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

篇1

一、情况介绍

《》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经财政部批准于2006年2月15日对外,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国内所有会计师事务所范围内贯彻实施。为促进该准则的有效实施,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6年11月1日了《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国内所有会计师事务所范围内同时实施。上述准则和指南都在附录中给出了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否定意见和无法发表意见共4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参考格式。其中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出具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为: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除本报告“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所述事项外,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

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余额为×万元,占资产总额的×%。由于ABC公司未能提供债务人地址,我们无法实施函证以及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除了前段所述事项可能产生的影响外,ABC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存在问题分析

在上述报告模式中,笔者认为,把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认定为“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的除外事项,即未遵循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并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段加以报告,属于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理解不当所致,理由如下:

1.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根据其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具体情况,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明确规定,是完全合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执业行为。

《》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对任何类型的鉴证业务,如果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应当视受到限制的重大与广泛程度,出具保留结论或无法提出结论的报告。《》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第十条规定,当存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时,如果认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重大的或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第十一条规定,如果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但存在“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情形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当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意见段中使用“除……的影响外”等术语。如果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在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中提及这一情况。报告格式给出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出具保留意见的参考性建议标准,则应当认为发表该保留意见类型是合理的。综合上述规定和情况可见,在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执业行为是合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的,并不是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的除外事项。

2.将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按照该情形下的具体情况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认定为未遵循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没有法规和准则依据的模糊认识。

笔者认为,如果真正出现了审计报告参考格式所述的“除本报告‘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所述事项外,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情况。那么,我们必然可以指出,注册会计师具体在哪些方面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就报告参考格式中所述的“由于ABC公司未能提供债务人地址,我们无法实施函证以及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情况看,注册会计师是因客观原因而无法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对账款余额认定而言,笔者注)的审计证据。根据这种具体情况按照准则规定予以客观报告,并不存在注册会计师自身不作为或不恰当作为。如果在客观情形不允许的情况下,还不顾情况地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那一定是执业准则的不合理和无法实现的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一个具备操作性和广泛适应性的有机整体,是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行动指南,是不存在上述情况的。另外,《》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如果不对应收账款函证,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该规定也表明了在具有充分和合理理由情形下,是可以不对应收账款实施函证的。所以,不应将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认定和表述为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

3.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根据其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具体情况,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存在需要承担违反执业准则规定的法律责任,也反证出该情形不属未遵循审计准则事项。

《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按照执行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第三十九条第一、二款分别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反上述第二十条规定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分别给予警告等行政处罚。由此可见,按照执行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无条件遵守的铁规。如有违反,将受到法律的惩处。据笔者所知,财政部门在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实施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时,常因注册会计师没有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而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上述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果将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定义为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就等于注册会计师在报告中自己承认了自身执业行为的违法性。显然,这种情况是不应出现和不能成立的。

4.把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未能实施函证认定为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是把审计准则作为僵化教条的狭隘性认识。

这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把审计准则当做孤立和僵化的教条,而不是生动活泼的行动指南的认识是时有发生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认识误区,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不足,包括对法学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在这里,我们不妨重温一下列宁同志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经典解释:“我们不否认一般的原则,但是我们要求对具体运用这些一般原则的条件进行具体的分析。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总是具体的。”对审计准则中规定的,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常应当进行的函证、监盘等工作程序,在条件许可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必须去实施的,但是,当客观条件不具备时,我们也不必机械地要求。另外,法学基本知识告诉我们,作为法律概念的“应当”一词,其含义是“一般条件下必须,特殊条件下可以例外”,而“必须”一词的含义则是任何条件下都应遵守。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不论任何情况,都必须按照执行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不能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而有所例外;而各种应当函证的规定,则要视具体情况的不同而相应掌握。将这两个基本知识点结合起来,我们就不难准确理解准则条文中对注册会计师各种“应当”行为的要求,进而克服对具体准则条文理解和运用的失误。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属于未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审计工作。因此,笔者建议,在上述注册会计师责任段中应删除“除本报告‘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所述事项外”的表述,将该句改为“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以表明我们的执业行为是合规的。那么,如何满足“如果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在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中提及这一情况”这一准则要求呢?笔者在此给出两种建议:

