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音乐课程的实践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不管是音乐基础知识或者基本技能,都必须要循序渐进的练习,而作为童声合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音乐教师的重视。从一开始的学堂乐歌发展到今天的合唱教学,校园音乐合唱在我国的合唱艺术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优良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让我国的合唱教育能更好更快的崛起,很多老一辈的指挥家和教育界联手,在小学、中学以及全国高校中广泛的组织合唱活动。而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校园合唱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各个教育行政部门也陆续出台了关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规范制度,这些文件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课率,也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更应当开展好音乐教育工作,为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为了实现合唱教学的预期效果,应当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合唱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而更加牢固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合唱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对比教学的手段,让学生可以利用合唱与独唱的方式感受合唱的魅力与美感,利用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他们感知合唱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让学生可以结合合成训练计划来逐渐的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教学时必须要 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合唱技巧,可以通过改编创作某一音乐作品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此外,在合唱训练中应用情景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教师通过创设带有某种情绪色彩的具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尽可能的将音乐融入到所创设的情景中去,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
在合唱表演中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就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坚持以情带声。而情感的来源则是学生的听辨能力,通过听来理解音乐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可以准确把握自己声部的同时,更要倾听其他声部,进而实现合唱过程中的协调统一。例如说我们在讲《红蜻蜓》这首经典的二声部合唱歌曲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欣赏音乐感知作品的内涵之后引导学生用深情、和谐的声音来演唱,为他们描述作品中的画面,让他们能够感知作品的内涵。或者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来规定演唱时的力度、速度以及形式等,自己来理解音乐情景。借助于听辨、模仿以及听记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记忆力。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指挥的形式来要求学生用视觉进行感知,并根据手势调节速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分别充当表演者、欣赏者以及创作者,让他们相互之间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合唱经验,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积极寻求多样化的唱练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合唱,因此二声部接受起来还相对困难,不能够自己感知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如果我们采取重复性的练习手段,学生必然会感觉到无趣,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多样化的唱练方式。第一是“先入为主”,小学生对于曲调的感觉通常都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情况,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小学生通常难以接受第二声部旋律,这是因为一声部己经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为了避免小学生对二声部产生恐惧感,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一开始就教第二声部,也可以选择将第二声部拿出来要求学生模仿演唱或者进行发声练习,待他们己经基木掌握之后再教一声部,这也是先难后易的教学原则;第二是“听唱结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分声部练习仅仅适合学生学会各声部旋律之前。当学生在练习某一声部时,剩下的学生演唱另外的声部,如此一来更有助于学生感知合唱效果,从而习得更加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演唱一个声部时,使用乐器伴奏另外的声部,从而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运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等不同形式的合唱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做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工作,必须要求音乐教室具备丰富的合唱知识,同时要树立较强的责任心,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真正的发挥出合唱教学的实际功能。总之,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学实践和相关细节,从基础教学到合唱训练,循序渐进,确保合唱教学效果得以切实提升,最终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
篇2
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推行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能够充分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强化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地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实现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下面就具体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
一、当前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合唱教学缺乏兴趣
合唱本身对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因此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准确的掌握每一个音节的唱法,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不同的声部,这是因为在实际进行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相应的演唱部分,为了充分的保证合唱效果的和谐,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联系,但是在长期的练习中,学生往往就会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情况会严重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保证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大多数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都不喜欢进行合唱歌曲的教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合唱教学本身对学生音乐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教学难度也相当大。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大多数小学还没有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兼职。由于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都是照本宣科,这种情况下就會直接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方式的不合理性
