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启发式教学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法语 教学 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nspiration and Guidance of Semiotic Theory
on the Basis of French Teaching
LIU Bixia, LIAN Xiaojie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Abstract As the main course of French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tages, basic French class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passing on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French to students and in developing their competence of using French language. This essay intends to examine the reform of basic French cla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and explore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d their proficiency in listening, reading and translating in French.
Key words French class; teaching; semiotics
1 符号学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符号意指和符号功能的一门科学。语言学家索绪尔(Saussure F. de)被认为是现代符号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从表达和交流的角度提出了符号学这一概念,几乎同时皮尔斯从认知与思维的角度也提出了这一概念。
皮尔斯(Peirce Ch.)充分了解符号的普遍性与重要性。他认为人们所面对的世界是为符号所渗透了的。即便不能说宇宙完全是由符号所构成的话,至少可以说宇宙是渗透在符号里。皮尔斯符号学的符号由符号代表、所指对象和解释者构成。
2 基础法语课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基础法语课程是法语专业教学中的主干课程,传统的基础法语课教学,教师多用大部分时间讲解语言知识,如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述与练习。在此种教学模式下,虽然学生积累了相当的语言知识,却在实际与外国人用法语交流时存在困难。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参数: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及实际操作性。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是语言使用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讲,学习外语即学习用另一种语言符号对客观世界进行编码。可是由于文化的差异,符号的指称意义、语用意义、言内意义在两种不同语言中完全对应的情况很少,因此给跨文化交际带来诸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参照符号学中有关意义的理论,在课堂授课中多向学生介绍语言符号的不对应情况和相应的补救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符号学对法语教学的指导
3.1 视听能力
人的大脑中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原有的符号(原有的知识)已经形成了一个图式。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在学生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把输入的新的图式和原有的图式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获得理解。在视听教学当中,我们要利用符号的指索性构建文本的语言图式并丰富学生的语言图式,利用符号的图像性构建文本的形式图式并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利用符号的象征性构建文本的内容图式并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听力是提取信息的过程,学生从识别文字符号到理解文章意思要经过一系列的编码加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不仅有来自外部的语言信息和环境状况,还有来自学习主体本身的生理因素,如视觉神经、听力策略、认知结构。运用符号的认知方式――联想、推理、了解其社会背景来构建起良好的听力图式有助于提高视听能力。
3.2 阅读能力
阅读符号的能力,主要是指通过阅读,学生产生对符号的所指与能指的了解与认知能力。文本能将其具体体现出来。从文本的角度来理解,符号能力划分为三种,即:语义的能力、解释能力,以及社会的认知能力。一词多义现象在法语中经常出现,因此学生就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理解这个词所显现的语义。解释能力指在教学中阐释语言或者文化的能指以及所指关系中应该具备的能力。而社会认知能力是学生在法语阅读基础上,将语言的学习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就是变语言学习为一种实践。
信息的编码除了是符号信息的表现,更携带着大量文化的信息。因此,将语言符号进行编码和译码,在跨文化交际的时候尤为必要。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交际的时候,有一些表达不能够“说”出来(用语言符号表达),就只有“做”出来(使用交际工具来替代),这种“做”就是非语言符号。这些交际工具不仅能够替代语言,而且也更有效更直接地进行了交际。
很多学生阅读的困难首先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一些第二语言阅读的图式研究表明,语言图式不完整就会导致第一语言阅读技巧不能转移到第二语言阅读中,影响阅读效率。在文本的符号化过程中,语言图式是处于较低层次的图式,是符号化的基础,随着语言信息的不断输入该图式将不断完善。其次,文化背景知识是决定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文化对比是帮助学生排除障碍,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再次,文体是文本的结构图式,不同的文体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文本结构越清楚,就越能把握文章的思路,段落的安排,提高阅读的准确率。
3.3 翻译能力
符号学理论把翻译活动当作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超越语言分析的框架,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从语际的和语用的角度对原语和译语进行调整,全盘把握原文信息的动态反应,并非追求一字一句的机械对应,使原文和译文在跨文化、跨时空、跨地域的不同阅读人群引起共鸣,从而达到交际功能的一致或对等。
莫里斯认为,语言符号系统含三种关系,即语法的、语义的和语用的。与之对应的是三类符号学意义,即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词语和话语的总体意义就是由它们构成,代表着所承载信息的形式、内容和功能。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层次体现了言内意义,它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语言符号和它描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的实体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指称意义,它是词语、句子、篇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语用意义。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即指以上三类意义。译文应尽可能地在指称、语用和言内三个层面上与原文实现最大限度的等值。不过在不同的话语中,它们的相对突出程度有所不同。技术性文本中突出指称意义;文学性话语中突出语用意义和言内意义。译者的最高境界是把每一个词或每一段话的意义全部传达出来,达到原文和译文的完全重合。但这很难做到。符号学的翻译理论是从语言到文化传递的纽带和工具,不仅对翻译过程的具体操作具有概括力,而且对于翻译研究也具有更深的概括力。
参考文献
篇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通过生物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如果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往往给学生们一个印象:生物学知识靠死记硬背,事实上,生物学知识是人们实际经验的结晶。有好多好多的知识是可以通过自己做小实验总结得来。而学生对这方而的情况是缺乏能力完成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战场,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手、脑、口等解放出来,这就是老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而在这一切之中,关键是要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思想,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总揽教学。
二、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思考。注入式教学则让学生对知识无所适从,成为学习的容器。因此,启发式教学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历经数年而不衰。同时,启发式教学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实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研究启发式教学对搞好生物教学是很必要的。
三、研究方法
从组织教学、备课、上课、辅导、试题测验、思想交流等方面体现启发式的教学思想,特别是在教学中体现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组织教学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启发学生的思维;备课时,要尽可能地把一些“活”材料备到教案中;上课时,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辅导时,要启发学生质疑;出题时,要出一些考查综合能力的题目,与学生谈话时,也要具有启迪学生思考的作用。
