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教学课件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声乐课教学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声乐艺术 声乐演唱 声乐训练 传统声乐
声乐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表现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声乐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识谱和鉴赏水平,对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等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声乐教学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以及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求教师不但要懂得一定的声乐基本知识和较高的音乐修养,同时涉及作曲、和声、合唱指挥等方面的常识。要求学生必须学会一定的发声技巧、演唱技能,并了解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达到一定的视唱、听音记谱以及乐曲欣赏水平后,还要进行合唱训练。所以在这里我采取了综合教学法,即集视唱练耳、节奏、乐理、歌唱,欣赏于一体的立体交错式教学法,其特点是科学性强,重点突出,顾及全面,灵活多变,便于反馈巩固、提高。
(1)听音(练耳)模唱。由教师先弹奏,让学生初步感受:第一步,听记单音,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训练;第二步,听记双音,寻找听记双音的规律后,逐渐过渡;第三步,听记节奏和旋律;第四步,听记和弦,和弦要先听记原位和弦,然后慢慢过渡到转位和弦,并且先听记三和弦,再听记七和弦、九和弦等,听记旋律时,教师可按三个音为一组,依次弹出,由学生应用“啦”模唱,后唱出唱名,然后写出来。
(2)乐理教学。可采用讲、练、问、答的启发式教学,然后进行专题训练,改变以往乐理的空洞、枯燥的注入式教学,尽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整个课堂的互动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乐曲欣赏。每节欣赏课,欣赏乐曲的选择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对所选乐曲的作者,乐曲的时代背景、特点、结构等都要在欣赏前给学生详细解说;同时,欣赏的时间不宜过长;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式授课,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增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水平。
(4)声乐教学。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着许多毛病,诸如声音的“白”、“扁”,气息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上腭提不起,喉头放不下,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纠正。
1.呼吸与发声同步训练。发声的动力是气息,要想获得理想的声音,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在教学中采用呼吸训练与发声训练同步进行的方法。首先,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学习时身体要自然、放松,在吸气时肩膀不要上提,气息不能吸得过多,即吸到肺的底部,腰带周围有向外扩张,即肋部扩张的感觉,让学生更好地感觉气息的位置,可以让学生搬重东西时憋住气,爬山时憋住气和闻花时气息的感觉来启发,当学生掌握正确方法之后,可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比如: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歌唱中就可表现出来,而喊唱的毛病也就得到了解决。
2.做到字正腔圆。在演唱中,在很多学生中都会出现咬字模糊的毛病。方言习惯发声严重,这是由于归不好字的字韵而影响声音的质量,所以在演唱前,要求学生将不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吐字咬字,训练正确的口形,使学生逐步学会自然地发声。
3.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声乐表演不仅是听觉艺术,而且也是视觉艺术。歌曲演唱如同舞台表演,不但要有优美动听的声音,完善的声乐技巧、感人的艺术表现,还要有优雅大方的演唱风格和气派,也就是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形体动作、姿态仪表等要与歌唱相配合,加强歌唱的艺术表现力,吸引观众,感染听众。在放声歌唱时,不到感情发展的必要时,切勿手舞足蹈,身体随意晃动。形体动作只是作为歌唱的一种辅助,一定做到恰如其分,不能喧宾夺主。演唱一首歌曲,如果从头到尾站着一动不动,也就显得太死板。现代歌唱表演应是视、听合一,既要有感人动听的声音形象,也要有优美大方的形体动作,这才是完美的演唱,形体动作与歌声一样,要发自内心,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就是一切歌唱的外部形体动作,都来源于内心的感受,都必须从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出发,表现在眼神和面部表情以及形体动作上。
总而言之,学习声乐好比盖楼房,首先都得打好地基。基本的发声方法就是歌唱的地基,地基打得越结实,你盖的楼房就越坚固。而歌唱的流派犹如房屋不同风格的装饰,如果只在楼房的装饰上下工夫而忽略打好扎实的地基,楼房终归要出问题的。
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一些优秀歌唱家们的演唱,不管他是属于哪种唱法,他们的发声方法都越来越接近,但风格各异,这种现象非常值得重视。无论哪种唱法,既然发声器官的构造是相同的那必然有其共同的科学发声规律,而这种科学的发声规律掌握以后,就可形成科学可靠的训练手段。实践证明,这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训练手段对不同唱法的人都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解伟. 浅析混声唱法在歌唱训练中的重要性[J]. 知识经济. 2008(05)
[2] 刘建刚,廖善维. 大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J]. 成功(教育). 2007(02)
[3] 于立惠. 声乐教学方法初探[J].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01)
[4] 宁伟杰.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刍议[J]. 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5] 张杰. 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篇2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音乐课堂 实效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87-01
