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和文化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礼仪和文化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礼仪和文化的关系

篇1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文化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类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上;人类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上,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等;文化还体现在意识形态上,通过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来表现,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情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的两大特征。①文化的民族性。任何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生成并发展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差异文化。②文化的时代性。任何文化都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内容,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正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创造的文化差异为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契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 

 

自从国与国开展贸易以来,通过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贸易理论。其中,比较优势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建立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自从诞生之日起,“比较优势”始终是理论发展的线索。究其原因,“比较优势”,这四个字本身就蕴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核,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比较”,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层面进行的对比。有了差异性或独特性,客体之间才有可比之处。二是“优势”,其核心在于“优”字。它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正是因为国与国之间(比较主体)在可比内容(比较客体)上存在的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差异,才使得交换成为必然,对外贸易得以产生。 

 

3 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和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

(1)在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领域,文化商品一直是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早在西汉时期,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从中国被运往地中海沿岸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文化产品更是铺天盖地。在追逐降低产品成本的竞赛已经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普遍地在商品中加入文化的因素,以获取新的超值。

(2)在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文化包含的附加值更高。例如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文学,戏剧,电影,音乐以及收藏和展览等,其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还有旅游服务,作为一项集观光、餐饮、住宿以及游乐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就是吸引国际消费者的重要条件。

4 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思考及启示

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价值体系,只有尊重并深入研究不同文化,才能更好地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篇2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个性差异 现代企业管理 融合

一、中西方文化中的个性差异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是中西方两种文化个性差异的集中体现,前者渗透着含蓄、人文关怀、中和及群体性等特点,倾向于感性的人文文化,而后者更表现为突出个性张扬、独立奋斗、开拓精神和个体性,强调理性,是属于科学文化。二者的个性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个性张扬与含蓄;

(二)个性独立和人文关怀;

(三)开拓创新与中庸之道;

(四)个性自由和团结协作。

二、中西方文化中的个性差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凸现

中西方的文化个性这种特质差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凸现出了不同特点,在各自文化的影响下,企业管理理念、模式和风格,都呈现出了不同的倾向,或各持一端,或相去甚远。

(一)管理者的决策方式不同――个体倾向和群体倾向的差异

在突出个性张扬、独立的文化背景影响下,西方管理者的决策风格表现为决策上奉行个人主义,西方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权力距离较小,把彼此都置于平等的个性中考虑,下级通常认为上级是平等的个体。他们信奉谁最了解问题,谁最有发言权。

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风格与西方企业完全相反。一方面,管理者不善于对下级进行授权。由于传统的君臣关系等级制度的影响,集体意识的影响,个人都将自己置于有序的等级的组织中来定位,企业上下级之间存在较大的权力距离。企业内部等级秩序严格,权力越大,享受的特权就越多,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另外,在决策上奉行集体主义,受“和为贵”思想的影响,中国企业的管理者通常群众观念较强,形成了民主集中的群体决策风格。

(二)管理理念的区别――理性冷漠与感性人文的差异

西方企业管理强调以法管理的理性的、科学的管理法则。他们并不很重视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或道德来维系加以实施,而是主张不论亲疏、不分远近,一律统一于整齐划一的组织制度和纪律,理性管理在其管理理论中占据绝对地位。不管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福特的流水线管理,斯隆的事业部制管理或马斯罗、赫兹伯格的行为管理,都强调一个制度化、标准化、都主张管理与伦理分开。

中国的企业管理则以感性为特质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以“推己及人”的方式来看待整个社会。认为人性都是善的,人的本性都是爱他人,处处体现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感情的感性的管理理念。因而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在以人文关怀为本位的社会伦理秩序的基础之上,以人本、关爱及中和为原则,渗透着感性的人文关怀。

(三)管理模式不同――权变管理和保守的管理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渗透着开拓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思想,受此影响,西方的管理模式倾向于变革和发展,即管理的体制、管理理念及管理技术是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动而变化的权变管理方式。权变的管理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要求根据情境的变化来调整管理方法,开拓进取,开创新空间,是致力于不断获得新发展空间的动态管理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和性为特征,讲究规矩,行中庸之道,体现在管理中就是推崇以稳定、固定化为特征的保守管理模式。即一种管理体制被确定下来,就会成为固定的管理模式,其管理理念不容易改变,管理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稳定不变,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只能通过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改革过程,采纳突变的、新的管理方案往往被认为是叛逆之举,管理层中保守者常常是大大多于变革者。

