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基地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普教育基地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也明确提出,2015年实现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而当前黑龙江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还只有3.3%,这为黑龙江省各级科普教育基地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努力方向。
全省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分属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地域,都拥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在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活动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由于对相互的领域和工作内容都缺乏了解,缺乏沟通和配合,因此,许多工作的影响力和资源的利用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现科普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优势互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科普资源的作用,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最终达到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黑龙江省科协党组研究决定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为核心,以省、市两级科普教育基地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从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五个方面,探索科普教育基地的良性运行机制,总结推广科普教育基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在繁荣科普创作、拓宽科技传播渠道、完善科学教育体系、建立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培养科普人才队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与多角度的支撑与服务,从而促进黑龙江省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
篇2
2013年,全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重点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防震减灾工作的总体部署,落实国务院和省市两级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以及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坚持主动、稳妥、科学、有效的原则,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丰富宣传内容和产品,拓展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一、深入开展《规定》的宣传和贯彻工作
今年4月15日开始实施的《规定》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修订出台的。它是全面推动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法规保障。各级地震部门和单位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规定》的宣传和贯彻工作当成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充分利用“六五”普法、党校培训班、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结合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青年学生和社会公众等不同阶层的防震减灾工作需求,采取不同措施、突出宣传重点,使《规定》的贯彻深入人心。
二、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和新闻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台、电台、报社和政府各级门户网站等新闻传媒,采用专栏报道、专家访谈、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实施防震减灾法律知识、科普知识和应急知识的宣传,不断扩大宣传效果。各县(市)区地震部门要与宣传部门密切联系,在地震突发事件处置中,及时震情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互联网的舆情监控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及时解答社会公众有关防震减灾知识的疑问。正确引导与发挥官方微博等新技术在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规范信息更新与工作,提高应对和引导地震舆情社情的能力,维护社会和和谐与稳定。
三、充分利用特殊时段搞好强化月活动
今年5月是我市第五个“防震减灾宣传强化月”。各地要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唐山地震纪念日、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实施日和四川雅安地震等特殊时段,以“大力开拓社会资源,将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引向深入”为宣传活动主题,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大规模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四、认真做好“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和《规定》等法律法规,广泛普及防震减灾法制知识和科普知识,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结合我市具体实际,市地震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市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社区”的专题活动,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通过设立宣传橱窗、墙报,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知识竞赛,利用网络传媒,播放声像资料,散发资料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围绕城市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农居示范工程,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图片展、社区科普报告会等形式,向城乡居民普及宣传地震基本常识和农村民居防震抗震技术常识。组织各种地震应急演练,逐步增强广大城乡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五、稳步推进市县两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阵地建设
(一)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运行管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其场所稳定、内容全面、直观形象、便于管理的优势,成为当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主要阵地。全市各级地震部门和单位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逐步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市地震科普馆要不断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的联络,把组织参观、培训、宣讲等活动作为常规宣传的重要内容,不断巩固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今年,市地震局将继续择优推荐符合条件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
(二)积极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与管理。进一步规范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的指导,不断扩大对全市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今年,将根据省地震局的相关要求,联合市教育局和市科协,对于近年来已经命名的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开展重新评估和认定工作。
(三)积极做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建与管理。组织、指导符合条件的部分社区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对获得省级命名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通过适当方式给予扶持和帮助。加强已创建成功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运行管理指导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效能。
六、深化“防震减灾知识进百家校园”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的通知》,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校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市科协联合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进百家校园”活动,使全市中小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传教育成果不断深化。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全市各级地震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强化重点对象和重点时段的宣传。
七、积极鼓励防震减灾宣传作品创作
