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的原理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小实验的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小实验的原理

篇1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课;多元评价体系;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89-02

生物化学是农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一门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结论全部源于实验结果,这决定了实验操作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大部分高校在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时,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同步开展,以此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并且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目的。然而,笔者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实验课堂评价体系很难满足现代学科发展的要求,表现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实验中往往不明就里以及实验报告作假抄袭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用多元评价体系来综合鉴定学生的实验课表现。从实践效果来看,该评价体系可以较好地提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

1 传统实验课评价体系的弊端

传统的生化实验课流程常常是课堂讲解―学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打分。这种简单地根据实验报告打分的评价体系,往往造成学生篡改实验数据、编造实验结果、相互抄袭等不良现象。而且,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同组的部分学生可能蓄意偷懒,仅在一旁观看其他小组成员操作,甚至是仅在实验室里闲聊闲逛。另外,部分学生对这种应付任务式的实验过程,往往是课堂做完,课后就忘,结果还是一问三不知。以上种种问题,都很难简单地在实验报告中反映出来,从而无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验动手能力[1]。因此,该类传统评价体系有很大的弊端,严重影响了生化实验课的教学效率。

2 多元评价体系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既然实验报告不能真实客观地反应学生的实验课表现,那么重新建立实验课堂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倡导的多元评价体系,就是要从多个实验课中间环节对学生进行打分,从而完整客观有效地获得评价结果。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为例,其多元化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在该评价体系中,将评价打分环节划分为4个大环节,执行标准如下。

2.1 实验课前评价环节

在该环节里,教师有3个主要任务:①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上将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讲解透彻,夯实基础。②就实验相关理论内容提出思考问题,使学生在实验课前就开始关注实验原理和内容[2]。比如,在“葡聚糖凝胶色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这2个实验中,蛋白质分子得以分离的原理是截然不同的:前一个实验中大分子蛋白质移动快,先流出色谱柱,小分子蛋白质移动慢,后流出色谱柱;而后一个试验中大分子蛋白质移动慢,迁移的距离短,小分子蛋白质移动快,迁移的距离长。这些可以预计的实验现象要求学生仔细对比2个实验的原理,从而得出答案。同时,在实验课前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是为了实验课上进一步解答问题,这样前后呼应的问题设置,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为深刻。③布置预习报告。预习报告的作用是提前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到了实验课上才忙乱地打开实验教材学习。同时,对于预习报告,必须要提出合理的要求。笔者一直强调学生在写预习报告时,实验原理部分可以从简或者简要归纳一下即可,而不是一字不漏地抄袭实验教材的内容。学生只有在归纳和整理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实验的原理和内容。

相对应地,在该环节学生也应积极完成以下任务:①理论课上认真学习实验相关理论知识。②思考和回答教师布置的实验预习问题;③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地准备预习报告。

最后,该环节需要就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进行打分,打分比例占实验总成绩的10%。该评价打分环节的设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实验课前预习的积极性,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预习实验内容,对实验课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实验课中评价环节

实验课中是该评价体系的核心环节,又可以分解为以下2个小的环节。

2.2.1 讲解和演示环节。在该环节里,教师有3个主要任务:①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经过学生的预习后,教师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时就可以有的放矢,要重点针对原理中难懂的部分进行解释,以及步骤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强调。比如在“酵母RNA的提取和鉴定”实验中,须强调在添加乙醚试剂时一定要在通风橱内操作,以免强挥发性的乙醚试剂危及大家的身体健康。②就课堂上讲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该环节可以很好地解答实验课前环节布置的思考题,或者就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及现象进一步提出新问题,从而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实验内容。③演示关键实验操作步骤。对于一些学生以前没有操作过的实验仪器和步骤,要在学生动手实验前讲解清楚并进行演示,以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浪费材料甚至引起实验室安全风险。比如在“葡聚糖凝胶色谱”实验中,由于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色谱柱,纯粹靠课堂讲解或课本上文字描述很难获得色谱操作技术的感性认识,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演示色谱柱的组装、加样和回收等过程,使学生能正确地学会该实验技术[3]。

相对地,在该环节学生也应积极配合完成以下任务:①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若有不明白之处一定要及时提问,以免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②积极回答和思考问题,进一步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③仔细观看实验关键技术演示操作过程,确保能独立完成实验内容[4]。

最后,该环节需要就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及准确性进行打分,从而进一步确认学生思考问题和课前预习的能力与力度,打分比例占实验总成绩的10%。

2.2.2 学生动手实验环节。在该环节里,教师有2个主要任务:①仔细观察和监督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确定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阻止部分同学偷懒闲聊及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②及时纠正实验错误。对于发现的实验操作不当和安全隐患要及时指出和纠正,比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实验中,用来调节pH值的盐酸或者氢氧化钠试剂一定不能滴加过快过猛,否则不容易观察到等电点时的蛋白质沉淀现象。

相对应地,在该环节学生也应积极配合完成以下任务:①认真完成实验操作,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和现象。②实验过程中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向老师提问和报告[5]。比如多个生化实验中涉及离心机的使用,若发现离心机出现故障或者运转声音不正常,一定要及时切断电源并向教师汇报,避免引起安全事故。

最后,该环节是学生实验能力的直接体现环节,需要就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打分,打分比例占实验总成绩的30%。

2.3 实验课后评价环节

在该环节里,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并经教师批改打分,该环节打分比例占实验总成绩的30%。需要强调的是,实验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一定要做出明确要求。一般来讲,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及思考题等6个内容板块。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特别强调实验结果和分析及思考题这2个内容板块是要重点详细记录的板块,并且明确要求学生杜绝弄虚作假、编造篡改数据和相互抄袭等行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措施确保实验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①鼓励原始数据记录,即使没有达到实验预期的结果,但是只要分析讨论该类非预期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同样给予高分评价。比如在“考马斯亮蓝显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实验中,一般要求将标准蛋白质样品的浓度和对应吸光值拟合成标准曲线,该曲线的参数R2≥0.98才算标准曲线合格。但是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R2

2.4 考试考核环节

对于生物化学课程,部分高校和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上,而其他高校和专业把它当成生物化学理论课的一部分来完成。这使得两者的考核机制略有不同。前者需要在所有实验内容完成后,进行单独的笔试或实验操作考试,这就要求教师提前设计考试内容。对于实验操作考试,可以将之前讲授过的所有实验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小实验,要求学生抽签决定需要操作的实验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做过的实验要烂熟于心,而不是边学边忘[6]。后者的考核形式宜和理论课的考核相统一,例如在理论课的期末试卷中,将部分实验关键原理作为考核内容,督促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该环节打分比例占实验总成绩的20%,至此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所有打分环节结束。

3 多元评价体系的实践效果

自从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生物化学实验课开展以来,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表现在如下几点:①学生在课前能认真地预习并完成预习报告。大部分报告中字迹端正认真,不少学生能创造性地用图、表等形式将原理和步骤进行归纳。由于认真地准备了预习报告,学生在实验课上基本可以不翻看实验教材,只需根据报告中归纳的实验步骤往下做即可。②实验课上师生互动明显提高。由于课前环节思考题和预习报告的设置,学生对实验内容早就有了充分了解,只需教师轻轻点拨即能完全理解,同时学生在实验课上会根据已经掌握的原理和内容主动提出新的问题。③由于每个环节都是打分环节,在实验课上基本上没有学生做与验无关之事。④实验报告实事求是,杜绝了抄袭和编造数据。部分学生虽然获得的实验结果不够理想,但是因完整地记录和分析原始数据而得了高分,反而激发了其端正科研态度、实事求是的学术美德。⑤学生牢固掌握实验原理和内容,即使经过长时间后仍能回忆起和重新使用学过的实验技术。

4 存在的问题

虽然多元评价体系在生物化学实验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①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设计实验打分环节。②对教师的知识要求更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经常会提出很多实际问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自我知识体系。

因此,想要按照多元评价体系上好一门实验课,必须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提高自我修养,才能收获满意的教学效果。

5 参考文献

[1] 孙新.农业院校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41-342.

