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水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镇供水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镇供水管理办法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我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根据国家、省有关法规和技术规定,结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含财政资金补助)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小型水利工程。获中央、省和市级资金补助的小型水利项目,前期管理、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包括山塘、水闸、堤防、护岸、堰坝、河道疏浚、农田灌溉、农村饮水和水土保持工程等。

第二章前期管理

第四条要求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由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正式文件向市水利局统一申报。每年9月30日前申报下年度补助项目。水利、发改、财政部门根据轻重缓急筛选项目,联合下达年度计划,视为立项。

不要求水利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单村工程由村民委员会向水利部门提出建设申请,跨村工程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向水利部门提出建设申请,获得水利部门书面同意,视为立项。

列入我市其他专项资金补助计划的小型水利项目,立项办法从其规定。

第五条估算建安造价10万元以上(“以上”含本数,下同)的工程,须委托具有水利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估算建安造价10万元以下的工程,要编制满足施工要求的实施方案。

第六条初步设计应报水利部门组织评审。概算建安造价50万元以上的工程,水利部门发初步设计批复;概算建安造价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工程,水利部门发评审会议纪要。

涉及其他前置审批的,应在初步设计批复前办毕。

第七条初步设计一经批复,不得随意变更;如有重大变动要及时履行变更手续,由原设计审批部门批复变更。

第八条概算建安造价200万元以上的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须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

第九条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占地,单村工程由所在村自行协调解决;跨村工程由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协调各村解决。

第三章建设管理

第十条水利部门负责工程建设的行业管理,监督、指导工程建设;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建设主体。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要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在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合同中要明确质量标准和应承担的责任。

第十二条工程建设主体按照受益范围确定,单村工程建设主体为受益村;跨村工程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成立或明确建设主体。

第十三条工程招投标要严格执行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概算建安造价50万元以上的工程应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市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工程承建单位原则上需具有水利工程施工资质;概算建安造价50万元以下的土石方工程可以由其他土建施工企业承建。

第十五条强化合同管理,实行合同备案。建设单位与施工方、供货方要严格履行合同。补助资金5万元以上的项目,合同要在水利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概算建安造价50万元以上的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同时由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实施监督。概算建安造价5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基层水利站和镇(街道)农技服务机构实施监管。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十七条资金补助比例根据我市东、中、西部不同经济条件和工程类别区别对待,具体补助政策另行制定。经营性工程原则上不予补助(除险加固除外)。

第十八条工程建设资金自筹部分,由受益区群众按“一事一议”方式决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主体工程建设、主要材料设备采购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关费用。

第十九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建设资金使用监管。财政资金补助的项目,建设单位要设立工程财务专账,严禁挤占、挪用资金和改变资金用途。工程建设吸纳的企业、社会资金也要按照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管理。

第二十条补助资金按月或季的工程进度拨付。完成实物工程量85%时,拨付同等比例资金;剩余资金在工程验收后拨付。

第二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如数追回已拨付的补助资金,并视情节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虚报数据、重复上报,骗取或冒领补助资金的;

(二)项目资金不落实,造成项目无法实施的;

(三)挤占、截留、挪用补助资金的;

(四)因项目建设管理不善,导致不能如期完成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工程设计方案,使工程建设达不到预期效果的。

第五章验收管理

第二十二条根据小型水利工程不同规模,采取不同的验收办法:

(一)概算建安造价5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水利部门按有关规程组织验收,印发验收鉴定书;

(二)概算建安造价5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水利部门(或基层水利站)组织召开验收会议,形成验收会议纪要。

第二十三条工程验收前,要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明确工程管理单位。

第六章附则

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供水管理,发展城镇供水事业,保障城镇生产、生活、建设、营业等各项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和《吉林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县城供水管网覆盖区域内从事城镇供水和供水设施管理的有关活动。乡镇集中供水参照本细则执行。

本细则所称城镇供水是指供水企业通过供水管道及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以下统称用户)提供的生产、生活以及建设、营业等用水。本细则所称的供水设施是指供水企业所属的水库、水源渗渠、检查井、输水管道、泵站、消火栓、阀门井和计量仪表等设施。

第三条县水利行政管理部门为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镇供水管理工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遵守本细则,依法用水,保护供水设施,对违章用水、污染水源、损坏供水设施的行为,县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制止和处罚。

第五条城镇供水实行有偿使用,供水企业必须坚持为用户生产、生活建设服务,提高水质,适应城镇发展需要。

第六条城镇供水均须遵守县政府组织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的城镇供水水源开发总体规划。

第二章供水水源

第七条根据国家和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标准及我县城镇饮用水水源状况,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如下:

1、水库主体工程周围100~500米,水库库区两侧至一道分水岭,上游至房屋退赔线,水电站周边100~500米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

2、水闸上、下游河道50~100米,左右边墩墙外20~50米,泵房及进出口外30~50米为保护区范围;

3、渗渠水源、取水点下游100米、上游1000米的水域或陆地为保护区范围。

第八条水源管理部门应当设立明显标志,明示水源保护范围及有关规定。

第九条城镇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遵守国家和省有关保护城镇饮用水水源的规定,不得污染水源。

第十条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严禁从事下列活动:

1、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倾倒废渣、垃圾和有毒、有害物;

2、挖砂、取土、采矿、爆破、放牧等其他破坏和污染饮用水水源的活动;

3、旅游、野浴、垂钓等造成水质污染的行为。

第三章供水工程建设

第十一条城镇供水工程建设应按照城镇供水发展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进行。城镇供水工程建设应与城镇发展速度相适应,建设规模应达到设施运行后可满足5年以上供水需求的水平。

第十二条城镇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城镇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应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城镇供水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应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施工单位承担。

禁止无证或超越资质证书等级和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

第十四条城镇供水工程竣工后应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未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的用户需要增加供水量的,应向城镇供水企业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纳入城镇供水工程建设计划。

第四章供水经营管理

第十六条县自来水公司是由县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合格,并经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从事城镇供水经营活动的合法单位。

第十七条城镇自来水应供给供水区域内的用户。在供水管网范围内的用户,不得自建供水水源,但用水量较大或者远离城镇供水设施,城镇供水企业不能保证供应的用户,经县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办理登记手续后,可自行建设自备供水设施。

第十八条城镇供水企业应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保证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确保供水管网压力符合标准。

第十九条城镇供水企业应当保持正常供水。由于工程施工、设备检修等原因,确需停止供水的,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用户;因特殊情况不能提前通知用户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城镇供水企业不得刁难用户或无故停止供水。

第二十条城镇供水企业实行职工持证上岗制度。水质化验员、净水工、管道工、设备检修工等须经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水质化验员须经省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省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上岗后每两年考试一次。

第二十一条城镇供水企业应当定期抄录用户水表读数,并按抄录的水表读数计算用户的实际用水量。因特殊情况不能安装水表的用户,应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计算用户的实际用水量。

新建的所有楼房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使用先进的智能计量器具,实行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抄表到户、计量收费。设计、施工单位应将水表分片集中安装在公共管廊(井)内,其费用由开发商承担(该费用摊入建筑工程总造价),否则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将不予验收。

第二十二条供水企业要加强对供水范围内用水计量器具安装工作的管理,对尚未安装计量器具的用户要限期安装,逐步实现所有用户按计量标准用水和缴费。

于用户原因造成不能查抄水表的,在恢复正常抄表前,按照前3个月中最高月用水量计收水费;非用户原因水表故障不能计量的,按前3个月平均用水量计收水费,并及时恢复正常计量。