(四)绩效管理目标区别――个人奋斗和团队合作两种价值取向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最典型的特质是提倡个性自由,独立奋斗,以实现个人价值,因此,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中善于培养员工的独立开创能力,管理目标倾向于提高个人的工作绩效,其衡量员工业绩的标准也是以个人为企业的所做贡献的大小为基准的。因为管理者和员工都习惯认为,工作绩效是靠个人努力奋斗得来的,员工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收益正是他们追求的个体价值和非凡自我的个性过程。

而与之相反的是,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协作,倾向于团队合作,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分子,因而,中国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培养员工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管理目标倾向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的工作绩效,往往以某个团队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工作绩效大小、合作程度来制定团队的奖惩制度,激励团队的工作绩效。员工们也是将自身定位于团队中的一员,追求默契合作和共同努力来实现自己团队的最大价值。

三、中西方不同的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走向融合

中西文化的个性差异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凸现了不同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理念,使得两种文化的管理在很多方面表现了异质,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各种不同的文化也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以各种文化为背景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相互借鉴,不断的融合,各国都在寻求最优的管理模式。 以下分别从 决策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目标四个方面来阐述中西方文化个性差异在现代管理中走向融合的趋势及表现。

(一)个体决策和群决策两种不同决策方式的融合

西方的管理决策方式是倾向于平等决策和经验丰富者的个人决策,其优点在于决策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个体,经验丰富的管理决策者能不受约束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案,这十分有利于决策过程中决策源的扩大和决策方案的优化,避免了低决策能力者的独断性决策机制的滋生。其缺陷在于,西方文化重个体,再加上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拥有丰富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所以在决策时主观性比较强,往往出现少数人统治情况,因此风险性较大。[6]R132~134

中国的企业管理决策方式是倾向于领导决策和群体决策,其优点在于决策的风险性较小,不会有越轨、离奇的决策方案出现,决策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强,但是群决策容易出现责任不清,屈从压力等问题,而且完成决策所耗时间和精力较多,在现今企业内外环境瞬息变化的情况下,这种群决策方式必然要改善。

正是基于不同的优势和缺陷,两种决策方式正在相互借鉴,不断的融合。在决策过程中既要鼓励个人提出优化方案参与决策,扩大决策源,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防止决策垄断,出现决策风险,又要注重发挥群决策的优势,通过专门的监督机构筛选出优秀决策方案,把优秀的决策者组织起来,组建管理决策小组,缩小决策的群体范围,而增加了决策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决策失误。目前欧美企业较流行的马蹄形管理决策方式就是集二者之优势优化决策方式的典型代表。

(二)理性和感性的管理理念的融合

强调以法管理的理性的、科学的管理的西方企业管理理念能够规范管理体制,注重理性科学的管理程序,在很多程度上有效的避免管理中的任人唯亲,近亲繁殖的弊端。但这种管理的理念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感情的淡化,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其本质的弱点――对员工的忽视,管理者缺少对员工工作环境、家庭生活和个人感情等方面的关心,很难最大程度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领导和员工以及员工之间只是简单的业务领导关系,这可能导致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信任和沟通障碍。

以感性为特质的中国管理理念深刻的体现着人文关怀,注重感情维系领导和员工的之间的关系,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自觉地努力为公司奉献,还可以节省监督、管理和激励职工的成本。但是重感情的管理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处理事务也会因此受到牵连,常常出现决策犹豫不决而降低了管理的效率,会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大困难。

将二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有效的避免不利的因素。以理性的科学的管理

理念来建立具体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的程序,制定管理制度,这有利于明确管理责任,使人际关系清晰、明朗,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把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渗透到实际的管理中,关心员工的生活状况,关注员工的情绪变化,以对员工的关爱来激励员工不断努力,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潜能。

