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业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行业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行业解决方案

篇1

应用广泛――三星商用大屏能源行业应用方案

能源行业是三星商用大屏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行业,目前三星针对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行业用户,能够提供拼接显示产品、单屏显示产品、LED环保产品、互动触摸型产品等丰富的商用大屏显示产品,主要涵盖智能信息、安防监控、视频会议等显示应用解决方案

以电力行业智能监控解决方案为例,基于三星大屏幕显示器的智能监控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电网信息化平台、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控制系统、柔流输电、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用电管理采集系统等环节,能实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

在能源行业,还有一个应用重点是安防监控系统,三星大屏幕显示器可搭建数字安全信息网络系统,集安全信息采集、安全监管、安全调度等功能为一体,是实现数字化、图形化、信息化安全管理和科学化调度指挥的最佳平台。另外,还有三星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等其它行业解决方案也被广泛应用在能源行业。

战绩辉煌――三星商用大屏能源行业应用实例

能源行业是三星商用大屏重点布局的核心市场,三星商用大屏在电力公司、能源集团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也赢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煤炭行业采用的亚洲最大的三星安全监视视屏墙,由64台三星460UT无缝液晶视屏墙与48台UX液晶屏拼接组成超大型煤矿安全集控显示平台,在屏幕尺寸、拼接数量上均创下三星在亚洲无缝液晶视屏墙的安装新纪录,也展示了国内安全监控显示平台进入到以无缝液晶视频墙为主导的高清、高智能、高可靠性时代的趋势。另外,还有山西太原由36台三星460UT无缝液晶视屏墙组成的煤矿调度指挥中心、云南曲靖由12台460UT组成的电厂生产监控显示平台等,都是三星商用大屏拼接产品目前在能源行业的主流应用。

三星从未停下追求创新的步伐,继UT系列之后,又在今年推出了双边间距只有5.5mm的三星第二代超视界无缝液晶拼接视频墙UD55A,在缩小拼缝的同时还扩大了面板尺寸,进一步消除了多屏拼接所带来的间隔感,让显示效果更加完美。而更高端的技术升级必将带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据悉,此款产品上市不久便吸引了众多商家纷纷跟进,在行业市场掀起了一股液晶拼接热潮。

保持领先――三星商用大屏能源行业发展战略

2011年,三星商用大屏的发展战略很明确,首先是进一步巩固在商用显示领域的领军品牌形象,其次是从产品、行业、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拓展三星商用大屏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三星商用大屏的综合实力。在产品层面,继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多款行业领先的商用大屏幕显示器产品;在行业层面,进行行业产品细分,针对不同行业客户、不同需求特点进一步划分产品线,提供更多、更适合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在组织结构上,三星将对现有渠道、营销体系进一步完善优化,以实现企业、用户、渠道等多方的共赢。

篇2

记者 目前能源行业的库存管理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段龙 目前很多能源企业的物资管理还使用手工采集数据。这样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第一,物料出入库,物品存放地点等信息由于采集过程繁琐(需人工登记或在几个班次结束后统一录入计算机),经常发生传递滞后,引起库存量上升,发货日期无法保证或难以估计,以及决策依据不准确等弊病。不管是人工登单还是手工录入,这种操作在记录和输入数据时产生的错误也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据统计,手工操作出现的误码差的几率可达3%~4%)一些单位为了避免手工操作的失误,采取增设验单人员的办法,但其副作用一是把人工投入非增值性重复劳动造成浪费,另外,还会影响指令处理速度,加剧信息滞后。第二,由于这种数据收集方式难以系统化,最终降低了劳动生产率,订单、资金周转质量以及仓库空间的利用率。

记者 请简单介绍应用条码技术后的物资管理流程及其特点。

段龙 与其他行业相比,能源行业的物资管理包含如下环节:

第一,验货(收货)管理

为了开出一张收据或进行任何其它操作,仓库管理员首先要从它的条码数据处理终端上选择货品收据处理菜单,并用终端上的条码扫描器扫描货品包装上通常由供应商预先贴好的条码标签,标签上的条码表示了接受这一产品所需的全部信息,仓库管理员通过扫描,就能快速准确地录入这些信息。如果客户没有以条码的形式提供这些信息,仓库管理员就要通过终端将这些信息键入系统中,系统立即生成用于这些货品的条码标签。

入库统计开始时,数据终端将提示仓库管理员输入收货单的号码。仓库管理员首先扫描这个号码的条码,然后系统判断这个条码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系统会立刻向仓库管理员做出警示;如果正确,仓库管理员再扫描收货单上的项目号,系统随后检查收货单上的项目是否与实际进货相符。接着,仓库管理员扫描物料规格信息(体积、重量和成分等)和标识号的条码。这个标识号唯一标识入库的这件货品,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信息用于以后所有的库存管理环节中。

第二,入库管理

搬运工(或叉车司机)只需用便携条码扫描器扫描准备入库的物料箱上的标签和准备存放此箱的货架的标签即可。入库可分间接和直接两种:间接入库指货品堆放在任意空位上后,通过条码扫描记录其地址;直接入库指将某一类货物存放在指定货架。通过入库管理,我们为每一个物料箱及其存放位置建立一个记录。

第三,盘库管理

盘库管理指从把库房中说仓储的所有货品根据盘库原则进行物理实物盘存的操作。过程如下:

工作人员首先在便携式条码数据终端上下载要盘货品的数据,并且仓库管理人员依据盘点数据终端到仓库现场进行实物盘点扫描货品的条码号。终端显示哪些是那些货品,他们存放在何地,辅助仓库管理人员根据实际库存登记实际盘点的实物信息,并且输入实际货品数量。并扫描其标识号进行验证。系统记录这一货品,并建立一份盘存数据档案。

第四,出库管理

提货作业要与同一顾客的各项货品订单结合。先将订单分解为按货箱为单位,或者按批、货盘的满载能力为单位,还可按特殊情况或容器来确定装货作业。操作工从其条码数据终端上选择了出库模式后,扫描提货箱上的条码。系统便确认货箱里是否含有提货单上的物品,其数量和品种是否正确等。在应发货数量与实际提货数量之间出现不一致时,系统均要求操作工输入。个原代码,对此差异作出解释,再由系统重置代码和报告。这样系统就具有一定的柔性,可让操作工在货盘不满的时候能装载更多的货物,或在货盘已满时撤走一些货物。最后,系统把出库存的货物从数据库清除,并表明此订单已完成提货。

1.1 优化的条码化管理入库流程示意图:

1.2 优化的条码化管理入库操作流程数据流程:

2.2 优化的条码化管理出库操作流程数据流程:

记者 应用于库存管理系统的条码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带来了哪些收益?

