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能源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变电站能源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变电站能源管理

篇1

【关键词】能源管控;自动化系统建设;马钢南区

1引言

马钢能源总厂南区EMS项目是国家工信部列为2009年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示范项目,并获得国家财政支持。项目设计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经过四年的改造建设,现已实现当初设计的绝大部分功能与要求。

2 现状分析

马钢南区原有的电力调度系统,其远传是以串口数据传输方式为主,不能满足能源管控系统的要求。通讯系统,我们实现了以中兴SDH传输为骨干的622M光纤环网,与所有110kV以上房所建立了连接,并延伸了12#和22#两个110kV以下房所。同时与马钢北区的光纤网进行了连通,建立了数据传输的“高速公路”。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能源管理系统,远不能达到能管中心的要求。在电力调度自动化方面,但硬件相对落后,无法达到能源管理的需求。所以,建成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南区电力能源管理系统,就必须对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满足南区能管中心的要求,对各变电站实行远程监控和电力系统管理的功能。

3改造总体原则

3.1变电站层网络

南区部分变配电站保护装置经过近几年的综合自动化改造,现在全部站所均采用以太网上传,数据量大,效率高,满足能控中心对各站所监控的要求。变电站层采用103以太网通讯协议,变电站层与调度主站运动采用104以太网通讯协议。上层系统网络结构采用冗余双以太网结构。

3.2 光纤主干网络

马钢于2003年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基于中兴SDH传输的电力光纤通信环网。主要承担电力调度自动化采集数据、电力调度电话、集控站系统以太网数据、视频监控以太网数据和故障录波数据的传输任务。运行多年来,安全可靠、维护量小。本设计将对电力光纤通信环网进行改造后作为老区能源管理系统电力部分的数据以太网和无人值守变电站视频监控以太网传输的基础。

升级光纤通信环网为622M,并将环网主体切开为两个622M的主环,满足能源管理系统组网所需要的带宽。切环时不需敷设光缆,只需在原光缆中跳纤即可。切割后的环网图如下,在任意一个链路上出现故障,均可通过反方向的链路传输数据,保证环网的通讯畅通。

3.3分层控制和区域划分

马钢南区各变电站根据主生产工艺可划分为三个区域,按照就近原则把变电站划分成三个巡检站,运行人员集中到三个巡检主站,其余站所实现无人值守。巡检站人员定时到各子站巡查在线运行设备。由于大部分便站站均无人值守,精简了值班人员,把富裕出的人员扩充到各生产主线单位,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水平。

a:一厂区巡检站管辖11#、12#、13#、14#、31#、71#、711#、7#2、76#变配电站

b:二厂区巡检站管辖21#、24#、25#、73#变配电站

c:三厂区巡检站管辖51#、511#、61#、62#、63#、69#变配电站

分层控制:

a:开关柜现场操作

b:变电站本地后台操作

c:巡检站远程操作

d:调度端远程操作

4 马钢南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除了实现当地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四遥(遥信、遥测、遥控、遥脉)功能外,其更侧重于一些高级应用功能

4.1数据可视化功能

传统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只能提供有限的数据显示方式。比如对于遥信,一般只通过开关位置反映开关的分、合状态。对于遥测,一般只通过数值显示反映实时变化的物理量。具体的数据属性需要进入数据库或者其他界面才能查看数据的详细信息。

Super-2000 V3扩充了动态图形显示模型,组成图元的所有基本图形元素(线、矩形、圆等)的任何图形属性(位置、尺寸、颜色、线型等)都可以实现动画关联。基于动态图形显示模型在图形组态上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数据属性,给予调度员更大的信息量。

例如遥信量,除了通过开关图元位置反映遥信取值外,还以附加图符的方式在画面上直接反映数据质量、挂牌、标注等信息。对于遥测量,除了显示数据质量、挂牌、标注等信息外,还可以多种方式建立遥测数据与图元的动态关联,如发电机功率和发电机旋转速度的关联、发电机功率和发电机图符的填充百分比关联、潮流箭头和潮流方向关联、潮流箭头大小和潮流大小关联、线路粗细和潮流大小关联、线路渲染颜色和载流量大小关联、主变渲染颜色和负载率大小关联等。

4.2实现能源计量工作精细化

近年来,马钢把统筹资源、能源和环境,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证和企业应尽的责任、义务。对马钢的能源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马钢点度量统计采用的 是老式的抄表方式,即人工到现场抄写电度表示数。数据不及时,并存在误抄的可能。现在通过更换智能电度表,采用485串口数据上传方式上传到电力调度系统、公司ERP系统及能源管控系统,数据均为实时量。为公司节能降耗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由于新式电度表具有峰、平、谷分时计量功能,那么公司生产调度就可采用避峰就谷的生产方式,降低电力成本。各峰、平、谷数据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分析各工序电耗,总电耗,分析日电耗成本,月度及年度总成本等。能耗统计结果可形成统计报表,日报、月报可自动生成、自动打印,为能源分析、平衡、结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亚平,姚建国,黄海峰,曹阳等.SVG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年23期.

[2]郭东强.一体化技术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研究》[J].山东大学,2007年.

[3]马红.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4.

篇2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设计节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智能变电站结构及特点分析

所谓“智能变电站”即在现代化智能设备的配合使用下,以变电站的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的网络化、信息共享的标准化为基本要求,并能自动对电网运行的基本信息执行采集、测量、控制和保护等。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输配电网进行智能化调节控制和在线决策分析,与其他变电站进行信息交互等功能。相比于结构简单且使用常规型电源和互感器器件的传统变电站来说,智能变电站在结构上有了很大改变,其根据物理结构划分主要有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而按系统功能模块则主要划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如图1所示。

图1智能变电站的结构组成

由于智能变电站采用智能化组件,比如电子互感器、智能断路器等设备,受外界干扰较小,系统工作稳定性较高;再由于智能变电站各层分工明确,可全面监控和管理变电站的各运行设备,保障电网线路的可靠供电。相比于传统的变压器,智能变压器使用IEC61850通信标准,可以实现变电站的可靠通信,确保系统中各自动化设备间信息传输的稳定和正确。

2、智能变电站的技术特点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中已经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监控、信息监控、处理技术等,其具有很多特性,包括智能化控制、信息共享、集成化装置等。

2.1、实现局部或全局智能控制

智能化变电站能够进行智能化设备控制,这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之一。对于进行相关的一次设备采取光电技术的时候,其进行就地控制柜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与微型的GIS控制器不想上下。而当进行使用二次设备的相关高压电压封闭装置、自动化控制、漏电闭锁智能交流互感器的时候,已经实现了相关设备运行的智能化操作运行,对于这个功能,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排查相关故障,方便技术。同时其还能够进一步实现智能控制电能传输本身和电力设备的运作。

2.2、引入控制终端

变电站的运行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计算机的终端,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能够对计算机终端进行直接的利用,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相关的判断和处理,即控制终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解决变电站的故障,同时控制好输变电事故。

