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新技术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新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管理新技术

篇1

关键词:风险管理 储能技术创新 新能源汽车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89-01

常规能源是指煤、石油、水等自然资源。而新能源则是指应用一定技术而产生的一种能够再生的资源,如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并且对于一次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新能源的开发也就显得迫在眉睫。汽车是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的主力军,l展新能源汽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意义重大,在新能源汽车中,储能电池因其优异的特质被广泛应用。

一、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因素

1.财务风险因素

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储能技术方面的研究时,因其技术线路非常的复杂,所以,一般都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这是一种实体经济,因此在前期资金的周转比较缓慢并且需要很长的实践才能看到效果。这也导致了企业的不能够持续投资。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或者是没有充足的资金,都会致使项目的破灭,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2.市场风险因素

市场风险就是指在产品研发生产完成之后,在产品销售时所承担的风险。产品研发完成之后,就要使其实现商业化,只有在研发产品被推出、销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之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才算是彻底的完成。它大致包括[1]产品的销售风险、价格风险、质量风险以及定位风险。

3.能力风险因素

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能力风险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它是指企业的研发水平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并且缺乏先进的技术信息,因此而带来的风险。能力风险主要包含[2]产业化失败、研发能力不够、应用效果不好等风险因素。

二、应对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措施

1.财务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

在财务风险控制过程中,主要是对融资风险以及资金链断裂风险的控制。在融资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做好融资的内部控制,比如说对融资进度的控制、融资过程当中所需要的经费的控制以及融资成本的控制等。在实行融资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要对各个部门进行良好的分工,做好团队当中的行为控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同时,在融资的初期,还要对企业的当前现状做好风险评估,发现其中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这对于融资风险的发现和识别特别重要。在融资的中期,要制定相应的危机处理预案,以备危机发生而拟采取的方案;根据融资危机的不同采取不一样的处理预案,做到风险的及时化解,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小。在融资的后期,要对融资过程中的危机进行相关的善后处理,也就是说对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危机情况做好经验总结,完善相关的工作流程与制度,并且马上回归到正常的经营秩序上来,这也是融资风险控制部门的主要职责。对于资金链断裂风险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对内部资金管理的强化,企业不要进行盲目的扩张,另外也不要随意担保,在财务的运作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2.市场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预防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首先应该做好产品定位工作,在对产品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进行生产。并且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要与市场的实际情况相联系,避免制造出来的产品为过期产品,被市场所淘汰,这将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浪费。其次,技术创新要以简单化为基础点[3],不能太过复杂,太复杂就会产生很高的事故率,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企业也要做好质量监管工作,保证产品的一致性。最后,在价格的确定上,要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应该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3.能力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应该制定完整的企业规划,做到全面发展。对于员工实行激励制度,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联系市场需要,并非是埋头苦干。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其职业技术能力。针对企业的产业化失败的风险,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控制,前期做好技术措施和产业化方案。中期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产品服务于用户。在后期就要针对客户的喜好来设计改良方案。并且,在产品设计的初期,要做好产品的定位工作,一定要切合实际。针对出现的产品低于预期的情况,应该制定出应急预案。

总结

对新能源汽车的储能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对于我国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企业都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但是其中也伴随着相当高的风险,比如说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能力风险,这些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预防这些未知的威胁,企业应当做好这些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王若愚.新能源汽车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5(5)223-224.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元化智能理论;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随着社会发展,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很长时期,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均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听,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为主要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更好的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我们教师要深入思考。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发现探究能力的人才,就应该明确教学过程的本质,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我们把多元化智能理论引入到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我们发现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后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浓厚,学习兴趣增强,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传统意义上,学校一般只强调学生在逻辑─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是加德纳认为对于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智能组合,比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等。这说明人的智能应该是多元的,会在不同的方面和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对于信息技术课,我们就应该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络作为核心技术,为学生提供多元智能发展的环境。学生可以充分用其来查找学习资料、进行文字处理、平面设计、作图绘画、数据分析、编曲欣赏等,更可以实现外界信息的交流和最新技术信息的获取。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应设计出能体现出网络平台优势性的项目任务,这些任务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这就涉及到学生的不同的智能领域。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优势。教师也从教学生学习转变成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从原来的分数结果评价,变成了多元的评价标准。

2 运用多元智能的教学设计

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怎么样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尤其对于中职的学生,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个性差异,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方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关键在于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优势与强项,也就是在多元智能类型中哪项更为突出,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强项来设计教学任务和课堂案例,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步骤:

2.1 设定主题。教师要先选择适合的主题。在主题的切入过程中,我们提供的主题相关素材可以是跨越学科范围的,这就使得信息资源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研究同一主题的不同方向,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调动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主题的学习中,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发表意见、交流讨论等过程,学生就会运用各种基本的能力,运用各种智能进行配合,使学生不再仅仅按照课本上的知识学习,而是在“做中学”,会更深入的钻研丰富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2.2 设置多元智能问题情境。多元智能论能运用到教学中关键是使用多元智能问题情境设计。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在制作公司标志时,可以从形象思维智能方面设置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维动画课程中,可以通过学生的空间智能方面设置问题情境,来实现各种动画角色运动起来。我们在设计课堂任务时就需要从多元智能的各个方面进行设疑,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2.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4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平台。要以课堂为基础,结合各种信息资源,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平台。

3 从多元智能理论角度关注学生学习

3.1 学习进程的主导。在课堂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在学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主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运用身体运动智能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平面设计课中,讲授包装盒的设计时,当教师把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完,学生就自己上机开始制作,打印出平面图,再折成立体包装盒成品。学生乐于动手操作,课堂气氛活跃,遇到问题也会积极询问老师,通过这样的身体运动智能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十分理想。

3.3 运用音乐智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就要进行音乐智能的调动。在录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中,播放动感较强的音乐,一部分音乐智能突出的学生,录入速度有明显的提高;在学生平面广告设计中我们可以播放品味较高的古筝名曲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网络课上,我们还可以把枯燥的理论讲解变成带有音乐的flas。

3.4 多元评价关注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往的教学评价,往往期末一张试卷就对学生整学期的表现作了定论。在信息技术课上,许多老师也经常只关注学生当堂课的作品是否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回答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被及时的关注和评价,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长此以往,课堂就会两极分化,令人担忧。我们设计了课堂评价表,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参与机率、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多元化进行评价学生,还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方面得到关注,树立自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5 利用人际交往智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际交往智能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例如在制作一个海报设计的工作任务时,把全班分为4个小组,每组选择人际交往智能比较突出的同学为组长,由他进行子任务的分配和协调,最后再以每组完成的质量和速度来评定成绩。组长和组员都会团结合作,争先恐后的完成本组任务。通过合作,让许多智能类型优势面不同的同学都能够积极的活跃在课堂上。

4 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当今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客观的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它也符合人才的评价标准,我们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学中,运用到课堂上,促进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也将是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严明.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学术交流,2005,135(6):189-191.

[2]李建设.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评价[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9):99-102.

[3]武任恒.多元智能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66-170.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色彩构成教学;创新能力

色彩构成是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国的色彩构成教育基本源于国外的设计教育体系,历史并不久远,就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而言与我国快速发展的设计理论和实践相比显得相对滞后。如何在色彩构成教学中渗入创新意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以及作业的安排中注重实践性和多样性是当前我们亟待重视和加强的教学问题。

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始终把

培养创新意识作为教学目标

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教学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让创新思维的光芒闪现在每一次作业中,由此逐渐实现基础课向专业设计的过渡。

色彩构成课与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创意是设计的灵魂,在每一次教学过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强调设计思维,强调创意的发挥,鼓励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创新意识渗入每个学生的头脑中并形成创新思维模式。

教师授课时必须有具体的训练目的。一方面,要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对知识点和基本规律的分析和总结,使学生深刻理解各种关于色彩的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要对每次作业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训练目标,要求凡作业必先进行设计,设计中必有创意,使每一次作业都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实现基础课向专业课的逐步过渡。

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激发学生的创造乐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研究事物本质规律的良好途径。案例分析法可以通过对优秀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本质、情感和规律,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力和表现力。课堂讨论法可以使大家针对一个作业主题展开“头脑风暴”,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都在争论中得到启发,有所受益。另外,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特点,在授课时要做到浅而实在,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大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设计与制作,使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应把课堂时间多留给学生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引导学生开拓思路,自由地发挥创造力,解决色彩构成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教师应在进行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作业方面可从创意、图形设计、色彩组合、版式与构图、表现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尽可能多的正面评价,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其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个别化辅导和阶段性评价,对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表扬,激励其学习精神,促使其继续努力。

启发学生的色彩设计灵感

应教学生以探索的眼光从自然和生活以及艺术作品中感知和发现色彩美,启发学生的色彩设计灵感,并把对色彩的感受创造性地应用于色彩的主题性设计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基础课向设计课的过渡搭建桥梁。

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大自然中存在着众多美妙的色彩,美术作品、设计作品和文学作品中也都在描绘和再现这些美丽的色彩。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探索的目光从自然界中、生活中以及姊妹艺术中发现美的色彩表现,体会色彩给人带来的审美情感,并从中汲取色彩设计灵感,创造更新更美的色彩搭配。

“物色之动,心也摇焉。”(刘勰《文心雕龙》)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对每个人的心理产生许多共同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属于个性的,即不同民族、年龄、性别、不同经历的人群对色彩的感受也各有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不同色彩所产生的联想、想象和心理感受,激发其创造性地进行色彩设计。“命题设计”是一种较好的个性化色彩训练方法。通过设立一些启发性的课题如春夏秋冬的联想,音乐节奏的表现,酸甜苦辣的联想以及对不同情感、不同性格的色彩表现等促使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思路,大胆表现,创造性地完成课题设计。