1.一般情况下,为提请报告使用人注意该事项,避免注册会计师承担不必要责任,可以在该项末尾单加一段,在该段提及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事项,文句可以是“如本报告‘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所述,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未能对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以及其他审计程序。” 修改后审计报告的相关内容为: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如本报告“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所述,由于条件限制,我们未能对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余额实施函证以及其他审计程序。

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

ABC公司20×1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余额×万元,占资产总额的×%。由于ABC公司未能提供债务人地址,我们无法实施函证以及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审计意见

篇2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 矛盾

一、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范围矛盾的产生背景

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7月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该定义下的内部控制属于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从与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上可将其分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两部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设计和运行的内部控制,以及用于保护资产安全的内部控制中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相关的控制;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指除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之外的其他控制,通常是指为了合理保证经营的效率效果、遵守法律法规、实现发展战略而设计和运行的控制,以及用于保护资产安全的内部控制中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无关的控制。

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再次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总则第二条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可见,《指引》所规定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是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要对整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承担责任。但《指引》总则第四条进一步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这一规定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缩小到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指引》所附的各类型审计报告参考格式中,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有如下阐述:我们并不对××公司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意见或提供保证,本段内容不影响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的审计意见。这样,注册会计师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不承担任何责任,注册会计师的实际审计范围就仅局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因此,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范围存在矛盾,即目标是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范围却只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范围矛盾的产生原因

对于矛盾产生的原因,中注协曾给出过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考虑到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超出了注册会计师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恐怕难以胜任;二是考虑到成本效益的约束,将审计范围扩展到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将大大增加审计成本;三是目前国内国际尚未形成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的标准,在判断上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结果缺乏可比性。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没有将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纳入审计范围只是当前还存在一些困难,客观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实属“无可奈何”。

但是,将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局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还是绝不能令人满意的,最主要的问题在于这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和实施的初衷是相悖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总则第一条中提到: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制定本规范。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要达到以下三个层面的目标:一是宏观层面,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我国经济健康运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中观层面,规范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三是微观层面,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具有相同的重要性,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这三个层面中,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联系最紧密的是第二个层面,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从而向资本市场提供更可靠的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于其他两个层面,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会更大一些。《指引》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配套指引,是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的。《指引》将审计范围仅限定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使其只能在促进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方面发挥作用。这种限定仅顾及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三个目标中一个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其他两个目标,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附焉”,片面的审计范围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初衷是相悖的,将内部控制的审计范围扩展到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三、解决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与范围矛盾的思路

篇3

关键词:建筑 建筑企业 内部审计

一、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

(一)增值职能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通过为建筑企业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和帮助建筑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内部审计增值功能是建立在内部审计功能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是当前时代的产物。当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的目的是为建筑企业增加价值并保证其能够正常的运行,从而帮助建筑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这样使内部审计工作和建筑企业的之间的价值联系的更为紧密,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将建筑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风险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还具有风险控制职能,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主要是为防控风险的发生,而且通过对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能够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投资人提供最为准确的决策信息,帮助建筑企业管理者和投资人更好的把握投资风险,确保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保证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失。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功能,并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能够将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监督职能

审计人员进行的内部审计最终要形成报告上报给建筑企业领导层,这样就能够对各部门、各岗位存在的问题通过审计报告让领导获悉,从而尽快加以纠正和完善,因此内部审计还具有监督职能。

(四)评价职能

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及审计后,要对建筑企业的各项岗位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尤其是对财务管理以及计核算工作的情况评估,并且为建筑企业管理层提供相应的财务审计报告,以便建筑企业管理层能够对各部门的岗位工作情况了解和掌握。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常见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岗位设置单一

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是建筑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而相应的针对建筑企业的相关内部审计的准则知识则处于初步阶段。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有些企业并没有完全的认真思考自身建筑企业的特征,而是选择了机械地套用某些其他成功企业的机构设置,从而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的不规范、不清晰。

(二)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影响审计质量

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有参与建筑企业的高层会议的资格,因而无法对建筑企业的整体规划进行了解并及时的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内部审计对建筑企业相关的整理措施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评价和监督,发现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上报,这样建筑企业管理者可能无法及时的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且予以妥善的进行解决。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其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内审人员的素质。

