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0: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技术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技术前景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技术问题;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常见的施工工程中技术管理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点。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贯穿着整个施工过程,因此技术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表现为:

(1)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备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2)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3)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施工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管理水平所反映出的竞争势力也较为突出。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

1强化责任管理,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施工技术是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技术组织机构,明确技术管理是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首要任务。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学习现行规范。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各个分项、爱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商质量。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活动,通过循环技术措施,解决技术瓶颈。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

2.1应用后浇带法的施工技巧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2.2墙体砌筑砖

砌体的组砌形式有:一顺一丁、三顺一丁、梅花丁、砌法、丁砌法等。砖砌体是由砖块和砂浆通过各种形式的而搭砌成的整体,砌筑时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砌体中的砖块必须错缝砌筑。砖砌体由一块砖,利用砂浆作为填缝和粘结材料,组砌成砖墙。为了使它们能共同作用,砌筑时必须错缝搭接。

(2)必须控制水平灰缝的厚度。按规范规定,灰缝一般为10 mm,最大不超过12 mm,最小不少于8mm。

(3)墙体之间的联结应牢固。理论上认为:两道相互接合的墙体,应该同时砌筑,要保证墙体连接牢固,则接槎应严格符合规范规定。砖墙接槎质量的好坏,对整个房屋的稳定性相当重要,接槎不符合要求时,在砌体受到外力作用和震动(如地震)后,会在墙体之间产生裂缝。

2.3构造柱与圈梁的施工

(1)对构造柱,应先把钢筋绑好后,清理柱子根部的落地灰等杂物,并用水冲刷干净,然后支撑构造柱两侧的模板。模板要支牢夹紧,用支撑法或螺栓拉结法使之牢固。

(2)对圈梁,可先绑钢筋后支模板,也可先支模板后绑钢筋。侧模立在担上,待钢筋完成后把模板上口卡住,保证模板的断面尺寸。同时也要防止胀模和漏浆。

(3)检查钢筋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浇灌混凝土。混凝土要控制坍落度防止漏浆;另外由于构件较小,振捣时要适当。

(5)现场养护。混凝土的养护要根据水泥品种和气候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养护时间。

(6)拆模。构造柱和圈梁,由于都在砌体中,因此浇灌后2—3 d就可以拆除侧模板。

3建筑技术管理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

(一)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

(1)图纸会审刮度。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就图纸上的问题各方面形成“图纸会审纪要”,是工程施工和决算的依据。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

(3)技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是根据工程特点及所采用的技术措施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工序搭接、安全措施等,分类别项地向有关人员交待清楚,使在施工中能够掌握和执行施工图。加强工程技术交底资料的管理, 建议针对组成分部工程的分项工程,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了施工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质量责任管理制度。作为项目经理,要明确责任,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作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备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

(5)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

(6)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

(7)工程竣工。

技术档案及竣工图的编制建筑工程竣工技术档案应达到所列项目齐全,试验数量符合要求,数据准确,内容填写齐全,书写清楚,装订程序合理、整齐。竣工图是对工程进行交工验收、维护、改建、扩建的依据,所以编制时应做到及时、准确、系统、科学、完整。

(二)确保足够技术投入,为工程技术管理提供保障技术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企业要为技术管理和技术开发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规程,标准、技术参考资料、技术管理应用软件等。

篇2

【摘 要】近年来,建筑工程项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控制成本则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造价控制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着,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对经验认真总结,从而对一条降低造价,降低成本的创新之路探索出。本文就对造价控制的特征和重要性进行了介绍,从而针对造价控制存在问题,对补救的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施工管理

