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3: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

篇1

关键词:中国-东盟;跨文化;商务礼仪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加强了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使得双方在商务贸易上的交流逐渐增多,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1]。但是,中国与东盟在商务礼仪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实现双方的贸易合作,贸易双方必须要就中国-东盟的商务礼仪进行对比。以下本文就文化视角下中国-东盟在商务礼仪上的差异进行简要的对比和分析。

一、中国的商务礼仪

我国的商务礼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迎送礼仪。即在商务贸易过程中对商务友人采取的欢迎仪式和欢送仪式。中国人对于合作对象均较为重视,因此对于每一位来访的合作对象或者商务友人,中方均会派遣相关人员举行迎送仪式,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欢迎。迎送礼仪中迎宾人员的服装、动作以及程序等均是重要的内容,要求从细节上体现我国的礼仪风范[2];第二,宴请礼仪。宴请礼仪一般用于重要活动场合,礼仪内容包括决定宴请的类型、进行社会活动的筹划和组织工作的安排等,是表达庆祝、恭贺、答谢等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实现贸易双方的友好往来;第三,会谈礼仪。会谈礼仪包括会谈的说话礼仪、合影礼仪、程序礼仪等;第四,谈判礼仪。谈判桌上也有属于自己的礼仪,例如,谈判需要准备的相关的事物、谈判场所以及谈判的程序等。

二、东盟各国的商务礼仪

东盟国家数量较多,虽然这些国家均属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一员,但是各国在商务礼仪商业略有差异。首先,从见面礼仪来说。东盟常见的见面礼仪包括两种,一种为双手握手礼,另一种为合十礼。双手握手礼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文莱等国家较为流行,双方见面后先寒暄问候,再相互握手,最后⑹址旁谧约旱男厍啊H绻双方辈分悬殊,则晚辈需要亲一下长辈的手,然后再将双手放在胸前[3]。合十礼流行于泰国、缅甸、老挝以及柬埔寨等国家,分为跪合十礼、坐合十礼以及站合十礼三种;其次,从宴请礼仪来看。东盟各国在宴请礼仪方面均要求能够根据客人的喜好来进行菜单的确认,避免出现菜单不符合客人胃口或者与客人的口味冲突的情况。具体来说,文莱的宴请礼仪中有一点较为特殊,即文莱全国禁酒,国人不允许在公共场合饮酒,外来游客以及17 岁以上的非穆斯林允许带少量酒。但是如果外来游客到文莱人家中做客,主人无法提供任何酒品,只能提供差点。为了避免“酒事”,客人被要求至少吃一点或者轻触茶点盘子。柬埔塞的宴请礼仪中禁止食用牛肉和其他大型动物肉。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同文莱相同,同样拒绝饮酒,含有酒精含量的饮料同样不行。此外,印度尼西亚禁止食用动物的血、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自死物以及猪肉等。在印度尼西亚就餐后需要在餐盘里剩下少许食物。老挝的宴请礼仪中,主人喜欢将食物如鱼头和鸡头先给客人,客人接受即是对主人的尊重。而饮酒顺序则相反,主人需要先饮,然后依次请客人饮。马来西亚居民同样禁止饮酒,少数印度人和穆斯林人有牛肉和猪肉等的禁忌。缅甸的宴请礼仪中,时间控制十分重要。缅甸人每天只吃两顿,并且在早上九点和下午五点之间饮食。菲律宾没有禁酒的习惯,相反菲律宾人非常喜欢喝啤酒和槟榔。在宴请过程中,客人需要在主人落座之后再就座。新加坡好饮茶,泰国喜欢用吸管喝白开水和加了冰块的饮料,越南人就餐前需要先向主人表示礼貌和谢意。

三、东盟各国商务活动的禁忌和技巧

文莱人性格较为温和,在餐桌上或者交谈中不会随便打断他人的说话,因此文莱的商务活动禁忌是打断他们的谈话或者大声说话。柬埔塞人习惯通过中介来进行友好地来往和交流,因此可以通过大型的公司,或者具有令人尊敬身份的人或公司来进行引荐。印度尼西亚人非常看重名片,要求客人在见面的第一时间就将名片发给对方,否则会受到主人的冷淡待遇。有求于印尼商人时,需要带上礼物,对方接受了就表示答应了[4]。接受他人的礼物时,要表示欣喜之情但是不能当面拆开礼物。老挝人不喜欢白色,不喜欢握手礼仪,因此中国人在于老挝人交流时先不要握手,点头微笑即可。马来西亚人习惯用右手交换名片,这一点与中国不同,但是要求中国贸易方能够先看一眼名片再收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星期二是缅甸人的商务活动禁忌时间,安排交易活动时应该要尽量避免在星期二,互赠礼物也要避免星期天这一天。菲律宾的商务禁忌是,对于菲律宾人的要求,对方不能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新加坡人的商务禁忌是禁止吸烟,不喜欢大排场,提倡节约。泰国人的商务活动时间有限制,确定了之后不宜再变动,越南人在商务活动中不喜欢对方发脾气或者批评自己,并且喜欢面对面的会见形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商务礼仪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东盟各国也各有各的商务活动禁忌和技巧,因此中国在于东盟各国进行商务合作时必须要根据各国商务礼仪的不同进行应对,以便实现融洽的交流和合作。

参考文献:

[1]朱倩倩.跨文化视角下中国-东盟商务礼仪对比研究[J].视听,2015,03:211-212.

[2]唐妮.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禁忌的对比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76-77.

[3]韩慧如.跨文化交际下中西商务礼仪比较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01:15-16.

篇2

外国人才公司越来越多的在中国的市场中登陆,为了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就更加需要深入地学习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是结合商务业务和英语的语言,其中对英语水平也有最基本的要求,而商务英语中所涉及到的商务,如商务方面的文明、礼仪、交往等,包括对商务语言的规规则,这些都是在西方国家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在商务谈判中,只了解基本的英语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学习汉语一样,同一句话用在不同的情境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要想更加深入地学习商务英语,就必须了解西方文化。商务英语多是在进行商务活动时使用,本质上还是在学习英语,但又有所不同,在对词汇和语言的表达上要结合所处的商务环境。在学习商务英语时,应该了解自己的英语水平,了解学习商务英语的必要性,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学习计划。学习商务英语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如果连最基本的英语表达都不能做到,那么在商业环境中就很难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学习商务英语时,有必要先学习好基础英语,要加强自我管理,学会自主学习,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效地进行学习。为了更好地学习商务英语,我们可以设定一定的商务情境,在情境中互动学习,这样可以学会规范的运用商务英语。

二、西方文化与商务英语学习的联系

一个国家的人民通过长期的文化熏陶,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基本信仰和价值观念,这影响着跨国企业的经营风格和商务战略决策。国际商业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商界,因为不熟悉客户所遵守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而搞砸的商业活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初次商务接洽的方式不同,随着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增多,我国企业在跨文化国际商务活动中,特别是在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活动时,必然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了解西方文化,采取有效的手段降低文化冲突的发生,有效地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一个必备条件。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对商务英语的学习,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实现跨文化的交际。只有在学习商务英语的同时学习西方文化,了解了西方文化,在商务交流中注重礼节和技巧,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商务英语学生必须不断的学习涉外商务活动相关知识,学习他们国家的文化,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了解这个国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会将西方文化运用到商务英语学习中。灵活性有趣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小结