四、实施过程
1、组织教学中的启发性
组织好教学过程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组织教学中的自发性就是要使学生自觉地寻找学习的材料,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解决的目的,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如为了讲苔藓植物有直观材料,我特地启发学生们:这种植物我们是见过的,只是我们没有留意。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它有多高呢?哪位同学能够采到它呢?同学们在课前想想办法!经过这样提供线索式的启发,结果有好几个同学采来了实物标本,其中有的标本还带有孢蒴,植物形态很完整。我进一步启发学生:你们是在哪里采集的呢?有的说在湿砖上;有的说在水沟旁;有的说在家里的盆景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生活环境的学习内容之中去了。学生学起来水到渠成,让学生自已去准备材料,想办法去思考问题,启迪思维,这种组织教学就具有启发性。
2、备课中的启发性
备课时也要围绕启发式教学来进行。教学时才能体现出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备课的时候就要把怎样让学生想办法、找问题、去思考、去观察的内容考虑进去。如引入教学内容的启发式教案可以这样来书写:同学们先看一看这是什么?(出示蜂巢的教具)接着启发:为什么蜜蜂要筑蜂巢呢?蜂巢的大小是否相同呢?蜂蜜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很自然地进入到蜜蜂内容的学习了。
3、上课中的启发性
上课是最能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无论是引入课题、提问、讲授、谈话、阅读、分析、归纳、讨论、问答都可以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给学生点明关键、寻找线索、营造环境、自发思路,有步骤、分层次,一环扣一环地实行启发式教学。如“叶的形态”启发式教学过程可如下进行:先让同学们看棉花的叶,思考叶的组成有哪些?启发思考谁是叶的主要部分?(叶片)叶片从宽度、厚度上来看有什么样的特点?(扁平而宽阔)这对叶的功能有什么样的好处?(便于接受阳光的照射)这表明叶片与其功能有何关系?(相适应)[这是第一层次]进一步观察棉花叶与月季叶,看一看每个叶柄上叶片的数目是不是一样,转入单叶和复叶的学习。展示棉花叶与月季叶,问哪是单叶?哪是复叶?学者的概念,紧接着比较复叶与枝条之区别。[这是第二层次]继续观察柳的叶、丁香的叶、夹竹汐的叶在茎上的排列次序,转入叶序的学习。接着观察叶的排列情况有无完全重叠的现象?引人叶镶嵌的概念,表明叶具有向光性。[这是第三层次]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地启发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归纳、去总结,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
4、出题、辅导、谈话中的启发性
出题时要出一些具有启迪思维的练习题。如讲了根的形态后,为复习根系可出这样的题:画出杨树的根与小麦的根在地下的生长情况?(学生就要思考画成直根系还是须根系的问题)辅导时要启迪学生思维,如讲了“排泄”后可启迪学生思索:健康人每天形成原尿约150升,而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就要联系尿的形成过程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方面的知识。谈话时要抓注问题的关键、学生的思想顾虑及其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足,分析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下决心去加以改正等。
篇3
关键词:高中 政治教学 思维方式
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相比,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内涵上都有很大区别,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政治的时候仍然按照初中的方法,结果事倍功半。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转变思维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高中政治学习,从而提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本文将对政治教学活动中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一、思辨思维的应用
1.在课堂上进行辩论
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学习活动,它使人的思想在一个高层次上实现交流和碰撞,辩论能够对大脑思维进行积极引导和启发,能够让我们增长知识和见识,还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授“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时,可以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各执辩题来进行辩论,可以将正方辩题设置成“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反方的辩题设置为“人民币升值的弊端”。在辩论开始之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到图书馆或是网上去收集有关资料,并将它们整理出来。通过收集资料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其沟通交流水平,并能够让学生对时政更加关注,另外,能够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加深印象。在进行辩论的时候,辩论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对辩论中的精彩部分要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经过辩论,能够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升值有利也有弊,这样能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且也能够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这一哲学原理,提升其政治水平。
2.构建思辨思维教学体系
学习过程有两种模式存在,一种是简单学习,另外一种是系统学习。简单学习在单一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就是根据“理解、记忆、训练”这一过程来进行的。系统学习是对有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整理,从而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比如在讲授“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教师在讲完课之后,可以让学生将这节课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图,并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网络图,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学习其长处,指出其不足。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各个知识点之间都不是孤立的,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同时,让学生互相指出各自的不足,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够让学生明白掌握知识要全面,这对于高中政治的学习十分重要。
二、启发式思维的应用
1.启发式思维方式
(1)提问启发方式
在政治教学活动中利用启发式教学要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为其主旨。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从学习目的性方面对学生加以教育,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爱好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强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情况设置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问启发方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是十分有效的,它是以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状态为依据,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将问题结果找出来。
(2)反问启发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启”是关键因素,“发”是要点。若在“启”这一方面能够做到合理安排,就能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当学生处于迷茫状态时,可以将反问启发进行适当应用,可以使学生有“醍醐灌顶”之感。反问式启发就是利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从问题的多个角度来进行发问,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上消除障碍,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举例启发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难点以及重点,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具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比如说举例或者试验等。在启发式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就是“举例”。这是因为有很多政治教学中的素材存在于学生周围,将其作为教学切入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2.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所具有的引导性对落实教学任务是有利的。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被广泛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以学习经验为主的,将语言作为中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应用启发式教学,能够让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尽量多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对所学知识进行感知、理解、巩固与应用。