2.3、光纤技术的应用和集成化电力装置

光纤技术本本来就使用了相关的帮助措施,其能够满足变电站内部各个控制层所表现出的相关局域网管理的相关需求。进行该过程的时候,原本信息就能够直接进行一次和二次设备层以及相应的控制中心中的相关播散工作。如果将其作为基础,在所有数据进行传输的时候,就能够为光纤技术的传输体系的稳定、可靠性提供一定的保障。电能检测设备本身就具有很多的特性,包括设备、管理设备都是具有集成化特点,其属于计算机数字技术的一种应用,其能够降低安装的成本,缩短工期,因此被广泛的应用。

3、智能变电站的节能设计原则以及存在的问题

3.1、智能变电站的节能设计原则

智能变电站遵循“一化两型”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原则,也就是要以节约资源型、不破坏环境型和工业化为基本原则,下面将智能变电站的基本设计原则总结如下:在设备中嵌入传感器以采集最新信息;运用开放的变电站构造体系;遵守规范标准化的原则;保证其可靠性与安全性;具备自动协调和分析的功能。

3.2、智能变电站的节能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3.2.1、处理动态数据

处理动态数据的系统是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神经中心。数字化变电站带来了很多的数据源,为监测和控制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状况,保证智能变电站系统顺利运行和迅速处理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依据。所以,如何有效实时的处理变电站的动态数据,决定着智能化决策机制,是确保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重要凭证。

3.2.2、高准确度的时钟同步技术

为了确保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实时性,实现各个采集数据控制单元的同步采样,实时输出同步的相量数据,传统变电站的对时原理及模式已经不能和不适应满足智能变电站对时钟准确度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更精确地时钟同步技术。

3.3、智能变电站设计需注意的事项

设计智能变电站的第一原则是要确保安全可靠,再者要尽量的运用紧凑型结构的设备以便达到高效化维护智能变电站运行的要求,最后一定要避免配置设备出现重复现象。下面笔者简要阐述一下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①要合理的布置变电站,采用集成化电气设备优化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方案,尽量的节约变电站占地面积;②优化智能变电站建筑物设计,要尽可能的合并具有相似功能的空间,并且使用电缆代替光纤,应合理的布置电缆沟的位置;③灵活配置网络架构,配置各网络设备时应充分的考虑经济性的要求。

4、智能变电站设计节能措施

4.1、优化选择经济、节能的变压器

1)选择低损耗主变压器

电力变压器的损耗主要体现在电能转换过程中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和其它附加损耗等电能损耗。变压器的节能降耗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型式和选择低损耗变压器来实现。

在提变压器的技术参数时,要求采用高导磁率的硅钢片,严格要求厂家按目前国内能够制造的最小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的参数来制造变压器;在散热器方面,选择70%容量下为ONAN自冷、70%~100%下分组投入风机的变压器,可以有效的节约风机损耗。

2)站用变容量及电缆的选择

按变电站的实际用电负荷并考虑同时率计算站用变的负荷,据此合理选择站用变的容量和台数。

根据站用变压器选择电缆,经计算得知,采用4根3×185+1×95mm2的电缆即可满足站用电实际负荷要求,按照“N+1”的原则,站用变进线屏的出线电缆选择5根3×185+1×95mm2的电缆,可保证站用变压器满载运行。

3)选择低损耗站用变压器

对于站用变属于经常运行设备,其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对变电站的能耗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站用变的选型上,也考虑选用低损耗的变压器。

在站用变的选型上,优先考虑选用低损耗的变压器。

4.2、变电站内智能化、节能型照明的应用

1)节能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节能型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由控制中心(包括控制设备、服务器、大屏幕投影显示设备等)、智能控制终端(RTU)、节能照明控制管理终端(LCM)、单照明节能控制器(LCU)及通讯系统等组成。它可对发射功率允许半径内的照明设施无条件进行遥控开关灯、控制路灯降功率,或根据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及照度门限自动遥控开关灯、遥讯设备状态、遥测电流、电压、电度功率,以及根据系统设置自动或人工控制进入降功率节能运行状态。

2)智能切换模式的照明控制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采用“调光模块”,通过灯光的调光在不同使用场合产生不同灯光效果。通过一台计算机就可对整个大楼的照明实现监控与合理的能源管理,这样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耗电开支,同时还降低了用户的运行维护费用,比传统照明控制节电20%以上。

在工程设计中,针对控制对象的不同(即各功能区域的照明具有不同的特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可以采取不同的回路控制方式。对变电站里功能要求不高、人员出入少的区域,可采用简单回路控制;对站外配电装置部分、道路、各保护小室等公用部位,不仅要实现简单回路的控制,还须对局部回路实现照明的自动通断控制。这种控制方式须在系统结构中加入动、静探测器和智能探头等电气元件,通过每个调光模块、控制面板和动静探测器实现在各种状态下对各区域正常工作状态的照明灯具的自动开关控制。从而减少控制电缆的数量,从而减少布线工程量,降低火灾隐患,便于维护。

4.3、其它节能环保设计

1)导体选择

导线截面选择过大,则导致导线投资显著增加,并且增大有色金属耗量及其在制造过程中的耗能量;导线截面选择过小,则导致运行中的电能和电压损失加大,使电能的传输质量和运行经济性变差。

另外,在变电站设计过程中优化金具设计,使其表面场强分布尽量均匀,减少电晕损耗。

2)选用新型电缆防火材料

现有变电站广泛应用的传统电缆防火材料虽然初次投资成本低,但施工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耐火性能测试标准,施工工艺随意,防火性能难以保证,没有对防烟气密性、水密性提出具体要求,无法解决复杂工况。

新型电缆防火材料具有防烟气密性强,对环境温度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除具备卓越的防火性能外,新型防火材料还具有生物防护作用、水密性、可扩展性、施工方便等功能,满足国网公司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电力行业的巨变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趋势,而且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功能逐渐升级,在业界也一直备受关注。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析了智能变电站设计节能的相关方面,从而减小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冯星,张芸.智能变电站设计节能措施方案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4,04:10-13.

