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管理体系推进方案

篇1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 节能 能源利用效率

一、序言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借鉴成熟的管理模式,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管理理念引入公司能源管理,建立覆盖公司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对强化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促进公司构建长效节能机制有重要意义。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公司改进节能工作,优化节能管理,大幅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术语定义

能源管理体系是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

能源管理团队是负责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活动并实现能源绩效持续改进的人员。

能源绩效是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

三、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与目标

节能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水平的有效手段,当前,部分企业仍存在对能源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管理不规范、方法不科学、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节能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等问题,影响了企业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

公司充分认识节能任务的艰巨性和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推进公司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构建自我发现问题、持续不断改进的节能管理机制,切实提高节能管理水平,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到2015年6月底前,公司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或评审,在公司内部逐步形成自觉贯彻节能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与技术,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注重节能文化建设的长效节能管理机制,做到节能工作持续改进、节能管理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

四、积极推进公司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公司高度重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成立公司主要负责人挂帅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建由各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参加的能源管理工作团队,设置专门的机构(节能办公室)负责,有骨干队伍支撑,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其它资源保障。认真分析公司的能源管理和利用现状,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措施、进度等要求。

开展相关业务培训,组织学习《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等标准,使能源管理有关人员提高节能意识,熟悉能源管理体系思想和标准要求,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和改进的方法。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前,进行初始能源评审,评审的内容:一是用能状况分析,能源的供给状况,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二是识别主要能源使用的区域;三是识别、记录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并进行分析评价,根据重要性和实现程度进行排序。能源评审的过程及结果形成能源评审报告,作为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实施、保持和改进的依据。

策划是公司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方针的关键环节。策划的过程是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对输入的用能信息进行分析,进而识别主要能源使用和持续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策划的流程:识别法律和其它要求;分析能源数据;识别重要能源使用;识别相关变量;识别改进机会;建立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和能源指标;制定能源管理实施方案。

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编制的体系文件有:《能源管理体系手册》、《能源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及记录等。体系建立后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体系和相关文件。认真做好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执行、监视测量等重点工作,完善能源利用过程控制措施,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定期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评价审核,检查分析体系运行情况,评价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目标实现程度,验证相关管理措施是否到位。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持续优化能源管理,提高公司能源利用效率。

持续改进的节能机制初步形成,公司的能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后,公司形成了四个机制:一是节能遵法贯标机制,实现了主动收集并自觉贯彻节能法规、政策标准,公司能源管理活动更加规范、更加系统化、制度化;二是能源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机制,实现了对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全过程、即时化、系统化控制,能源计量、统计更加完善,能源利用过程监视、测量不断强化;三是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实现了主动追踪、获取、应用先进技能技术和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四是节能文化促进机制,节能制度不断完善,员工节能意思不断提高、节能习惯逐步完成。

篇2

关键词: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意义;技术因素

中图分类号:F206文献标识码: A

能源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一样,都是通过对产品、服务和活动中影响主体对象的因素进行控制,以实现规定的方针和目标,即确保那些影响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的因素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能源使用的方针目标、能源管理因素以及实现这些方针目标的一系列要素的集合,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管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能源管理体系作为管理节能的主要工具之一,对全面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推进能源管理的常态化运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已明确要求包括卷烟厂在内所属各单位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内全面建立和执行能源管理体系。

卷烟厂通过建立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从而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具体体现在: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四新”(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工艺)的收集渠道,并将其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使企业能够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通过“建标、对标、创标”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细化指标、找准差距,瞄准方向;通过节能目标管理与考核,以及构建员工建议奖励机制,形成全体员工自觉推进节能工作的氛围,激发出企业持续改进、落实精益生产的原动力;通过监视测量、能源评审、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发现自我改进的空间,持续改进节能工作。

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消除管理盲点,系统高效地开展节能工作。传统能源管理活动往往是零散开展的,多项工作各自为政,比如:统计分析、计量、审计等等,繁重却见不到效果。而且,往往做了很多工作却仍然存在管理盲点,有些需要做的一直没做。这些问题都会极大地削弱能源管理积极性,导致节能工作虎头蛇尾。而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后,可将这些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识别对节能有增值的工作,剔除非增值工作,理顺各项工作间的逻辑关系,有序展开,以PDCA的方式不断推进组织能源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能源管理体系帮助企业从多个渠道进行拓展,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通过建立渠道和方法,系统全面地获取节能技术和节能运行方法,通过节能评估、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分析,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筛选,确定最佳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企业也可以通过疏通外部沟通渠道,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对话与交流,挖掘和利用最佳节能实践经验,为我所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还能有效利用能源管理工具(例如能源审计、能量平衡分析、物料平衡分析、清洁生产审核等),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

2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中的技术因素

企业用能管理是指企业对使用能源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达到减少能源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尽管不同的企业使用的能源不同,但使用过程都包括四个相同的基本环节:购入存储、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利用。要做好以上环节的管理,企业必须要成立相应的能源管理机构,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及能源的统计管理,通过能量平衡、能源审计、能源计量和用能设备管理等手段,对能源因素进行控制,不断地改进管理绩效。同时,作为能源管理的基础,能量平衡、能源审计、能源计量管理和用能设备管理等,对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也是必要的手段。

2.1能量平衡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巳开始进行企业能量平衡工作,国家先后了《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3484-2009),《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087-2009)和《用电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 8222-2008)等国家标准。能量平衡在企业综合能耗、产品能耗及产值能耗计算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企业为对象,对输入的全部能量与输出的全部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的研究,也包括对企业能源在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各个环节与回收利用和外部各能源流的数量关系进行的考察,定量分析企业用能情况,称为企业能量平衡。能量平衡的根据是能量守恒定律。对于一个确定的边界(企业整体或具体的用能设备),输入的能量必然等于被有效利用的能量与损失能量之和。其能量平衡方程式为:输入能量=有效能量十损失能量

能源平衡的计算采用以统计计算和测试计算相结合,统计计算为主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的工具主要是企业能量平衡表。

企业能量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为:

(1)企业能量平衡表采用矩阵形式表示,横行一般划分为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最终使用等四个环节;纵行一般是能源的供入能量、有效能量和损失能量、回收能量和能源利用率等项。

(2)购入贮存环节等价值栏右侧使用双线,平衡表双线右侧数字均为当量值。

(3)最终使用一般划分为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采暖(空调)、照明、运输及其他等六个用能单元。

(4)以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与最终使用四个环节的企业能量平衡表可用表1表示。

表1 企业能量平衡表示例

2.2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是审计单位依据国家有关的节能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和其他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进行的检验、核和分析评价。能源审计是开展节能工作和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通过把审计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引入企业的能源管理工作,有效的帮助企业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如下图1所示,能源审计的思路是通过对用能单位的能源生产、转换和消费进行全面检和监督,了解造成能量损耗和损失的原因、分布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节能方案,以促进节能,制止浪费,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

