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

篇1

从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阶段来看,所谓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他全新音乐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也是他美学思想个性化的重要时期。从创作体裁来看,他的钢琴作品体现出一种不带任何感彩的音乐风格,钢琴曲的严格规范与现代音乐语言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他作为新古典主义风格作曲家的美学观点。

一、钢琴艺术语言的形成背景

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经济一直处于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人类社会需要某种全新的形式来诠释当下的变化与困惑,因此人们对艺术的要求和观念上所发生的变化,也直接反映在了音乐创作中。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作曲家以早期音乐的风格特点作为新的出发点,尝试创造新的音乐风格,并由此揭开了一场新古典主义的音乐运动,而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无疑是20世纪艺术文化史中珍贵的一章。

斯特拉文斯基受他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历经了几个不同的创作阶段,由后浪漫主义和俄罗斯音乐风格逐渐过渡到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其后又发展至十二音序列主义风格,最终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艺术特点。可以说,斯特拉文斯基每一次音乐风格的转变都是对他以往创作的重新审视。

俄罗斯时期是斯特拉文斯基民族意识较为强烈的时期,这一阶段的音乐风格继承了晚期浪漫主义的创作方式与创作技法,大量融合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他创作了多种形式的钢琴作品。“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将近20首钢琴曲贯穿他创作的一生,有相当部分的作品堪称经典之作。这些作品当中有钢琴独奏作品、双钢琴作品、协奏曲或与乐器协奏形式的作品等。更有甚者,斯特拉文斯基自称有少量作品是为解释或解决作曲当中的一些问题而创作的。”①可见,在斯特拉文斯基手中,钢琴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创新媒介,被赋予了高难度的演奏技巧,以及内敛深沉的艺术价值。在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曲中,《#f小调奏鸣曲》《谐谑曲》《钢琴奏鸣曲》等作品代表性较强。这些作品见证了作曲家所经历的各个创作阶段,也体现出他与“传统”之间仍然保持着的或深或浅的联系――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更新了古典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建立了个性化的现代风格,并将这种风格贯穿在他所有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作品中。

二、钢琴艺术语言的艺术风格

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作品在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观照下,极大程度地扩展出多样性的钢琴创作思维、演奏思维,将全新的创作因素引入到作品当中。在此基础上,他还参考了18世纪的欧洲音乐风格,并总结出这一时期曲式、织体、和声、节拍等方面的多种规则,而在他“游戏”般的新古典主义实践中,他所做的一切突破又正是针对这些“规则”而展开的。斯特拉文斯基在音乐中采用不平衡的节奏力度,形成了非常具有冲击力但有节制的气势,可以说在新古典主义的钢琴音乐语言中,节奏的创新运用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个性化的风格特征,这也是他对20世纪全新音乐语言的引导和影响。

斯特拉文斯基也常以模仿和解构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构为创作动机,他的《钢琴奏鸣曲》便充分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从特定角度来说,《钢琴奏鸣曲》代表了斯特拉文斯基在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典型创作特征,它将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美学思想与对钢琴音乐的探索结合在一起,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新古典主义时期钢琴曲的创作面貌。总体而言,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反馈了当下时代的音乐理性精神和艺术审美,他独有的创作理念为现代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并产生了与19世纪“浪漫主义”相悖的创作特征与美学观念。

三、钢琴艺术语言的艺术特点

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作品常以不断变化的乐思作为音乐发展的主线,在形式、结构、和声、节奏以及音乐素材上采用大量的非传统的织体形态,运用全新创作手法拓展出新的复杂节奏和音乐元素,形成了现代音乐的美学思想,并以其特有的美学观点和音乐风格独树一帜。可以说正是在钢琴体裁的创作和诠释过程中,他的音乐美学观点和总体音乐风格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他的每一部钢琴代表作,不仅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传统音乐形式所惯有的认识,而且从音响上彻底改变了欣赏者对音乐的审美体验。

斯特拉文斯基在他的钢琴创作中,坚持不断地展示他的较为典型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他认为,“音乐除了表现它本身以外,根本无力表达任何东西,如情感、内心观念、心理情绪、自然现象等,表现从来不是音乐固有的特性。”②对他来说,音乐并不是主观表现,它只能是客观存在,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自律论“美在形式”的观点――作曲家出于对音乐形式美的追求,探索在音乐创作技法上的不规则与统一。斯特拉文斯基是在理性的掌控下,将音响作为主要创作媒介。在他所谓的新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创作中,这些美学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他的大多数作品也因此具有更多的突破,体现出一种美学观上的艺术哲学。

斯特拉文斯基钢琴音乐的艺术特点与他的总体音乐创作风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他的创作又始终与新古典主义有所关联,因此,在探究其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时,对新古典主义的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术语的界定视角来看,“新古典主义”是新的“古典主义”,还是“新古典”主义的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议。“对于前者来说,‘新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古典主义’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再发展;对于后者来说,‘新古典主义’尽管表面上和‘古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它是一个全新的现象。”③以前者作为研究基础的学者,用传统的音乐方法探索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并与传统的古典音乐相比,来看他的创新与变化;以后者作为界定基础的学者,则不再关注他对音乐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用全新的音乐分析方法探究他的“新古典”主义。

从目前学术界对这个术语的界定视角来看,具有“简明、清晰、节制、纯粹”等特点的音乐能够较为准确地诠释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也有学者将之总结为“简洁清晰”“有机合成”。④但更重要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钢琴作品与传统之间存在某种外在的、形式结构上的联系,借助于这种解释,他的新古典主义则有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因此可以说,最理想的“新古典主义”首先应具有“简明、清晰、纯粹、节制、反浪漫”等美学特征;其次,这种音乐风格应与传统保持着相应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对传统的继承以及唤起对传统的记忆。

如此一来,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成为具有多层次内涵的音乐,它既可以被称说成是对欧洲传统作曲技法与风格的继承与否定,也可以解释为以独特视角、风格和方法来继承欧洲传统的古典作曲艺术。将这种“矛盾”上升到美学观念层面上看,在这种关系之中,新古典主义对于传统古典主义音乐的技法与风格既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既可以是继承、复兴传统,也可能是为了彻底打破传统。

结语

新古典主义可以说是西方现代艺术在音乐领域中的典型现象,而以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曲作为研究基础,可以从中体验出新古典主义所特有的艺术品质,并且对他所创造的全新的音乐语言有多方面、更深层的理解。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产生和发展深受社会背景的影响,它同时也是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物质与精神世界提高的产物,它崇尚理性,追求严密的逻辑、结构等艺术特征,这也正是那个时代不同社会因素的种种反映。诚然,纵观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的创作特征,形式美的自律论美学成为他的主导美学思想,而“纯器乐”的钢琴曲将他的美学理念与其对新古典主义的探索结合在一起。

从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创作来看,他既是传统音乐的革新派,又是对传统最“留恋”的继承人。他对于新古典主义钢琴音乐的创作与把握,是他作为一个现代派作曲家的主要标志,他所秉承的创作原则不同于以往的“古典主义”,也许用“继承与创新”能恰当地表达这一创作风格的本质特征,概括而言,在寻求现代音乐的创作方法上,他是一位传统主义的革新者。

注释:

①宰.从斯特拉文斯基“俄罗斯时期”风格多变性看他的钢琴练习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1).

②朱琴.浅论斯特拉文斯基的美学观及其创作风格[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2)

③④纪露.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的内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0(2).

参考文献

[1]龙德云,从斯特拉文斯基的《钢琴和管乐协奏曲》走进新古典主义结构中的微观世界[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1999(3).

[2]郝维亚.百年经典 世纪回眸――斯特拉文斯基与新古典主义[J].人民音乐,1999(8).

[3]王永振.斯特拉文斯基早期室内乐作品的创作特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6(3).

[4]苏珊・菲勒,吕常乐.“新古典主义”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4).

[5]陈蕾.创造一种全新的音乐语言――新古典主义在斯特拉文斯基《钢琴奏鸣曲》(1924)中的体现[J].音乐生活,2008(7).

[6]尚国强.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创作简析[J].音乐天地,2010(8).

