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

篇1

艺考第二天,各高校报名人数出现了回转,山东潍坊富华国际展览中心各高校报名点前“长龙”再现。截至1月31日下午5时许,已报名24166人次,超过报名首日人数的5倍多,两天的报名人数累计已达28043人。另外,记者了解到,多数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数都不是最终的,各高校还会根据最终的报名总人数进行增加或减少。随着艺术类专业在社会各个行业的推广和应用,一些名称新颖的新专业冒了出来,像舞蹈编导、礼仪与公关艺术等,这些专业也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此外,潍坊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提醒广大艺考生,富华国际展览中心以外的报名点均是非法的,切勿上当受骗。

明日又新增12所高校

1月31日中午12时许,已是吃饭时间,潍坊富华国际展览中心成都理工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徐州师范大学等几所高校报名点前挤满了艺考生,在云南艺术学院前排队的艺考生甚至都分成了四排。截至下午5时许,当天已报名24166人次,累计已报名28043人次,艺考第二日的报名人数是报名首日的6倍多。当天,报名人数最多的三所高校分别是徐州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分别为3664人次、2980人次、2211人次。

2月2日又将新增12所高校接受报名:河北工业大学美术类招20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美术类招70人;南昌大学美术类招35人,音乐、舞蹈、表演、戏文类招35人;江西财经大学美术类招30人,音乐类招5人;湖北工业大学美术类招30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类招55人,音乐舞蹈招60人;重庆邮电大学美术类招30人,编导类招15人;西南民族大学美术类招39人,音乐、表演、舞蹈类招10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类招30人,音乐类招30人;大连大学美术类招33人,音乐、舞蹈类招52人;攀枝花学院美术类招40人;湖南城市学院美术类招35人,音乐表演类招30人。

招生计划数还会变动

在报名现场,不少学生手中都拿着一份招生部门印发的“2012年省外艺术专业考试时间安排”表,上面除了有各院校的名称和报名时间外,还有各高校在山东省的招生计划。现场各高校展位前,也都标注了在山东省的招生计划数。实际上,这些计划数都不是最终的,各高校还会根据最终的报名总人数进行增减。

成都理工大学最初打出的计划数是72人,该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陈国华介绍,这个计划数是参照去年的报名情况定的。“今年在山东的具体计划,会根据实际报名情况进行调整,我们也想增加计划,因为山东的生源情况比较好。”陈国华直言,如果报名顺利,或可将计划数增加到80人左右。据悉,去年该校报名3049人,因为报名人数较多,就在原定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人的计划数。

记者还在报名现场了解到,东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湖南科技学院等部分高校也是按照具体的艺考报名人数来决定最终的招生人数。其中,东北师范大学今年将按照大类招生,不再具体细化专业考试,这样让考生的选择性更强,录取几率更大。

新兴专业受考生关注

随着艺考大幕的拉开,一些细心的考生会发现,许多新颖的专业冒了出来,像舞蹈编辑、礼仪与公关艺术等,这些专业也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

1月31日,云南艺术学院的报名展位前围了不少考生,原来这个学校的一个新专业吸引了考生们的注意。该校的礼仪与公关艺术专业是2012年开始招生的全新专业。“音乐、美术、播音、编导、表演类各专业的艺考生都可以报名。”招生人员介绍,考试只有面试,内容为形体风度目测、个人才艺展示和综合素质面试。

另外,陕西理工学院新增的舞蹈编导专业,也引起了广大考生的关注。“有成品舞、基本功、软开度好的都可以报名。”招生人员介绍,现在社会对舞蹈创编需求越来越多,该专业也是适应社会需求而开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两个新兴专业招生数量有限,在山东省的招生计划数都为20人。业内人士提醒,虽然新兴专业短期内就业状况被看好,但考生应避免盲目扎堆报考。

考生须防“山寨”报名点

富华国际展览中心内各高校热火朝天接受报名的同时,展览中心外的大街上,一些民办、自考性质学校的招生人员也开始蠢蠢欲动,发放学校的招生广告。往年,在这些学校“免试入学”、“保证上大学”的诱惑下,不少考生前去报名,交了报名费后才发现,这并非考点安排的正规院校。

对此,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提醒广大艺考生,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批准的省外高校,参加2012年省外艺术专业考试报名的地点均在富华国际展览中心大厅内,大厅以外的报名均属非法报名,切勿上当受骗。

另外,市招办还提醒考生,报名时要仔细查阅、核对高校报名信息,一经报名报名费一概不退。艺考报名考试咨询电话:8271777,报名考试投诉电话:8791010、8798950。

