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能耗企业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重点能耗企业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重点能耗企业管理办法

篇1

关键词:制度;建设;规范经营

2013年十里泉发电厂在历年建标、贯标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规章制度的规范化、系统化工作,建立起了科学合理、结构配套、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体系,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建立科学合理的修编体系

1.1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为全面推进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十里泉发电厂领导高度重视,将规章制度规范化、系统化工作,作为企业2013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年初,制订了规章制度修订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厂长、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分管厂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直接指导和协调修订工作;明确了工作小组专责人的职责,明确修订目标、总体思路、时间计划,制作格式模版;与内控工作相结合,做到全厂工作的有效衔接,从而保证了规章制度规范化的各项工作在方针、目标的引导下,按步骤、规范有序地开展。

1.2 精心谋划,修编培训

培训是修订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搞好规章制度修订工作就必须加强培训,厂部召开了由部门主任和专责人参加的“2013年度规章制度修编工作启动及培训会”,会上分管厂长组织学习华电《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十里泉发电厂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关于进行2013年度厂级规章制度全面修编工作实施方案》并提出具体要求。营造出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实施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的浓厚氛围,使企业全体员工认识到依法治企的重要性及可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

1.3 创新完善,精益求精

在领导小组和计划经营部精心组织与全厂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工作,全厂规章制度历经统筹、修订、会审、再修订、公布等系列过程控制,圆满完成了2013年规章制度修编工作。本次修订工作中,共修改厂内制度180个、新增59个、确认36个、删除45个、增加流程图161个;3个规章制度转为管理标准。经过本次工作,所有规章制度格式统一,内容健全、完善、有效,达到修订目标要求。

1.4 做好规章制度信息化管理

为全厂人员查询便利,将规章制度上传多业务平台。在青岛华迪公司的大力协助下,上级下发167个、厂内275个规章制度全部上传到“多业务平台”――标准制度内,在厂内办公自动化系统下发了《关于查询规章制度方法的公告》,为全厂职工查询规章制度提供了方便。

2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十里泉发电厂通过建立完善和安全保障与监督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工作奖惩实施细则》等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执行,有力夯实了企业生产基础,安全生产可控在控。经过努力,2014年十里泉发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365天、累计安全生产3945天,连续7年获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一是安全管理扎实有效。以防人身伤害为重点,重点抓好基建建设、外包工程和技改项目的安全管理,深化反违章和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消除各类隐患2300余项。二是设备治理不断加强。加强技术管理,认真开展隐患排查、防磨防爆、技术攻关、设备可靠性评估等活动,大力推进运行规范化、检修精细化管理,解决了#6炉吸风机抢风、#5机轴承振动大等影响机组安全运行隐患,锅炉“四管”实现全年零泄漏,机组“非停”、非计划降出力事件大幅下降,设备可靠性明显提高。

2.2 依法规范经营,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十里泉发电厂通过完善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经营活动分析管理办法》等各项经营管理办法得到全面落实执行,形成了良好的依法经营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管理稳健发展。2014年十里泉发电厂紧抓电热、燃料、财务三个经营关键要素,在老厂机组容量小、人员多、固定资产大等不利条件下,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全年发电量完成46.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77亿千瓦时。全年设备利用小时数5825小时,同比增长1261小时,高于山东电网平均水平377小时,在省内电厂排名第一。二是加强日常经营管理,“五项经费”同比大幅降低,利润达2个多亿元,同比盈利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燃料管理不断强化。通过遵照执行《煤场管理办法》、《入厂煤采制化质检管理制度》、《燃料采购协调会会议管理办法》等,煤炭采购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燃料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2.3 环保规章健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里泉发电厂通过落实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完善标准、规章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法规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和科技创新等手段,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节能减排水平不断提升,成效显著。2014年以降低机组能耗指标、确保环保指标达标排放为目标,促进节能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一是坚持生产指标预警分析制度,加强重点能耗指标的管控力度,提高机组经济运行水平。二是实施#5、#7机组脱硝、低氮燃烧器改造等技改项目,环保设备投运率100%。三是开展了环保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整改活动,查找运行管理和设备管理上的不足,提高环保设施健康水平,保证了Nox排放浓度符合标准要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迎接省市级以上环保部门检查30余次,均未发生影响我厂形象安全的环保事件;我厂先后荣获“中国美丽电厂”、“山东省环保技术监督先进单位”、“枣庄市十大节能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篇2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浙江省建筑机构节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调整经济结构为根本、科技创新为关键、依法节能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全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二、深刻认识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能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资源,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制造业等基础性产业拉动能源消费的趋势仍将持续,20*年,全区万元GDP能耗为0.447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5.72%,“十一五”以来已累计下降12.2%,距离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要求降低20%这一约束性指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同时,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又是缓解我区能源供给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和必然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全区上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节能降耗作为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切实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厉行节约,努力形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全区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总体目标

根据市对区签订责任状的要求,2009年,要确保实现全区单位GDP能耗为0.428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力争下降4.52%。2009年具体各项指标分解如下:

第一产业单位GDP能耗为0.6610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责任单位:区农林局、区水利与海洋渔业局)

第二产业单位GDP能耗为0.476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85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责任单位:区工业经济局)

建筑业单位GDP能耗要达到0.2685吨标准煤/万元。(责任单位:区建设规划分局)

第三产业单位GDP能耗为0.226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单位GDP能耗为1.7024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4.2%。(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交通局);其它GDP能耗要达到0.12吨标煤/万元。(责任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建设规划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

各镇(街道)规模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以上。(责任单位:各镇、街道)

区政府大楼及各镇(街道)大楼年耗能量同比下降4%。(责任单位:区机关事务管理局)

年用电量300万千瓦时以上非工业用户单位万元营业额能耗较20*年下降4.5%。(责任单位:区贸易与粮食局、区供电局)

年用电量100万千瓦时以上酒店单位万元营业额能耗较20*年下降4%。(责任单位:区旅游局)

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7%。(责任单位:区工业经济局、各镇、街道)

四、重点举措

(一)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制。

1、与区有关部门、各镇(街道)、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2、制订《*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强化各镇(街道)、重点用能单位考核监督机制。3、对各镇(街道)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道)的“两个社会”考核,实行节能降耗“一票否决”和问责制。4、针对目前全区节能管理和执法人员不足的情况,抓紧设立能源监察大队,增加人员编制,在各镇(街道)建立能源监察中队,切实加强节能管理和执法队伍的力量,确保节能措施的落实和指标的完成。5、开展全区节能先进奖的评选工作,表彰奖励节能先进单位、企业和成果,并按照《*区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兑现奖惩。6、充分发挥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切实推进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和农业领域节能。