段龙 应用条码数据采集系统来解决问题在已经安装了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能源企业,只需在数据录入前增加一些条码设备,就可用很小的投资收到可观的效益:

一方面,解决了库房信息陈旧滞后的弊病。一张票据从填写、收集到键盘输入,需要一天或更长的时间。这使得仓库生产调度员只能根据前几天甚至一周前的货品信息,为用户定下交库存管理系统、以及货品(有些货品需要根据其保质期、货品市场生命周期、具体保存环境等等条件来出库)。

另一方面,解决了票据信息不准确的问题(主要是抄定错误,键入错误),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明现改善仓储的工作环节、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消除事务处理中的人工操作、减少无效劳动、消除因信息不准引起的附加库房存量、提高资金利用率、优化库存结构、提高仓库利用率等目的。

篇3

分布式能源行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正在从燃气分布式能源这种比较单一的供能形式向能源技术集成化、服务领域多元化、解决方案一体化、市场地域综合化等新的发展方向演化。能源利用效率、供能效益、供能安全性是新形势下分布式能源行业的竞争力,生产运营数据是最直接反映生产供能状况的生动语言,因此“听全、读懂”这些数据语言就至关重要。统计分析工作是汇总、解析数据语言的关键环节,发挥生产运营数据的统计分析价值,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乃至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保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用好生产运营数据,科学提高系统生产效率

分布式能源行业多能源耦合的发展趋势对能源系统的综合性与灵活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耦合系统内的装机配置、负荷分配、设备出力调节之间有着精妙的协调关系,达到最优配置才可以使系统的生产效率和效益达到最优。通过数据大量积累、分类、异常数据识别及数据关系分析工作,可以发现每种条件下的系统匹配关系和耗能、供能规律,从而研究最佳供能方案,最大化提高系统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运营经济性,实现生产最优配置。

(二)将末端运营数据前置,优化分布式能源项目设计

项目投产运营后产生的直接生产数据可以反映出设备与系统装机是否偏大、系统集成是否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的用户需求、是否存在由于系统配置不佳、选型不当造成的运营故障等问题。这些宝贵的数据价值是项目设计后评价的基础,经过一定的整理、分析后可以作为指导类似项目设计的经验资料,从而不断优化项目设计。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数据验证理论判断

分布式能源技术将融合越来越多的供能技术,包括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生物质(垃圾)发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冰蓄冷技术、煤炭高效清洁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蓄能技术等,每项技术都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适用范围。在现阶段的尝试设计阶段,系统匹配性和经济性更多来源于理论判断,实际应用效果与调整空间还要有赖于运营实践,因此实际生产运营数据的积累与分析不仅对生产运营企业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对整个行业技术进步也是一份宝贵财富。

二、做好统计基础工作是分布式能源行业的基本功

(一)严格的数据收集与保存工作是分布式能源行业应大力做好的基础管理工作

项目部是生产运营数据源的直接产生部门,也是生产数据统计工作的起点和关键环节所在。公司应建立严格的数据读取、记录和报送制度,作为项目部日常管理的一项重点来抓。公司生产运营管理部门定时收集数据,并加强检查或抽查,确保第一手数据的质量。生产运营管理部门应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纵向累积和横向扩展,做好数据分析的素材准备。数据保存应有连贯性,并确保安全性。

(二)推行生产运营数据管理软件,加强数据汇集自动化水平

开发适用的数据管理软件,在项目建设中预留数据传输端口,应成为现今分布式能源行业统计与分析工作的新常态。北京燃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在2015年建立起“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逻辑与设备运行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生产运营数据自动化时时传输并通过预定数据关系快速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管理平台将在新建设的项目中开始应用。这是分布式能源行业的首创,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三)发挥信息化优势,提倡广泛应用信息化手段

篇4

[关键词]新能源;创新驱动;最佳实践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308

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了“互联网+新能源”的理论基础。“一带一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两型”社会的创建等重大国家战略为新能源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以及社会各界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的清醒认识促使新能源领域逐步成为国家产业升级、战略转型的利器。随着物价改革的逐步落实,电改9号文的重磅实施,天然气行业改革进入深水区。奥德集团借势新能源发展趋势,提出“大开发、大营销、大管网、大项目、大数据”五大举措以期通过新能源在传统天然气的基础上通过新能源战略升级转型。

1国内新能源领域行业背景描述

在政策层面,政府陆续在“十三五”规划方面出台了关于“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支持政策,鼓励发展天然气调峰发电和冷热电三联供。在政策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电力改革处于逐步推广期,行业改革阻力逐渐消除,分布式能源+售电业务正在快速发展。

在国家战略层面,根据“一带一路”能源战略,结合 “互联网+智慧能源”,在推进区域能源互联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国家和区域之间的能源合作,提升人类利用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发展对于自然h境破坏等方面。

在市场层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凭借市场优势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随着电力市场放开,智慧电网和气电一体化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分布式能源逐步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在企业层面,面对国家政策支持,国家战略的带动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需求,能源企业纷纷加入能源竞争中,面对市场白热化竞争趋势,奥德集团通过采取哪些有效的举措应对市场的竞争,保持行业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呢?

2奥德集团新能源板块情况介绍

公司愿景:通过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以能源互联网平台创新推动“互联网+智慧能源”新能源体系发展,构建以工业园区和商业园区为主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分布式能源发、储、售、配、用一体化价值链。

主营业务:公司主营业务是运用系统能效理念和技术,通过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打造清洁能源网络平台。主要聚焦四大业务:园区及商业聚集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多联供业务;充电站、光伏太阳能、水地源热泵等新能源业务;布局配电基础设施,构建发、储、供、用、调度运营服务的上、中、下游一体化价值链;能源管理咨询、EPC、能源大数据、互联网平台业务。

3奥德集团在新能源领域拓展问题分析

31能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能源互联网体系建设和“互联网+”智慧能源在各行业的应用推动消费与服务需求快速升级,对公司服务模式与管理支撑体系提出严峻挑战。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项目已纳入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国内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行业纷纷投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产、学、研、设、融、用等行业纷纷整合资源参与竞争,以智慧能源和气电一体化为契机“跑马圈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32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力不足

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及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上,依靠原有的靠卖气、联系政商关系等简单的商业模式越来越不具备优势了。面对行业竞争及客户的选择多样化,特别是专业人才培养、在自有技术、为客户提供用能负荷预测及设备选型等一揽子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在面对新业务的业务模式创新方面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有效支撑新能源业务快速开展。对于高科技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高科技人才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和卓有成效的实施策略。

33缺乏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进行快速复制

截至2015年年底,国内正在发展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近288个;截至2016年8月15日,已上报国家能源局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项目300余个。真正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的仅23个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其中,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17个、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6个。2016年奥德集团在北京与临沂商城管委会签订的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多联供分布式能源项目正在实施阶段,距离正式运营尚需时日。

4奥德集团新能源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在智能电网与互联网融合的时代,在多能互补、“互联网+智慧能源”、售配电一体化及综合能源服务政策支持下,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深入市场洞察,掌握更多终端客户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借力打力,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41强化核心竞争优势应对行业竞争

以奥德集团市场平台及纵横东西南北的5000公里的管网优势,通过为客户提供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为切入点,创新驱动“互联网+智慧能源”体系发展,打造气电一体化价值链。

42通过提升科学意识创新驱动商业模式创新

增强为社会、为人民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意识,坚持以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为切入点,建设能源生产消费的智能化体系,多能协同的综合能源网络,建立市场化的交易机制。推动市场化改革,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

43通过最佳实践创新案例积极推动现代能源体系的构建

通过开发“互联网+智慧能源”的成功案例,提升行业品牌知名度,促进政府加大对科技企业及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力度,打通从生产、供给、消费、技术和体制的壁垒等重重环节,使该项目从绿色环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打造构建能源体系最佳实践创新案例。

5结论及建议

全球能源的发展趋势逐步走向“互联网+”清洁化、高效化的今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GDP第二的国家也积极探索能源革命和对外合作,也相继出台了若干发展新能源的政策,释放出万亿元级的巨大市场潜力。奥德集团通过开发新能源业务创新驱动战略转型,打造新能源领域新的商业模式,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发展自有核心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能源领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发展创新关于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多联供、能源系统管理、气电一体化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注重专业人才招聘及培养,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重知识成果的应用。打造奥德集团独有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是拓展合作联盟。战略转型需要外部的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奥德集团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及多年形成的行业品牌优势与国际国内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方案设计方、行业基金、政府PPP项目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整合外部资源共同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三是示范项目快速落地。通过深入市场洞察,加大商机获取力度,结合产融结合,以临沂商城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运营为契机,提升专业运营能力,快速复制。

四是加大专业人才招聘和培养力度。企业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新能源业务模式创新既需要高端专业人才,又得需要高于传统行业的激励措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得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让核心人才全心全意地为新能源事业奋斗和拼搏。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释放人才能量,通过核心技术的运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开拓互联网时代的新能源广阔的市场潜力,创造奥德集团新能源的辉煌业绩,实现新能源创新驱动战略升级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篇5

能效管理不能少

李树:您曾经在电信行业工作了20多年,是什么原因促使您从电信行业跨入到能源领域?您如何看待施耐德电气的现在与未来?