(三)内部审计范围过于狭窄,内容不全面

现代建筑企业管理中的绩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北京西玛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时发现,公司的绩效管理并没有完善落实到位,只是对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进行了绩效考核,而对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以及采购部并没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审计规定,因此,存在内部审计范围过窄的问题。

(四)内部审手段和技术还不够成熟

目前,建筑企业各项管理差不多都已经采用了电子化和电算化管理,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都是一条龙的电子化管理,尤其是财务部门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这对于建筑企业内部审计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由于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缺失等问题,造成公司内部审计在审计手段上,技术上还不够成熟,这无疑也是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表现。

三、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改善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

公司领导以及管理人员都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功能所在,要通过学习有关审计方面的书籍,收看国外先进的审计管理案例,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管理经验以及国内知名建筑企业在内部审计上的做法,从而深刻理解到只有加强内部审计,才能够使建筑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迈进,才能够降低各种风险的发生,而且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够提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大力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并在公司上下形成重视内部审计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要保证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最主要的因素体现在执业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上。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令和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自身从业行为的公平、公正性,以实现对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要求。对执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能力要求则较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基本的审计底蕴和相关的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运用正确的程序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扩大内部审计范围

将现有的内部审计范围从生产部、销售部扩大到采购部、人力资源部、以及重点的财务部,并且还要针对重要岗位上的重要人员的离职、调岗、升迁等进行离职审计,对各部门进行部门审计,从而是审计范围扩大到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

(四)增加内部审计内容

根据北京西玛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现状,在内部审计内容上,可以依据资金流向、风险预估以及审计经验来确定审计的内容,如:依据建筑企业采购部采购的资金流,对采购的价格、物流情况登进行审计,对采购人员的采购管理尤其是招标的审计;对财务部门的财务风险预估的审计等等,只有这样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的增加审计内容,才能够使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审计》.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2]2013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以公告形式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篇4

一、经济责任风险水平的诸方面因素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要素可能比其他审计项目更复杂些,对其进行和评价是必要的。

(-)审计对象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以及国有、国有控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审计对象行为的载体除财政、财务收支信息外,还有其他资料,这是不同于一般财务收支审计项目的。审计对象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是财务信息质量,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特性又决定多种因素制约财务信息质量。一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品质以及职工素质。被审单位财务信息质量直接取决于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相关人员专业素质,被审对象配合程度和主观意识也决定财务信息、其他信息的质量和多寡。二是系统内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往往是由多个独立核算单位组成,经济责任审计又必须评价面上的情况,在企业(单位)制度不能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审计证据的片面性。特别是县级以下很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对控制信息质量不够,这就必然带来风险。三是审计对象经济行为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审计主体确定的审计范围是较宽的,审计对象的各方面信息(包括财务信息以外的信息资料),又是很难取得和确认的,如重大经营(经济)决策的形成和效果,这是在某一个时点难以定性和评价的。

(二)审计主体方面。审计主体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可能会给审计主体带来损失(或不良影响),这种可能性的大小,与收集的审计证据多少、审计范围的大小,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密切相关。经济责任审计中对此不利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把经济责任审计同于一般审计项目来执行,不能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特点、和背景。也反映在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不能对审计风险进行慎重评估,继而确定审计方案。二是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经济行为较广泛,对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要求更高,如果不能采取的审计,收集充分的证据,进行恰当地评价,其审计意见将失去公允性。三是审计时间和审计力量的限制。经济责任审计重点是任前审计,组织(人事)部门往往限定审计时间,不利于审计组充分收集证据。审计项目安排也有不确定性和集中性,审计机关在完成上级指令性计划时,与政府交办的成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相冲突。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人员少、素质参差不齐,更难保证审计质量。四是审计线索的移交审计的手段是有限的,如果对线索和已证实的不移交有关部门查处,只作一般性说明,或回避它,将影响审计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其他方面。经济责任审计承担着一种政治和社会责任,势必存在特定和人文背景下的社会风险,这种风险可以认为是无形信誉的损害。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各界包括被审计对象对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含义的界定不了解,继而对审计结果持不客观的评价。二是组织部门仅以审计结果评价干部,或审计机关把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地步,使社会过高期望值无以回报,造成社会信誉损害。三是对审计结果不予利用。不论审计对象的经济行为是否合规合法,经济效益如何,干部任用不受影响,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将受到质疑。

