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0-27 17:3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

篇1

关键词:积极性;现代化元素;改革创新

音乐属于艺术课程的范畴,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和鉴赏

力,还可以提高其思维和记忆,有利于人的工作和学习状态的提升。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主要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两种,但这两种音乐从不同时期发展而来,具有时代特征的差别,但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共性。所以,如何实现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古典音乐跟现代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对大学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未来音乐事业的发展。

一、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特征

李岚清在《李岚清音乐笔谈》中提到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还可以启发创意,有利于自我情感的表达和抒发。”喜欢和热爱音乐,可以完善自身的文化修养。现代音乐主要分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大门类。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主要是指规模宏大、影响深厚、结构复杂,具有持久性效应的音乐,而现代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主要是指广为流传、通俗易懂、活泼的音乐,两者表面看似存在很大

区别,但其本质上存在一定的通性,所以,并不存在真正的矛盾和

冲突。

现代音乐创造中,可以实现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很多古典音乐家将古典的音乐转变成了现代流行音乐的风格,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采用流行音乐的元素来诠释和演绎古典的钢琴曲,在大的时代背景下,采用“应情动人”的方式来表达。所以,现代大学音乐中,如果将现代流行音乐跟古典音乐相结合,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有利于音乐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实现这两者的结合,不仅会使古典音乐更“平易近人”,同时也会让流行音乐的档次更高,意义更深远。

二、如何实现古典音乐跟现代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需要满足的要义: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素质教育融入现代大学音乐的教学中,首先,要把握好大学音乐课程教育的目标、对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关系等内容,同时要注重教学环境,构建符合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其次,针对大学音乐教学中的情趣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来构建符合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材和课程体系;最后,在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实现课堂跟课外实践教学。

现代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古典音乐的欣赏面比较狭窄;缺乏对古典音乐作品的认识和了解,感觉古典音乐较为古板。所以要想实现古典跟流行的有机结合就需要在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热爱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同时要将古典的元素和内容等融入现代流行音乐中。

1.消除学生内心深处对古典音乐的漠视和恐惧

很多时候学生都会听见一些门铃、洒水车、手机铃声等,但都不晓得这些音乐出自何处,所以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那些熟悉的乐曲进行录音,在录音中设置古典音乐,认真地分析古典音乐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在按门铃时,我们设置一首乐曲《致爱丽丝》,这是贝多芬的钢琴曲。而当洒水车出现时,设置一首《婚礼交响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音乐学习富有情趣等。只有消除学生心中对古典音乐的认识偏差,才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2.积极地探索古典跟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元素

古典音乐中可以添加一些流行性的元素,很多古典音乐已经开始慢慢地现代化了。在古典名曲《命运》中表现了浓厚的感情,贝多芬的作品让学生感悟到真正的价值所在。但欣赏了理查德改编的《命运》后,才发现《命运》也具有时代特征,于是恍然大悟。所以,要想将古典音乐在大学中普及和推广,需要激发起学生对古典音乐的热爱,例如,可以采用精美的电子小提琴古曲和女子十二乐坊的经典名曲,利用现代化的演绎节奏,提高学生的兴趣。

3.加强大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生动形象的古典音乐特色展现在学生的眼前;(2)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音乐的发展和进步,音乐形式逐渐发生了改变,但在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只有优化教学模式,将古典融入现代音乐教学中,才会促进音乐事业的发展,提高素质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利.大学音乐教学中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2(20):153-154.

篇2

关键词:直播节目; 广播主持; 音乐

 1 交通直播节目中的音乐定位

广播的直播形式,充分地显示了广播的优势,实现了主持人与听众的双向交流、直接沟通,增强了广播在众媒体中的竞争力。根据有关部门公布信息,中国机动车现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各大城市拥堵严重。这说明交通广播节目交通拥有着稳定的受众群体:与交通密切相关的听众众、机动车驾驶员、机动车拥有者、车辆管理者,政府决策部门等。同时交通节目拥有着丰富的节目资源:实时路况,交通事件,通行信息,道路管理等。并且广播直播也拥有者电视网络所无法比拟的便携性和实效性。

交通直播节目主要针对的受众是广大的司机朋友和交通管理部门、交警队伍。听众的特点决定了广播节目在编辑时,要针对自己所在的时段,收听节目的人群的特点,做好音乐编排,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音乐的穿插加强节目的完整性。济南交通广播在这一方面由表现相当优秀,由于济南市区及周边道路建设的情况造成了交通压力进一步增加,FM103.1济南交通广播为了协助交通部门缓解交通压力,帮助广大听众提前避开堵车路段,在原有每天16次《交警直播室》路况报道增加到20次,适当延长了路况播报时间,并多次派出记者奔赴各主要路段进行现场报道,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到拉积极作用,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好评。

音乐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音乐在播音节目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直播节目中音乐除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可以在突发事件时转移听众注意,及时挽救节目。

在交通节目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路况直播。路况,通行,是交通参与者最关注的内容。在每天的交通早晚高峰,路况直播不仅起到交通导航的作用,更加承担了交通预警的功能,对于交警部门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在当今的媒体发展趋势中广播节目的主播更要求注重受众,在节目中改“引导”为“分享”。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和听众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以平等的方式来交流,这种主持风格,尤其受到年轻听众的认可。有时舒缓的背景音乐会疏解人们的紧张情绪,或者采用严肃的背景音乐来引起人们的注意。总之,音乐在交通直播节目中是起到辅助、铺垫的作用,但又必不可少。和听众分享精彩的节目内容,把音乐融入其中,这样的主持人所做的广播节目,就拥有更大的张力。

2 巧妙选择各种类型音乐,加强节目完整性

现如今的媒体种类多样,广播面临着很大的冲击,虽然交通直播节目拥有固定的受众群体,但广播节目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从内容上来讲,还是要挖掘新题材,选择新的编辑形式,以音乐为载体丰富节目内容。在手段上,要利用新的技术,使广播节目形式发生新变化,使受众更加方便地收听广播节目。我们更应该把音乐看成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将音乐和人们的生活较好地结合起来。

混搭流行音乐播出,在各个广播电台流行音乐看似最平常,其实也是很考验功力的。在美国,音乐电台分类明确,有专门的爵士乐电台、流行音乐电台等。但在国内,由于受众对音乐的了解和喜好,类别还不是这么明显,纵然是在流行音乐这个范围之内,也不宜太多强调“港台音乐”、“内地音乐”或者“欧美音乐”,这种分类法,会把相当一部分听众拒之门外。笔者以为,流行音乐“混搭”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播出的方式。