黄陈宏:无论是电信领域还是能源领域,在过去20多年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不断更新,用户的需求也不断变化。施耐德电气将能源与IT的发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从一些市场分析机构的统计来看,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到2030年,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将翻一番;到2050年,全球能源的需求量也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为防止气候的剧烈变化,到2050年,我们必须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半。能源的紧缺与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是一对矛盾。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企业用户必须将提高能效与IT的发展相结合,也就是实现能源的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能源的使用。

施耐德电气的定位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在五大领域有独到的领先的解决方案。这五大领域包括能源和技术实施、工业和自动化控制、楼宇和安防系统、智能生活空间以及关键电源、制冷服务和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将这五大领域的能效管理解决方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用户大大减少能源消耗。

无论对于哪个行业来说,节省能源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施耐德电气并不生产能源,而是专注于能源管理。为什么能源管理对企业用户来说这么重要呢?因为我们的使用端每节约一度电,就意味着发电端可以少生产三度电。施耐德电气的能效管理方案可以帮助用户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使用端的能源消耗。

在过去20多年中,电信行业是最活跃的。我认为,下一个活跃的行业将是能源行业。提高能效,实现IT与能源的结合将成为大势所趋。

李树:在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方面,施耐德电气的主要优势是什么?

黄陈宏: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的主要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关键电源、制冷服务和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我们的解决方案覆盖家庭、企业、各种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工业关键电源和制冷服务等。

数据中心的耗能非常大。有统计表明,全球数据中心的整体能耗与航空工业的能耗一样多。不仅如此,数据中心能耗的增长率还高于航空工业。因此,数据中心的能效管理变得非常重要。APC将业务重点放在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层面,其产品主要包括UPS、空调、机柜、配电、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以及英飞集成系统和模块化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

2011年9月,我们推出了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该数据中心管理平台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对数据中心内所有的物理基础设施进行管理,这能够让用户更精确地掌握数据中心的能效状况,从而找到一些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

在数据中心领域,施耐德电气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全面的解决方案。此外,我们拥有非常独特的制冷以及能耗管理技术,比如施耐德电气现已拥有从机柜级到行级,到机房级甚至整个楼宇的设施级精密空调解决方案。用户如果采用施耐德电气的解决方案,可以将数据中心的能耗减少30%-70%,单位空间的容量提升25%,每千瓦负载的碳足迹和成本分别降低15%。

李树:在现代化的数据中心里,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相比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陈宏: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是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平台EcoStruxure的一部分。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能够跨越能源基础设施、工业自动化系统、数据中心、楼宇等多个系统,实现统一的能效管理。举个例子,施耐德电气法国总部就采用EcoStruxure对所有办公大楼进行管控。通过EcoStruxure,我们可以随时监控所有大楼的功耗情况,比如哪座大楼的能耗比较高,是不是应该进行调整等。EcoStruxure是一个实时的、动态的能源管理系统。

施耐德电气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不仅可以管理施耐德电气自己的UPS、空调等产品,而且可以管理其他厂商的产品,此外还能与楼宇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让用户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实时了解整个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情况。每个数据中心都应该配备一套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这样一来,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数据中心的技术管理人员,都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数据中心的能源使用情况。

云数据中心的管理必须是动态的。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全可以满足云数据中心对管理的要求。

云的本质是动态化

李树:如今,行业用户已经普遍接受了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设计和部署理念。施耐德电气是模块化数据中心理念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很早便推出了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英飞集成系统。在云计算时代,英飞集成系统将如何继续发挥其优势?

黄陈宏: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是标准化的,不仅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部署速度,而且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受到了行业用户的普遍欢迎。施耐德电气的英飞集成系统就是一个集成的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英飞集成系统在中国市场推出后,销售情况非常好,受到了中国用户的广泛好评。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和应用的兴起,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发生重大变化。数据中心的定位和功用不同,其设计理念和部署方式也会有较大差异。按照数据中心与企业业务之间的不同关系,我们可以将数据中心分成三类:第一类,企业把数据中心当成企业运作的一个工具,用来支撑企业业务的发展;第二类,企业把数据中心当成一种战略投资,以便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比如金融行业的许多客户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从而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获得更多收益;第三类,企业把数据中心当成一种新型的业务,比如一些电信、IT企业在数据中心建成后,将数据中心的资源租赁给客户。

随着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逐渐普及,人们对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云计算架构是一种虚拟化的架构。虚拟化带来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服务器运作效率的提高。不断增加的服务器负载必然会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云计算要求服务器、存储等资源的部署与调配必须是动态的。动态的资源部署与应用必然要求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也是动态的,可以灵活部署和扩展,并且具有更高的能效。为了满足云计算的需求,数据中心必须是高密度的。高密度的机架和IT设备必然对供电、制冷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云计算时代,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部署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施耐德电气在产品和解决方案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来适应数据中心的这种变化。比如,英飞集成系统一直处于优化之中,不断有新功能、新部件加入。

李树: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呢?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现在,只要有企业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中心,就会称这个数据中心是云数据中心。但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云数据中心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呢?

黄陈宏:有的企业确实是在建设云数据中心,但是也有的企业还在建设传统的数据中心。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云数据中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是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而且能够支撑企业业务的动态变化。云数据中心是建立在虚拟化技术架构之上的。因此,云数据中心的负载比传统数据中心的负载大得多,资源的利用率也比传统数据中心高得多。云数据中心一定是高密度的数据中心。因此,在数据中心的设计上,无论是电源供应还是制冷,都要满足高密度这一需求,并不断优化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在云数据中心里,最关键的是,能效的管理一定要跟上业务的动态变化。一个聪明的企业在建设云数据中心时,如果能把数据中心作为一种业务,那么它能得到的投资回报率一定比建设一个传统数据中心获得的投资回报率高很多。

李树:在云计算时代,施耐德电气将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巩固自己在数据中心能源管理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呢?

黄陈宏:施耐德电气拥有诸多优势,比如我们可以整合五个事业部的力量,为用户提供先进的、全面整合的解决方案。具体到数据中心领域,施耐德电气始终秉承先进的数据中心设计理念,可以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一体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此外,施耐德电气在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效果显著。

竞争是好事情。良性的竞争可以促使我们在数据中心能效管理方面精益求精。我们对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充满信心。

在中国 惠全球

李树:如果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将迎来爆炸性的增长,那么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就该用“核裂变”来形容了。现在,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兴建大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您如何看待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施耐德电气将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满足中国数据中心用户的需求?

黄陈宏:有统计表明,中国的现有数据中心约54万个,仅今年就要新建六七千个数据中心。电信、金融、IT、政府以及一些高新技术园区对数据中心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施耐德电气一直十分关注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并不断进行投入。

施耐德电气一直在努力推广一种文化――以客户为导向。我在加入施耐德电气之后,调整了销售策略,建立了按行业划分的销售服务团队。我们的销售团队以行业和客户为导向,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最终目标。举例来说,2011年8月底,我们成立了行业销售团队,专门服务于行业大客户。我们的销售人员从了解客户的需求入手,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数据中心设计、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这种销售策略和团队的调整顺应了施耐德电气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的需要。

施耐德电气对中国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越来越重视。2011年,施耐德电气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业务收入已占集团总收入的40%左右。我们希望在未来几年内,这一比例能够达到50%甚至更高。

在中国市场上,施耐德电气的业务发展势头非常好。我们会继续巩固在数据中心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借助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融合的物理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促进中国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施耐德电气将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开发大西部的策略。

从新产品的角度看,施耐德电气也在持续关注像风能、太阳能这样的新型能源产品。施耐德电气将整合研发、制造等方面的力量,实现产品的合理布局,并在销售、服务等方面加强对西部地区用户的支持。明年初,施耐德电气将公布一个十分详细的发展计划。

李树:许多跨国企业都十分重视本地化的工作。下一步,施耐德电气会不会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研发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投入?