音乐作为美育教学中的一门学科,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通过音乐课不但能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促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熟悉民间音乐,了解国外音乐,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智力(包括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嗓音的保护,转换他们大脑的兴奋中心,使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适当的调节,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育,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其能更轻松、更快乐地学习,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也是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如传统的音乐课上,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识谱、背唱歌曲:学生学会歌曲后唱给老师听,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再如音乐鉴赏课,那么多流派及音乐作品,以及人物和创作环境等,仅靠音乐教师枯燥的讲授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那么,如何把课堂时间有效地用于教学,又如何使学生尽快地找到感觉呢?那就是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掌握好了应是新课程教学中的利器,使教师注重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师生之间只有经常进行信息交流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音乐课教学中,信息、情感的交流,一方面,教师传授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感受及时反馈给教师。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上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课堂氛围很好。教师要注意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优质的音乐感染力感动每一名学生。音乐课中还可以加入才艺表演,可以利用每节课的3~5分钟请一名同学进行才艺表演,形式自主决定无条件设置,可以伴随音乐唱一首歌,可以跳一段舞蹈,没有艺术特长的同学也可以自主展示,宗旨是将其最好一面展示出来,借音乐课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小小舞台。之后,同学们进行点评,寻找他们各自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初中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作,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因此,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创造天性,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意识,发展音乐兴趣,提高在实践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从而实现由知识本位向“以人的发展为主”的飞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目前,人民音乐教育版的配套课件只是一个大框架的课件,资料方面不够丰富,要想每节课都有一个内容丰富的课件,教师要在课下花很大工夫搜集素材。所以说,到目前适合每一节课的教学课件还是没有的,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初中音乐课教学的特点来制订课件内容。
素材和资料的收集对多媒体课件选材非常重要,好的选材在教学效果上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时,应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讲到民歌欣赏课的时候笔者制作的课件内容会介绍各种民族的服饰、地域分布、风俗,及民间故事等,让学生感觉就像身临其境一般,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民歌部分的欣赏打下坚实基础。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他们喜欢流行、时尚、前卫的音乐。因此,在课件选材上适当加入流行音乐元素是必要的。
利用多媒体平台技术制作音乐课件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每个音乐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首先,教师要能熟练掌握、操作电脑;其次,要会运用软件、制作课件。多媒体教学不仅包括图像、声音等视听技术,还有许多其他技术成分,如文字输入与排版用的Word软件、幻灯片的制作与放映、教师应当掌握的软件等;互联网的搜索功能强大对课件制作资料的收集大有帮助。现在还有很多关于音乐制作的软件,这些软件大大方便了教学。只要掌握了上述技能,就能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所需的音乐资料,就能巧妙地利用音乐资料和相关的音乐制作软件,经过精心地选择、编辑、合成,制作成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再巧妙地组织到音乐教学之中,这样,音乐课就成了声、像、情并茂的富有魅力的课堂。
篇3
我实习期间的主要工作有摄像和写电视稿,参与编辑,后期配音制作成电视新闻,也写些通讯在网站上。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几次监狱党委召开的重大会议拍摄与编辑,学会了怎样处理政治类新闻的基本能力,和拍摄也写稿之间的协调。拍写政治新闻,一定要牢记各位领导的姓名与职务,在编写时要注意排名和称号不能有错。同时在拍摄时要注意摄像的角度和时长,以便在后期编辑时方便采集和处理,变化角度是为了防止视觉疲劳,在遇到一些领导发言较长时,就需要摄像时间长些和转化角度多拍些镜头。我在编辑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拍摄的画面不够长,以至于配音时没有相应的镜头来说明,拍些空镜头放在其中是很好的方法,但是也不能过多使用,这提醒我,下次再拍摄时需先构思好画外音,再根据报道内容来采集需要的镜头,以免一些镜头不够用,而另外一些镜头太多了造成浪费,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我还参与拍摄了一次防盗防暴演习,拍摄银行被盗,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出动,派出特警若干名,在紧张有序的部署后,制服了挟持人质的歹徒。这次拍摄的感触是记者要有点勇气,看着“歹徒”拿刀嚣张的模样,自己吓得要死,但为了采集画面,还得往前冲,另一个很大的感触是,要有敏感的触觉和一种新闻意识,在你不知道下一秒哪里会发生状况的时候,你往往要凭着本能去操纵摄像机,有些精彩的画面,不是你看到了想到了才拍下来的,而往往是本能驱使你把镜头往那里扫,在拍摄的时候除了勇气和新闻本能之外还需要一些果断,犹疑不定的画面除了有特殊用意外,在编辑时往往做废镜头,不能使用。
播音给我的感受是,主播新闻的说话方式和平时说话差得太多了,要掌握很多的技巧,一是语速要慢,二是声音要稳要沉要有一种磁性和力量,忌讳轻飘飘的念稿,三是,语气、语调,以及停顿的地点与时长要注意,靠声音把消息准确地传播出去,自然在这个方面要重视,第四,就是播音员的基本素质了,那就是在配音之前把稿子从头到尾好好地读几遍,读熟,读到自己能够准确理解了,才能传达给别人准确的信息,不能有生涩,结巴的地方。
篇4
【关键词】高校;音乐鉴赏课;美育;欧洲音乐作品
一、欧洲音乐作品的特点与发展