引文

在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对工程预算的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在既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又使最低的造价使任务的要求完成,我们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使降低造价的目的尽可能的达成。造价的降低将能够使企业的利润提升,使企业的成本降低,从而维护企业的财政健康,使经费和资源得到节约。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造价控制的基本特征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造价控制中的特征首先是周期较长。因此,工程造价贯穿工程的整个施工,而且其中的所有阶段都直接的影响到最终的成本,对整个工程的造价来说,任何一个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没有进行好都会对其有重大的影响所产生,因此,都需要造价控制的参与。其次是有着较广的涉及面,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因为对许多工作所涉及,所以,往往需要许多不同专业的人员共同进行操作。因为各种流程和工序千头万绪,所以,每一个都有其必要性的存在。所以要在工程的所有方面进行监督造价控制,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使的资源的浪费。第三是造价控制有很多的点。要逐一考虑所有的施工细节,不能只顾大头,而对细节的关注缺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精打细算使用的任何材料和人力,甚至是精打细算一袋沙子。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有许多的问题存在着,这些问题使造价控制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从而工程的效率降低,从而使工程的进度被拖慢,还导致预算超出的危险。比如说,许多建筑工地有着非常混乱的现场签证管理。签证由于监理的专业素质原因而有滥发的情况存在着,相关人员的监管也较为缺乏。部分承包生对一些并不必要的项目故意增加,从而骗取订单,甚至是以次充好,使工程成本直接增加。还有的施工单位对合同重视缺乏,没有合同意识,在签订时不仔细阅读合同,从而出现了合同空子。

除此之外,项目设计也有问题存在着,经过多次变更,导致有的设计许多地方并不精确。在具体施工的时候许多设计不能有效对应,结构使的其不断的返工,使成本增加。或者导致工程无法照常进行是因为设计单位本身的设计问题。施工时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工程造价两个主要的来源就是材料和设备的成本,如果对材料和设备的成本控制缺乏则一定会造成造价上涨。但是许多工程目前并不重视这两项,有的工程为了使采购次数减少而对大量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了一次采购,结果造成浪费。即使是事后卖出也难以回收成本。而且对施工过程的造价也没有专业的管理者来进行评估,这也是难以控制造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中造价控制的措施

(一)对工程量准确审核,对进度款及时拨付

要在工程量审核上对造价控制下功夫,使工程量审核及时的进行,按照工程进度拨付款项,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要使款项发放拖欠导致工期延长或者款项重复发放导致资金流失的情况尽可能避免。每使一个阶段的工程完成就要立刻进行相关的审核。

(二)对合同管理加强,对合同严格执行

如果施工现场进行管理时能够完全按照合同来进行,那么施工就能做到井然有序的进行。所以,要及时追责不符合合同的行为,确定责任人。如果施工方有问题出现,那么业主要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还要使相关人员的素质加强,按照合同要求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三)对现场签证和工程变更严格把控

首先要重视在施工现场的造价管理工作中的设计图纸。保证造价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基础就是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操作。首先需要对图纸认真的研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它完善,并且按照图纸的要求将签证发放和对工程进度变更。

(四)对设计环节严格控制,使设计变更尽量减少

要重视设计环节,让设计尽量更加严谨。导致设计与实际不符的就是因为设计不够严谨,对设计不断的变更不但会极大的提高工程造价,而且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严格把关施工质量,使返工造成的资源浪费避免。

(五)严格的控制管理物资采购

要小心谨慎的进行物资采购,使采购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如果采购材料的质量不达标,会使成本无端提高。而且选购时要货比三家,要精心维护购入的设备。还要在材料运入时仔细验收,使以次充好的行为避免。

(六)加强施工队伍的选择

目前因为我国有大量的施工队伍存在着,但却没有那么多的功能对这些劳动力能够容纳。这就使得许多施工队伍为了对建筑施工单位要求的迎合而不断的压低价格,使工期减少。虽然这样能够让建筑单位有更大的利润获取,但是实际上也使施工队自己的利润所牺牲。那么施工队在利润受损的情况下,在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通过降低工程质量来对自己的利润空间找回,从而给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造价控制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为了使这个问题解决,要与施工队必须签署尽可能详细的合同。建筑施工单位在合同上,需要详细的规定施工队伍的施工标准,将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的空间封死。这份合同也将是建筑单位维护自己权利的法律依据。

(七)对招标管理的控制加强

建筑工程来选择承包商时往往需要成熟的招投标制度。造价控制的保证就是负责任的承包商。我们在进行招投标的时候,如果为负责可靠的企业提供一个投标的合理渠道,就一定要秉承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在招投标活动中,要对投标企业的资格审查注意。为了中标,许多不良企业对违法手段不惜使用,从而伪造自己企业的情况,上报虚假数据,甚至有可能对其他企业的资质借用以换取工程。因此,建筑单位必须要对其引起警惕。

四、结语

建筑工程中的造价控制工作因为与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营利润息息相关,所以,需要施工单位和业主对其加以注意。本文首先对造价控制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介绍,从而对造价控制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且分析和研究了建筑工程管理中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要求,最后指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晓丹.基于价值视角的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9.