篇3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超高压;运行

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特点及结构

1.1系统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模块化软件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集控制、保护、测量及远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微机控制系统。系统主要是由多个微机保护单元,通讯网络,后台管理机,打印机组成,接线非常简单,可方便解决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适应了现代生产发展和能源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功能综合化:微机保护单元具有完善的保护、测量、控制功能,自动化系统就是利用了保护单元的这些功能,将根据保护需要配置的独立的保护单元,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用一个通讯网络连接起来。

(2)结构微机化:系统的主要元件实现了微机化,所有功能都是通过微机来实现,实现了将微机保护、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远方控制等环节同时并列运行,各类运行参数、历史记录等均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出。还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于以太网的连接,实时的将数据上传到调度自动化系统。

(3)操作监视屏幕化:系统将所有的监视和操作功能,均通过一台后台管理机来实现。操作人员面对彩色显示器进行变电站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进行全方位监视。

(4)运行管理智能化:由于微机保护单元具有实时在线自诊断功能,这样不仅在保护单元的面板上显示故障类型,而且可以通过系统将自诊断结果送后台管理机,使得运行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保护单元的运行状态。

1.2系统结构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常把继电保护、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功能综合在一起的装置称为保护单元,而把测量和控制功能综合在一起的装置称为控制或I/O单元,两者通称为间隔级单元。各种类型的间隔级单元搜集到的状态量和测量值,通过软件来实现各种保护闭锁。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微机保护单元主要完成信号的测量、传递、保护的计算和执行、接受上位机的指令并执行,通讯网络主要完成信号的传递,后台管理机主要完成对保护单元上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及显示、提供人机对话窗口、接受操作人员的指令、向上位管理机传递及时信息,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信息。

站控层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数据集中处理的保护管理,担负着上传下达的重要任务,对下它可以管理各种间隔单元装置,包括微机监控、保护、自动装置等,收集各种数据并发出控制命令,起到数据集中作用,还可以通过现场总线完成对保护单元的自适应调整:对上则通过设立开放式结构的站级网络接口,与管理层建立联系。将数据传送给管理后台机或调度端,起到数据处理作用。

网络层支持单网或双网结构,支持100M高速工业级以太网,有效地保证了网络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通信协议采用DL/T667―1999(IEC60870―5―103)规约。

间隔层按一次设备组织,一般按断路器的间隔划分,具有测量、控制和继电保护部分。测量、控制部分负责单元的测量、监视、断路器的操作控制和联锁及事件顺序记录等;保护部分负责该单元线路或变压器或电容器的保护、各种录波等。因此,间隔层本身是由各种不同的单元装置组成,这些独立的单元装置直接通过总线接到站控层。

2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新建、扩建间隔工作复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因综自系统资源缺乏,软件设计不够成熟;新建、扩建间隔时必须修改系统数据库,但修改后的综自系统因变电站处于运行状态无法完成综自系统逐一“对点”工作,为综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可能带来隐患。建议在新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时,综自系统设计应统筹考虑一次到位。

2.2备品、备件缺乏

已运行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要求二次设备备品、备件必须同型号、同软件版本号,因此造成备品、备件缺乏;建议在新建变电站时应提前考虑备品、备件问题。

2.3综自系统设计存在部分缺陷

变电综合自动化Scada数据齐全、正确是系统实时监控功能强的基础。同时也是监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如果工作时不认真造成数据错位和数据不全或遥控号错位其后果是监控误诊断、误拉回开关等。因此从事综合自动化运行维护人员必须养成“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每项工作,不放过每一个缺陷,否则会因高科技技术的使用不当而引起技术灾难。

如改造中GPS对时的问题。有关由于变电站内往往存在不同厂家的自动化装置,其接口类型繁多,装置数量也不等,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GPS对时接口与接受对时的设备接口不能通信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提醒了设计人员在前期订货时,应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接口问题。尤其是保护测控装置及其它智能装置与后台监控设备的接口问题。因变电站综自改造多用以太网方式组网,而有些厂家的旧设备只存在串口或RS485接口,或者不同厂家设备进行通信时,因为规约不同而造成通信失败。这些问题都需要对所订购设备的通信插件进行统筹考虑,或订购充分数量的规约转换器,以免类似情况再发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处于发展阶段,系统的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因通讯设备损坏致使系统崩溃。建议综自系统采用双网、主备系统设计。

2.4监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管好、用好SCADA数据库

严把新投变电站工程验收关。在验收新投变电站时按以下方法进行。遥测、遥信功能正确性检查。

遥控、遥调功能、正确性检查。保护装置报文、定值、采样值、软压板必须正确。严把维护关:定期作好数据备份,定期检查遥控号。

2.5实现二次设备状态检修

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变电站运行自动监视、管理、协调和控制。即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时能即时提供故障分析报告,指出故障原因,提出故障处理意见,实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由“定期检修”变为“状态检修”的基本功能。为此我们积极总结工作经验,从理论上论证在集控系统实现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可行性;同时制定了在集控系统进行二次设备远程维护的具体工作方法;并根据实现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的需要,在集控系统开发了二次设备故障诊断决策知识库系统。

继电保护专家系统是监控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态的信息管理系统。专家系统有以下特点:(1)组网方便:利用计算机网络把保护装置连接起来,通过远动通讯装置把保护信息上送控制中心。(2)投资小:常规变电站仅增加l~2套远动前置机。(3)SCADA数据库小。(4)远程维护系统功能强大,能够远程调取保护定值和采样值并能在线修改保护定值和投退保护。(5)报文信息丰富,便于远程故障诊断。(6)管理方便。维护人员只需定时检查,不需实时监控。

2.6有关监控程序稳定性的问题

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后,无论是有人值班还是无人值班,操作人员不是在变电站内就是在主控站或调度室内,面对显示器进行变电站的全方位监视和操作。所以监控系统能否保持长时间稳定无故障的运行,对提高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和安全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变电站实现综合自动化后,很多的运行维护工作都需要通过微机装置来完成。但综合自动化装置的硬件更新换代非常快,所选用的设备可能很快就变成落后产品;监控软件有时会存在难以发现的缺陷,以至导致监控维护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影响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转。随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都会逐步得到解决。这也提醒设计人员在选择综自产品及后台监控系统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出一种程序运行稳定,功能齐全,硬件配置相对超前的综自产品。

3结束语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相信随着电力建设的迅速发展,超高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也会随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晓亮.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探讨【J】.北京:中国电力,2004.

篇4

【关键词】 软交换技术 网络分组 电力行业

软交换技术成立于上个实际80年代,直到1999年软交换论坛的成立标志着软交换技术正式推广的开始。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总共分为5个部分:一是网络架构部分;二是业务应用部分;三是设备控制模块;四是网络管理;五是SIP协议。在软交换技术包含的5个部分里,业务应用是我国企业关注软交换技术最多的领域,软交换技术相比较之前的硬交换具有显著优势。它不需要依附硬件条件,完全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管理控制,通过软交换平台的搭建来沟通信息,信息系统的控制起到关键性作用。软交换技术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意义重大,电力系统的各个业务模块以及公司的管理方面都需要软交换技术支撑。

一、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1.1电力通信网现状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它为电力调度、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远动、计算机通信、生产管理等提供多种信息通道并进行信息交换。它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被人们合称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三大支柱。电力通信网提供的业务也从最初的语音、窄带数据专线等逐渐发展到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各种业务所需要的通道模式各不相同,可以分为E1专线通道和IP数据通道两大类。所以软交换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主要有行政电话、调度电话、数据传输保护以及视频多媒体业务等。

1.2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主要由行政调度控制中心应用和各营业所、变电站的应用为主。首先介绍在供电部门的行政调度控制中心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行政调度控制中心的通信中心机房设置软交换核心服务器,如哈里斯SW9000,主要实现软交换业务及呼叫处理,网关注册管理等功能。注册容量由License确定,最大可达100,000个;

(2)支持视频电话功能:各点可配置标准SIP视频话机,实现行政调度控制中心、营业所和变电站的语音视频通话,并支持音频会议功能;