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在世界色彩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给予当代设计师以许多设计灵感。北京紫禁城的色彩令外国人惊叹不已,唐三彩、青花瓷的颜色为服装设计师所借用,京剧脸谱上的高纯度、强对比配色方式使平面设计师找到了新的配色方案……在教学中重视对民族传统色彩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色彩设计灵感,增加学生色彩设计知识积累,拓宽其色彩设计思路,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更能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设计出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有指导意义。

运用现代化手段,把教学重点放在

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培养上

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形象直观地分析介绍色彩概念和规律,并使学生学会用绘图软件进行作品表现。做到手绘与电脑表现相结合,既能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又有助于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思维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教师在用PowerPoint或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教学课件时,可以插入经典和优秀的色彩设计案例,使课件显得图文并茂。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Photoshop或CorelDraw等绘图软件,通过演示更直观地给学生讲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色彩混合中的三原色时,教师常常难以出示准确的品红,因为在市场上很少有品红这种颜料,而靠言语表述或自己调色也很难准确表现,这个难题恰恰可以通过Photoshop来解决。在Photoshop中,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品红色并向学生展示。另外,在讲有彩色的明度对比时,可以对彩色图形进行“图像——调整——去色”处理,完成由彩色图形向黑白灰明度秩序的转换,从而让学生很轻松地理解。

以往的学生作业基本全用手绘来表现,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调色练习和作业训练积累色彩经验,但是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过于追求画面的精细效果而忽视训练本身的目的。而如果在作业中把手绘表现与电脑软件操作表现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通过手绘练习,学生可增加调色经验和对色彩的感性认识;一方面,电脑软件的使用既可快速变换不同的色彩组织,帮助寻找最佳配色方案,又能表现出比颜料更加鲜艳绚丽的色彩效果。这样对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开发学生创造力有很大的益处,并有益于提高学生操作电脑、应用软件的熟练水平。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思路必须围绕就业和实用的目的培养具有创造力、表现力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力所能完成,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科教学形成合力,使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出现在每门课程的学习中。在色彩构成教学中,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手段并辅之以教师的积极引导,必将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赵国志.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

[3]陈琏年.色彩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4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心理状态

Effect of Humanized Management Mode in Improving the Working Self-efficacy and Mentality of Nurses in Operating Room/HUANG Yu-pi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20):078-079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humanized management mode in improving the working self-efficacy and mental state of nursing staff in operation room.Method:38 nurses in operation room from February 2011 to June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19 cases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other 19 cases of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managed with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anaged with humanized management mode,and then the 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evaluated with GSES score and Zung score before the management and at 2nd and 4th week after the management,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s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t the corresponding time.Result:The GSES score and Zung score evaluation results of observation group at 2nd and 4th week after the management were respectively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t 2nd and 4th week after the management,there were a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Humanized management mode;Nursing staff in operation room;Working self-efficacy;Mental state

First-author’s address:Midi Staff Hospital of Pangang,Panzhihua 61702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39

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且较多工作不仅具有高重复性,且常有应急事件的发生,而这些对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均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不仅影响到护理的工作积极性,且对其心理方面造成的压力也较大,而这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极为不利[1]。本文中笔者就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及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2月-2012年6月3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19名和观察组19名。对照组男1名,女18名,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0.6±5.2)岁,护龄1.0~18.5年,平均护龄(7.6±0.8)年,职称:护士5名,初级护师9名,主管护师5名。观察组男1名,女18名,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0.4±5.4)岁,护龄1.0~18.9年,平均护龄(7.8±0.7)年,职称:护士5名,初级护师9名,主管护师5名。两组护理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及工作相关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的19名手术室护理人员按照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流程进行管理,主要为根据实际工作进行排班及工作岗位的安排,并根据护理人员的特长及需求进行相应的工作细节的调整等。

篇5

现状:智能电器用户端发展缓慢

我国从第三代低压电器产品研制起就着手发展智能化低压电器,其后又开发了可通信的低压电器,产品集成了基本的智能化与通信功能,能够基本满足智能电网的相关需求。虽然这些产品的一部分智能化功能已经得到应用,但是大部分功能,尤其是通信功能并未真正利用起来,这与我国用户端发展缓慢不无关系。

而如今,建设智能电网对用户端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智能电网的互动、自愈、优化、集成、兼容等特征在新一代低压电器中都要体现出来。因此,今后用户端将越来越受重视,智能电器及系统要集成许多新的技术,如预警与区域联锁等新技术等,使低压电器更符合智能电网的要求。

机遇:大用户成能源管理主战场

从我国国情来看,居民用电量较小,因此能源管理系统在初期主要针对工业、楼宇等大用户。而目前能够实施能源管理的企业很少,因此我国的能源管理市场很可观。实施大用户的能源管理需要国家出台政策予以支持,通过实行分时电价来削峰填谷,引导电力消费。

