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篇1

【关键词】能源管理模型 ISO50001 基于PDCA模式

1 背景

能源管理被定义为采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利用管理学和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用能水平1。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是采用控制、监测等手段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管如何定义,能源管理已成为全世界用能企业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有的国家甚至采用立法、标准的形式加以限制。例如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到十三五末,全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2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15年减低33.3%。”

能源管理方法与现行标准存在极大的区别,目前还没有非常普适的能源管理方案,不同的能源管理案例来说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从现有的能源管理的理论来说,能源管理的导则的适用范围较窄。总之,在能源评价标准与用能企业现存状况之间应当编制一套合理的能源管理模式使两者建立联系。

PDCA模型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并由戴明采纳、宣传、推广使用的,主要为计划(Plan)、执行(Do)、查验(Check)、修正(Action)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2从字面意思也可理解为管理的四个环节,即在管理工作中做好计划、在实践工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总结的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对存在问题进行修正,并适当推广形成标准化,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

对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来说,能源管理标准是其五个国际发展和技术推进重点领域之一,企业通过引用和消化标准(例如ISO50001)可实现节能增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在能源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提出从1990年到2000年期间,用能单位在能源管理服务公司上的投入从5000万增长到20亿。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几种典型能源管理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同时创新的提出一种可借鉴的、普适的基于PDCA模型创建的能源管理方法。这种能源管理方法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构建一种易于理解的能源管理模式;

(2)提供能效持续提升的路线图;

(3)提供一种可实现的阶梯能源管理方案;

(4)可供与其他行业比对的能效评价基准;

(5)能效提升的改造方案。

2 几种典型的能源管理方法介绍

在以往的能源管理方法研究中,研究人员注重在能源管理系统中重点标识耗能设备及环节,Carbon Trust在2011年发表的能源管理导则和为小微企业设计的爱尔兰能源持续发展计划(SEI)都是基于较为成功的案例而形成的。

Carbon Trust的能源管理导则描述能源管理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步进行:

(1)统揽全局:通过对用能企业的基本信息了解企业用能设备状况及相关管理情况,这步可了解用能企业的业务和管理制度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确定能源消耗的基数;

(2)建立能源管理责任制:在高级管理人员中确定节能负责人,用于与企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

(3)管理制度的确定:包括建立一系列的基于现实及管理层需求的程序性文件,管理制度需要给出明确的方针和目标,并分解细化,以确保充足的资源和权力来实现目标,这步至少包含人员培训、职责任命及定期复验;

(4)管理评审:通过对能源管理制度的在实现,确J制度的正确性和适宜性,重新规定职责和权限,保证管理制度的持续有效运行。

SEI管理制度从以下5个主要步骤实施:

(1)保证:用以保证建立的能效锅炉制度有效实施,明确能源管理负责人,能效目标细化分解;

(2)识别:基于企业用能状况研究节能的空间和方案,主要针对领域是用能设备和能源计量;

(3)计划:描述能源的主要消费计划,包括用能设备、及用能设备的管理制度;

(4)实施:包括实质的节能工作方案,出其他步骤外,本步骤还应应当包含企业自身节能意识和全员参与等内容;

(5)检查:利用持续的监测和对比旨在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上述两种方法都是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但是Carbon Trust通过对企业概况的了解建立能源基本的管理制度,然而SEI直接确立能源管理部门来实施。两种方法都规定了战略方案和实施方案,以及典型的检查方案。两种方案都基本遵循PDCA循环:注重企业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重要耗能识别物,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并持续提升能效水平。通过用能设备的能源监测,明确能效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到达持续提升的目的,这项工作要依托于法规、标准、一些成功实践案例以及成熟的能效管理模型。

3 基于PDCA模型改进型能源管理方法

上述两种方法给出了实施的方法与步骤,但相对来说过于简单,实际操作性较差。

基于PDCA模型改进型能源管理方法是在Paulk等提出的能力成熟模型(CMM)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并得到了大量的普及。事实上,该模型在CMM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效益分析及节能预期效果等内容。

其具体实施方案见表1。

在实施的五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获取用能企业的基本信息;第二阶段是作为企业能源管理的第一层次,明确企业用能状况和能效可提升的空间;第三阶段是基于PDCA模型中“DO”步骤,着眼于实施能源提升的改进;第四阶段是PDCA循环过程中“Check”步骤,着眼于能效提升的监测;第五阶段是PDCA循环过程中“Act”步骤,在这阶段中企业需要通过自查找到能耗高的原因并采用切实有效办法改进。

4 结语

基于PDCA模型改进型能源管理方法可以知道用能单位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升用能水平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该模型已经用于计算机、冶金等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深圳市政府提出“十二五”公共机构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要完成这一节能目标,必须对全市15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进行改造,需投入约15亿元。如何摆脱依赖财政资金实施节能改造成为面临的首要问题。他们没有等、靠、要,而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依靠市场、完善政策、建立标准、规划路径” 的“四位一体”工作思路,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解决问题。

(一)依靠市场手段,推动公共机构节能

依靠市场手段解决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难题,首选合同能源管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就必须依靠节能服务企业。率先启动市民中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取得成功后在多家媒体宣传,并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对公共机构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深圳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公共机构开展节能改造的主要方法,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招投标流程以及资金支付的具体办法,并分批向社会公布了公共机构拟改造的相关项目,激发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搭建了企业―银行信贷平台,修改了合同中不允许抵押的规定,允许企业用合同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促使多家银行和节能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文件,对设备供应、节能量审核、工程监理、审计等单位的选择,给予了规定,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供节能政策保障

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驱动。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摆在重要位置,王荣书记、许勤市长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方面要“敢想敢干,先行先试”。陈彪副市长作为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政策。市发改、财政、采购等部门挑选专业骨干组成研究小组,一起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具体办法和规定,先后出台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三年行动方案、合同能源管理采购招标模板、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支付流程、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政策为公共机构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建立标准体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以国家颁布的节能行业技术标准为基础,结合推行综合节能改造模式的实际和南方夏热冬暖的气候特点,提出了针对政府机关和医院、学校等不同类型既有建筑的改造需求标准;以项目基准能耗量为基础,根据项目大小不同,对参与投标企业的注册资金、融资能力、技术力量、案例个数等提出了不同的商务标准,形成阶梯档次,便于企业根据自身实力选择参与相应项目;针对办公、教学及其他建筑等照明的不同要求,编制了单项LED照明系统改造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参考国家和省市的节能技术标准,专门在招标模板中增加了技术创新的加分条件,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研发独有的核心技术,鼓励企业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四)科学规划路径,保证项目有序推进

根据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目标要求,以能耗统计数据分析结果为基本依据,确立了“分批实施、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全市一盘棋,合理规划布局。把能耗排名前50名的能耗大户或能耗超过同类建筑平均水平的用能单位作为改造重点,区分项目大小、能耗高低和难易程度,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的顺序,分批推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分为机关、医院、学校三大类,抓好分类指导,每类先抓一至两个点,摸索路子,积累经验,再在相应系统内推广。为提高推广效率,解决同一系统内项目节能效益“贫富”不均的问题,采取“系统打包”的形式,难易搭配,统一招标,有效避免了好的项目企业抢着做、效益差的没人做的局面。