(三)权变管理模式和保守的管理模式的融合

西方的权变的管理模式强调了在变化的内外环境中实行管理的体制、管理理念及管理技术的不断变化创新,以此来实现企业管理模式能够不断创新、适应新的变化需求。西方的权变的管理模式主张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应指向情境变化而非个体,如豪斯、弗罗姆、耶顿和杰戈都反对把管理者的行为看作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不同的情境调整他的风格。[权变的管理模式优势很明显,尤其是在今天瞬息变化的时代竞争中,能够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其不足在于,如果管理不慎,一味的追求变化、创新容易偏离正常的管理轨道,背离企业原先的核心文化,新的管理模式没有实现,原先的模式又被舍弃,其危害较大。

中国保守的管理模式注重稳定的模块管理,不善于根据情境来改变其管理模式,改革也得需要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阶段性的变化过程,来最终获得管理模式的变革。这有利于稳定企业管理秩序,保持企业管理体制不会偏离正轨,但会因其制约着管理者的进取心和创新积极性而缺乏创新动力,因此导致管理体制的滞后和僵化,管理技术进步缓慢,使得企业管理模式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缺乏权变的管理思想,以致很难适应激励的市场竞争。

如何将二者综合起来,取长补短是现代管理的重要课题。以中国稳定的管理模式为指导,

抓住企业的核心文化和特色管理模式,深化企业的强文化建设,增强本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这有力地保证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会失去重心,偏离正轨;在稳定企业核心文化,强化本企业管理特色的同时,贯彻权变的管理思想,利用变革的方法来根据情境的变化来调整具体的管理技术和程序,使企业在不失去的核心文化的同时又能够不断的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获得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生存空间。

(四)个人奋斗和团队合作两种绩效管理目标价值取向的融合

在提倡个性自由、独立奋斗的西方管理文化的背景下,管理者鼓励员工的独自开拓进取,善于培养员工的独立开创能力,提高个人的独创能力的工作绩效管理目标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个人潜能,不断的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但随着现代企业内部的分工日益精细,以致完成某一项工作或程序需要多个员工默契的合作,以团队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此外,现代企业注重自身的核心文化建设,只有注重团队精神培养,确立团队理念才能实现企业强文化的建设。

强调集体协作的中国管理文化,特别注重合作和协调,中国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提倡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培养员工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绩效管理目标倾向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的工作能力,员工们在这种管理文化中也会不断的追求默契合作和共同努力来实现自己团队绩效最大化;但长期的提倡集体管理,步调一致又无形中抹杀了个人的独创精神,不利于提高员工个人工作能力。

因此,个人奋斗和团队合作的两种倾向必须走向融合,扬长避短,一方面要致力于培养企业员工的个人独创能力,尤其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企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精英人才,他们的不断开拓创新,是企业不断获得生机的关键之所在;另一方面,团队合作能有效的完成既定任务,有助于管理人员增强组织的民主气氛,构建企业的强文化,更大程度的激励员工的积极性。20年前,当沃尔沃(Volvo)、丰田、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等公司把团队引入它们的生产过程中时,曾轰动一时,成为新闻热点,因为当时没有几家公司这样做,而现在情况相反了,不采用团队管理方式的企业会成为热点。可见,西方管理者早就注重将两种不同风格的管理模式融合起来了。

篇3

于此同时,作为金融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能构成的财务管理,则在这过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涉及到作为其他种类的企业不曾具备的价值创造功能,也具备着规避金融风险,增强金融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而这两方面的职能涉及到金融企业最为基础与重要的方面,因此,财务管理管控着金融企业的发展命脉,其重要程度也就显而易见。

增强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使得金融企业在规范企业秩序的同时在企业运行的每一个层面进行细致规范,从而具备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再者强化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金融企业资产的收支效益,优化金融企业相关的资源配置,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加金融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金融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当然,在金融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漏洞,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内部相关控制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金融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企业发展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不到位,相关组织工作不严谨,秩序比较混乱,财务核算可靠度不实,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揣摩,并且与此同时,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职能分配不明确,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使得某些权利过于集中,加大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另外,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相应的刚性条件,没有明确的制度予以框架化和固定秩序化,使得某些职能在实施过程中被人为地削减或者是遗忘,缺乏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使得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流于形式,体制残缺,严重制约金融企业的发展。