这其中就会涉及一些新技术,如电力储能技术、负荷控制技术和新能源接入技术等。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储能、充电等相关技术都是下一步要加以攻克的课题,另外还有新能源发电涉及的预测与接入、切出等技术。

而目前对于居民而言,最直接的联系就是智能电表的使用。智能电表是能源管理系统中最主要的元件,过去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远程抄表上,但是远程抄表仅仅是智能电表最基本功能之一。

从远期来看,智能电表在家庭用户中,它就是一个微型能源管理和信息管理的路由器,所有的信息都集中在这个表上,通过这个表来连接用户和供电企业。今后的智能电表可实现双向通信和双向计量,以实现用户与电力公司之间的电能买卖与应用管理。

瓶颈:智能楼宇技术难关待攻克

智能楼宇系统最简单的实现单元就是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系统就是将节能型的照明、空调、家电等系统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并且可以交互式远程监控。由若干智能家居单元可构成智能楼宇或智能化小区,其中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海量数据的高速处理、各种系统的匹配和兼容,以及智能楼宇里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集成问题等。

篇6

一、江苏省节能工作总体思路

(一)顺应经济发展内在需要,节能目标已成为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力

江苏省长期以来发展势头强劲,无论经济发展规模还是速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但“十一五”以来,资源、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显现,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省委、省政府重新审视发展方式,寻求实现长期较快发展的出路。

江苏省经济结构长期偏重,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9个百分点。2006年江苏省在刚刚明确单位GDP能耗下降20%目标时,多数人认为实现这一节能目标难度极大,特别是要扭转“十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连续上升的趋势几乎不可能实现。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转变发展思路,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成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节能目标相结合的“倒逼机制”,制定具体政策鼓励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分别提高0.82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和0.73个百分点。江苏省还加大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江苏纷纷扎根开花,以延长产业链为特征的高附加值产业(例如钢帘线)和以节能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例如镍氢车用电池)等蓬勃发展,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节能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协调好发展与节能的关系,一些地市政府把本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作为招商引资的“标尺”,从严控制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的生产能力进入市场,加大对技术含量更高、产品附加值更高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本地区钢铁、水泥等企业退出,为发展新产业和服务业让出空间。节能指标已成为指引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指挥棒”,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二)“十一五”期间已尝试在工业领域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20%的目标,苏州市在强化完成目标的措施上积极探索创新机制。除将单位GDP能耗作为考核县级市的主要指标外,还根据工业统计体系较完善、能源消费数据相对系统和准确的特点,针对不同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十一五”经济发展速度等,下达了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分析并预测县级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确定目标期工业能源消费总量限制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工业增加值可以超过预测值,但工业总能耗不能超过限制目标的原则,苏州市政府采用为县级市“发粮票”的做法,上高附加值项目的县级市允许增加工业能源消费量,否则不给“粮票”。 “十一五”实践的结果表明,设定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促使县级市政府以节能目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作为筛选项目的基本指标,有效推动了工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调整和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对实现节能目标也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对“十二五”持续设定20%的节能目标存在一定畏难情绪

调研发现,对于“十二五”继续设定20%的节能目标,政府和企业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主要认为,一是结构调整难度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江苏省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特别是江苏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长难度较大;沿海地区仍存在发展重化工业的区位优势,工业结构调整艰难。二是技术节能空间收窄,技术成熟、节能量大的节能技改项目越来越少;技术节能对高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节能投入的边际成本明显增加。三是“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节能主管部门面临的压力大、任务重、风险高,不希望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下去。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外资或合资企业在“十一五”初期新上项目尽管工艺技术先进,有的甚至是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但通过第三方能源审计发现仍然存在5%以上的技术节能潜力;无论省级还是地市级均未开展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潜力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因此缺乏“十二五”节能目标要低于“十一五”水平的科学量化判断,也就难以确定“十二五”节能目标合理降低阈值。

(四)节能基础工作与环保相比差距大

目前,在政府主管部门方面,江苏省地级市政府节能主管人员一般只有2―3名,县级市机构一般只有1个人或半个人管理节能工作,县里没有专人负责节能,节能工作一般处于应付状态。同时,各级节能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

在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方面,江苏省52个县和县级市中,只有10多个建立了执法机构。基层人员执法能力和专业化执法知识也有待提高,急需专业化培训。

在企业层面,大部分地市企业能源管理处于“三分天下”状况:三分之一的企业设有专职能源管理岗位和专职的能源管理人员,且管理水平较好;三分之一的企业开展了能源管理,但工作力度相对较弱;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缺乏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在信息服务方面,节能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企业缺乏节能政策、技术、产品信息,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大部分企业只能靠不断的尝试,寻找水平先进、信誉可靠、经济性较好、节能量有保证的技术和产品,造成企业直接面对技术和经济风险,难以满足企业对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五)既有国家节能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江苏省各级政府对我国现有的节能政策、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政策的期望。我国2005年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必要结合新形势尽快更新、修订;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有必要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政策尽快出台,规范方法;节能量奖励资金“门槛”过高,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节能和深度挖掘节能潜力;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政策需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力度更大;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报表还有待优化、简化,并进一步发挥报告制度的作用;节能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关于“十二五”节能规划的建议