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商务文化冲突;文化意识培养

1.引言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商务文化介入,使语言与文化脱节。而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如果在贸易实务中忽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很多分歧,就不利于成功地达成交易。李太志明确提出了培养健康的商务文化意识有利于商务英语学习,陈建平就强化商务文化意识提出了若干建议,陈邦国、柯群胜也强调了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务文化渗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1商务英语中的商务文化

文化深深根植于语言,语言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存在差异。在英汉语言文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与汉语所指表面上一致,而涵义却不同。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

1.2商务英语中的文化现象

不同民族对于不同价值观念有不同取向,在商务文化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礼仪习惯等。例如我们中国公司的商务人员见到外商时常会递上一支烟。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和友好,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有不少人反对吸烟,向客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表现。再如,不同国家民族的送礼规矩也不大一样。在英国,客户请你吃饭,带礼物去是不必要的。如果你要带酒,事先要问一下主人喜欢什么酒,这才恰当得体。在日本却恰恰相反,当你被邀到家里吃饭,你不带礼物去就太失礼,并会被认为鲁莽,如果事先问一下需要送什么礼,你会被认为粗鲁。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2.商务活动中常见的商务文化冲突及分析

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的模式进行。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误以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顺利进行商务活动,造成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更谈不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了。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工作深感交流的困难。当然语言能力的因素很少,主要是文化能力欠缺。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

转贴于

由上所述,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不同的文化因素在交流的同时会产生交叉和碰撞。如果不具备跨文化差异和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的知识,就可能会产生误解和冲突,甚至会直接导致商务活动的成败。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涉外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环境日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3.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现状,要求必须强化商务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

3.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

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的商务环境、文化背景下进行交际的涉外商务人才;强调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语文化意识培养作为教学、学习的目标之一。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目的语商务文化意识,对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商务环境、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商业观念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商务文化、熟悉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

3.2具体教学过程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商务文化意识或素养,把商务文化介入和商务文化意识培养与商务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2.1课堂教学导入跨文化意识,注重文化教学

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课堂内容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

篇4

关键词:冲突;商务谈判;文化差异;解决方案

1 引言

冲突是指人们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况而感知到的不一致的差异。即,冲突产生的直接原因可以简单归为彼此间的差异性,同时也反映出冲突双方为某一目标的达成而建立起的相互依赖关系。

伴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中美双边贸易额飞速增长,由2001年的800亿美元增长至2012年的5000亿美元的历史高点。随着涉外经济活动的增加,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在商务洽谈中行为方式的差异以及谈判态度的差异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此,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中美差异及该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与谈判行为的关系,正是深层基础与外在表象的关系。

由于来自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商务谈判中冲突时有发生。有时谈判双方虽然都抱有诚意,但最终还是不能取得任何积极的结果。因此,在中美商务谈判中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熟悉商业活动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对商务谈判的影响无疑是多方面的,并且仍有部分未知领域有待探究,我们很难完整、全面对这些影响进行总结,本文将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历的中美企业之间的贸易冲突典型案例,从沟通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角度,对中美商务谈判冲突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为可能的解决途径提供一些建议。

2 文化冲突案例分析

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在日常交际时,显性的语言本身所载负的信息量相对较少,绝大部分的信息或通过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来传递,或内化于交际者自身长期群居生活所形成的思维共识。而在低语境文化中则恰恰相反,人们在日常交际时习惯借助显性的语言来传递信息,只有少量的信息蕴藏在隐性的环境中,即交流信息通过语言可以清楚表达,而不需要以交际环境去揣摩推测。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区分是相对的,通常人们认为,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因此,得以让人们从新的视角对各国间跨文化交际中所存在的冲突进行剖析与研究。

东方文化中,由于人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非常敏感,因此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空间的改变、停顿、甚至沉默来向交际对方传达信息,或从对方接收信息,而并非必须通过语言彼此传达感情。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若遵从于传统行为方式的话,中国人在表达对爱人、家人的感情时很少说“我爱你”,在对别人的帮助表达感谢时也很少直接说“谢谢”,取而代之的是以微笑、拥抱,或在对方身处困境时积极施以援手等间接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东方文化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强调的是以含蓄、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西方文化强调的则是具体、准确的信息传达,直线型的思维方式让交际中的人们很少去注意交际对手及交际环境本身所拥有的信息,只有明确表达的言语本身才具有意义,拐弯抹角常被认为是缺乏诚意,或者被认为不能够清晰地理清思路、能力不足。举例来说,在美式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及老师对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远甚于间接沟通及非语言沟通。他们鼓励并要求孩子们大声、自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和情感,不论对错、孩子的观点是否符合传统思维,都会给予“Pretty good”、“Good point”等鼓励。

因此,来自不同语境文化的双方,在国际商务交际中产生冲突及误解都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案例,尝试着从高低语境文化差异视角出发,来分析此次商务谈判中冲突产生的根源。

美国A公司向中国B公司出口灌溉机械,并委托一家中国C公司做转帐和清关。在清关中,海关要求其中的一个集装箱支付增值税的税金比A公司已付给C公司的金额多,因此双方发生分歧,造成清关延误。B公司由于已支付了全部货款却迟迟拿不到货物,因此施压给A公司并威胁如在一定时期内拿不到货物就退货。受到A公司邀请,笔者做为第三方参加了他们之间的商务谈判。在谈判中,C公司观点是由于中国外汇管理局规定汇出的金额应该与清关的金额一致。而A公司却认为已按合同的规定支付过税金,多余的部分不应该由自己支付。由于双方分歧很大,因此谈判进展很不顺利。一周后,A公司在邮件中告诉笔者:Thanks for your help. We both gave a bit and ended the dispute. 后来,笔者被告知,双方为了今后的继续合作已达成和解。

上述案例中引起中美谈判双方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来自高语境文化社会的中方人员与来自低语境文化社会的美方人员对规则依赖程度的差异。合同本身属于低语境文化类的文件。对美方人员而言,贸易双方是按照互利的原则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及所获取的利益进行商谈和约定,然后以文字的方式落实于合同。在签订合同前,美方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细则、理解所涉专业法律术语,一旦签署,合同即成为双方按约定方式履行的不能更改的承诺,即使签约之后发生了双方都未曾预料的事也不可违约。因此,当需要支付的集装箱增值税税金增加时,来自低语境文化的美方人员不会把它作为可以更改合同的理由。如果在本次商务合作中获得了超过事先预料的利益,美方人员也仅认为自己运气好;相反,假如出现预料外的损失,也会被认为仅源于自己运气不佳。而对受高语境文化思维影响的中方人员来说,合同不可能包含所有将来可能出现的未知问题,合同并非协商过程的结束,而是双方关系迈入新一个台阶的开始。因此,当外界市场环境发生改变,中方人员认为已落实的合同条款固然重要,商务关系的良好维系也理应是贸易双方需要考虑的,理由是如果双方拥有良好的关系,可以合作调整以适应出现的突发事件,毕竟合同只是没有感情的文字,真正重要的是关系。