(二)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增长。

1、建立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科学确定全区及各镇(街道)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将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2、严格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把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关。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路政发〔20*〕35号)文件规定执行。3、组织实施新增高耗能项目等量淘汰制度,探索建立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4、依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文件规定,确保完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务。5、严格执行超限额用能加价管理办法。按照浙江省即将出台的超限额用能加价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全区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重点耗能单位,实行加价政策。超限额用能加价所得资金在对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考核结果公布后进行,所收资金将全部注入到*区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用于对节能降耗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1、加强节能降耗项目库管理。实行动态管理,按季度增补新项目,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推动节能降耗重大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推广。2、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专项资金等优惠政策,按照省、市、区节能节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凝练项目,做好节能项目申报工作,力争有5—8个左右的项目列入省、市重点支持计划。3、按照《浙江省节电技术、产品导向目录》,抓好节能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继续抓好全社会高效照明节能产品、太阳能、地源热泵等节能节电新技术推广工作。4、抓好一批节能示范项目,加强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工程。着重在全区五大主导行业和公共建筑等领域抓紧筛选一批节能潜力大,具有示范带动性的节能改造典型项目,积极推广一批变频、新型照明、地源热泵、太阳能等先进成熟适用节能技术。5、抓好公共机构的节能改造工程。要求公共机构全面使用高效照明节能产品,在两年内一律更换成节能灯具。积极推广太阳能公共照明系统、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等技术。设定“十一五”期末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目标并力求达标,切实降低公共机构人均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扎实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6、对全区锅炉、电机等能源消耗关键装备进行调查摸底,指导重点用能单位搞好节能技术改造。7、建立重点项目监督管理机制,对省、市、区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检查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如期完工,发挥节能降耗效果。

(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1、组织召开全区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增值税优惠等政策。2、抓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认定管理,鼓励重点耗能行业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统计工作。3、按照省里即将出台的关于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企业评价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循环经济型企业的评价工作,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循环经济“242”工程。抓好2个省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企业、4个市级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企业、20个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及企业培育工作。5、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抓好已审核企业的评审验收工作。按照《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要求,对经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进行评审验收,年内验收力争达到15家以上。对未完成年度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的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6、认真贯彻落实*市《关于加快发展再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指导意见》。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抓好废旧拆解回收处理工作。7、进一步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加强营运车辆等级评定,严格执行营运车辆技术标准,引导使用节能、高效、环保车辆。

(五)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管理。

1、建立全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定期上报制度,开展能源利用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把握企业能源消费走势。区统计局要做好能源统计公报,每季度通报一次重点用能企业指标完成情况。2、继续抓好重点企业能源审计、能源监测,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和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单位,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做好能源审计报告的审核和分析使用。3、重点推进全区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工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开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完善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管理工作。抓好全区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工业“能源利用状况”直报省里的月报工作。4、在全区五大重点行业的企业中,抓好能效水平对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5、建立起动态的节能法律法规、用能管理和能源利用状况等培训制度。推行重点用能企业能管负责人和能管员培训持证上岗备案制,加强能管员的培训、指导和动态监管,提高企业能源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夯实企业能源管理基础。6、区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技术和工作交流,积极抓好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7、抓好国家、省、市能耗标准的实施和监督检查。

(六)加大监察和执法稽查力度。

1、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监察力度。配合市经委完成确定的5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监察和监测工作。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区用能达1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进行监察。2、查处明令淘汰的产能、工艺、设备,促进行业产业转型升级。3、按季对能耗上升企业的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指导企业挖掘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定期组织市场能效标识与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国家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能效标识管理要求的要严肃查处,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准入。5、加强对公共建筑、宾馆、饭店违法违规用能行为监督检查,促进非公企业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6、对拒不执行“能管员持证上岗”和“能源利用状况定期上报”制度的重点用能企业,依法予以查处,促进企业依法用能。7、严格落实《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加强对建筑节能建设项目的全程监管,对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要严格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广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并对未按节能标准执行的建筑工程不予验收和备案。8、加大对新上项目能源评估监察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新上项目实施巡查。9、探索建立和完善能源监察(监测)程序,推进能源监察(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七)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宣传力度。

1、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相关节能降耗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和宣传,依法推进节能降耗工作。2、组织开展节能降耗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围绕“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日”等主题活动,开展集中宣传报道活动。3、对国家、省、市、区有关节能降耗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汇编成册,下发到重点用能单位,真正使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4、继续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推进节能降耗宣示牌进全区星级以上宾馆、节能照明产品进千家万户、节能宣传进机关社区、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进企业等“五进”活动,大力创建节约型社会。5、加强日常节能宣传报道,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反映区级各有关部门、镇(街道)、重点用能企业和单位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曝光严重浪费能源的行为和现象,让节能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深入人心。6、办好《*能源监察简报》,促进全区节能降耗工作信息交流。

五、主要部门职责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要建立健全能耗管理制度,实时监控机关大楼、各镇(街道)机关大楼及其它公共机构的能源利用状况,针对能耗增长速度过快的单位,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积极采购国家发改委推广的高效节能灯具,对机关大楼办公照明及灯饰进行集中更换。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和作风,通过强化管理和采用适用的节能技术,节约办公用电、用水、减少公务车用油,降低办公用品消耗,有效遏制资源消费现象,努力降低政府运作成本,不断增强机关干部职工的资源节约意识,努力成为全社会节能降耗的表率,推动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节能,建成节约型机关。

区发展和改革局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抓好粘土砖瓦窑专项整治,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要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通过总结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经验,研究制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推动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区统计局要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充实必要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能够反映各地区能源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加强经济运行中能源利用状况特别是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和分析;督促企业规范能源报表,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执行严格的能源利用数据评估和使用制度。

区工业经济局要加大工业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力度,针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出台各项鼓励政策,并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审计、监察和服务工作,加大用能执法和管理力度,依法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用能行为;抓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节能要求的,不得开工建设;抓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以点带面,切实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区财政局要建立健全区《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对区级单位申请的政府采购项目,认真进行审核,并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禁止采购资源利用率低、明令淘汰的产品和设备,从源头上控制资源的浪费。根据有关规定,对执行节能采购、使用节能设备等给予财政扶持。根据全区的工作部署和年度预算安排,确保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向省市争取节能降耗专项补助及奖励资金,支持节能降耗技术研究推广、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和节能降耗重点工程。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督查,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