能源审计程序主要分为七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预审计、审计、节能方案产生和筛选、节能方案可行性分析、节能方案实施、持续能源审计。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必须涵盖以下10项内容:(1)企业概况(含能源管理概况、用能管理概况及能源流程);(2)企业的能源计量及统计状况;(3)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监测分析;(4)企业能源消耗指标计算分析;(5)重点工艺能耗指标与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分析;(6)产值能耗指标与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7)节能效果与考核指标计算分析;(8)影响能源消耗变化因素的分析;(9)节能技术改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10) 企业合理用能的建议与意见。

图1 能源审计思路

2.3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是指在能源流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相关的特征参数等进行检测、度量和计算。能源计量是工厂用能统计和考核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用能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之一。如果企业没有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能源管理部门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对企业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从而无法为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指导,这可能造成企业能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篇3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建设“两型社会”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电力、水泥、化工、有色金属加工等行业为重点,突出抓好节能宣传、节能示范、能源管理等工作,积极推进能源管理机构、节能机制、节能规划的构建,努力形成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主动参与和社会广泛关注的节能工作新格局,确保节能目标的实现,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万元GDP能耗降低4.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6%。

2、初步建立县级节能管理体系。

三、工作重点

1、开展节能宣传。3月下旬,召开会议,部署今年节能工作;编印、发放《望城工业服务手册》。4月份,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在县政府广场设置大型广告牌,宣传节能标语;在望城电视台、望城公众信息网开辟节能专栏,报道节能动态、典型;发动企业、机关等单位,张贴节能宣传画、悬挂节能横幅。6月份,开展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在县城路口投放宣传气球;与社区联合开展“节能减排”进社区活动;开展以“节能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每季推出一期《望城工业--节能专刊》,通报节能工作情况。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众节能意识,营造节能的良好氛围。

2、制订节能规划。深入调查研究,起草《望城县-年节能工作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审定。编制《长沙化工产业基地资源循环利用规划》,为申报省级节能型循环经济示范园打好基础。制订《望城县年有序用电预案》,为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3、开展创建节能示范单位活动。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和市能源办支持,开展创建节能示范单位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在全县评选表彰10个节能示范机关、10个节能示范企业(试点单位附后)。改造局机关水电系统,更换节能灯,从节水、节电、节油入手,降低机关能耗,率先将局机关创建为市级节能示范机关。

4、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监管。对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单位(年14家)进行能源跟踪管理,及时掌握能耗动态,督促重点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落实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配合市能源办,对长沙电厂、晟通科技、金龙铜业、坪塘水泥等能耗大户进行能源监测、能源审计。

5、积极申报节能项目。加强与省、市能源管理部门衔接,积极推荐一批节能技改项目和节能新技术、节能新设备、节能新产品项目,为企业争取国家、省、市节能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扶植;在4月20日前,组织企业、单位申报长沙市年节能备选项目,争取一批项目得到上级支持。

四、主要措施

1、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要求,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批准在我局设立望城县能源管理办公室或能源管理科,负责全县能源监督管理工作,各乡镇企业办要明确专人负责能源管理工作,企业单位要明确专人担任能源专干,建立县、乡镇、企业单位三级能源管理体系。

2、摸清能源底子。4月份,举办能源统计工作培训班,对乡镇企业办统计员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源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开展能源专题调查,摸清企业、学校、商场、宾馆等单位用能设备及能耗情况,建立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台帐和节能项目库,夯实能源管理基础。

3、完善节能考核机制。将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纳入县对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和局对企业办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完善年度工业企业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增设“节能先进单位”,对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7%以上且在全县同行业能耗较低的单位进行奖励。

4、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按照《长沙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长政办发[]36号)精神,将节能评估纳入项目前置审查,把住项目能耗准入关,禁止高能耗项目落户我县。

5、建立节能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协同统计局、环保局、发改局、建设局、交通局、电力局、石油公司、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农办、重点办、经开区产业局等部门,建立能源统计、监测、管理、宣传等工作联系制度,共同推进节能工作。

篇4

[关键词]能源计量;审查;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V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95-01

引言

文章以笔者所在单位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在能源计量审查过程中,发现不少重点用能单位对JJF1356-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理解不深入,导致不符合项较多。针对发现的问题,笔者做如下分析。

1 能源计量审查工作简述

1.1 能源计量管理

(1)审查边界的确定问题

JJF1356-2012中规定审查的对象是具有确定边界的用能单位,是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用能单位。但是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某企业一共有4个子公司,4个子公司不在同一个地区,但是同一个独立法人,用能单位的边界界定就存在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将同一地区且能源管理人员相同的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作为一个用能单位进行审查,同时在审查报告中注明审查的地区。而在第四个公司则单独作为一个用能单位进行能源计量审查。

(2)组织机构图问题

一些重点用能单位对规范要求不了解,认为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图就是将单位管理组织进行简单删减。其实,能源计量组织机构图不仅要求能够清晰地反映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结构,还需要将管理职责明确到具体人员。根据JJF1356-2012要求,组织机构图需要明确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职能部门和上下隶属关系。

(3)能源计量管理制度问题

JJF1356-2012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规范要求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在审查中发现不少重点用能单位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或测量管理体系(3A)认证。若按照JJF1356-2012单独制定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很多内容与能源、质量或测量管理制度重复。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作为能源、测量、质量管理体系的子体系或构成要素,可将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涵盖在能源、测量、质量管理制度中,但需要注意对制度进行优化,做到职能不交叉、管理不重复、管理最高效。

1.2 能源计量人员

在能源计量审查中发现,不少用能单位在能源计量人员配备上没有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仅将能源计量主管部门中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的人员列为能源计量人员,而分布在其他各个部门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人员、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人员没有列入进去。分析原因主要是用能单位将JJF1356-2012中的“专业”理解为了“专职”。能源计量人员定义的错误理解,导致了不少从事能源计量工作的人员无法得到相应的培训,没有相应的资质。

1.3 能源计量器具

(1)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问题

JJF1356-2012要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应满足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且在规范中仅有配备率要求,而没有受检率要求。根据理解,若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未进行有效溯源或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等同于未配备。现场审查中的技术难点是确定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及主要用能设备计量器具的理论需要量。这需要结合用能单位的能源绩效考核方式、能源计量网络图、能源统计报表、主要用能设备清单、用能单位组织机构、主要产品生产工艺,同时现场与用能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在实际审查中发现,进出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和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均能达到相应的配备率要求。然而由于主要用能设备或用能单元需要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数量众多,且很难拆卸,导致不少用能单位三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无法达到JJF1356-2012的要求。