二、实现合同能源管理招标模式“四个突破”

(一)突破项目申报难的障碍

长期以来,公共机构的能耗支出实行实报实销的财政制度。开展节能改造不仅工程技术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又不属于政府采购招标的范围,导致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热情始终不高,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如何让用能单位自觉申报项目,成为公共机构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首要问题。深圳市从转变观念入手,首先,转变“不能采购招标”的观念。把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工程、服务、货物之外的第四种模式纳入到政府招标采购中,并简化审批手续,开辟绿色通道,方便用能单位申报项目。其次,转变“申报难”、“立项难”、“审批难”的观念。积极向用能单位宣传合同能源管理知识,讲解新招标模式中立项招标、合同签订、监理检测等细节,让用能单位熟悉每个流程。最后,转变“干不干都一样”的观念,把节能改造任务作为市政府重大事项分指标到户,提出强制性改造要求,并实行问责制。通过转变观念激发了各单位的积极性,仅在第一期项目征集中,市直机关就申报了86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二)突破传统工程立项审批程序

市发改委简政放权,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审批权转移到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全市申报的项目,发改部门仅负责项目备案确认。财政部门也简化了采购计划下达程序,由过去的对口管理用能单位资金的处室分头下达采购计划,归口为一个处室集中批量下达。优化审批流程后,大大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提升了行政效率,使多个项目、多批次集中招标成为可能。

(三)突破固有的招评标模式

坚持公开招标的原则,把过去由企业主导的价格谈判变为通过市场竞争产生价格,增加了透明度,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项目招标的具体实施上,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主推综合性节能改造。采用对用能单位进行整体改造的方法招标,不仅便于准确测定能耗基准,测算节能效益,也有利于不同技术优势节能企业之间的联合互补,推动节能产业由单一向综合发展。二是采用最优方案的形式招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兼具工程与服务的特点,且各个节能公司技术千差万别,难以确定标底,明确由各节能公司自行制作“节能改造方案”,并以“方案”的形式进行招投标。这样既无需财政额外支付能源审计费用和编制标底预算费用,又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发挥企业优势,最终由节能专家评选出最优节能改造方案,确保节能效益最大化。三是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采购招标模板。编制《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采购模板》,采取综合评分法,设定了年综合节能率、节能效益分享年限、资金效率、节能效益分享比例四个核心指标来评价节能效果。四是实行“系统打包”项目招标。全市共有1700多家公共机构,项目多、能耗跨度大,若全部以“一事一招”的形式招标,会给政府采购部门造成极大压力,进度缓慢。为了提高项目招标效率,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发改、财政部门和采购中心采取以系统为单位整合项目,将同一系统的全部项目打包进行公开招标。

(四)突破财政支付瓶颈

财政支付难是节能企业对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望而却步的最大障碍。首先,固化预算,由财政部门按项目业主单位改造前原有的预算标准或能耗定额全额拨付给项目业主单位,用于支付实际发生的水电费、节能效益和节能奖励资金,解决“无钱可付”的问题。其次,明确支付流程,由项目业主单位负责向财政部门申报节能效益,并向节能服务企业支付资金。这种支付方法不但有效地化解了财政预算和节能效益分配之间的矛盾,而且大大激发了各单位实行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篇3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程序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0-01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根据企业现有状况, 推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照明、工业节水等工作,对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瓦斯利用、电机系统改造、工广电网动(静)态补偿系统、信息集成控制系统、老旧高耗能设备淘汰更换、绿色照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通过与EMC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利用EMC提供技术改造资金、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审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条龙综合,集团公司通过与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达到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节能工作水平,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大型集团企业,并分享项目投产后的节能效益来实现自身的滚动发展。

一、项目如何确定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方可申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1.技术上需要。一是,自己没有技术能力来实施,需要合同能源公司来实施;二是,该技术为合同能源公司的专有技术,技术不转让,或转让费高、不如直接由合同能源公司实施。

2.管理上需要。一是自己管理水平或工人操作水平不够,造成能源浪费不够,需要通过合同能源公司实施过程中学习提高;二是,自己实施不如委托合同能源公司实施更经济,或造价更低。

3.资金需求。一是项目投资收益不确定,或有风险,需要合同能源公司承担投资风险;二是企业无力出资建设,需要合同能源公司投资。

二、项目如何立项

合同能源项目比照重大项目立项程序,与重大项目一起下达立项计划,每季度研究下达一次,一般在上季度末(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下旬)集团公司办公会研究下季度项目,下季度初(10号之前)与重大项目立项计划一起下达合同能源项目立项计划。立项程序:

首先,项目单位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自行编制或委托编制(委托编制费用由委托单位管理费支出);其次,《报告》上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或技术负责部室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查,审查后,项目单位根据审查意见,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修改形成《项目立项申请报告》(免标的需办理免标手续,并在申请报告中说明);第三,建设发展部根据《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编制“立项建议”上报集团公司办公会研究,同意后下达立项计划。

三、如何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必要性:通过简要阐述现状,说明项目地点,目前的能耗情况(具体指标,能耗评估详细报告可作《可研报告》附件),管理情况,存在问题,节能空间;通过对可用于项目建设的节能技术、管理水平和节能效果的描述(或调研结论,详细《调研报告》可作《可研报告》附件),说明项目实施的技术途径、预期节能效果或经济效益;综合结论(或立项建议)。

2.实施方案

(1)技术方案选择。有多种技术或方案可选的要进行方案比对,比选出推荐使用方案;没有多种技术或方案可选的,直接描述方案和工艺。

(2)详细描述所采用方案需的工程内容、工程量,需购置的设备规格、数量,需发生费用的设计、咨询、办证等其它事项。

3.投资概算

对项目所需投资做出概算或估算。两种情况:

(1)采用免标实施的,说明已办理免标手续,描述与实施单位洽谈(按合同签订程序,最终确定的合同价格)的合同总价和价格构成,以及合同价格的调整因素(如:说明哪些主材和设备为暂定价,需以后招标确定的等)。

(2)采用招标实施的,描述概算总价和价格构成,以及说明对概算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如,基础可能遇流砂层需增加施工措施等增加造价)。

4.实施效果

描述项目实施将带来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安全效果,生产效果等,重点是效益计算、投资回收期、合同期满后的延续效益;有可能带来风险(如对投资风险,将来需恢复的描述恢复成本)的描述可能的风险及影响程度。

5.合同方式

两种情况:

(1)采用免标实施的,描述所选择的合同单位的主要理由(技术、信誉、业绩、合作历史等),以及洽谈的主要合同条款(效益分成方式、工期、付款方式、合同期满后技术服务约定等)。

(2)需招标的,描述招标方案,如主要技术规格,招标方式(公开、邀请),拟采用效益分成方式和理由,主要约定条款(如工期、付款方式、后期技术服务约定)等。

6.实施计划建议

建议实施时间和理由。

四、项目组织实施

1.项目立项计划下达后,即可组织实施。免标的直接组织签订合同,招标的组织编制招标书,执行集团公司招标规定。

2.项目按照合同约定的实施工期计划进行的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安全、质量监督,计量检测,安排专人负责跟踪项目进度,布置计量器具,统计能耗数据,做好能耗评价,保证项目按期按质完成。