第二十三条用户应当按合同约定缴纳水费。逾期未缴纳的,城镇供水企业可下发催费通知单,三日后按合同约定向用户收取违约金。无正当理由或特殊原因连续两个月不缴纳水费的,城镇供水企业应当提前3日通知用户,按照国家规定暂停供水。用户缴纳水费和违约金后,城镇供水企业应在48小时之内恢复供水。

第二十四条城镇供水企业与用户应当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无故不签订合同的用户,供水企业有权停止供水。

拆除旧建筑物、用户产权变更、停止用水、恢复用水、变更用水性质等,应向城镇供水企业提出申请并结清水费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用户不得擅自变更用水性质。

因特殊原因暂未安装水表的用户人口增加时(包括临时用水),应及时向供水企业申报,新增人口用水不足半月的,按半月收取水费。超过半月的按全月收取水费。不得虚报、瞒报用水人口。用户人口减少时,应持有关证明材料到城镇供水企业办理手续。用户临时用水,应先到城镇供水企业办理手续,否则按盗水处理。

第二十五条严禁盗用城市公共供水。用户以不计量或少计量用水量为目的,移动、改装、改造、损坏、拆除水表或在表前取水的,属于盗用城市公共供水行为。如发现此行为,从上次抄表之日起,按管径流量计收水费。

第二十六条城镇供水实行水价分类。根据使用性质分为居民用水、行政事业用水、营业用水、工业用水、特种行业用水、建筑用水等。

1、居民用水是指居民生活用水(包括中小学、幼儿园用水);

2、行政事业用水是指党、政、军机关及其所属的事业单位、教科文组织、社会团体的用水;

3、营业用水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所需的用水;

4、工业用水是指工矿企业从事生产的用水;

5、特种行业用水是指从事特种服务行业的用水(包括美容美发、歌舞厅、茶座、保龄球、洗浴、洗车等用水);

6、建筑用水是指基建工程所用水。

第二十七条建设施工单位施工需要基建用水时,应当向城镇供水企业提出申请,供水企业同意后按标准计量收费。

第二十八条城镇供水水价的制定,应遵循“生活用水保本微利,生产用水成本加税金加合理利润,经营及其他用水合理计价”的原则,由县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县物价主管部门确定,经上一级物价主管部门同意,报县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九条水表损坏失灵或表内锈蚀无法抄录时,经验证按国家标准向用户收取水费。

第三十条禁止任何用户使用城镇统一供应的自来水浇地、冲洗车辆等浪费和违规用水行为。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用、转供、转售城镇供水。

第五章供水设施管理

第三十二条城镇公共消防设施由城镇供水企业负责组织安装和维护,公安消防部门负责验收和使用。除火警时使用外,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准擅自动用,对违反者,由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偷水处理。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须经城镇供水企业同意后方可使用。

第三十三条城镇供水企业应当严格管理供水设施,定期检查和维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拆除、改装和迁移城镇供水设施;确需拆除、改装和迁移城镇供水设施的,须经县城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一切费用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承担。

用户不得擅自开闭城镇供水管道阀门。

第三十四条涉及城镇公共供水的工程,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报请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经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因施工影响城镇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承担。

第三十五条在规定的城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周围5米,主管道两侧三米以内的地面和地下均为安全保护范围,禁止挖坑取土、修建筑物或进行其他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六条城镇供水企业应当制定城镇供水设施规划,按规划对管网、集水井、水池、储水池等城镇供水设施进行涂衬、清洗和消毒。

第三十七条供水主管线的管道由县自来水公司负责维修和管理。

支线闸门及出水口(不含闸门)的管道在保修期内由建筑开发单位负责维修,已过保修期的由物业部门负责管理和维修,费用从物业基金中支付,也可委托县自来水公司维修和管理,没有物业基金的用户自行承担费用。

从支线出口至用户室内(含水表),由用户自已负责管理和维修,费用全部由用户自行承担。

用户自行建设的与城镇公共供水管道连接的户外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必须经城镇供水企业审批并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供水企业统一管理。

第三十八条在供水管网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按建筑面积向城镇供水企业缴纳二次供水管网建设费,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按规定程序核定。供水管网建设费由城镇供水企业代收,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用于二次供水基本建设和管网改造维护。

对未按规定移交的原自建泵站,开发建筑单位或个人应当缴纳二次供水管网建设费,并按照城镇供水企业的要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九条对拒不移交自行管理的二次供水泵站的,城镇供水企业可安装总水表,居民用户安装分户表。自管泵站按分户表代收水费,城镇供水企业可根据总表数给予一定的优惠,合理收取其代收的水费。

第四十条设有自备水源用户的供水管网系统需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其供水管网设计必须经城镇供水企业同意,并经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主管理部门批准。用户在管道连接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城镇公共供水水质。

使用或生产有毒有害物质的用户,应当采取间接的方式取水,其内部管道不得与城镇公共供水管道直接连接。

城镇供水管网区域内不予审批取用地下水,已经审批的自备水源到期后应当停止使用。虽未到年检时限,但工业用水建设时间达12年(从建水源起至12年以上)、营业用水建设时间达10年(从建设水源起至10年以上)、浅水井建设时间达5年(从建水源起至5年以上)的自备水源同时废止并停止使用,自备水源一律安装计量器具计量收费。

第四十一条禁止下列破坏城镇供水设施或者危害城镇供水安全的行为:

1、私自启闭供水阀门;

2、擅自移动、拆卸、损坏计费水表;

3、盗窃供水井盖、阀门、管道等;

4、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上直接装泵抽水;

5、向城镇公共供水设施排放污水、倾倒垃圾或向输水暗渠检查井内排放杂物,机动车辆在输水暗渠非路口地段通行;

6、擅自从公共消防栓取水用水或者损坏公共消防栓;

7、其他损害城镇供水设施或者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四十二条需要使用城镇公共供水的新用户,必须先向城镇供水企业申请、登记、注册,并经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安装使用。

第四十三条凡需委托城镇供水企业代修、代管供水设施的用户,其设施应当符合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产品型号。

第四十四条新建住宅楼房,应当安装总水表和分户水表,费用由建筑开发商承担,总水表由城镇供水企业负责维修管理,分户水表由房屋产权用户负责维修管理。

第四十五条计量器具由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定期进行检定。

第四十六条城镇供水企业应当承担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维护和更新改造工作。投入运行的供水设备应按国家规定足额提取折旧基金。

第四十七条二次供水设施应定期涂衬、清洗和消毒。二次供水设施的产品质量和二次供水水质,应当定期检测。

第四十八条居住在二次供水区域内的用户,除正常缴纳水费外,一至顶楼的用户还要缴纳二次供水加压费。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细则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细则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请县政府批准,责令其停业整顿,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拒不缴纳水费的,由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非经营性用户,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经营性用户,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给予一定时间的停水处罚。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细则第三十九条规定,即拒不移交泵站又不安装总水表缴费的用户,城镇供水企业可以停止供水。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建设施工单位擅自使用城市自来水的,由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责令其停止使用,并补交所用水量的水费。

第五十四条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用户以少计量、不计量或表前接水的,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使用,并按《关于打击窃水违法犯罪有关问题的联席会议纪要》(吉公办字[2003]64号)执行。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细则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水质污染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细则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依据国家和省相关规定,按盗水处罚。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细则第四十条第一、第二款规定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水质污染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十八条阻挠或妨碍城镇供水企业管理人员正常工作的,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篇3

20xx年安徽省城镇供水条例最新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镇供水用水活动,保障城镇供水用水安全,维护用户和供水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城镇供水事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用水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城镇供水应当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实行开发水源与节约用水相结合,优先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确保城镇供水用水安全。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镇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加强水源保护和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保障城镇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的需要。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城镇供水用水工作。