篇2

[关键词]舒伯特 D960奏鸣曲 创作特征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他是两种音乐思潮承上启下的音乐家。他兼有古典与浪漫两种音乐风格。这种风格也深深的影响了他的钢琴音乐,他的钢琴奏鸣曲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创作特征,也继承了古典乐派钢琴音乐作品的风范和气势。舒伯特晚期的三首奏鸣曲已经显示出把新的感情强度和精简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的表现能力。

(一)风格特征

1.古典风格因素

舒伯特与莫扎特都出生在奥地利,他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同一种族的精神血脉,传承着德意志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气概。莫扎特与舒伯特在音乐上的创作有相似之处,在舒伯特的一些作品中能模糊感受到莫扎特的影子。实际在音乐创作中,舒伯特没有模仿过任何人,只能说,在创作的早期阶段,他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揣摩过莫扎特的音乐作品,莫扎特作品中的灵魂深深的触动了舒伯特的心弦。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也深深的影响着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舒伯特。唯一的一次见面,是在贝多芬最后一次的音乐会上。舒伯特目睹了心中偶像的风采,贝多芬赋予作品的灵动、大气深深的震撼了舒伯特。舒伯特的音乐创作受到贝多芬很大的影响。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中所采用的谐谑曲形式最初就是由贝多芬在创作钢琴奏鸣曲时运用的。

莫扎特和贝多芬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对舒伯特一生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典主义的传统深深的影响着他的创作,他坚持遵循稳重、朴实、严格的古典形式。

2.浪漫风格因素

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舒伯特的创作非常随意随性,一蹴而就,常常是有感而发或触景生情,是一种随意而来的真实情感的的释意流淌。舒伯特对旋律、调式和声与节奏节拍进行独特处理,他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作品中随处可见。他的创作都是很自然的情感流露,流畅的倾泻,创作的过程没有阻碍,一气呵成。他的灵感无准备、突然而至又瞬间即逝。舒伯特强调主观情感,抒情性特征明显。他对和声语言不断探索和突破。音乐形象鲜明、变幻无穷。

(二)创作手法

1.歌唱抒情的旋律

舒伯特的D960钢琴奏鸣曲旋律线条优美,节奏富于变化,强调内心世界的抒情与感怀。艺术歌曲中优美动听的浪漫主义色彩渗透到了钢琴奏鸣曲中,使他的钢琴音乐歌曲化,浪漫抒情,很多旋律可以“唱”出来。他的音乐用清新朴素的语言诉说着平凡普通的事物,而在叙述的同时又传达了美妙的抒情性语境。绵密而愉悦,轻松而温柔的冲击着人们的内心深处。让人感觉就像风和日丽的简单的生活里充满了“无与伦比的美丽”。

2.色彩丰富的和声

舒伯特的D960钢琴奏鸣曲大胆的使用不协和音不稳定音、大小调的对比强调与突然的转调离调等手法来加强音乐的和声色彩。和声具有激情或细腻的表现力,造成了音乐细微的变化。他所使用的和弦转换常常出人意料,置古典主调和声系统于度外。和声被舒伯特用来表达特定的情境,是刻画心理变化的手段;和声成为纯粹的表现因素,烘托舒伯特的内心感情,丰富音乐的内涵。舒伯特的音乐清新自然,没有刻意的落笔,没有虚伪的诉求,却非常真诚和善良。没有华丽,没有艰深,看穿了轻薄的风景,安静的回到自己的内心。让人无法抗拒。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可以看做是从共性到个性,从保守到自由的转化,舒伯特将自己自由浪漫的情感融合到了严谨的古典形式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他在古典奏鸣曲基本格局的基础上,注重旋律的表现力,加入扩大和声语汇,扩展和声进行,用色彩丰富的和声来表现浪漫主义情感,形式与情感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彭鹏.《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8(3)

[2]约翰·里德.《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形式与情感》[J].王岚译、康荣校.《钢琴艺术》,2001(3)

[3]王岚.《古典主义形式和浪漫主义情感的复合体——舒伯特的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1)

篇3

一 西方古典音乐简介

古典音乐,英文名称“classic music”,其中“classic”,在西方文学家笔下有“最为优秀的”、“经典不衰的”之意,在中国,它被翻译为“古典的”。故“classic music”在中国又被称为古典音乐。广义上来说,西方古典音乐包括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三个时段。

在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受到法国革命的冲击以及当时返璞归真的思想所影响,在特征方面渐渐地变得成熟起来,具备了以下几条特征:第一,主调音乐取代了复调音乐。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形成所以带有巴洛克时期的印迹,但在这一时期内“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才占主要地位。第二,和声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由“主―下属―属―主”建立起来的功能和声以及其调性关系体系构成了音乐结构的骨架。和声语汇增多,借助于离调的手法以及转调的手法,旋律更加具有表现力,变得更加立体化。第三,受到法国革命的冲击作用以及当时返璞归真的思想所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慢慢地脱离了宗教内容,开始展现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内容。“人”取代“神”成为音乐作品的主角。第四,音乐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奏鸣曲、变奏曲被广泛运用。

二 从钢琴发展史探究西方古典音乐

任何一种音乐流派乃至一首音乐作品,都是离不开乐器的,其中乐器形式的演变对其影响尤其巨大。西方古典音乐与钢琴的关系亦是如此。

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古钢琴叫做克拉维卡,其制作年代大体是在12世纪至14世纪之间,为欧洲所使用。其外形为长方形,于木箱之上添加一些琴键,有的在四条腿的内侧右部大约三分之一处安装了音板,其右端和厚板相互连接,其弦轴也被固定在这块厚板上,而弦是经由马桥后被固结在音板的另一侧。另外,腿内左侧三分之二处安装有键盘,键子的后面有平头钉固定。弹奏时,后端抬起,平头钉随之敲击弦而发出声音。羽管钢琴在结构上与古钢琴是大体一致的,不同的是弹奏时由安装在键子后面的羽毛管触动琴弦而后发出声音的。

由于古钢琴以及羽管钢琴,发声都相对较弱,音量变化也很少,故逐渐被槌击式钢琴所代替。所谓槌击式钢琴,它是将羽管钢琴加以改进,即在木槌上包裹皮革而成。与古钢琴相比,其音量可以通过演奏者敲击键盘的力度随时变化,弥补了古钢琴存在的音量过小以及无法调节的缺陷,从而增加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后来,钢琴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例如,1820年,塞巴斯蒂安?艾拉尔把击弦结构改为复震奏结构,从而使得弹奏者可以以更大的速度,更快的频率敲击键盘,从而弹奏出更为复杂的音乐作品。1825年,阿尔菲斯?巴考克第一次使用铸铁弦架,从而增加了弦架对于琴弦拉紧之后所产生张力的承载能力,紧绷的琴弦不再会以弦架的变形而变得松弛。这一改变使得钢琴的音准更为稳定,使用寿命更长。1850年,乐器制造家又对钢琴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将支撑结构与弦列的交叉排列以及复震奏式击弦机相结合,从而现代钢琴最为理想的结构形式被确定了下来。

不仅乐器结构形式的变化,音乐理念以及键盘技巧的改变,也会导致音乐风格的改变。西方古典音乐即是如此。下面,我们从西方古典音乐所经历的三个时代,来具体探究其变化。

1 西方古典音乐之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代的代表人物――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在演奏乐曲时,手指几乎不离开键盘,以极其细微的动作轻松的进行弹奏。因此,手指是完全可以独立活动的,不管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行云流水般的弹奏下去。故巴赫的音乐中,充满着颤音、回音、依音、波音等装饰音,从而使得音的力度以及延续变化得以代替。

从这一时期的钢琴弹奏方式,我们可以感知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这一时期,音乐家的作品,绝大部分是为了上流社会的需要而作,总体来说是为了显示上流社会的财富及其地位。故其音乐特点在于十分奢华,装饰性的音符十分之多。节奏也十分的强烈,而且短促富有律动,旋律也十分精美。复调音乐在乐曲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同时,节奏的思想,即在乐曲之中加入的小节线,也在这一时代开始萌芽。这些形式在后来直接演变为了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以及交响曲、前奏曲等钢琴作曲方式。总之,巴洛克时代的钢琴音乐体现了强烈的秩序之美,强烈的节奏以及复调式的和声,都是和谐、规范、重复旋律的最好体现。

2 西方古典音乐之古典主义时期

维也纳音乐时期,即古典主义音乐时期,在钢琴的弹奏上,由于维也纳轻动作机钢琴的改进,古典音乐的标志性人物海顿(Franz Joseph Haydn)和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确立了独立奏鸣式的音乐结构模块,从而使得乐曲中的个性化旋律得以从背景之中很好的突显出来。这时期的弹奏者,在弹奏时继承了羽管式钢琴的键盘控制风格,既轻柔又不失紧凑,在弹奏不时之中还带一点华彩的效果。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是朴实、真挚的。之所谓“古典”,其实更为准确的来说,它指的是古希腊以及罗马所处的“经典的古代”。18世纪上半叶,启蒙运动兴起,与文艺复兴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相同,启蒙运动更进一步的要求“自由、平等、博爱”。启发人们去摆脱教会以及封建的思想束缚,去勇敢的追求思想的自由以及个性的张扬。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反对世俗君权的口号,主张人们要回归自然,推崇人的理性,音乐也受其影响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音乐特点渐渐的走向了质朴与平民化,音乐风格也趋于完善和成熟。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主调音乐取代复调音乐,成为音乐的主流。尽管古典音乐的萌芽是在巴洛克时代,故带有明显的巴洛克痕迹,但是不可否认,这时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基础的主调音乐依然是当时音乐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此时期的音乐,要求作曲家在作曲时尽量去掉繁琐而无用的修饰,回归到最为质朴、自然的状态。在风格上人们更加崇尚轻松、简洁的主调音乐,反对过于刻意严肃、装饰的巴洛克音乐。在这种推崇自然、而又饱含激情、合乎理性的音乐审美思想的指导下,清晰、明朗的旋律从之前复杂的、多声部的复调形式中解放出来,以往主次不分,几条旋律同时进行的复调织体,也转变为以主要的旋律线为基本,其它的声部只作为陪衬和辅助的主调织体。因此,这种主调音乐旋律大都比较清晰。

