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篇1

【关键词】商务礼仪; 国际贸易 ;文化差异

1商务礼仪中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1.1处事风格差异中国人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而西方人喜欢直截了当。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直奔主题,直接谈论问题。而中国人则倾向于请对方吃饭或给对方赠送礼物,以此来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了解和信任,从而使得接下来的谈判更加顺利。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这种直抒心意的方式表示难以理解和接受,而西方人也不明白中国人这种含蓄、委婉的处事风格。1.2行为语言差异行为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异的一个具体表现方面,包括:手势语言、肢体语言、目光语言、体间距离等。在国际商务场合中,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特点。例如,在商务活动中,最常见的肢体语言就是握手。在西方国家,双方见面完成握手动作后会立即松开,两人之间的距离也就随之扩大;在这一方面,中国人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常常会紧握对方的手上下晃动,还会跟对方闲谈,握手时间略长。对于中国人的这种握手寒暄的方式,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难以理解,他们认为双方的距离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他们想要自己的空间不被人打扰;中国人会觉得西方人的这种时刻保持距离的行为是对自己的防卫和戒备,从而会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1.3中西方宴会礼仪的差异1.3.1使用餐具的差异中餐宴会所使用的餐具一般是:餐盘、筷子、羹匙、酒杯、调味碟等。西餐宴会一般使用的餐具为:刀、叉、红酒杯、汤匙等。通常情况下,吃西餐时,不同的菜品要用不一样的刀叉,饮不同的酒也要有不同的酒杯。1.3.2停餐方法的差异在我国宴席中,暂时停餐时,可以把筷子垂直放在碟子上。如果将筷子平行放在碟子上,那就是表示停止进餐了。在西方,如果吃到一半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应把刀叉交叉摆放在餐盘的正中央。用餐过程中,挥动刀叉是十分失礼的行为。1.3.3座位次序的差异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座次高低一般以进门方向为准,面门方为上座,背门方为下座。如果客人是成对的夫妻,应成对地安排座次。举办宴会的主人坐面门的上位,主人的右侧为第一主宾,左侧为第二主宾。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主宾的尊重,主人应该让出主位。西方的排席位习惯不考虑进门的方向,而是以主人的位置为准,越靠近主人的位置越尊贵;一般情况下,男女主人分别坐在桌子的两头,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侧,女主宾则坐在男主人的右侧。其余客人按照身份的高低,男女依次错开坐在桌子两侧。在大型宴席中,桌次以主桌位置为准,基本原则是右高左底,近高远底,即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和左右而定。

2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

文化是天地万物信息产生、融合与相互渗透的结果。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文化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是一份社会遗产。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2.1受不同思想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儒家思想经过历代王权贵族的推崇,以及孔子及其门下学生的继承与发展,使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性的作用。儒家学说提倡忠、孝、悌、礼、义、信、廉、耻,其核心思想是“仁”。儒家思想尤其注重伦理关系,要以理行事。中国文化的形成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大纲,想要成为上层统治者,就要受到四书五经的熏陶与洗礼。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对当时的整个社会,尤其是统治阶层的影响是无微不至的。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它起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对教会控制精神世界的不满。“复兴”是对知识和精神空间的空前解放与创造。人文主义精神之所以得到推崇与发展,是由于它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倡导解放天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这一运动所提倡的精神对西方人性格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2.2受不同价值观念的影响中国社会讲求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以和为贵,人与天之间要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强调个人不能太突出,做“中等”之人,不争不抢,不能破坏和谐。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而西方人则注重个性的发展,推崇个性的解放,强调个人利益,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崇尚自我价值的实现2.3受不同自热条件的影响中国人都有一种“故土情节”,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一种落叶归根的思想,这种思想形成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的文明属于农耕文明。中国地域广阔,多高山大海,丘陵盆地,只要一个地方有水有耕地,人们就可以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一辈子,这也是中国人安土重迁的原因。这种生活方式可以确保人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用依赖别人所生产的产品。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造就了东方人安分保守、沉稳内向的性格,不喜欢向外扩张,也不喜欢别人占领自己的土地。西方大多数国家海岸线绵长,国土面积不大,在古代,欧洲的农耕所占的比重远低于中国的农耕,资源贫乏,需要向外扩张以满足生活需求。所以欧洲人便以海洋为依托去征服别的领地,喜欢向外探索新的资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就是最好的例证。西方人多乐于冒险,具有开拓精神与英雄情结。

3在商务场合应注意的问题

在国际商务合作中,如果可以掌握并运用好商礼仪,往往会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并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细节:3.1尊重隐私在初次见面时,中国人会问及对方的年龄、工作、家庭情况等,以此作为谈话的开端。而西方国家的人却不喜欢这种寻找话题的方式,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隐私,别人不应该询问。在与西方人交谈中,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询问对方的年龄,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是充满活力的,女士更是如此。3.2尊重习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涉外场合中,要尊重交往对象,就要了解对方所忌讳的东西。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对方信奉伊斯兰教,在谈话过程中,就不能对对方所信仰的宗教进行不恰当的评论或指点。在就餐时,不点猪肉或酒。3.3信守约定在所有正式的商务场合之中,都必须遵守自己的许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提前五到十分钟赴约。若未按约定的时间赴约,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会影响到自己所代表的公司的形象。所以在有确切时间的约定中,要注意按时赴约。3.4不宜先为“不宜先为”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在社交场合,面对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时,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按兵不动,在充分考虑好的前提下再给对方答复,不要冒昧行事,由此可以避免一些麻烦的产生。3.5不必过谦在商务交往中,不能自我吹捧,自夸自大,抬高自己的地位,但是也没有必要贬低自己,放低身价,过多地跟对方谦虚。

4结语

文化,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和渗透,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礼仪是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对其吸收和传承。中西方礼仪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涉外商务交往中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扰呢。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行事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由于国际商务礼仪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所以在交往过程中,要采取措施来应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以真诚守信为原则,增加彼此之间进行贸易合作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

[2]周朝霞.商务礼仪[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李雅静.文化差异对商务礼仪的影响[J].青育学院学报,2002(3).

[4]赵燕霞.透视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1).