启发式教学所具有的主动性对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有重要帮助。启发式教学能够使课堂秩序得到保证。启发并不是进行“注入式”的灌输,它是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及审美性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审美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及审美素质,将高中政治中的情感及价值观目标发挥出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能够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启发式教学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将课堂中的矛盾揭示出来;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遇到的问题及矛盾独立分析解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智力及创造力得到发展。
三、结语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学生思维。本文所阐述的仅仅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两种常见思维方式,另外还有很多有效方法可以进行利用。作为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找出最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从而使政治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篇4
一、教师的仪表与教态
教师在讲台上其仪表既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要服务和服从于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其具体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现象,即过于华美或过于随便,如果教师的服装颜色过于耀眼,款式过于奇特,与众不同,在课堂中就给学生以“鹤立鸡群”之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有不自然之感.同时,这种师生服装不和谐造成了学生“不融老师”的心理,自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服装过于随便,长衣大袖,拉拉沓沓,甚至满身污垢,敞胸露怀,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形成课堂气氛懒散,出现学生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服装过于华美和过于随便都不可取.
另外,教师的教态对营造课堂的自然与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以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姿态健步走上讲台,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显得有气无力,或显得心情不愉快.开始讲课时,教师的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气氛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显得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雍容自然;在运用手势和站立、行走上要处理得体.我们说手势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可多,也不可无,动作自然,不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站着讲,也可以边走边讲,但在一个地方站的时间不可太长,并且要注意不影响学生的视线.站立时要给学生一种轩昂、自然、生气勃勃的印象,行走时可在讲台上行走,也可走下讲台,但应显得从容不迫,并且要根据板书的多少决定行走的多寡.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使课堂气氛自然优雅.和谐协调,根据教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从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明白,简炼.说话明白是教师语言的起码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恰如其分地遣词选句.准确地讲清楚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就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使学生能听懂教师讲的意思.
语言简炼.就是指教学语言的“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不滥用语言,数学的定义、定理和公式本来就是精炼、简洁而明快的.教师应该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地讲解.这样就能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有利于发展智力,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作业,以减轻课外负担. 三、启发式教学的自然与和谐
现代教学论中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原则.然而,反思自己,在课堂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在一个不自然、不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大有装腔作势、做表面文章之味.
1.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识;中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
2.抢时间赶进度,不安排学生应有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导致师生思维的不同步.
为使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防止上述情况在课堂上发生,我认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必须重视原始材料和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概念引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解题教学重视分析、启发思维.要求学生以大众心理、常规方法处理教学问题,对特殊方法与技巧可介绍,但要适可而止.
(3)课堂提问或是有疑而问,或是让学生思维引向深入,防止“无病”,无故发问.多个别发问,少集体作答;多给学生思考,不草草收兵.要照顾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提问,要重视提问的作用.切忌问题提得过深、过全、过多.
篇5
论文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只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而忽视全面素质提高,只把学生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未把学生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而现代启发式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教学的实际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智能型人才为目标。经济学教学是经济学思维的教学,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特别是如何让大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关注的要点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一切优秀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启发式教学虽源远流长却成熟迟缓,理论上的厚积却在实践中难以薄发,实践上难以找到规范性的操作。尽管启发式教学的真理性和魅力,人们无不称颂、提倡和憧憬,然而和其相悖的注入式教育仍然存在,甚至仍大量地占据教坛,阻碍着教育教学过程的人本化和优化。
一、启发式教学的界定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各自的特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引导学生按科学的方法去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教学摘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才是启发式教学之根本所在。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培养。我们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也是现实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更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内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扶”着学生走,在中间阶段教学方法,教师要“引”着学生走,在最后阶段,教师只需“跟”着学生走即可。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从积极努力跟着教师学,慢慢过渡到自己主动钻研,独立探索,甚至达到有所创新的层面。“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师生思想情感碰撞与交流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从而发挥潜能,培养能力。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内涵如下:
一、学生兴趣的启发
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仅在一开始接触经济学理论时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变好奇为兴趣,就是在学习中途,在学生遇到不断产生的各种程度的不同障碍、因难,甚至挫折时,更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兴趣。当然还要培养一定的意志,使意志作用于克服矛盾之中。引起兴趣不是盲目地为引起兴趣而引发的,主要是为了发掘学习中的新问题。