[2] 王叶菁,何华伟.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J].蚕学通讯,2014,34(4):54-58.

[3] 马晶,赵继英,丁诚实.设置障碍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9):87-88.

[4] 杨靖,郭敏亮.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方案[J].现代农业科技,2016(13):333.

篇2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文科实验教学;数学体系;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1)06-0071-04

许多人认为,实验是理工科学生的专有业务,高等学校的文科生不需要教学实验,更不需要实验室,这种观念在理工科院校尤为盛行。对于理工科院校是否需要文科实验室这个问题,一些长期致力于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学者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他们认为,高校通常会安排文科学生在本科毕业前到企业、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参加锻炼实习,让学生借此接触了解社会,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但这种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实习有很多弊端,如学生的实习岗位和今后的工作岗位契合度有一定的差距;其次,如今企业大多数岗位都是流程作业,而实习学生一般被安排在某个固定的岗位,所以很难从整体上把握好工作;再次,因不能全程伴随实习过程,教师因此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解决。[1]而文科实验室教学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这些弊端,文科实验室教学发挥的这种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应该受到重视。但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由于学科发展和教学条件的弱势地位,文科专业连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还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就更谈不上实验教学了。因此,理工科院校中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优化问题,就特别值得思考。

一、目前理工科院校文科

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文科实验室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理工科院校在建设文科实验室时一般照搬理工科实验室建设的模式。这种模式大多是根据实验项目的需要,建设满足实验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实验环境和设备等。教师和学生则在符合实验项目要求的实验环境中,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的数据、结论。而照此模式建设的文科实验室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大量建设信息港、数据库和模拟环境,忽略了人文社会科学最本质的法则。比如在社会学方面的调查访谈中,非常重视前期的数据采集和素材收集,而不是依靠简单的技术手段的提高。所以,按照理工科实验室建设的文科实验室常常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在这种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也不可能达成教学的目的。

2.文科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理工科院校,由于文科实验教学缺乏一套相对健全的实验教学体系,严重制约了文科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文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理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时,理工科院校往往忽视文科学生实验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理工科院校传统上忽视文科教育的重要性,文科教学基础比较薄弱,而文科实验教学更是文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理工科相比,缺乏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记录、实验教案、实验报告等基础性指导文件。

(2)文科实验教学考核标准不健全。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和传统的工作量计算方法误导教师形成了一种观念,他们普遍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且工作量计算系数远不如课堂教学,因此多不愿参与实验教学。据调查,在很多理工科高校,实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系数与课堂教学工作量的计算系数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文科教师不愿意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也没有具体的硬性要求来规范教师的实验教学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文科试验教学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加强和提高。建立完善的文科实验教学考核标准有利于约束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指导,也有利于约束学生完成各项实验项目。文科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既是对教师实验教学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考核标准的落实和强化有助于文科实验项目的展开。因此制定人性化的文科实验教学考评标准是当务之急。

(3)文科实验室教师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统一的实验室教师职称和待遇评定标准,专职实验室教师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其他授课教师或行政编制教师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实验室教师在实验室教学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4)实验室人员配置不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实验教学指导队伍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学术梯队;在现有实验室人员的培养提高上,缺少统一的长远规划和明确的培训制度。

二、转变理工科院校中

文科实验教学的观念

1.转变理工科院校中行政管理层的观念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层掌握了整个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高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等决策都是由高校行政管理层做出的。因此,如果理工科院校中的行政管理层对原本薄弱的文科实验教学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文科实验教学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目前在很多理工科院校中,忽视文科实验教学的现象极其普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理工科高校管理者认为文科和理工科不一样,不需要做实验,更不要说要有实验室了,或者认为文科只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室,用以存放一些文科资料和档案等就够了。这些观念已经落后于新的教育改革观念,也不符合社会对文科学生要求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事实上,“传统文科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验证和演示,随着现代科学不断的分化、综合,传统文科实验室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文科发展的需要。新的文科实验室的任务是结合文科各学科和综合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先进设备和教学手段,对信息进行系统分析,构造虚拟环境,进行仿真、模拟,解决现代人文科学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社会问题”。[2]107 只有高校行政管理层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文科实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去,才能有效地促进理工科院校中文科实验教学的提高。以法学专业为例,该专业非常需要把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作为重要的实验教学方式。传统观念认为法学专业实验教学只需要一些教学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了,但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情境和实践环境去实践,很多时候这种实验教学达不到实践操作的效果。由于老师不可能带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法院或者检察院的实习中,传统实验教学的缺失是让法学老师头疼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理工科院校可以参照其他文科学校教学的做法,建立模拟法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法庭切实了解审判机关的工作流程和感受法庭上的审判气氛,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在模拟法庭中得到实践和锻炼。

2.转变高校文科教师的观念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是高校学科建设的主体和高校发展的重要软件资源,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理论上讲,由于在活动空间、教学媒介、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高校教学方式可以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对独立的,但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目标上应该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教师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实验教学可有可无,这种观念导致很多高校在理论教学方面都有完整的体系,如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合理的课程设置、精选的教学书目、较成熟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制度。而不受重视的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甚至连自身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实验教案都没有。[3]理工科院校中理工科的学科基础较强,据调查,64.2%的理工科老师有轻视实验课的潜意识,这个比率在文科老师中更达到了90%以上。所以改变传统的重课本教育轻实验教学的观念对于文科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意义重大。在这方面,中国人民大学在文科教育改革以及文科实验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人大将传统的一位教师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笔的旧教育模式转变为重文理渗透、重实验、重了解社会的新型文科教育模式,将单纯的课堂讲授发展为课堂讲授与现代化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文科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方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3.转变文科学生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环境,文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境。由于受传统学习观念的影响,很多文科学生认为学习任务就是把课本知识学好,实验课程可有可无。在这种错误的学习观念下造就的学生,往往书面考试可以拿到高分,可是实践能力较差,学以致用的目的没有得到切实落实。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很多文科学生认为在大学里没有学到知识,这样的大学教育不能不说是失败的教育。事实上,实验教学对培养文科学生的思维方式、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意义重大。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文科实验教学有着课堂理论教学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实验教学不仅传授学生以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人文素质的综合提高与实验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108-109 现代文科实验教学要求文科学生主动转变传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观念,优化学习方法,将课堂学习和实验学习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加强理工科院校中文科

实验教学优化的改革

1.加大文科实验室经费的投资力度

文科实验教学在很多理工科学校也有了一些发展,大部分情况属于一种自发的、分散的建设,投资力度较小。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等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文科教学没有引起理工科院校的领导的足够重视,学校行政领导忽视了对文科实践教学的投入。人文学科在理工科院校通常都是后起学科,文科学院和文科专业的建设也比较晚,理工科学校在文科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很少。

(2)学校管理不到位,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散,各院系只管自己的事务导致实验教学的资金无法及时到位。

(3)学校实验室在实行学校和院系二级管理的同时,各院系发展规划与学校发展规划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学校规划投入到文科实验教学建设上的资金成为空谈。

建立高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学府的要求,必然要加大学校的学科调整和各相关专业的整合和联系,因此一定要加大理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实验教学的投入。理工科院校在加大对文科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应该制定相关政策,以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文科实验室建设资金到位并且实现常态化。

2.加强文科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稳定、业务素质高、充满活力的实验室学术队伍是文科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根据文科实验室的技术特点,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既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和人文素质,又要熟练掌握一些先进的实验手段和方法。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2]109

(1)在设立文科实验室工作岗位时,应该将本学科中最优秀的科研人员吸收进入实验室,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稳定的专职和兼职队伍相结合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梯队。青年教师具有较为先进的思想和活跃的学术能力,是高校教师的新生力量,要大力吸引青年教师进入文科实验室,带活文科实验室队伍。

(2)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3)加强实验教学和教务管理,制定和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纪律。

(4)制定激励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制度和政策,提高其在进修、提高、评优、福利、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待遇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统筹规划文科实验室建设并进行科学化管理

理工科学校行政领导和文科专业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了解所在学校文科发展的状况和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情况,充分调查其他学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可取经验,统筹实验室建设,打破和取消规模小、教学任务少、功能单一的文科实验室,优化整合资源,增强文科实验室的综合实力。根据学校长远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结合学校其他基础实验平台的建设要求,打破专业界限,以学科为基础构建文科实验室,并对现有实验室进行重新优化和设计。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或“经验学习”。 由于起点低、基础差,而高校文科教育又处于重大的调整转型发展过程中,高校文科的实验教学因此承担着非常艰巨的使命。开展文科实验教学,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强应用能力”的社会需要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郝春燕. 对文科实验教学的几点认识[J]. 实验室教学,2006(5):9-10.