第二,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流程不完备,缺乏系统建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企业拥有着比较严谨的组织体系,其在制定落实发展规划时必须要依靠企业集团的投资分析汇报来作为体系支撑,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某些金融企业在决策投资时缺乏客观理论依据,企业的管理阶层缺乏对企业的合理规划以及长远发展理念,以至于在制定发展纲要时盲目跟随市场潮流,加大投资风险。再者,金融企业的领导阶层缺乏明确的体制约束,涉及到企业发展规划的决策缺乏机制制约,具有比较明显的随意性,从而极大的加大了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三,金融企业的财务管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漏洞明显。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就对金融危机的防范,对金融市场波动的抵御来说,金融企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里,金融企业在财务管控上存在着极为致命的缺陷,某些企业的财务体系在落实金融企业的体系规章时执行力度不够,内部管理监督机制在执行日常检查时缺乏严谨细致的态度,某些工作人员在落实上由于管控机制的偏差和不到位,使得其在执行力度上缺乏严谨性,随意性比较大,严重的减弱了金融企业内部的管控机制作用。

再者,金融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职能划分不明确,关于涉及到财务管理和监察的职能部门缺乏独立性,其内部诸多因素的作用使得在审计时严重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的要求,对于某些惩罚措施不伤及违规者的皮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迭出,漏洞明显,严重制约金融企业的发展。第四,金融企业的风险预警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金融市场存在着极大的难以控制的风险,金融企业作为高风险的企业体系,其运行机制主要是依奈市场资本运作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资本运作承受的风险,因此必须建立比较可靠的风险预警系统。但是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存在着极大的风险规避的漏洞。在金融市场内,金融体系应对风险分析的措施方法不健全,不立足于实际情况盲目照搬外来的风险预警系统,导致我国的金融企业在面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时难以形成有效的抵制措施,以至于金融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足,严重制约金融企业的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金融企业的发展,推动金融体系的健全发展,针对于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当采取以下的解决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的金融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内部管控体系。金融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要想获得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必须就企业内部的相关机制进行改革。就金融企业来说,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的建设,完善内部的管控体系。在金融企业内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做的是改善企业内部的管控环境,就金融企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就是金融企业的相关运行体系和营业机构,详细划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明确职责,并且将企业运行的基本流程以及程序进行比较合理的设置,以便于建立起高效合格的金融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系统。与此同时,建立起完善的责任纠察体系,严格审核金融体系内部的权力流通,就监督与高效相互协调,用制度和体系建设将企业运行进行全覆盖,以此推动金融企业的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金融企业的决策机制,完善企业内部的决策流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家宏观上的调控影响,特别是在某些比较重大的项目决策中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出现了诸多不确切的危机因素,对金融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决策机制和协调机制,要求在做决策前必须对市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阶段内国内外环境发展的相关趋势,依靠数据支撑,制定出明确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必须同步提升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者的自身素质,加强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和解决风险的能力,从而推动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

第三,加强金融体系内部监察体制建设,完善财务监控。在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金融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强企业财务监控是十分有必要的选择。在金融企业内部,财务的监控手段可以有效的应对来自金融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体制完善。因此,就金融企业发展来说,必须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相关力度,在企业发展的日常生活中切实落实好制度要求的建设力度,及时对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以此在意识领域开拓出财务监控的意识。

篇4

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频繁,中、西餐也融入人们的生活饮食中,吃西餐。不再是遥远的事。因此,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孩子对“必胜客”、“豪客来”之类的西餐特别有话说:“老师,外国人吃饭怎么还拿着刀呀?”、“我过生日的时候要吃蛋糕、点蜡烛。”、“我妈妈说吃西餐还要围围巾,像小弟弟一样。”从而生成《西餐》这一活动,目的仅在于让孩子体验吃西餐的礼仪和氛围。

反思:

本次活动是班级开展主题《好吃的食物》时幼儿生成的活动,确定开展常识活动《西餐》后,我搜集了很多西餐的礼仪、用餐注意事项……在目标的定位及活动的内容的设计上总摆不开传统的说教模式,设计了让孩子知道“西餐上菜顺序”、“入座方式”、“如何吃肉、吃菜”、“如何使用餐具”……真是一堂什么都想抓的综合课。后来经过老教师的指导及自己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明白,枯燥乏味的说教课程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潜移默化,也就有了今天这节常识课。