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对气息的控制,以及对音准的掌握,在实际的演唱中科学的进行声部之间的配合。所以在实际的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个训练的部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地音乐要点知识充分的进行掌握。不过就当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师并没有接受专业的训练,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都难以得到保障,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旧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这种灌输式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音乐合唱教学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合唱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对音乐合唱学习的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不断的进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以认识到合唱教学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往往是基于对某位教师的喜欢,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专业知识的提升,不断的提高专业的教学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进行自身魅力的提升,这样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相应课程的喜爱。最后,还应该提高学生对合唱歌曲的喜爱和欣赏,因为反复的进行合唱歌曲的训练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培养学生对相关歌曲的欣赏能力,最终实现对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
(二)对教学难度进行适当的培养
因为合唱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合唱教学中,就需要选择适合学生难度的歌曲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比如,在实际进行声部配合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认为有难度的声部改为同度,这样就能有效的降低合唱的难度,之后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进行难度的提升,从而就能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合唱教学质量。
(三)重视教学中技巧的引导
合唱中不同声部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不同声部之间必须确保协调、统一和平衡,这样才能使合唱的效果得到充分的保障。这就需要在合唱的过程中必须对不同的声部和气息进行有效的配合和控制,同时还应该掌握相应的音准。鉴于这一点,必须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纠正和训练,从而就可以促进小学合唱能力的不断提高。
篇3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方式策略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合唱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对合唱教学模式认识程度的高低对整个课程的发展有着突出性影响,教师需要将合唱中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的效果。合唱教学对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细节发展要求,一部分音乐教师忽略了合唱细节的重要性,而且在音乐教学模式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思维模式,只以学生的音乐成绩达标为具体目标,缺乏对合唱教学的深入认识,阻碍了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正常发展。
(二)合唱教学的模式比较单一
成员配合的默契度和声色音调的控制调节是合唱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因素,需要根据中小学生的音色特征采用适当的合唱教学方法,针对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进行规划指导,才能有效提成合唱教学的整体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的合唱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只是采用反复合唱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带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了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三)学生对合唱教学产生畏惧心理
合唱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的基本素质能力,由此对学生在音符和声调的控制方面要求更加严格,教师在合唱教学课程中,需要每位学生对一首新的曲目投入大量的练习时间,而整个过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给学生的整体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力,面对沉重的学习任务,学生开始对合唱教学产生畏惧害怕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音乐教学有效性难以保障。
二、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
中小学生在音乐合唱教育学习中需要控制好音准和声部之间的配合能力。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训练气息和肺活量,演唱时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气息与音节的控制,能够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开展。为使学生有较好的音准,教师就要训练其咬文吐字,这能让学生变得口齿伶俐。学生要想在不同声部在演唱过程中有较好的协调配合能力,就要具备敏捷的反应与思维能力。因此,合唱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活动,能直接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培养,在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定能构建其自身的审美心理,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确定教学常规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需要确定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开展一切关于教学活动的根本,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唱习惯,需要在教学之前确定声部,并且依次确定教学常规。对于学校的音乐活动而言,开展合唱教学是学校普及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合唱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合唱受到学校音乐课堂环境、教学器材的影响较小,具有普及性强、效率高的特点。合唱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现有条件,根据音色、音域的特点安排其在合唱中的角色,使得学生具有人人平等参与的权利,发挥学生的特长,提升教学效果。历史上许多音乐教育家都非常注重合唱课程的开展,比如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他通过创造以歌唱为中心、多声部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都能够参与合唱,从而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
合唱教学对于学生的识谱能力、听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合唱的教学效果,和唱者必须明白自身在合唱中的角色,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获得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合唱与独唱的方式了解合唱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合唱音乐中的意境与美感,通过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步学生了解到合唱的美丽。
(三)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的教学
合唱教学是意向合作性很强的音乐活动,在合唱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技巧与合作精神。通过合唱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合唱的多声部训练而言,让学生感受合唱效果,并且通过高低声部的训练,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结语
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各种形式开展合唱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美的感知能力以及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实践与教学细节,从教学训练与教学过程点滴入手,以确立教学常规、重视二声部视唱训练、开发多方位的听赏、丰富歌唱的表现形式,促进合唱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杜津津.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4(04):10-13.
[2]肖眉雅.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多声合唱实验与研究[J].音乐时空,2015(08):157-158.