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用水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镇供水用水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制定城镇供水应急预案,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开展城镇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保障供水质量,促进节约用水。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城镇供水用水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以及保护城镇供水设施的意识。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及时查处供水用水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污染城镇供水水源、损害城镇供水设施以及违法供水用水的行为进行举报投诉。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九条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镇供水专项规划,依法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应当包括城镇中长期用水需求、供水水源、供水规模、水厂厂址、供水地下管网系统、建设时序和供水水源地保护等内容。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市、县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再生水设施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再生水的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

高耗水企业以及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城镇公用事业用水,应当优先使用再生水。

再生水使用的范围和鼓励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一条城镇公共供水应当规划、建设备用水源,不具备备用水源条件的地区,应当采取与相邻地区联网供水等应急供水措施。

第十二条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镇供水专项规划,编制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及其改造的年度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镇供水工程的建设,应当按照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进行。

第十三条城镇供水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禁止无证或者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城镇供水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任务。

城镇供水工程使用的供水设备、管材、配件和用水器具应当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禁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供水设备、管材、配件和用水器具。

第十四条城镇供水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城镇供水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三个月内将工程档案资料移交当地城乡建设档案机构。

第十五条新建居民住宅应当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计量到户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

已建居民住宅遵循自愿原则进行水表出户改造,实现一户一表、计量到户。

第十六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对水压要求超过城镇供水水压标准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二次供水设施。二次供水设施应当采用非储水式供水或者其他先进供水方式,并与建筑物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范和工程技术规程,其设计方案须经供水单位参与技术审查;工程竣工后,须经供水单位参与验收。

第十七条新建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移交供水单位管理和维护。已建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计划,采取措施,限期移交,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二次供水设施不符合国家和省二次供水标准、规范的,需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移交。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二次供水设施,按照自愿原则,可以移交给供水单位管理和维护。

第十八条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保证二次供水设施完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根据季节变化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每季度至少对供水设施清洗消毒一次,保证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二次供水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二次供水的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章水源保护与水质管理

第二十条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发展改革、建设、城乡规划、水、卫生、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城镇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

编制城镇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服从区域或者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符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综合规划的要求,并与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相协调。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划定城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第二十二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第二十四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二十五条城镇供水水源应当优先利用地表水,严格保护地下水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新批准取用地下水:(一)可以利用地表水供水的;(二)在地下水禁采区域内的;(三)在依法划定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四)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用于自建设施供水的;(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对原有取用地下水作自备水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限期关闭,并监督实施。

城镇公共供水管网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确需建设自备水源取水的,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镇供水水质监测预警机制。

在发生可能影响城镇供水水质的突发事件时,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环境保护、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跟踪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质监督制度,加强对城镇供水水质的日常监督,保障城镇供水水质安全。

市、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城镇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监测,建立信息制度,定期向社会监测信息。

第二十九条城镇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和省有关规定,对原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等进行水质检测,定期向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检测结果。

供水单位使用的净水剂、消毒剂等产品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用于城镇供水的新设备、新管网或者经改造的原有设备、管网应当进行清洗、消毒,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供水单位发现原水水质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报告所在地人民政府城镇供水或者环境保护、卫生、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四章供水与用水

第三十条供水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和取水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二)有符合标准要求的供水水源和制水、输配水设施;(三)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四)具备水质检测能力,能够开展与供水规模相适应的原水和供水水质自检;(五)从事净水、水泵运行、水质检验等岗位的人员应当经健康体检和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六)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一条供水单位应当与用户依法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城镇供用水标准合同文本,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供水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保障城镇供水管网的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三条供水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供水水压标准,保持不间断供水,或者按照供用水合同分时段供水。

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确需停止供水或者降压供水的,经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供水单位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在停止供水或者降压供水的区域内公告;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供水单位应当在抢修的同时,在停止供水或者降压供水的区域内公告,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影响消防灭火的,应当同时报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连续超过二十四小时不能正常供水的,供水单位应当向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应急供水措施,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的需要。

第三十四条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为用户安装结算水表。结算水表应当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经检定不合格的,应当予以更换。

用户对结算水表计量有异议的,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校验,水表误差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供水单位应当负责更换水表,支付检验费,并退还多收取的水费;水表误差率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检验费由用户承担。

用户发现结算水表损坏的,应当及时告知供水单位。供水单位应当在接到通知后三日内予以维修或者更换。

第三十五条供水单位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十六条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城镇供水服务标准,设置经营、维修服务网点,公布水质、水价和维修服务的标准、期限及收费等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供水单位应当设立服务专线,受理用户的查询、投诉,及时答复、处理用户反映的用水问题。

第三十七条城镇供水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分类管理。

城镇供水价格的确定,应当遵循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促进节水、公平负担的原则。

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并向社会公布水价、水价调整方案。

第三十八条供水单位应当按照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城镇供水价格收取水费,并使用统一的收费凭证。

用户应当按照规定的水价标准和计量数值按时交付水费,不得拖欠和拒交。

第三十九条城镇公共供水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城镇公共供水特许经营权招标投标,确定供水单位,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与供水单位签订特许经营协议。

第四十条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供水单位应当遵守特许经营协议。在特许经营期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终止特许经营协议,取消其特许经营权,并可以实施临时接管:(一)擅自转让、出租特许经营权的;(二)擅自将所经营的财产进行处置或者抵押的;(三)因管理不善,发生重大质量、生产安全事故的;(四)擅自停业、歇业,严重影响到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的;(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一条城镇园林绿化、市容环卫、景观等公共事业用水,应当在指定的公共取水栓取水,并计量交费。

消防救援取用水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下列行为:(一)擅自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系统上取水;(二)擅自转供城镇公共供水或者将居民生活用水改作其他用水;(三)绕过结算水表接管取水;(四)拆除、伪造、开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加封的结算水表或者设施封印;(五)擅自安装、毁坏结算水表或者干扰结算水表正常计量;(六)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有前款行为的,由供水单位按照取水管道口径常用流量和实际用水时间计算取水量。实际用水时间无法确定的,按照十二个月的行业或者个人平均用水时间计算。

第五章设施管理与维护

第四十三条城镇公共供水以总水表结算的,总水表及总水表水源侧的供水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总水表用户侧的供水设施,由用户负责管理和维护。以户表结算的,户表、户表水源侧或者用户侧的户外供水设施,由供水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户表用户侧户内的供水设施,由用户负责管理和维护。

第四十四条供水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城镇供水设施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维修供水设施,保障供水设施安全运行。

第四十五条城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由市、县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规定划定,并由供水单位设立明显保护标志。

在城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一)建造建筑物、构筑物;(二)开沟挖渠、挖砂取土;(三)堆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四)其他危害城镇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六条建设工程施工影响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向供水单位查明建设范围内的城镇公共供水设施情况;影响城镇公共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供水单位商定安全保护措施,并负责实施。

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在施工中造成城镇公共供水设施损坏的,由供水单位组织抢修,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承担;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四十七条用水单位自行投资建设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连接的供水设施,其设计方案须经供水单位参与技术审查。工程竣工后,经供水单位参与验收合格,方可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连接使用。禁止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