五、竣工验收

篇4

1.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油田专门成立了由油田主管领导为组长,技术监督处、财务资产处、财务资产部、审计中心、纪委监察处、技术监测中心等6个业务处室和部分所属单位为成员的能源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技术监督处,具体负责能源审计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同时,对油田职能管理部门明确了业务分工,制定并下发了实施方案。各被审计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了负责的主管领导,落实了职能部门,抽调专人,按照能源审计工作小组的要求配合工作,为能源审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1.2成立专业队伍,加强能源审计机构建设为高质量完成油田能源审计工作,油田成立了一支专业化的能源审计队伍。由技术监督处负责能源审计的组织协调,确保审计的顺利实施;财务资产处负责被审计单位财务数据的核实,确保相关数据的真实、准确;审计中心负责被审计单位相关数据的一致,确保审计结果有效;局纪委监察处负责能源审计的监督工作;油田节能研究所提供能源审计管理平台和节能技术支撑,成立能源审计项目组。项目组配备了长期从事能源管理、能耗检测、计量统计、能效评价、节能挖潜、技改方案、财务分析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油田技术专家1人、研究生3人、高级工程师4人;具备国家级、省级资格证56项,包括国家能源审计师培训资格证18个、国家安全评价师证6个、国家注册会计师证1个、节能检测员证31个;配备能耗测试仪器设备192台(套)。2006年12月取得了企业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资质,成为河南省第一批唯一一家企业取得资质的单位。

1.3建立制度与标准,规范能源审计工作能源审计工作开展初期,一部分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能源审计的积极作用,对能源审计工作热情不高。为此,在管理上,油田专门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关于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通知》,明确能源审计工作计划、工作程序和被审计单位、审计期,严格规定工作时间节点,保证了能源审计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同时,修定完善了《节约能源管理办法》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节能指标纳入年度经营承包考核体系,节能指标以能源审计结论为准,为能源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管理制度保障。目前,油田能源审计工作已经作为节能管理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有序开展。为确保能源审计在技术上做到科学准确、客观公正,油田成立了油田节能专标委,遵循“重点突出、科学先进、实际适用、系统配套”的原则,积级开展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共收录2个层次、5个门类的节能标准282项;根据油田实际情况,制定了《油田企业能源审计方法》、《油田企业节约能源统计方法》等5项油田企业标准,使能源审计工作在统一标准下规范进行。

1.4完善审计工作流程,推动能源审计有序开展依据国家和集团公司相关能源审计工作标准和规定,结合油田实际,完善了中原油田能源审计工作流程:年初由技术监督处编制年度能源审计计划,并纳入油田“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油田能源审计项目组根据年度能源审计计划,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审计目标和具体内容;油田能源审计项目组开展节能监测和现场能源审计,被审计单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积极配合能源审计;能源审计工作完成后,由技术监督处主持召开能源审计项目组、被审计单位参加的审计结论对接会,十日内提交能源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工作完成后三个月内把整改情况反馈给技术监督处及能源审计项目组;能源审计项目组对被审计单位定期回访,监督整改,将整改效果反馈给技术监督处进行考核。

2抓住重点环节。科学合理开展能源审计工作

2.1抓住能源消费环节,实施能源管理审计电力、天然气、油料是油田能源消耗的主要部分,钻井系统以柴油、电力消耗为主;供热、供水系统以燃煤、电力消耗为主;油气生产系统以电力、天然气消耗、流程中原油损耗为主作为审计重要环节。分析各系统能源利用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抓住从节能部署、工艺技术、工程改造措施等方面的主要矛盾,找准能源管理审计的切人点。

2.2抓住能源管理环节,实施能源管理审计中原油田在能源审计工作中,综合考虑生产、技术、管理等因素,从加强精细化管理人手,客观评价,在审计过程中突出三个重点:(1)把能源管理环节作为审计重点。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审计,检查是否自上而下形成一套完善的节能网络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审计,检查是否建立健全了能源管理制度及相应考核办法;计量管理审计,检查是否采用了完备的计量手段,计量数据是否准确;统计管理审计,检查是否实行三级能耗统计管理,统计数据是否齐全、准确;定额管理审计,检查是否实行能源管理指标的树标对标达标管理,制定能源消耗定额;节能监测管理审计,检查是否对重点用能单位和设备定期监测,动态调整节能部署;节能技改管理审计,检查是否定期开展节能潜力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推广。(2)把能源消耗的真实性作为审计的重点。通过核查财务凭证和供应部门进出料单,对被审计单位的电力、原油、天然气、成品油及原煤等各类能源消耗量进行审计。如:电力消耗审计是通过核实计划部门下达的电力消耗计划、基层单位实际消耗电量以及财务部门支付电力费用是否一致,核查电力消耗的真实性。(3)把节能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性作为审计的重点。主要核实资金使用是否规范、有无虚报项目套取资金、节能资金实施效果分析,以及通过节能项目后评估,分析节能降耗影响因素。

2.3科学确定审计内容,客观评价能源管理水平为做到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依据能源审计相关标准,结合油田生产实际,一是中原油田能源审计工作公正性声明,保证审计工作不受行政干预,按同一审计标准公平、公正开展;二是确定审计内容,即:“能源管理状况、生产工艺及能源流程、能源计量及能源统计、能源定额管理、能源消费结构、用能系统综合能耗及实物能耗、能源消费指标计算分析、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节能量计算、用能设备运行效率计算分析、节能技改项目、节能潜力”等;三是按照油田下达的能源考核指标进行审计比对。

2.4以能效测试为手段,提升能源审计水平在能源审计过程中,中原油田坚持以能效测试为手段,采用可信的数据为评价依据。在能耗变化影响因素分析上,从管理节能、结构调整节能、技术节能3个方面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应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分析影响趋势并做出评价;在用能设备能耗分析上,对重点用能环节和生产工艺进行能效测试,使能源审计工作可通过可靠的基本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进而科学分析节能潜力,提出有针对性的能源管理建议、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改项目。

3围绕油气生产特点。开展能源审计工作

3.1钻井系统方面

已完成了全油田6家钻井公司中的钻井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西南钻井公司、塔里木中原钻井公司等5家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重点对柴油、电力等主要能源消耗状况、节能技术改造、能源定额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审计,提出了“针对不同钻机类型、井型、区域制定柴油消耗定额,推广空气钻井、旋转冲击钻井、垂直导向钻井等技术,采用节油装置,优选与螺杆相匹配的高效钻头提高钻速,对运行设备进行运行参数合理匹配以及西南钻井公司网电钻机参数优化”等建议及技改项目。实施后,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全油田钻井生产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末下降了15%。

