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汽车能源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2.008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2-0012-02
近年来,由于天然原料的价格和匮乏问题,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人类对新能源的需求和使用日益拓展广泛。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各界的技术与资金支持。但是,作为新兴的产业,依然有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受到技术瓶颈和资金支持不足的限制。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该类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得越来越多。因此,我们亟待构建一个适合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帮助其快速发展壮大。本文拟从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1 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财务管理中最突出且又亟待解决的问题首推筹资问题。无论是筹资渠道还是筹资方式上,新能源汽车企业都可以更进一步地拓宽道路。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按主营业务可以分为仅提供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企业、整车生产企业、混合型(对外提供技术、产品或核心零部件)企业。不同类型的企业,筹资渠道和方式等财务管理方面也应当有所区别。仅提供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的企业,固定资产需求量小,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比例小,筹资方式的选择可以较为简单。混合型企业目前发展势较快,固定资产需求量较大,无形资产比例较高,筹资并不存在很大困难。筹资问题最大的是整车生产企业,固定资产需求量很大,对传统汽车企业依附程度大,虽然因为其外部效应高,所以政府补贴和支持力度比较大,但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和销售问题所带来的筹资难题还需要更多的讨论并形成一定体系后才能真正解决。
1.1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投资问题不容忽视
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投资方向和投资项目上的选择目前不够细化,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资金量进行合理的投资,即使大致都按主营业务的类型进行了投资,但似乎并没有注意投资后的效益以及成本的节约――即投资净现值和投资报酬率的计算与分析。此处要讨论的净现值和投资报酬率,都是以货币时间价值为基础,且单项目,而非多项目比对进行探讨的,因此,对未来的预期性质很强。整车生产企业的投资报酬率的计算可能较为困难,但技术型企业和混合型企业则较为容易预测,针对不同的企业,应当有不同的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方案设计。
1.2 新能源汽车营运资金管理问题
企业营运过程中,存货、应收账款等并没有进行理性地管理以达到辅助筹资、优化销售的目的。例如,整车生产企业的存货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但存货却没有进行规范的最佳经济订货量研究。仅提供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虽然存货少,但应收账款多,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与信用政策制定不够明确。混合型企业的问题也包括前两者的问题在内。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市场投资需求不够旺盛
新能源汽车筹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兴实业的市场投资需求不够旺盛,不如虚拟产业的受欢迎程度高,尤其是整车生产企业受投资市场的质疑程度更高,需要经受各个方面的细节考核才能取得长期资金的投入,因此,资金链较为薄弱,资金缺口也较大。
2.2 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监管体系
新能源汽车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因为尚处于创办初期,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财务监管体系,投资方面很难做到细化处理,投资效益的预测以及投资的财务可行性分析属于较高层次的内容,普通财务人员很难具备足够精力和适当的知识层次去构建和处理这一类问题,所以一般没有出具适当的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方案就做出了粗略的投资决策。
2.3 原材料供应商和客户方面的资源都较少
新能源汽车企业多数处于创办初期,在原材料供应商和客户方面的资源都较少。尽管管理层可能携带资源加入,但是仍然缺乏可借鉴的足够经验。因此在营运资金管理问题上,特别是存货经济订货量与应收账款信用政策上,都处于较低的管理层次。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方面制定得较为宽松也是因为企业所处阶段的影响。
3 新能源汽车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上问题及原因的综合分析,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初步可以设定为――以筹资管理为基础,以投资管理为 核心目标,以资金运营为重点内容,以财务分析为改善手段。
3.1 以筹资管理为基础
新能源汽车企业特别是整车生产企业在具体操作中适当考虑拓宽筹资渠道,善于利用各种筹资方式。在筹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筹资方式的运用就非常重要了。混合型企业除了留存收益、吸收直接投资等方式以外,还可以灵活运用商业信用进行短期筹资。商业信用的方式主要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货款。笔者此处主要指应付账款这种商业信用方式。混合型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因其特殊性,完全可以多选用应付账款的方式进行资金的补充。当然,也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补充固定资产,解决如大型生产设备暂时性不足等类问题。但融资租赁的租金较高,且存在所有权转移问题的讨论,所以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也应当慎重采用。融资租赁的讨论基础也应当是以货币时间价值为基础,在未来收益预期较大的情况下采用较为适宜。
而整车生产企业应当在前述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减少实际资金额筹措量。整车生产企业往往对未来预期高,而固定资产需要量大,所以民营企业可以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租赁固定资产。另外,筹资方面还可以通过引入大型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方式来取得资金,这样不仅仅可以直接取得股权资本,而且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债权人进行投资。
3.2 以投资管理为核心目标
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混合型企业和整车生产企业在本企业内部无条件进行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的情况下,可以聘请外部财务专家进行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提供有效的投资决策依据。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在撰写时,作为有效的投资决策依据,在创办初期应以不同项目间的净现值或投资报酬率比较为主要内容,投资后应当以绩效评价为主要内容。
3.3 以资金运营为重点内容
存货的管理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可以使用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管理模块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管理,以便实现原料供应和资金回收及时的目的。例如,可以使用通用财务软件建立专门的存货管理模块,通过研究存货的经济订货量和订货时间点,确立专业的存货管理手段,纳入财务管理体系。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按照信用条件和账龄分析表来编制一定的管理模块,对账龄较长的客户进行管理,对利用信用条件的客户进行适当研究以改善信用条件,提高销售额度。
3.4 以财务分析为改善手段
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财务分析应以报表分析为主,市场及政策分析为辅。进行报表分析时应注重实用比率分析法,因为很多新兴企业没有历史数据可比,也没有优秀企业可比较,所以比率分析法更为实用。其中,更应以财务比率分析和结构比率分析作为重点分析内容,以杜邦财务分析和雷达图分析等综合分析为改善分析手段。通过比率分析,研究改善企业的资产周转效率,成本的节约程度,费用的有效使用,都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第一次将环保与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挂钩。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性国营企业,企业有职责贯彻落实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率先承担并推广新能源低碳环保战略。而作为公交企业下属营运单位,深圳巴士集团公汽分公司承担着集团公司新能源战略部署中的车辆维保业务,也是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的最基础、最基本环节,关乎着新能源战略在企业推行的成败。本文将结合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三年多以来累计经验,研讨新能源车辆在公交行业维保管理。
关键词 公交;环保;新能源;维保模式;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34-02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战略实施,公交行业发展新能源战略顺应时展趋势。受社会公共资源、技术共享资源、配套设施、专业维修技能等因素影响,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培育阶段,其管理经验处于摸索期。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工作方案,深圳巴士集团于2009年6月率先投放营运新能源公交车(目前有386台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大巴,占运力总数23.23%),走上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的探索之路。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一条适合公交行业发展的新能源公交车维保管理模式。
1 积极心态认识新能源,危机意识学习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技术应用综合体,受知识普及和社会资源局限影响,自投放之日起,技术线人员对其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新能源汽车应用三年多来,通过深入接触,原来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早已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电池系统技术(电动单车)、高压电子及电路集成(电视、洗衣机等)、电机驱动技术(遥控玩具、电梯、电动单车等)、程序控制技术(电脑、电饭煲等)等。作为营运维保单位,只要我们端正态度,相信自己,以积极心态并结合日常生活认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帮助我们克服畏惧心态,更好营运维保这类车辆。
能源汽车中电子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大量应用颠覆了常规燃油车动力传递模式,电子技术应用使企业原先具有汽车维修技能的员工进入技术初始学习阶段。但如果还沿用老一套机械维修技术去维修新能源车,可能要面临岗位淘汰,因为新能源汽车已没有多少机械部件可供维修。因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初期,一是要增强员工岗位危机意识,积极学习新能源结构原理,掌握理解《电工学》和《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学》等基础知识,学会新能源车辆基本维修和故障诊断技能,实现机械维修向电子技术维修转型;二是开展实际就车维修技术学习,逐步摸索熟悉技术应用,通过点滴知识积累,掌握基本维护维修技能;三是通过专项系统培训学习,多看、多思考、多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认识掌握新技术结构原理,提升维修熟练程度和经验值。只要我们在处理新能源故障时,克服新知识畏惧心理,做到事前安全防护,事中细心处理,事后总结经验,通过实践性操作和理论性技术培训,循序渐进,完全可以很容易掌握维修保养和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实现技能技术转型,处理常见故障和保修。