二、学生想象力的启发
西方经济学学习的过程离不开想象,想象力的培养与开拓和应用是西方经济学教育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通过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模型,从经济假设到抽象化的数学模型,需要思维加工过程,为此要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那些抽象的经济学模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想、勤思、独创,并采取措施保护想象的火花。
三、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启发
创新是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核心精神,学术贵在创新。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和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就是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细心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积极鼓励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创新能力;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引导求异,逆向思维,因势利导,启发大胆想象,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
四、学生实践能力的启发
启发式教学把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它突出思维过程,展现思维策略。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控能力。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数量分析方法,把握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要训练学生关注现实经济运行、研判宏观经济大势、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大四之前的三个暑假到社会中进行调研和实践,并撰写出与实习单位相结合的、能够帮助实习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经济学论文。
三、启发式教学法的主要工具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提问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问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对话,使学生巩固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经常表现为课堂提问方式。教学中要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讲授时间有限,但课外时间无穷。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经济理论,理解经济现象,有效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冲动。
在课堂上,要经常性地布置探索性问题,如最近的经济运行的情况是怎样,目前的金融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有效地控制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等等。通过这些思索性的问题建立起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利用更多课外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研究相关问题,进一步促进经济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最关键的也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经济学案例种类繁多,其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选择编写相应的案例类型,然后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现实经济学案例,也可以选择实验经济学案例。当然,在应用现实经济学案例时可尽量采用本土化案例,例如在学习“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应用——价格干预机制”时,可引入我国曾实行的粮食保护价制度进行分析和验证;在介绍“机会成本”概念时,可让学生计算自己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另外,我们也可以采用实验经济学案例来验证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抽象的理论术语和动态的逻辑推导等知识。
三是采用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来认识规律,总结规律。这里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章节教学为例,比如在讲博弈论的合作与竞争时.就可以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海盗抓黄豆”实验。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五人一组,由这5个学生分别担任5个海盗的角色,教师担任法官。故事讲述5个海盗即将被处死刑。法官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从100个黄豆中随意抓取,最多可以全抓教学方法,最少可以不抓,可以和别人抓的一样多。最终,抓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要被处死。由学生运用理智思考进行判断得失,从而做出选择。思考思路是这样的:第一个人选20个,首先他不用担心他会是最少的(不包含所有人都拿20个的情况),因为除非所有人都拿20个,这样就一样多,只要有人拿的多于20个,就必定有人拿的少于20个,因为总共只有100个。接下来他要担心有没有可能会是最多的,因为题目的条件是可以不必把所有黄豆分光,可能会存在剩下4人拿的都小于20。接着要讨论:第一个人选了20,第二人会选小于20的数字吗?首先可以排除第二个人不能选择18及18以下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后面的人只要选择19第二个人就必死,第二个人有可能选19吗?也不大可能,因为第二个人选19的话,后面的人不可能选大于20或小于19的数字,因为这样的话会成为最大或最小而被处死(比如第3个人如果选21,第四第五只要选20第3个人就成最大而被处死),因此如果第二个人选19,后面的人要么选19,要么选20,可是这样一来就分出最大最小了,最小19最大20,全部处死,因此第二个人也不能选19。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第二个人也只能选20。同理,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第五个人也都只能选20 。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的人都选择20。实验结束,请学生自己来分析实验过程中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多数同学在行为过程的实施中便理解了博弈论中体现的人的理性的重要性。
四、运用发现法。发现法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应该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每天运用经济学原理去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教学当中就不能太多依赖数学公式,而是要贴近生活。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经济现象:世界上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什么我们要保护老虎和鲸鱼而不是母鸡?是因为稀缺原理。为什么超市里各个收银台前排的队都差不多长?人们的这种自发行为源于理性经济人原理。学习经济学的好处之一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做出决定,提高决策质量。比如说如何运用成本收益原理去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呢?一个理性的人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时才会去做某件事。对于玩电脑游戏,收益和成本又如何?人们每天面对的可能不是去决定是否该从事某项活动,而是如何把握它的度的问题。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最后一分钟玩游戏获得收益小于这一分钟付出的成本,游戏就应该马上终止。学生们都面临着大学毕业后选择方向的问题,如何在出国、国内读研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呢?先计算一下出国留学的显性成本是多少,隐性成本又包括哪些?如何确定出国留学的机会成本?出国留学的收益又是多少?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原理却可以解决这么重大的问题。如何解读货币政策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改变实际利率就在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但在中国却效果甚微?因为中国人储蓄不仅仅有经济因素也有心理上的因素。如果政府想降低高储蓄率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从经济因素人手,根据激励原理降低储蓄的回报,并采取措施鼓励消费。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解除储蓄的心理因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货币政策的呢?总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就是要鼓励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和解决间题。
参考文献:
[1]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139.
[2]王英姿,耿香玲.经济学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初探[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 (6):99-101.
[3]黄秀猛.刍议商务经济学教学与培养经济学自然主义者[J]. 经济师,2007(12):140.