播放古典音乐,在各个广播电台,都是难度最大的一种。古典音乐的受众群体有限,而且入门门槛高,如何发掘更多节目资源,通过编辑,让更多人接受,就是一门学问。把古典音乐通俗化出现在听众心中,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深圳电台有一档特殊的古典音乐节目叫做《傻瓜古典》。顾名思义,即使没有古典音乐基础的听众也能听明白。在这档节目中,编辑者多以著名作曲家、演奏家的生平故事作为贯穿整个节目的轴线,将他们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乐曲有机融合其中。节目中不乏大师的逸闻趣事和语言生动的欣赏提示。在这样的编辑思路下,古典音乐迷可以欣赏到大量音乐,而入门的听众可以了解到更多古典音乐知识,在理解的前提下去欣赏,古典音乐也就变得容易接受了。

以此为延伸,有一档广播值得我们研究一下。949交通广播是一家专业的交通广播,除了提供对受众专业而有效的交通服务外。该频率还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色,既是抓住受众用车关心车的特点做好汽车节目,做出949交通广播的专业化和优势。通过专业的车商网络,建立专业的汽车俱乐部团队,同时,还有和其他媒体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良好的资源,使得该频率已经具备下午提供有趣实用的汽车服务信息专业平台。同时一个主播或者请一到两个嘉宾通过风趣,幽默风格的谈话,加热线短信针对汽车后服市场话题进行互动形式,传播及时的汽车市场动态信息。其中穿插一些流行音乐,热线交流等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并兼容有车一族话题讨论。增强了949交通广播服务性,凸显频率特色,增强949下午的收听率。

终上所述,音乐虽然以配角姿态出现在整档节目之中,但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音乐是人们交流感情的一种方法也是拉近彼此间距离的工具。受众在面对种类繁多媒体节目时,必然倾向于选择更切合自己心意的节目内容。而选择音乐时,要注意确定受众,使用恰当的音乐,加强节目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Jim Beaman .Programme Making for Radio[M].Routledge.1.2006.8.10.

[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政采访部. 倾听智者的声音:中央台今日论坛节目集萃.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1.

[3] 毕一鸣. 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

篇3

关键词:古典;情操;心理误区

音乐作为人类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了音乐,我们的生活的会变成什么样子。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在经历了多年的沉淀之后,作为音乐艺术中的瑰宝,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光芒和辉煌,更是对欣赏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音乐作为大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娱乐形式,聆听随身携带的MP3、手机、电脑…… 下载与播放的音乐,大学活动中,联谊会,演唱会、小型的、大型文艺演出……都包含着音乐演绎形式。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也是非常高涨的。笔者作为一名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针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在和大学生们谈及音乐作品的话题时,学生们几乎都对时尚、动感、充满现代活力与气息的流行音乐表现出积极的多样的感想。而一旦提到到古典的、传统的音乐作品欣赏时,反应则截然不同。一部份人表现出疑问的,茫然的表情,继而回答的是:“太深奥,听不懂”;另一部份的人则表现出不感兴趣,甚至是苦笑的、无奈的表情,回答得也非常的犀利:听不懂,我不喜欢,与此同时同时,又有着另一部分以“不懂音乐”为理由的人,放弃了自身通过聆听古典音乐感受生活的耳朵,走进了一个“不懂”的误区,便顺理成章地不愿聆听“古典”之美了。个人认为,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审美情趣,其中存在着以下误区,现分析如下。

误区一,有人说,我不懂“古典”,因为“太深奥,不喜欢”。

人们有时把经典音乐或艺术性音乐统统称为古典音乐,以同所谓的“流行”音乐或“娱乐性”音乐相区别。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 “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然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除了失聪,有谁缺乏从语言音调中分辨情感的能力呢?更何况聆听到的是有着丰富音律变化的古典音乐作品。

音乐究竟表达什么,幸存一种错误的注解,说音乐像绘画一样去反映客观的事物。其实,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某些客观的景物,但音乐首先是和你的内心产生共鸣,而不是什么客观事物。欧洲古典音乐伴随着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革,形成了与当时社会氛围相适应的各类音乐艺术形式和各种风格流派。它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所包括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多样,作品与史料丰富详实,包含了艺术和思想等在内的丰富内涵。。它所承载的异域的人文风情,给听者以启发、震撼、感动。因此,对于一个有情感的正常的人来说“不懂古典音乐”,因为它太“深奥”,其实是欣赏过程中缺乏对音乐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从而产生的一个“不懂”的欣赏误区。

误区二:有的人说,“我不识乐谱,所以无法深入感受古典音乐”。

这也是一种误解。音乐当然是一种可以使用乐谱的语言,但它首先属于听觉而不是属于视觉,因此它又不是一种非得使用乐谱的语言。据说雅尼就不识谱,但他仍然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即便乐谱在学习音乐中必需掌握的,就象文字与语言的关系一样,一个婴儿也绝不会因为不识字而拒绝学习说话,他(她)聆听了一千次,终于学会了说“妈妈”,走进了那个语言世界。

当然,聆听和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我们会肯定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欣赏过程中能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含义进行深入的体味和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但也并不意味这,不懂这些就会成为音乐欣赏者感受与聆听过程中的欣赏障碍。霍夫曼曾说,“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义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物。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抛弃所有明确的感情,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渴望中。”因此,所谓的“因为不识谱无法感受古典音乐之美”的说法,也是一种欣赏的误解。

误区三:有人说,“我不会弹琴,所以不懂古典音乐”。这更是一种误解。弹琴固然对学习音乐有好处,但也并非绝对必需的。音乐大师伯辽兹就“不善于弹钢琴”,但他写出了最杰出的交响作品。他无不解嘲地说,“摆脱了对思想活动极为有害的手指专横……觉得有良好机会迫使自己安静自由地进行创作,是件另人高兴的事”。

篇4

(一)国内高雅音乐艺术普及的现状

2011年3月25日,为将高雅音乐推向普通人群,北大邀请了北京交响乐团在校内的“百年纪念讲堂”举办了名为“春之声”的北大交响音乐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对此次音乐会大力支持,不仅由政府出资订出零票价和低票价,而且采取了送票上门的策略,只为吸引更多人参与音乐会。然而,事实却令主办方尴尬:那些没拿到免费门票的人积极索票,拿到票的人却有不少在演出中途退场,至于在演出期间接电话、交头接耳的人更不计其数。为了确保以后的演出不再遭遇类似的问题,北京交响乐团深入15所高校开展了情况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有欣赏交响乐习惯的人2%,偶尔欣赏交响乐的人40%,从未欣赏过交响乐演出的人超过50%。有18%受访者表示愿意付费欣赏交响乐,43%的受访者表示欣赏交响乐的原因是获得赠票,75%受访者表示可以欣赏交响乐(程度不同),15%受访者表示完全没有欣赏的意愿。