2 转变保守观念,探索维保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将会促使维保模式改革转型。本文认为新能源维保模式可从以下四种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思考。
模式一:专业自主维保模式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能源系统、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差异,对检测设备、诊断调试仪器、维修技术和场站设施要求专业化。在推广初期,设立专业化维保车间,按照新能源汽车维保要求配置诊断设备仪器、基础配套设施和专业人员,便于新能源车辆集中维修管理、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快速适应新能源汽车维修特点,利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技能提升,为普及推广积累保障管理经验。但公交行业受场站资源紧张限制,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储备,新组建车间或现有车间转型投入大,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利于现有维修工知识技能结构逐渐转型,会集中造成大量富余人员。
模式二:常规与新能源混保模式
利用现有车间人员设施,通过增配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新能源车辆维保作业。开展常规车辆和新能源车辆混合维修,渐进式向维保新能源车辆过渡。通过格式化实操培训和周期性三定维保(定人定岗定标准)作业轮训,以点带面和言传帮带,促使现有维修工逐步掌握简单新能源汽车维保技能,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实现大多数维修工知识结构和技能转型,有利于提升整体人员的维修素质,缩短新能源维修技能的普及周期,不会集中造成富余人员。但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和专业化管理,受技能结构和文化水平影响,初期维修质量难以保证,需增加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维修经验和管理经验积累沉淀周期长。为降低不利影响,可通过引进外脑弥补专业技能不足问题。
模式三:自主维修与购买服务混合维修模式
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检测设备缺乏统一标准,实用维修技术仍掌握在汽车研发单位,新能源汽车在研发设计、生产和售后维修过程中,衍生出的维修技术和故障判断排除技能仍难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电池管理系统、整车动力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等项目,采取向专业厂商购买维修服务模式(或外包),由厂家提供整套维修保养,解决企业无法实现专业维修的困境。有利于解决目前维修技术、场站、专业人才紧张困境,快速保障新能源车辆维保需求,减少大量检测设备仪器投入和专业人员配置,缓解现有人员技术转型压力。但购买服务不利于使用单位新能源维修技术及经验积累,不利于新能源车辆自主维修能力提升,成本质量控制较难。
模式四:自主修理为主、委外修理为辅维修模式
在新能源车辆推广初级阶段,其维修技术受核心技术保密影响,主要分散在生产企业少数技术人员和售后服务队伍中,缺乏专业综合性维修技术人才。
一是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联合培训机制,对员工维修技能进行培训和现场作业指导,通过实操性反复动手操作,可使大部分现有员工掌握格式化保养作业技能,掌握基础性的自主维保技能。通过1-2年质保期内实践性学习摸索和培训,逐步掌握维修保养和判断故障技能,实现替换型自主维修。
二是通过挖掘引进外脑,取长补短,解决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性维修和日常故障诊断排除问题,专业性较强的总成故障实施互换。
三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总成及电器管理模块,与专业厂商协议委托修理,实现技能互补。
3 优化维保业务管理体系,强化一线保障管理
当前公交行业维保体系基本上以维修车间为中心,以车队机务临修为延伸,车辆大修为辅助。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大量应用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维保类型由机械维修向电子控制兼顾机械维修转变,重体力型向智慧诊断型转变,维保技术保障重点也需随之变化。
3.1 将故障类型和处理向一线转移
新能源车辆大量应用汽车电子电路技术、电机技术、程序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常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重型部件机构取消。作为基本单元电子元件和电路,其故障特性具有随机性和抽象性。故障类型向轻体力智慧型电子故障转变,周期性故障减少,随机性故障增加。故障特性转变促使技术保障重心向一线车队机务转移。
为做好一线技术保障,可通过强化培训一批具有汽车电工维修基础的人员,重点针对新能源故障诊断、控制电路原理、电机维修进行强化培训,使之掌握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充实到营运一线;对现有机修人员进行单项专业培训,使之掌握某部位或模块维保作业技能,通过熟能生巧方式提升一线保障能力。
3.2 将故障诊断由经验型转向专业测试型
常规客车大量使用机械传动控制技术,辅以简单程序控制技术,其结构设计决定其故障诊断排除需要维修诊判经验,其故障因素较固定,可视性高,基本上通过经验积累和简单仪器辅助即可满足故障诊断维修需求,对检测仪器依赖度不高,通过定期拆卸检修保养提前发现故障隐患。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取消了重型机械传动机构,大量应用电子集成技术、程控技术和CAN通信技术,故障特性呈现抽象化和虚拟化,经验难以准确诊断故障,必须借助专业仪器和反编译程序将故障编译为可视性文字及代码,要求作业者熟悉电子电路及程控原理,而电子原件故障具有难预见性和随机性,难以通过定期拆卸检修消除故障隐患。必须借助专业仪器进行解读和参数比对准确判断故障,对专业仪器依赖度越来越高。
3.3 将保养维修由拆检型转向测试诊断型
影响保养间隔里程主要因素机械部件磨损周期,通过周期性二级保养和解体检查等方式保养,做到预前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而新能源车辆机械部件大幅减少,影响其二保间隔里程的因素主要是传动机构、转向系及盘式制动器磨损周期,该类部件通过周期性换油检查消除隐性故障。电子模块应用使故障很难通过周期性检修消除,必须借助检测仪器频繁对车辆运行参数测试比对诊断查找故障,以往作业模式无法适应汽车电子化应用需求。频繁回车间进行测试检查将直接影响车辆营运效能,车队机务常规性测试将成为日常检修项目,诊断仪器将成为车队标配。测试诊断故障和更换故障模块将是车队维修保养作业主流。
新能源车辆大量使用新技术,各机械部件寿命周期延长,按照以往方式保养将引起资源浪费,根据新技术对车辆保养周期和检修项目进行评估,尽可能利用周期性保养消除机械故障和可视性电子故障。
车间通过加强故障诊断培训和实操性拆装作业,掌握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甄别能力,学习使用仪器甄别故障技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新能源技术故障处理效率。
车队机务通过强化使用仪器甄别参数变化和数据分析故障能力,利用专业检测电脑及仪器,及时发现排除故障。通过采取车队模块互换,车间旧件修复实现新能源车辆快速保障。
4 规范驾驶员操作,掌握提升应急处理技巧
新能源时代,大量电子技术应用,带来的是大量隐形故障及突发性故障,故障及隐患可视化降低,要求驾驶员三检工作更加细心、对电子部件功能、味觉和异常敏感度要求增加;常规应急处理方法难以应对电子故障处理,要求驾驶员改变以往习惯和认识,掌握电子部件应急处理方法。本文认为,在新能源车辆时代,驾驶员必须掌握望闻问诊技能。望即多看,对各控制模块及线束要多看细看,查看有无破损松动及碰磨,运行中多观察路面通过性和状况,提早应变;闻即多利用嗅觉感知电池电器部位有无异常异味;问即发现异常多向维修技术人员问,掌握基本故障特征及应急处理知识技巧,确保及时发现故障;诊即掌握对车辆故障报警含义掌握及车载仪器诊断应用,知道哪些故障属于重大隐患故障,哪些属于一般故障,该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5 优化车型配置,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率
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充电设施、维修设施、技术支持等后勤保障公共资源,国家缺乏统一标准,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充电设施投入、维修设施的规划和维修技术储备及培养滞后,该类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大,回收资金周期长,投资风险较大,以致充电难、维修难等制约新能源车辆普及推广将持续较长时间。本文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级阶段,优化车型配置,统一车型和技术配置,减少配置标准多样化引起的维修设施和充电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新能源扶持政策,加大充电、维修和维修技术积累和培养工作,最大化利用投入资源效率,降低后期使用维护成本,便于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
6 结语
汽车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行业未来势必朝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新能源车正符合国家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能源车行业发展将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对原油进口依赖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性行业——公交企业推行新能源发展战略属于职责所在,因此我们需将上述的探讨思路付诸实施,在维保实践管理当中不断累积经验,提升完善。
篇3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汽车使用需求的增加,近年来全世界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特别是中国汽车工业产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这些现象加剧了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城市的环境问题。所以,研究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控制概述
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包括:电机驱动方式、单电机驱动、双电机驱动、相互相反电动机驱动等,同时不同的电机驱动方式配有有不同的动力布置、传动系结构。考虑到汽车整车动力学性能和生产成本等的影响,实际中较多采用单电机后轮驱动的结构布置方式,图1为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结构原理。
从新能源汽车行驶的实际行车角度分析,为了实现整车动力系统的控制,必须采集分析汽车的驾驶操纵信息、行车路况、行驶角度、能耗等各个部件工况进行实时采集,然后通过在解释执行驾驶员操作意图的同时要把整车的信息显示反应给驾驶员,实现数据交换。而对驾驶员不能直接做出判断和反应的信息和情况,整车控制系统应可以代替驾驶员做出分析和处理,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对于驾驶员不合理的和错误的操作,控制系统应该予以识别并进行提示和及时适当的限制,防止部件的损坏。在此基础上,控制系统要协调好车上各个部件之间的工作以及各个能量消耗部件间的能量的分配关系。根据以上要求对整车控制器的功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控制方面,整车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析处理驾驶员的驾驶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动态特性、道路及环境状况,对电机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汽车,满足相应条件下的驾驶工况要求。
在新能源汽车上,电力系统除了给驱动主电机供电以外,还要给电动空调等一些电动附件供电,整车控制器将负责整车的能量管理,同时合理的分配,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在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局域网(CAN)网络上整车控制器作为信息控制中心,完成组织信息传输,网络状态的监控,网络状态点管理,信息优先权的动态分配等功能。车辆状态的监示和故障诊断及保护。总线所连接的各个子系统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电池控制器等)应该实时的将各自控制对象的状态信息和故障诊断信息至CAN总线,由整车控制器通过综合数字仪表显示出来。同时,整车控制器能对故障信息及时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安全保护处理。