(3)程控交换机接入:软交换技术的维护管理方式可由Web方式实现配置、维护和管理,传输通道的设置主要有两个,分别为2M连接通信中心与各营业所/变电站,配置网桥或者路由器,实现由IP网传输;通信中心软交换设备和各营业所、变电站设备均接入电力系统内部IP数据网。

各营业所/变电站应用部分有以下几个部分:(1)模拟话机接入功能:各营业所/变电站分别配置哈里斯AD1000综合接入网关,提供8/16/32端口的普通模拟话机接入,实现语音通话;(2)视频话机接入功能:各营业所/变电站可配置标准SIP视频话机,实现视频通信。

二、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2.1电力系统自动化现状

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而言,是一种建立在电力能源管理的基础之上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的理念开始不断被人们所接受。为了能够更加安全、高效、智能化的对电力资源进行管理。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的管理方式,从而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进程。目前的电力系统一般根据电力能源的不同而区分于不同种类,也根据制造的来源进行分类,所以尽管电力系统整体是比较大的,可是管理系统针对于已经分类的电力系统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针对于所对应管理的电力系统也会有不同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主要分为电网自动化系统、火力发电站的自动化系统以及水力发电站的自动化系统。

2.2软交换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软交换技术,依然利用了软交换的理念,将呼叫控制和媒体处理进行了有效的分割。硬件控制部分,作为呼叫控制部分。这部分主要是指令的发出,并通过计算机的核心控制进行解码交换。媒体处理则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软交换技术的核心,将呼叫指令进行解码并进行传输,从而实现对远程端硬件的控制。因此,软交换技术实际上是通过一种分离理念,然后让工作更加便捷高效。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采用软交换技术,通过将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进行有效的分离,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资源高效利用。利用软交换技术的理念和思想,在控制层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三、软交换技术在电力调度交换网中的应用

3.1电力调度交换网现状

电力系统调度交换网是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网络之一,电网的发展对调度电话的数量、功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度交换组网是电力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调度联网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E1接口直接联网,其优点是技术成熟稳定,但也存在系统利用率低、信令统一困难、联网投资大、路由设置复杂等缺点。软交换基于IP网络的通信平台,是语音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它弥补了PSTN电话的缺陷,可以实现语音、视频和数据的相互融合,实现多媒体新业务,使网络更加优化、安全、可靠。

篇5

关键词:需求侧资源;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电网规划提出具体、有效的方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兼容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分析方法,实现对电网的规划,以此解决电网设备利用率低、电网建设投资消耗大、电网规划落实难等问题。

二、需求侧资源的类型分析

综合考虑技术进步、行业发展以及我国的相关政策导向(例如《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管理办法》)等因素,根据需求侧资源对负荷曲线的影响效率,将电力系统负荷预测中的需求侧资源分为负荷类能源和能效类资源两类。负荷类资源:指的是用户自愿选择,通过改变用电时间或者减少用电设备的电量,以此实现降低电力负荷目标的各种行政措施或者经济措施,其中行政措施包括直接负荷控制、有序用电管理等,经济措施包括可中断电价、季节性电价、阶梯电价、丰谷电价等电价政策,负荷类资源的规划以及实施能够有效的达到节约电能、降低电力负荷的目的。能效类资源,指的是通过提高用电效率,以此实现降低电力负荷水平以及用电量的技术措施,例如采用节能空调、节能电梯、电动机系统节能、变压器节能、节能型家用电器、绿色照明等,通过引入能效类资源能够在所有时间段降低用电量。

三、兼容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总体思路以及模型构建分析

1兼容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总体思路分析。兼容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总体思路表现为:通过合理的统计与估算某个地区内各种类型需求侧资源的类型与潜力,然后将其考虑到电力系统负荷预测过程中,能够更加有效的增加预测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以此避免由于粗放扩容方案造成资源的浪费。

2模型构建分析。文章以某10kV变电站供电区域为例,该变电站包含了三条线路,每一条线路都覆盖有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居民用户以及其他用户等,某一条线路上的用户分类以及初始用电状况如表1所示,其中P1为初始最大负荷、Q0表示初始月用电量、n表示电力用户数量。

2.1单一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最大负荷预测模型。每一种雷丁的电力用户都存在多用用电方式,例如商业用户的用电主要包括空调、照明;工业用户的用电主要包括电动机、照明等;居民用户的用电主要包括热水器、冰箱、空调以及照明等;其他用户的每个用电环节都存在需求侧资源。首先研究单一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最大负荷预测模型,某种类型电力用户考虑单一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最大负荷预测模型表示为:

(公式1)

公式中γLR表示该类用户在LR作用下的电力负荷;rEER表示该类用户在EER作用下的降耗率; 表示在需求侧资源作用下的最大电力负荷。

2.2多种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最大负荷预测模型。由于EER是电力用户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的组合,直接对应某种类型,例如节能空调、绿色照明等,并且降耗率是相对于原来用电类型而言的,并不是用户的整体用电状况,所以EER的节点效果应该根据用电类型进行计算,分析多种EER作用下总电量的变化状况。假设ΔQ表示节电量,ΔQi表示用电环节i的节电量;ui表示能效类资源能够存在的状态系数;riEER表示用电环节i在EER作用下的降耗率;Qi,0表示用电环节i预测年的初始用电量,如果ui的取值为1,则表明该用户具有此类资源,如果ui的取值为0,则表明该用户不具备该类资源。由此可以获得该类用户用电环节i在EER作用下的节电量,节电量的公式表示为:

(公式2)

总的节电量为各种用电环节的节电量的总和,因此EER作用下的用电量公式表示为:

(公式3)

2.3兼容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分析结果。通过采用兼容侧资源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在LR作用下能够准确的预测电力系统的负荷,能够在用电高峰段实现负荷的转移,以此实现削峰填谷的目标,有效的提高负荷率,通过对该综合变电站的该条线路进行负荷预测分析,对比需求侧资源作用前后最大负荷预测值的结果,P0为初始最大负荷、P1表示不考虑需求侧资源的最大负荷,PDSR表示兼容需求侧资源作用的最大负荷,经过实践表明,在兼容需求侧资源作用下,该条线路的电力用户的最大电力负荷降低了23.56%。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应用兼容需求侧资源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创建兼容需求侧资源的馈线负荷预测模型,能够有效的预测一定范围供电系统的电力负荷状况,并且该种负荷预测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可复制性以及可操作性,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节能降耗;发电;输电;配电;用电

一、西北油田电力能源网架结构现状

西北油田分公司电网集发、输、变、配一体,电压等级采用110KV、35KV和10KV三个等级,22座厂站、30条输电线路、37台主变、119条配电线路及2583台配变。主网架中22座厂站,包括4座发电厂,5座110KV变电站,13座35KV变电站,9条110KV输电线路,21条35KV输电线路,配网线路有119条共3000多公里,最长输电线路约为35.5Km,最长配线线路约为90.004Km,实现了新疆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各单位电力输送及分配功能。