第四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镇公共供水设施。

因工程建设确需改装、迁移或者拆除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供水单位协商一致,并报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违反城镇供水专项规划及其年度建设计划建设城镇供水工程,无证、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或者未按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城镇供水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或者监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供水设备、管材、配件和用水器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未按照规定进行检测,或者清洗消毒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并采取相应的应急供水措施;未按照规定进行水质检测,或者使用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供水设备、管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供水水压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擅自停止供水或者未履行停水通知义务,或者供水设施发生故障后未及时抢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并采取相应的应急供水措施。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五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至三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城镇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接,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擅自改装、迁移、拆除城镇公共供水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城镇供水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尚未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违法批准取用地下水的;(二)未依法履行城镇供水监督职责的;(三)在城镇供水突发事件中,未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四)在特许经营监督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牟取利益的;(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八条本条例所称城镇供水,包括城镇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城镇公共供水,是指公共供水企业以城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提供用水;自建设施供水,是指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提供用水,但不包括专门用于生产用水的自建设施供水。

本条例所称供水单位,包括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

本条例所称二次供水,是指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镇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向用户提供用水的方式。

本条例所称再生水,是指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使用的水。

篇4

《行动计划》出台的意义

目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近年来,受经济结构、发展阶段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已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制约瓶颈,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的要求,解决推进各行业、各领域节水,在全社会形成节水理念和节水氛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国家9部门联合编制了《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明确,将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领域,城镇、乡村、社区、家庭等各层面,生产、生活、消费等各环节,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的行动,以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的出台,为形成“全民节水”的良好社会氛围打下了基础,为“全民节水”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完善节水型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用水量占社会总用水量的比例最大,因此在农业、工业等生产领域全面实施节水行动意义重大。在农业节水增产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4项举措: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完善养殖业节水配套建设等。在严重缺水的地下水漏斗区开展休耕试点,严格限制种植高耗水农作物,鼓励种植耗水少、附加值高的农作物。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在旱作区,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突出农艺节水与工程节水措施集成配套,积极发展集雨节灌,大力推广覆盖保墒、膜下滴灌、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开展土壤水库、集水窖池和设施棚面集雨等工程建设。还要加快牧区水利建设,配套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饲草基地等。

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亿亩;完成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任务,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

在工业节水增效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3项举措:优化高耗水行业空间布局、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加强工业节水管理等。在生态脆弱地区、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超采地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控新上或扩建高耗水、高污染项目。推动高耗水行业沿江、沿海布局,并向工业园区集中。制定国家关于工业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的鼓励和淘汰目录。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48立方米以下。根据水资源赋存情况和水资源管理要求,科学制定工业行业的用水定额,逐步降低产品用水单耗。探索建立用水超定额产能的淘汰制度,倒逼企业提高节水能力。完善企业节水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节水管理岗位责任制,健全企业节水管理机构和人员,实施企业内部节水评价,加强节水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加快智能水表推广使用,鼓励重点监控用水企业建立用水量在线采集、实时监测的管控系统。

构建节水型生活方式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在人们的正常生活里几乎一天也离不开水。构建节水型生活方式是全民节水行动的重要部分,主要体现在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促进再生水、雨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发挥公共机构以身垂范的作用,加强公共机构节水改造和管理等。

在城镇节水降损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5项举措:推行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改造、推动重点高耗水服务业节水、实施建筑节水、开展园林绿化节水、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等。对受损失修、材质落后和使用年限超过50年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到2020年,在100个城市开展分区计量、漏损节水改造,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规模约7万公里,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行动计划》强调,到2020年,缺水地区城市管网漏损率必须控制到10%以下。推进餐饮、宾馆、娱乐等行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中水和循环用水技术、设备。2018年起大型新建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的住宅建筑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鼓励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处理后,循序用于冲厕。新建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在新建小区中鼓励居民优先选用节水器具。城市园林绿化要选用节水耐旱型树木、花草,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加强公园绿地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建设,严格控制灌溉和景观用水。强化规划引领,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城市节水要求,以水定产、以水定城。

在促进再生水、雨水、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时,应预留再生处理设施空间,根据再生水用户布局配套再生储存和输配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提标改造,增加高品质再生水利用规模。应在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区域达到30%以上。沿海缺水城市和海岛,要将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降低硬覆盖率,提升地面蓄水、渗水和涵养水源能力。到2020年,全国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在公共机构节水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节水改造和加强公共机构节水管理等举措。一是要完善用水计量器具配备,推进用水分户分项计量,在高等院校、公立医院推广用水计量收费。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鼓励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实施节水改造,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强制或优先采购列入政府采购清单的节水产品。二是要完善公共机构节水管理规章制度,严格用水设施设备日常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等。

建立节水型消费模式

建立节水型消费模式主要体现在节水产品推广普及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3项举措:建立用水效率标识制度、推广节水产品认证、实施高效节水产品“以旧换新”等。研究出台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对节水潜力大、适用面广的用水产品实行用水效率标识制度。加强节水评价标准与认证技术规范的研究,增加节水产品认证覆盖范围。选择部分节水效果显著、性能比较成熟的获证产品予以优先或强制采购。制定和实施坐便器、水嘴、洗衣机等用水产品“以旧换新”政策,结合水效标识管理办法和水效国家强制性标准,推动非节水型产品换装改造等。

形成节水内生动力

形成节水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节水产业培育行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2项举措: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和推进节水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以节水效益分享、节水效果保证、用水费用托管为模式,在公共机构、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高效节水灌溉等领域,率先推行合同节水管理,鼓励专业化服务公司通过募集资本、集成技术,为用水单位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节水服务模式。2017年年底前修订完善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动节水技术进步。整合科技资源开展专项攻关,建立综合节水理论与方法,研发一批先进适用的节水新技术与新产品,提高节水关键技术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建立“节水适用技术成果库”。加强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广成熟高效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产业化,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等。

《行动计划》还明确,缺水地区要率先开展节水行动,要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价改革,积极利用非常规水源,推进苦咸水水质改良工程等。要开展产业园区节水减污行动,构建有利于水循h的园区产业体系,提升园区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率。

篇5

一、金乡县城市饮用水现状及水资源污染态势

1、城市供水现状。金乡县属黄泛冲积平原,地下水含量较丰富,赋存于第四系冲积松散层孔隙之中,地下水垂直分布为淡―咸―淡型,浅层淡水含氟含盐较高,中层为咸水,深层淡水水质良好。供水水源为深层地下水,其中居民用水主要由自来水公司供给,工矿企业用水多为自备水源。

全县现有较大水厂1座(不含厂矿自备水源)设计日供水能力1.2万m3,主要取自王丕和城区水源地。目前全县日需水量1.0万 m3,年供水总量约350万m3,城区自来水供水服务面积10km2,用水人口约9万人(不包括大厂矿和自备水源单位),市政用水普及率约70%,人均生活用水量标准约每天每人120L左右。

2、水资源污染态势。金乡县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境内河流水质普遍污染,有的甚至达到严重污染;各城镇周边河道两岸附近的地下水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饮用水水源井也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如果对水污染日趋严峻的态势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控制和治理,金乡县未来的缺水问题将更加严重和尖锐。

二、饮用水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金乡县城市饮用水情况来看,城市供水能力基本能够保障需求,枯水季节局部区域供水不足,城市饮用水总体上较为安全。但由于该县城市饮用水仍存在着突发性水污染,以及来自上游和全县本身的工业、生活排污物的威胁,城市饮用水安全仍面临一些问题。

1、供水水源仅靠地下水。供水水源依靠地下水,供水形式单一,如果出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将难以保证城市供水需要,城市饮用水安全将受到较大威胁。

2、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尚未完成。中心城区尚有部分仍使用长达30-40年的老管道,管径偏小,且由于使用年限长,腐蚀及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需要进行维修改造,去年取水量为200万m3,但售水量仅为140万m3,管网漏失率最高达30%。同时存在市政供水普及率相对较低、供水管网与水厂建设不配套和管网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3、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水质呈下降趋势。全县至今还没有建成一座集中的综合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标准和处理程度都普遍较低,工业及生活废污水基本上都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导致了水体丧失使用功能。在局部河段和地区,水质性缺水已初现端倪,一些地区已经直接或间接利用被污染的地表或地下水进行灌溉,其利用量很难准确估算,这些水基本上都是超V类水。