[5]杜维明.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对话[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篇2

(一)文化导入是正确理解英语语言的前提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翻译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Thereareonlyfiveminutesleft,Ineedtogototherestroom”。这句话正确的译法是:只剩五分钟了,我需要上一下卫生间。但很多学生都翻译成:只剩五分钟了,我需要去休息一下了。究其原因是不了解“restroom”的文化内涵。英美人士对可能会产生不雅联想意义的词汇多用委婉语,所以与厕所相关的英文委婉语很多,“restroom”就是其中一个。

(二)文化导入是学生顺利进行外贸活动的保证

中国人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公交车上看见老年人要给其让座,看见老年人掂重物要上前帮忙等。另外,“老”字还代表有经验,如“姜还是老的辣”“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等;“老”也是对资历深厚、德高望重者的敬称,如“季老”。然而,在美国这样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里,“老”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因为“老”意味着精力衰退,生存能力降低,因而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都害怕说老,避免说老。英语里有很多“老”的委婉语,如seniorcitizen,theelderly等。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也往往不喜欢别人把自己当成老人对待,否则会感觉受到了侮辱,被人瞧不起。由此可知,在中西商务交往过程中,如果不了解文化差异将会带来误解和冲突,甚至造成交易的失败。所以,商务英语教学中,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商务英语教学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大量熟悉经贸知识和懂得文化差异的双语人才,以满足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中西文化知识的导入。在此,笔者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种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开设专门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

例如,商务英语翻译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学生都翻译成“约翰值得信赖,因为它不吃鱼并且玩游戏”。这种译法令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难道不吃鱼和玩游戏能说明一个人值得信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译文呢?究其原因是由于不了解西方的宗教历史。

(二)开设商务礼仪课程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东西方文化有着重大差异,作为文化的重要方面的礼仪在中西方也有很大不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商务礼仪已成为商务人员从事商务活动的必备利器。仅仅具有长远的目光、睿智的头脑和机敏的谈吐的商务人员,如果不能够得体地运用商务礼仪,也难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商务活动中,礼仪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形象和素养,还直接关系到商务合作的成败[4]。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开设商务礼仪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商务礼仪知识,为其就业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英语教学大都采用“教材+板书”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唱“主角”,学生演“配角”,很难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材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加上现在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低,很少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而商务英语是具体的商务环境中使用的英语,是一种交际性很强的语言,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沉闷局面,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交际教学法,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努力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商务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以致用。

(四)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英美原声电影

篇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方也逐渐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而且这些文化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甚至在一些方面是具有一定的矛盾和冲突性。正确的认识中西文化的不同和冲突,并且提出积极有效的解决措施,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主要问题,使得国际市场的范围更加广泛。

关键词:

商务谈判;文化差距;价值观

中国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文明礼仪之国,并且具有救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代表,但是西方国家在发展历史上远远低于中国两百年。很多西方人都是世界各地移民而来的,很多的民族和种族相互融合,构成了现在的西方国家。整体上来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形成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各不相同,并且也具备了不同的特点。从时间的层面来看,中国文化的发展时间比西方文化的发展时间要长。而且,文化的实际精神价值也不同,中国的文化是崇尚道教文化和孔子学说,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比较注重基督教思想,而且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因此,西方人是运用了较短的时间创造了丰富的西方文化。现在的社会发展十分迅猛,国际之间的沟通也比较频繁,因为中西文化礼仪的不同使得中西贸易交流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探索中西方文化质检的礼节差别,提升中西贸易交易是现在的大势所趋。该项目主要研究中西方商务谈判中的礼节差异问题,并且从这些不同中进行形象的对比研究。最后,再给这些差别提供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给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一、中西方文化不同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主要表现

(一)价值观的不同中国主要主导以“仁”为核心,希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集体主义氛围。集体主义注重的是团队目标和团队理念。国外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就是所谓的集体主义,认为集体主义就是集体主义文化的有关成员为了整体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需求和目标。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在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注重社会的整体利益,其中的个人利益要以大局为重,换句话说,就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才是个人利益的最佳体现。但是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占据核心地位。在西方文化中,比较注重个人价值、个人意志、个人尊严、个人自由、个人感情、个人权利和个人利益。在整个社会中,都比较注重个人主义,注重完成自我价值,并且以个人价值的体现来判断这个人的人生价值。“物质至上”是西方文化在个人价值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所以,西方人在交流的时候主要是强调自我,也就是以传播者为中心,交流语言简单明了,并且亿实际结果为主要依据。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和目标,不惜使用多种说服方式。

(二)思维模式的不同1.统一思维和对立思维的差别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时候,中国人谈判的主要方式就是:首先根据相关合同双方所要遵守的整体性原则和整体利益为基础进行讨论。他们比较注重双方的长效性合作。所以他们尽量减少在谈判的开始阶段就讨论相关的细节问题,而是把合同中的细节问题放到日后的谈判活动中去处理。这就谈判模式就是“先谈原则,再讲细节”,这也是中国在谈判方面最为明显的特点。但是西方人却不相同,他们比较注重细节,所以先从细节谈起,尽量不讨论原则。特别是美国人在谈判的时候采取的方式是局部把握,关注细节。美国人因为受到线性思维和分析思维方式的影响,比较看重事物质检的抽象逻辑性,比较注重具体内容。他们在思维方式上比较注重“直接”和“简单”。所以他们习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2.螺旋型思维和直线型思维的不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式的,在叙述有关事物的时候,依据相关的中心思想来进行表述,其中反复发展的螺旋式是对有关问题的进一步展开,避免在开始阶段就直奔主题。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时候,中国人一般都使用的是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他们认为比较含蓄的表达模式比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更为有效。但是在西方国家他们则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孤立的,所有的事物都在直线向前发展,所以产生了相应的线性推理观念。3.伦理和法制意识的不同在协调人的举止和解决纠纷问题的时候,中西方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中国人善于站在伦理道德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不是站在法律角度。但是很多的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在中国“伦理之上”的观念已经深深的印入人们的脑海中。如果出现问题纠纷,最先想到的解决措施就是怎样获得周围强烈的舆论帮助,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中国人的严重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中国谈判人员在谈判的时候,对于活动,纠纷问题的处理,主要依赖于人际关系、利用组织、制造舆论等方式来进行处理和帮助。西方人在处理纠纷问题的时候通常会通过律师来解决。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时候,他们注重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办事,不能单纯依靠自己的良心。西方很多人和公司都会聘请专业的律师顾问、律师来进行帮助,出现纠纷问题就会让律师来处理。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时候,他们根据一定的制度来办事,谈判结束后有关合同管理和相关的交流工作,则依据商务活动的规则也就是共同合同来限制对象。如果出现分歧,就要按照正式的法律途径来处理。

(三)礼仪方面的不同1.服装礼仪。服装礼仪是国际商务谈判中最为基础的礼仪内容。端庄得体的服装,不但是个人形象美、素养高的体现,还是对他们的一种礼貌和尊重。商界比较注重服装的得体性,服装是商人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国际商务厅谈判的时候,尤其在正规场合要求穿着得体、高雅、庄重。2.见面礼仪。中国人在见面的时候,最为常见的礼仪方式就是握手。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礼节。但是有的国家在见面的时候不是握手,例如日本在见面的时候采取的是鞠躬的方式;泰国在见面时采用的是双手合十的方式;法国人在见面的时候采用的是亲吻的方式;阿根廷人在见面的时候不但亲吻还会拥抱,通常是男人亲吻女人,女人亲吻女人,但是男人不亲吻男人。在很多的非洲国家中,善于用身体打招呼———较长时间把手放在客人的肩膀上。3.交谈礼仪————语言和非语言表达的不同。因为长时间的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各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中国文化比较注重谦虚谨慎,善于说“谢谢“,”不用客气或不用谢“等语句。但是英国人的回答主要是“That'sallright”。这就表现了个性直率的不同文化背景。4.回赠礼品礼仪。回赠礼品不但是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沟通桥梁,还是一种文化地雷阵,因为它不但可以巩固其情感,还可以帮助加强和客户之间的交流。但是因为文化不同而容易出现错误。例如赠酒在法国十分普遍,特别是深受法国人喜爱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但是在阿拉伯国家却不允许送酒;而在中国,送礼以双数最为吉利,在日本却认为奇数比较吉利,在美国,收到礼品要现场拆开,并且要对礼品进行赞美(虽然你不喜欢),还要对送礼人员表示感谢,在日本除非送礼人员有要求,不然是不能当场拆开礼物的,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等等。