二、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审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但可以通过规范审计主体的行为把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针对责任审计风险的特点,笔者建议:

(-)全面掌握情况。这里所提的情况,是指被审对象的情况,包括单位性质、机构设置、是否接受其他部门检查。财务信息、重大经济活动等。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是必须取得被审单位和个人自查材料,对提供的材料予以明确。二是公开审计项目内容、举报电话,借以取得重大的或是难以取得的案件线索。三是收集与单位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四是落实被审计单位对财务信息质量的承诺文书。五是适时召开针对性较强地、参与者具有代表性的座谈会。通过收集情况,可以初步对内在风险要素进行测试,由此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二)充分收集证据。根据审计风险测试情况,可以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具体事项,审计风险大,收集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应越多,审计范围也应相应扩大。在可能的情况下,力求全面审计。为了防止由于时间和力量原因难以达到方案要求,可充分调动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或运用其信息资料。比如,委托进行竣工决算审计、理顺帐务和建立制度、交办部门所属单位审计事项。

(三)谨慎评价。对审计事项的评价,要注意保持谨慎性,对受审计范围限制、审计所涉及的、情况没有完全搞清、未能取得足够证据或未经审计的事项,一般不作评价或作有保留的评价。科学的评价就是要统一范围和标准。象党风廉政情况、借出资金安全性等方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谨慎评价但不宜定论。

(四)坚持审计程序。严把四关,一是时效关。不能由于临时动议或人员力量等原因,调整审计各个环节中的时间限制。二是复核关。三是征求意见关。要充分征求被审单位、离任者、在任者的意见,不能走过场。四是案件确认和移交关。

篇5

一、上市公司2009年非标准审计意见分析

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年报法定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省略/)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2009年审计情况快报。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定期报告预约披露时间表,需披露2009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共有1777家。在年报披露期间,*ST上航于2010年1月25日起终止上市,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于2010年2月12日起终止上市。因此,截至4月30日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披露结束时,审计师共为1774家上市公司出具了审计报告,具体如表1所示。

审计师共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1655份,占审计意见总数的93.29%;非标准审计意见共119份,比例为6.71%,其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87份占所有审计意见总数的4.91%,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3份占所有审计意见总数的0.73%,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19份占所有审计意见总数的1.07%;没有出现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二、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影响事项分析

由于在2009年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中,没有发表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下面分析影响事项中也没有涉及到否定意见。

(一)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影响事项分析2009年审计师共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87份,就提及事项的数量来分析,如表2所示,提及1个事项的有65份,占74.71%;提及2个事项的有15份,占17.24%;提及3个事项的有5份,占5.75%;提及4个事项的有2份,占2.3%,具体如表2所示。

就提及事项的具体内容分析,提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有68份,占78.16%,这是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提及的其他事项的则比较分散,有8份涉及诉讼或仲裁,如,2009年,中江地产公司;有8份提及涉嫌违反证券法规,受到证监会立案调查,如安妮股份;有7份存在需要证监会批准的重大事项,如,太极实业收购合并事件;有7份涉及担保事项,如,S*ST万鸿公司;另外,有2份涉及税金事项,如金城股份;其他导致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原因还有合作投资项目的开发进度存在不确定性、重大资产重组的结果及影响难以确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短期内无法预计门票分成协议何时能够正式签署、期权合约终止后的责任及赔偿事宜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等。具体如表3所示。

(二)保留意见影响事项分析2009年审计师共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3份,按照提及事项的数量进行分析,提及1个事项的有§份,占23.08%;提及2个事项的有6份,占46.15%;提及3个事项的有4份,占30.77%。具体如表4所示。

就提及事项的具体内容分析,提及审计范围受限,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有12份,占92.31%,这是审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最主要原因;提及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有6份,占46.15%,这是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次重要原因,例如科达股份;提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有5份,占38.46%,这是审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另一重要原因;此外,其他被提及的事项还有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交易事项的披露、关联方交易等。