高校音乐鉴赏课作为促进学生审美情操发展的重要课程,需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独有的特点进行课程制定,保证能够在音乐鉴赏课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欣赏点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欧洲音乐作品作为一门涉及历史、人文、音乐史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内容,其综合性和历史性令其能够展现出不同历史时期欧洲音乐文化的巨大变革与发展。设定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鉴赏课的内容,对于学生学习性、理解性和综合性的考察,对于其自我独立思考和音乐知识分析整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欧洲音乐发展中,从中世纪开始,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还是浪漫主义时期,都有着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所塑造的不同音乐风格。当时涌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家,都需要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聆听经典的音乐作品,充分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与特点,这样才能够保证以高校的音乐赏析课为基础,在未来进一步深度探索欧洲音乐作品。
二、高校音乐鉴赏课对美育教育的作用
据上述,当前高校音乐鉴赏课中利用欧洲音乐作品来进行典型内容分析鉴赏必不可少,除了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之外,对于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美育教学也非常重要。从美育教育的角度来说,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念的内容,其教学需要充分对音乐中的美好事物进行辨析和探索,利用音乐分析、音乐聆听、音乐欣赏等多种方式来塑造自我健全的音乐审美观念。在音乐教育之中,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之中,对于其未来的心理构建、趣味人生和创造力提升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在现代化的音乐赏析课程中,以欧洲音乐作品为例来进行学生的美育教育,可以充分保证美育教学以经典文化音乐作品为例进行教育的实质化转变,以提升学生的现代美育特点为核心,充分保证欧洲文化中的经典音乐内容能够对学生的自我音乐审美和理论起到提升作用。在相关的欧洲音乐作品赏析课中,为了充分提升学生对于美学观念的认知,教师可以从著名的欧洲音乐家入手,根据当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来引导学生聆听其一生中不同年龄层次所创作出来的不同作品,无论是曲式结构、创造手法还是作品内容,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和音乐家自我对于审美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提升。这样的音乐赏析方式是对于学生的不同审美内涵的考验和探索,保证了其利用对比法、聆听法、参与法等多种音乐赏析方法进行探索之后能够深刻理解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美学特征。对于高校来说,其开设音乐赏析课,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音乐的聆听和了解中充分扩展自我音乐知识领域,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样自我音乐素养和道德素养也就能够随之提升。一般来说,鉴赏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才是美育教学的美学观念传递的核心保障。所以在进行欧洲音乐作品赏析的过程中,先从理论基础上向学生传递欧洲音乐作品的特点,再通过实际的聆听和鉴赏课来塑造音乐形象。这样的结合方式不仅能够坚实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能够以美育教育为核心来提升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保证在实践和创新探索中了解和吸收多元文化,能够激发起学生性格中积极、乐观的特点,从而保证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三、总结
对于高校来说,开设音乐赏析课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从经典的音乐作品中吸取知识和文化内涵,以此来提升和丰富自我思想和内涵。欧洲音乐作品作为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在时代的变迁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特征,设定其为基本的鉴赏内容,就是对学生美育能力的锻炼和自我创造力的丰富,这样的鉴赏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我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定,保证欧洲音乐作品中的经典内涵能够充分影响学生对于美学的认知和对于自我审美能力的构建。总体来说,音乐鉴赏课中对于学生美育教育的方式和材料选择是决定其教育效果的基础,音乐未来的教育改革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充分保证教育的综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5(04).
[2]林彦君.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审美素质教育[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篇5
一、利用环境资源营造氛围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利用环境资源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我带领同学们把班级装扮成“小小读书室”,里面的图书来源也采取“自给自足”的方法,学生的课外书籍进行资源共享,还设置了小小图书管理员岗位。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或小黑板展出名人名言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的墙壁上,似乎都有浓浓的书香味。
二、利用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阅读,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深厚的兴趣,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要务。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1.以讲诱导――有效阅读点拨
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要“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在阅读指导时,从重点词语、阅读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点拨,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相应的经典的课外图书内容,也可取其中的精华章节,读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精妙之外,以讲进行诱导,使学生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产生一种一定要亲自读的冲动。每周还可安排一、二节课外的阅读课,带领学生走进图书室进行读书。
2.以身示范――做好读书笔记
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精彩的语句或名言时,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读完一本好书,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心得式笔记,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道共同做读书笔记,用自身的阅读行为感染学生,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培养阅读习惯