黄陈宏:施耐德电气采用的是全球性的研发策略,中国的研发团队也是全球研发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仅APC目前在中国有两个研发中心、两个工厂以及一个物流中心。施耐德电气可以为中国用户提供全面、快捷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

施耐德电气有一个名为“China for China”的计划,其含义是在中国研发的产品要为中国本地的用户和市场服务。而且我们要把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的优秀产品推向全球。

记者手记

做一个成功的能效管理专家

被施耐德电气收购以后,现在的APC已成了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领域的核心。相对于以前的单打独斗,如今的APC更多地要考虑如何与施耐德电气的整体定位相适合。在施耐德电气转型成为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后,APC的产品不仅要无缝融入施耐德电气的整体解决方案,而且还要体现自己独特的价值,那就是帮助用户实现精确的能效管理。

篇6

融合是主旋律

融合是2008年行业信息化的重要关键词。2008年,在很多重大事件中,都能看到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身影:1月,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 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挂牌成立,工业和信息化融合有了推动的载体;7月,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定办法》;8月,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测控通信系统、地面计算机系统等IT技术有力地支撑了飞行任务的完成……

未来3年,行业IT应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把握绿色IT和两化融合发展机会,提升综合的专业服务能力成为行业IT市场竞争的关键。赛迪顾问建议,硬件厂商要重视产品品质和服务,强化整体解决方案,加强细分市场服务能力;软件厂商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加强与平台厂商的协作,突出产品与方案高附加值;IT服务厂商要深入理解行业,把握住用户和市场的需求,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综合信息服务。

行业市场涨跌互现

未来行业应用市场将涨跌互现。

政府赛迪顾问预测,2009~2011年,受扩大内需政策实行、服务型政府打造、大部制改革推行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政府IT应用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投资重点包括:公共服务多元化和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的进一步推进,支撑关键战略和社会管理工程进一步推进,宏观监管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农业从2009年开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扩大内需等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将加速推进,IT投资规模将大幅提高。

金融业赛迪顾问预测,2009~2011年,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将逐渐回暖,保险业IT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而证券业IT投资也将从2010年开始摆脱颓势,恢复快速增长。通过金融信息化来促进金融行业业务模式的变革,维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是未来3年金融IT应用的重点。金融业务重点是核心业务系统升级与改造、金融风险的控制和监管系统建设、行业服务系统完善。

能源行业赛迪顾问预测,2009~2011年,能源行业的IT应用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应用重点是能源行业监管系统建设、能源企业一体化应用系统与集成平台建设、数字油田、数字电厂、数字矿区和IT服务管理等。

交通行业预计2009~2011年,交通行业IT应用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8%,2011市场规模将达到495亿元。铁路方面的客户服务系统建设、系统资源整合、运输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空运方面的民航经营分析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全球分销系统等系统建设,水运方面的水运公路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以及交通基建项目管理系统建设,都将是投资的重点。

电信行业在电信重组的背景下,电信行业充满了机会与挑战。预计2009~2011年,电信行业IT投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到2011年规模将达到1500.9亿元。投资的重点包括:综合运营支撑系统变革,OCS与融合计费系统建设,增值业务、数据业务支撑系统建设,CRM、BI、ERP、全面风险管理等系统建设,OSS系统转型――从NOC向SOC过渡,ODS系统建设启动和推广等。

篇7

上升趋势,这主要归功于技术的进步。

能源资源能否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需求?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全球已经探明的化石能源能够保障全球几十年的应用。因为技术可以随着岁月的推移,完成发现和开采更多能源的重任。

眼下,全球石油储量约1.65万亿桶,天然气储量200多万亿立方米,而通过完善的价格体系和持续的技术支持,可以获得远高于此的资源。在提高原油极限采收率、超深水、北极地区、高温高压区块勘探开采等领域都可大有作为。而且,正如我们近年所目睹的一样,非常规资源,比如页岩气开采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

我们必须承认,地球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但全球探明储量以及储产比仍呈上升趋势。按照目前的生产速度,当今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探明储量分别足以满足54年、64年和100多年的需求。自从1980年开始跟踪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以来,我们发现,全球天然气储量每年都在增加,而除1998年以外,石油储量也逐年递增。在过去几年,我们也目睹了页岩气革命给美国资源量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需求与供应双增长

《BP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30》预测,能源需求在未来20年会增长40%。其中电力需求增长最为迅速,96%的直接需求增长将来自新兴经济体,其中一半来自中国和印度。

今后20年,石油是增长最缓慢的燃料。然而,全球液体燃料需求,包括石油、生物燃料和其他液体能源需求增长仍可能达到1600万桶/日,增长将几乎全部来自迅速发展的非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增长预计超过800万桶/日,印度的增量会超过350万桶/日,而中东地区增量将超过400万桶/日。值得关注的是,经合组织国家的需求可能在2005年已经达到峰值,预计其消费量到2030年将下降600万桶/日。

满足这些预期新增需求的石油供应,将主要来自OPEC成员国,其石油产量增幅预计达到近1200万桶/日。欧佩克组织新增供应量的最大部分,将来自天然气液体产品,以及伊拉克和沙特的常规原油生产。非欧佩克组织国家的供应量将继续增加,增幅为500万桶/日,主要得益于美国石油产量和巴西生物燃料产量的强劲增长。而加拿大油砂、巴西深水石油以及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长弥补了一些老旧产油区产量的持续下滑。

与石油形成对照,天然气预计将是全球增长最为迅速的化石燃料,年增速达到2.1%。80%的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将来自非经合组织经济体,这些经济体的天然气需求到2030年的年均增速为2.9%。亚洲非经合组织经济体的需求增长最快,达到年均4.6%,而中东地区也高达3.7%。

在供应侧,天然气产量增长主要地区为中东地区,在全球天然气生产增长中占比为26%,而前苏联地区占比为19%。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也会大幅增加,在全球供应增长中各占11-12%。液化天然气在天然气供应中的占比将呈上升趋势。全球液化天然气供应量预计到2030年的年均增速为4.5%,在全球天然气供应增长中占25%的比例。

因此,全球能源格局仍将以化石燃料为主。到2030年,预计81%的全球能源需求为化石燃料,低于目前87%的水平。化石燃料市场份额的这种缓慢下滑表明了建设投资成本的竞争力。

与此相反,即使得到持续的政策支持,预计可再生能源在2030年的能源供应中所占比例仅为6%左右。

技术发展是关键

目前,全球关于油气何时会枯竭的各种预测,都低估了利用技术开发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潜力。

2011年,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了关于北美油气资源的报告,指出北美资源量,由于技术进步而大幅增加。报告表示,直到2007年,美国由于国内供应量显得不足,还被认为将日益依赖液化天然气进口。

得益于水力压裂和钻井方法的技术创新,生产商现在可以开发巨大的页岩气和致密气资源。页岩气对美国所产生的影响意义深远,使美国从天然气供应短缺的国家一跃成为供应过剩的市场。

技术可以解决很多重大的能源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技术和工程设计挑战。

首要是管理安全和风险。能源行业总会存在需要我们去管理的风险:接触挥发性碳氢化合物所带来的风险;能源生产和加工方式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在发现能源的国家和环境中开展作业所产生的风险。

正确了解风险体系是关键。上游的风险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地质不确定因素会一直存在,但随着能源行业不断进入更严峻、更偏远的储藏,管理工程设计风险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油气行业需要超越其传统供应商群体,进而去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教训,例如核电,从而掌握在严苛环境下操作高度可靠系统的专业知识。