(二)国内高雅音乐普及困难的原因

1.高雅音乐艺术修养欠缺

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流行音乐有所区别的最大一点是音乐的严肃性,这种音乐的创作者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创作而成,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发人深省的内涵与精神。欣赏高雅音乐并非只带着耳朵听就可以,欣赏者需要具备足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质才能全面或局部地了解高雅音乐试图传达出的意义。而只有当欣赏者能够领会高雅音乐内在的情致与意蕴时才能做到感同身受,进而与音乐创作者达到心灵的契合与交流,从而在精神层面受到触动与感召,此时的欣赏者才能在欣赏高雅音乐过程中被音乐的旋律与精神震撼而沉湎其中,才不会出现诸如中途退场、接电话、交头接耳等典型的游离在外的状态。在前面的例子中出现大学生在交响乐会中途退场、接电话和聊天的情况,并不表示这些学生就对交响乐有多么不喜欢,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根本就“听不懂”,不能理解高雅音乐的内涵,当舞台上的管乐、弦乐轰然奏响慷慨激昂或悠扬婉转的合声时,台下的听众感受到的仅仅是一堆高低起伏的音调和或大或小的声音。听众听不懂交响乐的原因很简单——没有受到过高雅音乐的熏陶。不仅是当代大学生中极少有人从小就持续接受高雅音乐的教育,即使是他们的父辈和祖辈也非常缺乏类似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解放前几十年的战争只能使国人挣扎在生存与死亡的边缘,解放后至改革开放间是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所有的高雅音乐全部都成为了批判和打倒的对象,改革开放至今是所有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拼命努力工作、挣钱的时代。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高雅音乐,至少有四五代人已经与高雅音乐“绝缘”,因此现在骤然要求当代大学生立即对交响乐心领神会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2.缺乏高雅音乐艺术普及的社会基础和氛围

在当今社会说到音乐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这一方面缘于流行和通俗音乐对于受众艺术修养的“门槛”要求极低。因为流行和通俗音乐的创作者总是以当代最典型、最广泛的社会热点为创作源泉,其创作的起点深植于普罗大众之中。加之流行与通俗音乐表达情感直白、纯粹,旋律简洁,易于记忆和识别,听众在接触流行和通俗音乐的第一时间就能产生共鸣,甚至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一首曲子。另一方面,流行和通俗音乐的娱乐性极强。伴随着生产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当代人类的生活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所以利用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的流行和通俗音乐缓解压力、发泄情绪、娱乐休闲已经成为大量社会中坚力量人群的业余时间首选。而流行和通俗音乐在习得方式上的便利性也使其具备了最广泛的受众基础,流行和通俗音乐不会像高雅音乐演奏(演唱)者那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学习。此外,整个社会的流行氛围注定了高雅音乐普及的困难。纵观当前社会上各类传播媒介上涉及音乐的栏目,超过九成都是流行或通俗音乐。从早年间的“超级女声”到现在的“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这些节目当中能够过关斩将获得最终胜利的都是流行和通俗音乐作品,即使当中有高雅音乐或者严肃音乐的演唱者,由于投票率的问题最终也会败在流行和通俗音乐手下。同时,出于商业利益的原因,各大演艺公司力捧的音乐明星无一不是流行和通俗音乐的创作人或演唱人。当一场又一场的流行音乐演唱会或通俗歌曲表演赛等综艺节目频繁出现在荧屏内外时,除少数专业从事高雅音乐的艺术界人士还在坚守高雅音乐“阵地”外,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早已被媒体的宣传引导到流行和通俗音乐的“圈子”里去了。

二、解决高雅音乐普及难的对策

(一)从孩子抓起

西方国家交响乐团遍地开花的原因是因为有足够雄厚的群众基础,而拥有大量热爱交响乐的群众基础是因为西方国家历史上以交响乐为通俗音乐和流行音乐。工业革命以前的西方社会是交响乐的天下,当时的贵族与市民阶层进入歌剧院能够听到的不是交响乐就是歌剧,虽然其中的门派和类别繁复,但都脱离不了古典音乐的大范围。工业革命以后进入现代社会才逐渐有了当代的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交响乐反而成为了高雅音乐。因此,西方社会家庭中的祖辈和父辈有着深厚的高雅音乐艺术修养,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带给后代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造就大批潜在的高雅音乐受众。反观中国,在当代被视作高雅音乐之一的昆曲、京剧或民族器乐曲在一百多年前其实也是普遍流行于民间的“通俗音乐”。明清时期大街小巷的“戏园子”里唱响的都是这一类的“高雅”音乐,民众的休闲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进戏院听戏。当这些拉家带口的听众欣赏着舞台上名角们的演出时,他们的子女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艺术的熏陶,正因如此,那时的街市坊间才会有数量庞大的“票友”,甚至皇亲国戚也不例外。由此可见,普及高雅音乐需要从孩子抓起,青少年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和数量比成年人更快、更多,如果在年幼的孩童中间开始持续不断地普及高雅音乐,那么他们对高雅音乐的理解和记忆将为以后形成欣赏高雅音乐的习惯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学校应当定期开展高雅音乐欣赏课程或者开办主题音乐会,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国内外优秀的音乐电影电视、综艺节目音视频,或者让高雅音乐社团进入中小学开办适合中小学生欣赏的高雅音乐会,电视台或广播电台也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制作适宜的音乐节目在各种传媒上播放。此外,有关教育机构也应当利用当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开展高雅音乐的“渗透式”教育。比如,利用动漫制作高雅音乐教学资料,将高雅音乐的创作过程、作者生平、音乐主题或内容等编辑为小故事,以动漫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吸引青少年接触高雅音乐,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高雅音乐的魅力。

(二)适当改变,更加亲民

篇5

(一)中职学生音乐基础不够扎实

一个人的基础决定了他做事情的热情和动力,一位家境殷实、月收入高的中产阶级,肯定比一位还在为温饱而努力的农民,更有动力去学习和充电。同样大部分中职学生由于中考的分数普遍不高,从小接受音乐的教育也不足,在进一步学习音乐过程中可能碰到比其他人更多的麻烦和困难。因此,首先应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品,让他们找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二)缺乏贴近中职学生的实用性音乐课本

现使用的中职音乐教材普遍存在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例如,我们曾经用过苏州教育出版社印发的《大学音乐基础教程》,这套课本主要面向经过高考录取的大学音乐新生,难度较高,很多学生反映使用起来非常的不适应,在阅读过程中普遍感到吃力,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另一套音乐理论读本,又太过于偏重乐理的讲解和介绍,更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因此,通过编制针对性的教材,或者在现有课程设置里面加入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元素,相信能够解决教学内容适应性差和趣味性不足的问题。