区科技局要积极发挥科技计划导向作用,把节能降耗作为科技项目,重点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大专院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步伐,促进各类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区质技监分局要加大《国家能效标识管理的有关规定》的宣传力度,向全区市民普及能效标识知识;督促重点耗能企业要及时配备计量器具,掌握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情况及能源消耗情况。

区旅游局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全区旅游景区和饭店。要大力开展以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饭店的创建活动,在星级饭店和旅游景区全面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和空调系统节能改造,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不高于20摄氏度。鼓励使用太阳能。

区农林局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街道)。要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能效、绿色生态农业项目;加快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装备和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重点推广太阳能利用、沼气利用、生物质能利用技术,推进民宅与太阳能利用一体化设计。粮油种植业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综合治理规模化养殖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沼气—作物”模式。

区水利与海洋渔业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要在项目论证、审查审批过程中全面贯彻节能降耗的要求。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的项目上马,确保新水源工程符合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要加强对本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渔船渔机节能降耗和渔业生产资源节约;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

区建设规划分局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重点施工建设单位和项目业主单位。要依法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质量监理、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等环节的监管。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面实施建筑节能50%标准。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建筑技术和新型墙体材料,积极推广太阳能与建筑物一体化设计,倡导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加大现有第三产业的公共场所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要全面推广太阳能照明路灯。并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科学控制亮灯时间和熄灯时间,切实有效地做好节电工作。

区供电局要通过业扩报装、用电检查等各种环节,积极指导各重点用电单位节能节电,变需求侧管理为需求侧服务管理,提高企业用电管理水平,改善负荷特性和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节能节电装置,主动帮助各重点用电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变压器容量和选择节能型变压器,降低电耗。抓好全区线路改造工作,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双管齐下,进一步降低全区线损率。

区交通局要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重点单位和企业。要积极调整运力结构、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提高运输效率;推广重型、厢式化运输车辆和大吨位、特种运输、专用运输船舶等节能先进运力;淘汰挂浆机营运船舶,积极做好标准化船舶的推广工作。鼓励使用醇醚类、燃料电池等节能环保型混合动力交通工具,倡导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小排量汽车,加快老旧汽车的报废更新。

区教育局要将节能降耗工作深入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中,从小培养学生节能意识,促进学校节能人才的培养,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逐步在全区中小学普及节能教育。在办公室、教室、宿舍、阅览室、食堂采用节能照明灯具,逐步采用太阳能热水装置,淘汰生活用燃煤锅炉。

区卫生局对医疗机构建筑物在设计、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以医院门诊、住院楼等建筑为重点,加大中央空调、照明等节能技术改造力度,鼓励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使用。

区贸易与粮食局根据本系统节能降耗实施要求和推进计划,将节能降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街道)商贸流通单位。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提升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节能型服务业产业体系来做大“乘数”,形成几何效应。在零售批发、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普及各类适用的节能技术产品,重点是组织实施照明和空调节电。逐步建立起商贸流通服务业节能降耗情况月报制度,促使其产业升级。加强对全区商贸流通服务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消除流通服务企业中浪费能耗的漏洞。要重点加强对全区8家年用电量300万千瓦时以上非工业用户的督查指导,督促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六、工作要求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形成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建立相应协调机构,明确职责与分工,落实严格的节能目标责任制。全区已建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区级各有关部门、各镇(街道)、重点用能单位要成立相应职能机构,细化落实节能降耗“克难攻坚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订工作措施,确保完成2009年度节能降耗工作任务。

篇3

(一)节能降耗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一是在较高水平上进一步降低能耗难度加大。目前,我省生产每吨水泥熟料的煤耗和电耗分别为114.6千克标准煤和68.3千瓦时,大大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挖掘能源消耗下降潜力,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是部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没有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全省81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总数中,有32条没有将废气中的余热利用起来,大量热能被排放到大气中。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比例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提高水泥熟料质量任务很重。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大多由机立窑企业转型而来,由于缺乏高层次的生产和管理人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水平不高。大多数企业的水泥熟料28天抗压强度在60兆帕以下,进一步提高质量要做大量工作。

(二)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省水泥工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水泥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节能降耗成绩突出。

一是形成了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为主的产业格局。截止20*年底,全省累计拆除水泥机立窑688座,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81条,新型干法水泥比重从*年的2%提高到99%,走在全国前列,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实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00万吨以上,节省石灰石700万吨以上;可腾出土地约2万多亩,人均劳动生产效率增长5倍以上,综合能耗大幅下降。

二是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快速起步。目前,全省81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有29条建设了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0.35万千瓦,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一年可节约46万吨标准煤。有19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正在建设中,装机容量10.35万千瓦,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4万吨。

二、水泥工业节能降耗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坚持应用先进技术与淘汰落后工艺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依靠科学管理,坚持加强企业管理与提高产品质量相结合。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努力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水泥工业,促进水泥工业节约、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二)到2010年的目标

1.全省水泥生产平均吨熟料煤耗≤110公斤标准煤;吨熟料电耗≤65千瓦时;吨水泥综合能耗≤90公斤标准煤。

2.所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均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

3.与“十五”期末相比,水泥工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30%以上;水泥生产用能占工业总用能的比重由9.1%下降到6.4%。

三、推进水泥工业节能降耗的主要措施

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3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号),全面推进水泥工业的节能降耗。

(一)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一是进一步推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年年底基本淘汰水泥机立窑。二是积极实施粉磨工艺改造,建立小粉磨站退出机制。三是优化水泥行业组织结构。鼓励水泥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相互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全面推进水泥生产余热利用

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鼓励和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利用废弃余热进行纯低温余热发电。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十一五”期末所有新型干法窑都必须完成利用余热进行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的改造,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减少三分之一的用电量。

(三)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和新设备

一是推广应用以降低粉磨电耗为重点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鼓励企业采用辊式磨、辊压机以及其它预破碎技术和装备。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等节能技术改造。“十一五”期末,全省水泥企业所有符合条件的电机、风机系统基本完成以变频等节能技术为主的节能技术改造。

(四)积极推进水泥工业循环经济

一是鼓励企业利用工业废渣、低热值燃料及可燃废弃物,节约自然资源,实现工业废渣资源化。二是鼓励企业利用水泥窑炉消纳城市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实现有害废物资源化。三是积极发挥水泥工业消纳废渣的特点,在重化工聚集区域优化布局,实现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以建材工业为基础的区域循环经济体系,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五)加强企业用能监管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和省限制类和淘汰类的生产项目,要限期整改和淘汰,到期不改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关闭。加大用能执法和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水泥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DB33-20*)强制性标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违法用能行为。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耗超标准限额的,必须限期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其停产。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依照《*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财政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加大对余热利用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项目,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贷款投放、贴息政策上优先给予支持;电力部门在并网、上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税务部门按照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优先给予税收优惠。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制度;成本管理

一、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发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压力愈来愈大。煤炭价格上涨、环保排污收费标准提高等等导致发电成本的攀升;怎么样面对这些变化的环境造成成本加大,我们该怎么办?对此,笔者认为公司应该很狠抓内部管理:强化核算,挖潜增效,努力降低企业发电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挑战外部经营压力!