(2)准确度等级表述问题

JJF1356-2012中一些准确度等级表述与现行的检定规程表述不一致。如衡器,JJF1356-2012中D9.1中要求燃料的静态计量,准确度等级为0.1级,即“±0.1%,是定量。”而根据JJG14-2016《非自行指示秤检定规程》及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的要求,其准确度等级为Ⅲ级或Ⅳ级,是定性量。两者不一致,导致重点用能单位填写自查报告时无所适从。建议用能单位依据相应检定规程和证书,按照检定分度值、最大秤量等计算出衡器的最大允许误差相对值,从而判断是否满足JJF1356-2012中的衡器准确度要求。

2 企业在能源计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法律意识,只追求眼前利益

企业缺乏有关能源的法律意识,没有认识到能源计量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只是一味地去追求企业的产量和产值,认为只要产量上去了,任何的问题都不重要,都是次要的。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计量管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保障产品的质量,更没有意识到能源计量工作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的潜在的作用和意义。这种能源法律意识淡薄,虽然从短时间来看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时间长了,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2.2 能源计量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

当前企业能源的现状就是投入非常的少,而且基础设施薄弱。这种状况就会导致企业内部在很多环节上出现计量不够准确,或者是计量设备非常的缺少,使得能源计量在节能潜力方面根本没有完全被开发出来。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一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的标准对器具进行配备。因为政府对能源计量的支持力度非常的不够,在节能改造项目上,大部分的资金都来自企业自己的筹资,政府根本没有对其进行大量投资。

2.3 能源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非常落后,而且管理体系很不健全。有的企业只是把能源管理当做自己管理的一种形式,总是挂在嘴边,根本没有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起来,没有把管理规定真正落实下去,这样能源管理体系就成了一张白纸,中看不中用,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意义。有的企业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所以很难运行,也就不能对企业的能源进行有效管理。

2.4 能源计量仪器仪表受检率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1)很多企业的在线能源计量器具都无法拆卸,而一些计量技术机构对在线检定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能力非常的欠缺,所以就使得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办法开展。(2)即使企业已经按照规定对相应的强检计量器具送检,但对不属于强检范畴能源计量器具没有及时进行周期自检,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无法保证,所以能源计量仪器仪表在受检率方面跟所规定的要求相差很远。

3 自查与整改

能源计量自查工作是根据JJF1356-2012中要求,重点用能单位制定能源计量自查方案并每年组织自查。自查是系统的、独立的过程,需要制定自查方案、自查计划、自查记录、不符合项报告和自查结果报告。用能单位一般根据JJF1356-2012提供了自查记录和自查报告,但是缺少自查方案、自查计划。

结语

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促进节能减排。若严格按照JJF1356-2012执行,将有不少用能单位不符合要求,会打击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积极性。为了顺利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需要评审员把握JJF1356的执行尺度,在现场审查时灵活操作。

参考文献:

篇5

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支持建设环境遥感数据监测信息平台,推动以数据融合为特征的“天地一体化”协同监控体系构建;支持开展固废处理智能化技术研发,推动实现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动态监测管理,探索建立电子废弃物动态物流体系。

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推广烟气中多污染物联合脱除技术、工I炉低氮燃烧技术和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技术,助力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净排放;重点推广柴油车颗粒物捕集器和机动车催化转化器等尾气净化装置、汽油烃重组等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和油品提升技术;重点推广工业有机废气高效吸附与回收,以及燃烧、光催化氧化等先进的销毁技术。

推进水污染处理,支持加大重污染行业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和工艺技术改造,探索建立废水达标减排、毒性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相协调的工业废水处理集成技术体系;支持加快实施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与“提效改造”工程,重点推广脱氮除磷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示范工程。

推进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土壤修复,重点推广生活垃圾减量化与分类回收、焚烧污染控制、垃圾渗滤液高效处理等技术;支持企业参与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示范工程,推动污泥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体系。

推广高效节能技术,支持推动源头节能减排,实施低阶粉煤气化蓄热式锅炉技术,推进钢铁等行业氢气竖炉直接还原炼铁新工艺示范工程建设;支持推进大型高耗能企业能源梯级利用和能源系统整合,推进建设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管理体系。

篇6

近年来,我局积极开展节能工作,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有所增强,节能措施逐步到位,行政成本普遍降低,较好地控制了能耗不断增长的态势。但从总体上看,全局能耗总量偏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切实提高节能工作水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目前,在节能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节能管理体制、制度有待于完善。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节能管理岗位和专职人员;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未确定;节能工作尚未全面开展;能耗统计制度还有待于完善,缺乏有效的节能考核制度,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等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节能管理工作还未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用能设备能效水平偏低。用能设备普遍能效较低,如高效节能灯的使用量占照明灯具总数量的比例偏低,空调等大型用电设备普遍未采用节能技术;办公设备管理粗放,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的选择,没有满足节能、高效的要求;公务用车还存在着能耗高等现象。

(三)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不够。由于缺乏鼓励节能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支撑体系,造成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在我局推广应用不普遍,影响了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普及。

(四)办公区域节能改造任务艰巨。集中供电还未实现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节能改造资金量大,任务艰巨。

(五)节能意识有待于加强。对开展节能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宣传教育不够深入,部分干部职工尚未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缺乏节约能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和全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据,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目标,以节水、节电、节油、节约办公用品为重点,以办公能耗和车辆交通能耗为突破口,逐步改善机关用能现状,不断提高用能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县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工作效能和工作需要并重的原则;坚持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约束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原则。力求以较低的资金投入、最低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主要目标

年至年五年间,节能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一)年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节能工作;广泛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培训,健全节能组织管理体系;全面开展能耗统计工作;加强日常用能管理,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加快用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用能设备能效;对一些关键用能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大力推进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全面开展节能监督检查;在能耗网络监测管理体系建设上取得突破。

(二)五年目标

加快完善节能管理、标准、考核评估、投资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监管有力的节能管理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基本完成公共机构节能灯具、节水器具以及电热水器、和空调等节能改造工作;建立节能量化管理和信息化网络管理体系,不断夯实节能管理基础工作。到年,初步形成科学的节能管理体系,确保节能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三)节能指标

年实现节水、节电、节油量和节约办公用品耗费分别比年降低5%以上。

到年,节能在年基础上,节水、节电量分别达到20%;公务用车油耗降低20%;办公用品耗费降低20%。

(四)建立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办法

研究制定节能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进节能工作深入开展。年,要将年度节能工作目标纳入各股室站和个人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中,并占有一定的分值比例,实行量化考核,每两至三年评选全系统节能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予以表彰奖励。要从单位能源使用现状出发,结合节能目标任务,制定各单位节能实施与考核方案,促进节能制度的完善和节能目标责任的落实。

(五)落实节能资金

每年要将节能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并实现逐年增长,用于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以及节能改造、监督管理、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活动。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节能资金,支持节能工作开展。经费由办公室统一申请、统一调配、统一使用、统一管理。