(一)不断增强坚持不懈抓节能的信心

“十二五”节能目标应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指标不宜降低。“十二五”节能目标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更取决于坚持不懈抓节能的信心。

(二)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示范

认真总结苏州市级政府在实行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经验,尽快开展专项工作,研究并制定在省级或地级市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的方案;探索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法的地位和作用,为在“十二五”进一步推动节能工作,完成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奠定科学基础。

(三)按照基本国策的要求强化节能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节能“高目标”、继续“打硬仗”,必须加强和完善节能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工作能力。建议参照环保、计生系统队伍建设,提高我国资源节约主管部门的级别,负责统一管理、组织、协调全国的资源能源节约工作,明确建立直属单位,为各地区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支撑。作为过渡性措施,可酌情提高国家节能主管部门的级别,明确要求县级节能主管部门建立专职的节能管理机构。

进一步加强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明确国家主管机构,完善执法体系,明确各省、省辖市、县(或县级市)节能监察队伍的职责划分和执法内容。加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对节能执法装备和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明确省级、省辖市、县(或县级市)三级节能执法装备要求,把节能执法设备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预算支持范围。

(四)提升节能政策措施的普惠性

建议尽早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完善重点行业能效规范、标准,进一步抬高行业准入门槛;调整高耗能项目审批权限,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重复建设;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落后机电设备的淘汰力度,结合高效节能产品补贴,开展淘汰低效落后小锅炉、变压器、电动机等专项行动。

进一步提高节能“以奖代补”资金投入,适当降低国家节能项目申报门槛,适当考虑把部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并与节能目标分解和目标完成挂起钩来。进一步扩大高效节能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的产品覆盖范围。制定节能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参照综合资源利用企业的认定政策,研究节能设备(产品)生产企业的认定政策。

充分重视企业是节能主体,加强和完善企业节能管理要从目前主要依靠抓大企业,扩大到兼顾中小企业,实施推动中小企业节能的激励政策。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制度,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国家标准。尽快建立能源管理师资格认定制度,组织能源管理师资格培训。

(五)增强政府服务水平,完善节能服务平台

篇7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基本原则。

以分享节能效益为基础。促进节能服务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一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

加强行业监管。营造有利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通过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强化行业自律。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完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对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支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符合相关规定的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安排一定资金。

二)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对节能服务产业采取适当的税收扶持政策。加强税收征管的前提下。

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一是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暂免征收营业税。免征增值税。

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二是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三是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也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四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

上述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另行制定。

三)完善相关会计制度。

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事业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如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能够合理区分且单独计量的应当分别予以核算,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计入相关支出。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处理;如不能合理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企业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用能单位取得相关资产作为接受捐赠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

四)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创新信贷产品。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拓宽担保品范围。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

四、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一)鼓励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品牌建设,节能服务公司要加强服务创新。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二)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和自律作用。

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及时总结推广业绩突出的节能服务公司的成功经验,节能服务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建设信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节能咨询服务。要制定节能服务行业公约,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篇8

日本能源管理师制度简介

在发达国家中,日本是实行能源管理师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52年,日本政府就根据1951年颁布的《热能管理法》开始实行热能管理师的国家考试。其制度的创设主要是根据1979年6月22日颁布的《有关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简称“节能法”)而展开的。日本“节能法”是在1973年10月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打击以后,全国上下普遍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并已经采取多种节能措施和政策以后,1979年因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又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背景下制定颁布。前后经过了1993年、1998年、2002、2005、2006、2008年等多次修改,最近的一次修改在2008年5月30日由日本国会。①

1979年,日本制订“节能法”,按照该法律的相关规定,能源管理师成为国家强制执行的一种制度。由通商产业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按照该项法律出台政令和措施,实行由通产省组织的国家考试。除原有的热能管理师专业以外,增加了电气专业能源管理师考试,考试通过取得资格者统称为能源管理师(能源管理士),并在通产省备案。这一制度也被称为“注册能源管理师”制度。

日本“节能法”第九条对能源管理师和一般能源管理者的责任规定包括:改善和监督热力能源管理指定工厂合理化使用燃料,包括燃料的消费、设备的维护、燃料使用方法等。按照通产省政令确定的业务,改善和监督电力能源管理指定工厂合理化使用电力,包括电力消费、设备维护、电力使用方法等,也包括通产省政令指定完成的其他业务。②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指定工厂,经济产业省(通产省)可以通过检查、行政指导、劝告、张榜公布、处以罚金等办法进行处理。因此,日本的相关企业一般都会努力在能源管理师和一般能源管理者的带领下努力完成相关的节能任务,听取经济产业省(通产省)行政指导。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世界上节能管理十分先进的国家,其主要的依托和凭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健全的节能法制,先进的节能理念和政策,具有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全民节能意识的普及和教育。

