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特点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1: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工智能时代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工智能时代特点

篇1

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一个人价值选择和行为导向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身思想意识的影响与制约,有时何种思维方式就会形成何种价值选择与行为选择,同样地,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相关发展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影响与制约,从近几年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发展实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存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的问题,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体来说,现阶段企业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领导者对现阶段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认识程度相对不足,理解能力相对有限,未能意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方面的重要推动作用。企业领导者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掌握者和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因此,企业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管理会计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企业领导者由于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认识程度不足、理解能力相对有限,所以未能在发展过程中给予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以必要的重视,也不能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给予其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导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管理会计的结合难以取得实际成效,企业管理会计在新时代的发展成效迟迟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理论创新,随着社会发展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变,这是值得鼓励和欣喜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管理会计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导致管理会计发展并未取得实际成效。举例来说,尽管一些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市场进行了系统化分析,但这些分析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涉及企业发展实际,因此未能投入到企业实际生产和运营中。管理会计的理论发展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脱节问题。

(三)管理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相对不足

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和依赖于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因此,管理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强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从近几年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发展情况来看,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管理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较为陈旧。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只有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展节奏。但就目前来说,一些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未能跟上时展步伐,及时补充自身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导致自身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以往阶段,知识构成相对来说较为陈旧,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能把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与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导致自身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也相对较低。其次,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操作使用能力相对不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存在对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水平不足、能力偏低的问题,导致其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积极地与工作内容相结合,依然沿用传统的工作方式,使得管理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性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路

(一)着力增强企业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意识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的问题,应意识到从思想意识领域着手,增强人们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意义,具体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说。政府相关部门要对企业发展进行相关指导,针对当前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站在时展的高度上对管理会计发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引领企业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以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效率与水平提高。其次,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要以领导者为切入点,着力提高企业领导者对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认识水平,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企业领导者在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给予管理会计工作与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充分结合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确保管理会计在新时代的发展能够取得新进展和获得性突破。

(二)确保理论和实践统一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存在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企业自身必须充分意识到实现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重要意义。企业要意识到在创新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同时,将相关理论创新投入到企业发展实践中,对理论创新投入实践工作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力支持。此外,我国在研究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要避免照搬照套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而要在最大程度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需求开展管理会计理论创新发展工作,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创新能够投入到实践中。在实践运用方面,企业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构建科学完善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是新时代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够有效实现对海量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提取,运用其中的关键信息为企业财务政策制定、相关发展战略决断和发展方向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工作队伍

对原有的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培训。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会计工作提高发展质量不能通过大批量更换原有工作人员的方式来实现,因为管理会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特点,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并在时展过程中不断补充其理论知识,更新其知识结构。就目前来说,企业可通过聘请专业权威人士开展讲座和培训的方式,对原有的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从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方面不断提高原有工作人员的管理会计工作能力,使其可以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运用好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手段。例如,企业可以在对原有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培训的过程中着力培训企业工作人员深度挖掘数据的能力,并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不断加强新时代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对数据库平台的建设,提高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能力,给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人员自身来说,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其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时展过程中对新产生的知识及时关注和积极学习,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掌握新的管理会计相关知识,进一步适应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管理会计新的工作方式。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的方式提升管理会计工作人员队伍质量。优秀人才的引进有利于给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工作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推动管理会计工作不断开拓新境界。但是,企业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好被引进人员理论知识方面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关系,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所引进的优秀人才既具备高水平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又能将相关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推动企业管理会计实际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

三、结语

本文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例如,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如着力增强对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使用意识、确保理论和实践统一以及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会计工作队伍等管理会计发展路径,希望对促进我国管理会计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智能化课程设计会计学专业

1大数据网络智能化背景下大学教育的时代特点

随着计算机、通信、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与教育方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数据(BigData)是海量数据及技术发展和创新的简称,通过智能终端、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储存、搜索、共享、分析、可视化地呈现等,实现‘量化世界’的数据化”。面临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一变革促使财务体系中的管理手段必须跟上节奏。时代在变,对财务人才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财务人员在大数据变革中要改变固定思维、尽快实现角色转型的趋势却是不可否认的。本文主要结合会计学专业在面临大数据信息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探索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计改革路径。