第二,和声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功能和声(“主――下属――属――主”为主体建立起来)以及功能和声的调性体系是当时音乐的主要骨架。此外,这一时期,和声的词汇也更加的丰富,手法上更为多样,故在音乐旋律的表现力上更为丰富、立体。

第三,受到启蒙运动及其法国大革命的感染,这一时期的音乐在风格上,使人文主义更为突显,逐步的脱离了天主教的内容,主题是“人”,而不是“神”,人文精神成为音乐作品的主角。另外,作曲家也逐渐的认识到,钢琴不仅要表现出自然界的各种声音,还应该要学会模仿人类说话或者唱歌,特别是模仿能够表现普通人感情的说话或者唱歌方式。这就要求乐曲在旋律上以及结构上,不仅要有对比,还要有适当的对话,从而轻动作机钢琴音乐变得更加的丰富,也更加的生动和有趣。

第四,音乐的结构形式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奏鸣曲因其严谨清晰的结构、细致的质体、平易近人的语言,取代合组曲等曲式,成为主要的音乐形式。另外,变奏曲在这一时期也被广泛的采用。

总而言之,古典主义音乐的自然、简洁的主调音乐风格与巴洛克时代的严肃有序相比,音乐风格更为鲜明、规范,同时处于自然平衡原则以及适当的比率指导下的对比原则,也使得音乐的主次体现更加的完美,境界更加高尚。

3 西方古典音乐之浪漫主义时期

随后,音乐的发展进入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的钢琴弹奏也称为一绝,可与莫扎特比肩。他的钢琴弹奏,技巧极其华丽,转调也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与同时代的音乐家相比,其表演更为具有魄力、更为大胆,也更加的华丽多彩。

相比之下,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弹奏之法是粗犷的,但是其中却不乏某种深邃的意念与力量。这与贝多芬自身的音乐风格类似,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感觉准确的表达出来,就是感觉要像在钢琴的单独演奏上,获得犹如一整支管弦乐队在表演的效果。此时及之后,钢琴的功能逐渐的被提高,钢琴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随后的舒曼及肖邦由于更为协调的使用了延音踏板,故能弹奏出更为曼妙而且富有诗意的音色。并且肖邦还认识到了手在弹奏时的弱点,从而进行调整,最终确定了自身的技巧。

从钢琴的弹奏技巧我们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多偏向于幻想,作曲内容比现实生活题材更加广阔。音乐家更多的去挖掘音乐在曲调、和声以及旋律等多方面的表现性,从而对古典主义进行了彻底的突破。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作品更注重主观情感的变化,主张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来表达甚至是宣泄作曲家的感情,所以无论是肖邦的《幻想即兴曲》、《船歌》还是舒伯特的《即兴曲》、《音乐的瞬间》,都带有这样一种汹涌澎湃的美。

三 结语

篇4

关键词: 古典主义音乐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创作风格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在维也纳形成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音乐,这种音乐的风格是崇尚理性,强调道德力量,作品结构严谨,艺术手法简洁、洗练等。

分别出生于德国和奥地利的上述三位名作曲家,由于主要是在维也纳生活与创作,因此在思想和艺术上一脉相承,并且在开拓欧洲音乐文化的事业中,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人们把他们连结在一起,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名称来概括他们的艺术成就,而他们创作的音乐则被称为“维也纳古典音乐”。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老、中、青三代人。海顿最年长,比莫扎特大24岁,比贝多芬大38岁,莫扎特比贝多芬大14岁。他们之间在创作上有着密切的师承关系,但是又各具鲜明的特色。这种个性在音乐手法、体裁选择上都有明显的表现。本文就此简述三位作曲家在音乐上的不同创作风格。

在海顿的音乐作品中,明朗、欢快的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和他广泛采用民间音乐素材,反映新兴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密切相关。海顿最有成果的领域是交响乐、室内乐和清唱剧。莫扎特早年的作品受到贵族宫廷情趣的影响,具有精致典雅的风格;后期的创作交织着抒情和戏剧性的因素,反映了他摆脱对贵族的依赖而自谋生路的种种生活经历的体验。莫扎特的创作涉及器乐和和声的比较广泛,其中歌剧创作居首要的地位。贝多芬的音乐突出的特征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通过斗争而达到胜利的、英雄般的热情和毅力,这和他受到法国大革命风暴的洗礼有着直接的关系。他晚年生活在欧洲封建复辟时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赋予他的音乐创作新的时代印记,在一定意义上也奠定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开端。贝多芬最擅长的是器乐创作,其中以交响曲和奏鸣曲最为出色。

海顿(1732―1809)的创作风格:民间性与专业性的特点在海顿的创作中得到了十分巧妙的结合。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些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是海顿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语言的基础。这是启蒙运动的民族精神在音乐艺术中的反映。海顿力求艺术的通俗性和大众性。他广泛学习与研究人民自己的音乐创作,并且力求自己的创作接近于这种风格,同时还在专业技巧上丰富与提高了这种风格。

海顿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轻松、快乐表现在作品中,这种乐观主义源于他对人民的同情,他常常说贝多芬的音乐中有一种他不喜欢的怪东西,这种怪东西就是指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斗争性。另外,在艺术趣味上,海顿的作品不仅接近广大市民阶层,而且带有宫廷音乐典雅、消遣、娱乐的风格,因此他可以被说成是宫廷音乐家的外貌,资产阶级音乐家的本质。最后,在艺术手法上,海顿的作品旋律明朗、容易记忆、和声清晰而富有功能性。

海顿是一个罕见的多产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不下125首交响乐,其中最著名的是第44《哀悼》、第45《告别》、第92《牛津》、第100《军队》、第101《时钟》、第103《鼓声》和第104《伦敦》等交响曲。声乐作品方面最重要的是二部清唱剧《创世纪》,还有弥撒曲、圣母哀悼歌、经文歌和一些康塔塔。他还写了24部歌剧,大多数为喜歌剧,例如《奥菲欧》。同时,他也注意复调手法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如《c小调钢琴奏鸣曲》、《e小调“哀悼”交响曲》等作品都可以说明他在创作思想上和风格上的这种改变。在海顿的全部创作中,交响乐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确定了古典主义器乐创作的基本原则――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刻的哲理性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原则。他在创作手法方面,也有很多大胆的创新:确立了以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废除了数字低音的传统,开始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弦乐四重奏也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交响乐中进行的种种革新,在他的四重奏中也可以看到。总的来说,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风格的真正奠基者,而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成就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莫扎特(1756―1791)从小就显露出自己非凡的音乐才能,他的作品中表现出特有的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精致匀称的结构和阳光,乐观的音乐风格,但其实他骨子里却常有一股阴郁的情绪,特别是在他的小调作品中这种风格会更加强烈一点。

莫扎特的器乐作品主题完整,有着鲜明的轮廓,细小的结构单位之间也有着精致的、动机的联系。还有他著名的歌剧作品《魔笛》,其中吸收了很多德国传统的名歌,同时又借鉴了正歌剧、意大利喜歌剧等体裁的创作特点。莫扎特曾经公开表示过他最喜欢的是歌剧。1781年他为维也纳民族剧院所写的《后宫的诱逃》对剧中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描画,并运用各种戏剧性手法来烘托整部歌剧的气氛。他在歌剧作品方面的其他代表作品还有《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等。在莫扎特40多部交响乐作品中,经常被演奏的是第31《巴黎》、第38《布拉格》和第41《朱比特》交响曲。这些作品感情真挚,自然流畅的旋律和精致复杂的技巧引人入胜。不可否认,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罕见的天才音乐家。更重要的是,在当时这个“暴风雨”来临前夕的时代,他受到了那么多现实生活的打击,但他从未屈服过。从他所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由于他的个人品质,使得他的作品直到今天还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贝多芬(1770―1827)的作品以富有英雄性、戏剧性和思想性而闻名。正如他自己所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例如他最著名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动机”描写了与残酷的命运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信念。他一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为《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则以热情豪放和对比强烈的交响性著称。钢琴奏鸣曲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但体现了他个人音乐创作风格的演变,而且预示了钢琴音乐从古典主义进入浪漫主义的过程。从他的第二奏鸣曲第三乐章开始,贝多芬用谐谑曲代替了海顿和莫扎特使用的小步舞曲。自此奏鸣曲式的结构为:第一乐章,戏剧冲突性;第二乐章,抒情或沉思性的慢板,用来表达复杂的内心情感起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贝多芬用谐谑曲替代;第四乐章,回旋曲,热烈、节庆性特征。在奏鸣曲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热情》、《悲怆》、《月光》、《黎明》和《暴风雨》五首。在贝多芬的晚年,他还写了六首四重奏,其中代表作为《降B大调四重奏》。在歌曲创作方面,有声乐套曲《致远方的亲人》、康塔塔《庄严弥撒》等重要作品。他的最重要的一部歌剧为《费得里奥》。

虽然同为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大师,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尽管各自有着独特的个性,但是他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还是有着共同的基础的。他们都经历了欧洲启蒙运动之后社会进步思潮的熏陶;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具有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在艺术上他们都遵循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实性和鲜明的时代感;他们的作品都以质朴、通俗的音乐语言来创作,所以他们的作品至今都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同时我们又可以通过他们三人之间不同的创作特征,更好地了解整个古典主义音乐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里斯卡.西方音乐史(第四版).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1,第一版.