(三)学生的叛逆心理和价值观

不管是曾经的80后还是现在的90后,年轻人在18岁左右由于刚刚接触这个社会,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属于自己的不同的那一面,因此每个人的想法和个性都是异彩纷呈、多元化的。如果用课本教条的方式来约束和规范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就会有本能的抗拒和排斥。而传统教材的内容多以古典音乐和近代严肃音乐为主,和他们的生活背景相差巨大,因此学生会觉得很难接受。

二、在中职音乐教育中添加流行音乐元素的方法

(一)面对潮流、深挖内涵

流行音乐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是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几乎没有什么人不会哼唱几首流行歌曲,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大部分学生都只停留在喜欢听的层面,却无法深入研究和学习流行音乐的原理和精华。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解流行音乐的发源、历史,让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将一些健康向上,催人上进、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并具有积极人生观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品引入课堂。例如,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王力宏的《龙的传人》,从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讲起,通过对歌词的解析,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国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笔者还给学生对比了这首歌的原唱版本与王力宏版本的区别,告诉学生如何在音乐中添加中国风的元素,让歌曲听起来更具有古香古色的传统韵味。最后,笔者还让学生在班上学习弹奏这首歌曲,并组织学生进行演唱,通过技巧的指导和思想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流行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具有自主辨识能力,面对层出不穷的流行乐坛,懂得如何挑选良莠,提高分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重视流行歌曲,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传统音乐和交响乐都是以乐器为主的演奏,到了近代,随着歌剧的发展,才出现了以演唱为主导的音乐形态。上个世纪才出现的流行音乐,更是把人声的表演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众所周知,流行音乐主要是歌手通过声音的演绎来表达歌曲的内涵,而乐器伴奏则是次要的位置。我们可以巧妙地借助这种背景,通过流行歌曲来教导学生学习基础的声乐知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只能演唱10首以下的流行歌曲,而能够演唱20首以上的学生寥寥可数,其中很多人只是懂得如何按照旋律进行哼唱,但却无法完整地将歌曲进行演绎。而在流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能将平常所学到的声乐理论、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贯穿其中的学生只是极为少数的。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导学生演唱王菲《水调歌头》等适合发生声练习的流行歌曲,让学生对流行通俗唱法有融汇贯通的充分理解和体会。同时,还可以在流行歌曲的演唱中引入对唱、和声、重唱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多方位的歌曲演绎模式和技巧。

(三)结合热点,给音乐教学赋予时代背景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研究表明,相比较课本上的内容,人们总是对新鲜的事物、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流行音乐引入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汶川大地震的期间,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当时的文艺圈赈灾歌曲选集;同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期间,教师给学生反复排练《北京欢迎你》、《我和你》等优秀奥运歌曲;而随着人大和政协两会的召开,教师可以找来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成龙为两会录制的新歌《国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当今时代的热点、社会的热点在哪里。这样一来,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能跟进时代的步伐,接受主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能保持不与社会脱节。

(四)通过类比,活用现有教材

现在的中职音乐教材都是以传统的古典音乐理论和内容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低。即便如此,我们也无法全面否定课本。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发挥和智慧,引入相关联的流行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同样讲授到节奏的这一章节的时候,教程里面用的传统的古典乐器作为案例,而笔者就开创性地和学生讲授美国黑人音乐的节奏布鲁斯(Bruce)风格,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一下子能够被吸引住。在乐器演奏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在讲解钢琴的双连音的时候,发现学生非常难理解课本中的案例,教师就找到了周杰伦的《双截棍》作为示范,现场弹奏并让学生参与讨论,很快学生们的热情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另外,笔者还改变了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比如,在讲完某一部分的乐理知识后,向学生提问:“今天所说的音乐技巧,在流行音乐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大家可以想一想,具体哪位歌星的歌曲经常出现类似的用法呢?”通过以上方法,我们既完整而有效地继承了课本的传统和精华,又通过联系实际,为教学环节引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学平台。

三、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理念

(一)流行音乐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可否认,流行音乐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地吸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优秀经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背景下,一味地排斥流行音乐,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傲慢与偏见。只有积极地调整观念,不断提升音乐欣赏水平,拓宽音乐欣赏的门类,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的听取学生的心声,吸收最新的时尚和潮流,我们就不会对学生们的狂热感到意外。俗话说得好“强拧的瓜不甜”,一味地反对和制止倒不如积极地引导,只有解放思想,放开心态,和年轻人一起充分地吸收并接受流行音乐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我们才能懂得哪些作品值得学习、哪些作品是粗制滥造的,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取舍。在潜移默化的欣赏过程中让他们懂得鉴别流行音乐的优劣,懂得哪些可以借鉴、哪些应批判地接受。

(二)加强中职音乐课外活动的探索

篇6

【关键词】运动训练;音乐类型;疲劳恢复

【Abstract】 Recently many athletes listen to music to recovery after sports training.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about the differenc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to relieve fatigue. The project has chosen three sports types, track and field, traditional sports, and calisthenics,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among light music, folk music and jazz for different sports players to relieve fatigue. Empirical research is adopted in this project, combining with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in view of the representative types of sports and music, ma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experimental data, which induces the soothing music selection with more universality rule, contributing to improving athletes’ training level and competitive level.

【Key words】sports training; music types; fatigue recovery

引言

音乐在现代社会与多学科领域相互交融, 在娱乐领域、医学领域、体育领域等都发挥出了更大的功能。音乐的妙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与体育的结合也日益紧密,现在许多体育项目已完全与音乐结合,音乐也成为这些项目的评分因素,如自由体操、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健美操、体育舞蹈等。

同时, 不少国家已经把音乐作为体育训练的一种辅助手段。例如,美国的跨栏运动员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训练,英国和意大利的田径训练场所都有音乐装置,而日本的教练员借助爵士音乐训练长跑选手,等等。实践和运动生理学、心理学证明:音乐在提高教学、训练效果、运动员赛前情绪调节,以及训练后疲劳的消除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可见,以音乐疗法作用于现代竞技体育,充分发挥音乐在体育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成为体育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对音乐疗法在体育训练中作用的研究,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然而,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各种音乐旋律类型、节奏等因素在运动训练后疲劳舒缓方面的作用差异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还不充分,无法系统地给出最适合该项体育项目的舒缓音乐。〔2〕

本项目将选择田径、民族传统体育、健美操三个运动项目,分别研究西方古典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和爵士乐对于各专业运动员训练后疲劳恢复作用差异。本项目将采用实证研究,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针对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和音乐类型,取得较为全面详尽的实验数据,从而归纳出具有较为普遍性的舒缓音乐选择规律,为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做出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与分组