[2]徐婷,张晓燕,等.大学文科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0).

[3]许征程.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39.(责任编辑、校对:臧莉娟)

On Optimizing the Experiment Educational System of Liberal Art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ies

ZENG Kai, TANG Wei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体验式教学;场景创设;综合素质

1.体验式教学的涵义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工作者运用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体验式培训方法。二战期间,为应对战争,保护年轻人的生命,取得战争的胜利,英国人创立了体验式培训。

体验式教学是企业管理课由纯理论灌输向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转化的一种有效尝试,是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一场革命。体验式教学的魅力在于它能提高企业管理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教学模式创新是高职院校落实企业管理课改革新方案、增强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针对性、实用性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教学必须创建高职院校企业管理课的体验式模式,开展多样性实践教学活动,提升企业管理课的魅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课的激励和导引的作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多角度探寻企业管理课教学新模式的有效尝试。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侧重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个性,是一种体现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在求知探索,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内在能力、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2.1主体清晰,指导明确。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体验式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只是导演,是活动的参与者,主要起组织、引导和评价的作用。教师仅提供课程场景或案例分析,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按自己的兴趣找到课程学习的切入点,采取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把他们的体验通过各种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既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一章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划分了四个小组,为他们创设了《风筝求救》的情境。我简单地介绍了场景的梗概:在一次海难中,我们被海水冲上了四个小岛,岛上杂草丛生,危险重重,我们必须尽快与营救的飞机取得联系,现在大家所有的资源是五张彩纸,两瓶胶水,50米细绳,借助这些物品,制作一个风筝,然后借助海风把风筝放到空中,因为地面的草比人高,飞行员无法看到我们,大家必须在15分钟内与飞机取得联系,否则生命将不保。各小组学生按照教学情景的要求,分别行动,组织模拟现场逃生的工作,然后将他们的亲身经历与其他同学分享,充分表现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才能,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我也为接续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产品质量生命攸关。

在体验式教学中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引发了职业技术院校企业管理课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互动、交流、沟通、讨论而达成的“共享”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予”与“接受”的关系。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2.2地位平等,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也不可能脱离这个核心。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领者和主宰,而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平等参与人,是学生质疑的积极倡导者,师生地位是平等的;同时每个学生也是平等的,没有优生,差生之分,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验的机会,教师在每个教学专题中鼓励学生轮流展示,使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在体验中感悟和领略学习知识的快意。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更加丰富,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充分感受到了学生的生机和活力,使课堂教学由过去的“统治型”“单出头”变成了如今的“和谐式”“共享型”。在体验式方式下形成的师生之间“共享”关系中,教师改变了原有的地位,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和传递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师生之间形成的是有着共同话题的互动关系,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是学生更加自信、自尊、自重,对学习和未来充满信心。

2.3交流互动,探讨分享。贯穿于体验式教学始终中的主旋律是互动、研讨和分享,体验式教学中存在着两个交流,一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二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互动、交流、体验、研讨和分享,以达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例如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教学中,当讲解产品质量问题一节时,我说:“如果产品质量不合格会对社会、对他人乃至对自己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呢?问题该如何解决?”因为这个问题的互动性特别强,学生积极发言,我抓住时机抛砖引玉:“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前面大家参与《风筝求救》的情况,哪个组最快最好,哪个组没有完成任务?完成好的小组总结一下经验,没有完成的小组找找原因”。经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大家经过这种互动和交流,在探讨、争论,之后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

2.4适时鼓励,巧妙激励。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主基调是鼓励和激励。众所周知学习的动力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中高涨的,可是由于每个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知识基础水平的差异,课堂参与行为的差异,以及对未来职业选择方向有所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在展示才能时,表达方式必然各有所异,因此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是你想象不到的情况,可能会引起其他学生的讥笑、讽刺或打击;有的学生因性格或其他原因,可能不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丧失,这样就会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动力越来越不足,乃至最后被淘汰出局。

篇4

摘 要 当前幼师院校体育教学几乎都以体育选项课的形式存在,选项课既存在许多优势,又存在着不利于整体教学目标实现的消极因素。研究体育选项课教学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更加科学化的开展,成为适合幼师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体育选项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幼师院校 学生 体育选项课 教学 优势

体育选项教学是指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全国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都在原来旧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我校也是如此,即在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二年级开设选项课。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开展体育选项课教学存在着利与弊两方面的因素,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选项课教学的有利因素,解决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呢,值得体育工作者研究,这对于我们的体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幼师院校开展体育选项课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体育选项课的开设迎合了学生的个性需求,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开设选项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进行锻炼和学习,有利于保证学生体育个性的良好发展,学生的体育天赋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和踊跃,能够主动地去掌握体育技能、学习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育锻炼中能享受快乐,通过体育课的改革,课堂中活动的人多了,站着的人少了,爱好体育的人多了,缺勤的人少了,养成了体育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学生自主组合。

自主组合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兴趣、爱好等组成练习小组,大家在一起探究、练习。在体育游戏选项课中,教师提供多种器材,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并现场创编游戏,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展示。又比如排球和篮球选项课中的学习和比赛,就更需要学生互相配合和共同努力。此时学生的关系会变得融洽,更具有凝聚力,这种自主组合的形式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能立的培养

通过选项课,培养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编选项课的各种练习方法和游戏,例如游戏选项课中,教师通过示范课后,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创编游戏并在班级中组织游戏,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胆量都得到了锻炼。

(四)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教学质量

选项教学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为选项课学生有的是冲兴趣而来,而有的是技术水平较高,她们可能是以前(中学)的校队或兴趣班,想通过选项课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较好的技术水平,就很难驾驭选项课程,可能不受学生的欢迎和尊重。因此,教师就得精通选项课专业技术,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努力钻研业务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选项课的教学质量。

(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相关专业技能

根据幼师院校学生相关专业需要,选项课能提高学生相关专业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更好的为将来的专业服务。比如在游戏选项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轮流组织体育游戏,学生提高了胆量、也提高的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体育游戏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配合和团结合作精神。在啦啦操选项课的教学中,学习了基本动作和成套动作的基础上,教师注重传授幼儿健身操、啦啦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啦啦操技术技能,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同时介绍相关的编操方法,提高学生的编操能力。

(六)有利于推动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

体育选项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满足了学生需求,彰显学生个性与特色,对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社会的各种体育活动,促进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身体得到了锻炼,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开展选项课的不利因素

(一)场地器材的缺乏,整体开设的项目偏少

未选项前因为按照大纲要求去教,什么项目都要教,项目开设往往多而全。实施选项教学后,由于每一所学校都受到项目和场地的限制,因此开设的项目偏少且较集中,场地器材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在固定的教学区域内开设与学校相适应的几个项目,这样就导致配置需要量方面发生变化,往往出现场地器材的缺乏,给上课带来不便。

(二)选项课学生体育基础有差异,较差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选项课学生大部分是自己选择的,体育基础和专项技术相对较好,而且上课认真积极练习。一小部分学生由于选项人数受限,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不是自己的特长,加上有些学生本来对体育不重视,表现出积极性不高。