二、处理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文化差异敏感性,建立跨文化观念在国际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构建跨文化观念,构建全球文化观念,去除文化本位论。要正确的认识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谈判人员在需求、动机、信念和谈判模式以及决策方面的不同。认识并且掌握对方文化,随机应变,使得自己的谈判风格和方式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需求。

(二)在进行谈判的时候要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1.要规定好谈判的计划工作。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对方(包括其他利益方)的国家和文化状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加的熟悉对方,我们要解决下面的三个问题:(1)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能够用几句话或几个词就能表达其中的中心含义;(2)知道其中的阻碍因素是什么;(3)举出谈判双方可能做出的多种选择。考虑哪些方案是自己能够承受的哪些方案是能被对方所接受的等等。2.在准备的时候还要考虑相应的谈判方式。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谈判人员在交流的时候遇到问题。因此为了保证谈判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就要接受和理解对方的文化习惯。在进行谈判的时候要避免使用一些对方忌讳的语言。站在谈判习惯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在谈判的时候对精准度的要求比较高,但是美国人比较注重语言的直截了当,喜欢直奔主题;日本人则比较含蓄等等。为了更好的处理这些问题,就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3.公司代表还要对谈判做足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国际谈判的时候,花费的时间往往是国内谈判的2倍,甚至是6倍。谈判人员可以在这段时间内适应对方国家的语言和行为习惯,从而保证谈判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外语使用能力,解决语言沟通问题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时候,困难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的处理沟通问题,减少误解的产生,从而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谈判人员熟练的掌握谈判方的语言,并且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有效的处理不同文化环境中语意理解之间的问题,减少沟通障碍的出现。

(四)在谈判的过程中要抛弃种族主义观念,尊重和宽容不同文化,保持中立在商务谈判的时候各个小组成员的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有的原则和风俗在一种文化背景中是公正科学的,但是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也许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意义。所以,谈判人员不能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认为一样的风俗习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也是一样的,谈判人员要学会尊重外来文化,虽然有时候对方的文化在我们的思维逻辑中是不能理解的,但是也要学会尊重。树立正确的谈判意识,谈判人员用属于自己的风格个策略去顺应不同商务文化的转变。比如,在同礼仪规格较高的英国人和法国人进行谈判时,谈判人员首先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着装进行关注,从而体现出自己良好修养。因此,谈判双方要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禁忌,减少在谈判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的时候,谈判双方的文化差距各不相同,有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反差。有的在一方看来是符合情理的、不能进行改动的原则和礼俗,在另一方可能就被认为是不能理解的。所以,不能单一的理解自己国家中认可的事物在其他国家也具有相同的效果。并且,还要学会尊重和接受异国文化,不能随意进行指责和批评。而且也不能随意让对方来评判自己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要保持中立,减少矛盾的出现,避免谈判失败的产生。在进行谈判的时候,各个民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论对手所在的文化环境是怎样的不能理解或是无法想像,谈判的时候都要学会尊重。树立正确的谈判意识,涉外谈判人员要灵活多变,使得自己的谈判风格和方式能够顺应不同的商业文化种类。例如和注重礼仪的法国、日本、英国人在进行谈判时,要注重其着装和举止,展示自己的教养和风度。但是在一些不太注重穿着的国家,穿便装也是可以进行预正式的商务谈判。因此,在和国外商务人员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尽量掌握他们的风俗习惯,减少因为不知道某些习惯而造成对象不愉快甚至影响商务谈判的发展和最终的结果。

(五)在谈判的过程中加强法律观念,增加法律意识现在的所有商务活动都是要以法律为基础的。但是因为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中西方的法律观念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西方国家属于法制国家,法律制度完善,法律观念影响深远。中国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官本位思想和关系意识比较强烈,法制观念比较薄弱,使得中国谈判人员在谈判的时候过分注重人际关系和非正式的处理模式。所以,中国要建立完善的法制观念,加强国民的法律意识,提升司法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得学法、懂法、用法的观念深入人心。结语中西方文化差异可能会对商务谈判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假如谈判谈判双方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一些交际策略,就能够有效的减少误解的产生。并且谈判双方只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对方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才可以建立相应的交际策略,从而为顺利谈判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莉.浅议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商务谈判影响的原因[J].中国商贸,2010,20.

[2]周文凯.从中西文化视角看商务谈判[J].经济研究导刊,2010,03.

[3]杨莹.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在商务礼仪中的体现[D].中南大学,2009.

篇4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商务活动 文化因素 个人活动

一、何谓跨文化商务活动

跨文化国际商务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外企业纷纷来华开展商务活动,中国的许多企业也谋划进军国际市场,中国经济会更广泛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在国际商务的经济运行中反映出来,甚至形成商业冲突。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及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如何适应国际商务活动主体之间的经济环境,取得竞争优势和获得国际经营活动主动权,是我国企业在跨文化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重视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具体到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定义,我认为,文化是群体成员连贯一致的、后天习得的、群体共享的观念,人们藉此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就事情的适宜性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决定和支配后续的行为。跨文化交际中,作为个体而言,就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人;作为企业与集团而言,则是一个组织与集体。

二、跨文化商务活动中有哪些文化因素

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因素,它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文化因素在人们心中长期渗透、积淀的结果,它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态度、需要和行为方式。一般认为,群体价值是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核,而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支柱。中国是前者的典型代表而美国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传统的中国人认为,群体在先个体在后,个体是群体的一员,而且是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自古强调群体价值,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体现的是人际关系。说明中国文化是群体性文化,强调团结就是力量,体现团队精神,群体价值。相反的,西方文化则把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首要位置。竞争在崇尚自我的西方国家被人们看成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美国人以物质财富的多寡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失败的标准,这就激励了每个人积极主动地去竞争,以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2]。另外,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东方人强调形象思维,西方人则强调抽象思维。东方人重视曲线思维,而西方人则更看重直线思维。喜欢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来加以解决。因此,文化差异是商务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文化对个人行为和商务活动的影响