三、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

1、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工矿企业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这给本来就水量较小的河流造成难以承受的污染。消解不了的污染物随水流向下游,同时随着河道的测渗进入地下,使浅层地下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由于水资源贫乏,沿河两岸大量抽取河道水灌溉农田,造成土壤中有害物质成分的增加,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物随水下渗至浅层地下水,导致浅层地下水达不到饮用水标准。

3、法规建设与机构设置较为滞后,部分水源地虽然划定了水源地保护区,并制定了水源保护条例,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够以及对水源地当地权益的忽视,导致保护工作难以推进。

四、加强饮用水安全的对策建议

加强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城市安全饮用水供水体系和安全合理的城市饮用水应急和备用水源机制,加强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力度,确保城市饮用水的安全。

1、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今后金乡县水源保护工作应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点源污染的控制,并加强管理以及面源污染的控制。

2、加强备用水源的规划、保护和有序开发。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需水量将进一步增加,城市来自地下水以外的供水规模也应进一步扩大,应进一步加强对东鱼河引黄尾水和引南四湖水的开发利用,作为城市备用水源的规划和保护,并按照饮用水安全需要有序开发,以满足城市饮用水应急和备用需要。

全县要逐步形成以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供水为主,再生污水及雨水利用为辅的水资源供给格局。合理确定地下水与地表水分配方案,使城市饮用水互为补充,互为备用。要加大地下水水源地建设,提高供水保证率。今后要适当开发东鱼河引黄尾水和引湖水,扩大供水规模,建立既安全又合理的城市饮用水水源供水结构。

3、进行针对性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重点不仅在于控制水源地点源污染,而且应当控制水源地土地利用格局和土地开发强度。金乡县应在污水处理厂建设等点源污染控制措施的同时,配合多级水源保护区建设,通过多层次多方式调控水源地土地利用,构筑针对取水口及上游来水的圈层性保护格局,从规划层面预防水源地污染事件的发生。

4、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法规体系。目前《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中都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方面的原则性规定。

该县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划定一级水源保护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并配套以具有针对性的水源保护条例,通过政策法规、环境标准标准等手段限制区内污染排放,以达到保护水源的目的。必须加快出台关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地方法规,建立水质旬报制度和制定《金乡县水功能区管理办法》。

篇6

关键词:水利设施 养殖 水体污染 安全

一、农村水利现状、发展方向及水利工作的原则

(一)农村水利现状

1.1 管理滞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仅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1.2 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水质不能保证一定会引发水源污染,水质破坏,水产养殖业等养殖业者利益的矛盾,甚至影响到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的收缴。

1.3 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没有较多的资金用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上,很多工程不能按期启动。

(二)发展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

2.1 首先把抓好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围绕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国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2.1.1 坚持按照层次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管理责任体系,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

2.1.2 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办法,走管理维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管理促开发,以开发促管理”的新路子。

(三)农村水利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3.1.1 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的态度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

提倡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1.2 继续落实水管体制改革各项政策。要逐步将水管体制改革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水管单位,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管护措施和管理人员,全面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的变化,饮用水安全问题和供求矛盾逐步显现,而且越来越突出。

(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不平衡。乡镇集镇所在地的饮水问题基本解决,但边远山村和水源条件差的地方解决很少。

(二)卫生设施简陋,水质不达标

由于建厂选址没有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不高,卫生基础设施简陋,水源防护条件差等诸多因素,致使不少水厂供水水质不达标。水厂的制水区与生活区分不开,取水口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厂取水口附近没有水源保护警示标志、无泵房,水厂取水口附近有厕所、粪坑、水井附近种植农作物、饲养牲畜、或建有工厂,个别水厂取水口既无泵房,也无井台,井口没有密封,随时可能遭受农药、污水等污染,安全隐患极大,潜伏着随时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

(三)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管网老化

多数水厂使用的机电设备已经相当陈旧,管网也普遍老化,少数水井已出现倾斜、渗漏现象,已不能继续使用,有的水厂负责人反映他们整天忙于井泵修理、管网堵漏,开机供水无法正常,定时供水也只能勉强维持。由于不能全天候供水,停水时管道破损处因负压形成污水回流,致使水质无法达标。

(四)水质较差。在这次调研中,疾控中心共监测水样,其中合格不合格的占多数;其中细菌总数超标,总大肠菌群指数超标的29个,耐热大肠菌群指数超标的29个。

三、农村饮水安全探讨几点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注民生的重大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责,对县级部门、乡镇和村组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饮用水建设规划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集镇及村庄建设规划相衔接。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对距城镇现有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可依托已有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扩容改建已有水厂,辐射延伸供水管网发展自来水。对人口较多,水源水量充沛,地形、管理、供水成本等条件适宜的地方,可结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区域供水整体发展,合理规划水厂建设规模和供水范围,新建适度规模的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

(三)保护环境,管好水源。

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在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有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严格管理,强化服务。

篇7

村镇规划编制工作逐渐深入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在总结去年示范村镇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各地今年重点加强了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并取得了顺利进展,为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速度等不同情况,各地在规划编制上坚持了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如福建省为解决重点镇的饮水安全及配套设施建设问题,继续做好“十一五”和2011年—2015年重点镇供水工程建设,根据建设部和发改委的要求,编制完成《全国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云南省丽江市在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阶段,对市区以及四个县城和20余个乡镇进行了统筹规划,对玉龙县拉市乡、石鼓镇和古城区束河古镇等小城镇进行了功能定位,绘就了区域特色小城镇的发展蓝图。

各地纷纷加大了对村镇规划编制的投入,加快了规划编制的进程。如四川省开展了21个省级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每个省级试点规划落实了10万元补助经费。*年四川全省完成了124个国家级和100个省级重点镇的规划编制及修编,其他镇(乡)规划200个左右,完成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1100个,250个省级示范村的建设整治规划编制已经按时完成。江西省筹措资金1000万元奖励编制乡镇村庄规划。辽宁省完成了100个省级中心镇新一轮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的修编,修编率达到80%%;中心镇重点建设地区的详细规划编制率达到50%%;完成1000个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一些地方探索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规划的模式。如江西在全省开展新农村规划“双千工程”,即由建设厅组织全省规划设计单位1000名以上工程技术人员支援农村规划编制和农房设计工作。由建设厅与省教育厅共同组织2000名以上大专院校相关师生支持新农村规划编制和地形测量。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兵团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农房设计图集,免费向建房农户发放。

为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各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规划人员水平、规划公示、规划评审等方式不断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如四川泸州市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村组和农户,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基本完成了县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人居环境、村庄整治等单项规划,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依据和指南。辽宁省组织三组人员开展了村镇规划建设执法检查,共查处有问题建设项目40余项,对部分严重违反规划的项目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规范了村镇的建设行为。

小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

*年,小城镇和中心镇建设成为农村建设投入的重点,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引导下,取得了新的进展。

在整个村镇建设进程中,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比例相对较大。安徽省今年200个中心镇建设投入预计80多亿元。*年云南省财政预算内村镇建设补助资金共安排了1773万元,其中,旅游小镇补助资金970万元,村镇规划编制补助资金235万元,重点试点示范村镇建设补助资金440万元。贵州省建设厅共安排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0个,建设补助资金1200万元;小城镇规划编制项目39个,补助经费100万元。四川省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65亿元。辽宁省政府连续两年共安排5.6亿元资金对全省村镇建设工作进行支持,其中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5亿元。