各地震部门和单位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力争创作出一批集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今年,将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课件评选工作,相关文件已下发到各单位,望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篇3
一、更新观念,求真务实
要实现科普工作的创新,根据“十二五”规划做到与时俱进,就应使科普工作的目标从知识的层次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我们认为新时期的科普工作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模式,改变自我陶醉、自我循环的小科普意识;改变等待有余、奋争不足的思想方法;改变自我加码、自我运行的内生驱动机制;改变忙闲不均、各自为战的工作作风;改变四面出击、零打碎敲的活动方式。要树立以人为本、全民科普的观念;树立参与国际竞争、全球科普的观念;树立面向市场、融入社会的观念;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念。
二、开拓创新,突出重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进步的灵魂,也是科普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等于否定传统,有特色的传统工作应用得到发扬。如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科普集市、科普下乡、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等。我们认为,今后的科普工作应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去粗取精,不断创新,努力穿凿“精品”。近年来,我们临沂市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在原有科普工作的基础上,已有了很大的新的增长点,科普工作的对象也形成了以学校、社区、军营为重点的“品”字型格局,开创了科普进“三门”工作,即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科普进军营,取得了较好效果。
1、科普进校园。多年来,我们始终把青少年科普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设立青少年工作部,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促进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1)创建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以树立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兴趣、创新思维为目标,我们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开展创建科普教育示范学校活动。规定市级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可优先得到市主办单位发送的科技科普资料;科技辅导教师可优先参加科技教育培训和市、省组织的科技夏令营和其他科技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全市中小学校的积极响应。目前我市已有科普教育示范学校19所,实验学校13所。这一活动每年将持续,并引入省、市机制,对己命名的进行复审,不符合标准的随时摘牌。(2)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除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协会积极抓好各校的辅导员队伍外,我们对全市30余所重点学校进行直接挂钩联系,一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互通联系。(3)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动。我们联合市教育局,每一年举行一次科技教育夏令营,还专门组织科普大篷车、科普放映队,开展送科普、科教电影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活动。各中小学校利用各地的科普教育阵地,举办校园科技活动节,开展小设想、小发明竞赛,邀请中科院专家作科普报告会等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把科技教育融于正常教育中,进一步培养了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提高了观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科普进社区。为顺应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发挥科普大篷车能动作用,广泛宣传低碳、环保、节能。我们将社区科普工作作为市科协今年的重点,邀请国家级的科普报告团到社区作科普讲座,开放科普图书阅览室,每月为社区居民放映一场科普影片,经常举办科普演讲和科普文艺演出等,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宣传科学生活观念,普及科学生活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增强科学意识和鉴别能力,破除愚昧思想和落后习俗,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3、科普进军营。科技兴军、科技强军是现代国防发展的历史趋势,理当从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军队的科技力量,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技素质。科普进军营,可以形象地阐释较为抽象的科学道理,锻炼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也能较好地培育和提高动手能力、协能能力等,同时也能成为军营科技文化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内容,激发军队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信心。
三、加强集成,注重效益
篇4
培训。
这次课题征集工作历经近半年时间,在前期申报工作中,广西科技馆馆(中心)各部室及个人积极参与,围绕科技馆科学发展等方向,上报课题总计45项。科技馆领导及专家经过对这些选题多次研究论证、整合完善,最终选定了7个应用研究类课题,内容涉及场馆文化建设、科普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创新、科普教育服务理念研究、展品更新方向与趋势研究等方面。
签订课题任务书(韦国凯/摄)
在讲话中梁春花指出,目前广西科技馆人员的理论研究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课题研究将促使大家不断地加强学习,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竞争实力。她说,此次课题立项启动是广西科技馆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又一值得纪念的重要进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自治区科协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广西科技馆开馆至今已3年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及好评。特别是常设科普展厅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把科技馆的事业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不断出现,如展品老化速度加快,维修维护水平难以跟上;管理理念及方式方法难以适应新时期科技场馆发展特点;科普活动内容及形式不够多元化,参观人流量与预期还有差距等。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通过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地实践积累经验,还需要理论研究的有效支撑。科技馆的理论创新能够推动科普活动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和更新,能够为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建设性意见及建议。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蒙绍荣作专题培训(韦国凯/摄)
梁春花强调,全馆员工要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研究,应以此次首批课题立项为契机,切实加强课题研究的纽带作用,为我馆专业技术人才搭建起气氛和谐的科研平台,力争把广西科技馆打造成为优秀的科普教育基地及优秀的科普理论研究阵地。
篇5
二、推进知识产权工作至9月底,专利申请量640件,完成年指标任务的128%;办理专利申请专项资助22项,资助经费14600元;确定区第二批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2所;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项,技术交易额3072万元;组团参加《*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有4项新技术成果及产品获.*年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主战略,继续推进《奉贤区科教兴区规划纲要(*年-2010年)》和《奉贤区科技兴区推进计划》,努力营造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落实科普“六进”工程,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申报、落实国家级、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30项以上(不包括区级项目),同比*年118项递增10%左右。其中:——申报国家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2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12项,国家级新产品1项,国家级火炬项目2项,其它5项;——申报市级各级科技项目不少于80项。其中市级创新项目12项,市级新产品6项,市级火炬项目6项,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0项,市级农业攻关项目6项,其它30项;——落实区级各类科技项目不少于32项。其中:区级科技领军企业1-2家,区级创新项目15项,区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项,其它10项;——农医类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不少于45项。其中农业类30项,医疗等其它行业15项,继续支持农业科技特色示范基地若干。