3.2供热、供水系统方面

在供热管理处、供水管理处审计过程中,重点对原煤、电力等主要能源消耗状况以及燃烧效率、散热损失和用能管理水平进行了审计。指导制定了《供热站经济技术运行等级达标考核标准》,明确了42个供热站经济运行等级,提出了达标考核标准以及减少供水流失、优化供水工艺参数等能源管理工作经验6项、提出管理措施3条、节能建议7条、技术措施5个、治理方案2项,实施后,采暖期每平方米供暖用能由28.4千克标准煤下降到19.8千克标准煤。推广应用锅炉DCS控制系统,与热网微机监控系统联网,系统热效率提高了3%。

3.3油气生产系统方面

共完成了中原油田分公司4个采油厂以及石油化工总厂、天然气产销厂、天然气处理厂的能源审计工作。针对机采、集输、注水、电力等四大系统,坚持“简单、适用、安全”的优化原则和“低能耗、高效率”的技术思路,提出了“濮城、文留、胡庆、文卫马油田集输系统优化方案”、“卫城注水系统泵控泵(PCP)改造方案”等节能技措项目9个,建议32条。采纳实施后,取得显著节能效果。如:对濮城油田、文留油田集输系统进行优化,停运濮一联、濮二联、文三联原油脱水、原油稳定等工艺,更新改造高耗能、低效率的输油泵、锅炉、加热炉、负压螺杆压缩机等设备,降低能耗、提高综合运行效率。整体优化改造后,集输系统效率提高3.2个百分点,加热炉效率提高1.2个百分点,机泵设备运行效率提高5.3个百分点,吨油处理综合能耗降低3.67千克标准煤。年节电554万度,减少天然气消耗240万方。

4以能源审计为手段。促进能源管理水平

通过能源审计,油田针对提出的管理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了能源管理体系与制度的建设。在组织管理上,进一步健全由油田主管部门主管、相关专业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各用能单位为实施主体的节能管理模式,基层单位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四级节能管理网络;在制度保障上,修订完善了《能源审计实施办法》等8项制度;在目标责任管理上,实施了目标责任考核,促进油田节能管理工作实现了“五个到位”(组织机构到位、制度保障到位、目标责任到位、检查考核到位、奖罚兑现到位)。促进了能源计量管理水平提高。通过能源审计,油田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由2006年的82.6%达到现在的98.7%、检定率由76.2%达到现在的97.2%。计量管理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按照“系统计量分开,设备计量到位,定期准时校验”的原则,绘制了能源计量网络图,建立了能源器具管理系统,促进了能耗数据录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解决了以往能源计量不准、管理考核困难的问题。促进了能耗测试技术水平提高。能耗测试做为能源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油田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做好单台设备节能监测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向主要生产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测试、分析和评价。能耗测试工作从简单的节能测试向实用性的分析、评价、评估转变;从单一的节能测试向综合型的测试转变;从主要面向采油厂逐步向钻井、供水、供电、炼化等领域拓展。2006年以来,共完成了58个项目的系统效率测试评价、评估工作,为油田节能管理发挥了可靠的专业技术支撑。促进了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的针对性。油田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根据能源审计提出的节能技术改造建议,围绕钻井、供热、机采、集输、注水、电力等重点耗能系统,遵循“工艺简化、系统优化”的原则,对项目进行了合理的统筹安排,重点加强了节能改造项目实施前测试、分析,明确了节能挖潜方向和工艺路线;对实施后的节能改造项目进行测试后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20O8年,实施完成节能项目3项,累计节能3623吨标准煤;21309年,实施节能项目4项,累计节能12584吨标准煤;2010年,实施节能项目6项,累计节能21844吨标准煤。

5下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中原油田在能源审计工作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效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通过能源审计,有效地促进了油田节能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推进了油田节能降耗的深入开展。下一步,我们将以“巩固、完善、提高”为工作思路,以打造中原油田能源审计品牌为工作方向,力争成为同行业技术领先的能源审计单位,为油田节能降耗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5.1继续开展好能源审计工作在全面完成油田第一轮能源审计工作后,结合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审计手段,为下一步能源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5.2建设完善审计标准体系开展《石化企业能源审计方法》、《油田能源定额方法》等标准的制订工作;继续完善油田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油田急需的标准和制度;在完善能源审计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形成油田能源审计工作标准。

5.3继续强化培训取证工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内部集中组织或自学、参加权威部门组织的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强化人员技术业务培训和资质取证工作,同时,继续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到能源审计工作中,使^员技术素质和审计资质不断有新的提升。

篇5

第一条为了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第三条公共机构应当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制止能源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国的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在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各级主管部门在同级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指导下,开展本级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节能科学知识。

第六条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

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对公共机构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岗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培养节能习惯,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第八条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公共机构浪费能源的行为,有关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九条对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节能规划

第十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

县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应当包括所辖乡(镇)公共机构节能的内容。

第十一条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应当包括指导思想和原则、用能现状和问题、节能目标和指标、节能重点环节、实施主体、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二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将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按年度分解落实到本级公共机构。

第十三条公共机构应当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年度用能状况,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公共机构应当将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备案。

第三章节能管理

第十四条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

第十五条公共机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

公共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报送上一年度能源消费状况报告。

第十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制定能源消耗定额,财政部门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

第十七条公共机构应当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作出说明。

第十八条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第十九条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的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完善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优先将取得节能产品认证证书的产品、设备列入政府采购名录。

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

第二十条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维修改造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对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情况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或者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部门,应当严格控制公共机构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标准,统筹兼顾节能投资和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项目,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

第二十一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

(一)查阅建筑物竣工验收资料和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检查节能设计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核对电、气、煤、油、市政热力等能源消耗计量记录和财务账单,评估分类与分项的总能耗、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

(三)检查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审查节能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四)检查前一次能源审计合理使用能源建议的落实情况;

(五)查找存在节能潜力的用能环节或者部位,提出合理使用能源的建议;

(六)审查年度节能计划、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核实公共机构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说明;

(七)审查能源计量器具的运行情况,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第四章节能措施

第二十四条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用能系统操作规程,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巡视检查,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措施。

第二十五条公共机构应当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实行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六条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

第二十七条公共机构选择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考虑其节能管理能力。公共机构与物业服务企业订立物业服务合同,应当载明节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第二十八条公共机构实施节能改造,应当进行能源审计和投资收益分析,明确节能指标,并在节能改造后采用计量方式对节能指标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第二十九条公共机构应当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及时关闭用电设备。

第三十条公共机构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进空调运行管理。

第三十一条公共机构电梯系统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

第三十二条公共机构办公建筑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

第三十三条公共机构应当对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实行重点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

第三十四条公共机构的公务用车应当按照标准配备,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并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

公共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制定节能驾驶规范,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制度。

公共机构应当积极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五章监督和保障

第三十五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二)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

(三)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四)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五)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六)用能系统、设备节能运行情况;

(七)开展能源审计情况;

(八)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

对于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情况严重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公共机构应当配合节能监督检查,如实说明有关情况,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不得拒绝、阻碍。

第三十七条公共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并由有关机关对公共机构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或者未按照规定将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备案的;

(二)未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或者未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

(三)未指定专人负责能源消费统计,或者未如实记录能源消费计量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的;

(四)未按照要求报送上一年度能源消费状况报告的;

(五)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未向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作出说明的;

(六)未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或者未在重点用能系统、设备操作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

(七)未按照规定进行能源审计,或者未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的;