其次是在前沿地区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本行业在需求的驱动下进入前沿地区开展作业,包括从北极地区到深水到重油。

“前沿地区”,不仅意味着地域偏远,如北极,也意味之前人类无法涉足的环境,如深水或复杂的岩石构造。这样就带来了特有的工程设计风险。前沿地区的工程设计之核心就是风险管理的方式,尤其是决定需要采用新技术的程度。在前沿地区,能源行业可能会发现没有合适的可比案例,因此必须从零开始地设计工程和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还有助于开发新的前沿资源,例如非常规油气。美国页岩气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页岩气的巨大潜力带来惊喜之余,也产生了环境隐忧,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担忧。压裂开采法的应用不仅限于页岩气生产,50%的BP天然气生产都采用了这种方法。BP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天然气生产都使用水力压裂法。在我们的业务活动中,我们努力使用负责任的气井设计和施工,地面作业和液体处理实践做法,并积极与政府和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沟通,以推进稳健的政策和条例,重点保护水资源。

第三是能源效率问题。剑桥大学研究人员根据2005年数据所进行的本项分析表明,只有12%的直接能源最终转化成了有用的热能、光能和移动能。这些能源损耗,即使在理论上也并非都能回收。但是,能源效率是降低我们能源足迹的最大机会,技术可以在此发挥促进作用。从资源、加工、产品和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大有作为。

放眼全球,《BP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30》假设全球能效年均提高2%,与此相比,过去20年的年均能效提高速度为1%。如果能效没有任何改进,2030年的能源需求将是今天需求的两倍。这突出体现了,提高能效对于最大限度利用化石能源储量,以及尽可能减轻化石能源对于全球环境影响的重要性。

篇8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高速发展但竞争激烈的状态。

一方面,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地产企业拿地的门槛和融资门槛不断提高,产品同质化严重,而客户群体日益成熟,这使得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另一方面,大批地产企业纷纷加快了区域化和全国化战略的实施步骤。目前,除了中海、万科等传统房地产企业仍旧领跑全国的版图布局外,一些原本立足于本地化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也抓住了土地挂牌招标政策的机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各种方式在全国开展紧锣密鼓的争夺性扩张,快速形成了一批跨区域的专业房地产集团。

IT管控成地产热点

在此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集团缺乏明确

的发展战略,集团对分子公司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组织结构不清晰,业务流程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管理制度体系薄弱、项目管理混乱,资源难以跨项目协调,项目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普遍存在。

根据之前对于国内近百家房地产企业的实际应用调查,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现状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企业的信息流通不畅、信息对称性不够;

电子协作和资源共享不够;

应用系统之间缺乏统一平台、接口不统一;

企业领导的监控、资源调配、任务分配、对执行情况的管理不够完善;

缺少必要的决策分析和商业智能支持;

…………

而且,房地产行业由于其企业管理层级多、专业分工复杂、区域分散等管理特点,对于信息化有其特殊的需求。比如,针对区域分散的特点,如何在信息系统支持分子公司业务运作时,还能做到集团的统一集中管理;各个项目之间如何定义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并落实下去;每个项目都需要多个专业部门乃至外部人员的参与,如何进行资源的调度、人员的沟通协调,专业计划之间如何衔接?

为此,整体规划、一体化建设逐渐成为业内信息化最热门的话题。

解决方案可分三类

图2 JDE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结构图

针对这个诱人且潜力无限的行业信息化市场,各软件提供商纷纷出手,推出了自己的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目前,大致可以把这些行业解决方案分为三大类:

1.国际大型ERP软件商如SAP、Oracle等的产品。该类厂商长期关注制造业,依据其在ERP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房地产所属的资产密集型企业的较多研究,推出的产品可以说结构严谨,功能周全,比较符合传统ERP软件的风格。

2.非房地产行业起家的国内ERP厂商推出的产品,如用友的解决方案。用友以擅长的财务模块起家,迎合了房地产企业普遍分散的跨区域管理状态下对集团财务管控的需要。

3.国内房地产专项软件的扩展,例如明源、嘉码等的解决方案。该类公司原先把目光集中在房地产业务的某些环节,并形成了专业性较强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软件产品。这些产品往往已经在国内的某些房地产企业应用,伴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步成熟。而软件提供商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挖掘到新的需求,把产品逐渐扩展成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

风险并存 谨慎选型

现在,我们就一些比较典型或知名的解决方案进行介绍。

SAP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

从图1可以看出,方案基本覆盖了房地产及建筑商供应链(甲方和乙方)上的各个业务环节,甚至包含了项目进度计划的解决方案和对项目资源的管理和维护等。部分模块可以溯源到采掘、能源行业的工程建设模块,有比较明显的资产管理特色。我国业内大多数的地产开发公司可能只需要或者只能使用到其中较少的部分。

SAP的优势主要在于SAP的ERP产品在单一应用软件市场上占有优势,用户数量多,解决方案丰富。另外,SAP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规模庞大、能力很强的实施队伍。而从方案本身来看,内容也很齐全。

但是SAP产品本身和其他因素也导致了该方案实施时具有以下难度。

第一,虽然有房地产解决方案,但SAP的房地产成功案例以德国公司为主,在国内少有案例。且就已有的功能来讲,由于是针对国外业务开发的,要在本地应用还需要不少的开发工作,其中的投入较难估计。

第二,SAP已有的房地产解决方案与国内的方案差异较大,可能会和目前的一些使用习惯有些出入。而且,虽然SAP软件能够配置成现有工作模式,但方案的合理性和效率将取决于实施人员的能力,并需要实施人员重新理解房地产业务。

第三,SAP的应用调整比较困难,更适用于业务相对比较稳定的企业。

图3 用友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结构图

第四,SAP系统实施复杂,数据稳定下来需要花费较长时间。

Oracle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

就可找到的资料来看,Oracle在地产行业的解决方案或者Oracle判断地产行业的四大需求分别是:

项目开发 包括项目前期的开发投资决策分析、资源供给分析、开发成本分析和投资收益分析。

生产控制 即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三大控制,即进度计划控制、质量控制和投资/成本控制。详细查看这一部分的模块设计和功能逻辑,明显可以看出其来自制造业尤其是项目型制造企业的项目管理痕迹。该模块中自带了项目计划管理的功能,同时也提供了和Project等计划管理软件的集成。

市场和销售 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租赁经营、经营业务核算和经营活动分析、市场管理和价格管理。

售后/物业管理 包括物业管理、对客户的长期关怀、采购管理和物资管理等。

该方案依托传统ERP的模式,依照地产行业项目开发和建设的过程设置了以上四个模块,关注整个行业链条的连续性和延展性,尤其是在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上较为深入。

JDE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

JDE先被PeopleSoft收购,后又被纳入Oracle旗下。这或许可以完善Oracle在房地产方面的行业方案。根据Oracle的公司战略,JDE产品所锁定的关键行业中,项目导向型行业(如建筑、房地产和政府外包工程等)赫然在列。

JDE行业解决方案的优势主要在于持续关注房地产行业,有相当的行业经验,其案例包括了D.R.Horton之类的地产开发商,还有一些国际房地产公司。从具体内容上来看,首先,JDE提出的成本管理模式明显区别于制造企业,接近房地产企业的监管、控制、核算要求;其次,其项目管理软件有成熟的集成经验;此外,在财务模块上,具备大型ERP系统集团化的应用能力,财务模块基础功能完整,且本身与房地产的成本管理成为一体。

但和SAP一样,JDE的产品同样也面临着问题。例如,操作习惯和国内产品及用户有差异;管理思想比较先进和精细化,这就要求实施主体本身需要有比较规范、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团队有限,甚少国内实施案例,这将带来一定的实施风险。