[2][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贵州人民出版社贵阳,1991.3,第一版.

[3][法]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3,第一版.

[4][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简明牛津音乐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2,第一版.

[5]张洪岛主编.欧洲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0,第一版.

[6]钱仁康主编.欧洲音乐简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第二版.

篇5

关键词:巴洛克 古典乐派 音乐风格

在西洋音乐的发展史中,有两个音乐时期极为重要,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它的历史地位,影响了西方音乐以后几个阶段的发展,它的研究意义一直受到音乐史学家的重视。这就是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音乐。

研究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和音乐风格,就必须研究和了解当时的欧洲文艺潮流和思想界、音乐界的代表人物,才能对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发展和变化有一个基本的论述和了解。

一、巴洛克艺术与音乐概括的时间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欧洲,一种崇尚富丽堂皇、精雕细琢,有别于文艺复兴时期庄严、明净、均衡、和谐的风格盛行。它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而音乐艺术也呈现出一种宏伟壮观、充满活力的新气象。这就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现象。

“巴洛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在艺术上更多的是对建筑、美术等风格的审美,巴洛克音乐指的是受这种艺术风格影响的音乐。而这一定义的概念,于19世纪德国艺术史学家沃尔夫林(H・Offing)所著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对其形式特征作了分析和历史考察,由此确立并被广泛沿用至今。对于150年历史的巴洛克时代(1600――1750)而言,是欧洲音乐史中艺术创新的重要时期。

二、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既早期(1600年――1640年),此时为其风格的形成时期。中期(1640年――1690年),此时为其风格的定型期。晚期(1690年――1750年),此时为其风格的鼎盛期。整个巴洛克时期出现了众多的音乐家,他们是意大利的科莱里(Coreli),维瓦尔蒂(Vivaldi),D・斯卡拉蒂(D・Scarlatti,1685――1757),德国的库劳(J・Kuhnau),法国的库普兰(F・Couperin)等。而代表巴洛克时期最高成就的为德国音乐家巴赫(J・S・Bach,1685――1750)、亨德尔(G・F・Handel,1685――1759)。

巴赫(J・S・Bach,1685――1750),生于德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童年开始学习古钢琴。中学毕业后开始音乐家生活,在多处宫廷、教堂担任提琴手、管风琴师、钢琴师、乐队与歌队指挥,后任魏玛等宫廷乐长。1750年7月去世。

巴赫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涉及大量的音乐题材,有声乐、器乐。而声乐创作又以宗教音乐为主,其中有康塔塔近300部,5部受难曲。器乐作品的创作更是他的重要贡献,就管风琴曲而言,创作题材包括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为以证明键盘乐器采用平均律的优越性写成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创造性地用遍了大小二十四个调。他还作有《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最重要的乐队作品是四部组曲和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时又接受早期启蒙思想的影响,他的音乐思想,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经济、人文思想的心态。同时,在音乐创作的技法方面,继承了16世纪以来德国声乐和器乐的传统,也吸收了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技法,最为突出的是把复调音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其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的成就,使巴赫成为了音乐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音乐大师。

亨德尔(G・F・Handel,1685――1759)生于德国的哈雷。7岁时在宫廷礼拜堂做管风琴手,他的演奏才华得到公爵的推崇,并支持他学习音乐。1703年进入汉堡歌剧院任小提琴师。1705年上演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之后,他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在德国和英国发展,直至1759年4月14日在英国去世。

亨德尔是巴洛克后期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他的创作主要以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也有部分管弦乐作品。毕生著有40多部歌剧,他的歌剧大多以意大利歌剧的形式来表现,用宣叙调铺叙剧情,用咏叹调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他的咏叹调是多样的,一般都很宽阔而舒展,而且常带技巧性。

18世纪30年代,当意大利歌剧在伦敦遭到冷遇时,他转向清唱剧的创作,他毕生写过23部清唱剧,其中的《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犹大・马加比》等都是他的不朽之作。

他的器乐曲在全部创作中占有一定的数量,作品有多首管风琴协奏曲、两卷古钢琴组曲、大协奏曲等。最重要的器乐作品是两部乐队组曲《水上音乐》、《皇帝烟火音乐》,作品以欢快活泼的舞曲为主,富于生活气息的表现风格。

亨德尔的音乐始终洋溢着人情味与亲切感,呈现出天籁般的美感与气质,探求内在的深度。他的音乐结构是多元性的,旋律富有歌唱性,具有宽广、悠长、庄严的特点。和声属自然音阶性质,转调较少。合唱音乐具有主调音乐的特征,这预示着主调音乐风格的到来。

三、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风格是历史的积淀,对于只有150年历史的巴洛克时代而言,其时间虽然不长,但它却是欧洲音乐史中艺术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它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使音乐艺术在深层次呈现出一派宏伟壮观、充满活力的气象。其艺术表现的特征为十足的动力感、宏伟的气魄感、装饰的细节、理性的思维、夸张的表象、丰富的情感。这些均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

在作曲的技法方面体现了复调音乐达到全盛时期,并有向主调音乐风格转移的趣向;和声使用数字低音,是和声学理论产生的基础;在调性上,大小调取代了中古调式;音乐表情术语方面,开始出现了简单的速度或表情术语;更具代表性的即兴演奏比任何时代都更有特点,而在变化主题、装饰曲调、终止式以及对位的处理上,都更趋于自由、深刻。对于音乐表现的范围、体裁方面,出现了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受难曲、协奏曲、大协奏曲、奏鸣曲、组曲、赋格曲等等新的音乐体裁,如此这些,均对以后时期音乐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四、巴洛克音乐风格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洛克后期音乐的发展风格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音乐的取向演变得追求华丽、典雅和装饰性的音乐风格,音乐史学界普片认为,这种音乐对于巴洛克向古典主义风格的顺利转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当然,有不少的音乐理论家曾提出,应将这一时期作为音乐发展史阶段中独立存在而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并不存在这一所谓的风格时期。这些理论虽没有被广泛的认可,但它所有现象产生的争论,足以说明这一时期在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现在,更多的音乐史家以及音乐教材将其称之为“后巴洛克时期”或“前古典时期”。

(一)洛可可风格的出现

在巴洛克后期,出现了一种音乐风格,史称洛可可风格。洛可可(Rococo)一词来源于对装饰艺术中典雅精致、轻盈飘逸风格的描述,最早用来表示17世纪后期法国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中。在音乐中则指的是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中期,首先在法国出现的一种玲珑纤巧、装饰华丽的音乐风格。具体体现为音乐主要对修饰的细节进行加工,在音乐中进行具有华丽色彩的各种各样的装饰音随处可见,整个音乐中充满着精雕细啄的装饰意味。洛可可风格的音乐作品一般都由很多精致小巧的乐思构成,整个音乐中没有大的起伏和紧张的戏剧性发展,音乐情绪轻松、小巧、温文典雅,让人感受到宫廷、王室的豪华、气派、光彩夺目的气氛,处处都显现美丽的装饰,表现出奢华中的高贵和雅致。

洛可可键盘音乐风格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弗朗索瓦・库普兰、让・菲利普・拉莫。他们都创作了很多洛可可风格的《哈普西科德曲集》和《哈普西科德演奏艺术》的书籍。同时,在意大利也出现了以D・斯卡拉蒂为代表的意大利学派。值得强调的是斯卡拉蒂虽然与J・S巴赫和亨德尔同年出生,但他为古钢琴创作的550首奏鸣曲却非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而是个性极强、具有主调风格特点的融意大利精神与西班牙民间音乐为一体的音乐风格作品。在当时以复调音乐为主的巴洛克风格创作观念下,他勇敢地、创新性地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成为了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重要人物,留下了许多供有人演奏和研究的音乐佳作。

讨论洛可可音乐风格的价值和作用,不难看出,洛可可的音乐风格对于巴洛克向古典主义风格的顺利转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音乐理论家郎格在其《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一书中所说:“我们从有利的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什么洛可可处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之间,它不是一个反题,而是一座桥梁”。