(三)各项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刚开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由于经验不足,一些考核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统一的要求,有些项目的考核标准不合理,不同项目的学生会进行比较,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关教学管理工作不够到位

学生上体育选项课靠自己自觉,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积极去上课。大部分老师也能认真上好自己的每一次课。但如果学校对教师是否上岗和学生是否出勤的管理和跟踪不到位,就可能会出现个别教师不按时上课,学生缺勤等现象,如果老师能把好出勤关,还能维持学生上课出勤率,但如果老师自己懒散,课堂教学秩序和纪律就乱了。

(五)由于不是自然班,选项课堂教学组织受到一定的影响

自然班级的学生上课时纪律会比较好,特别是组织游戏或教学比赛时他们会主动参与,调动队伍会很顺利,而选项课中的学生是各个班级选项进来的,常出现不合群的现象,学习氛围会比较差一些,练习时会出现一小群或一小组的人在一起,比如游戏需要调整人数时,有些学生不愿意到别的组去,在拿器材合作方面可能不会那么支持等等一些问题。

三、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发展策略

(一)加大选项课教学的宣传力度,做好引导工作

在开学第一节课时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她们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告诉学生体育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技术技能,还能增进友谊。在选项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每一个班级里有这么几个学生不是很积极参与,通常这些学生技术技能也比较差,通过了解,得知这些学生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而心情不好,表现沮丧,对目前的选项项目不感兴趣,此时教师先做思想工作,并要求同班较好的学生一起帮助她们,以解决她们学习动作技术的问题和心理问题。

(二)合理配合师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学校体育选项课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引进新教师时,必须考虑到本校教学的需要,使本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处于合理化,这有利于体育选项课的项目开展。体育选项课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原有的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成为一专多能的教育者。

(三)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保证选项课项目的开展

实施选项前必须事先考虑到位添加与学生数相适应的场地和器材,以满足选项课的需求。在开学初器材配备计划里面要首先考虑到那些高损耗器材的补充。开设选项课前可进行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根据学校的实行情况,开设的项目尽量人性化,学校尽可能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项项目来满足学生各种兴趣爱好。

(四)以人为本,提高选项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分层教学,以适应学生存在着的差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另外,尽可能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调查,学生希望学校在第二学期重选项目,这样可以让学生第一学期没选上自己喜欢的项目,而在第二学期有机会选上,让学生真正喜欢并积极主动上课,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

(五)完善体育选项课的考核机制

一学期的教学和考核结束后,选项课的体育教师应集中研讨教学和考核成绩等情况,学校要有一套属于选项课的考核机制,每位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考核的成绩要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侧重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参与程度,体现评定成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更好地为选项课的实施服务。

(六)学校教务处应重视体育选项课的教学管理

体育选项课的开展离不开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要有监管,对学生的出勤、考核、期末成绩评价以及登记分数情况要有管理机制和方法。幼师院校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维护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秩序,使体育选项课的实施更顺利的开展,从而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玉丽.探析提高我校三专学生体育选项课相关专业技能[J].儿童发展研究.2014.3.49.

[2] 秦婕.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现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

篇5

【关键词】科研能力 竞争力 生物类 本科生

【基金项目】重庆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62-02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其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生物学(Biology)是高等学校自然科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针对生物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主要设置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二者均以专业性理论学习为基础,兼顾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通过本科学习阶段,旨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验技能良好的专业性人才。随着生物学科的迅猛发展,对生物类本科生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需要其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熟练的实验技能和卓越的科研思维。学生科研素养养成、研究能力强化与提升成为当今生物学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任务。

1. 目前生物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与背景分析

目前,众多高校对生物学本科学生的教学主要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一直是生物学本科生教学的重点。实验教学作为学生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重要方式,其在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学生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却往往比较薄弱,其仅仅针对最为基础的生物学实验进行简单的传授,学生学到的仅仅局限于已经模式化的常规实验操作,而不能获得相关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这未能在对学生实践与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在微生物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微生物的接种培养与革兰氏染色是生物类本科生需要学习的常规操作技术,其能够让学生学习部分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且十分容易掌握。但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却未对微生物生长机制与细菌胞壁功能方面的探索进行拓展分析,这也就使学生仅仅学会做基础实验,却没有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思路与专业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一现象成为生物学本科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专业竞赛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增强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动手能力、课题设计与执行能力,将有助于增强其科研素质的养成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进而培养出专业素质高、专业技能优异、专业竞争力强的本科人才。

培养生物学专业本科人才,依赖于高校整体科研水平与科研方向。其中在对本科生科研能力与竞争力培养过程中,科研课题设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科研课题设计主要表现为本科生毕业设计或竞赛课题设计。各大高校针对本科生科研指导方案各具特色,其主要基于导师指导。但是由于本科生理论课程多、学生自由度大、科研时间较少等原因,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的学生培养与指导方案,故只能让学生开展技术路线简单、可实施性强、创新水平低的科研课题。这使得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受到限制,其在各类科技竞赛(如挑战杯等)中竞争力也较为薄弱。

2. 本科生专业科研能力与竞争力提升方案

通过借鉴国外高校学生培养方式,开展实际调研,对我校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科研课题设计指导情况进行了解,旨在提高生物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竞赛竞争力,提出以下方案:

2.1 明确专任教师指导本科生开展科研工作的职责

目前,我校本科生毕业实习主要由指导教师指导完成。指导教师具备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专业科研素质与丰富的理论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教学经历与良好的学术造诣,且熟悉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教学环节。但在对学生科研课题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仅参与课题布置与论文审阅的过程,对学生整个科研过程的监督力度不足,对其科研方向的引导作用也较为薄弱。而在读研究生在引导本科生整个科研过程中往往扮演主要角色。由于在读研究生专业基本知识与解决方向性问题的能力较为局限,使得其指导的本科生科研工作浅显且缺乏创新性,这就限制了学生科研思维的发散与创新,进而降低了学生的专业竞赛竞争力。因此,明确专任教师对学生科研工作的指导地位,拟定教师指导过程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加强教师对学生科研工作的全程监督与引导作用,将有助于培养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人才。

2.2 建立学生科研素质养成方式

优秀的科研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与精湛的专业技术。科研素养的养成是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先决条件,端正的科研态度与良好的实验习惯将极大的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明确指导教师职责的基础上,针对科研分流的本科生应该首先强调科研素质的培养,这对学生科研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拟定对学生科研工作的指导方案

指导方案包括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目标、内容、形式与时间安排等,其可以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指导效果。因此,对学生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前,需要制订较为详细的指导方案。需要兼顾方案执行的过程及需求,具体可遵循以下原则:1)指导目标要明晰;2)内容详实可行,具有创新性以及应用或科研价值;3)形式具体,兼顾特色;4)时间安排合理得当。合理的详实的指导方案,可以保证对学生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间接激发学生科研热情,拓展学生科研眼界,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研究水平,直接促进其专业竞争能力。

2.4 制定一套科研课题创新性考核评价标准

科学课题的创新性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的灵魂。具备较强创新性的课题通常能在专业技能或课题竞赛中脱颖而出。因此,从课题原创性、应用潜力及对后续科研的支撑性等方面拟定科学可行的科研课题创新性评价体系,并主要对课题的创新能力与解决科学问题的实际意义进行评估。学生按照指导方案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通过专任教师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掌握相关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形成自选课题,通过指导教师的专业评估后进行开题,这就从源头上保障了学生科研的自主性与积极性。选题的创新性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衡量:1)原创性;2)应用性;3)衔接性;4)基础性。而整个创新型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从以下几点考虑:1)所获数据的原创性;2)课题成果的产业应用度;3)成果对后续研究的指导意义;4)成果刊出的期刊级别。对完成的课题进行评估后,推荐创新性强的项目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例如“挑战杯”等),这将有助于提高本专业本科人才在竞赛过程中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高校在强调生物类专业本科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设计环节,采用合理的指导制度与评价标准,将对学生科研素质养成与专业科研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琳, 赵欣平, 王健美, 等.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分制指导老师工作体系建设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 225-226.