3 商务谈判冲突解决建议

不同语境文化对商务谈判的成功所带来最大威胁在于该差异的隐形性。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说,“文化即是长时期的大群体集体公共人生”。文化形成于社会群体内人们彼此间长时期相互交往所建立起的重合性共识,却作为思想和价值观隐藏于人们的意识中,无形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处事。

随着当前国际贸易的增加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积极学习并遵守各种商务礼仪,包括服饰着装、名片的递接、会谈中的行为举止,甚至会关注握手时的力度和时间等细节,但谈判失败或进展停滞的实例仍频频发生。除利益因素的考虑外,来自不同语境文化背景的谈判双方没有意识到、或选择忽视商务交往中的文化障碍对谈判所带来的影响与作用是最主要的原因。

3.1 理解隐匿在文化背后的真正意义

在商务谈判中,当双方从自身的思维定势出发考虑问题、执于己见时,谈判往往陷入僵局,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人们不同的观点和处事方式,此时换个角度看问题恐怕是谈判冲突发生后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之一。

成功的国际商务谈判要求参与谈判的双方必须克服文化障碍,不能抱有自己的文化优于对方的想法去进行比较,而是要求在冲突产生时,积极的调节和改变自己的视野。中国企业不仅需要了解美方谈判者的行为特点,更要分析美国的社会文化与这些特点之间的联系。把从对方接收的信息,结合其语境文化背景后进行信息重组,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理解美国对手为何有如此谈判行为,找到症结所在才是解决谈判冲突积极有效的途径。

3.2 用法律和正式渠道解决分歧

美国法制完善,美国人有着极强的法律意识,他们认为交易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而能够确保自身的利益的最公正、最妥善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法律及合同。而在经历了漫长的上千年封建君主制文化洗礼的中国,人们将道德仁义礼作为共同遵守的社会准则,由于受等级观念、关系意识的影响,法制观念普遍比较淡薄,这导致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冲突产生时,中方人员多回避正面解决,倾向于采取法律外的非正式的处理方式。

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中国企业需要向美国人学习具备法律意识,应该意识到法律可以为商务谈判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不但在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法律来保障自身的利益和权利,在双方就某一问题争执不下时,法律还将作为独立于各方意志之外的切实可用的客观准则,提高谈判效率、协助协议的达成。根据笔者近年来在实务工作中的参与与观察,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历练,中国的法制建设和人们的法制观念已有很大的进步,中国企业正在迅速改变着传统思维方式和观念,越来越倾向于用法律和正式渠道解决商务谈判中的冲突和分歧。

3.3 消除误解及偏见

随着与美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贸易往来,中国企业已经有意识地在谈判前了解美国对手的文化背景及行事风格。但有些了解是准确、客观的,而有些则带有主观意识、有失偏颇。由于受先入为主思想的影响,有些中国企业认为美国所属的西方文化人情淡薄、只注重经济利益的夺取。事实上, 美国企业通过百年的体制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经济意识倾向于采用双赢的策略,比较注重建立长期融洽的商业环境,因为他们深知共同利益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带来长期合作以及更大的回报。反观中国企业,对外开放及市场经济的实施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所谓“平等”,企业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们对实际利益产生了从未有过的重视。

4 结束语

中美商务谈判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由于谈判双方分属不同的国家,不论在政治经济环境、法律体系,还是在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谈判过程中冲突产生的原因也具有多样性,但文化因素无疑是主要根源之一。而要解决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谈判冲突,笔者认为,谈判双方首先需要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其次积极地了解谈判对手所接受的文化背景,从根本上理解其在该背景下所形成的价值观及行事方式,然后尝试着用对方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才能对对方的举动、决定做出合理的反应和反馈,从而有利于冲突的解决,合理避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商务谈判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Linell Davis,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中西文化之鉴[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语 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14-02

商务英语涉及贸易、金融、保险、营销、技术引进、国际运输、合同和法律文书等。这些都决定了商务英语的学习不单是语言的学习,还包括国际商务知识的积累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而多年来,独立学院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和内容一直在不断的调整。一方面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层次决定了教学内容由重理论向重实践的转变。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决定了对商务英语听说的要求要高于读写的要求。这些都决定了独立学院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必须有高效率的,合适其学生的方法和模式。商务英语需要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表现,必须训练学生有效的表现能力。(Mark Ellis, Christine Johnson,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35)

在教学理论基础研究上,研究者们提出 “在商务英语口语课教学中有选择地、灵活机动地贯彻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习为教学的中心应该是今后商务英语口语课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王君华,2007,关于提高商务模块化教学清楚的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探讨:139-140)

模块式教学模式是在汲取模块化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赵有生,2003,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95-96)模块化教学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定模块,教学目的性强,能够清楚地指导学生,有针对地提高其能力。

1 口语交流的目标确定

首先,确定商务英语口语的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英语语音、语调;了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差异,以及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商务常用英语进行商务接待,谈判等活动。

在总目标下,培养目标细化为:(1)语言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日常用语,惯用语。能够用英语独立的进行交流。(2)商务知识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商务知识与礼仪。能够面对和处理不同的商务场合。(3)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其在工作岗位中的发展打下基础。

2 口语教学模块的确定

以商务交际为目的,口语教学被分成九个模块:

访问公司或者接待来访者 Visiting a company or receiving visitors

介绍周遭环境 Showing visitors around or being shown around

招待与被招待 Entertaining or being entertained

参加讨论与非正式会议 Participating in discussions and informal meetings

参加正式会议 Participating in formal meetings

主持会议 Chairing meetings

访谈 Interviewing

谈判 Negotiating

电话 Telephoning

3 口语模块化教学设计

根据确定的模块,教学按照模块要求进行。模块分为:培养目标、授课学时、课堂操作、背景文化与考核方式。

模块8:谈判 Negotiating

模块9:电话 Telephoning

4 结语

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面向一般涉外单位的一线基础性工作,所以商务英语口语至关重要,对商务英语口语的一般技能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模块化教学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对培养目标,培养技能,课堂操作等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控制授课效果有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Ellis,Mark; Johnson,Christine.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5.

[2]王君华.关于提高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7,2(6):139-140.