以上功能是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控制在实际行驶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功能,是对整车电力系统控制系统的任务概括总结。
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控制策略
行驶过程中,汽车系统是有多变量输入的系统,很难通过一个准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对这样的系统很难通过数学方法直接进行求解和控制,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数据。下面对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子结构的控制进行详细说明。
1 新能源汽车的电力驱动力矩控制研究
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驱动性能随工况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下面以经典的加速上坡为模型进行研究。考虑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总是包括一台电机,并通过驱动电机输出汽车加速和转动的力矩,经传动系统传到车轮后带动汽车正常行驶。因此电机的高速转动将会输入一个对应的扭矩,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控制器主要就是对汽车电力驱动系统的力矩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系统控制的目的。
2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过载控制
新能源汽车一般只有一个电机驱动,这样的单电机驱动方式工作条件较差。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高效能源利用,新能源汽车应该在通常的行驶工况下选用尽量低的电机额定功率。然而,在实际工况下汽车的行驶性能的要求不同,特别是在一定的高速和爬坡行驶的工况下,驱动电机不得不在较低额定功率下过载运行。
3 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电源管理控制
在新能源汽车中,从整车动力控制的角度出发,需要将能源管理和整车动力控制系统进行并行控制,达到整车系统的控制目的。在新能源汽车的储能装置中,需要安装多个测控模块,不同模块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并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最后经CAN总线,和汽车整车控制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能源管理控制环。
4 新能源汽车制动能量回馈控制
与化石燃料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够实现实时的再生制动,通过回收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损失的功率,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再生制动功能是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汽车广泛采用摩擦制动,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再生制动系统需要对汽车摩擦制动系统和电机制动系统进行联合控制。
结论
篇4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节能服务
由于技术创新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分工与依赖,很多企业在节能技术的研发上往往力不从心。同时,对多数企业而言,能源及其管理并非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部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得不偿失。引入外部技术力量,通过合同约定开展节能减排成为发达国家降低能耗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市场化途径。
一、合同能源管理
所谓合同能源管理是指专业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mpany,简称ESCO)与具有节能意愿的客户签订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节能改造方案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监测和能源效率审计等综合服务,而且专业节能公司常常垫付服务所需资金,通过合同约定在未来一定时间段从能源费用的节约中逐渐收回投资并获得一定利润。
由于节能服务公司的费用和利润是从客户的能源费用节约额中支付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受到广大高能耗客户的欢迎。基于双方的非零和博弈,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得以迅速发展。欧美经验表明,能源服务业对于推动节能减排具有显著作用。合同能源管理这种市场节能新机制的出现和基于这种机制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的繁荣发展,在带动和促进了美国、加拿大、欧洲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全社会节能项目加速和普遍实施的同时促进了节能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统计数据显示,节能服务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的高增长和高利润行业。
二、北京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紧迫性
(一)能源资源和环境制约北京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超大型都市,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比其他城市更加尖锐和突出。北京能源对外依存度高。作为超大型消费都市,北京不仅能源消耗量巨大,同时也是能源极度依赖外部供应的城市。多年来,巨大的原油贸易进口量是北京区别于其他中国城市贸易的显著特点,占地区进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四成以上。剧烈波动的国际原油价格威胁着北京的能源安全、制约着北京的经济发展。北京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尤其是严重的雾霾不仅成为北京社会各界的重要关注点,而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热议。最近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引用了NASA卫星获得的数据,指出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间,北京的PM2.5平均值是每立方米400微克,而同期,伦敦只有20微克。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北京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是已经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健康,甚至成为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重要因素。
(二)降低能耗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和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条件下,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价格不断攀升。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和能耗高的汽车的滞销,使轻便省油的日本汽车备受青睐,由此开启日系车大举进军欧美市场的新时代。特别是在国际航运、发电、冶炼等行业,能源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50%以上。不言而喻,降低能耗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国家,节能市场潜力巨大。尽管北京万元GPD能耗已经降到0.459吨标准煤,但北京节能减排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虽然北京经济结构轻型化使北京万元GPD能耗得以大幅降低,但北京是我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为北京市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科技资源密集度最高的城市,北京对对降低其他省市自治区的能耗水平责无旁贷。北京必须通过节能技术的输出,帮助其他省市自治区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青海、宁夏的万元GPD能耗是北京的4倍以上,贵州、甘肃、新疆、山西、内蒙古则是北京的3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低、符合减排条件的项目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开展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利润空间较大。北京在通过能源合同管理帮助其他地区降低能耗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三)应对新的低碳贸易挑战
在全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强的条件下,节能减排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中国作为能耗水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在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面前,高能耗导致中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屡屡受阻。
在国际社会环境意识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企业通过率先采取环境规制所要求的环境友好技术可以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悄悄来临的包括碳关税、碳足迹等国际碳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威胁,大多企业还未开展相应的应对措施。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非常严峻。中国大多数出口企业是中小企业,靠自身实力无法在短期内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也无法提高能效并减低温室气体排放。
三、推进北京合同能源管理的措施建议
北京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不仅具有现实的紧迫性,更大有用武之地。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和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发展和推动能源合同管理业务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北京市相关产业和重要企业的能耗水平,还可以通过对外服务,降低整个中国的能耗水平。北京企业通过与相对落后的地区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合作,可以把北京相对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运用到生产实际,帮助降低其他地区的能耗水平。同时,北京的节能服务业也可以获得巨大的市场。
(一)通过技术攻关降低重点企业的能耗水平
在全球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为了推动北京市节能减排业务,北京市曾经与在京的10大能耗大户签订了节能协议。毫无疑问,这些举措对推动北京的节能减排事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可以肯定,这些在京的大企业仍然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和空间。北京可以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方式,对在京能耗大户的节能措施开展攻坚战。由于北京高校云集,高端技术人员荟萃,应该可以比较顺利地获得降低能耗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不仅是降低这些能耗大户能源消耗的保障,更可以为北京市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一定数量的能源管理公司,向其地区输出能源管理技术
北京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都市。相对于全国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北京在成本方面毫无优势可言。北京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取得竞争性优势,获得高端利益。通过输出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寻找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并发挥自己的优势。