[2]吕春, 彭博文. 对高校科研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7: 17-19.

[3]姬云涛,姜双林,屈长青. 生物科学专业立体式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19:147-148.

篇6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军事理论课 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Local University Military Theor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Research

LIU Xingliang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Hu'nan 422000)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China's military servic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Staff, the general political department in 2007 February jointly issued the "ordinary high school military education syllabus" in the provisions of the university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time is 36 hours. Conforms to the objective la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of military theory course,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in the local college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ilitary teaching staff in local universities, update the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content, improving the methods of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training students of military theory course learning enthusiasm, promote military theory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preliminary views on the military theory class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 military theor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地方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从目前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学,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进一步做好地方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结合我校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就进一步搞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1 地方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在高等学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国家法定的义务和责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4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1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第13条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和在相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以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培养全球视野、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刚毅坚忍、乐观向上的意志和作风。

篇7

关键词: 大学物理实验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地方经济对高等教育本科人才类型的需求趋向多元化,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这种形势下,作为基础实验课的大学物理实验应如何适应形势发展呢?笔者作为有多学科背景(本硕博专业不一样)的教学人员,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有诸多体会,并对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一系列思考。

一、对大学物理实验和理论课教学进行整合同步,改变理论与实验割裂的现状

目前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是两门独立课程,往往是同时开设的,造成很多实验在做的时候,实验原理在理论上还没有学习,极大影响实验效果。应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进度,调整大学物理实验项目顺序,让大物实验在该实验涉及的理论讲授后一周内进行,使学生通过实验及时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同时用学习的理论解释实验现象,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效果。

建议本着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大学物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安排,可能的话将大学物理实验和理论课整合成一门课,实验作为整个课程一个不可割裂的部分看待(就像其他课程一样),有利于任课教师整体考虑理论与实验的关系。

二、对大学物理实验内容、实验管理方式、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

1.实验内容改革

目前大学物理实验项目较多,而学时一再压缩,要想都做不现实。那么哪些实验该做,哪些实验选做甚至不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对大学物理实验进行取舍。如对机械工程专业来说,力学类实验最有用,应该都做,而像弗兰克-赫兹实验就没必要做。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来说,力学类很多实验如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就没必要做,而弗兰克-赫兹实验应该做。还有些实验,如长度测量和误差处理,应该所有专业都应该做,因为基本测量方法和误差处理所有专业都会涉及,也是所有实验的基础。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分成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实验是与本专业后续课程密切相关的,所以必须做,而选做实验是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有选择性地做。具体是机械类专业力学类实验全做,部分光学实验如牛顿环测厚必做,电学和热学部分实验选做;而电子信息类专业电学和光学实验全做,力学和热学部分实验选做等,总之大学物理实验项目应充分征求各专业的专业课老师的意见,利用好有限的大学物理实验学时,以做到学以致用。

另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应注重与最新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的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

2.实验管理方式改革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实验课有规范化教学和开放式教学两种模式。规范化教学是由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内完成既定实验项目;而开放式教学是将实验全部摆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预约时间选择实验项目到实验室完成,实验教师只在实验室值班和答疑。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人力物力的原因采用规范化教学;少数条件好的学校采用开放式教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两种模式的单一采用已不能适应需要,应采用二者结合的方式。学生初学这门课的时候采用规范化教学,通过几次规范化实验课,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方法与处理数据技巧,使其初步具有独立操作能力。然后将部分实验开放,由学生自由选择项目做。如电学实验,先采用规范化教学法,让学生熟悉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仪器的用法,掌握基本技能,再采用开放式教学,将惠斯通电桥的应用、电表改装及校准等实验需要的仪器摆出,由学生选做。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挑选仪器。这样学生既受到规范化工程训练,又提高学生物理学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专业实验奠定扎实基础。

建议有条件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教学网站,学生在网上根据每学期实验设置情况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同时允许学生退选和补选实验,给学生一定的回旋余地。学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实验成绩,通过网络社区与老师讨论,这种“交互式”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3.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

大学物理实验要重视演示实验的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些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理现象,演示实验能增强理论讲授的说服力。而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高科技含量较高的演示实验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前沿具有重要意义。对一些不易实物演示的,则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如微观的、宏观的、极慢的、极快的物理过程采用计算机进行逼真模拟,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透彻理解物理本质。建议教师自制一些演示实验的工具,学校投入一定经费购置一些演示仪器,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使用。

大学物理实验同样重视仿真实验,如用有关软件模拟电场线,磁力线的分布,让学生通过仿真实验获得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部分大学物理实验还可考虑与专业实验对接,如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可以考虑和理论力学或者机械原理的有关专业实验对接,以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目的。

实验数据处理和作图是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重要环节。部分实验数据繁杂,计算量大,手工绘图粗糙,处理结果偏差较大,使学生花大量时间用于数据计算而忽视实验本身的物理内涵,本末倒置,因此建议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相关软件,如Excel、Matlab或Origin用于数据处理和绘图。

4.在实验中引进物理学史教育

注意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可以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实验时,介绍一下该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最初思路方法、做该实验的第一个科学家,道出相关理论的源流、发展、验证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使下面的讲解变得容易,实验效果无疑非常好。同时通过物理学史的介绍将相关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面,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所以,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贯穿安全教育和爱护设备教育

1.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但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这一点在电学实验中尤为突出。特别做交流电实验的时候,有同学图省事改动线路时不切断电源,带电操作,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极易产生人身伤害。建议大物实验时,把实验安全问题放在首要地位,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告诫学生按照实验规程操作。还有些同学纪律散漫,在实验过程中打打闹闹,很容易跌倒,地上有开关,弄不好碰破了头会导致人身伤害,所以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同时要贯穿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爱护实验设备、爱护公物的意识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对实验设备不爱惜,如电学实验中,个别人不按要求,将电压一个劲儿往上调,导致白炽灯烧掉了,还有个别同学野蛮操作,特别对示波器的探头线,经常硬拉强拽,造成不必要损坏。对导线的插拔有时不按照要求捏住根部进行,而是强拉线身,导致很多导线看似是好的,实际上已经不导通了。

针对这个问题,应该对学生展开爱护实验设备教育,在给学生演示示波器探头线和导线插拔的正确方法时,严肃实验室纪律和操作规程,让他们明白只能将电压调到实验指导书允许的上限就不能再上调了,另外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现在实验室的好多设备不能用,有那么多故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师兄师姐们过去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这样不爱惜设备,导致现在很多实验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如果我们继续不爱惜实验设备,那我们的师弟师妹们以后做这些实验的时候不是情况更糟吗?很多同学都表示一定要爱惜设备,不能给师弟师妹们留下烂摊子。

经过几次实验时的安全教育和爱护设备教育过后,学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操作设备温柔多了,在做光学实验的时候,都知道不能用手捏透镜,收到良好效果。

四、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和育人功能

1.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组织性、纪律性、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很差,协作能力很差,实验前不预习,实验过程中毫无头绪,大声喧哗,实验课迟到缺勤现象严重。教学实践中,我通过班干部和部分同学了解到班上哪些同学学习比较认真,态度比较端正,指定他们担任各个小组的组长,让他们在实验前督促同组人提前预习,来实验室时互相提醒不迟到,实验后及时写实验报告。另外指定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轮流演示实验,具体措施是自己主动报名加其他同学民主推荐,排定每次实验演示的同学,这些同学在实验前认真预习,吃透实验精神,有什么问题在实验前事先和我沟通,并且提前将实验预做一下,总结出现的问题并准备解决预案。正式上实验课的时候,让这个同学演示给其他同学看,我在旁边讲解,提醒大家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现象和解决办法,在确认同学们都弄明白的情况下,让他们2~3人一组分组实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及时举手向我提问,我及时帮他们观察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找出症结,并最终顺利完成实验。