——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家、区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2家,通过重点扶持,争取在*年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30亿,比*年100亿左右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由2004年13%增长至15%。——实施科技“小巨人”扶持计划。每年挖掘并着力扶持10家销售额800—1000万左右、科技含量和利润率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争取在3年之内形成一批5000万元销售以上规模的民营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专利申请不少于600项,申报市级专利培育试点企业5家,争创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申报并争取批准上海市著名商标1个以上(原我区全国驰名商标1个,市著名商标9个,今年申报5个还没结果)。争取上海市名牌产品1—2个(原我区有市名牌19个,今年申报4个,还没结果)。——申报市级专业科普博物馆2家。(其中:化妆品行业1家,食用菌行业1家),争创市级科普基地2个,创建区级科普示范工程12个;——进行各类科技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拟在*年年初,由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科技大会,表彰科技“五大奖“,按照科教兴区纲要,总结*年科教兴区工作,布置*年工作任务;二是出台《奉贤区科教兴区战略配套政策》(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科技发展基金、专利基金等六个管理办法),使全区科技型企业申请各类区级项目或资质认定,有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三是利用科普“六进”工程、“科普宣传周”、“三下乡”、“科普教育基地”等载体和阵地进行全民科普教育;四是发挥媒体作用,利用现有的
科技网站、科技刊物、科技天地、电子大屏幕和科普画廊等有效的宣传阵地,积极宣传科技政策、法律、法规,培育企业科技创业文化,优化科技环境,不断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依靠现有的各类科技资金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提升科技产品水平。一是实施科技兴区推进计划。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科技兴区规划纲要。按照“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形成并实施*年科教兴区各部门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进一步构建社会所需,政府所能的全区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二是认真组织科技项目。坚持突出重点(领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市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四个层面)培育特色项目,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部和市科委各类政策,了解掌握全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发展势趋,为区政府提供建议;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使一批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基金(资金)的资助,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促进科技企业产业化。三是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按照我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年内培育1-2家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支持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带动一个行业、一个产业科技进步向纵深推进。四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每年政策聚焦10家目前1000万左右销售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3年内可成长至4000—5000万销售企业。五是支持社会事业类科技项目。关注农业科技特色基地建设,发挥农业、医药等传统基础业科技方面的软课题研究,重点帮助农业种、养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
三、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提升专利申请的量和质围绕实施科教兴区的主战略,以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抓手,积极鼓励发明创造及自主创新,加快知识产权传播、服务中心建设,为推动科技、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一是实施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面贯彻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我区*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研究具有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情况,掌握信息动态,把握工作重心,使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部署相适应。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对创新体系建设功献率。要以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学普及和技术转移服务。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产学研结合,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升我区专利申请的量和质。三是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增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能动性,抵制非法专利产品流入市场,积极主动介入纠纷调解工作,保护专利产权,维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发挥服务中心功能。通过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构筑一条面向基层、面向企业的便捷通道,方便专利的检索,开展持证上岗培训,确保专业人员的工作水准。举办大型知识产权论坛报告会。
篇6
关键词 山歌;气象科普;宣传模式;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26-03
0 引言
气象科普宣传模式的创新是促进气象科普工作发展的助推济和推动力之一。多年来,河池市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开展:一是在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期间围绕主题举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内容包括在城区中心广场摆设气象科普板报、对外开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台、气象探测中心)、举办气象科普报告会、在地方媒体刊发气象科普文章及录制播放气象科普专题片;二是在每年10月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气象科技下乡活动;三是不定期举办气象工作座谈会;四是在日常业务工作中通过手机气象短信和气象电子显示屏进行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如何推进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发展,让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在推动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河池市气象局以山歌为载体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的工作实践和做法值得参考与借鉴。
1建立以山歌为载体的气象科普宣传新模式
在河池乃至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山歌以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等独特的魅力深得公众的喜爱。广西河池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民间素有以山歌来歌颂日常生产生活的习俗与传统。因此,2010年以来,河池市气象局紧密结合具有本地特色的山歌文化,用山歌这一独特的宣传方式开展气象科学普及工作。
1.1气象山歌队伍建设
2010年起,河池市气象局通过对本部门20多位气象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山歌文化艺术的集中培训,组建了一支气象知识山歌传唱队伍。他们既是气象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也是气象山歌传唱的领头羊。此外,为激发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还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召集了近20位热爱山歌艺术的山歌手,对他们进行比较系统的气象科学知识培训,并从中壮大气象山歌传唱队伍。
1.2 举办气象山歌会,把深奥的气象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地传播到河池社会民众之中
2010年5月11日晚,由河池市气象局、河池市科协及宜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气象科学知识进农村山歌会”在宜州市北牙乡网山屯举行。山歌会以当地农民山歌手与气象山歌手对唱的方式进行。“自古农民住乡村,犁田播种五谷生;懂得耕耘就算了,还学气象做哪门?”,“农民辛苦种粮棉,风调雨顺得丰年;若是旱涝就减产,气象农业两相连” ……。在一问一答的气象山歌声中,赢得了台下近千名观众阵阵掌声的同时,让农民朋友领悟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与基本原理。一场“气象知识进社区山歌演唱会”于2011年3月22日晚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广场举行。“近些年来好古怪,老天好像疯起来;天旱裂断大田坎,落雨水泡到阳台。”“人类活动太夸张,污水废气难收场;天上云层受影响,所以气候就反常。”……。通过当地社区山歌手与气象山歌手的擂台赛歌方式,向在场观众诠释了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3 政府扶持、企业赞助,山歌助力普及气象科学知识。