[3]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篇6

    截止目前,我国已有100多所院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培养模式。如何对现有专业进行改革,办出特色,使其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满足我国对跨文化操作能力的外贸人才的迫切需求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因此研究如何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跨文化操作人才模式具有示范性和普遍意义。提出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培养模式思路的出发点是基于以下事实:第一,国内外在讲授国际贸易等专业理论与实务知识时内容基本相同,但从不同文化视角对相同专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往往大相径庭。不同的价值观、语言表达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都会对贸易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时甚至是重大影响。第二,在比较单一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很低,他们习惯于以惯性思维方式处理和看待复杂的跨文化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特别是提高学生在不同商务环境中的执行能力。本研究认为,为实现培养适合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的经贸人才的目的,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模式,并实现对传统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目的,本研究首先解决如下命题:何谓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如何衡量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通过何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之后本研究将建立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评价指标及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在选定的实验班级按照既定的研究路线和程序进行研究,并做出对模型检验的研究结论。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在国外,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察方面比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是英国语言学家Belay。他提出从三个角度综合测定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情感角度、认知角度和行为角度。他认为认知角度和行为角度为人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认知角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通过理解母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来改变个体对环境的认知,主要包括自我意识和文化意识。行为角度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行为的灵活性以及社交技巧等。在商务领域对跨文化研究最有影响的是荷兰学者GeertHofstede。他于1968年和1972年两次对IBM公司在50个国家和3个地区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共收回116,000份调查表。调查内容围绕与商务工作相关的价值观展开,共设了4个变量,即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对权力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态度和男性主义—女性主义。另一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出自中国香港大学的迈克尔?邦德。他邀请了一些中国社会科学家列出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研究根据每个国家对价值观重要性的排列,同样从4个衡量纬度来考察。这个中国人价值观的调查在来自五大洲的22个国家多种专业的1000名学生中展开,其中男生500名,女生500名,调查得出一份对22个国家中国人价值观的统计分析结果。邦德的4个变量中有两个与Hofstede变量相似,但没有“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态度”,而它的另一个变量因为具有鲜明的儒家价值观特色,因此被称为“儒家动力”。国内学者对跨文化研究也有十分丰硕的成果,但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文仲教授在《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2005)中所指出的那样,我国学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大多侧重演绎性和思辨性的研究方法,成果主要集中于语言教学,而跨学科研究,特别是采用实证方法的研究成果很少。在国际贸易教学领域,以往的教学改革主要是注重双语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改革,侧重点在于专业知识与语言知识的结合和技能的培养。本研究则试图将跨文化研究从语言教育与教学研究深入到经济学教育领域,在以往的专业知识、双语能力和实践的基础上加入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这一新元素,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知识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更加适合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而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经济学的方法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

    三、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对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的界定

    对于什么是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以及如何测量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目前尚无可供借鉴的文献。本文认为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它是一个综合的、多纬度的衡量指标,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元素,还包括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从事商务活动的行为能力,如认知能力、文化差异辨别能力、谈判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等。应当说由于商务活动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因此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更强调行为能力的结果和达到目的的有效性。

    (二)建立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评价模型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包括如下三个衡量维度:跨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行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执行能力。这三种能力的共同特点是能力获取的方式均包括两种途径,即可通过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来获取,通过实践和经验来获取。这三项指标中的第一个指标侧重衡量学生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的基础性能力;第二个指标则侧重学生提高性能力的测量。这三个衡量指标的内涵与衡量变量包括以下内容。跨文化认知能力:中国文化中强调“知行合一”,而“知”乃“行”的前提。获得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的前提是对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特点等差异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同的价值观。跨文化行为交际能力: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行为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自我调整和应变能力。跨文化执行能力:跨文化执行能力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把预计的方案和设计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执行力的前提是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和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的行动步骤。如何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和方案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紧密相连,因而是可通过书本获取的,然而如何行动并达到预期目的则会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路径不同而大相径庭。以上三个变量构成衡量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的模式。这三个变量虽然相互支撑,但由于跨文化执行能力是跨文化操作能力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因果关系上形成以跨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行为交际能力服务于跨文化执行能力的关系。

    四、跨文化商务操作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

    (一)研究方法与实施路径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实验班观察法,主要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实施跨文化操作能力培养效果的观察,对学生的能力是否提高做出评估。研究选定我院2008级国际经济贸易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期定为两年,即大二和大三阶段。研究实施方法、步骤以及效果的检验如下。

    1.基础性能力。

    (1)实施方法与路径。在大二阶段,主要通过语言学习提高对各国文化知识和文化差异的认知度。我校国贸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占总课时的1/3以上,另有部分学生选修其他外国语,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外语课堂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和教育。在大二下半学期和大三阶段,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提高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融合,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全英语和双语授课方式。目前我校国贸专业已经实现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课程包括世界经济、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市场营销、外贸函电、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司财务、企业管理和国际投资等。在整个实验期,通过与其他专业、语言院系和研究单位的合作来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做法是邀请本校跨文化研究所、外语院系教授进行各国文化知识讲座;利用本校外国留学生较多的条件,通过课堂内外的联谊活动增加中外学生交流的机会;通过国际交流如互派留学生、参加国际商务活动、国际文化交流与体育赛事等活动提高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以往的交流更多注重参与,而本研究的实施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的知识,获得真实的体验,进而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讲座的形式,以其他人跨文化从事商务活动的成就和经验教训教育学生。项目实施期间,先后邀请了北京市长城杯优秀外国专家、美籍华人福田汽车集团副总经理、法国会计师事务所执行总裁、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等具有长期、多国从商经历的跨国公司高管、专家和中外人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经验教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效果检验。实验班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学习后,针对学生跨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他们作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所涉及的问题归结为四大类:常见文化背景知识;东、西方思维方式倾向;跨文化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国际商务惯例了解程度。有效调查问卷回收了100份。从问卷的统计结果看,对常见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了解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91%,了解的学生为8%,只有1%的学生不了解。这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对不同文化的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东、西方思维方式倾向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59%)的思维方式仍然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具有较强的东方思维倾向;有37%的学生倾向于西方思维方式,而有4%的学生介于两者之间。该结果说明,通过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会逐渐接受或者理解西方文化。对于跨文化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较强、一般和较弱的比例分别为25.40%、43.70%和30.90%,说明学生在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里所指的专业技能包括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商务活动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即运用外语在不同场合的表达、对国际交往礼仪和禁忌的熟知程度等。对国际商务惯例的了解程度,较了解、一般和不了解的比例分别为42%、31%和27%。这个结果表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对于国际商务惯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距专业要求还有一定距离,27%的人对于国际惯例不甚了解。从总体上说,4项调查结果都在预计的范围内,对第一项内容的肯定回答比例达到90%以上是预期应当达到的比例,第四项效果不明显主要是由于专业课程集中于大三阶段,因此在完成大三阶段的学习后会有显着提高;而对第三项内容持肯定答复的只有1/4的学生,这说明学生在跨文化行为能力方面还需要做出努力,这个结果也进一步凸现了本研究第二阶段实施的重要意义和实施目标。

篇7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当代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指出商务英语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品质、教学技能与理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商务理论知识和商务实践与技能。 

 

引言 

学术界对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有过很多的论述,不少学者已经提出应该将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教师称为“esp从业人员”( esp practitioner)。dudley- evans和john认为 (dudley- evans & john, 1998) , esp从业人员的职责包括五项: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 课程设计人员和教学材料提供人员; esp理论研究人员; 专业知识协作人员; 课程评估人员。要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esp从业人员,当代商务英语教师显然需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一、思想素质 

1、 优秀的德才素质 

作为教师应首先具有师范人格,即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性格修养及规范的行为方式,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师应具有爱好广泛和丰富的知识结构,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我们对教师的作用应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再加上“关心、启发、鼓励”,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得到有机结合。 

商务英语教师由于经常接触外国专家、留学生等,因此还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修养的提高,要注意以自己较高的政治、道德修养影响学生,处理好与不同文化的外教、留学生的关系。 