四、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系统工程,用能范围广,节能管理跨度大。节能工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一)建立能耗动态监管体系

1.全面开展能耗计量统计工作。能源计量统计是节能基础性工作,是科学管理、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基础。首先,认真开展能源消耗调查,做好年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全面准确掌握用能底数。其次,必须加强和改进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加大能耗统计力度,落实能耗计量统计专门人员,按时统计上报能耗状况,定期分析能耗状况,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在办公室的统筹安排下,根据各单位的基础设施情况,逐步实现能源消耗分户、分类、分项计量,按单位加装独立的水、电表,达到用能单位一户一表,保证用能数据计量统计的准确完善。实施能耗计量统计网络完善工程,到年实现水、电分户计量达到100%。

2.建立能耗网络监测管理体系。以统筹规划、节约投资和资源整合为原则,建立用能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监测管理体系,提高用能管理效率,将机关办公区全部纳入实时监控范围。到年,努力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转高效的能耗网络监管平台。

3.逐步开展能源审计。对办公区域耗能设备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选取典型有代表性的股室进行能源审计,分析节能潜力。要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能源审计,逐步开展对本单位用能系统、设备的运行及使用能源情况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根据审计结果采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二)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应用

抓好节能工作,加强技术节能是根本。只有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在节能中的运用,才能保证节约的效能最大化。

1.加快用能设备节能改造。逐步淘汰高能耗的空调、计算机和打印机等用电设备;对耗能量大的空调、电热水器等用能设备,在综合考虑费效比的基础上,采用变频调速、无功补偿等节电技术,积极实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效水平。由办公室组织实施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方面的节能改造工作。

2.积极应用节能新产品。大力开展绿色照明行动,逐步淘汰高能耗灯具,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全部安装智能控制装置,杜绝长明灯现象;水龙头、洁具更换为节水型器具,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年年底前,要努力完成高效节能照明灯具和节水器具的更换或节能改造工作。

3.抓好新技术、新能源试点。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逐步扩大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鼓励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开展中水回用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绿地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鼓励使用雨水、河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中水,逐步减少和杜绝使用城市自来水。

(三)提高办公设备节能效果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进空调运行管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加强对燃油进行节能检测和改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建立班后断电和用电巡视检查制度。

(五)大力开展公务用车节能

目前,公务用车普遍存在着使用效率低、油耗高等现象,必须通过公务用车各项节能制度、标准、措施的实施,降低公务用车油耗。

1.加强公务用车配置管理。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置标准与管理办法,控制公务用车规模,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车辆,及时淘汰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

2.加强公务用车日常管理。加大对公务车辆的监督检查,制定节能驾驶规范,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和节能奖励制度,建立公务用车油耗管理、油耗统计和“一车一账”制度。严格执行车辆百公里耗油分类控制标准,加强单车百公里油耗考核,每月张榜公布单车油耗量和行驶公里数。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车辆出行路线和用车人员搭配,减少车辆空驶里程,提高公务用车使用效率。认真落实派车登记制度,严禁公车私用。全面实行公务用车统一定点保险、定点加油和定点维修制度,对定点单位和场所要进行严格评审。

3.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按照公务消费制度改革的基本趋势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六)加强节能采购管理

节能采购是加强节能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从源头上控制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公共机构节能产品、设备的采购管理,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凡属列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颁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并规定强制采购的,必须采购列入《清单》的产品;凡属列入《清单》并要求优先采购的,只要《清单》中有所需的产品,应当采购列入《清单》的产品,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健全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和监督制度,不断扩大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范围,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

(七)加强办公用品管理

要全面建立办公用品采购、配备和领用制度,选择低能耗、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设备。推进无纸化办公,充分使用再生纸,复印纸及草稿纸要双面使用。鼓励使用钢笔,减少一次签字笔的使用,硒鼓、墨盒等办公耗材要修旧利废。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构建节能工作网络,建立健全节能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节能工作的持续、有效实施。

1.健全节能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办公室、业务股、园艺站。负责节能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领导、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机关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有关协调工作,全面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节能工作。

2.构建节能工作网络。构建完善的节能工作网络,建立节能工作联络员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定期交流工作情况。设立节能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管理。

3.建立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办公室将节能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按年度分解落实到成员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年度用能状况,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

果业局局长对全局节能工作全面负责,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要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建立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健全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用能系统操作规程,加强用能系统和设备运行调节、维护保养、巡视检查,重点用能系统、设备的操作岗位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二)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节能工作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参与,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和业务技能。

1.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要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活动。广泛张贴节能用语标识,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增强节能意识和能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构建节能工作信息平台。要利用工作研讨会、节能宣传周等形式,促进节能工作和信息的交流,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节约热情,增强节能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收集整理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好的做法。

3.做好节能培训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分期分批对节能管理人员、重点用能设备运行人员和能耗统计人员进行节能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要经常开展节能教育和节能技术培训,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良好的节能、用能习惯。

(三)加强节能制度建设

加强节能制度建设,规范公共机构的能源管理,保证节能工作顺利开展。

1.建立能耗统计和报告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能耗统计和管理制度,按规定要求如实记录能耗原始数据,建立统计台账,并及时做好各项能耗统计汇总上报工作。办公室要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切实做好能耗统计报表及台账等基础工作的布置落实,为节能制度和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2.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办公室要按照管理权限,根据能耗综合水平和特点,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能源消耗定额,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耗支出标准,从源头上控制公共机构财政预算开支。要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在规定范围内使用能源,加强能源消耗支出管理。

3.建立节能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办公室要会同各单位研究制定节能激励和约束措施,实行奖优罚劣,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

(四)加强节能监督检查

1.抓好能耗公示工作。在规范能耗统计报告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将水、电、车辆用油等能耗状况公示;建立健全公示后的跟进机制,加强对公示数据的分析和通报以及异常能耗的反馈和处理等工作,使公示起到应有的监督效果。

篇7

目前,随着我国各城市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建筑能源的管理已经从原来的单个建筑的管理发展到面向整个城市建筑的能源综合性管理。目前,不管是城市的有关管理部门还是能量使用单位,都需要建立有效的建筑能源管理体系,在对建筑能源消耗监测的基础上进行能源的审计,最终实现建筑的节能。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简单的理解就是物与物之间相连的网络。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和工业化时展的产物。物联网技术主要由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融合而成,能够借助互联网将生活中的一切物品的识别、定位、远程控制和管理等通过专用的传感器设备进行互联互通。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的一种拓展和延伸,是一种在21世纪全面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网络。在如今,由于不断有各种不同领域的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形成,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之后,进一步提升了建筑的能源管理能力,节约了更多的能源资源。