2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的导向——以学生发展能力为主导

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课程的设计则是在大学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变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具体实施“如何改革”之前,更为关键的是改革的导向问题。最新调查显示,在未来十年内,有50%以上的会计工作将实现自动化。这对会计职业固然是一个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会计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因为,有些工作是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包括做专业判断、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正是会计师所擅长的。那么在会计学专业的教育过程中,仅仅将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已经不足以使学生具备“职业”的能力,因为简单重复的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将可以交付给计算机处理;而对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对财务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对职业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因而,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课程设计,是会计学专业教育发展的改革方向。

3网络智能化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的路径探索

3.1BLOOM认知理论模型的构建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育目标应当包括认知能力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其中认知能力的目标按智力活动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六个等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等级的认知能力划分是按智力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程度逐步递增的。识记和理解属于较简单的低级认知能力,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属于较复杂的认知能力。本文在Bloom认知理论的基础上,将“记忆”和“理解”作为会计专业教育的课程设计的第一阶段;“应用”和“分析”为第二阶段;“评价”和“创造”为第三阶段,如图1所示。在第一阶段,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资源(如微课视频的教学资源),按会计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行“项目式”课前学习,使得学生完成“记忆”和“理解”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点。从Bloom认知理论的模型看,所谓“记忆”——记忆或重复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的能力,也就是知识保持能力;“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所获得的信息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大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实时了解学习的行为数据(学习是否参与学习,学习的时间长短等);以及学生在前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便于教师清楚地“发现问题”,有利于第二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回归到传统的教学现场,教师在此阶段发挥重要的知识讲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即实现Bloom认知模型中提升“应用”——将知识(概念、原理或定律)应用于新情况的能力,以及“分析”——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个彼此相关的组成部分的能力。在通过前一阶段线上学习会计专业知识“是什么”的基础上,教师在第二阶段将针对会计理论的逻辑进行深入地讲解,会计职业的实务操作问题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为什么”的探讨,教会学生能够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解决不同的会计职业问题。第三阶段,是Bloom认知模型中最后的能力应用阶段,即“评价”——根据已有知识或给定的标准对事物做出评价和鉴定的能力;“创造”——将有关的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新知识块或新模式的能力。从课程的设计过程主要通过网络智能学习平台的实现,教师端将结合现实企业案例的会计处理问题交由学生来判断,从而考查学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是否真正掌握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能力。在这一阶段中,网络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将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情况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估、督学等有积极的反馈效应.

3.2会计学专业课程设计——虚实融合

大数据网络智能化带来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对教学的课程授课方式要“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难度也在加大。课堂内外、线上线下、随时随地、时间空间都被打破,大学课堂的教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对课堂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大数据技术革新也迫使学校迎合“新一轮”的变革,努力构建“虚实融合”的教学新常态。结合前文分析在Bloom认知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设计需要体现出灵活、弹性、开放的特点。网络智能化学习平台的虚拟性,充分地实现了学生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然而网络课程的灵活和弹性,须在教师端进行一定程度的“实时”督学,利用大数据信息处理的便利。许多大学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中总结了较好的“虚实融合”的教学经验,比如某大学电子工程类课程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成功地利用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的课前学习积极性和堂的参与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计亦可以尝试此类教学方式,如第一阶段课前的线上学习作为零散的个体学习,第二阶段课堂的集中教学针对同专业的学生实施“大班教学”(讲座型教学),而第三阶段根据会计专业的岗位性质实施小组学习的“小班教学”。

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43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44-03

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其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与物质硬实力并不相称。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而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直接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主要指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孔孟之道,其基本内核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源泉,儒家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民族的主流价值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首先在第一个层面,儒家文化中含有丰富的“和”的思想,例如:《论语・学而》篇中有:“礼之用,和为贵。”《论语・为政第二》篇中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同时,孔子也提倡建设美好的“大同”社会,如“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第二个层面,例如孔子的“有教无类”,就是提倡人人平等,“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体现了正确的利义观,不唯利是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第三个层面,儒家文化中含有丰富的个人修身、正己思想,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思想也是相融相通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发展与前进提供精神动力,儒家文化中包含有经久不衰的精神食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e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大家共同奋斗的坚强纽带。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本,以民本为用,丰富的传统道德观念,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天下为公”体现了传统忠德的责任担当意识,是促进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仁者爱人”弘扬爱人之积极情感,唤醒道德良知,提升奉献意识,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为善,彼此友爱。孔子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多依靠自己,少依靠别人,做人要有独立担当意识;从民本来说,主张民为国本、本固邦宁,希望统治者爱民、养民、富民、教民、博施于民,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古人重视精神的作用,从而不断推进民族发展与强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时代难题的重要启示,儒家文化中包含有丰富的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思想