由于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个国家的人会因为各自的文化而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伊斯兰教的信徒在商务宴会活动中注重礼节等。可以说,由于个人生活环境的不同,各人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3]。而这三观则是为人处事的出发点。有的人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商务活动中会千方百计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有的人则注重长远的发展,这类人在商务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利他性也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倾向。而根据上文所阐述的,商务活动是商业中各个人与人组成的关系网络之间的物质、信息、资金流动,它的基础就是人。因此,文化因素在对人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商务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西方文化反映在国际商务方面,经常表现为轻视人情和传统习俗,只尊重规则和制度,一切服从合同和计划。而东方文化的传统伦理思想所注重的则是人伦情谊关系,追求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安全感。

东方文化的群体价值观既然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员工对于组织怀有忠诚感和效忠心理。“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表现为公平、均富和稳定。员工以和谐为原则,讲求团体合作精神,反对彼此倾轧。员工对组织有一种感情依赖,员工和管理者的关系十分密切。而西方文化的个体主义价值观倾向于独立自由及个人的成就,通常个人也有足够的权利来处理各类日常事务。类似于德国,这是个非常讲求契约精神的国家,人们在商务活动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严谨、一丝不苟,遵照规章制度行事。在中国,往往商务活动少不了传统酒文化的影响,“无酒不成席”已经成了商务宴会中的法则。因此,如果中国人跟德国人之间谈生意,中国人要遵守德国人的严谨甚至有些苛刻的性格,而德国人也要努力适应中国的这种商务文化。

四、结论

通过上文,我们发现,文化对人、对商务活动都有深远的影响。每个国家要想更好地与他国进行交流、进行商务经贸合作往来就不得不考虑文化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价值观、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更是需要一个国家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商务交往,就必须充分认识这些差异,并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尽量缩小和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实际的商务谈判中,我们应该避免文化产生的冲突,努力克制情绪,谈判的最佳结果就是达到双赢,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同时,又要以各自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文化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巨大作用,也只有充分地进行相关国际商务文化与礼仪知识的学习,了解各国的文化把它对个人和商务活动带来的限制最小化,努力实现合作双赢才是真正让企业走向国际的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1]刘雯祺.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影响[M].江西财经大学外语学院

篇5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该院学生的具体情况,该文主要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能力训练内容及情景、任务设计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该设计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情景设置下的任务,以学生训练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该课程设计是该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次新的尝试。

1 课程基本信息

《大学英语》是该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授课时间是第一学年,学时是128,学分为4。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高中英语,后续课程为大学专业英语。该课程设计主要是面向机电工程系一年级的学生。

2 课程定位

该课程主要是服务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1)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能力目标:(1)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以及工作中必需的信息交流和交际,意思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准确。(2)能用英语填写与工作相关的表格和单据;能用英语写常用的应用文。(3)能看懂一般的英语资料,能借助词典阅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4)能在需要时,对工作中出现的中文和英语进行简单达意的翻译。

知识目标:(1)掌握3000个英语单词(包括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另外掌握300个与专业相关的词汇。(2)掌握各类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及常用词汇和句型。(3)了解西方国家的交际方式和文化。(4)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

素质目标:(1)在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2)在完成情景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3)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在完成小组和个人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4 能力训练内容及情景、任务设计

总情景:毕业后,你和几个同学决定自己创业,成立一家公司(要求:成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

能力训练内容一:成立公司。

情景:你和几个同学商讨公司成立的相关事宜。

任务(1):确定公司名称,设计公司商标。任务(2):确定公司各部门名称及其职能。

能力目标:(1)能给公司取名并设计商标。(2)能画出公司组织结构图。

知识目标:掌握相关词汇。

能力训练内容二:公司网站主页的设计。

情景:公司注册成功,现在你们开始进行公司网站主页的设计工作。

任务(1):撰写公司简介和产品目录。任务(2):设计公司网站主页。

能力目标:(1)能撰写公司简介。(2)能写公司产品目录。

知识目标:(1)掌握公司简介的写法。(2)掌握产品的英文表达。

能力训练内容三:招聘。

情景:公司需招聘总经理秘书1名。人力资源部经过筛选简历,通知1名应聘者面试。

任务(1):写招聘广告、制作个人简历。任务(2):两人一组,一人为面试官,一人为应聘者,进行模拟面试。

能力目标:(1)能看懂并撰写招聘广告。(2)能制作个人简历。(3)能进行招聘和面试。

知识目标:(1)掌握招聘广告常用词汇,并掌握其写法。(2)掌握简历的制作方法。(3)了解面试的程序和技巧。

能力训练内容四:会议的组织和召开。

情景:你是新上任的总经理秘书。总经理决定召开部门会议,具体事宜交由你负责。

任务(1):和总经理沟通,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写会议通知和会议议程。任务(2):召开会议。会议结束后,由秘书上交会议记录。

能力目标:(1)能写会议通知。(2)能写会议议程和会议记录。

知识目标:(1)掌握通知的写法及常用词汇和句型。(2)掌握会议议程和会议记录的书写格式。

能力训练内容五:接待。

情景:美国的一个客户要来公司,公司安排你负责接待。

任务(1):给客户打电话确定来公司的具体时间及其他事宜,然后电话预定宾馆和餐厅。任务(2):陪客户就餐。

能力目标:(1)能接打涉外电话。(2)能电话预订宾馆和餐厅。(3)能用英语和客户进行简单必需的交流。

知识目标:(1)掌握电话基本用语和基本的商务礼仪。(2)掌握预定宾馆和餐厅的基本句型。(3)了解中西方的饮食习惯和餐桌礼仪。

能力训练内容六:产品销售。

情景:美国的客户对公司的产品很感兴趣,要求进一步了解产品。作为销售经理,你要利用这次机会销售公司的产品。

任务(1):介绍公司产品。任务(2):进行产品销售。

能力目标:能使用较好的技巧和策略进行产品销售。

知识目标:(1)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2)熟悉产品销售的技巧和策略。

能力训练内容七:售后服务。

情景:某客户写了一封投诉信,反映产品存在的问题。客服部及时处理并给客户反馈信息,客服部经理决定对问题产品做一次问卷调查。

任务(1):写投诉信和反馈信。任务(2):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分析,然后提交调查报告。

能力目标:(1)能写投诉信。(2)能处理客户投诉,及时反馈信息。(3)能就某产品进行问卷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

知识目标:(1)掌握投诉信的写法和相关词汇。(2)了解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3)掌握调查报告的写法。

能力训练内容8:公司圣诞晚会的组织。

情景:公司定于下个月举办圣诞晚会。行政部安排你负责晚会的组织工作。

任务(1):制作圣诞晚会的海报;写邀请函邀请贵宾。任务(2):就中西方节日,各组排练一个节目。

能力目标:(1)会制作海报。(2)会写邀请函。(3)能谈论中西方节日。

知识目标:(1)掌握海报的制作方法和相关词汇。(2)掌握邀请函的写法。(3)了解中西方节日及其庆祝活动。

5 考核方案

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总成绩=任务完成(30%)+期末考试(50%)+课堂表现(10%)+出勤(5%)+各组互评和组内评价(5%)。每部分都采用百分制。