篇6
一、呼吸和气息的运用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对于唱歌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呼吸支持是歌唱的动力与基础。因此,训练民族唱法也应该做严格的呼吸训练,便吸气和呼气肌肉群得到充分的锻炼,形成“条件反射”做到一想唱,一张口,气息就立即准备好,并能控制自如。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声”和“气”必须协调平衡,气多声少或气少声多都不行。唱高音气要向下拉,唱低音则气要略提;声音强气要治,要匀声音弱气要稳,要柔。但在演唱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不同速度的歌曲时,用气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有的柔的刚,有的则要轻巧。在演唱某些民歌时,不必像美声唱法那样将气吸得很深,支点拉得太下,用气时后腰肌向下向后坐的劲不要太大,心理上想象的气息悠动轮圈也不要转得太大,气息向上向外输送的“口子”要小一点,集中一点,像消防龙头那样身大嘴小,声音才能轻柔、透亮,集中。
二、咬字吐字
歌唱艺术是音乐与语音有机结合,完美统一来传情达意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
歌唱中的咬字和吐字是发音时两个密不可分的,咬字是根据语言中产生声母的器官而决定的,即喉、舌、齿、牙、唇五个部位,称为“五音”。发音是要通过五音的某一个部分,将单字的声母咬成不同的形成,咬字是指声母的形成。当声母咬准后,又要通过“四呼”即“开、齐、撮、合”等不同的口型着力,将单字的韵母吐出来,吐字是指韵母送出的着力上。在歌唱中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准确,字清意明,歌唱者必须学习和掌握好语言的规律性。
从民族唱法的咬字方法及追求的声音共鸣特点来看,由于汉字的发音规律及特点,使民族唱法形成了横咬字,宽前咬字,靠前咬字的特点,应用口腔前部的动作多,幅度大,力度强,具有咽部共鸣空间横向感,其共鸣特征是高频泛音多,声音亮度大,相对位置靠前,这些自我看法是因自己有所体验及参考文本而总结的经验,以上所述是民族唱法字韵声腔的特有运用机理,在歌唱艺术越来越讲求科学的今天,民族唱法在继承传统前提下,积极走科学训练的发展路子,民族唱法的语言艺术将会更加完美。
三、演唱风格
歌唱艺术的演唱风格,是歌曲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演唱的艺术风格高度完善统一体现,而突出作品的演唱风格是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而我国是民族众多,各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演唱内容均不相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演唱风格,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委婉深情,有的活跃风趣,有的甜美动人。在民族唱法中要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一是要了解和熟悉原作品风格,包括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以及形成这些风格的因素,如词曲作者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生活态度,个人特征,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对作品题材的处理手法和与表现手法。二是要了解和熟悉作品风格特点的基础,要进一步以作品中去探索和琢磨,怎样把作品的风格特点通过自己的演唱表现出来,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手法,准确地表达作品的风格和鲜明的体现作品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征,人而将作品与演唱风格融为一体。民族声乐是以中国语言为基础以吐字,行腔韵味为特点,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准则的歌唱艺术,作为一名民族声乐歌手,应该是语言准确,声音自如并能生动地表现作品的风格和感情。
四、“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其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学生在跳跃生动的音乐指引下,自然而然的就能运用光彩明亮、流畅生动的高位置声音来演唱,无须过多的声乐术语做解释。同样在教授歌曲《黄水谣》时,首先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以及音乐所要表现的三个截然不同的层面,力图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三种不同的情感,而后的演唱比单从声音技巧来训练、要求学生要有效果。如此的“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作用,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从复杂的歌唱技巧中解放出来,从中真正感受到所带来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歌唱的本质。
篇7
一、在导读教学中获得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改革,关键落实在课堂,重点要看学生的收获,看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好教材的引领作用,是实现主体自主阅读的关键。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变“课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
第一环节:启
即启发诱导。此环节对于教师既是“授之以渔”的阶段,也是激趣促学阶段;对于学生是明确任务、习得方法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尽情地“导演、示范”。
第二环节:读
即阅读教材。“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在很多教师淡化读,认为读费时,功效差。其实在语文教学中读的魅力和作用是其他手段和过程所不能代替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意义和妙处。在这一环节教师可指导学生朗朗读来,培养语感;可教给学生用声情并茂的美读,传情达意;可用富于形象的听读,使之身临其境……总之,要求学生做到“不明目的不读书,不明方法不读书”。一般常用的方法有:速读法――整体感知;精读法――感受领悟,评价分析;朗读――品味欣赏,揣摩体会。读重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第三环节:练
即对文章进一步的探索。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而此环节正是要求学生将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完全进入独立思索,分析探究阶段。因此,在这一环节应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地会思、多思、深思,对待某个问题要求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自行设计“练”的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环节:结
即小结。培养学生小结知识的方法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课堂小结是学生自学效果的提高和升华。下课前5分钟小结能使学生有所得,有所悟,有所信心。
二、在扩展延伸中丰厚阅读功底