篇4
关键词:课堂合唱;有效;兴趣
中图分类号:J64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83-01
一、案例描述
1.教学片段:两声部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师:学习歌曲之前,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构建音乐房子》,全班分为两大组,先由一大组唱1两拍后,由另一大组在此基础上唱5。后唱1和5。
生:唱(不同唱名的1和5两音却唱出了一样的音高)
师:再来一次,注意音准,并在1上面构唱5,另一组5构唱到1。
生:唱(分组单独唱音准还可以、两声部合在一起时又出现音高模糊不清的问题),学生机械式地去唱自己的应该唱的唱名,没有体会到音高的概念。
反复几次……
师:我们先来学习歌曲的副歌部分两声部,以刚才的分组形式,分别进行练唱,先由高声部同学进行演唱旋律,低声部同学听高声部的同学,然后互换。
2.熟悉曲子后,填词唱全曲
师:(反复练唱,并指出一些不足)听录音范唱,两声部的和协,让学生对比自己存在哪些不足,并加以纠正。
二、案例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片段]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明确清晰,过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要通过两声部的训练使学生不仅仅学会演唱两声部的歌曲、感受和声的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强调和纠正两声部音准的时候忽略了用有效的手段方式来引导学生对音高位置把握,如:用形象的柯尔文手势及教师的表情引导学生对音高的把握。忽略了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实践和团结协作,忽略了学生的程度和对课堂的兴趣。忽略了基本练习中的细节,整个过程较为“粗糙”、流于形式。所以学生都处在被动的学习中,没有真正和主动去聆听和感受到和声的美。从课堂的结尾可以看出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三、问题思考
现阶段在许多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音乐教师的自身素质――合唱教学的理念和手段。2、学生缺乏扎实的乐理知识,班级中学生音乐能力参差不齐。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来达到合唱教学的效果呢?
四、基本策略
1.音乐教师有正确合唱教学理念,明确自己的地位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活动。在中学的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音乐教师 ,首先应该树立合唱教学的意识,敢于尝试、积极探索,找到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情况,以最佳的上课情绪状态来感染学生。许多老师往往被分声部的教学所吓倒,对学生的传达合唱是很难的演唱形式的一种错误信息。中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和可塑性的声音,许多节奏很难的流行歌曲他们都能模仿唱的惟妙惟肖、音准唱的扎扎实实,这些初级的合唱歌曲对于他们应该是“小菜一碟”,关键是教师的态度、引导方式和教学的有效手段。如:在上述案例中两声部教学时,先从单音分解开始练习,由易到难,最后连成句子。但在乐句巩固练习时,可以采用一声部跟琴唱,另一声部由教师领着唱,师生配合及学生声部间的互换、互评,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感受和声的效果。
2.课堂合唱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于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的初中学生,声音的训练重在实践而且应该是循序渐进。训练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在课堂的发声训练时,可以先用“U”进行高位置的头腔练习,因为“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一来可以规范学生的声音,也可以克服喉音,大声吼叫、位置低,声音“炸、虚、白、咧等毛病。容易统一;二来和谐、统一 ,而美感的声音使学生对歌唱的信心也大增。
青少年学生在歌唱时容易感到气力不足,有时会用胸部呼吸去支持歌唱,这样容易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也使合唱出来的效果参差不齐,教师在训练应时常提醒学生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做好放松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3.合唱课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合唱艺术有了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自觉地认真唱好每一个音符,充分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注意各声部的和谐,努力去体现合唱作品的艺术魅力。所以在环节的设计中要真正体现符合学生性格特点的趣味的性质。如:合唱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曲的难点在副歌部分四度和声,所以在声音的基本练习时,可以用母鸡下蛋后发出的声音来形容比喻,低声部唱1,高声部唱4,一呼一应的形式进行,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形象地体会纯四度和弦和声效果,体会音高的概念。这首作品它是进行曲风格的作品,激昂、有力的情绪,需要的是气息下沉,在声音的练习上可采用断开的、短促的、有力的“BONG”音来体验。