二、成本控制的主要思路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电力企业突破计划经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创造经济效益上来。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企业成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都会受到企业各种管理因素的影响,因此,成本控制要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管理措施以及战略抉择等方面来进行。现代企业管理不能忽视成本管理。如果一个企业缺少科学的成本管理,或者不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则不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2.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企业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追求的是低于社会平均成本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与成本管理涉及了许多内容,如人事、物资、生产、安全、质量、财务等,这些专业管理无不与成本管理息息相关,成本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伸入到每一个专业管理中的每一个过程。因此,企业离开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活动,就不能真正体现加强现代企业管理。

3.成本的控制有相对成本控制和绝对成本控制之分,绝对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个绝对的金额中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相对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要从产量、成本和收入三者的关系来控制成本。实行这种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多大的收入量下才会与生产成本平衡,甚至超过生产成本,做到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在生产出多少产品后以在最经济管理方式下才可以产生最大的效益。

4.科学的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和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工具。企业生产经营中对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都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而成本是分析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物资消耗多少、设备使用好坏、资金周转快慢、投资收益大小都要通过成本反映出来。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全面预算管理(ComprehensiveBudgetManagement)是依据企业决策方案的要求,对销售、生产、分配等活动确定明确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损益表、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全面预算管理按照“目标倒逼、责任到位、闭环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在模拟和预算的基础上,据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战略,结合电厂和电厂所处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厂全年主要目标(利润、上缴、电量、费用、经济指标、燃料成本等),科学、合理地制定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生产经营中各种资源消耗指标和费用开支指标,并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直至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3.全面预算管理包括量本利管理子系统、费用管理子系统、指标管理子系统、综合计划子系统、物资管理子系统、燃料管理子系统、设备可靠性管理等七个子系统。它以全面预算为龙头,以成本管理与辅助决策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管理会计与数据挖掘技术为支撑;强调过程与控制,强调绩效度量与整体最优,强调企业信息实时共享。

四、现代企业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

1.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成本管理科学化。要求企业市场化程度越高,成本管理领域越宽,就更要充分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使成本管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2.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各种规章制度,如何建立好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而定,即使是同样性质的企业,由于地理环境、规模大小、人文环境、用户结构、经济发展的不同,规章制度的建立也应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适应企业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

3.进行成本预测,确定成本目标。企业的成本预测是指对在一定时期内预计要发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测算,是确定成本目标的前提。成本预测内容比较广泛,涉及设备老化、电煤价格上调等各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重视调查,详细了解资料,进行反复测算,不断总结经验。

五、制订及修订各项成本考核办法

1.研究运动规律,科学管理企业成本。企业应结合实际,研究自身成本运动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因地因时制宜,建立科学的各级成本管理办法。

2.发电成本按照成本和发电量的关系,同时根据发电生产流程,电厂建设成本来有效地理清哪些费用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然后有目的、有重点地通过各类渠道降低各类成本,降低财务费用,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将可控费用层层分解,严格考核。新晨

3.建立目标成本管理责任制,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将目标成本分解到每一个具体项目、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每一个职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完成既定成本目标从严从实进行考核。

4.加强管理,降低燃料成本。要确保入厂煤的质量关,确保到厂的数量到位。加强对运行人员管理,积极根据电网和机组负荷调整锅炉燃烧。

5.建立成本控制系统,确保成本指标的完成。在成本指标考核方面,以合理的消耗定额为前提,将目标成本分解到各部门、把成本管理的责、权、利落实到每个职工,把降低成本作为职工必须承担的经济责任和自觉履行的义务,成本指标与工作绩效挂钩,严格考核、奖罚,实行成本否决制。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为主要目的,结合分析财务结构,才会使财务成本费用降到最低。同时也要做到“没预算不花钱、有预算不超花”,严格进行控制,定期分析执行情况,这样才会在经济运行中起到真正的做用。

篇5

去年以来我区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工业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平稳发展。2017年,全区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85.7亿元、增长7.5%,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在全市制造业发展先进县(区)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今年一季度规模工业增速预计8.9%。二是骨干企业加速成长。2017年,全区规上企业总数达到 188 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41户。贵航特钢、冠华黄金分别入选2017年全省百强企业、全省民企百强。三是工业投资持续发力。2017年,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28.17亿元,同比增长28.5%,神山灰岩矿综合开发、西恩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建设。四是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重点培育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矿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农林等五大产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五是企业帮扶深入推进。建立常态化企业帮扶机制,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2017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近2亿元,争取 “制造强省”扶持资金2899万元、“制造强市”扶持资金857.3万元。我区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称号。

近年来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虽成效显著,但还呈现出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抗风险能力不强等诸多不利因数。为此,2018年,我们将按照建设制造强区的战略要求,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扶”双千工程,大力实施三年技改行动计划,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精品化和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矿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农林等五大产业,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确保2018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净增规模企业12户;完成工业投资143.9亿元,增长12%,其中完成技改投资90亿元,竣工投产技改示范项目18个。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度

(一)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5%,净增规模企业12户。根据全年规模工业8.5%的增速,测算出全年需要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57亿左右。将各园区及镇街每月的规模工业产值细化分解到月,确保一季度规模工业增速达7%、二季度达7.5%、三季度达8%、全年达8.5%的增长目标。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入规,从6月份开始,力争每个月申报5户以上企业入规,确保全年完成净增12户的目标。

(二)完成工业投资143.9亿元,增速12%,其中技改投资90亿元,技改项目90个。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加强与统计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尽早纳入统计系统入库上报。坚持和完善项目调度协调机制,围绕开工、设备安装、竣工投产等项目形象节点,实行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推动贵航特钢余压发电等35个技改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示范项目顺利实施,确保今年年底前至少竣工18个。