(二)18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喜歌剧

欧洲歌剧风格的变化,也是反映音乐风格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到了18世纪中后期,在意大利和法国都出现了一种歌剧形式,这种歌剧习称“喜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在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反意大利正歌剧中的矫揉造作风格习惯,而去追求一种自然的艺术表现。其主题多取材于市民和农民生活,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样的舞台表演,自然音乐生动富有活力,强调舞台真实的表现,备受民众的欢迎。这些喜歌剧作曲家有佩格莱西(G・B・Pergolesi)、皮契尼(Niccola Piccinni)、帕伊谢罗(Giovanni Paisiello)等等。

法国的喜歌剧的诞生更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它前生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的集市剧,其特征是一种有说、有唱的小型音乐剧。1752年意大利喜歌剧《管家女仆》到巴黎演出,这种风格特别的演出,进一步引起人们对这种歌剧的兴趣和关注,竟然引发了音乐历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人物是启蒙主义思想的代表卢梭以作曲家的身份投入论战,并写出法国第一部喜歌剧《乡村占卜者》,引起了法国歌剧的震荡,这场论战的结果,最终导致了法国喜歌剧的诞生。其中,A・格雷特里就是创作这种喜歌剧的代表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18世纪末,法国曾出现了一种“严肃的喜歌剧”,这种“严肃的喜歌剧”音乐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效果,这两种风格各一的歌剧对比,使喜剧性变成为一种补充和衬托了。

(三)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人们都知道,格鲁特歌剧的改革,是音乐史中一个不小的事件而常被音乐史学界评论。18世纪中叶,意大利正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其表演形式日趋呆板,歌唱演员过分炫耀声乐技巧而破坏了戏剧的倾向,渐渐引起了观众的厌恶。歌剧的生存,歌剧的发展,歌剧的改革到了势在必然的现状。时代造就了一个人物的出现――德国作曲家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这是其改革的基本原则。歌剧中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格鲁克从歌剧改革家的角度,对歌剧音乐极不妥当的滥用炫技进行了坚决彻底的改革。突出的成就便是完成了在歌剧中宣叙调成为了歌剧中的主要地位。他精练戏剧结构,删去咏叹调中脱离戏剧情节的华丽炫技段落。同时,他在歌剧序曲中也创立了不再是脱离歌剧整体构思而孤立存在的东西。剧中的合唱、舞蹈都随剧情的需要而融为一体。

格鲁克的歌剧代表作品有《奥菲欧与优丽犹斯》、《阿尔契斯特》等等。

(四)交响乐和曼海姆乐派

交响曲是一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其音响丰富、色彩绚丽、交相辉映,富于戏剧性和极其强烈的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追索交响曲的早期,受到巴洛克管弦音乐发展的影响,其内部结构与巴洛克的三重奏鸣曲、乐队协奏曲和组曲都有关。而具有现代交响乐特征的创立者,是意大利人萨马蒂尼,研究他的作品,可以清晰的发现他的音乐风格中明显有海顿和莫扎特音乐风格的先兆。

18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成为了当时音乐的中心,宫廷里集中着一批优秀的音乐家,为首的就是约翰施塔米茨(1717――1757)。他的贡献就在于,他开创了新的乐队风格,比如:用渐强渐弱替代当时流行的强弱对照。最为突出的变化就是废除赋格式的模仿,改复调织体为主调织体,写出全部乐队声部以取代通奏低音等等,这些彻底以主调音乐为创作手段的基本观念,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交响音乐奠定了基础。这是他们的重大贡献。当然,曼海姆乐队的音乐虽不能完全脱离洛可可风格的伤感气息,但作为古典音乐的先驱,有其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为音乐艺术从巴洛克时期发展进入到古典主义时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维也纳古典乐派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西洋音乐史中一个辉煌的时代,涌现出了三位伟大的音乐家。18世纪下半叶,在维也纳有一个音乐群体,形成的一个乐派。他们就是J・海顿、W・莫扎特和L・贝多芬三位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史里对他们三位都有最高的评价:海顿被称之为“交响乐之父”,他一生中写了一百多首交响曲;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的天才”,他的音乐永远给人们以欢乐;而贝多芬荣誉“音乐圣人”,他用音乐诠释了人生的道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作品中带有鲜明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明朗、奋进的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他们都继承了欧洲,特别是德奥音乐文化传统,并对音乐的各个体裁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他们确立了主调和声的主导地位,又创造性地运用了复调对位手法,其作品既有明晰而严谨的形式,又充满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一切使他们的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从而使欧洲古典主义音乐达到了高峰。

五、结语

从艺术发展的历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每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开始,都是在旧的风格达到顶峰时产生的。当新的风格成熟时,旧的风格便消失。这样的一个规律,重演地发生在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代,巴洛克时展至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乐派至现代风格,这种发展始终贯穿在整个音乐艺术的进程之中。所以,音乐艺术的发展与变化,就是在这样一种人类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不断的完善和不断的追求之中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篇6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 舒伯特 艺术歌曲 特质

舒伯特,欧洲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曲家。和莫扎特一样,舒伯特人生短促但创作甚丰。舒伯特的创作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同时广泛地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他的作品现流传于世的有600多首歌曲、8部交响曲、6首序曲、24部室内乐、21首钢琴奏鸣曲和许多钢琴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19部歌剧以及许多舞曲和合奏曲等。

一、艺术歌曲特质

艺术歌曲在德奥被称为利德(Lied),题材多取自诗歌,具有深沉、严肃的特征,艺术歌曲是舒伯特音乐创作的中心。舒伯特一生写了634首艺术歌曲,其中有100多首是根据歌德的诗谱写的,其他的歌词则多采自席勒、海涅等人。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使这一音乐体裁提高到与歌剧、交响乐、室内器乐同样高的水平。而歌曲创作手法及其旋律进行和音调,被认为对于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形成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①

1.具有丰富思想性与戏剧性的歌词

舒伯特的歌词常常采用著名的德国文学家的作品,如席勒、歌德等人的诗歌。如歌曲《魔王》,就是利用歌德的原诗而创作。这是舒伯特于1815年写的一首著名的叙事歌曲,当时作曲家年仅18岁。舒伯特用非常精练的艺术手法和生动的音乐语言,叙述了流传在德奥民间的一个带有悲剧性的传说,他将这首叙事诗谱写成著名的、脍炙人口的歌曲。歌曲一开始,钢琴伴奏就以持续不断的三连音和低音曲简短的音阶走向,模仿疾驰的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渲染着紧张、阴森的气氛。独唱者一人同时扮演着四个不同的角色:叙述者、父亲、儿子和魔王。每个角色各有其独特的音调,这些性格鲜明的不同曲调的互相交替,使歌曲的故事情节逐渐展开,并充满了戏剧性。

2.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

舒伯特为这些诗歌所创作的音乐,不仅仅是对其进行音乐的诠释,而是始终用音乐来重新塑造“新的诗歌”。“他的歌曲始终是音乐的诗,而不是诗的音乐,诗只是一种诱因,结果总是好的音乐。”②如歌曲《野玫瑰》,就是利用歌德的原诗而创作的。这首歌曲的歌词以简洁而通俗的手法,写出了美丽纯洁而可爱的野玫瑰被轻浮、粗暴、无知的少年无情摧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同情和赞美,以及对那种为了满足个人利益不惜践踏一切的行径的抨击与憎恶。作曲家抓住了歌词的基本情调,以民歌风格的音乐语言,用分节歌的形式谱写了这首著名的、脍炙人口的歌曲。

3.独具匠心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里是同样璀璨耀眼的,它是组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重要部分,同样充满着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质。如舒巴尔特词、舒伯特曲的《鳟鱼》,全曲的钢琴伴奏中调性设计与歌词内容结合得十分紧密,当歌词在叙述小溪、鳟鱼以及旁观者的愉悦心情时,调性的运用单纯而稳定。当歌词表现渔夫残忍、狡诈时,调性转向主调的平行小调与补稳定调。钢琴伴奏与歌词紧密结合,既依托歌词又渲染了歌词,使伴奏始终保持在总的意境当中。

二、器乐作品特质

舒伯特不仅在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上展示了其不拘的特质,同时在器乐作品的创作中仍然具有抒情、幻想等浪漫主义气息。

1.钢琴作品

舒伯特为小提琴和钢琴所作的奏鸣曲――D574,作于1817年;另外还有No.1,D大调,作于1816年;No.1,A大调,作于同年;No.3,G小调,作于同年。这些作品所体现的艳丽和柔美,把人要融化掉。舒伯特所作的钢琴独奏用的奏鸣曲中,包括练习作品及未完成作品,总数在21首以上。至今为止,编号一共有21部钢琴奏鸣曲,最后三部19、20、21号都是他逝世那一年的作品,是其钢琴艺术的结晶。第19号钢琴奏鸣曲,作于1828年,是献给舒曼的。这部作品分别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其中的第一主题与贝多芬的32段变奏曲的主题颇类似;第二乐章,柔板,歌谣三段体,充满浪漫的诗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快板,主部是以本身的三段体作成的;第四乐章,回旋曲,快板,较大型的三段体,每个主题都很长。这几部晚年所作的奏鸣曲,其精细感觉的美妙发展到了极限,被后人称为非常有魅力之作。他的21号作品,是其最后一部奏鸣曲,有一种浪漫的柔美,被称为贝多芬之后所作的最完美的奏鸣曲。③总的来说,这类音乐主要包括大型钢琴曲和钢琴小品,乐曲小巧迷人、精致随意,充满了幻想和想象,是舒伯特作品中浪漫主义因素的突出代表。