(三)无法表示意见影响事项分析2009年上市公司共收到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19份,就提及事项的数量分析,提及1个事项的有7份,占36.84%;提及2个事项的有10份,占52.63%;提及3个事项的有2份,占10.53%。具体如表5所示。

就提及事项的具体内容分析,提及审计范围收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有17份,占89.47%,这是注册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最主要原因;提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有16份,占84.21%,这是注册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另一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提及的其他事项还有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欠缴税款,社保、关联方交易、会计舞弊等。

篇6

论文摘 要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尚不理想,面临很大的审计风险。本文分析目前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较高的各方面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一、我国会计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的问题 

1.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有可能导致舞弊审计中的风险评估出现目标定位偏差。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虽然变革了审计方法及其传统的审计理念,但同 时也给部分执业审计师形成了审计观念的紊乱,使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全力规避风险进而唯利是图。这是因为,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判断逻辑,如果被审计单位经 营失败的风险较低,即使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卷入诉讼的机率也不会太高,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大规模费时费力、代价高昂的实质性测试显然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这就必然形成会计师事务所将大量的精力用于研究客户的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而对审计意见进行直接支持的实质性测试越来越少。世界各国的风险导向审计中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施乐公司按虚构的毛利率调节各子公司的销售成本,莱得艾德公司通过编造没有任何原始凭证支持的会计分录调节利润等等。这些会计舞弊手法手段并不十分高明,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所要求的审计范围、审计程序实施完 整的实质性测试,可能很多的财务舞弊案件都可以被及时发现或者得到有效制止。舞弊审计中的风险评估目标要定位于何处易存在舞弊,而不是仅仅节约成本和降低民事赔偿风险。 

2.电算化审计的研究开发相时滞后。目前审计电算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对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另外,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不规范,或者规范性的要求因未能得到重视而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也为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带来了难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将为他们的审计结论意见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 

3.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现代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在于不稳定性增强,公司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谋生存求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进行的交易也日趋复杂化,经济业务的种类和性质也在不断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内容,也为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现代审计不仅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也包括对一些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既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运作效果进行评价,这些都会增加注册会计师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的难度,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4.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范围是一个渐大过程。早期的审计重点一般都放在处理现金的职员的诚实性上,没有对资产负债表的质量进行任何分析(staub,1942)。后来,公司资金的周转主要依靠银行货款,银行要求申请货款者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对资产负债表加以证明,成为注册会计师20世 纪早期业务的主要部分。资产负债表审计扩大了审计范围,也扩大了审计责任(查特菲尔德,1988)。再后来,由于美国市场的萧条和崩溃,促使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产生,要求上市公司提交已审查过的年度财务报表,人们开始意识到审计责任的存在。此后,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通常成为审计的出发点,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观念也扩展到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的全部,以及管理政策的诸问题,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业务和责任的意识也急速增强。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出所有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并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健康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二、完善我国会计中介机构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国家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规范。财政部应当就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积极与有关司法部门进行协调,以保护注册会计行业的合法权益。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最为密切相关的 法律是《注册会计师法》,由于该法颁布较早,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对民事责任的规定相对薄弱,缺少关键的过错和因果关系要件;对法律责任的界定模糊等,补充完善《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法规,在相关法律中增加保护注册会计师权益的条款,在法律责任对象、责任范围和责任程度等方面给予明确规定。从而保证注册会计师免受无谓诉讼的干扰。 

2.注册会计师要坚持独立性,始终保持谨慎的职业怀疑态度。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其承担的是对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与委托单位和外部组织之间保持超然的独立关系,同时始终保持谨慎的职业怀疑态度,严格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要求执业,并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其所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3.分清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与客户签仃约定书时,须写明委托方对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等内容,并对全部审计业务均要求管理当局提交一份声明书,以防止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在委托方提供虚假证据,而由于其舞弊技术的高明并加以精心的掩饰,审计人员即便采取了标准的审计程序也没能查出的情况下,作为委托方应承担会计责任的依据。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关健在于怎样才能使其内容严密,不致于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从保护注册会计师利益出发,不断地完善有关权利义务的法规,不断地与法律界沟通,使法律界能够认同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帮助注册会计师反击那些毫无根据地扩大注册会计师责任的诉讼,进而影响公众时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理解和认同。 

4.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处理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规章和程序,指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后果,并据此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个人及时进行处理。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为每位员工建立职业道德档案,记录个人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及处理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毓圭.风险导向审计的由来与发展.会计研究.2004(4). 