二、着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培育壮大“五大产业”。研究制定加快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矿产品精深加工、特色农林五大产业倾斜,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最大程度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二)努力促进两化融合。围绕家机智能工厂项目,加强与沈阳机床尤尼斯公司对接协商,争取一期引进100台i5系列各类智能机床。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我区两化融合贯标发展水平,争取全年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和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各1家。

(三)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的动态监测,每月跟踪分析,做好预警调度。开展高能耗项目特别是非金属矿深加工项目摸底,掌握新增能耗底数。做好绿色工厂项目、节能环保“五个一百”推介目录征集、上报工作。严格把关船舶制造企业验收复产,消除船舶制造、修理和拆解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隐患和问题,全面完成《中办专题回访调研报告》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任务。

三、着力建立企业帮扶常态化工作机制

篇6

关键词:石油化工;生产;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环境管理在石化企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环境法律法规教育

企业发展应该首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企业要制定出环境保护准则, 而且准则应该以法律为基础, 在保障基础不被改变的前提下, 不断完善企业各项制度, 提升执法力度。在当前社会发展中, 很多企业出现违法行为, 石化企业环境管理不符合规范的事件也比较频繁, 这些问题已提到日程管理中, 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处罚制度也已出台, 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拥护。普遍认为, 一些污染重大的企业, 应该履行 “突然死亡法” 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指的是,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根据规定进行生产, 如果有违背企业管理模式或法律法规的做法, 应该得到惩罚。这对企业发展提出了严格要求, 管理者首先要具备环境合法意识, 不断加强自身管理, 自觉维护法律, 要基于环境管理准则上开展企业各项工作, 这样才能保障工作开展的科学性、 合理性。而且这种管理模式, 要灌输到每个生产管理环节中, 要灌输到每名员工的头脑中。

2、环境管理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石化企业生产中进行环境管理,减少有害物质的直接排放,减轻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这就直接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的重要性,从而在生产生活中自觉做到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

3、环境管理是企业树立自身形象的关键

石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而环境管理就是减少这些危害物质的排放,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会改变人们对企业的观念,从而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4、环境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破坏环境,要让环境持续为发展服务,实现发展的可持续。环境管理摆脱了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注重在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效益,以实际行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化工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化工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由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定量评价指标应选取能较全面反映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量化评价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水平;定性评价指标的采用应能较准确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定量指标有原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四类;定性指标包括生产工艺与装备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目前国内有硫酸行业、磷、氮肥、纯碱、氯碱等20多个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反映了该指标在整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各项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以氯碱化工为例:定量指标有综合能耗、新鲜水消耗量、废水量、一等品率、盐泥处理处置率等,表1为氯碱行业清洁生产定量指标评价体系及权重值。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标准。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基准数据是根据当前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工艺、产品特征和管理水平,分别给出指标Ⅰ级、Ⅱ级和Ⅲ级清洁生产水平的基准值,判断企业指标评价等级,从而得到相应的清洁生产分数,用Si表示。权重用ki表示,则企业清洁生产定量指标考核总分值为P1=∑(Si・ki)。

表1氯碱行业清洁生产定量指标评价体系及权重值

化工行业清洁生产定性指标评价体系及权重值要参照同行业的共同点,根据企业工艺设备及环境管理的具体实际情况,设定具体的工艺设备指标和环境管理指标,根据组合权重值计算方法计算权重值。氯碱行业清洁生产定性指标评价体系及权重值参见《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对于定性指标而言,企业若达到了二级指标的要求,则得到分数。企业清洁生产定量指标考核总分值为P2=∑Fi。企业的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P则需按照定量和定性两类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例如氯碱行业P=0.7P1+0.3P2。P值是介于1-100之间的数值,P值越大,则该化工企业清洁生产程度越好。总的来说,评价指标体系就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以期促进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二、环境管理在石化企业生产中的实现

1、经济发展之于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能够带动技术进步、减少污染产生,从根本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发展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经济发展能够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

2、依法加强环境监管

政府部门要真正贯彻执行《环保法》,切实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实现绿色GDP的增长;环保部门依法加强对化工项目环保“三同时”监管力度,严格环保执法。今后要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工作重点,督促化工企业通过改造生产工艺、降低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减少废水排放量,从根本上改变化工行业污染现状,确保我国的化工行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环境保护由先污染后治理转变为预防为主

环境管理重视化工企业生产中的环境效益,在这类的生产中,防治污染最主要的就是在生产中预防污染的产生。石化企业的生产需要经过众多环节,涉及到的设备也多种多样,要做好污染预防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积极措施处理漏油、漏气、跑油等事故。因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定期开展对生产设备的检查,对漏油、漏气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保持设备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针对一些落后的设备要适当的淘汰,采用新型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同时,对生产人员的生产操作规范程度进行抽查,查看生产人员的生产情况,对部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形成的污染进行指导,从而做到生产过程中的预防。此外,针对一些已经出现的污染,要及时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做到污染和治理的同步进行。

4、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

石化企业的污染主要是废弃物的排放超标,因而在生产中进行环境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不可避免,然而部分废弃物并不是完全无用,也可以用来加以提炼重新进行生产。通过在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中加入一些化学成分,废弃物就可以变废为宝继续生产出合格的

产品,从而也就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石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利用,让这些材料重新发挥其作用,不仅可以节约生产材料,还可以减少污染,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环境计划的运行与应急预案

在石化企业中,目前大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是环境计划的运行控制。存在着生产操作和安全环境的矛盾,在发生异常、紧急状况时,多数企业往往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在企业的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强调运行控制文件的制定与执行,要制定明确的异常时的处理应急措施。在正常运行时要时时加强检查,尤其是外包的水处理、废油、固体废物的焚烧过程,都要有严格的全程的跟踪、检查规定、记录。另外企业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组织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而做出的响应方案。应急预案来自于日常管理,又严于日常管理。目前,国内很多石化企业对化工过程在采用计算机管理同时,建立了应急响应专家管理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效果不错。

6、加强对相关方的管理

企业管理历来强调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 ,对企业外部似乎无能为力 。但在石化企业中 ,相关方的影响对本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方是指关注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对相关方的管理这一点一直是许多化工企业 的薄弱环节 。如对废弃物的处理 ,原国家环保总局早就颁布实施了《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 了危险废弃五联单管理办法 ,以防止二次污染或异地污染 、 污染转移 。但直至今 日,在上海 、南京等地的一些化工企业依然发生了废弃物 由相关方处置不当 ,污染土壤和水源 ,而本企业亦遭行政和经济处罚 ,严重损害企业形象的事件 。因此 ,在体系的运行中 ,要密切关注相关方的行为。

结束语

化学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基础地位明显,但存在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严重问题。所以就要建立环境管理的保障机制、以预防为主和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才能够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才能够达到环境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春.对油气资源开发环境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J].干旱环

篇7

Abstract: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requires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as a guarantee, the guarantee measures including planning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conomic means,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echnical support.