“巴马县城摆歌台,望见歌友站一排;好比打牌先摸底,问你是从哪里来?”,“我们几个住河池,单位就是气象局;科普宣传到巴马,防灾减灾是主题。” 一场“气象知识进机关演唱会” 于2011年8月23日晚在巴马县寿乡广场拉开序幕。山歌音绕的寿乡广场歌台下前来观看的群众络绎不绝、人头攒动。其中穿插的气象知识问答,更掀起了晚会的。本台山歌会,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给予2万元的活动补助经费,巴马长寿老酒等三家企业为活动冠名赞助10万元。开辟了我市气象科普活动与当地政府扶持和市场投入有机结合的先例,为我市气象科普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2年9月27日晚,“河池市十月科普大行动启动仪式暨气象知识进企业山歌赛”在河池市文化广场举行。这是气象山歌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给广大群众带来一场气象科普知识的视听盛宴,进一步营造了山歌宣传气象科普的浓厚氛围。本次山歌赛吸引了众多商家和企业的积极赞助参与,再一次欣开了社会各界投入气象科普工作的热潮。
1.4气象山歌促进气象科普的互动性和传播力度
采用山歌这种群众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作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一改过去从事气象科普宣传所采取的由高到低的单向传输方式,不注重社会公众的参与,导致社会公众对于传播的气象知识只能被动接受,缺乏主动选择和判断能力的缺点,激发了社会公众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气象科普的针对性、实效性。目前,所录制的数千张气象山歌会DVD视频歌碟,正在承载着气象科普宣传使命于河池社会民众中唱响。以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山歌这种独特的方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是气象科普宣传形式的重要补充和良好途经。
1.5气象科普知识山歌的收集、整理和编写
在开展气象知识山歌“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的科普实践活动中,不但增强了气象科技工作者自身钻研气象业务科学知识,而且提高自身对气象科普的技能和认知能力。同时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对气象山歌文化艺术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热情。培养出一支气象山歌编创队伍,通过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最终收集、整理、编写出较为系统的、具有针对性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气象科普山歌作品。《中国气象山歌》的出版发行,是以山歌为载体开展气象科普宣传系列活动的硕果。
2 河池气象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气象科普队伍依然薄弱
一方面从事气象科普宣传的人员都是日常业务岗位上的气象科技工作者,导致他们投入气象科普工作的精力非常有限,部分人员对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从事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人员都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科普知识普及方面的教育培训,导致科普宣传的作用和效果明显不足。
2.2气象科普活动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河池市气象台自2004年成为“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以来,已然成为每年一次接待在校中小学生接受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和认知的重要窗口。但目前尚没有建立专用的气象科普场馆,同学们每次前来参观学习只能听、看,无法提供给学生一个亲自实践和体验的操作平台(比如气温、降水量的观测等)。此外,通过电视、报刊、网站等媒体或其他手段和方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活动的平台都没有得以建立和完善,严重制约气象科普工作的常态化开展。
2.3气象科普的社会参与度不高
气象科普的对象涵盖社会各行业,但多年来我市的气象科普活动与各有关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互动不足,大多处于单干的被动局面,致使气象科普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陷入了“瓶颈”问题。
2.4气象科普的经费支撑不足
河池气象科普工作尚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无论是气象部门内部还是各级政府的投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气象科普工作的推进与发展。
2.5气象科普的互动性不高
河池气象科普宣传由高到低的单向传输方式依然无法得到改观,导致了社会公众对于传播的气象知识只能被动接受,缺乏主动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不能激发社会公众的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象科普的实效性。
3 对策与建议
3.1强化气象科普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气象科普队伍,一是从在职气象科技人员中筛选,按照个人自愿与组织确认相结合的办法,将那些有专长、有热情、有志向的气象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气象科技人员,充实到气象科普队伍中来;二是有计划地对从事气象科普工作的人员选派到相关高等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科普教育技能培训;三是从已退休的气象专家中挑选,把一些曾经为气象科普工作做出贡献的老专家充实到气象科普队伍中来,既发挥出他们的余热,又能壮大气象科普队伍。
3.2建立和完善气象科普平台
河池市气象台继2004年6月成为“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之后。2012年10月被中国气象局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前不久申报的广西自治区科技厅项目《河池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已获得立项支持。因此,首先应以此为契机,力争在河池市气象探测中心建立起气象科普场馆,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为广大青少年搭建一个功能较为齐全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二是要充分利用气象部门现有的《电视天气预报》栏目、气象信息网站、气象电子显示屏作为气象科普宣传的补充平台;三是要联合地方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部门,开辟气象科普专题节目、专版,借助于部门力量搭建气象科普宣传平台;四是在目前的各乡镇气象信息站周边搭建气象科普宣传长廊、墙报或展板,让气象科普宣传能够走村入户。
3.3强化政府引导、部门联合开展气象科普工作
加强与地方科协的联系,通过地方科协牵头,达成与其他部门学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采取联动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如:分别与河池市医学会、河池市林学会、河池市水产畜牧学会等联合开展相关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参与,提高气象科普向社会各阶层的渗透力。
3.4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确保气象科普经费投入
首先,气象科普具有公益性特点,需要各级政府在经费上给予扶持,以确保公益性气象科普活动的正常开展;其次是吸收社会公益基金,根据“费用分担”原则,鼓励项目执行机构从企业、民间基金会等其他社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起企业、民间基金会出资赞助的气象科普运行机制;另外,应推进气象科普的产业化发展,其中包括气象科普投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多层次、气象科普管理体系企业化、气象科普经费模式市场化。努力实现政府的财政投入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不断推进气象科普事业的发展。
3.5 增强气象科普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气象科普的目的是为使人适应气候变化等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气象科普的过程是个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气象科普关系到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公民既是气象科普的受益者又是气象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因此,气象科普工作只有改由原来的单向传输方式转变为双向交流的互动方式来进行,才能提高其工作的时效性。
4 结论
1)气象科普工作的主角是气象科技人员,调动广大气象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气象科普事业,加强气象科普自身队伍组织建设,是气象科普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气象科普的对象涵盖全社会,鼓励社会各阶层的志愿者热衷参与气象科普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是气象科普工作得以向社会化扩展的保证;
2)气象科普工作须要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并紧跟时代和气象事业的发展步伐,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和公众对气象科学知识的现实需求。无论是气象科普的内容、宣传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都需要不断地加以实践和创新,这是气象科普工作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3)科普的社会化、科普的市场化和科普的现代化是科学普及的三个明显特征。气象科普工作也不例外,只要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来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使气象科普工作走上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王建刚.西部边远地区发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J].气象软科学,2006(2):87-91.