篇7

一、园林项目审计的必要性

城市园林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资金流动环节多、涉及部门多、规模大、建设周期短,项目多而分散,以及施工中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单一靠建设单位财务和工程技术部门来对工程进行管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审计部门的配合、监督和检查,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杜绝违章、违纪问题的发生,避免“人情工程”、“腐败工程”的出现。

同时,由于城市园林建设项目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性工程,其资金使用具有专一性。因此,对这部分资金进行专项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使专项资金得到完整、准确、真实的反映和监督,保证专项资金合法运用,提高投资的社会效益。

二、园林项目审计的特殊性

园林建设项目存在特殊性。一是规模大小不一,投资差别大,既有投资几万、几十万的,也有投资几千万到上亿元的。二是管理难,由于园林项目的综合性强,绿化苗木种类多、变化大,使建设的难度和造价没有必然的正比关系,给管理造成很大难度。三是前期手续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园林建设项目大多具有很强的政府意识,从立项到实施往往较为仓促,审批手续往往不完善。四是周期短,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作为艺术性较强的工种,建设园林工程时,需要根据实际环境不断变更原有设计;再加上植物品种和规格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园林建设项目的不可预见性较多。五是园林工程的相关规范不完善,定额修订滞后;在园林工程中常运用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等,都对工程造价的审核造成难度。

城市园林建设项目的审计对象是参与建设的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财务机构。审计内容为城市园林建设项目的立项、计划、招投标、施工、验收诸环节中有关财务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以及城市园林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等。具体指资金来源的可靠、合理性,估算、概算、定额、取费标准、工程量是否合理合法,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财务决算的影响等。审计程序大体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审计。

三、园林项目审计的内容及程序

传统审计范围狭窄,目的单一,审计人员只是围绕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其监督作用十分有限。但今天对于园林项目的审计已不再是单纯的查错纠弊,而更加注重通过审计揭示行业存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城市园林建设项目审计需要“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由于园林项目审计范围没有统一标准,且受审计对象的规模、复杂性和多样性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单位,运用多种审计方法与手段,而现行的法律法规尚没有对审计的时间及程度作出具体规定。因此,需要以法律形式明确各相关单位对城市园林建设项目进行审计所应负的责任和应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出现目前审计调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被审计单位拒绝配合和拖延时间等情况发生,保证审计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篇8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审计 有效性

一、明确责任,签订业务约定书

为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性,企业应注意不能聘请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内控审计之前,会在业务约定书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二、计划审计工作

1、分析企业存在的风险,确定所需收集的证据。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与企业相关的风险、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等事项对内部控制的影响,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内部控制的特定领域存在重大缺陷的风险越高,给予该领域的审计关注应越多。

2、利用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评估是否需要利用他人(包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其他人员以及在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指导下的第三方)的工作以及利用的程度,以减少可能本应由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工作。通常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拥有更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更多地利用这些人员的相关工作。但是,注册会计师对发表的审计意见独立承担责任,其责任不因利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工作而减轻。

三、实施审计

1、测试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审计指引》第十四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如果某项控制由拥有必要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与要求执行,能够实现控制目标,表明该项控制的设计是有效的。如果某项控制正在按照设计运行,执行人员拥有必要授权和专业胜任能力,能够实现控制目标,表明该项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设计不当的控制可能表明控制存在缺陷甚至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首先要考虑控制的设计,应当综合运用询问适当人员、观察经营活动、检查相关文件、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等方法。

2、测试企业层面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与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针对董事会、经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企业的风险评估过程;对内部信息传递和财务报告流程的控制;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和自我评价。

3、测试业务层面控制。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业务和事项的控制,并进行测试。

4、测试与舞弊风险相关的控制。与舞弊风险相关的控制包括:针对重大非常规交易的控制;针对关联方交易的控制;与管理层的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针对期末财务报告中编制的分录和做出的调整的控制;能够减弱管理层伪造或不恰当操纵财务结果的动机和压力的控制等。