实验对象选取三组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分别是田径、民族传统体育和健美操三个项目,每组12人,共36人。

1.2音乐的选择

西方古典音乐主要选取西方音乐史上旋律优美、节奏舒缓、较轻松的经典音乐;中国民族音乐选取的是具有显著传统音乐特征的民族音乐,在旋律、节奏等要素上的要求同西方古典音乐;爵士乐选择的音乐可以是欧美流行的爵士音乐,也可以是具有爵士乐特征的中国流行音乐。〔3〕

播放音量控制在使人们听起来既不吃力又不刺耳的程度, 大约20分贝。放音音调高低频兼顾, 使用的音响频率为60Hz-20kHz。

1.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

1.4测试前的准备

1.发放调查问卷,和受试者进行交流,全面了解受试者的情况。

2.准备了三种类型的音乐:西方古典音乐主要选取的是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慢板;中国民族音乐主要选取的是如《高山流水》类型的音乐;爵士乐选取的有张学友近些年编创的一些爵士风格的流行音乐。

3.向受试者介绍测试过程,帮助他们熟悉测试方法。

1.5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分三次进行。在实验测试正式实施前,先作基线测量工作。通过与教练和运动员的认真协商,使得每天的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训练恢复时间等保持基本一致。在训练负荷和训练时间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在训练前测试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的疲劳程度、大小腿围、心率等数据作为实验的参考数据,并填写运动员疲劳问卷。每次测试结束后均填写简式POMS心境状态量表。〔4〕

1.6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的全部数据,根据社会学统计方法和原理,在计算机上运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实验结果

2.1第一次测试:实验对象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表中简称:民传)和球类运动项目(如表1),测试当天早上测量晨脉,运动前测量RPE值、大腿围、小腿围。训练中记录RPE值,运动结束后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测量结束后聆听爵士乐10分钟之后再次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如表1(R值单位为次,大、小腿围单位为cm,心率为次/分钟)。

通过第一次实验结果得知:运动员在运动前、训练中、运动结束后,利用西方古典音乐放松和利用爵士乐放松两组有明显区别,R值变小,心率也变小,大腿围和小腿围维度中,西方古典音乐放松组没有爵士乐放松组变化明显。因此,爵士乐对于促

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疲劳恢复的效果最好。

2.2 第二次测试:测试对象为健美操项目运动员,测试当天早上测量晨脉,运动前测量RPE值、大腿围、小腿围。训练中记录RPE值,运动结束后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测量结束后聆听中国民族音乐、西方古典音乐10分钟之后再次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如表2(R值单位为次,大、小腿围单位为cm,心率为次/分钟)。

通过第一次实验结果得知:运动员在运动前、训练中、运动结束后,中国民族音乐放松组与西方古典音乐组对比结果如下:健美操项目运动员利用西方古典音乐放松时,大腿围和小腿围在放松前后均有所扩大,R值较中国传统音乐组变小明显,因此,西方古典音乐对于促进健美操项目运动疲劳恢复效果较好。

2.3 第三次测试:实验对象是田径项目运动员、球类项目运动员、武术项目运动员。测试当天早上测量晨脉,运动前测量RPE值、大腿围、小腿围。训练中记录RPE值,运动结束后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测量结束后聆听爵士乐10分钟之后再次测量心率、大腿围、小腿围。如表3(R值单位为次,大、小腿围单位为cm,心率为次/分钟)。

第一次实验结果得知:球类运动员、武术类运动员、田径运动员在运动前、训练中、运动结束后,利用爵士乐进行放松,发现田径类项目运动员的大腿围、小腿围、R值与其他两个项目对比,田径类运动员变化最大,因此,田径项目运动员聆听音乐对于运动疲劳的恢复作用较好,音乐类型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

3 分析与讨论

3.1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运动员由于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接触到的民族音乐较多,运动后再给他们播放民族音乐会导致其有一定的紧张心理,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恢复。

3.2 健美操专业的运动员平常的训练音乐都是节奏感比较强的流行音乐,对于他们来说,节奏的规整显得尤为重要。西方古典音乐尤其是莫扎特的钢琴音乐结构规整,节奏也不复杂,同时又很轻松典雅,健美操专业的运动员在放松过程中更喜欢聆听这样的音乐。

3.3 田径专业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比较单调和枯燥,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种音乐都能够起到消除疲劳的作用,而且相对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运动疲劳消除的效果更显著,但每种音乐差异并不是很明显,这就说明,对于田径运动来说,舒缓的音乐可以起到很好的消除疲劳的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爵士乐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运动员具有较好的疲劳消除作用,因此,本项目的运动员可以多听一些西方古典音乐进行运动后的疲劳消除。

4.2 对于健美操项目运动员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教练员可以多选择一些节奏规整的西方古典音乐。

4.3 音乐疗法可以广泛地运用在运动后疲劳恢复中,对于运动员具有很好的放松效果,并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倩.音乐调节法对WCBA篮球运动员疲劳恢复的影响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李靖,王旭东.音乐对运动训练及运动性疲劳影响的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6,13(5):57-60.

篇7

    众所周知,流行歌曲就是群众的歌曲,所以,对于流行歌曲来说,旋律流畅、真实自然、贴切生活、易于传唱是其主要的特点。流行歌曲的演唱应注重气息的运用,讲究吐字和咬字清晰、委婉,语言的韵律,在演唱中多运用轻声、气声唱法。演唱流行歌曲时的呼吸轻松自然、舒展自由,根据歌曲的需要进行的一种非常自然的呼吸,它是表达歌曲感情的关键,比如在表达深沉伤感的歌曲是,呼吸要吸得很饱满,但是声带不完全闭合,造成一种漏气的沙哑声,一边夸张声音的感染力。唱法的发声也有真声、假声和真假声混合三种。使用真声时声带完全振动,它的共鸣主要是胸腔,特点是真实,音乐饱满洪亮;使用假声时声带局部振动,它的共鸣主要是头腔。假声的特点是声音尖细而飘逸,需要用气息的有力支持来控制好声音的强弱。假声一般用在歌曲的部分,也就是高声区,大部分是一带而过,往往和真声交替使用。使用混声时,是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的声音,音量不大,缺乏力度,一般歌手在进入高声区时,往往用此方法。演唱流行歌曲的共鸣同样是分成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和喉咽腔共鸣。在流行歌曲演唱的过程中,喉咽腔共鸣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歌曲的演唱风格和音乐题材的不同,喉咽腔的开合状态也有所不同。