通过以教材为本的自主阅读改革,使学生掌握一系列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扩展延伸阅读――自主学习海量大阅读。
1.课上课下,重在实效
课上:由于自主阅读教学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率,我们就有了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拓展延伸阅读。我们利用每堂课最后的5~10分钟,教师出示课外阅读篇目,教师只做必要的说明,其后是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
课下: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使他们饱尝阅读的真正乐趣,实现“海量大阅读”,我们还在高年级启动了“课外名著阅读工程”。学生每人自己购买一本名著,大家互相借阅,课下自由阅读。为了实现有效阅读,我们利用每天晨读、课前两分钟或周五中午校本课程的时间举行读书交流,同时借助积累本,每周写读书随笔――名句与精彩语段、文章结构提纲、内容摘要、感想、启发等,让名著伴着学生每一天的成长。
2.精选读本,保质保量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读书的质量。“读好书会使人精神振奋,志趣高雅。”所以,我们在让学生读什么样的书上做了一番规定。第一,用好和教材相配套的课外读本,如《新阅读》,这是我们拓展延伸的首选教材;第二,用好学生阅览室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第三,用好班级学生共同订阅的报纸杂志。
三、在自主阅读中绽放独特个性
篇8
关键词:情商;激励;情绪;情感
一、什么是情商
简单描述是:对自己情绪和情感的控制能力以及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控制能力;专业的定义是:了解自我与自我觉知、管理自我、双向激励、情绪与情绪控制、处理人际关系。解析如下:
1.了解自我与自我觉知
对自己情绪、情感的了解、把握与控制能力;
2.管理自我
面对逆境、挫折的承受和超越能力;
3.双向激励
乐观人生、自我激励、激励和感染群体、自我把握能力;
4.情绪与情感控制
对别人情绪、情感的了解、把握、疏导与驾驭能力;
5.处理人际关系
觉知、调控、管理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技巧和能力;包含了计划、组织、协调、沟通、分析、领导、控制等方面。
二、情商实践
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无声地传递着情商的教育。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融合在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中体验这个过程。
1.了解自我与自我觉知的实践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依然处于少年儿童时期,这个阶段一些高年级学生会有所觉醒自我,但更多的学生还没有非常清晰的自我认识。根据学生的不同而在教育中引导对自我的觉醒和认识,学生心理存在几个疑惑如下:我为什么要学这些?学了这些对我有什么用?我喜欢的是什么?适合我的是什么?我需要什么?
我们首先要回答为什么和有什么用,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含义和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就要开始区分这些学生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A组学生知道了自己喜欢高音,B组学生了解了古典音乐是自己最有兴趣和擅长的。
虽然小学实际教育中,对“了解自我与自我觉知”的实践还停留在表层,但通过不断强化同样的方法和体验,实际运用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利用这些方法更多地了解自我,让学生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不断体验,这些方法就能够深深扎在心里。
2.管理自我的实践
群体中总是有成绩的差别,即使是实际的一堂音乐课程,有些学生可以表现更好,一些学生可能并不能完全掌握,这个时候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分化,容易产生挫折感,一些学生厌学、逃学、沉溺、捣乱、浮躁、抗拒等等,所有这些情绪都不会是偶然产生的,有果必然有因。因此,教师应该首先深入去了解这些原因的本身,找到了原因,就能够通过调节教学方法、活跃气氛等手段去疏导这些情绪,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鼓励、学习的快乐。对于个别学生应单独进行沟通,建立他的信心和培养兴趣。
教学本身就是心理沟通的过程,一个愉快轻松的开始,吸引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然后拉到教学的核心部分,以另外一个活跃的气氛结束一堂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建立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中间传授的知识才会被学生更高效率地吸收。尽量不要让学生有挫折感,一旦感觉到这个情绪,应迅速调整引导学生能够克服这个挫折感。当教育一段比较枯燥而艰难的课程,应配合一个轻松而熟悉的氛围来缓解这个压力。这个过程的不断强化是对自信心的最大鼓励。
3.双向激励的实践
双向激励是指:自我激励和对他人激励,在国外教育更多是开放式、引导式、激发式,这点和国内非常不同,他们更多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会非常多地说:尝试一下、非常好、你做得很棒;学生本身时刻都在心里说:“我一定能做到,我会做得非常好”;他的同学会这样激励:“你一定行,我给你加油”。
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这种激励非常缺乏,当一个学生成绩不好或犯了错误,学生胆战心惊地到了教师的办公室里准备挨批评,或直接把家长请到学校,而事实上原因可能从头到底就没有人真正了解。
我们可以把更多的内容给予学生来陈述,如果回答正确教师把这个答案再次加强给其他的学生,帮助他们记忆,而回答正确的学生还收获了信心本身,这是一个引导式的教育方法。一起来唱这一段的时候,是群体的激励过程:“好、非常好,再来一次”。如果回答不对或不完整,应该说:“A同学加油,这段应该这样……,A同学和大家一起再来一次”,并轻轻拍拍A同学的肩膀,给予他加油鼓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参与的乐趣,而不是教师讲学生听到想睡觉,这个激励是学生本身发起的,因为产生了兴趣和注意力,当这个过程不断强化成了习惯,那么自我激励的能力将极大加强,配合一些同学分组之间的互动,要求互相的鼓励,群体的激励效应就会形成。
4.情绪与情感控制的实践
首先情绪和情感是不同的,让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建立情感:和谐、关爱、信赖,而一些情绪能够鼓励、沟通、疏导等方法能够良好控制。
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都比较弱,但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互动情绪控制比教师对学生的情绪控制要有效得多,因此建立一个学生之间的感情互动氛围非常重要,而教师就是这个平台的建设者。
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的生日全部登记起来,当一个学生生日,点燃一根蜡烛,全班为该学生唱生日快乐歌。虽然用了几分钟,但活跃了气氛,增加了相互的感情,可以灵活运用谁来领唱谁来点蜡烛。
当A学生产生了情绪,那么先给B学生一个机会去沟通他的同学。尝试如何去疏导一个人的情绪,他自己本身就感受到了当自己产生情绪别人疏导自己时候的体验了。如果疏导无效,继续安排C学生去疏导。如果依然失败那么教师应该亲自去沟通,首先要做的是倾听找到原因才能入手去沟通。如果沟通成功,那么下次D学生有情绪的时候,就会叫A学生去疏导D学生的情绪,他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切实体验到这个心理过程。这个不断沟通的过程,能够教育学生引导别人情绪的感受,学习对别人情绪调节的方法,也能够更多体会到同学之间的信赖和爱。