课堂中教师不是忙于教学的内容的解决和处理,而更要时刻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讨论,相互能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提高学生听觉的能力,听觉能力提高了,音准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看似完美的教学设计的一个过程,并不能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这特别需要我们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们在合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孜孜不倦地开展研究工作,因材施教并勇于探索、创新,才能从最根本上推动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
参考文献:
[1]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杨瑞庆.合唱编配辅导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篇5
1.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进入到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往往应付了事。小学音乐课的上课频率在一周两次左右,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合唱技巧多数学生在下一次课时已经遗忘,很难在音乐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演唱习惯。
2.学生没有合作意识
中高年段的学生在心智发展上不是很成熟,学生的合作意识往往不够。有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歌唱技巧十分自信,在音乐课堂上一旦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就会迫不及待地进行展示,在唱歌的过程中故意唱得很大声;有的学生则对于唱准自己的声部缺乏自信心,在合唱的时候声音很小,甚至根本不发出声音,导致整个和声部分有高有低,整个合唱效果不好。
3.学生缺乏兴趣
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对合唱教学所花费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学生不仅要熟记自己的声部旋律,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和配合,对于一些缺乏音乐学习兴趣的小学生来说,合唱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学生对于合唱练习失去了参与兴趣,无法真正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
二、优化小学中年段合唱教学的方法
为了让更多的小学中年段学生认识到音乐教学对于发展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合唱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音乐教师要激发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素养的意识,鼓励学生多欣赏优美的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学生对于合唱中的声部知识有更多的认识。如此,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会更加关注合唱技巧,在音乐欣赏的时候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树立合唱的自信心,找到音准,提高合唱学习的效率,在音乐课堂上积极参与,掌握合唱的精髓,实现音乐素质水平的提高。
与此同时,音乐教师也应当改善课堂合唱教学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产生情感共鸣,尤其是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同学情谊以及快乐的情绪,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合唱的热爱情感,并将热爱转化为自身的兴趣以及爱好,最好能够将其转化成为理想以及志趣,辅以音乐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对于合唱技巧的学习产生内在的动力。
在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发声、听力同步锻炼,让学生真正体会音乐艺术,在不同的合唱环节锻炼小学生的听觉能力,让小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对于听觉的感悟更加深刻,学生之间彼此依赖,信任感逐渐增强,在彼此合作讨论以及倾听的过程中改善自我、提高自我,同时还能够确保合唱的和谐。在听觉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合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合唱中的难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倾听合唱范本,找到其中的难点,自主攻克。这不仅尊重了中年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自主性,还让学生掌握了合唱的科学原则,对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八只小鹅》这首歌曲的时候,加入模仿小鹅的二声部无疑是最佳的表现方式,小鹅的叽叽喳喳、热热闹闹将歌曲衬托得更富童趣。再如,《小事情》这首歌曲讲述的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故事,在一定的情感驱动下,中年段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会更加深入,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就能够带领学生更加准确地抓住合唱技巧,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同时也赋予了学生一段丰富的情感体验。