    不同演唱风格的分类练习

    1.通常风格及其演唱技巧流行唱法区别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主要方面就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然。呼吸的运用要根据不同风格的歌曲来定位,不同的歌曲蕴含着不同的感情,呼吸的强与弱乃是表达歌曲感情的关键。比如,在表达深沉忧伤、悲痛伤感的歌曲时,呼吸要运用得强一些,声带也不完全闭合,造成一种漏气的沙哑声,并且让这种深沉的音色夸张化,让听众真切地感受到伤感的情感。各个声区有着不同的声音色彩:高音区高亢明亮,中音区柔美平缓,低音区沉厚结实。流行歌曲的演唱通常也是遵循各音区的自然属性,发挥其自身的自然属性。

    2.摇滚风格及其演唱技巧摇滚乐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摇滚乐一开始就是贫民的文化,是老百姓的文化,是来源于生活的。表现人的喜怒哀乐,讴歌爱情、亲情,反映时代的声音、人民的呼声。摇滚乐满足了青年人成为英雄的渴望,成为青年人的精神支柱,给他们慰藉,陪他们度过迷惘的青年一代;摇滚乐产生了艺术家,摇滚打破了古典音乐的贵族化,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反抗越战到女权到环保都有摇滚的呐喊,他们以摇滚为武器,因为摇滚是直接的艺术,每个人都可表达自己的主张体会。摇滚唱法大多是要用宣泄的声音来渲染气氛,以期达到歌曲的感染力。所以这就要求演唱者有宽广的音域和良好的气息支持。摇滚歌曲真实有感染力,所以一般歌手使用真嗓较多,所以这就需要他们有正确的用嗓技巧和方法,才能保护好嗓子。摇滚乐是一种能强烈释放和抒发感情的音乐,有强大的吸引力,演绎时,像是灵魂深处在呐喊,这样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控制其心智。

    3.爵士风格及其演唱技巧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强烈鲜明的动感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色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感染了众多听众,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被列为最具音乐自身魅力的高雅艺术之一。爵士乐是在蓝调(Blues)和拉格泰姆(ragtime)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分,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爵士乐变化多端,节奏感比较强,这就提高了歌手的演唱难度,歌者演唱时首先要放松整个身体,然而各个共鸣腔体还要积极打开,控制好气息张弛有度地随着音乐释放出来,并能正确地演绎独特的爵士乐的节奏。演唱爵士乐关键是要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理解和感受歌曲内涵和曲调的关系,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以期达到感染听众的效果。在演唱爵士乐方面,内地比较杰出的代表是谷峰,他的演唱风格独树一帜。代表作《你的心情好不好》。在演唱形式方面,台湾的“蟑螂合唱团”,完美的和声和不凡的创作才华使他们轰动一时。欧美蓝调风格方面比较突出的代表有陶喆。台湾歌手庾澄庆,他的作品有爵士风格的《老实情歌》。

    4.音乐剧风格及其演唱技巧音乐剧有其多元性的特点,在现代的流行音乐剧作品中使用流行唱法几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演唱各种类型的流行音乐剧时,首先要掌握其音乐风格和特点,在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作品的题材和风格进行相应的组合,要因“歌”而异,找到最适合的演唱方式。能够准确阐释作曲家的意图,并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剧主要有《秧歌浪漫曲》《四毛英雄传》《日出》《金沙》《电影之歌》等。近两年风靡一时的《雪狼湖》等一批音乐剧是中国现代歌剧的大胆尝试,我们相信中国的音乐剧一定能崭露头角,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8

有自卑感并不一定是坏事

记者:廖老师,您最近在忙什么呢?

廖昌永:刚开完“两会”,在准备3月28号上海大剧院的威尔第歌剧《唐・卡洛》,这是第一次整本歌剧在国内演出,以前是节选。另外,我在准备一张专辑《中国当代艺术歌曲》。

记者:你走上音乐之路最初的原因是什么?

廖:首先因为我从小喜欢唱歌,那时高兴了唱,不高兴了也唱,另外上大学是农村的孩子改变生活状态最佳的一条路,所以后来有了机会,我就去考音乐学院,一方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发生变化。

记者:从四川到上海求学,之后留校执教,你与上海这座城市应该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吧?

廖:确实感情蛮深的,19岁以前我在四川,19岁后我来到了上海,所以如果说四川赋予了我生命的话,上海就是赋予我艺术生命的地方。

记者:在成名前的一段时间你曾经历过很多的打击,这是你最低谷的时候吗?

廖:我不觉得这是我最低谷的时候,在做学生的时候没有太多名誉的损失,挫折反而是一笔财富,让你再面对这些问题时,有了经验不会手足无措。其实当你名气越大、周围都是赞扬时,是最危险的时候。大家对你的要求会比你做学生的时候更高,人们理所当然认为你应该做得最好,一旦你有一次闪失,他们可能会说:你看他骄傲了吧。而且当你有了这样的成就后,同行中,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为你欢呼,可能有人会嫉妒,会用恶劣的手段制造谣言,所以要有承受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记者:那你现在应该是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你如何避开危险的?

廖:我是觉得保持自卑状态会让我对自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会听了好话就得意,也不会因为别人说你不好就勃然大怒。因为每个人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很强和不那么强的地方,所以我觉得有自卑感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你有自卑感,你就会去看人家好的一面,然后对照自身的缺点不断进步。所以我会去听我学生的音乐会。我经常发现他们身上有很多闪光的地方,虽然有时不一定那么成熟,但是有很天然、很质朴的东西,能拨动人心。那么已成名的艺术家,可能很有经验,但是容易有不少程式化的东西,虽然很完美,但是少灵气。所以我努力保持既有经验,又能有质朴的东西,达到返璞归真的状态,不由于华丽而少情感。另外一方面,我的家庭对我很好,我的太太对我要求很严格。包括我的老师周小燕也常开玩笑说,大家都说他好的时候,只有两个女人说他不好,一个是王嘉,另一个就是我。哈哈。我觉得很幸运,始终有这么些人来给我泼冷水,始终有这么些人来让我保持心态平和。

获奖只是从非职业到职业的桥梁

记者:1996―1997年,你在一年之内获得三个国际一流比赛的第一名,使世界乐坛为之震惊,那些奖对你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廖:其实我觉得我更重视以后的艺术实践,获奖已经成为历史。而且艺术比赛跟竞技比赛有些不一样,艺术比赛是让更多人了解你,认为在这群人里你是一个突出的、有前途的人,所以这是一座一个人从非职业到职业的桥梁,当你过了这座桥梁,你就不能总认为这是我生活中最辉煌的时候,其实前面有很多很多坎坷让你去面对。而有了这样的起点,你对自己的要求也会更高一些。

记者:在演唱外国歌曲方面,外国的演唱家更有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你怎样在比赛中超越他们,或者在歌剧表演中征服国外观众?