用友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

图4 明源软件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结构图

用友的解决方案采用平台化和组件化的设计思想,有支持多操作系统和多数据库的系统平台,有提供审批流、预警、二次开发等强大的应用平台,有涉及集团财务、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的强大的产品支持,以及可定制的房地产项目管理的行业产品,用于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在项目管理方面,用友解决方案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以规范项目核心业务为基础,以成本、资金的监控和管理为主要内容,支持房地产企业对项目的多种管控模式,建立房地产企业多项目运作、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集团项目管理平台。

用友的解决方案目前在国内已有公开的成功案例,其中包括中海集团的项目管理、集中采购、集团财务模块应用,河南建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应用。

明源房地产行业解决方案

基于十年的地产行业研究与实践,明源软件了ERP2.5版本。明源软件的核心设计思想主要表现如下:

从整体的角度看,战略-预算-执行是一条管理主线,即关注战略、全面预算以及执行检查和反馈,融合了平衡记分卡的管理思想。

从业务执行系统的角度看,通过CRM客户关系管理、POM项目经营管理两个核心业务平台,覆盖客户关系管理、规划设计、工程管理、销售和物业管理五大专业领域,同时具有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内容,达到业务、财务和行政管理三个层面的一体化,做到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协同。

从资源融合的角度上看,规划了公共资源库,尤其关注客户、产品、资金、知识四大核心资源,注重知识积累。

从应用的角度看,明源方案充分考虑了企业内外部各层面用户的需求。

由于明源与万科、SOHO中国、华润置地等多家优秀地产企业有着长期深入合作的经验,方案专业性比较受认可,尤其是从售楼系统和客户管理起家,熟悉本地房地产销售运作,在细节设计上符合本地法律规范的要求和习惯。而且,专门的房地产解决方案,意味着较少的实施开发工作、较简单且有针对性的用户界面。

篇9

2016年度中国信息化建设杰出CIO奖

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何春甫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郑鸿飞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周榕

河南省天伦集团 张道远

中国银行河北分行 许静芝

中国人民第二炮兵总医院 卢敬泰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贾建领

承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高伟

南充市商业银行 邢呈礼

天津市规划信息中心 才睿

伊美尔控股集团 张岩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夏晓波

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 徐晓东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贺东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

十六研究所 王建青

人物类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人物奖

四维数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曹天景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招标采购领军人物奖

上海汇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张利江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汇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徐t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海美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融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刘彬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领军人物奖

杭州泰一指尚科技有限公司 江有归

2016年度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周新宇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福建六壬网安股份有限公司 王琦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赵福君

2016年度中国数字电视领域领军人物奖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徐佳宏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南洋万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朱正文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成都优越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陈小林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史立功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领军人物奖

中网数据(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孙远根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领域领军人物奖

深圳市中兴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古永承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风云人物奖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范渊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杰出贡献人物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沈柏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行业技术发明杰出人物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科研领域杰出创新人物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新涛

2016年度中国公益慈善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人物奖

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龙全录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人物奖

北京中电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李光平

2016年度中国IT行业杰出证券人物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姜楠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奖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超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杨肖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创新人物奖

北京元支点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任俊博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江苏金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孙茂杰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高远华信科技有限公司 张会宾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贺新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中电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杨锐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白汝冰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晓中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中电平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降晨

2016年度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创新人物奖

北京太极华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伟东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人物奖

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康凯

企业类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财务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安全领域领军企业奖

上海观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身份识别智能服务领域领军企业奖

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领军企业奖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增值税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大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旅游领域领军企业奖

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安徽晶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大数据领域领军企业奖

深圳市恒扬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视频图像领域领军企业奖

北京多维视通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项目管理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杭州新中大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成都泰聚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领军企业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财政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厦门同步天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IBM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领军企业奖

慧科讯业(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金融资产管理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幼教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北京环宇万维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高伟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和大数据产业领军企业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项目管理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上海普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政府空间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领军企业奖

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供热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微金融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北京微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洛勤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领军企业奖

北京优炫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中电科华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军工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北京华天海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奖

福建伟思国瑞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领军企业奖

中网数据(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奖

北京博图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软件测试领军企业奖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字电视领域领军企业奖

深圳市茁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渲染平台领军企业奖

深圳市瑞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服务领军企业奖

上海顺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能化医疗行业领军企业奖

依据数据(湖南)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奖

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奖

四维数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奖

重庆兆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旅游领域领军企业奖

杭州天迈网络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餐饮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武汉刻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能建筑行业领军企业奖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饲料行业信息化领军企业奖

上海麦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水陆联运物流信息化服务领军企业奖

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电子政务信息化领军服务商奖 北京龙贝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突出贡献企业奖

杭州泰一指尚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贡献企业奖

大连同方软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突出贡献企业奖

天津大海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中国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神州数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深圳中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工业网络安全行业标杆企业奖

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深圳知学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奖

四川精工伟达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字文化展示产业领导者企业奖

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廉政信息化建设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江苏优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在线客服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深圳市云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金融行业风险防范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西安优卓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疗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康博嘉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云打印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安徽天斯努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上海恒锐智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厦门正航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数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法律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营销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力美传媒科技股份邮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疗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杭州联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幼教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山东朗朗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能交通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山东佳泽睿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商业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南京中新赛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药大数据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上海安捷力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叠云(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江苏保旺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慈善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商业Wi-Fi领域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北京坤腾畅联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畜牧行业信息化最具影响力企业奖 上海麦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北京中电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北京华宏信达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山东和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江苏金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行业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厦门骐俊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中国互联网+新能源领域最具成长力企业奖 中创三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兰州乐智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创新企业奖

北京元支点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智慧校园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福州中海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奖

北京炎黄新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北京永杰友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最具创新企业奖

广州丰石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上海君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节水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

北京木卫六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上海艺赛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企业云领域创新企业奖

山东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中科云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创新企业奖

芯盾(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财政行业信息化创新企业奖

北京用友政务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创新企业奖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领域创新企业奖

海南银风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创新企业奖

上海博者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具创新力企业奖

上海汇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跨境电商综合服务领先品牌奖

福建海丝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舆情监测领域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上海蜜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服务领军品牌奖

深圳市深科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字营销服务领域领军品牌奖

北京安锐卓越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服务领军品牌奖

厦门用友烟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WiFi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IM云服务领导品牌奖

北京云中融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IT职业教育金口碑奖

北京阿博泰克北大青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最佳培训机构奖

北京联立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最佳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奖

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能教育最佳培训机构奖

聚能教育集团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资金管理领域卓越企业奖 深圳市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最佳供应商奖

北京康邦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大数据BI领域卓越供应商奖 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类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创新应用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计算虚拟化领域技术创新奖

广东微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奖

山东远邦科技集团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奖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技术创新奖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类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佳服务奖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用户推荐奖

北京伟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上海景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健康管理行业信息化杰出服务商奖

天津秉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领域杰出服务商奖

上海擎云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酒店营销系统领域杰出服务商奖

上海益沃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全程供应链最佳服务商

乐商云集(厦门)供应链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汽车行业创新服务商奖

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客户满意度金奖

无锡联云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疗大数据领域杰出服务商奖

依据数据(湖南)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校园用户推荐奖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领域最佳服务奖

海南银风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信息化最佳服务奖

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旅游行业最佳大数据平台奖

杭州天迈网络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智能库房优秀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

北京航星永志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新能源行业最佳服务奖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类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河北华诺联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甘肃成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云平台领域最佳产品奖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外研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据库安全领域最佳产品奖

深圳昂楷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山东乾云启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佳产品奖

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私募领域最佳产品奖

深圳纽麦克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领域最佳产品奖

浙江乾冠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平台最佳产品奖

陕西优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最佳产品奖

杭州高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营销领域最佳产品奖

北京软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最可信赖的大数据平台

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

2016年度中国商业WiFi领域最佳产品奖

成都瑞小博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融和友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PaaS云平台最佳产品奖