篇6
关键词:合唱 音准 八秒 孟氏刻槽理论
合唱艺术发展普及的程度和深度,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社会凝聚力的一种体现。近年来,教育部更加重视和强调合唱教学,并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根据音乐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音乐课程就逐渐增加了合唱内容。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而合唱教学更是歌唱教学的提升,对演唱者的演唱姿势、音准、节奏等有较高的要求。当前,由于歌唱课的合唱教学是一个空白点,以致于很多小学中高段音乐老师,因为无从下手而没有落实合唱。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笔者有幸旁听了“八秒”合唱团指挥阎宝林教授的课程,从“八秒”训练体系中感悟到一些训练小学合唱以及在课堂落实合唱教学的教学方法。对训练小学生合唱也可以简单运用“孟氏刻槽理论”对小学生音准进行提高训练,更好地在课堂落实合唱教学,提高小学生合唱水平。
一、“八秒”合唱的训练方法
(一)关于人员的挑选与延续
1.挑选:“八秒”合唱团一般是每半年要选拔、培养一批新团员。而阎宝林教授挑选团员的标准不是说音准多好,技术多高,嗓音条件好摆首位,而以做人放在首要位置。有些个性太强,自我感觉良好而难融于集体者,即使演唱水平高也不需要。他们几乎没有寒暑假,人家放假的时间刚好是他们在忙的时间。
2.延续:“八秒”合唱团一届进来一届毕业却仍然保存实力其原因在于“八秒”合唱团的做到三点:必须要短、平、快――“短”时见效,“平”心处之,“快”解杂念。否则就会不见功,不见效团员流失很严重。阎宝林教授常对团员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大浪淘沙,留下的便是精英。真正喜欢合唱的同学自然会稳定,为热爱的事业甘于奉献。
(二)关于“内功”的训练
1.气息:阎宝林教授在训练“八秒”气息时,常常让他们练习慢吸慢呼、慢吸急呼、急吸慢呼、急吸急呼。如果参与演唱作品的话还会加入唇舌打嘟、叹息吐气、断音爆发、狗喘气、一条龙甩音等练习。
2.音准:阎宝林教授在训练团员音准时常用多声部练习。“八秒”进行的音准训练以半音为主,让团员的音准意识建立在十二平均律的最小单位上。当学员八度内的半音可以唱好时,音准的精确度就可以增强。
3.节奏:阎宝林教授在训练“八秒”节奏时,常运用复合式节奏训练。它的做法是这样的:把团员分为四个声部,用手打各种节奏,在空拍的时候把脚加进来,稳定后加入和旋的演唱。
4.音色:“八秒”的音色变化是在宗教唱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就如在第八届“金钟奖”的决赛中,先唱了现代派的《西湖》,接着用大白声演唱了一首具有非洲特色的原生态祖鲁族民歌《天堂》。这两首歌曲的选择就是在音色的落差上。
二、如何落实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一)演唱姿势
在合唱教学中,应该注重演唱姿势和呼吸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演唱时必须站立直,脚跟并,肩放平,有正确的演唱姿势才有正确的发声。在呼吸训练时,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
(二)音准训练
1.学生音准阶段训练:么对于小学生音准的训练从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开始了,每堂课上课5分钟,可以进行简单的单音听音训练,然后进行和弦的听音训练这样坚持一年下来,每个学生对基本的音程有大概的了解。到小学二年级,就可以开始听音名的训练从单音到和弦。到小学三年级,每个声部就比较稳定了,然后我们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和声旋律练习就比较顺畅,不会出现音准太不协调的问题了。
2.借鉴“八秒”训练方法:对于小学生音准的训练有很多,如果我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就很容易找到音,也不会出现畏难情绪。笔者倒觉得“八秒”的训练音准方法值得借鉴学习。“八秒”进行的音准训练以半音为主,让团员的音准意识建立在十二平均律的最小单位上。当学员八度内的半音可以唱好时,音准的精确度就可以增强。作为我们小学生训练显然这样的专业训练不能达到,但是也能参考。
(三)合唱指挥
在平时课堂合唱教学中,指挥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合唱指挥,必须要对人声这一特殊乐器有更多的了解, 声乐知识的扎实程度和听觉分辨能力的敏锐与否是衡量一个合唱指挥的重要标准。合唱指挥的示范能力与准确性直接会影响学生演唱的发挥,可谓是指挥情绪到位学生处理情绪到位。同一个合唱团自己教师指挥跟阎宝林教授指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次现场演示的时候我们都已经见识到了。合唱指挥的动作通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对学生在音乐的表现方面进行引导,指挥的动作一定要省,要根据作品的语气速度、力度和内涵的对比,简洁而准确地去设计每个动作,做到动作的大小适度。不要把任何一个设计动作浪费掉,要做到点到情绪即到。