廖:其实完全模仿别人,永远做不到最好。我们东方人在理解西方文化方面,可能有局限性,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点。东方人感情比较细腻,在音色变化、音乐的表现方面,可能比他们挖得更深一些,中国人独特的视角,可能也会让他们觉得蛮新鲜、蛮有道理的。当然在排练中,演员之间也会相互影响,会带来很多新的启发,那么在保持住自己特点的同时,又能融入他们优点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记者:除了东方人的细腻,还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吗?

廖:我在感情方面非常敏感,有些东西不一定经历过,但是在看小说、电影、画展时,我能体会到。作为一个歌剧演员,舞台上不能只做自己,一定要天人合一。我演卢纳伯爵的时候,我就是卢纳伯爵,我会把我的想法努力跟角色融合在一起。而不能只想着,我是廖昌永,我就是来唱歌的。

记者:大部分歌唱家毕业或得奖后就去国外发展了,但你选择留在国内,同时在国外也有演出合同。这个选择,你是怎么考虑的?

廖:以前我们是非得走出去才有机会,所以很多歌唱家毕业或得奖后就去国外发展了,然后偶尔在国内演出。那现在国家富强了,大家的眼界打开了,交流也多了,不一定要去国外。在国外发展也会有局限性,会比较被动,因为生计问题,有时会被迫去做一些你不愿意或不一定适合你的事情。那么在国内我觉得能比较主动,大家会来帮你一起设计一些东西,很配合你。同时我觉得艺术家有艺术家的责任。我这段时间是积累的时候,可能在国外学习、交流经验,当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可能会想,我能拿出什么作品给国内观众看,可以介绍多少国外的优秀艺术家到中国来,我们能够推荐多少年轻的优秀艺术家给我们的观众。每个阶段要做的事其实是不一样的。

记者:近几年,你在流行音乐古典化方面做了不少尝试,把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相结合,也出了流行音乐方面的专辑,起初应该会受到非议吧?

廖:唱片出来前,80%意见是反对的。有人觉得我是不是疯了,美声唱不好,改做流行了?因为不少人认为古典和通俗音乐是不可调和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两者从演唱技巧方面看的确有区别,但是从音乐本质讲是一致的。流行歌手可以唱美声的作品,古典音乐家也可以唱流行音乐,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魅力来展现歌曲的另外一面。以前大家都觉得通俗音乐是下里巴人的,我觉得不对,通俗歌曲里也有很多有很强艺术性的歌曲,我想通过古典音乐的演绎,把这些歌曲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

篇9

电影《歌剧魅影》的故事梗概

《歌剧魅影》的众多电影版本中,最为人所知的也是年代最近的是2004年版,导演为好莱坞商业大片最著名导演之一乔?舒马赫,编剧是著名作曲家安德鲁?洛依德?韦伯。这部电影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开始,莎拉布莱曼女主角的辞演也让这部电影一拖再拖。直到十几年后,韦伯才重新捡起曾经的梦想,因为很多原音乐剧的演员年龄已经无法参演,剧组对一些年轻演员大胆加以启用。“歌剧院中的魅影”由演过《古墓丽影2》及《重返中世纪》的男主角杰拉德?巴特勒饰演,女主角克里斯汀由仅仅18岁的艾米?罗萨姆演出,另一位男主角则由出演过歌舞剧《一路到底》的百老汇舞台剧演员帕德里克?威尔逊出演。

《歌剧魅影》的故事背景是19世纪的法国巴黎歌剧院,这个歌剧院由于结构的复杂和历史的长久,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神秘气氛。该剧院仅仅门就有2 531个,钥匙更是多达7 593把,这个歌剧院的面积大约有三公顷,楼层有七层之高。1870年左右,人们开始传说歌剧院地下深处住着一名戴着面具、学时渊博但十分丑陋的音乐天才,这些年来他为了躲避世人的目光神出鬼没,被人称之为“魅影”。魅影在剧院中制造各种纷乱,不仅在暗处赶走自己讨厌的歌手,而且还对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及剧情安排进行干涉。女主角克里斯汀从小就失去了父亲,被吉理夫人带到歌剧院学习芭蕾舞。每当深夜无眠时,克里斯汀总是祈祷父亲曾经向她承诺过的音乐天使会出现。魅影知晓小克里斯汀的秘密后,因为对她的孤独感同身受而假扮成克里斯汀父亲所提及的音乐天使,隔着墙跟她说话,教她歌唱,并对她幼小的心理加以安慰。9年后克里斯汀出落成了美丽的少女,在魅影的帮助下因为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但魅影对克里斯汀的喜爱,却由最初的精神之爱转变为强烈的占有欲和男女之情,被迷住心智的魅影除掉了所有想妨碍克里斯汀歌唱事业的人。

歌剧院在上演《哑仆》时,魅影指示一定要让卡洛塔饰演仆人,克里斯汀饰演主角,但剧院并没有遵循。魅影在演出时故意使卡洛塔失声,并吊死了机械师约翰尼?布盖,将其尸体扔到舞台上。克里斯汀与劳尔在剧院屋顶的定情被魅影发现,魅影嫉妒愤恨,强迫歌剧院对其亲手谱写的歌剧《唐璜》进行演出,克里斯汀是其指认的女主角。在演出时,魅影杀死男主角自己上场。在时期克里斯汀扯下人的面具,魅影启动歌剧院的吊灯机关,将剧院付之一炬,并掳走克里斯汀。劳尔追踪过来,两人厮打一番,克里斯汀在绝望下吻上魅影,魅影终于发现自己应该成全自己所爱的人。魅影送走这对恋人,留下一张面具离开。镜头转到1919年,年迈的劳尔拍卖完剧院音乐盒,将其带到克里斯汀墓前时发现墓前已经有了一支红玫瑰……电影中最让人沉迷的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最具有魅力的就是电影中各段独具魅力的经典音乐。