随着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小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提高。小城镇道路体系、地下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小城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天津市各区县围绕人居环境建设,实施了一批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新建住宅楼866.4万平米,新建居住小区的环境和档次有了很大提高。

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使人口转移继续加快,小城镇的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天津市*年向小城镇镇区转移人口18万人,郊区城市化率提高2.8个百分点,达到52%%。云南省结合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2005年启动了旅游型重点小城镇建设。几年来,通过实施重点带动战略,使一批小城镇分别实现了“做大、做强、做特、做好”的阶段性发展目标。砚山县平远镇城镇人口已达3.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1%%;丽江束河古镇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全国最佳人居环境魅力名镇;玉溪22个工业型小城镇大部分发展到了年工业产值上亿元的水平;禄丰县黑井镇从一个衰落的小镇发展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型小城镇,德宏、文山开始统筹规划口岸型小城镇的发展。

各地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的突出问题有所缓解;一些小城镇形成了优势产业,职能进一步明确。各省小城镇体系的不断优化,使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小城镇聚集,开发建设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小城镇进入了自身加速发展阶段,小城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

重点镇、中心镇建设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有效地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较好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小城镇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环节。

村镇建设管理水平提升

乡镇一级基层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不足、水平不高,村镇建设管理法规不明确、制度不健全等等,导致一些地方村镇建设管理无序,建设品位不高,制约新农村建设,甚至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这些问题在*年也开始得到初步解决。

部分地区开始进行村镇建设管理的基础调研工作。安徽省建设厅加强村镇统计工作,对村镇建设统计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调整了有统计项目的设置,使统计栏目设计相对科学,统计内容全面,统计的数据准确;同时落实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培训和实际演练,指导市、县做好村镇建设统计工作。

各级机构在村镇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取得了进展。如甘肃省完成了《甘肃省建制镇集镇建成区产权产籍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出了《关于印发兵团南疆31个团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兵团南疆31个团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的通知》,还起草并印发了《兵团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办法》、《兵团城镇供水管理办法》、《兵团城镇排水管理办法》、《兵团城镇供热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自来水价格管理;困局;解决措施

一、当前乡镇自来水供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管理体制不科学

由于自来水厂大都属于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不论是在内部管理机制上还是外部环境监督方面都残留着计划机制的影子,阻碍着企业的发展。当今全国多数乡镇自来水厂从兴建于上世界八九十年代,在人事管理上有着多数事业单位的弊端,专业技术人才得到及时补充,企业生产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设备维护上,资金缺口大,管理理念不强,导致设备威胁不及时,超年龄“服役”现象较为普遍;在内部监督方面,制度较为残缺或形同虚设,应付上级检查而已,发挥不了实际功效。

2.供水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逐步辐射到乡镇一级,但从当前整体情况而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尤其是乡镇工业缺乏,配套奢侈还远跟不上生活需求,其中供水结构就是影响乡镇居民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在自来水的建设方面,明显投入不足,在不少乡镇当中居民用水是主要用户,而自来水厂建设滞后供水能力仅仅正常供应90%左右的用户需要,在不加以限制的前提下将难以满足居民用水需要。

3.水厂内部管理落后

此外,自来水厂在内部管理当中存在诸多不科学与不合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其一,设备保养与维护不科学,由于体制的因素不少管理者并没有将成本控制纳入到企业管理当中而是依赖与政府的财政拨款,导致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保养以及更新换代;其二,在管网设置上滞后,未能因地制宜,根据时代的发展设置或调整管网的布局,不仅导致了部分设备的闲置,增加了额外成本的之外,而且给距自来水厂较远地方的居民用水增加了困难乃至增加了其用水费用的增加。这些因素的存在不论是对于自来水厂而言还是对于用户来说都是巨大的弊端,不利于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4.自来水厂供水能力有限

在大多数乡镇自来水厂当中,存在规模小、人力资源偏少、设备落后、生产能力小、成本支出大等特点,这些因素汇聚一起就成为了导致乡镇自来水供应困难的重要因素。而自来水厂发展缓慢,规模难以扩大的因素除了企业自身的管理思想以及条件限制外,政府在次方面的投入不足以及前提规划不科学亦是导致当前困局不可回避的因素之一。如南昌市某镇自来水用户居民用量占据了90%以上,而当地自来水厂规模较小,供水能力有限,在供水方面仅能够80%左右居民,因此,在特殊时期不得不采取限时供应的措施以缓解用水压力。

二、导致水价形成机制与乡镇自来水管理之间矛盾的原因剖析

1.浪费现象严重

乡镇当中由于自身自然条件的影响,尤其是在南方城镇当中雨水较为丰沛,加上打井取水也普遍存在,此外先进人们收入相比过去得到较大提升,因此在水价较低的情况下就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虽然节约思想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节约思想在当今并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享受生活的思想普遍存在导致用户节水意识淡薄,“跑、冒、滴、漏”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这也给水价定位带来一定的阻碍。

2.政策管理滞后

物价的确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论证方可具体实施,但当前在我国并没有形成专门的自来水价管理制度或办法,这也是导致乡镇自来水定价难困局的主要因素。《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理办法》作为城市自来水管理指导性文件被“挪用”到规范乡镇自来水价格管理层面上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度上的不足,但是城市与乡镇乃至新农村之间存在诸多不相符的支出,依旧满意满足管理所需。如农村供水不能依法管理,对农村长期存在的滴水、偷水等明显违规用水的情况束手无策,农村供水监管处于空白状态,至使滴水、偷水和漏水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3.水价定位机制不合理

在乡镇当中由于现实因素的限制,在自来水的管理上并没有被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来对待,企业在自来水成本的管理上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维修费用并没有计入其中或极少涉及,导致设备更新缓慢更不上生产所需;另外,在自来水价格的定价与调整层面上并没有从市场需求与企业成本之间需要平衡点,而是将居民的承受能力作为考量的重点,此举带来的弊端必将导致水价束缚了企业的长足发展,长此以往供水企业必然处于亏损状态。

三、破解乡镇自来水价格管理的建议

1.制定符合乡镇自来水管理的政策或法规

自来水作为服务社会大众的企业,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安全,因此不论出于何种需求都有必要尽快制定符合乡镇特点的自来水管理办法,以促进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和谐发展。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调研乡镇特请,建立考察点,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会后期的制度文件提供参考;其次,居民亦可从自身角度为政府提供意见,使之制定政策时更加科学合理。

2.制度科学合理水价形成机制

合理的水价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到用户的生活,因此容不得半点马虎,需要相关部门坚持以下原则:其一,坚持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根据乡镇用户收入情况以及自来水厂成本费用等实际情况作为制定水价的出发点,从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给用户造成较大影响又可确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二,坚持改革创新,破除就思想的桎梏。在乡镇水价的管理上不可采用“一刀切”的老套路,从市场经济大环境出发,解放思想,求得新思路,借鉴成功经验,逐步推荐水价管理。如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也可实行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水价相结合的水价形式,只要能保障用水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方法都可以作为水价定制的参考。

3.政府与社会给予一定支持与帮助

自来水厂的长足发展和稳定供水不可能单方面的依靠自来水自身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帮助是。如对于政府而言应制定适用于偏远地区、水资源缺乏地区以及一些主要的阻碍自来水厂发展因素的管理和帮扶措施;直接主管管理部门加大对自来水厂的资金和资源投入;社会企事业单位可以进行慈善捐助,公共转变对水价定价难的认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因素来共同促进居民用水的有效保障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自来水厂建设的扶持力度。乡镇自来水厂是乡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善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农村专项水改资金,加大对乡镇到村的供水管网建设合理整合现有乡镇自来水厂资源,关闭一些规模较小、效益低、水质差、成本高的水厂,从而提高乡镇水厂供水能力和质量。

4.加强人才的培训

乡镇自来水企业对于大城市自来水厂而言,不论是规模上、资金上、设备上、人才方面都不可比拟,而人才是乡镇自来水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从政府层面而言有义务和责任为乡镇自来水厂的发展引进必要的专业人才来提升企业的科技含量;从企业自身而言,更应有与时俱进提升发展能力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因而,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职工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都是应当及时进行的,同时还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违法乱纪事件,给企业发展造成重大阻碍。

参考文献:

[1]赵小平.价格管理实务[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5-01-01.