三、结束语
我们音乐教师在学生一年级的时候就要必要让其建立起基本的音准,让学生认识合唱,欣赏合唱,参与合唱。就像阎宝林教授说的“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落实合唱教学只有在每一堂课坚持下去,才会看到希望。
参考文献:
[1] 张.《音乐课程标准 》[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1)
篇7
关键词:竖笛;儿童;音乐天地;金钥匙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46-01
竖笛,一种具有音色清脆、优美,易学易吹,携带方便的乐器,它走进儿童的音乐课堂,深受儿童们的喜爱 。儿童有了它,学习音乐可以达到事半功背效果,它是儿童的好老师。
一、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俗话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哪个人不爱听音乐,哪个学生不爱听音乐。”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竖笛与歌唱教学的结合正充分体现了一点。由于儿童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可以采取分散难点、降低难度的方式,让学生先体会伴奏的“轻松”,自由选择学吹一句乐曲,然后鼓励学生以竖笛从“节奏、音高、装饰音、简单旋律”等方面为歌曲创编符合歌曲情绪的伴奏,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充分的被激发出来,他们变得想学、爱学。当然,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兴趣,还需要让学生练好基本功。竖笛的演奏法分为吹法和奏法, 吹时,需要区分好开长音和跳音,长音运用平稳的吹奏方法:以舌砥住笛口,保持声音的连贯、 流畅。对全音符和二分音符的音阶多进行练习即可。跳音时,可发“tu”音来吹奏,此时要把握声音的弹性和轻巧度,可运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来练习。奏法分口型,姿势,盖孔,指法,音阶等都要反复讲解,反复练习,平时练习中,需要对吹奏中的错误进行严格纠正,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吹奏竖笛。
二、提高儿童的读谱视奏能力
因为儿童的年龄都比较小,无法把握音高音准。因此,音不准并不是影响识谱的主要因素。音高在竖笛中较为固定,在吹奏中,儿童可听到音高,儿童的音准感则容易形成,所以用竖笛吹奏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识谱能力。当孩子们碰到唱不准的地方时,我们可以让他们用竖笛来吹一吹,听一听,这样很容易找到准确的音高。
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如读,拍节奏法,竖笛吹奏,竖笛吐舌法等来进行节奏练习。
三、建立音程关系,为合唱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在小学四、五年级的音乐教材中,会出现较多的合唱歌曲,如果教师在之前的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做好相应的铺垫,学生准确完成这些合唱歌曲比较困难。而合唱的关键是需要用和谐的声音唱准、唱好各声部的音高,竖笛为十二平均律乐器,正好能较好地培养人的固定音高,竖笛在音乐教学中的利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固定音高问题。
四、增强了儿童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培养音乐鉴赏水平
由于不同的儿童对乐理知识了解程度不同,其音乐素质存在的差异较大。如果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只单一的给学生听,学生的则兴趣不高,且容易厌倦,此时,应该给学生们讲述一些有关内容的音乐基础知识。竖笛就是一种常见的音乐乐器,教师利用竖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变得生动趣味起来 ;在欣赏乐曲时,先让学生熟悉需要吹奏乐趣的主题旋律或比较有典型代表的旋律,让学生可以从演奏过程中,体验到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从而加深对乐趣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竖笛虽然是一支小小的乐器,但是它对儿童在音乐学习中的意义非凡。总而言之,竖笛,让儿童音乐课焕然一新、魅力无限。我相信,加强竖笛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利用,会让儿童对音乐课堂更加的痴迷。
参考文献:
[1] 李春艳.浅谈竖笛教学对音乐课的辅助作用[J].才
智,2008(24).
[2] 邱婷.浅谈竖笛在小学课堂合唱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
众(科学教育),2009(9).
[3] 徐艺,周文,徐华.竖笛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黄
河之声,2011(1).
[4] 吕三华.小竖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大作用[J].教育教学
论坛,2011(10).
[5] 孙岩.在竖笛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尝试与收
获[J].林区教学,2012(12).