5.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
维系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情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特效,它可以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使人们懂得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西柏林阿思特高级中学音乐教师凯乐夫人在介绍他们对音乐教学目的认识时,讲到音乐课可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开朗性格,学会怎样与周围的人相处。例如,歌曲《我爱米兰》教学中,就产生了相当强烈的教学效果,歌曲使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又拉近了一层。而在合唱、合奏中,队员都要以和谐为前提,突出主旋律而不可喧宾夺主,处于伴唱伴奏、副旋律、次声部时,要求队员起到甘当绿叶映红花的作用。音乐作品表现的这种相互配合、水融的关系正是我们协调人际关系所需要的。实践证明,喜欢音乐并表现突出的人,性格大都开朗,与人相处也大都具有亲和力、讨人喜欢。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似乎道出了音乐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
以上简要阐述了情商的概念,并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小学教育中师生互动沟通的具体实践,由于小学生教育范畴还无法彻底覆盖所有的含义,但情商的教育确实在实际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必要。
参考文献:
[1][美]格尔曼.情商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新课程标准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篇9
【关键词】高专学前教育;声乐课程;体系构建
高专学前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针对学前教育的师资特点,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文化基础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技能课程等四大当面。其中声乐课是专业技能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为学生以后开展学前音乐教育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学前声乐课程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鲜明的“幼教”特色,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引导幼儿的音乐天性,使幼儿可以很好的领悟音乐,体验其中的乐趣,从而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既为托儿所、幼儿园、学前教育保教工作培养一线能唱能教能创编的教师,又为其输送管理人才。
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规划理念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观念,培养职业素养以及对于音乐的艺术素养为发展方向,完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凭借课程的知识特点,实施科学教学模式方案,运用逐渐深入的教学理念把音乐理论知识和声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使他们得到统一,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上的灵活运用,融教、学、演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合一。例如启发式的情感教学模式在声乐教学过程当中恰当合理的有利运用,改善歌唱时的状态,得到科学专业的发声方法,这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体系构建的基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总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声乐理论以及声乐实践。声乐理论部分具有歌唱发声的基础原理、基础功能、基础方法、基础技巧等。因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特殊性和综合性,还涉及到了嗓子的保养和口语发声的内容。教学实践部分根据声乐理论知识为基础,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幼儿的音域、儿童歌唱的发声与教唱;儿童歌曲、发声练习与练习曲、中外独唱歌曲、齐唱歌曲、合唱歌曲。这样可以更好的开展高专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为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体系构建打下良好的坚定基础。
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目标方向理念
构建顶尖师资队伍,构建顶尖实际训练条件,达到课程目的以及专业素质人才培养目标。歌唱时候的姿势,歌唱时候的气吸,歌唱时候的腔体以及位置等,都可以对声乐作品实行诠释。培养学生初步感受、欣赏生活并且喜爱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感,积极自主参加艺术活动,提高培养对艺术的敏感度。掌握一定简便的歌唱方式,提高学生声音的表现能力,例如情感和韵味的展现。能以不一样的声音形式开拓性的大胆展现自己的感情和体悟。在歌唱活动过程当中体验集体活动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在与他人一起合作的时候,能互相理解、欣赏、尊重其他同学的创作灵感与表现形式,多多欣赏不一样表现形式与各种风格的声乐作品。
三、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内容理念
(一)声乐课程基础
课程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前没有接受过相对正规声乐训练条件下而制定的,包含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理论基本知识,发声练习方法,儿童声乐良好的训练方式以及规范的唱歌姿势动作等,目的是通过相对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使学生可以发出清新自然,优美的歌唱声音。
(二)儿童歌曲的学习和演唱
对儿童的发声训练及儿童歌曲的演唱进行学习,其基本目的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到的发声方式进行演练,使其可以更加精准的对歌唱作品进行演唱,从领唱、齐唱等角度来调节自身的声音,将歌曲更好的表达出来,并且这也是当前学前声乐教育主要培训内容之一。
(三)儿歌表演唱
这样的表演方式是边进行表演边进行唱歌,独立自主的即兴编词、即兴演唱,用身体动作互相组合表现音乐体系的结构、情感以及内容,积极、熟练的运用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身体动态与人沟通。让学生学习更多乐器的使用方法,达到基本表演阶段。积极主动参与乐器的制作,辨别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体验各种演奏方式中音色、音量、音乐感配置的表现模式,积极参与合作,大家一起设计演奏方案。比如在对《丢手绢》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进行表演唱歌时,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设备来搭建游戏场景,以游戏场景为寄托,让受众更好的了解儿歌表演唱歌这一教学方式的优点,可以大胆地运用各种音乐的、非音乐性质的表达方式参与到欣赏活动当中去,表现出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想象以及创造,提高体悟和表达音乐感情的能力,这是教学内容当中的难点。