6 教学材料

主要参考教材为《新职业英语》和《实用听说教程》。

7 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因为所带班级专业的不同,部分任务在具体实施时,会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设定更具体更详细的与专业相结合的情景。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跨文化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11-0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如何培养高素质商务专业人才成为教育的热点,而作为高职院校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较短时间培养学生成为既通晓商务和英语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尽管目前在课程开设方面有双语开设的国际贸易等相关的知识类课程和英语开设的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等涉外技能类课程,但在近些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中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掌握一定的商务知识和英语技能,但是在实际的涉外商务活动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往往不能很快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由此可见,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涵义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主要功能就是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学习英语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一般而言,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以及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是指对英语发音、词汇及语法规则等知识的把握;语用能力是指正确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文化能力则指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在不同场合能够正确得体地运用英语并且能够在西方文化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进行交际,这样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必要性

在信息沟通非常发达的当今世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希望能够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商务活动的成败依赖于双方是否达到信息的有效沟通。作为参与商务活动的人员,只有根据不同的商务情境,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去提供或获得商务信息,处理商务中的问题,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商务英语教学,其目标必须实现跨文化商务的交流。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的英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语言能力,而且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当然,这里的技能除了在商务活动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外,还要有正确地进行商务实践的社会交际能力。鉴于此,在商务英语专业中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这一点同样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因为只有学生实际涉外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未来职业中涉外活动的成功进行,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从业的竞争力。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要想真正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从宏观方面包括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微观方面包括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二课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

3.1宏观方面

3.1.1课程体系设置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在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中明确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各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切实体现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真正意识到其在商务专业中的核心重要性。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合理安排各课程的开设,既要包括英语基础课程如精读、视听说、语音等,专业知识及技能课程如国际贸易、外贸函电、商务英语等,同样又要有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如英美概况、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课程。同样,课时要适当地向这些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倾斜,学生只有在这些课程得到足够的学习和操练后才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给予足够的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3.1.2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当前普遍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真实的商务环境有助于加强实际商务工作的能力,提高涉外商务活动中交际能力的提升。为此,商务英语专业应积极利用校内实习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营造虚拟的商务环境如举办外贸商品交易会、展览会,到最终实际的商务环境如到沿海地区的外贸公司实习,全方位、多层次地训练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3.1.3师资队伍建设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商务英语师资队伍。首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平台去实现教师专业化,如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到一线的外贸企业去顶岗锻炼,获得直接的工作经验,提高外贸实践的能力。其次,聘任外贸行业的精英作为兼职教师,他们的工作经历对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将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同时,应积极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不定期地安排专业教师进行院校之间的参观学习,展开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讨论与交流。

3.2微观方面

3.2.1授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学习内容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比中英文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中使用的差别。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手段启发学生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非言语交际中包含的文化涵义。在思想意识方面,要使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章、聆听对话等方式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进而探究理解他们思维和行动模式的根源。当然,文化的传授不仅包含在词汇及短语所传达的信息中,也包含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例如在商务谈判课中,涉及到电话预约、价格谈判、文件签署等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设计具体的任务,从学生的语言应用、仪态、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进行操练。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建立网络实验室、外贸实训室等,再现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3.2.2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汉语的文化干扰。由于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受汉语及其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模式已经固化,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会造成语言负迁移。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点,注意在课程中文化的导入,注意对比中西方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方在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别,避免学生在商务活动中用自己的固有规约和思维方式进行交际。例如,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人特别注重守时,因为在他们的思维理念中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无故迟到会让他们觉得对方不重视此次活动,甚至影响到业务的正常进行。如果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点,随意更改行会面时间,必将导致双方商务活动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注意从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及文化能力三方面,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教材的知识点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商务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3.2.3二课活动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想真正达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外的活动应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这样学生可以有更直观的感受,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跨文化交际的学习和研究中。同样,二课活动可以包括圣诞晚会、外语文化节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等低年级二课活动,外贸商品展览会、交易会、模拟外贸公司等高年级二课活动,在这些二课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而这些是课堂教学中无法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

跨文化交际是以特殊文化为基础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商务英语教学是中西方文化、英语语言以及商务交际相结合的跨文化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注重英语语言的交际功能,又要强调商务交流的社会功能。要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和文化的学习缺一不可。只有借助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逐渐掌握中西文化的差异并能够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成败将直接决定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4~60.

[2]蔡荣寿金芳颖.跨文化交际通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216~221.

[3]高永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1).

篇7

关键词:规划展览馆;英文讲解员;队伍建设

1 规划展览馆英文讲解的重要性

1.1 贵阳市的发展趋势

贵阳是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在全国范围内,贵阳市还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随着贵广高铁、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的开通,实现了贵阳至中国东部、东南部的10小时经济圈。同时,贵阳机场新增多条国际直达航班,贵州将逐渐摆脱过去交流闭塞的尴尬局面。目前,贵州建设的“1+7”国家级重要开放平台中贵阳就有4个开放平台。由此可见,贵阳的对外开放水平正在逐步加强。随着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更进一步拉近了贵阳与国际社会的距离。在这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双语讲解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

1.2 规划馆外宾到访量增多

自2012年7月26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坦桑尼亚等30多个国家的外宾。其中包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多米尼克总理斯凯里特等国际重要人士。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组建英语讲解员队伍,完善英语讲解内容是迎接挑战的必经之路。

1.3 双语布展的局限性

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展示内容丰富,涵盖贵州、贵阳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未来规划等内容。从布展的角度来说,不能一一实现双语注解。这时就需要英文讲解员作为沟通的桥梁,为外宾提供优质的讲解服务。

2 英文讲解队伍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讲解员的心态

许多展馆的讲解员并非英语专业毕业,口语相对较弱,加上缺少语言环境,许多讲解员在中文讲解时还信心满满,可面对外宾团队就马上怯场。这种心态,导致讲解员英文水平永远得不到提高,甚至还会影响展馆的形象。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英文讲解员,首先就必须培养对英文的兴趣。讲解员如果能甩掉工作压力的包袱,反而会事半功倍。

2.2 英文讲解词编写的准确性

讲解词是展示内容的提炼,也是讲解员讲解工作的依据。多数展馆英文讲解词编写是在中文讲解词的基础上进行翻译的。在翻译时,就应该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在编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政策性术语的翻译。在中国特色国情下,展馆的展示内容常出现政策性语言的表述。如果直译,可能会出现歧义。例如:“贵阳市目前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发动机’。”那么讲解员不能翻译成“Guiyang city is currently the provin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locomotive’and‘engine’”,这样外宾可能会误认为贵阳目前在重点发展的项目是火车头和发动机。讲解员应该将“火车头”和“发动机”这两个词语进行意译,翻译成“动力”、“领头羊”等外宾容易理解的词语。