首先,儒家文化中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并经久适用,同时强调实践,强调实事求是,于社会生活中追寻真理。其次,对于如何为人处世也有很多经典语录,例如孔子关于做君子的要求: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闻、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告诫人们看到一种现象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要平易近人,言行一致,对工作要有敬业精神,有问题要多向别人请教,心中有不平事,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在有利可图时,要想到是否合乎义,在利益面前坚守道义,不犯错误。要“敏于行而慎于言”。在治国理政方面,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外,孔子的“中庸”“为政以德”思想及孔子的其他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含的政治智慧、治国经验等都有益于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二、积极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是指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是指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一)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相结合,发挥借鉴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典籍浩如烟海。

以儒家文化为例,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很多思想、理念直至现在还有很大借鉴意义。例如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等可以为现今教育提供启发,在教育理念方面,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在教育方式上:采用研讨式教学,孔子的教学,很大部分是和学生、官员、学者进行对话,经常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包括老师问学生,学生问老师。采用启发式而不是灌输式教学,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采用“共享式教学”,孔子在很多场合总是当众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和感悟讲出来,对一些问题重点教授和引导讨论或让学生之间开展讨论,让大家实现知识共享。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形式活泼,“杏坛”教学法就十分典型,师生在树荫下、山水间席地而坐就可以上课,此外,孔子在后半生经常带学生周游列国,这种游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开拓眼界,边游边学。孑L子教学注重问题、注重研讨、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教学特点和今天信息化时代的学习型组织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有重要意义。

从此例来看,要善于挖掘和阐发传统文化精华,首先应善于总结和提炼,善于从零散的知识碎片或语录、对话、或事件描述中去总结概括;其次,要把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相结合,善于比较,找找共通之处,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基本要义是相通的,比如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等;再者,要多思考与动脑,多与他人讨论交流,尤其要加强对那些不易显现、隐藏于字面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行挖掘。

(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创新文化表达形式,借助大众传媒和现代传播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本土与外来的关系。在提升文化竞争力方面,一方面要保持自身特色,另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畅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好声音。

1.根据时代的新要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和延伸

比如儒家的“重义轻利”“为政以德”思想,是根源于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宗法等级社会制的存在,其原义是主张德治,强调道德和道德规范对调节人际或等级间利益关系的作用,但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是缺乏权利或权利平等的观念和法制保障的,理解其内涵必须加入现代的权利意识和权利平等的价值观。再比如儒家“和”的思想,是指社会中各等级之和,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和”的价值观和思想,就应对传统的“和”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鉴别和扬弃,丰富“和”的内涵,包括分配公平、司法公正等,坚决反对特权和“官本”文化,将“和”建立在人与人权利平等、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

2.改造传统文化落后、陈旧、不合时宜的表达形式,赋予其现代表达形式

比如儒家文化中的“礼治”思想,“人无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等,今天仍然在讲“礼”,但是儒家“Y治”思想在表现形式上过于复杂繁缛,在新的时期,对于“礼”的形式一方面要适当规范和简化,恢复一些影响深远的传统礼仪制度,比如“成人礼”、传统婚礼、“祭礼”,等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一些新的礼仪制度并积极推广施行,比如升降国旗仪式、烈士公祭仪式、职场礼仪、商务礼仪等等。

3.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把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实现传统文化的“两创”,必须把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例如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西医结合、数字书法技术、围棋人工智能等。为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要将“互联网+”引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努力创建以亲民、时尚,又富含文化魅力的方式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

(三)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根据时代的发展进步,挖掘其当代价值,拓展其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生活,让人们能看到、听到、感知到,根据时代的发展进步,进行文艺作品创新、文化载体创新、营造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完善传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

1.创造更好的传统文化文艺作品,不断提高创作质量,努力推出优秀作品

以儒家文化为例,可以通过动漫、影视、书画等作品对孔子的教学进行情景再创造,以多样的形式对孔子思想进行深入挖掘,阐释新意,创造优秀作品。

2.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

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旅游纪念馆等文化文物单位不仅要发挥馆藏功能,为社会提供固定的文化产品,还应积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出贴近社会生活、“实用”的文化创意产品。

3.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载体

要积极结合社会重大节日,如纪念建党95周年、胜利80周年;积极结合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举办文艺晚会、讲座、开展主题创作展示活动。通过文艺形式、日常礼俗、饮食服饰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人们的生活。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一、当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然而,听力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集中听力训练代替日常听力教学