[2]吴云荣.气象科普社会化若干问题的研究.江苏公众科技网,2010.
[3]李成芳.我国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3,3.
篇7
关键词 灾害科普宣传 广告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tatus and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and Capacity
LI Yanping, ZHU Hong, ZHOU Ding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anhe, Hebei 065201)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conducts a survey, which is basing on the students of four universities. The survey includes following items: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aster, disaster awareness, self-help and mutual aid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and skills, and accordingly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college students on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the possibility of countermeasures capabilities.
Key words disaster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dvertising professionals; training mode; strategy
0 引言
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频突发,每次灾难的突发带来的便是人员的伤亡和财物的损失。根据相关调查资料的显示,有很多在灾难初发期有机会求生的人也会因为应急知识的薄弱而导致无法自救或者他救,因此防灾减灾意识成了当下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旨在更好地了解目前大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及能力的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的教育和宣传。
1 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更为大家所关注。那么,当下大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怎么样呢?能否基本突发灾难?学校又应该如何看待现在大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本次调查抽样院校为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学生。样本容量为450人。本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08份,问卷回收率为90.67%。
1.1 大学生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应急能力较低
增强社会公众应对灾害的能力以及自救能力,是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的重要责任,也是防灾减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根据数据显示:70%的大学生认为了解一些,21%的大学生认为了解的很少;而认为了解了解很全面的只占5%,另外还有4%的人认为这方面知识几乎没有掌握。这反映出当下大学生防灾减灾知识薄弱,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应该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宣传及学习。“大学生在防灾减灾、求生技能等灾害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情况见图1。
图1 大学生在防灾减灾、求生技能等灾害教育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
1.2 学校对防灾减灾教育有一定程度的重视
学校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校范围内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不仅有利于增强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而且能够使防震减灾教育深入人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4%的学生都表示自己所在学校比较重视防灾减灾方面的宣传教育,当然也有12%的学生表示学校不太重视。从数据上看,现在高校总体上比较重视防灾减灾方面的宣传教育,这也为提高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学生所在学校重视防灾减灾方面的宣传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大学生所在学校防灾减灾方面的宣传情况
而对于学校是否开设防灾减灾类的相关课程,由图3可知,50%的学生表示很有必要,41%的学生表示有必要,但也同时认为作用并不大。从数据上看,91%的学生还是对高校开设灾害知识公共课程抱支持的态度。表明在大学校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和宣传是提高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的途径之一。
图3 大学生所在学校是否开设灾害知识公共课程的必要性
1.3 学生参与防灾减灾方面的宣传活动参与度不高
根据图4显示,37%的学生表示没有做过相关传播活动,但有这方面的想法;有30%的学生表示参与防灾减灾的宣传活动,但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17%的学生表示没做过,且也没这方面的想法;16%的学生表示做过,这说明总体来说现在大学生在防灾减灾传播活动方面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但参与度较小,这也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之一,没有很好的传播意识。
图4 大学生参与防灾减灾的宣传活动
2 提高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的主要应对策略
《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级地震、教育等部门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活动”。①可见,防灾减灾意识是防御灾害的思想基础,是防御灾害软实力的主要决定因素,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针对目前大学生缺少必要的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常识,防灾减灾知识素养也相对较差的情况,需要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具体如下:
2.1 加强基础教育中灾害意识和能力教育
我们应该在加强基础教育中灾害意识和能力教育研究,积极研制开发突发灾害事件教学课程,是灾害教育有实际存在的载体。2008年汶川地震后,防灾减灾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2009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袁祖亮就曾呼吁,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研究,在大学本科开设灾害史课程。②在这方面,各高校可以根据院校的实际,开设相关的灾害类课程纳入公共素质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2 加强防灾基础知识和救灾基本技能的宣传和学习
学校应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提供、创造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的条件,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宣传教育水平与实效。抓住时机,加大宣传力度,多样化宣传,充分发挥校园多种媒体的作用,利用学校的电视台、广播、报纸、刊物等校园媒体资源,开设灾害科普宣传栏目,播放灾害科普宣传或刊登科普文章,创办科普宣传刊物,积极营造防灾减灾的文化宣传氛围。
2.3 加强应急演练,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自救互救活动
借助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避险体系、自救互救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检验应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全校师生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学校防控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一方面利用平时掌握的急救知识,在突发灾害来临时,进行自救和他救;另一方面,大学生救援队可对失踪人员进行搜救等。此类活动都能提升学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2.4 拓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途径