四、评价控制缺陷

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其注意到的各项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以确定这些缺陷单独或组合起来是否构成重大缺陷。下列迹象可能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应当提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

五、完成审计工作

1、获取管理层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需要取得经企业认可的书面声明,书面声明需要包括下列内容:企业董事会认可其对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负责;企业已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出自我评价,并说明评价时采用的标准以及得出的结论;企业没有利用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审计程序及其结果作为自我评价的基础;企业已向注册会计师披露识别出的内部控制所有缺陷,并单独披露其中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对于注册会计师在以前年度审计中识别的、已与审计委员会沟通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企业是否已经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在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后,内部控制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存在对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因素。此外,书面声明中还包括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所有舞弊,以及不会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但涉及管理层和其他在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员工的所有舞弊。如果企业拒绝提供或以其他不当理由回避书面声明,注册会计师需要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同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企业拒绝提供书面声明对其他声明(包括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获取的声明)的可靠性产生的影响。

2、沟通相关事项。注册会计师需要与企业沟通审计过程中识别的所有控制缺陷。对于其中的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需要以书面形式与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如果认为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注册会计师需要就此以书面形式直接与董事会和经理层沟通。

3、形成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从各种来源获取的证据,包括对控制的测试结果、财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错报以及已识别的所有控制缺陷,以形成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意见。在评价证据时,注册会计师需要查阅本年度与内部控制相关的内部审计报告或类似报告,并评价这些报告中提到的控制缺陷。只有在审计范围没有受到限制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形成意见。如果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注册会计师需要解除业务约定或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篇9

关键词: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责任 作用

一、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机构实现其目标。所以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要发挥两方面的作用:

第一,对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是否在分析组织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风险偏好来制订;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看分解到各部门的目标是否对战略目标提供足够的支持;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是否准确;分析控制措施是否完善,是否可以使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都落在风险容忍度之内;风险监控是否持续得到执行,监控报告制度是否恰当,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充分、及时。

第二,以咨询顾问身份协助机构确定、评价并实施针对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内部审计在该方面的作用包括:

进行控制和风险评估培训。使风险意识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各个层面,并且使每名员工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实施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理。

召开控制和风险评估专题讨论会。针对重大风险隐患,要集合企业内外部的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审计人员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学习者。

开发自我评估工具。对风险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现代技术开发适合本企业的评估工具。在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部门主要是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进行再监督。因此内部审计程序与机构的风险管理之间应该协调一致,使这两项工作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

以风险为导向编制审计计划。在对可能影响机构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企业的战略性计划目标,并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机构的最新战略和方针。编制审计方案时,通过风险因素分析来确定审计业务工作重点;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控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在更新审计范围与计划的内容时,要反映管理层的方针、目标、工作重心出现的变化。在选择检测、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时,应该能够反映出风险的重大性与发生的可能性。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追踪审计时,将风险确定为决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风险越大,追踪审计的范围就越广。追踪审计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最严重的潜在的问题上,通过持续追踪,确保对于重大的审计发现,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二、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在整个审计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人员必须时刻树立风险意识,增强自我的风险责任感。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种风险,对审计风险的态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面对,从而更积极地对待和处理审计风险,最终达到规避和减轻风险的目的。另外,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懂得法律、市场、管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对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审计人员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充电”,从而也加速了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使其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审计信息化程度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中分析性程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大量运用分析性程序的条件是辅助审计程序的开发和运用,它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模型自行处理数据,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另外,采用审计软件使统计抽样的样本更具代表性,审计抽样风险可控,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推进了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审计人员拥有丰富的审计知识和审计经验。但是每个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阅历都存在差异,他们所采用的审计方法也各有不同,这势必会影响到审计结构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所以,有必要在审计工作中制定一套有章可循的方法。风险导向审计就是有一套比较标准和规范的审计程序的方法,有了这个程序,审计人员就有了明确的审查线索和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减少了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个被审计单位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从而推进了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企业治理为目标的现代内部审计理念日益被越来越多的内部审计人员所认同。企业将认真总结国内外内部审计的发展经验和内在规律,进一步探索以“风险为导向、控制为主线、治理为核心、发展为目标”的审计模式,努力推动内部审计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篇10