[6] 旗.小竖笛 大舞台――浅谈竖笛教学在音乐课堂中
的运用[J].音乐大观,2013.
[7] 赵旭.竖笛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
学教育),2013.
篇8
本次培训以培养教师专业技能。解决音乐课堂教学急需(专业音乐教师偏少、器乐类型较少等问题)为主要目标,使参训教师系统掌握音乐教学理论,熟练运用各项教学技能,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胜任音乐课堂教学及指导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以提高我省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
来自本省定西、陇南、甘南、临夏地区共80位教师参加本次培训,他们都是当地农村中小学的专业或兼职音乐教师。本次培训主办方请到了省内外知名音乐教育专家和学者,就我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针对性的讲解和交流。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教师们接受了包括《中小学合唱团队的建设与训练》《中小学舞蹈教育教学与管理》《音乐与人》《音乐本体能力》《音乐教育实践的观察与研究》《钢琴即席伴奏》《甘肃民间音乐进课堂》等课程的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用更专业的技能去教给孩子们音乐知识。
“这次培训对我们农村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让我们的假期充实而有意义,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让以后的农村学校音乐课开展得更好。”康乐县城东小学的音乐教师包玉英在甘肃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公益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如是说。
7月22日上午,第一堂课是由兰州一中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兰州一中交响乐团指挥杨文章老师所讲授的《中小学合唱团队的建设与训练》。为了让前来上课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能更好地感受到合唱艺术的魅力,杨文章特地邀请了兰州夕阳红老年合唱团来给学员们进行现场“说法”。杨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对音乐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学员,夕阳红老年合唱团精彩的合唱让学员们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在中小学,尤其是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建设一支有水准的合唱团必然会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大家心中怀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切身地感受合唱带给大家的美和快乐,我想很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杨文章老师说。
篇9
这是发生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一幕。不是教师节,也不是谢师会,学生们这样又是为何呢?
4月6日下午,陈经纶中学“经纶之声”艺术团学生合唱专场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音乐会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弘扬奥运精神,创建青春校园”。音乐会上,学生们展示了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男声四重唱、女生小合唱等,还用中文、英语、法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演唱了19首不同历史时期的高难度合唱作品。观众不时报以热烈掌声。参加演出的都是陈经纶中学高中部的同学,80%来自高一年级。有的学生学习合唱艺术不过半年时间,但已经能在舞台上收放自如,声部配合准确。学生们的合唱技艺在指导教师王帅的调教下已经颇有水准了。
整场音乐会以合唱作品的形式进行了展示,在北京市中小学中还是首次。此前,另一场音乐学科教科研课题《开发中学合唱课程教学资源的实践研究》系列演出也于3月29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举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一中、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等12所学校的校级和班级合唱团参加汇报活动。
合唱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既具有广泛性又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学生喜欢合唱吗?他们是如何看待合唱的?课堂教学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对合唱教学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北京市朝阳区在进行《开发中学合唱课程教学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之初对全区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表明,85.75%的学生喜欢唱歌,47.03%的学生喜欢合唱形式,57.01%的学生希望参加合唱活动。朝阳区教研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岚表示:“调查的结果让老师们十分兴奋,合唱这种形式在学生中有一定基础,但从学生们的反馈中发现了不少实际问题:以教科书为唯一的课程资源,音乐教材中的声乐内容不够经典,合唱内容极少且不够系统,与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有一定差距;音乐教师数量很少,受个人专业能力水平和学校资源条件的制约,难以独立开展校本的学科教研;可供选用的教学资源匮乏,不能充分满足中学生的歌唱兴趣和特长发展需要。”
据特级教师李桂英介绍,国外学校合唱课程的设置、组织形式、训练内容、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体系。美国分学段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幼儿园至4年级能演唱小合唱和轮唱、能在集体演唱中融合音色;5-8年级能演唱二声部和三声部的音乐作品;9-12年级能演唱四声部的音乐作品、能表现出发展完善的合唱技能。在匈牙利,参加合唱已成为从小学生到成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合唱训练、指挥被列为培养音乐教师的重要必修课程,班班都能唱,校校都有高水平的合唱队;日本在保留其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的音乐素材,把全世界音乐方面各个民族优秀的东西都拿来研究;英国7-9年级音乐课以半学期为一单元教学合唱。而我国的音乐课程还没有发展到重视开发合唱教学资源的阶段,只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基本要求,如:“3-6年级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7-9年级能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高中能积极参与合唱、重唱、独唱等实践活动,能在合唱中注意倾听各声部的声音,保持声部间的和谐与均衡,排练3-5首合唱曲目。”而没有对歌唱的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许多中学音乐教师重视校级合唱队的训练,却因此忽视了课堂合唱教学的质量,一般不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训练。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我国合唱教育存在的偏失,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开发合唱课程教学资源对于推进实施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篇10