现行的教科书中听力材料所附带的题型多是回答问题、完成表格、听短文填词、归纳段意等,这些题型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确实大有帮助,但是和高考考查听力的主要题型――多项选择题大相径庭,加之,这些听力语料的语速较快,且有的语料篇章长,信息量大,许多教师就认为在课堂上听这些材料是浪费时间,而且收效也不明显,不如把这些时间花在精讲课文、语法知识和单元测试上。于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就采用统一时间来播放高考听力模拟试题,最后让学生自己核对答案和看模拟试题后的听力原文,教科书中的听力材料完全被摈弃了。长此以往,教师的“不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不重视,他们认为,提高听力只能“无师自通”,到了高三年级多听一听模拟题就行了。

(二)以“盲”听代替“巧”听

学生听力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学生听的过程中未能辅以必要的听力策略指导,许多学生总是盲目地逐词逐句听,或者是边听边译,结果是边听边忘,最后不知所云。当问及在听力过程中采取什么听力技巧和策略时,92%的学生反映他们缺乏听力技巧,不善于通过听来获取信息,9%的学生对于听力策略闻所未闻,更谈不上应用了。因此,教师任由学生在茫茫的“听海”中漫无目的地“盲”听,每次的听力训练教师只是充当“播音”和“警察”的角色,学生越发对听力缺乏兴趣,越是难以提高听力水平。

二、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的举措

(一)创造性地使用听力材料

现行教科书的听力材料篇目由以往的两篇增至三篇,且语速较快,有的篇幅较长。但是这些听力文章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融单元主题与寓意于其中,和整个单元水乳相融,如果因为考试题型与高考不一致就将其舍弃是教师懒于钻研教材的表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所以,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通过替换、补充、调整和舍取部分教学内容,使教材更加符合各校及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为我所用。例如:教授人教版模块七Unit 2 Robot 中P15 Using Language Ex.1的正误题可改编为选择题:

What’s the company’s greatest mistake? ( B )

A. They made their robots look handsome.

B. They made the robot look so much like a real man.

C. Their robots have no emotion.

D. Their robots may hurt human.

再如:选修八的Unit 3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Workbook中 P62的听力题,笔者就将练习3中的回答问题改为短文填词,降低难度,具体如下:

Ruth:Well,I’ve _______ mobiles that are computers and can videotape _______. Do you think _______ a good idea?

Zhang: Mum. Yes,they’re useful. I can use the Internet even when I’m _______.

Ruth: So you suggest one like that then?

Zhang: Not _______. It seems there’ll be some new mobile phones _______ on the market next year. They’re going to be _______ more powerful.

Ruth: What are they going to be?

Zhang: Oh,_______ what they’re planning! These new phones will be able to _______ your life. They’re called 3G phones because they’re _______ generation of mobile phones. They “think” for you.

高中三年,教师不能一开始就陷入高考听力模拟的怪圈,而要循序渐进,充分利用教材的听力材料,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实施听力教学的: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听力兴趣

1.与教材同步的电影欣赏

人教版编制的教科书穿插有不少名著改编的电影脚本,教师在授课的同时,结合教材的内容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和教材相关的电影有:《百万英镑》《憨豆先生的假期》《人工智能》《窈窕淑女》《傲慢与偏见》,这些电影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在课上看过后往往意犹未尽,课后还拷贝回去再看几遍。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笔者就通过班级QQ群邮箱把电影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模仿电影里和教材相关片段台词的语音语调,在班级作配音或是表演,选拔表演突出的同学到全校的英语晚会上亮相。学生在观看及模仿的同时,既训练了学生的语音,同时也提高了听力。

2.利用选修课的影视歌欣赏

英美电影鉴赏课或者英语歌曲鉴赏课是学生出席率最高的两门选修课,我校教研组建立了英美电影库和英语歌曲库,两个资料库的电影歌曲都有中英文字幕,定期下载更新,并按照学生的喜爱程度列出了排行榜,供教师作备课资料。名列排行榜前茅的影片有:《暮光之城》《里约大冒险》《歌舞青春》《机器人总动员・WALLE》《变相怪杰》《冰河世纪》,这些影片都曾被学生搬上舞台。英语歌曲库里的歌曲则多达几千首。在电影鉴赏课上,学生并不是单纯地观赏影片的情节就了事了,教师布置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要做笔记,记录下精彩的台词,课后写影评或者是配音。在歌曲鉴赏课上,教师要介绍歌曲和歌手的背景知识,选取语速适中、旋律优美的歌曲设计填词题,如:

Never Say Never 永不言败

See I never thought that I could walk through fire

I never thought that I could take the burn

I never had the strength to take it higher

Until I reach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And there’s just no turning back

When your hearts under attack

Gonna give everything I have

It’s my destiny

I will never say never!(I will fight)

I will fight till forever!(make it right)

Whenever you knock me down

I will not stay on the ground

Pick it up

Pick it up up up

And never say never

I never thought I could feel this power

……

3.提供听力网站

为了把学生的兴趣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就要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听力材料,我们向学生推荐了几个比较适合中学生的听力网站:

省略

省略

鼓励学生到“普特听力快车”在线收听“总统每日演讲”、VOA慢速英语,精选万花筒的视频如Mobile Etiquette(手机礼仪)、Disney Shanghai Breaks Ground(上海迪斯尼破土动工)、Grocery Checklist(蔬菜清单)、Keep the radiation out (如何把辐射挡在屋外)等时代特点鲜明、语流自然的视频,并与其他听写爱好者比较自己的听写成果,学生在听写的过程中,大幅度地提高了英语听力水平。

(三)辅以必要的听力策略指导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提出“听力技能教学的目的包括培养听的策略”。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系统的听力策略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有效的信息处理方法,掌握听力的各项微技能,包括预测内容、把握主旨、捕捉细节、推断结论、速记等。

听力理解信息处理方法分为自上而下认识法(Top-down)和自下而上认识法(Bottom-up),前者是指利用已有知识来分析和处理所接收的信息,后者是指利用资料中已有的信息(单词、句子等)来逐步构建新的信息(Goh,2007)。在听力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交替使用这两种信息处理方法。

例如,NSEFC Book 1 Unit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要求学生完成的listening tasks 有: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

(2)Listen again and compare the life and work of white and black people at that time. Fill in the chart below.

在Task 1 中,学生要根据首遍所听内容归纳出全文的主旨大意,因此,此处需要运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法,要训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关键词,一般以实词为主,并通过关键词和推断来构建文章的大意。这项任务需要用到的微技能是把握主旨和推断结论。在材料的开头学生能够捕捉到这些关键词:

joined… ANC…because…fought…rights…South Africa… three reasons

由此可以初步推断:The main idea is three reasons why Elias joined the ANC Youth League.

段末又再次总结:reasons… why … joined…league证实以上推断。

听主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鼓励学生尽量听一次就获得必要的信息,训练学生根据所听的材料,借助背景、语法知识勾勒出所听文章的情景,进而推断出文章的大意,而不是细究每一个单词的意义。

在Task 2中要求学生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填补语篇的空白,学生在处理信息时,既要依赖文本信息,又要借助自身已有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因而,在听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这项任务需要用到的微技能是捕捉细节和速记(note-taking)。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边听录音边做记录的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记录技巧,要求学生尽量把当前任务所需的相关重要信息,如表示时间、日期、年龄、价格和距离等的数字,或地名、人名和所属关系等关键信息词快速记录下来,以提高信息存储的质量与速度。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应使用快捷的符号做笔记,如:人名Tom用T表示,地名London用Ldn表示;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写出; less than或 more than twelve years old可用<或> 12y表示;用缩写或汉字代替长单词,比如用cpt或“计”代替computer,intn代替international。这些速记的技能要在平时进行反复训练,才能熟练地用自己惯用的符号来代替文中的信息。

(四)精泛听并举

学生在课堂上的听力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课堂所学的听力策略及技巧,我们把教科书的MP3格式的听力录音、同步听力及高考模拟题的录音都上传至QQ群邮箱或者是群共享供学生下载,课下回放课堂上未听清的语段,对于难度较大的听力部分要求学生进行逐字逐句地听写,既训练他们拼写单词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训练他们听的精确度及写的速度。

为了让学生适应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声音材料,我们除鼓励学生看原声电影、听英语歌曲外,还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提供各种有声杂志或书籍给学生,如《疯狂英语》《忘忧草》《总统演说集》等。

三、结束语

总之,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的根本途径在于“乐”听和“巧”听。“乐”听,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适合的听力材料,激发学生的“听”趣,使学生在听海中尽情遨游而不知疲惫;“巧”听,就是教师在听力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适当的听力策略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课内外结合,训练与娱乐结合,精泛听并举,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提高听力水平。

[参 考 文 献]

[1]Goh,C.C.M.Teaching Liste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2007.

[2]O’Malley,J.M.&Chamot,A.V.Learner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