2.室内乐作品

舒伯特最具有代表的室内乐是《鳟鱼钢琴五重奏》。他在完成歌曲《鳟鱼》的两年后(1819年),又以其中第一部分(即分节歌)的旋律为主题写成变奏曲,并列为他的钢琴与弦乐五重奏中的第四乐章,使此重奏曲得名为《鳟鱼钢琴五重奏》。在这首变奏曲中,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与描述。此五重奏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各一只及钢琴一架的乐器编制,与习惯的五重奏不同,去掉了第二小提琴,增加了倍大提琴。另外,一般属于室内乐的重奏曲多是四个乐章的奏鸣曲套形式,而《鳟鱼钢琴五重奏》不循惯例,由五个变奏及小快板的结束部组成,共分七个段落。第一变奏将主题移在钢琴高音区上八度重复进行,音色清澈,透明悦耳。弦乐贯串着六连音的琶音,从另一侧面进一步描绘了鳟鱼在水中游嬉的情景。作品清新优美,充满了浪漫主义特质。

3.交响乐作品

舒伯特交响曲的出现标志着浪漫主义交响曲的到来。如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作于1822年,但是在他生前这部作品没有能够演出。这部作品的首演时间是1865年11月,距舒伯特去世已经有37年了。这部交响曲的音乐从整体上看,表现的是暗淡、忧郁、渴望、热情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情绪。旋律富于抒情性、和声细腻、乐队色彩感强是这部交响乐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质所在。“在室内乐和交响乐的领域里,舒伯特之后古典的结构瓦解了,直到勃拉姆斯才得以复活。在这两位之间很难发现一位真正的古典主义信徒。”④

三、浪漫主义音乐特质

从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与器乐曲的创作特质,可以看出浪漫主义音乐具有以下特质。

1.抒情性与主观性

古典主义音乐家遵从的是理性与情感的克制,而浪漫主义音乐家则注重表达主观情绪。他们中多数对现实感到不满,同时又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因而“它时而陷入悲观厌世的苦闷中,时而感到愤慨或慷慨悲凉,时而表现出坚毅不屈的精神,而且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大多数蕴涵着作曲家自己的形象,有强烈的主观色彩”⑤。这正与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相符合,“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是在强调‘人’和他的本性,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感情的焦点、幻想的主体,这个‘人’需要自我肯定、自我崇拜、自我想象以至自我宣泄。”⑥

2.自然风情与自传性

浪漫主义音乐家为了寻求精神的慰藉,往往寄情于景,在大自然中尽情抒发自我的情感,把大自然当作自身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在这个世界里调和现实生活的种种失意和不满,所以这种抒情具有明显的个人印记,仿佛是作曲家的传记。舒伯特的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舒曼的《诗人之恋》以及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作品,都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自传性的美学追求,因而自传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一大特征。

3.注重民间音乐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发展中的一个分支,是在19世纪欧洲各个国家民族意识觉醒、民主精神奋发、民主文化兴起的形势下,由东欧、北欧和俄国的一些作曲家所组成。该乐派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与浪漫派一脉相承,并在浪漫派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将浪漫派所谓的个性发展成为民族性,并吸收了西欧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经验和技术手法,以发扬光大本民族的音乐精神为宗旨,着重表现本民族的性格特征、社会生活和艺术特色等。其代表有“强力集团”五位成员等,他们注重民间音乐,在音乐中彰显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美丽传说,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

4.表现手法新颖与体裁样式丰富

浪漫主义作为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与古典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把眼光投向遥远的往昔和不可未知的未来。饱含热情并孜孜不倦地追求,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出于对古典主义音乐限制的反抗,或出于艺术家个人孤寂心绪的衷心倾吐和种种空幻的奇想,浪漫主义音乐在表现手法与体裁样式上有很多新的发展和创造,如旋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乐句结构的伸缩性大,以调性音乐为主,追求和声的色彩变化。作曲家们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力图取得绘声绘色的效果,形式结构也不断趋向自由。更为重要的是,“音乐家所赋予的具有一定表情意义的音响都能表达出来。开拓了标题性音乐的领域,音乐与其他门类的艺术(特别是文学)得到前所未有的融合与发展。”⑦

注释:

①修海林,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07.

②⑥萧韶.德奥古典音乐大师经典指南[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267.

③林逸聪.音乐圣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319.

④⑦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68,195.

篇7

[关键词]舒伯特 钢琴 即兴曲

一、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时代特征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有“艺术歌曲之王”的美称。舒伯特从小跟随父亲、兄长学习提琴和钢琴,同时,也学习基本的作曲方法和合唱艺术。11岁时,他进了免费的神学校读书并在那里熟悉了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许多著名作品,大大扩展了他的艺术视野。13岁时,他便开始了紧张的创作活动,写出了包括《第一交响曲》在内的许多作品。后来,他毅然辞去学校工作,决心当一名“自由艺术家”,全力投身于音乐创作。1828年,他病逝于维也纳,年仅31岁。亲友们按作曲家生前的遗嘱,把他安葬在贝多芬的墓旁。

舒伯特拥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他才思如泉,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写出了600多首传世的艺术歌曲和大量器乐作品。他创作的作品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的经典作品,体现着显著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作曲家本人也成为浪漫主义音乐先驱之一。舒伯特创作既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形式感,又融入了浪漫主义音乐的表现手段。所以说,舒伯特的音乐风格具有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双重性,是一个跨越两个音乐时代的人物,成为贝多芬之后通向未来的一个桥梁。

二、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风格特点

即兴曲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创作的一种重要体裁。《舒伯特即兴曲》是舒伯特早期浪漫主义钢琴作品的杰出代表之一。这套作品流露出舒伯特敏锐的感情和自由的个性,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性特征。

1.主题旋律的抒情性、歌唱性

作品OP.90 NO.1 e小调是最令人着迷,曲调忧伤,如含泪的歌唱,带有柔情脉脉般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无限遐想。一开头,一连串的三连音便如小溪流淌般不停地奔泻而出,给人一种清新、畅快的感觉。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有色的优美画卷,迎面而来,赏心悦目;作品oPg0• NOI降E大调是一段孤独、沉静的吟唱,虽然其间也有阵阵激动的波澜涌起,但是此曲的意境抒情,广袤而深远;作品oPg0•NO3降G大调此曲的情调太美、太虚幻,在左手连奏琶音伴奏下,一支悠然自得的女高音歌曲缓缓飘来,吟唱出上天所赐予的美妙生活;作品0P142•NO4f小调为最优美,尤其是中段的意境最为悠远。在左手琶音的轻柔伴奏下,高音区和低音区开始了长长的对话,意味深长,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作品142•NO3降B大调是舒伯特即兴曲里最长的,也是被单独弹奏最多的一首,那曲调像一支儿歌似的天真烂漫、活泼,充满灵动。

2.曲式结构传统基础上的突破

舒伯特即兴曲中,大部分以复三部的结构为主的曲式结构,传承古曲乐派作曲风格。而舒伯特在此曲式的框架上,作了革新突破,借鉴歌曲的分节歌或变化分节歌的形式,利用重复再现或变奏等手法扩大曲式内部的规模,使其变得不规整。作品OP.90NO.3、复三部OP.90 NO.4中都运用了此种手法。例如,作品OP.142 NO.1,就是打破了传统曲式的框架,扩大曲式的内容。最有特点的就是该作品的再现部。由于再现部均为音乐形象积极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这种发展中充分地体现了对比形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冲突,所以它就不可能像传统三部曲式做相同的原样重复,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新的因素、新的动力和新的变化。

作品OP.142 NO.1全曲结构是A―B、C AB―c―A―尾奏。可看作奏呜式,从这一点也正体现曲式结构的突破,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

3.和声语言运用的色彩性

和声语言的应用是构成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表达音乐形象,发展乐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和声色彩则是一个范围比较广泛的概念,和声作用的许多方面常归在和声色彩的范围内,人们也常用各种形容词来描绘和声的色彩。而这种和声色彩是指由和弦的各种形态与和声进行的各种结合等产生的音响效果。

舒伯特即兴曲中除了运用古典时期传统的正三、副三和弦、七和弦、变和弦外,在乐思发展的段落,也应用了离调的副属色彩和弦。

三、舒伯特钢琴即兴曲例析(钢琴即兴曲作品142号)