[2]史辉田.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

篇3

关键字:工程质量,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技术

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建筑施工中,如果混凝土出现裂缝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会使钢筋生锈,抗压能力减弱,不利于高层建筑物的施工,甚至有可能导致坍塌,给人民的生活造成威胁。因此混凝土裂缝技术受到业界人士的热切关注,而这种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以及几种常见的混凝土裂缝以及对应的技术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

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从力学角度和平衡角度分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综合了各种因素,其中包括:受到的外力挤压,气温的骤变,含水量的骤减,以及在建筑过程中,由于楼层的高度过高,要将混凝土升降,在升降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与,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还有就是物体本身的载重量达不到所要的范畴,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二、新型混凝土裂缝技术

1、利用微生物致使碳酸钙沉积的方法。碳酸钙是一种盐,而且是一种强电解质,里面的是以钙离子与碳酸根的形式存在,而且这些正负离子具有吸附周围静电的功能,当正负离子吸附周围静电,将微生物放入碳酸钙中,再加入另一个强电解质,两个强电解质相互作用,使得碳酸钙披上一层膜,致使碳酸钙重量增大,经过无数次的结合,碳酸钙的质量不断增大,这样就会使碳酸钙沉积下来。众所周知,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碳酸钙不断地沉积下来,就会使得混凝土更加的结实,而原来产生裂缝的地方也会被修补好。这比一般的修补方法要好得多,因为这种修补方法直接在混凝土的内部进行的,比起在外部加工,这种方法能够在本质上改善问题。此时要注意,微生物的选取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建筑工地上的微生物更适合碳酸钙的沉积。因此,要将混凝土材料在工地多放几天,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将改性环氧砂浆注入混凝土中。改性环氧砂浆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作用原理是:环氧砂浆中的氧的质子是16,但是改性环氧砂浆含有的氧是18,这样的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结合大量的具有还原性的质子的物质,而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是重金属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并且空气中的灰尘也具有还原性,因此改性环氧会大大的提高该用品的性能,相应的混凝土的硬度也会提高,可以说,改性环氧砂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由于改性环氧砂浆的造价比较高,还未真正应用于实际生产与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改性环氧砂浆制造工艺也会更加完善,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混凝土中也将会是一种优先的选择,而且对于任何一位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家来说,机会弥足珍贵。所以,这种混凝土裂缝技术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3、将环氧树脂制成浆状,灌入混凝土中。环氧是一种结构无比坚硬的分子,此分子是呈球形。球的抗压能力在各种图形中占据首位,它将受力均匀散开。而树脂则具有粘性,将本来有缝隙的物质黏连在一起。而且,树脂本身具有渗透作用,会增加其他分子之间的粘连,而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会使得混凝土更加坚固,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受到外力的挤压时,不会那么轻易地就出现裂缝,或者出现裂缝时裂缝不会变得更大。当出现裂缝时,树脂会自动渗入出现裂缝的地方,就像是一个储物袋,想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这也是它最便捷的地方,有了这个强大的功能,混凝土将不会出现裂缝。同时注意,树脂具有高度的粘稠性,不要用手去轻易的碰触,否则会黏住皮肤。这个技术目前只是在理论中存在,还未真正的实际操作,因此还不知道他的可用性与操作性。

4、用电解的方法改变环境中的空气比例。将空气冲入到特定的环境中,利用电解的方法,将空气中的正负离子分开,电解完全以后,再将混凝土放入其中,对于混凝土来说,加入离子会使得正负离子与混凝土自由结合,最终使得混凝土更加具有坚固性,当外界温度骤变时,混凝土的排列顺序会改变,那么加入的正负离子,会自动补充其缺少的结构,再次达到以前的结构,对于每一个分子来说,这就增加了他的灵活度,也提高了混凝土本身的能力。但是在电解的时候,由于加入的是高电压,所以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所以可用机器人进行操作,这就增加了工程的成本费,所以只适用于千层建筑物的使用,对于千层建筑来说,混凝土的抗压能力特别重要,所以特别需要加入成本高的的物质。但是,目前来说,这个技术还无法进行实践,抗压能力的研究也在逐步提高中,但是这种混凝土裂缝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确有很大的可行性。