2.规范性实验报告和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

实验报告是对一项实验工作做出规范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并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撰写完整规范的物理实验报告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工科大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但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大二学生居然不知道完整的实验报告怎么写,这些学生的实验报告往往是将测得的实验数据一罗列,就没下文了:没有分析,没有结论,没有思考。

针对这个问题我以“怎样写实验报告”为题在实验前给每个小组都详细讲解一遍:应该如何写,包括哪几个部分,要注意哪些东西,然后结合部分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并且提醒同学们实验报告是一种应用文写作,以后工作中,还可能有类似报告要写,虽然有所差别,但大同小异,套路是一样的,今天写实验报告,将来在工程技术工作实践中就可能要写研究报告、工程技术报告,所以同学们要高度重视它,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经过几次大学物理实验,学生的实验水平明显提高,一般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完整的数据表格也能轻松搞定,而且学生问的问题也上了档次,实验报告写得越来越认真,图表都很清楚、明显规范。很多同学都表示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弄清楚了很多概念,而且改掉了过去散漫的作风,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了协作精神,团队意识明显提高,受益匪浅,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改进大学物理实验考核体系

改进实验考核方法,旨在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目前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由平时成绩与课期末考试成绩两块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和实验报告撰写,期末考试成绩《大学物理实验(上)》是考核学生处理实验数据方法的掌握,而《大学物理实验(下)》是考核实验原理,导致学生实验过程中不认真对待,数据抄袭现象严重。不少同学在大学物理实验结束后做专业课实验,连万用表都不会用。为了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建议对《大学物理实验(下)》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抽签决定考试项目并单人操作,当场评分。由于有期末单人操作考试的压力,因此学生的实验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以往只注重实验结果向注重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报告转变,态度积极认真,效果良好。

在对学生的考核上,强化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80%,同时注重考查学生自学能力(预习报告,20%)、表达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20%)和操作能力(20%)。考核方式除笔试、抽签操作外,还应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方法,如学生自制实验器材的,或者改进实验方案的都可以折算成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缺做实验的学生允许补做或重做。

随着时代进步和教育改革深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还会面临更新形势,还会遇到更多问题,但我相信,只要秉承一颗责任心,坚持教书的同时育好人的原则,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甚至创造条件解决,就能不断提高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水平,推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徐翠艳,符伟.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1(4):66-67.

[2]陈冬颖,任红.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7(4):81-83.

篇8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ment, and based on connotation finishing of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it described and analyzed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roject course. The project courses provide new management ideas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existed predicament, and it need the matching and supporting with management philosophy,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ability.

关键词: 项目课程;教学管理;课堂

Key words: project courses;teaching management;classroo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276-02

――――――――――――

作者简介:丰静(1985-),女,湖北黄冈人,助教。

0 引言

“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的高度关注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职业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得到完善,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已经逐步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据相关统计,2008年职业院校的招生规模总数已经达到了1100万人,而在校学生的总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数占据了高等教育的近一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加快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重大意义。而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对具有较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定高等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更是意义重大。

1 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种目标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内容及标准不仅仅是单纯的动手操作,而是要兼顾理论与职业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让学生在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来解决相关问题。课堂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以上两大教学任务,因此,课堂教学管理也成了众多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部分教师或者教学管理者将课堂教学管理理解为课堂管理或是秩序管理,但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可以发现课堂教学管理并不简单等于课堂管理。鉴于课堂教学管理概念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关于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不少学者从课堂教学管理过程、管理要素以及管理内容等方面着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结来说,可以将课堂教学管理归纳为综合运用各种策略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其范围包括了影响课堂教学的相关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干关系,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人际关系、教学组织、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

2 传统课堂教学管理的困境

虽然课堂教学管理一直是高职院校管理的重点,但传统课堂教学管理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一大难点。这一问题的产生与高职院校的自身定位和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的特点两大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高职院校鉴于其高等教育的定位,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对学生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学习适应不良、学习策略不多、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毅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等问题,同时部分学生还会容易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消极因素的影响,产生自卑、对未来失去希望等情绪。

这对矛盾因素的存在,导致在课堂上出现学生睡觉、缺课等现象屡禁不止,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围绕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管理沦落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和管理,教学效能大打折扣。

3 项目课程激发的课堂教学管理系统涌现

课堂教学管理属于开放性系统,并不仅仅受到课堂参与者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等影响,还会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因此,课堂教学管理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校培养目标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系统内部出现较大的差异和不平衡,整个课堂教学管理系统陷入混沌状态。

在这一背景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及情境学习理论提出的项目课程的教学理念开始兴起[1]。项目教学是指布置一个实践性强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制定目标和具体计划,并逐步实施完成。这种任务式的学习,不仅能够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导致的学生上理论课没兴趣、上实践课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而且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探究问题,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

对课堂教学管理这一开放性系统而言,项目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入如同一次巨涨落,推动系统围绕教学目标实现系统内部结构、要素等实现重构,以提升整体教学效能。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而且是呈线性关系的,教师传授多少,学生在此基础上打一定折扣后接收。但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不再沿着单一的路径进行,而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群体之间呈网状拓展开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参与到信息的发出、传播、接受、处理这一系列过程中去。这种非线性关系,既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同时在信息碰撞过程中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范围,推动课堂教学向着更高的教学效能目标演进。

4 项目课程视角下课堂教学管理系统的重构

虽然项目课程在各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如在教学过程中重实践动手,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项目的设计往往无法兼顾技术与理论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评价无法适应项目课程式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合理评判等[2]。因此,要顺利开展项目课程,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重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课堂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

传统职业教育的课堂管理属于权威性管理,教师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属于监控者、管理者,这种形式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其在课堂中的角色,有监控者转化为引导着,通过问题或者任务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与提升,在探索和应用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学会放权,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教学组织形式的重构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3]。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项目课程,对应的组织形式也需要随之变化。项目课程的实施,需要打破原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让学生围绕具体的任务,整合理论与实践,在干中学,边学边干。因此,一方面,需要将学生从固定的座位上解放出来,让学生组成团队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分别占据一方的教与学,而是让教师融入到学生的团队之中,打破教与学的分割线。

4.3 教学资源的匹配

要成功开展项目课程,教学硬件资源的匹配必不可少。目前,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实训室,配备了基本的实训器材,但能够让学生充分应用的并不多。在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动手实践,也就需要为学生配备足够的仪器设备以及资料等,如土建专业所需的测量仪器、各种绘图软件等,保证学生要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使用上这些仪器设备,而不是仅仅让这些仪器设备成为学生可看却不可动的摆设。

4.4 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项目课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咨询服务者,课程的主体是学生,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或者是要求降低了,相反,这些角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仅需要有充分的理论知识,能够熟悉原理,还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实际决绝任务或者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对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加以协调,帮助其解决团队合作中带来的人际、沟通等问题。由此可见,成功实施项目课程,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能力,扮演好项目课程中的多重角色。

5 结论

项目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有与之配套的项目课程体系、教材、评价准则等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但从长远来看,项目课程的开展又是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提升学校竞争力的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同时,从课堂教学管理的需求来看,项目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环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严峻问题,缓解师生关系,并为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提供条件。现阶段,项目课程的实施虽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相信随着项目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入,项目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通过课程教学的有效管理,让高职院校学生具备更有力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156-04学习英语热潮呈持续状态,很多人急于求成来达到应试或求职的目的。实用性在学校的英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在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也出现了“强调实用性课程,淡化语言文学课程”的趋势。北京外国语大学张中载(2003)教授曾尖锐地指出,在外语本身的功能性和市场经济功利的支配原则的影响下,外语教学极易倾向重“制器”轻“育人”,重“功利”轻“人文”。因此,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性的丰厚养育及提升更是我们急需面对的。陈平原(2003)教授认为,大学的意义,不仅仅是科技进步,还包括精神建设。

一、影响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因素

长期以来,对于大学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功能与职责的认识和理解,人们多把它定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现行的大学教育往往都成为一种专才教育。而专才教育的局限性是一个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的事实。由于过分地强调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常识,走上社会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这一点在理工科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1.教学理念的影响