关键词:丰县规划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实施需要社会、经济、环境各个部门进行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体制的创新,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段对其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管理,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建立综合决策和管理机制和推动公共参与,从而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和支撑保障。

1组织协调保障

十二五环保规划的实施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丰县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加大领导和统筹力度,根据进度目标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协调和考核。各级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各镇分级实施,各部门相互协调,上下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建议由市政府统一协调,解决十二五环保规划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协调各方利益,争取国家、省、市以及有关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将本规划更好地纳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

2资金投入保障

加大环保建设的投入,完善环保建设相关资金管理体制,统筹运用预算内外投入生态环境领域的资金,使环保建设资金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环保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并逐年有所增加,用于启动发展生态产业、生态环境、文教设施等重点示范项目。

3政策制度保障

丰县环境管理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手段,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江苏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2005-2010年)》等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要求,从严整治、依法治水。

按照《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苏政发〔2007〕63号),研究区内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提高各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坚决限期治理或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频发事故和应急措施不全的企业。提高建设项目准入门槛,重点建设项目能耗要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达不到行业节能标准和单位产品能耗定额要求的,有关部门不予核准,对新上项目要严格审批,选址要符合地方规划。对于产业政策确定的限制类项目,其新增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通过老企业减排两倍总量来平衡,实施“减二增一”。

4 执法监管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系统,组建省、市和地方三级监测站网,建立研究区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做到信息统一,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的在线监测,扩大监控范围,所有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废水排放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增加现场突击检查的频次,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测。

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人员队伍素质。严格落实执法监管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依法加大处罚力度,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

强化工程实施管理。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项目竣工后,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项目建成运行后,要组织开展项目后评估。

严格建设资金管理。制定政府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加强资金拨付前的审核和使用中的监管。

5科技支持保障要组织跨学科、多领域合作攻关团队,对复新河沙庄桥断面水质达标主要工程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重点解决引清工程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跨区域存在的协调问题,城镇集中生活区分散式污水净化处理技术与运作模式、农业面源污染的减排和治理控制技术等,此外,还需要研究区域内尾水资源化的合理路径、尾水导流的最佳路径以及最佳导流量等。

在城建、水利、农业、环保等方面,要加大对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地方政府要积极协调,加强指导,做好研究区水环境治理技术集成和适用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培训工作。

6宣传保障体系

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建设项目审批、环保案件处理等政务公告制度,建立信息制度,对涉及公众用水和环境权益的重大问题,要履行听证会、论证会程序。维护广大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污的积极性。

积极推进公众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境忧患意识,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形成保护丰县水环境的良好风尚。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新闻媒介,发挥其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十二五”环保规划实施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宏山,多元利益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管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4期。

[2] 孙启广,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建设,2009年第8期。

篇8

一、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企业管理的特点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般也还是企业的资本所有者;生产和管理工作主要凭个人的经验办事;工人主要凭自己的经验来操作,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工人的培训,也主要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传授个人经验的办法进行。总之,这一时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小生产经营管理的影响,仍然沿袭着小生产的传统,因而人们又把它称之为传统管理阶段。这种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往往会产生的信息阻隔、信息传递速度衰减或内容失真、决策得不到不折不扣贯彻、指令执行出现严重偏差、企业成本增加、制度繁琐以及组织机构官僚化等,使企业响应市场的能力降低,生存质量不断弱化,逐步走向低劣甚至衰败。

二、企业网络化管理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三、四十年代形成的企业组织愈来愈不能适应新的、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美国企业从80年代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企业再造革命”,日本企业也从90年代起进行所谓的“管理革命”。企业流程再造为核心,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为目标。通过企业流程再造、构建学习型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巨大变革,企业不仅要做到效率高、质量好,还要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信息网建设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软件使用的好坏及未来的系统升级,如何建设满足企业网络化管理需要的系统,如何选择应用软件以保证散布的、异质的信息处理点能相互协调、有序、同步地进行工作,才是企业实现网络化管理的重点。企业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确、实时地反映和准确处理企业的内部活动,实现企业商品“进、销、存、结”的一体化管理。网络化的管理系统是通过商品信息与数据的传递,将进货环节、配送环节、销售环节、结算环节和计划环节有机地统一联系起来。

2.真正实现商品的单品管理。管理者只需在计算机上操作,即可对所经营的成千上万种商品进行准确的跟踪,对投入在经营商品上的每一分钱都有明确的认识和掌握,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单品销售的跟踪,准确捕获顾客需求,了解商品动态,做好采购什么、从何处采购、采购多少、采购价格是多少的决策分析。

3.有效控制商品的进货,避免商品短缺或重复进货。为了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采取两种订货方式,即自动订货和手工订货。自动订货是,根据商品进货、库存、销售等历史信息,系统自动分析、计算产生订货单据。手工订货是,人为对一次订货量大或特殊性商品进行手工制单。这两种方法的好处是:首先,保障畅销商品不脱销,避免滞销商品过多占用库存,加快库存周转率;其次,由于采购单据号都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永序号码,可防止漏单、丢单、重复订货、重复进货。

4.优化商品结构,减少资金占用。通过系统中的销售分析、顾客管理,可有效地了解商场顾客群的消费水平、消费趋势以及主力商品的种类、价格和品质;分析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动态,判断各类顾客对商品的需要倾向,从而准确调整商品结构,改变商品价位。同时,通过销售排行,洞察滞销畅销商品、主力高利润商品、淘汰亏损商品,及时改变商品销售方式,调整商品销售策略,以加快商品流转速度,减少商品占压资金,实现顾客、企业双赢的策略。

5.合理控制库存,提高资金利用率。在商场经营中,准确掌握商品的销售情况,调整进货内容,提高商品周转率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大厦在系统中设计了可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商品周转率、库存上下限、库存报警、安全数量等功能。

6.及时准确地将企业各类信息加工处理,反馈给企业最高管理层,提供可靠、完整、科学的决策依据。每一个成功的商业企业都离不开企业决策者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制定成功的发展战略。甘家口大厦决策者通过使用本系统内的决策支持子系统,大大提高了制定计划的科学性。由于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各项计划的核算、统计工作等都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有了科学的依据。