电影《歌剧魅影》的音乐魅力

(一)电影背景音乐采用了大量古典音乐,并对歌剧表演形式进行了继承和发扬

电影《歌剧魅影》采用了相当多的古典音乐,尤其是影片一开始克里斯汀所演唱的《想念我》,有明显的体现。《想念我》的旋律除了跌宕起伏外,还给人一种流畅婉转之感,在感情上内敛而深沉,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淡淡忧伤。《想念我》这首曲子的音域跨度比较大,明显带有流行音乐的曲式结构特征,在和声部分又夹杂着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有的余韵。电影《歌剧魅影》在背景音乐方面大量地使用古典音乐,无论是气势宏大的交响曲,还是隽永婉转的小调,都给电影的音乐带来了丰富的表现力,使电影《歌剧魅影》的音乐更加感染人心。《歌剧魅影》对白比较少,音乐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歌剧魅影》中的唱段通常都是由大量的咏叹调及一些必要的宣叙调组成的,古典格局所具备的典型特征就是这些,可见《歌剧魅影》对古典音乐的借鉴。《歌剧魅影》在音乐语言上对严肃的大格局音乐语言采用较多,把 “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引进电影中,继承和发扬了歌剧的表演形式。影片中的音乐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魅影、克里斯汀、劳尔三人之间情感的纠结和美妙。将这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各种不同情感融汇在一起,并通过三人美妙的歌声和音乐抑扬顿挫地展现给了观众。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融入,使魅影这一角色脱离了简单和自私。古典音乐的高贵与高尚使剧中相貌十分丑陋的魅影形象更加立体,将魅影变成了观众眼中具有很大魅力的男人。而魅影的魅力就来自于魅影自身唱腔中的古典音乐韵味。影片中古典音乐的浪漫主义情怀,使魅影与克里斯汀之间的感情蒙上了一层高尚和纯洁的纱,观众在这两人天使一样纯洁的感情中感同身受,也更加理解魅影的感情。在这部电影中,歌唱成为两人爱情寄托的重要载体。歌剧作为一种贵族娱乐,被韦伯应用在电影当中,预示着歌剧开始走下神坛,走向大众的视野中。电影中大量古典音乐的采用及歌剧表演形式的借鉴,使影片达到了电影与歌剧的双重效果,更加突出了影片中矛盾的激化和人物性格,使影片更加具有艺术张力。

(二)电影中的音乐将民谣式与激情狂野的摇滚式演唱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电影《歌剧魅影》中贯穿了大量的音乐,这些音乐包含各种风格。《歌剧魅影》在音乐上的最大魅力是其具有超强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的由来则是电影中的音乐将民谣式与激情狂野的摇滚式演唱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两者的结合更加直观地向观众们展示了魅影与克里斯汀魔鬼与天使的一面以及两者的独特交织。这种令人迷炫的交叉,使得《歌剧魅影》中的音乐具有一种魅惑人心的力量,在美妙动听的同时能够起到煽动观众情绪的作用。魅影愤怒时激昂的男高音,无论在什么时间和场景都能使听到他歌声的人轻易被感染。此外,电影《歌剧魅影》中的歌曲在歌词上具有一定先锋性,打破了传统音乐必须与剧情相配的规律,对某些情绪的表达更加关注,音乐有时候听起来更像是在吟诗、梦呓般的感及歇斯底里的呼号。

篇10

关 键 词:审美趣味 音乐艺术 差别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是由不同高低、不同长短、不同音色、不同强弱的乐音通过一定的形式有机地排列组合而成,并具有某种内容,以此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从审美的角度来欣赏音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艺术的美。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自身情况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审美趣味,而无论这种趣味的差异有多大,都无及是非。

所谓趣味就是兴趣和爱好,音乐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说喜欢和爱好什么样的音乐。喜欢哪种音乐,不喜欢哪种音乐这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有人喜欢本土音乐,有人喜欢异域音乐;有人喜欢古典音乐,有人喜欢现代音乐;有人喜欢声乐,有人喜欢器乐等等。这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为什么人的审美趣味会存在如此差异呢?这与人的经历、性格、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便形成了一个人的爱好和趣味。这种差异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客观规律。例如:一位从事音乐专业的人士,他对某部音乐作品的风格流派、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表现形式以及表达的音乐内容了如指掌,自然会领悟到其蕴含的美,也自然会产生兴趣。反之,对于上述情况均一无所知的外行而言,又何谈兴趣!

音乐的审美趣味关系到审美的倾向性和审美的鉴赏力问题。也就是说,音乐的审美趣味虽然是以个人的主观爱好的形式出现的,但是从根源上说它却是人们隐于审美活动中的倾向性和鉴赏力的表现。它和一定社会审美理想和艺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通常所说的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和庸俗低级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区别就是在这一层意义上说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健康高尚和庸俗低级的分界线在于人们是从音乐中去欣赏与体验人的美的创造,并且把这种美作为一种精神内涵来加以品味,还是只把音乐作为一种感官满足和生理刺激的工具。通常高尚的音乐审美趣味,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的满足,把获得生理作为唯一的终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趣味的健康高尚和庸俗低级,又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

转贴于

音乐审美趣味还存在着另一种性质的差异,即在审美层次上雅俗的不同。例如一般所说的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虽然二者都可能是美的,在审美体验上也都是美感与的统一。对于许多表达爱情的流行歌曲,人们仅从歌词便知其意,然而,当人们面对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之第二乐章是为谁而写都不清楚,那就无法从音乐中欣赏到那种催人泪下的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了。正是由于流行音乐相对来说反映生活的内涵层次比较浅显,更多的是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感受,在音乐表现方式上也比较通俗易懂,更多的是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这些都使它与严肃音乐形成明显的差异。所谓严肃音乐,即艺术音乐,它在形式上一般更加精雕细琢,在内涵上往往追求丰富深刻。因而在审美上也要求有更高的文化与音乐修养,一部作品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的鉴赏与回味。这一切都决定了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在音乐审美鉴赏上雅俗的不同。

此外,音乐审美趣味还存在有广与狭的差别。有些人音乐审美趣味很广,不同风格和形式的音乐都能引起他们的美感,而有些人的音乐审美趣味却很狭窄,他们喜欢的和能鉴赏的音乐范围相当有限。显然,这也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教育程度以及文化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然而,从人的听觉审美规律来看,人总是具有寻找新颖与向多元化发展的倾向的,不断扩大音乐审美范围是人的自然的要求。总是听一首乐曲或同一种音乐,虽可以形成为一种习惯和爱好,然而有时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转而寻找新的音乐。一个人在不同年龄层次上,也可能产生不同的音乐审美趣味。就一般情况而言,儿童、青年和老年的音乐审美趣味各有不同。儿童一般更倾向于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结构、情感体验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音乐审美趣味也会向着更加丰富、深刻,并且更加具有个性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人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心态下的音乐审美趣味也会发生变化,有时可能寻找同类情调的音乐以求寄托与宣泄,有时则可能寻找不同情调的音乐以求解脱和变异。音乐审美趣味的扩展,不仅会极大地丰富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而且还会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人的世界观和道德风貌。

关于音乐的审美趣味问题,我们既要承认和尊重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趣味的个性差异,又要提倡不断提高与扩展音乐艺术的审美趣味,这对真正实现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