3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与物联网的融合

智能建筑作为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产物,主要是以建筑物为平台,依靠相关的建筑设备和对象,借助智能化的技术,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方位的舒适的建筑环境,体现了建筑的安全性、高效性、节能性和环保性。时代的发展,对于建筑智能化集成管理就必须对建筑的能源进行管理,将各种系统进行综合、协调和控制,实现对建筑的统一管理,提升建筑内整体的能耗水平的下降。在智能建筑中,能源管理系统的结构主要为三层结构,分别为现场层、网络层和管理层。在现场层中,主要包含的是现场采用的各种设备,如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在现场层中,通信一般采用的是现场总线标准。网络层则是现场层与管理层之间进行有效通信的桥梁,实现设备的采集指令的发送和采集信息的传送功能。管理层则主要是实现对现场设备统一的监视、控制和管理,并将现场采集到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保存,此外,还具备报警功能。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三层结构,对于实现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与物联网的融合奠定基础。现场层能够采用物联网技术所需的各种智能化设备。网络层能够实现不同方式的通信,满足物联网的远程监控和管理需求。管理层能够有效采用物联网技术中的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良好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当前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进行分析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将完善后的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接入到物联网平台,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4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有效运用实例

物联网技术作为当前最新型的技术,在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中,目前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前文论述可知,物联网技术能够与能源管理系统的三层结构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实践过程中,也验证了上述说法。本文以某小区的能源管理系统为例,分析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有效运用。

4.1能源管理应用方案架构

某科技园区的能源管理应用方案进行分析。其能源管理系统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

4.2能源管理系统功能

在此能源管理系统中,能够按照三层架构模式进行设计,实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能够对建筑物内的各分项能耗进行计量,例如对水、电、煤气、温度、湿度、冷热流量等信息的采集。(2)对建筑能耗进行公示。在数据采集之后,一方面将数据传入能源管理系统供有关人员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节能措施,另一方面,能够将相关信息借助显示屏显示,方便唤起公众对建筑能耗的关注。(3)对建筑的环境以及重点的设备进行监控。引入相关的传感器设备,实现对建筑内的给排水、空调、照明、电梯等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方便远程进行节能诊断。(4)便于进行能耗审计。(5)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并远程控制有关设备的运行状况。

4.3应用效果

篇8

[关键词]管理节能 技术节能 制度节能 修理企业 船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当前,以低碳为标志的节能减排已成为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船舶维修企业如何开展节能减排展开论述。

一、节能减排的概念

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二、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现实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指出:“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被破坏的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被破坏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三、船舶维修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船舶维修领域涉及面广,减排潜力很大。加快结构调整,完善政策机制,突出工作重点,通过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设备节能等手段,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一)管理节能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船舶维修企业,无论规模大小,都离不开管理。管理节能是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企业的节能工作要有专人来管。船舶维修企业的节能工作要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地作业,企业的主要领导要掌握本企业购能和用能的真实家底,同时要掌握国内外同类型企业先进节能指标情况,进而才能科学地制订出本企业的节能发展规划。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是:监测、控制、调整、预测企业能源利用情况,对能源故障进行技术分析,绘制企业能源平衡表。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要从只秋后收割、算账转变为生产在线管理,并且要开展预案制能源管理工作。

可以说,船舶维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依靠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两个轮子的支撑和前进。两个轮子同步运转,企业行走会是直线。那一个轮子运转慢,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大多数船舶维修企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企业的动力较足,认识水平也较高,促进了企业进步。一部份船舶维修企业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技术节能

节能工作要见成效,必须有另一条腿,那就是技术节能这条硬腿。技术节能要求对现有的设备或系统进行改造,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改造原有的系统还存在一定风险。船舶维修企业在重点进行管理节能的同时,也不可忽略技术节能,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做一些技术改造。

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一时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技术和设备的创新与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此外,技术节能又能推动管理节能和结构节能的发展。

对当前大多数船舶维修企业而言,由于大多数节能项目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加上节能技术引入的成本及其投资风险,多数企业领导往往把主要注力放在扩大生产和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上,通常并不把“节能”放在主要地位,从而使大量的节能项目难以实施。

(三)制度节能

制度节能,就是企业要通过完善制度,健全节能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节能,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一是船舶维修企业要通过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打破原来节能节水多部门管理、分散的格局,成立了节能节能领导小组,由技术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专兼职管理,形成了完整的节能管理体系。

二是船舶维修企业要完善制度,实现节能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使节能管理有章可循,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节能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内容尽量涵盖到能源的收、发、用各个环节以及重点用能设备。通过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节能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三是船舶维修企业要建立节能节水监控与技措督办机制。以装置、生产运行为主体,依托MES系统,使水、电、汽、风等消耗处于实时监测受控状态。以生产碰头会、生产调度大会,节能例会、经济活动分析会等为载体,建立了日检查督促、周通报讲评、月总结布置,季分析改进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些工作制度的建立,使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时时都能看到、听到节能工作的开展,将节能工作真正的融入了各部门、员工的工作之中,调动了全员节能的积极性,强有力地推进节能工作的开展。

四是船舶维修企业要严格定额管理,完善考核体系。船舶维修企业要要实行严格的定额管理,每年末都要对接下一年消耗指标。定额指标覆盖船舶维修企业要每个用能环节,涉及每位员工,实现处处有指标。对起过能源规定和节能的能源,实施能源计量计价,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奖惩。

参考文献:

[1]叶青. 低碳、零碳与负碳[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01:29

篇9

关键词:经济管理;节能量交易;节能考核;节能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TK-9 文献编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6.009

1 关于推行节能量交易问题

党的十报告提出,“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多年来,山东省节能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较弱,推进节能工作的难度加大。改变过去依靠行政手段一条腿走路的方式,主动适应当前节能工作新变化,积极推行节能市场机制建设,把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立起均衡持续推进节能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深化节能改革的重要内容。

1.1 山东省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情况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市场化机制建设。省政府《“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支持开展能源环境交易试点。从2011年开始,全省组织开展节能市场化机制研究,进行节能量交易试点,建立完善节能量交易和管理制度,推进节能市场化机制建设。

1.1.1 开展节能量交易制度研究

研究国内外节能量交易情况,对照山东经济和节能工作发展现状,提出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思路。一是学习国内外节能市场化机制经验。重点了解节能量交易的基本情况,包括交易主体的范围和交易制度的设定;节能目标的确定、节能量分配与核定等关键因素;政府对节能交易监管的有关要求,以及节能交易的现状和发展经验等。二是分析全省节能量交易的基础。研究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政策基础、市场基础、监管基础等,进行节能量交易可行性分析。三是确定推进节能量交易工作思路。提出了突出重点、由易到难、逐步扩大的工作思路,即先开展节能量交易,再逐步扩大到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先抓千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再逐步扩展到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改造项目等领域,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1.1.2 开展节能量交易试点

