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审计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审计的方式

篇1

一、在审计是,强调以经营审计为重点

传统内部审计的目标是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因而其工作重点放在财务审计上。以财务审计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并不能直接协助提高效益,增强竞争能力,在资源稀缺性程度日益严重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种严峻经营环境的挑战下,逐渐推动了往日的作用。内部审计部门适应形势的变化和管理当局的新要求,逐步将工作内容从以前的财务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这一转变过程可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颁布的《内部审计师职责说明书》对内部审计所下定义的变化中清楚地反映出来。协会于1947年最初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师主要处理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但也可以适当处理经营方面的问题。”这时,强调内部审计人员的根本职能是进行会计和财务审计,审计对象刚刚涉足经营活动领域。1957年修订后的《职责说明书》指出,“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核会计、财务及其它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从而将经营审计和财务审计并列起来,同等重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71年,协会再次修订《职责说明书》时进一步指出“内部审计作为对管理当局的一种服务,是组织内部审核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这就将现代内部审计的活动范围扩展到组织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大大拓宽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领域。此外,1971年的说明书还为内部审计师增加了一项新的职责,即“提出改善经营的建议”,从而极大的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设性。此后,协会于1981年和1993年修订说明书时又更明确地指出,内部审计师应评价所在企业各方面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从增强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效能着眼,为企业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目标所需的顾问服务。

,西方国家内部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内容相当深入。从美国来看,内审部门已广泛开展了企业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市场景气状况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生产工艺审计,产品推销(包括广告促销效果)审计、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有的企业内审机构甚至对环境污染、社区关系等因素对企业商业利益和持续经营的影响也进行评估,“绿色”审计、责任审计也成都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据全美天然气协会和爱迪生电力协会调查,1989年美国公用行业的企业内审工作时间只有19%用于财务审计上(且还侧重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其余时间都转向了经营审计。英国、德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情况与美国相似。在日本,由于企业强调雇主和雇员间结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注重维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领带与和谐关系,因而内审部门更少开展诸如财务收支审计、雇员欺诈行为调查之类的制约性审计,而是将工作重点致力于改进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等建设性审计上。

内部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以经营审计(经营活动的评价和改进)为主导,这是西方企业现代内部审计理念的最显著特点。

二、在审计策略上,采取参与、合作的方式

参与式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审计开始时,就对被审部门抱着信任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审计、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的理由,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2)征求被审部门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3)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共同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4)向补审部门报告期中审计结果,期中审计报告可以是口头的,非正式的,以便及时就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5)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采用建设性的语调,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措施上,被审部门已经采取的改进行动也包括在审计报告中,以反映他们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态度。

例如,美国百事可乐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白热化对公司生存和命运的严峻挑战,不断改进审计工作,采取了解决问题导向型的审计方式。即鼓励被审部门的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提出所关心的问题;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使用正面而非责难性的措辞,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指明可改进的机会,不简单地予以暴露;只向被审部门提供其需要的有用信息;针对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不同需要,提出不同的审计报告。其中,反映重大审计问题的报告和审计报告呈现送最高管理当局,以便获得他们的支持、协调和授权;而详细性的审计建议报告则直接送给部门经理或第一线管理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就地改进问题。内审部门采取这种新型的审计方式改善了与管理人员的关系,增强了内部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提高了公司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因而倍受公司管理当局的赞赏。

三、注重将审计结果的传递作为向管理当局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一种良好机会

篇2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长时间以来,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没有把核算成本规划到财务管理中,一般单位都是采取粗放式管理方式,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意识,不会主动进行成本控制。同样事业单位内部也缺少控制成本的意识,不能很好地结合支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审计工作往往仅仅是注重效益而忽略效率和审计成本,从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成本预算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单位审计部门中,成本控制预算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但是成本预算还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系统性,存在操作不规范、不安全等问题。现阶段,还没有单独的计算审计成本,仅仅只是利用审计部门的经费来核算内部的支出费用,没有明确地把成本管理归纳到审计配合成本中,导致占用了大量审计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把审计成本转移到审计单位,从而导致审计成本管理不完善,预算过程中出现很大问题。此外,成本预算还与审计项目出现脱离现象,没有把外包成本归入到成本预算中,导致人员没有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了审计的成本。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大部分审计部门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没有考核标准,考核仅仅限于形式上。一般只是重视完成项目的数量,而忽略了审计的成本和效率。在薪资方面,一般都与职称关联,没有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因此导致极易出现成本浪费,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人员的主动性,从而增加审计成本。 