相关链接:

礼仪公关艺术等新鲜专业越来越受关注

品红酒打高尔夫也成学习课程

1月31日,在富华国际会展中心共有24所院校接受报名。记者发现,相比往年常规的艺术设计、广播编导,今年一些新鲜专业颇受考生关注,像舞蹈编辑、礼仪与公关艺术等专业,吸引了众多考生报考。

云南艺术学院的报名展位前围了不少考生,该校今年新设的礼仪与公关艺术专业首次招生,在山东省招生20人。“音乐生、美术生、播音、编导、表演类,各种专业的艺考生都可以报名。”招生人员介绍,考试只有面试一项,内容为形体风度目测、个人才艺展示和综合素质面试。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专业是符合社会需要而新开的专业。“以表演为例,很多学表演的,只懂表演,不懂管理、营销和礼仪,而一些学管理的又不同表演,这个专业就是在这之间做一个衔接。”招生人员介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需要专业演员的很少,更多的是需要既懂艺术又懂管理、财会、营销、礼仪的人才。

在该专业的专业设置上,记者看到,除了表演、舞蹈、音乐等艺术技能的学习外,还要学习商务礼仪、英语口语、公务礼仪、公共关系学、社交心理学、演讲与口才等。“品红酒、鉴赏雪茄、打高尔夫、服饰搭配都要学习。”招生人员介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涉外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文化传媒及艺术演艺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篇2

关键词: 高校大语文 合作品行 培养策略

“大语文”教育观最早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朱晓进教授2006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的大学语文教材研讨会上公开提出来的。大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即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改善学生思维品格、培养学生创造力及完善学生人格的教育。它主张语文教育的社会化,力主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学体系,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实现全方位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标。

中国传统教育中,文学、历史、哲学、政治、伦理学等是不分家的,这实质上就是一种“大语文教育”。在这种“大语文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合作教育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已重视合作并将之运用于教学情境中。我国古典教育名著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就指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过程中要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以提高学习效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的人在教别人的活动中能够发现自己的困惑,发现了困惑,然后加强自己,可见,在教与学的交往中,不仅是学习者,甚至教育者也增长了学识,超越了自我,这是合作学习的价值。《诗经・卫风》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学习要相互商讨、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论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32年曾提出“小先生制”的构想,并将之付诸实践。他提出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即知即传人”,把学到的知识随时传给周围同伴。这些观念和实践都带有合作学习的色彩。

一、“大语文”实施合作教育的优势

1.工具性。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首先要教给学生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列宁早就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斯大林也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程度。”[2]从人类历史看,自从远古原始社会起,人们就凭借语言进行交际、交流与协作,共同劳动去征服自然,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的进步,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显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个人的一生就是与语言相始相终的一生。凭借语言,发挥语言的优势,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周围人共处,培养自身的合作品质,提高自身合作能力。同时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也得凭借语言,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更是须臾离不开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3]作为听、说、读、写等人类生活、生存的基本技能,语言在人类相互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应在语言各种训练中融入合作教育的内涵。

2.人文性。

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语文是民族之根,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4]追根溯源,在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无论是弘扬儒家思想的“四书五经”,还是幼儿启蒙的《千字文》、《三字经》、《千家诗》等,无不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价值、人格修养与意志品质的文化精粹。尤其是其中蕴藏的以“群体”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要求个人“敬业乐群”,以群处为乐事,以合群为美德;在成才教育上,提出从“修身”做起,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为最高理想。综观现代语文教材选入的作品,大多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围绕着爱国主义、怎样做人、合作精神、奋斗精神、审美教育等内容进行的,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强烈的思想感情,用这样的语言材料教学生,焉能没有人文性?老师在讲解、分析、评价文章中带有的思想感情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在品读过程中也能受到做人的诸多启发,反映在说写之中不可能对人生漠不关心,不可能没有爱憎好恶、喜怒哀乐。在这种深厚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学生受到的人格影响必定非常显著,合作品质在无形中得以培养。

3.开放性。

在大语文观下,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学校环境,而是广泛存在于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环境中,具有弹性的存在空间。所以,与一般课程相比,语文课程涉及的范围更广,具有开放性、社会性的突出特点。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教育主体的广泛性,也决定了语文教材的多样性。就教育主体而言,不仅语文教师,其他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家庭、社会有关人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教育者。就语文教材而言,学校内外显性与隐性、动态与静态的所有文化要素都可纳入语文教材建设的范畴。