基于西北油田电力能源网架结构现状,我单位作为西北油田电力管理单位,坚持突出价值引领,提出“全链条”油田电力能源节能降耗管理,希望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实现节能降耗工作,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环节逐步深入到用户用电环节,形成发、输、变、配全链条结构,挖掘每个生产环节的技能降耗潜力,使西北油田的电力能源得到最优的配置和利用。

二、西北油田电力能源消耗环节

1、发电环节:负荷大小完全由用电单位需求决定,用电单位用多少电供多少电,提高天然气利用率,平衡各机组出力是降低综合发电成本的主要手段。

2、输电环节:110KV、35KV输电线路、电网网架结构复杂,负载率低,变电站变压器负载率低,电网网架结构需优化,电力能源消耗大部分在输电变压器损耗、输电线路损耗。

3、配电环节:10KV配电网线路供电半径偏长、负荷分布比较分散、功率因数低、变压器数量多、负债率低、高耗能变压器仍运行,配网电力能源损耗在配电线路损耗、配电变压器损耗。

4、用电环节:用电单位用电负载主要为电机、电泵、电加热及办公用电,普遍存在设备功率因数低、负载率低等状况,用电环节电力能耗在效率低的高耗能老旧设备、未优化的冗余流程。

三、西北油田输电网主网损耗分析

以上表格主要对主网损耗计算主要对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变压器进行了损耗分析计算,通过对输电线路线损率、负载率以及变压器负载率、变损率的分析计算发现:主网输电线路和变压器负载率偏低,变压器的变损率和线损率大于2%的也占有一定比例,对输电网主网损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西北油田电网配网损耗分析

配网损耗计算主要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损耗分析,电网共有119条配线,2583台变压器。通過对配电线路综合线损率的分布情况,配电网的损耗进行定位分析,查找损耗异常原因。

1.配电网中存在14台S7、SL7等高耗能变压器,造成电网损耗增大。

2.负荷分布比较分散,供电半径偏长,最长配线为90.004km,导致电力在分配过程中损耗增大,无法经济运行。

3.配变负载率偏低,处于轻空载状态,铜铁损比例较小,配变运行较不经济,变损占总损耗比例大。

4.配线功率因数低,89%的配线功率因数低于0.8,不仅加大电网损耗,还会造成线路末端低电压现象。

五、西北油田电力能源用户耗电分布

通过以上表格显示虽然油气运销、电管中心和乙方单位合计用电量有所降低,但主要耗电单位的几个采油厂用电量仍处于增长趋势。采油一厂2017年用电量较2016年增加了2291.37kvh,采油二厂2017年用电量较2016年增加了6664.73,采油三厂2017年用电量较2016年增加了430.22kvh,雅克拉采气厂2017年用电量较2016年增加了308.52kvh。以上单位合计用电量从2016年到2017年增加8425.3kvh。

六、西北油田节能降耗措施

1.管理措施

(1)建立完善计量电力能源监控平台,实现用户设备分类分区用电监控,摸清设备实际耗能情况。

(2)电力供应部门建立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向用户提供运行维护、能源效率审计等综合,并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来推广新节能技术产品,培养电力用户的用电方式。

(3)树立科学的调度观念,电力企业要制定全年的调度方案,科学规划全年的负荷分布,合理安排电机组负荷率的调停次数,不断优化改进电网的调度运行方式。

2.技术措施

(1)发电环节,开展以热定电、余热利用项目提高天然气综合利用率。

(2)输电环节,开展电力系统经济调度,调整运行方式,优化有功潮流无功潮流,降低发电成本。

(3)配电环节,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损,开展分布式无功补偿,线路优化,淘汰高耗能变压器,引入节能变压器降低变损。

(4)用电环节,提高设备功率因数,移动注水注气无功补偿,新技术设备引进及用户自我节能节电措施等。

七、节能降耗的经济效益

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高度相关,因此必须把安全、环保、节能当作企业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全链条的节能降耗主要是建设高效、低碳、节能的生产运行方式,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四个环节降低电力能源消耗。再结合电力调度方式的改进,在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同时,大大减少了企业能源消耗,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发、输、配、用电效率,优化了产业产业结构,最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篇7

一、当前高校节约节能工作面临的挑战

1.能源资源紧缺的挑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能源生产与消费国、第一煤炭生产与消费国、第二石油消费国及进口国、第二电力生产国。我国能源的人均消费量是1.72吨标准煤,能源消耗总量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三大挑战:①人均资源贫乏,供需矛盾突出。②能源消费出现超常规增长。③能源利用率低,仅为33.4%,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

2.传统观念的挑战。受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高校的水电成福利型消费,教学科研办公等部门的水电消耗无指标控制,敞开使用,全由学校买单。由于学校水电费支出的多少与各部门及个人利益无直接关系,常流水、长明灯现象严重。

3.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挑战。能源计量设施不完善,许多只是一级计量,缺乏二级计量。老校区供水、供气管道陈旧锈蚀,冒泡滴漏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现象突出。高能耗的能源设施还在超期服役,而新校区除能源供应能力更大外,也没有完全按照国家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浪费现象依然突出。

4.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挑战。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将后勤服务纳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为主,适应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后勤服务体系。高校能源管理作为后勤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它走向社会,破除原有体制,确定市场导向,将自身的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纳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强化科学管理,节能开支,最大限度节约高校办学经费。

二、高校节约节能管理对策

1.树立能源管理新理念。一是学校在各项工作中要贯彻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节约理念。能源管理工作者要树立系统观念、科技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经济观念、效益观念和法制观念。二是管理体制企业化,实行能源管理改革,将能源当作商品来经营,建立科学的能源定额分配制度,完善能源收费制度,建立现代化的能源管理新体制。三是开展“节约型”高校创建活动。2006年,江苏省水利厅、教育厅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在该省高校中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活动。根据对已验收15所高校的统计,人均用水量由2002年的235升/人/日,下降到2006年的182升/人/日,累计节水16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15所高校一年的用水总量之和),节约水费支出4500多万元。通过创建工作,引导高校树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办学理念,培养师生员工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建立节水的长效机制,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2.建立三方互相制约的管理机制。高校的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监督后勤集团能源供应部门的能源运行;能源供应部门为能源用户提供收费服务并获取加价费;能源用户的满意程度可反馈到后勤管理处,保证对学校教学、科研、办公良好的服务,使能源管理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对于教学、科研、办公和公共教室管理因为有指标加以控管,所以与能源供应部门也形成了互相制约的关系。

