性的经济合作开放战略,这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作为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不应缺席交流,用交流促进发展,用发展强化保护。我们必须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创造性转化。
一、“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与世界交流和对话的机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共同信仰的代表,是一个民族情感、智慧、思维方式的体现,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象征性、标志性、广泛性、传播性等基本特征。“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又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如剪纸、音乐、舞蹈等项目,各国各地区的外在物质形态或表现方式有所差异,但内在的精神却可以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一切空间进行交流。
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加强交流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在对外文化交流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彼此传递朋友情谊、展示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面前,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要将目光放远、眼界放宽、胸怀放广,通过城际间与国际间的交流,展示实力、释放潜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也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提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的文化交流中走得更深远、更坚实提供了新的契机。一是国家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既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也要在其中有所作为。二是国家在“一带一路”的认识上既有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时念的创新,从文化交流角度深度思考,历史经验可以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而时念的创新说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策略要有时代精神,盲从历史、循规蹈矩、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不可取的,要古今融通,全面的、深刻的领会历史与现实的“一带一路”的精神实质。三是“一带一路”的沿途国家和地区加强文化交流将成为一种趋势,将变得更加频繁,既是互相学习,也是融会交流,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迎来难得的求教四方、博采众长的机会。
三、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大连为例。
大连的发展是放眼世界的开放式发展,是海纳百川的包容式发展,是吐故纳新的交互式发展。大连与世界的交流不仅有经济交流,也有文化上的交流。文化上的交流自然就包含了物质文化交流和非物质文化交流。大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可以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和地区的交流,而变得更加坚实。大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有100多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复州皮影和庄河剪纸;国家级四项:复州东北大鼓、长海号子、复州双管乐、金州龙舞。另有金州皮影戏、大连新金民歌、复州鼓乐、普兰店鼓乐、大连吹咔乐、金州古琴音乐、复州高跷秧歌、辽南古诗词吟咏等省级项目二十多项;辽南二人转、大连新金大鼓等市级项目七十余项。从级别、数量、种类上分析,大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有实力,借助天时地利人和走向国际舞台,为宣传大连、展示大连、发展大连做出贡献。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主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沿线人民互通有无、进行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一带一路”构建过程中,不仅要加大不同国家间文化的交流,还要尊重和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宗教和习俗,真正做到“亲、诚、惠、容”。一座城市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步伐紧随国际趋势,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理念上也要与国际同步。大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要与世界同步,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作茧自缚”。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五种:一是由政府组织的非盈利性文化交流活动和对外宣传活动,例如,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二是演出团体组织的非物质文化对外商业演出活动;三是外籍游客来华旅游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以对外出版的书报、电影等为媒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五是以电子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活动。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都要借助政府的支持,利用对外交往的渠道和平台。1因此,大连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领域的合作,使大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国际水平。
结 语
总之,大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了沿着“一带一路”走得更远的条件,我们要用实力去争取和实现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对话。
参考文献:
1徐艳秋. 浅议国家角色理论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创新[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5年6月,第47-48页.
- 上一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 下一篇: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