(八)拒绝、阻碍节能监督检查的。

第三十八条公共机构不执行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第三十九条负责审批或者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部门对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公共机构建设项目予以批准或者核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公共机构开工建设未通过节能评估和审查的建设项目的,由有关机关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公共机构违反规定超标准、超编制购置公务用车或者拒不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对车辆采取收回、拍卖、责令退还等方式处理。

篇6

根据市《关于完善节约用能合理用能科学用能管理和工作措施的通知》和区《创建“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实施方案》的要求,为确保完成“十二五”期间我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21%的目标任务,现就我区节能降耗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绿色创建、加大节能改造力度

继续深化“绿色”创建工作,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低碳型、循环型产业,鼓励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1、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工作。由区节能办牵头,组织各街道(镇、工业区)对所属企业进行调研摸底,对适合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改造的项目进行推广实施。

2、深化拓展企业清洁生产。把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作为节能降耗工作长期有效抓手,在广泛应用于工业企业的同时,向服务业企业拓展。严把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通过清洁生产实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目的。

3、不断研究和探索科学统计方法。加大对高能耗行业和重点用能企业的监测与研究,及时提出科学用能、合理用能的建议和意见,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全区能耗情况。鼓励通过对企业的招商引资、培育扶持等方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目标。

4、加强绿色示范点培育。继续按照《区十大绿色示范点评选办法》的要求,创建评选出一批起到模范标兵作用的绿色先进企业、医院、学校、社区、家庭等。

二、加强能源评估管理,实施用电审批制度

1、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认真贯彻执行《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严格新建、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要求。将节能评估的审查意见作为项目申报流程的必要条件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2、明确能源评估的范围和权限。对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吨标准煤(含)以上,或年用电量100万千瓦时(含)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求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其中,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含)以上由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审查,其他由区级相关部门负责。

3、加强项目竣工投产后的能耗评价。逐步推行产业类项目试运行6个月后能源利用的后评价体系,要求实际能耗不得超过能评报告中能耗水平的10%。对不符要求的责令整改,并按相关规定处置。

4、建立新增、扩容变压器审批制度。对装机容量在200KVA以上的新增、扩容项目一律由区节能办进行审批。项目建设单位需明确变压器具体用途、项目用能标准和主要用能设备节能措施等。区节能办根据项目性质、产业导向和产出效率进行合理用能审查。供电部门在区节能办批准后方可办理变压器安装、接电等相关手续。

三、持续开展有序用电、用足用好电力资源

1、制定实施有序用电方案。以用足用好区内电力资源为目标,根据市、区两级用电形势,由区发改局和供电部门牵头做好有序用电工作,按年度制定并实施有序用电方案。以高能耗行业为重点,采取阶段性停产或压低负荷的办法,合理安排企业轮休,避免“以拉代限”等简单的控制手段。各街道、镇、工业区和相关企业要严格落实、执行有序用电方案,确保全区用电形势平稳。

2、积极推进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通过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对区域内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分析,对电力负荷做到即时控制,保证高峰能降得下,低峰能用得上。

3、切实做到“有保有压”。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和重要部门、岗位的用电,做到“有保有压”、“停机不停线”。按照有序用电原则,重点保障的用电单位不得随意接受其他企业挂靠,私自接通电源,一经发现,取消对该单位的用电保障。

四、探索电费加价管理,积极淘汰落后产能

1、制订完善落后产能淘汰相关办法。按国家、省、市相关规定,对区域内落后产能的企业及项目单位按照先试后推的原则,适时开展电费加价管理。以政府推动与企业自愿、政策鼓励与市场淘汰、全面统筹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对属于“十小”行业的落后产能企业在一年内自愿关停、转产或重组升级的(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目录),给予一定的奖励。

2、全面铺开城区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力争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淘汰任务。

五、加强重点企业管理、推动公共机构节能

1、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的管理。逐步开展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能耗对标,逐一对照《产业能效》或同行业能耗标准开展对标,准确评价区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水平。对能耗水平未达标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2、倡导物流业的绿色节能发展。加大物流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节能管理和技术的创新,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运作的实践为基础,挖掘物流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潜力;充分发挥区物流业、航运业联谊会的平台作用,促进节能增效,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节能中介机构的引进和培育。以绿色(节能)技术中心为平台,促进节能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每年引进一批节能相关企业,并通过政策鼓励和扶持,培育企业做大做强。

4、推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根据《市公共机构节能办法》的要求,由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负责,做好相应的节能规划,明确节能管理目标和措施,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并制定相关考核办法,推动政府及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

六、加强能耗管理考核,做好节能宣传工作

1、制订全区能耗管理考核办法。对全区相关单位和街道(镇、工业区)的节能降耗工作进行考核,明确各单位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以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合同能源和清洁生产推行情况、企业节能改造等为主要指标,明确考核目标和工作,促进全区节能降耗工作的全面完成。

篇7

关键词:农电营销;新业务;规划方案

作者简介:李家才(1959-),男,辽宁大连人,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谢宏伟(1976-),男,蒙古族,内蒙赤峰人,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74-01

当今企业已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转变为服务竞争。由于农电企业的特殊性,农电营销是服务于产品一体化的营销。营销的对象是电——社会不可缺的商品。营销目标是向用户提供最优质的电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用电领域也发展迅速。农电营销业务类型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力营销。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楼宇、合同能源管理和客户侧分布式电源等新兴业务已经逐渐开始成为农电营销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目前国网公司已将充换电设施规划纳入“大规划”管理,部分省网也进行智能小区/楼宇试点建设,合同能源管理和客户侧分布式电源业务也在规划当中。

一、农电营销新业务开展规划

大部分电力公司目前并未形成针对性较强的新业务管理模式和开展方案。在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楼宇(家居)、合同能源和客户侧分布式电源等领域进展缓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划方案,不能有效地助力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农村新能源建设的有效开展。笔者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电力公司在农电营销新业务开展方面的具体情况,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当前状况下新业务开展的相关要求和指示,制定了以下方案。

1.电动汽车充换电开展方案

部分公司目前已将充换电设施规划纳入“大规划”管理,并进一步分解了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职责,将集中充电站、充换电站(依托变电站并与变电站同步建设的)统一纳入“大建设”管理,配送站、交流充电桩建设纳入“大营销”管理。在总公司“大规划”管理的总体要求下,农电营销也要做好充分准备开展电动汽车充换电。就电动汽车的冲换点运营模式来讲,农电领域的电动汽车冲换点开展情况也可以大致分别按照公用电动车和私家车辆的充换电工作来开展。

对于农村公交、环卫、公安、学校等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公用车辆,随着新能源政策落地,这将非常有利于在农电领域开展国标委实施的“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推行新能源战略,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的推广与应用也应该在整个农电领域起到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