西安中服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佳产品奖

上海蓝灯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最佳产品奖

北京亿美软通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疗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杭州联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银行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大连同方软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幼教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环宇万维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政府空间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最佳产品奖

成都优越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最佳密码管理产品奖

上海林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安全最佳产品奖

南京安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移动办公产品奖

北京沃立森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灵利信息技术张家口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计算虚拟化领域最佳产品奖

广东微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桌面安全与管理领域最佳产品奖

北京德普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网约车服务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首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数据安全管理最佳产品奖

北京中安比特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英特尔公司

2016年度中国操作系统最佳产品奖

天津麒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物联网领域最佳产品奖

上海擎云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金融行业最佳产品奖

上海翰明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政务领域最佳产品奖

成都丰窝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廉政信息化建设领域最佳产品奖

江苏优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最佳产品奖

天津大海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农业最佳产品奖

北京云华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最佳产品奖

天津赢达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最佳个人信用评价产品奖

江苏未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党建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山东汇佳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广东积木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民政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众智创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最佳产品奖

四维数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不动产登记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西安必特思维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大数据BI领域最佳产品奖 上海数聚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业务流程管理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杰成合力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奔隆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药行业信息化最佳产品奖

北京奔隆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最佳产品奖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财务共享服务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SAP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政府大数据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久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医院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广州红帆电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行业最佳解决方案奖

安图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节水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木卫六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服务最佳解决方案奖 厦门用友烟草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移动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雨花石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汽车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映盛广告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停车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迈思汇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三农信息化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正非(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最具价值解决方案奖 福建伟思国瑞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计算领域最具价值解决方案奖

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公安行业信息化最具价值解决方案奖 博康智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青岛容大高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赛印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医疗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康博嘉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大数据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深圳市法本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云计算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量子云未来(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健康管理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天津秉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酒店营销系统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益沃软件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政务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湖南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信息安全服务最佳解决方案奖

广州江南科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深圳中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顺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建设工程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顺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汽车流通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储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南京中新赛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智慧校园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福州中海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园区行业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浦东软件园汇智软件发展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应用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四川精工伟达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供应链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智慧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政务大数据最佳解决方案奖

成都四方伟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易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易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上海帕科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中电车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北京中电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智慧餐饮信息化最佳解决方案奖 武汉刻度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域最佳解决方案奖

安徽省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全域旅游最佳解决方案奖

杭州天迈网络有限公司

应用类

2016年度中国行业信息化杰出项目奖

武汉华工赛百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2016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信息化应用创新奖

河北华诺联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篇10

关键词:产品分类;网络模型;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TN91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824(2014)04-0066-06

0引言

随着2009年的电信重组以及全业务牌照的发放,集团客户市场成为了各大通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2012年7月,中国移动政企客户分公司成立,主要提供面向政府、大型企业等重要集团客户的销售和端到端服务,负责面向全国的集团客户产品整合和产品推广。在各省公司开展集团客户市场的专业化运营的趋势下,打通集团客户售前、售中、售后的业务流、服务流,优化服务支撑体系势在必行。针对信息化拓展特点,开展集团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十分关键。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集团信息化产品分类及产品定义,2)集团信息化典型业务网络模型,3)集团信息化支撑体系探讨。

1集团信息化产品分类及定义

在集团客户产品中,含标准化产品和行业定制产品,种类比较繁多,其运用频率也有较大差别。本文从建设单位的建设角度考虑,选取了部分运用广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几类产品作为本论文的研究范围。

本文论及的集团信息化产品划分,可从以下维度分析:1)按业务类型分:专线类业务、话音类业务、视频类业务、短彩信类和ICT类;2)按规模分: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和聚类企业;3)按行业分:政府行业、医疗卫生、能源行业、制造业、服务行业、交通运输、教育行业、旅游行业和金融行业[1-3]。

1.1按业务类型划分产品

1)专线类业务。

传输专线业务是依托中国移动的传输网络,向企业提供数字电路的租用和维护服务,其带宽占用方式为独享带宽。

① MPLS VPN专线业务是通过采用MPLS技术在中国移动IP网上构建企业IP互联专网,其带宽占用方式为在保证业务质量情况下的共享带宽。

② 语音专线业务是通过移动传输网络将集团客户接入到移动语音网络,为客户提供语音等服务的专线解决方案。

③ 互联网专线业务是指为客户提供各种速率的链路接入CMNet,实现方便快捷的高速互联网上网服务,带宽可以灵活选择。

④ APN专线业务是以中国移动现有的无线网络为物理承载,通过隧道加密的VPN方式访问用户本地服务器的一种业务。

2)话音类业务。

① IMS固话。为企业提供固定电话拨打业务,目前采用接入移动IMS网络实现。

② 呼叫中心直连。是指通过中国移动提供的语音专线,将集团客户的呼叫中心与中国移动的语音交换网络进行直联,从而使中国移动终端用户通过中国移动的网络直接拨打集团客户的服务号码,并享受其所提供的服务。

③ 移动400业务。中国移动为无自有呼叫中心的中小型集团客户搭建综合语音通信门户,向企业提供集语音、短信、彩信为一体的信息交互服务,满足企业营销推广和客户服务的多样需求,进而提升企业形象和客户满意度。

3)视频类业务。

① 视频监控是通过视频采集原始信息,经压缩编码等处理后传输至监控客户端,实现各类现场移动查勘、集中监控和远程管理,还可以配合中国移动语音、位置定位和设备控制等服务,以短信预警、群组通话等方式帮助客户更高效地实施安全举措,调度应急资源。

② 视频会议帮助分散在各地的成员完成“面对面”的实时沟通,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节省差旅成本。集图像、语音、数据于一体,用手机或电脑、在办公室或在旅途中都能接入会议。

4)短彩信类。通过短彩群发方式,提供企事业单位内部办公信息的传递、营销服务信息的、客户需求收集和意见反馈等服务。也可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如配合企事业单位的办公管理、业务经营和生产控制的需求,自动发送定制的短信或彩信。

5)ICT类。ICT是IT(信息业)与CT(通信业)2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在中国移动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ICT整体服务中,包含集成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ICT服务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网络构架的解决方案,还减轻了企业在建立应用、系统升级、运维、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

1.2按规模划分产品

1)小型企业。成员规模10人以下,其典型场景为写字间类企业客户。该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包括固话、互联网专线等业务,业务需求单一,解决方案简单。

2)中型企业。成员规模10-100人之间,其典型场景为酒店、医院、商场、超市等在1个或几个楼栋的情况。该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包括固话、互联网专线、移动400等业务,业务需求较少,解决方案较简单。

3)大型企业。成员规模100-1 000人,其典型场景为政府、金融、大型企业等存在分支机构的情况。该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包括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业务需求具有综合性,解决方案复杂。

4)聚类企业。成员规模1 000人以上,其典型场景为高校、园区、大型写字楼群等。该类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包括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监控以及ICT类等,业务需求具有综合性,解决方案复杂。

1.3按行业划分产品

根据前面几节的分类,可对集团信息化行业,按照企业规模和业务类型进行归类,从而在进行集团信息化建设中,能够事先进行业务推介,做到有准备的产品营销。表1为集团信息化各行业业务需求分析。

行业类型企业规模业务类型需求政府行业大型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医疗卫生大、中型

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能源行业大型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制造行业中、小

型企业固话、互联网专线、移动400服务行业中型企业固话、互联网专线、移动400交通运输大型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教育行业大型、

聚类企业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旅游行业大、中

型企业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移动400以及ICT类等金融行业大型传输专线/VPN专线、互联网专线、固定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呼叫中心以及ICT类等

2集团信息化典型网络模型

2.1专线

移动专线目前可选择的技术众多,对于业务汇聚点可选用的技术方案包括:PTN,SDH和PON;客户侧可选的技术方案则包括:PTN,SDH、裸纤/协转/光收和PON。对于上述技术在不同等级客户、不同场景下的选择将作为本课题专线网络模型研究的亮点。