(2)专业性术语的翻译。许多展馆具有专业性,在翻译时常会出现生僻的专业词汇。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除了在开篇介绍贵州、贵阳的基本情况、地域风情、历史文化外,剩余的展区主要以介绍城市规划为主。讲解员应通过查询规划专业的词汇字典进行翻译,利用翻译软件翻译时还需要注意其准确度。

(3)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贵州是多民族共聚的省份,主要有苗族、布依族、彝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发展历史悠远,生活、生产方式不同,是贵州文化历史的亮点。例如,在翻译彝族的“三月三火把节”时,直译为“March three Torch Festival”。如果外宾不了解其文化背景,恐怕很难理解,那么讲解员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欢庆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此时,英文讲解员的必要性就体现了出来。

2.3 语音的标准性

讲解员是通过语言将知识传递给受众的。除了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标准的语音。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才能表达准确的内容。英文发音分为美式和英式两种,讲解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发音习惯选择其中的一种。

首先,讲解员需要学习每个单词的正确发音,发音标准的第一步是模仿。需要讲解员反复多遍地听单词、句子,然后不断地模仿发音。发音是否正确还需要听自己的发音,讲解员可以录下自己的发音,反复地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改变发音的过程需要讲解员持之以恒。最后,带有感彩地讲解,讲解员可以互相练习、对话,制造语境。

此外,要说好一口流利的英语,还需要讲解员锲而不舍地练习。在学习前期,讲解员可以先分区域讲解,通过实战讲解积累经验,再逐步实现全馆讲解。

2.4 讲解内容的技巧

(1)重亲切、少官方。外宾的交流方式就是简单、亲切为主。以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为例:在介绍贵阳规划馆的“领导关怀”展区中的领导时,不需要过于官方,领导可以直接用“Mr”称呼,这样显得亲切自然。

(2)突出重点,开门见山。东西方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在思维方式上东方比较含蓄,喜欢在重点内容前面作语言铺垫,而西方则比较直接,英文的表达习惯是突出重点和态度,然后再叙述原因。

(3)详讲文化风光、略讲政策方针。任何国家都具有其独有的政治体系,并且具有很强的差异性。一方面,中国的方针政策在英语里没有对应的词语;另一方面,多数外宾都不太感兴趣,所以除了政务交流的外宾团队可以多介绍以外,在接待外宾时应略讲政治性内容。投资考察、培训学习、旅游观光的外宾们更感兴趣的是这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情况等。

2.5 国际礼仪的学习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在礼仪风俗习惯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讲解员还要了解各国的风俗文化及一些交往禁忌。例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与中国的风俗文化较为相似,在接待时采用握手礼即可,应该避免过多的眼神交流,否则他们会比较尴尬。讲解员可以选择边走边讲的方式,避免与他们相对而视。而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则喜欢眼神交流,这时讲解员不妨大胆地与他们进行眼神交流。再如,欧洲国家的嘉宾一般不太喜欢与人接触,喜欢独立思考。讲解员只需简单的握手礼即可,同时不要有太多的肢体接触或互动。而与之相反,非洲国家的嘉宾则热情奔放,喜欢拥抱和讨论,所以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观赏和讨论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莫少银.试论博物馆英文讲解的准确性和可达性[J].青年与社会(中),2014(8).

[2] 黄燕宁.当代礼仪研究――商务交往中的涉外礼仪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209-210.

篇8

[关键词] 应用能力 文化意识 学习方式 课程设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英语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英语教师都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流。事实上,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本身,从最初的“哑巴”英语至今,应该说英语教学有了较长足的发展,但实际情况却仍不乐观,很多学生在课堂之外,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都极为低下。究其原因,与课堂教学脱离生活、实用性不强是密切相关的。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初中英语基础,进入我校后,所修科目包括英语精读、大学英语听力、商务函电、国际贸易、进出口贸易和一些文化基础课等,绝大部分学生修完高中三年课程之后进入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就读,少部分将直接进入社会工作,英语作为他们未来升学、就业和生存发展的工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在职业高中阶段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能力对于未来升学和就业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作为我校新开设的一个专业,商务英语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和教师的足够重视。目前,我们商务英语的精读教材,采用的只是普通高中的英语教材,尽管题材丰富,但针对性不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见效并不明显,可以说,在基础英语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之间还缺乏有效的对接。另一方面,大部分任课教师受教材所限,只能照本宣科,课堂教学脱离专业特点和就业导向,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极为低下。实践表明,这种“英语+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教学失去了服务于社会的基本目的。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已成为商务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什么是英语应用性能力

英语应用性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应用性阅读能力、应用性听说能力和应用性写作、翻译能力。其中应用性阅读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语法知识阅读一些简单的应用性文字,如便条、通知、函电、广告、说明书、业务单证和合同书等,有目的地寻找特定信息、猜词悟义以及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应用性听说能力是指学生理解所听问题并做出恰当回答的能力以及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日常业务交际的能力;应用性写作、翻译能力是指学生套写应用性短文、填写英文表格、翻译简短的实用性文字的能力。具体到商务英语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商业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使用英语提供或询问个人信息;安排会谈、会议或旅游活动;了解商务环境与商务礼仪;迎接外宾、安排客户娱乐;进行电话记录等。

三、为什么要提高商务英语学生的应用能力

我们知道商务英语是以英语语言为载体,把核心的商务内容放到其中的一门课程,以商务活动中的常用英语为重点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良好的基础英语来表述相关的商务知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学是培养公民外语素养的重要过程,它既满足学生的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学校所面对的是即将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学生群体,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要很快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知识的实用性已成为职业学校教学的关键,培养具有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职业学校办学的基本目标,英语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应该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专业外语人才的商务英语专业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突出它的实用性。

四、如何提高商务英语学生的应用能力

近年来,英语应用性能力测试正在台州市各职业高中如火如荼地开展,我校也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和部署改革旧的英语教学评价模式,增设了英语应用性能力测试,适时地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作为商务英语专业,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商务英语文化教育,改进他们的学习方式,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课程设置,增加商务英语实用性教学的内容,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将语言学习有效地延伸到课外,使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具体有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并对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这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些英语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商务文化的介入,使语言与文化脱节。而商务英语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如果在贸易实务中忽视这个问题,就会产生很多分歧,就不利于成功地达成交易。李太志明确提出了培养健康的商务文化意识有利于商务英语学习,陈建平就强化商务文化意识提出了若干建议,陈邦国、柯群胜也强调了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务文化渗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懂国际商务规则、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事实上,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毕业踏入工作深感交流的困难。除了语言能力的因素外,主要是文化能力的欠缺。因为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他们会不自觉地借助母语的语言规则、交际习惯、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与不同的文化因素发生交叉与碰撞,于是产生误解和冲突,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商务谈判的成功。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加强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已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在商务文化中,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往往存在着差异。例如我们中国公司的商务人员见到外商时常会递上一支烟。在中国,向客人敬烟是表示礼貌和友好,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有不少人反对吸烟,向客人敬烟反而是不礼貌的表现。再如,不同国家民族的送礼规矩也不大一样。在英国,客户请你吃饭,带礼物去是不必要的。如果你要带酒,事先要问一下主人喜欢什么酒,这才恰当得体。在日本却恰恰相反,当你被邀到家里吃饭,你不带礼物去就太失礼,并会被认为鲁莽,如果事先问一下需要送什么礼,你会被认为粗鲁。诸如此类的文化现象在商务英语中比比皆是。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商务英语教师必须从文化层面上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商务文化知识渗透到语言知识技能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 ”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事实上,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只有了解不同的文化特征,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将语言与文化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准确性,才能在实际商业活动中取得成效。