例如,0p.142.No.2 A大调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1~46小节)音乐平稳而含蓄,为乐思的最初呈示部分;第二部分(47~9O小节)通过同主音大小调的对置与流动性的分解和弦织体的运用,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不安、思绪纷繁的音乐性格,为乐思的进一步展开部分;最后调性回归,第一部分主题再次陈述,情绪又回到安静与平稳之中,为再现收束的部分。这种三部性的结构原则,使作品的乐思有机地得到发展,完整地表现了音乐的情绪与内容。

此外,即兴曲的曲式结构还体现出歌曲性和扩展性的特征。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和奏鸣曲式在古典主义时期已经定型,而舒伯特在这些曲式的基本框架下,借鉴歌曲的分节歌或变化分节歌的形式(即两段歌词用相同的旋律来表现),利用重复再现或变奏等手法扩大曲式内部结构的规模,使其结构具有不规整性,体现出该类作品的即兴性与自由发展的特点。例如,在OP.90.NO.3 G大调复三部曲式中,第一部分(1~24小节)为单二部曲式,第二乐段(9~16小节)有变化重复;又如,在OP.90.NO.4 A大调中,A部(1~106小节)也是一个单二部曲式,在结尾处(80~106小节)作曲家运用缩减手法变化重复了第二乐段,使音乐的内容表达得更加深刻与完整。

再有,在OP.142.NO.1 f小调中,舒伯特打破了传统曲式的框架,扩大了曲式结构的容量,在A B c At B-带插部的奏鸣曲式之后,又变化重复了C、A部,构成了A B CA1 B C A这样带插部的奏鸣曲式与省略副部再现的奏鸣曲式结合的曲式结构,在这一复杂的音乐结构中,作曲家尽情地抒发了丰富的内心情感。

总之,舒伯特在即兴曲中虽然继承了古典传统的三部性结构原则,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恪守这种三部性结构框架,而以更为适宜的形式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突出了即兴曲抒情性特征,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风格。

参考文献:

[1]范玉芳.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三种演绎版本之比较.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2]姬永利.绽古典之花朵,吐浪漫之芬芳――析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艺术特色.音乐创作,2006,(3).

[3]姬永利.初探舒伯特钢琴即兴曲的演奏要点.音乐探索,2005,(4).

篇8

摘 要::18世纪末法国的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随后一批爱国主义青年发起了法国大革命,虽然是以封建复辟告终,但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契机,一个新兴的音乐时代的萌芽在悄悄的生长,最后它将代表着一个世纪的音乐方向,影响了无数的音乐家和音乐从事者,甚至引领了社会的盛兴。它就是浪漫主义时期,它产生于18世纪,盛行在19世纪,影响着20世纪和21世纪的音乐潮流。它有着亘古不变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追随它的人们。

关键词:浪漫主义精神;民族音乐;思想潮流

19世纪初期在法国大革命的促使下,在陈旧的封建主义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强烈碰撞下,随着政治主台的变更,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的改变,再加上社会背景的变迁,一批文化思想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萌发,在欧洲的音乐历史上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创作倾向,那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最早开始于19世纪的西欧,领域涉及艺术和文化。期初是出现在文学界,浪漫主义作家们对现实的不满,社会的纷争,以及对个人命运的不公平,用写作的方式讴歌理想以及批判社会,主要注重个人的真实情感以写实为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浪漫主义者追求一个满怀理想,追求自由的世界,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些文章同时也深深的触及打到了了一批作曲家和音乐家的心里,他们也受到了浪漫主义的熏陶从而纷纷的尝试通过写作表达浪漫主义内涵,通过时间的积累成为了一种继古典主义音乐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

一、浪漫主义代表人物

(一)“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

舒伯特的作品中总会出现描写失恋者和乞讨者的心声这种消沉的意境,他正是通过这种消沉的意境描写,披露了当时他处于的那个政治动乱,战乱纷争黑暗的年代。为了追求个人心中的理想世界,在现实中过着贫瘠潦倒的生活,理想是光明的,但现实中确实找不到一丝光亮。因此他通过创作来诉说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不愧是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主要描写了人的内心情感以及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旋律优美,情感丰富,形式多变,借景抒情。为后来的艺术家对艺术歌曲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钢琴诗人”肖邦

在浪漫主义时期,肖邦是一位不可不提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作品诠释了波兰人民艰苦朴素、真真切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音乐中充满着向上的民族特征,崇尚自由的思想内容和热爱故土的人们,感彩浓烈。虽然身在异乡,但是为了表达他对祖国的思想,对故土的怀念。因此他的音乐中无处不见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波兰风格。

(三)“歌剧之王”威尔第

浪漫主义的发展就像一棵昌盛的大树,生长的枝繁叶茂,生成了很多种音乐形式,在歌剧中就风格迥异,种类繁多。威尔第的歌曲主题以表现真实的人性情感,以及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为创作主题。威尔第在他的作品中借用了意大利的风俗性的民族民间音乐,能够真真实实的反省了剧中人物的欲望、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通过他的具有特点的歌剧,也使他成为浪漫主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二、浪漫主义精神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时代的长河不断流淌,社会的形态不断变迁,19世纪后人们逐渐淡忘了古典主义从而接受了浪漫主义,当两种主义交融在一起时人们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延续与革新确实证明了时代的创新。浪漫主义精神的到来影响一批作曲家们的思想,有些作曲家仍保留着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风格,对秩序的欣赏要节制。有些作曲家思想前沿大胆,尝试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对自由的追随,表达内心。最终无论什么样,作曲家的支流最终都会流到浪漫主义的大河中。浪漫主义精神一度影响和激励着作曲家们的创作灵感,他们的音乐中诉说着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对现实生活和美好心灵的向往,揭示了真善美和假恶丑,高尚与卑微,真实与虚假的本目,集中的表现了对黑暗现实残酷的社会体制的厌恶和憎恨。

浪漫主义时期是欧洲音乐史上不可磨灭的阶段,也是最具有影响的历史时期,浪漫主义精神对音乐的发展影响根深蒂固,对欧洲的音乐发展以及全世界的音乐发展都提供了宝贵了资源和演绎的舞台。由于音乐的发展史通过一系列的因素,如: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时代变更下成长起来的,必定会随着社会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历程进而变迁。浪漫主义音乐对传统时期的继承与革新,对新思想的的发展和对今后的音乐风格的诠释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的都占据的一席之地。

三、浪漫主义精神对西方音乐的贡献

(一)民族性、民主性: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在音乐风格上特别注意吸收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在他们的作品中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审美观和理想,

(三)抒情性:它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的。

(四)幻想性。这是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手法。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也题材和形象,正是由于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

总结:

对于浪漫主义的历史了解尚浅,浪漫主义这条音乐史上的一条宽广的长河,并非几千字就可以泛泛的诉说清楚,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希望可以整理出浪漫主义精神的内涵和中心思想。浪漫主义是全世界音乐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巨大的瑰宝,从中我们可以尽情的吸取其中的精神食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领略浪漫主义给我们带来艺术熏陶,时至今日浪漫主义对当今的音乐发展仍然起着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田亮.浪漫主义精神在西方音乐史上的积极影响[M].音乐时空,2012