考虑到农电领域公用车辆的特色,本文提出了“统筹考虑”的概念。所谓“统筹考虑”,是指对应用于公共车辆类的电动车,其充换电设施的布点要结合当地政府的新农村总体规划,考虑公共车辆类电动车的发展规模,结合农村的交通网、村落功能区建设及充换电设施的服务半径,统筹开展充换电设施建设。同时,本文还提出了“按需建设”的概念,指从客户不同需求出发,从农电领域当前的现状出发,有针对性地选取建设方案和设备方案,避免直接套搬原有方案。考虑到农电领域开展电动汽车充换电的资金压力,本文提出了“分布拓展”的要求,即:为了避免过重的资金压力,应积极引导建设需求,分阶段、分步拓展市场。

农村领域私家车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也必将成为电动车运营的利润区。考虑到农村私家车辆发展的不同情况,如行驶路线、使用习惯、工作时间等不确定因素,根据各个农村用电领域用电设施建设的实际,大部分地区不宜建设大型充换电站。因此农电领域私家车充换电服务网路建设应以智能电网、物联网、交通网的建设为基础,优先解决电动车推广初期应具备的蓄能快捷、续航方便的应用条件及其在农电领域的运用。

2.智能楼宇(家居)开展方案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智能楼宇已经成为了智能电网下城市用电的一个新兴业务。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农电领域智能楼宇(家居)的建设也将成为农电营销的一个新的业务。但是考虑到城市和农村不同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农电领域的智能楼宇开展不可能照搬城市环境下的业务运行模式和开展环节。

农村领域智能楼宇(家居)的开展首先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用电特色等问题。在已经实现房屋联排建设的地方开展智能家居拥有很大的环境优势。同时,在农电领域智能楼宇(家居)业务开展过程中,对农电客户所提供的服务也应该是完善的。其中用电服务包括用电信息采集与、双向互动服务与能效管理、分布式电源接入及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及储能、预付费及缴费功能、电力故障诊断及处理、负荷预测分析、异常用电分析等;增值服务包括智能家电控制、信息定投、视频点播、网络接入、社区服务、家庭安防等。

3.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方案

合同能源管理在电网公司的实施模式指电网公司以第三方身份撮合需求侧客户与能源管理公司在节能改造方面合作,或者成立附属能源管理公司直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节能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可包括节电改造、以电代“煤、气、油”等化石能源的电能推广改造等,以节电领域为根基和切入点,逐步加强相关技术的引入和研发,最终实现节能领域的多元化。从公司所辖供电区域不同农电消费市场特点入手,选取目前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农电区域作为此项新业务开展的试点,结合业务特色和试点区域特色,逐步推进农电领域的新业务开展工作。

笔者了解到,部分省网公司在其“大营销”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指出应当强化营销新型业务运营管理功能,即明晰省公司、市公司、县公司营销组织对于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型业务的管理职责,强化公司纵向组织支撑,建立健全新型业务运作机制。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尝试列出支持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的时间表,真正推动节能服务体系建设。

4.客户侧分布式电源开展方案

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环境压力和能源危机是智能电网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环境压力和能源危机也理应成为我国农电营销发展的任务之一。从技术角度看,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能够给电力系统带来诸多效益,如削峰填谷、减少线路损耗和输电阻塞、延缓输配电设备投资新建等,但同时也会给系统电压、电能质量和继电保护配置、系统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智能电网情况下的新特点对于农电营销领域新业务开展来讲挑战和机遇并存。

客户侧分布式电源作为新型业务,已经成为不少省网公司智能小区试点建设工程中的重点项目。基于资源综合规划的理念,通过电价激励或经济补偿措施,在电网用电高峰时期,对自愿参与短时暂停用电的大工业、中央空调客户,进行编组并设定暂停时间,由电网直接控制其申请负荷,降低电网高峰负荷,节约客户用电成本。这一模式的良好开展对于村建工厂、企业降低用电负荷,节约用电成本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二、结语

目前,我国农电营销新业务的开展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动汽车、智能楼宇(家居)、合同能源管理、客户侧分布式电源等新业务的开展将对电网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何结合国内外电动汽车、智能楼宇等新业务的发展趋势和状况,总结经验,并运用到我国农电营销新业务的具体开展之中是目前电网发展的重要工作。新业务的发展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循序渐进、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志刚.用“和”文化做统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0).

[2]李岩.加强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8).

[3]王志华,,郑磊,等.黑龙江省电力市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3),

[4]舒永生.浅议居民峰谷分时电价[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4).

[5]赵豫,于尔铿.电力零售市场研究(五)——电力零售市场与负荷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14).

[6]马天保,冯战营.浅谈供电企业如何为社会服务[J].农电管理,2002,(8).

[7]成志峰.适应市场才能开拓市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2,(5).

[8]王应宗.农电市场大有可为——论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与发展[J].农电管理,2002,(4).

篇8

一、工作目标

到2014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1年下降15%以上,基本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监测、统计、核算体系,初步建立可持续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可推广的碳排放指标再利用机制、可操作的低碳配套政策体系。

二、重点工程

2014年低碳社会建设要着重推进十项重点工程,具体内容为:

(一)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工程。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5%,完成规模工业综合能耗控制目标≤3.6%;对2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完成能源管理体系认证2家,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10个;严格能效对标考核,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实施限额管理;申报市级以上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8个;以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等为重点,实施节能改造示范工程,实施3个以上节能项目;开展“三高两低”行业整治和落后用能设备淘汰工作,完成改造(淘汰)燃煤工业炉窑5座;开展重点用能项目严格实行节能评估审核制度,确保项目节能审查率达100%;每个镇、开发区、街道力争有1-2家总能耗在3000吨标煤以上或年用电量500万度以上的企业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发改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二)推进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通过新成立的市欣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胡埭地区政府集体所有的园区厂房屋顶上,建设面积约15万平方米、发电量15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做好企业厂房、个人房屋等建设分布式光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推广、宣传、扶持等前期工作;此外,在学校、医院、机关等公共建筑,以及研发大楼、生态园、公共设施、居住建筑、未利用地面水面、景观绿地等区域也要利用太阳能、生物能、地热使用等技术,加快清洁能源的立体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各有关部门,各镇、开发区、街道)

(三)推进绿色建筑节能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率达到50%以上,太湖新城区域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率达到65%以上;完成太阳能光热、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目标任务;新建12层及以下住宅(含农民拆迁安置房)和新建、改建、扩建的宾馆、酒店、商住楼等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应统一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且50%以上的公共建筑应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新建框架结构的民用建筑(含框剪、剪力墙、筒体等)禁止设计及使用粘土实心砖和粘土空心砖。(责任单位:区建设局,各镇、开发区、街道,各区属资产公司)

(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加快推进我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年内完成9个居民小区、9个机关试点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分类宣传、现场指引、奖优惩劣,通过科学管理、规范制度和行为引导,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督促养鸡场和马山牛奶公司将产生的畜禽粪便做好统一收集、处理和合理利用。(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农林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五)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进一步规范马山、胡埭两家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督促完善中控系统,确保处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全区淘汰用煤锅炉4台(套),实施锅炉清洁能源替代8台(套);继续推进禁燃区建设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为期三年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调查工作,根据我市即将出台的大气污染源清单调查实施方案,对我区范围内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为今后各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下基础。(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建设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六)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工程。对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以汽油或柴油为单一燃料且总质量超过3500KG的客货运输车辆,实施燃料消耗量核查,严格禁止高耗油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积极开展教练车辆“油改气”的宣传推广,将驾驶节能理念贯穿于驾驶员培训全过程;宣传推广“绿色汽修”创建工作,推广绿色环保维修技术,引导机动车维修行业进行绿色环保改造,着力提高机动车维修从业者的节能减排意识,进一步规范维修企业内部管理,减少汽车的污染排放。(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七)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深入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控源截污、主要入湖河流整治等工作。实施壬港支浜等7条河道清淤工程,清淤长度7730米,清淤土方10万方;完成连大桥浜、东新河欧尚段、长青河等3条黑臭河道的综合治理。(责任单位:区水利局、环保局、建设局,相关镇、开发区、街道)