篇9

【关键词】水资源;节约;管理

1 基本概况

连云港市位于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的东北部,沂沭泗水系最下游,是港(连云港)路(陇海-兰新铁路)和陆海的结合部,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端桥头堡。连云港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00mm,降水量较丰沛但年际年内变化较大。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其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量的76.09%,连云港市用水主要依靠外调水,是江苏省供水网络的最末梢,是个典型的水质型、资源型缺水城市。

2 节水工作存在问题

2.1 水资源管理体制尚待完善

目前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节水管理机构尚不完善,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人员编制不到位,节水管理还处在多部门分割的状态。同时水资源管理队伍缺乏专业人员,管理能力相对低下。

2.2 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现行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不完善,没有规范的节水标准体系及健全的取水、用水和排水计量监测设施,难以对全社会用水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执法检查力度较为薄弱。同时,水资源高效利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主体缺乏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内在动力,造成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3 节水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国家和省市对农业节水仅有部分投入,工业、城镇生活和节水管理主要依靠企业、单位和个人自筹解决,节水投入长效保障机制不健全。由于投入不足,工业等用水大户节水技术改造进展缓慢,现代化高效节水体系形成受到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连云港市节水水平的快速提高。

2.4 节水减污工艺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连云港市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在不断提高。但由于节水技术与节水措施推广力度不够,全市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仍处较低水平,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高,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浪费明显,导致用水效率的低。

2.5 公众对节约用水认识不够

连云港市公众的节水意识普遍较弱,不能充分理解节水减排的意义,导致节水意识淡漠,用水方式粗放,全社会用水观念亟待改变。需要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诸多现实和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让节水成为自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 建设重点

3.1 农业节水

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节水灌溉模式,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加快渠道防渗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进灌溉计量方式改革,强化高峰期农业用水管理。积极推行村镇集中供水和农村生活节水,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结合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建设,全面实施面源污染防治。

3.2 工业节水

工业节水兼有节水和减排双重任务,连云港市工业用水将面临较大的增长,工业节水减排显得更为重要。工业节水应以取水量大及水污染严重的行业为重点,坚持节流优先,治污为本,高效用水的原则,适时适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强化工业节水治污管理,促进工业增长与水环境治理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循环用水,一水多用。连云港市要重点抓好火(核)电、化工、食品加工等主要用水行业的节水减排技术改造。在火(核)电行业方面,新建火力发电厂和核能发电厂应重点推行海水循环冷却等节水技术和设备,热电厂应采用循环冷却方式并进行水系统的改造。坚决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在化工与石油加工行业方面,推行“区域限批”,督促各县区完成小化工企业整治任务,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的刚性任务。全市除了连云港化学工业园,灌云燕尾港临港产业区,赣榆柘汪海头临港产业区为化工集中区外,其它地区禁止新建任何化工项目,也不得批准任何形式的化工改、扩建项目。在食品饮料业行业方面,对油脂加工企业重点在浸出阶段,酒精和发酵工业重点在糖化、发酵阶段,肉类和水产品加工业主要在清洗用水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生产工艺和节水措施。推广酒精等发酵产品的取水闭环流程工艺。推广高浓糖化醪发酵(酒精、啤酒等)提取工艺。推广采用双效以上蒸发器的浓缩工艺。淘汰淀粉质原料高温蒸煮糊化、低浓度糖液发酵、低浓度母液提取等工艺。淘汰所有年产1万t以下的酒精和淀粉生产线。在钢铁行业方面,连云港市规划将南翼徐圩临港工业区的徐圩新区作为1000万t临海钢铁产业基地,从规划、设计阶段就提出系统的要求,向国内领先水平看齐,高起点地建设节水型钢铁产业基地。

3.3 城镇节水

近年来,连云港市城市化进展迅速,城镇用水迅速增长,城镇生活用水约占总用水的9.9%。污水排放量也随之加大,水环境矛盾比较突出。要推动连云港市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强化节约和保护意识,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强化城镇用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型器具,鼓励一水多用,合理利用多种水源,持续开展节水型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城镇节水水平。

4 保障措施

4.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主要靠政府主导,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把建设节水型社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长期规划和地方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将节水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监督考核,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4.2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标准体系

研究制定、完善有关促进节水技术发展的《连云港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和《连云港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出台《连云港市用水管理定额实施办法》等办法,建立和完善连云港市取水定额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节水考核标准等。

4.3 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

完善节水投入机制,市、县(区)政府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有稳定的投入,并逐年增加。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节水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节水设备(产品)生产、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改造、城市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等项目。

4.4 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用水模式

强化节水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将重大节水科技创新和推广项目列入连云港市科技发展计划。鼓励成立节水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不断依靠科技进步,研制、开发节水新技术、新途径、新产品。实施重大节水示范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社会各阶层都能了解建设节水型社会对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节水减污活动,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知识在中小学的教育,免费发放节水教育挂图等辅助工具,加强中小学生节水意识教育,通过中小学生辐射到社会和家庭,将节水概念和意识贯穿到整个社会层面。

参考文献:

篇10

这次张市长、宋市长莅临市住建委现场办公,是对城乡建设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是对住建委干部职工的信任和重托。我们将以这次现场办公为契机,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扎实做好城乡建设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住建委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四三二一”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城乡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农村住房建设超额完成任务。按照“四点对接”、“四步曲”、“五线联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2011年,全市新建农村住房13.7万户,改造危房2.7万户,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0%、108%,走在了全省前列。三年累计建设农房36.4万户,改造危房7.5万户,完成了以前10年的建设量,各县区也都超额完成了三年工作任务。2009年以来,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有力支持了工作开展。财政资金发挥了强大的撬动作用,带动全市三年完成住房建设投资443.8亿元,配套设施投资402亿元,居民消费47亿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大项目区6个、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项目123个,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住房建设。完成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发证3.2万户、农房抵押贷款4.5亿元。全市通过农村住房建设腾空土地10万亩,其中可复垦耕地5.25万亩,为工业项目落地和城乡建设拓展了空间。390个农村社区完成“三上”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农村住房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93.6万人,增加人均工资性收入2600元,26.1万农民变市民,20.7万农民变工人。

(二)重点镇建设进展顺利。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确定了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采取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扩权强镇、挂职帮扶、督导检查等措施,推动其率先发展。重点镇总体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全部通过规委会评审,其中4个已经市政府批复。12个镇全部设立经济园区,新上工业项目208个;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0多亿元;镇域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高于其他镇11%和15%;街道财政收入过2亿元,镇、街道过1亿元。镇打造百亿家电园区;街道大企业参与社区建设;街道依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加快农村社区建设;镇进行扩权强镇试点,设置了“三办、五中心、四平台”;镇成立了城建投融资公司,设立了城建规划分局;镇成立了城镇建设服务中心和城管执法中队;镇按照“三统一”标准改造提升镇驻地,建成四星级宾馆;县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加快孟良崮工业园建设;地方镇建设了全市首家镇级老年公寓,设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镇拉开了城镇发展框架,成立了市容管理所,加快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镇社区实行了集中供暖,建设生物集成污水处理设施;镇大力发展杞柳产业,启动了镇驻地的社区改造。