篇9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钢琴演奏的技巧在风格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从侧面对时代变化予以了反映。钢琴的演奏技法来是区分钢琴曲的时代性重要标准,同时也是推动着钢琴演奏技法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所在。本文就不同时期的钢琴演奏技法进行简要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钢琴演奏;时代风格;旋律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26-01一、钢琴演奏技法的概括不言而喻,钢琴演奏技法实际上即每一位钢琴演奏家的动作,具体包括手腕、手肘、手指等身体部位的动作。每一个部位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联系都会对钢琴演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钢琴演奏者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对各个动作熟悉、协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演绎出音乐的灵魂[1]。钢琴曲用不同演奏技法演奏,带给人们的感觉和享受效果是不同的。每一个时代的音乐作品也都有所区别,都代表着各自时代特色,演奏者的演奏技法也不同。每一个时代都有着其不一样的背景,比如动荡的革命时期、和平时期等,演奏者在这样一些不同的背景下的思想感悟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悲愤,这时候演奏者一般都会带着特别强烈的激愤情绪来演奏,使得钢琴作品中透露着一种力量感,有的却很柔和,这时候的演奏技法时而快速时而缓慢,手法显得异常轻柔自由,更能直接的表现出演奏者的心声特色。具体而言,钢琴技法的不同其实是演奏者通过协调音色、节奏等音乐因素来阐述演奏者自己的感悟,通过手指的弹奏技法在演奏时,灵活的手指弹奏技法能使作品更加完美,因此手指弹奏技巧是钢琴演奏的基础所在,是钢琴音乐的主要表现。以下从三个不同的时代分析和讨论钢琴演奏的时代性变化特征。二、钢琴演奏技法早期“巴洛克风格”属于钢琴演奏技法的早期阶段的产物,那时钢琴才刚刚出现,以期望通过钢琴演奏来表达一种情怀、传递一种思想。演奏者通常并不是特别注重钢琴演奏的技法,最多的是用钢琴的高低音色来演绎出不一样的音乐风格,表达出自己独有的生活感受,或者是幸福,或者是悲伤,利用钢琴将这种感情传递给周围的人。随着钢琴曲的不断发展,人们渐渐地开始感受到钢琴技法的魅力,因此开始学习领悟这种独特的钢琴技法。早期的钢琴技法中更多的是包含一种朴素主义,钢琴演奏家的思维在音乐作品上表达都很简单,没有太多的修饰,属于一种很自然的情感表达。在特点上来看,那时的钢琴技法主要特点就是曲风轻快,擅用灵活的手指来弹奏,来演绎出变化较快的音符,音调比较单一[2]。三、钢琴演奏技法中期钢琴演奏技法的中期包括两个具体阶段:前古典主义风格和后古典主义风格两个阶段。在关系上来看,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但在演奏风格上两者又有各自的特色。在中期这个阶段,钢琴演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生活的情感表达,这时候演奏家们开始更加注重钢琴曲的的旋律变化,钢琴师们不断地进行加工,修饰钢琴作品,使得整个作品更加饱和,更能够符合作者的心理活动。所以那个时候的演奏家大多已经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其作品之中,使之充满灵魂色彩,通过钢琴演奏来宣泄表达情感,让听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感知到钢琴作品的风格。前古典主义的钢琴乐风格主要在音乐创作上做出了重大突破,它没有像早期那样的简单地进行风格模仿、生搬硬套,而是善于结合自身的性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每一个优秀作品的背后都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演奏风格,演奏家们打破了音符本身的特定音色,通过自己的手法技巧将整个曲子以一种全新的风貌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是前古典主义的钢琴技法风格;而后古典主义钢琴乐形式更加丰富,一方面,演奏家们的钢琴技法越来越娴熟,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很轻易地将感彩融入其中,使之具备一定的个人魅力、时代色彩,使得作品内容更加丰富。那个时候,钢琴曲能够极大地鼓舞人们的激情、影响人们的思维,在动荡的年代里,让人们的情感归宿得以寄托。四、钢琴演奏技法后期后期的钢琴演奏技法是一个极其浪漫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钢琴音乐非常成熟,钢琴音域也愈发广泛、音乐作品也更加饱和、节奏变化也更丰富,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在弹奏手法上单纯的变快、变得灵活,演奏家们更加注重于协调全身去对音乐进行诠释,去演绎出集时代感、情感、技巧于一体的高水平作品。所以对于好的钢琴作品来说,离不开个人弹奏技法之外,更多是对演奏家内心活动情感的考证,这也就是现在的钢琴曲变得浪漫的关键所在。五、结语钢琴演奏技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也越来越丰富。钢琴演奏技法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演奏家除了有优秀的弹奏技法之外,还需要极其丰富、热情、饱满的精神世界。音乐带给世界的不仅仅是在喧嚣闹市中的旋律,更多的则是引起每一个人的情感共鸣。参考文献:[1]曹野川.浅谈钢琴演奏技法的时代性变化[J].华夏教师,2014,(11):18-19.[2]马思奇.浅谈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对钢琴技法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4,(8):125-126.作者简介:白雪艺兰(1984-),女,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高师钢琴教学与演奏。

篇10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练习曲;创作风格;形成原因

在浪漫主义时期可谓是钢琴音乐的全盛时代,钢琴练习曲的创作与演奏也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对传统继承与创新中,形成了特有的浪漫主义时期独有的风格特征。

一,对古典主义时期钢琴练习曲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古典主义时期是钢琴练习曲体裁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时期,也是钢琴技术技巧趋于成熟的时期,这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练习曲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即技术技巧和演奏方法上。

在技术技巧方面,古典时期的练习曲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训练,如连奏、连音练习、断奏、琶音、八度、经过句、和弦以及颤音、快速跑动、回音、大指小指的练习、三六度、同音反复、手指伸张练习等等,浪漫时期的练习曲正是基于这些技术技巧才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演奏方法上,浪漫主义钢琴练习曲更是传承了古典练习曲的许多演奏方法。由于古典时期使用的并不是现代钢琴,而是古钢琴、羽管键琴等键盘乐器,因为构造的关系,要么发音微弱,要么不能变化音色,声音的延续和力度变化通常用复杂的装饰音来代替,所以演奏时主要依靠手指动力来完成,强调演奏时手指触键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声音的清晰以及颗粒性,这一特性在古典时期的练习曲和奏鸣曲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奏方法受到古典时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抬指的练习。“高抬指”是手指学派核心的技术训练方式,目的在于训练掌关节(即手指的第三关节)的独立性和灵活度,同时对于下键后的手指掌握键盘能力也有很大的好处。而浪漫主义时期虽然在演奏上强调运用大臂及全身重量,但这种力量的传递仍然需要靠结实的指尖基础才能支撑好手臂乃至全身的重量。如果没有坚实的手指基础,在练习中脱离了高抬指的练习,那么手指就缺少稳固的支撑。因此,练习和演奏浪漫时期的乐曲是无法脱离古典时期手指练习高抬指的基本方法的。

可见,古典时期钢琴练习曲即在技术技巧上影响着浪漫时期的练习曲,同时也在演奏方法上使浪漫主义得以传承和进步。

古典时期的练习曲对浪漫主义时期的练习曲的影响有:主调音乐上,克列门蒂、车尔尼等作曲家已经在他们的练习曲中体现了主调音乐的音乐色彩,浪漫主义时期练习曲的主调创作风格正是受到了古典时期主调风格的影响;和声上,古典时期的和声在主调音乐风格影响下以“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及其调性关系体系为主并支配着其它音乐元素,逐渐形成了以和声和旋律搭配的创作风格;旋律性、歌唱性上,从古典时期开始,练习曲开始有了较悠长的旋律和一定的歌唱性,例如车尔尼练习曲中就经常在主旋律部分使用歌曲一般的旋律线条,这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会练习曲提供了旋律的发展空间,使其更具有音乐性和艺术性。综上所述,古典时期的练习曲在技术技巧、演奏方法和创作风格上都对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练习曲有很大的影响,并成为其创作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练习曲形成的主要因素

1,浪漫主义时期的整体钢琴音乐创作风格。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与古典时期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比如情感化、个性化、标题性、民族性等,在创作手法上旋律线条更加悠长,和声更丰富,曲式更复杂等等,这些特点都影响着练习曲的创作,因为练习曲作为钢琴音乐的一个重要体裁,势必在创作风格上要与钢琴音乐的整体创作特征保持一定的统一性,或者说钢琴练习曲在这一时期所呈现的某些特点正是这一时期整体音乐风格的写照和缩影。可以说,任何一个音乐体裁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根植于它所属的音乐历史时期并受到其直接的影响。因此,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风格是影响钢琴练习曲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2,较高的钢琴制造工艺。进入19世纪,钢琴制造业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支架由木质变为铸铁,机械变为复式杠杆装置,琴弦不仅被加长而且被交叉排列,键盘音域也扩展到七个半音域,踏板能够延长、减弱、消失。到1830年左右,钢琴内部机件的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钢琴的表现力、击键的敏感度、声音的色彩变换能力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这样就为新的钢琴技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使钢琴家们能够开发更多的音响色彩。正是这种乐器本身的提高带来了钢琴音乐创造的无限可能,就练习曲创作而言不仅对于技术提高大有裨益,也同时增强了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练习曲在这一特定时期体现的音乐性,使练习曲体裁呈现出许多新的音乐创作特征。因此,钢琴制造业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练习曲创作风格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3,逐渐成熟的钢琴演奏技术。由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注重情感化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追求突破传统的音乐创作形式以抒发感情并从演奏者角度对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加之钢琴乐器本身的更新换代也从另一方面为演奏技术的求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因此浪漫主义时期使钢琴技术成为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

这种技术发展与浪漫主义时期的练习曲创作是相辅相成的。练习曲体裁的最初创作动机就是技术性的,即使是发展到带有音乐性的阶段仍无法脱离基本的技术性特征,因此某一时期的技术发展与练习曲的发展总是并行不悖的。由于钢琴技术在浪漫主义时期历史性和必然性地发展到了一个飞跃的时代,演奏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新势必导致专门练习和演奏这些技术的练习曲体裁的发展。

4,练习曲体裁的创作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适时过渡。钢琴练习曲体裁从巴洛克时期的雏形到古典时期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从音乐形式到技术技巧的变迁。音乐形式上以传统和声曲式和主调音乐形式为主的创作形式已基本建立,而技术上则积累了相对多样化和一定难度的演奏技术。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则到了一个人们向练习曲体裁的技术与艺术提出双重挑战的时期。也正是这样的追求,练习曲最终完成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克服了之前种种不完善之处。因此,浪漫主义时期可谓是练习曲的完美蜕变时期。

参考文献:

【1】李佳,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风格【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02

【2】宋彦斌,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风格特征【J】,艺海,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