(四)资源不足和闲置的情况严重 

第一,在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员、资金以及时间的不足。第二,没有有效审核工作量和可使用的资源,在审计过程中,一般都是遵循多就多配、少就少配的原则,极易出现时间和任务不符的问题,导致资源闲置问题非常严重。此外,还存在着调度不均匀、审计不彻底的问题,导致审计成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审计成本。 

(五)审计方式比较落后 

有效的实施审计是保障顺利完成审计目标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由于程序比较僵硬和繁琐,非常容易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审计成本越高审计过程越繁琐。现阶段的审计方式还是比较落后的,使用的还是逐笔检查,没有合理使用分析复核。由于审计方式落后,导致审计效率比较低。 

(六)审计人员的素质过低 

现阶段,我国审计管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和方式还不是很完善,不能科学的进行选拔,一般的选择审计人员,还是以经验为主要方式,着重在会计中进行选择,具有一定随意性,认为只有不断接近审计工作才可以做好工作,从而导致了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审计技能,水平不高,浪费时间比较多,从而降低了审计效率。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的对策 

(一)完善审计管理机制,降低审计成本 

第一,优化审计工作,整合审计资源。审计资源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审计成本的情况。控制审计成本的主要手段就是结合审计对象和审计力量,合理的管理和组织。在审计工作中可以通过明确审计的目的,突出审计重点;保持审计专业优势,利用科学的方式调整审计的力量,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减少审计成本。 

第二,建立奖励约束机制。奖励和约束机制是保障审计有效运行的手段。事业单位,应该依据具体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奖励与约束两种力量,完全发挥审计人员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第三,编制科学审计计划。在编制审计计划的时候应该具有选择性,要选择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来开展工作,还要合理选择能够有效提高宣传效果、扩大影响以及提高效率的项目进行审计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 

第四,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会对审计的资金和时间造成影响。想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虽然会增加成本,但是会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控制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第一,控制审计程序,改变审计方式。影响审计成本的直接原因就是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审计的重要性评估、分析性复核以及内部控制评审等先进  [h: 0px" />

第二,优化审计资源组合。审计工作,与需要审计项目的复杂度、审计规模、审计有效程度等有着很大关系。应该不断增加对审计对象和项目的了解和深入,选择符合要求的审计人员,匹配符合审计要求的审计资源,有机融合人员、资金和物资,从而降低审计成本。 

第三,审计调查和审计有机结合。掌握审计调查的作用,审计调查拥有时间短、程序灵活、形式多样、掌握情况多以及耗费精力少等优点,一旦出现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需要增加审计调查力度,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节约一定的审计成本。

(三)增强预算管理,控制支出规模 

第一,增加预算控制,限制审计规模。预算实际上是一种有效地控制手法,可以降低支出的费用。对于事业单位,审计预算实际上就是依据规定时间内审计的难度和数量来进行预测,把审计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此时就需要事业单位合理实施审计预算控制,依据实际审计的人员、时间、工作量来衡量审计成本。此外,也应该把审计外包项目归算到审计成本中。在制定审计计划的时候,做好审计预算工作,以此当做控制成本的依据。除此之外,可以依据审计的实际经验,来科学的进行审计预算,对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进行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预算结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第二,改变以往的预算管理模式,实施分项控制。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基本上还是财务部门作为总管部门来进行审计的预算管理,但是财务部门没有实际掌控审计具体的运行情况,使得预算控制效果不高。因此,就必须找到最合适的预算控制方式,也就是说可以把审计预算分离出来,让审计预算作为单独的项目,然后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成本控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预算成本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管理和监督,单项审计预算实际上是一种平行控制,也就是说需要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控制,增加适当的奖惩方式,从而降低了财务部门控制审计成本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部门控制成本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成本控制又是审计工作的重点。现阶段,由于成本管理方式、思想意识以及控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不是很理想,导致了效益低、效率低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挖掘审计成本控制的内涵,合理优化审计管理体系、控制成本等,从而有效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园园.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研究[J].现代商业,2010,(21):219-220. 

[2]徐明林.如何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J].新财经(理论版),2012,(2):211,213. 

[3]杨海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的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4):177. 

[4]张立华.试论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方法[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  [h: 0px" />

[5]王红艳.论事业单位成本控制[J].管理观察,2013,(11):135-136. 

[6]田园,郝向莉,钱巧等.刍议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50. 