我国过去几十年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基本上是围绕着语言知识教学――词语分析、语法讲解、句型操练这样一条主线进行的,而对语言外或超语言的文化因素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受到“语言工具论”思想认识的影响,习惯把语言仅作为一种符号来进行传授。在这种轻文化重语言的外语教学思想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把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大多数教学只是停留在语言本身,忽略了与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2.功利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都把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的经济收益作为上大学的主要追求目标。在这样的求学目标驱使下,加之目前就业压力大,学生和家长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学有一技之长,以便更好就业的心理。另一方面是学生上大学本身也必然带有功利性,上大学的主要目的通常也都是改变以后的人生道路和生活,人文素质不能给其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所以理工科学生及其家长普遍比较轻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只重视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只注重对本单位能够直接发挥作用的因素,只注重现实的能力,而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和要求却表现出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用人单位的这种要求和需要,往往成为大学教育的目标导向,而对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和要求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校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3.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呈现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西方文化长驱直入,给我国人民,尤其是大学生们带来了巨大冲击和影响。在理工科院校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主要表现在对其语言、节日、娱乐及生活等各方面,其中对美国文化的认同率最高。西方文化对大学生节日庆祝的态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调研中还发现,大学生对西方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较为趋同。相当多的大学生对西方民众的生存、生活方式不仅认同,而且充满向往,而自己本国的生存方式对他们的吸引力相对较小。这一点是值得引起注意和重视的。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西方世界较为民主和自由。多数学生对西方的认识多来自于影视剧、翻译小说、原版小说、外台广播、网络等等,而非切身的经历和直接的体验。所以,大多数学生对西方的认识种种是相当片面、表面和肤浅的。大学生对西方人真正的生活方式并不熟悉也没有全面体察。所以,如果一边倒地肯定西方生活方式,或将从影视剧等媒介看到的西方情景与生活方式视为完全真实的图景而深信不疑,长此以往,大学生很有可能深受误导误读的影响而不自觉,进而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现状产生不满。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中的西方价值观占主导地位,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严重短缺。英语作为西方文化的载体,自然体现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教学忽视了中国文化世界传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外来的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缺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民族观念与国家意识的确立与强化,这是值得有关各方高度关注的问题。

4.应试教育普遍存在,素质教育推行不够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长久以来,人们为这两种声音争论不休。尽管大家都知道素质教育事关全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总体来说,应试教育仍占上风。

一是应试教育普遍存在。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由来已久,是一种以考试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在其引导下,教学过程往往围绕着试题的内容与形式来进行,学校、教师与学生都在为得到高分和好的名次而努力。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英语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各环节的安排,都以考试为中心。这就使得教学过程形成了一种模式,即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负责讲授,而学生则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坐在了听众的位子上。教师大信息量的灌输都是围绕考试内容进行的,完全忽略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大量的知识信息,所学知识没能转化为能力,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就这样被生产出来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现象十分普遍。

从考试导向上来看,学生最为关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以语言能力测试为主,极少涉及文化素质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教学,搞题海战术,甚至在讲解词与词之间的区别时,直接把四、六级的试题搬到课堂上。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有效,但却严重脱离了语篇结构和语言的应用,语言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应试教学”;学生在题海中掌握的是应试的技巧,不是语言的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养成更是无从谈起。所以,应试教育无限放大了语言学习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语言承载的文化精神。(陈桂琴,2014)

二是素质教育推行力度不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早已成为全国大面积的统一考试,许多学校把是否通过四、六级考试同入党、评奖学金、评先进联系起来;还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四、六级证书,就不能获取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如此教学完全置素质教育于不顾,又何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呢?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以训练和培养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大学英语素质教育一直努力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加大文化知识学习的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以此来改变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但收效并不大,应试教育仍占上风。(陈桂琴,2014)

二、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考试和量化可以用来衡量外语的知识和技能,但却难以用来判断学生的人文素养。英语功用性的一面不可否认,但是不能忽视其人文性的一面。英语的功用性是紧密与社会的经济利益挂钩的,而整个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政治、 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地撞击、融合,中国与外面世界的交流是全方位的,在交流过程中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英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与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场景相联系的文化。正如美国语言学家Kachru(1982)所言,“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化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无视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国情,孤立看待语言问题会迷失语言的整体性。”

诗人艾略特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个人要求更多的教育,不是为了智慧,而是为了维持下去;国家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国家;一个阶层要求更多的教育,是为了要胜过其他阶层,或者至少不被其他阶层所胜过。”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避免盲目吸纳西方文化,而是吸取西方文化的精髓,剔除糟粕,努力把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祖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不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高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在思想品德、道德滑坡的当今社会,面对种种社会不良现象,面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相对薄弱的社会现实,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高级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可以说,推进理工科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采取有效英语教学措施,加强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都会拥有自己的根基。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应该而且能够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量。当今大学生的心目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占的地位并不高,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的文化与文明缺乏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十分值得引起我们警醒和关注的,这也是理工科院校英语教学所面对的艰巨任务。如何培养和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正确面对西方文化的取舍,用祖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武装头脑,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高、文化修养好,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合格人才,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当务之急是引导大学生正确地、全方位地、辩证地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变化。不要对西方盲目崇拜。要深刻地认识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种种差别,深刻地认识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巨变。这样,才更加有利于理工科院校学生正确地学习、了解、融汇和接受中西文化。

1.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外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首先应注重观念更新,认识提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相关政策的制定机构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解读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开展的效果。由此,教育行政部门的专家和领导应该从战略高度审视人文素质教育所具有的时代意义,明确其目标和内涵,确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原则和方法,为外语教学提供依据,明确方向。

英语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从语言学习、语言意识、文化意识和文化经历相互联系的四方面同时入手,充分发挥母语文化在文化学习中的作用;其次,不能仅满足于做一个传授语言知识的“教书匠”,还应该努力成为一名 “会通中西”的学者型教师。我国著名学者吴宓、钱钟书、叶公超等人之所以声名显赫、受人敬仰,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外语水平高超,更重要的是,他们学贯中西,人格俊逸,文、史、哲无一不通,可谓传统意义上的大师级通才(肖仕琼,2010)。

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往发生的事情会影响语言表达的涵义,语言的意义也会对未来事件产生影响,未来的经历又会影响到具体的语言意义。在社会进步、发展的同时,世界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规范等各个方面也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因此,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中心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的灌输,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文化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文化知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文化敏感性,提高学生应对文化差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人文素质。

2.英语教学的功用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强调语言技能的教学,更应该重视英语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性、跨文化的价值观以及国际理解能力等。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该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国家的人相处。而英语是全球化的语言,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了解世界和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促进个体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因此,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倡拓展英语文学、文化课程的开设,强调运用人文意识引导法、人文品格分析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使得英语教学中的功用性与人文性相统一(陈雪芬,2011)。

3.在实现语言教学的同时,渗透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及审美素质的培养

英语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在学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同时渗透科学素质,如语言、思维、逻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理论,世界观的教育。许多英语阅读中如笑话、幽默、故事、名人传记、文学名著等集艺术性、思想性、娱乐性于一身的材料寓伦理道德观念、自律精神、审美观、艺术鉴赏力于文中,这类英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使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语言材料大容量输入、信息量不断扩大的英语阅读,更能有效地渗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应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考查学生的理解以及思辨力,达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学习中的目的。

要学好外语,较充分而深刻地了解该语言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宗教等背景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英语学习者只有置身于有关的文化背景之中,才能充分理解反映这种文化的语言。因此,英语学习者应该沉浸到英语语境之中,最大限度地接触英美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内容。道理很简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抽调了社会文化内容,语言只是空空的外壳。

4.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的英语教学不应当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教学,而应当成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传统,诱发学生欣赏、热爱乃至积极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精华的桥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鉴于此,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承担着传输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重大责任和义务。此外,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知识,欣赏别国灿烂多彩的文化,使他们获得这样一种观念:即宽容和尊重与己不同的文化,珍爱自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绚丽多彩的文化传统,学会批判性思维,客观辩证地评判异国文化,正确地欣赏和理解文化。单一地吸收和肯定或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指导下,在深厚本土文化的基础之上学习、体验、对比、鉴别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

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外语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人格化的过程,是形成人生修养的过程。尤其针对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获得外语知识和技能,也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使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更加全面和丰富。所以,英语教学中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探寻学生的自我实现途径:(1)充分利用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教学,挖掘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上、课下文化活动,多方面探索人文教育途径;(3)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精神的教师群体。

总之,英语教学要体现人文精神,其阵地是课堂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与语言知识的掌握要贯穿整个英语教育过程,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既能使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得到提高,又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努力塑造完美人格。

参考文献:

[1] Kachru,B.B.The Other Tongue:English across Cultures [M].Champaign: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2.