3.提高师生员工节约节能的责任意识。建设节约型高校,广大师生永远是节约节能行为的主体,其意识和行为直接决定着节约节能的成效。学校要在科学决策、日常管理、设备购置、使用与维护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各环节中落实节约能源。对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相机、复印机、空调、传真机、碎纸机等办公设备严格限定配备的数量和配置标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大力推行校园办公自动化系统;合理设置话费限额;严格规范公务用车;控制会议数量,精简会议内容;严格控制会议经费和差旅费开支,严格接待标准等。学校要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各方面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4.积极拓展节约节能技术途径。控制成本核算,采用节能新技术。尽快应用风机、水泵、循环泵的变频控制技术;在变电所或箱式变电站及建筑物配电室安装补偿电容,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损耗,增加线路变电器的容量;在照明用电中,科学选择光源和照明灯具,按国家标准合理选择光照度和照明方式,安装照明控制系统和节电器,重点解决长明灯问题;路灯的照明要注意选择点数和合理的供电方式、照度及时间控制;对热加工等高耗能加热设备进行炉体结构优化及加热或燃烧控制;采用节水型器具,推广节水型设备;落实循环用水技术,建立中水回用处理系统;积极开展建筑节能,采用保温处理、改造围护结构;对机械加工等实习设备安装电机节电器;购置高科技仪器或实行网络监控,及时查找电缆故障点,供水管网跑、冒、滴、漏、偷等。

5.分配耗能指标实行费用分摊。首先完善水电能用能计量与统计工作。保障用能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前提,但保证用能供应,必须弄清该用多少,怎么去用,而完善水电等能源计量与统计分析是节约节能的基础。其次分配耗能指标,实行费用分摊。对超额用能和计划外用能实行费用分担,最大限度地帮助师生树立自觉的节约节能意识。

篇8

润泽国际信息港规划分为专业数据中心机房区、信息外包服务区、核心技术研发区、通信与信息产业创新区、行政办公区、生活配套区等功能区块。

润泽国际信息港致力于打造成为基于云存储技术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产业化基地。润泽国际信息港将顺应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模式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国家数据中心产业布局和产业化发展思路,努力发展成为: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化的推动者

・中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开拓者

・中国云存储、云服务的开发者

・中国存储技术与产业的集聚港

面向公共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

・数据中心、数据存储的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数据同城热备份和异地容灾备份服务平台

・云存储、云服务、云计算的技术与产业研发、创新、集聚平台

・数据中心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区位优势:项目位于北京和河北交界的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用地性质为科研设计用地。项目地处北京、天津两个国际大都市之间,位于大北京经济圈的腹地,处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处,距北京市区40公里,距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30公里,距天津市区6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北京首都二机场4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距天津港105公里。自北京CBD出发到达项目所在地仅需40分钟车程。

能源优势:项目通过采用市电、分布式能源、自然能源等多种能源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为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安全、充沛的电力供应。园区市电由多个110kV变电站引入,实现了市电的多路引用。项目园区还采用世界先进的分布式能源管理系统和电源管理系统,有效整合国际领先的绿色环保理念和先进的节能技术,在自然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智能化电力传输、高效能源管理、数据中心机房余热回收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努力建设成为中国新一代绿色数字园区的典范。

网络资源优势:项目园区已经引入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骨干网带宽资源,能满足各类用户对互联网访问带宽和IP地址的需求。此外,项目拥有多芯光纤物理专网的独特资源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点到点、点到多点的物理专网直连的光纤通道。

篇9

在集团党委、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能源动力部作为集团新成立的部室牢记能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实现低耗、低能、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宗旨。随着公司技改速度不断加快,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能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形势,能源动力部根据公司的总体部署及宏伟规划,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方针目标,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能源管理职能的作用,对各项工作坚持做好、做全、做细,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有效的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需要,较好的适应了公司大踏步、大跨越的发展和建设泰钢工业园的要求。全年集团预计耗水量480万吨,其中新水:160万吨,中水320万吨。全年集团综合能耗102万吨标准煤,根据主要产品的单耗执行情况,全年预计节约标准煤14500吨,节约资金1000余万元。同比增耗14万吨;其中,焦炭:74万吨,同比增耗6万吨;电力:4.6亿kwh,同比增耗1亿kwh;洗精煤:17.5万吨,同比减少1.2万t。下面,将本部一年来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回顾。一、坚持不懈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公司前进发展的四个轮子之一,我们通过坚持不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特别今年来随着工业园的各项工作深入展开,新进厂职工的增多,泰钢人原有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有被削弱和淡化之势,公司董事会及党委审时度势做出了在整个工业园范围内深入展开“忆、比、查、思、干”活动的决定,我们能源动力部针对内部自身的特点,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深入扎实的按照公司董事会、党委的部署,迅速行动起来,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措施。让每一个员工充分认识“忆、比、查、思、干”活动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采取参加集团职工会议重点学,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利用学习园地交流学,工作之余自己学多种学习方式,做到执行完全不走样,逐一落实不漏项,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上对得起领导培养,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以高昂的斗志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转变工作观念,达到珍惜工作岗位的目的,牢固树立“泰钢靠我发展,我靠泰钢生存”的坚定信念,始终以“五条姿态、泰钢精神”为准绳,通过开展此项活动,我们内部人员的思想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大局意识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足了,责任感明显提升,纪律观念明显提高,有力的保证了本部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注重管改结合,强化协调,确保公司可持续用水

针对日益严重的缺水形势,结合集公司现阶段、在建、待建项目用水量状况,会同各相关单位从节流和开源两方面展开了公司用水调研及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围绕开源与节流做了以下工作:

(1)改造传统的串级用水工艺,分系统实现工业用水的逐级闭路循环。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多次召开用水专题会,公司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并现场进行协调与指示,会上各单位就怎样合理用水进行了沟通、交流,根据不同的用水工艺制定了不同的改造方案,并付诸于实施,目前,炼铁、炼纲、轧钢、焦化、发电、制氧等主要生产工序已完成了闭路循环改造,做到了用水基本不外排,变供水为补水,不仅降低了水耗,而且减少水污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2)群策群力搞好开源工作,确保公司可持续用水。在开源上为满足集团不断滚动发展对用水的需求,公司采取了以下手段及措施对公司后备水源进行了规划与配置。一是通过先垫付预付款给市百乐污水厂,于11月份百乐污水厂完成了2#中水管道的敷设,现已达供水条件。二是由市政投资建设完成了我集团南井泵房,将充分利用南井两眼广口井抽取橡胶坝拦蓄水为我公司所用,我们积极向市水利与渔业局打了取水申请,已得到300万m3每年的批复,各种条件成熟后,即可实施供水。从而缓解我公司用水压力。三是与市自来水公司签定协议,引城源水厂雪野水为泰钢工业园所用,此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中,竣工后可解决4-5万立方米/天的水量。四是按照市政府泰丰橡胶坝建设的方式,泰钢投资在牟汶河建设泰钢橡胶坝,为泰钢开辟储备水源地,现在工程正在紧张有序的施工中。