篇3

摘 要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是保证内部审计发挥其功能的根本、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本文从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因素与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质量管理 方法

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确保内部审计发挥其职能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决策与管理水平、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实施监督与控制,以确保审计人员按既定的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实现项目审计目标,本文从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角度,对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因素与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

一、影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不健全

法律法规不甚健全是导致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 经济社会中的各种行为主要是靠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制约的,内部审计工作也不例外。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健全完善不但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得以规范,且可使内部审计人员避险有据、保护自己。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不到位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是发挥内审职能、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 内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但是, 目前部分内审机构的审计计划缺少立项依据, 带有一定随意性,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到位, 存在审计方案缺少复核、授权, 现场查证过程缺少督导, 工作底稿描述不完整、不清楚, 查证不深入、不彻底, 报告定性不准确、客观, 审计建议不具操作性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项目质量。

(三)审计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影响了审计质量

随着组织经营范围不断拓展, 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内审工作的内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是审计工作重心由合规性审计为主逐步向监督、评价、建设并重职能转变;二是实施全面审计控制,审计防线由过去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防范、事中控制。此外,信息化在组织内部经营管理中得到大量运用,使得传统的手工查账式审计方法、技术已不能适用组织的业务变化,不适当的审计技术方法势必影响审计质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及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业务素质,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个别审计人员甚至审计组主审的综合素质、经验、知识结构往往与项目的审计目标不相匹配,导致审计项目质量不高;另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对于发现的问题和疑点没有采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合理的方法进行职业判断,没有完全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因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影响了审计质量。

二、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一) 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体系、质量控制准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执行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规范、准则,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做到依法审计、依章审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规避审计风险,而且有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

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应当贯穿整个审计过程,审计项目立项要有合理的依据,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性、紧迫性、效益型以及审计人员的数量、知识结构、主业技术能力等,同时项目的确立必须通过批准程序;编制详细、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审计方案;审计实施过程中应当与被审单位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以确立审计重点、获得被审单位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审计过程中应当取得全面、充分、完整、有力的审计证据;最后审计报告中对问题的阐述要事实清楚,证据要全面、有力, 审计报告中所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相关可靠。

(三)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事后审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应更新审计思维,将内部审计工作重心从以往的财务审计转向风险审计、经营审计上来,更加重视对经济和管理的过程审计工作,让审计参与企业的经营,使内部审计更多地关注风险和事前控制,使管理层决策更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信息化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加大对内审部门硬软件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高性能、适应性强的审计软件,合理配置网络系统资源,并及时调整或更新审计软件功能,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以便强化内部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四)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风险意识

要确保审计的高质量、低风险,人的因素是根本。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一要能自觉地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二要有良好的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要采用多种方式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实现复合型结构,以适应审计工作的新发展。四是审计人员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 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 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并通过分析判断, 准确识别审计风险, 制订防范风险的措施。

(五)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机制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既要对内部审计的各项业务或工作进行自我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也要接受来自其他各个方面对内部审计业务的监督检查,以便更全面、更彻底的发现和纠正内部审计中的各种问题。

总之,企业只有从以上各面去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 才能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促进企业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内部。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讨情况综述.中国内部审计.2004(10):7- 8.

篇4

【关键词】信息泄露 信息不对称 内审外包机构 内审外包合同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将内部审计业务外部化已经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选择,这种现象的存在有着其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要研究上市公司内审外包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应从研究其理论和现实意义着手。

(一)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意义

1.基于委托―理论的意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基于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单个或多个行为主体(委托人)依据一种明示或者隐含的契约形式,雇佣其他行为主体(人)为其服务,并提供给人一定的信息、授予其一定的权利,根据人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针对上市公司内审外包业务,一方面上市公司由于人才的缺乏、公司业务精力有限等原因,内部审计职能不能完美的实现。另一方面,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催生了许多机构的产生,例如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行使内部审计外包的工作,能够使企业更好利用其优越的人才资源、审计资源。

2.基于受托责任观的意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基于受托责任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包括两方面:一是受托方接受委托方的委托,对委托方提供的资源进行管理并承担有效管理与使用受托资源的责任;二是受托方负起真实可靠地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与结果的责任。受托责任双方应以恰当的方式、有效的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积极履行双方责任。

3.基于成本费用理论的意义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也是基于成本费用理论的选择。成本费用理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交往、合作达成交易应支付的费用总和。成本费用来自各个方面,对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其成本有:搜寻成本(搜寻会计师事务所信息以及整理审计资料的成本)、议价成本(与会计师事务所商讨服务价格过程中的成本)、决策成本(内部审计外包合同中约定的服务价格)、信息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信息泄露可能造成的成本)、监督成本(审计过程中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进行监督需要的成本)、违约成本(对于可能发生的违约情况支付的费用)。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现实意义