北京和中国相对落后地区的能源合作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很多城市的万元GDP能耗高出北京3~4倍。这些地区的高能耗企业,是北京开展能源合同管理业务的重点和主攻方向。通过节能技术研发的强弱联合,使北京和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优势互补,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通过向能耗较高的省区提供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能源技术服务,提升落后地区产品和产业竞争力。
(三)支持能源管理企业做强做大
以服务为主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客户提供节能融资、专业管理、节能方案、综合审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全面的节能效果保障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高端服务,具有高利润回报的特点,是北京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通过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把北京节能服务产业化、规模化。北京与外地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开展能效合作项目。正如前文所述,北京同青海、宁夏、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和他能耗水平较高的省区的合作具有良好的前景。但是,发挥北京的技术创新优势、促进中国整体能耗水平的降低不能依靠个别专业人员和少数合同能源管理机构,必须发展数量相对较多的专业化能源合同管理的公司。北京市应该通过提供融资、维持政府间接洽及对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政策优惠等措施促进北京能源合同管理业务的发展。
(四)对外投资新能源项目,优化北京能源结构
目前,我国大型对外投资项目过于单一,大多数投资集中于传统能源和矿产资源项目,现在应该对此走出去战略进行调整。北京企业可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参与国内外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新能源项目开发,提高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和来源地的多元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优化能源结构。例如,投资于美国的清洁煤炭项目、页岩气项目;投资欧洲风电、核电项目;投资非洲的太阳能项目等。从投资合作项目中,建立新能源的供应渠道,更为重要的是北京企业可以接触和学习国际前沿的清洁能源技术、先进的能源管理经验,这对于推动北京企业在国内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高效地利用中西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清洁地利用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具有重要意义。
(五)鼓励北京高科技企业投身合同能源管理
随着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许多跨国企业都开始承担与其地位相当的社会责任,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以谷歌为列,据统计,到目前为止Google已经在能源行业(包括再生、清洁能源)投入了近10亿美元。
在国内,人们往往忽视了大型信息技术企业实际上是用能大户这一事实,其庞大的数据中心运行耗费巨大的电能。北京是中国信息技术企业高度汇集之地,中关村更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这些高技术企业应该承当自己的社会责任,发挥其信息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投身合同能源管理,投资绿色能源。例如,可以将其高耗能的数据中心建在中国西部,利用当地风能,不仅自身应该在节能减排、绿色运行、能效提升和资源优化上身体力行,还应该尽力为政府、企业和家庭提供节能解决方案。此外,北京云集了中国众多大型央企和国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条件得天独厚,有技术能力和资金实力进行较大力度的绿色能源投资并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这对于北京优化能源结构、降低排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共同应对区域环境治理
合同能源管理在促进区域节能减排合作、推动区域环境治理方面有用武之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7年之前将大城市的PM2.5浓度降低15%以下。北京市的目标是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大气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个局部地区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必须从区域治理上想办法。以雾霾高发的京津冀为例,北京的大气污染不完全是本地燃煤、工业、机动车污染产生,区域污染物输送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周边的高能耗产业,尤其是钢铁、煤炭、电力、化工等领域的大规模发展,导致了空前严重的环境危机。以往,中国政府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区域环境合作往往面临地方利益的巨大障碍,效果不佳或不可持续。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最大优势在于各利益主体建立在自愿基础上,通过签订合约的方式,拥有先进节能技术实力的企业和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运用节能降耗技术,从源头上降低能源需求、推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实现企业、地方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袁海臻,高小钧,杨春权等.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01).
[2]王树茂.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能源,2008(02).
篇5
绿色金融体系亟待建设
“中国需要建立一套绿色金融体系,强化引导金融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本投向绿色项目的激励机制。”马骏指出,所谓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债券和股票发行、保U、排放权交易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提升经济增长潜力,还有助于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和提升经济的技术含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田辉表示,绿色金融各细分市场的进展程度不同,发展并不平衡。比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发展很快,并且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一定引领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但绿色保险,特别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一代表性的绿色保险业务,发展相对滞后。
“绿色债券的确是目前成长最快的绿色金融产品。未来还有很多绿色金融产品亟待发展。ABS(资产证券化)、PPP、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发展空间大,还需要一步步地探索。”马骏告诉记者。
绿色金融的新商机
“作为券商,我们一般会为绿色项目提供标准化的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和非标准化的工具,如绿色产业基金等。”近期东北证券创新融资部总经理朱建军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交通处电动汽车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成员一同为湖南省某地市筹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由于新能源汽车政策补贴逐渐减少及整车生产厂商保有量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新投产建厂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朱建军表示,该项目将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公车配套改革、网约车部署、智能装备、智慧交通等入手,打造新的产业布局。“绿色债券可以解决一部分资金。”比如,某项目的总投100亿元,券商在参考融资人资产情况的基础上,最高可提供50亿-80亿元的绿色债券,用于该项目。
同时,还可以用绿色产业基金的形式解决另一部分的资金缺口。产业基金相当于表外运营,不进入企业负债表,可以优化企业的负债结构,同时能为企业提供3-4倍的融资杠杆。比如企业可以出项目总投30%的资本金,其余资金可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来补充。
近年来,尽管地方上发起的产业基金比较多、基金规模较大,比如2000亿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1000亿元的安徽省产业发展基金等。朱建军指出,实际上不少产业基金落地较慢,有时会因为较难寻找到适宜项目或基金管理上多层级沟通,资金无法高效投放落地。
考虑到项目的流动性和退出问题,可采用不同的金融结构解决资金问题。朱建军建议项目方寻找行业龙头上市公司与当地企业进行联动,成立项目公司或采用PPP的融资结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绿色产业项目的专业化操作程度。另一方面,为项目建立通畅的退出渠道。”朱建军如是说。
融资探索:光伏行业
作为绿色产业之一的光伏行业一直有较好的融资渠道。光合联萌运营总监沈梦伟告诉《经济》记者,目前各家银行都设有光伏贷,为户用型光伏提供融资方案。“银行的确起到表率作用,目前在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都希望为光伏行业做个性化的融资服务。”
光伏行业的融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制造型企业,包括一些组件生产型企业和他们的供应商。另一类是投资企业,他们是通过投资开发电站,然后出售或持有收取电费获取收益的一类企业。这两类主体都面临着不同的融资困惑。
光伏生产链上的企业往往面临账期较长、资金回笼慢、现金流紧张等窘境,沈梦伟认为,供应链金融更适合他们的融资需求。而光伏投资企业的融资困惑聚焦在前期的建设成本,苏美达能源市场总监袁全对《经济》记者表示,环境、地理位置、政策、项目周期是否稳定,业主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原因,银行向业主提供金融支持存在一定的门槛。“业主更需要从前期融资到后期运维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相较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少能源企业更看重这块业务。
“光伏企业对电站项目的资金监管、质量监管以及项目处置,都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我们更愿意为融资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沈梦伟如是说。
然而,在推进融资业务的过程中,沈梦伟表示,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产的风险评估问题。除了调查企业详细的信用档案、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更要有一套完善的风控系统。譬如,如何评价资产,如何进行风险尽调以及项目出险如何处置等。“一方面要严格把控项目的风险,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投资人的用户体验,我们才能生存下去。”
清洁能源融资举步维艰
同为绿色产业的清洁能源行业则面临另一番光景。
很多企业愿意发绿色债券,比如做清洁能源的上市公司亿利生态。2016年,该公司公告发行了绿色债券,之后便悄无声息了。据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已公告,意味着有证券公司替该公司运作绿色债券,但可能在审批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者项目本身有瑕疵,到监管部门那里便卡住了。