上述四个方面都和能源管理师制度密切相关。综上所述,第一,在日本健全的节能法制中,有关能源管理师的法律规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环节。除此以外,在大中型企业和耗能单位有关节能法律的推进和落实,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节能管理师来完成。第二,先进的节能理念和政策不能是高高在上的空洞教条,而必须有相应的主导者、主体者加以贯彻和普及。而能源管理师恰好成为先进节能理念和政策的宣传者、落实者和执行者。他们在经过培训上岗以后,肩负着向工厂全体员工宣传节能政策,普及节能知识和技术等的责任,成为先进节能理念、政策和技术的宣传、传播、普及和应用的载体、桥梁。第三,能源管理师的工作是日本节能行政中的重要一环,他们虽然属于企业的员工,但是,由于根据法律和经济产业省的行政指导来促进工厂企业的节能工作,实际上起到了日本节能行政最前沿落实者的作用,使日本节能行政在耗能较高的大中企业、大中单位中,具有很高的效率。他们尽管在性质上隶属于企业,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济产业省、环境省在企业中的政策代表。第四,能源管理师的工作虽然主要在大中型企业和耗能大户单位展开,但是,由于他们除了必要的专业工作以外,还肩负着教育所在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和义务,而受到相关知识普及和政策、技术教育的员工则将相关的理念、知识、政策和技术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网向全社会扩散、辐射。因此,能源管理师的工作成为全民节能意识普及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日本的相关制度与中国的借鉴问题

能源管理师制度对于节约能源具有切实有效的实际作用。根据国际上一般的说法,采用能源管理师的企业即使不经过任何技术改造,最低也能够减少5%的能源消耗。这个节能比率对于大中型企业和耗能量较大的单位来说是相当可观的数据,将直接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和碳排放的降低,对于企业增加效益,维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中国政府的碳减排目标,都可以带来直接的推动作用和正面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已经于2008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管理本单位节能工作。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颁发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规定,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应当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这两项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规定,为中国正式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并走向实际应用、普及确立了法律和政策基础。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能源管理师制度还属于刚刚起步,尚没有建立和完善。因此,既需要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既有体制,尽快建立并发展既有中国本国特色、又不落后于世界通行规则和质量的能源管理师制度。同时,解决各行各业急需要一大批能源管理师这一专业性人才的社会需求,应对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社会新潮流和新变化。

日本能源管理师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意义包括:

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日本是极度缺乏能源的国家,特别是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更加重了日本的能源危机意识,也促进了包括节能管理师在内的节能法律、制度、管理、技术和教育的发展。日本节能管理师制度体系不仅内容完善,而且,在很多做法上也比较深入细致,节能管理比较彻底到位。值得中国全面学习和引进。以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耗能源换算成石油计算,日本每生产1美元GDP仅需要128克石油的能源,这在世界各国中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美国和欧盟每生产1美元所需石油分别是:221克、170克。③可见,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比美国和欧盟要高出很多。这其中不乏日本能源管理师和相关制度的贡献。

美国能源工程师协会(AEE)注册能源管理师(CEM)培训项目已经在中国捷足先登,抢占了中国在这一高端培训领域的相当一部分市场,已经占据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引入日本的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使中国能够兼取美国、日本和欧洲能源管理师制度各自的长处,结合中国自身国情,创设出中国自己的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否则,如果中国只引进美国的相关体系,中国将完全受制于美国。并且,在完全吸纳美国相关制度的情况下,不仅不容易创设具有本国特色的制度,也不容易鉴别美国体制的弱点。而有日本体系作为第二个参照系的状态下,不仅会产生合理竞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某一外国体系独霸天下的情况也会为之改观。

日本能源管理师资格的取得,无论是培训,亦或考试,都由财团法人日本节能中心来主持和管理,集中统一,全国划一。中国目前的试点培训和资格取得有些遍地开花的倾向。作为试点尚无不可,但是,逐渐应该向集中管理、统一运作、全国划一的方向发展。因为能源管理师的业务素质与新的节能理念、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行政、新的节能技术和方法、新的管理办法等密切相关,属于较高层次的行政与技术专业性管理范畴。如果任凭地方各自为政,势必政出多途,难以掌握国际国内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方法等,致使同为能源管理师的资格获得者在业务水平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甚至是良莠不齐。