1.获得高水平的审计服务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咨询业务不断发展。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聚集着大批专业的审计人才,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审计经验,他们能够在内审的过程中敏锐洞察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2.将精力集中于公司主要业务

现在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是公司主要业务的竞争力。内部审计业务以外包形式能够使上市公司集中主要精力发展公司的主要业务,将有限的资源投入企业的核心业务中。

3.适应审计业务的新变化

内部审计外包能够使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新的审计技能、获得更加先进的审计技术,使企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环境,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

二、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的具体表现

上市公司将内审职能外包出去既基于委托理论、受托责任理论、成本费用理论,又是为了获取高水平审计服务、集中精力于公司主要业务、适应审计业务新变化。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面临着一些风险。

(一)信息泄露风险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审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企业重大经济事项的制定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等。调查表明,上市公司在考虑企业内审外部时首先会考虑内审资产的专用性,日常的财务审计工作专用性程度低,只需用规范的审计技术,而风险评估审计以及企业绩效审计则更加复杂。上市公司一般愿意将日常的财务审计工作交予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而对于其他资产专用性强的审计交给内审机构则是出于信息安全保密的需要。

(二)信息不对称风险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该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弊病,在市场中,与相比买方,卖方能够更加了解相关信息。通过给信息数据缺乏的一方传递真实可靠信息,掌握较多信息数据的一方可以在市场交易中获益;同时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尽力从另一方获得信息。

(三)审计机构选择风险

上市公司选择的审计机构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效果的好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的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选择合适的审计机构是为了降低审计成本、利用外部优势资源,提高内审效率,发挥内审评价和建议功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成功内部审计外包服务基于审计机构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

篇5

内部审计是对为管理当局服务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内部制度的制定的完善性、可执行性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对企业舞弊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进行审计;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1.1 内部审计的内部性特征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受单位领导层的直接领导,是为内部管理当局服务而非为广大投资者或政府、公众服务。 

1.2 内部审计的及时性 

内部审计直接参加单位的重大决策会议、审计单位日常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包括审计财务收支业务、招标文件、合同文件、工程项目的过程审计,相比于外部审计只是在短短的数日审计企业的经济业务来说,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层反应,以便管理层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纠正已经发现和可能发现的问题。 

1.3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一样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按照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准则等相关准则的要求审计经济业务,独立地检查、监督本企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维护企业的利益。 

1.4 内部审计具有广泛的设计范围 

内部审计的范围必然涉及到企业经济业务的方方面面,包括财务活动、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等等各个方面。可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也可以进行保护性和建设性的审计。内部审计比外边审计的时间更充裕,审计的范围更广泛。 

1.5 内部审计的程序较简单 

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内部审计的程序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审计结论、进行后续审计四个步骤。 

1.6 内部审计比较明确 

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十分明确,主要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企业所有者的权益。通过内部审计了解各个部门在做什么、做的怎么样。是否按投资者的意愿做事。是否存在经营风险或做逆向选择,导致企业利益受损。 

2 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及形成的原因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经营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的可能性。通常人们认为审计风险主要是由于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主观判断错误所致,其实审计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内部审计的风险主要由几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由于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有限或政策理解错误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人为故意出现错识与舞弊(如出纳贪污)而不能有效的制止与发现;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审计后认为会计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内部审计风险是主管和客观因素共同造成的。 

2.1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导致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内部审计部门是存在于单位内部,在单位管理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大型的企业集团,有清晰的管理层结构,内部审计部门一般被称为监事会,监事会直接服务于董事会,对下属的分子公司进行审计,监督经理的管理活动是否实现了子公司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一些企业内部不设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将内部审计部门设立在财务部门之下,这些结构上的错误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弱。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来评价单位的经营活动。如果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服务于领导的意愿,不能够客观、公允地评价单位的经营活动,出具虚假的审计意见书,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的可能。 

2.2 面对复杂的审计对象和内容,给内部审计带来更大得难度,导致审计风险 

随着企业体制的改变,及企业重组、合并、分立等,导致内部审计的对象和内容越来越复杂,许多大型企业的集团的审计对象为子公司、分公司、下属单位、连锁经营店。企业内部的层次结构越复杂,交易活动越复杂,给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内部审计的内容也由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由以前的财务审计,发展到现在的效益审计、投资审计、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决策审计、风险审计、环境审计等等。这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的难度越来越大,审计风险随着增加。 