三、传统的混凝土裂缝技术

1、收缩性的改变。混凝土之所以会出现裂缝,大部分原因是由于收缩性,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具有弹性的物质,比如大量的石灰,这样能提高混凝土的收缩性。对于普通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方式,也是造价最低的方式。在混凝土表面加入水进行饱和水养法,这样对混凝土的收缩性具有很大的帮助。

2、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的处理技术。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很容易就会拉裂,所以制造混凝土的时候要把它放在平地上,做好平面保护的工作,以免在升降过程中会产生拉裂。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冬季施工的时候,要加入一些能够产热的盐类。这样就会防止在外界施工过程中,产生温度差,致使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要防止裂缝由小变大。大多数的裂缝都是由小的裂缝逐渐变成大的,为了防止这种状况,应该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要点式放,这样不但能够把混凝土变得更加坚固,还能够增加其韧性,当小的裂缝产生的时候,不会产生更大的裂缝。同时也要改善它的分布层,也就是加大各个层的受力,在每层建筑的过程中要加入钢筋,确保钢筋的质量符合工程的要求,每层需要用同种的混凝土连加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既能防止小裂缝变成大裂缝,也有一定的抗弯能力,增加了其寿命。

4、防止沉降产生的裂缝。由于在混合原料的时候,沙子等重物会下沉,要么会在下部聚集,要么会造成混合的不均匀,当分布不均匀的时候就会导致上下的结果不一致,还会造成裂缝的产生。施工过程中保证沉降的原料更加均匀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一步。

5、避免温度的副作用。自然原因是我们无法人力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混凝土的性能来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内部分子能够承受的极限,不要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温石灰,保证内部分子结构不会发生改变。避免在特别炎热的条件下进行作业,因为当混凝土已经成形以后,很难改变其受力状况,外温过高只会改变其性能。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所以在混凝土的制造过程中一定要用专业的技术做好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出现混凝土的裂缝,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处理,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结束,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8(5)

篇4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 功能 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专业技能为中心的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实训。实训基地就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为载体的实践训练场所。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不断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导致了产业岗位的不断变化,使新的岗位群不断取缔老的岗位群。从而使工程型、技术型人才在社会上出现紧缺。目前,建筑产业对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需求量很大,使许多岗位工作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技术含量急剧增大。因而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量很大,尤其关键的是在学校的能力培养。

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运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鉴于这种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高职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力度,增强专业建设与改革步伐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院建筑专业自建立以来,我们的建设思路和具体做法是以市场需求确立培养目标,以行业、企业需要、学生就业为目的,紧扣建筑行业岗位工作需要的技术及技能标准,构建“宽口径、厚基础”的新型实训模式。在此基础之上设立了我系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确定高职建筑专业教学与建筑行业切入点为:一是满足产业的需要,在校内建立与其配套的实训室(基地),按行业、企业运行机制开展教学。二是加强建筑专业教学与建筑产业联合,与社会的融合,建立以预就业为目的的校外实训基地。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和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各个行业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工作者,建设出可以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实训基地。我院建筑专业在构思实训基地建设方案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常规教学为主,以培训为辅

实训基地的功能主要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我院建筑专业根据常规教学和培训需要,学生在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制图、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建筑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等实训室(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这样不仅满足了我院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常规教学,为也可以供在校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进行练习,同时还能为社会提供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的任务和服务,将其为我院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二)创设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的工作环境

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符合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工作环境。鉴于此方面的原因,我们先后走访了建筑企业项目部,掌握了建筑企业对员工岗位的要求、技能需要;系领导带领全体专业教师去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咨询单位、建筑设计单位等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熟悉了生产、管理的工作环境、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以及超前的工艺;聘请企业项目经理、总工、工程师、技术员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按市场需求构思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以满足社会需要,同时尽可能减小学生与工作单位之间的距离。