2.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而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商务英语教师必须做出改变,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浏览一些专业的外文原著,通过观赏商业交际录像和模拟真实案例等感受原汁原味的商务英语表达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模拟真实案例学习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学生进入实战状态,感受类似真实的商务场景,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实战模拟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大脑里建立起这种语言的意识,学会用这种语言来进行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转换成英语。这是因为商务案例(Business Real-case)往往都是一些实用的“小故事”,学生应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主角,或是这个场景即将发生在他们身上。这样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消化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经常性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思维和训练,帮助学生熟悉商业活动环节,自我培养商业活动能力,有效培养他们稳定的商业交际心态,提高他们在实际商务环境中使用英语的能力。

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下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增加他们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了解自身知识储备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热情,从而转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把学习当作是自身需求的一部分,认同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并在实践中完善知识的学习方式。

3.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同时指出“要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出发,可以选择或编写相应的教材来实施英语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对外语人才的需求。研发校本教材,实现基础英语与商务英语的有效对接,是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基于这一构想,我们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深入了解商务英语专业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组织编写中职商务英语实用手册,主要是选择适合我校本专业学生实际水平的商业活动中的一些对话、函电等内容按照合理的编写体系,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等技能的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结束语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教师把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突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关键在于教师的潜心钻研和探索。只要我们教师本着求真务实、一切从学生出发的思想,相信我们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必能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建国.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4):47-49.

[2]陈邦国,柯群胜.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商业文化渗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3,(3):55-57.

[3]冯俊英.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58-60.

篇9

[论文关键词]:文秘专业课程建设现代性实用性

文秘专业建设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课程建设,本文拟就本专业在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实践来谈谈如何体现专业建设的现代性和实用性问题.

一,文秘专业课程建设的现代性

1.扩展国际视野,力求课程建设与国际专业秘书授证考试主流课程保持同步发展

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逐步融人世界经济.在现代秘书职业全球化语境下,高校秘书职业教育必须超越本土局限,具有国际视野,在相互借鉴,交流和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保持与国际主流课程同步发展,这应是目前秘书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在.纵观欧美一些具有成熟秘书职业资格考证国家,比如,最具权威性的美国授证专业秘书CPS(CertifiedProfessionalSecretary),久负盛名的英国剑桥秘书证书考试和英国伦敦工商会秘书证书考试,其考核内容无一例外都设有我国文秘专业学生比较陌生的考试课程,如商业法,会计事务,经济学,公司法,管理学,商业沟通和商业行为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目.从这些考试科目的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欧美国家秘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实用原则.在借鉴西方这些较成熟的秘书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经验基础上,日本和韩国等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东方国家也在上世纪后期相继建立健全了秘书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同样也把服务于全社会不同领域的经济类实用课程作为考核内容.因此,参照国际上各国家职业授证考试科目,吸收其中合理成分,并与我国国情相吻合,适时进行文秘专业课程的改革与调整,反映国际秘书课程改革的主流思想,这也是我们保持文秘专业课程现代性的要求之一.虽然现有的秘书教育模式及其课程几十年来确实曾经培养了大批机关秘书人才,但面对市场急需大批训练有素,能力卓著的企业秘书和各种专业秘书的现状,我们不能对现有秘书教育模式抱残守缺,墨守成规,要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发展为本,树立多元的秘书教育价值观,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适应这种经济转型的变化.

2.关注本土背景,力求课程建设与现阶段国内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发展中国家,这一方面体现在中国民俗文化,传统思想对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人们的思维言谈举止的渗透与影响;另一方面体现在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这就要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立足于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的综合背景,这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基础.对本土文化背景的关注,就要求课程重建要发掘民族文化和传统中的那些最具科学性,人文性和创造性的因素,使课程改革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比如,秘书礼仪课程的改革,就要强调对中国秘书文化中的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有益成分的继承.我们知道,东方特有的血缘宗法社会,造就了东方特有的礼仪文化,虽然今天所处的社会,早已远离了"以礼治国"的年代,但礼仪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都以它特有的方式发挥着不容忽视的社会功能J.秘书处在人际交往的核心地带,不能不谙中华礼仪文化,同时更要注意礼仪文化在同世界礼仪文化接轨中的变迁和发展.与国际主流课程保持同步发展,要重新确定秘书教育的培养目标.秘书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事业,更是服务行业,其改革必须考虑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要跳出纯粹秘书教学的框框,将课程建设放在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考虑.所以,在秘书课程改革过程中,应使先进的,国际化的课程理念和优秀的本土实践成果成功地融合,并将外来的借鉴和移植与本土的继承和发展保持一定的均衡,"全盘西化"和"故步自封"都不符合课程改革的现代性要求.

二,文秘专业课程建设的实用性

比较中西方秘书教育课程我们可以发现其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如何传授知识,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如我们大多数文秘专业都会开设秘书学,行政管理学,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大而全的专业理论如何才能做好的方法,较重视实际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秘书教育大多开设打字,速记,阅读和写作,办公室工作程序,计算机应用,秘书会计,企业法律,行政秘书准则等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同样是秘书教育,后者要比前者更实用.事实提醒我们,秘书教育必须以实用技能培养为主,实用性才是秘书教育的唯一出路.

1.设置实用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与市场接轨,"教育与岗位’零距离"’(陈至立)接触的课程设置思路,其秘书课程设置从分析现行秘书职业岗位着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出发点,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规范标准,设计技术,能力培养模块,后再选择支撑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笔者认为,秘书岗位能力构成应分成四大模块,即基础力模块,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和定向专业能力模块.但能力不是课程,要在充分分析现行秘书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能够支持上述能力形成的课程,并依据上述能力层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即先应根据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再依据核心能力确定支持核心能力的专业能力,最后依据专业能力的需要确定基础能力.定向专业能力模块可根据学生从业兴趣和学校办学资源优势进行专门培养(如法律秘书可与法律专业联合培养).其支撑课程可依据国家规定的文秘专业必修的秘书工作概念,秘书公文写作与处理等,13门专业课程为主线,并充实一定的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基础课和有关定向专业秘书的专业基础课,创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市场需求的实用的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比如,为知晓国际和国内经济现状,可增设一些经济理论基础课程,如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等.秘书核心课程可根据实用可操作原则进行整合或拆分,可开设文书与档案处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秘书商务写作,办公室行政管理程序,信息处理与网络技,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实训,会务策划,商务礼仪,会计事务,沟通与项目管理等.一般而言,低年级应着重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较坚实的基础,高年级按秘书岗位能力的形成逻辑和就业方向设置课群,开设大量选修课和开列广泛的阅读书目.总之,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职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进行,并体现代秘书职业岗位的真实需求.笔者认为,课程体系设置的务实求真,是秘书教育成功接轨市场的关键.