2011年,山东省率先进行了节能量区域之间的交易试点。烟台市组织节能压力大、潜力小、成本高的县(市、区)与节能任务已完成且节能潜力大、成本低的县(市、区)开展节能量交易,招远市和栖霞市实现了首次交易。其中,招远市卖出的节能量5万吨标准煤是通过6户企业节能改造产生的,栖霞市买入5万吨能耗指标,年增加产值11亿元。通过节能量交易,既保证了区域节能目标实现,又减少了社会综合节能成本,为实现区域节能调控提供了市场化手段。

1.1.3 设立能源环境管理平台

自2011年我省开始筹建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当年8月份,起草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机构的建制与功能,规划了服务方向与服务方式,设计了主要的服务产品类型。2011年10月份,省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了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简称省能管中心)。省能管中心逐步建立了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配备了专业人才和专用设备,建设了能源环境交易大厅,上线运行了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网,对全省1188家重点用能企业“十二五”和年度节能量目标进行了登记,并建立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登记制度,构建了能源环境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商城,承担了省节能办委托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直报任务,具备了开展正常交易服务的软硬件条件,基本构建起全省节能量交易平台。2013年9月,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同意筹建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的复函》,拟将省能管中心整建制变更为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简称省能交中心),充实完善经营范围,进一步明确能源环境交易的有关内容。目前,已向省政府上报《关于申请设立山东省能源环境交易中心的请示》。

1.1.4 制定节能量交易管理办法

近期,出台了《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鲁经信资字[2013]569号),制定了交易原则、主体、方式和地点等,明确了交易程序和监管办法。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则部分。主要明确节能量和节能量交易内容。二是交易原则、主体、方式和地点等。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和银行、投资机构等作为交易主体,按照交易主体自愿、政府引导、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确定省能交中心作为全省节能量交易授权服务平台。三是交易程序。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量交易,从双方协商交易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竞价交易。2013年至2014年,按照双方协商交易的方式进行;2015年起,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竞价交易。合同能源管理或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交易程序待条件成熟后另行制定。四是监督管理。明确省、市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能交中心的分工和职责,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1.1.5 开展节能量试交易

10月31日,山东省节能办组织开展了节能量试交易。交易节能量23吨标准煤,交易单价240元/吨标准煤,交易额5520元。出让方、受让方和受托方的委托人分别在节能量交易合同上签了字。其中,出让方2011-2012年节能量目标为20000吨标准煤,实际完成65150吨标准煤;受让方节能量目标为608吨标准煤,实际完成585.93吨标准煤,与目标任务差22.07吨标准煤。本次交易后,出让方2011-2012年累计实现节能量核减为65127吨标准煤,仍超额完成节能量目标;受让方累计实现节能量增加到608.93吨标准煤,也超额完成节能量目标。此次交易严格执行《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是一次交易预演,主要是积累经验、查找问题,为正式开展节能量交易打好基础。

1.1.6 完善节能量交易保障措施

山东省节能量交易将从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量交易,逐步扩大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碳排放权、排污权等领域,有关保障措施也将逐步建立和完善。近期,正在起草《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监管办法》,进一步规范节能主体的交易行为,保障节能量交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运行。同时,筹备设立山东省节能减排基金,针对节能服务公司融资问题,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节能减排领域, 利用现代金融手段,为节能改造提供系列化支持,活跃节能环保产业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率,推动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1.2 下一步工作重点

结合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节能量交易的研究,扩大节能量交易范围,实现能耗量的资本化运营。一是开展落后产能淘汰后减少的能耗量交易研究。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淘汰落后产能,腾出能耗空间,将这部分能耗量进行挂牌交易。二是建立企业新上项目能耗申购制度。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扩大产能等,能耗总量不足时,要从有余量的企业购买,控制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大产能。三是加强高耗能企业能耗存量管理。对高耗能企业主动压缩产能减少的能耗量进行交易,推动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扩大节能量交易主体。从用能企业、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等,逐步扩展到投资、保险等机构,以及自然人。

1.3 几点建议

1.3.1建议国家尽快出台推动开展节能量交易的扶持政策

加强顶层设计,将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纳入节能能力建设扶持范围,利用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地方节能量交易平台建设,为开展节能量交易提供软硬件支撑。进一步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补贴和节能技改项目奖励标准,为节能量交易试点提供保障。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地区和企业,通过购买节能量达到节能目标要求的,国家应承认完成节能目标。

1.3.2充分利用国际能效合作项目支持节能量交易研究

支持开展节能量交易机制、标准、规范以及具体实施等方面的研究,解决节能量交易相关课题研究方面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我省引入国际先进理念、经验和智力。

1.3.3进一步完善能耗统计制度

建立节能量认证制度,加快产品能耗指标计算标准建设,统一计算口径,且出售企业节能量须有技术改造等项目作为支撑,为节能量交易打好基础。

1.3.4 建立完善节能量交易财税制度。节能量收入所得涉及到财会和税收等制度规定,要进一步明确财会和税收制度,鼓励开展节能量交易工作。

2 关于完善节能考核体系问题

“十一五”期间,国家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政府。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等指标的权重”。完善节能目标考核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构建起完整的、符合实际的政府节能政绩评价考核制度,是今后一个时期节能工作的重要任务。

2.1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2006年,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出台《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鲁政办发[2006]117号),明确了考核内容、方法、奖惩措施等,并据此组织了考核,国家对山东的考核工作给予充分肯定。2008年,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鲁政发[2008]55号),制定了《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健全了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2013年,根据“十二五”节能工作的新形势,对考核办法再次进行修订,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13]22号),增加了考核内容,细化了评分标准,使考核程序更加严密,更具有可操作性。

2.2 节能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内容

采用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定量考核由省统计局提供数据,省节能办根据完成情况评分,满分40分;定性考核指标由省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落实情况评分,满分60分。

2.2.1 节能目标情况

117号和55号文确定了各市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十二五”,对考核目标适当进行了修改,突出了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两个对节能工作有重要作用,且关联性较大的指标,去掉了受居民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万元GDP电耗指标。

2.2.2 节能目标分解情况

2006年,国家确定“十一五”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后,给山东省分配了下降22%的任务。山东对各市按照鼓励低能耗、约束高能耗原则进行了分配,其中,7个市万元GDP能耗降低22%,9个市降低23%,1个市降低25%。“十二五”,国家确定山东省万元GDP能耗降低目标为17%,为充分调动各市节能工作积极性,省政府确定按照统一比例分解,不再区别对待的原则,各市都按17%下达节能目标任务。

2.2.3 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逐步完善指标体系,着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细化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力求全面反映各项工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重点领域、执行法律法规、节能宣传等基础工作的考核力度,推动节能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2.3 考核结果和评价方法