“中小企业融资难,大家都理解。其实中小绿色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CEO张誉铧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大的绿色项目需要几亿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长,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很难发展起来。虽说绿色企业有益于社会,但多数金融机构并不能把它和经济回报联系起来。
张誉铧表示,福建永恒算是清洁能源企业中比较幸运的一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绿色金融机构的支持。“2012年获得了青云创投的股权投资,兴业银行共提供了2000多万元的绿色贷款,顺利渡过了初期项目开发的难关。”提到当时的心情,张誉铧表示除了喜悦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心。
“当绿色产业规模逐渐成型后,会遇到融资瓶颈。”张誉铧表示,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的企业越来越难拿到资金了。“每个行业都有合同能源管理通则,但范围广泛,没有专业性机构对接,很难开展融资工作。”
据张誉铧介绍,2015年国务院取消了合同能源管理补贴,很多银行与基金都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借贷与投资都采取观望态度。福建永恒因此调整了业务模式,以能源服务替代合同能源管理。不过,张誉铧对此事表示乐观,国家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了不少政策,相信未来关于能源的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细则会出台,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国家提供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让中小企业更加重视绿色项目的开展,才能有质有量地完成承接业务。同时,也希望更多金融机构能够认识到绿色企业的经济效益。”
清洁能源融资较难,不仅是国内。美国清洁能源投资面临巨大融资缺口。
尽管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但在为清洁能源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方面,金融市场表现却差强人意,现有金融体系未能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美国联邦政府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态度和政策导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决策;二是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效率偏低,受惠面较窄,无法对机构投资者产生充分的激励效果;三是美国资本市场运行模式与清洁能源投资的特点并不匹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主任田辉告诉《经济》记者,即使在美国这样金融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绿色金融的发展都属于一个崭新的课题,都处于探索学习阶段。因此,我们更需要对现行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发展政策等多方面进行审视和重新设计。“单纯依靠财税激励已被证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更加全面的政策组合,才能确保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创投助力绿色项目
“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实属不易。”青云创投战略与研究合伙人卢琦对《经济》记者感慨:10年前的绿色市场比较“安静”。近几年,随着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逐渐受到政策和市场关注,国家开始提倡绿色金融概念,这个领域逐渐热闹起来。
卢琦告诉记者,绿色领域涵盖范围广泛,凡是能够明显减少污染,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的领域都可称为绿色领域。绿色领域的投资机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环境技术,这类企业往往是重资产型,利润率相对要薄一些,需要扩大产能维持经营;二是清洁技术,依靠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比如电池、半导体技术等;三是可持续技术,指的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善于将智能互联技术运用在绿色产业中的企业。卢琦表示,青云创投目前会偏向可持续技术的投资,当然前两个阶段也会持续关注,但会更注意对市场风险和技术商业化风险的规避。
这种投资偏好也符合绿色产业的发展趋势。以能源行业为例,最初绿色产业是考虑如何让能源生产更清洁,之后逐渐往应用端延伸,创新产生于怎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或者减少能源浪费,现在新的可持续技术企业会考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学习把能源的消费更精细化管理。
绿色企业生存和发展不易,需要投资公司给予更多帮助。卢琦向记者介绍,得益于青云创投深耕绿色行业多年,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一直帮助被投资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去年我们投资了一家用深紫外线LED做消毒杀菌解决方案的美国公司Rayvio(紫岳紫外科技),其下游应用场景很广泛。”投资之后,青云创投将其引荐给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政府。鉴于当地有不少医疗类企业和家电类企业,能够与Rayvio合作。翠亨新区政府对这类绿色项目很支持,这家初创企业得到了政策资金的支持,同时政府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的无菌车间等。卢琦表示,深入帮助被投资公司做战略方向把控、介绍关键资源,这种合作共赢的例子很多,从投资回报上就能够体现出来。
谁是解码器
“当下绿色金融还只是一个理念,它是有颜色、有态度的金融。”E20研究院院长、北大环境学院E20环境产业研究院院长傅涛对《经济》记者表示,除了上市或放贷会优先考虑环保企业,并没有给绿色产业特殊的金融政策。
环境产业有资产沉淀性强、收益稳定,但收益率不高、政府采购的比重大,年底集中收付款等特点,环保领域尚未形成自己的估值方法。“政府说年底要把这条河变清,环境企业的客户会一哄而上,企业的账款会很集中。”傅涛表示,它与其他支柱产业截然不同。“从金融报表来看,很多人看不懂环保产业,觉得风险特别大。”因此,金融与环境产业之间需要一个解码器。
朱建军表示,金融机构对传统业务如固定资产投资类的项目更为熟悉,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比如地产项目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环节投资成本和总收益都能预算出来,都可以用债权的方式去提供融资。从规划设计、撰写可研报告、监管机构审批、金融机构介入、项目运营、项目去化率、资金退出等整个环节形成完整的运作闭环。但绿色产业和金融机构所偏好的有抵押或质押标的的项目截然不同。银行缺少一种抓手,包括绿色产业的监管部门和审批流程也不同于固定资产类项目,金融机构缺乏对绿色项目的专业判断能力。
在绿色项目中,绿色城镇化项目、节能环保主题的项目属于资金方比较偏爱的,如节能环保重大装备、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项目,该类项目既有政府政策扶持,自身又可创造收益,可形成较为优质的标的资产,融资较为容易。但是公益类如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空气治理或雾霾治理、湖泊治理、乡村水治理,甚至是清洁能源的项目,一般无法直接市场化运营产生收益,该项目的现金流或产出情况很难预计,用发债或信贷的形式很难形成资金链闭环,也是部分绿色项目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篇6
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按照环保产品、环境服务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大环保的分类方法,我国环保产业从业机构约2.4万家,上市公司约400家,年营业收入约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201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环保行业指数上涨超过25%,表现远好于大盘。随着我国政府提出的2015年环保节能行业总值4.5万亿元的目标,行业规模和现金水平正在快速的提升,然而大行业中的每个细分行业都有着巨大的投资潜力,不同PE/VC机构也都有着自己的专注点。种种迹象表明,在他们眼中早已认定这是近年来投资的一片蓝海。
投资“民生”依然是重头戏
2013年度PE/VC投资环保节能行业也较为活跃的。据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显示,2013年度投资于节能环保行业的投资事件共128起,其中投资金额公开的事件共 32起,投资金额共约合22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要包括:水处理案例11宗,金额为9亿元人民币;清洁能源领域3宗,但投入金额较大,为7亿元人民币;固废处理类投资案例有3宗,总金额接近3亿元人民币;另外如新材料、土壤修复、空气净化、合同能源管理等也分别占有一定比重。
“水处理、清洁能源、固废处理三个领域投资金额占到所有投资项目的80%以上,虽然这些领域大多不是新技术,但由于最关乎民生,水、空气、生活环境的整治迫在眉睫,再加上政策支持和自然的需求,很多PE/VC依然会对这些传统领域心动,更有很多专注于节能环保领域的PE/ VC,在他们眼中这片市场依旧很大。估计在未来2~3年内会发生很多并购行为,在早期资本退出的同时加大资金密集度继而把这个产业做大。”廖志威分析,“这几个领域由于基建需要较大资金,故而投资金额也是非常巨大的,但在政策倾斜和超高回报的双重引诱下,这个版块的投资比其他领域更为活跃。”
2013年度,PE/VC亦集中投资于大气治理、污水处理,土壤治理和固废垃圾处理等领域,诸如联合环境(污水处理,KKR投资4千万美元),赛诺水务科技(污水处理,凯鹏华盈/里昂证券亚太恒富资本投资1,300万美元),上田环境修复(土壤治理,中国风投投资人民币1,750万元),蓝天环保(大气污染治理,未名雅集投资人民币500万元)等。
在配置方面,有机构建议布局业绩持续、增长确定性高、所在领域市场空间广阔、并购有望不断推进、估值具备相对优势的环保行业个股,比如东江环保、瀚蓝环境、碧水源和桑德环境;另外大气污染治理龙头公司中电远达、龙净环保,以及受益能源结构调整的ST联华、金鸿能源和内蒙华电等值得关注。受益于重点区域治理的先河环保和三聚环保;受益于锅炉淘汰改造的科达机电;受益于清洁能源推广的迪森股份,以及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中电远达和永清环保同样值得看好。
技术是PE/VC考虑的首要因素
说现在是PE/VC进入环保节能领域的最佳时间一点不为过,他们在找到一些拥有技术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之后,大多以私募形式进行投资,这恰恰与很多缺乏资金的环保企业一拍即合。在运营过程中,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商业模式为合同能源管理。即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由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其资金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在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才能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赢的效果。
从某种角度而言,比如说风电,收益良好的情况下项目回报能够达到10~12%,技术一旦成熟,好的商业模式自然而然就会建起来,效益就会越来越好,投资回报也就会比较高。廖志威说:“只要技术和模式不落伍,即使投资周期长,回报却非常雄厚,在某些领域可以高过20%。且环保节能的领域里大型基建项目会比较有生存空间,比较有长远的生存目标,小规模的投资可能很难形成一个长远的商业模式。”
“投资周期长、投入高、回收慢是这个领域与生俱来的风险,不像其他高科技或游戏公司那样很快就能有回报。但手中有好用的技术肯定能够看到直接效益,很多新兴的企业都在加大力度研究这方面的技术。合同能源管理之所以回报率能达到20%以上,有一定的程度在于他们拥有某一项技术能够达到很高的成本节约。”廖志威表示,“PE/VC投资节能环保企业首先要看的就是目标公司所使用的环保技术,如果这项技术被认可,他们才会注入资金,继而才能形成一个商业模式,不然基本不用谈盈利目标。这种操作方式在海外已经相当成熟,在国内最受资金追捧的就是那些手中技术能够媲美海外企业的公司,如果一旦被发现,PE/VC打破头也会愿意介入的。”
政策扶植是环保节能产业的温床
篇7