[4]高良.启发式教学探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4.16-17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启发式 高效
语文素养既是学习各科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提高素养,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主要围绕学生、教师和教材三者展开,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若能精心设计问题,恰到好处地运用启发式教学,便能够让学生受到思维的启迪,受到心灵的震撼。
启发式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重在一要及时,二要巧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不是教师简单提问,学生回答,而是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具体来说,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感性启发
感性启发要求教师立足实际,从身边的实例出发。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捕捉那些通俗易懂的简易实例,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理解新知识,以期获得明了具体的正确认识。
1.提供范例
这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完成某一项任务,预先提供给学生基础知识和热身项目,从而使学生在思维接受中举一反三。如在教学《小猫种鱼》一课时,学生都知道种瓜、种豆等会有收获,但对种鱼有没有收获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小猫会不会收获很多鱼?(2)小鱼生长的地方是哪里?生长条件是什么?(3)小猫要想收获很多小鱼,你为他想想办法?(4)小鱼到底能不能种植到地里?这些看似平凡的问题,可使学生豁然开朗,顺利突破难点,解决疑惑的问题。
2.画简笔画
小学语文中也不乏略有抽象性的篇目,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因此,这些课文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进行讲解,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可先勾画两条线路,一条是“之”字形路线,另一条是“一”字形斜线,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两条路哪条短?走起来,哪条路用的时间多?再布置学生读课文,找答案。这种通过画简笔画来启发学生,引出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很快就投入到对问题的解决中去。
3.利用教具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具有一定的生活原理,教师可利用教具来启发学生。如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画一条河,然后拿出用纸制作的老牛和小松鼠的图画模型,在黑板上一比划,学生就会立刻明白:同样一条小河,老牛过起来轻而易举,松鼠却九死一生,同样的河会有不同的结果。
4.联系实际
对于小学生来讲,接受新知识离不开已有经验做支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视现成经验,巧妙联系,从而让学生顺利地实现已知到未知的过渡。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寓意,教师可让学生审察自己的生活实际:你犯过什么错误?有没有接受别人的意见?结果怎么样?跟《刻舟求剑》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得到了什么教训?通过引导学生迁移类比,就可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寓意。
二、理性启发
教师可利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形成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触景生情,引起学生的联想。
1.语言描绘
对于一些课文,教师可以用精彩的语言进行描述,把学生带到形象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习的兴趣。如教古诗《鹅》时,教师可说:“洁白的鹅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并曲折脖子朝天欢歌。在绿色的湖水中,它的羽毛更显得洁白,水下的红掌随着划水的动作时隐时现,此情此景是多么的美好呀!”这样就能让学生入情入境,浮想翩翩。
2.营造气氛
学习气氛是学习的情绪背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问学生:“天堂指什么地方?鸟的天堂又是哪里?为什么如此命名呢?”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求知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问题的答案。
3.想象诱导
想象自由度较大,但必须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活跃情绪,锻炼思维。如讲完《东郭先生和狼》后,教师可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什么?如果他又一次见到狼,会怎么说,会怎么做?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问答性启发
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使学生展开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有目的性,不能为问而问,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要能给学生的思维以导向性,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如教学《我的战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纹丝不动?战友为什么见死不救?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明白潜伏环境的非常险恶,且要完成的战斗任务非常重要。
篇7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财务管理是一门涉及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政策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中怎么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产生强烈的兴趣学好这门课程,怎样才能启发引导学生既能学习书本知识、又能举一反三拓展书本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立即运用到现实案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这都是财务管理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就应该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中,不断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兴趣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中,兴趣教学法是指如何使学生具有对财务管理的强烈需要,激发其兴趣,从而产生巨大的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建立起同学们对财务管理的兴趣,在每次上课前笔者都讲一些内容相关的,且同学们感兴趣的小故事或案例导入课程。比如,在讲财务管理的货币时间价值内容时,为了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笔者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1626年荷兰人PETER MINUIT只花了相当于24美元的珠子和毛毯从印第安人那里买下了纽约的黄金地段曼哈顿岛,据说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合算的投资,但今天我们以财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假设我们把24美元以每年8%的投资收益进行投资,到了2010年24美元将变成164033801073221美元!在讲到这个数字时学生一阵惊讶,一脸的疑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怎么可能?”笔者此时一脸神秘的告诉大家:“是什么在作怪呢?货币时间价值,那是不是货币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产生货币时间价值呢?”由此引出货币时间价值内容,学生们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答案,在接下来的课程讲解中学生一直聚精会神的听讲,课堂效果很好。(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学“四部曲”,即启发引导、自学思考、精讲点拨、巩固提高四个步骤。其核心思想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举一反三的能力。比如:以SWOT分析为例运用启发式教学,SWOT分析法是财务管理中一种重要的财务战略分析方法,它是通过企业的外部财务环境和内部财务条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有关因素进行归纳分析,评价企业外部的财务机会与威胁、企业内部的财务优势与劣势,从而为财务战略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案。一是启发引导。这个环节是整个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决定了整个启发式教学过程是否能够顺利实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笔者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讲解了SWOT分析方法后,就试探着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看能不能进行个人SWOT分析?如果能怎么进行分析?”二是自学思考。在启发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我思考和自我学习新内容。学生们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认为可以,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把财务管理中的SWOT分析运用到自身,在笔者的语言启发下,学生们有了思路,明白了要从自身出发,分析自身的优点、缺点,再分析外部环境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结合自身进行的四个方面的分析也就相当于财务管理中SWOT分析的四个方面。