2.3 內部審计的人员素质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原因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在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人员相比,业绩成果不明显,工资收入不高,这些都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对审计专业、会计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较小。有些员工因缺乏对计算机的审计技术,从而不能有效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求,还有些审计人员非科班出身又不追求上进导致无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4 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方法比较滞后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方法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风险意识较弱,很少利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对于审计抽样技术的运用,基本靠审计人员主管从事这方面多年的经验来判定样本量,而正是这种判断抽样极其容易出现重要的漏洞。一些企业没有完整的审计程序,包括审计计划制度,审计报告制度等。审计报告以协调关系为基调,问题定性模棱两可,这些都导致审计质量受到影响。 

3 内部审计风险防范的措施 

3.1 积极参加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完善工作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减少财务收支记账出现错误的风险,也可以使相关部门按照内控制度执行,在记账前期预防错误的发生。内审人员根据以往的经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给管理层提出可行的管理决策方法,从而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3.2 建立审计质量评价制度 

要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其分工,防止后期出现问题时人员之间相互推脱、出现漏审、审错等审计风险的发生;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和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制度。最后,坚持审计标准,正确处理审计样本数量和审计质量的管理,抽查的审计样本量要保证审计的质量。 

3.3 加强审计报告规范 

审计报告要在审计的底稿的基础上形成,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的评价要客观公正。措辞要严谨,处理意见要实事求是,要建立内部审计报告复核制度。 

3.4 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定期培训 

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把审计事业的发展和人员的生涯结合起来,根据每年不同的变化,修改和完善培训方案,增加内部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内部员工素质和业务能力,处理特殊事件的应变能力。 

3.5 优化审计技术方法 

计算机电算化高速发展,采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对审计工作造成的被动和心理上的劣势,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可以实现经济业务处理流程透明化,有利于强化内部控制,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篇6

在企业的经营组织活动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改善其经营状况,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影响因素非常多,使得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审计风险,对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大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起到自我约束与自我监督的作用,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但是由于受到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企业人员素质、职能定位、管理体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的内部审计缺乏权威性与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还面临着一些审计风险。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定义及特点分析

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或者是相关工作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论不合理,导致审计对象或者是与审计对象相关的方面遭受的损失。通常情况下,内部审计风险主要由四种要素构成,即:固有风险、独立性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这几个要素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内部审计风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不可计量。由于审计风险是一种概率事件,是难以实施精确的量化的,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积极应用合理的内部审计方法,以便于有效控制审计风险;(2)内部审计的风险具有可控制性。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积极应用合理的严格的审计程序与有效的审计方法,可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中;(3)内部审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由于内部审计风险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审计人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大小是不确定的,并且风险所导致的损失的严重程度也是不确定的;(4)内部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相关的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其所做出的相关判断是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的,这就会产生一定的审计风险,并且审计风险是存在于整个内部审计过程中的。

二、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

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并且企业内部的环境因素中也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各种因素都会对内部审计风险产生一定的影响。总体上来讲,可以将各种因素划分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种。

1.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因素

主要表现为:(1)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这会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从而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大小产生影响;(2)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所应用的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缺乏合理性。随着企业内部审计信息数量的增加,内部审计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新形势下,审计人员如果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保证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就会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增加;(3)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较大差别。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者,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对整个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影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中的各个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具有很大差别的,参差不齐的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导致一定的内部审计风险是难以避免的。

2.导致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因素

主要表现为:(1)内部审计内容的扩展与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其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审计的对象越来越多,并且相关的审计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较大难度,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上升;(2)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法律法规为《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相对来讲,该规定的法律强制力是比较弱的,并且其法律级别比较低,将其应用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难以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使得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审计结论的权威性与正确性受到较大的影响,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加大;(3)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及被执行程度对内部审计风险具有直接的影响,在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想要及时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差错与舞弊行为,防止造成较大的损失,就需要制定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目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不够健全的,这很容易导致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

三、新形势下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所要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权威性与独立性。只有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才能保证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过程中,要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较高的组织地位,以便于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独立地行使审计职权,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有效性、公正性与客观性。

2.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建设

完善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仅能够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对于控制与减少审计风险也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基本的保障。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比较晚,在制度建设上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要求,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建设,尽量地减少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是非常必要的。

3.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控制度

在强化内部审计法规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以便于对内部审计风险予以有效控制。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从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两方面来开展,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中各方面的监督控制工作,对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与风险严格把关,以便于将内部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4.应用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

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之前,需要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情况、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大小等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法,并要积极的将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在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同时,有效提升内部审计效率,控制内部审计风险。

5.积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直接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对于内部审计风险具有直接的影响。做好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与培训工作,加快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使内审人员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则,这对于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

6.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有利于其在实际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准确地识别审计风险。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比较薄弱的单位,尤其要学会应用针对性的措施规避审计风险,及时做好各个部门的沟通工作,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胡成智,唐玲.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J].广西教育,2013(3).