可以通过教师课堂讲授知识,课外专家讲座、学术报告、观看录像、防灾减灾知识竞赛;课外仿真演习、组织参观防灾减灾教育基地、组建灾害兴趣小组等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相结合,真正把提升学生防灾意识和能力的学校教育科学化、常态化。让学生的防灾减灾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使高校防灾减灾工作发生深层变革,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5 建设科普教学展示设施
建设较为完善的科普教学展示设施,是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条件。建设防灾减灾展厅可警示学生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可利用各种声、光、电、数码技术制成实物模型、场景再现、情景模拟、地震等灾害体验、互动平台等科普教学展示设备。也可通过放映科教影片,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展厅内可摆放有关灾害知识的书籍、报刊、以及查阅防灾减灾资料,同时也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正确认识灾害,增强防范意识。
基金项目:本文获防灾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提高广告专业人才灾害科普宣传素养的对策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2A09
注释
篇8
2月9日,江苏省盐城市科协召开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和省科协有关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任务。盐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庄兆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庄兆林对盐城市科协2011年的工作给予肯定,认为盐城市各级科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会议和盐城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为推进盐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一是服务大局展示了新作为。科协职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千名专家进千村兴农富民工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取得显著成效;“金桥工程”、“厂会协作”等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海外智力引进和海外科技社团合作有了历史性拓展,对科技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二是科普创建实现了新突破。全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由2个增加到5个,有4个县(区)被命名为“江苏省科普示范县(区)”,为提升科普工作能力、实现科普工作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自身建设得到了新加强。全市科协系统的工作效能和科协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新的提升,市科协被省科协表彰为综合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服务工作创新创优、防震减灾和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科协系统多个集体和多位同志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等多项工作得到上级科协充分肯定。
庄兆林强调,2012年是党的十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首战之年。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协干部要按照市委最新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围绕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在推进“快增”、“快转”中勇挑重担;围绕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在推进科普惠民中再立新功;围绕打造区域人才新高地,在建设人才强市上主动作为。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题为《创新发展思路 提升工作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服务》的工作报告,并对全国、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个人,省科普教育基地的单位;盐城市第三届十佳科技标兵和第六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以及2011年度学会、基层科协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颁奖。(盐科办 编辑:唐釜金)
(江苏省科协)
篇9
关键词:小班幼儿;科技教学;关爱情怀
一、科技馆的传播特点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倡导科学精神,提升公众求知、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以及增强科技进步意识的重要教育场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科技馆在为国民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既是公众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需求,也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发展创新文化的重要手段。科普教育形式主要有学校、媒体(包括报纸、书籍、影视、网络等)、科普活动(包括各种科技周、科普日等教育活动)和科技类博物馆。其中,科技类博物馆既通过各种标本、实物、模型、互动体验设施、多媒体互动和演示设施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又重视个体的参与和体验。
因此,科技馆在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上的优势非常独特。科技馆是科学教育与传播的重要平台,作为一种传播机构,它有两个最明显的属性:第一,它是一种非正式教育机构。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育与学校等同起来。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非正式学习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场馆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学习领域。科技馆教育的基本属性是非正规教育,从独特的展品资源入手展现其在教育学、传播学上的特殊意义,科技馆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引导观众通过模拟再现的科技实践进行探究式学习。第二,它是以空间形态为特征的视觉文化传播机构。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发明构造了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得以空前拓展,形成以视觉传播为特征的视觉文化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必然引起图形设计在方法论层面上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图形设计家和传播学家关注如何使信息向目标受众进行快速、有效传播,对视觉图形的形式语言进行创造性研究正是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呼唤。现代科技馆通过建筑形态、内部空间、功能流线、景观、节能技术、主体结构等表达以人为本、师法自然的设计宗旨,体现创新风格和传播要求。
二、国内外科技馆利用社交网络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科技馆,是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需要,更是推进科技创新和提高全民公众科学素质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馆事业获得快速发展,形成以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和县(市、区)级科技馆组成的科技馆网络体系,科技馆科普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四川科技馆大力构建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协同发展的“四位一体”模式,强力打造科普系列展览、活动、讲座“三大系列”科普活动精品,在科普服务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绩。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馆还无法满足公众参加科普活动的多样化需求。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世界第一,智能手机已深入到普通人当中,移动互联网也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科技知识的最重要工具,如何利用好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成为科技馆体系一项紧迫的研究课题。