三、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必将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新的变化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企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很大变化,资源稀缺,顾客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企业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随之变化,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要求网络化管理更新观念、变革技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企业新的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以接近实时动态的速度收集、处理、加工和应用各种商务信息,企业如果不能适应速度带来的变化,继续以过去惯有的思想和作风来处理事务,必将遭到淘汰的命运。电子商务的发展只能使一些速度足够快的企业能够持续生存下去,因为各种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随着新产品开发速度的加快而变得越来越短,市场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变成速度的竞争、时间的较量,一步落后将会步步被动。对企业来说,速度的加快体现在决策的速度、设计的速度、生产的速度、营销的速度、客户需求响应的速度、物流配送的速度等很多方面。惟有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速度全面上升,才能真正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必将使传统的企业管理发生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管理思想上,强调高效、敏捷,要求对市场变化作出迅速反应;

在管理体制上,注重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和并行工作;

在组织功能上,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协调、服务和创新,着力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在管理的任务方面,强调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客户需要,赢得客户信任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传统企业从制度上进行改革、完善,要求企业不断跟踪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及时开发和引进先进技术,迫使企业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关注网络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牢牢锁住“核心顾客”,求得生存,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从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要求企业具有特定的企业文化,形成平等、民主、学习、团队合作、进取的文化氛围,注重员工的利益,体现员工的价值。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新模式

互联网是信息与管理技术的最佳结合,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则最为直接和深远。在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即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的等几个方面创新。

1.管理理念创新: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与此相适应,在企业管理理念上,也正在经历一个新的转折:相对于有形资本,无形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最重要的资源。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以其未来学家的深邃眼光较早地洞悉到这种变化的趋势,并将这种由社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知识的“赋值”称之为“符号财富”。他甚至深刻地提醒世人:没有人会因为苹果计算机公司或IBM公司的物质资产而购买其股份。起作用的并不是这些公司的建筑物或机器设备,而是其市场推销能力和社会关系、其公司管理的组织能力以及雇员们头脑中的那些突发奇想。它们所代表的不过是另一些象征性符号而已,而且已达到令人惊异的地步。托夫勒的话绝非一个未来学家的奇思妙想,更非要到遥不可及的将来才能在一般的企业中变成现实,在IT行业以外的一般制造业中也早已被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们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的耐克(Nike)鞋业公司,在市场上可谓独占鳌头,但它并不直接生产和制造鞋,它的资产是“耐克”商标、生产许可证、市场销售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敢夸下海口:“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被烧毁,它可以凭可口可乐的牌子重新起家”。这些事实表明,传统企业本身的结构、内容和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业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发展迅速。

2.管理模式创新: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传统的企业管理主要是将注意力关注于人、财、物、供、产、销等环节,此一时,彼一时,无所谓轻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从物品生产转移到以智慧为基础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占据经济学思想最长久的一个假设——报酬递减。实际上,在互联网极大普及的经营环境下,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和传统的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在行为上有非常不同的特点。传统的物品生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有形资产的消耗而逐步缩小。与之有别的是,知识在其自身作用下?(生产、分配、使用)是在不断增长的,它可以创造以前从来不存在的市场,引起并产生更多的创新,因此,应该是“报酬递增”,即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特定市场中的企业,其获得的优势在竞争中也是不断增强的。这些企业在管理行为、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有别于传统企业的新特色,在管理模式上事实上正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新尝试。借助网络技术,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中的环球网进入数据库,还可以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获取公司的专业技术知识。从管理模式的角度看,面向知识管理的公司决策者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关注核心的管理转到建设一个有能力支持沟通、建立交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内容的系统上来,以行动和知识的创新更快地反馈循环来对全新的经济环境作出反应。”

3.管理组织创新:从金字塔型的等级化的垂直管理到网络型的扁平化的水平管理,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革命》一书中曾经写道:“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成长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企业规模的扩张过程;二是资本所有权与管理的分离过程。”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在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普及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是靠不断找出市场需求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的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大多来自有待解决的市场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识别问题所需要的专门销售和咨询服务,以及把上述两个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只有这种价值才不易被模仿。所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创新和服务将代替控制和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9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电力营销等

一、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供电企业实行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的内涵及意义,并就供电企业实行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电力营销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的内涵

2.1、供电企业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精”是精确,是高水平的工作标准要求;“细”是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其实质是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

2.2、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点的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对管理流程进行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三、精细化电力营销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3.1、作为供电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供电企业来说,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面前,需要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实现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时时都管理,事事见管理的良好格局。

3.2、从生产和营销各环节的细微之处入手和全过程、全员、全部要素的控制,堵塞管理漏洞,建设成资源节约型供电企业,提升供电企业整体执行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供电企业保持持续和谐发展。

四、供电企业开展精细化营销管理的措施

4.1、建立精细的管理制度和导向,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前提和保障。

4.1.1、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按照工作岗位和职责,确定量化的、明确的、科学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严细的考核等手段引导、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

4.1.2、开展绩效管理,细化战略目标。营销工作的业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发展,开展精细的绩效管理,有效地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量化为每个员工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绩效指标,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工作质量、工作进度、工作效率,引导员工关注企业目标、关注岗位要求,注重能力提升,注重绩效改进,促进员工工作的精细化和积极性,确保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逐步实现战略目标。

4.2、实现营销管理信息化,推动精细化管理。

按照现代营销管理规律和精细化管理要求,SG186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优化了营销管理流程,对服务功能及程序进行重新整合,构建了信息高度共享、流程运转通畅、科学规范统一的营销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了供电营销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和集约化管理。

4.3、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推进营销管理现代化进程,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3.1、实施精细化管理,本身就是创新。以技术进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推进创新,用精细化管理代替粗放型管理,用网络流程代替人工操作,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争取市场的主动。

4.3.2、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班组精细化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的重点。一方面充分发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作用,通过对营销业务的认真梳理、整合,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代替手工报表、台账、记录,减负增责,优化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建立严密的岗位职责体系,要做到按要求集中,按环节设岗,按流程运作,按岗位定责,明确业务范围,减少交叉,防止工作缺位。

4.4、追求优质服务,提升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形象

4.4.1、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充分发挥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优势,建立流畅、精细、高效的95598客户服务中心服务工作流程,将电力故障报修、信息咨询、信息查询、业务受理、投诉举报等各个服务环节统一纳入流程管理,通过为电力客户提供人工坐席、自动语音应答、传真、Internet网络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为电力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形成一个有机的服务整体。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如上门服务,对伤残孤寡老人服务到家;更新缴费方式(开展多家银行购电、网上银行交费)等。