[2] 陈平原.大学三问[J].书城,2003,(7):88-96.

[3] 陈雪芬.中国英语教育变迁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 成中英.不但丧失德性,也丧失知识[N].文汇报,2004-10-27.

[5] 韩彩英.人文教育与大学外语教学[J].中国高教研究,1999,(5):64-65.

[6] 肖仕琼.跨文化视域下的外语教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7] 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54-58.

[8] 陈桂琴.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134-136.

[9] 王雪玲,邢崇.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生态文学观――以美国现代主义诗人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3,(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students '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CHEN Gui-q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2,China)

篇10

关键词: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废弃物

作者简介:谭立龙(1973-),男,江苏徐州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仲启媛(1973-),女,江苏新沂人,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202教研室,副教授。(陕西西安710025)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18-02

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基地,是高校构建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体系的重要领域。随着军队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增加,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加,进入实验室人员的数量、次数和种类明显增多且流动性大,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首要的控制目标。要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安全

狭义的实验室安全仅仅是指实验室的自身安全,包括用水、用电、用气等安全。只要不出事故,实验室就是安全的。目前,大多数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的制订、安全措施的实行等都是围绕这一任务来实行的。而广义的实验室安全不仅是指实验室自身的安全,还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学生的人身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报废实验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理、实验数据(如情报资料等)的安全处理以及实验中产生的对环境和他人带来污染、危害的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内容。[1]

二、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目前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

1.安全意识淡薄

虽然各高校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教育也已被呼吁多年,但更多流于形式,总认为安全事故离自己很遥远,不愿花时间和精力考虑安全问题,或以忙于工作为借口,无暇顾及。特别是一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进入创新性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工作后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上没有保持警惕。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仅对实验室设备破坏很大,同时对人身健康和安全有很大的威胁。

2.安全资金投入少

许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时,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常常只能保证仪器设备的购置,而在相关的安全保障设施上投入较少,这就为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由于线路老化,线路容量不够,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或者由于接地设施不完善,设备陈旧,而导致电火灾的发生;由于水管、水龙头年久老化破损,或存在质量问题,或忘记关闭水龙头等操作失误,导致水灾事故的发生,严重的损坏仪器设备;由于管道破损或老化,造成有毒有害气液体的泄露而危害人身安全和环境安全,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实验室安全不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还要在行动上真正贯彻执行,有效提高防范能力才是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良方”。[2]

3.废弃物处置不当

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废弃物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最常见的电脑,报废的电脑硬盘和内存中有的存有大量信息,如果不妥善处理会造成军事机密的泄露,危害国家安全;有的纸质废弃物中记载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关系到某尖端科技成果,如果随意当生活垃圾扔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获得;有的实验室排放的废弃物中许多是剧毒的致突变、致畸形、致癌污染物和酸、碱化合物以及大量危害环境的有机溶剂,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最后流入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将会污染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3]

4.实验师资队伍不稳定

实验室建设和安全管理离不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他们是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和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实验室功能发挥的平台,因此实验队伍建设是学校整体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合理的实验师资队伍不仅要包括教师及科研人员,还要有大量从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维护和日常安全管理的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但是一些学校的实验师资队伍历来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其编制隶属高校“教辅系列”,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副高)。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重复性强、事物繁杂、琐事多,通常要面向全校甚至整个学科的各门实验课程,而学生层次不同,动手能力差别很大,实验仪器设备的损坏率及整个实验能否顺利、安全地做完、实验室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而这些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称待遇通常较低,且常属于人事改革的“边缘化”人物(在军队院校通常是转业退伍对象),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稳定性,使得专心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人员减少,现有人员也不会把精力集中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三、加强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的管理。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对提高重点学科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加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师生重视安全的习惯,不断增强安全意识,从而使师生从被动地服从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要求去做。

(1)实验教学人员必须具备科学的实验室安全意识,熟练掌握仪器设备、药品和试剂等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把安全教育贯穿实验课的始终。

(2)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前就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流程和现象,掌握所操作的仪器设备的功用和工作原理,掌握所接触的化学药品及其性质和性能,掌握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3)扩大安全教育途径,可以在校园网上播放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学片,定期举办安全讲座,举行消防演习、演练,使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有全面、正确的认识。[4]

2.落实安全教育考核制度

实验室安全教育必须经过考核,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对于军队院校来说,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涉及的安全内容范围广,差别大,如何考核也是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基础安全考核和特种(专业)安全考核两大类。基础安全考核是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要通过的,而特种安全考核是根据专业不同而设置的,这两大类里既有理论安全考核又有实践安全考核。

对于基础安全考核中的理论考核,主要包括一些通用的安全知识,比如用电、用水、用气安全、防火防盗防泄密、防水管爆裂、通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等,而基础安全考核中的实践考核主要包括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比如消防器材的操作方法、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等。

特种安全考核主要是针对不同特定专业而设置的,比如化学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化学安全知识和化学药剂的安全处理,光电专业的学生要熟悉光学器件的安全知识,弹药专业学生要熟悉炸药安全知识等。

每类考核中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分别都要达到规定的分数才能通过安全考核,如果未通过考核则不能进入实验室,直到重考合格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和具体处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从而确保了实验室的安全。[5]

3.加强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置

实验室的废弃物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含有信息的废弃物、易燃易爆的废弃物、电子垃圾以及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根据废弃物的不同特点,应分类收集、存放和集中处理。

(1)含有信息的废弃物主要指报废的电脑、移动硬盘、U盘、光盘等信息载体以及一些实验数据,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理要根据军队院校的保密相关规定,由指定的单位集中销毁,个人不得随意处置。

(2)易燃易爆的废弃物主要指化学药剂中一些易燃易爆的气体和液体,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电子垃圾是指废弃电器,包括各种废旧电脑、通信设备以及被淘汰的精密电子仪器仪表等。可以设置专门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站,分类回收,定期处理。

(4)有毒和放射性的废弃物主要是指能危害人体和环境的废弃物,要根据规定进行特殊处理,严禁将这些废弃物直接排入地下管网或混入生活垃圾中,以免污染水源和土壤,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6]

4.增加安全管理资金投入,提高安全设施的水准

相关部门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保证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安全考核的正常实施,尤其是实践考核,比如消防演习、演练。保证各类废弃物的处理都有所需要的人员和设备。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灭火器是否过期。对长期从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初级职称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5.建设一支稳定的实验教学和安全管理队伍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要承担大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这需要中级职称人员承担大量的实验教学工作,还要有相应数量的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中,有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如果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日常管理维护的技术人员频繁更换,不仅不利于实验室的维护,也给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合理、科学的岗位任职要求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聘用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励和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保证有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素质和经验的实验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军队院校重点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应用科学发展观,整合全校各部门优势,使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人才创新培养等方面适应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教育观念,以最合理的费用支出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实验过程中的风险,确保师生员工及实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创建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

(1):168-170.

[2]赵志成.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探讨[J].实科技信息,

2010,(1):862-920.

[3]宋玉.浅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经济,

2010,20(5):176-177.

[4]高波,施光明,姜华磊.高校实验室危险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

2010,13(4):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