二、求实创新,统筹规划,确保公司供用电安全、经济运行

一是根据公司的宏伟规划,统筹规划好了公司当前及今后供用电问题。针对公司现在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泰钢工业园建设用电负荷情况,积极与莱芜供电公司联系,对泰钢电力专网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磋商。在莱芜供电公司配置西郊110kv变电站建设的基础上,规划出泰钢110KV及35KV电力网络,做到即投资少又配置合理的供电系统框架,以确保我公司可持续发展对用电的需求。二是利用生产检修之 际,对110KV、35KV站部分设施的保护进行了重新整定,提高了公司供电保证率。三是做好了电气设备的匹配工作,对配电室进行集中补偿改造,对大型电机进行就地补偿改造,在集中照明和30kw以上电机上推广应用高效微电子节电装置,从而提高公司的供用电效能和质量。四是根据各单位不同工艺、工序用电特点,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了峰、平、谷用电,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五是积极做好与莱芜供电公司的协调与联系,保证了公司生产、技改及时用电。

三、参与技改工程,确保煤气规划及平衡

一是较好地配合了工程技改,协助完成了12万m3煤气柜、冷轧薄扳、高炉喷煤、2#450m3高炉等工程煤气安全引送工作,保证了各项工程顺利投产。二是根据公司现阶段、在建及待建项目煤气的产生与利用情况对公司煤气进行了总体平衡及规划,拿出了煤气科学分配与合理使用主导意见,为公司决策层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

四、本着使用蒸气余热化原则,加快余热蒸汽的回收利用。

6月份,借助煤气加压站退出工作,我们对公司内的蒸汽管网进行了优化配置改造,取消一些杂乱无序的管网,重新在发电车间院内新上两个分汽包,生产用汽与生活用汽从两汽包分别供出,互不混淆。炼钢汽化冷却蒸汽经过高压蒸汽管网供公司生产、生活用汽。为充分利用炼钢汽化冷却蒸汽,我们积极寻找、合理布局热用户,先后将原料厂山后料厂、国贸公司成品库、品质保障部工艺班、钢检站安装了蒸汽取暖。热轧宽带厂加热炉投产后汽化冷却蒸汽达10吨/时,为充分利用起这部分余热资源,我们与热轧宽带厂、设计院等有关单位进行了充分调研,经过综合论证后,我们拿出了余热回收方案,现在,设计院已完成图纸设计,进入施工阶段。

四、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构建能源计量网络

随着集团迅速膨胀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水、风、电、气(汽)等各种能源及能源介质的消耗量逐年增多,其消耗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及时、准确、科学地掌握各种能源及能源介质运行状态及使用量等各种参数,以便根据公司生产情况迅速调整运行方式,合理分配使用量,使有限能源发挥出最大效能,我部配合自动化部、计控部对公司所属水、风、电、气运行状态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调查摸底,并绘制了水、风、电、气采集点系统图,为公司能源计量网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严格考核,规范管理,促进能源管理上水平

积极地与各有关部室、分厂配合,加大了巡查考核力度,坚持日检、周检、季检相结合,每季度召开一次能源分析会议,严格奖罚措施。在实际考核中,在加强能源管理制度、日志、台帐等基础工作检查考核的同时更重实际、重现场,不讲情面,不讲下不为例,标准与制度面前一律平等,一视同仁,跑、冒、滴、漏各种费能现象得到遏制。另外重新对能源管理制度进行了充实、规范,修订了不适合现代规模发展的条款,管理内容得到丰富和完善,可操作性显著增强,从而指导公司能源管理工作沿着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向纵深延伸,彻底完成由粗放型、传统型向集约型、科学型的转变,公司能源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关于二0__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对全部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回顾的同时,也看到了我们在某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与先进单位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在节能降耗,吸收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方面没有找到创新的突破口,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上还没有达到与时俱进,利公司领导的要求还有距离。二是在内外部关系协调方面还存在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出职能部室应有的作用。三是一些基础性工作做的还不够扎实,还存在不全面、不系统的情况。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需要不断整改,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工作。

关于二0__年工作的打算

为进一步搞好能源动力部的工作,根据我部工作的专业特点,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开拓创新,二OO六年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用水改造力度,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

20__年,在节水技改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上。一是城源水厂引水工程投入使用后,考虑在雅鹿山拟建一座6000m3大型集水池,充分利用用电谷期把公司自备水井及水厂水补入水池,形成山南、山北配水之势。二是规划施工好泰钢橡胶坝、水利局3#橡胶坝及市政府平原水库引水工程,经济合理拿出供水网络的施工方案。三是对山南生产区供水网络进行重新调整,分东西两线,东线为炼铁厂、发电车间、原料厂、制氧厂;西线为炼钢厂、轧钢厂、焦化厂、热轧厂,通过调整可以提高供水系统的整体压力,从而满足各生产工序正常的生产用水。

2、统筹规划,合理配置,优化供用电配置

方下220KV变电站投运后,利用供电公司西郊110KV站我公司真正实现双电源供电,为满足泰钢不断滚动发展对用电的需求,20__年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积极地协调、配合莱芜供电公司搞好雅鹿山110KV降压站的建设。二是雅鹿山110KV站建成后,对公司用电负荷进行重新优化配置,冷轧薄板厂、机械化料厂、制氧厂及在建山北工程由雅鹿山110KV站供电;轧钢厂、热轧厂、炼铁厂、环烧由山南110KV站供电;焦化厂、炼钢厂由35K站供电,从而提高公司供电网络的可靠性。使电力运行更加可靠,布局更加配套合理。

3、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当前全国上下在加强建设节约型企业工作,结合我们泰钢实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使我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是我们能源动力部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重点抓两项工作:一是本着资源综合利用与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搞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切实落实好热电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二是实施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理技术,实现循环经济效益最大化,重点研究钢渣、转炉污泥,烧结除尘灰,高炉除尘灰,氧化铁皮,焦化厂焦油渣等固体废弃物的闭路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变废为宝。并结合公司实际做好蒸汽、余热回收利用及制冷机组推广应用工作。

4、做好政策支持,服务公司发展

20__年能源动力部将根据集团发展,积极做好与对外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工作,把发挥部门职能、服务公司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做。使更多的节能项目、技术、政策、服务于公司,更好地做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子。同时对集团能源动力管网及设施进行全面的普查,建立第一手的台帐,完善公司的能源管理。

篇10

柳钢的主要能源介质包括:洗精煤、无烟煤、冶金焦、碎焦、烧结矿、球团矿、煤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混合煤气)、电力、蒸汽、氧气、氮气、氩气、压缩空气、工业水、软水及除盐水等。根据柳钢的生产与能源管理模式,新建的能源管理系统主要涉及到:总调、计控所、动力厂、技术中心、气体公司、焦化厂、耐材厂、烧结厂、炼铁厂、转炉厂、热轧厂、冷轧厂、棒线厂、中轧厂、中板厂以及钢铁主业以外的主要耗能单位。柳钢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对各种能源介质和重点耗能设备的实时监控、控制、优化调度和综合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能源介质的生产、使用以及各种能源管网、关键耗能设备的运行工况,做到科学决策,正确指挥,确保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实现从经验型到分析型调度职能的转变。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完善能源计量仪表、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系统,实现能源数据采集和能源系统实时监控;在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共同支撑下,综合集成生产与能源系统各种相关信息,实现集能源计划、实绩、统计、考核及报表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全方位能源管理,并挖掘企业节能潜力;在准确预测能源系统产、耗、存变化的基础上,实现重要能源介质的事前调度和管理,在保证能源管网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二次能源的回收率和利用效率,减少煤气放散和电力损耗,使得能源系统运行达到安全、经济和合理的目标。