2.鄢斌.如何防范内部审计风险[J].财经界(学术版),2011(8).

篇7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本文将从现时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内审管理问题入手,浅谈广州移动近年来在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学习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企业传统内部审计与现代企业管理存在脱节

传统内部审计机构不够健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审计程序不够完善,内部审计仍停留在查错纠弊的阶段,未能寓管理和服务于审计之中,也就达不到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水平的目的,形成内审工作与现代企业管理灵魂上的脱离。(种法钟,2004)

(二)内部职能有待改进和提高

传统的内审工作是为了审计而审计,使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管理、与服务职能相脱离,致使内审工作的质量难以提高,不利于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是部分企业不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无计划性可言;二是目前部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存在内容不完整、填制不规范等问题;三是有些审计报告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情况、存在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四是未能将审计成果资料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审计监督的效力。

二、广州移动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审计项目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重视和提高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是提高内部审计的作用和地位,树立审计权威,增加审计价值的必然选择。(蒋竣,2004)以下谈谈广州移动内审部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运用制度控制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

1.设立内部审计专职机构、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广州移动在2006年成立了内审部。经过六年发展,广州内审部已由最初的查错纠弊,发展到审计规章制度执行风险、公司运作流程设置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审计结果逐渐细节化。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基础工作

根据《中国移动内部审计章程》,广州移动内审部执行双重管理考核机制(即接受省公司和市公司的双重管理)。截至2012年1月,广州内审部制定及执行各类审计规章和流程共计21个,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规范化。

(二)结合企业发展,审计质量注重时效

1.咨询服务走在前,坚持部门联系对口制度

设立“内控咨询”专用邮箱,为各部门提供各类风险咨询服务,全员审计感知度明显提升,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显著提高。

2.通过年度主题活动,打造内审服务品牌

2008年,开展了“审时度势”主题活动,展现内审监督、咨询服务的专业形象;2009年,启动“长治久安”九大工程,将咨询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到服务一线;2010年,开展“风险baidu”主题活动,将事后风险发现主动改为事前风险提示,鼓励一线员工揭示风险;2011年,开设“风险话你知”专题案例分享,把风险宣传工作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机制

广州移动内审部每年不定期对内部审计项目进行质量自查或抽查,以确保审计项目的质量管理到位。2011年底,对前期开展过的所有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回顾,还总结了各类审计项目运用到的审计手段和方法,“温故知新”筑牢审计质量。

(四)加强全过程质量跟踪,将质量管理落实到细节

1.重视审计立项,结合企业管理需求,制定年度审计计划

广州移动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并经所在公司审计委员会、管理层批准,向上一级内审机构备案。

2.做好审前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对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通过做好合理分工,明确范围以及审前培训工作,让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在后期的审计实施过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有效途径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检查、监盘、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获取审计证据,使审计证据与形成的审计意见之间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审计证据控制环节的关键所在。

4.审计底稿及审计定性的控制

广州移动建立审计工作底稿两级复核机制,要求审计组长和项目负责人对审计作业底稿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的结论写入复核意见,签署姓名和复核日期,以确保审计底稿的质量。

5.审计报告的撰写与最终审定

广州移动内审部执行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审计组长、项目负责人以及内审机构主要负责人均会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确保了审计报告的质量。

6.整理保管好审计档案

广州移动内审部对历史审计项目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形成系统档案资料,并放置部门服务器上供部门成员随时参阅,有效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利用和审计方法的推广。

三、结语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内部全体审计人员的长期共同努力。希望所有内审人员都能继续努力,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种法钟.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控制[J].2004.

篇8

关键词:烟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现状与解决

传统的审计方式针对的主要方面是财务收支情况,其关注的重点是交易的过程和交易的记录过程是否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而增值型内部审计制度则相对传统的审计方式更加符合当今烟草企业的实际情况,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着眼点更加具有全局性,管理的力度更加强,操作的方式更加快捷有效。增值型内部审计不仅是简单的将价值增值的情况纳入整个审计的范畴,而且还将企业的风险预测和规避风险包括在内,所以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方式是企业提升其管理水平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之一。

一、烟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现状及特征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