三是精讲点拨。教师的归纳精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把新旧知识的各知识点梳理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记忆。进行了个人SWOT四个方面的分析后,学生们自以为完事了,这时笔者又问:“我们进行SWOT分析的最终目的什么呢?”学生们一阵疑惑,接着笔者强调财务管理中SWOT分析的目的在于产生可行的备选战略,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而我们所作的个人SWOT分析也是如此,不是说分析完四个方面就完事了,最终我们是要根据自身各方面特征制定出今后的学习目标,这里呢,我们再加上一个步骤,就是怎么来实现这个目标,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四是巩固提高。巩固知识要点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这是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教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为了强化SWOT分析法的运用,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进行个人SWOT分析,要形成文字,不要求很快就交,但要求分析的一定要深刻,要对自己有一个认真的态度,认真规划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和行动计划。(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初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师把企业管理的实际事例拿到课堂中进行上讲授,并让学生讨论,形成了企业管理案例教学雏形,由此开始了教学案例的研究工作。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是培养兴趣。其二是强化记忆。为了搞好案例教学,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要做好案例选择、搞好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案例讨论后的总结“三部曲”。比如,在讲财务分析时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是做好案例选择。笔者先把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讲述清楚,然后让学生们拿出上次课布置的作业,就是找出双汇集团最近一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资料,十个人一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财务报表数据运用刚刚学过的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评价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本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二是搞好案例的讨论与分析。任务布置之后,各小组立即很感兴趣的投入到案例的分析中,笔者鼓励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并要求在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学生很快的就把双汇集团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方面的指标计算出来,笔者让每个小组的代表根据他们的计算结果来分析双汇的四个方面的指标是不是合理,有没有改进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说出来,说对说错都没关系,畅所欲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对双汇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展开了讨论。三是案例的总结和点评。案例讨论结束后,笔者及时给与总结,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肯定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以激励学生,这也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画龙点睛阶段,树立起学生不断探索、勇于追求、积极进取的信念,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三、正确处理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师要恰到好处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除了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对财务管理相关的理论及实际知识融会贯通以外,还应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一门既注重理论性又注重应用性的学科,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后,再进行案例教学,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等同于把所有的问题都丢给学生,因为在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中,有些知识点相对复杂,这些内容如果完全依靠学生去自学,反而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时机,在最佳的思维突破口点拨学生,恰到好处地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提高,绝不能流于形式。兴趣教学法倒是可以和其他几种教学方法随时结合使用,但也要把握好时机,滥用的话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到重点知识的学习上,收不到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孰不知,有的同事是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而使用启发式教学往往“出力不讨好”。学生的基本素质的确是有差别的,其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原先基础等等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所在,也就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但我们又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学这一科不行而学另一科成绩却很优秀,有的学生文科理科各有所长,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学习同一科内容,也有这位老师教时成绩平平而那位老师教时成绩较好的现象。其关键原因,就是有无学习兴趣的问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再好的知识学生也不想学,老师再大的努力也难有明显的效果,这正如他们本想喝碗稀饭,你偏给他们馍肉吃,他们当然是不喜欢甚至是吃不下去的。
教师们都喜欢“电子打火”类的学生,是因为这些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主动学习的心理和行动,而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其所“好”,所以教起来就省劲,一启就“发”,一点就透,而且易见成效,轻轻松松地就有了好成绩。第二类的“脚踹”可不是体罚,而是想法找到其“启动杆”――兴趣所在,并施加些压力,就像发动摩托车时电子打火不灵,踹启动杆进行发动一样。这一类学生的反应不是那么灵活,需要教师耐心些,找到他们的兴趣并正确引导,他们也是比较容易启动并“奔驰”起来的。第三类的“带档手推”同样也是寻找其兴趣点并施加压力的方法问题,只是要比第二类更难一些。而对这二三类学生,老师施加的压力要恰到好处,要让学生能够把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以便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决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甚至把压力变成了阻力。同时倘若施压不当,又难免有“填鸭式”教法之嫌。第四类学生仿佛不可救药,其实若能耐心寻找出他们的内部动力,对之“精诚维修”,他们也会在自己的人生跑道上“奔驰”起来的。
由此看来,在提倡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呼声中,面对实实在在具有差别的学生,无论哪种课改模式,都不能完全抛开启发式教学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就如我市推行的“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其中的“自学质疑、合作释疑、展示评价、巩固提高”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与学生的兴趣有密切关系,教师都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怎么抓住“启动的火花”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方法可谓多样。我曾在教学过程中试行如下几种:
(一)提问题要根据学生实际,难易适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问题乃是激起求知欲的刺激剂。”而教师设计的好的问题,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学生有话可答,而且问题的答案力求灵活,不求一刀切,只要求基本意思正确就行。这样,学生大胆回答并容易得到老师的肯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就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有的学生“跳起来摘到了‘桃子’”以后,因喜悦而学习兴趣倍增,教学中的启发就更易见成效。
(二) 创设氛围,把学生带进特殊情境
在教学中,根据具体课文内容,创设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激起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时,我先让学生听了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歌词“冲开血路,挥手上吧,要致力国家中兴”的豪气,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把他们的思绪带到了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接着在学习中,学生们很好的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体会到了作者在那个时代里所产生的豪情壮志及对祖国的热爱,并积极探讨文章的主题,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一边慢慢背诵着词句,一边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图――秋原黄昏行旅图,就着这幅带有西部荒漠戈壁风情的简图讲解,让学生想象在那苍凉的环境中,人物的处境和心情,接着又让他们听了歌曲《流浪歌》,在此忧伤曲调的渲染下,学生的兴趣极浓,当堂的作业完成得很好。