(三)宜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排水管道335公里;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26座,规模89.77万吨/日。新增道路长度143公里,双岭路立交桥建成通车,滨河路拓宽,沂蒙路、金雀山路、陶然路改造提升成效明显。中心城区新安装路灯3437盏,173条背街小巷路灯安装完毕。城区供热、供水、供气专项规划修编工作已经完成。“气化”全力推进,建成天然气高压、次高压管线8条,总长度372公里,除平邑、外,其他县区全部接通天然气主管道,年用气量突破4亿立方米。新建供热管线83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90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米。全市新增供水管道100余公里,年供水总量达到2亿吨。

二、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城乡建设的任务重、压力大,但首要的任务是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重点镇建设。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这次张市长现场办公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加快重点镇建设,统筹城乡,搭建县域经济发展平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坚决打好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攻坚战,全面完成农村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9.5万户农房建设和2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全力打好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攻坚战,进一步打造亮点,提升形象,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沿河村庄共有834个,规划社区130个,今年开工72个,新建住房1.2万户;沿路村庄共有981个,规划社区270个,今年开工156个,新建住房2.2万户。

一是以打造7条精品线路为重点,集中突破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工作。今年,我们将集中力量打造沂河(市区至沂水县城),祊河(市区至费县),327国道(市区至平邑县城),205国道(市区至郯城县鲁苏交界),京沪高速孟良崮出口至孟良崮纪念馆、沂南县城至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学点,市区至镇省政府旧址,沂蒙路北段(由北城新区指挥部结合新区二期开发建设一并实施)7条精品线路。目前,7条精品线路上共有村庄283个,规划社区127个,今年开工76个,新建住房1.9万户,其余的明年力争全部开工。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对沿河沿线所有社区和没有纳入社区覆盖范围内的786个旧村居,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硬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五化”达标率100%,破旧房屋、“露头丑”、违章建筑拆除率100%。

二是全面提高农房建设品质。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推广外墙保温、中空玻璃窗、CL建筑结构体系、地源热泵等技术,杜绝二次改造,打造“百年住宅”。突出抓好矿山塌陷区的整村搬迁和集中居住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社区“三上”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卫生室、文化、体育等设施,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目标,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搞好老年房建设,关心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认真总结三年来的经验,抓住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政策的机遇,加大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今年,市财政将继续设立3亿元扶持资金,我们将积极与财政、国土等部门搞好衔接,进一步完善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建议市政府将土地整治、极度缺水村搬迁、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新能源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集中使用,重点支持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和重点镇建设。协调金融机构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农村住房建设。积极争取国土部门的支持,争取将具备条件的沿河沿线旧村居,全部列入增减挂钩和土地整治项目,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保障农村住房建设用地和资金需求。

四是加强督促指导。充实市农房办人员力量,将所有人员分成六个组,加强对县区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增强县区工作的紧迫感。对已经确定的农房建设项目实行跟踪督导,销号管理,定期通报,强力推进,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任务。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县区、乡镇,建议由市纪委、监察局进行效能督查,必要时约谈负责人。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搞好县区、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开辟专题、专栏,树立典型,打造亮点,营造氛围,推动全市面上工作的开展。认真总结过去三年农村住房建设工作,及时向省住建厅汇报,争取全省农村住房建设三年总结会在我市召开。

(二)全力以赴加快12个重点镇建设,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重点镇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认真落实市领导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集中人员力量,全力以赴加快12个重点镇建设,确保今年在扩权强镇、工业园区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城镇综合配套水平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一是明确发展目标。按照“一城四中心”的定位,引导12个重点镇加快“新型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小区宜居园”建设,搞好城镇开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项目,聚集产业,壮大镇域经济,进一步增强城镇承载力和产业支撑力。力争今年12个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4.9亿元,招商引资147亿元;镇域生产总值增长29%,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2%,达到13亿元;城镇化平均水平达到43%,成为全市小城镇建设的样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二是强化领导力量。调整联系12个重点镇的市级领导,争取“两会”结束后市级领导都到所联系的重点镇进行一次现场办公。对口帮扶的部门、挂职干部制定工作计划,拿出具体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帮助重点镇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充实全市加快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大指导、协调和检查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举办小城镇党委书记、镇长培训班,到江浙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三是加大督导力度。按照《市重点镇建设发展考核办法》,组织有关人员到县区,争取“两会”之前完成考核工作。制定督导方案,加大督导力度,督促12个重点镇按计划开工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月推进会制度,3月初在镇、镇召开扩权强镇试点、特色园区建设、社区“三上”和沿河沿路旧村居改造提升现场会,4月份在地方镇、镇召开小区宜居园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投融资平台和市场化运作座谈会。“五·一”之前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看工业园区、沿河沿线农房建设、“三上”工程,进一步加强对12个镇的督促指导。邀请市人大、政协领导对重点镇建设、沿河沿线旧村居改造提升、“三上”工程进行视察,会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等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增强各县区加快重点镇发展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四是争取政策、土地、资金扶持。用足用活土地政策,整合、利用土地指标,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土地整治项目争取力度,力争一个重点镇有一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或增减挂钩项目,保障重点镇建设发展需要。在市财政每年给予重点镇6000万元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抓住享受中部地区政策的机遇,将城镇污水管网建设、供水管网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作为重点,最大程度地争取上级的政策、资金扶持。推广镇成立投融资公司、地方镇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做法,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三)进一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着力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按照建设300万人口大城市的标准,落实城区大排水规划、全市域污水处理规划和城区亮化规划,抓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增强承载能力。加快开罗大桥、中丘路下穿兖石线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动植物园搬迁工作。打通兰山路、考棚街、王庄路等断头路,搞好滨河路与银雀山路等8个路口改造,推进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切实优化城市交通。利用前期考察、研究成果,积极推进雨污合流城区初期雨污水调蓄池(管)建设,解决城市内涝和雨季污水对涑河、沂河污染问题。以沂河、祊河、涑河两岸和背街小巷为重点,对城市照明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打造滨水特色的城市亮化效果。继续推进“气化”工作。沂水至临朐的高压管道(全长89公里)已经开工,计划10月底前完成;费县至平邑次高压管道(全长57公里)3月初动工,计划6月底前完成;新泰至次高压管道(全长46公里)4月份动工,计划10月底前完成,确保今年所有县区通上管道天然气,全市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每年11亿立方米。加快热源和供热管网建设,建设商城管委会区域供暖锅炉,推进泰能热能技术改造项目和蓝天热力公司、恒源热力公司现有机组节能挖潜改造,确保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加快建立供水检测系统,推进供水户表改造和自备井封停工作,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确保饮用水安全。

(四)强化支柱产业地位,促进建筑业快速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建筑企业实行分类指导,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优质服务,力争今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15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提前三年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严格外地进临企业注册备案和税收登记,增加地方收入。强化对专业发包工程的管理,规范其招标投标程序,严禁违法分包,确保地方税收。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激励制度,积极扶持劳务企业发展,拓展外埠市场,巩固建筑业大市地位。近期,将召开全市建筑业总结表彰会议,表彰先进,营造氛围,掀起建筑业发展的新。强化工程建设管理,进一步做好勘察设计、招标投标、造价管理等工作。严格落实《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强化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年内中心城区所有建筑工地全部配备车辆冲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