首先,我代表×公司感谢各位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肯定与支持。×获得2017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优秀单位的荣誉,离不开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帮扶,也是×全体员工锲而不舍,勠力同心,同尽担当之责的结果。长期以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市委“建设美丽×”的工作指引,坚持把“绿色”作为企业发展的“底色”、“亮色”,奏响绿色发展主旋律,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上下同步,“科学谋略+精准施策”,凝聚长效机制的“牵引力”。在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运行高效型及人性化”的绿色×战略目标;首次《ד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低碳节能专项发展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开拓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二是点面结合,“搭好架子+以评促建”,彰显管理模式的“能动性”。根据国家标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以体系为抓手,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首次以“月度检查+中期考核+年终考核”模式对下属单位生态文明工作进行考核,突出过程导向,切实推动生态文明工作落地。
三是统分有序,“创新驱动+优化供给”,激活绿色发展的“助推剂”。探索“海绵×”和×区综合管廊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采购及充电设施建设,年底前×公共区域×数目将首次突破×个;研究建立能源管理平台,加强能源精细化管理;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行×和×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入,开展水体和大气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篇8
2007年以来,我国环保部门银监会出台关于“绿色信贷”的意见,在金融业掀起了一场绿色发展浪潮。在意见指引下,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制定绿色发展规划,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发展。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也对绿色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产品及服务创新不断涌现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创造性地推出了能效融资产品,开创了金融支持绿色发展之先河。2008年,浦发银行在全国商业银行中率先推出首个针对低碳经济的整合服务方案,2012年推出《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2.0,包含五大板块十大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形成业内最全面和领先的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体系。在理财方面,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率先推出了“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理财产品。2010年3月,光大银行推出低碳主题信用卡,4月与北京环交所签订《中国光大银行碳中和服务》。国家开发银行等也探索出针对清洁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的各种创新融资方案,如节能服务行业模式、金融租赁模式等。农行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保理业务,2012年末,成功办理国有商业银行首个“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资业务”。
(二)绿色信贷初见成效2008年,兴业银行率先公开承诺实行赤道原则,随后开发了节能减排企业直接融资、EMC贷款、节能减排卖方信贷、排污权抵押贷款、节能减排设置制造商信贷、融资租赁和功用事业服务商等绿色信贷业务模式。截止2012年末,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126亿元,占贷款总额9.16%,其中绿色金融贷款余额70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5.74%。中国建设银行积极支持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完善信贷标准,实施差别化授信审批方式,截止2012年末,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2396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37%。2013年,兴业银行针对绿色产业推出“绿金融全攻略(2013)”专案,涵盖诸多特色产品,例如针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的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买方信贷和适用于LED绿色照明推广的订单融资等等。
(三)交易平台逐步形成2008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此外,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深圳国际能源与环境技术促进中心及香港RESET公司于2009年联合在深圳发起设立亚洲排放权交易所(CAE)。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包括北京、天津、湖南等地在内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排污权试点、环境责任险试点等,兴业银行、太平洋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各种平台建设,为试点提供业务创新、服务创新等金融支持。
(四)国际合作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国际金融公司针对国内工商企业及事业单位提高能源效率,利用洁净能源及开发再生能源而设计了一种新型融资模式———中国节能减排融资项目(CHUEE),法国开发署与中国财政部签署了专门用于支持提高能效及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贷款协议———绿色信贷项目,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开发了促进节能减排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国节能融资项目等,得到了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的合作支持与推荐,在实践中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二、金融支持绿色信贷面临的问题
(一)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第一,金融支持绿色信贷要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作为条件,我国征信体系不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影响绿色信贷执行效果。第二,我国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信用担保机制及奖惩机制,影响银行、企业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第三,金融支持绿色信贷指标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缺乏统一实施标准及具体指导名录,使得金融支持流于形式。第四,金融机构内部机制难以满足绿色发展需要,缺乏绿色发展专门部门。
(二)绿色投资不足且融资渠道单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环保投资累计达到1.37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6%,未达到3%的国际标准。尽管我国绿色能源投资规模2012年已达全球第一,但是绿色投资项目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信贷,融资渠道狭窄,未能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也无法实现社会资源对绿色经济发展领域的资源配置作用。对于绿色信贷项目,融资仍然是比较突出的难题。例如合同能源管理、绿色照明、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项目寻求融资时,仍然因缺乏抵押物而难以获得融资;如果请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不仅增加成本,而且担保公司一般也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缺乏操作可行性;即使成功申请到贷款,一般也只是流动资金贷款,难以满足企业的中长期资金需求。
(三)金融机构尚未充分发挥支持功能一是缺少专业的负责绿色经济发展项目的金融机构,无法提供全面专门的金融支持,二是银行内部绿色信贷制度缺位、缺乏绿色信贷实施细则等,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深入开展,导致操作层面“徒有其名”,或者使银行跟在绿色产业后面分享利益,而失去了本来的资金引导、信贷支持作用。三是由于贷款规模限制,无法满足绿色发展项目资金缺口,四是金融机构尚无法为绿色发展提供全面化金融支持,例如绿色企业融资上市、绿色发展项目担保、绿色投资咨询等服务。
三、创新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建议
(一)健全相关体制机制第一,健全风险补偿机制、信用担保机制、相关奖惩机制、征信体系及信息沟通机制,使得绿色发展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提高银行及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积极性。第二,制定明确、具体的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指导名录及相关指导指标,改善金融支持的实施效果。第三,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机制,借鉴国外经验培育专业化绿色发展机构及专业人员,使得金融机构满足绿色发展的需求。
(二)大力推广绿色信贷建立健全绿色信贷体系,确立切实可行的环境评价标准、信贷披露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确立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管理制度,规范绿色信贷审批程序及实施细则,引入环保指标评估企业借贷能力;加强贷后管理,严格监督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对企业无视环境保护的随意投资行为采取措施督促改进,使商业银行真正发挥资金引导作用,使绿色信贷在促进社会追求生态价值、实现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9
宝马在2008北京车展上首发了X6氢动版,这是继宝马7系氢动力版之后又一款新产品,此番新车X6搭配的氢动力系统与7系相类似,是在7系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系统。
氢是一种可以循环利用的非石油资源,其排放物主要是水,污染极小。
在宝马看来,这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动力系统,宝马的氢动力系统与氢燃料电池不同,燃料电池是将氢燃料转化成电力,从而驱动车子行走。
宝马的氢动力所搭载的发动机,车内拥有两个燃料箱,分别可存储液态氢和汽油,其搭载的发动机既可以燃烧氢燃料,又可以使用汽油燃烧。
除宝马以外,福特、通用等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氢动力汽车。
相对于混合动力与燃料电池,氢动力作为最终能源解决方式,似乎有着更“光明”的未来。
氢能源“捷径”
将氢技术作为未来最适宜的能源形式并且坚持不懈地进行促进与开发,是宝马集团清洁能源策略的一个核心内容。宝马早在1978年就已开始氢动力单元的研究,在此后的几十年内,通过几代的氢动力汽车使这项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宝马经过28年数代氢动力汽车的发展与改进,2006年11月22日,宝马Hydrogen7氢动力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供日常使用、几近零排放的氢动力驱动豪华高性能轿车。
Hydrogen7氢动力体现了宝马的双模式动力之路,即利用现成的内燃机技术来实现应对石油资源枯竭的解决方案,这是宝马所走的一条氢能源汽车的“捷径”,不对发动机基本结构做较大的改变,精心调整后在传统内燃机内燃烧氢气,同时又能燃烧汽油。
氢动力作为汽车新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即使技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如通用、丰田、戴姆勒-奔驰等苦心钻研10几年,但商业化的路途依然遥远。
BMW氢能7系只能说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款氢动力车,而并非是终极的氢燃料汽车,因为它目前使用的仍是汽油和氢双燃料。在宝马看来,混合动力是过渡技术,而氢动力则能够通向未来。
量产难题
在去年末的《京都议定书》10周年纪念论坛上,宝马集团披露了其向替代性燃料过渡的短、中、长期环保及技术路线。
即短中期将以提高原车型的效率为主(短期将着手推进轻量化、减少空气阻力以及能源管理等,中期将利用第二代生物燃料),长期将开发使用氢气和电力的汽车。
另外,氢动力汽车还分为氢燃料内燃机汽车与氢燃料电池车,技术上也有差别。对于宝马和其他看好氢动力的汽车厂商来说,大规模商业化可能还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