4.4.2、对客户满意度调查进行科学分析,通过客户满意度管理修正服务缺陷,提升服务水平。

4.5、开拓用电市场,实现增供扩销,提高供售电量。

4.5.1、要以用电需求为基础。采用多种方式受理客户各类用电业务,把业扩工作作为营业工作的龙头,建立全流程无障碍办电制度,扩大市场份额;加大电力宣传,打造用电服务品牌,树立品牌形象,以形象赢得市场。

4.5.2、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市场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是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5.3、通过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终端客户用电效率,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落实电力节能减排政策,做到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经济用电,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5.4、完善营销分析制度。规范营销分析报表,由定性改为定量分析,为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营销策略提供决策。

4.5.5、制定增供促销管理办法。设立增供促销奖金,鼓励市场开拓。

4.6、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降损增收。

线损管理和电费回收是营销工作的两大难题。

4.6.1、在线损管理上:细化工作,细分责任,加强考核,实行按线、按压、按台变、按责任人的承包模式进行目标管理;同时随着SG186系统、负控系统和电能计量装置封闭性能的改造,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用电现场情况、线损情况的实时监测,有效地分析线损原因,便于采取措施,减少电能损失;选用低能耗变压器投入电网运行等,有效地减少线路损失。

4.6.2、电费回收方面:电费的回收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采用有效手段,强化抄表、核算管理,细化考核指标,将电费回收率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对电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电价普查,杜绝“人情电”、“关系电”,同时加大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依靠各级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对电费回收的支持,实现应收必收,收必收齐,另外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大用户、高耗能、亏损企业进行跟踪和特性分析,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电费坏帐和欠费损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工作直接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行精细化管理,促进营销工作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从相对粗放的定性分析管理向精细的定量控制管理转变,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升营销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矿山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措施,希望对矿山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成本管理 人力资源成本

随着矿山企业采选技术的进步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经营者对生产成本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经济环境,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矿山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迫在眉睫。

一、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物资浪费较严重。矿山企业所需物资较杂,采购流程不完善,库房管理人员流动又较大,库管对库存物资的认知度停留在较低水平,库房管理制度薄弱,采购与库存脱节,造成物资积压,仓库库存量大,仓储成本大,企业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2.忽视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未实现财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深度合作。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失败,人浮于事,闲人太多,不干事只拿钱,劳动生产率低。财务部门未深度参与人力资源成本和效益的考核和量化,企业没有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

3.成本管理狭隘,缺乏全局性的管理。有些矿山企业成本管理面狭隘,片面通过提高矿石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于存货,这是通过存货的积压来提高企业短期利润的行为。而且成本管理仍局限于产品制造成本的管理,大部分企业还是依据产量来分摊变动成本,忽略了与产量并不直接相关的资源耗费,没有引入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4.成本管理太过表面,管理未抓住本质的东西。大部分矿山企业对于成本管理仍停留在节约各项开支的表面管理上,这样固然会降低企业部分成本费用,但降低的弹性小,企业没有认识到提高效率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从现代化的管理角度来看,单一通过节约费用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是治标不治本的,有些企业为了单纯的节约而忽略了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矿区生产生活设施的改造,这更是间接断送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是赢在眼前输在未来。

二、成本管理创新的有效措施

矿山企业应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和投入产出的全过程,扎实财务基础工作,放眼未来,杜绝片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企业成本创新能力。

1.成本管理的源头——加强材料采购及消耗管理,做到物尽其用。第一、实行材料公开竞标采购,按需采购,控制采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加大材料的精细化管理力度。第二、针对生产用主要材料实行单项控制,提高全员成本意识,以每月狠抓一种主要材料的降耗作为突破口,杜绝浪费现象。第三、搞好设备投入及运行的成本控制。首先,加大车间机械设备检修力度,避免材料及配件投入量的增加;其次,矿区设备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好设备的选型及安装质量关,配备合格的操作维护人员,提高设备安全运转率,降低运行成本。第四、定期开展清仓查库对账工作,对积压物资进行分类排队,先企业矿区后集团内部调剂使用;加强设备租赁管理,减少设备闲置。

2.成本管理的着眼点——加强人力资源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真正做到人尽其用。目前矿山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幅度很大,企业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价值,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应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事前规划。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工作,财务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监督各部门按照编制定员,依据工资政策、定员人数、月工资标准及各种津贴来编制工资资金计划,做到生产管理中人力资源配置最优,杜绝人浮于事。

其次事中控制。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系统,积累人力资源成本及效益信息,量化人力资源成本;通过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新设备、改善劳动条件、改进操作规程和进行员工培训等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劳动力,将企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

最后,事后分析与考评。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要紧密配合,做好人力资源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及考核,财务部门应将财务目标通过人力资源部门对每一个员工的财务绩效进行考评。激励方式针对基层要物质奖罚居多,采取奖罚浮动工资的办法;中高层则以精神鼓励荣誉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3.成本管理的重点——正确认识成本内涵,推行全方位成本管理。矿山企业不应脱离市场需求,应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的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值的无效作业”,改进“增值的有效作业”,正确认识成本的内涵,把影响成本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前期生产设计、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等都作为成本的管理要点,推行全方位成本管理。

(1)从前期生产设计工作抓起。精确的地质资料是降低成本的首要环节,矿山企业应在前期生产设计阶段,加强地质勘测工作,做好月度、年度以及远期生产的地质勘测工作,把先进可行的采矿工艺和技术运用到降低成本中。

(2)企业应形成成本责任的三级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负责成本指标的制定,并对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分析及考核;车间和部门负责跟踪各项成本费用发生的情况,编制成本费用表,每月需对本部门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成本超支的原因;班组主要负责管理生产中的能耗与物耗两项实物量指标,从生产的源头控制成本的支出。同时制定可控费用的管理办法,做到硬指标和奖罚措施并举,激励全员参与企业成本管理。

4.成本管理的关键——提高效率。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主要压力就是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沟通协调的难度较大,业务知识相对独立,降低了工作效率。解决这些问题,一要推行业务培训,由生产技术人员讲解矿井生产流程和技术要点,财务人员讲解成本核算方法,双方能够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工作面设计、采用合理的作业方式,提高生产及办公效率,从而降低成本;二要矿长、总工程师和总会计师之间密切沟通和交流,具体负责成本核算的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通过交流,了解企业的成本发生环境,合理运用作业成本法,抓住成本发生的动因即必要性和合理性,使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不再停留在表面。

综上,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离不开成本管理,矿山企业应放眼未来,把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从京.《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