一、用多媒体激活音乐课堂
以往的音乐教学形式是抽象的说教,教师示范,只用乐谱、乐器、书本、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困难,枯燥乏味。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全新的学习方式,对音乐教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多媒体是在计算机平台对信息,如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再现,创设了一个逼真的学习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音乐学习的交互环境。多媒体能把音乐的意境展现出来,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神经,让抽象的乐理和歌词容易感知,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准确把握音乐的表现,从而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情境中。如在《小雨沙沙》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幅学生下雨天踩水的图画,并把识谱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每个孩子的脚上设计了一个隐藏图片,请学生上来点脚丫子踩水,同时水花就会唱歌,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了歌曲教学。
2.利用多媒体能增加学习的内容。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比较有限,涉及的曲目也不多,如果让学生翻来覆去地唱固定的几首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愿意唱了。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寻找一些适合小学生演唱的歌曲,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唱歌兴趣,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美的享受。
二、加强音乐课的合唱教学
教师在课上教完一首歌后,会让学生来合唱不同的歌曲声部。然而,学生有畏难心理,积极性不高。这样使得合唱部分的教学不能顺利开展,往往是草草收场。如何让学生接受合唱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①由易到难,先从简单易学的合唱歌曲入手。像一些节奏简单、曲调规整的轮唱歌曲,伴唱歌曲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轻松掌握,明白曲调规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合唱的兴趣。②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进行平稳节奏和变化节奏的训练,让学生一步步感受到节奏的变化,提高对节奏变化的灵敏性,为准确、到位地把握节奏打下基础。③选择演唱的辅助形式。教师应根据歌曲内容适当加入一些动作、打击乐等,这样对合唱歌曲有推进作用。如在教唱二声部的合唱时,学生不能准确掌握音准和音程,教师可用乐器引导学生。例如,在教学小白船二声部歌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名学生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地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多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④巧妙设计合唱的细节。小学生对单项的合唱不感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方式,如在演唱《两只老虎》的两个声部时,让学生模仿两只老虎进行对唱。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对合唱进行修改。例如,在教《洗手绢》这首歌曲时,教师可巧妙运用“加法”,即将原本单旋律的歌曲变成好听的二声部歌曲。同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做“减法”。
三、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真规律,找到教学与学习的兴趣切入点。
1.让学生动起来。小学生活泼好动,对音乐的感受力强,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他们喜欢手舞足蹈地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教师这时不能认为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来禁止他们,而要让他们任意动起来,并通过引导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动中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的学生在演唱时会跑调,教师不要批评他们,也要禁止其他学生的起哄和嘲笑。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会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增加自卑感,更不愿意参与音乐活动了。教师应给予这些学生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关点,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就能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四、用音乐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音乐是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的学科,音乐教学也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比如,在教冼星海的《保卫黄河》时,教师应让学生从乐曲磅礴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演唱中,想象到中国人民在国家安危关头奋起斗争、保家卫国,感受到人民的爱国激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今天美好生活的思考,使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起为建设强大国家而奋斗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