2、 良好的心理教育素质 

人本主义教育家坎姆勃斯精辟地论述了优秀教师的六大品质:⑴良好的知识结构;⑵对学生和同事极强的感受力;⑶他们坚信学生能学习;⑷他们有积极的自我概念;⑸他们坚持能帮助所有的学生各尽所能的发展;⑹他们运用许多不同的指导方法。这是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中就包括了心理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经常灌输心理教育思想,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个性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3、具有较好的人文教育素质 

商务英语教师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者。在进行英语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强人文教育的力度,将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和融合,努力挖掘出教材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知识中的人文教育思想,让英语知识的传授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进而培养出既具有人文气质,又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既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又能解读西方文化的人。 

二、教学技能及教学理论素质 

1、教学技能 

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学技能基本素质。其中包括: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语言实训能力、语言测试能力。 

2、教学理论 

商务英语教师应该了解学习者个体因素对学习成就的影响(年龄、性格、动机、学习能力等),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成就的影响(策略类型、策略的内容、策略的使用等);了解并能灵活运用国内外英语教学法(包括: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功能法、自觉实践法、交际法、自然法等);掌握结构大纲与功能大纲的基本知识及它们与教材的关系;外语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课题的提出、调查问卷的设计、论文的撰写、论文的交流及发表等)。 

三、英语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素质 

作为一位合格的商务英语教师语言素质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商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英语知识。包括对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意和语用方面的掌握;对英语国家文化和概况的了解;对英语写作格式和措辞的应用;对英语语言学、文学、教学法知识的了解等。 

第二、商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教学法知识。商务英语教师应了解各种外语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和优劣之处,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并结合课程内容,取长补短,为己所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  

第三、商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课堂内外充分展示外语的工具性。教师的外语实践能力既能为学生提供楷模,又能为课堂教学的交际化提供可靠保障。  

四、商务理论知识  

1,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大量商务词汇;具备相关的金融、营销、会计、谈判、电子商务、文秘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商业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知识,包括进出口业务和市场拓展(诸如产品开发、广告策划、维系老客户、赢取新客户等环节);具备进出口函电、市场调研报告撰写、项目方案制作方面的写作能力;商务洽谈能力;掌握用英语描述管理、会计、法律、电子商务、国际商法、市场营销、国际商务文化、信息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知识的能力;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和商务洽谈技巧,熟悉相关的国际商务政策法规和惯例和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常识。  

2、商务沟通能力  

商务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阅读、写作能力,能独立完成日常商务活动中的函电往来;具备英语翻译能力,能胜任公司中日常商务活动的口头和书面翻译工作;熟悉外经贸业务的基本流程;掌握国际贸易的操作技能;掌握与国际业务有关的社交礼仪;熟悉各种涉外接待、谈判业务;掌握电子商务、保险、金融、会计、营销等相关经济领域基本的操作原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熟练掌握office软件及传真、扫描等办公自动化技能。  

3、商务知识更新能力  

商务英语教师除了具备以上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沟通能力外,还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随时更新自己的商务知识,掌握国际商务活动中最新的动态和丰富多彩的国际商务内容,了解涉及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务活动的时代课题,如全球化、国际营销、技术创新、贸易壁垒、企业文化、营销策略、危机管理等。  

五、商务实践与技能  

1、实践经验与能力  

第一、现代化办公手段及基本技能实践:主要包括熟悉了解现代办公设备如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摄像机、投影仪,计算机及其各种软件,熟悉掌握其操作方法等。  

第二、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实践:主要包括熟悉商务活动,掌握商务洽谈技巧等。  

第三、商务英语专业认识实践: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专业理论知识。  

第四、会展实践:通过参加国际会展,了解会展的基本程序。  

2、商务职业技能  

第一、职业与专业联系能力:职业与专业的关系遵循着“职业一课程一专业”的演变模式。因此,商务英语教师务必熟悉本专业的目标职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须确认学生未来能胜任的目标职业和目标岗位,清楚所授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和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交流公关的能力:商务英语教师应能与学生、家长、社区、社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猎头机构、职介中介、用人单位、实训实习单位以及各兄弟院校等建立和维系和谐关系,为专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向外推介专业及毕业生,实现专业产销双旺。  

第三、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这已成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  

结束语  

随着商务英语教学朝着多元化发展,它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进一步研究商务英语的特点,并围绕它的功能性特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徐小贞, 彭朝林. 一种新型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j], 职教论坛,2005年4月号中.  

[2]肖典英. 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团队教学法[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年第25卷第2期.  

篇8

内容摘要:谈判是商务活动的中心内容,在公司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障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国际商务谈判的结果。本文从文化差异入手,分析商务谈判中导致冲突的原因,并介绍了几种有效的谈判技巧,以期对我国企业跨文化商务谈判有所启示。

关键词:商务谈判 文化差异 沟通技巧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影响着谈判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不同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来自不同文化的沟通双方很容易发生沟通障碍。因此,如何实现跨文化的有效沟通,掌握有效的跨文化谈判方式与技巧,克服跨文化谈判中的沟通障碍,实现谈判双方要取得的双赢谈判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因素

克拉克洪一思托特柏克在分析文化差异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和空间概念。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空概念等。下面就这几个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一)环境因素

社会语言学家Hymes把环境分为场景(settings,scenes and situations)、时间和心理环境,而且把心理环境定义为“对某一场合的文化定义”(贾玉新,1997)。场合对行为具有约束力,人们早就意识到在某种场合该说与不该说的。中国的文化发祥地是黄河,这就决定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大陆文化;西方文化的孕育地是海洋,其文化特征是以商业为主的海洋文化。所以中国形成了靠土为生,男尊女卑的不平等社会关系及辈分制度;而西方则形成了好奇、好动的民族性格和社会行为规范。

(二)时间取向

美国人认为“时间就是金钱”,人们非常珍惜时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时间都作了精心安排。为充分尊重个人的私生活,在去朋友家之前,会事先打个电话联系一下,约好见面的时间。如果和别人约定时间见面,就得严格遵守;如因故不能准时到达,需电话通知对方,表示抱歉,并告知对方大约晚到多长时间。突然的造访被认为是打扰别人的私生活,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中国属于多向时间制习惯的国家,即中国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同几个人交往或者同时做几件事情,因此守时意识差,而实施已定计划的灵活性较强。

(三)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用以辨别是非善恶的一种综合标准,主要表现在人们对道德、利益、宗教等各方面的判断和取舍标准,是构成文化与社会的基础,也是跨文化沟通中的核心问题。美国人基本的价值观主要有个人主义、独立精神、机会均等、竞争等;中国人注重团体相容、家族纽带、互助合作等基本的价值观。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是“天人合一”,因此体现为对自然的顺从及崇拜;而西方国家主张“天人相分”,倡导的是改造、征服自然。西方重视“隐私权”,对于个人的年龄、收入、婚否、身高、体重等,别人都应避而不问。在外企里,个人的工资高度保密,老板也禁止员工私下讨论工资问题。