烟草企业内部审计机制的在企业整体中的地位在不断地提高,组织地位的提升使内部审计机制的地位也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样内部审计的监管评估职能就可以向企业的内部更加深入,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增值型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管理方式,主要是对企业风险的把控和企业内部工作的确认,这是独立于其它管理机制的,正是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决定了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二)增殖型内部审计的高效性

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增值型内部审计的首要目标就是实现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在实现了有效性这个基础之上,更高层次的目标则是通过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服务使企业实现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在整个企业的风险预测和管理方面做出积极有效和实质性的作用。内部审计的无效是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存在重大的缺陷和事实上的重要缺陷的标志”之一。所以,要判断一个内部审计是否有效除了要参考它的独立性程度,还必须关注内部审计的整体职责和中心目标是否是符合该企业的内部需要的。

(三)内部审计作用下的价值增值的实现

烟草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之一是在企业经营的时候实现企业的增值过程,一个水平较高的内部审计机制能够为该企业的增值工作提供一个最快捷的方式。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围绕增值这一个最终的目标来进行,把它最为整个工作的重心和基础,从而实现企业的增值计划。把审计工作的资源,审计工作的目标和方式,以及审计工作的内外部环境都包含进价值增值的整体目标中,使单一的增值框架向多维度的形式转变。

二、烟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使企业增值避免过多损失

增值型内部审计在为企业进行增值的时候,是运用确认和咨询的方式给企业创造和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合理建议,让企业在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做到成本的节约和收益的增加,真正实现企业的增值,使企业收益得到切实的提高。增值型内部审计为企业减少损失的时候是通过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把握和控制甚至排除来进行的。运用以上一种方式,增值型内部审计就可以进入到企业深层次的管理中,在各个方面对企业进行增值,使企业的经营水平得到提高。

(二)涉足风险管理,实现企业增值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甚至出现经营风险,那么减少企业风险,或者降低该风险的发生概率就成了一个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最根本的方式是立足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用管理评估来预测企业在近期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传统的内部审计一般都是在风险发生时甚至是风险发生之后才采取措施进行一定的补救,而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审计方式则是风险发生前和发生时及时处理,大幅度减少企业的损失。

(三)改变审计的角色,提供更好的服务

增值型内部审计除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存在问题以外,还要求他们主动参与到企业问题的解决中。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样就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的要求,在整个发现和解决企业面临问题的时候,内部审计人员都要充当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而不是像以往的时候仅仅是一个顾问式的角色。

三、烟草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一)建立监督评价体系,有效发挥增值型内部审计作用。

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对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内部的评价和监督,进而慢慢完善企业的监督评价体系,监督评价体系的含义也就是对内部审计结果进行评价和监督,并且分析审计结果是否达到企业所定下的目标,有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二)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有必要实行增值型内部审计

随着经济的变化和发展,烟草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变化,最新的审计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烟草企业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在长期实践下的表现是它适合当今烟草企业的标志,增值型内部审计是企业的收入增加,成本得到控制,使企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能够保持原有市场,甚至能够超越自我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邹新根烟草行业提升内部审计质量之途径[J].审计与理财,2013(18)

篇9

关键词:现代企业 审计外部化 内部审计

1.我国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可行性分析

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应用与实施具备较为现实的实践性与可行性。目前,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角色定位以及基本能力方面所存在的弱点与缺陷,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很难在实践中发挥其基本的审计职能,无法满足企业管理层对财务审计以及各种管理审计的基本需要。因此不管是从理论的角度上看,还是基于对现实需求的考虑,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企业中的推行与应用都具备较为现实、较为突出的可信性。

那么,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现代企业应通过哪些具体的策略和途径来推进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有效实施?

2.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策略及途径

结合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应用经验来看,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主要包含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全部外包,其二则是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部分外包。但在我国,现代企业可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及途径来推进自身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组织与实施。

2.1通过内部审计补充来进行审计职能外包

对内部审计进行补充是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一种最简单方式,其是将企业内部部分特定的审计职能赋予具备较强专业性的第三方组织机构。比如说,企业可以聘请外部结构中专业的工程、法律、计算机及金融方面的专家来彩玉企业当中部分关键的审计项目,以便于在获取专业技能支持的基础上提升内部审计的整体效果。举例来看,集团企业要对处于外地的分公司进行审计的时候,可以聘请分公司所在地、懂得当地语言、熟悉当地民俗的审计人员来辅助审计工作的执行;在对电子及信息系统等这些特殊领域进行审计的时候,企业可以聘请具备较强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家来参与审计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审计的补充过程,企业内部审计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外部人员只发挥相应的协助功能。