(三)实训基地要体现一定的技术水平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要展现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技术含量上一定要有行业范围的先行者,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行业范围超前的技术,同时,建设的实训基地要具有前瞻性、持久性。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展现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我院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一是选择最佳的实训基地的设计。建设实训基地在大量的调研之后,做出了好几个实训基地的建设设计方案,然后多方面论证,最后选择了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着重在签订合同、招投标方面严格把关,购买设备、调试、安装、验收、维修保养等其他环节认真对待。二是对行业领域中的技术前景和现状都进行了必要的了解,在“实用、够用”,同时具有一定超前性的基础上,尽量把行业较为先进的设备、仪器、材料、技术、工艺、方法和成果带入实训基地。三是做好整体规划设计,这是非常必要的,受训者在这样的实训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既能提高了基本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从事规模较大、综合性较强、创新性有要求的实验和研究的能力,实训基地整体规划设计要尽可能做到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先进、技术超前、工艺新先进、教学方式多样、管理水平高。使实训基地能够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三、实训基地的功能

(一)将理论和转化为能力的场所

理论是能力的前提,能力是理论的实践和应用。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和能力,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性环节中取得,实训基地是理论与实践的训练的场所,使学生完成了从认知向能力的转变。通过实训,学生的基本理论得到了加强,各种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二)增强职业素养、培养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锻炼爱岗敬业的精神。实训可以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经训练所获取的经验及掌握的技能,通过团队完成训练科目,让他们不但获得实际动手操作的经验,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实训基地的教学实践

我院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

为了满足常规教学的需求,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近年中,学校共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建设了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能够体现职业岗位需求的建筑专业教学设施和实训场所。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等他们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就能顺利的适应工作岗位。实践证明我们这样做是正确的。

(二)校外实训基地

为了充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能力培养的中心地位,目前,我们已与中国九冶、咸阳兴艾建筑有限公司、咸阳方圆建筑工程公司等建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安排我系学生进入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是我们产学结合的雏形,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产学结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之,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校企双方坦诚相待、各尽其责,方能共同受益,只有通过参与者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才能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之局面。

五、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一)健全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管理模式

1.成立实训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学院各类实验室、实训室等按专业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归属实训中心。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各个专业能够共享,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由实训中心会同教学系部制定。实训中心统筹考虑,集中进行重点建设。

2.建章立制,使实训仪器、设备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明的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降低消耗,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负责制。为了保证设备及人身安全,规定使用大型贵重的设备、仪器和电动机械设备的实训教师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关设备、仪器操作合格证书方可操作,只要有学生在实训场所进行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指导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在场。由于措施得力、执行到位、实训教学正常有序,设备维护低费用,长期保持安全零事故。

(二)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从企业中选取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到学校对专业课教师进行行业操作技能培训后,培训合格后才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二是从企事业单位中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外聘教师;三是有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师资培训、国培计划、处境学习、下企业锻炼等方式。近两年来,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实训指导教师不足,但实训教学效果良好。

(三)实训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篇5

关键词: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P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16)01-0073-05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高度关注海洋安全”,凸显了海洋开发与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战略思路和要求。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也表明,在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全产业过程中,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同样十分重要与迫切。2011年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2010年发生的大连新港“7.16”油污染事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至今依然不能消除[1]。然而,我国油污水处理装备在产品质量、耐用程度、自动化水平、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分析其在管理、研究、制造和实践应用方面落后的原因,加强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建设总体思路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重视目标引导,强化过程动态监控和管理,节约公共资源,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动员社会资金和人才积极性,建立科学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和保障油污水处理装备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赶超国际同类装备的先进水平。

2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现状与革新

国内外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基本上都经过了3个发展阶段[2]:20世纪60年代以前,属于油污水处理装备起步期,装备主要以自然分隔和分流的管道容器组合为主;60-90年代为发展阶段,从油污水处理理论到应用范围,再到装备制造工艺和新产品自动控制,都有长足的发展,不同场合和不同种类的油污水处理装备十分丰富,品种繁多;进入21世纪以来,油污水处理装备在油污水处理效果、能耗控制、新材料应用研究以及装备小型化研究等方面,进入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时期,取得丰硕成果。

2.1世界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现状

国外油田含油污水处理采用的设施主要有沉砂池、API隔油池、斜板隔油池(CPI)、自然除油罐、混凝除油罐、粗粒化罐、压力沉降罐、浮选池(柱)、压力滤罐、单阀滤罐、组合式处理装置、水力旋流分离器和精滤器等。从油污水处理过程的工作原理看,有物理法、化学法、理化法、生物法等油污水处理装备种类;从油污水处理装备应用场所看,有陆地油田地表油污水处理装备、陆地油田地下密闭式油污水处理装备、海洋固定平台油污水处理装备、水面移动平台油污水处理装备、潜航器油污水处理装备等类别;从装备工作方式和关键处理材料看,又有膜过滤式、压力分离式、沉砂分隔池式、生物降解式、水力旋流式等油污水处理装备种类。