(八)推进城镇碳汇林建设工程。加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建设,强化各类绿地和立体绿化建设,新增城镇绿地150万平方米,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000亩;倡导社会各类主体认养绿地30万平方米或者林地500亩。(责任单位:区农林局、城管局、发改局,相关镇、开发区、街道)

(九)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四个省级以上园区及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勤新工业园的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通过市发改委审核,各园区年内实施1个以上的循环化改造项目。其他有园区的镇(开发区、街道)同步推进循环化改造,积极调整园区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对现有产业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探索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的循环链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和效益;推动能量梯级利用、余热余压综合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工作。(责任单位:区发改局,相关镇、开发区、街道)

(十)推进示范载体建设工程。继续在机关、社区、企业推进低碳示范载体建设。低碳机关建设:全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要带头倡导低碳生活,加强教育宣传,使用节能环保型设施设备,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等社会公益活动。低碳社区建设:各镇、开发区、街道要突出各社区工作特色,鼓励社区居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垃圾分类和废弃物回收使用,通过补贴方式为居民更换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能灯,积极开展低碳宣传活动,提倡使用环保型交通工具,减少购买、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商品。低碳企业建设:优化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开展节水技改,使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器具,通过循环利用间接冷却水、工艺水等技术,使用水重复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利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煤炭使用量。(责任单位:区国资局、发改局、经信局、水利局、建设局、城管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三、工作要求

(一)建立碳排放指标管理体系。年初根据各镇、开发区、街道潜力分析设定总体减排目标,给各单位设定相应的压降指标,每季度对本区域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统计核算,年终对压降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在新引进项目、扩能项目落地之前,对照各单位碳排放指标压降标准,严格评估审查新增项目的碳排放情况,原则上项目所在单位必须在现有碳排放指标压降的基础上,才能新增项目,而且新增碳排放总量必须低于压降排放总量,确保各单位碳排放总量的逐步降低。

(二)建立项目能效比评估体系。参照《工业能效指南》标准,将综合能耗当量值、万元产值能耗、万元增加值能耗等能效比评估指标,纳入固定资产项目前期评估内容,超出标准的项目予以否决不准入,低于标准10%以内的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要求企业投产后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做好竣工验收、节能降耗等工作,加大控制高消耗、低产出企业落地。

篇9

公共机构节能应用市场化机制的必要性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共机构总量158.56万家,用能人数约4.97亿人(包括公共机构自有人员及接受公共服务人员),建筑面积约82.73亿平方米,能源消费总量1.6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3.29%;用水总量106.97亿立方米,约占全社会生活用水总量的12.39%。目前,我国公共机构办公条件舒适性还远不如发达国家,如果办公条件要达到同样的舒适程度,我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会要增长2至3倍,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空间巨大。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公共机构点多线长面广、基础条件各不相同,在节能工作中投入的财政资金也存在一定差异。“十三五”时期公共机构累计投入财政资金开展节能改造资金总量为145亿元,平均每个单位不到1万元。“十三五”期间,公共机构应用市场化机制不够,全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仅为2570个。公共机构节能是全社会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领域相比,公共机构具有便于集中管理、执行力强的优势,对全社会有着示范作用。公共机构节能应用市场机制可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

公共机构用能管理社会化进展情况

公共机构节能市场化主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应用中最主要的方式,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较多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的模式。合同节水管理借鉴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一种用于节水改造的新型市场化商业模式。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竞争性与私营化。国管局积极推进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改造,在《“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中明确要求公共机构推行合同能源、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机制。同时,将合同能源管理推行情况纳入节能工作考核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节约型机关创建,在全国12个省(区、市)29个市(县、区)开展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组织编制《公共机构绿色节能节水技术集》,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新技术、新产品。各地方也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创建工作,深圳市率先出台了《深圳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上海市、江苏省、广州市等地方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费用和成本结余核算办法;重庆市政府创新商业模式,在项目采购阶段采用项目打包进行招标,并设立“建筑节能产业基金”。

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公共机构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节能意识淡薄,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节能工作机制,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不了解、不重视。有的地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在机构改革中行政职能不断弱化,节能工作缺乏获得感,节能压力传导机制不够顺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主动实施节能措施的内生动力不足。在现有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费用财政预算制度下,如果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可能会减少下一年的能源资源费用预算,缺乏节约能源资源的动力。此外,公共机构属于国有资产,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可能涉及国有资产处理,为了规避不必要的管理风险,往往选择保持管理现状,不会主动实施节能措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规模小、散,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一方面,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通常规模较小、较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提前垫付大量项目资金,大大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压力。另一方面公共机构领域从事节能服务的公司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企业自有资金规模有限,从商业银行贷款又难以提供足额的担保抵押物,导致融资困难。节能服务公司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资质较差、技术管理水平不达标的企业往往能通过低价竞争手段抢下项目,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导致项目失败或成本增加。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费用和成本节余预算规则缺乏明确、细化的说明,尤其是对于节能改造后能耗下降了,项目合同期内的预算是否会消减,尚无明确的解释。能源费用列支分散,缺乏统一归口管理。目前公共机构的能耗费用在会计账目中未能单独列支或独立体现,且列支存在相互交叉,按照“实报实销”方式结算,难以体验到用能管理的资金压力。项目审批流程复杂,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传统的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比较复杂,需要经过项目立项审批、可形性研究审批、项目概算审批、投资计划审批等环节,迟滞节能改造项目的进度,也增加了项目的时间成本。项目招投标流程不清晰,政府采购管理存在制约。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支付方式特殊、项目周期长(大多数超过政府采购项目周期3年要求)等因素,通常的采购评标方法不能直接适用。对招标文件编制、综合方案评定涉及项目投资、施工管理等内容,还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技术产品缺乏相关标准规范,用能单位对服务水平有质疑。缺乏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不同用途的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不利于公共机构用能管理和评价。缺乏市场普遍认可的第三方节能效益评价机构,也没有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的行业标准,这对公共机构支付费用的多少产生不确定性,财政性资金使用难以得到合理保证。

推进应用市场化机制的未来之路

篇10

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按照“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理念,发挥“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行政监管、技术支撑”的作用,推动重点项目和区域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实现人与建筑、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目标任务

根据省绿色建筑示范城市相关验收要求,确定我市三年内(2015-2017)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主要工作任务目标。