2007年,美国教育部的《美国学术竞争力咨询报告》中指出,非正规教育是美国教育系统的三个相互整合的部分之一,即K-12教育、高等教育、非正规教育。“逛科技馆”这种科普教育已成为非正规教育的重要形式。成立于1846年的史密森学会拥有19家博物馆、画廊、动物园和9家研究院。2012年,史密森学会的公共机构共接待了3000万访客,还有1.03亿公众通过网络访问了史密森学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2009年出版的《在非正规环境中学习科学》中显示,人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经验、特定场所(博物馆、科技馆、科学中心、动植物园等)、非学校组织的科学活动当中,不分年龄层,而且比学校教学更有效地学习科学。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科学教育、科技政策咨询,其网站专设“新闻与公众参与”版面,面向公众和媒体提供科学传播与普及服务,主要以信息提供以及线下活动为主。
美国大量科普内容的网站以“gov”为后缀,如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航空航天局(NASA)、疾控中心、农业部、环保署等政府机构和部门开办的科普网站是网络科普的重要基地[3]。越来越多的移动应用通过社交网络的形式让用户参与到科学传播中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独特作用。在发达国家,科技博物馆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科技博物馆在功能定位、经营管理、运行模式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功能定位主要是收藏、研究、文化交流和科普,将科技博物馆提升到了文化产业的高度,每家科技博物馆都有自己显著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有着独特的运作模式。科技博物馆也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也通过种种政策鼓励民间机构对科技博物馆进行资助。借鉴国内外科技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是要使科技馆建设数字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和保护藏品,二是更有效地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科技馆科普传播的基本方法及其媒介形式
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有: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是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个系统。
(一)科技馆传播的基本形式分为面对面传播和非面对面传播两种形式。
1.面对面传播。是展教员与观众之间直接的信息交流,包括语言传播(如讲解、讨论、演讲等)和非语言传播(如手势、情感、姿态等)。两者互相补充、交替使用。其特点是:第一,双方交流充分、反馈及时,并给对方留下直接的印象。第二,双方可以更多地进行感情交融,更好地相互理解。第三,可以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要说明的内容,或对其做出进一步解释。由于信息的传播范围小、速度慢,面对面传播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某一信息。
2.非面对面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使用文字媒体(如图片、展板等)、电子媒体(如电话、录音机、录像机、电视等)和新兴媒体(电脑、手机等)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传播形式。传播者与受传者双方既可以通过荧屏内外进行交谈,也可以通过电视电话电脑进行交流,这是一种新型的人际传播。通过文字媒体,特别是电讯媒体传递信息,大大缩短了传播者与受传者双方的空间距离。
(二)充分发挥各类传播媒体的功能1.文字媒体。是指借助于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信息的各种载体,如馆报、馆刊、杂志、工作简报、工作手册等。
2.实物媒体。是指包含某种信息,能充当信息传递载体的实物,如墙报、橱窗、意见箱等。对科技馆来说,展品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实物媒体,品牌、形态、质量、设计、布局等都能传递信息。
3.电子媒体。是指运用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如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光碟等。
4.新兴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被称为“第五媒体”。
四、提升科技馆科普传播的对策措施
提升科技馆科普传播,要在利用传统大众传播、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等方面上下工夫。
(一)要广泛利用传统大众传播
科技馆不是小众传媒,更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属于社会公共文化范畴,其科普活动,离不开大众传媒的宣传报道。科技馆的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及大众传媒的关注,大众传媒的关注又促进了科技馆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科技馆必须紧跟时展,围绕满足公众需求,与大众媒体广泛合作,开展科普活动,积极探索和创新传播形式、方法,打造科普讲坛、策划科普电视节目,举办科普讲解大赛,利用平台开展科普咨询、讲解、互动服务。
(二)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科技馆展示设计活动是一项“科学信息的传播”活动,以科学概念和思想为其主要内容,同时还重视对科学方法的培养;通过展示设计的造型、色彩与空间等元素的系统构造,在独特的艺术氛围中传达展品信息,展现出强烈的视觉文化色彩。因此,科技馆的展览应该重视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深化科技与科普的融合,不断丰富展教形式,拓展多动体验模式,采取多种形态吸引观众主动参与体验,实现精准科普、快乐科普。
(三)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
科技馆展示设计是传达展品信息、营造独特风味、实现观众体验互动的时空媒体艺术,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特征明显。在“互联网+”的时代,科技馆尤其要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的作用,建立和利用科普微博、科普微信、科普微视频等,扩大其影响力。利用二维码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社交软件平台、开发适合观众使用的手机游戏、APP等,使观众的参观更具有自主性,游览更具智能化和人性化,增强科普传播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科技馆应该摒弃原有的旧有服务模式,积极应用社交网络技术拓展新的服务方式。
综上所述,科技教育界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传播的认知过程及特点的研究,探寻科技馆如何更好地运用传统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吸收更多的先进技术,建立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增强科技馆信息化、时代化、标准化、体系化、普惠化和社会化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其展览教育特有功能,进一步深入有效提升科普传播。同时,要对科技馆科普传播中取得积极成效的案例进行总结,并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提出更系统的理论,用以指导科技馆科普传播的实践。
参考文献:
[1]朱幼文.科技馆教育的基本属性与特征[M].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
[2]杨凌.试论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展览教育功能[J].内江科技,2016(2).
[3]中国科普研究所网络科普课题组.看国外网站如何做科普[N].科技日报,2014-08-15.
[4]吴晶平.联合大众媒体开展科普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科技,2015(14).
[5]省科博协二届三次理事会暨科技馆建设研讨会在雅安召开[EB/OL].四川科技馆网站,2016-04-26.