(三)多鼓励少批评,尊重其人
尊重鼓励学生,也是激发学生产生兴趣的有效方法,这也是老生常谈的做法了。在教学中,只要发现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学困生有了进步,就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怀,他也就有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学生回答问题有误时,常用“能否换个角度想想、换个别的说法”之类的话暗示其错误,并启发鼓励他试试看!但这时一定要让他明白回答的错误,不能模糊地让他以为自己的答案也行。这时的老师,就需要小心地寻找学生的“启动杆”并让他“发动”起来。
(四)看准对象,适时“点火”
篇9
[关键词]教材 学生 启发 方法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掌握知识的过程。启发式教育正是遵循教学过程这一本质规律,重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实践,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实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我们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一、启发式教学的前提
1.做一个会启发的英语教师
作为英语教师,不能让学生记住英语单词、对话、短文就行了,而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我们教学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因此,我们不能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地读、讲,教师要深研教学大纲,深专教材,不断思考,反复琢磨,直到对教材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教师才能做到会启、善启。
2.“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学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家庭状况,自身英语水平,学生的年龄特点等要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注意研究学习最差的学生,如果用教所有的孩子那样的办法来教这些孩子,那么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学得很差,成为可怜而不幸的人,一辈子受着“什么都不行”这个痛苦的思想的折磨,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教师要细心地指导他的思路,那怕记住一个英语单词,会读一个英语句子也要面向全班表扬,这样会给他带来无可比拟的欢乐、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果学生体验到取得成绩的欢乐,那么求知的愿望就将永远伴随着他学习。
3.深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
新教材让学生觉得新颖但重点又把握不住,英语教师在熟悉教材后应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启发式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如何进行英语启发式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就是疏通心理循环的缺陷环节,不断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不断输入新的心理能量,不断挑战新的学习目标。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动力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孔子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相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启发学生的问题难易要适中,恰到好处,英语教师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内因的积极性。的确,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认真听讲,课下积极地学习英语,看英语,读英语,驱除学英语的烦恼,日程月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英语不但不会感到越学越难,反而觉得学好英语是轻而易举的,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渴望性。如刚上初一的学生学习字母时,让学生自制工具,每个学生拿一张卡片,在上面写一个字母,一面大写,一面小写。叫一组学生站成一排,让一组学生读出这些字母,比赛谁读得快,读得准,再让拿写有F 、 A 、 C 、 E卡片的学生站在一起就是一张脸(face),拿L 、 E 、 G的同学站在一起就是一条腿(leg),拿E 、 A 、 R的同学站在一起就是一只耳朵(ear)。
2.营造情景,循循善诱
启发――“启”在前,“发”在后,“启”是“发”的前提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启发式教育的实质,是教师的“启”在前,学生的“发”在后,新知识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是教师教学每一节课,给学生的第一感知,英语教师要能营造启的情景,启的氛围,提供启的条件,启的阶梯,运用启的语言,启的眼神,这样才有利于启发学生,不这样,学生就会怕答不来,答不好,不敢答,因此,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教学时,要以学生所学知识为基础,自然引出新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例如:在教学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6 Topic 1 Is there a computer in your study ?句型时,可以把教室假想为书房,教室里的电脑、桌椅、地图以及学生所带的一切学习用具都假设为书房里放置的东西,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互相询问书房里有某物吗?然后再让几组同学上讲台上来表演,然后引出新知识“there be”句型。再如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8 Topic 3 Section C部分,在教学阅读理解“the Tang Costume”之前,教师可以身穿一件唐装,让学生说出教师身上穿的唐装与他们自己穿的衣服有何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出不同之处,这样比干巴巴地让学生阅读,翻译解释一番,效果一定好得多。
3.倾注真挚情感,激励学生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哈钦森和沃特斯说:“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是一种情感的经历,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方面的感受对学习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情感应由师生共同培养,首先是教师开启师生间情感的金钥匙,摩擦师生之间情感火花”。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自己如何“教”学生,更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如何“激”学生。激励学生关键要关注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并在合适的地点,用恰当的方法肯定他。例如:上课时与学生亲切地互相问候,课堂上学生回答不上的问题,可以用“keep on trying, you can do it !’’或“Next time,OK?”, “Try it again!”等,对于回答较好的,可以毫不吝惜地送给他们:“very good!Well done!Great! Wonderful! Excellent! How clever you are! what a smart boy (girl)!” 等亲切的表扬语。恰当的评价能融洽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心,关心和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又如教师在教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2 Topic 1中人体各部位名称时,可做“摸五官”动作,教师可一边说:“Touch my nose.”一边用手摸鼻子;当教师再说:“Touch my ears.”改用手摸耳朵,然后让学生做“摸五官”的游戏,先叫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当教师说:“Touch your mouth.”他们立即作出反应,用手摸嘴巴;教师再说:“Touch your eyes.”他们又迅速作出判断,用手摸眼睛,如果有同学判断失误,坐着的学生就会说:“…is wrong.”最后让同桌之间交换表演。再说在教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Topic 2中“What is she/ he doing?She/He is doing…”句型时,叫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动作,如:做作业、游泳、跑步、跳高、打篮球、踢足球、骑自行车等,然后教师问下面的同学:“What’s she/he doing?”学生就会积极回答:“she/he is doing homework/ swimming/running/jumping/playing basketball/playing football/riding a bike.”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涨,学生变得爱学、乐学了,在既紧张而又生动活泼有趣的气氛中,学生就会轻松自如地掌握所学的生词和句型,提高课堂质量。
三、启发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提问不等于启发,启发的效果也不取决于提问的次数,应该提供给学生一些有思考空间和思考价值的东西,而且又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用前一问题启发后一问题,用后一问题深化前一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反对不严密的提问和简单的提问,不能满足于学生答“对”或“不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强调“教是为了不教”,提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总之,启发式教学即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真正体味“渔”的乐趣与奥秘。教师要在教授中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创造场所,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和运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索英语知识,高效完成英语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篇10