篇5

随着护理模式向着整体护理方向的转变,传统的护理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护理需求。针对这种现象,主要对护理模式的转变、高职护理教育中的缺陷和高职护理教育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护理模式;高职护理教育;教育方式

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仅需要完成被动式的护理,这很难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不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对高职护理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护理模式的整体护理方向转变

传统护理方式主要采用功能制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使得护理人员相对被动,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缺乏有效的重视,同时对患者缺乏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致使患者对医院存在较大的陌生感和焦虑感[1]。由此可见,传统的护理方式不仅不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而且不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难以有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提升了对患者的重视程度,并且逐渐将护理模式向整体护理的方向转变。整体护理方式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整体护理方式不但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同时可以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从而可以全方位地为患者服务[2]。

二、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道德教育。在护理教育模式的发展中,由于受到传统护理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影响,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缺乏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教育。部分学校虽然开设了道德教育课程,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敷衍的态度。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责任心,且对患者的态度冷漠,从而难以达到整体护理的实效[3]。第二,缺乏礼仪教育。在护理模式的发展中,整体护理模式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护理教育方式中,其在礼仪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导致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无法运用合适的礼仪素质和文化修养来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从而引发护患纠纷。第三,实践教育不足。在护理模式的转变中,实践训练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护理教育中,由于实习场地和单位的缺乏、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护士的实习相对困难,使护理人员虽然拥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但是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护理模式转变对高职护理教育的启示

(一)加强道德教育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高职护理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高职护理教育应该致力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以便可以更好地提升护理质量。首先,我国高职护理教育院校需要设置相应的道德教育课程,并且要完善课程的配套体系。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升对道德素质的重视程度,并且要严格执行教学和监督任务。最后,学校需要将道德素养纳入考核体系,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素质进行考核,同时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实践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只有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得以提升,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其责任意识。

(二)加强礼仪教育

在护理模式的转变中,礼仪和文化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传统的护理教育方式中缺乏相应的教育措施,无法满足护理模式的转变需求。针对这种现象,在高职护理教育中,需要制定科学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其可以更好地提升护理质量。首先,学校需要开设礼仪和文化教育课程,使护理教育模式可以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在高职护理模式的转变中,学校可以适当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开设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相关课程,以便可以使护理人员更好地沟通患者,从而可以更好地符合整体护理的需求。

(三)加强实践训练

在整体护理方式的转变中,实践训练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不足。针对这种现象,高职护理院校需要制定合理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将护理理念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体会护理知识,以便可以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其次,学校需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以便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最后,学校需要加强和医院的合作,将学生输送到医院进行实习。总而言之,只有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才可以更好地开展整体护理模式。

四、结语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传统的护理教育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可以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进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姜丽 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光云.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8):49-50.

篇6

当代大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

1大学生本身对礼仪认识存在偏差,礼仪观念淡薄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的宠爱使部分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体谅别人。进入大学后,缺少了家人的陪伴,同学之间不懂相互谦让,自尊心严重受挫,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许多学生对礼仪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自以为很懂礼仪,却没有纪律观念,为特意彰显个性而使自己的个人形象和性格方面与他人格格不入。加之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底蕴不足和文化历史视野狭窄的现象,在充满诱惑的时代中,无法正确权衡利与义的关系,拜金思想严重,缺乏相应的社会公德,漠视礼仪修养,致使他们在步入社会时,常常因为礼仪修养不足而四处碰壁。

长期以来,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在部分高校中,把成绩作为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侧重与学生的成绩、升学和就业,忽略了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4]。在追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提倡素质教育,但礼仪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到了大学,礼仪教育中以塑造价值观为主,且过于重视理论学习[5],致使礼仪教育缺乏社会氛围的烘托。

高等学校中开展礼仪教育的思考

大学时代是礼仪理性的升华阶段,高等教育有责任有义务推广和普及文明礼仪教育,因此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礼仪课程,特别是在就业与礼仪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将其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的理由已非常充分。