(四)思维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卡尔・普瑞布莱姆认为: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睦邻关系不仅因为各民族的繁杂受到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因为思维模式的差异,即定义认知根源和组织连贯思维所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受到阻碍。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中国人注重统一思维,看重事物内在的联系,而西方人注重对立思维。中国人偏好于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罗伯特・卡普兰提出文化思维对话语模式的影响,认为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习惯开门见山,先说明重点,表明态度和观点,然后再叙述事物的原因。而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式的曲线型,在语言表达上,一般习惯从侧面说起,喜欢做些铺垫,说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最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五)非语言文化

非言语行为在商务谈判中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非语言行为包括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交谈时的身体距离、沉默语行为、声音、语调、音量、绘画、图像、衣着打扮和人体姿态实物标志等等。正如孔子所倡导的“察言观色”,见什么人做什么姿势。 David Abercrombie也指出:“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英美人在讲话时注意看对方的目光,而东方人(尤其是日本人)躲避眼光交流,这就造成了误会。西方人把目光交流看作是诚恳、感兴趣的标志,而对于东方人来说,频繁的目光接触是不礼貌、乃至侵犯性的行为。所以和英美人进行谈判时应做到避免盯视,但要配合好对方的目光交流。同时在进行交际时也要考虑空间距离,即身体距离。西方人一般有很强的空间领域感和个人私密。由于这两种需求,他们常用墙、门及夹板把个人工作或生活的地域隔起来。如果门开着就意味着一种邀请,这时便可以轻轻敲门以示对主人的尊重,随后便可以进入。在南亚一些国家,人们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赞同,这与中国人的意思相悖;在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与人谈话时把两手插在衣袋里是非常粗鲁无礼的。

商务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一)树立文化平等观并克服民族中心论

民族中心论指的是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场上,以自己文化为中心,认为自己所属文化是优越的,自己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最理想的,而不同于自己文化的文化是低等或者下等的。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各自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绝无优劣之分。在国际交往中要避免以己方文化为中心;注意学习和了解合作中另一方的国情和文化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要以积极和开放的心态吸收外国文化中有益的内容,为自己所用,破除民族中心论。

(二)培养文化移情能力

文化移情是指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摆脱自身文化的约束,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Ruben(1976)指出,有效交际中的移情能力的含义是尽量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层面是语言语用移情,说话人运用语言刻意对听话人表达自己的心态和意图,以及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角度准确领会话语的用意;另一个层面是社会语用移情,是指交际双方要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话语的用意。在商务谈判中,要想达到跨文化沟通的目标,就要学会尊重别人,真诚地对待别人,适当站在对方角度看待问题。

(三)提高跨文化敏感性

跨文化敏感性作为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指人们在跨文化沟通中,理解、感受和欣赏文化差异的情感能力。人们习惯于在自己的文化氛围中去思考问题,认识事物,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外语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适应”的过程,它一方面要求学习者对输入的文化与自身现有知识进行等值条件下的交换,另一方面又要求无条件的积极地理解,吸收与本国文化不同的信息来提高不同民族文化的敏感性。Bhawuk 和Brislin(1992)认为跨文化敏感性有两个特征:开放的思想和灵活变通性。前者是指乐意接受其他人的观念;后者指人们根据文化情境的要求适当调整行为的准备状态。人们若要在别的文化背景下有效地沟通,就应该对这种文化产生兴趣,并且有足够的敏感性注意到文化之间的差异,然后才有可能愿意去调整他们的行为,以此表明对东道国人们的尊重。敏感的人能够接受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沟通中能避免呆板性并能够接受别人的观点,在沟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喜欢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容忍各种探索。

(四)商务谈判“进攻”的技巧

由于对方首脑是谈判中需要特别留意的人物,谈判时就需要重点攻击对方首脑。如果对方首脑不好说服的话,就要另辟蹊径,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对方组员,设法通过对方组员来动摇对方首脑的立场。此外,要注意听连接词,特别是“不过…,但是…”,因为这些词后面要说的往往是谈判者真正的意图。如果需要文件的话,要带那些最有用的文件,而且要在谈判的开始把这些有用的文件先拿出来,因为英美人做事喜欢开门见山,不要中途拿出一堆没用的文件,这样做会使对方产生不信任感。

(五)准确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

要做到知己知彼, 就需要在谈判的准备阶段,尽力去了解对方的各种宏观因素(包括对方国家的政局与周边安全、政治经济形势、财政金融状况、国家法律与政策变化、外贸状况等),还要了解微观因素(包括对方企业的资信状况、市场地位、生产经营状况、企业发展前景、产品竞争力和对方谈判人员商业行情的了解程度、谈判经验等等)。对未知信息也可在谈判过程中多采用投石问路、假设条件、问话策略、倾听技巧、现场考察这一类型的策略,认清对方真正意图。我方在没有判断出对方的真实意图之前不要做出实质性的答复和承诺, 在谈判过程中尽量不受对方干扰,冷静观察,同时采取措施,反探对方的真实意图和目的。

(六)文化适应与文化介入相统一

做好文化适应是跨文化沟通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双方合作的保障。跨国谈判除了要遵守国际合作契约和交际礼仪外,还应考虑如何适应当地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经营者或合作者的心理,充分尊重和理解当地文化。当然文化适应也不能全部的一味地迁就和适应异族文化,要善于抓住机会,适当向对方渗透并介入自己的文化,让对方接受本国文化和产品。然而,要注意对方的文化开放程度。

(七)少说多听策略

切斯特・卡勒斯指出,在商务谈判中要“少说为妙”。但很多缺乏经验的谈判者不能耐心地听对方发言,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谈自己的情况,说自己想说的话和反驳对方的反对意见,因此许多宝贵信息就这样失去了。其实谈判的一个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倾听。要认真倾听,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完全正确地理解对方以获得大量宝贵信息,增加谈判的筹码。由于跨文化商务谈判往往需要用外语沟通,即使外语水平再高,也不是自己的母语,还不能完全掌握其文化,所以在谈判中更需要少说多听。

(八)营造和谐氛围

一位谈判高手曾说:“多数交易是50%的感情和50%的经济学”。如在拉丁美洲南部、欧洲南部和亚洲,在谈判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关系而不是交易本身。北美人、北欧人和澳大利亚人在一些跨国经济谈判中往往因低估这种注重关系的利益而受挫失败。例如日本人对关系看的比较重,如果你与日本人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那么合同条款的商议是次要的,合同的形式即使是书面或是口头也无所谓。保持微笑、礼貌待客、整洁的着装、记住他人的名字、做一个善听之人、设法了解对方、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对商品的喜好与禁忌、慎重对待业务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个问题、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让对方感到自己的重要、真诚地赞赏对方等等,都是商务活动中帮助你建立起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总结

总之,在国际商务谈判中注意东西方文化差异,合理运用策略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谈判者的言语行为不仅代表个人、企业,同时也代表整个国家,谈判者如果能得体地处理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使交流的双方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与沟通,就可以实现双赢的谈判目标。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胡文仲,毕继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

3.赵秀华.涉外商务谈判与文化ABC.辽宁财专学报,2002(3)

4.关春梅.现代商务谈判中的博弈分析.商业研究,2003(1)