4.实践性。

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交流工具,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本质上都是为着交际交流的目的服务的,所以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这就是说,生活和教育原本是没有界限的,应该是一个统一体。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向前向上”的生活。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把语文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学习语文首先要培养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力,合作能力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能力之一种,语文的实践性理所当然成为其培养的主要途径。在高校语文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强调语文教育的实践性,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高校学生合作品行培养的重要性

1.时代的需要。

我国现在正快步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生活的节奏和面貌。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门学科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高度综合。以前科学发明创造与新的发现往往是一两个人研究的结果,现在不少科技研究则是由几人合作发展到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人共同研究,其间愈益需要团队合作、团队精神。高校培养的是未来人才,未来人才更应具有较强适应力,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下与人相处的能力。随着教育的越来越国际化,我们甚至需要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应该看到在国际化社会里,每一点新鲜见识均得益于全球知识渊博的学者之间的有效合作。

2.个人成才的需要。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参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改善自己的心理素质,促进与周边人的和谐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个人品质。可见,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一项调查表明,企业需要的理想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工作经历”、“受教育程度”,其中要求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呼声最高,达到55%。可见,只有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并获得主动。

三、“大语文”观下大学生合作品行的培养途径

1.加强合作教育,通过相关课程和讲座传授拓展学生合作知识与技能。

不少高校设置了关于人际关系的课程,如人际关系学、形象设计、社交礼仪、公共关系等。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设置通过相关教学内容或专题形式将合作知识融注其中,如自我形象设计、自我介绍、社交口才艺术等。从中学生可以知道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魅力、个人风格,如何与人接近、与人应酬,如何交友与恋爱等。这些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合作品质培养、人际关系处理是大有必要的,对学生的人生能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2.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行。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师生、生生平等的和谐关系,最好的办法是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品行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问答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把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使学生合作品质培养成为可能。讨论法是在教师精心运筹下,以集体组织形式,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议论甚至争辩,从而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学会合作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学中,在学生读了一部分作品或学习了某篇课文之后,可汇聚大家的思考或疑问集中或分散进行讨论,畅所欲言,重视“和而不同”,鼓励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则既与语文学科特点紧密相关,又能更为直接和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品行。主要在于语文材料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很强的启发性,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材料完全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意蕴,甚至本身的意义就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因此,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有必要采取合作小组形式,先让不同学生依据不同经验和认识独立解读文本,然后组内学生将各自解读所得交流、探讨,产生新的理解,引起自身内部知识的重新构建,从而使大家对文本的理解更为全面、深刻和准确。在本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中加入相互切磋,加深了个人对作品的领悟,促进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无形中合作品质与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3.课程教学中打通语文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通道。

语文是一门综合了其他学科诸多内容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刻意将语文单独列为一个科目,而忽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协调性和融合性,有效整合资源,运用不同学科的优势和功能为教学服务。

在笔者任教的旅游管理专业中,专业性质和以后的职场需求决定了学生合作品行的培养有必要渗透在课程教学中,语文因为有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实施合作教育的广阔舞台。主要体现在:部分专业课教学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语文课程中的内容成为其他专业课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旅游文学名篇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景区景点的人文底蕴,有些甚至已经成为景区景点介绍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桃花源景区就是依据《桃花源记》的内容而设计,《岳阳楼记》和岳阳楼相关诗句与对联也成了岳阳楼景点介绍的核心内容。二是语文能力成为其他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如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与开发》中,先由学生分组设计旅游线路,每组推荐代表在课堂上用幻灯片的形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师生评分,小组成绩即为组内每个组员的成绩,作业完成全过程中除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外,小组成员合作能力的强弱、语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业完成优劣。其他如分组考察景区景点后写作导游词,在课堂上进行导游词讲解等,除了需要学生专业知识功底外,组内合作分工的合理与否、成员的责任心和凝聚力是作业完成情况的直接反映,成果展示的优劣与《旅游应用文》中导游词的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强弱有着重要关系。

4.打通与课外实践生活的通道。

“大语文教育”之“大”,突出表现在语文学习环境之广和语文学习资源之多,“语文即生活”,有效利用生活实践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展“大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合作品行的重要途径。就社会层面来说,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电台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内容,各种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馆藏知识,以及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有关知识,甚至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品行的资源。就学校环境来说,无论是校园里的播音服务,还是讲解介绍,都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此外,高校还可有计划地定期开展诸如语文知识大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辩论会、主持人大赛等活动,从各方面促进学生相应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提高,使之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另外,学生校外的见习实习实训、调查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参观访问等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品行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列宁.论民族自决权.列宁选集.第二卷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8.

[2]斯大林.和语言学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6.

[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32.

[4]陈玉秋.语义课程与教学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