篇10
(一)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坚持周、月震情会商制度,收集处理分析研究前兆数据。稳步推进“____”规划项目,天元地震监测台已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完成30个地震预警和地震烈度速报台的建设。对市属台站监测环境和设施落实了技防措施。抓好“三网一员”队伍建设,提高了补助经费。加强地震分析预报交流和研究,举办了四川省地震监测与分析预报高级研修班,开展了专家授课,与省内十三地(市、州)地震分析预报专家开展了交流。
二是加强震害防御工作。开展了纪念全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对农村个体工匠开展了日常培训。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4件,其中安评项目3件,市重点工程5件,一般建设项目6件。率先在全省开展了示范学校、社区、乡镇的复查验收,新创建市级示范乡镇2个,示范学校2所,示范社区7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完成绵竹汉旺地震遗址公园申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工作;旌阳区城南街道花园巷社区获得全国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称号。____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后新增区域地震小区划已编订初步方案。
三是加强地震应急工作。应急救援工作不断完善,市委、市政府通过了新修订的《____市地震应急预案》并实施培训,市级部门已完成备案85个,全市完成备案780个。积极应对临区地震,2月19日,紧邻我市的三台、盐亭交界地区发生4.7级地震,作为地震联防区单位,按四川省地震局要求,派出了地震现场工作队开展了地震联防工作,与绵阳局完成了工作交接,圆满完成了省局交办的任务。充实救援队伍应急装备,向经开区旌东街道办天山社区配备了一批价值2万余元地震应急装备。加强应急检查和培训,对六县(市、区)进行了应急工作检查,在罗江进行了“第一响应人”培训。
(二)认真履行大震应急期间职责
“4·20”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带领全局发扬“5·12”抗震救灾精神,忠于职守、坚守岗位,切实履行防震减灾部门大震应急职能。
一是认真履行防震减灾部门职责,积极应对地震灾害。地震发生后,我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地震三要素。全局全体干部职工30人第一时间到机关集结,按职责分工开展大震应急工作。8:40分对外第一期震情信息。为了解灾情,8:35分,派出副局长李刚、张红梅分别带领4名地震现场队员分2个现场工作队,赴绵竹、什邡了解受灾情况。
二是及时收集灾情、图片。亲自安排通知各县(市、区)防震减灾局、市经开区防震减灾办,收集本地方受灾情况和灾情图片信息,每两个小时更新一次灾情信息,编发五期灾情信息报送市委、市政府和省地震局。收到来自我市各地市政设施、桥梁、部队营房等基础设施受损和群众受灾情况图片20余张,并及时报送市委宣传部。
三是做好支援准备。安排了25人的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配置了装备,随时待命前往前线支援。局机关组织了一支专家队,随时待命接受省局任务。
四是加强监视会商。及时与省局联系获得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开展地震加密会商3次,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余震趋势意见2期,并向各县(市、区)主要领导通报了省局地震趋势会商意见。
五是开展好部门协作。开展自考应急避险指导。根据杨震副市长指示,对承担自考的大专院校开展了地震应急避险知识宣传。与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32个成员单位开展了工作衔接,掌握了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
(三)全面部署防灾减灾日期间系列活动
一是针对《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加强《条例》宣传,结合全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在市区文庙广场设置了《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宣传展板。《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培训纳入全市公务员和县处级干部培训,市本级培训科级以下公务员2448人,县处级干部727人。
二是为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在全市举办了“防震减灾,美好家园”书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将征集到的113幅优秀作品在市区文庙广场进行展示,吸引了近万民市民群众参观。组织举办了全市“防震减灾平安____”演讲比赛活动,组织获胜者参加了第三届防震减灾科普夏令营。
三是在经开区天山社区开展了____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现场交流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四是指导基层乡镇、街道、社区、企业、学校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地震应急宣传和演练,在广汉市举行应急预案演练,得到市委李书记的肯定。
五是在旌东街道天山社区举办了地震应急知 识培训、地震烈度速报系统专业培训,邀请了省地震局调研员何茂富、成都高新减灾所所长王暾进行了培训。
(四)切实指导各县(市、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各县(市、区)在我局的业务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5.12”期间,全市召开各类座谈会15场,参加人员423人,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采访66次,参加科普宣传活动近14万人次,收集影像资料545份,发放各类资料5万余份,悬挂标语643条,在学校、社区、企业、机关、公共场所、乡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280场,参加人员30万人。
二、狠抓班子队伍建设
(一)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班子思想政治素质。
紧紧围绕市委部署,分别组织学习了市“两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邀请市委党校付三齐教授开展了“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宣讲,丰富了中心组学习内容,达到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班子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充分发扬民主,打造团队班子。
带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增强班子团结,凡重大问题,坚持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提高了班子整体决策能力和水平。今年6月,局党组获得市委表彰20__-20__年度县级领导班子创“四好”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三、狠抓廉洁从政自身建设
(一)深入开展廉政和反腐败教育,增强自律意识。
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牵头抓总,带头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及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亲自书写了廉政作品,安排在班子成员办公桌摆放了廉政警语台签。
- 上一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处罚条例
- 下一篇:文化艺术与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