篇9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 文化差异 影响

商务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语体(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虽然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然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仍然广泛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重语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的讲解,基本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英语+商务知识”。 这种模式下所进行的教学往往让学生误以为学好语言和商务知识就可以成功的进行商务交流了。然而,无论是何种层次的跨国商务活动,实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人们常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因此要在商务交往和谈判中运筹帷幄,掌握主动权,取得最后的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culture)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度广泛的词语。它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而广义讲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背后都与其风土人情、生活及思维方式等紧密相联,并对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文化的语言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学习语言实际上与学习它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最容易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日常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 如日常生活的问候语、隐私习惯、肢体语言、宴请礼仪、对动物和颜色的态度等。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接待与宴请

作为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此环节,如何互致问候、寒暄是接待人员必修的科目之一,其行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对双方的成功合作有着很大影响。

在我国,首次见面握手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而欧美人更习惯拥抱。讲话时眼睛看着对方,在英美被认为诚恳、诚实;而眼睛到处乱看,会被认为是狡猾、不诚实。因此英语里有一成语: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 而黑人则略有不同,他们说话时眼睛盯着对方,听话时却东张西望。搀扶老人在中国被视为传统美德,然而英美国家的老人则会毫不领情甚至生气厌恶。因为在崇尚“独立” 精神(independence)的西方社会,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因此,即便我们要施以援手也要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而宴会接待中,不要试图劝说对方多吃,更不能给对方夹菜,而是以宾客自主为益(Help yourself …).

2.商务谈判

谈判是贸易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乃至谈判的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而这些方面都是影响谈判进行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就可能在谈判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因此,如欲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主动把握契机就应对目的国的文化进行了解。

西方社会主要受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哲学影响,相信世界是直线的(a line)和可控的(controllable)。而东方主要受到孔子(Confucius)学说的影响,认为世界是个圆(a circle)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constantly changing)。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反映在了商务谈判中。“根据美国《多国商业评论》所公布的一项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对中国商业主管的面试调查显示,中国的谈判者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集体倾向、团体利益、回避不确定性、重视和睦等等。而对于中国人来说,美国谈判者则非常外向,表达思想的方式简单明了,但有时过于咄咄逼人,喜欢在谈判桌上争论。再如美国人不拘礼节、欧洲人重视称谓、德国人喜欢直截了当等都是各国文化的不同表现。谈判代表应尽可能多的多了解对方的文化以期“知彼知己”。

3.产品的包装、设计 与商标语言

对于产品包装、设计与商标语言的不同喜好也是各国文化的浅层次表现。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语言信息的准确传达,更要考虑到对方文化的独特性。比如,“双羊”被译为“goats,“金鸡奖”被译为Golden Cock Prize,“白象”被译为White Elephant等,其语意信息虽对,但从文化信息对等的角度来看这些却是相当糟糕的翻译。除此之外,象日本人不喜欢荷花,意大利人讨厌以及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猪的图案等等,都应受到商务从业人员的重视以免出现“双输”局面。

4.时间、效率意识和纠纷处理

“西方人的时间观是和金钱观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作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把时间看成是分散的,可以随意支配,所以他们常常在同一时间内与几个人谈话或办理几件不同的事情,在时间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当然,并非所有的西方国家都具有一样的时间观念,比如意大利人的时间观念与瑞士人就相去甚远。 阿拉伯国家和日本、韩国的时间观念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人,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就是这个理。中国社会一直推崇集体主义(collectivism),追求个人的发展被视为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受到社会的谴责。而西方社会非常崇尚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人们推崇对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因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或有不同意见时,中国谈判代表往往会就此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或者向上级领导请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才作决定,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影响事件的及时处理。 纠纷或危机发生时,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的舆论支持,很多应该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却习惯于通过“组织、关系”等方式。而西方人则不同,遇到纠纷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

三、商务英语教学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了“纯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忽视了文化背景的介绍及讲解。而实践证明,成功的商务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基本的语言知识,更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作为商务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熟悉商务英语教学所涉及到的两种文化 母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有意识的增加文化差异方面的介绍和讲解。

2.创设情景,增加学生“实际应用”的机会

目前,大多数的商务英语教材都提供了大量的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利用role-play, group discussion, pair-work以及seminar等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训机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学到英语知识运用到商务活动中的能力,加速学生将语言训练和商务知识融为一体,从理论向实际技能转化,从而加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及信息技术

当今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商务英语课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新闻,在线视频等网络资源,从西方社会的日常行为中去学习、体会他们的文化与我们的不同。

四、小结

学习一门语言,其本质其实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作为当今世界跨国交流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英语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浩如烟海。作为一名商务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在学习纯语言的同时去接受这种理念,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真正成为实用型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蒋丽萍:浅议不同国家商务人员的谈判风格[J].辽宁财政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第5卷第2期,28~29

[3]孟胜昆:浅谈商务英语文化语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8):64~66

[4]李金峰:从文化视角看商务英语文化差异[J].时代人物, 2007.12:82

[5]刘莉芳: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16卷,第9期.153~154

[6]谭 维: 广州暨南大学外语学院2004.1 省略/yingmei/040114/2004114112400.htm.

[7]肖 薇 何 非: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7年第五期,2007.45 47

[8]周 健:中西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06年第27卷第三期,2006.83~84

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 实践环境 多维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155-02

商务英语是经济贸易扩大化的产物。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对外贸易比重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人才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缺口,也直接反映了这种复合型应用人才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多所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都相继开设了该专业。商务英语教学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最终目的。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更需要掌握通过英语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因此,作为应用型专业的商务英语,将以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为教学导向。这对商务英语的教学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 商务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差异及其意义

1.1 商务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操作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也是教学活动的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理念为依托。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同样离不开教学环境、教学主体和学习对象,这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别无二致。但传统英语的教学往往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环节,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运用为辅。而商务英语教学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提升学生英语技能和英语水平的同时,也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灌输给了学生,因而较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

1.2 商务英语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在各大院校中,以专业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强调创新、重视实践”为原则,结合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处理各种国际商务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更有目的性、更有条理性地开展商务英语的学习。要想发挥出商务英语在国际经贸中的作用,就必须在实践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将英语与商务有机地整合起来。商务英语的教学因此才能够不再局限于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而是以商务交际能力为基础保障,以金融、商贸等知识为专业特长,以市场需求为培养方向,将学生打造成拥有良好的经济理论、扎实的商务知识、熟练的商务沟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2 当前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和实践环境建设现状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薄弱的环节。我国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进度慢、效率低,长久以来都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水平。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是一个涉及不久的新领域。这严重拖慢了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速度。因此,当务之急是设计一套适应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体系缺少条理,对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较清楚的认识。一些高校虽然深知实践教学对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操作技能的必要性和关键性,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可借鉴的资料,只能在摸索中进行教学的探索。有些高校则干脆奉行“拿来主义”,在没有真正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的情况下,直接把书本上的一套教学理论用以实施,这种偏离自身实际,缺乏创新精神的举措,其效果自然是很不理想的。我们希望英语教学和实践环境建设能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因此在下面提出其具体的几个问题。

2.1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管理亟待优化

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对实践教学管理方法的忽略是当下商务英语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如果不能制定出详细具体、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机制及监督机制,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将陷入恶性循环,裹足不前。