1加强礼仪专业师资培训,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礼仪教育是养成教育,要提高礼仪教学水平,一定要发挥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一定范围内,礼仪教育就是要以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出色的个人魅力、广博的礼仪知识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因此一定要着力建设专业的礼仪教师团队,用培训、引进等方式组建一支对礼仪教育全面专业的教师。其他的任课教师也要塑造良好形象,用适当的言谈举止、整洁的服饰为学生做出表率。高校应把教师礼仪纳入考核体系,明确规范教师的行为,培养学校的礼仪氛围,培养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礼仪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教师作为主体,通过板书、口授等单向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礼仪的学习是专业知识与实践性的融合,如果只是将礼仪概念、理论讲授给学生,而没有实践环节,学生的主动性不但会被压抑,而且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必须打破传统观念,让学生成为礼仪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模拟等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变单向教学为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另外,与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结合,开展礼仪竞赛,评选礼仪之星等,借助广播、橱窗、校刊、校园网等舆论手段,将礼仪教育渗透到重大节日庆祝、校园社团活动、日常行为规范中去,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篇7

技校学生 礼仪教育

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咱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对学生加强礼仪教育能提升技校生的道德水平。让技校生经过礼仪教育深刻体会到礼仪的内涵,并运用到平常生活中去,在交往中自觉地、轻松地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道德观念,从而提升道德水平,这比曾经的道德灌输教育要可行得多。礼仪教育能增强技校生的交往本领。在现代生活中,交往越来越频繁,技校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假设缺乏人际交往本领,则很难有所作为。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了解礼仪知识掌握交往本领,积累交往经验,是教育学生社会交往本领的可行方法之一。 礼仪教育能塑造技校生十分好的仪表形象。在尊重学生本性的基础上,从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仪容仪态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思考和展现自我的整个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当代技校生美好的精神面貌和本性形象,什么是有悖于礼仪和社会公德的本性形象,从而达到矫正不良习性、展现良好仪表形象的目的。

礼仪教育如此重要, 那么,如何对技校生加强礼仪教育呢? 首先要加强学生内在修养。人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这些内在品质,这才是人生命美的长青树。比如,有的人尽管穿着高级的名牌衣服,但他的内在涵养不高,整体效果也显示不出美的效果;有的人礼仪语言的表达很动听,即使他着装很俭朴,但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美的。因此,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首先要加强他们的内在修养。(1)加强学生的伦理修养。伦理是礼仪的基础,现实生活中,为人虚伪、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嫉妒心强、苛求于人、骄傲自满的人,对别人不可能诚心诚意、以礼相待。因此,只有努力提高伦理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礼仪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2)加强文化修养,有教养的人大都懂科学、有文化。他们思考问题周密,分析问题透彻,处理问题有方,而且反应敏捷,语言流畅,自信稳重,在社会交往中具有吸引力,让人感到知识上获益匪浅,身心上愉快舒畅。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努力提高文化修养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气”,使自己在社交场上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潇洒自如。(3)加强艺术修养。艺术作品蕴藏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更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让学生有意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音乐、书法、舞蹈、雕塑等,对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

其次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我定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学习,学生的言行得到规范。具体表现在:平日的着装,站、立、走的正确姿势,礼貌用语的使用,与老师、同学、朋友如何相处交谈等方面。除此,我还利用班会时间,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了礼仪常规及《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社交的基本原理,认识公共关系社交的特点,掌握公共关系社交礼仪,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增进了才智。我校历来重视礼仪教育,从北京买来了礼仪教育录像片,我及时组织学生观看,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联系实际进行形象化教育,并且聘请专业教师对我班进行现场指导,对学生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力求规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行。

篇8

关键词: 中学生教育 文明礼仪教育 必要性

一、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素质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文明礼仪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期。针对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有利于中学生的自身健康成长。开展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培养他们的文明礼仪习惯,促使他们形成乐观、豁达、健全的人格,才能让中学生更好地发挥才能,在这个意义上,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提高中学生自我能力的内在需求。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接受道德熏陶教育的过程,有利于社会化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当代中学生而言,文明礼仪教育应成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怎样用礼仪规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营造和谐心理氛围的基础。文明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因此,文明礼仪教育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同时,带来了丑陋的现象和一些不良风气。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于中学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我国有着丰富而宝贵的文明礼仪遗产,对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明礼仪。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文明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做到讲文明,有礼貌,所以文明礼仪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掌握,能帮助中学生满足社会规范的发展需要,进而满足社会需求,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有利于维护正常秩序和社会规范,从更深层面讲,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正常运转。另外,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范畴,是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改善学校风气,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学校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也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二、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开展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