2.2通过审计管理咨询推进审计外部化实施

审计管理咨询,是现代审计业务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现有咨询业务的一种延伸,在此形式下会计律师事务所的基本职能是辅助企业对其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人员的配备以及内部审计规划的制定等工作进行确认。与此同时,审计管理咨询还需要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招聘工作提供服务,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风险的领域进行基本界定,并未组织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职能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将部分审计业务分包给外部的中介机构

所谓将部分审计业务分包给外部的中介机构,要求企业将内部审计业务当中的部分或者是某些项目的某一些程序外包给外部的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在审计业务部分外包的形式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需要跟外部的审计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协作,在对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监控的基础上,将一些必要的信息传递给外包审计人员,使其对企业的整体信息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进而提升审计评价与审计建议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而外包的审计人员则是审计工作的主体,对各种重要的、具备较高技术难度和较强专业性的问题进行负责,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主导性保障。

2.4将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完全外包给相关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业务的完全外包是将企业内部一切审计业务都交由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处理。这种外包的方式下,企业内部一般不需设置审计机构和审计部门,但可以保留对审计业务执行进行监督的基本职能,对外包审计的履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做好与中介结构和企业管理部门直接的有效沟通与连结。但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必须对此进行合理的拿捏与掌控,避免因企业内部审计主导地位的丧失而使企业审计发生“套牢”效应。

2.5以协力式的委外方式进行审计的外部化处理

协力式的委外方式是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前任主卫·理查德先生所提出的,是通过地方法与企业审计的共同写作来进行审计的外包与写作。这与审计补充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强调的是通过这种外部化处理方式来提升企业审计部门的核心竞争水平。其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处于审计工作的主导性地位当中,审计功能也主要由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来进行承担,而对于部分非核心性的和非常规性的审计业务,则可以利用外部审计力量加以协助,进而在实践中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施效率。这种协力式的委外方式能够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主导性地位,同时有可以对外部审计的力量加以利用,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增值而言,具备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

3.结论

新经济形势下,基于企业发展对审计职能的需求跟内部审计缺陷之间矛盾的突出,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补充、协助和规范,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外部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尽管内部审计外部化在我国企业中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但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经营现状、行业特性、经营特点、所处发展使其、企业文化以及内部管理和审计水平等因素加以考虑,选择恰当的内部审计外部化途径开展审计工作,如此才能够保证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凌云,宋明.内部审计外部化实现途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2).

[2]刘相礼.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利弊分析[J].经济师,2011,(01).

[3]韩静.内部审计外部化适用性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1,(01).

篇10

 

关键词:内部审计 计算机辅助审计 沟通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和内部管理的全过程。面对审计资料无纸化、审计数据海量化的新挑战,内部审计对业务的监督逐步由现场手工查证的传统方式过渡到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监控与现场核实结合的新方式,内部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的沟通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情况简述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和审计管理活动中,以计算机为工具,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审计作业和管理手段,全面、及时、有效地检查和监督经营管理信息,维护资产安全,更经济、有效地履行审计职能的活动过程。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推广有赖于企业内部网络化和计算机软、硬件投入程度的加大。近年来,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税务、财政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创建完善了财务收支和各种内部管理的网络系统。这些机构的内审部门也基本实现了与内部其他相关部门的网络互联,为实现信息交换网络化开辟了快速通道,为开展网络审计、实现实时监控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这些较大行业和系统积极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建设,硬件投入和更新较为及时,软件开发也初见成效,使内部审计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引起沟通的主要变化 

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1 号——结果沟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人际关系》,以及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等,均给出内部审计活动如何进行沟通的指引。审计沟通的技巧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审计方式对比,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沟通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增加了与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业务人员的日常沟通。近十年来,各种业务电算化建设速度非常迅速,业务处理大集中模式已经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面对着繁多的平台模块、各不相同的数据表定义,内部审计师不可能具备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人员所具有的相关系统知识和技能。为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类业务系统功能模块的具体用途和数据关系,有针对性地使用审计软件创建审计模型、查找审计疑点,内部审计师必须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和一线业务人员的日常沟通。 

(二)增加了与审计软件开发人员的沟通环节。传统审计以现场作业为主,审计人员主要面向业务经办的一线业务人员及其管理者,通过审阅、核对、复算、盘点、观察、鉴定、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进行取证。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下,对审计软件应用的需求逐步加大,开发适用的审计软件对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参与设计审计软件的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与技术开发人员进行良好沟通,才能将成熟的审计方法和技巧融入审计软件中,建立适用的查证疑点模型,有效建立业务系统与审计系统之间的关联,提高查找疑点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