据悉,氢动力从研发到单车成本是5亿美元,批量生产后化学加氢站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Hydrogen7氢动力轿车的价格至今仍是一个谜,目前它也只是被少数人的拥有。
记者了解到,液氢的售价高达8欧元1kg,而宝马现推出的Hydrogen 7每行驶100km需要3.6kg氢气。同时,加氢网点的建设是一个制约因素。因为网点工程浩大所以启动费用高昂。
今后在北京、上海、东京这样的有利于普及加氢站的城市进行推广可能会容易一些。
丰田 混合动力领跑者
从目前来看,混合动力车是汽车业迈向可替代能源新世纪的最佳路径,也是目前唯一能实现量产并获得利润的替代技术。丰田汽车是混合动力领域的标杆汽车企业。
2008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12款混合动力汽车的扎堆“表演”令丰田汽车不再一支独秀。
由于混合动力车具备节能环保的优势,所以未来发展前景很好,但是要普及到中国的消费者,一方面需要汽车厂商降低成本,改良系统;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优惠政策,让消费者在使用这一新能源车时省油又省钱。
混合动力渐热
丰田汽车在2008北京国际车展上特别安排了混合动力区域,摆放了所有混合动力型号的车,除了已经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油电混合动力车PRIUS普锐斯和雷克萨斯LS600hL、RX400h外,还有雷克萨斯GS450h、混合动力运动概念车FT-HS、追求零排放的混合动力技术的油电混合动力概念车――HYBRID-X以及雷克萨斯油电混合动力SUV―LF-XH。
丰田汽车自1997年推出混合动力汽车,截止去年11月已经在全球累计销售了大约125万辆,突破了100万辆。其中,70%是普锐斯车型。
统计显示,2007年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总销量突破了30万辆,超过2006年的25.45万辆,其中有43%是丰田普锐斯。
据日本Nomura研究机构预测,全球混合动力车到2012年会增长3倍,达219万辆。面对混合动力汽车的光明前景,丰田汽车已经列出了具体的计划:到2010年,其全年混合动力年销量将达100万辆,其中最主要的是其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到2020年,其每一系列车型都将推出混合动力版本。
上世纪90年代,欧美厂商对混合动力不屑一顾,随着能源危机临近,面临着是“生存还是毁灭”的抉择的汽车工业和厂商越来越多的向混合动力要市场,毕竟与氢能源等相比,混合动力汽车的实用性最高。
在北京车展上,福特汽车展出了一套汽电混合动力系统。这款完全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可以在纯电力、纯汽油或者油电混合等不同动力模式之间自动切换,从而使能效与性能得到最大化。同时,排放量也保持在PZEV(准零排放车型)所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一向偏重于电燃料电池研究的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在京宣布,拟斥资2.5亿美元在华设立汽车新能源研发中心,将在混合动力方面发力追赶丰田。通用最新研发的5款新能源汽车在北京车展上亮相,其中欧宝Corsa1.3涡轮增压柴油车、雪佛兰E-quinox氢燃料电池车、雪佛兰Tahoe双模混合动力车、土星Aura轻度混合动力车均为亚洲首次展出。
高成本之困
记者采访获悉,本田汽车的思域(Civic)混合动力车自去年11月上市以来仅售出了约150辆。该车售价26.98万元,其价格不仅相当于售价14.78万元的1.8LEXi手动型汽油版思域汽车价格的2倍,且几乎是其该车美国销售价格的两倍。
J.D. Power & Associates旗下亚汽资源公司(Automotive Resources Asia)的数据显示,尽管去年中国的SUV和豪华轿车销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普锐斯的销量只有414辆,比2006年下降了81%。此前丰田汽车设定的目标是销售3000辆普锐斯轿车。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技术限制,普锐斯售价偏高;另外,这些在中国销售的混合动力车多数进口或国产化比例低,在海关征收关税之后,其价格相应走高。普锐斯的价格,在日本相当于人民币16万元,比同级别汽油车仅贵3万元人民币;但在我国售价30万元左右。虽然能降低油耗,但节省下的钱并不能抵消消费者的购车款。同时,消费者普遍尚未接受混合动力车的概念。
一款1.5升排量的传统轿车,按照目前国内的车市行情价格不超过15万元。然而丰田1.5L普锐斯的价格却近30万元,同样使用93号汽油,一辆传统家用汽车行驶15万公里需要花费的燃油费用约为7.3万元;一辆混合动力汽车15万公里需要花费的燃油费用约为3.24万元,两者相差4万元左右,但混合动力车比传统车购车的成本贵近15万元,这样消费者虽然买了省油的车却因此多花了约10万元钱。
丰田汽车上月还宣布将普锐斯的价格下调8%,下降了2.1万元左右。
“现在中国的混合动力车市场尚处在培育阶段,销量多少不是目的,关键是使消费者接受我们的理念,认识普锐斯的质量。”丰田中国企划公关宣传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丰田社长渡边捷昭表示,在技术方面,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是混合动力车发展的更高形态,大大提高了电动行驶模式的距离的同时,更降低了汽油的使用量,而且利用普通家用电源即可充电,它将比现在的混合动力车更加环保。丰田的目标是,在2010年之前,努力迈向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实用化阶段。
因此,从长远来看,混合动力具有可观的发展潜力。丰田汽车乐观地认为在中国市场中,此类轿车的销量或许不用几十年、而只需几年时间就有可能实现增长。
自主新能源 集体寻突破
面对跨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突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还有很大的距离,自主品牌新能源追求突破,集体追赶跨国巨头的迫切心情在北京2008国际车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齐头并进
4月20日上午11 点,W1 馆,比亚迪汽车正式其首款纯电动轿车e6;广汽集团首次其概念车,这款概念车正是搭载新能源动力;长安自主研发的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也登场亮相;上汽也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其中包括“上海牌”的最新一代的燃料电池车;奇瑞“银海绿洲”系列展台,全部由柴油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灵活燃料车组成;长城欧拉和长城精灵EV完全依靠电池电力驱动。
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表示:“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如果按照目前的燃耗水平,汽车的石油消耗量将超过中国整体石油需求量6成。” 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中国汽车品牌参与全球竞争,并在短期内实现抗衡甚至反超的最大机遇。
去年11月1日,中国公布《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去年12月20日,又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国内外众多车企也开始制定自己的新能源汽车计划。一时间,混合动力、氢动力、燃料电池、电动车,凡是国外已经出现的新能源解决方案,都在中国有所体现。但从目前看来,自主品牌汽车在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被外国汽车公司抛在了后面。
比亚迪攻势
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的起步并不晚,成果也很多,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等于为电动汽车积累了宝贵的技术和市场经验。中国的电动汽车成本要比发达国家低得多。现在的关键是政府应该支持技术比较成熟的电动车产品尽快上路,占领市场。
在欧美日本,传统汽车已经根深蒂固,电动汽车要想替代传统汽车非常困难,中国在汽车还没有普及之前,已经有了电动自行车作铺垫,电动汽车的发展就有了市场基础,这在世界上是独特的条件。
今年1月份在底特律北美国际汽车展上比亚迪展示了一款混合动力汽车,名为F6DM。该款汽油和电力混合动力汽车将在今年推向市场。该车可以插入家用电源插座充电,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可以完全依靠电力行驶100公里。之后,比亚迪e6电动汽车将在2009~2010年期间推向中国市场,计划两年内在中国大规模销售充满电时能够一次行驶300公里的全电动汽车,并向北美和欧洲出口。
据悉,混合动力汽车的售价约为人民币15万元,电动汽车售价为20万元。
对于废旧电池污染问题,比亚迪提出他们的电池是硅铁的,一旦电池不能使用了,它就是一块铁。可回收、其耐热性、抗压性和容量都远远强于普通电池,电池充电循环次数可达2000以上,电池的持续里程寿命大于60万公里。而其成本为5万元,年产达到20万辆后,成本可降低为3万元。对比氢动力,纯电动研发成本确实低了很多。
政策缺失
目前除混合动力外,其他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尚未建立,因此新能源车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会演变为标准之争。中国虽然出台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并没有明确给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方向。
业内专家认为,第一是相关的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第二是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要求还没有达到十分迫切的程度。政府中有些部门的意思是等待电动车、氢能源和混合动力争出结果后,再明确政策支持哪一种新能源,而政府部门的意见和利益不能统一,没有明确的政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不会快。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家确实很难出台鼓励政策,这也是保护本土汽车企业。本身在传统汽车技术方面自主品牌就处于弱势,现在给予了支持混合动力车发展的政策,无异于扶持外国汽车公司,自主品牌只能继续落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认为,未来五年,在我国汽车产业领域,产量增长将不再会放在第一位,产量一旦超过1000万辆以后,主要任务就是做强而不是做大,首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其次是提高企业集团总体竞争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汽车产业应尽快实施战略转移。
■链接:《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
国家发改革委制订出《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从去年1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新的《规则》首次明确新能源的概念包括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电动、氢动力和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等。
与此同时,《规则》对企业上马新能源车项目设定了15道“准生”门槛,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这将打破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一窝风”的现状,形成由拥有技术优势的汽车企业领跑的格局。
在企业取得新能源准入资格后,仍需在商业化阶段接受主管部门监管,从而可避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发展出现失控现象。
篇10
关键词:政策;能源;农村;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765-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19.067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Policy System of Rural Energy in Beijing
HAO Bing,JING Yong-p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nergy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rural area,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relevant offices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gradually formed a policy system of rural energy. This system have solid structures. Every policy influences and supports each other.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policy system of rural energy in Beijing was analyzed, to perfect the policy system and improve its efficiency.