本人从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出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教学。
一、提问启发
启发式教学的主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除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外,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引导,设置问题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问启发式正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例如,在讲《助人为乐》一课时,配合挂图,讲雷锋冒雨送老大娘的故事,然后提出一系列具有启发思考价值的问题:“这位老大娘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心里如何想?”“当雷锋送老大娘到家,与老大娘告别时,老大娘心里又如何想?”“雷锋衣服淋湿了,为何还笑得那么甜?他心里想什么?”这种提问启发,既丰富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情感,探究事态的发展。这对强化学生道德认识,加深道德情感,开发学生智力是极其有益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语)。为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点,多积累学生易出错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这样既避免了课堂教学的平铺直叙,又使课堂气氛波澜起伏。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教师提问:“本课中为何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全意爱着的中国’?”在引导学生回答时,又可适时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比较一下,若这个句子只出现一次,其效果又有何不同?”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问题的实质。当然,教师的置疑既不能呆板平淡,又不能深浅过度,更不能无针对性,否则游离教学本旨,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二、反问启发
在启发式教学中,“启”是关键,“发”是要害,合理的“启”可以得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适时运用反问启发,可使学生豁然开朗,柳岸花明。所谓反问启发,即用旁敲侧击的手法,从问题的侧面或反面来多角度发问,以转弯抹角地进行点拨,促使学生消除思维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本旨。在讲“奴隶社会中,奴隶受剥削的根源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力”这一问题时,学生似懂非懂。用反问手法:“如果是奴隶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劳动者,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则学生茅塞顿开。由此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系列问题。这样层层反问启发,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奴隶、农民、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善于激疑,多从反面提出问题,“制造矛盾”,以此打开学生心灵的门扉,激发其思考,逐步引入教学佳境。
三、举例启发为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运用一定教具,如实物、实验、电教等,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识。其中“举例”不乏为思想政治课中启发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因为学生周围处处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传授新知时,有时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截然不同的问题进行对比,以启示学生找出问题间共性、异性及其本质联系,这就是采用对比启发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大量运用此手法,引导学生对人物、事物乃至时空、场景等进行对比,从而领会教学内容,强化自身的道德认识。例如,在《人生观》一课教学时,通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大汉奸两个历史人物作对比,可启发学生了解“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文天祥起兵抗元、誓死不屈,作《过零丁洋》诗,最后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身殉国,流芳百世,受世人景仰。而不顾民族存亡,国家安危,与日本侵略者“同舟共济”,也作《过零丁洋》一诗,其最后两句为:“凄然不作零丁叹,检点生平未尽心。”甘作奴才,成了一条断了脊梁的癞皮狗,受历史的唾弃,而遗臭万年。通过对比,使学生知晓,人生观就是人们对生活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再如教《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在讲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提出问题,课堂讨论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己,对照同学,赞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从而使学生明辩是非、真伪,懂得善恶、美丑,提高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若教师运用了大量相互对立的观点和材料,启发学生对比,同时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四、联想启发
所谓联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而想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它不仅是人们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也是情感、意志过程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联想来启发学生理解、记忆概念和原理及有关内容,使学生借助奇特联想、类比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联想手法,来进行归纳,演绎和类比推理,进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认识。如《我国公民应履行的基本义务》一课,内容多,难记忆。对此可用联想手法,让学生把国家这个“大家”想象成为家庭这个“小家”,并提出启发性问题:“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你应履行哪些义务?”通过一比一问,使得问题具体形象化,易为学生接受。又如,对我国古代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等四大发明,学生易把发明的次序弄错。对此可用联想手法启发学生记忆:猎人打鸟,首先瞄准方向,然后再扣扳机,火药最后发射出去。指南针是指示方向,故在第一,火药在“最后”。只有先发明纸,然后才能印刷,故造纸在前,印刷次之。这种联想看似滑稽,但对记忆确有好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重视学生掌握知识间联系,引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联想力,这也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矗。
五、情境启发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启发、感染目的。在讲《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课时,拿出一盘散沙和一些水泥,在演示中让学生知道“一盘散沙并无力,如果加上水和泥,凝固以后硬无比”的道理,并用一手指和五手指举排球做实验,创设一种“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亲眼目睹,耳有所闻,心有所悟。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为配合《人生观》一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一小品让学生表演。某宾馆来了几位客人,陪同人员向服务员介绍:“这是市长的儿子,那是局长的女儿,……”。服务人员极为反感,义正严辞说:“他们是不是没有职业和姓名?捧出当官的父母,难道身价就变了?我们可不吃这一套!”学生真情表演,教师现场点化,启发发问:“这里体现了哪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学生经情境的渲染,通过热烈讨论悟出了:短短的场景却是一场人生价值观的剧烈交锋,即以等级、地位、权势,还是以劳动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
思想政治课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旨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启发学生思索,籍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设置要围绕教学目的,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
总之,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尽管启发的方式不只以上几种,但其教学主旨是一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种启发形式,激活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求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创造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效,以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