(一)开展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活动

根据教育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定期文明礼仪教育的宣传材料,精心组织,丰富内容,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水平。加强,校园文明管理,营造教育校园环境,提高文明礼仪教育质量。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育内容,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性。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开设一系列文明礼仪教育课程,教学礼仪知识。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到远的过程。文明礼仪教育课应根据时代特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实现文明礼仪教育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结合具体学习情况,给予细致指导。按照激发兴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调动中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积极性。注意及时引导和挖掘文明礼仪教育因素中的具体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强文明礼仪教育的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

从文化的本质特性来看,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学生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本质部分。因此,以礼仪教育为契机,开展道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文明礼仪行为是一种思维和行为的有机融合,文明礼仪习惯是文化的核心,只有充分展示礼仪的文化内涵,发扬人文精神,才能使礼仪发挥更大作用,优化德育方式,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文明礼仪教育必须是渐进的过程,做到常抓不懈,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有效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结合实际,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逐步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争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的一致性,达到二者教育效果的相辅相成。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广泛征集学生家长对于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更新和改进文明礼仪教学方法,从而建立一个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文明礼仪教育平台。同时,促进礼仪教育进课堂,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合理确定教育内容,作为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对家庭礼仪和社交礼仪等关键领域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与探索,礼仪教育逐步形成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挖掘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文明礼仪教育。

(三)营造校园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校园环境是影响中学生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规范指导、示范激励和约束作用。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文明礼仪教育合力,培养中学生合理的审美情趣和美德,加强文明道德建设,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形成文明礼仪教学示范效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行为。加强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文明的培养,通过树立典型与校园争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魅力,追求内心境界的提升,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管理,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只有教育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文明礼仪教育卓有成效。学校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完善学生文明礼仪教学管理系统,结合学校教育和学生课堂,让学生理解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学校建立必要的文明礼仪规章制度,加强学校文明礼仪管理,积极鼓励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号召学生不断总结自己在文明礼仪方面存在的不足,帮助中学生及时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结语

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促进人际沟通的行为规范。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塑造中学生的良好形象,进而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结合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从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措施入手,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文明礼仪学习活动,接受文明礼仪教育。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需要通过创新文明礼仪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开展文明礼仪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与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配合,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而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各种文明礼仪教育的信息和资源,营造校园文明礼仪教学的良好氛围。在中学阶段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不断丰富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实施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进而推动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田玉洁.礼仪教育: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J].学理论,2013(03):261,262.

[2]刘元春.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完善中学生素质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7):19.

[3]罗卫东,邓文梅.关于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4)44,45.

[4]陈进火.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探究新时期德育新路[J].成功(教育),2012(03):244.

篇9

关键词 礼仪教育 高职院校 问题对策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Etiquette Culture

Abstract Etiquette culture has long history, etiquet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Higher Colleges etiquette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ivilization, help to improve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omply with social norms awareness, help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personal image, enhance their self-confidence, improve social competitivenes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tiquette and manners from the popular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tiquet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qualified teachers in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al.

Key words etiquette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1 礼仪文化浅析

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名族都有自己的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的产生、发展对名族精神和社会作用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礼仪文化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习俗礼仪和民俗习惯的传承,而是礼仪文化的传承,是对个人礼仪认识和礼仪品质的培养。

礼,本意谓敬神,后引申为敬意的通称。指人与人相互尊重。仪,“仪,度也”。本意谓法度、准则、典范,后引申为礼节、仪式。指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外在形式,包括人的仪态、仪表、风度、气质等。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礼仪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含义。古代汉语中,“礼”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指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礼节仪式;第二是对别人的尊敬和礼貌;第三个意思是指互相之间礼物的馈赠。归结起来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自主形成的关于做人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在现代,礼仪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礼仪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促进人际之间的交往,因此,现代礼仪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礼仪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和沟通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仪指主客体交往中,主体对客体表示尊敬、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以及在交际中用一定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种非法律的社会规范,涵盖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以及公共生活准则等。个人在礼仪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形成良好的、自律的礼仪习惯。经过长期反复的陶冶、磨练,通过礼仪修养,培养礼仪品质,即“敬人谦已”的礼仪文化为核心的传承,因为究其礼仪本质,是一种文化,也就是一定意义上的礼仪文化。