2.2我国海洋油污水装备开发与应用现状

我国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国内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也纷纷展开了油水旋流分离器的研究,如清华大学、石油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大庆石油管理局申请了两锥体结构的油水混合液预分离水力旋流器专利,胜利油田设计院申请了单锥体结构水力旋流器专利,西安交通大学发表了类似三锥体结构的旋流器的研究论文。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牵头研制的机械压缩油水处理装置也取得了预期成果[3]。

2.3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与技术革新

目前国内参与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开发与研究的热情较高,参与的涉海单位、科研院所及高校也较多,重复研究、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研究、研究成果的先进性与适用性较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在项目研发管理和产品技术规程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缺少顶层设计,需要对国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进行政策引导、标准设置和规范研究应用体系方面的总体布局,从而引导和促进我国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技术革新。

3组织机构与顶层设计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置标准化建设,要面向国际油污水处理技术前沿、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面向国家海洋经济主战场,要组织国家层面的海洋油污水处理领域高层次专家,研究制定国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开发与研究的标准化体系,从标准化建设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体系是规划、引导、管理和规范其研发行为的综合体系,使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从社会需求开始,到项目策划、项目方案评估与论证、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检验与应用等全过程,纳入标准化体系的制约和引导范围之内,保证各个环节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最终实现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成果的国际先进水平。

4建立国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体系

建立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标准化体系,首先,需要集中国内行业专家和专门机构的力量,制定好能确切反映油污水处理装备市场需求,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海洋油污水处理需要的产品标准;其次,要建立起以“管理人员、使用设备材料、生产研发方法和流程”三要素为主轴的管理标准体系;最后,充分发挥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体系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使油污水处理装备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跟上时代的节拍,能够随着其相关材料、技术和方法,乃至其相关产业装备的进步或改善而升级更新,保持其总体技术的先进性。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从技术标准的建设和管理标准的形成两个方面开展。

4.1技术标准

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技术标准要根据当前国际、国内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设置。4.1.1油污水处理装备物理形态标准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物理形态,表面上无关乎开发研究的关键技术,似乎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与其他海洋工程装备不同,由于其应用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多数在海洋平台、船舶或海洋其他油气开采装置上,其外在形体的大小,往往是决定能否投入生产实践和发挥作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海洋油污水处理装置的物理形态控制标准与其他技术指标和标准同等重要,组织和引导涉及海洋油气开发利用的企事业单位,编制应用于海洋油气平台、海洋船舶、海洋建筑工程、海洋观测装置和海洋能源装置等不同场合和功能的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物理形态标准,作为研发项目立项的控制标准之一,引导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小型化和集约化发展。4.1.2材料和工艺标准在国内技术专家充分研究掌握当前国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制造技术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各关键技术环节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新型材料的使用研究,制定国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成品的标准等系列标准,指导并规范国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项目、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实际使用。4.1.3装备环保技术标准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是属于海洋环保领域的海洋工程装备,其环保技术标准遵循现有《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还必须持续推进现有技术标准的修订。在制定油污水处理装备海洋水质、空气和海洋底质等常规污染防治标准的同时,应该把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声光电等衍生污染纳入控制体系,一并建立相应的综合污染控制标准。4.1.4装备能源消耗标准油污水处理装备的能源消耗指标是重要控制因素,能源消耗是环境保护和节能的间接指标,是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重点考核和评估的关键环节。油污水处理装备能源消耗标准应该包括研发过程能耗指标、应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能耗指标、运行寿命期维护保养能源指标,以及技术路线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更新性。4.1.5海洋油污水装备可持续发展为确保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先进性,就必须在标准体系中规定其“与时俱进”的途径和步骤,主要从国际国内主流技术方法、主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同时也要重视信息技术与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与使用之间的跨界融合,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现代研究成果在油污水处理装备方面的应用能力与未来趋势。