关键词:联网审计;财政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联网审计的特征和必要性

联网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进行网络互联后,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相关信息系统进行测评和高效率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适时、远程检查监督的行为。与传统现场审计相比,联网审计有以下特征:

(一)实时性。联网审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建立实时的监控系统与机制,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审计人员通过网络访问被审计单位信息数据库,缩短了每次检查活动的相隔期间以及检查时间,对于具体的财政财务收支事项,既可以在该事项结束后实施审计,也可以在该事项进行过程中适时进行审计,从而实现了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增强了审计的时效性。

(二)主动性。联网审计的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对审计客体的财务资料、业务信息进行全过程的实时跟踪、监控,实现对审计客体全过程预警、分析、核查等。传统现场审计模式中,审计项目根据年度计划确定,且延伸审计经常依靠主管部门安排,降低了审计追踪的准确性。通过联网审计模式,审计范围更广、审计内容更深、能够便捷地发现审计疑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延伸审计对象,审计人员充分掌握了主动性。

(三)动态审计。联网审计对比传统现场审计,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以往的静态审计变为实时的动态审计,将审计活动由在特定时间进行的静态活动发展为多时点、多维度的系统性动态活动。

二、推进联网审计在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中的作用

(一)扩展财政审计覆盖面。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永恒的主题,在为服务宏观调控、规范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的轨道。然而,由于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少,预算执行审计组规模小等客观原因,审计过程中对预算单位抽查力度小,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窄,审计盲区多,影响预算执行审计作用发挥。

推进联网审计,通过数据采集、预警设定、横向分析、趋势分析等手段,科学统筹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率效果。通过审计方式、审计技术方法的变化,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和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逐步提高财政审计覆盖面,最终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覆盖,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

(二)实现更高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在传统现场审计中,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实施审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在数据量上受到所携带设备、审计范围的限制;在时间上受到现场组网和审计进度的影响。在联网审计中,前期平台一次建立,在日程采集中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数量基本不受设备限制,审计范围在事前确定为最大可能的范围,时间不受现场组网时间与审计期间影响。因此联网审计具有更高的审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效率。

(三)实现更科学的项目计划和管理。在联网审计模式下,能够及时把握趋势,发掘重点,跟踪线索,以选取重点资金、重点部门安排审计项目。在信息化条件下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将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全部审计项目作为一个整体,让其他项目直接或间接地为预算执行审计服务,更清晰地把握预算执行的过程和结果,审计方案制定更具体、更具操作性。

(四)实现更多样的审计成果。联网审计模式下,审计节点更具实时性,审计范围更具全局性,审计手段更具科学性,因而审计查出问题更具针对性、准确性,更能发现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撰写审计分析、审计综合报告等,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三、推进联网审计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制度保障。要建立和完善制度保障,以指导联网审计工作实践的深入。要建立规范管理的制度,明确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确定联网审计的基本模式,建立审计部门内部审计流程、权限管理、风险管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做到在联网过程中有章可循,为开展联网审计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宣传引导。审计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联网审计宣传,使得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财务及相关人员理解联网审计的实质性意义,消除被审计单位对联网审计的误解,从而积极支持和配合联网审计的进行。

(三)加快网络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审计网络建设,有计划地逐步建立全面的审计网络。利用好现有的现场审计实施软件,开发能面向各种系统、各类被审计对象、各种主题的审计软件,配置先进实用的计算机设备和功能性强、可兼容的系统软件,从被审计单位准确获取各种数据,实现有效的远程审计。

(四)防范审计风险。在网络环境下,审计面临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网络的安全性也为审计带来新的风险。因此,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控制和网络信息的安全可靠性成为网络审计中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要着重对系统的职责分离情况、操作权限设置进行审查,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做好保密工作。在联网审计实施过程中,严禁接触数据的电脑连接其它网络,以净化联网审计的网络空间,保证联网审计实施过程中的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聪聪.利用财政联网审计扩展预算执行审计的覆盖面.审计月刊,2011(1)(总第273期).

[2]王松艳.在财政审计大格局下推进联网审计的思考.审计月刊,2011(8)(总第2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