2.2 教师资历不足,缺乏经验和对实践教学的正确认识

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各大院校补充了一股新生的教学力量和师资资源。这批年轻教师从不缺乏任教所需的资格和理论知识,但却对其专业中职业技能训练的认识和社会对商务英语的应用需求知之甚少。这些年轻的教师往往从学校直接走向教学的岗位,很少兼备商务英语教育的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换言之,他们的实践操作经验并不比一般大学生丰富,教学经验更是无从谈起。因而导致在教授课程时出现照搬书本,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甚至在指导学生解决具体商务问题的过程中失去了重心。归根结底,还是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由于实践教学的教学观念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中视理论高于实践的思维惯性,最终让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沦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和辅助手段。实践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在不断被降低,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也具体的实践教学被屡屡忽视。

2.3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方式及教学内容缺乏多维性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开设时间较短。一些老师对商务英语教学形式的理解不到位,也导致了在教学中偏离了社会对商务英语的需求本质。在教学内容上大多也是围绕基础课设置实践进行安排,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却严重不足。这样的实践教学毫无创造性可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与商务英语实践教学最初的目的已相距甚远。

2.4 实践条件落后,设施不足

国家发展对人才的刚性需求促使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和限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较为滞后。实践教学中的设备过于陈旧,器材过于老化,甚至在实践教学出现财政困难,令人为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深感担忧。

3 打造课堂、网络、宿舍三位一体的商务英语多维化实践环境

鉴于上述种种商务英语实践教学问题和面临的困境,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灵活整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完全可以在构建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大胆尝试,积极构建具有开放性、多维性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这里以建设课堂、网络、宿舍三位一体的商务英语实践平台为例。通过采取课内理论教学,课外实践延伸的方法,让教学兼具目的性和发散性,组织学生进行多样的商务英语实践活动。

3.1 建设课堂、网络、宿舍三位一体的商务英语实践平台的可行性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这无疑需要从改善实践环境开始。通过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提高学生商务英语能力的关键是创造良好的商务英语实践场所和教学环境。一味的依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引进社会和企业投资,开发产学研基地,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着较大难度。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和普及的技术手段。建设商务英语校园三位一体的立体实践环境就是既经济又高效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求以课堂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结合网络的商务英语实践,最终融入到以学生宿舍为基地的生活环境中。

3.2 课堂、网络、宿舍三位一体的商务英语实践环境的具体建设

如今的网络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和普及,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瞩目的成果。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作为辅助教学构建商务英语网络课堂,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1 在网络课堂中进行实践演练

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使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网络课堂天然具有的即时性、响应快的特点,使构建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网络教室,让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外延伸成为可能。实践教学与传统教学一样离不开大量的训练。而教师通过网络布置教学任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仅可以随时与学生产生交流互动,迸发创新思想的火花;还能够对反馈的问题及时修正,对新颖的想法做出评价。这样一来就摆脱了传统课堂过度依赖实体环境的劣势,也为课堂增添了更多的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去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就实现了从传统课堂的被动教学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传统课堂上,由于种种限制,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往往并没有得到有效地锻炼。通过网络课堂,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使用英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使学生现学现用,不断成长。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课堂上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对课堂教学的练习环节进行必要的补充,加深学生印象和熟练程度,有助于他们检测知识盲点。课堂上不够活跃的同学,在网络上可以大胆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加快掌握看似琐碎和复杂的外贸术语、商务礼仪和外贸流程。虚拟空间实体空间相辅相成,切实做到了教学与生活紧紧相连,与实践紧紧相依。

3.2.2 借助网络,加强训练实践操作

商务英语教学的离不开专业实训,而网络实训是培养学生应用及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两个建设方向搭建多维的网络平台,进行网络实训,既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也要求学生加强的自主学习性。这也正是传统教学课堂所无法比拟的。网络业务实训首先要在课堂网站上对设计业务进行立项,再充分借助网络与多媒体等信息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教学环境,使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都能在网络课堂上得到训练。学生在对每个项目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总结后展示实训成果。在商务英语的函电课程中,可以通过模拟进出口业务真实场景,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各种业务信函的写作和处理能力,同时帮助他们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整个网络业务实训需要网络技术、英语技能、贸易知识的的综合运用,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实现了预期的训练目的。作为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网络课堂,是传统课堂的延伸。在传统课堂时间结束以后,还能够在课后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各式各样的B2C、B2C等新型购物模式层出不穷,规模不一的电商企业也喷涌而出,为商务英语人才提供了大量机会。网络课堂应及时把握住这一国际贸易的时代特点,开设专门课程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指导他们在B2C、B2B平台上能够熟练利用网络资源,独立寻找客户并进行签约合作。

3.3 围绕学生宿舍开展商务英语实践环境的建设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落脚点,与学生的日常起居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利用这种宿舍文化将商务英语实践融入到学生生活之中,创造出商务英语的学习氛围,将会对英语实践环境的建设大有裨益。而建设宿舍网络交流平台无疑是经济便捷明智之举。

3.3.1 网络文化与宿舍文化的结合

如今网络早已遍及各个宿舍,为有线和无线交流平台的形成奠定了硬件基础。这都为建立宿舍的商务英语实践网络环境提供了保障。通过各种聊天工具或是电邮,建立高效优质的答疑机制,确保问题及时解决。还可将较为典型的问题及时公布在公告栏或网络课堂上,增进学生间的学习和互动。

3.3.2 英语文化与宿舍文化的结合

实际上,这是由商务英语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仅要具备合格的语言技能,对异国文化也要有所了解。在国际交流中,对本国文化的传播和异国风俗的接纳就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这就要求语言教学不能墨守成规,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接触,以包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文化间的差异。只是将英语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英语文化同代表学生日常生活的宿舍文化进行无缝连接,才能够在文化氛围的耳濡目染中对英语知识及其实践运用有更深层次的体会。而宿舍正好为英语应用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将宿舍英语文化环境的建设作为新学期开始第一项任务,包括:相关书籍的陈列、宿舍墙面的布置、英语材料的定时学习等,使宿舍英语文化氛围浓厚。其次,要建立起宿舍英语实践的制度,鼓励学生用英语代替日常交流,使生活起居英语化。最后,要将课堂教学与宿舍英语文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地进执行在课堂教学中布置的宿舍英语实践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的及时反馈到网络平台上。

4 结语

这种三位一体英语实践环境建设始终以创新为精神理念,充分利用了当代网络技术,将课上教学、课下实践有机结合,使商务英语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顺应了现代商务模式下对人才的新要求,更是对传统“填鸭式”教学的一次颠覆。它一方面通过理论课堂传授必要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师生互动中扩展了课堂以外的知识,使学生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最终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并且创造性地将英语文化、网络文化与宿舍文化三者多维结合起来。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以网络为纽带,实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由课堂至宿舍的循序渐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果。这既是新时代下网络技术所迸发的巨大力量,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理念的能动创造。

参考文献

[1] 夏悦.视听说三位一体商务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

[2] 吴丽娟.浅析高职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7).

[3] 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 刘洋.浅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环境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3(3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