(一)绿色低碳生态

1.低碳生态城市。单位建筑面积能耗0.05吨标煤/m2.a,单位建筑面积CO2排放强度0.10吨/m2.a。

2.绿色建筑发展。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执行65%建筑节能率。新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总面积511.7万m2,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266.1万m2,比例52%,建成303.8万m2,比例59.4%。

(二)节约型城乡建设

1.节约型规划。规划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20m2,城镇控规全覆盖率。示范城市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的用地面积占整个示范区域面积的比例100%。

2.城市空间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筑面积80万m2。

3.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75%,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公交站点可达性500米覆盖率90%,新能源公交车辆、清洁能源车辆比例30%,公交站台智能化改造50%。

4.节约型村庄建设。村庄设施完好率85%,村庄环境达标率85%,美丽宜居镇村20个。

5.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70.6%,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10%。

6.绿色施工。绿色施工覆盖率50%。

7.成品住房。按照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建筑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建筑的60%。

8.城市绿色照明。照明年节电率5%,新建的城市道路装灯率达100%,公共区域装灯率达98%,灯具效率在80%以上的高效节能灯具应用率85%,高效光源应用比例85%。

9.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12%,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9%,新建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100%,雨水利用率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10%。

10.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效率4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率60%,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60%,污水市政淤泥资源化利用率100%,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95%,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100%。

11.建筑工业化。推行建筑工业化,采用建筑工业化施工的工程建筑面积10万m2。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

三、重点工作

(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时,编制出台市绿色生态专项系列规划,全面推进市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实践建设低碳生态城区战略目标,推动城市建设发展转型升级,构建低碳生态的城市格局。绿色生态专项规划分别为:

《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能源利用规划》;

《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实施方案(2013-2017)》;

《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

《城市照明专项规划》;

《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规划》。

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65%建筑节能率、成品住房、生态环保、建筑产业现代化、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中,并落实到具体项目。针对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如何落实,提出措施和计划。

(二)绿色建筑全面发展

突出重点,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动绿色建筑,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且居住建筑及甲类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率达到65%水平。积极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居住区,重点推进大学城、新区等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域,实现绿色建筑集中连片发展。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率先垂范,具备条件的按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引导商业开发的宾馆、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大力支持节能服务企业和用能单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规定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加强既有公共建筑运行监管。积极开展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设计和能耗公示等工作,扩展市级建筑能耗监测中心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实现监测数据的采集由市区向各辖市、区延伸。所有建成示范项目按照建设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中的能耗指标体系结构设置各分项计量装置,并将统计得到的建筑能耗数据上传至省住建厅监测中心。推广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全面开展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对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中所有的示范项目开展能效测评,并将建筑能效测评达到设计要求作为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的必要条件。同时,大力培育能效测评机构,加强能效测评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三)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制定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开展可再生能源资源量评估,指导和规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扩大太阳能利用,将太阳能利用纳入建筑设计标准规范,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等。

(四)城市空间复合利用

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利用,提高城市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承载能力,体现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横向相关空间连通、地面建筑与地下工程协调配合的原则,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统筹开发地下停车位、公共停车场(库)、商业服务设施、物资仓储、人防设施等地下设施。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权属管理制度。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时应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同步开发地下空间。

(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优化城区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完善公交线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面推进和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建设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加快城市公交建设,实现公交站点可达性300米覆盖率50%以上。形成适应风景区休闲旅游功能的慢行网络系统。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慢行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加强步行系统建设,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的非机动车道路系统。建立便捷借还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系统,实现机非交通运行的空间分离;另外自行车交通作为休闲运动方式,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城市居民的自行车休闲运动文化建设。扩大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服务的范围。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工具。积极推广新能源公交,推进交通工具低碳化,推动公交使用LNG(液化天然气),鼓励混合动力、纯电动等新能源车的使用,出租车实现CNG(压缩天然气)全覆盖,加快淘汰落后交通工具。

(六)节约型村庄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经济适用、集约建设,地方特色、乡土风情,试点示范、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全市节约型村庄建设。重点集中在农居集中、村庄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依照省《关于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围绕村庄土地节约、环境整治、污染治理、新能源利用等方面,选择具备条件的村庄开展节约型村庄建设试点,同步开展特色村庄建设改造,探索节约型村庄建设的方法、途径,建成一批环境整洁、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节约型村庄。

(七)深入推动建筑产业化和住宅全装修

推动建筑产业化。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按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5年3%,2016年6%,2017年9%)。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钢结构、木结构等结构体系,培育发展具有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建筑业企业。鼓励各地政府安排适量用地支持建筑工业化基地建设,推动新区率先在全市建设建筑工业化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研究出台对于开展建筑工业化的企业享受一定的扶持政策,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应率先开展住宅工业化应用试点。推进成品住房。开展装饰装修工厂化生产示范试点、菜单式装修住宅小区试点,研究集装饰装修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饰装修新模式,并给予一定政策扶持。鼓励品牌家装企业、材料企业构建生产加工制作、物流配送、民工培养管理平台,为成品住房质量提供市场保障。在绿色建筑、廉租房和公租房中率先推行成品住房,鼓励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推行成品住房建设,按省《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实施的成品住房面积占所有商品住宅的60%。

(八)推进城市绿色照明

加强照明设施的改造,推广高效节能灯具和节能控制技术,具备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其进行节能改造。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构建绿色照明信息网络平台、绿色照明管理业务应用平台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安装路灯照明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对路灯照明系统施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路灯使用寿命,保证节能、高效、安全运行。

(九)节水型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点针对旧城改造,兼顾新城开发,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树立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采用低影响开发(LID)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和修复城市水生态系统,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应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采用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节水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根据有利地形、自然沟渠等条件,合理统筹规划建设区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绿化浇灌、道路清洗、景观水体等雨水利用率,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推广下凹式绿地建设,提倡应用透水路面工程技术,建设区域性中水回用系统,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中水工艺改造,合理建设市政中水供应管网,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社区自建中水处理站。

(十)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

市垃圾处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原则,垃圾源头减量、过程分类、高效收运与资源化处置同步推进,向“分散收集、集中转运、集约处置”方向发展。优化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加强源头分类,按照“三分类法”(可回收物、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完善日常保洁系统,提高日常保洁能力和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运营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提高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实施对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的全过程监管,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促进各类废弃物在企业内部的循环使用和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污泥资源化途径,加大污泥焚烧发电力度,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场建设,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扶持发展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推广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新型建材产品。加强医疗垃圾监督管理。加强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建设,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进行规范化升级改造,建立全封闭的收集、运输、处置系统,推进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向乡镇、村级卫生单位延伸。

四、推进计划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重点任务推进计划(2015-2017)》

五、资金方案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专项引导资金使用方案(2015-2017)》

六、考核指标

《市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考核指标(2015-2017)》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导小组的协调组织职能,统筹协调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各辖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分工,安排专人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组织推进,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强部门联动。市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支持、主动服务,认真细化落实目标任务,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协调沟通,合力解决全市绿色低碳建设推进中的各种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目标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层层分解下达目标任务,严格目标考核。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年度目标任务执行情况的汇总分析,牵头部门和各责任主体,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政策扶持。按照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装配式建筑要研究制定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的奖励政策,对于符合绿色建筑星级标准的项目,可优先享有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