能源管理师的培训和考试等在日本较少资格限制,即使在培训上有些限制,如从事相关能源管理工作具有3年的实际经验等实践资格的限制。但在报名考试的资格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限制。这样可以单纯根据考试水平,获得资格认证。但是,这种体制也存在弊端,即单纯靠复习考试,或者过硬的背功等也能获得通过,取得能源管理师资格。而这其中的一些人在实践中却很难发挥作用。一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难于在第一线的工厂企业发挥作用;二是资历较浅、比较年轻,在工厂或单位的节能工作中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的能源管理师制度从一开始就要尽量避免这种弊端的出现。对于初级能源管理师资格考试当然可以限制较宽、或不设限制。而对于中高级的能源管理师资格获得应该有相关技术职称的限制,如以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获得者为报名条件,或者,具有一个工厂、单位部门经理以上行政职务的资格限制等。以便于他们能够在获得相关资格以后有效地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所学到的节能知识和技能,普及节能减排的教育等。(作者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篇9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供给不足,能源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钢铁工业“最佳化生产,最适度消耗,最少废弃”的发展目标。为此企业必须探索适应市场发展的新途径,以最少的资源、能源、环境、成本,追求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焦化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能源转换加工厂,焦化厂的工序能耗指标是衡量企业能源综合利用先进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指标状况

近几年,焦化厂通过健全和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加强能源目标精细化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利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改造,使得各类能耗指标都有显著降低,今年工序能耗指标与去年同期比下降14.79cekg/,t由原来第三名跃居全国同类型企业的前列。3降低工序能耗的途径

3.1完善能源管理机制,推行目标管理模式

厂部健全与完善能源管理网络,对全厂的能源实施统一管理。每月制定能源计划、目标及管理考核要求,下设能源日常检查与考核小组,负责对全厂范围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日常检查与考核,切实有效地把能源工作抓细抓实。坚持能源“数字化”管理的模式,将指标量化按责任分解至各部、作业区及班组、个人,明确责任,考核分明;按能源类别建立预测与信息的沟通平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生产过程中各项能源消耗指标处于受控状态。

3.2精细化管理,杜绝能源浪费

3.2.1保证进厂煤的质量

进厂煤的灰份、硫、水分是直接影响购入能源质量的重要指标,要保证进厂煤的数、质量做法是:在质量上,煤场严格按公司进厂原料验收规定和焦化《进厂煤预警管理规定》,把好原料验收关,并协助技质部做好取样、分析测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反映并协调解决。在数量上,加强计量管理,按码单逐车验收进厂煤的吨位和车皮清扫工作,减少能源流失。

3.2.2优化原料的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提高配用白煤的技术。为适应市场炼焦煤紧缺及价格的因素,要经营低成本与低耗能的产品,厂部与安工大合作,研制一套配白煤生产装置,并在充分发挥“小焦炉”岩相分析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优化配煤结构,提高白煤配用量,目前配比已达到4%,大大降低工序指标和原料成本。

3.2.3合理利用“废弃”资源

配煤工序每月定期清理路边、地笼、排水沟的余煤,并及时回收再配用,降低煤耗1kg/吨焦;回收工序定期对焦油罐积渣进行清理并再利用,既保证焦油的质量,也降低能耗指标。炼焦、回收工序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业水循环再利用,循环率由原来80%提高到90%以上,降低新耗水,节约能源,也减少废水排放量。2007年1~6月累计水耗为4.83t/,t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4580吨,吨焦降本0.53元。

3.2.4稳定原料的结构,多配1/3焦煤

每月提前向公司预报用料计划及库存,严格按要求组织好进料,备煤作业区严格按计划配料。为减少入煤水分的波动,做好雨季到来前的原料储备工作,避免潮料或杂料直接进料仓。由于各矿点煤的结焦性能不同,灰分、硫分的差异,因此按品种合理堆放,按贯标要求,物牌一致。取煤采用“定点煤堆,回转取煤”进行均匀化作业。根据不同矿点、煤种,充分发挥40kg小焦炉实验的作用,来确定最佳配比方案,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配用低价格的1/3焦煤、瘦煤替代其他高价格煤种,降低原料成本。备煤工序严格控制配合煤细度,由于进厂煤含水量波动大,细度不均匀,给粉碎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要求粉碎工根据来料勤调整,保证配合煤细度,机修作业区定时更换锤头,加强设备点检,对粉碎工实行细度考核,<3mm的合格率达80%以上(见表1),以满足炼焦生产和工艺技术的需要。提高配合煤细度,实现炼焦均衡生产,减少石墨,提高焦碳质量,对降低炼铁焦比起着积极作用,更有利于降低炼焦工序能耗。

3.3强化各工序生产,推广节能新技术

3.3.1配煤采用自动化系统及跑盘监控管理

配煤采用电子称计量、计算机控制的现代化配煤管理技术,严格执行厂部配煤比、单品种煤水分等要求清楚、准确输入与操作,提高配煤的准确性,提高配合煤的质量。坚持跑盘管理制度和周电子称校对管理制度,从而大大提高配煤的准确率和操作管理手段,使配合煤质量能满足炼焦工艺要求。