2 高职开展礼仪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礼仪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保障和条件。“立于礼”、“行于礼”、“让于礼”教育就是人们要以礼为本、以礼为准则、以礼为标榜。礼仪教育可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及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礼仪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因此,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的有力保障。

(3)有助于提高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共同建设和谐校园。“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通过学习礼仪,学生可以熟悉社会行为规则,敬畏规则,成为尊规守纪的践行者。“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文化教育能使学生敬重他人,尊重自己,在校园形成尊重、友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营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通过礼仪教育,大学生提高了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意识,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升个人自信心, 提高社会竞争力。礼仪对个人形象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学生按要求打造个人形象、服饰,符合现代审美要求,也符合社会审美要求。礼仪教育通过思想道德熏陶、修身养性锻炼使学生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提高了自我认知,个人自信心得以提升。礼仪规范也是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准则,学生在校掌握规范,能比较早的熟悉社会规则,提高社会竞争力。

3 高职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礼仪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和人的相互尊重,进而达到人人关系的和谐,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高职礼仪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无统一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学院礼仪教育参差不齐。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像中小学一样,颁布全国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标准的缺失导致各院校礼仪教育各自为政。高职学院比较重视专业技术课程,比较多强调掌握专业技术,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礼仪课程有的进入了课堂,有的还没有。进入课堂的有的作为选修课,或讲座。礼仪文化教育仍然处于非主流地位。担任礼仪课程教学的教师兼职教学的比较多。

(3)内容讲授重仪轻礼。在内容重点上,很多教师偏侧重于仪的讲授,热衷于各种技巧,而对礼的强调很不够。这样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就会像影视作品表现的有些职业白领的形象一样,姿态优雅得体,笑容职业,眼神空洞。在笔者看来,礼所蕴含的“敬”是礼仪的魂,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只有打心眼里尊敬他人,才能表现出真实的,有生命力的仪。

(4)教育重讲轻用。应该说教师在课堂的准备都比较充分,能够采用比如情境模拟、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法,提高教学质量。但受困于各种条件限制,教师在课堂和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方面着墨不多。毕竟开设礼仪课的目的是掌握礼仪知识,克服不良习惯,尊重他人,提升自己。

4 加强高职礼仪文化教育的对策

笔者以为,礼仪教育很重要,是提高高职生人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为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普及礼仪文化教育,营造校园礼仪氛围。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礼仪文化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应全面普及礼仪文化教育,让礼仪教育全面进入课堂。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礼仪比赛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利用新媒体、校报、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介宣传先进典型,针砭不文明、失礼的不良行为,形成校园知礼、尚礼的好风气;通过聚焦合力,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礼仪修养过程中,学生既能自律,也能借助环境的力量“它律”,多维度接受礼仪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明修养内化进度,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篇10

【主题词】德育;学校教育;文明礼仪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文明礼仪是人类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学礼开始。文明礼仪是文明社会的行为规范,是全体社会成员必需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文明和文化水准的标志,是一个人文明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无论在内容抑或是形式方面均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脱离青少年实际,口号式的东西多,抽象的大道理多,从而使得在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学生中,对应有的文明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出现了诸如与人为善、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的缺陷: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学校的高度重视和深刻反思。

一、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和国际交往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依托每周的国旗下讲话、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宣传媒体,加强对学生礼仪知识、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宣传,提醒、检查、督促、教育学生,让不文明言行在校园无处藏身。并充分利用重要节庆日,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通过挖掘身边体现公民道德文明的小事,在校园中营造一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举止文明,清洁校园,安全行路”等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说声“对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之一,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二、教师率先垂范。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荀子劝学》中写到:“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的是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紧紧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在充分发挥各种文化宣传阵地作用的同时,还要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狠抓养成教育,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要及时总结表彰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学生;利用班会课、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其言行;通过学习宣传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这样分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可以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教育,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一定会养成青少年良好的文明礼仪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