2.3.1 考核结果的确定

3个考核文件都对各市政府节能目标考核的目的、范围、内容、方法、奖惩等作了规定,并附有考核计分方法,以求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被考核单位的工作情况。考核结果分为超额完成、完成、基本完成和未完成4个等级。考核突出万元GDP能耗,将其列为否决性指标,完不成的,视为没有完成节能目标。为做好考核工作,会同统计部门建立了万元GDP能耗等指标的统计公报制度,定期公布各市节能指标完成情况。

2.3.2 采用实绩分析的方法进行考核

通过审查各市自查报告,对照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有关部门掌握的工作情况,结合现场考核,确定考核结果。这种方法量化、直观、客观,各市都能够接受。针对“十一五”节能目标考核“年终一次性考核”出现的问题,在制定“十二五”考核方案时,加强了考核全过程管理,采用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跟踪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对策措施,确保目标落实到位。同时,还实行了节能“双目标”责任考核,省政府与20个省直部门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落实目标任务,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推进节能工作全面开展。

2.4 节能目标考核效果明显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各市节能目标考核,节能约束性指标的作用逐步显现。一是组织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各市都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都成立了节能办公室和节能执法监察队伍,形成了健全的省、市、县三级管理体系。二是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各市将节能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实行节能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市政府与县(市、区)、有关部门分别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节能目标责任体系。三是工作措施深入推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重点领域、执法检查等工作扎实开展,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服务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业转型升级、节能投入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5 完善节能考核体系的建议

2.5.1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这是政府政绩考核的重大转变。从节能目标考核情况看,应就经济发展质量、民生改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等分别设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当前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分别设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更有利于推动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全面、准确、客观的反映各级政府绩效情况,也有利于各指标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2.5.2 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政府政绩考核评价体系,重在抓好落实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事物在不断的发展,随着工作的开展,有的措施已实施,并且形成了制度,有的已不符合形势需要,而工作实践中不断涌现出一些创新性工作。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考核评价体系应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二是建立目标反馈修正制度。应尊重客观事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对年度目标进行修订。三是指标要体现差异化。对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生态环境、发展方向等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目标,推动各地因地制宜谋发展。

2.5.3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绩效考核不仅对结果进行管理,更要对过程进行管理,督促各级政府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改变年底一次性考核的不足。二是加大对问题的跟踪和落实力度。发现了问题要确定整改时限,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落实。三是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量化民意指标,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提高考核的公信度和准确性。

3 关于发展节能服务业问题

近年来,山东省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政策落实,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业,全省节能服务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3.1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1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通过调研、座谈、召开会议等形式,分析形势、解读政策、交流信息、部署工作,形成了节能服务公司、金融机构、用能企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鼓励用能单位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绿色信贷产品,支持节能服务业发展。培育了78家能源审计机构,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积极宣传国家、省鼓励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政策,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对节能服务业的认同感。

3.1.2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

鼓励省千家重点用能企业带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项目改造,鼓励有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带头实现产业规模化、服务专业化、领域多样化。鲁信能源成功收购山东泓奥电力科技节能服务公司,实现转亏为盈,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05.73%、33.24%和710.03%。

3.1.3 强化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山东省能源环境管理中心,加强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打造“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实施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为节能产品制造商提供畅通的销售渠道,为用能单位提供合理的技术解决方案,为金融、担保机构提供企业实施项目的合作机会,为节能服务机构提供投融资支持。

3.1.4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宣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推广典型。重点在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纺织等行业,实施了36个余热利用、电机变频、锅炉改造等示范项目;在行政事业单位、各类院校、医院、商场等机构,实施了42个电梯、空调、照明系统优化、供热计量改造等示范项目;在城市交通、海陆运输等领域,实施了17个高效节能电机改造、燃油(气)节能装置配备、油改电(气)等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全面发展。

3.1.5 加强数据调度分析

印发《关于加强节能服务业调度分析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节能服务业调度系统,指导企业及时、准确的填报数据,加强对节能数据、节能形势的研究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省经信、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围绕发展节能服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3.2 存在的突出问题

3.2.1 资金短缺制约节能服务业发展

近期,对200家节能服务公司进行了问卷调查,61.8%的公司反映,资金短缺制约企业发展。多数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和实力不强,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导致节能服务公司难以有充裕的资金投入节能改造。52.1%的节能服务公司反映,节能服务公司通过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对用户进行节能改造,但改造主体的所有权属于用户,节能服务公司、设备供应商和用户三方对抵押物都没有独立所有权,从而无法通过抵押贷款获得银行支持。

3.2.2 节能服务行业整体能力有待提升

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掌握先进节能技术少,专业人才缺乏,实施项目经验不足。据调查,全省仅有27%的节能服务公司拥有技术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专利节能技术和产品,73%的公司均为其他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技术、产品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较弱。

3.2.3节能服务投资下降幅度明显

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开工不足,节能服务类投资项目难以实现预期收益,节能服务公司投资积极性大大削弱。27.3%的公司反映,找不到合适的节能项目,近期不准备再投资。某节能服务公司投资钢铁企业的电机变频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预期年收益可达到26%,但因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今年还没有分享收益,严重影响了公司再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

3.2.4 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17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差距较大,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济南、潍坊、东营、青岛和烟台5市节能服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的75.1%;济宁、枣庄、菏泽占比均不到2%。各市服务业发展水平、项目实施数量不平衡,并且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不利于全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3.3 意见及建议

3.3.1 建立完善节能服务信用、融资体系

节能服务公司作为投资方对用户进行节能诊断、咨询、改造,尤其在实施项目改造中,服务公司承担70%以上的投资,其收益是通过与用户分享节省的能源费用来实现。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实施后用户违约事件较多,不及时分享收益、违规中断合同等现象时有发生。建议国家建立节能服务信用体系,经核实的违约事件,与用户的银行贷款、项目审批等工作挂钩,增加用户违约成本。同时,加大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支持力度,缓解融资难题。

3.3.2 出台节能服务公司税收优惠实施细则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号),提出了减免节能服务公司营业税、所得税等意见,随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但通知没有明确减免税收的具体流程,基层税务机关在受理申请时操作依据不充分,导致节能服务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困难。要结合营改增改革试点,尽快出台节能服务公司税收优惠实施细则,切实将推进节能服务产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3.3.3 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奖励资金拨付

国家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奖励,节能服务公司在国家核定项目节能量后可享受资金补贴。但在实际执行中,奖励资金拨付周期过长,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建议国家缩短项目审核、资金下达周期。同时,加大奖励资金补贴标准,加大对节能服务企业的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25号).

[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873号).

[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1]47号).

[5]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山东省节能量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鲁经信资字[2013]569号).