4.2管理标准

结合国家科学技术管理的特点和现状,以管理流程体系为基础,建立国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标准,是当前国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理论,在ARIS平台中实现对制度、标准内容的管理,将制度、标准与流程进行匹配,可实现“三大”标准基于流程的协同[4],从而实现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可推广复制,可持续发展。4.2.1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领导下,以国内海洋环保领域相关专家为主,成立油污水处理装备行业管理协会,其职责主要包括跟踪国家油污水处理装备发展水平,引导油污水处理装备发展方向,确认油污水处理装备科技研发工程项目的条件,进行海洋油污水处理装置研发项目和研发产品的综合评估等。行业协会面向社会涉海高校、企事业单位,面向国际国内顶尖专业人才,形成资源配置和项目建设的建议,实现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创新的跨越式发展。4.2.2国家资源综合调配制度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是海洋公益性需求,需要国家重点扶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扶持。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是国家节能环保战略的重要攻坚方向,在市场资源配置条件下,需要政府利用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配合普惠性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市场资源,积极投入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和鼓励海洋油污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关键材料,以及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2.3行业准入制约制度为防止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建设,同时遏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过度依赖进口,扶持和推动国产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促进新产品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制定油污水处理装备投入生产实践的准入制度。准入制度应该对社会机构、从业人员资质、研发产品与目标等对象,从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建设布局、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并形成进入海洋油污水处理领域的基准条件。4.2.4建立质量担保制度在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标准的体系中,建立质量担保责任制度将是一个全新的有益的尝试。在依法治国、简政放权的大形势下,未来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管理将依赖于行业协会的专家决策和评估团队。强化责任意识,管控科技学术腐败,避免“官员任性”向“专家任性”转移,建立质量担保责任制度将行之有效。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质量担保责任,针对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的参与者、生产者、推广应用者和决策与评估者不履行职责,从而导致项目失败、应用效果低下、社会和国家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而应承担的质量担保义务,并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针对不同环节的参与者,按参与者的职责,分别承担不同的质量担保责任,建立质量担保责任清单或责任承担标准,纳入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标准体系。4.2.5建立动态监管与跟踪制度结合科技部推出的改革方案,在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召集行业专家团队,组织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重点对项目研究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对成果及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形成标准化管理流程和环节,适时对项目研发进行干预和控制,对项目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和应用。4.2.6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激励与制约制度在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与应用领域,应当紧随国家科技管理改革的步伐,同步建立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技术进步的目标,对装备研发与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公开透明的责任专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双重监督。对项目研发集体与个人、项目推荐专家与机构、项目评审专家与单位,同时建立责任追究与成果奖励的“三公”制度,强化责任制度,鼓励和激发社会资金和海内外行业优秀人才投入到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领域,推动行业发展和进步。4.2.7建立统一的评估机制使用国家资金的项目或研发产品示范应用,要引入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制,进行项目事中监督评估和事后效果评估。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应当是具备相应职能和技术水平的社会机构,根据项目性质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委托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评估的内容应该由行业协会在建立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体系过程中一并确立,在规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同时,明确评估结果对项目相对人的制约作用,且确保有效。

5结论

依托国家领域内专家库的技术支持,通过行业协会的组织与协调,建立起包括机构、流程、质量保障、动态监管、激励制约等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起包括应用性、操作性、材料与工艺、能源消耗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技术标准体系,形成要素齐备、结构严密、功能完整的海洋油污水装备标准化工作流程,提升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建设能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促进国家海洋战略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Z].

[2]陈李斌.国外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5(3):38-41.

[3]袁惠新,曾艺忠.旋流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化工机械,2002,29:359-362.

[4]张小海.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质量技术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8(1):20-24.

[5]王文若,高学廷,陈珣.海上固定平台生产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检验[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4(4):68-70.

[6]江永胜.对天津港油污水处理系统完善提高的探讨[J].中国海事,2006(8):56-58.

[7]余兵,马月明.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J].电力科技与环保,2001,17(1):21-24.

[8]王同生.浅论油田水处理设备的现状与展望[J].石油机械,1999,27(7):1-4.

[9]冯叔初.油气集输[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88.

[10]李国珍,,董守平.油水分离技术及其进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20(2):7-9.

[11]胡晓林,刘红兵.几种油水分离技术介绍[J].热力发电,2008,37(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