(四)儿童歌曲的教唱
使学生熟练掌握如何让儿童学会唱儿童歌曲,能够积极组织和实施音乐课堂教学,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其他相关的知识课程是紧密结合的,充分理解结合了学生教学的认知特点,体现出紧贴就业的实际性。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里的学生声乐大多是零基础的没有学过声乐的学生,由于声音条件有限,音乐的根基又很薄弱,在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例如:学生的音乐基本功很差,学习歌曲非常困难;声乐学习是依靠大量的课后训练练习,鉴于练习场地有所受限,很多学生课后不能够进行练习等。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学生个人的音乐修养以及对音乐的认识也是十分关键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通过识谱、音律学习等方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其日后学习效率。为了可以达到声乐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应对岗位能力,主要应用了教师授课以后自主的训练练习和社会实践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理论教学:其中包括技巧练习以及学唱声乐作品这两个部分。让学生在校期间理论实践相结合,较全面完善的掌握本专业的学习。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带领和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与声乐课和声乐教学相关的视频、文本资料进行自学和研究。社会实践:强调艺术实践、舞台表演锻炼的重要性,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搭建艺术实践能力施展的平台,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不定期让学生参加省市级各类声乐、合唱比赛;让声乐方面优秀的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校内建立声乐社团;去学校以外实习基地实行锻炼,学生们每年都要到幼儿园见实习,把学到的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能技巧,运用到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和课堂教学中,在实训中发挥作用,学以致用。
四、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方法理念
遵循能力自身本位、课程岗位相融通、学了就好好利用的原则,以自身职业岗位技能作为基础核心,教学活动过程当中以学生本身为主体,不断加强深化课程进行改革。紧紧的围绕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提升人才培养重要目标以及幼儿声乐课程本质的性质和地位,结合学生职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根据教学过程,针对学生个性特点确定声乐课程教学基本内容。为姊妹课程体系服务,积极加强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和对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的理念,不仅为学生在学习姊妹学科的时候提供了基本知识,又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与自主创业、甚至一辈子的长远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定基础。努力将教学、学习、做事一体化,完全体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性以及实践性的理念,保证学生肯定既有非常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又拥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教师应该不断变换理念,探究出带有中国特色的素质职业教育型方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发展空间以及时间,积极指引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多媒体课件的实施和利用,建立自主、灵活、积极的课程练习平台,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学习积极能力和创造能力。良好的利用网络共享资源,使教育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丰富教学方式,是开拓学生的学习知识和锻炼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和开展学生的歌唱水平能力是声乐课堂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式和任务。
五、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评价理念
(一)突出学习过程评价
结合师生课堂提问内容,学生自身业务能力,以及学生课后作业内容,声乐技术能力考核等方式,增加实践性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次数,主要针对于表演和学习内容的评分。
(二)学生互评法
为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对每个人演唱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声乐的能动性以及声乐教学方法的判断力。
(三)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评价
指引学生实行学习方法的变换,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加牢固,从事工作以后教导儿童的时候也更加得心应手。
(四)加强课程结束后的技能综合评价
在教育教学和技能实践当中充足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重视考核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综合能力。
六、结束语
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不仅仅只要求掌控高专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方面和基础知识方面,还能够具有很高的演唱水平等表演实践操作技能,且融合了多方面的专业技能为一体,对学生以后音乐才能的长期发展、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培养学生专业音乐素质,为学生以后开展学前音乐教育课程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储备和职业技能,为学前教育事业打下坚定的基础。
作者:时霞 单位: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坦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23).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
[3]虞永平.学前课程研究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4).
[4]徐浩.声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6).