A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ergy:Conserv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Yugang,WANG Jun,PANG Songtao

(Office of Energy Conservation,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jinan 250011)

篇10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已占到世界的第二位,能源利用率仅为33%,远低于43%的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许多。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占发电总量的3/4。“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明确提出一系列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能源审计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企业节能降耗以及降低整个国家能源消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源审计是一套集企业能源系统审核分析、用能机制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核算评价为一体的科学方法,它科学规范地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消耗水平、能源经济进行审计、监测、诊断和评价。为企业找出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挖掘节能潜力、寻找节能方向、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源审计能摸清企业能耗指标底细,为政府制定宏观能源政策提供客观、真实的能耗指标数据;开展企业能源审计,是政府加强能源监督,规范企业能源管理,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国内外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1.1国外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引发了西方国家对节能的重视,在严峻的能源形势与沉重的能源费用负担面前,能源审计正是应这种需要而生。发达国家不断总结能源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能源审计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已日趋成熟并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比如,英国政府多次制定和实施了推进节能的政府支持计划,把能源审计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80年代英国9万多个企业,有4万多个企业进行了能源审计调查,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日本免费对企业的用能设备进行节能诊断,促进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由于能源审计是企业申请节能示范项目或其他节能补助的有效依据,所以能源审计在国外深受企业欢迎。

1.2国内能源审计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能源审计机构少、专业性差,能源审计主要停留在一些大型能源企业,还处于推广阶段,企业存在应付差事的心理,没有实现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能源审计缺乏强制性,能源审计机构缺乏法律定位和权威,相应的配套制度和标准不够完善,没有形成体系,难以满足能源审计工作的急切需要,严重制约了我国能源审计的发展,因此我国能源审计与先进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1.3机械工业企业开展能源审计的状况

由于机械工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厂点分散等原因尚未引起政府和企业的充分重视,行业能源审计工作开展存在很多困难,主要体现在:

(1)机械工业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厂点分散,不利于开展能源审计,尚未大范围开展能源审计。机械工业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大于5000吨标准煤的企业数较少,目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开展了能源审计,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开展能源审计,行业尚未建立能源审计的节能机构。

(2)行业能源管理监督、计量、监测体系不健全。机械行业企业节能管理工作刚刚起步,能源计量和统计管理方面比较欠缺,缺乏专业的能源审计人才,大部分企业没有专职的能源计量、统计员。缺乏行业性专业检测监督机构、队伍、人员不健全,人员资格缺乏国家严格认证。

(3)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缺乏能效标准。机械工业各行业节能工作缺少可执行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缺少各行业经济规模的行业准入标准、产品能耗标准、高能耗产品的淘汰标准等。

(4)工艺装备水平落后,装备能耗指标有待提高。机械工业技术装备良莠不齐,部分技术装备性能低下,生产工艺落后,导致制造加工能耗居高不下,总体用能效率低。尤其中小型企业因节能意识淡薄、缺乏技改投资等因素,仍沿用20世纪90年代甚至60~70年代落后的工艺装备。

(5)企业节能观念不强,能源审计的认识不足,能源审计流于形式。企业粗放式的耗能比较普遍,能源管理意识非常薄弱。对能源审计的认识不充分,造成能源审计容易流于形式。

2机械工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思路与方法

2.1开展能源审计的基本思路

能源审计是对用能单位(单元)的生产、转换和消费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了解造成能量损耗和损失的原因、分布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政策,制定节能方案,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分析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寻找节能潜力,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能源审计思路可用一句话概况,即判明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部位,分析产生能源浪费和效率低的原因,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要分析能源浪费和效率低产生的原因和提出节能降耗的整改措施需要从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的主要途径入手。从图1可以看出,一种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可以抽象成八个方面,能源利用率低和浪费的原因与这八个方面都可能相关。(1)能源:能源本身所具有的质量和种类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的效率,因此选择与生产相适应的能源是能源审计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2)技术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艺水平基本上决定了能源的种类和数量,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或避免能源浪费。结合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节能降耗的一条重要途径。连续生产能力差、生产稳定性差或技术工艺水平落后等都有可能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的产生。(3)设备:设备作为技术工艺的具体体现,设备的搭配、自身的性能、设备的维护保养、设备的自动化水平等均会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影响能源利用效率。(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对生产用能过程十分重要,反应参数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达到优化水平对能源利用效率都具有直接影响。计量检测、分析仪表不齐全或精度达不到要求,过程控制水平不能满足技术工艺要求,都可能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浪费。(5)管理:能源管理系统不健全、管理水平低,这也是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6)产品:产品本身决定了生产过程,产品性能、种类的变化也要求生产过程作出相应的调整。(7)员工: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积极性的激励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8)废弃能:废弃能的循环回收和梯级利用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2.2企业能源利用的四个环节

在能源审计中,企业用能系统可简化成一种标准形式,系统由能源供入企业,按照能源流向将企业能源利用的过程依次划分为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能源审计通过对用能单位(单元)的能源生产储存、转换、分配和最终消费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了解造成能量损耗和损失的原因、分布等情况,然后有的放矢提出对策,制定节能方案,以促进节能,制止浪费,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增效”的目的。图2表述了能源审计的思路。企业能源审计的基本方法是依据能量平衡与物料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统计计量分析,包括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生产与管理现场检查、数据收集与审核汇总、典型系统与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帐等项内容,必要时辅以现场检测。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封闭审计,分析各个因素影响企业能耗、物耗水平的程度,从而排查出存在的浪费问题和节能潜力,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根据企业能源审计的不同要求,按照审计工作的范围、目标、时间与对象的不同,能源审计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初步能源审计、重点能源审计、详细能源审计。无论开展何种类型的能源审计其目的就是挖掘企业节能潜力,提出节能整改措施,促进企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图3表述了实现企业节能目标流程图。

2.3机械工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的方法

(1)针对机械行业能耗情况,分级管理,抓好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建立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根据机械工业年耗能情况,将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纳入节能监督体系,实行挂牌督办。对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进行建档工作,健全各项能源管理制度。积极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完善能源管理人员队伍。全面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实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强主要工业产品耗能限额管理,开展主要工业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督促重点用能企业落实节能管理措施。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行业能源审计服务,作为国家能源审计工作的重要补充。机械行业企业数量多、规模不大,中小企业数量多。这种行业结构造成机械工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很难重点依靠国家节能管理部门来全面严格监督和管理。作为政府和企业的纽带,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上联政府、下系企业的独特优势,建立健全机械行业能源审计工作机制:①积极申请能源审计机构资格;②培育专业化节能技术服务体系;③组织行业能源审计培训;④开展重点企业能源审计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企业总结机械行业能源审计工作的经验,逐步在行业中推广。并围绕试点企业,研究提出能源审计的激励政策机制。

(3)在全行业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源审计宣传培训活动。在机械工业全行业开展能源审计宣传和能源审计培训活动,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等,提高行业节能意识和能源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①加强能源资源统计、计量工作;②举办企业能源审计专业培训班,举办能源审计专业培训班,为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做人才储备。

(4)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先进行试点工程。比如汽车行业、电工行业,进行能源审计试点,对目前的机械工业能源审计方法进行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