首先,对专线的组网模型概览总结如图1所示。

其次,对于场景模型选择的分析如表2和表3。

2.2话音

中国移动集团固话是中国移动全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市场和发展新业务的有效利器。当前阶段,移动固话主要依靠移动IMS核心平台,采用融合通信技术为集团客户提供语音接入业务服务,实现固话、手机的虚拟集群网,实现号码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和内部短号互拨等功能。

总的来说,IMS话音实现方案通过在用户侧建设局域网,局域网用户侧通过RJ45/语音双绞线接入SIP电话/普通电话,局域网出口通过传输专线上联移动互联网,从而实现与移动IMS核心平台的连接,并采用VoIP方式直接向IMS核心网注册,实现用户放号。

集团固话在实际建设中,需要分场景建设,分析如下:

1)小企业新建场景。小企业新建场景如图2所示。

图2小企业新建场景场景说明如下:

(1)无内部呼叫控制需求小企业,可优先考虑IAD;(2)0IAD容量1至几百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为了管理方便,一般尽量采用同种型号;(3)大容量IAD一般部署在企业机房,连接配线架。小容量IAD一般部署在办公室/桌面,直接出模拟线连接电话机;(4)IAD支持级联组网,当用户需要扩容时,可以通过IAD的冗余下行LAN口进行级联,不需要额外增加网络交换机或占用相应端口(一般不超过4级)。

2)大企业新建场景。大企业新建场景如图3所示。

3)小企业替换场景。小企业替换场景如图4所示。

4)大企业替换场景。大企业替换场景如图5所示。

2.3视频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企业对于视频业务的需求广泛增加,视频业务成为与数据、话音并存的第三种基础业务,在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应用范围很广,如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网上可视电子商务、网上政务、网上购物、网上学校、远程医疗、网上研讨会、网上展示厅、个人网上聊天等。视频技术研究点分别如下:

1)视频压缩技术。

视频压缩技术对于视频清晰度、存储量(带宽)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目前主流采用H.264和MPEG4两种,其区别如下:

MPEG4标准成熟、对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特别是多媒体信息基于内容的检索和访问等,应用范围包括实时视听通信、多媒体通信、远地监测/监视、VOD、家庭购物/娱乐等;其缺点是由于系统设计过于复杂,难以完全实现兼容,且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要面临高昂的专利费问题。

H.264设计简洁,高效压缩比(H.264的数据压缩率在MPEG2的2倍以上、MPEG4的1.5倍以上),在不同分辨率、不同码率下都能提供较高的视频质量,采用“网络友善”的结构和语法,使其更有利于网络传输。H.264比MPEG4更容易推广,更容易在视频会议、视频电话中实现,更容易实现互连互通,且专利费用低廉。

2)摄像机分类。

摄像机的关键性能指标包括传感器类型、分辨力、信噪比和最低照度等。从外观结构分为枪机、球机、半球机和针孔等;从最低照度分普通型、月光型、星光型和红外照明型;从输出信号分模拟摄像机、网络摄像机和数字摄像机等。从分辨力分标情、高清和超高清摄像机。因此,在进行摄像机选择时,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客户需求进行具体选择。

3)不同高清视频技术选择。

不同高清视频技术选择如表4所示。

前端摄像机包括数字摄像机、模拟摄像机和网络摄像机等,其中,数字摄像机通过光纤直连视频距阵,实现视频的短距离传输;模拟摄像机通过同轴电缆连接视频距阵,实现视频短距离传输;网络摄像机通过以太网双绞线接入IP网络,实现视频的远程传输。

后端视频中心平台,则包括视频距阵,实现视频切换、管理和存储等功能;电视墙,实现视频呈现;存储设备,实现视频的大容量存储;管理终端PC,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等工作。表4不同高清视频技术指标对比表

4)视频组网。

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例,其组网拓扑如图8所示。

近年来,虽然移动公司在集团信息化的拓展上有较大的进展,但随着电信、联通等在集团客户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移动仍处于较弱的地位,下面就以下几点建议进行探讨:

1)梳理产品,积极开发拳头产品,提高企业品牌效应。

相比电信,移动公司的集团信息化产品在产品细分、针对各行业的定制产品开发上尚存在诸多的不完善,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目前,电信的“商务领航”已经深入人心,各种行业的针对性产品开发也日益完善;相比之下,移动的“动力100”则显得动力不足,大多数产品在与电信比较的时候,并没有探索出移动自己的拳头产品。因此,在进行集团信息化推广时,应积极开发拳头产品,提高品牌效应,才能使得信息化道路走得更加平坦。

2)从投入和产出角度,综合分析产品效益,为未来产品选择提供商务参考依据。

目前移动集团信息化建设采用“收、支”两条线的考核办法,即市场口只关心收益,网络口只关心投资,这导致在项目支撑之初的导向上会出现重大分歧,最终凭领导判断决策,这对项目的建设成败,对公司是否有效益可图,将产生重大的不确定性。建议集团信息化建设应从公司整体利益、社会名声和效益名声均参考的角度出发。另外,相关数据表明,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收益多集中在少数重要行业,A类集团客户占比10%,创造70%的信息化收益。可见,对于政府、金融等部门,仍是需要重点争取的信息化市场。

3)积极加强网络储备,准确定位预覆盖,既要提高业务开通速度,又要避免由于覆盖无效带来的投资浪费。

“良好的光纤和管道资源,以及有序的资源管理”是电信在专线竞争中的优势。而移动则存在网络建设不完善和资源管理不清楚的问题,需要积极优化。对于网络储备建设,将是提高集团信息化服务质量,加快网络建设进程的关键点,需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的建设。

4)回收集团信息化产品资源,设立统一归口部门,避免因部门间大量的协调工作所引起的产品开发周期过长的问题。

目前,移动运营商集团信息化产品资源分散于不同部门,例如:数据部掌握各种信息平台产品,包括千里眼等;市场部掌握个人客户产品,包括驻地网、WLAN等;集客部掌握固话和ICT产品;物联网掌握物联产品;而在工程建设职能上,又有工程建设部、集响中心和分公司网络部等。这些产品和资源的分离,都不利于集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提出,一旦出现综合解决方案需求时,需要协调大量的部门和资源,甚至需要召开多次会议才能解决,这无疑将复杂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因此,建议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资源统一回收、统一分配,设立统一归口部门,协调部门间分歧,快速响应市场。

5)梳理集团信息化产品产业链,积极和广大产品提供商合作,从源头控制产品价格,避免价格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集团信息化产品的产业链不仅是运营商本身,更关键的是各大产品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和施工方,因此需要建立起广泛的合作机制。目前,移动对于集团信息化建设多采用租赁模式和购买模式,无论哪种商务模式,对于信息化产品的价格控制是最重要的,除了集采设备价格可参考外,对于非集采设备,应该从源头控制产品供货商和价格,这样当遇到项目竞争时,至少可以做到价格不处于劣势地位。

6)积极适应从通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的角色转变,不断积累全业务运维经验,加强支撑体系的IT设施建设。

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面临着战略转型:业务上从单一的无线业务运营商转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运维上从经营个人移动及增值业务转向经营集团、家庭、个人的语音、数据及融合业务转型;网络上在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基础上增加了多种类型的用户接入网络。为了面对这个战略转型,公司在组织架构、支撑流程以及IT基础设施等方面,均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不能由现有的架构、流程和IT系统仅做少许改造来适应这个转型[4-5]。

4结束语

集团信息化的建设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集团客户产品更加细分、新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新的运维流程的制定,对集团信息化的建设策略也将有更多的要求。本人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研究深度,从细节上为推动移动运营商集团信息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鲁滨,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2]董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治理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赵守香.企业信息化[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