根据上述的建设目标和主要内容,给出的能源管理系统整体功能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柳钢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架构包括:a.建立“适合实用”的能源数据采集网络。在现有基础上,按可靠性、冗余性和可实现性要求完善各级能源计量网络;完善柳钢的一级、二级和重要的三级能源测量点及数据采集平台;借助柳钢已有数据采集网络基础,建立“适合实用”的能源数据采集网络系统,适应未来能流和物流高度集成的需求。b.建立“高度集成”的能源综合监控中心。柳钢能源管理系统将覆盖与节能减排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主要包括:各动力介质系统信息(煤气系统、蒸汽系统、工业水系统、软水系统、电力系统及氧氮氩系统等)、固体燃料系统信息(无烟煤、动力煤、冶金焦及碎焦等)、重点炉窑、重点耗能设备和耗电设备信息、质量安全环保信息、生产关键信息、能源质量信息以及能源计量数据等。涉及一二级能源计量数据、重要的三级计量数据(动力厂三级电和非电数据、各分厂与重点耗能耗电设备相关的三级数据以及炼铁系统与固体燃料相关的三级数据等)、生产关键数据。其中,动力厂和厂外10套35kV变电站基于SCADA系统实现实时监视;其他分厂(焦化、烧结、炼铁、耐材及转炉等)在实现全厂联网的基础上基于实时数据库ESP-iSYS实现实时监视;动力厂关键阀门基于SCADA系统实现远程监控。c.建立“事前管理、事中监督、事后考核”为主线的能源管理平台。系统将实现从计划、调度、操作运行到统计、考核整个事务流的闭环管理。做到“事前有管理、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核”。d.建立“准确可靠”的能源预测、平衡与优化调度模型。能源管理系统将通过采集、监控和分析基础能流数据,建立能源预测与优化调度模型,对能源介质(主要为煤气、蒸汽、氧氮氩气、压缩空气及电力等)的生产和消耗进行准确预测,对主要能源介质管网进行在线动态模拟计算,给出各能源介质(煤气和蒸汽动力系统、制氧机、压缩空气)的优化调度方案,通过能源介质产、存、耗的动态平衡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平衡水平和能源介质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目标。

能源管理系统的实现

1能源计量仪表、自动化系统和数据采集的完善

为满足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要求,需要采集的数据包括一二级能源数据(动力介质、电和固体原燃料)、动力厂三级仪表数据(动力介质和电)、固体原燃料三级计量数据、重点耗能设备的运行数据、质量环保安全数据以及与能源系统相关的生产数据等。在该系统建设期间,共新增能源计量仪表35台,改造了243台能源计量仪表的通信接口,不仅提高能源计量仪表的配备率,而且为实现能源系统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提供了保障。建设期间还为2#空压站、混合煤气加压站、5万与10万气柜新增了PLC控制系统,并对动力厂14个关键阀门实现了远程监控。为了实现数据采集,在现有网络架构的基础上,能源管理系统在柳钢厂区构建千兆以太环网作为主干网,并利用三层交换技术实现大型局域网的VLAN划分,各分厂汇聚点与控制系统或下级单位(车间)采用百兆光纤收发器接入主干环网;网络主干拓扑设计为环形结构和树形结构相结合,其中核心层采用工业以太环网设计,各分厂汇聚层接入能源主干网采用树形结构。生产分厂典型的数据采集网络示意图如图2所示。各级能源计量数据,都能方便地接入能源与生产集成管理专用主干网络,进入到柳钢能源管理中心。此外,生产管理系统等也可共网接入,但又可与能源管理系统产生相互隔离的效果,达到数据传输互不干扰,网络安全稳定的目的。能源管理系统可通过硬件防火墙和公司办公网络进行连接,确保能源数据网络和办公网络的物理隔离。

2能源系统的综合监控与管理

该系统采用中控的实时数据库ESP-iSYS和Wondeware的SCADA软件Intouch,建立了“高度集成”的能源综合监控系统。覆盖各动力介质系统信息(煤气系统、电力系统、蒸汽系统、水系统、氧氮氩系统及压缩空气系统等)、重点耗能设备和耗电设备信息、质量安全环保信息、与能源系统相关的关键生产信息以及高炉新区信息等。基于SCADA系统平台集中监控一、二、三级能源数据,与关键能耗设备有关的运行数据,质量环保数据以及与能源系统相关的生产数据,在能源管理系统实现上述数据的综合集成、监视和管理。能源综合监控系统集成能源数据诊断与校正、各能源介质系统和耗能设备实时监视、历史数据归档、事件记录和查询、报警、故障诊断与应急联动以及系统监控诊断等功能,并结合能源优化调度系统所具有的能源预测、能源管网模拟及能源优化调度等功能模块,实现集实时监控、报警分析、综合预测与分析、节能优化调度于一体的能源管控一体化。基础能源管理系统涵盖能源计划与实绩管理、能源运行管理、能源质量环保管理、能源设备管理、能源统计分析、能源考核管理以及能源报表管理等功能,实现从计划、调度、操作运行到统计、考核整个事务流的闭环管理,基于强大的数据挖掘工具和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提供准确有效的分析数据、有价值的节能建议以及强有力的考核措施。

3能源系统的平衡与优化调度

在该系统中,能源系统的平衡与优化调度是在基础数据的采集、监控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能源预测与优化调度模型,实现对能源介质的生产和消耗进行准确预测,对能源介质管网进行在线动态模拟计算,并在能源预测和管网模拟的基础上,以未来一段时间内能源消耗成本最低和能源放散最少为目标,给出各能源介质优化的调度建议和方案,通过能源介质产、存、耗的动态平衡和优化调度,提高能源平衡水平和能源介质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增效目标。

应用效果

柳钢能源管理系统已通过上述设计与实现,初步形成能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集成统一的能源管控一体化系统,保证了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高效运行。该系统的预期应用效果为:a.实现了能源管理粗放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例如:能源监控和管理范围扩展到各分厂,实现了重要的三级计量数据全公司分享;能源监控和管理细化到重点耗能设备和耗电设备;工序能耗消耗实绩、主要能源管理指标、能源平衡报表实现了日跟踪;能源计划实绩、调度日志、质量环保、统计分析及定额考核等各类报表自动生成。b.实现能源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例如:可编制能源计划并通过煤气、蒸汽、电力的合理生产与使用,实现能源最优化利用;在线预测未来时段能源生产、消耗和存储,并提前给出能源优化调度方案。c.实现能源管理由经验化管理向科学化定量管理转变。例如:实时监控从全公司到重点耗能设备各个层面的数据和信息;及时统计分析出各种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定量影响;所有分层次考核基于及时、准确和直观的数据;调度指令基于统计分析预测数据和优化调度建议。能源管理系统中转炉煤气调度概况如图3所示,企业能源平衡报表如图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