2.制定实用的课程计划

按照秘书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逻辑来制定课程实施计划Ⅱ,能比较科学地促进文秘专业学生秘书职业技能的形成.特别是围绕核心专业能力(办文能力,办事能力,办会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衔接,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比如,为形成办公自动化力,特制定了如下课程计划,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和"计算机速记实训";第二学期开设"现代办公软件应用实训";第三学期开设了"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实训";第学期开设了"信息处理与网络技术";第五学期开设"OA系统综合训练".这样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系列项目反复训练,符合学生技能学习的心理原则,即由感觉技能的认知,再到操作技能的训练,最终是心智技能的形成.同时对各门课程也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大纲,开设时间,达成目标,教材,成绩评价方法,学习中的注意事项,授课计划,内容等.制定这样详细的课程计划,对学生来说,使学生对授课内容在课前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有计划,有体系地进行课程选择,并明确课程达标标.

3.编著或选择实用的文秘专业教材

大力推进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根据市场需求编著实用性理论教材;同时对原有教材进行有机整合,按照秘书职业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和国家秘书资格认证考试内容进行实践项目的拟定并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书;并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顺序,分阶段地编写系列主题明确的培养三大职业能力(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核心能力)为目的的任务书,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任务或任务组合的反复实践训练使学生形成职业能力;要求教师制作各科目课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制定政策,鼓励并支持教师研究成果进课堂.

4.研究实用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秘书教育主要是技能教育,故文秘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的规律,合乎由职业工作过程所支配的"行动体系"的逻辑.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围绕三个能力的形成来建立:胜任秘书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胜任秘书职业岗位工作的专业力和完成秘书职业岗位工作的核心能力.基本能力训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训练;专业能力训练重点安排在专业实训课内进行;核心能力训练则主要安排在综合实训中完成,可以在校内外实训基地或拟工作单位进行.经过由支持上述三个能力形成的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实践课程的反复训练,以促使文秘专业学生间接获得秘书从业经验.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现状

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就业观教育、政策宣讲、信息提供、技巧指导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虽有开展,但并不普及,而且指导“做人”多,指导“职业”少,只重视了择业问题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其实质是“问题性”指导,而发展性指导在职业指导中的核心地位没有得到确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1.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1.1相关制度及工作内容与方法

1.1.1课程系列讲座

开设以课程、讲座形式的职业指导是学校中最为传统、也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一般由专业的心理学、管理学或者社会学教师担任。课程和讲座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这么几大专题:自我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基本素质、面试与商务礼仪、就业形势与政策解析、大学生就业途径与技巧、面试与笔试技巧和求职简历制作。有时学校还邀请校内外人力资源专家授课,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的积极参与,带来了鲜活的实战经验,提供了更全方位、专业化、系统性的课程。但是这种形式的指导在各种学校的使用形式也不同。很多高校一般只是将之开设为选修课,大多由班主任兼任,而且也有选修和必修之分,这与国外的重视度还有很大的差异。这种以口授为主的指导形式以介绍知识为主,将各种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学的知识有机的贯穿于其中,面向全体学生。但是这种需要依靠个人领悟力的方式对不同职业成熟度不同的学生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它对具备较高职业准备的学生有很好的启迪性,这一类学生只要一经指点就能自觉地进行职业探索;但是对于职业成熟度不高的学生而言就形同虚设了。

1.1.2职业心理测评

职业心理测评是职业指导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手段。好的职业心理测评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操作性强,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学校也比较乐于通过这种简单、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但是职业心理测评也招致了一些质疑:首先,心理测评存在一个本土化问题,目前国内的几乎所有职业心理测评问卷都是在西方问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由于众所周知中西方的文化、社会的差距,我们不得不对问卷的适用性有所保留;其次,在西方已经普遍采用动态、发展的职业指导观的时候,我们也开始怀疑这种静态的、一次性完成的职业测评的准确性。在不同的情绪和态度下,人对自我和事物的认知也是会变化的。因此这种通过一次测验就下判断的方式未免有些草率

1.1.3职业生涯辅导

职业生涯辅导是建立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兴起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基础上的,指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碰到一些自己不能解答或解决的问题时,个体寻求职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职业生涯辅导注重体现被辅导者的成长性,主张“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它并不仅仅着眼于当前的职业困难,而是通过挖掘潜能,发展自主性,培养能力来全面提高被辅导者的综合素养。它对那些自我意识比较薄弱,职业成熟度相对较低的学生效果尤为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团体职业生涯辅导灵活多变而又经济有效,非常适合于在各中学和高校推广。

1.2工作环境与师资队伍

职业指导教师没有特定的办公场所,也没有形成专门的课程教研室:职业指导教师一般由学校的学生工作人员兼职担任,还没有实质意义上的职业指导队伍;从事教学的老师大多没有职业指导资格、未受过相关培训,在职业指导理论知识的储备、职业供求信息的掌握、职业指导能力和技巧方面都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这也就直接影响了职业指导的效果和质量。目前许多高校职业指导队伍的构成,以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已获得职业指导资格或接受过职业指导培训的专业人士少;用人单位、企业家等社会人士参与少;许多老师的个人职业经历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没有社会实践经验,而他们对外部职业世界和行业发展的情况一般都是通过书本或他人讲述的经验等间接方式获得,而非个人的亲身体验。由此可见,主要以这类缺乏理论缺乏实践的老师来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存在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2.存在问题及分析

2.1制度不完善

就业导向性导致职业指导工作的功利性为应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以及政府、社会赋予学校的就业工作压力,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多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将学生“送出去”为中心目标,工作内容以招聘信息、就业政策宣传、择业技巧传授等为主,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价值观的引导、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涉及较少。政府和高校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的主流观念在短期内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种好方法,但对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稳定就业市场、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高职毕业生短期内较高的离职率导致用人单位对招聘高职毕业生热情不高,学校的办学声誉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2组织建设不健全

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校升格而来,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与教育投入少。职业指导部门多以推荐就业、办理就业手续等行政工作为主,职业指导专职人员也基本上是原来的学生工作人员、教学管理或就业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不具备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部分学校专职职业指导人员数量配备不足,迫使现有的工作人员超负荷运转,其参加进修、培训的时间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这些因素使得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难以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许多学生觉得职业指导可有可无,在自己职业选择的问题上盲目而焦虑,缺乏目标,既不了解职业的具体要求,也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和未来应怎样发展,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屡屡受挫也就是必然结果了。

2.3指导过程片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