3.3.2焦炉实行“多项技术”监控管理

焦炉温度推行自动记录系统,彻底改变人为因素,提高操作管理水平;实现焦炉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生产动态,使焦炉生产得到科学控制;入炉煤的自动记录系统,提高配煤准确性,从而稳定装炉煤组成性,减少焦炭质量的波动;集气管压力采用自动调节系统,使煤气压力进一步得到稳定,更合理调整好焦气与高气用量比例,减少放散。通过上述先进技术监控管理,更合理、更及时地反映生产动态信息,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焦炉操作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更有利于提高焦炭产、质量,降低煤耗指标。采用“黄泥密封大盖”、“蓄热室封墙采用新的保温方式”、“炉门刀边由弹簧式改为调节式”的技术节约煤气散失,也使炉门冒烟冒火得到切实有效治理,提高焦气产出率,实现焦炉微烟、无烟的作业环境,减少废气排烟量,使焦化厂生产区域更环保,给周边居民营造更和谐环境。

3.3.3变频节电技术

电器方面如粉碎机、高压氨水泵等处都采用了变频新技术,降低了电耗,节约了能源。

3.3.4提高水循环率

采用溴化锂制冷技术,水循环技术,水质处理技术成熟、可靠,充分利用低温水及循环水系统的工艺、设备,实现焦化工业用水的循环与利用,同时降低了焦炉煤气的温度,保证了夏季高温季节煤气电捕及脱硫的正常运行。2006年又在粗苯工序投入2台泵,将外排水引入循环中进行二次利用,使循环率由过去的82%提高到近90%。

4努力方向与潜力

(1)加强能源管理。合理做好能源综合利用,使工序指标更进步,争取降低2cekg/t。(2)提高水循环率。优化工业水管网的改造,2007年厂部将投资一部分资金对工业水管路进行优化改造,改造后可节水5万吨/月,争取新水指标达到4.5t/吨焦。(3)优化蒸汽管网装置。加强用汽管理,减少能源消耗,今年要在蒸汽管理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做好蒸汽管网保温装置,争取蒸汽月耗量控制在6900吨以下。(4)优化配煤结构,降低成本,提高焦炭质量。进一步强化“为炼铁而炼焦”的思想理念,合理调整用煤结构,保证在配4%白煤的基础上,多用配用1/3焦煤与瘦煤,降低配合煤成本。采用先进配煤技术,扩大炼焦煤资源,充分利用“小焦炉”岩相分析试验,进一步优化配煤结构,切实提高M40指标,2007年争取全年平均能达到78%。(5)采用节能新技术。今年厂部将投资一部分资金,对75千瓦的空压机和工业水泵采用变频调预计可节电22万度/年。

篇10

 近年来,我市将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环节,强化节能执法监察,健全长效节能机制,全市节能工作进展顺利。2017年,我市圆满完成潍坊市政府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71.9万吨,同比下降13.9%(比去年同期减少煤炭消费11.6万吨),超额完成煤炭消费控制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节能目标管理

一是分解落实节能目标任务。与各镇街、经济开发区及重点用能单位分别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市政府印发了《**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将煤炭消费控制工作分解落实到镇街和重点企业,并纳入年度节能目标考核。强化能耗数据分析,定期测算节能目标和煤炭削减任务完成进度,密切关注影响完成任务完成的重点因素和潜在障碍,及时落实有效措施。

二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各重点用能单位严格执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按期填报能源利用状况报告。12家重点耗能企业按要求设立了能源管理岗位,聘任了能源管理负责人,并在潍坊市经信委进行了备案。在全市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除“十三五”新增的3家重点用能企业外,有11家重点用能企业建成能源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其中9家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评价,2家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推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三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节能技改力度,广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中化弘润多功能和TMP循环水系统整体优化项目、中联水泥1#、2#原料立磨粉煤灰掺加设备节能改造项目、英科医疗烟气余热利用节能改造项目等预计可形成年节约1.2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四是依法开展节能执法监察。制定印发了《**市2017年节能监察工作意见》,组织对益能热电、惠泽新材料、海化盛兴、诺迪维铸造、奥普利金属和多路驰橡胶6家企业产品能耗限额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监察。与潍坊市节能监察中心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中化弘润、中联水泥、明祖山水泥开展了国家重大工业节能专项监察,对中联水泥、中化弘润和振兴化工3家企业开展了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等节能专项监察。

二、主要减煤措施

一是加快燃煤锅炉淘汰改造。积极开展清理整治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行动,拆改工业用燃煤锅炉594台,其中改电(气)245台,预计年减少工业煤炭消耗15万吨。

二是实施节煤改造项目。中联水泥高热值粉煤灰配料替代原料项目,可使吨熟料煤耗降低10千克/吨左右,预计年可减少煤炭消费2万吨。盛兴热电近两年对部分小区蒸汽供热改为循环水,涉及供热面积近40万平方米,年可减少煤炭消费约1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