Key words: policy; energy; rural area; Beijing city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制约因素。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使中国能源需求大幅攀升,但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博弈使中国在世界能源的获取上处于不利地位。对此,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能源相对短缺问题。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特大型的能源消耗城市。北京城区资源储备相对匮乏,严重依赖外部能源资源[1]。建设“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目标对北京市清洁、高效地利用能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北京市的组成部分,北京市的农村地区也必须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科学发展道路。近年来,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能源生态建设水平,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体系的结构与功能,为完善该体系、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提供了借鉴。
1 北京市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概况
2012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为7 177.7万t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为4.75%,基本符合科学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但是,北京市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方式大多属于粗放型,与北京市城区相比,在能源转换率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2]。
北京市农村地区的能源消费可以大致分为生产用能与生活用能两大类。在生产用能方面,基于北京市经济结构的特点,北京市农业生产用能的增加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农业政策实施的关键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在生活用能方面,北京农村生活用能的规模大于生产用能的规模,且与城镇生活用能的结构区别较大。2010年,北京市生活消费的能源消耗总量为1 229.71万t标准煤,其中,城镇占3/4,乡村占1/4。然而,在煤炭消费总量上,乡村几乎为城镇的3倍[4]。上述数据表明,北京市农村地区生活用能的结构亟待优化。如果北京市的农村地区不能及时转变生活能源消费方式,未来将制约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的实现。
北京农村生活用能的形式主要是采暖、炊事和家电用能。其中采暖用能占59%,炊事用能占30%,家电用能占11%[5]。从一些学者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来看,未来农村生活用能设备的数量将继续增加,因此,家电品种能源效率的改进将影响民用能源消费量。综上所述,北京市实施农村生活能源政策的重点在于提高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和推广低能耗的设备[6],以便提高采暖、炊事用能效率,降低家电用能能耗。
2 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体系的结构
针对北京市农村地区能源需求和使用的现状,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的公共组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日见清晰的政策体系。在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体系中,元政策、基本政策和部门政策围绕着核心目标,排列、组合、互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政策群。“元政策”是用以指导和规范政策体系的整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体系的“元政策”即建设清洁、高效的农村能源体系。按照上述理念与目标,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农委与农业局、财政局、住建委、科委等部门制定和实施了包括三农政策、财税政策、科技政策等在内的具体措施(图1)。
2.1 按部门划分
2.1.1 规划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就专门出台了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2006年12月),作为政策总则,指定了北京市各项能源政策的方向。接下来,北京市政府又了“十二五”规划、“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等总体规划。针对农村地区的具体特点,北京市在2009年了《退耕还林地区农村能源发展规划》等专门针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规划。
2.1.2 法规与规章 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决定的意见》(京政发[2007]3号)、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2010年)、《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2006年)、《节能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2007年)、《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及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2009年)、《北京市能源管理师试点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等。
2.2 按系统划分
2.2.1 三农政策 例如,在北京市农村地区影响较大的“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建设,从整体上改变了北京市农村地区生活用能的建设思路。
2.2.2 财税政策 北京市政府各级部门对农村能源建设的财政投入可谓量多面广。例如,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和太阳能热水系统项目补助资金中,有很大份额投放到了农村地区。针对延庆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也提供了相应的补助资金。在税收方面,税务部门对以农林剩余物为原料自产的综合利用产品、农作物秸秆发电实施了增值税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
2.2.3 科技政策 例如,在中科院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等工程中,国家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参与,使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等科技企业进驻延庆县,对于改变延庆县和北京市生活用能的结构均发挥了正外部性。
2.3 按机构划分
2.3.1 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农村能源政策实施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进行目标设计、划分机构职能等基础性工作。在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设有能源处,负责相关工作。
2.3.2 北京市农委、农业局 北京市农委的主要工作包括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和制定农业、乡镇企业发展当中的能源政策。北京市农业局则在其担负的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环保等各项工作中,起到服务、执法和监管农村能源政策实施效果的作用。在北京市农业局中设有能源生态处,负责相关工作。
2.3.3 北京市住建委、科委 在降低北京市农村地区生活用能的工作中,北京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政府部门作为责任单位,负责相关项目。例如,建设地源热泵采暖示范项目、生物质地热采暖示范项目、压缩天然气示范项目,实施住房节能保温改造项目等。
2.3.4 区县能源办公室 基于对能源工作的重视,北京市部分涉农区县设立了专门处室。例如,延庆县设立了新能源与循环经济办公室。
3 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的功能分析
3.1 功能分析
北京市农村农业政策的主体包括北京市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及强制性和非强制性公共组织。目标导向定位于促进北京市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的能源转换与利用问题,较好地发挥了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和调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管制功能与分配功能[7]。
第一,从政策运行效果看,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北京市农村地区使用、发展清洁能源,对于形成“多元并举、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格局发挥了导向功能和调节功能。第二,从政策固有功能看,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体系依靠财税政策的作用发挥着提高财政资金再分配效率的分配功能。第三,从功能实现程度看,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体系发挥着约束农村生活用能习惯的管制功能。
3.2 政策特点
3.2.1 激励相容 现行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发挥上述功能的主要原因在于,该体系较好地处理了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能源政策涉及的领域众多,政策规划层和执行者分属多个部门,因此,政策主体在制定农村能源政策的过程中,较多地考虑到农业、农民及相关产业的诉求,使政策设计基本符合执行者的利益。例如,房屋抗震节能改造等项目的负责单位包括农委和住建委,并且将资金直接补贴到农户的做法,都符合激励相容的原理,为政策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2 政策配套 在“建设清洁、高效的农村能源体系”理念之下,北京市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制定和实施了内容各异但政策导向性较为一致的政策集合体。这些政策由不同系统的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执行,形成了多条政策链。上下游式与交互式并存的政策链条相互配合度较高,使得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的“顶层设计”与“接地气”的基层措施匹配度较高。例如,制定多项《管理办法》、《实施办法》等政策,提供《技术规程》等规范,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为能源政策发挥导向功能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撑。
3.2.3 思路创新 工作思路创新是北京市农村能源政策发挥导向和调节功能的新路径。比如引入节能评估中介机构、审核机构及服务机构、能源管理师等新生形态,扩宽了行政管理机构发挥作用的渠道。这些创新体现了北京市政府在农村能源管理机制的改革中不断寻求突破的努力。作为管理思路创新的成果,这些新生的机构或者管理形式使更多的参与者融入了政策体系,加强了各方的联系。
3.3 政策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