[5]徐青.浅析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职前教育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
篇10
关 键 词 :舞台艺术实践 声乐课堂教学
一、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相互关系
(一)声乐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实践的指导
舞台上表演的好坏直接反映这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能力。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舞台表演:舞台表演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和平时学习积累分不开的。它是生活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再现。在舞台上演唱时,既不能一动不动地唱,也不能毫无目的地胡乱表现。要做到“神形兼备”,通过恰到好处的表演来使歌声和形象完美地结合,营造出歌曲表现应有的氛围。要有良好的台风,从一走上舞台就要融入到音乐里,落落大方、举止得体,在有修养的艺术均衡中去表现音乐,注意在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歌唱的表演能力。声乐的课堂教学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系统技术问题,是提高学生表演演唱的水平,没有正规科学系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
(二)舞台表演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体现
没有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课程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既要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又强调合理的艺术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实践的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声乐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声乐基础技巧的,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同时通过艺术实践可以补充声乐理论与技巧,两者相辅相成,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熟练了学生的声乐技能技巧,使学生综合素质逐步走向完善,增强语言能力。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声乐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实践来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然后又从新的高度上进行理论修整与再学习,以加深感性实践,循环反复,交叉融合使声乐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实践环节,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教学提供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现状透视
歌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它既体现着演唱者运用音乐手段与技术能力来表现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体现着演唱者的个性化创造意识,以展示其独特的心理悟性与精神境界。声乐课教学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其内容涉及声学、生理解剖学、音响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表演学等学科领域,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虽然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在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声乐课的学习优劣,但是舞台表演实践的学习也是必要的。
(一)声乐课堂教学现状
声乐教学,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艺术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整体而又具阶段性的教学体系和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完形教育,应当是两者都不可偏废的教育结构。学生的基础能力是指通过正常的听觉和发声的训练,运用呼吸、共鸣、发音、咬字等技术手段,加上表演方面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综合因素表现作品。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是指其在具有一定程度的歌唱能力基础上,能够按照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趣味,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的能力。声乐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对学生基础能力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并非是全面的,过多是片面、随意的。在教学中没有强调教学体系与过程的完整性、综合性以及阶段性布局。完整性体现在对声乐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把握,坚持把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与他们艺术创造能力进行连贯思维。没有注意各环节间的有机联系,即对学生进行阶段性、分期性和单一性教学,使教学目标没有明确计划。声乐本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学时间长、内容多、概念抽象,不易于理解更难于掌握的学科,随着高校的扩招,声乐学生数量剧增,声乐专业课也由以前的单纯的一对一模式,演变为现在的专业分流,并非都是一对一,客观上人数的增多,确实给老师的专业教学带来一定影响。还有长期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学重技轻理是普遍的毛病,而且声乐课老师多只针对某一学生声音状态上存在的不足及相关的片面问题来对症下药,从而忽视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舞台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舞台表演实践的现状
1.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缺乏,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一是学生平时在台下唱得非常好,人很放松,表情也很丰富,表演起来也很完美。可是上台后就会出现问题,头脑中一片空白,声音大打折扣,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在于学生上台少、实践少。二是心理素质稍好一点的,在台上又缺乏表演能力,站在台上一动不动硬邦邦的,没有一点表现力,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这首作品的意义。问题就在于学生实践太少,经验不足。因此,在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把艺术实践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必要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多方面技能为中心,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音乐师资,促进我国音乐教育和音乐普及工作的深入和发展。
2.舞台表演声乐节目形式单一,如一般在晚会当中除合唱、独唱外没有其他的表演形式,导致了有些同学能力的单一。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平时要多实践,表演形式要多元化,不仅局限于独唱合唱,还要重唱、对唱、小组唱、表演唱等,越多越好,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提高。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表演,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作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
(三)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1.声乐教师将声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局限化,使有些学生把声乐看成十分难学的一门课程,而有的学生开始学的时候以为很容易,但学了一至两年后,由于进步不显著或者带着失败的情绪而变得消极,以为发声的机能现象是一种深奥莫测的东西,被一种神秘感所困惑,头脑里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不敢暴露自己的想法,只是听教师讲,还有的学生只爱听别人的夸奖,而不能听取反面意见,连老师的意见都不愿意听,有的还怀疑老师的水平,这样的学生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只有害了自己。有的学生缺乏分析地到处去听,也会造成思想混乱,一时没了头绪。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好高骛远,基本功未学好,就要唱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曲目,结果令自己大大失望,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2.受学校舞台表演条件的局限,高校音乐教育分师范和非师范两类,一(转第72页)(接第74页)般来说师范类的学生学习条件比不上非师范类的学生,不管从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都比不上专业音乐学院的。但是又在现行的高师教学改革中要求,高师声乐教学要符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专业目标培养计划局限性较强。
转贴于
3.学校师生对平衡二者关系的忽略。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如果说一个领导都不重视舞台表演实践的话,学生就更不会引起重视,那么就会造成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脱节。
三、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及意义
(一)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具体措施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充实声乐教学内容
现在很多师范院校声乐课程已经打破旧的模式(个别授课式),利用小组课将声乐课程多元化。笔者认为,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齐头并进,以多元化的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声乐基本的理论课程、表演课程融会贯通,以此进行声乐教学。个别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声乐个别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声乐小组课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进行声乐教学及舞台实践。
2.创造艺术实践环境、营造学习氛围
学校领导要重视艺术实践,要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经常举行艺术实践活动,加强艺术交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量的艺术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声乐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声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当做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在演出实践之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演唱知识的实际应用,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意义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开阔视野的机会,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良好意识,真正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推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平衡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能使教师认识到声乐教学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还必须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其他因素。如开拓学生思想,积极促进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学生视野,创造积极、上进、融洽的学习环境等因素使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从而有利于高等师范声乐教学的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
[1]石惟正.声乐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7月版.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